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小鼠的种类63444

实验小鼠的种类63444

实验小鼠的种类63444
实验小鼠的种类63444

实验小鼠的种类

A、近交系(inbredstrain):

1)BALB/c小鼠

形成了许多亚系,如BALB/cAnN,BALB/cJ,BALB/cCd。BALB/c小鼠基因型为Aa***c。毛色为白色。其乳腺癌发病率低,但对致癌因子敏感。乳腺肿瘤发生率约为10﹪~20﹪。有一定数量的卵巢、肾上腺和肺部肿瘤、白血病的发生。肺癌发病率雌性26﹪,雄性29﹪。白血病发病率雌性12﹪,雄性10﹪。血压与其他近交系小鼠相比为最高,有自发高血压症。老年小鼠心脏有某些病变,雌雄小鼠常有动脉硬化。几乎全部20月龄的雄性小鼠均有淀粉样变。对鼠伤寒沙门氏菌C`5敏感,对麻疹病毒中度敏感,易患慢性肺炎,对放射线极度敏感。富于网状内皮细胞的器官(如肝、脾)与体重相比,所占比值很大。常用于单克隆抗体和免疫学研究。BALB/c小鼠生产性能好,繁殖期长,一般无相互侵袭习性,比较容易群养。平均寿命:有的记载雄鼠为509天,雌鼠为561天;有的记载雄鼠为648天,雌鼠为816天。平均体重252日龄雄鼠为30g,雌鼠为28g。

C57BL小鼠基因型为aa***C。毛色为黑色。C57BL小鼠对Graffi白血病因子较敏感。对麻疹病毒敏感。乳腺肿瘤发生率低。网状组织肿瘤自发率,雌鼠少于10﹪,雄鼠为4﹪。较老的动物中有垂体腺瘤发生。老年性肾硬化症常见。有些亚系有遗传性的脑积水。C57BL 小鼠对化学致癌物诱导作用敏感性低,但全身经放射线照射后,淋巴瘤发生率达90﹪~100﹪。腰椎六个,有许多骨骼方面的变异。亚系C57BL/He和C57BL/An,与其他的C57BL和C58不同,它们有元素Ce的高效肝分解酶。C57BL小鼠适于穴居,非地面生活的小鼠,对逃避侵袭的反应性不敏感。于无特殊病原体(SPF)环境中,在用代乳鼠喂养条件下的平均寿命,雌鼠为580天,雄鼠为645天。

2)C3H/He小鼠

C3H小鼠是Strong于1920年用Bagg白化雌鼠与DBA雄鼠杂交后经连续全同胞近交而育成。C、CBA、CH1和C121等品系亦出于本杂交组合。1930年自Strong处转到Andervont (An)处。经近交繁殖至35代时,于1941年到Heston(He)处,成为C3H/He。到1975年时,繁殖达135代。目前C3H/He小鼠已在各地大量使用,形成了许多亚系,如C3H/HeN,C3H/HeJ等。C3H/He小鼠基因型为AA***c。毛色为白色。其14月龄小鼠自发肝癌发病率达85﹪。自发乳腺肿瘤发病率:繁殖雌鼠平均达90﹪(318日龄雌鼠为100﹪,234日龄繁殖雌鼠为67﹪),272日龄繁殖雄鼠为84﹪。补体活性高。168日龄平均体重:雌鼠为32g,雄鼠为34g。

B、封闭群(closedcolony),又称远交群(outbredstock)

1)KM小鼠:

即昆明小鼠,一直是我国生产量、使用量最大的远交群小鼠,被广泛应用药理学、毒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以及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定。1926年美国Rockfeller研究所从瑞士

引入白化小鼠培育成Swiss小鼠。1944年3月17日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从印度Hoffkine研究所引进Swiss小鼠,饲养在中国昆明中央防疫处。由于该小鼠起初引入地是昆明,故称之为昆明小鼠,这就是昆明小鼠品系名称的由来。KM小鼠基因库大,基因杂合率高,目前国内已从KM小鼠远交群中先后培育出不少近交系小鼠。KM小鼠被毛白色,54日龄性成熟,雄鼠体重31g,平均日增重0.55g,雌鼠平均日增重0.37g。平均窝仔数7.25只。断乳存活率82.15﹪,胎间隔30.9天。肿瘤自发率较高,占淘汰鼠的22﹪,且从生产第一胎就开始出现。经50多年的选育,现在KM小鼠肿瘤自发率极低。不同地饲养的昆明小鼠封闭群的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共同特点是抗病力和适应力很强,繁殖率和成活率高。

2)ICR小鼠:

Hauschka用Swiss小鼠群以多产为目标,进行选育,以后美国癌症研究所(InstituteofCancerResearcch)分送各国饲养实验,各国称为ICR.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在1973年从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进,1979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动物中心(现本所)引进,1978年北京检定所引进,1983年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在1973年从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进,1979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动物中心(现本所)引进,1978年北京检定所引进,1983年上海计划生育研究所从瑞士苏黎世毒理学研究所引进。品种特征:毛色白化。适应性强,体格健壮,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实验重复性较好,,雌鼠自发性畸胎瘤和管状腺瘤发病率为0%~1%,用氨基甲酸乙酯诱发时,11~16天胚胎期畸胎瘤和管状腺瘤发病率为5.9%,离乳个体管状腺瘤和囊瘤发生率为30%,孕鼠为3%。是国际通用的封闭群小鼠,我国从美国、日本、英国、瑞士等国引进的ICR,各群体之间在遗传特性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差异,在应用时应注意。ICR/JCL小鼠是进行免疫药物筛选,复制病理模型较常用的实验动物。外周血象和骨髓细胞,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是良好的血液学实验用动物。已广泛用于药理、毒理、肿瘤、放射性、食品、生物制品等的科研、生产和教学。

——生活习性

————生长发育:小鼠在哺乳动物中体型最小,新生仔鼠1.5g左右,45天体重达18g 以上。小鼠体重的增长与品系的来源、饲养营养水平、健康状况、环境条件等有密切关系。

————活动规律:小鼠性情温顺,易于捕捉,胆小怕惊,对外来刺激敏感,喜居光线暗淡的环境。习惯于昼伏夜动,其进食、交配、分娩多发生在夜间。一昼夜活动高峰有两次,一次在傍晚后1~2小时内,另一次为黎明前。

————采食特性:小鼠门齿生长较快,需常啃咬坚硬食物,有随时采食习惯。

繁殖特性:小鼠成熟早,繁殖力强,寿命1~3年。新生仔鼠周身无毛,通体肉红,两眼不睁,两耳粘贴在皮肤上。一周开始爬行,12天睁眼,雌鼠35~50日龄性成熟,配种一般适宜在65~90日龄,妊娠期19~21天,每胎产仔8~12只。可根据阴道栓的有无来判断小鼠是否发生了交配。

————群居特性:小鼠为群居动物,群养时雌雄要分开,雄鼠群体间好斗,群体处于

优势者保留胡须,而处于劣势者则掉毛,胡须被拔光。这一现象与因寄生虫性或真菌性皮炎所致的掉毛相区分。

————温湿度要求:小鼠对温湿很敏感,一般温度以18~22℃,相对湿度以50﹪~60﹪最佳。

3)NIH小鼠

NIH小鼠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培育而成。被毛白色。该小鼠的特点是繁殖力强,产仔成活率高,雄性好斗。

4)CFW小鼠:

CFW小鼠最早也是1973年由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入我国的。被毛白色。该小鼠起源于Webster小鼠,1935年英国Carwarth从Rockeffler研究所引进,经过20代近亲兄妹交配后,采用随机交配而成。

5)LACA小鼠:

LACA小鼠最早也是1973年由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引入我国的。被毛白色。LACA小鼠其实是LACA小鼠引进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后改名而成的。

NIH小鼠:NIH小鼠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培育而成的。被毛白色。该小鼠的特点是繁殖力强,产仔成活率高,雄性好斗。

C、突变系(mutantstrain)

1)nude小鼠

即裸小鼠。1962年,英国在非近交系小鼠中偶然发现个别无毛小鼠。两年后,Flanagan 证实是不同与一般无毛小鼠的突变种,取名为nude小鼠。该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其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是由于一个隐性突变基因所致。该基因位于第11对染色体上,常用“nu”表示裸基因符号。将裸基因“nu”导入其他品系小鼠中可获得不同的突变系。常用的裸小鼠突变系有BALB/c–nu、NC-nu、C3H-nu、Swiss-nu等。裸小鼠纯合子(nu/nu)的主要特征:无毛,裸体和无胸腺。新生裸小鼠已无鼻毛为特征,足尖经常收缩呈螺旋样畸形。成年雌性发情期不规则,卵巢小,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不能诱发排卵,雄性精子为不成盘卷状,新生裸小鼠3周后省长明显迟缓。罗小树纯合子全身几乎无毛,偶见背部有稀疏的带状毛,皮薄有皱褶。皮肤色素BALB\c-nu为浅红色白眼;C3H-nu为灰白色黑眼;C57BL-nu黑灰色至黑色,运动功能正常。裸小鼠胸腺仅有残迹或异常上皮,这种上皮不能使T细胞正常分化,缺乏成熟T细胞的辅助、抑制和杀伤功能。因而细胞免疫力低下,失去正常T细胞功能。但其B淋巴细胞功能基本正常。成年裸小鼠(6-8周龄)较普通鼠有较高水平的NK细胞活性,而有术(3-4周龄)的NK细胞活性低下,裸小鼠粒细胞比普通小鼠低。罗小鼠的发现为肿瘤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模型材料,目前,该小鼠已成医学研究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实验动物之一。

2)Scid小鼠

即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1983年美国,Bomsa在近交系C.B-17小鼠中发现该小鼠.Scid 小鼠是位于第16对染色体的称之为Scid的单个隐性突变基因所导致。Scid小鼠外观与普通小鼠差别不大,又毛,被毛白色,体重发育正常。但胸腺、脾、淋巴结的重量不及正常的30%,组织学上表现为淋巴细胞显著缺陷。胸腺多位脂肪组织包围,没有皮质结构,仅残存髓质,主要有类上皮细胞合成纤维细胞构成,边缘偶见灶状淋巴细胞群。脾白髓不明显,红髓正常,脾小体无淋巴细胞聚集,主要有网状细胞构成。淋巴结无明显皮质区,麸皮质区缺失,有网状细胞占据。小肠粘膜下和支气管淋巴集结较少见,结构内无淋巴聚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少数Scid小鼠,在青年期可出现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恢复,此即为Scid小鼠的渗漏现象。其渗漏现象不遗传,但与小鼠的年龄、品系、饲养环境有关。Scid小鼠极易斯与感染,在高度洁净的SPF环境下可存活一年以上。两性均可生育,窝产仔数为3-5只。Scid 小鼠是继裸鼠出现之后,人类发现的有一种十分有价值的免疫缺陷动物。在肿瘤学免疫学等研究中,Scid小鼠的使用已越来越广泛。

用小鼠做实验的基本知识

用小鼠做实验的基本知识 1.实验动物环境可分为: 外环境。是指实验动物设施或动物实验设施以外的周边环境。如气候或其他自然因素、邻近的民居或厂矿单位、交通和水电资源等。 内环境。指实验动物设施或动物实验设施内部的环境。内环境又细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前者是指实验动物的饲养间或实验间的整体环境状况;后者是指在动物笼具内,包围着每个动物个体的环境状况,如,温、湿度,气流速度,氨及其他气体的浓度,光照,噪音等等。实验动物环境条件,对动物的健康和质量,以及对动物实验结果有直接的影响,尤其是高等级的实验动物,环境条件要求严格和恒定。因而,对环境条件人工控制程度越高,并符合标准化的要求,生活这样环境中的动物,就越具有质量上的保证,一致性的程度就越高,动物实验结果就有更好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也使同类型的实验数据具有可比较的意义。 影响实验动物环境的因素及其控制: 气候因素。包括有温度、湿度、气流和风速等。在普通级动物的开放式环境中,主要是自然因素在起作用,仅可通过动物房舍的建筑座向和结构、动物放置的位置和空间密度等方面来作有限的调控。在隔离系统或屏障、亚屏障系统中的动物,主要是通过各种设备,对上述的因素予以人工控制。在国家制定的实验动物标准中,对各质量等级动物的环境气候因素控制,都有明确的要求。 理化因素。包括有光照、噪音、粉尘、有害气体、杀虫剂和消毒剂等。这些因素可影响动物各生理系统的功能及生殖机能,需要严格控制,并实施经常性的监测。普通级动物要在适当的范围内,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此予以监控;尤其是清洁级以上等级的动物,应通过实验动物设施内的各种设备,按国家颁布的各个等级标准,严格予以控制。 生物因素。是指实验动物饲育环境中,特别是动物个体周边的生物状况。包括有动物的社群状况、饲养密度、空气中微生物的状况等。例如,在实验动物中许多种类,都有能自然形成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群体的特性。对动物进行小群组合时,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不同种之间或同种的个体之间,都应有间隔或适合的距离。对实验动物设施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有明确的要求,动物等级越高要求越为严格。国家标准规定,亚屏障系统设施内空气落下的菌数少于或等于12.2个/皿时,屏障系统2.45个/皿时,隔离系统0.49个/皿时。 2.对实验动物设施的环境条件,国家有标准化的规定,检测项目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气六速度、梯度压差、空气洁净度、空气落菌数、氨浓度、噪声、照度和换气量等。 环境检测的项目 空气洁净度的指标包括有:空气落菌数,是检测空气生物洁净度的指标,用血琼脂培养基,置于被检房舍的空间,暴露30分钟后,计算培养基上的落菌数;尘埃粒子测定,是空气洁净级别的指标,10-20平米的房间布点3-5个,用专用仪器测定,数据作统计分析。 此外还有下列七项指标的测定:温度、湿度测定,包括日温差、温湿度的均匀性等;气流速度测定,使动物处在合理的风速区域;换气次数,测定送风口或出风口的风速,然后参照风口面积和房间容积计算;静压差测定,用压差计测定设施内各区域的压差,分析设施内气流走向的合理性;噪声测定,用噪声计,选离墙壁1米,距地面1.2-1.5米的测点测定;照度测定,常用仪器是照度计,采用多测点测定,检测光照的均匀性;氨浓度测定,该检测项目通

常用实验动物

常用实验动物 1、小鼠 喜欢群居,怕热,高温容易中暑 雌雄性小鼠交配后10~12小时,在雌性小鼠阴道口会形成白色的阴道栓 主要解剖学特性 消化系统:食管内壁有角质化鳞状上皮,利于灌胃;有胆囊;胰腺分散,色淡红,似脂肪组织。 生殖系统:雌性小鼠为双子宫型,呈“Y”形,卵巢不予腹腔相通,无宫外孕。 骨髓为红骨髓,无黄骨髓,终身造血。 皮肤无汗腺。 小鼠常用品种、品系 1. 近交系小鼠 C3H:1975年从美国引进,野生色毛; ? C57BL/6:1975年从日本引进,黑色毛; ? BALB/c:Bagg1913年获得小鼠白化株,经近亲繁殖20代以上育成,毛色为白色; ? DBA:分为DBA/1和DBA/2两个品系,1977年由美国实验动物中心引进,毛色均为浅灰色。 2、封闭群小鼠 ①KM小鼠:我国使用量最大的远交种小鼠,白色,抗病、适应力强,繁殖、成活率高。 ②ICR:1973年由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入我国,白色,其显著特点是繁殖

力强。 ③LACA :1973年由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引入我国,白色。其实是小鼠改名而成。 ④NIH :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培育,白色,繁殖力强,幼仔成活率高,雄性好斗 3、突变系 1、裸鼠:第11对染色体上的裸基因(nu)导致无毛裸体、无胸腺 2、SCID小鼠:第16对染色体上的Scid隐性基因突变基因导致T、B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外观与普通小鼠差别不大,被毛白色,体重发育正常 3、快速老化模型小鼠:4~6月龄以前与普通小鼠的生长一样,4~6月龄以后迅速出现老化症状。如心、肺、脑、皮肤等器官老化,出现骨质疏松和老化淀粉样变。侏儒症:比正常小鼠体型小,缺少生长素和促甲状腺素,用于内分泌研究。小鼠在医学、生物学的应用 1、重组近交系小鼠将双亲品系的基因自由组合和重组产生一系列的子系,是遗传分析的重要依据,用作基因定位及其连锁关系的研究 2、提供自然的动物模型 2、大鼠染色体数2n=42 喜独居,喜啃咬,性情较凶猛、抗病力强,对新环境适应力强,但对环境刺激、炎症反应敏感。强烈噪音可引起食仔或抽搐;湿度低于40%易发生环尾巴症。行为表现多样,情绪反应敏感,易接受通过正负强化进行的多种感觉指令的训练雌性2.5月龄达到性成熟,具有产后发情、产后妊娠的特点。寿命2.5~3年。解剖学特征

鼠类实验报告

鼠类实验报告 篇一:鼠类中主要常用实验品种介绍 鼠类中主要常用实验品种介绍——小鼠 小鼠(mouse),学名:musmusculus,在生物分类学上属脊椎动物门、哺乳动物纲、啮齿目、鼠科、鼷鼠属、小家鼠种。 小鼠品种之一:icR小鼠 生活习性 生长发育:小鼠在哺乳动物中体型最小,新生仔鼠1.5g左右,45天体重达18g以上。小鼠体重的增长与品系的来源、饲养营养水平、健康状况、环境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几个不同品系小鼠的正常生长发育曲线见图 活动规律:小鼠性情温顺,易于捕捉,胆小怕惊,对外来刺激敏感,喜居光线暗淡的环境。习惯于昼伏夜动,其进食、交配、分娩多发生在夜间。一昼夜活动高峰有两次,一次在傍晚后1~2小时内,另一次为黎明前。 采食特性:小鼠门齿生长较快,需常啃咬坚硬食物,有随时采食习惯。繁殖特性:小鼠成熟早,繁殖力强,寿命1~3年。新生仔鼠周身无毛,通体肉红,两眼不睁,两耳粘贴在皮肤上。一周开始爬行,12天睁眼,雌鼠35~50日龄性成熟,配种一般适宜在65~90日龄,妊娠期19~21天,每胎产仔8~12只。可根据阴道栓的有无来判断小鼠是否

发生了交配。 群居特性:小鼠为群居动物,群养时雌雄要分开,雄鼠群体间好斗,群体处于优势者保留胡须,而处于劣势者则掉毛,胡须被拔光。这一现象与因寄生虫性或真菌性皮炎所致的掉毛相区分。 温湿度要求:小鼠对温湿很敏感,一般温度以18~22℃,相对湿度以50%~60%最佳。 常用品系 近交系(inbredstrain): BaLB/c小鼠形成了许多亚系,如BaLB/cann,BaLB/cJ,BaLB/ccd。BaLB/c小鼠基因型为aabbcc。毛色为白色。其乳腺癌发病率低,但对致癌因子敏感。乳腺肿瘤发生率约为10%~20%。有一定数量的卵巢、肾上腺和肺部肿瘤、白血病的发生。肺癌发病率雌性26%,雄性29%。白血病发病率雌性12%,雄性10%。血压与其他近交系小鼠相比为最高,有自发高血压症。老年小鼠心脏有某些病变,雌雄小鼠常有动脉硬化。几乎全部20月龄的雄性小鼠均有淀粉样变。对鼠伤寒沙门氏菌c`5敏感,对麻疹病毒中度敏感,易患慢性肺炎,对放射线极度敏感。富于网状内皮细胞的器官(如肝、脾)与体重相比,所占比值很大。常用于单克隆抗体和免疫学研究。BaLB/c小鼠生产性能好,繁殖期长,一般无相互侵袭习性,比较容易群养。平均寿命:有的记载雄鼠为509天,雌鼠为561天;有的记载雄鼠为648天,雌鼠为816天。平均体重252日龄雄鼠为30g,雌鼠为28g。 c57BL小鼠基因型为aaBBcc。毛色为黑色。c57BL小鼠对Graffi白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一、药理学研究中的选择 1、临床药物代谢动物学研究:首选动物及性别,应尽量与药效量或毒理学研究所用动物一致。 药物动力学参数测定:最好使用犬、猴子等大动物,可在同一动物上多次采样。药物分布实验:大、小鼠较方便。药物排泄试验:一般首选大鼠,胆汁采集可在乙醚麻醉,胆管插管引流。 2、一般药理研究 主要药效作用以外广泛药理作用的研究。动物:小鼠、大鼠、猫、犬等性别不限。 3、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研究: 促智药:成年大小鼠一般应用幼年、老年鼠。 镇静催眠药:成年小鼠便于分组。 抗痛药:成年大小鼠,以雄性为宜。 镇痛药:需在整体动物上进行,常用成年小鼠、兔,也可用豚鼠、犬等,雌雄兼用。 中枢性肌松药:小鼠、猫。 解热药:首选兔。兔:品种、年龄、室温、动物活动情况等不同,对发热反应速度和程度有明显影响,应按药典规定进行。 神经节传导阻滞影响药物:首选猫,最常用的是颈神经节,因其前后部易于区分。 4、心血管系统的药物研究: 抗心肌缺血药:狗、猫、兔、大小鼠。 抗心率失常药:豚鼠。小鼠不便操作。 降压药:狗、猫、大鼠。不宜用兔:外周循环对外界环境刺激极敏感,血压变化大。 治疗心功能不全药:狗、猫、豚鼠、兔。一般不用大鼠。 降血压药:大鼠、兔。模型动物:遗传性高脂血症WHHL兔。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一般用兔、鹌鹑。 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血药:大鼠、兔,个别也可用小鼠。 5、呼吸系统药物: 镇咳药筛选:首选豚鼠,对化学刺激或机械刺激都很敏感。猫:生理条件下很少咳嗽,可用于刺激喉上神经诱发咳嗽,在初筛基础上进一步肯定药物的镇咳作用。犬:适用于观察药物的镇咳作用持续时间。 兔:对化学、电刺激不敏感。大小鼠:实验可靠性差。 支气管扩张药:常用豚鼠:气道平滑肌对致痉剂药物反应敏感。大鼠:某些免疫和药理学特点与人类较近。 祛痰药:一般用雄性小鼠,兔、猫。 6、消化系统药物: 胃肠解痉药:大鼠、豚鼠、家兔、犬等,雌雄均可。 催吐、止吐:犬、猫、鸽等。兔、豚鼠、大鼠,无呕吐反射,故不选用。 7、泌尿系统药物: 利尿、抗利尿药:雄性大鼠或犬为好。 8、内分泌系统药物:

实验小鼠

实验小鼠(laboratory mouse)学名(Mus muscculus),实验小鼠来自于野生小鼠,经人们长期选择培育而成。18世纪就被用做动物试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被研究的最清楚、最深入的实验动物。已育成的小鼠品种品系有500多种。 一、生物学特性 (一)、动物学分类位置 小鼠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科、鼷鼠属、小家鼠种。 (二)、一般特性 1、外观:小鼠面部尖突,头呈锥体形,嘴脸前部两侧有19根触须,耳耸立呈半圆形,眼睛大。尾长约与身长相等,尾部覆有短毛和环状角质鳞片。健康小鼠皮毛光滑紧贴皮肤,四肢匀称,眼睛亮而有神。小鼠有多种毛色。 2、体形小,生命周期短,易于饲养管理。出生体重仅1.5克左右,一月龄体重约18--22克。成年小鼠每日食量5--8克,饮水4--7毫升,排粪1.4--2.8克/天,排尿1--3毫升/天。 3、性情温顺,胆小怕惊。 4、成熟早,繁殖力强。雌35--50日龄,雄45-60日龄就可性成熟,雌65--75日龄,雄70--80日龄可达体成熟。性周期4--5天,妊娠期19--21天,哺乳期20--21天,年产6--9胎。属全年多发情动物,产后即发情。 5、反应敏感,适应性差。对多种病原体、毒素及致癌物都很敏感,外界环境光照、噪音、营养、温度、空气质量等多种因素均可对小鼠造成影响。 6、昼伏夜动,喜欢啃咬。喜光线较暗的安静环境,进食、分娩都常发生在夜间,傍晚和黎明前是小鼠活动的两个高峰。 7、喜群居。 8、小鼠有20对染色体,推测有3万多个结构基因,已查明的已有648个。 9、寿命为2--3年。 (三)、解剖生理特点: 1、小鼠上、下颌各有两个门齿,六个臼齿,门齿终生不断生长,需经常磨损来维持齿端的长短,保持恒定。 2、小鼠下颌骨形态有品系特征,可用下颌骨形态分析技术进行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 3、内部脏器:食道细长约2cm,胃分前胃和腺胃,胃容量小(1--1.5ml),胃功能较差,不耐饥饿;有胆囊;胰腺分散在十二指肠、胃底及脾门处;无汗腺;淋巴系统发达;脾脏有明显造血功能;无腭或咽部扁桃体;左肺单叶,右肺四叶;骨髓为红骨髓而无黄骨髓,终生造血;雌鼠为双子宫型,呈Y字型,卵巢有系膜包绕,不与腹腔相通;乳腺发达,共有五对乳头,胸部3对,鼠蹊部2对;雄鼠睾丸大,幼鼠时藏于腹腔内,性成熟后下降到阴囊;前列腺分背、腹两叶。 二、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一)、药物研究 1、药物安全性评价 小鼠常用于药物的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以及最大耐药量的测定等,“三致”试验也常用小鼠进行。 2、生物制品的检定 3、药物筛选 4、药效学评价试验

实验十三 小鼠体内生物分布实验

实验十三小鼠体内生物分布实验 学生:学号:同组: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小鼠的抓取固定方法、尾静脉注射、小鼠的处死及小鼠的间剖实验等基 本技能。 2.学会动物分布实验的数据处理。 二、实验原理 小鼠的品种和品系很多,是实验动物中培育品系最多的动物。在微生物和各种实验研究中,以小白鼠最为普遍,有英国种、法国种、德国种和瑞士种等,而以瑞士种最著名。目前我国各生物制品、医学研究单位繁育的小白鼠为昆明种,该品系为封闭种群,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从缅甸而来,在云南昆明繁殖,经过多年培育繁殖而成,该品系小鼠体型较大,繁殖力强。 1. 小鼠的抓取固定方法: 小鼠温顺,一般不会咬人,抓取时先用右手抓取鼠尾提起,置于鼠笼或实验台向后拉,在其向前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的两耳和颈部皮肤(见图一),将鼠体置于左手心中,把后肢拉直,以无名指按住鼠尾,小指按住后腿即可(图二)。有经验者直接用左手小指钩起鼠尾,迅速以拇指和食指、中指捏住其耳后颈背部皮肤亦可。这种在手中固定方式,能进行实验动物的灌胃、皮下、肌肉和腹腔注射以及其他实验操作。 如进行解剖、手术、心脏采血和尾静脉注射时,则需将小鼠作一定形式的固定,解剖手术和心脏采血等均可使动物先取背卧位(必要时先行麻醉),再用大头针将鼠前后肢依次固定在腊板上。 图1 小鼠的抓取与固定 2. 小鼠尾静脉注射练习: 静脉注射时,用小鼠尾静脉注射架固定(图三),先根据动物大小选择好合适的固定架,并打开鼠筒盖,手提鼠尾巴,让动物头对准鼠筒口并送入筒内,调节鼠筒长短合适后,露出尾巴,固定筒盖即可进行尾静脉注射或尾静脉采血等操作。

图2 小鼠尾静脉注射方法 尾静脉注射时,鼠尾静脉在背侧和腹侧各一根,背侧比较容易固定,多采用。操作时先将动物固定在鼠筒内或扣在烧杯中,使尾巴露出,尾部用45~50℃的温水浸润半分钟或用酒精擦拭使血管扩张(也可用一米距离外红外灯烤半小时),并可使表皮角质软化,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鼠尾两侧,使静脉充盈,用中指从下面托起尾巴,以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尾巴的末梢,右手持注射器连4(1/2)号细针头,使针头与静脉平行(小于30℃),从尾下四分之一处(约距尾尖2-3厘米)处进针,此处皮薄易于刺入,先缓注少量药液,如无阻力,表示针头已进入静脉,可继续注入。注射完毕后把尾部向注射侧弯曲以止血。如需反复注射,应尽可能从末端开始,以后向尾根部方向移动注射(图四)。 图3 小鼠尾静脉注射方法 3. 小鼠的处死: (1) 脊椎脱臼法 右手抓住小鼠用力向后拉,同时左手拇指与食指用力向下按住鼠头,将脊髓与脑髓拉断,鼠便立即死亡;如左手拇指与食指放在脊椎第三四节处,鼠下肢瘫痪。 (2) 断头法 用左手食指和拇指用力按住小鼠鼠头并将小鼠尾巴缠绕在左手无名指和食指间,用力使小鼠无法动弹,此时小鼠颈部出现勒痕,按此勒痕果断将小鼠头部剪掉。若实验需取血,可在此时用吸管快速将血液转移至容器中。 4. 小鼠的解剖实验: (1) 先解剖已处死小鼠的头部,取出完整的脑部;

实验小鼠的种类(1)

实验小鼠的种类 A、近交系(inbredstrain): 1)BALB/c小鼠 形成了许多亚系,如BALB/cAnN,BALB/cJ,BALB/cCd。BALB/c小鼠基因型为Aa***c。毛色为白色。其乳腺癌发病率低,但对致癌因子敏感。乳腺肿瘤发生率约为10﹪~20﹪。有一 定数量的卵巢、肾上腺和肺部肿瘤、白血病的发生。肺癌发病率雌性26﹪,雄性29﹪。白血病发病率雌性12﹪,雄性10﹪。血压与其他近交系小鼠相比为最高,有自发高血压症。老年小鼠心脏有某些病变,雌雄小鼠常有动脉硬化。几乎全部20月龄的雄性小鼠均有淀粉样变。对鼠伤寒沙门氏菌C`5敏感,对麻疹病毒中度敏感,易患慢性肺炎,对放射线极度敏感。富于网状内皮细胞的器官(如肝、脾)与体重相比,所占比值很大。常用于单克隆抗体和免疫学研究。BALB/c小鼠生产性能好,繁殖期长,一般无相互侵袭习性,比较容易群养。平均寿命:有的记载雄鼠为509天,雌鼠为561天;有的记载雄鼠为648天,雌鼠为816天。平均体重252日龄雄鼠为30g,雌鼠为28g。 C57BL小鼠基因型为aa***C。毛色为黑色。C57BL小鼠对Graffi白血病因子较敏感。对麻疹病毒敏感。乳腺肿瘤发生率低。网状组织肿瘤自发率,雌鼠少于10﹪,雄鼠为4﹪。较老的动物中有垂体腺瘤发生。老年性肾硬化症常见。有些亚系有遗传性的脑积水。C57BL小鼠对化学致癌物诱导作用敏感性低,但全身经放射线照射后,淋巴瘤发生率达90﹪~100﹪。腰椎六个,有许多骨骼方面的变异。亚系C57BL/He和C57BL/An,与其他的C57BL和C58不同,它们有元素Ce的高效肝分解酶。C57BL小鼠适于穴居,非地面生活的小鼠,对逃避侵袭的反应性不敏感。于无特殊病原体(SPF)环境中,在用代乳鼠喂养条件下的平均寿命,雌鼠为580天,雄鼠为645天。 2)C3H/He小鼠 C3H小鼠是Strong于1920年用Bagg白化雌鼠与DBA雄鼠杂交后经连续全同胞近交而育成。C、CBA、CH1和C121等品系亦出于本杂交组合。1930年自Strong处转到Andervont(An)处。经近交繁殖至35代时,于1941年到Heston(He)处,成为C3H/He。到1975年时,繁殖达135代。目前C3H/He小鼠已在各地大量使用,形成了许多亚系,如C3H/HeN,C3H/HeJ等。C3H/He小鼠基因型为AA***c。毛色为白色。其14月龄小鼠自发肝癌发病率达85﹪。自发乳腺肿瘤发病率:繁殖雌鼠平均达90﹪(318日龄雌鼠为100﹪,234日龄繁殖雌鼠为67﹪),272日龄繁殖雄鼠为84﹪。补体活性高。168日龄平均体重:雌鼠为32g,雄鼠为34g。 B、封闭群(closedcolony),又称远交群(outbredstock) 1)KM小鼠: 即昆明小鼠,一直是我国生产量、使用量最大的远交群小鼠,被广泛应用药理学、毒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以及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定。1926年美国Rockfeller研究所从瑞士引入白化小鼠培育成Swiss小鼠。1944年3月17日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从印度Hoffkine 研究所引进Swiss小鼠,饲养在中国昆明中央防疫处。由于该小鼠起初引入地是昆明,故称之 为昆明小鼠,这就是昆明小鼠品系名称的由来。KM小鼠基因库大,基因杂合率高,目前国内 已从KM小鼠远交群中先后培育出不少近交系小鼠。KM小鼠被毛白色,54日龄性成熟,雄鼠体重31g,平均日增重0.55g,雌鼠平均日增重0.37g。平均窝仔数7.25只。断乳存活率82.15﹪,胎间隔30.9天。肿瘤自发率较高,占淘汰鼠的22﹪,且从生产第一胎就开始出现。经50 多年的选育,现在KM小鼠肿瘤自发率极低。不同地饲养的昆明小鼠封闭群的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共同特点是抗病力和适应力很强,繁殖率和成活率高。

鼠类中主要常用实验品种介绍

鼠类中主要常用实验品种介绍——小鼠 小鼠(mouse),学名:mus musculus,在生物分类学上属脊椎动物门、哺乳动物纲、啮齿目、鼠科、鼷鼠属、小家鼠种。 小鼠品种之一:ICR小鼠 生活习性 生长发育:小鼠在哺乳动物中体型最小,新生仔鼠1.5g左右,45天体重达18g以上。小鼠体重的增长与品系的来源、饲养营养水平、健康状况、环境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几个不同品系小鼠的正常生长发育曲线见图 活动规律:小鼠性情温顺,易于捕捉,胆小怕惊,对外来刺激敏感,喜居光线暗淡的环境。习惯于昼伏夜动,其进食、交配、分娩多发生在夜间。一昼夜活动高峰有两次,一次在傍晚后1~2小时内,另一次为黎明前。 采食特性:小鼠门齿生长较快,需常啃咬坚硬食物,有随时采食习惯。 繁殖特性:小鼠成熟早,繁殖力强,寿命1~3年。新生仔鼠周身无毛,通体肉红,两眼不睁,两耳粘贴在皮肤上。一周开始爬行,12天睁眼,雌鼠35~50日龄性成熟,配种一般适宜在65~90日龄,妊娠期19~21天,每胎产仔8~12只。可根据阴道栓的有无来判断小鼠是否发生了交配。 群居特性:小鼠为群居动物,群养时雌雄要分开,雄鼠群体间好斗,群体处于优势者保留胡须,而处于劣势者则掉毛,胡须被拔光。这一现象与因寄生虫性或真菌性皮炎所致的掉毛相区分。 温湿度要求:小鼠对温湿很敏感,一般温度以18~22℃,相对湿度以50%~60%最佳。 常用品系 近交系(inbred strain): BALB/c小鼠形成了许多亚系,如BALB/cAnN, BALB/cJ,BALB/cCd。BALB/c小鼠基因型为Aabbcc。毛色为白色。其乳腺癌发病率低,但对致癌因子敏感。乳腺肿瘤发生率约为10%~20%。有一定数量的卵巢、肾上腺和肺部肿瘤、白血病的发生。肺癌发病率雌性26%,雄性29%。白血病发病率雌性12%,雄性10%。血压与其他近交系小鼠相比为最高,有自发高血压症。老年小鼠心脏有某些病变,雌雄小鼠常有动脉硬化。几乎全部20月龄的雄性小鼠均有淀粉样变。对鼠伤寒沙门氏菌C`5敏感,对麻疹病毒中度敏感,易患慢性肺炎,对放射线极度敏感。富于网状内皮细胞的器官(如肝、脾)与体重相比,所占比值很大。常用于单克隆抗体和免疫学研究。BALB/c小鼠生产性能好,繁殖期长,一般无相互侵袭习性,比较容易群养。平均寿命:有的记载雄鼠为509天,雌鼠为561天;有的记载雄鼠为648天,雌鼠为816天。平均体重252日龄雄鼠为30 g,雌鼠为28g。 C57BL小鼠基因型为aaBBCC。毛色为黑色。C57BL小鼠对Graffi 白血病因子较敏感。对麻疹病毒敏感。乳腺肿瘤发生率低。网状组织肿瘤自发率,雌鼠少于10%,雄鼠为4%。较老的动物中有垂体腺瘤发生。老年性肾硬化症常见。有些亚系有遗传性的脑积水。C57BL小鼠对化学致癌物诱导作用敏感性低,但全身经放射线照射后,淋巴瘤发生率达90%~100%。腰椎六个,有许多骨骼方面的变异。亚系C57BL/He和C57BL/An,与其他的C57BL和C58不同,它们有元素Ce的高效肝分解酶。C57BL小鼠适于穴居,非地面生活的小鼠,对逃避侵袭的反应性不敏感。于无特殊病原体(SPF)环境中,在用代乳鼠喂养条件下的平均寿命,雌鼠为580天,雄鼠为645天。

不同类型缺氧小鼠观察.

不同类型缺氧小鼠观察 2013-3-25 ][实验原理] 1.乏氧性缺氧 2.血液性缺氧 3.组织中毒性缺氧

[实验目的] 1.学习各型缺氧动物模型复制的方法,了解缺氧的分类。 2.观察不同类型缺氧中机体的变化。 3.掌握各类型缺氧的概念、发生机制及特点。2013-3-25 [实验动物] ■力、白鼠4只 2013-3-25

[实验材料] ‘器材—鼠缺氧瓶(250 ml带塞锥形瓶或广口 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一套、刻度吸管(2ml. 5ml), nnl注射器二具、酒精灯、6号针头二颗、手术剪、组织镶、眼科镶各一把。 2.试剂和药品钠石灰(NaOHCaO).甲酸、浓 硫酸.氢氧化钠、亚硝酸钠溶液 2013-3-25 土[观察指标] 1. 动物一般状态.活动情形等 2.呼吸频率(次/10s).深度 3.皮肤(口唇)、血液颜色 4.存活时间 、正常对照组 1.取正常小鼠一只,观察动物的的各项指标。 2?处死动物后立即从眶静脉取血2滴于装有7ml蒸倔水的试管内混匀' 观察其颜色。打开胸腹腔,观察其内脏颜色,并与其他类型的缺氧小鼠比较。 2013-3-25

[实验步骤] 2013-3-25 匕、乏氧性缺氧 (1)取钠石灰少许(约5g)及小白鼠一只放入缺氧瓶内。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呼吸、皮肤与口唇颜色,然后塞紧瓶塞,记录时间。以后每3min重复观 察上述指标一次(如有其它变化则随时记录),直到动物快死亡时从眶静脉取血2滴于装有7ml蒸傳水的试管内混匀,观察其颜色。 (2)取出动物尸体,做好记号,待以后解剖。

、血液性缺氧 1. 一氧化碳中毎性缺氧 (1)取小白鼠丄只放人广口瓶中,观察动物的一般情 况、呼吸、 肤与口唇颜色。 (2)将广口瓶通过橡皮管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相连,用刻应吸管吸取甲酸3ml放人试管丙;酸2ml,塞紧迖膏。用酒精灯微微笳热试速CO的产生(术苛迸热以至液体沸腾,导动物过快死亡)。 观察箕禺脏颜色,并与其施类型此赫小咸比较。 2013-3-25 2.亚硝酸盐中毒性缺氧 (1)取小白鼠丄只,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呼吸、皮肤与口唇颜 色。 观察上述指标?待动物 (2)由腹腔注入丄%亚硝酸钠溶液1.0ml r 快死亡时立即从眶静脉取血2滴于装有 7ml蒸憎水的试管内混匀,观察其颜色。打开胸腹腔, 观察其内脏颜色,并与其他类型的缺氧小鼠比较。 2013-3-25

实验小鼠的种类

实验小鼠得种类 A、近交系(inbredstrain): 1)BALB/c小鼠 形成了许多亚系,如BALB/cAnN,BALB/cJ,BALB/cCd。BALB/c小鼠基因型为Aa***c。毛色为白色。其乳腺癌发病率低,但对致癌因子敏感.乳腺肿瘤发生率约为10﹪~20﹪。有一定数量得卵巢、肾上腺与肺部肿瘤、白血病得发生。肺癌发病率雌性26﹪,雄性29﹪。白血病发病率雌性12﹪,雄性10﹪。血压与其她近交系小鼠相比为最高,有自发高血压症。老年小鼠心脏有某些病变,雌雄小鼠常有动脉硬化。几乎全部20月龄得雄性小鼠均有淀粉样变。对鼠伤寒沙门氏菌C`5敏感,对麻疹病毒中度敏感,易患慢性肺炎,对放射线极度敏感。富于网状内皮细胞得器官(如肝、脾)与体重相比,所占比值很大.常用于单克隆抗体与免疫学研究。BALB/c小鼠生产性能好,繁殖期长,一般无相互侵袭习性,比较容易群养。平均寿命:有得记载雄鼠为509天,雌鼠为561天;有得记载雄鼠为648天,雌鼠为816天。平均体重252日龄雄鼠为30g,雌鼠为28g。 C57BL小鼠基因型为aa***C。毛色为黑色。C57BL小鼠对Graffi白血病因子较敏感。对麻疹病毒敏感。乳腺肿瘤发生率低.网状组织肿瘤自发率,雌鼠少于10﹪,雄鼠为4﹪。较老得动物中有垂体腺瘤发生.老年性肾硬化症常见.有些亚系有遗传性得脑积水。C57BL小鼠对化学致癌物诱导作用敏感性低,但全身经放射线照射后,淋巴瘤发生率达90﹪~100﹪。腰椎六个,有许多骨骼方面得变异.亚系C57BL/He与C57BL/An,与其她得C57BL 与C58不同,它们有元素Ce得高效肝分解酶。C57BL小鼠适于穴居,非地面生活得小鼠,对逃避侵袭得反应性不敏感.于无特殊病原体(SPF)环境中,在用代乳鼠喂养条件下得平均寿命,雌鼠为580天,雄鼠为645天. 2)C3H/He小鼠 C3H小鼠就是Strong于1920年用Bagg白化雌鼠与DBA雄鼠杂交后经连续全同胞近交而育成。C、CBA、CH1与C121等品系亦出于本杂交组合.1930年自Strong处转到Andervont(An)处。经近交繁殖至35代时,于1941年到Heston(He)处,成为C3H /He。到1975年时,繁殖达135代.目前C3H/He小鼠已在各地大量使用,形成了许多亚系,如C3H/HeN,C3H/HeJ等。C3H/He小鼠基因型为AA***c。毛色为白色。其14月龄小鼠自发肝癌发病率达85﹪。自发乳腺肿瘤发病率:繁殖雌鼠平均达90﹪(318日龄雌鼠为100﹪,234日龄繁殖雌鼠为67﹪),272日龄繁殖雄鼠为84﹪.补体活性高。168日龄平均体重:雌鼠为32g,雄鼠为34g。 B、封闭群(closedcolony),又称远交群(outbredstock) 1)KM小鼠: 即昆明小鼠,一直就是我国生产量、使用量最大得远交群小鼠,被广泛应用药理学、毒理学等领域得研究,以及药品、生物制品得生产与检定。1926年美国Rockfeller研究所从瑞士引入白化小鼠培育成Swiss小鼠.1944年3月17日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从印度Hoffkine研究所引进Swiss小鼠,饲养在中国昆明中央防疫处.由于该小鼠起初引入地就是昆明,故称之为昆明小鼠,这就就是昆明小鼠品系名称得由来。KM小鼠基因库大,基因杂合率高,目前国内已从KM小鼠远交群中先后培育出不少近交系小鼠.KM小鼠被毛白色,54日龄性成熟,雄鼠体重31g,平均日增重0、55g,雌鼠平均日增重0、37g.平均窝仔数7、25只。断乳存活率82、15﹪,胎间隔30、9天。肿瘤自发率较高,占淘汰鼠得22﹪,且从生产第一胎就开始出现。经50多年得选育,现在KM小鼠肿瘤自发率极低。不同地饲养得昆明小鼠封闭群得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共同特点就是抗病力与适应力很强,繁殖率与成活率高.

实验小鼠的种类

实验小鼠得种类 A、近交系(inbredstrain): 1)BALB/c小鼠 形成了许多亚系,如BALB/cAnN,BALB/cJ,BALB/cCd、BALB/c小鼠基因型为Aa***c、毛色为白色。其乳腺癌发病率低,但对致癌因子敏感。乳腺肿瘤发生率约为10﹪~20﹪。有一定数量得卵巢、肾上腺与肺部肿瘤、白血病得发生、肺癌发病率雌性26﹪,雄性29﹪、白血病发病率雌性12﹪,雄性10﹪。血压与其她近交系小鼠相比为最高,有自发高血压症。老年小鼠心脏有某些病变,雌雄小鼠常有动脉硬化。几乎全部20月龄得雄性小鼠均有淀粉样变。对鼠伤寒沙门氏菌C`5敏感,对麻疹病毒中度敏感,易患慢性肺炎,对放射线极度敏感。富于网状内皮细胞得器官(如肝、脾)与体重相比,所占比值很大。常用于单克隆抗体与免疫学研究。BALB/c小鼠生产性能好,繁殖期长,一般无相互侵袭习性,比较容易群养。平均寿命:有得记载雄鼠为509天,雌鼠为561天;有得记载雄鼠为648天,雌鼠为816天。平均体重252日龄雄鼠为30g,雌鼠为28g。 C57BL小鼠基因型为aa***C、毛色为黑色。C57BL小鼠对Graffi白血病因子较敏感。对麻疹病毒敏感。乳腺肿瘤发生率低。网状组织肿瘤自发率,雌鼠少于10﹪,雄鼠为4﹪。较老得动物中有垂体腺瘤发生。老年性肾硬化症常见。有些亚系有遗传性得脑积水。C57BL 小鼠对化学致癌物诱导作用敏感性低,但全身经放射线照射后,淋巴瘤发生率达90﹪~100﹪。腰椎六个,有许多骨骼方面得变异、亚系C57BL/He与C57BL/An,与其她得C57BL 与C58不同,它们有元素Ce得高效肝分解酶、C57BL小鼠适于穴居,非地面生活得小鼠,对逃避侵袭得反应性不敏感、于无特殊病原体(SPF)环境中,在用代乳鼠喂养条件下得平均寿命,雌鼠为580天,雄鼠为645天。 2)C3H/He小鼠 C3H小鼠就是Strong于1920年用Bagg白化雌鼠与DBA雄鼠杂交后经连续全同胞近交而育成。C、CBA、CH1与C121等品系亦出于本杂交组合、1930年自Strong处转到Andervont(An)处。经近交繁殖至35代时,于1941年到Heston(He)处,成为C3H/He。到1975年时,繁殖达135代、目前C3H/He小鼠已在各地大量使用,形成了许多亚系,如C3H/HeN,C3H/HeJ等、C3H/He小鼠基因型为AA***c。毛色为白色。其14月龄小鼠自发肝癌发病率达85﹪。自发乳腺肿瘤发病率:繁殖雌鼠平均达90﹪(318日龄雌鼠为100﹪,234日龄繁殖雌鼠为67﹪),272日龄繁殖雄鼠为84﹪。补体活性高。168日龄平均体重:雌鼠为32g,雄鼠为34g。 B、封闭群(closedcolony),又称远交群(outbredstock) 1)KM小鼠: 即昆明小鼠,一直就是我国生产量、使用量最大得远交群小鼠,被广泛应用药理学、毒理学等领域得研究,以及药品、生物制品得生产与检定。1926年美国Rockfeller研究所从瑞士引入白化小鼠培育成Swiss小鼠、1944年3月17日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从印度Hoffkine研究所引进Swiss小鼠,饲养在中国昆明中央防疫处。由于该小鼠起初引入地就是昆明,故称之为昆明小鼠,这就就是昆明小鼠品系名称得由来。KM小鼠基因库大,基因杂合率高,目前国内已从KM小鼠远交群中先后培育出不少近交系小鼠。KM小鼠被毛白色,54日龄性成熟,雄鼠体重31g,平均日增重0.55g,雌鼠平均日增重0。37g。平均窝仔数7.25只。断乳存活率82、15﹪,胎间隔30.9天、肿瘤自发率较高,占淘汰鼠得22﹪,且从生产第一胎就开始出现。经50多年得选育,现在KM小鼠肿瘤自发率极低。不同地饲养得昆明小鼠封闭群得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共同特点就是抗病力与适应力很强,繁殖率与成活率高、

鼠类中主要常用实验品种介绍

鼠类中主要常用实验品种介绍——小鼠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04-12-21 0:53:00 小鼠在各种实验研究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多。 来源 小鼠(mouse),学名:mus musculus,在生物分类学上属脊椎动物门、哺乳动物纲、啮齿目、鼠科、鼷鼠属、小家鼠种。 小鼠品种之一:ICR小鼠 生活习性 生长发育:小鼠在哺乳动物中体型最小,新生仔鼠1.5g左右,45天体重达18g以上。小鼠体重的增长与品系的来源、饲养营养水平、健康状况、环境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几个不同品系小鼠的正常生长发育曲线见图 活动规律:小鼠性情温顺,易于捕捉,胆小怕惊,对外来刺激敏感,喜居光线暗淡的环境。习惯于昼伏夜动,其进食、交配、分娩多发生在夜间。一昼夜活动高峰有两次,一次在傍晚后1~2小时内,另一次为黎明前。 采食特性:小鼠门齿生长较快,需常啃咬坚硬食物,有随时采食习惯。 繁殖特性:小鼠成熟早,繁殖力强,寿命1~3年。新生仔鼠周身无毛,通体肉红,两眼不睁,两耳粘贴在皮肤上。一周开始爬行,12天睁眼,雌鼠35~50日龄性成熟,配种一般适宜在65~90日龄,妊娠期19~21天,每胎产仔8~12只。可根据阴道栓的有无来判断小鼠是否发生了交配。 群居特性:小鼠为群居动物,群养时雌雄要分开,雄鼠群体间好斗,群体处于优势者保留胡须,而处于劣势者则掉毛,胡须被拔光。这一现象与因寄生虫性或真菌性皮炎所致的掉毛相区分。 温湿度要求:小鼠对温湿很敏感,一般温度以18~22℃,相对湿度以50﹪~60﹪最佳。 常用品系 近交系(inbred strain):

BALB/c小鼠形成了许多亚系,如BALB/cAnN, BALB/cJ,BALB/cCd。BALB/c 小鼠基因型为Aabbcc。毛色为白色。其乳腺癌发病率低,但对致癌因子敏感。乳腺肿瘤发生率约为10﹪~20﹪。有一定数量的卵巢、肾上腺和肺部肿瘤、白血病的发生。肺癌发病率雌性26﹪,雄性29﹪。白血病发病率雌性12﹪,雄性10﹪。血压与其他近交系小鼠相比为最高,有自发高血压症。老年小鼠心脏有某些病变,雌雄小鼠常有动脉硬化。几乎全部20月龄的雄性小鼠均有淀粉样变。对鼠伤寒沙门氏菌C`5敏感,对麻疹病毒中度敏感,易患慢性肺炎,对放射线极度敏感。富于网状内皮细胞的器官(如肝、脾)与体重相比,所占比值很大。常用于单克隆抗体和免疫学研究。 BALB/c小鼠生产性能好,繁殖期长,一般无相互侵袭习性,比较容易群养。平均寿命:有的记载雄鼠为509天,雌鼠为561天;有的记载雄鼠为648天,雌鼠为816天。平均体重252日龄雄鼠为30 g,雌鼠为28g。 C57BL小鼠基因型为aaBBCC。毛色为黑色。C57BL小鼠对Graffi 白血病因子较敏感。对麻疹病毒敏感。乳腺肿瘤发生率低。网状组织肿瘤自发率,雌鼠少于10﹪,雄鼠为4﹪。较老的动物中有垂体腺瘤发生。老年性肾硬化症常见。有些亚系有遗传性的脑积水。C57BL小鼠对化学致癌物诱导作用敏感性低,但全身经放射线照射后,淋巴瘤发生率达90﹪~100﹪。腰椎六个,有许多骨骼方面的变异。亚系C57BL/He和C57BL/An,与其他的C57BL和C58不同,它们有元素Ce 的高效肝分解酶。C57BL小鼠适于穴居,非地面生活的小鼠,对逃避侵袭的反应性不敏感。于无特殊病原体(SPF)环境中,在用代乳鼠喂养条件下的平均寿命,雌鼠为580天,雄鼠为645天。 C3H/He小鼠:C3H小鼠是Strong于1920年用Bagg白化雌鼠与DBA雄鼠杂交后经连续全同胞近交而育成。C、CBA、CH1和C121等品系亦出于本杂交组合。1930年自Strong处转到Andervont(An)处。经近交繁殖至35代时,于1941年到Heston(He)处,成为C3H/He。到1975年时,繁殖达135+代。目前 C3H/He 小鼠已在各地大量使用,形成了许多亚系,如C3H/HeN,C3H/HeJ等。C3H/He小鼠基因型为AABBcc。毛色为白色。其14月龄小鼠自发肝癌发病率达85﹪。自发乳腺肿瘤发病率:繁殖雌鼠平均达90﹪(318日龄雌鼠为100﹪,234日龄繁殖雌鼠为67﹪),272日龄繁殖雄鼠为84﹪。补体活性高。168日龄平均体重:雌鼠为32 g,雄鼠为34g。 封闭群(closed colony),又称远交群(outbred stock): KM小鼠:即昆明小鼠,一直是我国生产量、使用量最大的远交群小鼠,被广泛应用药理学、毒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以及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定。1926年美国Rockfeller研究所从瑞士引入白化小鼠培育成Swiss小鼠。1944年3月

常用实验动物介绍―小鼠

一、行为和习性 1. 小鼠胆小,易于受惊,对外界环境的改变反应敏感。受惊时,尾巴挺直并猛力甩动,如强光或噪声刺激可导致哺乳母鼠神经紊乱,发生食仔现象。 2. 小鼠在人工驯养条件下,性情温顺易于捕捉,一旦逃出笼外过夜则恢复野性,行动敏捷难以捕捉。 3. 小鼠喜欢阴暗,固定一处睡眠营巢。傍晚活动加强,夜间更加活跃,其进食、交配、分娩多发生在夜间。 4. 小鼠是典型的啮齿动物,门齿终生生长。因此小鼠有啃咬习惯,以此来磨损门齿并保持其长短的恒定。 5. 小鼠为群居动物,当群饲时,其饲料消耗量比单个饲养时多,生长发育也快。 6. 小鼠群体中性成熟的雄鼠放在一起易发生互斗。源于一窝的雄鼠或断奶后同笼饲养的雄鼠间则较少攻击。外来雄鼠常招致几只雄鼠的集体攻击。群居优势在雄性很明显,表现为群体中处于优势者保留胡须,被称为“理发师”,而处于劣势者胡须被拔光。这一现象应与因寄生虫性或真菌性皮炎所致的掉毛相区别。 雄鼠具有分泌醋酸胺臭气的特性,是小鼠饲养室内特异臭气的主要原因。 7. 小鼠对外界温度的变化特别是低温非常敏感,由于运输、环境改变而致低温可很快引起小鼠死亡。 二、解剖学特点 1. 外观 小鼠体形小,90日龄的昆明种小鼠体长为90~110mm,体重为35~55g 。近交系如615小鼠体长为85~94mm,体重为24~35g。一般雄鼠大于雌鼠。 嘴尖,头呈锥体形,嘴脸前部两侧有触须,耳耸立呈半圆形。

尾长约与体长相等,成年鼠尾长约150mm。尾有四条明显的血管,背腹面各有一条静脉,两侧各有一条动脉。尾有平衡、散热和自卫等功能。 被毛颜色有白色、野生色、黑色、肉桂色、褐色、白斑等。健康小鼠被毛光滑紧贴体表,四肢匀称,眼睛亮而有神。 2. 骨骼系统 小鼠上下颌各有两个门齿和六个臼齿,齿式为2(1003/1003)=16。门齿终生不断生长。下颌骨喙状突较小,髁状突发达,其形态有品系特征,可采用下颌骨形态分析技术进行近交系小鼠遗传质量的监测。 小鼠的脊椎由55~61个脊椎骨组成,包括颈椎7个、胸椎12~14个、腰椎5~6 个、荐椎4个、尾椎27~30个。肋骨有12~14对,其中7对与胸骨接连,其它5~7对呈游离状态,胸骨6块。前肢由肩胛骨、锁骨、肱骨(上腕骨)、桡骨、尺骨、腕骨和指骨组成。后肢由髋骨、大腿骨、胫骨、腓骨、跗骨、趾骨组成。 小鼠骨髓为红髓,终身造血。 3. 内部脏器 胸腔内有气管、肺、心脏和胸腺,心尖位于第4肋间。肺由4叶组成。 腹腔内有肝脏、胆囊、胃、肠、肾、膀胱、脾等器官。 小鼠为杂食动物。食道细长约2cm,胃分前胃和腺胃,有嵴分隔,前胃为食管的延伸膨大部分。胃容量小(1.0~1.5ml),功能较差,不耐饥饿。与豚鼠、家兔等草食性动物相比,肠道较短,盲肠不发达,肠内能合成维生素C。有胆囊。胰腺分散在十二指肠、胃底及脾门处,色淡红,不规则,似脂肪组织。肝脏是腹腔内最大的脏器,分左、右、中、尾四叶组成,具有分泌胆汁,调节血糖,贮存肝糖和血液,形成尿素,中和有毒物质等功能。 4. 淋巴系统

小鼠不同种类

小鼠不同种类 1 KM小鼠 来源:1944年3月17日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教授从印度Hoffkine研究所引进Swiss小鼠,饲养在中国昆明中央防疫处。由于该小鼠起初引入地是昆明,故称之为昆明小鼠。我公司于2009年1月5日从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上海分中心引进。 特性和用途:封闭群小鼠,毛色白化,高产,抗病力强,适应性强.主要用于用于生理、安全性试验研究。 2 ICR小鼠 来源:1948年美国费城癌症研究所(InstituteofCancerResearch,ICR)Hauschka以多产为目标,用Rockfeller研究所培育的Swiss小鼠群进行选育,培育出Ha/ICR;后由美国肿瘤研究协会分送各国饲养实验,各国称为ICR小鼠;我公司于2009年1月5日从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上海分中心引进。 特性:封闭群小鼠,毛色白化,适应性强,体格健壮,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实验重复性较好。主要用于生理、安全性试验、胚胎研究。

3 BALB/C小鼠 来源:1913年Bagg从美国Ohio商人获得,1923年MacDowell开始采用近亲繁殖,1932年于26代时命名为BALB/c。我公司于2009年1月5日从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上海分中心引进。 特性和用途:近交系小鼠,毛色为白色,血压与其他近交系小,鼠相比为最高,有自发高血压症。主要用于用于癌症、动脉硬化、免疫学研究 4 裸鼠 来源:1973年丹麦的C.W.Friis在BALB/c近交系小,鼠中发现自发性突变的无毛小鼠,该突变小鼠胸腺发育不良,免疫T细胞缺失,而培育成了BALB/c-nu。我公司于2009年9月3日从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上海分中心引进。 特性和用途:近交系小鼠,无毛、裸体、无胸腺,主要用于T细胞缺乏,癌症、皮肤病、免疫学等研究 5 C57小鼠 来源:1921年Little用AbbyLathrop的小鼠株,雌鼠57号与雄鼠52号交配而得到C57BL 小鼠;1937年又从C57BL中分离出C57BL/6和C57BL/10两个亚系;1985年引入中国。我公司于2009年1月5日从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上海分中心引进。 特性和用途:近交系小鼠,毛色黑化,易发乳腺癌,对放射性物质耐受性强。主要用于用于癌症、射线、结核、心血管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