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拉动海洋产业加快发展

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拉动海洋产业加快发展

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拉动海洋产业加快发展
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拉动海洋产业加快发展

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拉动海洋产业加快发展

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辽宁日报》

核心提示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确立后,已经有效地带动了辽宁的陆地经济快速发展。

辽宁沿海经济带不仅要实现拉动内陆,同时也要实现拉动外海,促进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围绕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辽宁的海洋资源,切实使“海上辽宁”战略向纵深挺进,拓展效益增值空间,对促进我省现代海洋经济迅速发展、调整我省海洋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转变海洋产业发展方式、减少经济发展对海洋非再生资源的依赖和使用量、强化对海洋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持,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此,“十二五”期间,我省应尽快形成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轴线的海陆双向牵动、对翼发展的战略格局。

辽宁海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海洋区位优势明显,海洋科技实力雄厚,海洋经济增速显著。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确立后,已经有效地带动了辽宁的陆地经济快速发展。到2010年底,辽宁沿海经济带确定开发面积约701平方公里,重点建设造船、石化、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已吸引投资项目437个,总投资额达到1265亿元。因此,围绕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好我省的海洋资源,切实使“海上辽宁”战略向纵深挺进,拓展效益增值空间,对促进我省现代海洋经济迅速发展、调整我省海洋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转变海洋产业发展方式、减少经济发展对海洋非再生资源的依赖和使用量、强化对海洋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持,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省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现状

海洋经济增速快,成为我省经济加快发展的增长点。“十一五”是我省海洋经济实现数量积累、领域拓展和规模扩大的成长初期。目前我省已形成海洋渔业、海洋交通、海洋油气、海洋造船、海洋盐化工业、海洋旅游等六大海洋经济支柱产业,海洋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海洋产业总产值每年以22%左右的速度增长,从1996年的 207亿元增长到 2010年的3000亿元,占GDP 的比重由6.6%上升到16.7%,沿海地区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因此,全省海洋产业发展较快,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海洋经济在全国举足轻重,位次亟待大幅度提升。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我省海洋产业产量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海洋产业产值位次在全国排名中有所提升,但总的来说,变化不大。广东海洋产业产值一直居于领先地位,浙江、福建、山东、上海等处于第

二集团,我省同天津、海南等则处于第三集团。“十一五”期间我省海洋产业产出量,尤其是水产、造船、港口、海洋运输、滨海旅游等实现了加速增长,据2010年数据统计,辽宁省海洋经济总产值完成3000亿元,同比增长20%。主要海洋产业依然是渔业、油气业、旅游业、盐业、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其中水产和造船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位次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造船业,现已跌出全国前三位,位于江苏、浙江、上海之后。

以科技为支撑的海洋经济比重需要加快发展。与我国海洋大省广东相比,我省海洋经济产值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值空间很大。2010年广东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 8000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7.8%,约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5,连续16年位居全国首位。而我省海洋经济总量与广东省差距较大,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我省与广东省在海洋产业结构上差距很大。2009年广东省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分别为3.5∶45.8∶50.7,而我省比重分别为13.1∶46.0∶40.9,相比之下,我省第一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低,并且海洋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也相对较慢。特别是我省新兴海洋产业,除了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有初步发展外,海洋医药生物产业和海洋电力产业等新兴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我省在“十二五”期间要加快海洋产业结构大调整,依托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打造海洋科技产业,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不断提升新兴海洋产业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加快我省海洋产业经济发展构想

确立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轴线的海陆双向牵动、对翼起飞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我省应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丰富的优势,科学有效地整合全省港口资源,形成群体效应,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重点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等类型的开发区,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东北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在大力发展陆地经济的同时,逐渐拉动沿海城市港口经济发展,进而带动滨海经济发展,最终拉动海洋经济发展,实现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

尽快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我省海洋产业结构升级。

一是围绕我省优势海洋产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改造,实现产业升级。“十二五”期间我省要围绕海洋水产业、船舶修造业、海洋油气业、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化工、海洋制药、海洋环保和海洋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海洋高新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借助沿海经济带发展临港产业和资源开发产业的机遇,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海洋产业科技含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其中,以技术提升传统海洋产业的突破口要放在重点提高海洋水产业的技术水平上。海洋水产业是辽宁海洋龙头产业,在我省海洋经济中占比重较大,占35%,目前我省海洋水产业的发展态势表明,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其仍然将在我省海洋产值中保持很高的比重。为此,要高度重视人工养殖与浅海生物开发利用的科技含量,努力实现海洋水产养殖的现代化和生态化。

二是大力组织开展海洋科技与经济的对接活动,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海洋科技开发企业与国内外、省内外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加快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我省要为海洋科技成果孵化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环境,加强产学研合作,从而充分发挥这些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整合海洋科技力量,创办海洋工程技术中心。

三是根据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区域布局的要求,重点建设省级科技兴海示范基地。突出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加快海洋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使基地真正成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集中区域。培育一批海洋科技企业,并使之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四是加快发展海洋教育事业,提高我省海洋科技的总体素质和水平。积极培养引进海洋科技人才,建立海洋研发中心,强化和扩大各综合大学涉海院系建设,培养海洋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海洋产业大军;选派优秀中青年海洋科技和管理人才到国外学习培训。

大力发展海洋产业集群。依托沿海经济带,我省应在沿海地区逐步形成临港产业集聚带、资源开发产业带和沿海旅游观光产业带,使运输业和沿海旅游业逐渐成为辽宁海洋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此外,可在有条件的滨海滩涂上建立一些海洋科技产业开发园区,集科研生产、休闲娱乐为一体,建设新兴海洋产业的孵化基地和示范基地。

重点突破,加快新兴海洋产业发展。

要重点发展以海水养殖业和海洋药业为内容的现代海洋生物产业,定位于现代生物技术的研发、应用和转化,并逐步发展成为海洋生物产业基地,尤其海洋生物药业发展迅速,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辽宁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蕴藏量以及有别于其他海洋省份的珍稀物种分布等,为我省大力开发研究海洋药物奠定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辽宁还拥有40多家医药类高校、科研单位,有3000多名产业中高级科研人员,技术力量较为雄厚,医药技术创新体系也较为完善。另外,一些新技术的突破,例如,新型海洋生物农药及植物促生剂产业化,使得我省开发海水中的新能源成为可能,也必将使之成为新兴主导产业之一。

加速发展海洋能源产业。海洋风电产业是国际化朝阳生态产业,“十二五”期间我省应率先抢占发展海洋风电产业的战略制高点。目前我省在海上风电领域要实现技术突破,提升风机制造企业的整机制造能力,将会极大提高我省在国内的风电产业竞争力,也必然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我省作为装备制造业基地,能源需求量很大,特别是重点发展的大连、锦州、营口等沿海城市,能源缺口将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海上风电将是我省沿海城市的一个必然选择。

(执笔人:林强/徐本章/牟岱)

辽宁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标准

附件一: 辽宁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标准 一、建设工程材料见证取样检测机构资质标准 (一)建筑工程材料见证取样检测资质标准 1、组织机构 (1)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检测管理制度、责任制度,完善的技术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 (2)注册资本金不少于80万元; (3)具有500平方米以上的固定办公、试验场所,其中试验室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试验场地、试验环境满足检测工作需要,标准养护室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2、技术力量 (1)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应具有3年以上从事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工作经历并具有工程技术类中级以上职称; (2)具有相关专业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不少于3人; (3)持有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关专业检测岗位培训证书的专职检测人员不少于10人,边远地区的检测机构不少于6人; (4)具有与申请的检测业务相应的仪器设备,检测试验仪器设备的品种、数量、性能、技术指标、精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有完善的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5)所申请检测资质对应的项目应通过计量认证。 3、必须具备的检测项目

检测机构必须具备以下项目的检测能力(仪器设备配置见附件二): (1)水泥(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细度) (2)钢材(含焊接与机械连接)(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 (3)细集料(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 (4)粗集料(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 (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立方体抗压强度、稠度、凝结时间、抗冻、抗渗) (6)砂浆(配合比设计、抗压强度、稠度、分层度、抗渗)(7)砌墙砖及砌块(强度等级、抗风化性能〈抗冻性〉、泛霜、石灰爆裂) (8)防水材料(拉伸强度、伸长率、耐热度、低温弯折性、不透水性) 4、可扩展的其他检测项目 (1)水泥(烧失量、三氧化硫、碱含量、砌筑水泥保水率)(2)钢材(反复弯曲、冲击、硬度、化学分析、金相) (3)细集料(密度、有机物质含量、坚固性、碱活性、含水率、压碎指标、石粉含量) (4)粗集料(密度、有机物质含量、坚固性、碱活性、含水率) (5)混凝土(抗折强度、泌水与压力泌水、表观密度、含气量、收缩、徐变、碳化)

辽宁省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辽宁省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1-11-2 信息来源:博雅景观 核心提示:辽宁省是全国重要沿海省市之一,横跨黄海、渤海两个海域,大陆海岸线长约 2100km,占全国海岸长的12%。辽宁省海域气候宜人,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沿海城市发达,具有宝贵的地源优势。 近年来,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辽宁省由于大力实施“海上辽宁,科技兴海”战 略,发展海洋经济,其海洋经济已经步入稳健发展的轨道,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呈现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高技术产业等多层次推进的可喜格局。沿海地区的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 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海洋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 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辽宁省海洋资源基础及开发利用现状 1、辽宁省海洋资源基础 全省拥有海岸线2878.5km ,其中,大陆岸线2178.3km ,岛屿岸线700.2km ;全省滩涂

总面积约1696km2 ,约占全国的9.7%,居全国第六位,其中辽东湾沿岸滩涂面积1020km2 约占全省的60%,黄海北部沿岸滩涂约676km2,约占全省的40% ;全省有岛、坨、礁506 个,其中面积0.01km2 以上的岛屿205个,总面积189.21km2 ;全省湿地面积共约2132km2 (2)港口资源 辽宁省海岸线漫长,有着建港的良好条件,全省已形成以大连、营口港为中心,丹东、锦州、 葫芦岛港为两翼,连结沿海地方中小港的海上交通运输体系以及40余条海上通道,大连港、营 口港、锦州港已分别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海上贸易网络。 (3)海洋生物资源 280种,游泳生物包括头足类和哺乳动物约有137种。现已为渔业开发利用的经济种类80余种 包括鱼类、虾蟹类、头足类等经济生物资源及大量的海洋、滨岸和岛屿珍稀生物物种,毛虾、对虾、海蜇是全国三大地方捕捞品种[1]。

美国海洋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美国海洋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一美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美国海洋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1.经济环境 进入21世纪,美国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使经济发展有所起色,但还是难掩其潜在的经济问题。2017年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实行减税与就业政策法案,美国经济改善,工资持续增长,失业率创50年新低。但是,特朗普“美国优先”的经济政策,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贸易自由化产生阻碍。总体而言,美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较高,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竞争以及监管机制也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以消费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

2.社会环境 美国是一直主张“海权论”的国家。“海权论”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乃至美国全球海洋发展战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海洋资源文化 马汉海权论的最终目的是为美国谋取和扩张国家利益。为此,美国建立了以战列舰为核心的主力舰队,保护和拓展美国的海外殖民领土,强力推动美国海军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洋进攻型转变。 美国在海外领土扩张的同时,也重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入21世纪,美国重视海洋开发与海洋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出台了一系列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政策,形成了完善的海洋产业体系,使美国逐渐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海洋经济强国。 (2)美国航运文化 美国拥有丰富的岸线资源,建有众多的港口,发展了海上运输业。美国也拥有世界一流的造船技术,造船产业规模较大。马汉提出,美国应当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建设强大的商业船队,为美国发展海上力量奠定物质基础和人才基础;美国应当建立海外基地,构筑美国进军东方的桥梁和美国西海岸防线。因此,美国建设了一支超大规模的远洋舰队,致力于美国海外贸易和海外基地的拓展。 (3)海洋环境和教育文化 美国注重海洋环境执法,增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和防治。联邦环境保护总署是美国重要的海洋环境执法机构,承担着开展海洋环境保护行动、保护民众环境健康的职责。近年来,美国积极实施“海援计划”

营口市海洋功能区划

营口市海洋功能区划(2014-2020年) 文本 (报批稿) 营口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五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一条区划目的 (2) 第二条区划依据 (3) 第三条区划目标 (4) 第四条区划原则 (7) 第五条区划范围和实施期限 (9) 第六条分类体系 (10) 第七条区划成果 (16) 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17) 第八条区位条件 (17) 第九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17) 第十条海洋资源 (21) 第十一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4) 第十二条面临的形势 (28) 第三章海洋基本功能分区和管理要求 (30) 第十三条海洋功能区划分区概述 (30) 第十四条农渔业区 (31) 第十五条港口航运区 (32) 第十六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34) 第十七条矿产与能源区 (35)

第十八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36) 第十九条海洋保护区 (37) 第二十条特殊利用区 (38) 第二十一条保留区 (38) 第四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39) 第二十二条总体定位 (39) 第二十三条海洋开发总体布局 (40) 第二十四条海洋保护总体布局 (41) 第五章实施保障措施 (44) 第二十五条区划编制与审批 (44) 第二十六条区划实施管理 (44) 第二十七条海域使用管理 (45) 第二十八条海洋环境保护 (47) 第二十九条海洋功能区生态环境整治、修复 (49) 第三十条监督检查 (50) 第三十一条宣传教育 (50) 第三十二条技术支持 (51) 第六章附则 (51) 第三十三条区划效力 (51) 第三十四条区划附件 (51)

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决定》(辽委发【2006】6号),加强和规范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申报、审核、评价及资金管理等管理行为。 本办法所称工程中心,是指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发展改革委”,并作为工程中心的主管部门)根据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需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区域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组织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综合实力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建设的研究开发实体。工程中心是辽宁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工程中心的宗旨是促进地区经济和行业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建立工程化研究、验证的设施和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培育、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搭建产业与科研之间的桥梁,研究开发区域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 第四条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 (一)根据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研究开发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 (二)以市场为导向,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开展具有重要市场价值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系统集成;

(三)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技术转移和扩散,持续不断地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的先进技术、工艺及其技术产品和装备; (四)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提供工程技术验证和咨询服务; (六)为行业和地区培养工程技术研究与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第五条工程中心的责任与义务: (一)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以及相关批复文件的要求,实现设定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目标; (二)主动组织、参与产业及区域性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并为行业提供技术开发及成果工程化的试验、验证环境; (三)承担区域和行业下达的科研开发及工程化研究任务,并依据合同按时完成任务; (四)将承担区域和行业任务所形成的技术成果通过市场机制向行业转移和扩散,起到科研与产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第二章申报与审核 第六条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制定并发布工程中心有关政策文件,指导、组织工程中心的审核、评估等工作。 第七条各市发展改革部门,中科院沈阳分院及省直有关厅局(以下简称“申报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或所属单位工程中心的申报和管理,督促、协调工程中心的建设和运行。 第八条拟申请工程中心的单位(以下简称“承担单位”)须按照省发展改革委的相关要求,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具体情况,提出工程中心资金申请报告(编制提纲见附件一),报相应申报部门审查。 第九条承担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DB21∕T2150-2013辽宁省海洋及海岸工程海洋生物损害评估技术规范

DB21∕T 2150-2013 辽宁省海洋及海岸工程海洋生物损害评估技术规范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 辽宁省地点标准 DB XX/T XXXX—XXXX 辽宁省海洋及海岸工程海洋生物损害评估技术规范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XXXX - XX - XX公布 XXXX - XX - XX实施 公布 (报批稿)

目次 前言II 1范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海洋及海岸工程对海洋生物损害评估技术规范3 5讲明和其他规定8 附录A(规范性附录)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基础数据使用的有关讲明13 前言 本标准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规则》的规定。 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

辽宁省海洋及海岸工程海洋生物损害评估技术规范 范畴 本规范规定了辽宁省海洋及海岸工程对海洋生物损害评估的术语和定义,海洋及海岸工程对海洋生物损害评估的方法和所依据的海洋生物量值。 本规范适用于辽宁省管辖海域内的海洋及海岸工程对海洋公有共用生 物资源造成经济缺失的评估。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 GB/T 8588-2001 渔业资源差不多术语 GB 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2763-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T 15919-2010 海洋学术语海洋生物学 GB 17378.7-2007 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 18421-2001 海洋生物质量 GB 18668-2002 海洋沉积物质量 GB/T 19485-2004 海洋工程环境阻碍评判技术导则 SC/T 9102.2-2007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第2部分海洋 SC/T 9103-2007 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 SC/T 9110-2007 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阻碍评判技术规程 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海洋生物资源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湖南农业科学2009,(8):154~157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储永萍,蒙少东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借鉴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全球海洋经济开发的总体趋势出发,分析了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6个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总结了6国海洋经济发展对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启示。 关键字: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启示 中图分类号:F3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09)08-0154-04 Inspiration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CHU Yong-ping,MENG Shao-dong (College of Economics&Management,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201306,PRC)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world’s Marine economy being taken a great deal attention,it is significant to learn from the foreign countries which are in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First of all,the general trend of global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n,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Japan, Norway,England,Australia,America and Canada)were analyzed.In the end,the inspirations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marine economy;development strategy;inspiration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海洋经济的开发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全球海洋经济产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了2005年1.7万亿美元,海洋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率达到了4%。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日本海洋经济已占该国GDP 的14%。笔者对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的海洋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总结了这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全球海洋经济开发总体趋势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世界各国的国际海洋意识普遍增强,各国都在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国家的海洋管理制度。21世纪海洋管理的范围由近海扩展到大洋,由一国管理扩展到全球合作;管理内容由各种开发利用活动扩展到自然生态系统;管理方式在强调利用法律手段的同时,更多地使用培训和宣传教育手段。同时海洋管理科学和技术也逐渐成熟。发达国家把海洋开发作为国家战略加以实施,形成了许多新的海洋观,如海洋经济观、海洋政治观、海洋科技观等。开发方式正由传统的单项开发向现代的综合开发转变;开发海域从领海、毗邻区向专属经济区、公海推进;开发内容由资源的低层次利用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人类对海洋的观念从过去的一味索取转变为为生存和发展而协调行动,以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认识到应把海洋作为生命保障系统加以保护。 在海洋产业的发展动态方面,传统的海洋渔业和海盐业保存稳定增长,海洋的多样性开采方兴未艾,其中海洋运输业、海洋油气等矿产资源的开发、滨海旅游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制药的开发研究等占据了主导地位[1]。 2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2.1日本 日本在发展海洋经济时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海洋科技开发,加大海洋科技经费投入,同时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开展发展海洋经济的国际 收稿日期:2009-06-02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008BJB002);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重点学科开放基金项目(B-8207-07-0005-6);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管理重点学科基金项目(J50703) 作者简介:储永萍(1986-),女,湖南常德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产业集群。 通讯作者:蒙少东

海洋经济综合监管思路

海洋经济综合监管思路 本文作者:张小英陈东景单位:青岛大学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2010年上半年,国务院批准同意山东、浙江和广东3个沿海省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并于2011年相继批准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使这3个省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规划上升为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这对科学调整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高综合竞争力有着深远意义。 1三大海洋经济规划的主要内容 鲁浙粤3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均从当地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意义入手,在制定各自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要求,提出要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着重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多方面的具体任务,制定了保障实现海洋经济发展目标的措施和途径。3个海洋规划的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表1“空间布局”一行中,山东省的“一核”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浙江省的“一核”指以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所在区域;广东省的“一核”是指以珠三角海洋经济区。显而易见,这3个区域都是各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2三大海洋经济规划的相同点 2.1强调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鲁、浙、粤3省一直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先行区,具有优越的对外

交流与国际合作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十二五”我国加强发展海洋经济的机遇期,沿海省市更是发挥其在经济实力和交通枢纽等方面的优势,在对外开放方面继续起带头示范作用。各省规划相应提出了加强与日韩、东北亚、乃至东盟等地区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在政策上给予税收、进出口优惠等先行权,争取实现海洋技术、资源、交通、旅游前景共赢。 2.2强调要充分发挥海洋经济的辐射连带作用 鲁、浙、粤3省都是我国经济大省,在海洋规划中都充分分析自身特点,结合经济发展进行综合统筹和科学布局,分别有着核、极、圈或带的战略布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规划的作用正是要通过这些核心建设,推动极、圈、区的发展,带动周边腹地经济开发开放;腹地经济的发展可以为海洋经济区发展提供更好的依托,反过来推动、促进核心区的发展,通过优势互补与辐射连带作用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健康发展。 2.3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海洋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模式转变 3省在规划中都反复强调对三大产业比例的调整,包括调整传统第一产业,加强油气等资源勘探能源产业,统筹发展滨海旅游业、盐业,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业等高端新兴产业。现代经济的发展更加注重协调统一性和高性价比性,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产业的合理布局不但对经济发展有深刻意义而且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4更加重视资源承载力和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 导读: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早在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提出“向海洋进军”。1967年法国政府成立海洋部,统管全国的海洋事务。1980年代美国就预言:“ 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这个预言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尤其在人类社会面临地球表面“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和人口不断增加”三大威胁的今天,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物、化学、能源等各种自然资源,堪称是地球上一座巨大的“蓝色资源宝库”。据科学家估算,全球海洋中约拥有50万种动物,其中仅鱼类就有2万余种,生物资源总量达26万亿吨,海洋储存着相当陆地上全部农产品1000倍的食物。目前世界近海陆架区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5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5%;天然气地质储量4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1/3。上世纪90年代中以来,海洋油气勘探向深水(>300米)陆坡区推进,不断有新的大油气田发现。新旧世纪之交,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已从1998年的1万亿美元快速增加至2002年的1.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超过4%。 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随着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的发展,沿海各国开发利用海洋的规模日益扩大。美国海洋经济产值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仅约300亿美元,80年代投资了1000亿美元开发海洋经济,到90年代初海洋经济产值已达3500亿美元,占世界海洋经济产值近三分之一;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并成为沿海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4000公里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这片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海岸带、滩涂面积两亿余亩,相当于全国耕地面积的13%,目前已开发只占其中很少的部分,浅海养殖潜力巨大。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许多天然良港,宜于建设中等以上的泊位和港址有160多处。生物种类多,已记录的物种数达2万种,渔场面积281万平方公里。油气、矿床、再生能源、海上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 1、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及中国的发展水平 传统意义上的海洋资源包括“航行、捕鱼、制盐”,现在一般认为的海洋资源则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按照普遍的划分方式,海洋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捕捞和养殖);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工业、海盐业、滨海砂矿业;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娱乐业。从整个国际发展态势看,海洋经济在从传统的第一产业

《辽宁省渔业管理条例》全文

《辽宁省渔业管理条例》全文 为了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制定了《辽宁省渔业管理》,下面是条例的详细内容。 《辽宁省渔业管理条例》 (2015年11月27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生产安全,维护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水域、滩涂和国家由本省实施渔业监管的水域,从事养殖、捕捞、增殖等渔业生产及保护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管理工作,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依法承担渔业监督管理具体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水利、交通、海事、海警、公安、环境保护、国土资源、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渔业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渔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现水域、滩涂的统一规划和综合利用,保障渔业执法工作经费,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提高渔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科技水平,保护渔业资源及水域、滩涂生态环境。

第二章养殖业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渔业、发展改革、水利、交通、国土资源等部门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上一级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组织相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水域、滩涂养殖规划。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应当向社会公布。 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根据不同养殖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和自然承载能力,科学合理确定养殖种类、规模、方式,并与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港口、水路运输及防洪等规划相衔接。 养殖生产应当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保护生态环境。对超出自然承载能力,危害湿地等水域、滩涂生态系统的,应当逐步退出。 第六条使用国有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县人民政府核发养殖证;水域、

2001年辽宁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001年辽宁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1.概述 2001年,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了全省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监视和评价工作,其结果显示:我省大部分海域环境质量较好,但是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岸海域特别是近岸局部海域海洋环境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海洋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海洋污染程度加剧,赤潮频发,海洋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去年,全省近岸海域海水污染面积比20世纪末明显减少,但是局部海域水质污染仍然较重;大连湾、锦州湾海域的海洋沉积物受到较大程度污染;沿海个别地点的贝类体内仍残留污染物质;海洋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发生时间提前,影响的海域面积明显扩大;一些重点海水浴场水质基本良好,能够满足滨海旅游需要;一些临海大型企业的直排口仍排放无机氮等污染物;鸭绿江口、辽河口等重点河口附近海域的污染仍然较重;辽东湾北部的对虾、毛虾和海蜇的产卵水域仍受重金属、无机氮和石油类的严重污染。 海洋污染主要来源于鸭绿江、辽河、双台子河、大洋河、大凌河、小凌河、五里河等径流携带入海的大量污染物、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陆源污染。随着海洋开发的不断发展,海上污染源如船舶、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海岸工程、海水养殖等排放的污染物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海洋污染。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深入贯彻实施,沿海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履行海洋环境管理职能,加大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力度,使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快速蔓延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缓,但局部海域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2001年辽宁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海水环境质量 ●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 2001年,我省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全省大部分近岸海域为清洁海域和较清洁海域,但局部海域污染较重。全省近岸海域中未达到清洁和较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为5370平方公里,其中,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的海域面积分别约为1700平方公里、1080平方公里和2590平方公里。未达到清洁和较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海域

辽宁锦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总报告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锦州却始终发展缓慢,城市地位也不断下降。多年来锦州也曾提出各种改革发展的思路。但却仍然不见成效。如今中国又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发展,在历史交叉路口,锦州将何去何从? 战略宣言 ● 以问题诊断和自身定位为起点 ● 建构系统发展战略框架 ● 建立战略之间链接体系 ● 推出关键目标的实施策略及保障措施

锦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框架 分 战 略 支 撑 专 题 最终落实 战略实施链 1. 空 间 结 构 2. 交 通 结 构 6. 居 住 区 布 局 3. 产 业 布 局 4. 商 业 服 务 布 局 5. 公 共 服 务 布 局 空间战略布局 7. 生 态 结 构 兴 港 战 略 港 城 联 动 战 略 内 城 重 构 战 略 产 业 空 间 战 略 整 体 空 间 整 合 战 略 区 域 战 略 生 态 保 全 战 略 城 市 形 象 战 略 定位与目标 总战略 SWOT分析 规划的目的和要求 港 城 发 展 研 究 城 市 竞 争 力 分 析 居 民 居 住 意 向 分 析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研 究 城 市 形 象 研 究 历 史 保 护 及 旅 游 开 发 研 究 城 市 空 间 现 状 及 发 展 思 路

战略起点:SWOT 分析 一、锦州城市发展的六大缺位因素: 1. 恰当发展模式的缺位:锦州长期禁锢在旧模式的怪圈之中 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政府推动型发展模式,使企业走不出政府干预和不恰当保护的温床,因此在市场经济气候下抗风浪的能力极为欠缺,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企业行为,甚至是思想方式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 “社会病”。经济发展不力的情况下城市空间又何谈扩张、更新。面对与昨日一样的生活状态、生活环境,对比外面日新月异的世界,怎不叫人心灰意冷。这是一个旧的生产模式、生活模式、城市空间模式围成的怪圈。 2. 手足兄弟支持的缺位:锦州借力不成,被迫独自奋战 锦州市处在以北京和沈阳为中心的两大都市圈的中间低谷地带,沈阳大都市圈边缘,长期以来受沈阳城市集聚效应影响,各种资源流失严重。区域中心地位 旧模式下的怪圈 全面扩张的生产方式分散的力量,城市空间没有本质性改观 空间 对未来发展空间准备不足,影响今后发展的竞争力 城市空间长期无生气,削弱人的斗志 人的斗志低落, 影响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不力,生活状态维持于低水平 生活缺乏新的需求与目标,空间发展乏力 生活 生产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加快推进海洋事业发展、促进渔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根据省委、省政府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及要求,我厅组织编制了《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于推动海洋强省和现代渔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二五”海洋与渔业发展总体评估 “十二五”期间,我省海洋与渔业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制定颁布了《辽宁省渔业条例》,出台了《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做好海洋与渔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融入沿海经济带建设,认真落实海洋工作和渔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积极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全面完成了“十二五”提出的各项任务,多项渔业经济指标继续居于全国前列。 (一)渔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2015年末,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366亿元,位居全国第七,年均增长10.7%;渔业经济增加值达到672亿元,位居全 - 1 -

国第七,年均增长9%;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23万吨,位居全国第六,年均增长4%;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639元,位居全国第六,年均增长6.2%;出口创汇达到29亿美元,占全省大农业出口额一半以上,位居全国第四,年均增长10%。渔业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全省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坚持“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发展思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渔业经济附加值显著提高。2015年,渔业一、二、三产结构比由2010年的64∶22∶14到57∶21∶22。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量的74%,比2010年提高3个百分点。精品养殖面积570万亩,产量240万吨,比2010年分别增长14%和29%,工厂化设施渔业养殖规模455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14%。近海捕捞强度得到有效控制,远洋捕捞渔船344艘,位居全国第三,产量19万吨。发展渔业龙头企业41家。水产品加工企业915家,水产品加工量237万吨。休闲渔业蓬勃兴起。初步奠定了我省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三)海洋综合管理不断规范。 坚持规划、集约、生态、科技、依法用海,实施《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和沿海市(县)海洋功能区划,优化海洋开发格局,建立区划统筹调控体系,实现海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获批区域建设用海规划13个、面积198平方公里;确权用海3600余宗、面积4900平方公里,- 2 -

海洋经济商业保险创建思路

海洋经济商业保险创建思路 本文作者:沙虎居王海明徐友龙段愿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对商业保险服务的新机遇 (一)保险业是服务海洋经济的重要基础条件 随着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海洋灾害风险亦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浙江地处西北太平洋沿岸,海洋灾害形势复杂多样,是我国海洋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风暴潮是对浙江省威胁最大的海洋灾害。据统计,60余年间浙江省有44年发生较明显的台风风暴潮灾害,因灾死亡7000余人。此外,根据省防办的灾情数据统计,1985年以来,台风及引起的海洋灾害造成浙江省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344亿元。事实上,保险的起源与海洋密不可分。基于浙江省可能面临的海洋灾害威胁,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势必将伴生大量的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都离不开保险的积极参与。这是保险业服务浙江海洋经济的首要前提。此外,保险业意欲在浙江海洋经济大发展的趋势下有所建树,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伴随着浙江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催生的两点新情况:一是海洋装备制造业、清洁能源产业、海水利用业、海洋勘探开发业等新兴产业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其中有部分新型产业甚至将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性发展。二是海洋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渔业、港航物流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将迎来“井喷式”发展的新情况,特别是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业在“十二五”期间,其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模都将大幅度地提升。这些因素构成了保险业在浙江海洋经济发

展中将发挥巨大作用的基础条件。 (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下的保险业新机遇 保险是现代金融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市场经济中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在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海洋风险的不可抗力性使得保险业的存在有其必然性,而在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进程中,保险业又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浙江省正处于海洋经济大发展阶段,对保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正是保险业大有可为的时期。同时,随着舟山群岛新区的设立,港口物流、旅游、现代海洋产业等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无疑增加了全方位的保险需求,必将给浙江保险业带来转型发展的契机。海洋新兴产业,如海洋装备制造业、清洁能源、海水利用、海洋勘探开发等产业的崛起,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这对于保险企业发挥融资服务功能,将会产生新机遇。此外,传统产业,特别是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保险业来说也同样是新机遇。 二、主要涉海商业险种的国内外比较 (一)船舶货运保险我国船舶货运保险产品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险产品的覆盖率低。英国的保险产品齐全、覆盖率广,基本上客户能想到的,都有对应的条款;而我国海上保险品种较少,客户的要求有时无法满足,或者依据国外的条款提供保障,但由于法律环境不同而存在一定风险。此外,国内条款采用报备制,一些名称不同的保险产品却具有同样的承保责任和差不多的承保风险,这不利于承

辽宁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前期研究课题

附件1 辽宁省“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 重大课题指南 一、综合类 1.辽宁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研究 重点研究: (1)总结回顾“十三五”时期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五大发展理念、“四个着力”、“三个推进”等落实情况),对比分析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在新的历史阶段,深入研究分析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深入分析成因; (3)分析“十四五”时期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所处历史阶段;研究分析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点分析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以及国际格局变化(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及辽宁的影响和对策,以及经济周期变化对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4)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要求下,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辽宁振兴发展的总体要求、总体思路和阶段性目标(战略定位、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及定性、定量目标预测); (5)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创新举措、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项目等。

2.辽宁省“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思路及对策研究 重点研究: (1)分析当前辽宁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存在问题; (2)研究分析“十四五”时期建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机制(结构转化、改革深化、科技创新等)、路径选择、政策支撑条件; (3)研究提出“十四五”乃至更长远时期支撑辽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新动能(辽宁在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生产力方面的优势和可行性),促进辽宁新旧动能转换的对策、具体措施; (4)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促进现代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思路,以及创新融资方式、完善现代金融体系的对策建议; (5)研究提出“十四五”时期推进辽宁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环境建设。 3.辽宁省“十四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与路径研究 重点研究: (1)研究分析评价“十三五”时期辽宁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2)在新历史阶段背景下,研究提出全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改革的重点领域、主要路径和重要措施; (3)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举措、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进财税

青岛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思路

青岛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 区域示范发展思路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2年,财政部、国家海洋局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组织开展了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我市被列入第一批试点示范区域,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示范实施4年来,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成效显著,引领和带动了我市海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当前,实施“建设海洋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财政部、国家海洋局明确表示“十三五”期间将继续组织实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科学谋划我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发展思路,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一、“十二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实施成效 (一)总体立项情况 我市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试点工作以来,财政部、国家海洋局累计下达我市补助资金2.3亿元,支持项目39项(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类33项,公共服务平台类6项)。其中,2012年下达补助资金6000万元,新支持项目9项;2013年下达补助资金8000万元,新支持项目13项,滚动支持项目5项;2014年下达补助资金9000万元,新支持项目17项,滚动支持项目1项。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1.产业培育呈现快速发展 海洋生物产业走向纵深化。现已基本建立了以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农用制品为主的产业体系,海洋生物产业的整体发展呈现出由快向深转变的态势,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海工装备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我市以重大技术突破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巩固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重点开展深海探测装备等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推动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公共服务平台初见成效。部分平台已投入运行,具备了基本公共服务能力。2014年扶持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制品研发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已与企业开展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已开展多项公共服务。海洋产业集聚区规模效益明显,2014年,我市8个市级海洋特色产业园完成主导产业海洋业务收入总额816亿元。 2.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项目建设期间,通过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协同创新开发机制,积极提升企业自身科研创新水平,多家示范单位重大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企业和创新平台在专利申请、科技成果鉴定、获得科技奖励、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成果丰硕。2014年示范项目单位自主创新平台数量达到20个,共申请专利10余项,科技成果鉴定5项,获得科技奖励2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5项。2014年,各项目承担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45%。 3.产学研一体化扎实推进

辽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辽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辽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辽宁老工业基地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走过辉煌的十年高速发展期,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入调整和全国经济下行压力的新形势下,中央实施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辽宁要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一、辽宁经济发展战略历程回顾 1949-1957年,辽宁工业基地确立;1958-1965年,辽宁经济曲折发展;1966-1978年,辽宁经济徘徊不前;1979-1997年,辽宁经济体制转轨;1998-2002年,辽宁经济调整改造;2003年至今,辽宁经济全面振兴。 (一)辽宁老工业基地形成因素 辽宁老工业基地受历史、政治、经济、体制、地域、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产业结构的形成及演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历史痕迹和区域特色。 从中国工业化进程看,中国工业化演进过程具有行政化而非市场化、重工化而非轻工化的突出特征。在中央政府的直接掌控和强力推进下,中国工业化路线在地理空间上南北转换,大幅度变迁,三轮工业化推进呈现“Z”字型发展曲线,使辽宁产业结构及区域经济发展始终处于被动之中。本文由收集整理 从经济发展模式看,是依托资源建厂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优

先发展重工业的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辽宁重化工业基地具有资源型、重工型、内陆型和国有为主的突出特征,同时也使其走了一条自我发展道路(与其他产业缺乏协同性)。受刚性产业结构延性的影响和路径依赖的惯性使然,辽宁产业结构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困扰。 从产业更替升级成效看,辽宁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相对迟缓,“非农化”、“三产化”进程低于全国水平,尚未步入良性阶段。工业比较优势下降和产业高度化进程缓慢,高加工度的装备制造业和技术集约化的高技术产业内部结构转换“双重滞后”,直接影响了辽宁产业结构更替转移的演进速度。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慢,直接导致产业就业结构效益较低,居民收入水平偏低。 从区域经济发展看,丰富的资源成就了辽宁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工业基地,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初期的资源过度开发,导致辽宁多个城市和地区陷入资源枯竭,阜新、抚顺、盘锦、葫芦岛杨杖子和南票、朝阳北票、辽阳弓长岭列入国家首批公布的资源枯竭城市榜单,老工业基地的区域发展出现严重失衡。 (二)辽宁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辽宁不断深化对世情、国情、省情的认识,省委、省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重点提出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模式由点轴经济、板块经济转向一体化经济,由内陆经济转向沿海与腹地互动经济,由区域重点发展转向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