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火灾危险等级及灭火器配置基准和公式.docx

火灾危险等级及灭火器配置基准和公式.docx

火灾危险等级及灭火器配置基准和公式.docx
火灾危险等级及灭火器配置基准和公式.docx

火灾危险等级

轻危险级中一危级险

精心整理

火灾危险等级及灭火器配置基准和公式

设置场所举例

建筑高度为24?m 及以下的旅馆、办公楼;仅在走道设置闭式系统的建筑等

1)高层民用建筑:旅馆、办公楼、综合楼、邮政楼、金融电信楼、指挥调度楼、广播电视楼(塔)等 ?

2)公共建筑 (含单、多高层 ) :医院、疗养院;图书馆 (书库除外 )、档案馆、展览馆 (厅 );影剧院、音乐厅和礼堂 (舞台除外 ) 及其他

娱乐场所;火车站和飞机场

及码头的建筑;总建筑面积小于5?000m2

的商场、总建筑面积小于1?000?m2 的地下商场等 ?

3)文化遗产建筑:木结构古建筑、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等?4)工业建筑:食品、家用电器、玻璃制品等工厂的备料与生产车间

等;冷藏库、钢屋架等建筑构件

1)民用建筑:书库、舞台 (葡萄架除外 )、汽车停车场、总建筑面积 5?000?m2

级及以上的商场、总建筑面积?

1?000?m2

及以上的地下商场等 ?2)工业建筑:棉毛麻丝及化纤的纺织、织物及制品、木材木器及胶合板、谷物加

工、烟草及制品、饮用酒 (啤酒除外 )、皮革及制品、造纸及纸制品、制药等工厂的备料与生产车间?

严一级印刷厂、酒精制品、可燃液体制品等工厂的备料与车间等

重二级易燃液体喷雾操作区域、固体易燃物品、可燃的气溶胶制品、溶剂、油漆、沥青制品等工厂的备料及生产车间、摄影棚、危舞台“葡萄架”下部

仓一级食品、烟酒、木箱或纸箱包装的不燃难燃物品等仓储式商场的货架区等?

库二级木材、纸、皮革、谷物及制品、棉毛麻丝化纤及制品、家用电器、电缆、 B 组塑

危料与橡胶及其制品、钢塑混合材料制品、各种塑料瓶盒包装的不燃物品及各

险类物品混杂储存的仓库等

级三级 A 组塑料与橡胶及其制品,沥青制品等

Q=KS/U

危险等级

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

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m2/A)

危险等级

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

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m2/B)

A类场所灭火器最低配置基准

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轻危险级3A2A1A 5075100

B、C 类场所灭火器最低配置基准

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轻危险级89B55B21B

0.51 1.5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网吧、商场、寺庙以及地下场所。需X1.3 倍。 Q=1.3KS/U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计算单元K 未设室内消火栓系统和灭火系统1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0.9设有灭火系统0.7同时设有消火栓和灭火系统0.5可燃物露天堆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可燃气体储罐区0.3

精心整理

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附灭火介绍

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附灭火介绍 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注:1 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2 一座厂房或防火分区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采取防火设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注: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质量超过物品本身质量的四分之一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危险化学品火灾常用灭火剂 火灾种类根据着火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6类: 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等燃烧的火灾; 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E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 F厨余类火灾。 为了能迅速扑灭火灾,灭火时应按照现代防火技术、生产工艺特点、着火物质的性质、灭火剂的性质及取用是否便利等原则来选择灭火剂。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水蒸气、泡沫液、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等。下列就这几类灭火剂的应用围作一简要的介绍。 (一)水灭火剂 水可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如煤炭、木制品、粮草、棉麻、橡胶、纸等),还可扑救闪点大于120℃、常温下呈半凝固状态的重油火灾。也可用于扑灭可燃粉尘、纤维状物质、谷物堆囤等固体物质的火灾、电气设备火灾。 2、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 ①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等油品。(密度大于水的可燃液体,如二硫化碳,可以用喷雾水扑救,或用水封阻火势的蔓延。) 苯类、醇类、醚类、酮类、酯类及丙烯腈等大容量储罐,如用水扑救,则水会沉在液体下层,被加热后会引起爆沸,形成可燃液体的飞溅和溢流,使火势扩大。 ②遇水产生燃烧物的火灾,如金属钾、钠、碳化钙等,不能用水,而应用砂土灭火。 ③硫酸、盐酸和硝酸引发的火灾,不能用水流冲击,因为强大的水流能使酸飞溅,流 出后遇可燃物质,有引起爆炸的危险。酸溅在人身上,能灼伤人。 ④电气火灾未切断电源前不能用水扑救,因为水是良导体,容易造成触电。 ⑤高温状态下化工设备的火灾不能用水扑救,以防高温设备遇冷水后骤冷,引起形变或爆裂。 (二)泡沫灭火剂 泡沫灭火剂是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的有效灭火剂,分为化学泡沫、空气泡沫、抗溶性泡沫和氟蛋白泡沫等。 1、化学泡沫灭火剂(MP) 化学泡沫灭火剂在发生作用后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它与发泡剂作用便生成许多气泡,能覆盖在着火物的表面上隔绝空气。同时二氧化碳又是惰性气体,不助燃。 化学泡沫灭火剂不能用来扑救忌水忌酸的化学物质和电气设备的火灾。 2、空气泡沫灭火剂(MPE) 空气泡沫灭火剂的作用是当其以一定厚度覆盖在可燃或易燃液体的表面后,可以阻挡易燃或可燃液体的蒸气进入火焰区,使空气与液面隔离,也防止火焰区的热量进入可燃或易燃液体表面。 在高温下,空气泡沫灭火剂产生的气泡由于受热膨胀会迅速遭到破坏,所以不宜在高温下使用。 构成泡沫的水溶液能溶解于酒精、丙酮和其他有机溶剂中,使泡沫遭到破坏,故空气泡沫不适用于扑救醇、酮、醚类等有机溶剂的火灾,对于忌水的化学物质也不适用。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生产?类别?火灾危险性特征? 项别? 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 甲? 1?2?3?4?5?6?7?闪点小于28℃的液体?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 化剂? 乙? 丙? 1?2? 丁? 1?2?3? 对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 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它用的各种生产? 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戊?? 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 表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 生产?类别?

甲? 1.闪点小于28℃的油品和有机溶剂的提炼、回收或洗涤部位及其泵房,橡胶制品的涂胶和胶浆部位,二硫化碳的粗馏、精馏工段及其应用部位,青霉素提炼部位,原料药厂的非纳西汀车间的烃化、回收及电感精馏部位,皂素车间的抽提、结晶及过滤部位,冰片精制部位,农药厂乐果厂房,敌敌畏的合成厂房、磺化法糖精厂房,氯乙醇厂房,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工段,苯酚厂房的磺化、蒸馏部位,焦化厂吡啶工段,胶片厂片基厂房,汽油加铅室,甲醇、乙醇、丙酮、丁酮异丙醇、醋酸乙 2. 气、丁 3. ? 5.? 6. 7. ?乙? 1. 松香蒸馏厂房及其应用部位,醋酸酐精馏厂房,己内酰胺厂房,甲酚厂房,氯丙醇厂房,樟脑油提取部位,环氧氯丙烷厂房,松针油精制部位,煤油灌桶间;? 2.一氧化碳压缩机室及净化部位,发生炉煤气或鼓风炉煤气净化部位,氨压缩机房;?? 3.发烟硫酸或发烟硝酸浓缩部位,高锰酸钾厂房,重铬酸钠(红钒钠)厂房; 4.樟脑或松香提炼厂房,硫磺回收厂房,焦化厂精萘厂房;? 5.氧气站,空分厂房;? 6.铝粉或镁粉厂房,金属制品抛光部位,煤粉厂房、面粉厂的碾磨部位、活性炭制造及再生厂房,

灭火器配置计算方法

灭火器配置计算方法 (一) 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步骤和要求 灭火器的配置设计涉及到许多方面,形式多种多样,但一般可按下述步骤和要求进行考虑和设计: 1.确定各灭火器场所的危险等级; 2.确定各灭火器配置志气的火灾种类; 3.划分灭火器配置场所的计算单元; 4.测算各单元的保护面积; 5.计算各单元所需灭火级别; 6.确定各单元的灭火器设置点; 7.计算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需配灭火级别; 8.确定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灭火器的类型、规格与数量; 9.验算各个灭火器设置点和灭火器配置场所实际配置的所有灭火器的实配灭火级别(应不小于其需配灭火级别); 10.确定每具灭火器的设置方式和要求,并在设计图上标明其类型、规格、数量与设置位置。 (二)配置设计计算单元的划分 (1)设计单元划分 灭火器配置场所系指生产、使用、储存可燃物并要求配置灭火器的房间或部位。如油漆间、配电间、仪表控制室、办公室、实验室、库房、舞台、堆垛等。而计算单元则是指在进行灭火器配置设计过程中,考虑了火灾种类、危险等级和是否相邻等因素后,为便于设计而进行的区域划分。一个计算单元可以是只含有一个灭火器配置场所;也可以是含有若干个灭火器配置场所,但此时应将该若干个灭火器配置场所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保护面积、保护距离和灭火器配置数量等。 显然,对于不相邻的灭火器配置场所,应分别作为一个计算单元进行灭火器的配置设计计算。但对于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都相同的相邻配置场所,或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有一个不相同的相邻配置场所,应按以下两条规定划分: 1.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均相同的相邻场所,可将一个楼层或一个防火分区作为一个计算单元。 2.灭火器配置场子所的危险或火灾种类不相同的场所,应分别作为一个计算单元。 (2)单元需保护面积的计算 在划分灭火器配置场所后,还需对保护面积进行计算。对灭火器配置场所(单元)需用灭火器保护面积计算,规定如下: 1.建筑工程按使用面积进行计算; 2.可燃物露天堆垛,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气体储罐按堆垛、储罐的占地面积进行计算。 (三)计算与举例 (1)单元需配灭火级别的计算与举例 1.计算算式:Q=K1.K 2.S/U 式中:Q-灭火器配置场所(单元)的需配灭火级别,A或B; S-灭火器配置场所的保护面积(m2); U-A类火灾或B类火灾的灭火器配置场所相应危险等级的灭火器基准(m2/A 或m2/B);

火灾危险性分类及举例(知识材料)

火灾危险性分类及举例 1 甲类1. 闪点小于 28℃的液体 2. 爆炸下限小于 10%的气体 3.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4. 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5. 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6. 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7. 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大于等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2 乙类1. 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 2. 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气体 3. 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4. 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 5. 助燃气体 6. 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雾滴 3 丙类1. 闪点大于等于 60℃的液体 2. 可燃固体 4 丁厂1. 对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 2. 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它用的各种生产 3. 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5 戊厂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

表2.1 甲类物品火灾危险性的特征及举例 序 号 甲类物品火灾危险性举例作报告中新增 1 闪点<28℃的液体 己烷、戊烷、石脑油、环戊烷、二硫化碳、苯、甲苯、甲醇、乙醇、乙醚、蚁酸甲酯、醋酸甲脂、硝酸乙脂、汽油、丙酮、丙烯、乙醛、60度以上的白酒等易燃液体 2 爆炸下限<10%的气体 乙炔、氢气、甲烷、乙烯、丙烯、丁二烯、环氧乙烷、水煤气、硫化氢、氯乙烯、液化石油气等易燃气体 3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 在空气中氧化既能导致 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硝化棉、硝化纤维胶片、喷漆棉、火胶棉、 赛璐珞棉、黄磷等易燃固体 4 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 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 爆炸下限<10%的气体并 引起着火或爆炸的物质 钾、钠、锂、钙、锶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氢化锂、四氢化锂铝、氢化钠等金属的氢化物; 电石、碳化铝等固体物质 5 遇酸、受热、撞击、摩 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 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 起着火或爆炸的强氧化 剂。 氯酸钾、氯酸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硝 酸铵等强氧化剂 6 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 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 着火或爆炸的物质 赤磷、五硫化磷、三硫化磷等易燃固体均属 此类。

最新火灾危险性分类

火灾危险性分类 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GB50016-2006) 表3.1.1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生产类别 火灾危险性特征 项别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 甲1 2 3 4 5 6 7 闪点小于28℃的液体 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大于等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乙1 2 3 4 5 6 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 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 的气体 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助燃气体 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雾滴 丙1 2 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 可燃固体 丁1 2 3 对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 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它用的各种生产 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戊 戊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 注:1 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2 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采取防火设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灭火器配置标准

灭火器配置标准 WHNYLM/ZD-038-201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保证员工人身及企业财产安全,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规定了火灾种类,危险等级,灭火器的选择,灭火器的设置,灭火器的配置及配置设计计算。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 第四条消防领导小组是公司消防工作的领导与指挥机构。 第五条安健环部门负责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并组织本单位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工作。 第六条各厂成立本厂消防领导小组,负责本厂的消防安全日常工作的管理。 第三章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

第一节火灾种类 第七条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应根据该场所内的物质及其燃烧特性进行分类。 第八条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可划分为以下五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B类火灾:液体火灾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C类火灾:气体火灾。 D类火灾:金属火灾。 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第二节危险等级 第九条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生产、使用、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严重危险级: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扑救困难,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场所; 中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扑救较难的场所; 轻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扑救较易的场所。 第十条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使用性质,

人员密集程度,用电用火情况,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严重危险级:使用性质重要,人员密集,用电用火多,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扑救困难,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人员群死群伤的场所; 中危险级:使用性质较重要,人员较密集,用电用火较多,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扑救较难的场所; 轻危险级:使用性质一般,人员不密集,用电用火较少,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扑救较易的场所。 第四章灭火器的选择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十一条灭火器的选择应考虑下列因素: 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 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 灭火器的灭火效能和通用性; 灭火剂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 灭火器设置点的环境温度; 使用灭火器人员的体能。 第十二条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宜选用相同类型和操作方法的灭火器。当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存在不同火灾种类时,应选用通用型灭火器。 第十三条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当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灭火器时,应采用灭火剂相容的灭火器。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 危险化学品因其具有不同程度的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储存保管上,不同于其它一般物质,需要加以特别防护。在做好一般物质储存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各类危险化学品的特性,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加以严格管理,确保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是从事危险化学品的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并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实行审批制度,未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储存危险化学品。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一、危险化学品储存火灾危险性分析 物品储存的火灾危险因素表现在物品本身(内因)和储存环境(外因)两个方面。 (一)内因 1、性质相互抵触的物品混存: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由于混合或接触而发生燃烧危险的物品,称作混合危险性物品,有时也称“性质相互抵触的物品”。这种混合危险性物品,在储运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燃烧或爆炸。其原因是,这些物品在储运时,往

往由于储存人员缺乏知识,或者有些危险化学品出厂时缺少标签,没有说明书,也有因一些单位储存场地减少,或者临时任意存放,而出现性质相互抵触的危险化学品混放的情况。 2、产品变质:有些物品由于长期不用,往往因变质而引起事故。 (二)外因 1、包装破坏或不符合要求 危险化学品容器的包装损坏,或者出厂包装不符合要求,都会引起事故。常见的情况有: (1)硫酸坛之间用稻草等易燃物隔垫; (2)压缩气瓶不带安全帽; (3)金属钠、钾的容器泄漏; (4)盛装黄磷的容器缺水; (5)电石桶内充装的氮气泄漏; (6)盛装易燃液体的瓶盖不严,瓶身上有泡疵点,受阳光照射聚焦等。 出现这些情况往往引起危险。 2、储存条件 储存仓库建筑条件差,设施不符合要求,造成库房内温度过高,通风不良,湿度

火灾危险性分类

常见的三类物质是液体、气体和固体。 液体在划分火灾危险性时,以闪点为主要指标,具体如下: 甲类厂房(仓库):闪点<28℃(汽油、甲醇、乙醇等) 乙类厂房(仓库):28℃≤闪点<60℃(松节油、樟脑油、煤油等) 丙类厂房(仓库):闪点≥60℃(沥青、润滑油、机油等) 气体在划分火灾危险性时,以爆炸下限为主要指标,具体如下: 甲类厂房(仓库):爆炸下限<10%(氢气、煤气、天然气、甲烷等) 乙类厂房(仓库):爆炸下限≥10%(一氧化碳、氨气) 注:常见气体中,除一氧化碳和氨气外,其余基本上都是甲类。 固体在划分火灾危险性时,大多数以熔点和燃点为主要指标,具体如下: 甲类厂房(仓库):易或爆炸、遇水易燃烧或爆炸、受外力易燃烧或爆炸的易燃固体乙类厂房(仓库):除甲类外的易燃固体 丙类厂房(仓库):可燃固体(木、纸、塑料、泡沫等) 丁类厂房(仓库):难燃固体(酚醛泡沫塑料、水泥刨花板等) 戊类厂房(仓库):不燃固体(钢材、砖块、、仪表灯) 注:丙、丁、戊类的火灾危险性可和材料燃烧性能等级A、B1、B2合记。 其他火灾危险性补充: 助燃气体:乙类(氧气生产或储存、空气分离厂房) 生产过程中产生可燃粉尘:乙类(面粉、淀粉、煤粉、煤粉、铝粉、金属抛光等)易氧化或积热自燃的物品储存:乙类(漆布、油布、油纸等) 对气体或液体燃烧作其他用的生产:丁类(房、陶瓷烧制厂房等) 特殊情况下火灾危险性的判定: 1、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1)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至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2)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所在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0%。 2、同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 3、丁、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1/4或

化学品危险等级

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4.1 危险化学品储存 4.1 危险化学品储存 贮存是化学品流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事故。如深圳清水河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贮存的管理,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对危险化学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审批制度、安全储存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4.1.1 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定义与种类 储存是指产品在离开生产领域而尚未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在流通过程中形成的停留。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都存在危险化学品的储存。 危险化学晶的储存根据物质的理化性状和储存量的大小分为整装储存和散装储存两类。 整装储存是将物品装于小型容器或包件中储存。如各种袋装、桶装、箱装或钢瓶装的物品。这种储存往往存放的品种多,物品的性质复杂,比较难管理。 散装储存是物品不带外包装的净货储存。量比较大,设备、技术条件比较复杂,如:有机液体危险化学品甲苯、丙酮、甲醇等。一旦发生事故难以施救。 无论整装储存还是散装储存都潜在有很大的危险。所以,必须用科学的态度从严管理,万万不能马虎从事。 4.1.2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条例》第三条规定管理的危险化学品品种有7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体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从仓库建筑防火要求及养护技术要求,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又可归为3类:易燃易爆性商品(储存火灾危险性物品)、毒害性商品和腐蚀性商品。 4.1.2.1 储存物品(易燃易爆性商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在储存中归类为易燃易爆性商品的危险物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体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火灾危险性分类

火灾危险性分类 3.0.1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应按表3.0.1分类。 表3.0.1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3.0.2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表3.0.2分类,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乙类液体应视为甲B类液体; 2. 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A类液体应视为乙A类液体; 3. 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B类液体应视为乙B类液体;操作温度超过其沸点 的丙B类液体应视为乙A类液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3.0.3 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执行。 3.0.4 设备的火灾危险类别应按其处理、储存或输送介质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确定。 3.0.5 房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房间内设备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确定。当同一房间内,布置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设备时,房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其中火灾

危险性类别最高的设备确定。但当火灾危险类别最高的设备所占面积比例小于5%,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采取防火措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类别较低的设备确定。 防爆等级划分可以按照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第二节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等级 第2.2.1条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等级,应根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危险程度及物质状态的不同划分为三类八级,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由于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引起爆炸或火灾的事故。三类八级划分如下: 一、第一类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危险场所分为三级。 1、Q-1级场所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2、Q-2级场所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但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3、Q-3级场所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但在不正常情况下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可能性较小的场所。如:该场所内爆炸危险物质的量较少,爆炸性危险物质的比重很小且难以积聚,爆炸下限较高并有强烈气味等。 二、第二类粉尘或纤维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危险场所分为二级: 1、G-1级场所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2、G-2级场所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但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三、第三类火灾危险场所分为三级: l、H-1级场所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贮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2、H-1级场所在生产过程中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3、H-3级场所固体状可燃物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注:①正常情况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等(如敞开装料、卸料等); ②不正常情况是指装置或设备的事故损坏、误操作、维护不当和拆卸、检修等。 第2.2.2条对某些场所的等级划分,除应遵守本规范第2.2.1条的规定外,尚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遵守下列规定: 一、对于气流良好的开敞或局部开敞式建筑物和构筑物或露天装置区域,在考虑比重、闪点、爆炸极限等各种因素的具体情况后,可降低一级。 二、正常情况下只能在场所的局部地区形成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混合物,其

灭火器配置方法

灭火器配置的基本方法 一、配置场所 根据物业管理的性质和特点,主要针对如下场所进行配置: 1、电子服装类厂房及库房; 2、综合商场、百货楼、营业厅、展览厅、商店; 3、办公场所、会议室、资料室; 4、多功能厅、餐厅、厨房; 5、锅炉房、配电室等设备房; 6、其它公共用房等。 二、危险等级 以上配置场所均可按“中危险级”进行灭火器的配置。 三、火灾种类 以上配置场所均可按“A类火灾(即固体物质火灾)或电气火灾”进行灭火器的配置。 四、计算单元(也称配置单元) 1、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均相同的场所,可将一个楼层或一个防火分区作为一个计算单元(或配置单元); 2、单个独立功能的房间可作为一个计算单元(或配置单元); 3、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不相同的场所,应分别作为一个计算单元(或配置单元)。 五、测算各单元保护面积

按使用面积进行实测所得,用S表示。 六、计算各单元所需灭火级别 灭火器配置场所所需的灭火级别按如下公式计算: Q=K*S/U 其中: Q——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灭火级别,单位为A或B; S——灭火器配置场所的保护面积,单位为m2; U——灭火器配置场所相应危险等级的灭火器配置基准,单位为m2/A 或m2/B,可查表取得,此处针对“中危险级场所A类火灾”可取U=15m2/A; K——修正系数, 无消火栓和自动灭火系统的场所,K取1.0; 仅有消火栓的场所,K取0.7; 仅有自动灭火系统的场所,K取0.5; 既有消火栓又有自动灭火系统的场所,K取0.3; 七、确定各单元的灭火器设置点(用N表示) 各单元的灭火器设置点可按照“不同火灾配置场所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的原则确定。可查表取得,此处针对“中危险级场所A类火灾”考虑,手提式灭火器可取每点最大保护距离为20米,推车式灭火器可取每点最大保护距离为40米。 八、计算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灭火级别(用Qe表示) 可按照公式Qe=Q/N计算得出。

火灾危险性分级

火灾危险性分级 表1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注:①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附录四。 ②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重量超过物品本身重量1/4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表2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注:①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生产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②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采取防火措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时,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且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时,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应超过20%。 ③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附录三。

耐火等级(Fireproof endurance rating):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分级标度。它由组 成建筑物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来确定。 规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防火技术措施中的最基 本措施之一。影响耐火等级选定的因素有: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火 灾危险性、建筑物的高度和面积、火灾荷载的大小等因素。 1、一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全部为不燃烧性 2、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除吊顶为难燃烧性,其它为不燃烧性。 3、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屋顶承重构件为可燃性。 4、四级耐火等级建筑:防火墙为不燃烧性,其余为难燃性和可燃性。 各级耐火等级建筑结构构成 1、一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砖墙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的混合结构; 2、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结构屋架、钢筋混凝土柱或砖墙组成的混合结构; 3、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是木屋顶和砖墙组成的砖木结构; 4、四级耐火等级是木屋顶、难燃烧体墙壁组成的可燃结构。 闪点(可燃液体挥发遇火源一闪即灭现象的最低温度):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使用某种点火源造成液体汽化而着火的最低温度。闪燃是液体表面产生足够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气体时,遇火源产生短暂的火光,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爆炸下限:可燃蒸气、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可燃蒸气、气体的浓度,按体积比计算) 所谓的爆炸下限一般是对气体混合物而言,如:氧气与氢气,当二者比例为1:2时爆炸威力最大,当氧气与氢气的最低比例混合的爆炸极限称为爆炸下限,简称%LEL 半定量分析法 准确性比定量分析稍差的分析方法,特点是简单、迅速、费用低。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1、承压类: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 2、机电类: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承压类特种设备 (一)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通过对外输出介质的形式提供热能的设备,其范围规定为设计正常水位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且额定蒸汽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有机热载体锅炉。 (二)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且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截面内边界最大几何尺寸)大于或者等于150mm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

常用灭火器的配置标准

常用灭火器的配置标准 武汊市安全生产协会王顺德(一级安全评价师) 灭火器的种类: 1按其移动方式可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 2按驱动灭火剂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储气瓶式、储压式、化 学反应式; 3按所充装的灭火剂则又可分为:泡沫、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酸碱、清水等。 (我们常用的是干粉(BC和ABC两类)、二氧化碳、泡沫灭 火器) 火灾的种类和扑救火灾灭火器选用 按燃烧物的性质划分,火灾有五种类型,各类火灾所适用的 灭火器如下: A类,指含碳固体火灾。可选用清水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磷酸铵干粉灭火器(ABC干粉灭火器)。 B类,指可燃液体火灾。可选用干粉灭火器(ABC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只适用于油类火灾,而不适用

常用灭火器的配置标准于极性溶剂火灾。

C类,指可燃气体火灾。可选用干粉灭火器(ABC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易发生上述三类火灾部位一般配备ABC干粉灭火器,配备数 量可根据部位面积而定。一般危险性场所按每75平方米一 具计算,每具重量为4公斤。4具为一组,配有一个器材架。危险性地区或轻危险性地区可适量增减。 D类,指金属火灾,目前尚无有效灭火器,一般可用沙土。 E类,指带电燃烧的火灾。可选用干粉灭火器(ABC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常用灭火器的有效射程 1、干粉灭火器(MFZ 2-3kg有效射程距离2.5m,4-5kg射程为4m,时间8-9秒。8kg射程为5m,时间12秒。(MFTZ35-50kg 推车有效射程为8m,时间20秒。70kg推车射程9m,时间25 秒。 2、二氧化碳灭火器射程较近,应接近着火点,(但不能少 于1.5M)在上风方向喷射。 3、泡沫MP6n灭火器(10公升)喷射距离5m,时间35秒; 65L的射程9m,时间150秒左右。 使用方法

灭火器配置数量的简便计算方法

手提式灭火器配置数量的简便计算方法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对灭火器的配置作出规定。灭火器配置的数量是依 据有火灾危险需配置灭火器的场所的火灾种类、危险等级、需保护的面积和灭火器的灭火级别,按《建 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规定的单位灭火级别的最大保护面积、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和最大保护距离,通过计算确定。现按GB50140-2005的规定编制出用于简便计算的表5, 表5列出了单个各种规格的手提式灭火器,对不同危险等级的A类和B、C类火灾场所能保护的最大面积。可按表5和需配置灭火器的场所的面积,简便地计算出需配置灭火器的数量。 1、计算灭火器配置数量的主要参数 按GB50140-2005的规定,计算火灾危险场所灭火器配置的数量需确定下列参数: (1)火灾危险场所可能发生的火灾种类。火灾种类分A、B、C、D、E五类,不同火灾种类可选用的灭火器类型见表1。 (2)火灾危险场的危险等级(表示火灾危险性的指标)。分为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轻危险级,危险等级的划分按表2、表3。当需保护面积相同,危险等级高的场所比危险等级低的场所需配置的灭火器数量要多些,危险等级高的场所比危险等级低的场所配置的单个灭火器的规格(即灭火器充装的灭火剂的数量)要大些,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即灭火器到最远的可能起火的地方的直线行走距离)要小些。 (3)灭火器的灭火级别(表示灭火能力的指标)。灭火级别是指灭火器扑灭不同种类火灾的效能,由表示灭火效能的数字和灭火种类的字母表示(如3A、21B),数字越大,灭火能力越强,字母A、B分别表示扑灭A、B类火灾的能力。灭火级别与灭火器充装的灭火剂的品种和数量(即灭火器的类型和规格有关)。不同类型和规格手提式灭火器的灭火级别见表5的序号1和2栏、推车式灭火器见表6。灭火器铭牌上都标注有灭火器的灭火级别。 (4)需保护的面积。是指有发生火灾的危险,需配置灭火器保护的场所的面积。相同的危险等级,需保护的面积越大,则需配置的灭火器数量越多(灭火器的类型和规格相同)。 2、火灾的种类、灭火器的类型和灭火器的选用 按GB50140-2005,火灾的种类分A、B、C、D、E五类,不同火灾种类可选用的灭火器类型见表1。 同一场所宜选用相同类型和操作方法的灭火器。同一场所可能发生不同种类的火

危化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危化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2015-12-18 危险化学品火灾危险性分类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注:1 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2 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采取防火设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2、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注: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质量超过物品本身质量的四分之一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3、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4、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危险化学品火灾常用灭火剂 火灾种类根据着火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6类: 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

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E类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 F类厨余类火灾。 为了能迅速扑灭火灾,灭火时应按照现代防火技术、生产工艺特点、着火物质的性质、灭火剂的性质及取用是否便利等原则来选择灭火剂。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水蒸气、泡沫液、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等。下列就这几类灭火剂的应用范围作一简要的介绍。 水可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如煤炭、木制品、粮草、棉麻、橡胶、纸张等),还可扑救闪点大于120℃、常温下呈半凝固状态的重油火灾。也可用于扑灭可燃粉尘、纤维状物质、谷物堆囤等固体物质的火灾、电气设备火灾。 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 ①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等油品。(密度大于水的可燃液体,如二硫化碳,可以用喷雾水扑救,或用水封阻火势的蔓延。) 苯类、醇类、醚类、酮类、酯类及丙烯腈等大容量储罐,如用水扑救,则水会沉在液体下层,被加热后会引起爆沸,形成可燃液体的飞溅和溢流,使火势扩大。

火灾危险性分类

一、生产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注】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 《建规》(厂房) 1、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2、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0%。 【例题】某面粉加工厂的面粉碾磨车间为3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建筑高度为25m,建筑面积共3600㎡。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该面粉碾磨车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确定为().(2015年)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思考题】某戊类生产车间内,甲类生产部分占该车间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乙类生产部分占该车间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丙类生产部分占该车间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丁类生产部分占该车间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则该车间应判定为哪类火灾危险性? 【解析】当同一厂房或防火分区内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建筑面积占比大于5%时,应按照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甲类占比2%,乙类危险性及以上占比4%,丙类危险性及以上占比6%,故该车间火灾危险性应按丙类确定。 主讲老师一只船教育郝老师 学员刘叙麟整理 二零一八年五月二日

灭火器配置计算方法

培训参考资料 手提式灭火器配置数量的简便计算方法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对灭火器的配置作出规定。灭火器配置的数量是依据有火灾危险需配置灭火器的场所的火灾种类、危险等级、需保护的面积和灭火器的灭火级别,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规定的单位灭火级别的最大保护面积、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和最大保护距离,通过计算确定。现按GB50140-2005的规定编制出用于简便计算的表5,表5列出了单个各种规格的手提式灭火器,对不同危险等级的A 类和B、C类火灾场所能保护的最大面积。可按表5和需配置灭火器的场所的面积,简便地计算出需配置灭火器的数量。 1、计算灭火器配置数量的主要参数 按GB50140-2005的规定,计算火灾危险场所灭火器配置的数量需确定下列参数: (1)火灾危险场所可能发生的火灾种类。火灾种类分A、B、C、D、E、F,6类,不同火灾种类可选用的灭火器类型见表1。 (2)火灾危险场的危险等级(表示火灾危险性的指标)。分为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轻危险级,危险等级的划分按表2、表3。当需保护面积相同,危险等级高的场所比危险等级低的场所需配置的灭火器数量要多些,危险等级高的场所比危险等级低的场所配置的单个灭火器的规格(即灭火器充装的灭火剂的数量)要大些,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即灭火器到最远的可能起火的地方的直线行走距离)要小些。 (3)灭火器的灭火级别(表示灭火能力的指标)。灭火级别是指灭火器扑灭不同种类火灾的效能,由表示灭火效能的数字和灭火种类的字母表示(如3A、21B),数字越大,灭火能力越强,字母A、B分别表示扑灭A、B类火灾的能力。灭火级别与灭火器充装的灭火剂的品种和数量(即灭火器的类型和规格有关)。不同类型和规格手提式灭火器的灭火级别见表5的序号1和2栏、推车式灭火器见表6。灭火器铭牌上都标注有灭火器的灭火级别。 (4)需保护的面积。是指有发生火灾的危险,需配置灭火器保护的场所的面积。相同的危险等级,需保护的面积越大,则需配置的灭火器数量越多(灭火器的类型和规格相同)。 2、火灾的种类、灭火器的类型和灭火器的选用 按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于2008年发布了第131号公告,《火灾分类》(GBT4968-2008)国家标准。该标准于2009年4月1日起施行,1985年发布的《火

危险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及燃爆特性全解

常见化学品危险性及火灾分类 序号品名危险性类 别 主要危险特性 火灾危 险性类 别 1 H2氢气 第 2.1类 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 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甲类 2 O2氧气 第 2.2类 不燃气体 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 活性物质。 乙类 3 CL2氯气 第 2.2类 不燃气体 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 活性物质。 乙类 4 NH3氨气 第 2.3类 有毒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 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 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乙类 5 CO一氧化 碳 第 2.1类 易燃气体 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 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乙类 6 SIH4硅烷 第2.1类 易燃气体 硅烷为一无色、具窒息性的气味,会与空气反应,有窒息性 影响。与空气接触会自燃,燃烧时会释放出未结晶的二氧化 硅浓烟。高温或火焰时,若钢瓶的释压装置故障可能引起钢 瓶爆炸。若硅甲烷在高压下释放或在高流速下,可能与空气 形成混合物而发生延迟性的爆炸。 甲类 7 AsH3砷化 氢 第2.3类 有毒气体 强还原剂。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 能引起燃烧爆炸。 甲类 8 PH3磷化 氢 第2.3类 有毒气体 强还原剂。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 能引起燃烧爆炸。 甲类 9 CH4甲烷 第2.1类 易燃气体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 烧爆炸的危险。 甲类 10 CH3F氟甲 烷 第 2.1类 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 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气体比 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 燃。 甲类 11 CH2F2二 氟甲烷 第 2.1类 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 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气体比 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 燃。 甲类 12 NO一氧化 氮 第 2.3类 有毒气体 具有强氧化性。与易燃物、有机物接触易着火燃烧。乙类 13 NF3三氟 化氮 第 2.3类 有毒气体 强氧化剂。受热或与火焰、电火化、有机物等接触会引起燃 烧,甚至爆炸。与易燃物和可燃物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 至引起燃烧。与还原剂能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燃烧爆炸。 甲类 14 C4F6 六氟-1,3- 丁二烯 第 2.3类 有毒气体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受高热分解, 放出剧毒的光气和有腐蚀性的氯化氢烟气。 甲类 15 SiH2Cl2 二氯二氢 硅 第 2.3类 有毒气体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受高热分解, 放出剧毒的光气和有腐蚀性的氯化氢烟气。 甲类 16 B2H6 第 2.1类易燃气体,剧毒。在潮湿的空气中自燃。甲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