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鬼针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鬼针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鬼针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鬼针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鬼针草为中国民间常用草药,性温,味苦,无毒,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等功效,民间常用它治疗肠炎、痢疾等疾病。近年发现,该药对血压具有良好的双相调节作用,高血压病人服了此药可使血压降低,血压偏低者用药后可使血压升至正常,临床则多用作降压。用鬼针草降血压不仅安全可靠,而且还可以避免某些降压药性功能障碍的副作用。

【性味】味甘、淡、苦,性微寒。

【归经】肝、肺、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阑尾炎、肾炎、胆囊炎、肠炎、细菌性痢疾、肝炎、腹膜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喉炎、闭经、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皮肤感染、小儿惊风、疳积等症。

【禁忌】孕妇忌服。不宜长期服用

【作用】

抗炎作用:鬼针草中的聚乙炔类化合物能明显抑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及蛋清性足肿胀,降低大鼠棉球肉芽肿重量,还能显著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醋酸致炎大鼠的白细胞游走。鬼针草中的黄酮结晶也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镇静镇痛:小花鬼针草注射液腹腔注射能显著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明显减少自主活动次数,并与氯丙嗪呈协同作用,与苯丙胺有拮抗作用。

扭体法及热板法实验表明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消化系统:鬼针草皮下注射能明显减少大鼠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pH值、游离酸浓度,抑制小鼠肠道对炭末的推进作用,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并能降低小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抗癌作用:鬼针草的多种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HL60、V937白血病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聚乙炔类化合物作用最佳。

降血脂及抗血栓:鬼针草和小花鬼针草混合水浸膏灌胃可明显降低雄性大鼠Ch和β脂蛋白,给大鼠静脉注射可明显抑制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4]

【药用附方】

治疟疾:鲜鬼钎草八至十二两。煎汤,加入鸡蛋一个煮汤服。

治痢疾:鬼针草柔芽一把。水煎汤,白痢配红糖,红痢配白糖,连服三次。

治黄疸:鬼针草、柞木叶各五钱,青松针一两。煎服。

治肝炎:鬼针草、黄花棉各一两五钱至二两。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一日多次服,服完为止。

治急性肾炎:鬼针草叶五钱(切细),煎汤,和鸡蛋一个,加适量麻油或茶油煮熟食之,日服一次。

治偏头痛:鬼针草一两,大枣三枚。水煎温服。

治胃气痛:鲜鬼针草一两五钱。和猪肉四两同炖,调酒少许,饭前服。

治大小便出血:鲜鬼针草叶五钱至一两。煎汤服。

治跌打损伤:鲜鬼针草全草一至二两(干的减半)。水煎,另加黄酒一两,温服,日服一次,一般连服三次。

治四肢无力:脱力草~把。煎汤服。

治蛇伤、虫咬:鲜鬼针全草二两,酌加水,煎成半碗,温服,渣捣烂涂贴伤口,日如法两次。

治气性坏疽:鲜鬼针草全草,用冷开水洗净,水煎汤熏洗。

冶金疮出血:鲜鬼针草叶,捣烂敷创口。

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清热解毒,肠痈及毒蛇咬伤等。鬼针草一两,煎服。或与蒲公英、筋骨草等配合应用,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鬼针草一两,煎服。或与半边莲配合应用。治毒蛇咬伤,鲜鬼针草二两,煎服。另取鲜叶一把,洗净,捣烂敷换处。

治损伤性腰痛症:本品有活血散瘀作用,治损伤腰痛,可用鲜草二两至三两(干草一两),加红枣、红糖、黄酒适量,炖汁服。

治脑震荡症:可与活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等配合应用。此外,本品又可用治脱力劳伤、体虚无力,可配合仙鹤草、红枣等同用。

鬼针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鬼针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鬼针草(学名:Bidens pilosa L.),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钝四棱形。茎下部叶较小,很少为具小叶的羽状复叶,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头状花序直径8-9毫米。总苞基部被短柔毛,条状匙形,上部稍宽。无舌状花,盘花筒状,冠檐5齿裂。瘦果黑色,条形,略扁,具棱,上部具稀疏瘤状突起及刚毛,顶端芒刺3-4枚,具倒刺毛。 鬼针草性温,味苦,无毒,全草均可入药,广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产于中国多省区。生于村旁、路边及荒地中。为中国民间常用草药,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性阑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胃肠炎、风湿关节疼痛、疟疾,外用治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孕妇忌用。 (一)鬼针草的作用 鬼针草性温,味苦,无毒,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等功效,民间常用它治疗肠炎、痢疾等疾病。 1、抗炎作用。 鬼针草中的聚乙炔类化合物能明显抑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及蛋清性足肿胀,降低大鼠棉球肉芽肿重量,还能显着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醋酸致炎大鼠的白细胞游走。鬼针草中的黄酮结晶也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2、镇静、镇痛作用。 小花鬼针草注射液腹腔注射能显着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明显减少自主活动次数,并与氯丙嗪呈协同作用,与苯丙胺有拮抗作用。扭体法及热板法实验表明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3、对消化系统作用。 鬼针草皮下注射能明显减少大鼠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pH值、游离酸浓度,抑制小鼠肠道对炭末的推进作用,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并能降低小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4、抗癌作用。 鬼针草的多种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HL60、V937白血病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聚乙炔类化合物作用最佳。 5、降血脂及抗血栓作用。 鬼针草和小花鬼针草混合水浸膏灌胃可明显降低雄性大鼠Ch和β脂蛋白,给大鼠静脉注射可明显抑制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 【临床应用】 鬼针草有着重要的药用价值,性稍寒、味微苦,归肝、肺、大肠经,可以主治由肝主管的解毒功能障碍疾病,如黄疸、疔疮肿毒等疾病;由肺主管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如感冒、咽喉肿痛等疾病;由大肠主管的排泄功能障碍疾病,如泄泻、痢疾等;它还可以治疗毒蛇咬伤、铁打损伤等。可见,鬼针草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当不小心感冒的你,当不小心打球崴脚的你,当不小心上火便秘的你,是不是可以考虑摘点大自然赐予的良药,鬼针草来泡泡水喝呢。当然怀宝宝的你,特别要注意,此药孕妇忌用。 1)治疗阑尾炎: 取鬼针草干品两(鲜品两)煎服,或加冰糖、蜂蜜、牛乳同服,每日l剂。治疗35例(并发其他症状者,临时配用对症药物),其中亚急性阑尾炎21例,痊愈16例,有效5例;慢性阑尾炎14例,痊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服药最少1

艾灸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

艾灸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 一、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最适合女性养生,是因为在中医文化里,男性属阳,女性属阴,女性多有寒证,以及气血不足、经络不畅等症状,如手脚冰凉、痛经、月经不调、胃痛,这些都是由于寒凉引起的亚健康问题。而艾草是纯阳植物,点燃艾草在人体特定的部位上施以灸治,是补充人体阳气最好的方法。 1、温经通络,行气活血 传统中医认为,气血通畅,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特点,艾灸疗法可以使高温透彻身体肌骨经脉,使寒冷的气血温暖起来,流动更加畅快。 2、驱寒逐湿,消淤散结 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能够迅速打开气结,消散淤血。正阳气进入体内,能够清除湿浊之气,散寒回阳。推荐阅读:中医艾灸的作用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 3、温中补气,保健强身 艾灸疗法历来就被医家公认为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更多的人体正气,能提高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抗病能力,具有良好的补益强身的养生功效。 4、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

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 5、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 6、艾叶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二、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

中药蚯蚓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蚯蚓的功效与作用 蚯蚓的功效和作用 1、治痰热咳喘 出现咳嗽、气喘、痰黄稠或口干、舌红苔薄黄、脉弦(绷紧如按琴弦)滑(指下如有滚珠滑过)数(跳动快,一般每分钟超过90次)者,可用地龙、石苇、鱼腥草各15克(后下,只煎5分钟),浙贝母、麦冬、北杏仁各12克,射干10克,黄芩9克,麻黄5克,甘草6克,加水煎成400毫升,分2次温服。 2、随证加减 痰黄而多者加蛇胆川贝末2克;痰不易咳出、气促加葶苈子1o 克,前胡15克,旋复花(用布包着煎)8克。见效后连服3~5剂。 3、治脑血栓 手足不灵对脑血栓手足活动不灵伴舌红、脉弦者,可用地龙、生地各15克,丹参20克,赤芍12克,泽兰10克,当归尾6克,加水煎成400毫升,分2次温服。 4、随证加减 血压高者加益母草15~25克,车前子15~30克(布包);失眠或说话舌头不灵加石菖蒲、天竺黄各12克,胆南星8克。 5、治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出现鼻痒、频频打喷嚏、流清涕或鼻塞、舌质红、舌苔薄白不厚、脉略弦者,可用地龙、白鲜皮各15克,辛夷10

克(后下),蝉蜕9克,苍耳子8克(后下),白芷5克(后下),薄荷7克(后下),菖蒲、甘草各6克,加水煎成400毫升,分2次温服。 6、随证加减 平素易感冒者加生黄芪15克,防风5克,白术12克(编者注:这3味药即古方玉屏风散);鼻涕黄者加黄芩8克,鱼腥草15克(后下)。 蚯蚓的药理作用: 1. 抗组胺和平喘作用从广地龙中提得的含氮有效成分(次黄瞟呤), 对大鼠及家兔肺灌注具有显著的舒张支气管作用;对因组胺或毛果芸香碱引起的支气管收缩有对抗作用;给豚鼠静脉注射可提高其对组胺的耐受量。实验证明:地龙对组胺喷雾引起的豚鼠哮喘, 有保护作用。从地龙中分离得到的琥珀酸用於临床, 有宽胸、祛痰作用, 亦有镇静作用。 2. 解热作用实验证明:蚯蚓水浸剂及蚯蚓解热碱对大肠杆菌毒素、温刺引起的人工发热家兔, 均有良好的解热作用, 其作用比氨基比林、安替比林、盐酸奎宁温和。与氨基比林并用, 能加速和延长作用的持续时间。但对二硝基酚引起的发热则无影响。蚯蚓中所含的琥珀酸亦有降低体温的作用。有报告认为, 蚯蚓的解热原理, 主要是通过调节体温中枢, 使散热增加, 体温下降。 3. 镇静、抗惊厥作用蚯蚓热浸液、醇提取液对小白鼠及兔均有镇静作用, 对戊四氮及咖啡因引起的惊厥及电惊厥均有对抗作用, 但对士的宁引起的惊厥则无对抗作用。有报告认为, 蚯蚓中所含的琥珀酸有解痉、治疗癫痫的作用;并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

民间常用草药鬼针草

民间常用草药---鬼针草 2013-05-02360doc个人图书馆 鬼针草,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海拔50-3100米的路边荒地、山坡及田间。国内外均有分布。为我国民间常用草药,可在夏、秋季开花盛期收割地上部分,拣去杂草,鲜用或晒干,以全草入药。《中华本草》功效分类为:清热解毒药、消肿药。分布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区。生于村旁、路边及荒地中。 提要: 【喝鬼针茶双向调血压】 【“鬼针草”吃好了白血病】 【各家论述】 中药概述 中文名鬼针草(本草拾遗,图考) 学名Bidens pilosa Linn. 别名三叶鬼针草、四方枝、虾钳草、蟹钳草(广东、广西),对叉草、粘人草、粘连子(云南),一包针、引线包(江苏、浙江),豆渣草、豆渣菜(四川、陕西),盲肠草(福建、广东、广西),王八叉、小狗叉(山东、河南等地)鬼钗草(《本草拾遗》),鬼黄花、山东老鸦草(《福建民间草药》),鬼骨针(《江苏植药志》),盲肠草、眺虱草(《福建中医杂志》⑶:9,1959),豆渣菜、叉婆子(《除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手册》),引线包、针包草、一把针(《浙江民间草药》),刺儿鬼、鬼蒺藜(《中国药植图鉴》),乌藤菜、清胃草、跟人走(《泉州本草》),

粘花衣、鬼菊、擂钻草、山虱母、粘身草、咸丰草(《闽东本草》),脱力草、小鬼针(《江苏药材志》),索人衣、一包针(《江西草药》),家脱力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中药药性】 【性味】味苦;性微寒。 ①《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 ②《泉州本草》:“性温,味苦,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倍量;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取汁涂;或煎水熏洗。 【用药禁忌】《泉州本草》:孕妇忌服。 【炮制】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成1~2cm小断,干燥。 【归经】归肝、肺、大肠经。 ·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止泻,散瘀消肿。用于阑尾炎,肾炎,胆囊炎,肠炎,细菌性痢疾,肝炎,腹膜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喉炎,闭经,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皮肤感染,小儿惊风、疳积等症。 【贮藏】置干燥处。[1] [url=][/url] 【喝鬼针茶双向调血压】 鬼针草,又名虾钳草、蟹钳草(广东、广西),对叉草、粘人草、粘连子(云南),一把针、粘

中医艾灸的优点和禁忌

中医艾灸的优点和禁忌 艾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祛病防病、保健养生的疗法。艾灸不少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一)中医艾灸的优点 艾灸有很多好处。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艾灸的作用主要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针疗不断得到发展,而艾灸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艾灸在施治过程中,烧灼患者经穴,会在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灸学大师周楣声先生指出,正是病痛与灸疮带给患者的双重痛苦,使得艾灸一蹶不振,并呼吁对艾灸深入研究,推进艾灸的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艾灸疗效独特性的认识,艾灸疗法重新得到了医学界重视,现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加快。现代的温灸疗法,并不直接接触皮肤,采用艾条悬灸和艾灸器温灸的方式作用治疗疾病保健养生只用,效果也很好。并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烧灼皮肤产生疤痕的特点。 艾灸的好处还要追溯到古代。古人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

鬼针草的功效与禁忌

鬼针草的功效与禁忌 【性味】 ①《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 ②《泉州本草》:"性温,味苦,无毒。" 【归经】归肝、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疟疾,腹泻,痢疾,肝炎,急性肾炎,胃痛,噎膈,肠痈,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①《本革拾遗》:"主蛇及蜘蛛咬,杵碎敷之,亦杵绞汁服。" ②《纲目》:"涂蝎虿伤。" ③《福建民间草药》:"散瘀活血,消痈解毒。" ④《江苏植药志》:"捣汁敷,止血。" ⑤《中国药植图鉴》:"煎服,治痢疾,咽喉仲痛,噎膈反胃,贲门痉挛及食道扩张 等症。有解毒,止泻,解热功效。近用治盲肠炎。" ⑥《泉州本草》:"消瘀,镇痛,敛金疮。治心腹结痛,产后瘀血,月经不通,金疮 出血,肠出血,出血性下痢,尿血。" ⑦《闽东本草》:"治肠痈,淋浊,疟疾,黄疸,小便不利,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 熏洗。 近年发现,该药对血压具有良好的双相调节作用,高血压病人服了此药可使血压降低,血压偏低者用药后可使血压升至正常,临床则多用作降压。用鬼针草降血压不仅安全可靠,而且还可以避免某些降压药性功能障碍的副作用。 治疗高血压: 使用方法:每天用干鬼针草30克,加水1000毫升,水煎后代茶一日内服完,连服八 九天见效或恢复正常,并且长期保持血压稳定。该药的独特之处在于患高血压的病人服药后,血压能降至正常,血压偏低的人可以使血压回升,血压正常的人没有变化,它对防治 高血压、脑血栓有一定疗效。

小贴士: 该药的独特之处是在于患高血压的病人服药且血压降至正常,血压偏低的可以便血压回升,血压正常的人没有变化,它确实是防治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特效药物。 据文献资料记载,该药对三硝酸甘油脂、胆固醇、血液黏稠度均有明显降低作用,不失为祛病健身的中草药之宝。 《本草拾遗》:无毒。鬼针草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左右水煎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用药禁忌】 《泉州本草》:"孕妇忌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鬼针草嫩草、干品均可药用。水煎服者每次取药15-30克,水煎服;当茶饮者,每次取药3克放茶杯中,冲入开水泡15分钟,徐徐饮之。一般用药后3个月见效。如能坚持长期服用,还可起到降低血脂降血压的功效 ;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或取汁涂;或煎水熏洗。 猜你喜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艾灸适应症及禁忌症讲课稿

艾灸适应症及禁忌症

艾灸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艾灸与针刺都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的功能而其作用,从而达到调节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失调的治疗目标。概而言之,灸疗具有调节阴阳之偏,促使机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的作用。因此,灸法的适应症是十分广泛的。内外妇儿各科的急慢性疾病,不冷寒热虚实表里阴阳,都有灸法的适应症。从其作用归纳有如下几方面。 1.温经散寒,活血,痛痹止痛,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麻痹引起的各种疾病,如风寒湿痹, 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疏风解表,温中散寒,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症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 3.温阳补虚,回阳固脱,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症,如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 4.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治疗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5.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用于治疗外科各种疮疡初起,以及瘰疬等症,用于疮疡溃久不愈,有促进愈合,生长肌肉的作用。 6.降逆下气,用于治疗气逆上冲的病症,如脚气冲心,肝阳上亢之症可灸涌泉穴治之。

艾灸适应症 1、流感、哮喘(热性哮喘和对艾草过敏的患者除外)、咳嗽、支气管炎等。 2、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偏头痛、肩周炎、肘关节 炎、坐骨神经痛、各种腰腿痛和关节痛、外伤恢复期的辅助治疗等。 3、骨折复位后和急性扭伤治疗及恢复期。 4、妇女卵巢囊肿、输卵管炎症、宫冷、带下、痛经、恶露不止、崩漏、子宫下 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乳腺肿瘤等。 5、胃痛、胃下垂、脂肪肝、肝炎、肾炎、各种肠炎等。 6、中气不足及妇女更年期引起的颜面早衰、浑身无力、精神倦怠、自汗盗汗、 失眠多梦、早泄、尿频、脱肛、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等。 7、贫血、低血压、白细胞减少等。 8、对早、中期癌症有明显的止痛消炎作用,并可增加食欲、提高免疫功能; 9、减肥:民间早有以艾灸之法瘦腰减脂,腰腹肥胖者不必改变平时的饮食习惯, 每日温灸腰腹部1-2次,连续几周后即可收到明显的减肥效果; 10、艾灸法大补上、中、下丹田之气,自古为养生要术。无病者常灸之可气血 充盈、青春美容、身强体健、延缓衰老。 艾灸禁忌症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过劳、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伤寒者。 4.某些传染病(猩红热、麻疹、丹毒、传染性皮肤病者),白候、大叶性肺炎、肺结核晚期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艾叶过敏者(闻到艾灸气味出现呕吐、憋气、头晕、连续打喷嚏、咳嗽等症状),经常性的皮肤过敏者。 6.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疗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心悸、心动过速、血压过高者、中风早期者。 7.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8.幼儿囟门未闭合前的囟会穴及孕妇、酒醉、空腹、过饱、极度疲劳、男女乳头、阴部、睾丸、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女性经期、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力的人、血脉过快、皮肤不健康者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施灸前要与患者讲清灸治的方法及疗程,尤其是瘢痕灸,一定要取得患者的同意与合作。瘢痕灸后,局部要保持清洁,必要时要贴敷料,每天换药1次,直至结痂为止。在施灸前,要将所选穴位用温水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净,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肤适当温度,防止受凉,影响疗效。

白芷的功效和作用

白芷的功效和作用 导读:白芷(拉丁文名: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Benth. et Hook. f. ex Franch. et Sav),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2-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 白芷的功效和作用一: 性味:性温,味辛,气芳香,微苦。根呈圆锥形,长10~20cm,直径2~2.5cm。表面灰棕色,有横向突起的皮孔,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白色,粉性足,皮部密布棕色油点。 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 白芷还有美容功效,挑选大而色纯白无霉迹的白芷,取其根部,碾为极细末,掺入到一小瓶普通护肤品中,充分搅拌和匀,坚持使用,有一定的增白效果。 自然生长的白芷①兴安白芷,又名:达乌里当归,走马芹。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2.5米。根粗大,直生,有时有数条支根。茎粗大,近于圆柱形,基部粗约5~9厘米,中空,通常呈紫红色,基部光滑无毛,近花序处有短柔毛。茎下部的叶大;叶柄长,墓部扩大呈鞘状,抱茎;叶为2~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卵形至长卵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先端锐尖,边缘有尖锐的重锯齿,基部下延成小柄;茎上部的叶较小,叶柄全部扩大成卵状的叶鞘,叶片两面

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短柔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10~30厘米;总苞缺如或呈1~2片膨大的鞘状苞片,小总苞14~16片,狭披针形,比花梗长或等长;花萼缺如;花瓣5,白色,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向内弯曲;雄蕊5,花丝细长伸出于花瓣外:子房下位,2室,花柱2,短,基部黄白色或白色。双悬果扁平椭圆形或近于圆形,分果具5果棱,侧棱成翅状。花期6~7月。果期7~9月。多生于河岸、溪边,以及沿海的丛林砾岩上。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栽培于四川、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等地。 本植物野生种的根,在东北作独活用,商品称香大活,参见独活条。 白芷花②川白芷,又名:异形当归。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直生,下面有数条支根。茎直立,圆柱形,中空,表面有细棱。叶互生;茎下部的叶2~3回3出式羽状全裂,最终裂片长卵形至披针形;叶柄鞘状,抱茎;茎上部的'叶片逐渐简化成广阔膨大的叶鞘;叶边缘有不规则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至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短刚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花梗长15~20厘米;总值缺,小总苞数枚,狭披针形至线形,较小伞梗为长;花萼不明显;花瓣5,白色,广卵形至类圆形,先端微凹,中央有一小舌片向内折曲;雄蕊5,花药椭圆形:子房下位,2室,花柱2。双悬果长椭圆形,分果右明显的5棱,侧棱有较木质化的翅。花期5~6月。果期6~7月。生长于山地林缘。分布黑龙江、吉林、

秦皮的功效与作用

[标签:标题] 篇一:七种常用中药的功效及服用禁忌 七种常用中药的功效及服用禁忌 胖大海、枸杞子、金银花等都是人们熟识且常用的中药,由于这些中药药性较为平和,大多数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服用,其实这些常用中药也有一些服用禁忌,切不可随意服用,并要掌握好安全用量。 胖大海——清肺利咽 胖大海味甘,性寒;有小毒。有清肺利咽、润肠通便之功效,适用于风热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喑哑,其他原因引起的喑哑用胖大海无效,特别是老年人突然失音及脾虚者应该慎用。【安全用量】代茶饮每次不得超过3粒,以防中毒。 决明子——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 决明子味甘、苦,性微寒,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等功效。但决明子可引起腹泻,女性长期服用轻则引发月经不规律,重则可使子宫内膜不正常;有泄泻、低血压者及怀孕女性也应慎用。另外,决明子是一种泻药,长期服用对身体不好,会损伤身体的正气。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10~15克。 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抗衰老 枸杞子味甘,性平,功能为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抗衰老。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枸杞子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或平时大量摄取肉类食物面泛红光的人不宜服用。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最适合吃枸杞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而且,一定要长期坚持,每天吃一点,才能见效。【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5~15克。 甘草——润肺祛痰止咳 甘草味甘,性平,有补益心脾、润肺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但长期服用能引起水肿和血压升高,还易引起低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等。湿盛胀满者不宜服用。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3~10克。 人参——大补元气,提高免疫力 人参大补元气、生津安神、补脾益肺,能兴奋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抗衰老。身强体壮者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人参易口干舌燥,甚至鼻孔出血。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有些人认为人参是一种补品,吃了对身体总有好处,这是错误的想法。无论是红参还是生晒参,在服用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过量服食。另外,一定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比较好;而夏季天气炎热,则不宜食用。在服用人参后忌吃萝卜、忌饮茶。人参忌与葡萄同食,葡萄中含有鞣酸,极易与人参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影响吸收而降低药效。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5~10克。 菊花——平肝明目,解毒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的作用。但阳虚体质者不适合服用;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应慎服;阴阳两虚型、痰湿型、血淤型高血压病患者也不宜服用菊花。菊花的服用方法:以苏杭一带所长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3次。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6~10克。 金银花——清热解毒

鬼针草

【名称】鬼针草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拼音名】Guǐ Zhēn Cǎo 【英文名】Herb of Spanishneedles 【别名】鬼钗草、鬼黄花、山东老鸦草、婆婆针、鬼骨针、盲肠草、跳虱草、豆渣菜、叉婆子、引线包、针包草、一把针、刺儿鬼、鬼蒺藜、乌藤菜、清胃草、跟人走、粘花衣、鬼菊、擂钻草、山虱母、粘身草、咸丰草、脱力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鬼针草的全草。[br]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dens bipinnata L.[br]采收和储藏:在夏、秋季开花盛期,收割地上部分,拣去杂草,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鬼针草一年生草本,高50-100cm,茎中部叶和下部叶对生;柄长2-6cm;叶片长5-14cm,二回羽状深裂,裂片再次羽状分裂,小裂片三角状或鞭状披针形,先端尖或渐尖,边缘具不规则细齿或钝齿,两面略有短毛;上部叶互生,羽状分裂。头状花序直径5-10cm;总花梗长2-10;总苞片条状椭圆形,先端尖或钝,被细短毛;舌状花黄色,通常有1-3朵不发育;筒状花黄色,。发育,长约5mm,裂片5。瘦果长表,长1-2cm,宽约1mm,具3-4棱,有短毛;筠争冠毛芒状,3-4枚,长2-5mm。花期8-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分于路边、荒野或住宅附近。全国广布。 【栽培】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粘壤土栽培为宜。[br]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11月果实成熟,割回全草,晒干,脱粒,扬将,备用。3-4月穴播,按行株距33cm×24cm,开穴,穴深3- 4cm,播后覆土。温度在18-21℃左右,有一定温度的条件下,约经10-15d出苗。[br]田间管理苗高6-8cm,时间苗、补苗,每穴留苗3-4株;并进行松土

灸法的宜忌与注意事项

灸法的宜忌与注意事项 一、灸法的适应证 艾灸与针刺都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的功能而起作用,从而达到调节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失调的治疗目的。概而言之,灸疗具有调节阴阳之偏,促使机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的作用。因此,灸法的适应证是十分广泛的。内外妇儿各科的急慢性疾病,不论寒热虚实表里阴阳,都有灸法的适应证。从其作用归纳有如下几方面。 1.温经散寒,活血,通痹止痛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2.疏风解表,温中散寒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 3.温阳补虚。回阳固脱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证,如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 4.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治疗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证,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5.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用于治疗外壳疮疡初起,以及瘰疬等证。用于疮疡溃久不愈,有促进愈合、生长肌肉的作用。 6.降逆下气用于治疗气逆上冲的病症,如脚气冲心、肝阳上亢之证可灸涌泉穴治之。 7.防病保健灸法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千金要方》记载:“凡入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瘟疫毒气不能着人也。”《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可见,我们祖先早已十分重视艾灸在防病保健方面的作用了。 二、灸法的禁忌证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疮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3.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形的体表区域、黏膜附近均不宜直接灸。 三、禁灸穴 凡不可灸治的腧穴,称禁灸穴。禁灸穴是针灸临床避免事故差错的根据,其意义是深远的。但是,时至今日,如人体解剖学以对人体各部详加洞察,前人所述的禁灸穴,通过实践,并非皆然,故不可泥于古人。 古人的禁灸穴:凡接近五官、前后二阴及大动脉的腧穴,均不宜用灸法施治。如脑户、风府、哑门、五处、承光、脊中、心俞、白环俞、丝竹空、承泣、人迎、乳中、渊腋、鸠尾、经渠、天府、阴市、伏兔、地五会、膝阳关、迎香、地仓、少府、足通谷、天柱、头临泣、头维、攒竹、清明、下关、周荣、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隐白、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申脉、委中、素髎、巨髎、禾髎、颧髎、天牖、髀关、承扶等。 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近代针灸临床认为,除了晴明、素髎、人迎、委中等不宜灸外,其它的可适当采用灸治法

中药白芨的食用方法

中药白芨的食用方法 中药白芨的食用方法 1、白芨冰糖燕窝 原料:白芨15克,燕窝10克,冰糖少许。 做法:先将白芨洗净切成薄片,燕窝择去毛渣。以上两味一起放入碗中,加适量水,隔水蒸至熟,滤去药渣。锅内再加入冰糖,适量水煮熬,去渣将糖汁倒入燕窝内食之。 药膳功效:补肺养阴、止嗽止血,适用于肺结核、肺气肿咯血者。 2、白芨羊肝汤 原料:白芨15克,羊肝100克,姜、葱、盐各5克。 做法:先将白芨洗净,放入炖杯内,备用。羊肝洗净切片;姜切片、葱切段。将白芨放入炖锅,用大火烧沸,加入姜、葱、盐,再用小火煮半小时,放入羊肝煮熟即成。 药膳功效:本汤补肝益肾、明目,适用于慢性肝炎患者。 3、白芨粥 【来源】民间方 【原料】白芨粉15克,糯米100克,大枣5枚,蜂蜜25克。 【制作】用糯米、大枣、蜂蜜加水煮,至粥将熟时,将白芨粉加入粥中,改文火稍煮片刻,待粥汤粘稠即可。 【用法】每日2次,温热服食。10天为一疗程。

【疗效】补肺止血,养胃生肌。适用于肺胃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 白芨的副作用: 白芨是止血药物,没有出血最好不要长期服用! 白芨的食用禁忌: 外感咳血,肺痈初起及肺胃有实热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痈疽已溃,不宜同苦寒药服。 ②《本草经集注》:紫石英为之使。恶理石。畏李核,杏人。 ③《蜀本草》:反乌头。 中药白芨的功效 补肺,止咳化痰,止血生肌。治矽肺,肺结核,百日咳,气管炎,消化道出血,痈肿,外伤出血。 中药白芨的作用 1、鼻血不止。用口水调白及末涂鼻梁上低处(名“山根”);另取白及末一钱,水冲服。 2、心气疼痛。用白及、石榴皮各二钱,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黄豆大。每服三丸,艾醋汤送下。 3、妇女阴脱。用白及、川乌药,等分为末,薄布包一钱,纳入阴道中,觉腹内热即止。每天用一次。 4、疔疮、肿疮。用白及末半钱,澄水中,等水清后,去水,以药摊厚纸上贴于患处。 5、跌打骨折。用白及末二钱,酒调服。 6、刀伤。用白及、煅石膏,等分为末,洒伤口上。 7、冬季手足皲裂。用白及粉加水调匀,填入裂口。患处不能

鬼针草泡酒喝的功效是什么

鬼针草泡酒喝的功效是什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鬼针草泡酒喝的功效是什么》的内容,具体内容:鬼针草有着很大的功效作用,所以很多的人都会想要用鬼针草泡酒或者泡水喝。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鬼针草泡酒喝的作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鬼针草泡酒喝的功效功效一:取鬼针草干的0... 鬼针草有着很大的功效作用,所以很多的人都会想要用鬼针草泡酒或者泡水喝。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鬼针草泡酒喝的作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鬼针草泡酒喝的功效 功效一:取鬼针草干的0.5-1克(新鲜的1.5克)加水一碗煎服至半碗。,或加冰糖、蜂蜜、牛乳等,每日一剂,一剂喝三次可以治疗阑尾炎。 功效二:取鲜鬼针草6-10棵(干的3-5棵)加水浸泡后,然后服用可以治疗腹泻,每天3到4次。 功效三:把鬼针草洗净是晒干后储存起来,然后用开水冲泡后饮用,也可以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鬼针草的作用 鬼针草性温,味苦,无毒,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等功效,民间常用它治疗肠炎、痢疾等疾病。 早在李时珍《本草纲目》就有记载,该药苦平、无毒,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作用。 目前,鬼针草多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慢性气管炎、胃肠炎等,能改善或消除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肢体麻木、心悸、疲惫等高血压症

状,还能降低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改善异常的血流变作用。 对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动脉硬化、静脉血管栓塞、水肿也有较好疗效。尤其可贵的是鬼针草具有显著的降压、祛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抗血栓形成等功效。 鬼针草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生长,药源广泛,价格低廉,疗效确切,又 无毒副作用,实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良药。 抗炎作用 鬼针草中的聚乙炔类化合物能明显抑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及 蛋清性足肿胀,降低大鼠棉球肉芽肿重量,还能显著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醋酸致炎大鼠的白细胞游走。鬼针草中的黄酮结晶也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镇静、镇痛作用 小花鬼针草注射液腹腔注射能显著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明显减少自主活动次数,并与氯丙嗪呈协同作用,与苯丙胺有拮抗作用。扭体法及热板法实验表明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对消化系统作用 鬼针草皮下注射能明显减少大鼠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pH值、游离酸浓度,抑制小鼠肠道对炭末的推进作用,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并能降低小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鬼针草的治疗作用 1、治疟疾:鲜鬼针草400~600克。煎汤,加入鸡蛋一个煮汤服。(《闽

艾灸注意事项(禁忌 方法 图解等)

艾条灸注意事项: 1、灸治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回阳救逆,益气升陷,温通气血,扶正祛邪防病保健 2、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5、经期,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的人不适宜用艾灸 6、艾灸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和实症不适合,3年陈艾条适用于身体保健 7、灸的顺序:先阳后阴,先背腰部后胸腹部,先上部后下部,先头面躯干后四肢,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8、艾灸的补法,温灸,火灭后按摩穴位;泄法,用嘴吹,助燃,开其穴,起消散作用 9、强壮男子虚症实症顽症,皮肉深厚处,宜施大柱多桩;型衰体弱久病虚症慢性病,宜小柱少桩 10、颜面五官,心脏大血管处,心经区,阴部及重要经腱,关节活动处,不宜施直接灸,以防危险或留疤痕影响功能 11、婴幼儿的卥门不宜直接灸 中医在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下边说说艾灸的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以下情况最好不要施灸: 1.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2.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3.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二、艾灸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影响效果。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或放入盛少量水的容器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6.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7.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小剂量,或灸的时间短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8.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拾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白芨美容方法

白芨美容方法 白芨美容方法 白芨的美容功能和效果和主要解决得问题:皮肤粗糙、皱纹变多起来。 适用人群:风吹日晒较多,皮肤显得粗糙或是皱纹等与实际年龄偏差较大得人。 问题成因:皮肤是咱们身体得最外一层,体内得水分能否保存得往,能直接影响皮肤得状态。中医觉得,肺脏和皮肤得关系最为密切,肺阴直接影响皮肤得干燥和皱纹程度。 使用办法:玉竹多用水煎煮,当成一天的白开水喝,起到源源不断得“润”肺脏和皮肤得最好成效。白芨要加工成细粉,接着用水调稀,做个面膜,接着能感觉皮肤明显细嫩,以白芨为基础嫩肤靓白在咱们国家已有千百年历史。它们同时用,一个从内滋生水分润肤,一个锁住水分养肤,成效更明显。 白芨美容面膜 绿豆三白面膜 原料:绿豆粉2茶匙、白芷粉1茶匙、白茯苓2茶匙、白芨粉1茶匙、蜂蜜或牛奶适量 做法:绿豆粉、白芷粉、白茯苓、白芨粉混,冬天加蜂蜜适量调和要是感觉粘就加几滴牛奶。夏天或是超油皮肤就只加牛奶适量调和。每次20到30分种。每周可做2—3次

靓丽秘诀:这可以去痘、去印。但却小心皮肤不一样、天气不一样时,蜂蜜、牛奶得用法。 白芨单方面膜 原料:白芨粉10克,酿造白醋适量 用法:将白芨粉用醋调后敷于患处 功能和效果:本方止痛消疮做用显著,用在长治不愈,或毒盛红肿热痛者。 白芨美白面膜 原料:白芷粉1茶匙、白茯苓2茶匙、白芨粉1茶匙、芦荟鲜汁、蜂蜜或牛奶适量 做法:将以上三种粉混和,冬天加蜂蜜适量调和要是感觉粘就加几滴牛奶。夏天或是超油皮肤就只加牛奶适量调和。每次20到30分种。 靓丽秘诀:此款面膜具有柔嫩皮肤、靓白润泽之功能和效果。 白芨的药理功效 ⒈白及有明显的止血作用,起效快,疗效可靠。 ⒉白及对实验性胃、十二指肠穿孔具有治疗作用。 ⒊白及在体外实验中具有抗菌作用。 ⒋白及具有代血浆作用。 ⒌白及具有预防肠粘连作用。 ⒍白及块茎含有粘液质多糖,具有抗癌作用。 ⒎白及胶可用作药用辅料。

芦根

芦根,神奇的中药 一、药材概述: 芦苇,多年生高大草本,具有匍匐状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每节上具芽。茎高2~5米,节下通常具白粉。叶2列式排列,具叶鞘;叶鞘抱茎无毛或具细毛;叶灰绿色或蓝绿色,较宽,线状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2~5厘米,粗糙,先端渐尖;叶舌长1~2毫米,成一轮毛状。圆锥花序大形,顶生,直立, 有时稍弯曲,长15~25厘米,有时或更长; 小穗长9~12毫米,暗紫色或褐紫色,稀淡黄色; 颖披针形,内颖比外颖长约1倍;第1花通常为 雄性,其外稃长8~15毫米,内稃长3~4毫米, 脊上粗糙;第2外稃长9~16毫米,先端长渐尖, 基盘具长6~12毫米之柔毛两性花具雄蕊3,雌 蕊1,花柱2,柱头羽状。颖果,椭圆形至长圆 形,与内外稃分离。花期9~10月。 芦根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芦苇的地下 茎。具清热生津、止呕、除烦之功效。常 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舌燥少津之征, 或胃热呕逆、肺热咳嗽、痰稠、口干及外 感风热的咳嗽。 芦根始载于《别录》,列为下品。《新 修本草》曰:“生下湿地。茎叶似竹花 若荻花。二月、八月采根,日干用之。”《本 草图经》谓:“芦根,旧不载所出州土,今 在处有之。生下湿陂泽中。其状都似竹而叶抱茎生,无枝。花白作穗,若茅花。根亦若竹根而节疏。”上述记载及《本草图经》附图,均与本品相符。 《本草纲目》:按《雷公炮炙论·序》云,益食加觞,须煎芦朴。注云,用逆水芦根,并厚朴二味等分,煎汤服。盖芦根甘能益胃,寒能降火故也。《本草经疏》:芦根,味甘寒而无毒。消渴者,中焦有热,则脾胃干燥,津液不生而然也,甘能益胃和中,寒能除热降火,热解胃和,则津液流通而渴止矣。客热者,邪热也,甘寒除邪热,则客热自解。肺为水之上源,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始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为水脏而主二便,三家有热,则小便频数,甚至不能少忍,火性急速故也,肺、肾、脾三家之热解,则小便复其常道矣,火升胃热,则反胃呕逆不下食及噎哕不止;伤寒时疾,热甚则烦闷;下多亡阴,故泻利人多渴;孕妇血不足则心热,甘寒除热安胃,亦能下气,故悉主之也。《医学衷中参西录》:《千金》苇茎汤,释者谓苇用茎而不用根者,以肺原在上,取本乎天者亲上也。而愚则以为不然。苇之根居于水底,其性凉而善升,患大头瘟者,愚常用之为引经要药,是其上升之力可至脑部,而况于肺乎?且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养肺阴则用根实胜于茎明矣。今药房所鬻者名为芦根,

鬼针草根的功效作用是什么

鬼针草根的功效作用是什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鬼针草根的功效作用是什么》的内容,具体内容:鬼针草为中国民间常用草药,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那么你知道鬼针草根有什么功效吗?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鬼针草根的功效作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鬼针草根的功效主治:清热... 鬼针草为中国民间常用草药,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那么你知道鬼针草根有什么功效吗?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鬼针草根的功效作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鬼针草根的功效 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主咽喉;肿痛;泄泻;痢疾;黄疸;肠痈;疔疮肿毒;蛇早咬伤;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将等量三叶鬼针草与海州常山混合制成的水煎剂或酒精浸剂,予大鼠口服,剂量为10g(生药)/kg/天,共五天,对甲醛性及蛋清性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消炎作用。豨莶草与海州常山混合制成的水煎剂同量口服,同样有效,说明三叶鬼针草可代替豨莶草作消炎药应用。单味三叶鬼针草或海州常山、豨莶草均无明显作用;说明它们之间有相互加强的作用。作好制剂后临时合并应用,同样有效,说明它们混合后作用增强,并非生成新的成分。从复方中分离出的总生物碱及类甾醇虽均有消炎作用,但作用较弱,似非主要成分。其中含大量胆碱,非消炎成分,却可引起副作用如唾液分泌、流泪等。三叶鬼针草的乙醇浸液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抑菌作用,花、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鬼针草的作用 抗炎作用 鬼针草有抗炎的作用,它当中的聚乙炔类化合物可以抑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还可以一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它当中的黄酮结晶也是有抗炎作用的。 镇静、镇痛作用 鬼针草注射液腹腔注射能显著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明显减少自主活动次数,并与氯丙嗪呈协同作用,与苯丙胺有拮抗作用。扭体法及热板法实验表明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对消化系统作用 鬼针草皮下注射能明显减少大鼠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pH值、游离酸浓度,抑制小鼠肠道对炭末的推进作用,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并能降低小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抗癌作用 鬼针草当中的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HL60、V937白血病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中的聚乙炔类化合物作用是最好的。 降血脂及抗血栓作用 鬼针草和小花鬼针草混合水浸膏灌胃可明显降低雄性大鼠Ch和脂蛋白,给大鼠静脉注射可明显抑制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 鬼针草的药理作用 1、治疟疾:鲜鬼针草400~600克。煎汤,加入鸡蛋一个煮汤服。(《闽东本草》)

艾灸的大禁忌及个注意事项完整版

艾灸的大禁忌及个注意 事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艾灸的5大禁忌及10个注意事项 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和操作规程,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