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化学计算专题复习

高三化学计算专题复习

高三化学计算专题复习
高三化学计算专题复习

化学计算专题复习

化学计算是借助于数学计算方式,从量的方面加深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综合科中化学计算题常用选择、填空、简答等基本题型。下面我们看几道近两年来的综合科高考试题:

6.1999年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98。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元素属于第七周期

B 该元素位于ⅢA族

C 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性质与82Pb相似

D 该同位素原子含有114个电子,184个中子(2018春季理综)

21.美国劳仑斯国家实验室曾在1999年宣布用86Kr离子轰击208Pb靶得到118号元素的一种原子,其质量数为293。其后,反复实验均未能重现118号元素的信号,因此该实验室在2001年8月宣布收回该论文。但是科学家们相信,完成的第七周期包含的元素数目与第六周期相同。若118号元素将来被确认,则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A 它的中子数是118

B 它是第八周期元素

C 它是活泼的金属元素

D 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 (2018年广东大综)

34.(16分)自然界中的铀和钴都有同位素。

(1)铀主要以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三种同位素的原子百分含量分别为234

92

U

0.005%、235

92U 0.72%、238

92

U 99.275%。请列出计算U元素近似原子量的计算式(不必算

出具体数值):。(2018年河南大综)

这两道题均是考察与核素的有关知识,它用到了核素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间的相互关系,属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有关计算,大纲要求掌握。

8.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化氢气体的摩尔质量等于N A氯气分子和N A个氢分子的质量之和

B 常温常压下1mol NO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 A个NO3—离子

C 121g CCl2F2所含的氯原子数为2N A

D 62g Na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2—离子数为N A(2018春季理综)

25.将H2、N2、O2三种气体分别放入不同容器中,使它们的温度、密度相同,则其压强(p)大小的关系,符合(原子量:H 1 N 14 O 16)

A p(H 2)>p(O 2)>P(N 2)

B p(O 2)>P(N 2)>p(H 2)

C p(H 2)>P(N 2)>p(O 2)

D P(N 2)>p(O 2)>p(H 2) (2018年广东大综)

这两道题均考察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有关知识,用到了物质的

量、摩尔质量、相对原子质量间的关系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知识。大纲要

求掌握。

11.今有0.1mol/L Na 2SO 4溶液300mL ,0.1mol/L MgSO 4溶液200mL 和0.1mol/L

Al 2(SO 4)3溶液100mL ,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

A 1︰1︰1

B 3︰2︰1

C 3︰2︰3

D 1︰1︰3(2018春季理综)

7. 0.01 mol ·L -1的某一元弱酸溶液 pH =4,则它的电离度为

A. 1%

B. 2%

C. 5%

D. 10%(2018年全国理综)

8.某温度下,100 g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 g 。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 g

氯化钠和6.5 g 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A. 30%

B. 5.61005.35.26++×100%

C. 26.5%

D. 5

.35.61005.35.26+++×100%(2018年全国理综)

这三道题都是有关溶液的计算,但考察的知识点又有所不同。考察了物质的量浓度、

溶解度、质量分数和电离度的有关知识,从考察的知识来看都是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

从能力来看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和一定的解题技巧。

15.有机物甲可氧化生成羧酸,也可还原生成醇,由甲生成的羧酸和醇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生成化合物乙,其分子式为C 2H 4O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甲分子中C 的质量分数为40%

B 甲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液体

C 乙比甲的沸点高

D 乙和甲的最简式相同(2018春季理综)

12.用足量的CO 还原32.0 g 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

到60 g 沉淀,则该氧化物是

A. FeO

B. Fe 2O 3

C. CuO

D. Cu 2O (2018年全国理综)

13.化合价为n 的某元素的硝酸盐的式量为x ,其氢氧化物的式量为y ,则n 的值是

A. 45y

x - B. 45x y - C. 79y

x - D. 79

x y -(2018年全国理综) 23.充分燃烧某液态芳香烃Χ,并收集产生的全部水,恢复到室温时,得到水的质

量跟原芳香烃X 的质量相等。则X 的分子式是(原子量:H-1 C-12 O-16)

A .C 10H 14

B .

C 11H 16 C .C 12H 18

D .C 13H 20(2018年河南大综)

13.下列各组物质中各有两组份,两组份各取1摩尔,在足量氧气中燃烧,两者耗

氧量不相同的是

A 乙烯和乙醇

B 乙炔和乙醛

C 乙烷和乙酸甲酯

D 乙醇和乙酸

(2018北京春考理综)

这五道题均考察与确定物质组成有关的计算,能力要求掌握。但同时考察了学生巧解巧算的能力。

24.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2018年河南大综)

25.在100mL含等物质的量的HBr和H2SO3的溶液里通入0.01molCl2,有一半Br- 变为Br2(已知Br2能氧化H2SO3)。原溶液中HBr和H2CO3的浓度都等于:A.0.0075mol?L -1B.0.008mol?L-1

C.0.075mol?L-1 D.0.08mol?L-1(2018年河南大综)

24.(14分)在25℃、101kPa条件下,将15LO2通入10L CO 和H2的混合气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⑴.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

V(CO) = ________L,V(H2) = ________L

⑵.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a 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V(H2) = ________(2018年全国理综)

25.(16分)取标准状况下CH4和过量O2的混合气体840mL,点燃,将燃烧后的气体用过量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0.600g。计算:

(1)碱石灰吸收后所剩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

(2)原混和气体中CH4跟O2的体积比(2018北京春考理综)

这四道题均是考察有关化学方程的计算,计算出以后需要进行比较、讨论、推理,对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脑子不清楚不得分。大纲要求为掌握。

通过这些试题,我们可以看出:高考综合科中化学计算一方面运用所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公式进行解答,用来考察学生的双基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运用简单的化学计算技巧进行巧解,考察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敏捷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因此,建议化学计算专题的复习应安排两个专题进行讲解和训练。

一、以巩固双基知识点为主的计算训练

1、以微观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阴、阳离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序数为主有有关原子结构的计算。

(1)科学家把不同的原子称为核素。最近,我国科学家又合成三种新核素,其中一种新核素为18572Hf说法正确的是

A 其原子核内有185个质子

B 它是一种新的元素

C 其原子核内有185个中子

D 它是Hf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2)某二价非金属阴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其质量数为32,中子数为

A 12

B 14

C 16

D 18

(3)X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m,核内中子数为n,则Wg X2+ 离子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约为

A (m+n+2)w/m mol

B (m-n+2)w/m mol

C (m+n-2)w/m mol

D (m-n-2)w/m mol

(4)主族元素X、Y,已知X的原子序数为a,X2+比Y2—核外少8个电子,若Y原子的质量数为b,则Y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A b—a—10

B b—a—8

C b+a+8

D b—a—4

(5)有

a X n—和

b

Y m+-两种简单离子(X、Y为短周期元素),且X n—比Y m+多一

个电子层,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a-b+m+n=10

B a+n=b-m

C a-b+m+n=8

D a-n=b+m

2、判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价态,以反应过程中原子守恒为主的有关化合价计算。

(1)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A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还原产物是

A、NO2

B、NO

C、N2O

D、N2

(2)某强氧化剂XO(OH)2+,被亚硫酸钠还原到较低价态。如果还原2.4×10-3 mol XO(OH)2+,需用30 ml 0.2 mol/L的亚硫酸钠溶液,还原后X的最终化合价为

A、+1

B、+2

C、-2

D、0

(3)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0mL0.100nol/L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离子,则S2O32—将转化成

A、S2—

B、S

C、SO32—

D、SO42—

3、以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微观粒子数目为主的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1)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g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的0.1N A

B.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 A

C.25℃,压强为1.01×105Pa时,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

D.17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 N A

(2)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氯气参加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 N A

B.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混和的氢气和一氧化碳气体共8.96L,在足量氧气中充分

燃烧时消耗氧气的分子数为0.2 N A

C.1L1mol/LCuCl 2溶液中含有的Cu 2+的个数为N A

D.25℃,1.01×105Pa 时,1mol 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3)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2H 和18O 所组成的水11g ,其中所含的中子数为N A

B.3 N A 个NO 2分子跟水分子充分作用,转移(偏移)的电子数为2 N A

C.在石英晶体中,N A 个硅原子与2 N A 个氧原子形成共价键

D.在标准状况下,11.2L 氖气含有N A 个氖原子

(4)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3gNa 2CO 3固体含有的CO 32-离子数为0.5 N A

B.0.5mol 氖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C.常温常压下,11.2L 氧气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 A

D.1molNa 2O 2与水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5)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 A ,标准状况下某种O 2和N 2的混合气体m 克含

有b 个分子,则n 克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单位L )应是

A 22.4nb/N A

B 22.4mb/bN A

C 22.4nN A /mb

D nbN A /22.4m

(6)若某钠原子的质量是ag ,12C 原子质量是bg ,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钠元素的原子量一定是b a 12

B .mg 该钠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mol aN m A

C .该钠原子mg 中所含的质子数是

a m 11 D .该钠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 A g

4、以多角度、多综合为主的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

(1)反应4NH ()5O ()4NO()6H O()322气气气气+=+在2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

分钟后,NH 3减少了0.12mol ,则平均每秒钟变化正确的是

A .NO :0.001 mol ·L —1

B .H 2O :0.002 mol ·L —1

C .NH 3:0.002 mol ·L —1

D .O 2:0.00125 mol ·L —1

(2)在N 2 + 3H 2 2NH 3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 3的浓度增加了0.6 mol ·L

—1 ,在此时间内用H 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5 mol ·L —1·S -1。则此一段时间是:

A .1秒

B .2秒

C .0.44秒

D .1.33秒

(3)在一个6L 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X(气)和2L Y (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

反应4X(气)+3Y (气) 2Q(气)+nR(气)。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

压强比原来增加5%,X 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式中n 值是

A. 3

B. 4

C. 5

D. 6

(4)把6mol 气体A 和5mol 气体B 混合充入4L 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3A(g)+B(g)xC(g)+2D(g),达到平衡,需5min ,此时生成的D 为2mol ,测得C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 min),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mol/(L· min)

B .B 的转化率为10%

C .平衡时B 的浓度为1mol/L

D .x 的值为1

(5)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HN 4I(固)NH 3(气)+HI(气);②2HI(气)H 2(气)+I 2(气)。当反应达到平衡

时,(H 2)=0.5 mol ·L -1,(HI)= 4 mol ·L -1,则NH 3的浓度为

A .3.5 mol ·L -1

B .4 mol ·L -1

C .4.5 mol ·L -1

D .5 mol ·L -1

5、有关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相互关系的计算。

(1)某温度下,在100g 水中加入mgCuSO 4或加入ngCuSO 4·5H 2O ,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 与n 的关系符合 A.m=160250n B.m=160025009n n + C.m=1600250016n n + D.m=1600250025n n

+ (2)t ℃时在一烧杯中盛有一定量KCl 溶液,若向该溶液中加X g KCl 晶体,充分搅拌后仍有Y g 晶体末溶:若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Z g 水,再冷却到t ℃,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t ℃时KCl 的溶解度为 A g z x 100 B g z z y x +- C g z y x )(100- D g z

y x - (3)在标准状况下,a L HCl 气体溶于1000g 水中,得到盐酸的密度为b g/cm -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a/22.4mol/L

B.ab/22400mol/L

C.ab/(22400+36.5a)mol/L

D.1000ab/(22400+36.5a)mol/L

(4)现有质量分数为m%的KOH 溶液,加热使其蒸发掉n g 水后,体积浓缩到VmL,质量分数变为2m%,则加热后浓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5mn/14L mol/L

B.10mn/14 mol/L

C.56mn/V mol/L

D.mn/56V mol/L

(5)t o C 时,在VL 密度为dg/cm 3的FeCl 3(式量为M )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充分搅拌后,测得溶液中有2molFeCl 2,则t o C 时FeCl 3的溶解度为

A.200M/(3Vd —2M )g

B. 400M/(3000Vd -4M )g

C. 100M/(1000Vd -M )g

D.M/15Vd g

(6)碱金属溶于汞可形成良好的还原剂“汞齐”。取某种碱金属的汞齐46g 投入足量水中产生2.24L 气体(标准状况),并得到密度为ρg/cm 3的溶液1L ,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1.12/ρ%

B. 0.8/ρ%

C. 0.48/ρ%

D. 0.24/ρ%

6、以确定有机物分子组成为主的计算。

(1)10mL某气态烃,在50mL氧气中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和35mL气体(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此烃可能是

A.C2H6B.C4H8C.C3H8D.C3H6

(2)常温常压下,气体X与氧气的混合气体aL,充分燃烧后产物通过浓硫酸,并恢复到原来条件下时,体积为a/2 L,则气体X是(O2适量)

A.乙烯B.乙炔C.甲烷D.丁二烯

(3)室温下,1体积气态烃和一定量的氧气混合并充分燃烧后, 再冷却至室温,气体体积比反应前缩小了3体积,则气态烃是

A.丙烷B.丙烯C.丁烷D.丁烯

(4)含有C、H、O三元素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并已知分子中氧原子与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小于1/2,则该有机物可能是A.CH3OH B.CH3CH2OH C.HOCH2—CH2OH D.HCHO

(5)据报道,1995年化学家合成了一种分子式为C200H200的含有多个碳碳叁键的链状烃,其分子含有碳碳叁键最多有可以是

A.49个B.50个C.51个D.100个

7、以处理图表数据、定量实验结果为主的应用性计算。

(1)右图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耗用可燃气体

X(X = A、B、C )的物质的量n(X),纵坐标表示

消耗O2 的物质的量n(O2 ),A、B是两种可燃气体,

C是A和B的混合气体,则C中n(A):n(B)为

A.2:1 B.1:2

C.1:1 D.任意比

(2)有一种多聚硼酸盐为无限网状结构,右图为

其结构单元示意图。其结构基本单元可以表示为

(B5On)m—,则m、n的值分别为

A.2,4 B.3,6

C.2,5 D.3,9

(2)准确称取6g铝土矿样品(含Al2O3、Fe2O3、SiO2)

加入100mL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向滤液中加入10mol/L

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

关系如图所示,则所用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3.50mol/L

B.1.75mol/L

C.0.85mol/L

D.无法计算

二、以典型解法为主的解题技能训练

1、守恒法

所谓“守恒”就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作为依据,寻找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总数绝对值相等;复分解反应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量相等;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几个连续或平行反应前后某种微粒的物质的量相等作为解题的基本思路。运用守恒法解题既可避免书写繁琐的化学方程式,提高解题的速度,又可避免在纷纭复杂的解题背景中寻找关系式,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中学化学计算中常见的守恒问题有如下几种情况:

1)、根据反应前后某一微粒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进行巧解运算;

2)、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总数相等,确立化学式;

3)、根据化学式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求离子所带的电荷或某离子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而进行的有关计算;

5)、根据原电池中正负两极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的规律,求两极产物的量或未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等。

(1)某硅酸盐的组成可表示为:K2Al6Si6H4O x,则x的值为

A.2

B.12

C.24

D.无法判断

(2)密度为1.45g/cm3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直到沉淀完全为止,已知沉淀的质量与原硫酸溶液相等,则原硫酸溶液的浓度为

A.29.6%

B.42.1%

C.14.8mol/L

D.6.22mol/L

(3)在MgCl2、KCl、K2SO4三种盐的混合溶液中,若K+、Cl-各为1.5mol,Mg2+

为0.5mol,则SO42-的物质的量为

A.0.1mol

B.0.5mol

C.0.15mol

D.0.25mol

(4)将3.20gCu跟30.0mL10.0mol/L的硝酸反应,产物只有NO和NO2。若反应后溶液中有a mol H+,则此时溶液中含有NO3—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A.a/2 mol

B.2a mol

C.0.1a mol

D.(a+0.1) mol

(5)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均可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铜。在高温下这两种化合物均能分解成氧化铜。溶解28.4g上述混合物,消耗1mol/L盐酸500mL。燃烧等质量的上述混合物,得到氧化铜的质量是

A.35g

B.30 g

C.20 g

D.15 g

2、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其中的差量主要包括:质量差、物质的量之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这种差量跟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相应的量成比例关系,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解此类题的关键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式,然后求解。解题关键是能从反应方程式中正确找出对应于题目中“实际差量”的“理论差量”。

(1)标准状况下,一个装满氯气的容器质量为74.6 g,若装满氮气质量为66 g ,则此容器的容积为

A、22.4 L

B、44.8 L

C、1.12 L

D、4.48 L

(2)将15 L NO2通过水后(未完全反应)可收集到7 L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被氧化的NO2有

A、4 L

B、6 L

C、8 L

D、12 L

(3)已知NaNO3的溶解度20o C时为87.5g,65o C时为130 g。把20o C时饱和NaNO3溶液150 g加热到65o C(假设不蒸发),欲使其达到饱和需要加NaNO3的质量为

A.43g

B.34 g

C.17 g

D.68 g

(4)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0.25。若反应前后条件不变,则反应后缩小的气体体积与原反应物的体积比值是

A.1/5

B.1/4

C.1/3

D.1/2

(5)现有KCl、KBr的混合物3.87g,将混合物全部溶解于水,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产生6.63g沉淀物,则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0.241

B.0.259

C.0.403

D.0.487

(6)3g镁、铝合金与100mL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所得溶液蒸干,得到无水硫酸盐17.4g,则原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 mol/L

B.1.5 mol/L

C.2mol/L

D.2.5mol/L

3、参照法

所谓“参照法”就是对乍看很难,似乎数据不足无从下手的求算或判断混合物的组成的题,找一个适当的“参考对照数”,参照题目以外的化学原理、定理,采用“平均值原理”、“极端假设法(即极限法)”、“设一法”、“相关迁移法”等方法进行“拓宽解题思路、缩小答案范围”的处理,在有限的小范围内依据客观事实和某些规律加以推算、分析求解的一种方法。

(1)把含有某一氯化物杂质的MgCl2粉末95mg溶于水后,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沉淀300mg,则该氯化镁中的杂质可能是

A.NaCl

B.AlCl3

C.KCl

D.CaCl2

(2)X和Y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和B,A的分子组成为XY2,其中X的质量分数为44.1%,B中X的质量分数为34.5%,则B的分子式为

A.X2Y

B.XY3

C.XY

D.X3Y

(3)由10g含有杂质的CaCO3和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CO20.1mol,则此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A.KHCO3和MgCO3

B.MgCO3和SiO2

C.K2CO3和SiO2

D.无法计算

(4)1摩CO与2摩H2O(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CO+H2O(气) CO2+H2,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0.6摩CO2。若在相同条件下将H2O(气)由2摩改为4摩,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为

A.0.3mol

B.0.6mol

C.0.9mol

D.1.2mol

(5)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2g ,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0.1gH 2,则这种混合物的可能组成是

A.Fe 、Mg

B.Mg 、Al

C.Fe 、Zn

D.Al 、Cu

(5)质量为25.6g 的KOH 和KHCO 3混合物在250o C 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煅烧后排出气体,冷却,残留固体20.7g ,原混合物中KOH 和KHCO 3的物质的量关系正确的是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任意比

4、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作为一种简化的解题方法,应用于某些基于二元混合体系所产生的具有平均意义的数值的计算问题,表现出简化思路、简便运算等显著优点。

若a 、b 分别表示某二元混合物中的两种组分A 、B 的量,c 为a 、b 的相对平均值,nA / nB 为二元混合体系中A 和B 的组成比,根据平均值的计算原理:

a

nA nA+nB +b nB nA+nB

= c,

整理得:a nA+b nB = c (nA+nB),∴ nA nB = c —b a —c

a c-

b 即

c = nA nB

b a-c

(1)十字交叉法的适用范围:凡是能满足a nA+b nB = c (nA+nB)关系的混合问题,均能使用十字交叉法。

(2) nA nB

表示什么量之比,要视参加交叉的a 、b 、c 的意义而定,a 或b 或c 的单位中分母是以何种物理量为标准的,nA nB

就是什么量之比。 确定 nA nB 的含义是运用十字义叉法解题的关键,常见的采用交叉法计算所得的 nA nB 的含义如下:①当a 、b 、c 为质量分数、质量百分比浓度、每克物质放出热量时, nA nB

则为质量之比。②当a 、b 、c 为物质的量浓度、密度、气体摩尔质量时,nA nB

为体积比。③当a 、b 、c 为摩尔质量以及含义具有物质的量意义的量时, nA nB

为物质的量之比,气体物质则为体积比。④a 、b 、c 为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时, nA nB

为原子或分子个数之比。

]1:3)(:)([2 CO V CO V

(1)用 N 2 和CO 2 组成的混合气体,其相对于氢气的密度为18,则此混合气体中 N 2和CO 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1∶2

C 、2∶3

D 、3∶4

(2)有Wg 浓度为15%的NaNO 3的溶液,若想将其浓度变为30%,可采取的方法是

A.蒸发掉溶剂的1/2

B.蒸发掉W/2 g 溶剂

C.加入3/14 W gNaNO3

D.加入2W g40%的NaNO3溶液

(3)电解普通水和重水的混合物,通电一定时间后,两极共生成气体18.5g,其体积为33.6L(标况),在所生成的气体中重氢和普通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A.2:3

B.2:5

C.1:2

D.1:3

(4)用足量CO 还原11.52gFeO 和Fe 2O 3的混合物,将产生的CO 2通入足量石灰水中,得到18.8g 沉淀,则混合物中FeO 的质量分数为

A.25%

B.50%

C.60%

D.75%

(5)KHCO 3和CaCO 3的混合物同与之等质量的NaHCO 3,二者分别与酸完全反应时,所消耗酸的量相等,则KHCO 3和CaCO 3的质量比为

A.17:8

B.1:1

C.17:4

D.任意比

5、关系式法

对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尽管每一步反应都是各自独立的(反应条件和设备可能不同),但前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可根据中间产物的传递关系,找出原料和最终产物的关系式。由关系式进行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并且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寻找关系式时要特别注意原料中的某些元素是否都转入了产物中去,中间产物是否又有原始原料参与,不可盲目地根据起始物和产物中的原子守恒直接得出关系式。常进行如下的相当量处理:①化合物中某元素的损失率=该化合物的损失率;②中间产物的损失率=原料的损失率;③中间产物的转化率=原料的转化率。

另外,有些题目中常出现一些教材中未见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以信息的形式作为解题的某些条件,此时要耐心地寻找物质或元素之间的转化关系,以便得出正确的关系式。

(1)往148g 浓度为0.1%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 2气体,得到白色沉淀物0.1g ,若CO 2充分利用,则通入的CO 2气体的体积为

A.22.4mL

B.33.6mL

C.44.8mL

D.67.2mL

(2)ag 铁与含bg 硝酸的硝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O ,若a:b=1:3,则被还原的硝酸的质量为

A.ag

B.3a/4g

C.b/4g

D.bg

(3)在标准状况下,将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充满一容积为22.4L 且盛有足量的密闭容器中,用间断的电火花引发到反应完全。下列对容器里最后存在的物质及其物质的量的判断均正确的是(忽略固体物质占有的体积)

A.存在0.5molNa2CO3,0.25molCO

B.存在0.125molO2, ,1mol Na2CO3

C.存在0.5molCO, 0.5molNa2CO3

D.存在0.75molNa2CO3,0.25molCO

(4)已知乙醛、乙酸、甲酸甲酯和2—甲基—1—戊烯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该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3a/4%

B.3a/2%

C.6(100—a)/7%

D.a/4%

(5)有一氧化铁样品,用5mol/L的盐酸140mL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标准状况下0.56L氯气,亚铁离子全部转变为铁离子,则该氧化物可能的化学式为

A.Fe2O3

B. Fe3O4

C.Fe4O5

D.Fe5O7

6、估算法

此法主要用于选择题的解答。有些计算选择题表面上看起来似乎需要计算,但只要注意审题,稍加分析,便可以目测心算,得到准确答案。

(1)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体积比为1:9的HCl和H2O(g)混合气体,完全冷凝后所得盐酸的质量分数是

A.5%

B.10%

C.15.6%

D.18.4%

(2)铁的四种化合物FeO、Fe2O3、Fe3O4、FeS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FeO>Fe3O4>Fe2O3>FeS

B. Fe3O4> Fe2O3> FeS> FeO

C.FeO>Fe2O3>Fe3O4>FeS

D. FeO> FeS> Fe2O3> Fe3O4

(3)向足量饱和CuSO4溶液中加入3.2g无水CuSO4,保持条件不变(该条件下硫酸铜的溶解度为20g),放置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为

A.3.2g

B.4.5g

C.5g 5.6g

(4)0.6molCu2S与足量稀HNO3反应,生成物为Cu(NO3)2、H2SO4、NO、H2O,则被还原和未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A.0.6mol、0.3mol

B.1.2mol、0.6mol

C.2mol、0.6mol

D.2mol、1.2mol

(5)下列化合物中氯的质量分数为47.65%的是

A.NaCl

B.KCl

C.KClO3

D.MgCl2

(6)合成氨过程中将N2和H2按1:3体积比混合后通过合成塔。若合成塔排出的混合气体中NH3占12%,则N2所占的体积分数应为(气体在同温同压条件测得)

A.12%

B.6%

C.22%

D.44%

北京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详解

2008年北京高考化学试卷 5.(2008年理综北京卷)据报道,我国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将在北京奥运 会期间为运动员提供服务。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 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D.用该电池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LCl2(标准状况)时,有0.1mol电子转移[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电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了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解液酸碱性的变化以及电子转移的简单计算。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LCl2(标准状况),即生成了0.1mol Cl2,有0.2mol电子转移。 6.(2008年理综北京卷)对H2O 的电离平衡不产生 ...影响的粒子是 A.B.C.D. +17 2 8 8 [答案]C。 [解析]本题看似只是考查了酸、碱和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其实还考查了电子式、离子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结构式的知识。A中氯化氢抑制水的电离,B中Fe3+因水解而促进水的电离,D中CH3COO-因水解而促进水的电离。 7.(2008年理综北京卷) 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Na2CO3B.Na2O2Na2CO3 C.NaOH Na2CO3D.Na2O2NaOH Na2CO3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对碱金属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了碳酸氢钠的分解反应、过氧化钠与水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关键是弄清楚反应的顺序。2mol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1mol的碳酸钠、1mol的二氧化碳和1mol的水。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存在时,相当于二氧化碳先与过氧化钠反应,1mol的二氧化碳恰好和1mol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排出气体物质水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只有Na2CO3。 8.(2008年理综北京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

高三化学计算

专题:化学计算常用方法和技巧 一、关系式法 【例1】在O2中燃烧0.22g硫和铁组成的化合物,使其中的硫全部转化为SO2,将这些SO2全部转化为SO3,生成的SO3完全被水吸收,所得的H2SO4可用10.0ml 0.5mol/L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则原化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45% B.36% C.20% D.40% 【练习】一定量的铁粉和9g硫粉混合加热,待其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盐酸,将生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共收集得9g水,则加入的铁粉质量为() A.14g B.42g C.56g D.28g 二、差量法 【例2】把氯气通入浓氨水中,会立即发生下列反应: 3Cl2+8NH3·H2O=6NH4Cl+N2+8H20 在标准状况下,把1.12L Cl2、N2的混合气体通入浓氨水中,实验测得逸出气体的体积为0.672L,此反应中被氧化的NH3的质量为() A.3.4g B.0.34g C.1.36g D.4.48g 【练习】将19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15.9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是? 三、守恒法 【例3】为了测定某铜银合金的成分,将30.0g合金溶于80mL 13.5mol/L的浓硝酸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后,收集到6.72L(标准状况)气体,并测得溶液中H+浓度为1mol/L。假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80mL,试计算: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求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练习】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O的混合气体4.48L(标准

状况),这些气体与一定体积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完全被吸收生成了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60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硝酸是0.5mol B.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68L C.此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0.6mol D.混合气体中含NO2 3.36L 四、极值法 “极值法”即“极端假设法”,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常用方法,一般解答有关混合物计算时采用。可分别假设原混合物是某一纯净物,进行计算,确定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例4】现有浓度各为1mol·L-1的FeCl3、FeCl2、CuCl2混合溶液100mL,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对下列各情况填空: (1)反应完毕,铁粉有剩余。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阳离子。 (2)反应完毕,有铜生成,铁粉无剩余。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阳离子,该阳离子在溶液中物质的量的范围是;反应后的溶液中可能含阳离子。 (3)反应完毕后,无固体沉积物存在,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和阳离子。【练习】.由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10g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完全后得到氢气11.2L(标准状况下),此合金可能是() A. 镁铝合金 B. 镁铁合金 C. 铝铁合金 D. 镁锌合金 课后作业: 1.700℃时,向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2和H2,发生反应:CO2+H2(g) CO(g)+H2O(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

高考化学-高中必考公式

高中化学必备公式总结 1. 有关物质的量(mol )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 g g mol / (2)物质的量(mol )() = ?微粒数(个) 个6021023./mol (3)气体物质的量(mol )=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 L L mol 224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L ) 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 g mL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g g ) () 100%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 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 () mol L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摩尔质量溶液密度(mol /L)1(L)(g /mol) 1000(mL)(g /mL) 100% ②物质的量浓度= ???1000(mL)(g /mL)(g /mol)1(L) 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摩尔质量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 (浓)·V (浓)=c (稀)·V (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g)+Y(g)Z(g)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2、(NH4)2S03氧化是氨法脱硫的重要过程。某小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研究了一段时间 内温度和(NH4)2S03,初始浓度对空气氧化(NH4)2S03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60℃之前,氧化速率增大与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有关 B. 60℃之后,氧化速率降低可能与02的溶解度下降及(NH4)2SO3受热易分解有关 SO 水解程度增大有关 C.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与2 3 D.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可能与02的溶解速率有关 3、将1mol M和2mol N置于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s)+2N(g)P(g)+Q(g) △H 。反应过程中测得P的体积分数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若X、Y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B.温度为T1时,N的平衡转化率为80%,平衡常数K =40 C.无论温度为T1还是T2,当容器中气体密度和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及时分离出产物均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4、温度为一定温度下,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 5,反应PCl5(g)PCl3(g)+ 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PCl3) = 0.0032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 = 0.11mol·L-1,则反应的Δ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0.20mol PCl3和0.20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 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PCl3和2.0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5、T℃时,发生可逆反应A(g)+2B(g)2C(g)+D(g) ΔH<0。现将1mol A和2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mol C和2mol D加入乙容器中。起始时,两容器中的压强相等,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所示,隔板K固定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三化学考前复习高考化学计算方法例析

高考化学计算解题策略例析 选用合适的方法解计算题,不但可以缩短解题的时间,还有助于减小计算过程中的运算量,尽可能地降低运算过程中出错的机会。例如下题,有两种不同的解法,相比之下,不难看出选取合适方法的重要性: 例1、3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与5.12克铜片反应,当铜片全部反应完毕后,共收集到气体2.24升(S.T.P),则该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 A.9 mol/L B.8 mol/L C.5mol/L D.10 mol/L 【解析】解法一:因为题目中无指明硝酸是浓或稀,所以产物不能确定,根据铜与硝酸反应的两个方程式: (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可以设参与反应(1)的Cu为x mol,则反应生成的NO气体为2/3xmol,反应消耗的硝酸为8/3x mol,再设参与反应(2)的Cu为y mol,则反应生成的NO2气体为2y mol,反应消耗的硝酸为4ymol,从而可以列出方程组:(x+y)×64=5.12,[(2/3)x+2y]×22.4=2.24,求得x=0.045mol,y=0.035mol,则所耗硝酸为8/3x+4y=0.26mol,其浓度为(0.26/0.03)mol/L,在8—9之间,只能选A. 解法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铜片只与硝酸完全反应生成Cu2+,则产物应为硝酸铜,且其物质的量与原来的铜片一样,均为5.12/64=0.08摩,从产物的化学式Cu(NO3)2可以看出,参与复分解反应提供NO3—的HNO3有2×0.08=0.16摩;而反应的气态产物,无论是NO还是NO2,每一个分子都含有一个N原子,则气体分子总数就相当于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HNO3的摩尔数,所以每消

2020年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题复习(带答案)

2020年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题复习 (精选高考真题+详细教案讲义,值得下载) 1.(2019·唐山一模)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 A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室温时,1 L pH=2的NH4Cl溶液中所含H+的数目为1×10-12N A B.1 mol LiAlH4在125 ℃时完全分解生成LiH、H2、Al,转移电子数为3N A C.1.7 g氨气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0.4N A D.标准状况下,22.4 L NO2含有的原子数小于3N A 解析:选B A项,室温时,1 L pH=2的NH4Cl溶液中所含H+的数目为0.01N A;B项,1 mol LiAlH4在125 ℃时完全分解生成LiH、H2、Al,反应中Al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降低到0价,因此转移电子数为3N A;C项,1.7 g氨气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其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0.3N A;D项,标准状况下,NO2不是气体。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30.0 g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 1.5N A B.标准状况下,33.6 L乙烯与乙炔的混合物中含有碳原子的数目为3N A 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3N A C.1 L 1 mol· D.某密闭容器中0.1 mol Na2O2和0.1 mol CO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N A mol-1=1.5 mol,含有 20 g· 解析:选C30.0 g氟化氢的物质的量为30.0 g÷ 氟原子的数目为 1.5N A,故A正确;标准状况下,33.6 L乙烯与乙炔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1.5 mol,它们分子中均含有2个碳原子,则混合物中含有碳原子

浙江新高考29题化学计算题试题练习

浙江新高考29题——化学计算 1. 将露置于空气中的某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与加入的盐酸体积有如图关系(不考虑CO 2在水中的溶解)。 试计算:(无需书写计算步骤)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2)该样品中NaOH与Na2CO3物质的量之比为。 2. 取1.19gK2CO3和KHCO3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25mL溶液,往溶液中加入25mLBa(OH)2溶液恰好使生成的 白色沉淀的量最多。反应后溶液的c(OH-)=0.3mol/L(混合溶液体积为50mL)。试计算: (1)反应后溶液中n(OH-)= mol。 (2)原混合物中n(K2CO3):n(KHCO3)= 。 3. 取2.74g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25mL溶液,往溶液中加入25mLHCl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672mL气体。反应后溶液的c(Cl-)=0.8mol/L(混合溶液体积为50mL)。试计算: (1)反应后溶液中n(Cl-)= mol。 (2)原混合物中n(Na2CO3):n(NaHCO3)= 。 5. 取14.3g Na2CO3·xH2O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然后逐滴滴入稀盐酸直至没有气体放出为止,用去盐酸20.0mL,并收集到1.12LCO2(标准状况)。试计算: (1) 稀盐酸物质的量的浓度为mol/L。 (2) x值是。 6. 取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8.22g,加热到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冷却后测得其质量为6.36g。 (1)取等质量的原混合物溶于水,配成80mL溶液,则c(Na+)= mol/L (2)向(1)所配的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稀盐酸至过量, 生成C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加入盐酸的体积有如右图所示 的关系(不考虑CO2的溶解),则a点消耗盐酸的体积为 mL。 7. 标准状况下,将7.84L HCl气体溶于水配得350mL 盐酸,然后与含17.9g Na2CO3和NaHCO3的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生成0.200mol CO2气体。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

高三化学计算综合练习(一)

高三化学计算综合练习(一) 高三化学计算综合练习(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C: 12 N: 14 F:19 Cl: 35.5

Br:80 Na: 23 Mg: 24 Al:27 K:39 Cu:64 Ca:40 Fe:56 Zn:65 Ba:137 Ag:108 )16分。分,共2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N1.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氯化氢气体的摩尔质量等于N氯气分子A和N个氢分子的质量之和A B.常温常压下1mol NO气体与水反应生成2— NO离子N个3A 2N121g CClF所含的氯原子数为.C A22—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Na.D62g 2离子数为N A 2.将H、N、O三种气体分别放入不同容器222中,使它们的温度、密度相同,则其压强(p)大小的关系,符合 A.p(H)>p(O)>P(N) B.p(O)>2222P(N)>p(H) 22C.p(H)>P(N)>p(O) D.P(N)>

2222p(O)>p(H) 223.某硅酸盐的组成可表示为:KAlSiHO,则x2664x的值为 A.2 B.12 C.24 D.无法判断 4.将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分别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立即使生成的产物全部通入足量NaO固体中,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重不相22等的是 A.CH CHOH 5622B.CH=CH-COOCH CH=CH-CH=CH2232 C.CHCHO D HCHO .3 38 38 CHCOOH 35.某固体仅由一种元素组成,其密度为3。用0g/cmX射线研究该固体的结构时得知:5.-7cm的正方体中含有20个原子,则在边长为10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接近下列数据中的 A.32 B.120 C 150 . 180 D .n2+-离子MnO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6. R82n2---RO离子变为R,若反应后O氧化为MnO4284离子。又知反应

2020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高考北京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Ca 40 6.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 B C D 硅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能集热器燃气灶 7.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 A.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 B.金属护拦表面涂漆 C.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 D.地下钢管连接镁块 8.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准确 ...的是 A.用浓盐酸检验氨:NH3+HCl=NH4Cl 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CO2-3+H2O HCO-3+OH- C.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铁作负极被氧化:Fe-3e-=Fe3+ D.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 9.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见右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 B.通电使CuCl2发生电离 C.阳极上发生的反应:Cu2++2e-=Cu D.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 10.实验:①0.1mol·L-1AgNO3溶液和0.1mol·L-1NaCI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 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 ②向滤液b中滴加0.1mol·L-1KI溶液,出现浑浊; ③向沉淀c中滴加0.1mol·L-1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 B.滤液b中不含有Ag+ 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I 转化为AgI 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I更难溶 11.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B. 将NO2球浸泡在冷水和热水中

2012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三《化学计算》

专题三 基础计算 Ⅰ.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一、选择题 1.质量相等的两份气体样品,一份是CO ,另一份是CO 2,这两份气体样品中,CO 与CO 2 所含氧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 ) A .1:2 B .1:4 C .11:14 D .1l :28 2.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 A .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 2和N 2 B .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 2和 C 2H 4 C .体积相同、密度相等的CO 和C 2H 4 D .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O 2和H 2 3.由钾和氧组成的某种离子晶体含钾的质量分数是78/126,其阴离子只有过氧离子(O 22-) 和超氧离子(O 2-)两种。在此晶体中,过氧离子和超氧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 .2:l B .1:l C .1:2 D .1:3 4.由CO 2、H 2和CO 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 2、 H 2和CO 的体积比为 ( ) A .29:8:13 B .22:l :14 C .13:8:29 D .26:16:57 5.由X 、Y 两元素组成的气态化合物XY 4,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为A 、B 两种气体物质, 己知标准状况下20mLXY 4分解可产生标准状况下30mL A 气体(化学式为Y 2)和10mL B 气体,则B 的化学式为 ( ) A .X 2 B .Y 2X 2 C .XY 2 D .X 2Y 4 6.将N02、NH 3、O 2混合气22.4L 通过稀硫酸后,溶液质量增加了26.7g ,气体体积缩小 为4.48L .(气体体积均在标况下测定)剩余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着火,则混合气体的 平均分子量为 ( ) A .28.1 B .30.2 C .33.1 D .34.0 7.为方便某些化学计算,有人将98%浓硫酸表示成下列形式,其中合理的是 ( ) A .H 2SO 4·19 B .H 2SO 4 ·H 2O C .H 2SO 4·SO 3 D .SO 3· 109 H 2O 8.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 ,完全燃烧得O.16molCO 2 T3.6g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混合气体中 ( ) A .一定有甲烷 B .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 .一定没有乙烷 D .一定有乙炔 9.用惰性电极电解M(NO 3)x 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g 时,在阳极上同时生b L 氧气(标 准状况),从而可知M 的原子量为 ( ) 22.4ax A.b 11.2ax B.b 5.6ax C.b 2.8ax D.b

高三化学计算方法总结

一:差量法 1. 混和气体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1实验测得乙烯与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氢气的14.5倍。可知其中乙烯的质量分数为() A.25.0% B.27.6% C.72.4% D.75.0% 2. 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计算的十字叉法 例2硼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10.8,硼在自然界中有种同位素:10 5B 与 11 5B,则这两种同位素 10 5B、11 5B在自然界中的原子个数比为() A. 1∶2 B.1∶4 C.1∶6 D.1∶8 3. 溶液配制计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3某同学欲配制40%的NaOH溶液100克,实验室中现有10%的NaOH溶液和NaOH固体,问此同学应各取上述物质多少克? 例4将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与水配制成30%的稀溶液,应怎么配制? 二: 极值法 例1将镁、锌、铝三种金属的混合物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得到2.8 L(标准状况)H2,则混合物中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是() A. 0.120mol B. 0.125mol C. 0.135mol D. 0.250mol 例2,0.03mol铜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混合气体共0.05mol。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A.30 B.46 C.66 D.69 三:平均法 例1,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和物10克,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升,则混和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锌 B.铁 C.铝 D.镁 四:等量代换法 例1,有一块Al-Fe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中,再用过量的NaOH溶液处理,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灼烧完全变成红色粉末后,经称量,红色粉末的质量恰好与合金的质量相等,则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A. 70% B. 30% C. 47.6% D. 52.4% 例2,现有Cu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ag,向其中加入2mol/L的硫酸溶液50ml,恰好完全反应。若将ag该混合物在足量H2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A.1.6ag B.(a-1.6)g C.(a-3.2)g D.1.6g 例3,向m g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 L。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 mol/L氢氧化钾溶液V mL,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质量为n g。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 g。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 1000 11.2 b c V = B. 125 Vc p m =+ C. n=m+17Vc D. 五:质量差法 例1, 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A.84w2-53w1 31w1 ×100% B. 84w1-w2 31w1 ×100% C. 73w2-42w1 31w1 ×100% D. 115w2-84w1 31w1

高三化学计算专题练习

高三化学计算专题练习 1、反应热的计算 (1)、键能也可以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P—P P—O O===O P===O 键能/(kJ·m ol-1) 172 335 498 X 已知白磷及完全燃烧后的产物结构如下图 经测定 1 mol白磷完全燃烧时,释放 2 378 kJ的能量,则上表中X=________。 (2)、已知1 molCO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 气体放出283 kJ热量;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6 kJ热量;1 mol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890 kJ热量。 ①写出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3)、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工业上可利 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 (1)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 2H2(g) + CO(g)CH3OH(g) ΔH=-90.8 kJ·mol-1 ② 2CH3OH(g)CH3OCH3(g) + H2O(g) ΔH=-23.5 kJ·mol-1 ③ CO(g) + H2O(g) C O2(g) + H2(g) ΔH=-41.3 kJ·mol-1 总反应:3H2(g) + 3CO(g)CH3OCH3(g) + C O2 (g) 的ΔH=。 2、溶液浓度与pH的计算 (1)若在0.1mol/L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 浓度是mol·L-1。 (2)某工厂排放出的废水,经测定含有0.001mol/L的游离氯和0.008mol/L的[H+]。现采用Na2SO3除去其中的游离氯,若要处理5L这种废水, ①需加入0.5mol/L的Na2SO3溶液____mL才能将Cl2除尽; ②处理后的废水的pH约为____。 3、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的计算 (1)乙醇是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气相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生产。 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2H4(g)+H2O(g)= C2H5OH(g). 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为气相直接水合法中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其中

2018北京海淀高三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完美PDF版

2018海淀区高三化学一模试题 6.平昌冬奥会“北京8 分钟”主创团队用石墨烯制作了-20C能发热4 h 的智能服饰; 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制作了 高2.35m、重量仅为10kg 的熊猫木偶,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国形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石墨烯是能导热的金属材料 B. 铝合金是密度较低的金属材料 C. 碳纤维是耐低温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D. 新型材料种类多、用途广 7.下列用于解释事实的化学用语中,不正确的是 A. Na2S溶液显碱性: S2-+ 2H2O H2S + 2OH- B. K2Cr2O7溶液中含有CrO42-: Cr2O72- + H2O2CrO42- + 2H+ C. 盛放NaOH 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2OH-+ SiO2=SiO32-+ H2O D. 红热木炭遇浓硫酸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2H2SO4( 浓)+C△CO2↑+2SO2↑+2H2O 8.下列物质用途与物质性质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用途物质性质 A 家用水壶中的水垢可用白醋浸泡除去白醋中的乙酸具有酸性 B 家用消毒柜用紫外线照射的方式对餐具进行消毒灭菌蛋白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变性 C 食品工业中以植物油和氢气为原料制造氢化植物油植物油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 D 工业上用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葡萄糖淀粉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转化成葡有糖 9.“空气吹出法”海水提漠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进人吹出塔前,Br -被还原成了Br2 B. 从吹出塔进人吸收塔的物质只有Br2 C. 经过吸收塔后,溴元素得到了富集 D. 蒸馏塔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10.以甲烷为原料合成甲醇的反应如下: 反应I: CH4(g) + CO2(g) 2CO(g) + 2H2(g) △H1= +247 kJ/mol 反应II: CO(g) + 2H2(g)CH3OH(g) △H2=-90kJ/mol 已知: T℃时,反应II 的平衡常数数值为100;T2℃时,反应II 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测得CO、H2、CH3OH 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分别为0.05、0.1、0.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反应I中,使用催化剂可以减小△H1,提高反应速率 B. 反应II 中,加热或加压均可提高原料气的平衡转化率 C. 由上述数据可判断反应I 的温度: T1> T2 D. CO(g)+CH3OH(g)CH4(g) +CO2(g) △H= +157 kJ/mol 11. HA 为一元弱酸。已知溶液中HA、A-的物质的量分数δ随溶液pH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向 10 mL0.1mol/LHA溶液中,滴加0.1mol/LNaOH溶液x mL。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pH=9时,c(A-)=c(HA) B. x=0时,1

(完整版)高三化学计算专项练习

高三化学计算专项练习 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关键熟练书写有关方程式,理清关系。 、实验室用100mL 12mol·L盐酸与足量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氯气,被氧化的氯化氢物质的量为-11 () A.小于0.6mol B.0.6mol C.0.6mol—1.2mol之间 D.1.2mol 、在一定体积的的18mol·L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为0.9mol,则浓-12 硫酸的实际体积为() A、等于50 mL B、大于50 mL C、等于100 mL D、大于100 mL 3、有某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20mL,其中含有硫酸的浓度为2mol/L,含硝酸的浓度为1mol/L,现向其中加入0.96g铜粉,充分反应后(假设只生成NO气体),最多可收集到标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 A.89.6mL B.112mL C.168mL D.224mL 4、在FeCl和CuCl的混和溶液中,加入过量Fe粉,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的质量与所的23加Fe 粉质量相等,则原混和液中FeCl和Cu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3A、7:2 B、2:7 C、1:2 D、2:1 二、根据原子守恒计算:不要局限于方程式计算,要从全局出发,考虑整体。 5、已知某KOH样品中含水7.62%,含KCO 2.23%,含KOH 90%。现将1.00g样品加入3246.00ml 1.00mol/L的盐酸中,过量的酸用1.070mol/L的KOH中和。蒸发溶剂,蒸发到无水时,可得到的固体的质量为() A、3.00g B、3.43g C、4.50g D、无法计算 6、有5.1g镁、铝合金,投入500mL、2mol/LHCl溶液中,金属全部溶解后,再加入4mol/LNaOH 溶液,若要求达到沉淀最大值,则加入NaOH溶液应为() A.250mL B.425mL C.500mL D.560mL 7、一定量的铁和三氧化二铁的混合物投入250 mL 2mol/L的足量硝酸溶液中,反应完成后,生成1.12L NO(标况下)。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mol/L氢氧化钠溶液,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最少是() A.450mL B.500mL C.400mL D.不能确定 8、向一定量的Fe、FeO、FeO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 l 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32完全溶解并放出标准状况下224mL气体。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 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单质铁的质量为() A.11.2g B.2.8g C.5.6g D.无法计算 三、转化法:把宏观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与电子或其他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 9、镁铝合金5.1 g溶于300mL2mol/L的HCl,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为5.6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产生沉淀的质量为() A.5.1g B.10.2g C.13.6g D.15.3g -1 10、将质量为m g的铁与铜粉的混合物,溶于100mL 4mol·LHNO溶液(过量),充分反3应后所得还原产物为0.05mol NO,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则沉淀质量为() (m+12.0)g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主要有: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守恒法、极值法、关系式法、方程式叠加法、等量代换法、摩尔电子质量法、讨论法、图象法(略)、对称法(略)。 一、差量法 在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温度改变(升高或降低),使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溶质(或饱和溶液)质量的差量;每个物质均有固定的化学组成,任意两个物质的物理量之间均存在差量;同样,在一个封闭体系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尽管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但物质的量、固液气各态物质质量、气体体积等会发生变化,形成差量。差量法就是根据这些差量值,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方法。该方法运用的数学知识为等比定律及其衍生式: a b c d a c b d == --或c a d b --。差量法是简化化学计算的一种主要手段,在中学阶段运用相当普遍。常见的类型有:溶解度差、组成差、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在运用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相相同,差量物质的物 理量单位要一致。 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 ,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 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实验室用冷却结晶法提纯KNO 3,先在100℃时将KNO 3配成饱和溶液,再冷却到30℃,析出KNO 3。现欲制备500g 较纯的KNO 3,问在100℃时应将多少克KNO 3溶解于多少克水中。(KNO 3的溶解度100℃时为246g ,30℃时为46g ) 3.某金属元素R 的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 ,相同价态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 ,则金属元素R 的化合价为多少? 4.将镁、铝、铁分别投入质量相等、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所得各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的镁、铝、铁三种金属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 (A )Al >Mg >Fe (B )Fe >Mg >Al (C )Mg >Al >Fe (D )Mg=Fe=Al 5.取Na 2CO 3和NaHCO 3混和物9.5g ,先加水配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加9.6g 碱石灰(成分是CaO 和NaOH ),充分反应后,使Ca 2+、HCO 3-、CO 32-都转化为CaCO 3沉淀。再将反应容器内水分蒸干,可得20g 白色固体。试求: (1)原混和物中Na 2CO 3和NaHCO 3的质量; (2)碱石灰中CaO 和NaOH 的质量。 6.将12.8g 由CuSO 4和Fe 组成的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滤出不溶物,干燥后称量得5.2g 。试求原混和物中CuSO 4和Fe 的质量。 二、十字交叉法 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命题,即二组分的平均值,均可用十字交叉法,此法把乘除运算转化为加减运算,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 十字交叉法的表达式推导如下:设A 、B 表示十字交叉的两个分量,AB —— 表示两个分量合成的平均量,x A 、x B 分别表示A 和B 占平均量的百分数,且x A +x B =1,则有:

2020年高考化学微专题《物质结构与性质-晶体密度计算》复习

高考化学微专题《物质结构与性质-晶 体密度计算》复习 1、Ge 单晶具有金刚石型结构,已知Ge 单晶的晶胞参数a =565.76 pm ,其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cm ?3(列出计算式即可)。 2 某镍白铜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晶胞中铜原子与镍原子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合金的密度为d g·cm –3,晶胞参数a =_____________________nm 。 3、 GaAs 的熔点为1238℃,密度为ρg·cm ?3,其 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体的类型为___________,Ga 与As 以________键键合。Ga 和As 的摩尔质量分别为M Ga g?mol ?1和M As g?mol ?1,原子半径分别为r Ga pm 和r As pm ,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N A ,则GaAs 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 Y (Cu )与M (Cl )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立方晶胞 如图所示。①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晶胞参数a =0.542 nm ,此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g·cm –3。(写出计算式,不 Cu Ni Y M

要求计算结果。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5、 (O)和B(Na)能够形成化合物F,其晶胞结构如 图所示,晶胞参数,a=0.566nm,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晶胞中A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列式计算晶体F的密度(g·c mˉ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l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胞参数a=0.405nm,晶胞中铝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列式表示Al单质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cmˉ3(不必计算出结果) 7、金刚石晶胞含有_______个碳原子。若碳原子半径为r,金刚石晶胞的边长为a,根据硬球接触模型,则r=_________a,列式表示碳原子在晶胞中的空间占有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求计算结果)。 8 (F)、B(K)和C(Ni)三种元素责成的 一个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 ①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C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 ②列式计算该晶体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cmˉ3。

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2.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3.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 4.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 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 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 5.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B .②中Cr 2O 72﹣被C 2H 5OH 还原 C .对比②和④可知K 2Cr 2O 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D .若向④中加入70%H 2SO 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6.在两份相同的Ba (OH )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 2SO 4、NaHSO 4溶液,其导电能 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 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①代表滴加H 2SO 4溶液的变化曲线 B .b 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 +、OH ﹣ C .c 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 D .a 、d 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7.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a 、d 处:2H 2O +2e ﹣═H 2↑+2OH ﹣ B .b 处:2Cl ﹣﹣2e ﹣═Cl 2↑ C .c 处发生了反应:Fe ﹣2e ﹣═Fe 2+ D .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 处能析出铜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8分) 8.(17分)功能高分子P 的合成路线如下:

高考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

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 化学计算主要包括以下类型:①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③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④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⑤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⑥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⑦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⑧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⑨以上各种化学计算的综合应用。 常见题型为计算选择题,计算填空题、实验计算题、计算推断题和综合计算题,而计算推断题和综合计算题,力求拉开学生的层次。 一、化学计算的基本类型与解题策略 1.有关化学量与化学式的计算 有关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微粒数间的换算 推断 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考查热点分子式(化学式)、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 确定 相对原子质量 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式 有机物的通式 掌握基本概念,找出各化学量之间的关系 解题策略加强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合物性质、有机物结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在常规解法和计算技巧中灵活选用 2.有关溶液的计算 有关溶质溶解度的计算 有关溶液浓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考查热点有关溶液pH的计算 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 有关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计算,关键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理清相互关系

一般可采用守恒法进行计算 有关溶液pH及离子浓度大小的计算,应在正确理解水的离子积、 解题策略 pH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解题时,首先明确溶液的酸(碱)性,明确c(H+)或c(OH-) 3.有关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计算 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进行计算 考查热点各物质反应速率间的换算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加强对速率概念、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 解题策略将等效平衡、等效转化法等分析推理方法与数学方法有机结合,在采用常规解法的同时,可采用极值法、估算法等解题技巧 4.有关氧化还原、电化学的计算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确定及量的计算 转移电子数、电荷数的计算 考查热点电极析出量及溶液中的变化量的计算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其他典型计算 解题策略关键在于根据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运用计算技巧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考查热点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的计算 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充分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的有 解题策略关守恒关系 搞清各解题技巧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读懂题目,正确选择 6.有关综合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