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经济学》作业 试题

《区域经济学》作业 试题

《区域经济学》作业 试题
《区域经济学》作业 试题

《区域经济学》作业参考答案

1.( )战略主张以发展工业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A.进口替代 B.出口替代 C.工业赶超 D. 经济、社会综合发展

2.( )不属于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

A.统一原则

B.发挥优势原则

C.兼顾全局原则

D.效益原则

3.经济主体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把资本投向国内或国外某项经济社会领域的行为被称为( )。

A.生产

B.消费

C.投资

D.出口 4.( )不属于地区形象的特点。

A.相似性

B.地域性

C.继承性

D.动态性

5.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中,( )阶段是关键,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突破。

A.传统社会

B.为起飞创造前提

C.起飞阶段

D.向成熟推进

E.高额群众消费

F.追求生活质量 6.下列关于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说法,错误的是( ) A.产业布局是产业结构的空间投影

B.合理选择和发展主导产业是实现劳动地域分工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基本途径

C.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上升的

D.韦勃认为理想的工业区位和企业厂址,应当选在生产费用最低的地点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从( )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C.结构角度

D.环境角度 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政府与企业

3.日本、瑞士自然资源利用类型是( )。

A.纯自然资源型

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D.资源缺乏型 4.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包括( )。 A.经济地理学 B.区位理论 C.均衡增长理论 D.非均衡增长理论

5.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物支出在消费品总支出中的比重( )。 A.不断上升 B.不断下降

C.趋于稳定

D.不能确定 6.现代区域经济学形成于(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7.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

A.成本最低

B.环境最优

C.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益 8.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是( )。

A.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B.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9.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是( )。

A.区域性

B.预见性

C.综合性

D.可操作性 10.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主导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B.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很大的比重

C.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

D.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 三、填空题

1. ① 被誉为西方区域经济学的创始人。

2.一般认为经济区域的构成要素包括: ① 、 ② 和 ③ 。

3.所谓自然资源,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产生 ① ,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4.区域经济发展包括 ① 、 ② 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三方面的含义

5.人们将 ① 与消费品总支出的比值称为恩格尔系数,并以此来判断生活水平的高低。

6.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 ① 、 ② 和 ③ 。

7.制度环境中的 ① 理论是制度环境的核心内容。

8.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 ① 、 ② 和 ③ 。

9.科学地选择和确定 ① 是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核心和关键. 10.德国地理学家 ① 于1933年出版《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系统阐述了“ ② 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1.C 2. A 3. C 4. A 5.C 6.C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B 2.A 3.C 4.AB 5.B 6.B 7.ACD 8.C(如选CD 也对) 9.A BCD 10.BCD

三、填空题

1.艾萨德

2.经济中心、经济腹地、经济网络

3.经济价值(或答经济效益)

4.收入增加、结构变动(或答产业结构或答经济结构)

5.食物支出(或答食品支出或答食物购买)

6.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关系理论、区域政策理论(顺序可颠倒)

7.产权

8.成本最低、市场份额最大、获得聚集效益(顺序可颠倒)

9.主导产业10.克里斯泰勒、中心地 四、名词解释

1.人力资本:是在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具体是指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主要以人的能力的利用、开发为表现的,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在内的资本形式。

2.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3.主导产业:指在今后较长时期内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大,与其它产业的关联作用强,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产业。

4.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它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空间的表现。

5.区位因素:指在特定的地点或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地区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

6.PETTY-CLARK 定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在一、二、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表现出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再由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转移的趋势。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人均收入存在着差异的缘故。

7.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或者答区域开发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8.中心地:向周围地区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方——一般指城镇,也可称商业零售中心。

9.区域经济合作: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10.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对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设想、思路和谋划。 11.增长极:指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或主导产业或推动性企业)配置在城市区,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

12.区域经济政策:是由政府针对区域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它的着重点是区域经济发展,它的必要性是纠正市场机制在资源的空间配置方面的不足,它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3.区域产业结构:是指特定区域内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联系。

评分说明:名词解释可要答出上述加黑部分的关键词即可。

五、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六、连线题(1)D (2)C (3)B (4)A (5)F (6)E 七、简述题

1.简述自然资源利用的特点。

答:(1)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2)自然资源利用的数量减少、依赖程度降低的趋势 (3)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越来越重要 2.简述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答:美国经济学家纳克斯于1953年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提出

(1)资本形成不足是发展中国家陷入长期贫困的根源,也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其根本原因又在于人均收入水平过低(2)贫困恶性循环由两个“恶性循环”—资本供给角度的“恶性循环”和资本需求角度的“恶性循环”共同构成,二者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3)要打破这一困境,必须同时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大量投资,形成各行业的相互需求,使恶性循环转为良性循环,"供给创造需求",实现经济的迅速发展。 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有哪些?

答: (1)初级产品出口战略(2)进口替代战略(3)出口替代战略(4)工业赶超战略(5)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 4.简述地区形象塑造的基本原则。

答:(1)以地区发展战略为基础的原则(2)地域性特点与现代化风格相结合的原则(3)区内外公众最大认同原则(4)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原则

5.简述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答:(1)区域发展理论(2)区域关系理论(3)区域政策理论 6.什么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答: 所谓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不平衡是长期的、绝对的,经济发展总是由旧的不平衡不断地向新的不平衡演变,呈现波浪式上升过

程。

7.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

答:第一,调节资源配置;第二,加快区域经济的要素流动; 第三,调整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第四,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第五,加快区域社会发展,振兴文化、教育和科技。 8.简述城市化的内涵。

答:城市化具有如下六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四,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第五,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六,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

八、论述题

(一)、试论述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和作用。

答:1.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有三个方面:第一,稳定发展经济第二,高效配置资源第三,公平分配收入2.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第一,调节资源配置第二,加快区域经济的要素流动第三,调整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 第四,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二)、试论述城市化的内涵与动力机制

答:1.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城市化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通常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或指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它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它具有如下六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四,城市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第五,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六,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包括:(1)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2)规模化和积聚共同构成城市对企业的拉动(3)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城市文明共同构成城市对居民的拉力

(三)、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的现状,谈谈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应采取的对策。

答:1.中国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人口众多的资源大国,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对中国本身,而且对全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生物品种繁多,资源类型丰富,其绝对量在世界各项资源中名列前茅。但中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却日益加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口基数,人均资源量少,地域分布不

均,可更新资源取向负荷极限二是资源需求与消费的矛盾不断加深三是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模式尚未根本改变四是区域资源的管理和决策机制也未根本改变。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的预定目标,必须有完善的政策措施与之配套

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区域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包括:一是建立完善的资源开发规划二是建立完善的资源价格评价体系三是建立完善的资源政策体系 四是建立完善的资源法律体系 (四)、试论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及其特点。

答案要点如下:(1)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初级产品出口战略的特点是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发展农业、矿业产品的出口,来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属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最大的局限性就是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国内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具有很大的脆弱性。(2)进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就是利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的战略,是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应付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现代工业的一种内向型战略。进口替代战略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国家长期对民族工业的保护,使本国产品质量差,竞争能力低,资源配置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下等,它是一种发展处于低级阶段时所采取的战略。

(3)出口替代战略 出口替代战略是发展面向出口的产品,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来代替农矿产品的出口,并利用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以廉价的产品打开国际市场,属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片面强调出口替代战略也会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对国际市场的强烈依赖,等等。

(4)工业赶超战略 出口替代战略主张以发展工业来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一战略的局限性,在于单纯追求工业增长,忽视农业基础,导致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较慢,但也建立起来了完整的工业结构,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 出口替代战略是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考虑,以经济发展为手段,以社会进步为目的,强调满足人民的生活的基本需求,减少和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国家,都采取这种发展战略,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较为完善的发展战略。

党校研究生 区域经济学作业参考

1.请简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三个基石。 答: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布局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等区域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三个基石:埃德加?胡佛提出,(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中国学者张敦富提出(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2)经济活动的极化性;(3)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2.为什么产业部门会在区域之间互相转移? 答:(1)按照梯度转移理论,地区间存在梯度高低之分。处于高梯度的地区其创新活动比较频繁,新的产业部门、新产品和新技术等都不断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对新产品需求的增加和旧产品成本的上升使高梯度创新地区在产业的发展上必须有所杨弃和取舍,所以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有了原动力。而处于低梯度的地区,往往是处于发展的传统阶段,所能够发展的大多是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低水平的产业,与高梯度地区存在明显的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或者由于资源耗竭而经济停滞,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引入新的产业部门改善部门结构,因此低梯度地区有接受梯度转移的必要性和主动性。 (2)按照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当一个产业在一定区域走向衰退时,必然促使生产要素空间上的转移,从产业衰退区域转出到处于创新

活动阶段的区域。 (3)产业的发展存在着积聚和分散的关系,产业的集聚和分散是实现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当一个产业在一个区域过度积聚就会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引发产业向周围空间的扩散。 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既是不同梯度地区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体现,也是产业集聚与发散发展的一种平衡。 3.请简述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标准。 答:现代区位理论对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成本最低的选择(运费、劳动力);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 4.请简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答: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各种力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包括:工业化和市场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因;农村生产力的提高是城市化的基础动力;制度创新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因素。 5. 为什么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1)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地区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基本原因之一,通过贸易彼此都能获得利益。在此基础上,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认为贸易产生的条件是,在生

西北角法:运筹学表上作业法初始基可行解的确定

《运筹学》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P79例1,表上作业法,运用西北角法确定初始基可行解。 西北角法是从西北角(左上角)格开始,在格内的右下角标上允许取得的最大数;然后按行(列)标下一格的数;若某行(列)的产量(销量)已满足,则把该行(列)的其他格划去;如此进行下去,直至得到一个基本可行解的方法。 西北角法的例子:P79例1 从表1中可知,总的产量=总的销量,故产销是平衡的。 第一步:列出运价表和调运物资平衡表。 运用表上作业法时,首先要列出被调运物资的运价表和供需平衡表(简称平衡表),如表1,2所示。 第二步:编制初始调运方案。 首先在表2的西北角方格(即左上角方格,对应变量x11),尽可能取最大值: x =min{3,7}=3 11 将数值3填入该方格(见表3)。由此可见x21,x31必须为0,即第一列其他各方格都不能取非零值,划去第一列。在剩下的方格中,找出其西北角方格x12,x =min{6,7-3}=4 12 将4填入它所对应方格,第一行饱和,划去该行。再找西北角方格x22, x =min{6-4,4}=2 22

将2填入x22所对应方格,于是第二列饱和,划去该列。继续寻找西北方格为x23, x =min{5,4-2}=2 23 将2填入x23所对应方格,第二行饱和,划去该行。剩下方格的西北角方格为x33, x 3=min{5-2,9}=3 3 将3填入x33所对应方格,第三列饱和,划去该列。最后剩下x34方格,取x34 = 6。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m+n-1=3+5-1=7个基变量,它们为:x11= 3,x12= 4,x22 = 2,x23 = 2,x33 = 3,x34 = 6。显然它们用折线连接后不形成闭回路。这就是西北角法所找初始基可行解,所对应的目标值为: 2×200+1×250+3×150+1×150+3×250+3×300+4×200=4000 我们找到的初始基可行解可通过各行方格中数值之和是否等于产量,各列方格中数值之和是否等于销量来简单验证。 利用西北角法找初始基可行解简单可行,但也存在问题。例如在表3中可见c = 4,单价高于该行其他各方格,最简单想法是单价小的情况下多运些货物,35 这样总运费会更小些,最小元素法就改进了西北角法的缺点。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 答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 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 二、简答题 1.区域的特征 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 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 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

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1.ד缩小”改为“扩大” 2.ד是”改为“不是” 3.ד宏观”改为“微观”,“微观”改为“宏观” 4.√ 5.√ 四、论述题(要点) 1.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些 2.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 3.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1.(1)研究区域经济演变规律,尤其是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变化规律。(2)研究在国家范围内建立多层经济区域体系,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整体经济效益最佳的途径。(3)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区域政策和效应规律。(4)研究区际经济关系发展变动规律,主要包括区际间的均衡与国民经济总效率的关系,区域分工与经济技术协作、区域差异与区际关系的调整等。(5)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相关学科成果,完成区域经济研究方法和开拓区域经济研究领域。(6)引进国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加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交流。

登高作业人员安全考试试题

姓名:成绩: 登高作业人员安全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60分) 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杆件的传力是依靠()。 A.扣件与钢管之间的摩擦力 B.钢管与钢管之间的摩擦力 C.钢管的承载力 D.扣件的承载力 2.脚手架旁有开挖的沟槽时,应控制外立杆距沟槽边的距离,当架高为30~50m 时,不小于()。 A. 1.1m B. 1.2m C. 1.3m D. 1.5m 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上的剪刀撑,抛撑和连墙杆用以确保脚手架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加强其抵抗()的能力。 A.垂直 B.水平 C.垂直和水平荷载 D.斜向风力 4.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在搭设各种模板支撑架时,立杆间距和步高一般为(),荷载大的部位可缩小间距或采用双杆。 A. 0.5~0.6m B. 0.6~1.2m C. 1.2~1.4m D. 1.4~1.6m 5.高层建筑施工中,在外墙满搭外脚手架情况下,应在脚手架的()满挂安全网。 A.外表面 B.脚手板下 C.内墙面 D.顶表面 6.当修缮用落地外脚手架为30~50m高时,若脚手架立杆纵向间距采用1.8m时,则从地面到()的高度范围内,要求脚手架的里、外立杆采用双立杆。 A. 15m B. 18m C. 20m D. 25m 7.搭设脚手架时,其各杆件相交伸出的端头,均不应小大于(),以防止杆件滑脱。 A. 20cm B. 15cm C. 10cm D. 25cm 8.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当架高在30m以上时,其立杆的垂直偏差,应使全高偏斜不大于()。 A. 10cm B. 12cm C. 15cm D. 16cm 9.搭设脚手架的连墙杆与框架梁、柱中预埋连接件时,必须待梁、柱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一般不宜低于()。 A. 8N/mm2 B. 10N/mm2 C. 12N/mm2 D. 15N/mm2

2021年13秋《区域经济学》形考作业一_0005(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显示的全为正确答案) 1.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 综合性 满分:3分 2.()的创新理论是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 熊彼特 3. 在区域经济的环境条件下,()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与自然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一起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必备的三大环境。 制度 满分:3分 4.()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 5. 人力资源最基本的特点是() 人力资源具有生物性 满分:3分

6. 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是由()提出的。 赖宾斯坦 满分:3分 7. 德国学者()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农业圈层理论即农业区位论。 杜能 8.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学科。 综合性 9. 区位论对()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的转化。 市场 满分:3分 10. 区域经济学是治病的科学,这是对区域经济学()的深刻总结。 应用性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从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了解区域经济学必须把握几个概念即()。

区域 区域经济学 2. 区域开发的特点有:()。 开发的明确性 开发的时效性 开发的综合性 3. 连锁效应包括:()。 前向关联效应 后向关联效应 旁侧关联效应 4. 区域管理由三部分组成,即()。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人口管理

环境管理 5. 区域经济发展必备的三大环境是()。 自然资源环境 人力资源环境 制度环境 6. 胡佛在其《区域经济导论》一书中,最早构建了一个区域经济学体系,这个体系包括()。 区域的空间结构及变化趋势 区域发展问题 区域政策问题 区域文化问题 7. 区域经济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即()。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 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区域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 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 二、简答题 1.区域的特征 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

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 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登高作业人员安全考试试题

登高作业人员安全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60分) 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杆件的传力是依靠()。 A.扣件与钢管之间的摩擦力 B.钢管与钢管之间的摩擦力 C.钢管的承载力 D.扣件的承载力 2.脚手架旁有开挖的沟槽时,应控制外立杆距沟槽边的距离,当架高为30~50m时,不小于()。 A. 1.1m B. 1.2m C. 1.3m D. 1.5m 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上的剪刀撑,抛撑和连墙杆用以确保脚手架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加强其抵抗()的能力。 A.垂直 B.水平 C.垂直和水平荷载 D.斜向风力 4.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在搭设各种模板支撑架时,立杆间距和步高一般为(),荷载大的部位可缩小间距或采用双杆。 A. 0.5~0.6m B. 0.6~1.2m C. 1.2~1.4m D. 1.4~1.6m 5.高层建筑施工中,在外墙满搭外脚手架情况下,应在脚手架的()满挂安全网。 A.外表面 B.脚手板下 C.内墙面 D.顶表面 6.当修缮用落地外脚手架为30~50m高时,若脚手架立杆纵向间距采用1.8m时,则从地面到()的高度范围内,要求脚手架的里、外立杆采用双立杆。 A. 15m B. 18m C. 20m D. 25m 7.搭设脚手架时,其各杆件相交伸出的端头,均不应小大于(),以防止杆件滑脱。

A. 20cm B. 15cm C. 10cm D. 25cm 8.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当架高在30m以上时,其立杆的垂直偏差,应使全高偏斜不大于()。 A. 10cm B. 12cm C. 15cm D. 16cm 9.搭设脚手架的连墙杆与框架梁、柱中预埋连接件时,必须待梁、柱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一般不宜低于()。 A. 8N/mm2 B. 10N/mm2 C. 12N/mm2 D. 15N/mm2 10.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分段搭设扣件式钢管悬挑脚手架时,第二段的垂直偏差不超过()。 A. 1/250 B. 1/300 C. 1/350 D. 1/200 11.脚手板搭接时,不得小于20cm;对头接时应搭设双排小横杆,间距不大于()。 A. 30cm B. 22cm C. 24cm D. 26cm 12.高层建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悬挑时,对保持脚手架的稳定性十分重要,应根据建筑物的轴线尺寸,在竖直方向每隔()设置一个拉结点,各点成梅花形错开布置。 A. 2~3m B. 3~4m C. 4~5m D. 5~6m 13.当修缮用落地外脚手架为30~50m时,若采用从地面到顶部为单立杆的脚手架,其立杆的纵向距离不得大于()。 A. 1m B. 1.2m C. 1.4m D. 1.5m 14.在雷雨季节,所搭设的井字架等独立脚手架,高度超过()时,必须安装避雷针,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 A. 10m B. 12m C. 14m D. 15m 15.搭设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时,只有在拧紧紧固螺栓的情况下,才能在扣件与钢管杆之间产生足够的(),以传递来自顺水杆的荷载,并确保连结节点不变形。 A.摩擦力 B.压力 C.拉力 D.扭转力

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1) 1-4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B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C )。 A.农业区位论 B.工业区位论 C.市场区位论 D.运输区位论 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B )首先提出来的。 A.库茨涅兹 B.科林·克拉克 C.配第 D.熊彼特 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D )区域。 A纯自然资源型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D资源缺乏型 1 / 14 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A ) A建筑业B农业C采掘业D商业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 C D ) 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 C全国国土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B C D)。 A中心地理论B农业区位论C工业区位论D运输区位论 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A B C )。

运筹学作业习题

线性规划建模及单纯形法 思考题 主要概念及内容: 线性规划模型结构(决策变量,约束不等式、等式,目标函数);线性规划标准形式; 可行解、可行集(可行域、约束集),最优解;基、基变量、非基变量、基向量、非基 向量;基本解、基本可行解、可行基、最优基。 复习思考题: 1、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形式有何特征? 2、建立一个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一般要几步? 3、两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4、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可能出现几种结果,哪种结果反映建模时有错误? 5、什么是线性规划的标准型,如何把一个非标准形式的线性规划问题转化成标准形式。 6、试述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基本解、基本可行解、最优解、最优基本解的概念及它 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7、试述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如何在单纯形表上判别问题具有唯一最优解、有无穷多个 最优解、无界解或无可行解。 8、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采用人工变量法,人工变量法包括哪两种解法? 9、大M 法中,M 的作用是什么?对最小化问题,在目标函数中人工变量的系数取什 么?最大化问题呢? 10、什么是单纯形法的两阶段法?两阶段法的第一段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在怎样的情 况下,继续第二阶段? 作业习题 1、将下列线性规划问题化为标准型 (1)???????≥=--+-≥-+-≤+-++-+=0,,953413223183622453max 42143214321432143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z (2)???????≤≥=+-+-≥-+--≤--++++=0 ,0,15 2342722351232243min 4214321432143214 3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f 2、(1)求出下列不等式组所定义的多面体的所有基本解和基本可行解(极点): ?????≥≤++-≤++0,,1243263323 21321321x x x x x x x x x (2)对下述线性规划问题找出所有基本解,指出哪些是基本可行解,并确定最优解. ??? ????≥=-=+-+=+++++=)6,,1(00 31024893631223max 61532143213 21K K j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z j 3、用图解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

区域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1.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3.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4.举例说明类型区和系统区的相同点和相异点 5.古典区位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6.古典区位理论向现代区位现论发展的转折点是什么? 7.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 8.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9.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0.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11.自然资源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 12.如何评价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3.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 14.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交易成本最小化? 15.中国区域资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6.实现中国区域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有哪些?17. 区域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 18.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 19.区域经济增长都有哪些模式? 20.增长极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 21.发展轴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 22.网络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 23.区域经济空间转移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4. 区域经济产生衰退有几种原因? 2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26.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内涵的异同。 27.钱纳里是如何论述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 28.如何理解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为什么? 29.为什么说现代第三产业是工业化高度发展的结果? 30.如何选择地区主导产业? 31.如何构造以地区主导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框架? 32.如何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有悖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工业化道路? 33.为什么中国存在产业结构雷同的顽症? 3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 35.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36.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37.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 是什么? 38.产业布局指向的指向的概念 如何表述? 39.产业布局指向都有哪些类 型? 40.什么是产业布局指向的新 变化? 41.产业布局地域合理规模与 产业聚集的关系是什么? 42.新产业的基本概念是如何 表述的? 43.我国高新产业布局有哪些 特点? 44.绝对成本学说决定的区域贸 易是如何实现的? 45.为什么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 区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外? 贸易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区 域贸易利益? 46.俄林是如何用双坐标说明区 域要素禀赋与区域贸易格局 的? 47.中国作为大国,如何发挥动 态贸易利益? 48.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 的贸易条件是如何变化的?21 世纪中国如何不断改善国际贸 易条件? 49.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为 例,说明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在 中国的运用。 50.美国是如何打破地区封锁, 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 51.中国地区贸易格局最大的问 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52.区域经济合作如何作用于区 域经济发展? 53.如何认识新要素学说?在区 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培育新要 素? 54.工贸合作对于珠江三角洲地 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如何体现 的?如何评价这种作用? 55.中国地区间资金合作的主要 障碍是什么? 56.如何正确认识旅游业与劳务 输出的关系? 57.如何通过技术合作加快落后 地区发展? 58.与世界主要国家比较,中国 城市设置的特点与问题是什么? 59.论述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 59.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什么? 59.论述中国城市化的轨迹与特 征。 59.论述城乡结构转换对经济发 展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定量分 析。 59.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是如 何揭示城市形成过程的? 60.廖什对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贡 献是什么? 61.城镇体系有哪些类型?各有 什么特点? 62.如何评价中国的城市发展方 针? 63.为什么在“严格限制大城市 规模”的方针指导下,中国的大 城市规模却增长很快?如何评 价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政策的 绩效? 65.中国城镇规模体系存在的主 要问题是什么? 66.为什么说“增加城市个数是 调整城市规模结构的主要任 务”? 67.为什么需要降低中国的设市 标准? 68.简述基础设施的概念与特 征。 69.简述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 济发展的关系。 70.对中外基础设施的规模、结 构进行比较分析。 71.计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能 源弹性系数,并解释其曲线。 72.论述三峡建设对中国能源现 代化的意义 73.论述中国交通运输结构的特 点及发展趋势。 74.如何确定区域发展重心? 75.中国区域重心的演变轨迹是 什么?请做出合理的解释。 76.核心区与外围区划分的理论 依据是什么? 77.阐述并解释中国核心区与外 围区变化的基本格局 78.如何理解经济区划的功能和 作用? 79.请分析并评价中国现阶段经 济区划的方案。 80.为什么要制订区域经济发展 战略? 8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含 义是什么? 8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预见性 表见在什么地方? 8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各类模 式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地区? 84.我国目前实施的是哪类区域 经济发展战略? 85.区域定位在区域发展战略的 制定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86.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体 系包括哪几个主要类型? 87.区域产业结构与重点产业是 什么关系? 88.区域经济规划的基本内容有 哪些? 89.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 础由哪几个方面构成? 90.如何理解“超国家层面的区 域经济政策”? 91.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表现在 哪些方面? 92.各类区域经济政策之间有哪 些联系? 93.简述区域经济政策中的区域 产业的投资政策。 9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哪些质 的规定性? 95.区域创新政策作用在区域经 济发展的哪些方面? 96.如何估量地方政府对区域经 济发展的作用? 97.你对目前关于区域经济政策 理论的争论有什么看法? 98.什么是地区投资环境?它由 哪些要素组成? 100.地区经济环境包含哪些内 容?、 101.地区的文化、政治和法律环 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什么作 用? 102.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有哪些 方法? 103.什么是地区形象?为什么 要塑造地区形象? 104.塑造地区形象要遵守哪些 形象? 105.区域信息标志的建立有什 么作用? 106.为什么说世界经济一体化 为区域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最 好的历史机遇? 107.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历 史使命是什么?为什么? 108.区域经济学发展与分化的 趋势是什么? 109.举例说明区域经济理论对 产业选择的作用。 110.请列举出区域经济学未来 主要的发展方向。 答案 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 么? 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 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它 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 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 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 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 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 的功能;应该与其他地区建立什 么样的技术经济联系,如何建立 这样的联系。这是区域经济学必 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任何区域 经济发展起码要解决的问题,也 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 域。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 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区域 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 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 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区域经济 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 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 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 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 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研究它 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 作用方式和作用特征。同时,区 域经济学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 为研究对象的,因此,研究区域 经济学必须要熟悉地理学。实际 上,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 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 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 化规律的科学。区域经济学是一 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2.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区 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 现的? 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深入 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 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中国跨世纪的发展中,中国区 域经济学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 命。 第一,是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面 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伴随 着进入2l世纪的钟声,人类社 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发达 国家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

高处作业安全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处作业安全考试试卷及 答案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高处作业人员安全考试试卷 姓名:成绩 一.参加施工全体民工必须。 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禁。 三.不许私自拿、用、偷盗及破坏,对劝阻不听者,交处理。 四.严格组织纪律,严禁,对工作不负责任而造成事故者,要,严肃处理。 五.在进行攀登、登杆或悬空作业时,攀登用具结构必须,使用方法正确。 六、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着装整齐,严禁穿硬塑料底等。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严禁上下扔等物件。 七.高处临边作业应注意人员安全且防止物件。 八.高处临边作业必须做好后方可工作。 九.高处作业人员严禁相互打闹,以免失足发生危险。 十.高处作业所有材料应堆放,不可放置在临边危险处并不可妨碍通行。 十一.高处拆除作业时,对拆卸下的物料、建筑垃圾都要加以处理和及时运走,不得任意处置或,保持作业走道畅通。 十二.高处作业采用梯子时,梯子不得缺档,不得垫高使用,使用时上端要扎牢,下端应采取,禁止二人同时在梯子上工作。 十三.悬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检查合格证 的,使用之前进行详细检查,确无损坏,作业前必须根据 的要求把安全带的系绳挂在牢固的结构物上,且应复查等现象。 高处作业人员安全考试试卷答案 姓名:成绩 一.参加施工全体民工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禁违法乱纪。 三.不许私自拿、用、偷盗国家物资及破坏铁道设施,对劝阻不听者,交公安部门处理。 四.严格组织纪律,严禁违章作业,对工作不负责任而造成事故者,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五.在进行攀登、登杆或悬空作业时,攀登用具结构必须牢固可靠,使用方法正确。 六、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着装整齐,严禁穿硬塑料底等易滑鞋、高跟鞋。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严禁上下扔材料,工具等物件。 七.高处临边作业应注意人员安全且防止物件坠落伤人。 八.高处临边作业必须做好安全护防后方可工作。 九.高处作业人员严禁相互打闹,以免失足发生坠落危险。 十.高处作业所有材料应堆放平稳,不可放置在临边危险处并不可妨碍通行。十一.高处拆除作业时,对拆卸下的物料、建筑垃圾都要加以处理和及时运走,不得任意处置或向下丢弃,保持作业走道畅通。 十二.高处作业采用梯子时,梯子不得缺档,不得垫高使用,使用时上端要扎牢,下端应采取防滑措施,禁止二人同时在梯子上工作。 十三.悬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检查合格证的安全帽、安全带,使用之前进行详细检查,确无损坏,作业前必须根据高挂低用的要求把安全带的系绳挂在牢固的结构物上,且应复查无虚挂、脱钩等现象。

区域经济学作业234及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区域经济: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外部的国际影响、政府行炎、区际互动三方面和区域内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要素。 2、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新区域经济观:知识经济的显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许多新概念、新特点和新观念。同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催生了许多不同特点、不同规模和不同地区性质的区域经济组织。因此,21世纪的区域经济学应有新的区域经济观。 4、国际区域经济: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一体化。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作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式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办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并于1958年元旦成立的,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 6、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由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一个非正式论坛组织,后来发展为一支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 二、问答 1、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区域经济观?: 答:(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特区的设立。(5)把特区经济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将它作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系统地介绍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全面研究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条件以及经济特区的类型、模式及其运作机制。 2、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经济区域要与区域经济相区别.

运筹学作业

No .1 线性规划 1、某织带厂生产A 、B 两种纱线和C 、D 两种纱带,纱带由专门纱线加工而成。 工厂有供纺纱的总工时7200h ,织带的总工时1200h 。 (1) 列出线性规划模型,以便确定产品的数量使总利润最大; (2) 如果组织这次生产具有一次性的投入20万元,模型有什么变化?对模型的 解是否有影响?(所谓一次性投入就是与产量无关的初始投资) 2、将下列线性规划化为极大化的标准形式 3、用单纯形法解下面的线性规划 ??? ??? ?≥≤++-≤++-≤-+++= ,0,,4205.021********* ..352)(m ax 3213213213213 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t s x x x x f No .2 两阶段法和大M 法 2、用大M 法解下面问题,并讨论问题的解。 ??? ??? ?≥≥++≤++-≤++++= ,0,,52151565935 ..121510)(max 3213213213213 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t s x x x x f 1、用两阶段法解下面问题: ??? ??≥≥+≥++=0,75 3802 ..64)(min 2 121212 1x x x x x x t s x x x f ?????? ?±≥≤+-=-+--≥-+++=不限 321321321321321 ,0,13|5719|169765 ..532)(m i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t s x x x x f

No .3 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 ?????-≤≤-≤≤≤≤-+-=8121446 2 ..834)(min 3213 21x x x t s x x x x f 2、写出下问题的对偶问题,解对偶问题,并证明原问题无可行解 3、用对偶单纯形法求下面问题 ??? ??≥≥+≥++=0,75 3802 ..64)(min 2 121212 1x x x x x x t s x x x f No .4 线性规划的灵敏度分析 原问题为max 型,x 4,x 5为松驰变量,x 6为剩余变量,回答下列问题: (1)资源1、2、3的边际值各是多少?(x 4,x 5是资源1、2的松驰变量,x 6是资 源3的剩余变量) (2)求C 1, C 2 和C 3的灵敏度范围; (3)求?b 1,?b 2的灵敏度范围。 1、写出下列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 (1) ???????±≥≤=++≤+≥+-+-+=不限 432143231 4321321 ,0,,06 4 2 5 ..532)(ma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t s x x x x f (2) ?????? ?≥≤+--≤-≤+--= ,0, 121 1 ..34)(m ax 212122121x x x x x x x t s x x x f

区域经济学作业题参考答案.doc

区域经济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业⑴ 1、请简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三个基石。 答: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发展、区际经济关系、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埃德加?胡佛:(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张敦富:(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2)经济活动的极化性(3)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2、为什么产业部门会在区域之间互相转移? 答:(1)按照梯度转移理论,地区间存在梯度高低之分。处于高梯度的地区其创新活动比较频繁,新的产业部门、新产品和新技术等都不断的产生和发展。同时, 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对新产品需求的增加和旧产品成本的上升使高梯度创新地区在产业的发展上必须有所杨弃和取舍,所以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有了原动力。而处于低梯度的地区,往往是处于发展的传统阶段,所能够发展的大多是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低水平的产业,与高梯度地区存在明显的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或者由于资源耗竭而经济停滞,迫切需耍从发达地区引入新的产业部门改善部门结构,因此低梯度地区有接受梯度转移的必耍性和主动性。 (2)按照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当一个产业在一定区域走向衰退时,必然促使生产要素空间上的转移,从产业衰退区域转出到处于创新活动阶段的区域。 (3)产业的发展存在着积聚和分散的关系,产业的集聚和分散是实现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而。当一个产业在一个区域过度积聚就会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引发产业向周围空间的扩散。 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既是不同梯度地区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体现,也是产业集聚与发散发展的一种平衡。 3、请简述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标准。 答:(1)成本最低的选择(运费、劳动力) (2)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 (3)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 4、请简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答:(1)工业化和市场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因。 (2)农村生产力的提高是城市化的基础动力。 (3)制度创新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耍因素。

2021登高作业人员安全考试试题

Carry out the relevant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of production safety, and do a good job i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production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登高作业人员安全考试试题

2021登高作业人员安全考试试题导语: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有关法规、标准和规定,做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 认真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协助领导贯彻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改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60分) 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杆件的传力是依靠()。 A.扣件与钢管之间的摩擦力 B.钢管与钢管之间的摩擦力 C.钢管的承载力 D.扣件的承载力 2.脚手架旁有开挖的沟槽时,应控制外立杆距沟槽边的距离,当架高为30~50m时,不小于()。 A.1.1m B.1.2m C.1.3m D.1.5m 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上的剪刀撑,抛撑和连墙杆用以确保脚手架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加强其抵抗()的能力。 A.垂直 B.水平 C.垂直和水平荷载 D.斜向风力 4.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在搭设各种模板支撑架时,立杆间距和步高

一般为(),荷载大的部位可缩小间距或采用双杆。 A.0.5~0.6m B.0.6~1.2m C.1.2~1.4m D.1.4~1.6m 5.高层建筑施工中,在外墙满搭外脚手架情况下,应在脚手架的()满挂安全网。 A.外表面 B.脚手板下 C.内墙面 D.顶表面 6.当修缮用落地外脚手架为30~50m高时,若脚手架立杆纵向间距采用1.8m时,则从地面到()的高度范围内,要求脚手架的里、外立杆采用双立杆。 A.15m B.18m C.20m D.25m 7.搭设脚手架时,其各杆件相交伸出的端头,均不应小大于(),以防止杆件滑脱。 A.20cm B.15cm C.10cm D.25cm 8.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当架高在30m以上时,其立杆的垂直偏差,应使全高偏斜不大于()。 A.10cm B.12cm C.15cm D.16cm 9.搭设脚手架的连墙杆与框架梁、柱中预埋连接件时,必须待梁、柱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一般不宜低于()。

区域经济学作业

区域经济学作业 200920171004 产业经济郝晓华 1.增长极、点轴开发、网络开发模式的内在关联性 增长极的概念最早是由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佩鲁(F·Perroux, 1950)提出。起初它是用来描述关键产业(Key industry)对相关产业的联系效应、乘数效应等经济关联。布代维尔等将增长极概念赋予空间内涵后,增长极理论逐渐演变为一种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战略理论。佩鲁认为经济空间存在着极化过程而不是平衡的,增长并不会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极上,然后沿着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造成影响。增长极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即增长极通过其吸引和扩散力的作用,不断地增大自身的规律,对所在地区产生支配性影响,从而不仅使所在地区经济获得优先增长,而且带动周围地区的迅速发展。佩鲁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来论述增长极的形成条件。他认为增长极的形成至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的存在;二是产生规模经济效益的能力;三是适当的周围环境的配合。此后,一些学者将增长极的研究领域扩展到了区域范围,提出了区域增长极的概念,应用增长极模式进行区域经济开发。60年代初,L·罗德文(L.Ro,lwin)首次将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应用于区域规划中,并提出了增长极的空间含义。到60年代中期,布尔维尔(J·B·Bouolevile)又重新系统分析了经济空间的概念,提出并改进了佩鲁的增长极理论,首次基于外部经济和集聚经济分析,系统地从理论上将增长极的经济含义推广到地理含义,认为经济空间不仅包含了与一定地理范围相联系的经济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而且也包括了经济现象的区位关系,着重强调了增长极的空间特征。他说:“一个区域增长极是指区位在一个城市区,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进一步增长发展的一系列推进性产业”。 增长极开发布局模式通过集聚、创新和扩散三阶段的发展,集聚功能与规模效应、创新功能与示范效应、辐射功能与扩散效应于一身,忠实地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是一种极具效率的经济布局模式。增长极理论通常适用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 点轴布局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增长极理论是点轴系统理论“点”的思想源泉。点轴开发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家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这种经济中心既可称为区域增长极,也是点轴开发模式的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