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9,1地形指标提取

_9,1地形指标提取

_9,1地形指标提取
_9,1地形指标提取

地形指标提取

操作步骤:

第一步:坡度变率

1)对DEM数据层提取坡度得到坡度数据层Slope

2)对Slope数据层提取坡度,得到坡度变率数据,命名为sos

第二步:坡向变率

1)得到原始DEM数据层的最大高程值,用Raster Calculator计算反地形DEM数据,公式

为最大值减去DEM

2)基于反地形DEM数据求算坡向值:

3)利用SOA方法求算反地形的坡向变率,记为soa2

由原始数据求算出坡向变率值为SOA1

出没有误差的DEM的坡向变率

第三步:地形起伏度

1)对DEM数据使用Neighborhood Statistics,求一定范围内海拔高度的最大值层面B

1)对DEM数据使用Neighborhood Statistics,求一定范围内海拔高度的最小值层面A

3)用Raster Calculator 计算地形起伏度,即海拔高度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

第四步:地面粗糙度

1)点击DEM数据层,提取得到坡度数据层

2)地面粗糙度指特定区域内地球表面积与其投影面积之比:1 / Cos([slope] * 3.14159 / 180)

ArcGIS实验_Ex12_地形指标提取

第九章三维分析 练习1:地形指标提取 一、背景 地形指标是最基本的自然地理要素,也是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自然要素。地形特征制约着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再分配,影响着土壤与植被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影响着土地利用的方式和水土流失的强度,也影响着城市规划中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各个方面。地形指标的提取对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研究区域尺度的不同,地形指标有许多因子。基于ArcGIS的地形指标的提取,大多均是基于DEM数据完成。 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读者加深对各基本地形指标的概念及其应用意义的理解。熟练掌握使用ArcGIS软件提取这些地形指标的方法和步骤。 三、要求 利用所提供DEM数据,提取得出该区域坡度变率、坡向变率、地形起伏度、地面粗糙度等四个基本地形指标的栅格图层。 四、数据 本实验采用某区域栅格DEM(..\Chp9\Ex1\),是一个区域的分辨率为5米的DEM数据,图例是按照其高程值采用渐变色来显示。下文中关于地形指标的提取都是以这个数据为基础。 五、操作步骤 1、坡度变率 地面坡度变率,是地面坡度在微分空间的变化率,是依据坡度的求算原理,在所提取的坡度值的基础上对地面每一点再求算一次坡度。即坡度之坡度(Slope of Slope, 简称SOS)。坡度是地面高程的变化率的求解,因此,坡度变率表征了地表面高程相对于水平面变化的二阶导数。 坡度变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反映剖面曲率信息,其提取方法如下: (1) 激活DEM主题,选择Spatial Analysis - Surface Analysis - Slope命令,提取DEM主题的坡度,得到主题Slope of DEM(图1),得到结果如图2所示; 图1 提取DEM主题的坡度

利用ArcGIS水文分析工具提取河网水系的方法.docx

利用ArcGIS水文分析工具提取河网水系的方法 DEM包含有多种信息,ArcToolBox提供了利用DEM提取河网的方法,但是操作比较烦琐(帮助可参看Hydrologic analysis sample applications),今天结合我自己的使用将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提取河网首先要有栅格DEM,可以利用等高线数据转换获得。在此基础上,要经过洼地填平、水流方向计算、水流积聚计算和河网矢量转化这几个大步骤。 1.洼地填平 DEM洼地(水流积聚地)有真是洼地和数据精度不够高所造成的洼地。洼地填平的主要作用是避免DEM的精度不够高所产生的(假的)水流积聚地。洼地填平使用ArctoolBox->Spatial Analysis Tools->Hydrology -> Fill工具。 2.水流方向计算 水流方向计算就可以使用上一步所生成的DEM为源数据了(如果使用未经洼地填平处理的数据,可能会造成精度下降)。这里主要使用ArctoolBox->Spatial Analysis Tools->Flow Direction 工具。输入的DEM 采用第一步的Fill1_exam1

3.水流积聚计算 这里主要使用ArctoolBox->Spatial Analysis Tools->Flow Accumulation 工具流向。栅格数据就是第二步所获得的数据(FlowDir_fill1)。可以看到,生成的水流积聚栅格已经可以看到所产生的河网了。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河网栅格提取出来。可以把产生的河网的支流的象素值作为阀值来提取河网栅格。 4.提取河网栅格 使用spatial analyst中的栅格计算器,将所有大于河网栅格阀值的象素全部提取出来。至于这个阀值是多少因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是要大于积聚计算后得到栅格的最低河流象素值。这里采用的是500这个值。最后生成只有0、1值的栅格数据。其中1表示是河网,0是非河网。 5.生成河网矢量 这里主要使用ArctoolBox->Spatial Analysis Tools->Stream to Feature工具.Input Stream raster 为第四步只有0、1值的河网栅格。流向栅格使用第二步所生成的栅格数据。 6.矢量河网处理 由于Stream to Feature工具.将所有栅格象素均转为矢量线段。所以要进行处理,方法是利用属性查询的方法把所有GRID_CODE为1的全部选择出来。

数字地面模型地形指标和地形特征信息的提取

地理教学实验中心 专业实训实习报告 备注:根据实际要求可加附页。电子文本与此等效。

1.坡度和坡向的提取 1)坡向的提取:打开ArcGis里面的ArcToolbox,在工具箱中选择3D分析—栅格表面—双击坡向—输入栅格dem2-输出栅格aspect2 图1.1.1 图1.1.2 2)坡度的提取:同上打开坡度对话框输入栅格dem2—输出slope2 图1.2.1

图1.2.3 2.坡度变率的提取 1)对生成的坡度再求坡度,打开坡度对话框—输入上一步生成的坡度slpoe2-输出sos2 图2.1.1 图2.1.2

3.坡向变率的提取 1)先求反地形--Spatial Analyst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输入公式为2375-dem2输出fan-保存OK。 2)将反地形加载到窗口中求反地形的坡向,命名为aspect2 fan 3)求原地形的坡向的坡度soa1,求反地形坡向的坡度命名为soa2 4)打开栅格计算器—输入公式为soa =soa (soa1+soa2-Abs(soa1-soa2))/2。输出结果为soa即为坡向变率. 4.地形起伏度的提取 1)提取最大值:将dem2加载到ArcMap中,启动ArcToolbox—Spatial Analyst工具—邻域分析—焦点统计-输入dem2-输出max,采用矩形窗口大小为11*11,打开统计类型,选中最大值—OK,生成的新的dem与原始dem最小海拔不同,发生了变化, 图4.1.1 2)最小值:邻域分析—矩形邻域大小为为11*11,选中最小值,点击确定生成最小值 3)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最大值dem- 最小值dem—选择存储位置,命名为地形起伏度—OK,地形起伏度提取完成。 5.地面粗糙度的提取 1)求取坡度,启动栅格计算器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2.4739

(KPI绩效考核)做好绩效考核第一步提取指标

(KPI绩效考核)做好绩效考核第一步提取指标

做好绩效考核第壹步:提取指标 岁末年初是许多企业最为忙碌的时节——又要开始企业内部进行绩效评价考核。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其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已为广大的管理者所认同,相当壹批企业于这方面投入了较大的精力。绩效考核,顾名思义,就是要“挖掘”出绩效来,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考核等管理手段促进绩效的提高。但遗憾的是,通过绩效考核达到预期目的的企业却很少,大多数企业最后不是中途夭折,就是流于形式,问题何于?研究发现,恰恰是因为我国企业于很多时候对绩效考核的理解不全面、不系统甚至存于误解,才导致这项对于企业价值极高的工作难以收到预期成效。其中最关键的壹点就是,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真正有效的是绩效管理,而不是许多企业所理解的那种秋后算账式的绩效考核或者绩效评价,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壹个重要环节,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执行、绩效考核、绩效反馈面谈等几个阶段 壹、绩效考核的目的: 1、战略目的 战略目的是绩效考核最重要的壹个目的,它主要通过强化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结果使得员工的行为和目标能够和企业的战略保持壹致。 2、管理目的 企业于多项管理决策中均要使用绩效考核的信息,如奖金发放、薪酬调整决策、晋升决策和解雇决策等。且且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和适用对象,应当构建不同的

考核结果应用模型。然而我国较多的国有企业仅仅将考核的结果和奖金的发放相联系。 3、开发目的 绩效考核的第三个目的是对员工进行进壹步开发,以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当壹个员工的工作情况没有达到公司、管理者的期望时,就需要通过绩效反馈共同探讨员工存于的弱点和不足,且且管理者要帮助员工制定相应的能力发展计划和实施措施,辅导员工的绩效改进。 二、提高绩效考核效果的对策 1.明确绩效考核目的及原则 绩效考核主要目的应包括:了解工作绩效,考核目标体系实施性,为知人、选人、聘人、用人、评人、育人、留人、激励人提供依据;完善组织工作,为职位变迁提供依据;为分配体系落实提供依据;为组织人力资源规划,财务预算和运营提供信息;为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监督检查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进程、成效。 绩效考核要做到:客观、公正、公开、公平、科学;真实、准确;民主和集中相结合;责、权、利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考核方法要科学、可行;考核周期要适当;考核等级或计分要合理;考核结果要反馈;考核人员要合格、到位;考核要规范化、制度化。 2.制定客观、明确的考核标准

ArcGIS环境下基于DEM的水文特征提取研究

论文题目ArcGIS环境下基于DEM的水文特征提取研究姓名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109042010006 指导老师 二○一三年一月四日

数字高程模型10GIS姜婷109042010006 ArcGIS环境下基于DEM的水文特征提取研究 ——以闽江流域建溪水系为例 姜婷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省福州市350108) 摘要:选择闽江流域建溪水系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 Elevation Models)为基础,利用ArcGIS软件的水文分析工具从DEM数据中提取研究区域的流域水文特征的详细过程。主要包括:DEM的生成和预处理、水流方向的确定、水流累积量提取、河网的提取和子流域的划分。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提取的河网与利用手工方法提取的河网基本一致,从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水文特征;ArcGIS;提取;建溪水系 21世纪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水文模型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水文学研究的热门课题。随着“3S”技术的发展,为水文科学注入了新的血液。目前水文模拟技术趋向于将水文模型同GIS 与RS集成,以便充分利用GIS在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及可视性方面的功能。数字高程模型DEM (Digital ElevationModel)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点的平面坐标(x,y)和高程z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它包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是构成GIS的基础数据,其用途十分广泛,利用DEM可以提取流域的许多重要水文特征参数,如坡度、坡向、水沙运移方向、汇流网络、流域界线等。目前,利用DEM进行流域分析的工具很多,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Hydro logymodel)是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公司(ESRI)为ArcGIS推出的一个水文分析模块,主要用于地形和河流网系的提取和分析,实现地形模型可视化,其强大的流域特征分析功能可以满足各种流域DEM处理的需要。 1流域概况 建溪是闽江上游三大溪中最大的溪流,是一个树枝状水系。水系源头在武夷山脉和仙霞岭余脉,南平以上流域面积16396平方公里,占闽江流域的27%。河系贯通崇安、建阳、浦城、松溪、政和、建瓯、南平七个县市。河流总长635.6公里,流域内有大小溪流120多条。流域内气候温和湿润,处于高雨区,年平均降雨量1800~2200毫米。建溪的年均流量每秒521立方米,年径流量164亿立方米,约占闽江总流量的1/3。流域内山区海拔差异明显,因而该水系具有河流比降大、源短流急、易发洪水等特点。本文基于该流域的数字高程提取流域水文信息为不同尺度的水文模型提供参数,并可满足各种水文模拟的应用需求。 2基于DEM的流域水文信息提取 流域水文信息是进行水文模拟的必要信息,提取流域信息也是构建现代化水文模型、进行水文模拟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的前提。作为研究水文模型和水文状态变量空间分布的基础数据,DEM 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提取地貌指数。本文采用ArcGIS中的水文分析模块进行流域水文信息的提取。流域水文特征提取的主要过程包括:DEM 的生成和预处理、水流方向的确定、汇流累积量的计算、河网的提取和子流域的划分。 2.1DEM数据的来源和预处理 本文的栅格DEM数据采用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https://www.doczj.com/doc/ac3515241.html,/index.jsp)提供的SRTM90米空间分辨率基础高程的数据。根据闽江流域建溪水系的经纬度坐标,确定出该数据的列号为60行号为7。 首先利用ArcGIS软件切出建溪流域所在区域的DEM,其中包括崇安、建阳、浦城、松溪、政和、建瓯、南平七个县市,从而生成本实验所需的DEM数据,见图1。

怎样提炼绩效考核指标

怎样提炼绩效考核指标 昨天,一个很久未曾谋面的朋友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说:“听说你现在在管理咨询公司工作啊!”我说:“是啊!有什么问题吗?”他说:“那太好了,兄弟,这里你无论如何都要帮帮我了”接着,他就跟我讲,他现在在一家公司做人力资源部经理,公司从今年年初就开始搞绩效考核,每月都对员工进行考核,而且考核结果都比较理想,可公司的业绩就是上不去,他让我帮他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于是,他把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给了我,通过研究分析我发现他们公司的考核制度在考核方法、考核主体、考核频率与考核结果的运用都不存在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在考核内容这一块却存在大问题。于是我就问他:“你们公司的考核指标是谁定的啊”他说:“我定的,我从网上下载的”我说:“原来如此啊!” 这也许是我们很多企业都存在的问题,企业老板想:“别的公司都在搞绩效考核,而且效果很好,我们也要搞”。于是,一道命令下去,要下面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搞绩效考核。这样的想法是好的,可他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是不是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也就必然会出现我朋友公司的这种情况。在这里,我把将要给我朋友的一些建议跟大家交流一下,希望能够帮到更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事者。 通过对我曾经提供过咨询服务的大量企业的研究与总结,以及自己对绩效考核的一些理解,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炼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1、以战略为导向的指标设计。 绩效考核不坚持战略导向,就很难保证绩效考核能有效支持公司战略。绩效考核的导向性是通过绩效指标来实现的,绩效考核能否实现导向战略,实际上就是通过战略导向的绩效指标的设计来实现。 这首先意味着,作为衡量各职位工作绩效的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所体现的衡量内容最终取决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当关键绩效指标构成公司战略目标的有效组成部分或支持体系时,它所衡量的职位便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相关部分作为自身的主要职责;如果KPI与公司战略目标脱离,则它所衡量的职位的努力方向也将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分歧。 KPI来自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其第二层含义在于,KPI是对公司战略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发展。公司战略目标是长期的、指导性的、概括性的,而各职位的关键绩效指标内容丰富,针对职位而设置,着眼于考核当年的工作绩效、具有可衡量性。因此,关键绩效指标是对真正驱动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具体因素的发掘,是公司战略对每个职位工作绩效要求的具体体现。 最后一层含义在于,关键绩效指标随公司战略目标的发展演变而调整。当公司战略侧重点转移时,关键绩效指标必须予以修正以反映公司战略新的内容。

分解提取部门绩效指标

分解提取部门绩效指标 ——基于KPI的部门绩效指标选取 一.什么是KPI?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译为关键绩效指标,是指企业宏观战略目标决策经过层层分解产生的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是宏观战略决策执行效果的监测指针。KPI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其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内部过程和活动,以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持续取得高效益。在具体的企业管理实践中,KPI指标体系的价值则是根据企业或部门战略,逐步分解与承接战略要项,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企业战略落地,同时确定部门和个人的责任和绩效标准。 目前在国内外,大量公司采用KPI作为提取各个主体考核的基本指标来源。在进行绩效指标提取时,指标提取有四个维度:时间、成本、数量和质量。由此引出KPI绩效指标制定的SMART五原则: ?明确性(Specific):是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目标,不能笼统; ?衡量性(Measurable):是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可接受性(Attainable):是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是可以实现的; ?实际性(Realistic):是指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 ?时限性(Time-bound):是指要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企业在提取KPI指标时,必须符合SMART原则,同时,在指标中还至少应当包含两种类型的KPI指标——常规KPI指标与改进KPI指标。常规KPI指标是面向阶段性战略目标的,反映战略实现状况;改进KPI指标是面向年度计划的,属战术性指标,反映年内经营管理中影响常规KPI指标达成的障碍因素改善情况。改进KPI指标的改善有利于常规KPI指标的达成,改进KPI指标随管理重点的变化而变化。常规KPI指标和改进KPI指标可以同时确保企业当前的战略目标顺利实现,同时改进KPI指标则保证了未来组织的弹性。企业的KPI 指标库也可以根据企业战略、外部市场等的变化而更新,这样就可以让KPI指标恰当地起到衡量、考核、牵引的作用。 二.KPI指标的来源

9.6.1地形指标提取

地形指标提取 1.背景: 地形指标是最基本的自然地理要素,也是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自然要素,地形特征广泛应用于诸多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地形指标的提取对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研究区域尺度的不同,地形指标有许多因子。基于ArcGIS的地形指标的提取,大多均是基于DEM数据完成的。 2.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读者加深对各基本地形指标的概念及其应用意义的理解,熟练掌握使用ArcGIS软件提取这些地形指标的方法和步骤。 3.要求: 利用所提供的DEM数据,提取该区域坡度变率、坡向变率、地形起伏度、地面粗糙度等四个基本地形指标的栅格图层。 4.实验步骤: (1)坡度变率 地面坡度变率,是地面坡度在微分空间的变化率,是依据坡度的求算原则,在所提取的坡度值的基础上对地面每一点再求算一次坡度。即坡度之坡度。坡度是地面高程的变化率的求解,因此,坡度变率表征了地面高程相对于水平面变化的二阶导数。 坡度变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的反映剖面曲率信息,其提取方法如下: 1)选中DEM图层数据,选择表面分析中的坡度工具,提取坡度,得到坡度数据层,命名为Slope

2)选中坡度数据层Slope,对其再用上述的方法提取坡度,得到坡度变率数据,命名为SOS

坡度变率 (2)坡向变率 地面坡向变率,是指在提取坡向基础上,提取坡向的变化率,亦即坡向之坡度(SOA),它可以很好的反应等高线弯曲程度。 地面坡向变率在所提取的地表坡向矩阵的基础上沿袭坡度的求算原理,提取地表局部微小范围内的最大变化情况。需要注意:SOA在提取过程中在背面坡将会有误差产生。北面坡

ArcGIS Hydrology水文分析-基本原理

ArcGIS Hydrology水文分析功能介绍(1)-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 DEM是数字高程模型的英文简称(Digital Elevation Mode),是流域地形、地物识别的重要原始资料。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流域水文特征,模拟地表水文过程方面,国内外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1.1基于DEM进行流域分析的原理 从DEM提取流域特征,一个良好的流域结构模式是确定算法的前提和关键。1967年ShreveL¨描述的流域结构模式一直被后来的水文学者所引用.并设计了一些成熟的算法。 Shreve使用一个具有一个根的树状图来描述流域结构(如图 1 流域结构模式图所示)。在这个结构中,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结点集,一部分是界线集。沟谷结合点和沟谷源点共同组成一个沟谷结点集。所有的沟谷段组成沟谷段集,形成一个沟谷网络;所有的分水线段组成分水线段集,形成一个分水线网络;沟谷段集和分水线段集共同组成界线集。 沟谷网络中的每一段沟谷都有一个汇流区域,这些区域由流域分水线集来控制。外部沟谷段有一个外部汇流区.而内部沟谷段有两个内部汇水区,分布在内部沟谷段的两侧。整个流域被分割成一个个子流域.每个子流域好象是树状图上的一片“叶子”。 Shreve的树状图流域结构模型是简单明确的.虽然沟谷网络的结点模型和线模型与在栅格DEM中用于表示沟谷结点和沟谷线的栅格点和栅格链之间存在着拓扑不一致性。但它给出了沟谷网络、分水线网络和子汇流区的定义,明确表达了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成为设计流域特征提取技术的基础。

1.2 常用算法 流向判定建立在3×3 的DEM 栅格网的基础上,其方法有单流向法和多流向法之分,但单流向法因其确定简单、应用方便而应用广泛。 1.2.1 单流向法 单流向法假定一个栅格中的水流只从一个方向流出栅格,然后根据栅格高程判断水流方向。目前应用的单流向法是D8法。此外,还有Rho8 方法、DEMON 法、Lea 法和D∞ 法等。最常用的是D8 法:假设单个栅格中的水流只能流入与之相邻的8 个栅格中。它用最陡坡度法来确定水流的方向,即在3×3 的DEM 栅格上,计算中心栅格与各相邻栅格间的距离权落差(即栅格中心点落差除以栅格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取距离权落差最大的栅格为中心栅格的流出栅格。 所谓最陡坡度法的原理是假设地表不透水,降雨均匀.那么流域单元上的水流总是流向最低的地方“窗口滑动指以计算单元为中心,组合其相邻的若干个单元形成一个窗口”,以“窗口”为计算基本元素,推及整个DEM,求取最终结果。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基于流向分析和汇流分析的流域特征提取技术。Jenson and Domingue (1988)设计了应用该技术的典型算法,该算法包括3个过程:流向分析,汇流分析和流域特征提取。 1) 流向分析:以数值表示每个单元的流向。数字变化范围是1~255。其中1:东;2:东南;4南;8:西南;16:西;32:西北;64:北;128:东北。除上述数值之外的其它值代表流向不确定,这是由DEM中洼地”和“平地”现象所造成的。所谓“洼地”即某个单元的高程值小于任何其所有相邻单元的高程。这种现象是由于当河谷的宽度小于单元的宽度时,由于单元的高程值是其所覆盖地区的平均高程,较低的河谷高度拉低了该单元的高程。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流域的上游。“平地指相邻的8个单元具有相同的高程,与测量精度、DEM单元尺寸或该地区地形有关。这两种现象在DEM 中相当普遍,Jenson and Domingue 在流向分析之前,将DEM进行填充;将“洼地”变成“平地”,再通过一套复杂的迭代算法确定“平地”流向。流向分析过程如图所示。 2) 汇流分析:汇流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流路。在流向栅格图的基础上生成汇流栅格图.汇流栅格上每个单元的值代表上游汇流区内流入该单元的栅格点的总数,既汇入该单元的流入路径数(NIP),NIP较大者,可视为河谷,NlP等于0,则是较高的地方,可能为流域的分水岭。

研发人员的KPI指标绩效考核方式

研发人员的KPI指标绩效考核方式 很多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常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相对其他部门,研发部门的考核指标提取、考核方 式确定都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和研发部门管理者困惑的难题。 曾经有企业试图对研发人员实行完全的定量考核,甚至提出以编写软件代码的行数作为一个重要考核 指标,结果员工开始将一个命令可以解决的问题,拆分为几个命令,于是“大家都很忙,疲于写程序,工 作结果完全超过了预期目标,但是软件的功能却没有实现”,完全背离了绩效考核设计的初衷,考核不得不紧急叫停。虽然这种方式停止了,但如何公正客观地评价研发人员工作业绩的问题却依然摆在管理者面 刖。 研发人员考核难在哪里 研发人员考核的困难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 绩效指标提取困难,由于研发人员工作本身的独特性以及工作成果不易衡量,因此难以提炼直观量化的数字性指标; ■工作内容界定困难,特别是预研人员,一些成果仅仅是证明某种试验或测试方法可行与否,证实与证伪具有同样的价值,难以在任务下达之前予以明确; ■定性内容较多,影响考核的公正性; ■考核方式的选取问题,很多企业的研发管理者为了回避考核的难题,而采取背后打分、不沟通的方式。 面临如此多的问题,如何对研发人员进行业绩评价呢?其实,考核中最为关键的是指标和评价方式,这 两者是员工工作的向导和公司的价值取向,出不得偏差,否则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了。这里,我们也从这两点出发,分析研发人员的指标提炼和评价方式。 怎样提炼绩效指标 任何一项工作的展开必然是这样的思路:“正确的行为,沿着正确的道路,达成正确的结果”,提炼绩 效指标也需要沿着这样的逻辑关系,从研发成果向前推出成功的路径以及正确的行为要求,具体见下 图。

ENVI提取地形特征要素

ENVI 实验六基本地形因子提取 一、实验目的 1熟悉ENVI软件能够从DEM 中提取地形特征。 2掌握DEM提取地形特征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 完成运用ENVI 进行从DEM 中提取地形特征,包括山顶、山脊、平原、水平面、山沟和凹谷。 三、实验仪器 每人计算机一台。 四、实验内容 1在Toolbox中,启动/Terrain/Topographic Features,在Topographic Feature Input DEM 对话框中,选择DEM.tif 文件,点击OK,打开Topographic Features Parameters 对话框,需要设置一些参数。 (1)坡度容差:1。以度为单位;(2)曲率容差:0.1;(3)地形核大小:7。 2在Select Feature to Classify 列表中选择所有的地形特征。 3选择输出路径及文件名,单击OK 执行地形特征提取。

4通视域分析:使用Viewshed Analysis Workflow 工具,设置点、线、面作为观测源进行可视域分析。 将通视分析结果输出为矢量和图像结果有三种方法: (1)点观测源 a. 在Toolbox 中,启动/Terrain/Viewshed Analysis Workflow,打开文件选择面板 File Selection; b. 分别选择对应的文件DEM File:DEM.tif;Image File:Orthoimagery.tif,单击Next 进入Viewshed Analysis 面板; c.在Viewshed Analysis 面板中,设置以下几个参数: 可视距离Default View Range:1000 可视高度Default View Height:100 d.默认鼠标的状态是绘制“点注记”,在正射影像上绘制几个观测点。如果鼠标当前 状态是其他,可在工具栏中选择对应的工具绘制:,绘制4 个点; e.选择Any Source (四个观测点的并集),勾选Preview预览结果,红色表示可 视区域,黑色表示不可视区域; f.分别选择All Sources(四个观测点的交集),预览结果; g.单击Next进入Viewshed Export面板,可以将通视分析结果输出为矢量和图像结果。

(KPI绩效考核)做好绩效考核第一步提取指标

做好绩效考核第一步:提取指标 岁末年初是许多企业最为忙碌的时节一一又要开始企业内部进行绩效评价考核。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其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已为广大的管理者所认同,相当一批企业在这方面投入了较大的精力。绩效考核,顾名思义,就是要挖掘”出绩效来,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考核等管理手段促进绩效的提高。但遗憾的是,通过绩效考核达到预期目的的企业却很少,大多数企业最后不是中途夭折,就是流于形式,问题何在?研究发现,恰恰是因为我国企业在很多时候对绩效考核的理解不全面、不系统甚至存在误解,才导致这项对于企业价值极高的工作难以收到预期成效。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真正有效的是绩效管理,而不是许多企业所理解的那种秋后算账式的绩效考核或者绩效评价,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执行、绩效考核、绩效反馈面谈等几个阶段 一、绩效考核的目的: 1、战略目的 战略目的是绩效考核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它主要通过强化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结果使得员工的行为和目标能够与企业的战略保持一致。 2、管理目的 企业在多项管理决策中都要使用绩效考核的信息,如奖金发放、薪酬调整决策、晋升决策和解雇决策等。并且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和适用对象,应当构建不同的考核结果应用模型。然而我国较多的国有企业仅仅将考核的结果与奖金的发放相联系

3、开发目的 绩效考核的第三个目的是对员工进行进一步开发,以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当一个员工的工作情况没有达到公司、管理者的期望时,就需要通过绩效反馈共同探讨员工存在的弱点和不足,并且管理者要帮助员工制定相应的能力发展计划和实施措施,辅导员工的绩效改进。 二、提高绩效考核效果的对策 1.明确绩效考核目的及原则 绩效考核主要目的应包括:了解工作绩效,考核目标体系实施性,为知人、选人、聘人、用人、评人、育人、留人、激励人提供依据;完善组织工作,为职位变迁提供依据;为分配体系落实提供依据;为组织人力资源规划,财务预算和经营提供信息;为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监督检查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进程、成效。 绩效考核要做到:客观、公正、公开、公平、科学;真实、准确;民主与集中相结合;责、权、利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核方法要科学、可行;考核周期要适当;考核等级或计分要合理;考核结果要反馈;考核人员要合格、到位;考核要规范化、制度化。 2.制定客观、明确的考核标准 考核内容是绩效考核的基础,应由专业人员及业务人员结合不同企业、不同部门及不同岗位的具体情况共同研究制定。同时,考核的指标应尽量简洁,过多的指标极易导致考核组织者工作量的增加,并且难以区分各考核指标之间的权重对比;其次是确定考核的内容指标时,要考虑企业的实际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切

地形特征信息提取

地形特征提取 1.背景 特征地形要素,主要指对地形在地表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控制作用的点、线或面状要素。特征地形要素构成地表与起伏变化的基本框架。与地形指标的提取主要采用小范围的邻域分析不同的是,特征地形要素的提取更多地应用较为复杂的技术方法,如山脊线、山谷线、沟沿线等的提取采用了全局分析法,成为栅格数据地学分析中很具特色的数据处理内容。 特征地形要素从表示的内容上可分为地形特征点和特征线两大类。地形特征点主要包括山顶点、凹陷点、脊点、谷点、鞍点、平地点等。基于DEM提取地形特征点,可利用3*3或更大的栅格窗口,通过中心格网点与8个邻域格网点的高程关系来进行判断获取。 山脊线和山谷线构成了地形起伏变化的分界线(骨架线),因此它对于地形地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于水文物理过程研究而言,由于山脊、山谷分别代表示分水性与汇水性,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提取实质上也是分水线与汇水线的提取。 自动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的主要方法都是基于规则格网DEM数据的,从算法设计原理上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1)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方法 (2)基于地形表面几何形态分析的方法 (3)基于地形表面流水物理模拟分析方法 (4)基于地形表面几何形态分析和流水物理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平面曲率与坡形组合法 其中,平面曲率与坡形组合法提取的山脊线、山谷的宽度可由选取平面曲率的大小来调节,方法简便,效果好。该方法基本处理过程为:首先利用DEM数据提取地面的平面曲率及地面的正负地形,取正地形上平面曲率的大值即为山脊线,负地形上平面曲率的大值即为山谷。实际应用中,由于平面曲率的提取比较复杂繁琐,而坡向变率(SO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表示平面曲率,因此,下面的提取过程以SOA代替平面曲率。 2.目的 通过本实例,使读者掌握山脊线和山谷线这两个基本地形特征信息的理论及其基于DEM的提取方法与原理。同时,熟练掌握利用ArcGIS软件对这两个地形特征信息的提取方法。 3.要求: 利用所给区域DEM数据,提取该区域山脊线、山谷线栅格数据层。 具体提取过程: 1)点击DEM数据,使用表面分析中的坡向(Aspect)工具,提取DEM的坡向数据层,命名为A。

地形测量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选择题(12题) 1.请给下列名词找到相应的解释:( C ) 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体面、绝对高程、相对高程。 ①经过定位定向的旋转椭球体面,是建立坐标系的基准面。 ②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③地面点到假定高程起算面(任意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④代替海水静止时水面的平均海水面,是一个特定的重力等位的水准面(面上处处与重力方向线正交)。 ⑤重力位相等的点连成的封闭曲面叫重力等位面。 A.大地水准面:① 参考椭球体面:② 绝对高程:③ 相对高程:④ 水准面:⑤ B.大地水准面:⑤ 参考椭球体面:① 绝对高程:② 相对高程:③ 水准面:④ C.大地水准面:④ 参考椭球体面:① 绝对高程:② 相对高程:③ 水准面:⑤ D.大地水准面:④ 参考椭球体面:① 绝对高程:③ 相对高程:② 水准面:⑤ 2.请给下列名词找到相应的解释:( A ) 水平角、竖直角、天顶距。 ①测站与两个观测目标所组成的二面角。 ②是瞄准目标的方向线与在同一竖面内水平方向线的夹角。 ③同一铅垂面内,某方向的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A.水平角:① 竖直角:② 天顶距:③ B.水平角:③ 竖直角:① 天顶距:② C.水平角:② 竖直角:① 天顶距:③ D.水平角:① 竖直角:③ 天顶距:② 3.请给下列名词找到相应的解释:( B ) 象限角、子午线收敛角、坐标方位角。 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平行于X轴的方向为基准方向,从基准方向的北端顺时针旋转至某边的水平角。 ②以直线端点的子午线北端或南端起算,量至直线的锐角。 ③地面上两点真子午线间的夹角。 A.象限角:① 子午线收敛角:③ 坐标方位角:② B.象限角:② 子午线收敛角:③ 坐标方位角:① C.象限角:③ 子午线收敛角:② 坐标方位角:① D.象限角:① 子午线收敛角:② 坐标方位角:③ 4.请给下列名词找到相应的解释:( C ) 水准测量、水准路线、水准点、转点、图根控制点。 ①在水准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是所经路线上各高程点的连线。 ②是水准测量中,用来传递高程的临时点。

ArcGIS提取斜坡单元步骤详解要点

斜坡单元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中常用的单元类型有网格单元、地域单元、均一条件单元、子流域单元、斜坡单元等。其中: 网格单元形状较规则,便于实现快速剖分,离散后得到的矩阵形式的数据有利于进一步运算,但是不能完全反映地势起伏,与地质环境条件联系不够紧密; 均一条件单元没有考虑不同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差异; 子流域单元适用于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对滑坡、崩塌等则不适用。斜坡单元是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单元,并且在各类控制或影响因素中,河流和沟谷的发育阶段对滑坡、崩塌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因此采用基于幼年期沟谷划分的斜坡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可以与地质环境条件紧密联系,综合体现各类控制或影响因素的作用,使评价结果更贴近于实际。因此,在满足DEM 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斜坡单元划分较适用于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1】。 斜坡单元划分原理 斜坡单元划分的实质是基于DEM 的地表水文分析,包括正反地形无洼地DEM 的生成、水流方向的提取、汇流累积量的计算、河网的生成、集水流域的生成等关键步骤,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正反地形分别提取山谷线和山脊线( 分别对应于汇水线和分水线),把生成的集水流域与反向集水流域融合,再经后期处理人工修改不合理的单元,最终得到的由汇水线与分水线所组成的区域即为斜坡单元。斜坡单元划分流程见图【1】。

ArcGIS划分斜坡单元操作步骤 1、生成无洼地DEM ——原理:DEM 是一种比较光滑的地形表面模型,由于DEM 误差以及一些真实地形的存在,使DEM表面存在一些凹陷的区域,在进行水流方向计算时往往会导致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水流方向,因此计算前应先对原始DEM数据进行洼地填充,得到无洼地的DEM。基本过程是: 首先,利用水流方向数据计算出DEM 数据中的洼地区域和洼地深度;其次,依据洼地深度并参考真实地形,确定填充阈值对洼地进行填充; 再次,一次洼地填充完毕后又会产生新的洼地,因此需要重复上述过程,反复填充【1】。 ——操作:填洼

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

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标准的提炼与确定 关键词: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 1.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制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怎么制定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 3.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怎么设计? 4.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提取方法 5.【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制定——华恒智信咨询 文章描述:研发人员作为企业核心部门的成员,在企业发展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由于研发人员及其工作的特殊性,企业现有的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也成了企业绩效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那么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又应该如何科学合理的提取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呢?本文由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分析员结合咨询行业的实战经验总结了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问题,以期大家有所借鉴。 引言: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不能再靠做一个产品来获取高额利润,而应把发展重心转到研发。研发人员作为企业核心部门的成员,在企业发展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由于研发人员及其工作的特殊性,企业现有的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也成了企业绩效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那么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又应该如何科学合理的提取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呢?本文由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分析员结合咨询行业的实战经验总结了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问题,以期大家有所借鉴。 绩效管理是一种对公司的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和使用,以达到某个目标并实现顾客期望的过程。企业满足客户的过程一般是通过了解客户需求的前提下,设计研发出符合客户期望和需求的产品或者是提供客户所希望的服务的过程,那么针对提供产品的企业来说,其研发人员就是决定其产品是否具有市场前景和吸引力的核心所在,对其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有

基本ArcGIS的地形数据提取与分析

基于ArcGIS10地形数据提取与分析 舒城县林业局汪自胜 摘要:本文以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实践为例,详细总结了如何利 用ArcGIS10软件对纸质地形图,通过扫描、矢量化生成高程栅格数据;利用高程栅格数据进行等高线加密、高程统计、坡向和坡度分析;以及利用坡向、坡度等地形因子实现自动区划图斑的方法和过程。 关键词:森林资源调查 ArcGIS 地形分析 地形因子是划分森林资源调查图斑的重要因子,在条件有限的 情况下,我们经常是利用纸质地形图,通过人工判定,来确定工作 图斑的海拔、坡向和坡度。准确度受判定人员的业务水平影响较大。利用ArcGIS10的矢量化工具和地形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实现对图斑 地形因子的自动判读,甚至可以自动区划图斑。 一、地形图矢量化 要想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地形分析,首先应对纸质地形图进行扫 描矢量化,将其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据格式(见图1)。 图1 地形图灰度栅格图像 地形图矢量化前,需要将纸质图扫描成灰度栅格图像,并对栅 格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 1、在ArcMap中对栅格图像进行符号化处理。分类方法:手动;类别数:2;调整中断值,直到满意为止,记录下中断值; 2、重分类。利用ArcToolbox工具箱中的“空间分析-重分类” 工具,根据记录的中断值,对图像进行重分类,生成二值图(见图2)。

图2 重分类工具设置和二值图 3、矢量化。加载用来保存矢量化成果的点、线要素类文件,在 编辑状态下,运用ArcScan工具开始矢量化。 (1)根据矢量化点、线的栅格宽度,在矢量化设置中设置理想 的最大线宽等参数。可以在完成设置后,运用“显示预览”功能来 查看参数设置是否合理(见图3)。 图3 矢量化设置和效果预览 (2)运用“在区域内部生成要素”工具选择要矢量化的区域, 在弹出的模板对话框中,对点、线要素的模板采用默认设置,完成 自动矢量化。 (3)运用编辑工具清理掉错误短线和噪点,对断开的地方等进 行修补。 (4)将等高线、道路和水系地物进行分层,分别保存到等高线、道路、水系要素类中。

利用ArcGIS水文分析工具提取河网的具体操作

利用ArcGIS水文分析工具提取河网的操作ArcGIS 水文分析工具提取河网 DEM包含有多种信息,ArcToolBox提供了利用DEM提取河网的方法,但是操作比较烦琐(帮助可参看Hydrologic analysis sample applications),今天结合我自己的使用将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提取河网首先要有栅格DEM,可以利用等高线数据转换获得。在此基础上,要经过洼地填平、水流方向计算、水流积聚计算和河网矢量转化这几个不步骤。 1.洼地填平 DEM洼地(水流积聚地)有真是洼地和数据精度不够高所造成的洼地。洼地填平的主要作用是避免DEM 的精度不够高所产生的(假的)水流积聚地。洼地填平使用ArctoolBox->Spatial Analysis Tools->Hydrol ogy->Fill工具。 2.水流方向计算 水流方向计算就可以使用上一步所生成的DEM为源数据了(如果使用未经洼地填平处理的数据,可能会造成精度下降)。这里主要使用ArctoolBox->Spatial Analysis Tools->Flow Direction 工具。输入的DE M采用第一步的Fill1_exam1 3.水流积聚计算 这里主要使用ArctoolBox->Spatial Analysis Tools->Flow Accumulation工具流向。栅格数据就是第二步所获得的数据(FlowDir_fill1)。可以看到,生成的水流积聚栅格已经可以看到所产生的河网了。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河网栅格提取出来。可以把产生的河网的支流的象素值作为阀值来提取河网栅格。

4.提取河网栅格 使用spatial analyst中的栅格计算器,将所有大于河网栅格阀值的象素全部提取出来。至于这个阀值是多少因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是要大于积聚计算后得到栅格的最低河流象素值。这里采用的是500这个值。最 后生成只有0、1值的栅格数据。其中1表示是河网,0是非河网。 5.生成河网矢量 这里主要使用ArctoolBox->Spatial Analysis Tools->Stream to Feature工具.Input Stream raster 为第 四步只有0、1值的河网栅格。流向栅格使用第二步所生成的栅格数据。

基于ArcGIS的地形特征提取

基于ArcGIS的地形特征提取 刘小庆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阜新 (123000) E-mail: Lxq_0805@https://www.doczj.com/doc/ac3515241.html, 摘要:特征地形要素是构成地表地形与起伏变化的基本框架,ArcGIS具有一个能为三维可视化、三维分析以及表面生成提供高级分析功能的扩展模块3D analyst,基于ArcGIS进行地形特征提取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地形地貌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处理。 关键词:ArcGIS;特征地形要素;山脊线;山谷线 1.引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面对海量信息,人们对于信息的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信息的广泛性、精确性、快速性及综合性要求越来越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及其快速发展,对空间位置信息和其他属性类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信息挖掘和知识发现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常见的GIS系统中,美国ESRI公司的ArcGIS以其强大的分析能力得到用户的青睐,成为主流的GIS系统。ArcGIS9是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nvironment System Research Institute)开发的新一代GIS软件,是世界上最广泛的GIS软件之一。自从1978年以来,ESRI相继推出了多个版本系列的GIS软件,其产品不断更新扩展,构成适用各种用户和机型的系列产品。ArcGIS是ESRI在全面整合了GIS与数据库、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及其他多方面的计算机主流技术之后,成功地推出了代表GIS最高技术水平的全系列GIS产品。ArcGIS是一个全面的,可伸缩的GIS平台,为用户构建一个完整的GIS系统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ArcGIS9的软件特色主要为: 1)主图编辑的高度一体化; 2)便捷的元数据管理; 3)灵活的定制与开发; 4)ArcGIS9的新功能:增加了两个基于ArcObject的产品:面向开发的嵌入式ArcGIS Engine和面向企业用户居于服务器的ArcGIS Server。3D Analyst 是ArcGIS8的扩展 模块,主要提供空间数据的三维显示功能。在ArcGIS9中,该模块在3D Analyst的基 础上第一次推出全球3D可视化功能。该模块具有与ArcScene相似的地图交互工具,可以与任何在三维地球表面有地理坐标的空间数据进行叠加显示[1]。 2.背景和原理 特征地形要素,主要是指对地形在地表的空间分析与分布特征具有控制作用的点、线或面状要素。特征地形要素构成地表地形与起伏变化的基本框架。与地形指标的提取主要采用小范围的邻域分析不同的是,特征要素的提取更多地应用较为复杂的技术方法,如山谷线、山脊线、沟沿线等的提取采用了全局分析法(global process)(算法如图1)[2],成为栅格数据地学分析中很有特色的数据处理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