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方法

中国的传统医学有几千年历史,是一个伟大宝库,在这个伟大宝库中有许多关于癌瘤诊治和预防的记载和描述,积累了非常丰富临床诊治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专家指出在我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已有四十余年,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有着独特优势和潜在的威力,在国内深入人心,在国外引起巨大反响,并成为肿瘤防治工作中系统工程。中西医是两种卫生保健体系,在历史上各自均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方法上有不同的特点,若能统一认识,互相取长补短,使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就会创立我国新医学派。

1. 中医治疗肿瘤的理论基础

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辨证施治是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理论基础。在肿瘤形成中始终贯穿着阴阳五行学说,即对立统一的阴阳和相互促进的互相制约的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病理过程。肿瘤是全身性疾病局部表现而已。

2. 辨症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核心原则,对肿瘤治疗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中医根据四诊的基础上,要进行八纲辨证(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和脏腑辨证(心、肺、脾、肾、肝、胃、大肠、小肠等)根据患者各种症状和体征辨别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并辨出气滞、血瘀、痰湿等,找准病变部位,在辨证基础上,立法遣方用药,按理、法、方、药处方。

3. 中医治疗肿瘤的基本法则

根据正与邪、阴与阳、气与血、脏腑经络理论指导下,在治疗肿瘤经验中,总结有四大法。即扶正固本法,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软坚散结法,这些方法可单用亦可互相结合,如活血化瘀与益气健脾相结合,也可适当加清热解毒用药。

中医治疗肿瘤的三大优势

中医治疗肿瘤的三大优势 中医治疗肿瘤的三大优势第一,能有效地防范肿瘤的发生发展。治“有形”之瘤,固非中医之所长,但对预防尚未“成形”之瘤的发生,传统中医学有其广阔用武之地。中医学的特点是以“人”为本的整体观点,以调整阴阳辨证施治为核心。而癌症的发生,从致癌物参与人体代谢,癌症的启动、促进,DNA损伤、修复,然后进入癌前病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从癌前病变发展成原位癌,再从原位癌发展成具有浸润或转移能力的进展期癌,约需5~20年左右的时间,这一漫长的过程为中医药提供了充分的预防与治疗空间。其次,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领域还包括多个方面,如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继发症;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改善机体内环境,调整免疫;当肿瘤患者已接受手术或放、化疗缓解后,运用中药防止其复发或转移等。第三,中医学还可以在肿瘤的直接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在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脑瘤、肉瘤,以及已复发或转移的中晚期肿瘤治疗中,若思路对头、应对有序、组合有方的话,完全有可能促使其“柳暗花明”。特别是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抗癌有效成分,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诱导癌细胞分化和凋亡,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在这方面,中医药学将大有作为。总之,在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中,中医学有极其重要

的一席之地。走出“传统疗法”的一些误区传统中医药基本上是一种经验性探索所积累的知识体系,有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判决性”实验的检验,故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或经验。尤其是当前有些广告的宣传性词语,值得引起人们注意。以毒攻毒传统的“以毒攻毒”,并非中医药治癌之优势。因为中药中许多毒药,它们的毒性是明确的;但有否抗癌药性,或者说临床是否真的有抗癌功效,是需要打问号的(根据分析,在动物实验中,得出某种提取成分有抗癌性和临床真实个体身上有否抗癌性,许多情况下完全不是一回事,前者很普遍,后者却较难得出阳性结论)。退一步说,真的“以毒攻毒”,不如找化学合成抗癌药更妥当些。这些药物的问世,毕竟经历过较严格的药理学筛选与实验。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抗肿瘤很长一段时间也很时髦,但有许多临床证据表明,对晚期肿瘤患者,特别是肝癌患者,一些活血化瘀药不仅会促使肝内转移,而且容易诱发大出血,导致肝昏迷。一些实验结果也证实,活血药使用不当,会促使肿瘤快速生长与转移。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需慎之又慎!软坚散积“软坚散积”也是常用抗癌疗法,而且以往是作为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研究表明,部分甲状腺肿瘤是“碘”依赖性的,而软坚药中不少是含碘很高的,如海藻、昆布等,故这些自属禁忌!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的探讨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邹玺1刘宝瑞钱晓萍 摘要:医学的发展要求研究并完善肿瘤的中医药疗效标准,国内近期趋向达成共识,PFS(Progress Free Survival)/TTP(Time To Progress)作为第一评判标准;生活质量作为第二评判标准;中位生存期、一年生存期作为次要标准。 关键词: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肿瘤循证医学 1、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近况 随着人类疾病谱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国际天然药品市场不断扩大,中医药正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得到重视,已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对中医药临床疗效作出客观、科学、系统的评价〔1〕。然而,目前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质量存在诸多问题:常缺乏严谨合理的设计和严格的操作规范,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随机对照试验资料极少,随机质量不能让人满意,盲法应用较少,全部病例无临床结局评价,如致残率、病死率等,对不良反应、随访资料的收集欠缺,所以,疗效难以评定。同时,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这一环节中,未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疾病谱的变化,自觉不自觉地照搬西医过去生物医学模式的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从单侧面、单生物学因素着手,缺少科学、系统地反映中医个体诊疗特色和复合干预策略的疗效评价方法,这一点严重影响了中医药新产品、新技术、新疗法的质量和水平及其可信度,也无法将中医药可能存在的临床疗效和特色客观地显现出来。这一点在肿瘤的中医药质量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建立在严谨、科学基础上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评价,是中医药临床研究发展之重心,是中医药走向世界、更广泛地为人类健康服务且与国际接轨的必经之路,是中医药开发研究最快捷的途径。 2、完善肿瘤的中医药疗效评价标准的必要性 客观、科学、系统的评价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需要研究制定一个符合中医药疗效特点的标准或方案,原因在于〔2〕:①现有的标准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效果; ②现今中医肿瘤疗效评价过分倾向于向西医(特别是传统的)疗效标准看齐,人云亦云,失掉了自己的特点,而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有其固有的特点(如带瘤长期生存)和长处(如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其作用机理与西医药亦有较大的区别;③鉴于目前中医肿瘤临床与科研工作的现状和疗效标准的混乱状况,研究并完善肿瘤的中医药疗效标准,已成为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疗效评价并不是单纯的中医的问题,西医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一直沿用WHO提出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和病变进展(PD)的分级标准。肿瘤细胞完全杀灭是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理想标准。但是,从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及抗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来考虑,要达到体内肿瘤细胞的完全消灭,几乎是不可能的。迄今为止,恶性肿瘤的治疗,仍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其疗效虽不断提高,但要达到肿瘤的完全杀灭,“无瘤生存”,只是一个理想的目标。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局部瘤体的表现只是全身病变的部分反映,许多“早期”的癌症患者,在诊断时已有亚临床转移灶的存在。因此,在外科领域,即使通过扩大根治术来提高疗效,肿瘤也很快复发。而作为非手术治疗的放、化疗来讲,由于许多肿瘤细胞对治疗的不敏感性,即使加大剂量,也往往造成机体的严重损害而无法完全杀灭肿瘤细胞。现行的WHO的实体瘤评价标准,一是仅以影像学资料作为评价疗效的唯一标准,以局部的疗效来判定疾病的治疗效果;二是仅以瘤体缩小持续4周以上来评价,反映的只是近期的疗效;三是以单一的客观标准来反映复杂的人体病变,忽视了作为社会上的人的主观感受。因此,不论中医西医,肿瘤学家们均认为 作者简介:邹玺(1975-),女,江西九江人,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级博士研究生

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的现状与思考

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的现状与思考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有效率虽然很高,但治愈率却不尽人意,在很多城市的统计中占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或第二位,可见人类最终战胜恶性肿瘤,还任重而道远。以手术、放疗、化疗、生疗和中医药五大支柱疗法为主,以及内分泌治疗、介入治疗、基因治疗、加热治疗、冷冻治疗等多种疗法的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对提高疗效、减轻病人痛苦、改善生存质量、防止复发或转移、延长生命,提高治愈率,比单一的中医、西医、中西医之中只应用某一种疗法的疗效都好。这是通过大量临床实践逐步被专家和学者所认识和接受的,是肿瘤学术界在不断地实践中形成的共识。然而,在诊治肿瘤的临床上,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的许多学者,在癌症的早中晚期,何时、何环节,对各种疗法如何恰当地单独及相互综合应用才能发挥最佳疗效,还没有完全取得共识,导致不少病人没有得到许多原本有较多治愈或缓解的治疗机会而丧失。本文以五大支柱疗法为立足点,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予以探讨,不当之处,望予斧正。 一、手术治疗(简称手术) 手术治疗是恶性肿瘤一种古老、最有效的主要治疗方法,一般分为预防性、根治性和姑息性等手术方法。 (一)手术的适应症及局限性 1、凡能手术切除的肿瘤均应手术切除,通过手术切除可以极大地根治或减少体内的癌细胞数目。60%左右的癌肿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同时也是90%肿瘤的诊断及分期工具。凡有手术适应症者,不可错失良机。但应指出,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局部肿瘤,对全身扩散或远处转移难以奏效。 2、我们知道,1cm3(1克重)的癌块约有109个癌细胞(约10亿个癌细胞),这时医生用手摸得到、用眼睛看得见,做CT也可以显示癌块的大小;若小于106个癌细胞的微小癌病灶残留在癌床上时,医生是眼睛看不见、手也摸不到,CT也难以察觉,只有在显微镜底下才能发现。有鉴于此,癌症的根治手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在实际临床上要彻底根除癌细胞是很难的;极少数病人还难以避免因手术引起癌细胞的异位种植或转移的可能(体内残留的微量癌细胞转移,目前难以进行有效的检测)。这既是多年来不少癌肿单纯手术治疗,其疗效难以明显提高的主要原因,也是常讲的即使是早期手术切除,仍需要在手术前后应用其他综合治疗(如放疗、

中医治疗肿瘤的四个原则

中医在两千年以前对肿瘤就有了一定的认识,甲骨文就有"瘤"字的记载,散见于文献中的舌菌、失荣、噎膈、返胃、乳岩、肺积、翻花疮等名称都是对现代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的描述。《黄帝内经》对前人的记载进行了总结,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就肿瘤的原因、症状、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创立了一套理论体系。我们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它的发生、发展、转移等都是人体正气(抗癌能力)不足所致;在治疗上既注意消除外在致病因素,又注意调节人体内环境增强免疫力,提高自身的抗癌能力。建国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更是集中西医优势于一身,综合各种手段,以病人为中心,从整体出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肿瘤的系统工程。 纵观中医对肿瘤病因的认识主要有正气虚损、气滞血瘀、热毒积聚、痰凝湿阻等。我们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现代医学理论,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研究,研制出了以扶正培本、活血化淤、抗癌解毒为治则的抗癌良药。 1.扶正培本 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正虚邪实的过程,正气虚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现代医学、分生物学、免疫学的研究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三个抗癌系统:一是抗癌细胞系统,包括NK细胞群、K细胞群、T细胞群、LAK细胞群、巨噬细胞群等;二是抗癌细胞素系统:干扰素、白介-2、白介-6、肿瘤坏死因子等;三是抗癌基因系统,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现已证明Rb、P53基因等均有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这些抗癌系统的功能表现都是指中医学的正气,这些功能低下就可能造成癌症的发生。 根根据以上所述,我们在传统理论指导下,结合中药单体药理研究和人体正气的研究把扶正培本作为治疗脑部肿瘤的第一原则。 2.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血瘀是肿瘤发病的又一主要病机,传统理论研究,现代医学及药理学研究和我们自己的临床实践都认为血瘀对肿瘤的发生起很大的作用,故以活血化瘀为治疗脑部肿瘤的第二大原则。 3.抗癌解毒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与人体内的毒邪有关,尤其是痰凝湿阻、郁久化火、火毒内蕴、凝滞不化,渐成肿块。另外认为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有邪毒在体内郁滞不能外达。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肿瘤发生时往往是某些外因激活了体内致癌毒素,从而造成人体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理论、实践和实验都证实解毒药物都有肯定的抗癌作用,所以我们把抗癌解毒作为治疗脑部肿瘤的又一大治则。 4.辩证施治 肿瘤的发生发展变化有着共同的病因病机,治疗上采用相同的治则,但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它也有其不同之处,不同的病种,不同的系统,不同的部位都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机变化,所以我们以扶正培本、活血化淤、抗癌解毒为主要治则,结合不同部位和不同病种进行加减,研制成治疗各种脑部肿瘤的一系列药物。

中医药治疗癌症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癌症的优势 博文收藏 2014-04-11 1238 中医药治疗癌症的优势 对肿瘤的治疗不能一种方案贯串始终,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按照早、中、晚不同期别,采取不同的综合措施,这时,中医药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贯穿整个阶段性治疗的始终。中医药给中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为中医药抗癌康复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民间中医药开发协会,淄川鑫成中医门诊从事肿瘤研究,善于治疗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胆管癌、乳腺癌、脑瘤、脂肪瘤等以及各类癌症放化疗并发症、术后复发及转移。具体方法如下: 1.突出传统中医药特色.中药治疗还是抗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研究等,均是发挥中医特色,取得较好疗效。研究系统、规范,包括了对传统中医理论、现代治疗进展、中医证候学、老中医治疗经验、自身临证治疗等,形成独特治疗方法。 2.低分化肿瘤就是全身血液性疾病,“绿色治疗”.治疗理念是:最有效的消除肿瘤瘤灶、控制全身转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清理血毒,同时最有效的保护患者脏器功能,这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我们称之为肿瘤的“绿色治疗”。特别适合老年患者、体质差、经西医多程治疗无效及中晚期肿瘤患者。这种“绿色治疗”理念也符合目前国际上对肿瘤治疗的共识. 强调肿瘤综合治疗.肿瘤的治疗是综合性治疗,单纯一种方法不能治愈。采用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优势,应用多种技术、多种方法是治疗肿瘤的最佳选择。 3.培本扶正有效治疗肿瘤 培本扶正法治疗肿瘤是祖国医学的一大特色,用扶助正气、培补本元的方法,来调节人体阴阳气血和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促进康复。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水谷运化。精微营养物质的生化,气血的生成都依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后天之本是非常重要的。肾是先天之本,藏而不泻,管理全身各器官的功能,是人体生命的源泉。有些肿瘤患者经过放疗、化疗后常可见气阴两伤,采用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之法,能增强患者体质和抗癌能力,使之能耐受化疗及放疗,达到较好的疗效;如果肾气亏损,各脏器功能、气血阴阳就容易失调,从而引起疾病进一步恶化。另外,现代研究表明:培补先天之本可以增强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和免疫监视作用,提高和调节内分

最新中医药辨证施治脑胶质瘤

中医药辨证施治脑胶 质瘤

中医药辨证施治脑胶质瘤(转载) helloznh 收录于2011-01-04 阅读数:查看 脑胶质细胞瘤是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它包括星形胶质、少枝胶质、室管膜等组织的肿瘤。胶质细胞瘤化颅内各种类型肿瘤中发病率为第一位,约占颅内肿瘤的40%。在中医古代医籍中见于头痛、真头痛、头风、癫痫、眩晕、厥逆等疾病。 【概述】 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神经外胚层发生的肿瘤有两类,一类由间质细胞形成,称为胶质瘤;另一类由实质细胞形成,称神经元肿瘤。由于从病原学与形态学上还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起源于间质细胞的胶质瘤又比起源于实质细胞的神经元肿瘤常见得多,所以将神经元肿瘤包括在胶质瘤中,统称为胶质瘤。 各型胶质瘤中,以星形细胞瘤最多,其次为胶质母细胞瘤,其后依次为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胶质瘤、松果体瘤、混合性胶质瘤、脉络从乳头状瘤、未分类胶质瘤及神经元性肿瘤。 各型胶质瘤的好部部位不同,如星形细胞瘤成人多见于大脑半球,儿童则多发在小脑;胶质母细胞瘤几乎均发生于大脑半球;髓母细胞瘤发生于小脑蚓部;室管膜瘤多见于第4脑室;少枝胶质瘤大多发生于大脑半球。 胶质瘤以男性较多见,特别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各型胶质瘤各有其好发年龄,如星形细胞瘤多见于壮年,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中年,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髓母细胞瘤几乎都发生在儿童。胶质瘤的部位

与年龄也有一定关系,如大脑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成人,小脑胶质瘤(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 胶质瘤大多缓慢发病,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较短,较良性的或位于静区的肿瘤病史较长。肿瘤若有出血或囊变,症状会突然加重,甚至有类似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胶质瘤的临床症状可分两方面,一是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肿瘤压迫、浸润、破坏脑组织所产生的局灶症状,早期可表现为刺激症状如局限性癫痫,后期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如瘫痪。 胶质瘤的诊断,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年龄、性别、好发部位及临床过程进行分析,在病史及体征基础上,采用电生理、超声波、放射性核素、放射学及核磁共振等辅助检查,定位正确率几乎是100%,定性诊断正确率可在90%以上。 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脑组织无明确分界,难以彻底切除,术后的二年复发率在85%以上。平均生存期不足6个月,综合治疗生存期不足两年。 【文献回顾】 我国古代中医文献中“胶质瘤”这一病名无明确的记载,但在头风、真头痛、厥逆、癫痫等疾病中有类似症状的论述。如《灵枢?厥病篇》云:“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明确指出了“真头痛”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灵枢?大惑论》说:“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虚,……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素问?奇病论》曰:“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灵枢?海论》还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头痛巅疾,上虚下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素问?厥论》谓:“厥或令人腹

中西医对肿瘤的认识

引言 据国家卫生部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肿瘤发病率已上升为127例/10万人。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160万~170万人,总数估计在450 万人左右。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2003年我国城市居民恶性肿瘤致死率为94. 71/10万。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全球癌症状况将日益严重,今后20年新患者人数将由目前的每年1000万增加到1500万,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数也将由每年600万增至1000 万。癌症成为第一位致死疾病,死亡率最高的10种癌症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白血病、乳腺癌、鼻咽癌、宫颈癌、膀胱癌;农村居民恶性肿瘤患者病死率更高,为104.01/10万,居全部死亡疾病之首,其中死亡率最高的10种癌症分别是肝癌、胃癌、肺癌、食道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白血病、乳腺癌、鼻咽癌、宫颈癌、膀胱癌。 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来自乳腺、肺、结肠、前列腺、卵巢和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从这些器官来源的肿瘤通常转移至局部淋巴结和其他器官,如肺、脑、肝和骨。转移癌通常出现在原发肿瘤之后,且有一定的转移途径和规律,一般不难判定。大部分转移癌可通过临床及各种辅助检查寻找到原发灶,但是大约5%-15%的患者经过仔细全面的检查后仍然无法发现原发灶[1.2],这就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诸多困扰。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尚无大型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因此存在很多争论。一般来说,原发灶的检出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最为合理的治疗策略,既能将原发部位作为治疗靶区,又能避免对非原发部位进行不必要的治疗,减少治疗的并发症,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康复也有积极的影响[3]。 免疫组织化学问世以前,寻找不明转移癌的肿瘤原发灶的困难重重,不明来源肿瘤原发灶的确定对于肿瘤学家和病理学者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常需长期随访观察,反复检查方可发现,甚至始终未能发现。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特别是新型肿瘤标记物的不断发现及使用,使一些原先诊断为MUO 的病例有可能发现原发灶,为临床有针对性的治疗及对于患者预后的判断提供有效帮助。比如,CK7抗体识别的是相对分子质量为54000的一种碱性细胞角蛋白,存在于大多数正常组织的腺上皮和移行上皮细胞中,一般非上皮来源的细胞无表达。卵巢浆液性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乳腺腺癌、肺腺癌中呈阳性反应,另外在宫颈肿瘤、胆管癌、膀胱移行细胞癌中也为阳性表达。而胃肠道的腺癌、卵巢粘液性腺癌阴性,在鳞状细胞癌、肝细胞和肝细胞癌、前列腺和前列腺癌、肾上皮性肿瘤中均为阴性。现通常认为CK7是腺癌和移行上皮细胞癌的比较特异性的标志。CK20抗体存在于正常的胃肠道上皮、移行上皮、Merkel细胞中。在胃肠道、Merkel细胞癌、胰胆管癌、唾液腺小细胞癌、小肠类癌、卵巢粘液性腺癌阳性表达。而在乳腺腺癌、子宫内膜癌、肺腺癌和鳞癌、除唾液腺和Merkel细胞肿瘤以外的小细胞肿瘤、卵巢非粘液性肿瘤、肾细胞癌、精原细胞瘤、胸腺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肿瘤组织中阴性表达。此抗体在原发癌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表达是一致的。villin抗体是一种分子量为95000的细胞骨架蛋白,正常分布于肠上皮和肾近曲小管上皮,可用于肠上皮来源肿瘤与非肠上皮肿瘤的鉴别诊断,亦可作为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的参考指标。 我们知道,众多转移癌的原发灶不可能用单一抗体检测,数个抗体的联合应用可增加敏感性,从而缩小肿瘤原发灶的寻找范围。[34,35]已有学者研究ck7,ck20

名老中医治疗肿瘤50年经验(王三虎教授)

名老中医治疗肿瘤50年经验(王三虎教授) 导读:大家公认的《伤寒论》中直接描述肿瘤的条文可以说只有第167 条:“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但经典就是经典,《伤寒论》作为中医非常重要的经典著作,也具有经典著作所具有的“初读还比较好理解,每一次读都有不同感受,常读常新”的特质。我读《伤寒论》40余年,感悟颇多。但在2008年7月我的代表作《中医抗癌临证新识》定稿之时,我还不敢说《伤寒论》与肿瘤有多大关系。所以上有《内经》,下有《金匮要略》《千金方》与肿瘤的关系而独缺《伤寒论》。《伤寒杂病论》自晋代王叔和重新编次改名《伤寒论》以来,不少医家长期认为书中的六经辨证理论只适于指导外感病,直至清代,始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如柯韵伯说:“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首次提出“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当代医家陈亦人后来居上,对“六经钤百病”多有所发挥。但百病是否包括肿瘤,专家避而不谈,当然也不是一个口号所能服人的。只能以事实为依据,理通为准绳。近几年来,随着临床阅历渐丰,经方感悟愈多,我顿觉《伤寒论》与肿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写不足以释然,唯有一吐为快。

一、太阳经 太阳经主人体之表,为诸经之藩篱。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袭人,太阳首当其冲。风寒袭表,肺失宣降,津液不循常道,到处流动成饮,日久凝聚成痰,不仅阻塞气道,也可阻塞食道,进而造成气机滞涩,吞咽不利。一方面,痰饮上犯,吐涎沫不绝;一方面,脏腑失却濡润,肠道干涩,便如羊屎。这两个症状就是判断食道肿瘤预后的“金标准”。吐涎沫越多,大便越干涩难解,预后越差。对于舌体胖大,阳虚明显者,我经常用小青龙汤原方获效,可谓阴霾散尽,阳回津生。风邪随经入腑,影响膀胱气化,水津不布,少腹乃至腹部胀大、下肢水肿不消,这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难症,五苓散就是的对之方。若血水互结,或寒邪化热,伤血动血,瘀血在少腹不去,硬满疼痛,腹部肿瘤尤其是妇科恶性肿瘤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我取抵当汤的水蛭、虻虫活血化瘀,力量强大而不伤正气。其中水蛭用12克,虻虫用3克,都已经高出现在《中国药典》规定的3克和1.5克的常用量。根据就是《伤寒论》抵当汤用水蛭三十个、虻虫三十个,我就不信汉代的水蛭、虻虫比现代的小那么多。寒主凝涩,与风相合,深入经络脏腑,损筋伤骨,疼痛难忍,表现在肿瘤临床往往是癌症骨转移的证候,与麻黄汤证的“头痛身痛,骨节疼痛”常有相合,可大胆用之。阳和汤用麻黄,《日华子本草》谓麻黄“破癥坚积聚”,良有以也。麻黄是我们学的第一个中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经验

中醫藥治療腫瘤漫談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訪問學者王禹堂教授 癌症的發生是一個多因素,多步驟,覆雜的漫長過程,其病因包括物理、化學、生物、遺傳、免疫……等諸多方面。80%以上的癌症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長期的過度精神緊張,慢性病的不徹底治療,易導致癌症。癌症從發生到臨床上能夠查出,(直徑1㎝以上,重約1克,癌細胞數約10億個),一般是要經過30次以上的倍增,時間是數年乃至數十年。 中醫認為﹕先天稟賦“異常”,外感六淫之邪、內傷七情過度,飲食不節,勞傷過度,過嗜煙毒酒酪,生活起居失常,久病失治導致臟腑功能失常,正氣內虛,氣滯血瘀、痰凝濕聚,蘊熱結毒,久之結聚,日以漸大,為腫為瘤。 腫瘤如何防治呢﹖總的來講,加強腫瘤病因發病機理研究,改善生活環境,戒除不良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心態,注意鍛煉身體,防治慢性病,提高免疫功能。宣傳學習癌症智識,定期自我檢查結合醫生檢查,或開展防癌普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腫瘤的治療目前巳進入綜合治療的時代。全面的綜合治療,應當根據病人的機體狀況,腫瘤的病理類型,侵犯的范圍(分期)和發展趨向,有計劃地、合理地應用現有的治療手段,多科學的參與,個體化的綜合實施,力求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強調“有計劃”、“合理”、“多學科、“個體化”。國際上通常的綜合治療指的是手術、放療、化療、生物治療及其他西醫療法綜合實施,在我國中西醫結合治療,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優勢。 中醫藥怎樣治療癌症呢?總的來講可以用“整體觀念,辨証論治”來概括。具體地說就是用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取得病史、症狀、體征,用中醫的理論辨証、分析、歸納、找出病因、病機、病位、性質,結合病人整體情況,明確疾病本質,發病條件,估計發展趨勢和轉歸,確定治療原則和方法。總的治療原則包括﹕治未病(包括預防和早治療),治病求本、扶正祛邪,標本緩急,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因人因地因時制宜。治療大法包括﹕扶正培本,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化痰祛濕,軟堅散結,清熱解毒和以毒攻毒。 目前的社會實際情況是,疾病的診斷、治療不可能離開現代醫學(或稱西醫),腫瘤的診斷治療更不能脫離現代檢查、診斷和治療,因此現代的中醫腫瘤學治療原則應當是“整體觀念,辨証論治,辨証辨病相結合”,而“辨病”包括中醫的“病”和西醫的“病”。就是說既有純中醫的治療,又有中西結合的綜合治療。 中醫治療有哪些方法呢?首先是中藥的治療。臨床上最多的是根據辨証辨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临床研究进展重点

?2226?光明中医2009年11月第24卷第11期CJGMCM November2009.Vol24.11 [2]刘佐仁,陈洁楷,李坤平,等.七叶莲枝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ΠMS分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5):519—520. [3]施大文,戴克敏,王志伟.七叶莲的生药学研究[J].中草药,1980,11(9): 416—419. 有作用较强的免疫调节剂[18]。 319心血管作用薯蓣皂甙在标准和钙培养基中可促进心肌细胞搏 动数增加或停搏,且能显著增加心肌细胞钙离子摄入。实验证明,重楼水提物可部分拮抗内皮素(ET)引起的小鼠卒死作用,并对ET引起的离体大鼠主动脉环收缩有内皮依赖的舒张作用,值得从其成分中进一步筛选ET拮抗剂,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开辟新途径。 3110治疗淋巴结核溃疡颈、腋窝淋巴结核,中医称鼠疮,多发于儿童 2榄香烯抗肿瘤机理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4]顾洪丰,瞿延晖.β2002,22(4):64—65. [5]何涛,李林松,康丽洁,等.七叶莲挥发油成分的GCΠMS分析[J].江西中 和青年,治疗较为棘手。成兴华等采用异烟肼、维生素B6,外敷重楼,淋巴结缩小,分泌脓液停止,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135%。临床疗效显著 [19] 医学院学报,2006,18(4):51. [6]FRMelek,ToshioMiyase,SMAbdelKhalikal.Triterpenoidsaponinsfrom Scheffleraoricola.407. [7],,等[J].中草药通讯, [8],Mpolyacetylenicfalcarinolasthemajorallergenin ,1986,25(2):529—530. [9,,佘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第4卷)[M].北京:学苑出 。 3111治疗女性衣原体感染 311111重楼含多种甾体皂苷,主要功能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以重

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2011-04-14 04:45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 1、癌前病变:常见的癌前病变有慢性子宫颈炎、纤维囊性乳腺病、结肠多发性息肉病、慢性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结节性肝硬化、子宫内膜和支气管黏膜等处上皮非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本身并非恶性,但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很容易变为癌(或肉瘤)。中西医结合科在中医药治疗癌前病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采取辨证分型论治及基本方加减等形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2、预防复发与转移:恶性肿瘤在早、中期,经过根治手术,或经过规范的放化疗后,达到了完全缓解,但是仍有一定的复发率。因此,对于大多数的病人,防止复发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在此方面更多的是体现“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思想。中医认为脏腑之间,生理上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生克制化关系;病理上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传变的乘侮亢害关系。一脏有病,可依据自身规律而影响其他脏。故治疗肿瘤转移时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联系脏腑之间存在的生克乘侮关系,先治或先安未病脏腑,以阻断疾病的传变途径,防止疾病的蔓延,以使疾病朝着痊愈的方向发展。 3、中医药与放射治疗结合 放疗的毒副反应多表现为治疗部位的放射性炎症,局部皮肤的破坏以及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的损害等。综合放疗的副反应的症状及证候,中医认为放疗易伤阴生热,滋阴清热之品在放疗过程的配合中显得尤其重要,但也要因病种和个体而异。头颈部的肿瘤放疗常发生口腔炎、咽喉炎等,养阴生津清热可用生地黄、玄参、沙参、麦门冬、天花粉、石斛等;咽喉部水

肿用蝉蜕、胖大海、射干、马勃、桔梗、甘草等。放射性食管炎,应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活血化瘀,理气,常用蒲公英、半枝莲、石见穿、仙鹤草、三七、枳壳、八月札等。发生放射性肺炎者多应用养阴润肺之品,玄参、沙参、麦门冬、百部、百合、紫菀、款冬花、金银花、杏仁、茯苓、枇杷叶、生甘草等。消化道反应严重者如伴恶心、呕吐、腹胀、纳差,应与益脾健胃理气药相结合,可用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竹茹等。 4、中医药与化学治疗结合 1).骨髓抑制 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间缺乏根本性的代谢差异,因此放化疗都不能完全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害,骨髓抑制是肿瘤患者接受放化疗后所出现的常见的不良反应,其表现主要为外周血白细胞迅速减少,其次是血小板和红细胞的减少。中医治疗多采用补气养血、补肾益精治法,常用方剂有八珍汤、六味地黄汤及归脾汤等。我们发现在化疗过程中辩证配合使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骨髓抑制反应,甚至可作为预防性应用。 2).消化道反应 消化道反应一般较骨髓抑制出现的更早。常见的消化道反应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泄,严重者可见到血性腹泻。中医治疗主要采用调和脾胃,降逆止呕之法,方剂多用旋复代赭汤、橘皮竹茹汤、小半夏汤、六君子汤等。还可以针刺内关、足三里、天枢等减轻胃肠反应。 3).脏器损害 很多化疗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毒性作用,其中以蒽环类尤为明显,可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速效救心丸、冠心苏合丸、炙甘草汤等具有活血补心作用的方药,长期应用可改善症状。容易产生肾毒性的药物有顺铂,大剂量氨甲喋呤等,在西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长期以来,传统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似乎主要定位于预防和减轻西医的手术、化疗、放疗三大治疗方法的合并症,用来减少肝功能损害、血象下降、呕吐、腹泻、疼痛、脱发、手足综合症等副作用,或者当患者病情发展至晚期,西医治疗无能为力时,退而采用中医中药。也就是说,在以往肿瘤的治疗中传统中医药只能处于辅助治疗的地位。 尽管现代医学在肿瘤的治疗方面成绩突出,但也暴露出了以上诸多缺陷,这些缺陷的弥补正是中医药的独到优势所在,这不仅表现在中医药本身直接对抗肿瘤细胞,抑制癌瘤增生,中医药也不仅具有现代医学意义上的促进免疫、提高机体自身抵抗力上,更重要的是中医学有其独到的防治疾病的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一套治疗方法。正是由于中医药治疗肿瘤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使得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并不总是单单处于辅助的地位,有时也可以独当一面,起到了它无法替代的作用。 1.治未病,预防是最好的治疗。 中医很早就提出上工“治未病”的防治思想,所谓“治未病”,包括预防疾病的发生及疾病发生后的控制,不使其进一步加重。我们认为癌是一种人体与环境、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之间失衡的状态,五脏之气运行失调,经络气血流行不畅,正气受阻,邪气滋生,久之,癌毒内生。因此,在肿瘤尚未发生之前,针对可能导致肿瘤各种内外因素加以防范,使得脏腑阴阳相协调,从而降低肿瘤的发生率。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活方式方面,包括饮食、起居、调摄情志、长养正气、防邪侵袭等方面。 癌前病变是恶性肿瘤发生前的一个特殊阶段,虽然增生的细胞已有向癌细胞转变的倾向,但尚未成为典型癌变,该过程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癌前病变都会发展为癌。对于癌前病变的预防这个环节,西医能做的工作是非常有限的,除了定期体检、生活方式的指导外,只能在原发病治疗上做工夫,对有癌变倾向的人群起预防作用远远不够。而如果随便用手术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必然会同时对患者的身体带来一些损伤,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证实,很多中药具有阻断或延缓癌变的作用,从而能有效治疗癌前病变。运用中医药把肿瘤疾病消灭在萌芽阶段,不仅可提高治愈率,还能防止其恶变。 2.从整体观念出发,恢复人体脏腑之间的平衡。 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肿瘤是“全身为虚,局部为实”的全身性疾病。肿瘤的发生在于脏腑功能的紊乱,故中医药治疗不只是局限在缩小肿块、消灭肿瘤细胞本身,更是从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相协调的全身情况来考虑。相较而言,西医治疗中,医生和患者考虑的多是肿瘤是否能切掉,经过化疗或放疗后瘤体是否能缩小等问题,而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否确有提高、生存期能否延长很少被顾及。从而导致近期疗效虽然较好,却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甚至提前死亡的现象并不少见。运用中医药治疗,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和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去除了肿瘤发生的土壤环境,从而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提高机体免疲功能,达到强身壮体、祛除病邪、抑制肿瘤发展、缓解病情、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3.中医药联合放化疗,增效减毒。 大量临床观察证实,联合应运中医药,能对放化疗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放化疗都会影响到消化功能,导致血象下降、肝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从而使人体无法承受连续的治疗,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有间歇期,以待机体有所恢复。对于出现的不良反应,目前西医只能给予升白剂、保肝药对症等对症处理。事实上,此期间的治疗对患者而言十分重要。因为放化疗期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是无法避免的结果,反复多程放化疗后免疫功能和整个机体状态也就越降越低,即随着正气的耗散,正虚进一步加重,癌毒的致病力超过正气的抗病力,疾病进展,从而更有利于肿瘤的转移与复发。在放化疗期间联合扶正抗癌的中药治疗,通过抑制肿瘤、增强免疫和消除放化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不仅可

真实记录:认识一位能治好肿瘤、癌症的老中医详细版.doc

真实记录:认识一位能治好肿瘤、癌症的老中医 肿瘤、癌症目前是世界医学难题,近年来,肿瘤、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致死疾病。平时,我们经常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到漫天飞舞的广告鼓吹哪家医院治疗肿瘤、癌症治愈率达到100%,还有许多打着“祖国传统医学”、“抗癌秘方”的大量专家,并且伴有现身说法的患者任意夸大如何治好他得癌症。可是真正患上这种病的人,究竟如何呢?本人的一个朋友自来水公司的一位经理,去年患上癌症,可去医院开刀动手术,结果不到三个月就离我们而去。象这种病例在我们周围发生过许多,几乎每次听到谁谁患上癌症,接着不久就听到某某已经走了,留下后人评价他生前如何好的一声叹息!以前没有怎么接触到这种病例,因此也没有怎么放在心上。今年5月份在走访市场的时候,发现我网络中的一个客户去年得了癌症,可再次见到他时且看不出他得过任何病的症状,精神的很!通过了解这位客户象我介绍了帮他治好病的一位老中医,这位老中医行医40多年,治好无数肿瘤、癌症(早中期患者)患者。当时我就想,如果老中医真的能用中药治好肿瘤、癌症患者,那将是我国中医行业一个无比巨大的突破! 见到老中医卢师傅,不是我想象中那种仙风道骨、白须飘逸的老人,只是一位非常普通的农民老人、一位非常和善

的老人。由于本人非常想了解老中医是如何治疗肿瘤、癌症这一世界医学难题,详细的向老中医卢师傅讨教治疗过程,通过了解,得知老中医卢师傅治疗肿瘤、癌症患者成功率高达90%以上,并且老中医治疗这种病时效非常短,3个疗程,一个疗程8天,24天的时间基本上就能让肿瘤、癌症患者痊愈或者基本痊愈,这让我多少有点膛目结舌。接下来几天的时间,让我亲身经历了老中医采药、用药的过程,下面我将亲身经历呈上,希望有缘人能看到我这篇日记,帮助那些还在与死神挣扎的患者,不要再让他们英年早逝,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回到亲人、朋友的身边,继续享受人生的美好!如果大家转载我这篇日记,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功德无量!首先介绍的是老中医卢师傅:

中医治疗癌症一般采用的九大方法.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中医治疗癌症一般采用的九大方法 癌症发病复杂,属多系统、多组织器官受累,寒热交错,虚实夹杂,因而以上诸法又常配合使用,而且常以扶正培本为主,清热解毒、以毒攻毒又为癌症防治中常用的配伍法。 一. 扶正固本法:癌症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属本虚标实之候,故治之方法,当以扶正固本、抗癌祛邪为务,扶正与驱邪又当辨证应用。一般而言,癌症早期机体正气尚盛,多属正盛邪轻之候,治当以攻为主,或兼以扶正,或先攻后补,即以祛邪扶正之法;癌症中期正气多已受损,但正气尚能与邪气抗争,治当攻补兼施;癌症晚期多正气衰弱,治当以扶正为主,或兼以祛邪,或先补后攻,即扶正以祛邪。扶正固本法即补法,包括补气养血、健脾养胃、补肾益精等等,但目的皆在于增强机体抗病、防病及其适应能力。 二. 中药热敷法:是深入挖掘古老的中医文化,继承、整理前人临床医案、疗疾效方,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而开创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是中草药方剂的体表热敷、口服和患者体温控制等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该方法用于肿瘤、癌症、顽固性疼痛病的治疗和美容、强身、益智、延年等自我保健,具有国内外上其它方法尚不能比拟的优势。中药外敷、内服,药效与温热效应协同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对“风、寒、暑、湿、燥、火(统称六淫)”的立体攻势,侧重“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统称八纲)”的整体综合辨证调治,达到事半功倍、标本兼治之目的。 三. 清热解毒法:癌症中晚期常有发热、肿块增大、局部灼热、疼痛、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皆属邪热瘀毒之候,治当以清热解毒之法。清热解毒*能控制和消除肿瘤及其周围的炎症和水肿,在某阶段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肿瘤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让生活更安心 淄川的张女士,日前将一封感谢信送到了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并通过本报希望表达她的感激之情,张女士告诉记者,她是一位乳腺癌患者,去年8月份在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例行复查时发现肺部及肝脏多发转移,经过该院肿瘤科医护人员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后,肺部及肝脏转移灶已完全消失,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治疗经历告诉广大患者,只要发现及时,治疗得当,出现复发转移同样有逆转病情的机会,希望病友们鼓起勇气,重拾战胜病魔的信心。 今年63岁的张女士,2009年确诊为乳腺癌并接受了根治手术。5年来一直口服药物维持治疗,病情虽然稳定但总是疏于按时复查。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王雷主任的多次敦促下,才来医院进行了相关检查,结果发现其右侧肺部及肝脏出现了多发转移灶,相关肿瘤标志物高达142.1。在王主任的带领下,肿瘤科立即为其制定了系统的治疗方案。包括恰当的全身化疗以及根据病情量身定制的“健脾、透毒”中医中药特色治疗方案,联合具有直接杀伤肿瘤及增效减毒的深部热疗治疗,将治疗效果最大化。经过系统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每个阶段复查并及时调整治疗细节,第六次治疗结束后,各项肿瘤相关指标均已正常,影像学方面已无明显表现。目前张女士正继续口服药物巩固治疗。 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王雷主任介绍,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一个规范、严格、长期的过程,正确选择治疗方式、规范应用治疗方案、精确把握药物用量时机、恰当开展辅助治疗、及时进行疗效评

价等是进行一次成功治疗的基石。目前肿瘤的治疗理念已由单纯的“攻瘤”转变为“人瘤共存,带瘤生存”,盲目机械地依靠“生存时间”来评价恶性肿瘤治疗的优劣已不在适应当今医患双方的诉求,而在提高患者的生存期的同时更加追求患者的生存质量才是医患共同努力的方向。只有在规范的基础上实施更加综合完善的处理,才能最大可能地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正是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传统医学特色及肿瘤“绿色治疗”理念方法,将中医的辨病与辨证、局部与整体、扶正与祛邪理念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协同互补,进行人性化治疗,具体运用中药局部注射消除浅表肿瘤、外敷药物拔毒化腐生肌治疗破溃、健脾透毒清除残留恶性细胞促进恢复、热疗氧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整体和参,辨证论治,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每个人的综合方案,将治疗效果作用到最大,将副作用降到最低,充分体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以人为本”的特色,在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真正为患者谋福音,让他们重拾尊严,快乐、轻松地度过每一天!(王燕莹)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试卷(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5*2分=10分 1、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子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2、肉瘤:恶性肿瘤来自间叶组织者称为肉瘤。 癌:恶性肿瘤来自上皮组织者称为癌。 3、肿瘤标志物:肿瘤细胞或癌组织由于癌基因及其产物的异常表达和合成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或宿主对肿瘤进行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生化分子,它提示了肿瘤在宿主体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癌基因的活化程度。 4、Honer综合征: 5、Krukenberg瘤:胃粘液癌细胞浸润至胃浆膜后,可脱落到腹腔,种植于腹壁及盆腔器官腹膜上。有时在卵巢形成转移性粘液癌,称Krukenberg瘤。 二、填空题:30*0.5分=15分 1.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途径主要有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种植 性转移、局部蔓延转移和医源性转移。 2.内窥镜在检查恶性肿瘤的优点主要有:直观、照相、刷取细胞做 细胞学检查和直接活检等。 3.支气管肺癌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咯血和血痰、胸痛、气短和发热。 4.现代医学认为胃癌的前期状态主要有肠上皮化生、胃粘膜上皮异 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部切除术后残胃。

5.在肿瘤临床病理分期中,T代表大小及范围,N代表局部淋巴结, M代表肿瘤转移情况。 6.乳腺癌的扩散与转移途径是:直接浸润、淋巴转移、血行转移。 7.恶性淋巴瘤病理分类复杂,根据临床和病理特点分为:霍奇金淋 巴瘤(H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 8.肝癌的并发症有: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继发感染。 三、判断题:10题×1分/题=10分 1、直肠癌早期症状为排便习惯和粪便性质改变。(是) 2、根据WHO制定的三阶梯止痛方案,癌痛病人应坚持按时给药的原则。(是) 3、某些肿瘤,即使出现远处转移灶仍不能归为晚期。() 4、吗啡类止痛药在使用时具有封顶反应。() 5、按病理分型可将肺癌分为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非) 6、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器官依次是骨、肺、肝、软组织、脑。(非) 7、凡AFP升高即可诊断为肝癌。(非) 8、细菌感染与肿瘤发生无密切关系。() 9、在目前肿瘤的治疗中,首选放射治疗。() 10、癌基因是肿瘤细胞所特有的,其表达导致了肿瘤的发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评价 现代医学的治疗,无论手术、化疗和放疗,均是治标之法,这些攻击性手段只是暂时从 表面上杀死、杀伤了一些癌细胞,而产生癌细胞的潜在环境并没有随之改变,同时,因为化 学作用又进一步导致人体内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加剧“癌状态”,从而为癌的转移复发埋下了 伏笔。一般这类病人10年左右,有的甚至更短时间便会出现复发和转移,而继续采取西医 手术治疗,往往此时患者的身体已经吃不消,出现免疫力下降等多种并发症状,中医认为在 采取西医手术的治疗同时,还需要采取中药的治疗,只有中西医结合才是最科学最有效的治疗。 1.肿瘤治疗的疗效评价标准 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一直沿用WHO提出的判定标准:①完全缓解为病灶全部吸收; ②部分缓解为病灶部分缓解;③无变化为病灶无变化;④病情进展为病灶进展。三十多年来,这个标准被普遍用于肿瘤的疗效评价,但仍存在如下问题:①没有对需要测量的病灶及 需要进行评价的病灶作一个统一的规定;②未明确规定所应测量的最小病灶的大小及所应测 量病灶的数量;③对判定为PD(恶化)的标准不确定,是评价单个病灶还是全部肿瘤不明确;④对已广泛应用的检查结果如CT和MRI并未提及。因此,造成各研究组之间疗效评价存在 差异而难以比较,往往导致不正确的结论。针对这一问题,2000年,Duffaud 等[1]发表了新 的肿瘤治疗疗效评价方法—RECIST。RECIST可以简要概括如下:以肿瘤最长径(需≥20mm)为测量基线。治疗后,肿瘤最长径缩小≤30%为PR,增大≥20%则为PD。目前RECIST成为国际肿 瘤界采用的标准,国际上新的临床试验均已采用RECIST评价疗效。 2.中西医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疗效 肿瘤细胞完全杀灭是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理想标准。但是,从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及抗 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来考虑,要达到体内肿瘤细胞的完全消灭,几乎不可能。迄今为止,恶性肿瘤的治疗,仍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其疗效尚未有突破性进展,要达到肿瘤的完 全杀灭,“无瘤生存”,只是一个理想的目标。为了追求这一理想的标准,往往会带来的弊端是:①导致肿瘤的过分治疗,即使肿瘤治好病人也变成残疾或因功能的严重失调而过着非常 人的生活;②由医源性带来的机体损害。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局部瘤体的表现只 是全身病变的部分反映,许多“早期”的癌症患者,在诊断时已有亚临床转移灶的存在。因此,在外科领域,即使通过扩大根治术来提高疗效,肿瘤也很快复发。而作为非手术治疗的放、 化疗来讲,由于许多肿瘤细胞对治疗的不敏感性,即使加大剂量,也往往造成机体的严重损 害而无法完全杀灭肿瘤细胞。中医肿瘤专家认为治疗癌症单纯依靠化学药物或放射治疗并不 能完全的起到治疗的作用,真正的消灭癌细胞需要改变癌细胞的生存环境,只有它的生存环 境改变了才有可能真正的达到抑制癌细胞复发和转移的可能。因此,中西医结合显得如此重要。李丛煌等[2]研究认为中医治疗肿瘤是基于辨证论治的综合治疗,是一个复杂性干预的过程,强调“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个体化诊疗模式,往往不限于一病一方,一方一药,依 据患者病期、证候可选择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综合治疗方法。由于临床科研方 法学和研究思维的限制,既往研究中多采用单一治疗手段进行观察,无法全面反映中药的作 用以及体现中医的辨证论治特点。基于辨证论治的综合治疗方案:①化疗期间同步采用健脾 和胃、益气养血、滋补肝肾为主的辨证中药;②放疗期间同步采用养阴生津、活血解毒为主 辨证中药;③非放化疗阶段中药治疗以益气活血、解毒散结为主要原则,辨病治疗结合辨证 治疗,是值得推广的综合治疗方案。廖安燕等[3]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与放化疗同时联合应用 在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过程中能够提高患者临床受益率,可抑制肿瘤进展,巩固放化 疗的疗效,能明显缓解疼痛、提高KPS评分、减少血液学毒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机体免 疫力、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增强患者对放化疗耐受能力,可作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较 理想的辅助用药。王永中等[4]在研究肝癌介入治疗中发现清肝化瘀口服液对化疗引起的细胞 免疫抑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TACE联合应用清肝化瘀口服液在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防 止肿瘤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甚至在瘤体缩小、缓解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并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