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PS控制点复测成果报告材料

GPS控制点复测成果报告材料

某某省武都引水第二期灌区工程

西梓干渠第九标段

控制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某某

武都引水灌区工程西梓干渠项目部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日

目录

第1章工程概况 (1)

第2章复测依据 (1)

第3章控制点复测成果 (2)

第4章附合水准复测记录 (3)

第3章测量仪器 (6)

第4章施测方法 (6)

4.1施测程序 (6)

4.2施测规划 (6)

4.3施测原则 (6)

4.4准备工作 (7)

第5章成果精度评定 (9)

第6章控制点平差成果 (9)

6.1输入的基线及标准差 (10)

6.2控制点坐标 (11)

6.3平差后的基线及标准差 (11)

6.4基线改正数及标准差 (13)

6.5平差后站点WGS84坐标(XYZ) (14)

6.6平差后站点WGS84坐标(BLH) (14)

6.7平差后站点目标坐标系坐标(NEU) (15)

6.8基线最弱边和平面最弱点 (16)

第7章控制点布置图 (16)

武都引水灌区工程西梓干渠第九标段

控制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

第1章工程概况

武都引水灌区工程西梓干渠第九标段起讫桩号为K35+500~K49+890,本工程渠道总长14390m,其中隧洞总长12037.76m。总体施工程序以隧洞工程施工为主线,穿插进行渡槽、明渠以及明渠辅助构筑物的施工。

本工程共有7条隧洞,9段明渠以及2个渡槽。其中,有两条隧洞较长,其长度均超过4km;另有一条隧洞中长,其长度近2km;其余四条隧洞长度较短,长度均不超过500m。本工程以两条长隧洞为施工主线,兼顾中长隧洞施工,其余四条隧洞穿插进行。

西梓干渠九标段位于盐亭县和南部县境内,沿渠线附近有乡村公路相连,各重点建筑物也有公路直达,对外交通较方便;场内交通需要从现有交通干道上“T”接,局部修建进场公路即可满足场内施工的交通要求。

因此,本工程两条长隧洞:金子岭隧洞和伞柏桠隧洞挖工序是本工程的关键工序。

本标段控制点复核和加密工作自2014年3月1日开始,4月15日完成全部外业实测工作,紧接着完成了成果分析、计算和整理工作。

第2章复测依据

(1)平面高程控制资料采用甲方提供的《西梓干渠及金峰水库施工控制测量技术报告书》。

(2)《工程测量规X》(GB50026-2007)。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X》(GB/T18314-2009)。

第3章测量仪器

作业前均对所有投入仪器进行了检校,保证设备均在有效期内,并在作业期间根据需要,对设备进行了必要的检查和维护。

(1)中海达华星A10型GPS静态接收机4台;

(2)笔记本电脑两台。

第4章施测方法

4.1施测程序

4.2 施测规划

施工测量组织工作由项目技术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某某给定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GPS控制网并加密。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及逐日安排,由组长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

4.3 施测原则

严格执行测量规X;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然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及复核。

测量过程中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测量方法简捷,熟练使用仪器,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4.4 准备工作

(1)熟悉设计图纸,仔细校核各图纸之间的尺寸关系,全面了解设计意图。

对业主给定的现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查看和必要的检核及现场踏勘。全面了解现场情况,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坐标,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根据设计要求、定位条件、现场地形和施工方案等因素,制定测设方案,包括测设方法、测设数据计算和检核、测设误差分析和调整、绘制测设略图等。对参加测量的人员进行初步的分工,进行测量技术交底,对所需使用的仪器进行重新的检验。

(2)甲方提供控制点的检校:该测区平面高程控制起测资料,对点位正确性作了检测,其方法采用GPS测量进行边长检测、高程采取GPS静态高程拟合进行检测测区平面控制网,按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进行布网加密。点位基本布设在每个洞口视野开阔位置。测量过程中采用复测、加密同时进行的方法作业,联测甲方提供的控制点7个,对测量成果进行统一平差计算。

GPS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

(3)平面控制点外业数据采集

使用4台中海达华星A10型GPS静态接收机,观测时严格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X》(GB/T18314-2009)的要求执行,采用静态定位技术施测,同步作业图形之间采用边连结的方式,并做到有较强的图形结构,确保该控制点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内业数据处理采用中海达HGO软件进行平差解算。

(4)高程控制点外业数据采集

使用4台中海达华星A10型GPS静态接收机,观测时严格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X》(GB/T18314-2009)的要求执行,测量中观测员均严格按仪器操作手册中的要求执行,接收机在开始记录数据后,均注意观看,有关卫星次观测数据,观测中注意了供电情况,认真检查电池容量是否充足。仪器高均按规定观测前后各测量一次,并及时记录实时数据。

(5)施测技术要求

观测中都禁止靠近接收机使用对讲机,并随时查看仪器内存。每日观测结束后,都及时将数据备份以防止损坏。观测手薄在接收机启动前及测量中

均由观测者填写。采用静态定位技术施测,每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用小钢卷尺从厂家规定的天线高量测基准面彼此相隔120°的三个位置分别量取天线到控制点标志面的垂直距离,互差应小于2㎜,取平均值为天线高。

(6)观测精度检核

观测数据预处理结果的内部精度指标,均满足《软件使用手册》中有关规定,数据处理一般用软件中应由的自动方式进行,在观测数据欠佳与特殊情况时,也采用手工分段处理方法解决。对基线结果及时进行重复边、同步环、异步环、闭合差的检验。

(7)内业数据整理

在进行卫星网无约束平差时,并进一步进行粗差的检验及提出。对于不能达到精度的点、边及同步图形,及时分析原因利用重算、返工等手段补救。已达到满足各项精度的要求。内业数据处理采用中海达HGO软件进行拟合高程解算。控制网的起测点采用甲方提供的G14、G30,平面坐标系为五四坐标系,高程为黄海高程系。并联测G31、G32、G33、G34、G35等五个控制点。

第5章成果精度评定

经华中海达HGO软件解算平差后平面控制点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1/20000,约束平差后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10000精度满足要求;高程控制点用中海达HGO软件进行拟合高程解算后精度满足四等水准要求。

第6章控制点平差成果

基线条数:41

平差点数:22

基线标准差置信度(松弛因子):22.70σ

Tau检验显著水平:1.00%

单位权中误差比:1.0917

x2检验值:45.8512

x2理论X围:22.1385 - 69.3360

x2检验结果:True

平面四参数:

X 平移(m): -1870.21606710729

Y 平移(m): 48571.3236956049

旋转: -000:12:00.52598

缩放: 0.999993578559923

高程拟合参数:

A:-2.24586433917659

B:0

C:0

D:0

E:0

F:0

X0:0

Y0:0

6.1 输入的基线及标准差

6.2 控制点坐标

6.3 平差后的基线及标准差

6.4 基线改正数及标准差

6.5 平差后站点WGS84坐标(XYZ)

6.6 平差后站点WGS84坐标(BLH)

6.7 平差后站点目标坐标系坐标(NEU)

6.8 基线最弱边和平面最弱点

基线名中误差_DN(mm) 中误差_DE(mm) 中误差(mm)

GP051051.zsd-GP061051.zsd 7.46 9.00 11.69 站点名中误差_N(mm) 中误差_E(mm) 中误差(mm)

GP18 33.08 33.53 47.10

第7章控制点布置图

GPS静态控制测量网平差报告

FJ-3 省道S229南坑至源头段 二级公路改建工程 GPS静态控制测量网平差报告 萍乡公路勘察设计院 二○一一年九月 目录 一、GPS控制点成果表 (1) 二、GPS控制点网示意图 (1) 三、GPS控制网平差报告……………………………………1~4

一、G PS控制点成果表 二、GPS控制点网示意图 三、GPS控制网平差报告 1 坐标系统 1.1 坐标系统名称 Beijing54 1.2 基准参数

1.3 投影参数 M0 =1.00000000 投影比率 H = 0.0000 投影高 Bm =0投影面的平均纬度 B0 =0:00:00.00N 原点纬度 L0 =113:50:00.00E 中央子午线 N0 =0.0000 北向加常数 E0 =500000.0000 东向加常数 回到顶部 2 三维无约束平差2.1 平差参数 2.2 基线向量及改正数 2.3 τ(Tau)检验表 2.4 τ(Tau)检验直方图

2.5 自由网平差坐标 回到顶部 3 二维约束平差 3.1 平差参数 3.2 平面距离平差值 3.3 平面坐标 ***** 回到顶部

4 高程拟合 4.1 平差参数 4.2 高程拟合坐标 240.7246 回到顶部 5 基线闭合差 Baseline Type rms dx dy dz distance ------------------------------------------------------------------------------------------- G1->G2.242A 99.9 0.0077 -1046.7333 -648.5635 534.7004 1342.4566 G1->G3.242A 99.9 0.0068 -3110.1745 -2426.1123 1829.3052 4348.0529 G2->G3.242A 99.9 0.0062 -2063.4456 -1777.5444 1294.6074 3015.5398 ------------------------------------------------------------------------------------------- 同步环( 3 baselines) 相对误差= 0.76ppm EX = 0.0043 EY = -0.0043 EZ = -0.0026 8706.0493 Baseline Type rms dx dy dz distance ------------------------------------------------------------------------------------------- G1->G4.242B 65.6 0.0072 -5107.6816 -3742.5441 2584.4937 6839.1999 G1->G2.242A 99.9 0.0077 -1046.7333 -648.5635 534.7004 1342.4566 G2->G4.242B 99.9 0.0072 -4060.9524 -3093.9755 2049.7944 5501.4248 ------------------------------------------------------------------------------------------- 同步环( 3 baselines) 相对误差= 0.48ppm EX = -0.0041 EY = 0.0051 EZ = 0.0010 13683.0814 Baseline Type rms dx dy dz distance ------------------------------------------------------------------------------------------- G1->GD1.242X 99.9 0.0087 507.9850 -1545.3781 3267.2106 3649.7818 G1->G2.242A 99.9 0.0077 -1046.7333 -648.5635 534.7004 1342.4566 G2->GD1.242X 99.9 0.0065 1554.7134 -896.8104 2732.5118 3269.2543 ------------------------------------------------------------------------------------------- 同步环( 3 baselines) 相对误差= 0.80ppm EX = -0.0048 EY = 0.0042 EZ = 0.0017 8261.4927 Baseline Type rms dx dy dz distance ------------------------------------------------------------------------------------------- G3->G4.242B 99.9 0.0063 -1997.5067 -1316.4322 755.1870 2508.6519 G1->G3.242A 99.9 0.0068 -3110.1745 -2426.1123 1829.3052 4348.0529 G1->G4.242B 65.6 0.0072 -5107.6816 -3742.5441 2584.4937 6839.1999 ------------------------------------------------------------------------------------------- 同步环( 3 baselines) 相对误差= 0.12ppm EX = -0.0003 EY = 0.0004 EZ = 0.0015 13695.9047 Baseline Type rms dx dy dz distance ------------------------------------------------------------------------------------------- G3->GD1.242X 99.9 0.0071 3618.1569 880.7382 1437.9069 3991.7835 G1->G3.242A 99.9 0.0068 -3110.1745 -2426.1123 1829.3052 4348.0529 G1->GD1.242X 99.9 0.0087 507.9850 -1545.3781 3267.2106 3649.7818 ------------------------------------------------------------------------------------------- 同步环( 3 baselines) 相对误差= 0.42ppm EX = 0.0026 EY = -0.0040 EZ = -0.0015 11989.6182 Baseline Type rms dx dy dz distance ------------------------------------------------------------------------------------------- G4->GD1.242X 99.9 0.0073 5615.6650 2197.1667 682.7190 6068.7182 G1->G4.242B 65.6 0.0072 -5107.6816 -3742.5441 2584.4937 6839.1999 G1->GD1.242X 99.9 0.0087 507.9850 -1545.3781 3267.2106 3649.7818 ------------------------------------------------------------------------------------------- 同步环( 3 baselines) 相对误差= 0.16ppm EX = 0.0015 EY = -0.0007 EZ = -0.0022 16557.6999

控制网测量成果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 - 二、复测依据及采用的技术标准..................................................... - 1 - 三、测量时间及围 ..................................................................... - 3 - 四、测量人员及测量设备 ............................................................. - 3 - 1、参加复测人员................................................................... - 3 - 2、仪器设备 ........................................................................ - 4 - 五、外业数据采集 ..................................................................... - 4 - 1、复测前的准备工作 ............................................................. - 4 - 2、观测作业基本要求 ............................................................. - 4 - 3、保证测量精度的措施 .......................................................... - 6 - 4、与相邻标段的衔接 ............................................................. - 6 - 六、业处理及分析 ..................................................................... - 6 - 1、坐标系统及控制点 ............................................................. - 7 - 2、观测文件 ........................................................................ - 7 - 3、基线解算 ....................................................................... - 10 - 4、基线检查 ....................................................................... - 22 - 5、平差后坐标 .................................................................... - 23 - 6、控制点高程复测............................................................... - 25 - 七、成果精度说明 .................................................................... - 27 - 1、基线处理 ........................................................................... - 27 - 2、自由网平差 ........................................................................ - 28 - 3、基线最弱边和平面最弱点....................................................... - 28 - 4、控制点高程精度.................................................................. - 28 - 八、复测结论.......................................................................... - 28 - 附件1:人员资质证书 (21) 附件2:仪器鉴定证书 (22) 附件3:控制点复测加密成果表 (32) 附件4:控制点复测加密线路示意图 (35)

GPS控制点复测成果报告范文

GPS控制点复测成果报告范文 控制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 一、工程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一级公路国道110线改扩建TJ-2标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0+000~K5+948.8,全线均在原路基础上进行加宽扩建,路线走向与老路相同。起点位于临河市西南,后与临河西外环相交,全长约5.948.8Km。地形沿线地势自东北向西南逐步升高,但起伏极小,属于高程异常变化平缓地区。二、复测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22)三、测量仪器中海达v8型双频GPS静态接收机四、施测方法 测量过程中采用复测、加密同时进行的方法作业,复测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点17个、加密控制点4个,对测量成果进行统一平差并与相邻标段进行联测,D29、D30是和TJ-1标共用边. 1.平面控制点外业数据采集使用2台华测双频GPS接收机,观测时严格按《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的要求执行,采用静态定位技术施测,同步作业图形之间采用边连结的方式,并做到有较 强的图形结构,确保该控制点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内业数据处理采用南方GNSS软件进行平差解算。 2.高程控制点外业数据采集使用2台华测双频GPS接收机,观测时严格按《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的要求执行,采用静态定位技术

施测,每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用小钢卷尺从厂家规定的天线高量测基准面彼此相隔120°的三个位置分别量取天线到控制点标志面的垂直距离,互差应小于2㎜,取平均值为天线高。内业数据处理采用南方GNSS软件进行拟合高程解算。五、成果精度评定 经南方GNSS软件解算平差后平面控制点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1/40000,约束平差后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20000精度满足要求;高程控制点用南方GNSS软件进行拟合高程解算后精度满足四等水准要求。 六、1.导线点测量成果报表(附后) 2.水准点测量成果报表(附后)七、控制点平差成果(附后)八、测量仪器鉴定证书(附后)九、控制点布置图(附后)

控制网复测总结报告

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精密控制网复测总结报告 编制: 复核: 审核: 技术负责人: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项目部 2014年5月

目录 1 完成任务情况 (1) 1.1 任务来源 (1) 1.2 测区概况 (1) 1.3 工作内容 (2) 1.4 执行的技术依据及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精度指标 (2) 1.4.1 执行的技术依据 (2) 1.4.2 精密测量控制网复测精度指标 (2) 1.5 施测单位 (3) 1.6 完成工作的起止日期 (3) 1.7 完成的工作量与相邻标段联测的桩点 (3) 2 坐标系统及巳有资料利用情况 (5) 2.1 坐标系统 (5) 2.2 巳有资料利用情况 (5) 3 复测方案执行情况 (5) 3.1 仪器检定 (5) 3.2 精密控制网复测 (5) 3.3 GPS观测操作及手簿填写 (6) 3.4 GPS网数据处理 (7) 3.5 水准复测 (8) 3.5.1 水准点的观测 (8) 3.5.2 水准复测数据处理 (8) 4 项目质量检查 (9) 5 提交的成果资料 (9) 6 附件 (9) 附件1:CPI复测成果及比对表 (10) 附件2:CPII复测成果及比对表 (13) 附件3:三等水准复测成果及比对表 (20) 附件4:水准网闭合差 (24)

1 完成任务情况 1.1 任务来源 根据中铁二十五局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项目部对九景衢铁路JQJXZQ-2标测量工作的要求,对本标段的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及三等水准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工作。 1.2 测区概况 新建九景衢铁路江西段JQJXZQ-2标。起讫里程为DK15+700~DK66+100,正线长度50.4km。本标段共有特大、大中桥梁28座19.207km,框架式小桥3座59.37m;隧道6座4.078km;盖板涵5座241.86横延米,框架涵120座2789.37横延米,倒虹吸6座156横延米;路基27.3km,挖方147.67万方,填方237.14万方;本标段设都昌、油墩街2个站。1.3 工作内容 依据2014年4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员所交的控制点以及成果表: ⑴CPI点成果表; ⑵CPII点成果表; ⑶三等水准点成果表。 以上成果表见附件(设计院交桩表),其中CPI014-1、CPI016-1、CPI021已被破坏;CPI018-2周边环境改变(遮挡),不满足摆仪器的条件;以上四个点不是重要桩点,且附近有其他桩点,与设计院沟通后无需补桩。

控制测量复测报告

1.设计桩点情况 (2) 2 .加密复测技术依据 (3) 3 .加密复测工作内容 (3) 3.1 加密复测范围 (3) 3.2 加密复测精度 (4) 4 .加密复测工作的展开 (5) 5 .坐标系统 (5) 6 .施工控制点加密复测 (5) 6.1 加密复测实施 (5) 6.2 数据处理 (9) 6.2.1 基线解算要求 (10) 7 .施工控制点加密复测精度分析 (11) 8 .复测结论及成果使用说明 (16) 9 .平面补桩成果表 (17) 10 .高程复测及加密成果 (18) 11 .测量过程的注意事项 (22) 附件一,资质证书 (23) 附件二:主要人员资格证件 (25) 附件三:测量设备检定证书 (25)

贵开路线位于贵阳市境内东北部,起于贵阳北站,经长昆线贵阳东站后,途经水田镇、羊昌镇、南江(哨上)乡,终点位于开阳县城附近。其中:新建铁路贵阳至开阳线铁路工程,贵开铁路第一项目标段包括正线贵阳东站长沙端( DK0+000 )至磨槽石隧道( DK14+109 )( DK3+700 之前为摆布单行线);联络线为贵阳北( LgDK1+200 )至贵阳东站( LgD2K11+313.9 )。 地处云贵高原东侧斜坡上,属高原岩溶地貌,主要山峰、河谷走向与大的地质构造线一致,呈南北向展布。宽坦的背斜形成山岭,向斜狭窄形成河谷,为典型的隔槽式褶皱山区。岩溶地貌在路线占领主导地位,以溶蚀峰丛沟谷为主,次为溶丘洼地及构造剥蚀中低山区。海拔高程在 1000 ~ 1400m 间,普通相对高差 100~200m ;在褶曲翼部,由于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间分布,岩溶地貌呈带状展布,多为低缓的蜂丛谷地,在挨近分水岭、构造影响强烈处形成尤如侵蚀地形普通的深切“V”型峡谷。 按业主和技术方案要求,贵开线施工平面控制网按《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

GPS控制点复测成果报告材料

某某省武都引水第二期灌区工程 西梓干渠第九标段 控制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某某 武都引水灌区工程西梓干渠项目部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日 目录

第1章工程概况 (1) 第2章复测依据 (1) 第3章控制点复测成果 (2) 第4章附合水准复测记录 (3) 第3章测量仪器 (6) 第4章施测方法 (6) 4.1施测程序 (6) 4.2施测规划 (6) 4.3施测原则 (6) 4.4准备工作 (7) 第5章成果精度评定 (9) 第6章控制点平差成果 (9) 6.1输入的基线及标准差 (10) 6.2控制点坐标 (11) 6.3平差后的基线及标准差 (11) 6.4基线改正数及标准差 (13) 6.5平差后站点WGS84坐标(XYZ) (14) 6.6平差后站点WGS84坐标(BLH) (14) 6.7平差后站点目标坐标系坐标(NEU) (15) 6.8基线最弱边和平面最弱点 (16) 第7章控制点布置图 (16)

武都引水灌区工程西梓干渠第九标段 控制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 第1章工程概况 武都引水灌区工程西梓干渠第九标段起讫桩号为K35+500~K49+890,本工程渠道总长14390m,其中隧洞总长12037.76m。总体施工程序以隧洞工程施工为主线,穿插进行渡槽、明渠以及明渠辅助构筑物的施工。 本工程共有7条隧洞,9段明渠以及2个渡槽。其中,有两条隧洞较长,其长度均超过4km;另有一条隧洞中长,其长度近2km;其余四条隧洞长度较短,长度均不超过500m。本工程以两条长隧洞为施工主线,兼顾中长隧洞施工,其余四条隧洞穿插进行。 西梓干渠九标段位于盐亭县和南部县境内,沿渠线附近有乡村公路相连,各重点建筑物也有公路直达,对外交通较方便;场内交通需要从现有交通干道上“T”接,局部修建进场公路即可满足场内施工的交通要求。 因此,本工程两条长隧洞:金子岭隧洞和伞柏桠隧洞挖工序是本工程的关键工序。 本标段控制点复核和加密工作自2014年3月1日开始,4月15日完成全部外业实测工作,紧接着完成了成果分析、计算和整理工作。 第2章复测依据 (1)平面高程控制资料采用甲方提供的《西梓干渠及金峰水库施工控制测量技术报告书》。 (2)《工程测量规X》(GB50026-2007)。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X》(GB/T18314-2009)。

测量复测报告

山东国能生物化工基地陆域形成 工程地形测量复测报告 1. 测量依据 1.1使用仪器: 1)4台南方S86T GPS接收机; 2)一台NA2水准仪; 3)笔记本电脑两台、脚架、基座、皮尺; 1.2技术要求: 1)平面系统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23度;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或当地理论最低潮面); 2. 已有资料分析及利用 平面及高程控制起算点均由业主到当地国土局收集,共收集到2个二等平面控制点、一个四等水准点,平面控制点分别为“东山”、“59#”,坐标系为1954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23°;四等水准点为D035,高程基准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各控制点资料齐全、标石完好可做为本测区的起算控制点。 根据《威海港张家埠新港区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所述当地理论最低潮面在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下2.03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与当地理论最低潮面的关系如下: 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Array 当地理论最低潮面

3.平面控制测量 3.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精度要求、接收机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测区已有的测量资料等各方面综合方面的考虑,通过联测两个已有平面控制点“东山”、“59#”,在测区内新布设的8个一级GPS控制点,选取了对我方有施工需要的四个点进行了复测,点号分别为GPS2、GPS3、GPS5、GPS8。为了保证点位精度,采用边连接的作业方式进行施测,保证每个点不少于3条基线边进行连接,从而提高了网的整体精度和可靠性(详见控制点布设图)。 3.2 GPS外业观测 在作业过程中,满足如下要求: ●观测组严格按观测计划的时间作业,确保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 ●观测前天线定线标志应指向正北,且经整平对中后,其对中误差小于 2mm; ●接通电源前,要确认电缆及天线等连接无误; ●在一个观测段中,接收机不得关闭及重新启动,应注意防止GPS机震动, 更不得移动,不得碰动天线; ●每时段观测前、后量取天线高各一次,两次互差小于3mm时,应取其两 次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检查所有作业操作均按规定完成并符合要求,方可迁站; ●作好外业观测手薄记录,并记录各项天气元素;及时将记忆卡上的观测 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并作好备份

GPS控制点复测成果报告

GPS控制点复测成果报告 尊敬的领导: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最近进行的GPS控制点复测成果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并撰写了以下的报告。这次复测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已有控制点的精度和稳定性,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一、背景介绍 GPS是一种利用卫星进行定位和测量的技术,其高精度定位和测量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导航系统等领域。为了确保GPS数据的准确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控制点复测,以验证和修正已有控制点的坐标。二、复测方法 本次复测采用了静态单点测量方法,我们在已有的控制点上设置了测站,并进行了连续观测,以获得每个控制点的坐标。同时,我们还使用了最新的测量设备和软件,以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三、数据处理 针对每个控制点,我们首先进行了数据的采集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然后,我们使用了专业的软件进行了数据的处理和计算。该软件具有高度精确的计算算法,可以消除各种误差,并生成最终的测量结果。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多次重复计算,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结果分析 经过数据处理和计算,我们得到了每个控制点的最终测量结果。通过与已有数据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新测得的控制点坐标与已有数据的偏差

非常小,说明已有控制点的精度和稳定性较高。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了几个存在较大偏差的控制点,经过排查发现,这是由于该控制点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发生了变化,导致控制点的位置发生了偏移。我们已经对这些控制点进行了修正,并生成了新的控制点坐标,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五、改进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GPS控制点复测的效果,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首先,加强对复测区域的调查和了解,尤其是地质、水文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其次,使用多种测量方法的结合,包括静态测量、动态测量、RTK等,以提高控制点复测的全面性和精确性。最后,建立起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每个控制点的数据都能准确地保存和备份,以便进行后续的比对和分析。 六、结论 通过本次GPS控制点复测,我们得出的结论如下:已有的控制点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同时,我们还修正了几个偏差较大的控制点,并生成了新的控制点坐标,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我们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控制点复测的效果和精度。 此致 敬礼!

GPS测量技术报告

GPS控制测量技术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熟练掌握GPS静态定位的外业观测、基线解算、GPS网平差的技术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实验环节使学生掌握GPS卫星定位技术的基本原理、GPS接收机的基本操作知识,能够利用GPS接收机进行实际作业,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随机软件和控制网平差软件进行GPS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二、测区概况 本测区为在测区内布置的控制点选在易于安置接收设备,视野周围15℃以上,不应有障碍物以避免GPS信号被遮挡或吸收,尽量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其距离不小于200米,同时要尽量覆盖该测区,有利于其他传统测量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 三、仪器设备和软件 GPS控制测量采用Ashtech locus单頻接收机,其静态精度为: 静态基线±(5mm +1ppmD) 高程±(10mm+2ppmD) 平面精度要求:0.020m + 1ppm 高层精度要求:0.040m + 2ppm 内业采用Ashtech Solution专业处理软件(包含数据传输、基线向量处理、GPS 网平差软件、多种GPS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完全能满足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 四、控制网的布设与观测 1、GPS布网 利用GPS测量的优点,实测GPS控制点6个,其中已知点2个,未知点4个,组成最小同步环15 个,测站数6个,总的基线数15个,复测基线数35个,符合规范中的要求。 2、GPS观测 在实际外业观测过程中,使用3台Ashtech型GPS接收机,同时在三个GPS 点上进行观测, 有效观测卫星数≥4颗, 时段长度≥30分钟,当三台接收机都达到5km时才可以搬站。时间, 以保证观测精度。 在观测过程中三台接收机如果出现其中一台没电时,应立即更换电池,重新设置观测。 丈量天线高度,用斜高,均从天线的三面丈量三次, 在三次较差不大于3mm时,取平均值为最后结果。 在观测过程中, 自始至终有人值守, 并经常检查有效卫星的历元数是否

GPS测量报告

GPS教学实习报告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组号:115111班第6小组 学生姓名: 学号:20111003169 指导教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4年7月8日至2014年7月14日

目录 一、前言 1.1 实习的目的 (2) 1.2 实习任务 (2) 1.3 实习要求 (2) 二、GPS静态测量总结 (2) 2.1 概述 (2) 2.1.1 测区概况 (2) 2.1.2 作业依据 (3) 2.1.3 实际作业安排情况 (3) 2.2 平面坐标系统、起算数据及资料应用情况 (3) 2.3 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3) 2.3.1 仪器设备及软件应用情况 (3) 2.3.2 作业方法 (3) 2.3.3 成果完成情况 (4) A.GPS控制部分: (4) 基线处理情况 (4) 网平差情况 (4) B.提交成果中需要说明的其他情况 (5) C.GPS控制点成果表 (5) 2.4 提交成果资料清单 (5) 三、RTK测量总结 (6) 3.1 RTK地形测量总结 (6) 3.2 RTK放样总结 (6) 四、实习总结 (7) 4.1实习过程 (7) 4.2实习成果介绍 (7) 4.3自我评价 (8) 4.4实习体会与收获 (8) 4.5建议和意见 (9)

一、前言 1.1实习的目的 GNSS教学实习是测绘工程专业学生一项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实习,掌握利用GNSS技术进行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和放样等测绘工作的方法,加深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1.2实习的任务 ①理解和消化《GNSS原理及应用》课堂教学的内容,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②熟练掌握GNSS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GNSS仪器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加强实际动手能力; ③学会GNSS数据处理能力; ④锻炼GNSS控制测量的组织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培养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测量作业的工作作风。 1.3 实习要求 通过实习,要求使用GNSS系统完成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放样等项目的设计、外业调度、观测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二、GPS静态测量总结 2.1概述 2.1.1测区概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野外教学实习基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西部边缘,北瞰三峡库区首部分,距三峡大坝1 km。实习区处于我国第二梯度带大巴山系的东端,属长江上游下段的三峡河谷地带的鄂西南山区,地势较陡峭。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8摄氏度,夏季较炎热。 测区经度为东经110度,地势陡峭,但建筑物和树木密集程度一般,测区内卫星信号接收较理想。测区内控制点较稀疏,控制点之间距离较长,一般在2km左右。 2.1.2 作业依据 GPS观测与常规测量在技术要求上有很大差别,各级GPS测量基本技术规定按下表执行。 注: ①计算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应将各时段的有效观测卫星数扣除期间的重复卫星数; ②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始记录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间段; ③观测时段数≧1.6,指每站观测一时段,至少60%测站再观测

公路平面控制测量技术总结及计算成果

浮梁浯溪口公路 平面控制测量 技术总结及计算成果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九月 目录 一、控制测量技术报告............................. 2~4 二、GPS控制点成果表 (5) 三、GPS控制点网示意图 (5) 四、GPS控制网平差报告 ........................... 6〜44

亠、控制测量技术报告 一、测区概况 本项目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境内,本公司承担的控制测量范围为浮梁浯溪口 公路(K0 + 000~K15 + 933.446),路线全长15.933446公里。 】、已有成果资料利用 1、测区现有GPS控制点WX4 2、WX43坐标及高程,1954年北京坐标系,投影带中央子午线117o20‘,抵偿投影面高程0m;高程成果均为GPS拟合高程,属85年国家高程基准,精度为非等级的,仅供参考。 2、江西省测绘局1985年版1/1万地形图 三、作业依据 1、《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以及其它规范、规程有关规定; 3、国家发布的与公路测设有关的规范及文件规定; 4、本项目公路初步设计工作大纲(项目组)、项目事先指导书(总体组)及有关会议纪要。 四、人员和设备 1、作业人员10人,其中工程师5名,其它人员5个。 2、设备:上海华测导航有限公司生产的华测X90接收机2台、X91接收机3台,笔记本电脑2台(Think Pad IBM T61和Think Pad IBM T30),长安之星II面包车一辆。 3、仪器精度:华测X91、X90系列双频测量型天线使得搜星和锁星能力更强,四馈点的天线技术增加仪器获得亚毫米相位中心的稳定性,加上华测独有的整体装配技术,获得了比同类产品更高的精度。 静态测量精度: 平面精度:(2.5+1 X 10-6x D)mm 高程精度:(5+1 X 10-6x D)mm 实时动态RTK精度: 平面精度:(10+1 X 10-6x D)mm 高程精度:(20+1 X 10-6x D)mm 五、作业实施方案 公路GPS平面控制网采用边连式和点连式布网形式结构,作业模式全部采用静态测量模式。(作业流程见下图)

铁路专用线GPS导线初测、复测成果报告参考模板

...........铁路专用线(DK1+..-DK7+..) 导线复测 成果报告 编制: 测量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中铁.....)

201..年6月 ...●...

.........铁路专用线 (DK1+....至DK7+....) 导线复测成果报告 1任务概述 1.1任务依据 根据业主及上级单位要求,中铁..局对.....................铁路专用线(DK1+.._DK7+...)段导线和高程控制网进行了复测。现根据复测工作具体情况编写本次复测成果报告。 1.2工作范围及工作内容 1.2.1工作范围 ..........铁路专用线(DK..+800-D..K+..9),全长...公里。 1.2.2工作内容 201年6月对本标段内的控制点进行了复测。 1.2.2.1线路平面控制网复测 本次复测控制点6个: 101、T1、G02、G03、132、S104标石均完好。 1.2.2.2高程控制网复测 本次复测高程控制点5个:101、01、G02、T03、12标石均完好。 1.3复测原则

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复测采用GPS进行,线路控制网导线点按照一级GPS进行复测,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测量、同步环边联结方式扩展,组成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相连的带状网,导线平差采用设计院提供导线点表中的任意2个控制点作为约束点对其他4个点进行平差。

高程控制网复测采用GPS进行测量,平差采用设计院提供的水准点来控制进行平差。管段内的平面控制网复测及高程控制网复测的外业测量工作完成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处里,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后进行下步测量工作。 2既有资料情况 《..........铁路专用线初、定测GPS控制测量成果》见附件3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PS)GBT 18314-2009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 50090-200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及其他相关文件 4生产组织 4.1人员组成 为确保本段的复测工作能够如期顺利进行,采用以中铁...局(集团)牵头中铁...局(集团)协同作业的方式对本段内的导线进行复测。 4.2仪器配置 GPS仪器配置 5.控制网处理分析 经数据处理后,所有精度和技术指标均可满足规范规定。 6.观测、计算的技术执行情况

GPS卫星定位实践报告

GPS卫星定位实践报告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 专业(本/专):测绘工程(本)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实习单位: 二零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GPS卫星定位实践报告 前言: GPS在工程应用中极为普及,比如矿山测量,交通土建选线,城市建设等等.作为提供控制用,作为导线和三角网的基线,.我们可以看到用GPS建立控制网的主要特点:控制点间无需通视.在0~15km内误差在1cm之内;定位精度高.静态的误差在1~2个毫米;观测速度快.一般定时开机,45分钟一个点;自动化程度高;可全天候作业。总的来说现在的GPS可以用在,土建,交通,地籍测绘,海洋测绘,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空间测量,急救等等领域,是一种多元化学科.以后的发展会更加的广阔. 《卫星定位原理及应用》是测量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GPS全球定位系统的构成,掌握GPS控制网的布设,观测方法。使学生在毕业后。通过生产实践,能独立担任设计和组织GPS控制网的测量工作。通过本课程的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专业的拓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实习目的 1.理解和消化《GPS测量原理与应用》课堂教学的内容,巩固 和加深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2.熟练掌握GPS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GPS仪器进行

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熟练掌握GPS静态定位的外业观测、基线解算、GPS网平差 的技术方法,培养学生GPS数据处理能力; 4. 熟悉RTK的系统组成。 5.熟悉组成RTK各部件的名称、功能和作用。 6.掌握各部件的连接方法。 7.理解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信号传输。 8.初步掌握南方GPS电子手簿的操作方法。 9.培养学生GPS控制测量的组织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严格按照测量 规范进行测量作业的工作作风。 二、实习时间 7月11日---------7月22日 三、实习地点 四、实习单位或部门 五、实习内容 (一)、实验仪器 GPS接收机一套,内含接收机一台、电池一块、三角架一个、基座一个。南方灵锐S82 GPS接收机3台(含基准站和流动站),RTK 数据链无线电发射机一套(GDL25),流动站柱状锂电池一个,基准站12V/36Ah 以上的蓄电池一个JETT.CE电子手簿一个 (二)、GPS网的布设 1、根据用户的需求,静态网的布设有三种方式: 点连式:图形结构的强度较弱,但工作效率较强。 边连式:图形结构的强度较强,但工作效率较弱。 边点混合式:综合了边点的优缺点。 2、选点布网 我们在陈胜华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分别在学校西操场,东

控制点复测报告.doc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总体概况 本工程在重庆市万州区属于三峡库区中心,东经107°55′22〃-108°53′25〃,北纬30°24′25〃-31°14′58〃。设计修建位于万州江南新区联合坝立交与五桥立交之间,北接机场路,南接万川大道,交通较便利。江南新区位于万州城区以东,东依毡帽山,西傍长江,南起五桥河,北至晒网坝,江南新区以行政文化、旅游服务、商务商贸及港口物流为核心职能的新城区。其规划面积约为15.62平方公里,远期规划人口达到12万人。 联合坝立交至五桥立交是联系江南新区与百安坝片区的重要交通干道。经万州区政协委员调查,此段道路(莲花寺公园路段,以下简称主线道路)在高峰时段交通压力较大,尤其是五桥立交拥堵明显。此外,莲花社区居民出行不便,绕行较远,故建议增设分流道,以解决近期居民出行不便、缓解机场路(莲花寺公园路段)与立交节点的交通拥堵现象。并打造由北滨路、长江二桥、南滨路、万川大道以及长江大桥组成的“环湖路”,形成万州特有的城市交通景观新格局。 2、现状道路情况介绍 五桥立交位于万州五桥移民新区,立交分两层,上层为立交桥主体桥梁系,包括环形匝道、匝道桥、高架桥;下层为万川大道,环形匝道内环半径20米。五桥立交通过莲花寺公园路段与联合坝立交衔接,联合坝立交是喇叭形立交,立交主线上跨南滨大道上段。两个立交的连接主线宽14米,双向4车道,无中分带,主线道路由桥梁段及路基段组成,其纵坡为0.3%+8%,其中五桥溪桥梁纵坡是0.3%,五桥立交高架桥梁纵坡8%。五桥立交、主线道路、联合坝立交现状路面结构均为沥青混凝土。 本次拓宽改造位于江南新区联合坝立交与五桥立交之间,主要改造内容是现状道路和桥梁拓宽。根据项目内容分为拓宽改造A段 拓宽改造A段:长约934.669米,此段改造范围是联合坝立交经五桥立交最后至万川大道,拓宽宽度主要分为10米(主线段)、6.25

1.GPS静态控制测量报告

年夜戛高速公路项目(第四工段)之蔡仲巾千创作 导线复测总结陈说 编制: 审核: 审批: 云南建投年夜戛高速公路第四工段项目部 2016年8月 目录

年夜戛高速公路四工段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 工段起于三工段K33+528路基段, 经红星村等村, 止于五工段K44+555莫洛黑隧道进口.主线起讫里程为K33+528~K44+555, 设计路线全长11.027KM. 四工段主要工程为桥梁7座、隧道5座、路基4.013KM; 桥梁工程有: 扒拉黑箐1#桥(桥长640米) 扒拉黑箐2#桥(桥长283.5米) 年夜黑箐年夜桥(桥长480米) 斗迭社莫年夜桥(桥长720米) 六十二年夜箐年夜桥(桥长374米) 红星年夜桥(桥长150米) 莫洛黑年夜桥(桥长794米) 隧道工程: 哈玛珠隧道(隧长616米) 迭社莫隧道(隧长202米) 红星1#隧道(隧长648米) 红星2#隧道(隧长1098米) 白尺达隧道(隧长1008米) 对年夜戛高速公路四工段内设计单元提供的导线控制点进行复测.

年夜戛高速公路四段原设计控制点表(附表) 《工程丈量规范》(GB 50026-2007); 2.2《全球定位系统(GPS)丈量规范》(GB/T18314-2009); 2.3 《公路勘测规范》(JTC/T C10—2007); 2.4《公路勘测细则》(JTC/TC10-2007). 适用于年夜戛高速公路四工段K33+528~K44+5550里程段内的施工放样工作. 主要丈量人员配备 主要仪器配备

2 华测GPS X91 2mm+1ppm 3 已标定 3 钢卷尺3m 6 坐标系统:自力坐标系功效, 采纳高斯正形投影3度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央子午线为102°. 5.2 精度要求 对基线的误差要求 相应级别静态观测时间要符合下表 5.3 丈量流程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