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5批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名录

第1-5批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名录

第1-5批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名录
第1-5批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名录

第1-5批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名录

有机食品市场状况前景分析 (2)

有机食品市场状况及前景分析 编制单位:北京大唐汇泽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一、有机食品介绍 1、定义 有机食品(Organic Food)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有机食品是国际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除有机食品外,国际上还把一些派生的产品如、纺织品、林产品或有机食品生产而提供的生产资料,包括、等,经认证后统称。 2、区别 价格比较 根据对北京和上海的调查,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的价格一般高出30%—80%,有些品种,例如的价格为普通蔬菜的2—3倍。 无污染 食品是否有污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不存在绝对不含有任何污染物质的食品。由于有机食品的生产过程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因此,有机食品中污染物质的含量一般要比普通食品低,但是过分强调其无污染的特性,会导致人们只重视对终端产品污染状况的分析与检测,而忽视有机食品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宗旨。 常规农业 在许多情况下,在开始转换之初可能会出现减产,特别是原来严重依赖化肥与农药的地区。但是,在那些原来对农药、化肥使用较少的地区,有机种植就可能不会减产,相反,还可能增产。原因是: 1、通过轮作、间作和各样种植,农业生产系统的多样性得到改善; 2、通过利用作物秸秆还田(或制作堆肥以后还田),促进了农田养分循环;

3、较好地利用了周围生态系统的; 4、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起来,改善了养分的管理水平。 有机食品不许使用化学农药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介绍,有机食品是不许可使用化学合成农药的。 有机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首先,有机食品的种植或养殖过程中,是绝不能使用化肥、激素及转基因等物质的。种植有机农产品的土地、其灌溉用水、环境空气质量均需要符合相关规定。 有机食品严限添加剂种类和用量?有机农作物的肥料一般采用有机农业体系内动物的粪便或作物废弃物,以及未受化学成分污染的废弃物进行堆肥来增添土壤肥力,也会添加物理法获得的矿物质,如磷、钾、镁等元素。 有机农业一般采取非化学方法防虫,比如薄荷、天然除虫菊(提取液)等天然驱虫剂,或石灰、硫磺等天然防虫物质,以及如等细菌、真菌防虫制剂。 食品区别 我国有关部门在推行的其他标志食品还有和。无公害食品是按照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要求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严格来讲,无公害食品应当是普通食品都应当达到的一种基本要求。 绿色食品是我国农业部门在九十年代初发展的一种食品,分为A级绿色食品和。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从本质上来讲,绿色食品是从普通食品向有机食品发展的一种过渡产品。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是有机食品在其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而其他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技术,且不禁止基因工程技术的使用。如绿色食品对基因工程和辐射技术的使用就未作

有机食品需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

有机食品需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 当今,国内有机食品获得蓬勃发展,连续三年保持30%的高速增长,但是在微观情况下,很多人被有机这个晦涩的名词所误解,甚至当作商标看待,许多有机企业却举步维艰,甚至关门倒闭,原因处在哪里呢? 追本溯源,有机农业起源中国,成于德国和美国,有机零售业起源于全食超市的兴起,创始人约翰·麦基是一位铁杆的素食爱好者,当时开有机专卖店的目的,也是满足素食市场的需求。 从以上两个源头深入探究,不难发现其哲学理念来自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黄老之道。那为什么起源于中国的有机农业在国内江河日下,在欧美大行其道呢?德国人甚至对老子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为何中国的古老的这是对现代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西方哲学强调“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个人主义作风已经走到了尽头,西方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走不下去,严重依赖石油农业和化学农业的农业现代化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才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的集约环保模式。 所谓不见棺材不落泪,之所以欧盟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与他过去惨痛的经历密切相关,贯穿欧洲大陆的莱茵河,因为工农业污水和垃圾污染,造成整个流域成为死河,周边居民癌症和皮肤疾病率高发,治理40年才见清溪,酸雨横扫芬兰,二恶英吞噬比利时,疯牛病让英伦三岛疯狂,伦敦经过百年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更加成为永远的“雾城”,法国平均气温较80年前有了很大的上升,整个欧洲大陆风雨飘摇之际,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迅猛发展,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国内很多从事有机生产和销售的人士,缺少这样的背景的了解,以为只要自己的产品是有机认证过的产品,而本身又没有什么显着特点和差异,就会成为人见人爱的宝贝,就会被市场和消费者接受,那就大错特错了。就有机推广有机,和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没有什么区别呢? 那些挟洋自居者的很有可能走向挫折和失败,“乐活的概念”、“欧食多”、“海客勒”的折戟沉沙就是前车之鉴,甚至被便利店拿来做普通的产品宣传。而中国复杂社会结构、区域特征和经济发展历程表明,照搬照抄国外的模式,必然会碰的头破血流,血本无归,反之,任何在中国取得成功的跨国企业都是本土化的成功,即便像安利、玫琳凯这样的直销公司,全世界从来不投放电视广告,到了中国猛打电视广告,如果以完全的洋概念和洋产品在中国推广,忽略了中国社会文化、价值观、市场特征,是较难行得通的。

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环境标准

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环境标准 中国有机农业网时间:2014.03.14 来源:有机农业 环保部加大了对有机生产基地考核管理。环保部有关方面今日透露,该部近日作出规定,明确提出申报有机食品基地须具备优良的水、气、土等环境质量,其中,土壤、大气等环境标准均不得低于国家标准的二级标准。 环保部近日公开发布了修订后的《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考核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规定表示,申报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应具备10个条件,其中第一个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有机食品基地应具备优良的水、气、土等环境质量,且不低于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要求。 规定要求,有机食品基地土壤环境质量不得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灌溉用水不低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水产养殖及渔业用水不低于《渔业水质标准》,畜禽饮用水不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不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同时,申报单位其产品已连续获得有机认证不少于3年。此外,基地还要选址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周边1公里范围内没有工矿区、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可能影响基地生产环境的污染源。 规定要求,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其生产过程采取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不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生物安全风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100%,农膜回收率100%,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推广率达100%,水产养殖尾水无害化处理率100%;具备良好社会声誉,近3年没有发生产品质量问题。 “具备有机食品生产、消费知识宣教园地,每年至少开展两次面向社会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的科普宣教或生产体验活动。”规定明确,有机食品基地要通过网络等媒体及时公开基地信息,应公开的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含文字描述和经纬度),主要产品品种及生产规模,有机认证证书,水、气、土壤等环境质量检测数据、产品质检数据等,以接受公众监督。 环保部称,我国有机食品基地可自愿申报。环保部表示,省级环保部门负责对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开展实地核查;环保部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将对各省报送的申请进行技术审查、实地核查或抽查,必要时对基地产品进行抽样检测。

无公害山野绿色食品商业计划书.doc

绿色植物食品公司 无公害山野绿色食品项目 商 业 计 划 书 联系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地址: 邮编: 201x年11月11日

目录 第一章摘要 第二章企业介绍 一、宗旨 二、企业简介 三、场地与设施 第三章市场分析 一、市场需求状况 二、目标市场 第四章竞争性分析 第五章产品与服务 一、产品品种规划 二、生产与储运 三、服务与支持 第六章市场与销售 一、市场计划 二、销售策略 三、定价策略 第七章财务计划 一、项目资金需求 二、财务评价 第八章结论

第一章摘要 XX县位于湘西南边陲,属中亚热带气候区山地地带,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如蕨类、竹笋、香菇等)。兴建山野绿色食品总厂旨在充分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满足人们追求无公害绿色食品的需要。该厂是处于创始阶段的一家股份制企业。 企业的主要产品有竹笋、蕨菜、香菜(浆盐菜)、风味萝卜干、高山无头香鱼(香辣子)等。生产这些商品的原材料供应充足,工程流程简单且易操作。产品具有品质天然、风味纯正、营养丰富之特色,倍受顾客青睐。 企业产品主要销往国内旅游胜地及大中型城市,部分出口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我们的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一是原料纯属天然野生动物。二是具有独特的苗乡风味,很多到过苗乡的客人都称赞其“物美价廉、风味天然”!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商品生产没有形成规模,我们期盼外商投资或与拥有富余资金的企业合作,争取筹资400万元。新建一条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线,可望在1.5年内收回全部投资。主要理由是原材料收购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而当前市场上无公害绿色食品需求量大且价格不菲,投资利润率高。 第二章企业介绍

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以及有机食品发展前景[方案]

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以及有机食品发展前景[方案] 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以及有机食品发展前景 摘要:有机食品也称生态食品或生物食品,它是指来源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加工,饼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及调料等。而有机农业是指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关键字:有机农业发展食品化学 有机农业起源于二战后世界各国为减缓常规农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严重威胁压力而进行的探索。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有机农业在全球得以快速发展。同期在众多研究机构、大学和地方政府的帮助和参与下,中国各地启动并组织了生态农业运动,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数千个生态农业示范村和数十个生态县,还研究并推广了形势多样的生态农业建设技术,这些都是为中国的有机农业发展奠定了见识的基础。 (一)有机食品认证机构 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源于国外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在中国开展的认证活动。2003年8月20日,国务院第1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并于同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规定: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认证活动??????境外认证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代表机构,须经批准,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从事与所从属机构的业务范围相关的推广活动,但不得从事认证活动。

中国有机食品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有机食品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有机食品行业产业链分析有机产品产业包括有机 食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及其经颁证的产前,产中、产后专业化企业等有机食品专业部门所组成的经济综合体和 经济链条。其各部分之间存在特定的经济技术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由此构成统一的产业机构体系。 有机食品产业链构成:目前国内有机食品产业已经逐步构 成了较为完整产业体系,但是,由于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国内市场需求还未完全释放,而与之紧密联系的相关产业部门也发展相对不够完善。对上游资源的管控,是做好有机 的根本,目前绝大多数有机生产企业把精力用于有机认证和基地开发中去,许多企业把其作为对传统农业的升级项目来开发,殊不知,后端的渠道和消费者推广等环节缺少配套的话,再好的产品也会无人问津。有机行业在产供销业务链层面上,缺少整合与创新,区域化发展特征极其明显,北京、大连、南京、上海、万载、溧水、寿光、泰安、齐齐哈尔、云南、新疆等地发展较快,但产业结构和种植品种存在一定问题,除了种植品种和产业化缺少比较优势外,国内销售渠道的规律和对产品的要求都与外销非常不同,发展面临瓶颈。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刻不容缓,如图: 整合有机农产品流通加值链结体系:一、上游产业市场分

析更加紧密的产业链协作与供应 有机食品上游产业链包括原材苗培育供应,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及物流配送,由于国内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在上游的产业链构成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从事有机食品业的公司大多集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按照“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 农 民专合组织(协会)+农户”、“基地带动农户”、“市场连农户”等经营模式发展有机农业。有机农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产业的链条通过延伸更加完整,领域通过拓宽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其中,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是有机食品产业经营过程中的最重要环节。有机产业是指由有机农业(有机种植业、有机林业、有机畜牧业、有机渔业)、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业、有机农 产品贸易与服务业、有机消费领域所构成的生态产业链。产业链条增长带来的是经营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对生产的系统性管控要求更加严格,从市场需求到组织生产原材料的联系将更加紧密,管理更加严格。二、下游行业分析 有机食品产业链下游产业主要由贸易与服务业、有机消费构成,包括餐饮市场,超市,连锁店组成的下游渠道和终端消费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有机食品市场发展程度和规模。目前在餐饮市场,中国有机餐饮行业还没有真正的开始,仅

绿色食品项目商业计划书

绿色食品商业计划书 一、公司成立的宗旨(任务) 去年,省委、省政府根据江西省实情,提出了要将江西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和沿海地区群众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二、公司发展战略方向 集团着力实施。。。战略,推动同类产品企业走集团化发展之路,推动存量资产、闲置资产向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聚集。按照把江西绿色食品集团建设与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能力的加工和销售企业为龙头、以向市场提供最终消费品为目标、以产业化经营为基本格局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总体发展构想,确立以大米、生猪、水产品、特色水果、家禽等优质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重点构建几大主导产业链,抓住扩大基地规模、扶强龙头企业、培育市场体系三个关键环节,稳步推进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格局。 三、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和趋势 1.绿色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和趋势分析 (1)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绿色食品是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 所以,严格地讲,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食品在我国已有12年的发展时间。截止去年底,全国共有1217家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2400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绿色食品实物生产总量达到2000万吨,产品年销售额为500亿元,出口创汇4亿美元。通过开发绿色食品,使5800万亩的农田、草场和水面受到检测和保护。近几年来,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 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 今年以来,绿色食品继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3月底,全国共有1300家企业的2570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

中国少数民族非遗名录,绽放的不止是56种色彩

中国少数民族非遗名录,绽放的不止是56种色彩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56朵花。各个民族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繁衍、劳作,但他们的文化习俗却散发着不一样的色彩,形成了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来看看各民族的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1、白族扎染 白族扎染技艺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经过长长的历史变迁,扎染已成为颇具白族风情的手工印染艺术。 大理白族地区的扎染原料为纯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染料为苍山上生长的廖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扎染出来的多是蓝底白花的图案花纹,或苍山彩云、或洱海浪花,优美大气、妙趣天成。 2、藏历年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特殊的节日,存在至今已近千年。藏族人民根据自己的历法确定出新一年的到来,由藏历神变月初一开始,节日庆祝持续3到5天。 人们会在新年准备各种美食,青稞饼、酸奶、糌粑、卡塞、酥油茶、松茸、石锅鸡等等,充满了异域风情。民俗活动也多姿多彩,驱鬼、拜年、歌唱、舞蹈、祭祀…神秘又满含欢趣。 3、苗银 苗银锻造技艺是一项非遗,更是属于苗族人的艺术瑰宝。苗族最早的银饰萌芽于巫术图腾活动之中。苗家笃信银器能驱邪逐崇、防阴气戕害。他们创造了各式各样图案、款式的银饰造型,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民间气息,既表现出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同时也显示了一个大民族的辉煌与气势。

制作时先将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刻、镂等工艺制成精美纹样,然后通过焊接或编织成各类银饰。苗族下过火海的银饰,经千锤百炼凿出精美的样子,是苗族姑娘们人手一件的宝贝。 4、维吾尔族刺绣 维吾尔族刺绣工艺伴随着维吾尔族人民的千年文化延续至今,以其浓厚的民族特色与精湛的工艺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在新疆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中独树一帜。

未来5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未来5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国家支持有机农业的发展 在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政府明确要引导国内企业争取国际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快提升国内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同时,政府鼓励地方统筹使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相关项目资金,集中建设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吸引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运营产业园,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二)农村电商的发展能带动有机食品的发展 农村电商是政府在“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发展行业之一,政府为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的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将会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同时,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加强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此外,国家还将鼓励地方规范发展电商产业园,聚集品牌推广、物流集散、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质量安全等功能服务。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开展整省推进示范。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快构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体系。政府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能有效地拓宽有机食品的销售渠道,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 (三)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的提高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及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全球化贸易的发展,消费者购买高质量进口食品的成本日益降低,使得消费者对食品购买的可选择范围越来越宽,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环境污染的严重,重大疾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消费者对健康也日益重视了。目前,国内真正的有机食品市场占有率不足1%,而发达国家的这一占比普遍在5%-8%,因此,国内的有机食品行业潜力十足,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二、不利因素 (一)认证标准不统一限制着有机食品的发展 目前在中国,虽然有众多认证机构,并且得到了国家的认证,但认证机构之间的认证标准并不统一,而且由于监管不严格,监管体制不健全,加上有些企业诚信缺失,以普通食品代替有机食品,并实行贿赂使得认证机构在有机食品检查过程中放水,以追逐更大的利益,欺骗消费者,从而导致有机食品市场的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并且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因此只有相关部门对于有机食品的管理标准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形成自己的一套健康发展体系,才能保证有机食品行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增补名录的通知(2019)

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增补名录的通知(2019) 省政府批准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增补名录(共计22项),现予公布。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和《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要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保护理念,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和传播工作,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贡献。 吉林省人民政府 2019年5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增补名录 【共计8大类22项】 一、民间文学(共1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三仙女传说安图县 二、传统音乐(共1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古琴艺术长春市朝阳区 吉林艺术学院 三、传统舞蹈(共3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花棒秧歌长春市双阳区 2朝鲜族农乐舞吉林市 3朝鲜族龙鼓舞龙井市

2 四、曲艺(共1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扶余八角鼓松原市 五、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共1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冰雪游艺松原市 六、传统美术(共7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韩氏草编长春市 2榆树李氏草编榆树市 3松花江浪木根艺吉林市 4乌拉草编通化市 5孙氏勺匙书画柳河县 6长白山核雕白山市 7关东内画梅河口市 3 七、传统技艺(共5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福义德道口烧鸡制作技艺长春市南关区2大豆油压榨技艺通化市 3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松原市

2020年有机食品创业计划书

2020年有机食品创业计划书

前言 一、我国有机食品市场情况分析 1、食品安全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已越来越多的化合物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食品安全问题渐渐突出,成为人们尤其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有一种非常形象的说法可以形容这种情况:“如今的主妇到了菜市场,却发愁该买什么:买牛肉,买猪肉,担心捎带着吃了瘦肉精;买鸡肉不知道激素含量是否超标;买鱼呢,养殖的水也不干净;干脆来点青菜豆腐吧,又担心农药残留过高,加工环境不卫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经从吃得饱发展到吃得好,又从吃得好发展为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然而,按美国毒物控制法登记的化学物质,大约有6.6万种化合物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而且每年还有300-700种新的化合物引入经济用途。包括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加工中直接使用的化合物,以及农药、兽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等等。而这些化学物质的安全性评价,它们在动、植物体内残留的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尚有待深入研究。据专家估计,人类肿瘤的85%-90%是因为环境因素所致。人类从食品中摄取了种类繁多且浓度高于环境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而这些有害物的化

学结构与性能,经动、植物的作用后变得更加复杂。可见,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与严重性。 我国的各种粮食作物、果蔬禽肉等虽然产量在世界上均十分突出,但是其质量却令人担忧。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施用量最大的国家,氮肥和农药的单位面积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和2倍。我国使用的农药仍以杀虫剂为主,其中有机磷杀虫剂占有很大比例,杀菌剂和除草剂也占有一定比例,它们很容易造成蔬菜、粮食中的农药残留量超标。据介绍,可食用的安全食品已为数极少。越是大棚菜、越是反季节菜,越不能吃。因为大自然里的早春菜,不必大量施用农药,但塑料大棚里温度高,虫害的规律是随气候变暖而加剧,农药使用也进入高峰期,加上封闭式的棚内蔬菜密集栽培,一旦虫害发生便会迅速蔓延,造成大量经济损失,所以菜农往往超量喷洒农药。而且,大棚作物为了错过季节,提早上市,往往施用高激素、高营养素,促进作物快速超常生长,这就是“果不甜、瓜不香、菜无味”的原因。另外,有些畜牧产品生产者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在饲料中添加激素类、镇静催眠类等违禁药品,造成畜牧食品卫生质量问题频频发生。比如现在市面上大多数肉鸡都是通过特制的饲料在不到30天的周期内从小鸡被养成数公斤重的成品鸡,鸡肉中的各种促生长激素含量很高。从前,养殖的鲫鱼需要三四年的时间才能长到1公斤。而现在因为有了“高技术含量”的饲料,这个时间缩短到三

2019绿色食品商业计划书

2019绿色食品商业计划书 前言 一、我国有机食品市场情况分析 1、食品安全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已越来越多的化合物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食品安全问题渐渐突出,成为人们尤其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有一种非常形象的说法可以形容这种情况:“如今的主妇到了菜市场,却发愁该买什么:买牛肉,买猪肉,担心捎带着吃了瘦肉精;买鸡肉不知道激素含量是否超标;买鱼呢,养殖的水也不干净;干脆来点青菜豆腐吧,又担心农药残留过高,加工环境不卫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经从吃得饱发展到吃得好,又从吃得好发展为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然而,按美国毒物控制法登记的化学物质,大约有6.6万种化合物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而且每年还有300-700种新的化合物引入经济用途。包括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加工中直接使用的化合物,以及农药、兽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等等。而这些化学物质的安全性评价,它们在动、植物体内残留的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尚有待深入研究。据专家估计,人类肿瘤的85%-90%是因为环境因素所致。人类从食品中摄取了种类繁多且浓度高于环境

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而这些有害物的化学结构与性能,经动、 植物的作用后变得更加复杂。可见,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与严重性。 我国的各种粮食作物、果蔬禽肉等虽然产量在世界上均十分突出,但是其质量却令人担忧。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施用量最大 的国家,氮肥和农药的单位面积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和 2倍。我国使用的农药仍以杀虫剂为主,其中有机磷杀虫剂占有很 大比例,杀菌剂和除草剂也占有一定比例,它们很容易造成蔬菜、 粮食中的农药残留量超标。据介绍,可食用的安全食品已为数极少。越是大棚菜、越是反季节菜,越不能吃。因为大自然里的早春菜, 不必大量施用农药,但塑料大棚里温度高,虫害的规律是随气候变 暖而加剧,农药使用也进入高峰期,加上封闭式的棚内蔬菜密集栽培,一旦虫害发生便会迅速蔓延,造成大量经济损失,所以菜农往 往超量喷洒农药。而且,大棚作物为了错过季节,提早上市,往往 施用高激素、高营养素,促进作物快速超常生长,这就是“果不甜、瓜不香、菜无味”的原因。另外,有些畜牧产品生产者为了追求高 额利润,在饲料中添加激素类、镇静催眠类等违禁药品,造成畜牧 食品卫生质量问题频频发生。比如现在市面上大多数肉鸡都是通过 特制的饲料在不到30天的周期内从小鸡被养成数公斤重的成品鸡,鸡肉中的各种促生长激素含量很高。从前,养殖的鲫鱼需要三四年 的时间才能长到1公斤。而现在因为有了“高技术含量”的饲料, 这个时间缩短到三四个月。甲鱼过去自然生长的7年才能上餐桌,

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以及有机食品发展前景

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以及有机食品发展前景 摘要:有机食品也称生态食品或生物食品,它是指来源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加工,饼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及调料等。而有机农业是指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关键字:有机农业发展食品化学 有机农业起源于二战后世界各国为减缓常规农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严重威胁压力而进行的探索。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有机农业在全球得以快速发展。同期在众多研究机构、大学和地方政府的帮助和参与下,中国各地启动并组织了生态农业运动,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数千个生态农业示范村和数十个生态县,还研究并推广了形势多样的生态农业建设技术,这些都是为中国的有机农业发展奠定了见识的基础。 (一)有机食品认证机构 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源于国外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在中国开展的认证活动。2003年8月20日,国务院第1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并于同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规定: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认证活动······境外认证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代表机构,须经批准,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从事与所从属机构的业务范围相关的推广活动,但不得从事认证活动。 目前,国内有三条有机食品认证主渠道:一是农业部系统出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建的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二是在国家环保总局系统由南京环保所组建的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三是其他认证机构。 中国有机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务院及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中国的有机食品起步晚,还处于逐步规范、快速发展阶段,各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规范。 1、现行标准可操作性不强 中国有机产品标准及参考了国际上主要国家、地区及组织的有机食品标准,又考虑到了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现状,创造性的提出了有机食品的终端产品标准,,即:“有机产品的农药残留不能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相应唱片限值的百分之五,重金属含量也不能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限定相对滞后于农业生产,许多农产品都没有相应的产品国家标准。 2、政府鼓励性政策不足 由于有机食品的生产需要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转换期,在此期间,生产基地用于土壤改良和生产技术的完善。在荷兰,1999年拨款900万荷兰盾用于支持有机农业生产、推动有机食品发展。目前,中国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鼓励性政策还停留在政府文件中,只有少数地区对实行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户或企业给予了资金补助,但力度不大,还是没有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中。

STP of Chinese organic food market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分析

STP of Chinese organic food market Segmentation 1.different age groups: ①children & teenagers Young teenagers are in great need of nutrition, and parents are trying to keep them away from junk food. ②Adults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following the trend of green food and prefer pure natural products. ③the elderly The young generation are concerning about their parents’health and the elderly are in need of dietary supplement. 2.different regions ①northeast China People prefer foods with strong flavor in large size. They eat many wheat, corns and soybean. ②northwest China The main dishes in northwest China are always all kinds of cooked wheaten food. The nomads take a lot of dairy products. ③Southeast China

有机产品生产加工规划.

有机产品生产加工、规划 黑龙江省龙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有机杂粮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公司的种植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白音诺勒乡二龙山村。 一、种植基地适宜性 白音诺勒乡二龙山村,地处松嫩平原西部,是杜尔伯特县的主要杂粮产区, 该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季风大陆性气候。全区干旱多风少雨,冬季短促寒冷,夏季漫长而炎热,春季雨少,经常干旱,降雨量在 170毫米到 190毫米,秋天凉爽而晴朗,无霜期 119至145天。年平均温度为 3.7℃,月平均气温稳定在 10℃以上的日数为 146天,年有效积温为 2820℃至 2850℃,属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无霜期为 146天至 151天, 平均日照时间为 2852小时, 日照充足。大部分属草甸黑土, 土地肥活,土质较好,适合于各种农作物生长。 长期以来,当地农民在该基地以内及其附近,种植绿豆、芝麻、红小豆、黑豆、红芸豆、白豆、谷子等多种杂粮作物,积累了丰富的杂粮种植经验。一九九八年经“欧盟国际生态中心” 对白音诺勒乡自然环境和农产品进行检测后, 被确认为“有机食品”农场,并颁发了证书。我公司充分利用该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良的种植传统, 通过与合作社合作形成以企业带基地, 以基地连农户互利、互惠的生产格局,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开发建设现代化有机种植基地。本公司有机基地的管理人员具有多年的粮食种植管理经验,负责种植的人员经过有机种植的专业技术培训。基地周边以村路、乡路与其它种植基地相隔离, 周边无任何污染源,种植基地一直按照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未使用过有机标准要求的禁用物质,基地水、土经过权威检测机构检测无禁用物质,各项指标均符合有机种植的要求。当地环境无污染。 1、种子统一由公司提供,肥料施用农家自制肥,前提必须是符合有机标准要求的肥料。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中国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前三批名录名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第四批名录名称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按照申报地区或单位统计,共计3154个子项。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批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并正式公布。 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其中五个门类的名称在2008年有所调整,并沿用至今。十大门类分别为: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民俗。 中国曲艺品种十分丰富,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的曲艺品种约有400个,流布于中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曲艺项目共46个,至2019年,共有193个。 民间舞蹈是广大人民所创造、世代相传、在日常生活场所表演的各种传统舞蹈,它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类别。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41种流传于各地域、各民族的优秀民间舞蹈项目入选,截至2019年,增至324种。其中包括在汉族聚居地区广为流传的秧歌舞、狮子舞、龙舞;彝族的葫芦笙舞;蒙古族的安代舞等。 民间音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72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入选。其中包括已经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古琴艺术,另外还有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以及江南丝竹、西安鼓乐、南音、广东音乐、侗族大歌、回族的花儿等著名的民族民间音乐。至今,这门类已增至401个项目。 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类别,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创作。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间文学”项目共31项,至2019年则增至231项。其中有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藏族的《格萨尔》史诗、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有壮族的刘三姐歌谣、彝族的《阿诗玛》长篇叙事诗等少数民族著名的口头文学经典;有汉族流传久远的著名传说如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西施传说、济公传说、白蛇传传说等;也有耿村民间故事、青林寺谜语等,至今仍在民间鲜活流传,散发着具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学形态。

2019年绿色食品商业计划书

2019年绿色食品商业计划书 前言 一、我国有机食品市场情况分析 1、食品安全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已越来越多的化合物进入人类 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食品安全问题渐渐突出,成为人们尤其是 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有一种非常形象的说法可以形容这 种情况:“如今的主妇到了菜市场,却发愁该买什么:买牛肉,买猪肉,担心捎带着吃了瘦肉精;买鸡肉不知道激素含量是否 超标;买鱼呢,养殖的水也不干净;干脆来点青菜豆腐吧,又 担心农药残留过高,加工环境不卫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经从 吃得饱发展到吃得好,又从吃得好发展为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然而,按美国毒物控制法登记的化学物质,大约有6.6万种化 合物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而且每年还有300-700种新 的化合物引入经济用途。包括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加工中直接使 用的化合物,以及农药、兽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 品的使用等等。而这些化学物质的安全性评价,它们在动、植 物体内残留的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尚有待深入研究。据

专家估计,人类肿瘤的85%-90%是因为环境因素所致。人类从 食品中摄取了种类繁多且浓度高于环境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而这些有害物的化学结构与性能,经动、植物的作用后变得更 加复杂。可见,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与严重性。 我国的各种粮食作物、果蔬禽肉等虽然产量在世界上均十 分突出,但是其质量却令人担忧。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施 用量最大的国家,氮肥和农药的单位面积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 水平的3倍和2倍。我国使用的农药仍以杀虫剂为主,其中有 机磷杀虫剂占有很大比例,杀菌剂和除草剂也占有一定比例, 它们很容易造成蔬菜、粮食中的农药残留量超标。据介绍,可 食用的安全食品已为数极少。越是大棚菜、越是反季节菜,越 不能吃。因为大自然里的早春菜,不必大量施用农药,但塑料 大棚里温度高,虫害的规律是随气候变暖而加剧,农药使用也 进入高峰期,加上封闭式的棚内蔬菜密集栽培,一旦虫害发生 便会迅速蔓延,造成大量经济损失,所以菜农往往超量喷洒农药。而且,大棚作物为了错过季节,提早上市,往往施用高激素、高营养素,促进作物快速超常生长,这就是“果不甜、瓜 不香、菜无味”的原因。另外,有些畜牧产品生产者为了追求 高额利润,在饲料中添加激素类、镇静催眠类等违禁药品,造 成畜牧食品卫生质量问题频频发生。比如现在市面上大多数肉 鸡都是通过特制的饲料在不到30天的周期内从小鸡被养成数公

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消费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国有机食品行业消费现状分析 有机产业在过去的20年中,得到了包括高端消费者、重点销售商和众多前端生产企业的重视,而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有机产业的发展予以了保护和支持,众多地区政府将发展有机产业列为区域发展计划,同时由于中国有机产品目前主要市场在国外,成为国际主要的有机产品基地,而正在成为资本努力介入的新兴行业。 在上游市场,中国有着大量的有机生产农场,形成以京、沪周边、东北三省、山东、江西、浙江、江苏、广东、云南、新疆为主要核心区域的有机产业集群,此外还有很多处于转化期的农场;在中游市场,大量公司依靠前端产品,逐步形成面向消费者的成品和半成品;最后,在下游市场,在有机行业的终端建设中,目前存在着多类终端并举的格局,一种通过常规的超市卖场形成对广泛人群的影响和诱导;另一种通过自建销售专卖终端的形式,形成在区域销售布局,从而逐步稳定地把控区域人群。在终端建设的过程中,单店的盈利和多店的布局正在成为下游企业竞争的主要方面。 在中国,有机食品是朝阳产业,目前认同有机的人群数量还有限,但是随着安全意识的进一步增加,有机产品正在成为高端人群的高关注类别。对于有机行业来说,是一个在已经认同有机品类的人群中细分和维护忠实消费者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市场进行教育,以让更多的有能力有意识消费的人群进入到有机消费者的行列,这是一个扩大市场规模的过程。 中投顾问在《2017-2021年中国有机食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分析到,在有机食品行业前景方面,目前有机产品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由于生产、物流、终端和消费者意识等多方面的限制,有机产品在现阶段还是属于高价格产品的类别。也正因为如此,有机企业的利润还较为充分。可以这么说,目前的有机行业,是一个还没有充分竞争的行业,是一个属于只要具有资源和拥有部分消费者,就能获取较高利润的行业。这对于很多产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商机。有机食品作为安全级别最高的食品,发展空间和利润都是可观的。 虽然已经知道了有机产品,懂得了有机产品对于自身的价值,但是对于有机的概念模糊甚至毫不知情。 由于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能消费有机产品,如何找到高端人群并垄断他们,形成他们对有机和有机企业的忠诚,这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在现阶段,各有机企业和终端机构都在努力为找到自己稳定的高端消费者而圈地,从区域形成地理位置的实质圈地,到通过专项推广,形成目标消费者意识中的稳定概念都已经在展开,这时候,其实就是一个速度的竞争。

国家级非遗名录下的道教文化类研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道教文化类研究 马培红,姚伟钧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施行,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道教文化,作为中国宗教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完善的宗教思想文化体系,对现代养生、医学、音乐、信仰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然而,其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数量实在是凤毛麟角。本文通过分析道教文化所处的境地及原因,认为应当加强对道教文化的重视,正视道教文化的存在;建立公正客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体系;加强道教文化研究,扩大道教文化的传播力和文化认同度。 关键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道教文化 随着“非遗”热的兴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做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的建立,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建构日趋完善,更加富有层次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为非遗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非遗名录体系的建立,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其中,在道教文化方面,不少学者向纵深处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也有不少学者从民间信仰方面,将非遗中的道教文化作为个案进行研究。然而,很少有人从整体上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的道教文化类项目进行研究。道教文化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其中蕴含的现代养生、医学等都对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值得现代人去保护、传承。因此,充分发掘优秀道教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优秀的道教文化意义重大。本文拟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文本,通过对国家级非遗名录具体的量化分析,指出道教文化在非遗中的不利境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加强人们对道教文化的重视,促进非遗中道教文化类项目的申报。 一、道教文化在国家级非遗名录中所处的境地 鲁迅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这是对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的高度肯定。“因此,不深入研究道教,就不可能全面地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和中国的传统文化”。[1]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体系构建中,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不可或缺。而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文化所处的境地却是不容乐观。截止2011年底,我国共有36个项目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却没有一项是关于中国道教的,由此可窥见一斑。而在国家级非遗名录中,道教文化在其中的处境也是尴尬的,这与道教文化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传播是极不相称的,与道教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马培红(1988—),女,河南郑州人,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