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雨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城市雨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城市雨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城市雨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一、城市雨水的利用现状

①雨水的积蓄利用。可以缓解目前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是一种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

②雨水的间接利用。将雨水下渗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减少水涝等。

③雨水的综合利用。利用城市河湖和各种人工与自然水体、沼泽、湿地调蓄、净化和利用城市径流雨水,减少水涝,改善水循环系统和城市生态环境。

二、雨水水质控制

①雨水污染的原因

雨滴在降落过程中携带了空气污染物;雨水在地表径流过程中携带了地面的各种污染物;雨水冲刷管道内的沉积污染物。

②控制雨水污染的措施

控制源头污染物。

控制污染物的扩散途径。

(1)加大绿化面积

(2)利用现有或新建的排水设施截留雨水

(3)增加城市渗透面积及采用渗透设施

终端治理。通过自然生态技术或人工净化技术来降解带入水体的径流污染物

三、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典型案例

德国柏林市居民小区雨水应用实例;英国伦敦世纪圆顶;上海世博轴

地下水位上升

自然原因:降雨量短时间增大、喀斯特地区地下河流向的改变、地震活动异常,这些都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人工因素干扰地下水位又分两种,一是合理的,一是不合理的。

合理的比如济南趵突泉、甘肃敦煌月牙泉就需要定期补水,抬高地下水位,以保住旅游景观。

不合理的是农业漫灌,灌溉用水过多,排水不及时,导致地下水位升高,甚至会造成次生盐渍化的灾害。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城市雨水资源的特点,分析了雨水资源化 利用的模式,提出了雨水渗透利用和雨水汇集、调蓄利用的途径,并建议将雨水利用技术纳入到城市规划设计中,构建科学的城市雨水利用系统,实现城市水系统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雨水资源,水资源利用,雨水收集 abstract: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rainwater resources, this paper analyse the pattern of rainwater resourcfulization, propose the way of rainwater infiltration utilization and rainwater collection accumulation utilization; and suggest we should bring the technology of rainwater resourcfulization into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build a scientific system of rainwater utilization; and achieve the virtuous cycle of municipal water system keywords: rainwater resources;water utilization;rainwater collection 中图分类号: 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工地貌的大量建设造成城市降雨径流特性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城市大量蓄水场地被侵占,不透水面积增加,使得产生的地表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水资源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将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生态环境的改善相结合,应坚持技术和非技术措施并重,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用的原则,因地制宜,择优选用,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标本兼治,促进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讲述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该方案由:“海绵雨水”公司,一家从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十多年专业企业。 城区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加,雨水径流量增大,流出时间缩短。这不仅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还对城市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如何将雨水有效收集利用? 首选,我们讲下关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意义。 1、节约城市水资源 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城市道路冲洗,晒水减雾,甚至于城市洗车行业的逐步增多,对于城市自来水的需求也相应增多,而供水负担加重,自来水等原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使得回用雨水作为循环用水水源的呼声也日渐增大。 2、改善城市水源环境 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表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等水体的用水将相对减少,有利于维持河、湖、地下水源等天然水体的正常生态环境用水量,另一方面通过收集雨水的调蓄构筑物的运作,既可以缓解城市的内涝灾害,还可以变废为宝,稀释污水污染物,改善污水的水质。 3、具有经济和生态意义 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既可缓解城市对自来水依赖,又能解决水源污染,最终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另一方面,回用雨水在一定程度还可以做到城市区域自给自足,对于飞速发展的城市来说,尤其是城市不断扩张,而后续配套的管网无法跟上的时候,采用雨水回用,减少城市建设管道的费用,使得城市管网合理优化,而且对于雨水使用,可部分替代自来水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与其它非传统水源利用对比,雨水收集利用具有明显经济优势。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系统及处理技术 随着国际雨水集流系统会议的召开和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协会的成立,国际上掀起了雨水收集利用理论和技术研究的热潮,内容涉及集雨水面处理、集雨系统设计、集雨模型和收集雨水的高效利用等。 雨水收集系统将进一步细分为四种类型: 一、集雨系统 1、屋顶收集系统:在屋顶和庭院安装管道,输水设备和蓄水设备,收集屋顶上的与供家庭

永定河上游城市雨水资源化模式选择

永定河上游城市雨水资源化模式选择 永定河上游城市雨水资源化模式选择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非常明显,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位于北京市的永定河上游的雨水资源利用问题一直影响着北京市民 对水资源的应用,因此,本文将对我国城市与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永定河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探索永定河上游城市雨水资源的潜力与与水资源的利用模式。 关键词:永定河上游;城市与水资源化模式;选择;方法 中图分类号:P74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城市中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日益凸显,成为限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永定河位于北京市,是为北京市提供水资源的重要河流,对永定河水资源的利用,影响着北京的长远发展。当前国家采取了很多治水措施,并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水资源供给紧张的情况,但是城市雨水资源却往往被忽视。在夏季等雨水多发的季节,大量的雨水通过地下水系统进入管道中并排走,如果不对其进行妥善利用,即增加了城市污水的处理难度,也浪费了丰沛的雨水资源。因此,将城市雨水进行存储并进行利用,既能减轻城市防洪和排水的压力,提高对雨水的利用效率,达到缓解城市用水困难的目的。 一、永定河上游地理环境及雨水资源分析 永定河位于北京的西南部。全河流经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五省市,入渤海,全长 740 多公里,是海河水系北系的最大河流。永定河流域夏季多暴雨、洪水,冬春旱严重,所处的北京市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 城市雨水资源化模式的现状 雨水处理的技术

浅析雨水的回收利用

浅析雨水的回收利用 水资源问题早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水资源紧缺,全国700多个地级市以上的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大部分分布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其中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已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总体来说: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是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由于水资源分布的差异以及水资源污染的日益加重,城市的水资源正在面临着不足和短缺等问题。一方面为了解决浇灌绿化、洗车等用水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为了解决暴雨季节雨水泛滥所引起一系列的矛盾,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正好可以合理地缓解这两大矛盾,不仅可节约水源,还可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 雨水利用技术分为:收集、净化、储存、供水与利用四个方面。 1.雨水收集 ①平时做好屋顶和房檐雨水槽、雨落管和雨水储存罐等维护工作,以保证收集的雨水有良好的水质,并且应尽量扩大集雨面积。 ②收集经过简单过滤处理并去除水中悬浮颗粒物的雨水。 ③摒弃初期污染雨水(屋顶等集雨面积上堆放物和附着物会污染雨水,尤其在干旱期过后的第一次降雨污染较重。初期降雨的第一毫米雨水含污染物最多,即使作为非饮用水也不能使用,所以初期雨水必须排走不能收集)。 ④雨量大时排放多余雨水避免雨水漫流。

⑤从公路和轻轨路面收集的雨水多含有油类、垃圾、烟灰、金属粉末和其他有害物质,必须过滤处理,并只能限于冲洗厕所。 2.雨水净化 ①雨水水质分析 雨水在降落过程中,空气中的溶解性气体,溶解或悬浮状固体,重金属及细菌等会进入其中。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降雨对地表的冲刷,所以地表沉积物是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地表沉积物的组成决定着地表径流污染的性质。因此,雨水的水质会因地点、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雨水质分析结果看,天然雨水中主要考虑的污染指标为SS、COD、硫化物、氮氧化物等,但浓度相对较低。 ②针对用水要求进行处理 通常收集来的雨水作为中水原水进行处理。用途主要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中的城市杂用水类,城市杂用水包括绿化用水、冲厕、街道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等。污水再生利用按用途分类,包括农林牧渔用水、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景观环境用水、补充水源水等。依据不同的用水要求进行不同深度的处理净化。 ③必须设有消毒设施(如与人体接触的用水) 消毒剂宜采用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或其他消毒剂。当处理站规模较大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时,可采用液氯作为消毒剂,但必须使用加氯机。对采用药剂可能产生的危害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④净化方法 生物法:人工湿地法、氧化塘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 (2)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水资源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就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将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生态环境的改善相结合,应坚持技术与非技术措施并重,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用的原则,因地制宜,择优选用,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标本兼治,促进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讲述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该方案由:“海绵雨水”公司,一家从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十多年专业企业。 城区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加,雨水径流量增大,流出时间缩短。这不仅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还对城市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如何将雨水有效收集利用? 首选,我们讲下关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意义。 1、节约城市水资源 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城市道路冲洗,晒水减雾,甚至于城市洗车行业的逐步增多,对于城市自来水的需求也相应增多,而供水负担加重,自来水等原水资源的浪费与过度使用,使得回用雨水作为循环用水水源的呼声也日渐增大。 2、改善城市水源环境 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表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等水体的用水将相对减少,有利于维持河、湖、地下水源等天然水体的正常生态环境用水量,另一方面通过收集雨水的调蓄构筑物的运作,既可以缓解城市的内涝灾害,还可以变废为宝,稀释污水污染物,改善污水的水质。 3、具有经济与生态意义 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既可缓解城市对自来水依赖,又能解决水源污染,最终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另一方面,回用雨水在一定程度还可以做到城市区域自给自足,对于飞速发展的城市来说,尤其就是城市不断扩张,而后续配套的管网无法跟上的时候,采用雨水回用,减少城市建设管道的费用,使得城市管网合理优化,而且对于雨水使用,可部分替代自来水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与其它非传统水源利用对比,雨水收集利用具有明显经济优势。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系统及处理技术 随着国际雨水集流系统会议的召开与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协会的成立,国际上掀起了雨水收集利用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热潮,内容涉及集雨水面处理、集雨系统设计、集雨模型与收集雨水的高效利用等。 雨水收集系统将进一步细分为四种类型: 一、集雨系统 1、屋顶收集系统:在屋顶与庭院安装管道,输水设备与蓄水设备,收集屋顶上的与供家庭饮水、卫生、养畜等使用。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 案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水资源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将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生态环境的改进相结合,应坚持技术和非技术措施并重,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用的原则,因地制宜,择优选用,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标本兼治,促进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讲述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该方案由:“海绵雨水”公司,一家从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十多年专业企业。 城区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加,雨水径流量增大,流出时间缩短。这不但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还对城市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如何将雨水有效收集利用? 首选,我们讲下关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意义。 1、节约城市水资源 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城市道路冲洗,晒水减雾,甚至于城市洗车行业的逐步增多,对于城市自来水的需求也相应增多,而供水负担加重,自来水等原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使得回用雨水作为

循环用水水源的呼声也日渐增大。 2、改进城市水源环境 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表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等水体的用水将相对减少,有利于维持河、湖、地下水源等天然水体的正常生态环境用水量,另一方面经过收集雨水的调蓄构筑物的运作,既能够缓解城市的内涝灾害,还能够变废为宝,稀释污水污染物,改进污水的水质。 3、具有经济和生态意义 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既可缓解城市对自来水依赖,又能解决水源污染,最终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另一方面,回用雨水在一定程度还能够做到城市区域自给自足,对于飞速发展的城市来说,特别是城市不断扩张,而后续配套的管网无法跟上的时候,采用雨水回用,减少城市建设管道的费用,使得城市管网合理优化,而且对于雨水使用,可部分替代自来水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与其它非传统水源利用对比,雨水收集利用具有明显经济优势。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系统及处理技术 随着国际雨水集流系统会议的召开和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协会的成立,国际上掀起了雨水收集利用理论和技术研究的热潮,内容涉及集雨水面处理、集雨系统设计、集雨模型和收集雨水的高效利

雨水回收利用方案设计说明

雨水处理利用工程 设 计 方 案

目录 前言 (1) 一、设计依据及原则 (2) 1.1设计依据 (2) 1.2设计原则 (2) 二、雨水利用系统分析 (2) 2.1项目概况 (2) 2.2水量平衡分析 (2) 2.3系统处理能力分析 (3) 2.4系统工艺流程 (3) 三、雨水弃流系统 (3) 四、雨水处理站 (4) 4.1雨水处理站设计 (4) 4.2雨水蓄水池 (4) 4.3清水池 (4) 五、雨水净化处理 (4) 5.1雨水水质 (4) 5.2回用水质 (5) 5.3处理工艺 (6) 5.3.1 混凝 (7) 5.3.2 过滤 (8) 5.3.3 消毒 (8)

六、主要构筑物及设备明细 (9) 6.1构筑物列表 (9) 6.2主要设备表 (9) 6.3运行成本分析 (10) 6.4人员培训及售后服务 (10)

一、设计依据及原则 1.1 设计依据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GB50400-2006); ●《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DGJ32/TJ113-2001); ●《室外给水设计规》(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2014年版)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GB50015-2003(2009年版) ); ●主设计单位提供的参数和图纸等资料。 1.2 设计原则 1.安全性: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弃流系统进行合理的高程设计,避免暴雨倒灌,保证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 2.经济性:合理进行雨水弃流和处理的工艺设计,减少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智能控制,提高雨水利用率,最大限度的体现雨水利用的经济性。 3.可靠性:选择稳定可靠的工艺,保证处理后水质达标,实现用水的安全、可靠。 4.简便性:雨水弃流、处理处理设施应能自动运行,操作、维护简便,以减少劳动强度。 二、雨水利用系统分析 2.1 项目概况 雨水处理利用工程主要收集屋面雨水及路面雨水,前期雨水做弃流处

水资源利用方案

水资源利用方案 1

水资源利用方案 计算人: 校核人: 日期: 水资源利用方案

一、项目概况 xxxxx 本次规划的目标为:将本规划区域打造成为“配套完善、功能合理、具有宜人居住环境,体现威海市高品质生活的高档居住小区。打造优质生态环境,为居民塑造都市中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宜居之地”。 本项目水系统规划主要涉及水资源分析、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给排水系统设计、节水器具、非传统水源利用。为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进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行政、经济、技术等措施。加强用水管理,优化用水结构,改进用水工艺,实现计划用水,杜绝用水浪费,有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二、水资源分析 xx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内无大江大河,外无客水入境,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境内的大气降水。全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770.6毫米,降水总量44.6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256.0毫米,地表水资源量14.8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5.14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的重复计算量后,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8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573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16,远低于维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人均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警戒线标准,属于资源性缺水城市。

人均水资源缺乏使雨水回用技术成为降低水资源消耗的必然选择,降雨量较为充沛则使得雨水收集利用成为可行的节水措施。 三、水资源合理利用与节水措施 1.项目水系统规划 建筑水规划的内容涉及到室内水资源利用、给排水系统、室外雨、污水的排放、再生水利用以及绿化、景观用水等问题。在进行该住宅小区设计前,结合该区域的给排水、水资源、气候特点等客观环境状况对水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增加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减少市政供水量和污水排放量。2.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 2.1居民生活用水:拟建项目投入使用后,一二期规划入住2504户,总入住人口约8012人。根据《山东省城市生活用水量标准(试行)》(鲁建城字[ ]14号),考虑到威海市居民用水情况,项目区人均用水定额取100L/(人·d),则总用水量按70%入住率为560.9m3/d,全年居民生活用水量为204707m3。其中,冲厕用水量以总用水量的40%计,为224.4 m3/d ,合计81883m3/a,预留使用威海市水务集团中水回用公司提供的中水管道。 2.2绿化用水:拟建项目绿地率为40.3%,绿地面积13875.4㎡。综合考虑当地气候、气象等因素,并结合类比资料,拟定小区平均绿化用水量按2L/(㎡·d),年洒水天数为120天,则绿化用水量约为27.75m3/d、3330 m3/a.

雨水资源化利用概述

雨水资源化利用概述 摘要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须的物质基础,针对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近几年来人们对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在对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概念与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古今中外在雨水集蓄利用的状况,总结了在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过程中的一些工程技术手段。最后,对我国目前的一些典型的示范工程进行了总结与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雨水利用;工程技术;示范工程 我国水资源人均亩均占有量少,并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作为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实践证明,通过水窖等各种工程手段进行的小规模的雨水蓄积,将雨水资源化对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概念与内涵 所有形式的水资源(包括河川径流、地下水等),从根本上来说都来自雨水,因而雨水利用不仅仅是指雨水集流的家庭利用和雨养农业利用,而且还包括人工增雨、水土保持、水源地涵养、城市防洪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水资源利用的各个方面。 2 利用状况 在同干旱气候长期的斗争中,希腊人、阿拉伯人、以色列人积累了收集利用雨水的丰富经验[1]。在我国,早在2700年前春秋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己有引洪漫地技术[2]。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利用窖水点浇玉米、蔬菜等,突破了原来只用窖水作为生活饮用水的传统。80年代后期,2001 年水利部颁发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标志我国在雨水蓄积利用这项技术上取得了初步成熟[7]。 3 技术手段 3.1 汇集技术 雨水汇集是指利用天然或人工修筑的汇流面,汇集雨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以备高效利用。 屋顶庭院雨水汇集主要解决部分缺水地区人蓄饮水问题。路面集水则主要用于灌溉[4]。此外,城市路面及建筑物也被作为集流面,收集雨水用于城市环境及地下水补灌的研究也正在展开[1]。 3.2 蓄存技术

校园节水之雨水收集与利用

校园节水之雨水收集与利用 雨水利用是一种古老的技术。早在公元前6000多年的阿兹泰克和玛雅文化时期,人类就开始将雨水收集起来作为生活和农业生产用水。我国周朝时期也已经开始利用中耕等技术增加农业生产中雨水的利用率。现存于北京的北海团城(明代)是保留最为完整的雨水利用典型。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城市膨胀、环境恶化等种种问题,使各国不得不将目光重新投放在雨水利用技术之上,但此时的雨水利用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雨水利用了。近几十年来,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雨水资源的价值,并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因地制宜的进行雨水综合利用。雨水利用就是直接对天然降水进行收集、储存并加以利用。成熟的雨水利用技术一般是从屋面雨水的收集、截污、储存、过滤、渗透、提升、回用到控制。校园一直以来既是集中用水大户,也是浪费水的大户,利用雨水资源来建设一个具有多样性特质的生态和谐校园,可以说是雨水收集系统最具积极效益的运用方式。由于校园占地面积较广,规划大规模雨水收集系统的可行性就大为提高,这一措施运用得当,不仅可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甚至能进一步发挥培育环境资源的功能。 校园雨水利用有多种方式,可以是直接利用,也可以是间接利用。可根据水量平衡分析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雨水利用的方式和范围。在多数情况下,由于雨水直接利用的经济效益不高, 1 雨间接利用往往成为首选的利用方案。可根据具体情况,将二者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结合起来,建立生态化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1、雨水直接利用 雨水直接利用是指将雨水收集后直接回用,优先考虑用于校园绿化、冲洗道路、景观用水、建筑工地用水,有条件时还可作为洗衣、冷却循环、冲厕和消防等

雨水收集利用工程

雨水收集利用工程 【篇一:施工现场雨水收集再利用记录表】 施工现场雨水收集再利用记录表 工程名称:公共实验楼(组团4)(沙河校区公共实验楼(组团4))工程 【篇二:雨水收集再利用解决专项方案2】 gd220103□□ 雨水收集再利用解决专项方案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深圳福永碧绿花园5期 工程地点:深圳市福永镇华文大道118号 总承包施工单位:(法人章) 施工单位:(法人章) 编制单位:汕头市第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 审批人:(编制企业技术负责人) 审批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渗漏概 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地下室渗漏水部 位: ............................................................................... 错误!未定 义书签。 1.2渗漏水部位特征 为: ............................................................................... 错误!未定 义书签。二、渗漏水的原因分 析: ................................................................................. 错误!未 定义书签。三、渗水处理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材料选 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主要施工方 法: ....................................................................................... 错误!

国内雨水综合利用政策及现状分析

国内雨水综合利用政策及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的紧缺愈加显著,本文介绍了国内大中型城市通过雨水利用节约水资源的情况,以及阐述了国内目前综合利用政策及技术。 关键词:雨水资源化绿地渗透调蓄排放收集回用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re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omestic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through the rainwater to use to save water resources, and expounds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domestic current policy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recycling rain utilization of green space to regulate emissions collection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时空分布又极不均匀的国家,虽然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总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全国668个城市中,400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m3,年缺水量60亿m3,由于缺水每年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北方13个省(区、市)有318个县级以上的城市缺水,许多城市被迫限时限量供水。城市缺水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然而,我们在为城市淡水资源短缺大伤脑筋的同时,却让身边大量的雨水资源白白流失。 中国城市普遍用自来水浇树、浇花、浇绿地、冲洗马路等,耗水十分惊人,反而对自然赐予的雨水利用率相当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趋严重,2000年,水利部编制了《全国雨水集蓄利用“十五”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划》。2001年9月,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在广西百色市召开了全国雨水集蓄利用现场会。雨水集蓄利用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09年3月,我国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确定了到2010年单位GDP用水量比2005年降低20%以上的目标,加快改造城市节水及计量设备和器具,构建和谐的节约型社会和小区。在雨水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方向是:雨水经收集利用设施进行收集后,进行就地入渗回补、收集直接利用或调蓄排放,实现雨水综合利用;污水再生利用回用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后,分别用于工业用水、农灌用水、河道补水、市政绿化浇灌用水、生态景观用水及城市杂用水。雨水资源化利用是一项水资源管理的新理念、新技术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首先,要立法将雨水回收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制定相应的雨水回收利用的政策、法规。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明确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类似的节水及雨水利用规定应形成国家层面的法规,结合“十二

雨水利用方式

雨水利用方式 【篇一:雨水利用适用条件分析】 我国“雨水利用工程”的适用条件分析 任冰倩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和 水污染日趋严重。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 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强水资源管理,控制水资源污染,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 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时空分布又极不均匀的国家。水资源 年内年际变化大,降水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在夏季的几个月中; 连丰、连枯年份交替出现,造成一些地区干旱灾害出现频繁和水资 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多亿m3,居世界第 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 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14个沿海 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 缺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为了缓 解城市水资源供给极度紧张的状况,我们一方面采用调水措施或尝 试农用水资源向城市用水的转换1,以求增加城市水资源的供给总量,另一方面则积极鼓励城市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节约用水,所有这些, 都在实践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在我们努力找水、节 水的同时,几乎每个城市都大量拥有的一种水资源——雨水,却普 遍性地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而是直接进入城市地下管网,与城市 污水混在一起,雨污同流,白白地流走了,有的时候还要花费巨大 费用人工排水。对于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来说,城市雨水的资源化 利用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所谓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就是将城市中的闲弃(径流)雨水转化为 可利用水资源并加以实际利用的过程。单纯从量的角度看,城市雨 水总量可观、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以北京市为例,市区面积770平 方公里,年降雨量630.0毫米,全部城区每年承接雨水量4.85亿 m3;天津市城区面积460平方公里,年降雨量600.0毫米,全城区 每年承接雨水量2.76亿m3;济南市城区面积133平方公里,年降

雨水收集综合利用

浅谈雨水综合利用 一、雨水收集利用的价值和实用性 城市雨洪利用技术是针对城市开发建设区域内的屋顶、道路、庭院、广场、绿地等不同下垫面所产生的径流,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收集利用,或渗入地下,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外排径流量、减轻区域防洪压力的目的,系寓资源利用于灾害防范之中的系统工程。与缺水地区农村雨水收集利用不同,城市雨洪利用不是狭义的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它还包括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回补地下水减缓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因此,城市雨洪利用是一项多目标综合性控制技术。 集雨用雨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减轻城市河湖防洪压力,减少需由政府投入的排洪设施资金。据统计,北京城区每年可利用的雨水量达到2.3亿立方米,是一笔不容忽视的宝贵财富。 二、雨水收集利用的社会及经济意义 1、水资源方面 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无法再增加水源时,回收利用雨水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水资源开发方式。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缺水和防洪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雨水利用就是把从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和储存利用,是从水文循环中获取水为人类所用的一种方法。雨水利用将会为解决未来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做出重要贡献。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造成地面硬化(如建筑屋面、路面、广场、停车厂等)改变了原地面的水文特性,干预了自然的水文循环。这种干预产生的效果是负面的:大量雨水流失,交通路面频繁积水影响正常生活,雨洪峰值变大加重排水系统负荷,土壤含水量减少,热岛效应及地下水位下降现象加剧等。 建设部已发布的《建设事业技术政策纲要》对加强雨水回收与利用做了明确规定,目前正组织编写的国标《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征求意见稿)、北京市于2003年4月1日起执行的《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及上海市颁布的《生态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都要求对雨水进行利用。综上,城市雨水利用是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中的一种新的系统工程,具有良好的节水效能和环境生态效益。目前我国城市水慌日益严重,与此同时,健康住宅、生态住区正迅猛发展,建筑区雨水利用系统,以其良好的节水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适应了城市的现状与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见,建筑区雨水利用系统的研究与推广,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也有实际的工程意义。 2、生态方面 (1)改善生态环境,补充涵养地下水,减少水旱灾害雨水集蓄利用有利于水土保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有效减少毁林开荒,推进坡改梯等生态保护措施。在修建小水池、小山塘等小型水利工程后,有效地拦蓄径流,削减洪峰,减少了洪水危害。同时,就地拦蓄雨水径流入渗,减轻了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和水土流失,提高了农业灌溉用水的保证率、土地的使用效率和林草成活率,增强了抗旱能力,有利于恢复植被,促进山区生产、生活、生态的良性循环。(2)有效缓解农村饮水困难,促进高效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 2. 地形地貌 3. 地质水文 4. 经济社会概况 5. 上位规划概要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2. 问题及成因分析 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二)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 1. 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2. 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三)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三、规划总论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范围 (四)规划期限 (五)规划目标 (六)规划标准 1. 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2. 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 3. 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七)系统方案 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一)径流量控制 (二)径流污染控制 (三)雨水资源化利用 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一)排水体制

(二)排水分区 (三)排水管渠 (四)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一)平面与竖向控制(二)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三)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1. 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2. 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四)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七、近期建设规划 八、管理规划 (一)体制机制 (二)信息化建设 (三)应急管理 九、保障措施 (一)建设用地 (二)资金筹措

(三)其他 十、附件 (一)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 (二)规划附图要求 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 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2. 地形地貌 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3. 地质水文 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和地质等基本情况。 4. 经济社会概况 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5. 上位规划概要 (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排水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一)

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一) 摘要:针对我国尤其是北方部分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的特点,分析了雨水利用的内涵、特点及其应用前景,阐述了目前国内外雨水资源化的理论与实践进展情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雨水资源利用今后的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表明,雨水资源利用不仅是开源节流的良策,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形成区域健康循环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雨水资源化雨水集蓄综合利用 1国外雨水利用情况评述 目前,在世界各大洲,都有收集雨水解决生活和生产用水的成功做法。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城市雨水资源化和雨水的收集利用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对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很有借鉴意义。 (1)美国的雨水利用。美国的雨水利用常以提高天然入渗能力为目的。1993年大水之后,美国兴建地下隧道蓄水系统,建立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让洪水迂回滞留于曾经被堤防保护的土地中,既利用了洪水的生态环境功能,同时减轻了其他重要地区的防洪压力。美国的关岛、维尔金岛广泛利用雨水进行草地灌溉和冲洗。美国不但重视工程措施,而且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雨水利用给予支持,如制定了《雨水利用条例》。条例规定了新开发区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所有新开发区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 (2)德国的雨水利用。德国的雨洪收集利用技术是最先进的,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实用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利用公共雨水管收集雨水,采用简单的处理后,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便可用于街区公寓的厕所冲洗和庭院浇洒。另外德国还制订了一系列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如目前德国在新建小区之前,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居民小区,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设施,若无雨水利用措施,政府将征收雨水排放设施费和雨水排放费。 (3)丹麦的雨水利用。丹麦98以上的供水是地下水,但是地下水开发利用率都比较低,一些地区的含水层已被过度开采。为此在丹麦开始寻找可替代的水源,以减少地下水的消耗。在城市地区从屋顶收集雨水,收集后的雨水经过收集管底部的预过滤设备,进入贮水池进行储存。使用时利用泵经进水口的浮筒式过滤器过滤后用于冲洗厕所和洗衣服。 (4)日本的雨水利用。日本于1963年开始兴建滞洪和储蓄雨水的蓄洪池,许多城市在屋顶修建用雨水浇灌的“空中花园”,有些大型建筑物如相扑馆、大会场、机关大楼,建有数千立方米容积的地下水池来储存雨水,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而建在地上的也尽可能满足多种用途,如在调洪池内修建运动场,雨季用来蓄洪,平时用作运动场。近年来,各种雨水人渗设施在日本得到迅速发展,包括渗井、渗沟、渗池等,这些设施占地面积小,可因地制宜地修建在楼前屋后。在日本,集蓄的雨水主要用于冲洗厕所、浇灌草坪,消防和应急用水。日本于1992年颁布了“第二代城市下水总体规划”,正式将雨水渗沟、渗塘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泰国在20世纪80年代,建造了0.12亿多个2m3的家庭集雨水缸,解决了300多万农村人口的吃水问题。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印度、以色列、巴西和墨西哥等国家,采取修建小型水池、水仓、塘坝、淤地坝等工程措施,拦蓄雨水进行灌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国外发达国家城市雨水利用的主要经验是:建立了完善的屋顶蓄水和由人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冲厕所、洗车、浇庭院、洗衣服和回灌地下水。 2我国雨水利用情况评述 我国的农民在长期的抗旱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利用雨水的经验,创造了水窖、水窑、水池等小型和微型蓄水工程形式,用于解决生活饮水问题。真正意义上的雨水利用研究与应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雨水集蓄利用工作从试点示范到规模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城市雨水资源化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 错误!未定义书签。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可持续发展意义 (2) 2.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和研究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国外城市雨水利用情况 (3) 2.2我国雨水资源化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城市雨水资源化途径和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雨水渗透及主要技术 (6) 3.2雨水集畜利用及主要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城市雨水利用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发展前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雨水资源化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摘要: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城市巨大的供水压力。本文结合国内外雨水利用的案例,剖析了城市雨水资源化的途径及主要技术,并探讨雨水资源化的可持续发展意义。 关键词: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开发利用途径;可持续利用; Rain water ut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bstract:While urban water us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the other hand can ease the pressure on urban water supply.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ase of rainwater resources, analysis of the way of rainwater utiliz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meaning of rainwater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Rainwater;Rainwater Utilization;Development Utilization;Sustainable Utilization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紧缺、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恶化问题日益凸显,使得城市原先的水文循环路径发生改变,给城市水生态带来一系列影响。如导致大部分城市的市区气温比郊区高出1~3℃,形成“热岛效应”造成局部天气异常[1],并且这一现象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不透水地面面积的增加,地表雨水径流系数和径流量的提高,地下水入渗量的减少,使得地下水得不到充分涵养,造成了地下水枯竭、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和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另外,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发展,城市空间的立体开发得到发展,当暴雨天气作用于城市,而城市所具有的排水抗灾能力不能与之抗衡[2],就造成雨涝灾害,影响城市生活,堵塞交通,甚至淹没设施,经济损失巨大。同时,雨洪的肆虐,污水泛滥,加大了城市治污难度,环境恶化。 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科学有效的雨水资源化措施,将城市雨水加以集蓄利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