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第3练等高线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第3练等高线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第3练等高线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第3练等高线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专题一地球与地图第3练等高线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

1.图中等高线最大值为500米,最小值为100米,等高距为100米,等高线①和②的海拔分别为( )

A.100米、300米B.200米、400米

C.100米、400米D.200米、300米

2.图中河流中画法不正确的有( )

A.1条 B.2条 C.3条 D.0条

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3~4题。

3.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A.先向东,再向东南

B.先向西南,再向南

C.先向北,再向东北

D.先向西北,再向西

4.该区域的东面临海,区域内有一个村庄夏季能看到海上日出,而冬季看不到,这个村庄可能是图中的( )

A.甲村 B.乙村 C.丙村 D.丁村

5月1日某同学到郊外春游,下图是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及该同学行走速度图。据此回答5~6题。

5.若四条线路的水平距离相同,根据该同学行走速度图,可推断其前进方向及路线是( ) A.东南方向A1B1

B.东南方向A2B2

C.西南方向A3B3

D.西北方向A4B4

6.当天傍晚,该同学最有可能看到日落的地点是( )

A.B1 B.B2 C.B3 D.B4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一猎人欲到该地打猎。读图,完成7~8题。

7.猎人登上山顶,可能看到猎物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猎人熟悉动物习性,知道山羊喜欢在陡峻的山崖活动,而水鹿被追赶过后,会寻找有水

的地方喝水。在这次打猎中,他捕获了山羊和水鹿,请问他最有可能分别在图中哪两处捕获这两种动物(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100米),回答9~10题。

9.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A.东北流向西南B.东南流向西北

C.西南流向东北D.西北流向东南

10.X点和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290米 B.385米 C.550米 D.632米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a处易发生泥石流

B.夏季a处降水多于b处

C.ab两处相对高差可能为300米

D.c处可以建设水电站

12.为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可以(双选)( )

A.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

B.发挥水热资源优势,扩大粮食种植

C.广种牧草,兼顾经济、生态效益

D.发展沼气,使用清洁能源

二、综合题

13.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在图示地区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沿图中登山线路行进,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同学们应把夜晚宿营的地点选在A、B、C、D哪一处?简述理由。某同学建议在图中C处建一火情瞭望台,你认为此建议可采纳吗?

(3)若考察小组在D处突遇泥石流,①、②、③、④四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________。某同学因私自外出,在B处迷了路,请给他指出独自走出深山密林的最佳路线。

(4)简要分析图中E城镇形成的有利的区位条件。

14.为了发展旅游经济,我国南方某市计划在本市某处进行旅游开发建设。读“某市旅游规划图”,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中地区的地形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________________。

(2)M、N两个观景台,其中N观景台主要是为了观赏________________景观;在该山区有一处适合开发攀岩的地区,请在图中用“◇”标出。

(3)在观景台M、N间修建一条“森林氧吧路”,说明其呈蛇形的理由。

(4)在观景台M处能否观赏到山下的湖泊全景?试作图说明。

答案解析

1.A 2.B [第1题,根据题干,可知②处等高线数值为300米,因为河流所在位置地势较两侧低,则河流两侧相邻的等高线数值相同,可以推断①处等高线数值为100米。第2题,河流发育在山谷中,图中③⑤处地势为山脊,不能发育河流,河流画法出现错误。]

3.C 4.C [第3题,河流形成于山谷,其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再结合指向标可判断出图中河流先向北流,再向东北流。第4题,该地夏季日出东北方向,冬季日出东南方向。该地夏季能够看到海上日出而冬季看不到,说明该地东南部有山地阻挡。图中只有丙村东南方向有山地遮挡,在冬季看不到海上日出。]

5.C 6.B [第5题,从速度图中可看出,开始速度较快且由快变慢,说明是行走在上坡段;后来速度由慢变快,说明行走在下坡段;结合图中四条线路可判断行走路线是A3B3;再依据图中指向标,可判断行进方向为西南方向。第6题,5月1日太阳日落西北方向,再结合山地阻挡因素,在山地东侧的地点(如图中B3、B4)不能看到日落,B1西侧有山脊阻挡视线也不能看到日落,则当晚最可能看到日落的地点是B2。]

7.C 8.B [第7题,图中的山顶海拔为887米,站在山顶上向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看,甲处附近与山顶之间存在一高耸的地形,不能通视;乙处与山顶之间隔着一条山脊,不能通视;从丙处到山顶属于凹形坡,可以通视;从丁处到山顶属于凸形坡,不能通视。第8题,分析图中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可知,②处存在一处陡崖,地势陡峻,可能有山羊活动;③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可能存在一条河流,可能有水鹿活动。]

9.B 10.B [第9题,虽然图中只标出了一条等高线的数值,但根据弯曲处发育河流可知,该地为一山谷,等高线由数值小的弯向大的,即a值小于b值;结合指向标可知,该河自东南流向西北。第10题,X处为闭合等高线,因此其值小于a、介于100~200米之间,同理Y值大于b、介于500~600米之间,故X、Y的相对高度应介于300~500米之间。] 11.BC 12.AD [第11题,泥石流多发生在降水强度较大、植被覆盖率较差的沟谷地区;a 为夏季风的迎风坡,b为夏季风的背风坡,所以a处降水多于b处。a的海拔为600米~800米,b的海拔为800米~1 000米,两地相对高差为0米~400米。c为鞍部,不适宜建水电站。第12题,根据经纬度及等高线特征,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江南丘陵。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发展沼气,使用清洁能源;发展薪炭林,防治水土流失。]

13.(1)沿线相对高度不够大,水热状况垂直分异不显著。

(2)A处。A处位于鞍部,地形平坦开阔。不可采纳。

(3)②顺着河谷的溪水流向走。

(4)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解析第(1)题,山体垂直自然带的发育程度与山体所处的纬度位置和相对高度有关。从图中可以看出登山沿线相对高度不够大,水热状况垂直分异不够显著。第(2)题,夜晚宿营地点要求地势较高、平坦开阔、安全无危险等,B、D靠近河谷,C位于山顶,都不安全。瞭望台应设在视野开阔、通视条件好的制高点上。第(3)题,泥石流发生时,应向沟谷两侧山坡上撤离。第(4)题,图中显示E聚落位于地势平坦地区,靠近河流,取水方便,交通便利。14.(1)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为山地,东南为平原自西北流向东南

(2)瀑布

(3)尽量顺等高线修建,路线平坦。

(4)不能。陡崖顶部阻挡视线。

解析第(1)题,由图示等高线可以看出:西北部地区等高线密集,最高超过900米,为山地;东南部等高线稀疏,海拔不足100米,为平原地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图中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第(2)题,N观景台附近河流上游有2条等高线相交,是一陡崖,为河流上水流落点即瀑布。N在瀑布下方,可很好地观看瀑布景观。图中攀岩场所应处于陡峻的陡崖处。第(3)题,M、N间修建道路,呈蛇形,主要是沿等高线延伸方向修建,路线平坦。第(4)题,从M向山下,有一陡崖,落差大;陡崖上方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陡崖下方等高线相对密集,坡度变化大;陡崖顶部海拔大于700米,阻挡观测的视线,在观景台M处不能观赏到山下的湖泊全景。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中的九个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中的九个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是中学地理学习中的一处重点,更是难点,本文试着从难点突破方面做点总结,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一、山脊和山谷的判断方法: 图中A B线为山谷线,C D线为山脊线 方法一:横向地势比较法 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横向比较,即图中MN方向和XY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XY方向)为中间高两侧低;而山谷处(MN方向)为中间低两侧高。 结论:中间高两侧低——山脊;中间低两侧高——山谷。 方法二:纵向比较法 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纵向比较,即图中AB方向和CD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CD方向)等高线由高处弯向低处;而山谷处(AB方向)等高线由低处弯向高处。 结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二、等高线地形图中鞍部的剖面特征: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沿不同方向对鞍部作剖面图,可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形剖面图。

沿两座山峰连线方向看,两边高,中间低; 沿垂直于两座山峰连线方向(为山谷)看,两边低,中间高。 三、有关悬崖的计算: 1.相对高度的计算: 公式:(n-1)×Δd≤ΔH<(n+1)×Δd n:悬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 Δd:等高距 理解: 2.悬崖绝对高度的计算: 1、悬崖崖顶的绝对高度:大≤H<大+Δd 大: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大的。

2、悬崖崖底的绝对高度:小-Δd<H≤小 小: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小的。 理解: 【例题】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读图完成1-2题 1.陡崖A处的高度为() A.10米B.20米C.20米以上D.20米以下 2.公路选择在该地形区通过的原因是() A.该部位是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是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是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软弱,易于开挖 【解题】1、陡崖A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根据计算公式可得到其相对高度为20~40米之间。 2、交通线路如果必须穿越山区,往往选择鞍部位置,因为其地势较低。 【答案】1、C 2、C 四、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的比较: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了解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公式及估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形模型学习等高线地形图; 2、动手制作山体模型;学生绘制等高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等高线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等高线的判读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新生对新课程总是好奇的,依据其心理年龄特点,具有模仿性强,活泼好动,注意力在20-25分钟集中,感性思维强的优势。但其空间想象刚起步,学习地理盲目性大,缺乏方法,理性思维和分析问题不够精确。 五、教学方法 1、学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动手操作法 2、教法:教师讲解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地球表面既有高峻的山地,也有低平的平原;但是在平面图上如何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生答:用等高线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所以我们先要学会等高线的判读。 (二)地图上高度的判读 1、活动: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归纳地图上高度的判读。 (读图讨论、学生展示)

(1)师生归纳:用等高线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 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高线。 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说某地的海拔就是指它的绝对高度,而所说两地的相对高度就是指两地的绝对高度之差。比如我们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的最高峰,海拔为8844.43米,是中国最高峰,这里所说的海拔就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们知道山脉的海拔的情况下,怎样将立体山脉转化为等高线地形图。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判读等高线与地形图。 (三)绘制等高线 1.活动:(设置疑问)什么是等高线?如何制作等高线示意图 (等高线地形图) (1)学生自学:读课文并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 (2)课件展示:P24图1.35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形象感知) 在电脑上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以及使用马铃薯做等高线的过程图,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出等高线。 (3)学生交流感悟心得(教师可以用切土豆演示) (4)师生归纳:等高线是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篇读图攻略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典图1:云南省宾川县地形图典图2:新疆的额尔齐斯河 流域地形图 典图3:堪察加地形图 典图4:某小区域地 形图 考向:地形主要特点及其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考向:地形图的判读、河流 支流分布特征、降水特点 及成因 考向:等高线地形图的 判读、地形对气候的影 响 考向:等高线地形图 的判读及相关计算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判读方面读图内容分析、解决问题 读数值范围①区域地势起伏大小;②海拔最大值、最小 值 判读区域地形特征,判断坡向(迎风 坡、背风坡、阳坡、阴坡) 读延伸方向区域等高线整体大致凸出方向 读疏密程度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②坡面凸凹:高疏低密——凸坡,高密低疏 ——凹坡 农业:陡坡种植水土保持林,缓坡修梯田 工程建设:为了使道路平坦,公路尽量沿 等高线修建,“之”字形道路也是为了 降低坡度 读弯曲状况①山脊:凸向低处 ②山谷:凸向高处 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 方向相反 4 / 5

③鞍部:正对的两山峰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局部等温线弯曲:山谷地势低,气温较两侧高,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方向;山脊相反 读局部闭合①山顶、山峰:中间高四周低 ②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 ③两条等值线之间闭合区域,判读规 律:“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判读局部海拔高低、高度范围、高差等 2.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考查方向及其判读技巧 考查方向具体内容判读技巧与应用 推算高度通过读取两条等高线的数值,计算某地的 海拔或相对高度 ①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 1)d≤ΔH<(n+1)d;任意两点之间的相对高 度计算公式:(n-1)d<ΔH<(n+1)d(n为陡 崖或两点间经过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 的等高距) ②用“十字相差法”计算,先读出两地的 高度范围,求出最大差(A)和最小差(B),两 地相对高度介于B~A之间 判断地形类型①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延伸方向和数值 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 谷、鞍部、陡崖等地形类型 ②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平原(海拔在200 m 以下)、丘陵(海拔在500 m以下,相对高 度小于200 m)、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 度较小)、山地(海拔在500 m 以上,相对 高度大于200 m)、盆地(中间较低,四周 较高)五种基本地形 ①“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②平原与高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海拔方 面,山地与丘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高 度方面 4 / 5

2019高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资料正文内容下拉开始>> 课时跟踪检测(二) 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区域内,上游河段水位与下游河段水位的差值可能是( ) A.1 500 B.2 000 C.3 500 D.4 500 2.M河段与N河段降水量的差异及主要原因分别是( ) A.M河段大于N河段,M受西风影响,降水多 B.M河段大于N河段,M河谷多对流雨 C.M河段小于N河段,M离海洋远,降水少 D.M河段小于N河段,N处于迎风坡多地形雨 解析:1.C 2.D 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知,相邻等高距为1 000 m;上游河段水位范围为4 000至5 000 m之间,下游河段水位范围为1 000~2 000 m,所以上游河段与下游河段水位的差值为2 000至4 000之间,故选项 C 正确。第2题,图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大峡谷南部N 河段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大,M 河段受地形的阻挡,降水量少,故选项D正确。 下图是某水库大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若水库大坝再加高100 m,该地区的四个村庄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 A.①号村庄会被淹没B.②号村庄会被淹没 C.③号村庄会被淹没D.④号村庄会被淹没 4.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支流乙河画错了 B.乙河向西北流 C.①位于②的正南方向 D.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480 m 解析:3.C 4.D 第3题,从图中看,水库大坝建在100 m等高线处,如果大坝再加高100 m,则200 m以下的村庄可能被淹没,①号和②号村庄位于大坝下游,不受影响。③号村庄海拔在200 m以下,可能会被淹没,C正确。④号村庄海拔200 m以上,不会被淹没。第4题,河流发育在山谷,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图中乙河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是正确的。甲河画错了。根据指向标可看出乙河自西北向东南流。①位于②的东南方向。图示区域海拔最高为400~500 m,海拔最低处为0~100 m,高差为300~500 m,最大高差可能为480 m,D正确。 (2018·赣州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及拍摄照片,图中等高距为10 m。据此回答5~6题。 5.能拍到图示照片的摄像机位是( )

2021年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地形图剖面图

2021年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地形图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右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完成1~2题。 1.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 A.新月形沙丘 B.山地梯田 C.三角洲平原 D.滨海沙滩 2.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某校地理小组的同学进行野外考察活动,下图为考察地区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据图回答3~4题。 3.同学们在甲村测得气温为2 2 ℃,则此时乙村的气温约为( ) A.25

℃ C.24 ℃ D.16 ℃ 4.图中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观察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图,完成5~7题。 5.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 m B.55 m C.60 m D.65 m 6.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为( ) A.15

m C.65 m D.90 m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8~10题。 8.ab段河流的流向是( ) A.由东向西 B.由东北向西南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南向北 9.野外宿营时一般不能选择①处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阴坡,光照条差 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 C.位于山脊,风力太大 D.处于河谷、邻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 10.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1~12题。 11.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是下图中的( )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教案 一、课标要求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二、教材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与义务(湖南)教育出版社《初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主要包括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概念,等高线的特点,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判断。 三、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了解了世界地形类型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是其中之一,对第二课时学习山地不同的部位识别有一定的基础借鉴意义。该届学生总体来说基础比较差,平均分一般就40左右,而且对学习热情不大,特别是地理的学习。因此,我的教学内容不会涉及太难,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内容就可以了。 四、教学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2、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部位 教学难点:①等高线的绘制原理;②山脊和山谷的区别

六、教学方法: 1、利用模型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坡度的陡缓。 七、教学准备:PPT课件,山体模型、A4纸、铅笔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学环节 我们是生活在山区,可以说是“开门见山”。也可以说是大山养育了我们。那么我们对山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将与同学们一起对山作进一步的了解,甚至能够在平面图上识别出山的各种形态。 【讲授新课】 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出示海拔示意图] 请学生看图思考]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一幅图,图上的这几个数据表示什么意义呢? 【活动】 ①A、B、C、D、E各点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②A、B两点和D、E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分别是多少? 承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知道地球表面表示高低起伏可以用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两种方式表示,那么地球表面这种高低起伏的状态如何在平面图表面出来呢? 二、等高线的含义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表示方法示意图和等高线图地形特征说明 山地山峰 闭合曲线 外地内高四周低,中间高 图中线段为示坡线,在 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 侧降低 盆地洼地 闭合曲线 外高内地四周高,中间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 侧,坡度向内侧降低 山脊山脊线等高线凸向低 处,山脊连线 从山顶道山麓凸起 高耸部分 图中虚线为山脊线,也 称分水岭 山谷山谷线等高线凸向高 出,山谷连线 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图中虚线为山谷线,也 称集水线 鞍部 一对山脊等高 线组成相邻两个山顶之间 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 山脊线最低处 陡崖 多条等高线会 合重叠在一处近于垂直的山坡, 称陡崖 —— 平原 等高线稀疏, 数值小—— 海拔一般低于 200m,地势平坦 —— 丘陵类似山地,数——海拔在500m以下,与山地类似,以数值进

值小起伏小行区别 2、特殊等值线的判读 (1)确定弯曲部是高值区还是低值区: ①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做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如下图) ②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做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反之,则为高值区。(如下图) (2)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数值。如下图,a > b,则M > a;N < b。 3、等高线地形图在实践中的应用

(1)选点: ①水库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避开地址断裂带,并且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库区适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②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③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港湾。 ④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考虑地质条件优越,注意盛行风向,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2)选线 ①公路、铁路线:一般情况下,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平缓、地形平坦、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要遵循沿等高线修筑的原则,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筑成本,保证运行安全。 ②引水线路:线路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③输油管线:路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3)选面 ①农业生产布局:等高线地形图反应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牧业。 ②工业区位选择:对环境有污染的工业,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地质地形条件,宜选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平坦开阔地区;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等要选择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方,结合经济效益,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地,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销售市场。

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中考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 下左图是日本本州岛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甲、乙为海洋;右图是著名的“雪墙公路”景观图(公路两侧积雪高达20 m)。读图,完成1—2题。 1.形成“雪墙公路”的水汽来源及风向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海洋—东南风 B.甲海洋—西北风 C.乙海洋—东南风 D.乙海洋—西北风2.“雪墙公路”景观最可能位于图中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是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 3—4题。 3.判断图示的地形类型是( ) A.山顶B.高原 C.平原 D.盆地 4.图中A、D两点之间的海拔相差( ) A.200 m B.300 m C.400 m D.500 m 读我国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5—7题。 5.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6.下列有关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河比b河的流速更快 B.最高峰的海拔超过500 m C.小清河自西北向东南穿过李镇 D.公路在图示区域有较长的隧道 7.当地计划在王村建度假村,度假村选址在王村的主 要依据是( ) A.位于山谷,地势较低B.临近水库水能丰富C.地形平坦耕地广阔D.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读图,完成8—9题。 8.已知甲、乙两山峰的图上距离是 2 cm,则实地距离是 ( )A.1.2 km B.12 km C.120 km D.1 200 km 9.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80 m B.260 m C.350 m D.500 m

读我国某古村落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的文化古庙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谷 B.鞍部 C.山顶D.山脊 11.开发旅游资源,建设生态村,做法不恰当是( ) A.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B.将文化古庙迁到村庄附近 C.保护森林发展生态旅游D.严禁秸秆垃圾露天焚烧 读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虎山的海拔约是( ) A.900 m B.1 000 m C.900~1 000 m D.800~900 m 13.有关图中地理事物描述,正确是( ) A.白水河干流由东北流向西南 B.若两村图上距离为2 cm,则实地距离约 1 km C.与甲村相比,乙村更容易发展为城镇 D.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丘陵 14.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滨州某中学利用暑假到鲁中山区开展了一次登山旅行活动。阅读材料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同学们从王村火车站分组出发,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方案一:登大青山,锻炼体能;方案二:徒手攀岩,试试胆量;方案三:参观古庙,寻踪文化。 材料二:旅行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图1)。 (1)方案一中同学们从出发地点到达大青山,山顶的海拔高度大约是_550__m以上。 (2)方案二中能开展徒手攀岩,是因为沿途经过___陡崖_____(地形部位)。 (3)方案三中同学们去参观古庙,寻踪文化。图中古庙位于王村的__西南__方向,若出发地

七年级地理上册 2_3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版)粤教版11

2.3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了解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公式及估算方法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及分层设色地形图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形模型学习等高线地形图。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地形类型,和坡度陡缓。 3.情感态度与价值。 从多方面培养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能力,是今后建设祖国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二、教学重难点 1.等高线的判读。 2.地形图的判读。 3.了解常见的地形类型。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地球表面既有高峻的山地,也有低平的平原;但是在平面图上如何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生答:用等高线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所以我们先要学会等高线的判读。 【讲授新课】

1、等高线的判读 【学生自学】阅读课本。 师生归纳:用等高线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 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高线。 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说某地的海拔就是指它的绝对高度,而所说两地的相对高度就是指两地的绝对高度之差。比如我们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的最高峰,海拔为8844.43米,是中国最高峰,这里所说的海拔就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们知道山脉的海拔的情况下,怎样将立体山脉转化为等高线地形图。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判读等高线与地形图。 (珠穆朗玛峰)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案人教版新版原创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课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学习判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空间地理事物的认识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小组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及不同地形的关系; 2、难点:掌握不同地形等高线的形态特点;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体验探究法、多边互动法、读图分析法等。 四、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花泥、解剖盘、细线等。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制作山体模型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 七、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阅读,谁记得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哪几个?学生:比例尺、图例、指向标。 教师:很好!这三个基本要素能帮助我们认识不同的地图,这些地图都是绘制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学生:(预习)要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 教师:对!这就是本节课讨论的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1、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 教师:(展示一幅绘有等高线的地图)想要绘制等高线地形图,首先要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展示图1.34)思考一下问题: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图中甲、乙两地的海拔是多少?相对高度是多少? 学生: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 教师:所以,我们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形成了等高线。看图 1.35,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数字,是什么意思? 学生:是海拔的数值。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点的海拔相等。 教师:(出示模型)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叫做等高距,我们用等高距相等的多个平面,水平切割山体,然后将等高面的边缘垂直的落到同一水平面上就得到等高线地形图。(播放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 教师:通过等高线的特征,我们就可以识别山峰、山谷、山脊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展示用花泥的自制的山体模型) 学生:指出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陡坡、缓坡。 教师: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后,同学们想不想亲手绘制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呢? 学生:想! 教师:想画图,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展示制作山体模型的要求) 学生活动:5~6人一组,教师发放材料用具。 1、将花泥雕刻成山体模型,要求刻出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陡坡、缓坡等部位(坡度要明显、结构要清晰)。 2、用手擦拭山体模型表面,使其光滑自然。看哪组雕的部位最完整、最清晰,注意安全!找两组同学结合自制的模型,介绍山体各部位名称。 教师:模型制作完了,接下来做什么? 学生:画等高线。

图文详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图文详解十三等值线及其特征 等值线是某地理事物或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常见的等值线有:等高线、等深线、等潜水(地下水)位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等地租线等等。 等值线的特征 (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数值相等;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的数值间隔(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差值)是相等的。 (2)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相等,也可能差一个等值距;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递变大小相等。 (3)同一幅图综合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交叉和汇聚(陡崖除外)。 (4)等值线一般都是闭合曲线,无论怎么迂回曲折,终究绕成圈,但在等值线图上由于受图幅限制,不一定能显示其闭合状态。 (5)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两侧变化梯度越大。 (6)水平方向上等值线越密的地方,其值在水平方向的单位距离上变化越大。 (7)等值线弯曲部分向高值突出时,其数值比两侧低;等值线弯曲部分向低值突出时,其数值比两侧高。 ▲图文详解十四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1.绝对高度是一个地点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 海拔。如图1,A点的海拔为1500米,B点的海拔为 500米,C点的海拔为-400米。—般地图上标注的高 度为海拔高度。例如地图上在珠穆朗玛峰旁标注的 8844.43米,就是指珠峰的海拔高度。 2.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相对于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AB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AC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900米。 ▲图文详解十五等高线的判读步骤及等高线的特性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地貌在地形图上通常用等高线表示。 在地图上,把陆地表面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叫等高线(把海洋或湖泊中深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叫等深线)。 等高线的判读步骤 1、看等高线的数值,确定等高距 在同一幅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等高距是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存在三种可能性(大一个等高距,小一个等高距,相等)。 2、读图中的极值 极值反映该区域海拔最大与最小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地势起伏的大小。 3、看等高线的延伸方向(形状) 等高线的延伸方向为地势的走向,等高线突出的方向可能是山脊或者是山谷。 4、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陡缓有关系。 5、看局部小范围的闭合等高线 有可能是闭合高中心,也有可能为低中心 6、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和形状来判断地形。 7、等高线的特性 1、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差额(即等高距)相同; 2、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 3、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注意在图幅范围内可以只是闭合曲线的一部分。 4、等高线不能交叉,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出地形坡度的大小。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6、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全球的海岸线是最长的一条等高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线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你也试一试 在图2中,等高 距为米,A与B位于同一等高线上,海拔高度均为米, C点的高度为米,M点的海拔范围为米<H M<米, N点的海拔范围为米<H N<米。 在图3中,等高距为米,E与F位于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上,E点的高度为米, F点的高度为米,D点的高度为米,G点的高度为米。 总结: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海拔高度值可能相等,也有可能大于或者小于一个等高距的值。 ▲图文详解十六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如图4,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叫等高线。 ●你也试一试 按图5中各点的高程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如图6 所示 ▲图文详解

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练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2016·潍坊期中考试)某地理小组于春分日在我国某地(如下图所示,等高距为200 m)进行地理观测。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Q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160 m B.680 m C.380 m D.1 080 m 答案:D 2.位于Q地的观测者18时(地方时)看到太阳在P地方向落下,据此判断图中A河段大致的流向是() A.由北流向南B.由东北流向西南 C.由南流向北D.由西南流向东北 答案:A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 A.主峰海拔可能是2 100 m0 B.b地形顶部海拔≥1 000 m、<1 100 m C.c、e能够互相通视D.c、d相对高度≥900 m、<1 000 m 答案:B 4.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A.以丘陵、平原为主B.大致中部高,东北和西部低 C.c点位于集水线上D.a地可能是一海拔>1 900 m的山峰 答案:C (2016·漳州质检)下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及拍摄照片,图中等高距为10 m。据此回答5~6题。

5.能拍到图示照片的摄像机位是()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A 6.关于该区域地形与河流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乙处能看到甲和丙B.在戊处陡崖可进行跳伞 C.已处可形成冲积扇D.河流流向总体自北向南流 答案:D (2016·湖北九校联考)下图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岩层水平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7.下列四幅剖面图中与沿ab剖面线的剖面图一致的是()

答案:A 读下图,完成8~9题。 8.图示区域() A.AB段河流先向西南流后向东南流 B.甲、乙、丙、丁四处中,乙处最容易发生滑坡灾害 C.河流的最高水位出现在当地的夏季 D.甲处为中心城镇 答案:D 9.下列剖面图与XX′剖面线处相符的是()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专题练习

2012-2013学年高二级地理练习卷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2009·上海高考)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右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 A.东北-西南向 B.东西向 C.西北-东南向 D.南北向 2.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 A.上、下部均陡峭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上、下部均平缓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右图中, ①、②、③、④、⑤表示某区域地形类型中的山脊和山谷,点a 、b 、c 对应的海拔分别为900米、600米、300米。读图完成3~4题。 3.其中表示山谷的有(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4.①、②、③、④沿线坡度最平缓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12年高考上海卷)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 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右图回答5~6题。 5.右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6.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A .山脊、山谷 B .山脊、山脊 C .山谷、山脊 D .山谷、山谷 (2011年高考浙江卷)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 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右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 图。完成第7题。 7.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乙、戊 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图。故事:游击队得到情报,敌 人要进村扫荡,必经图中小路(图中粗线),游击队员准 备在小路附近伏击敌人。读图完成8~9题。 8.小路位于的地形名称是( ) A.河谷 B.盆地 C.鞍部 D.峡谷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实际运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实际运用 等高线历来是文综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常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名称、河流流向;或以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综合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运用问题。它能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计算能力。 一、了解等高线的性质: 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作等高线,同一幅地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相同;把海洋深度相同点的连线称作等深线,同一幅图上等深距不一定完全相等。 1、同一条等高线的高程相同。 2、等高线不能相交,可以重合。特殊地形用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用来表示山坡方向的小短线)表示。等高线重叠处表示悬崖,用一组与重叠处等高线垂直的示坡线表示。若按等高线注记不易判别坡向时也采用示坡线。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如山峰;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低,如盆地或洼地。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但不一定在一幅地图范围闭合。 4、在等高距相等情况下,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二、阅读等高线的方法和技巧: 1、三看:①看极端值的大小。平原:海拔200 m以下;丘陵:海拔500 m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 m;山地:海拔500 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 m;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边缘等高线十分密集,顶部明显稀疏。某地低于海平面则用负值表示,如吐鲁番盆地艾丁湖面为-155 m。②看疏密程度。它表示坡度的陡缓。③看弯曲方向。它表示地形走向。 2、掌握等高线判断的基本规律: (1)、等高线的高低规律:“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等高线凸向低值处为山脊,凸向高值处为山谷。 (2)、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阅读: ①山顶与山峰:数值“中高周低”; ②盆地与洼地:数值“周高中低”; ③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的:“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即若某处闭合等高线夹在两条等高线之间,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较低等高线的海拔,为山体中的小盆地;若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较高等高线的海拔,为山体中的小山峰。 三、关于等高线的题型: 1、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地貌: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2、判断坡度的陡缓与计算。 (1)求坡度。坡度是指山坡的倾斜角度。常用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来表示。如图中α角。H表示坡高(相对高度),L表示坡底长度即斜坡实际距离投影到水平面 上的距离,α越大坡度越陡。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坡底长度=图上距离÷比例尺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地理练习五 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 2.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 A.156米 B.178米 C.220米 D.255米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题。 3.对图中各地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 A、①为山脊 B、②为鞍部 C、③为陡崖 D、④为山谷 4.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 ) A、40m B、45m C、55m D、65m 5.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谷②山脊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 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6.分别沿着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路上山顶,下面每两条线路比较,正确的是() A.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③容易 B.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④容易 C.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②难 D.沿线路③和线路④上山难度一样 7.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分水线的是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8.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 ) A.东北—西南走向 B.东西向C.西北—东南走向 D.南北向9.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 ) A.上、下部均陡峭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上、下部均平缓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读图中四幅等高线图,完成各题。 10.图中的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列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峰②山谷③山脊④盆地 B、①山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谷 C、①盆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峰 D、①盆地②山脊③山谷④山峰 11.上图四幅地图中的虚线,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完成各题。 12.如果在图中①河段画等高线,则该等高线的凸出方向为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13.最近几十年来,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 B.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 C.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入海泥沙增多 D.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 14.下列等高线图中,表示集水线的是()A.a线 B.b线 C.c线 D.d线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小题。 15.图中P~Q两地间有一座桥梁,该桥和其下溪谷的高差最接近 A.10米 B.40米 C.80米 D.110米 16.当地环保部门在桥下采样检测水质量,发现高浓度的农药残留。这些农药最有可能来自下列哪一个地区?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要点疏理] 一、地图:(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规律:东西方向可如下加以确定,同在东经度,经度数大的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数小的在东;在东西经度,当经度和小于180°时,东经度在东;当经度和大于180°时,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 3.图例和注记(熟悉基本的)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二、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形一般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陡坡和洼地,但容易忽视的是利用等高线数值来判断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类型。 (一)判读规律 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海拔高度)大致判断地形类型。 ①海拔在 200 米以下一般为平原。 ②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100 米为丘陵。 ③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在 100 米以上为山地。 ④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部分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为高原。 2.当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时,凡内高外低的为山顶,凡外高内低的为盆地(洼地)。

等高线和地形剖面图教学案及练习

优质资料 欢迎下载 课题:等高(深)线和地形剖面图 002号 【学习目标】 1.能据图说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差别,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陡缓坡等。 3.掌握等高线的一般特点。 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熟练绘制地形剖面图。 【预习导航】 一.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图的绘制 观察等高线模型图,说出等高线图制作的基本过程。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画图步骤: (1)画一条与剖面线等长的水平基线 (2)确定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3)在剖面线上标出各点,一一对应到水平基线上,标出各点高程 (4)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活动)根据等高线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例1.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在 图中绘制A —F 的地形剖面图 3.等高线地形图判读(课本图1-2-10) ①山丘、山峰和盆地、洼地 填注山顶、洼地对应的等高线部位 例2.看右图等高线的数值变化 若a>b ,判断P 、Q 地形 ②陡坡和缓坡 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指向地势降低的一侧 (合作完成)下图中从A 到B 数值减小,等高距为50, 做出下面两图中沿AB 线的简单剖面图 A 50 B A 50 B

(规律总结)说出以下四种坡在等高线图上的疏密分布规律:同一幅图中 陡坡: 缓坡: 凸坡: 凹坡: 例3下列等高距不同、水平比例尺相同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最陡的是( ) 例4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缓的是( ) (规律总结)不同的图形中若图幅面积相同、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相同,那么得出以下结论: 比例尺相同,等高距越大(小),坡度越 ( ) 等高距相同,比例尺越大(小),坡度越 ( ) ③山脊和山谷 观察并比较下面两图的等高线形态特征,并比较高程变化规律 提示: 1.将最弯曲的点连线,观察高程变化规律 2.在P Q 3.P Q 沿线哪个可能发育河流。 (规律总结)向低处凸出表示 。 例5:右图中甲乙为河流 1.判断右图中的山脊、山谷,并在适当的位置画出 2.判断甲乙支流是否正确 100 200 300 P

等高线地形图剖面图的绘制及剖面线的判断5

等高线地形图剖面图的绘制及剖面线的判断(原创)等高线地形图剖面图的绘制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在考题中常以做某条线的剖面图、剖面线的判断、通视问题和判断坡度陡缓等形式出现。

一、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例说 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如图1中AB)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的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绘制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通常水平比例尺与原图比例尺一致(也可放大为原来的2倍、3倍),而垂直比例尺一般比水平比例尺扩大5~20倍,常见的是扩大10倍。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画出剖面方向线AB,按AB的长度绘一条水平线作为剖面基线(若剖面图与地形图的水平比例尺相同,则图1、图2两图中的AB线长度相等),并确定基线所代表的高程。基线高程一般略低于图上最低高程。 3.作基线的平行线。平行线的间隔按垂直比例尺和等高距计算。如图2:等高距为10米,垂直比例尺为1︰5000,则平行线间隔为2毫米,并在平行线一边注明其所代表的高程,如200米……。 4.在地形图上沿剖面线AB量出A—1、1—2……各段距离,并把他们标注在剖面基线AB上,得1、2……各点。通过这些点作基线的垂线,垂线的端点按各点的高程决定。如6点的高程是200米,则剖面图上过6点的垂线端点在代表200米的平行线上。 5.将各垂线的端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成剖面图。 二、剖面线的判定方法 确定某一剖面图沿哪条剖面线绘制的方法是: 一观大势: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如山峰、

鞍部、悬崖)穿过的最高和最低等高线等,看剖面图是否与等高线图吻合。, 二找关键:注意找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 ...,如起点、中点、终点等,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 三细分析:注意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 的区域高度,仔细分析 ....其在剖面图上是否得到正确反映。剖面线与最高等高线相交的点的区域高度应该小于最高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和,而与最低等高线相交的点的区域高度应该大于最低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差。 例1.图4的地形剖面图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图3)中的某条剖面线画出的,它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