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外摄影

红外摄影

红外摄影
红外摄影

如梦似幻的红外世界红外摄影攻略

如梦似幻的红外摄影

对于很多数码时代才开始学习摄影的人来说,或许对于红外摄影的最初了解还来源于当初的索尼

F707“红外门”事件。所以,在很多人的脑海中,红外摄影似乎直接和“透视”两个字挂了钩。其实认为红外摄影能透视完全是一种误解,这种误解让很多人对红外摄影敬而远之。真可谓千古奇冤!

那么,到底什么是红外摄影?红外摄影又有怎样的魅力?我们该如何进行红外摄影?今天,我们就将带你走进不可见光红外线的世界,一起领略红外世界的美,并教你怎么进入这个世界。

梦幻之旅,现在启程……

欢迎你进入如梦如幻的红外摄影世界,相信红外摄影那如同梦境般的拍摄效果,一定会颠覆你传统的视觉习惯。随着数码相机的日益普及,红外摄影这过去有些神秘的摄影门类,变得非常简单。暗黑的天空,散发着白色光芒的树叶,即使最普通的场景也是美轮美奂,红外摄影正以自己独有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发烧友。下面就请你随着我进入如梦如幻的红外摄影视界。

红外摄影攻略之——原理篇

在了解红外摄影之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红外线?这要先从光线的构成开始。

什么是红外线?

我们都知道,光是电磁波的一种,而我们往往用波长来区分不同的电磁波。波长的单位通常用nm(纳米)表示。我们通常说的光线(太阳光)中,肉眼可以看见的一部分称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大约是380-780nm。而此之外的部分是肉眼不可见的,被习惯的称为“线”,比如红外线、紫外线。

这是光线的光谱构成

从上面的光谱图中可以看到,紧邻可见光的两端,波长低于380 nm的就是紫外光波段,波长高于780nm 的就是红外光波段(当然,这是简单的区分,实际上红外线和可见光波长有一定程度的重叠)。而红外线根据波长的不同,通常又可分为三个波段:近红外:波长为0.77~3.0μm(770-3000nm)、中红外:波长为3.0~30μm、远红外:波长为30~1000μm。我们这里所说的红外摄影,实际上利用的是近红外波段中的一部分,也就是大约780-1500nm这部分红外线。

红外线的特点

1、衍射能力强(即通常所说的“穿透”能力强)

看到很多资料上说红外线的穿透能力强,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从物理学的角度说,波长越长的电磁波,频率越低,穿透物体的能力越弱,所以红外线的穿透能力是不如紫外线的。但是波长长的电磁波,容易发生衍射,当障碍物的尺寸和红外线的波长大小相近或者小得多时,红外线能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比如大气烟雾重、不够通透时,利用红外摄影可以拍摄到清楚的照片,就是因为红外线可以绕过空气中的尘埃,

而其他可见光则被尘埃阻挡散射了。曾经红极一时的“透视摄影”事件,也是因为红外线能够绕过某些织物组织,到达皮肤。如:薄化纤面料、树脂塑料、茶色玻璃等、油漆、粉尘、烟雾等红外线都能“穿透”。

说到这里,有人就会担心被人们的红外摄影透视。其实红外线并不能穿透所有织物,比如纯棉的织物它就难以绕过,而尼龙和丝质的则容易透过。就算是能被穿透的这些织物,如果比较厚,红外线的穿透能力也很有限的。所以说红外摄影具有能透视的说法并不靠谱。

何来透视一说?正常穿着根本无须担心

红外人像摄影,何来的透视?

红外线的这个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科研、森林监测、消防、医学、公安等众多领域。例如用红外线和红外感光材料,刑侦部门可以透过墨水看到被涂改的字迹。考古上一些年代久远被磨损的图像文字可以通过红外摄影观察。而我们普通人带的茶色眼镜,或者墨镜,红外线也可以轻易“透视”如无物。

用红外可以拍摄到被墨水涂改的字迹

2、热效应强

波长长的电磁波容易引起热效应,即让其他物体升温。因此,波长更长一些的远红外被利用得更多。热效应的特点已经在医疗、军事和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得道了广泛应用。由于这一点和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内容不关,所以就不赘述。

数码时期的红外摄影

浅兰色的就是数码相机的低通滤镜,它的作用就是阻止红外线的进入

虽然人眼无法直接看到红外线,但是数码相机(包括摄像机)使用的CCD/CMOS感光元件却是能感测到近红外线波长(也只能感知到近红外波长)。这些红外线对数码相机的成像起到了干扰作用,被视为成像光线中有害的部分。为此绝大部份数码相机厂商都在CCD/CMOS传感器前加了一块低通滤镜来阻拦红外线的进入,以提高成像质量。不过低通滤镜并不能百分百地阻拦红外线,这就为数码相机拍摄红外照片留下可能。

要实现红外摄影,就要让红外线到达传感器,而同时阻止可见光进入。一般我们通过在镜头上加装红外滤镜来实现。与低通滤镜原理相反,红外滤镜的作用是阻止可见光,允许红外光进入。

红外摄影攻略之——器材篇

数码红外摄影的器材其实很简单,主要包括:

1、数码相机

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都可以进行红外摄影,区别在于不同的相机由于低通滤镜阻止红外线能力的不同,造成曝光时间上的差异,同时,相同滤镜在不同机身上得到的效果可能不同。

如果要改机,使用老旧的相机比较靠谱,不要浪费!

2、红外摄影滤镜

目前常见的红外摄影滤镜有590nm、630nm、680nm、720nm、760nm、850nm、950nm几种。这些标为不同波长的滤镜是什么含义呢?例如:850nm红外滤镜意思就是这个滤镜阻止的是850nm波段以下的光线进入,只允许比850nm波段高的红外光进入,这样就阻挡了可见光和低于850nm波长部分的红外线。

这是一片850nm波段的红外摄影滤镜

而630nm、680nm、720nm的红外滤镜可以允许一部份可见光进入,与红外光混合成像,因此可以拍摄有趣的彩色半红外照片。850nm、950nm的红外摄影滤镜拍摄的则是纯粹的红外照片,适合后期转换为黑白效果。

红外滤镜

数码相机拍摄红外照片两种方法:

其一,直接在镜头前加装一块红外滤镜。建议选择680nm以上波段的红外摄影滤镜。

外挂红外滤镜

优点:对数码相机不造成任何影响。

缺点:通常曝光时间很长,在1/8-30秒之间,需要使用三脚架。某些情况下对焦会有误差,需要进行纠正。

使用佳能EOS5D,外挂720nm红外滤镜,感光度400,光圈F5.0,曝光时间25秒

TIPS:也不是所有的相机曝光时间都非常长,比如尼康的D100、D70、D70s、D50就是直接使用外加红外滤镜的良机,曝光时间最快能达到1/8秒(使用720nm外加红外滤镜)。宾得早期的数码相机,如ist D、ist DS、ist DL,直接使用外加红外滤镜效果也是不错的。佳能的所有型号的单反数码相机,曝光时间都要在5-30秒之间。

使用尼康D70,外挂720nm红外滤镜,感光度200,曝光时间0.7秒。

其二,对数码相机进行改造。将传感器前的低通滤镜去掉,换上一块红外滤镜,这样就成了一台专业的红外相机。

改造数码相机——将数码单反CCD/CMOS前的低通滤镜改为红外滤镜

这是一台红外改造过的佳能EOS500D相机拍摄的720nm波段红外照片,曝光时间只有1/320秒。

优点:曝光时间比前一种缩短很多,手持就可以拍摄,自动对焦等功能不受影响。

缺点:无法拍摄正常色彩照片,适合对影像品质要求较高的红外发烧友。

器材DIY之滤镜DIY

除了市面上可以购买到的红外滤镜,其实滤镜也可以自己动手做。首先,我们要选择符合红外摄影的材料。这种材料既要能阻挡可见光,还要能通过红外线。符合这两个要求的材料大致有以下几种:

胶卷黑色片头

第一种:没曝光但是正常冲洗后的彩色反转片的黑色片头(最好用120底片这种面积大的,可以制作成大口径的滤镜)

第二种:软磁盘的盘芯;

第三种:多层深红滤光薄膜片。

一定要选择表面平整光滑的材料,才能保证成像。接下来,准备两个和相机镜头口径一致的UV镜,将其中一块的玻璃取下备用,将选择好的材料剪成直径和UV一样的圆形,并平铺在完好无损的UV镜表面。再将取下的玻璃覆盖在上面固定好,自制的红外滤镜就完成了。当然,这种自己手工制作的滤镜的成像效果自然不可奢望太高。

器材DIY之改机DIY

如果你是红外摄影发烧友,那么改造一台数码红外专用相机就是不二的选择。或者你手里有不用的老相机,改造一台数码红外专用相机不仅能让你的老相机重新焕发生机,还可以增加许多摄影乐趣。其实DIY一台数码红外专用相机也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复杂。对于有电子电路基础的朋友来说,改制一台红外相机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现在,我们就来尝试动手改一台红外相机。

准备工作:

准备一台相机,这里我们介绍的是佳能D60相机,所需工具:镊子,小十字螺丝刀,电烙铁,钳子等,尽量准备齐全。

准备工作

改机过程:

1、相机取出电池,拧下箭头所指的螺丝。如图:

第一步2、拧下底盖的螺丝,并记清除螺丝的位置。如图:

第二步

3、取下后盖。如图:

第三步

4、取下电池盖,并拧下电池盖安装座两颗螺丝,取下电池盖安装座。如图:

第四步5、取下机身左侧盖。如图:

第五步6、撕下把手饰皮,拧下螺丝,取下机身前盖。如图:

第七步

第八步7、取下顶盖排线,拧下手把处螺丝。如图:

第九步

8、拧下肩带扣下的螺丝,顶起顶盖,不用取下顶盖。如图:

第十步

9、拆下L形电路板上的三颗螺丝,相关排线和插头,并焊下CMOS组件接地铜箔。如图:

第十一步

10、拧下四颗固定LCD的螺丝,并取下LCD。如图:

第十二步

11、拆下固定CMOS组件的三颗螺丝,取下CMOS 排线,取下CMOS组件。如图:

第十三步

12、取下CMOS组件,拆下ICF 固定架,拆卸ICF。如图:

第十四步

13、拆下ICF,装好红外滤镜,清理干净后装好CMOS组件。如图:

第十五步

点击查看:红外滤镜波段的选择

14、装回CMOS组件,按照拆卸的反步骤装好相机。

友情提示:

1、改机有风险,需要较高的动手能力,也可以找专业人员代为改机。

2、要选择品质优良的红外改机镜片,红外镜片的轻微暇疵都会在CCD前暴露无遗。

3、仔细清理好红外滤镜,轻微的灰尘都会在拍摄的图片中原形毕露。

4、改机后要重新进行焦点的矫正,佳能相机可以到维修站代为调整对焦(软件),尼康相机可以调整反光镜腔内的六角螺丝,宾得机可以用工程模式调整。

数码红外摄影攻略——拍摄篇

好了,了解了红外摄影的原理和所需要的器材,下面我们就开始数码红外摄影之旅。

你需要准备的有:数码相机(或者改造过的数码相机)、红外滤镜、三脚架、快门线或遥控器。要获得一张成功的红外照片,那么在拍摄的过程中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自定义白平衡

对于红外摄影来说,自定义白平衡准确与否非常重要,甚至很多朋友用了很长时间,对于红外摄影还是没有入门,很大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弄好自定义白平衡。

自定义白平衡的方法是:将相机上的白平衡设置为自定义白平衡,相机会提示你拍摄一张参照物。将相机架在三脚架上对准阳光下的绿色草地或者阳光下的植物叶子,让绿色充满取景器,然后在镜头前拧上红外滤镜,将曝光打到手动,拍摄作为自定义白平衡用的标准样片。然后在自定义白平衡中选择刚刚拍摄的样片为参照图。不同品牌的数码相机自定义白平衡的方法略有不同,但基本类似。

自定义白平衡如果准确的话,使用720nm的红外摄影滤镜拍摄的晴空,在相机液晶屏幕上观看应该是琥珀色的,树叶是白色或略带蓝色,后期再通过软件转换为半彩的红外照片。

自定义白平衡准确的照片,晴空是琥珀色的,树叶是白色或略带蓝色

(使用720nm的红外摄影滤镜)

2、使用三脚架

如果是直接外挂使用红外滤镜进行拍摄的话,因为曝光时间较长,所以三脚架是必须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使用快门线或遥控器,防止发生晃动。改机的朋友因为快门速度比较快,因此不用三脚架也可以。当然如果是进行红外创作的话,还是建议您使用三脚架。

3、手动对焦、焦点修正、手动曝光

修正焦点主要是针对直接外挂红外滤镜的用户而言的。因为红外线在经过镜头后聚焦点和可见光的焦点不同(比用可见光正常拍摄的焦点靠后),因此,外挂滤镜拍摄要对焦点进行调整。

红外光和可见光聚焦的焦点不同

具体操作是在白平衡设置好后,摘下红外滤镜, 把相机装在三脚架上对准要拍摄的景物取景、构图。而修正焦点时,一些传统相机镜头专门设计了一个“R”标记或红点标记,在自动对焦完成后,再转动对焦环对准“R”标记或红点标记就行(最好收缩光圈至F5.6、F8左右拍摄,以保证足够景深,获得清晰的主体)。

红点和R标记

如果镜头没有标记,则必须通过多次实验以确定镜头对焦环所须转动的量,或者是后退一两步(后退的距离需要多次测试确定),通常是以0.3~0.4%焦距的数量级进行手工校正。(如果被摄物体较远,红外成像与可见光成像的对焦误差比较小,基本可以忽略)。

构图对焦都完成后把红外摄影滤镜拧到镜头上,把测光放到手动档,此时相机虽然仍然是TTL测光,但测光值会有较大偏差,不能以此为依据。根据光线情况使用5-30秒曝光时间,多拍摄几张照片,然后参看直方图确定曝光时间。从拍摄的照片中,挑选出一张曝光最为准确的照片,作为确定曝光时间的基本值,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拍摄时间。

4、拍摄时间、地点的选择。

拍摄红外照片,当然要选择红外线充足的时间。一般来说,晴天的红外线最为充足,日光中有大量的红外线,是拍摄红外照片的好时候。一天中红外线最为充足的时段是中午到午后,大概11点到16点这一段时间。一年四季里又以夏天的红外线最为强烈,南方地区的红外辐射比北方要强烈。

红外摄像机的用途和优势有哪些

红外摄像机的用途和优势有哪些 红外摄影机,就是在夜视状态下,数码摄像机会发出人们肉眼看不到的红外光线去照亮被拍摄的物体,关掉红外滤光镜,不再阻挡红外线进入CCD,红外线经物体反射后进入镜头进行成像,这时我们所看到的是由红外线反射所成的影像,而不是可见光反射所成的影像,即此时可拍摄到黑暗环境下肉眼看不到的影像。 红外摄像机现如今被应用到各大领域,那么红外摄像机与其他监控摄像机相比有哪些主要优势呢?下面我们就来说说看。 1、亮度高 红外摄像机的亮度越高,光线的照射距离就越远,单个的LED输出光功率一般为5~15mW,虽然可以通过加大电流来提高亮度,但是材料本身的局限性是,红外线的光电转换效率不高,只有少部分光,大部分都是热能。而红外摄像机的光源,通过将几十个效率高和功率高的晶元通过高科技封装在一个平面上,配置良好的导热装置。同时增加其光电转换效率,亮度约是单个LED的100倍。 2、体积小

红外摄像机运用了高集成的先进封装技术,一块封装了几十个晶元的红外芯片,仅仅指甲盖大小。试想一下,把几十个单个的LED组合在一起的体积会是什么样?体积小主要是便于应用,如果将几十个单个LED组合的红外光源安装在高速球机上,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寿命长 红外技术保证了CCD良好的工作状态,其使用寿命是普通LED红外摄像机的9倍。普通的LED红外摄像机将LED发光管和摄像机置于一个腔体内,而且LED管的热量无法通过PCB板获得散发,温度问题严重制约了CCD的使用寿命。 4、效率高 由半导体本身的特性所决定,其发光效率与散热性能是一个良性裓环。散热性能越好,那么工作温度就越低,工作温度低又能更好地保障其发光效率。反之,则是陷入效率不断衰减的恶性循环。另外,我们的供电系统采用自主专研的高频尖脉冲供电,保证获得更高的效率。 5、光线匀 众所周知,每个普通的红外LED前面都有一个球面,是一个独立的光学设

红外摄影入门文章

红外摄影入门文章--红外摄影初探 红外摄影在国外已经发展了很多年, 在胶片时代国外已经有了红外摄影, 记得在几年前, 一本摄影杂志上有 国外摄影师使用120相机拍摄的红外摄影作品深深的吸引了我. 但是胶片时代高昂的费用和复杂的冲洗, 我只能 是羡慕, 而未付诸行动.. 大约在3年多前, 我在国内某知名摄影网站看到一篇电锯大侠的红外相机改装帖子之后, 心底的红外摄影梦 想被点燃了, 我大学时代学的就是通讯电子, 再加上几年对相机的认识, 加上自己的不断摸索, 总结出了红外相 机改装的最佳方法, 并且为很多红外摄影爱好者改装了机器. 大家都知道, CCD /CMOS 都能感应包括可见光,紫外和近红外在内的光线, 只不过各个波长的光线敏感的程度不同, 下图是柯达KAF-8300 CCD 的感光曲线. 一般认为, 波长大于780nm(纳米)的光线称为红外线, 由上图可以看出, 波长在780-1000nm 之间的红外线, CCD 能有较高的敏感度, 波长大于1000nm 以上的红外线 CCD 敏感度低,曝光时间很长,基本已经失去实际意义. 而我们可以利用CCD 对780-1000nm 红外线的敏感性来进行红外摄影, 对于从780nm 至几十微米的红外范畴来说是太窄了, 但是对于我们红外摄影来说足够了. 同时400nm 以下的紫外线,CCD 也有一定的感应能力, 使用适当 的滤镜也可以进行紫外摄影. 但是我们手头的相机除了徕卡M8, 佳能EOS20Da (针对天文爱好者), 以及富士 FinePix IS-1 (针对刑侦用途) , 还有索尼的一些消费级相机能将内置红外截止滤镜移开(717 828 H50等)之外, 无论单反相机和消费数码相机都在CCD/CMOS之前安装了红外截止/低通滤镜复合镜片.红外截止镜片是为了消除红外线对正常拍摄成像的影响. 但是这薄薄的 0.3-2MM 厚度的红外截止镜片就给我们拍摄红外照片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普通摄影确为避免红外线的干扰, 需要尽可能多的隔离红外线. 而我们拍摄红外照片需要CCD/CMOS 更多的 感光红外线, 但是CCD/CMOS前的红外截止镜片阻挡了90%至95%以上的红外线, 如果外置红外滤镜, 只能通过延 长曝光时间来解决, 导致快门速度非常慢才能获得足够的红外曝光.以我以往的经验, 在夏日晴天中午时分, 使

摄影课中常见场景的拍摄技巧

常见的集中特定场景拍摄技巧 余文登 201211012915 教育技术一,运动拍摄技巧 拍摄动体自有一定规律,假若对此一无所知,自然不能得心应手。拍摄动体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凝固”动体,一种是“虚糊”动体。面对动体究竟如何处理,在客观情况许可前提下,还得看拍摄者意愿和宗旨,这恐怕也算是“意在笔先"吧。1:“凝固”法2:选用适当快门速度3:“虚糊”法4:追随拍摄1:“凝固”法动作“凝固”:这是最常用方法。清晰而真实地再现出他面部和身体轮廓,使人看清因动作太快而在当时无法看清细节。在光线较差情况下,即使把光圈开大也无法获得所需要快门速度。这时应该在一个动作达到高潮、接近于完成时候,即动作在改变方向以前趋于停滞那一瞬间进行抓拍。2:选用适当快门速度一般规律是,动体动速愈高,所需快门速度愈快(动体动向和与相机距离不变);动体与相机距离愈近,所需快门速度愈快(动体动速和动向不变);动体横向运动与斜向运动、竖向运动相比,所需快门速度前者最快,中者次之,后者更次(动体动速和与相机距离不变)。掌握了这一规律,不仅能根据三个因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快门速度,而且还可增强应变能力。举例说,你想拍摄一个动体“凝固影像”,而可以采用快门速度由于种种原因又达不到所要求那样高,这时你可变换一下拍摄位置,或是迅速后退,拉大拍摄距离,或是调头换一个角度,变横向为斜向、竖向,从而容许把快门速度减慢。此外,利用某些动体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短暂停顿,比如跳高到达顶点一瞬,快门速度也不必很高。具体非要量化描述话,这里有一个经验算法:动体-快门速度慢步行走;手势-1/500秒快步行走;时速为16~24公里车辆-1/1000秒体育运动、跑步,时速为32~64公里车辆-1/2000秒奔跑动物、飞鸟,时速约为105公里车辆-1/4000秒如果动体运行和镜头成45度斜线方向,快门速度按上面所列减半。如果动体和镜头成垂直方向运行,用上面所列速度1/4就够了。同样,如果影像缩小,可以相应地减低快门速度。例如:将距离增加一倍(或者使用缩短一半焦距镜头),影像大小就会减半,所需快门速度也就减少一倍。3:“虚糊”法拍摄动体也可用“虚糊”法。把动体拍成虚糊影像目在于强调运动速度和力量,夸张动态猛烈性和激越性,渲染一种紧张气氛。虚糊动体基本手段是借助慢速快门速度。就快门而言,快门速度愈慢,动体就虚糊得愈厉害。如果选用快门速度介于充分“凝固”影像和完全“虚糊”影像之间,那摄取影像可能很有趣,即动体动得慢部分是清晰,动得快部分是模糊。此外,虚糊某一动体至少得采用何种快门速度,虚糊程度如何,这与动体动速、动向和与相机距离密切相关,就是说,动速高、动向与相机视向构成角度大、距离近,虚糊动体程度就愈高。倘若在慢速快门曝光过程中再故意晃动相机,势必造成“天旋地转”,全景模糊,产生十分强烈动态效果。如这幅照片,由于在1/8秒曝光期间旋转相机,结果形成迅猛“旋风”式动感,使比赛激烈气氛和参赛者拼搏精神跃于画面。为使拍摄虚糊动体可用上慢速快门速度,所以很必要使用低iso设置,要是光线比较亮,有时还需加用中灰滤光片,以减少进人相机光量。4:追随拍摄还有一种处理动体方法是追随拍摄,最终可取得动体基本清晰、背景虚化影像,产生间接动感效应。所谓追随拍摄,就是摄影者手持相机,以与动体同等速度紧跟动体行进,在恰到好处时就转身拍摄,这样,动体虽然被留住了动态,但背景却因相机移动可能出现众多动线,从而给人一种动体在“动”感觉。不过要注意是,追随拍摄中快门速度不宜太快,不然会把背景给“凝注”,丧失应有效果。通常,快门速度以不高于1/60秒为宜,除非追摄特别快速动体,那就

摄影心得体会84979

摄影心得体会 喜欢摄影,很简单的是因为它能记录下动人的瞬间,能在以后的日子久久回味当时按下快门的情景、心境。但是摄影并不等于照相,摄影是倾注你的情感于照片上,每按一下快门都应该思考为什么要拍下这张照片,它的意义,如何运用手中仅有的工具去表达你心中想表现的东西。 用美学构图对摄影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 从创作角度来说,构图本身不能成为目的,摄影构图应最大可能的阐述艺术家的原始构思,更好的表现照片的主题内容,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使作品更有艺术感染力,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的基本要求是鲜明、易懂、有视觉冲击力。一副杰出构图的产生和摄影者不畏艰险、冷静果敢的品质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摄影师,还应该具备一种能力,即当我们观察生活中的具体的物象,无论是人是树、是建筑还是花卉,往往需要撇开他们的一般性的属性,而仅仅把他们看作是各类形态的组合,即点、线、面、肌理、明暗、色调等诸多元素的组合体。这有助于摄影者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在画面上通过对纯形式的分析,冷静的组织和安排画面,竭力使之契合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口味。只有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并为观赏者所真切感受时,才能取得满意的视觉效果。 对于摄影来说用光绝对是很重要的技术因素。 首要的是你要提高户外对光线的敏锐感觉,凭经验能预见到照片出来的效果。当你培养起这种敏锐感觉后,你就知道什么时候的光线是你想要的,什么时候应该收起相机去吃午饭。你拍摄的主题越小就越容易用光。肖像,昆虫和花卉摄影基本上都要布置光线;拍风景的时候就只能等合适的光线来拍。在山岳摄影中要等到合适的光线往往要等到合适的季节、合适的日子、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天气。 用艺术构思完成摄影创作。 所谓艺术构思,即以艺术的视角表现主题思想,这要求摄影者在拍摄之前或是在拍摄期间就要做好构思,如何使画面表现的更加完美。审美能力是摄影师或者说出色的摄影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在摄影创作的过程中,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能在自然的环境中发现美,在眼前的摄影过程中找到美,这是弥足珍贵的。对于摄影人而言,创作欲望和创作热情更加可贵。我认为这和爱好或者说对摄影的认识和重视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摄影创作要能吃苦,要经常出去采风,就像画家要经常出去写生一样。坐在家里是不能进行摄影创作的,更不会有艺术作品的产生。 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前提是执着,摄影也是。一份执着的热情,不断观察练习积累,我在这条路上收获喜悦,付出更多精神。篇二:几点摄影心得体会 我的2011---几点摄影心得体会 时间过的真快,2011已至岁末,恍惚间已在zol混了多年。在期间认识了诸位朋友,虽未曾谋面,但已若知己,同时也得到了各位师长的谆谆教诲。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也写了几篇不成文的心得体会,没什么技术含量,越学习越觉得自己的肤浅与无知。现将部分整理如下,同时按一些朋友的建议,把以前写的几个帖子收集在一起,供大家参考,也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1、"断章取义"---简述摄影画框的意义: 2、浅谈几点秋景拍摄中的小问题: 3、从摄影作品中学摄影: 4、无声的语言---摄影: 5、光影的魅力: 6、市井故事黑白魅力: 7、摄影时的心理思考和准备:

暗光拍摄的八个小技巧

8个暗光拍摄的小技巧在暗光条件下拍摄一直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镜头不断的“拉风箱”不仅容易错失拍摄时机,也会间接的影响摄影师的情绪。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对焦轻松从容呢?一起来看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以光位对焦 全黑的环境有什么好拍呢?所以对焦是尝试寻找光源较强的地方作对焦。光源不足的话,则改变对焦点迁就一下。 2.以边缘对焦 不少数码相机都以对比检测作对焦,所以在对焦时寻找对比度高的边界,就可以更轻易地对焦。当你如第一点所说,以光位对焦时,亦应以光暗位间的分界线作对焦,而不是光位的中心。 3.先对焦,后构图 以上2点的原理都是以画面比较容易分办的东西作对焦,而缺点就是未必可以合乎构图需要。摄影师可以改变对焦点作构图,或者半按快门,以与主体与相机之间的距离相近的光位作对焦,再移动相机作构图。

4.使用电筒 不够光作对焦,相机的对焦辅助灯又不够强,可以用电筒补光作对焦,并在拍摄时才关掉。但留意电筒无法照射太远,所以这方法只适用于拍摄近距离的东西。

5.用对焦吃手动对焦 中级和以上档次的镜头或附有对焦距离尺,你可先估计对焦距离,再根据此尺进行手动对焦,加上缩小光圈以增加清晰范围,就可以增加低光环境准确对焦的机会。 6.增加景深 使用“超焦距”可以获得最长的景深,但如果这个对你来说太复杂,建议你拍摄一般广阔风景时,使用广角镜、缩小光圈、并对焦至无限远,那已经可以保证相同程度的清晰了。

7.Live view+放大手动对焦 自动对焦不行,就利用Live View配合放大画面功能作手动对焦。不过这个方法用手持拍摄的话会较累,手部的震动亦会干扰目测对焦的准确性,所以有脚架就用脚架吧。不过如果LCD画面太暗,可以先开大光圈、提高ISO,到你对焦完成后,再调回适当曝光设定,然后拍摄。

红外线摄影的基本原理

红外线摄影的基本原理 红外线的发现 早在1672年人们就发现了太阳光(俗称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随后牛顿做出了单色光在性质上比白光更简单的著名结论。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我们都可以利用分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单色光,这也是很多光电试验中合成白光的原理。 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胥尔从热的观点来研究各单色光时发现了红外线,并且把光谱中看得见的那部分波称为“光”(可见光),而人眼看不到的波则称为“线”,并习惯地命名为红外线。显然这样来对红外线进行定义是不科学的,尔后科学家的研究表明,红外线这种电磁波在实际应用中可划分为以下三个波段:近红外:波长为0.77~3.0μm、中红外:波长为3.0~30μm、远红外:波长为30~1000μm。 通常情况下的红外线摄影可以感应的红外线波长范围为770~1000nm。红外线成像设备的特殊之处就是能探测这种物体表面所辐射的不为人眼所见的红外线,它所反映的是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场,即温度场,帮助我们看到肉眼观察不到的事物,从另一种角度来观察我们所熟悉的事物。 红外线成像的原理和黑体的红外辐射规律 所谓黑体,简单地讲就是在任何情况下对一切波长的入射辐射吸收率都等于1的物体,也就是说完全吸收。作为自然界中实际存在的任何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入射辐射都有一定的反射(吸收率不等于1),所以黑体只是人们抽象出来的一种理想化的物体模型。但黑体热辐射

的基本规律是红外线研究及应用的基础,它揭示了黑体发射的红外热辐射随温度及波长变化的定量关系,同样,这也是我们研究红外成像的基本出发点。 黑体定律分别由以下三个基本定律构成:(1)辐射的光谱分布规律——普朗克辐射定律; (2)辐射功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3)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朗伯余弦定律。以上三个定律共同阐述了凡是温度高于开氏零度(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自发地向外发射红外热辐射,而且黑体单位表面积发射的总辐射功率与开氏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温度只要有较小的变化,就会引起物体的辐射功率发生较大变化。以上定律正是红外线成像的原理基础,即只要有温度存在,就有红外线摄影的可能。理论上,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就存在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其表面就会不断地辐射红外线。任何存在有温度的物体,除可以发出波长在380~770nm的可见光外,还可以发射不为人眼所见的波长为770~1350nm范围的红外线。因此,红外线的最大特点就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就是说,任何“热”物体虽然不发光但都能辐射红外线,因此红外线又称为热辐射线,简称为热辐射。 红外线摄影的特点 很多人对于红外线摄影照片表现出来的色调和影像的质感感到惊异,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红外线与可见光相比的一个特点是色彩更加丰富多样。由于可见光的最长波长是最短波长的1倍(380nm~770nm),所以也叫作一个倍频程。而红外线的最长波长则是最短波长的10倍,即具有10个倍频程。因此,如果可见光能表现自然界中的7种颜色,则红外线便能表现70种,因此具有极其丰富的色彩表现力。另外红外线还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如穿透烟雾、水气等,因此在航空摄影、军事摄影和其他题材摄影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例如航空摄影可以利用红外线发现健康、不健康的树木,森林,地脉甚至矿藏;医学上可以用于人体组织的穿透;科研及工程摄影可以用于鉴别印色,穿透织物;普通红外线摄影可以利用发散性产生虚幻的图画效果等等。 满足红外线摄影需要的条件(镜头和滤光镜) 红外线摄影可以使用普通镜头,但是在使用红外滤镜配合普通镜头进行红外线摄影时,镜头通常不对红外区进行校正。尤其是在利用传统的红外乳剂胶片进行聚焦时,必须稍稍增大相机镜头的伸长量。这是因为普通镜头设计的焦距是针对可见光的,因而在拍摄红外线时相应的焦距设定应大于拍摄可见光时的焦距,即使是在使用单消色差或复消色差镜头的时候,这一点也适用。此外,由于红外线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要长得多,其焦距不可能与可见光一致。因此须要专门对镜头进行红外区校正,一些传统相机镜头为了达到对红外光准确对焦的目的,专门设计了一个红外聚焦指数。而对于其它相机,必须通过多次实验以确定镜头所须增加的伸长量,通常是以0.3~0.4%焦距的数量级进行手工校正。 由于红外线光谱感应范围较广,因此无论是传统红外线摄影还是数码红外线摄影都需要一个阻挡可见光及紫外线辐射,同时又可以透过红外线的特殊滤光镜,即红外线滤镜(Infrared Filter),并且根据经验和感光材料的光敏范围来确定和选择红外线滤镜的滤光系数。

红外线的成像原理

红外线的成像原理 ?如果用红外摄影对人体成像,做出体表‘热图’……?会产生这样的认识: (1)红外摄影成物体的热图就是它的红外像; (2)可见光不能使红外线胶片感光,只有红外线能使它感光; (3)红外线胶片所记录的是目标物体发出的红外线; (4)普通相机也能使用红外线胶片进行红外摄影。 事实上,这些理解都是错误的。引起错误认识的根源是没有说明红外摄影所成的红外像与热像仪所成的热图之间的区别,并且对红外线胶片的介绍也不够准确。下面就这两个问题做一阐述,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红外线的发现和分类 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歇尔研究单色光的温度时发现:位于红光外,用来对比的温度计的温度要比色光中温度计的温度高,于是称发现一种看不见的“热线”,称为红外线。 红外线位于电磁波谱中的可见光谱段的红端以外,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波长为0.76~1000μm,不能引起人眼的视觉。在实际应用中,常将其分为三个波段:近红外线,波长范围为0.76~1.5μm;中红外线,波长范围为1.5~5.6μm;远红外线,波长范围为5.6~1000μm。它们产生的机理不太一致。我们知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产生热辐射,故自然界中的物

体都能辐射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如相机、红外线胶片自身等。在常温下,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位于中、远红外线的光谱区,易引起物体分子的共振,有显著的热效应。因此,又称中、远红外线为热红外。当物体温度升高到使原子的外层电子发生跃迁时,将会辐射出近红外线,如太阳、红外灯等高温物体的辐射中就含有大量的近红外线。借助不同波段的红外线的不同物理性质,可制成不同功能的遥感器。 二、不同波段的红外线成像原理和特点 红外遥感是指借助对红外线敏感的探测器,不直接接触物体,来记录物体对红外线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及其变化的科学技术。红外遥感技术中能获得图像信息的仪器有:使用红外线胶片的照相机,具有红外摄影功能的数码相机,热像仪等。虽然它们都利用红外线工作,但成像原理和所成的图像的物理意义有很大的区别。红外摄影通常指利用红外线胶片和数码相机进行的摄影;前者属于光学摄影类,后者属于光电摄影类。 1.光学摄影类 红外胶片是一种能够感应红外线的胶片,有黑白红外胶片和彩色红外胶片两类。其成像原理与普通胶片相似:曝光时,卤化银发生化学变化,记录景物反射到胶片上电磁波的信息,通过显影、定影等技术获得景物图像。普通胶片记录的是波长为0.4~0.76μm范围内的可见光;由于红外胶片中加入了红外增感染料,使得它能记录波长在0.4~1.35μm间的可见光和近红外线。为了获得景物纯粹的红外像,

谈红外摄影的拍摄

谈红外摄影的拍摄 有一位红外摄影爱好者这样说过:“一旦你拍下了第一张红外照片,就会被这种如梦如幻的效果所魅惑。你会迷上它,无以自拔。” 可我还没有自己拍摄过红外照片,只是看了看其他人的红外作品就无以自拔了。 我喜欢红外摄影那种诡异的色彩和意境,毒发之后立刻到二手店买了一台尼康D60单反,然后找人帮我改成了红外专用机。 在我改机前后,为了对红外摄影有更多的了解,我首先进行了一番恶补,对红外摄影大致有了一个了解。现在把我恶补的结果整理一下,贴到这里,希望对那些有兴趣玩红外的人能够有所帮助。 本贴中的有些说法是在恶补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搜集而成,非100%原创,特此说明。 一、什么是红外线? 人们所能见到的光线由7种色彩组成,即红、橙、黄.绿. 青、蓝、紫等各色单色光。比红色更长的光波加你是红外线,比紫色更短的光线加你紫外线。 红外线的波长在780nm -3000nm 之间,按波长的范围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极远红外四类。它在电磁波连续频谱中的位置是处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的区域。 利用红外线感光产生的影像,是与可见光有很大差异的,所以红外线摄影作品才会呈现独特的视觉效果。 二、数码相机红外摄影是怎么回事? 以往要利用传统相机拍摄红外照片,是件很麻烦的事,因为一般胶片的化学材料根本无法对红外线产生反应,所以要进行红外摄影,除了要使用红外胶片外.还要搭配红外滤镜阻挡掉所有可见光,只让红外线进入,才能拍出红外线照片。 到了数字时代,红外影像拍摄流程变得容易多了,因为一般数码相机的CCD或者CMOS本身感光组件就具有红外线接收能力,能感应较短波长的近红外线 780-1200nm。但由于近红外线会影响正常影像的色彩与清晰度.所以多数相机厂商都会在感光组件前方加装一组低通滤镜(Infrared Cut Filter)来阻挡红外线进入,但这个滤镜一般无法100%拦截红外线光线渗透,所以为我们进行红外摄影创造了机会。 三、用数码相机拍摄红外照片有哪些方法? 1. 在镜头前面直接加一块红外滤镜

如何拍摄红外热像仪的成像图

如何拍摄红外热像仪的成像图 红外热像仪的工作原理就是依据它的红外成像原理,拍摄出不同温度的成像图,然后根据成像图顺利的找出所需物体的准确位置。只要物体本身具有温度,科研人员就可以使用这款设备拍摄出它的红外成像图。我们在使用这款设备时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拍摄红外成像图时我们也应该多加认真和谨慎、通常我们在使用这款设备时要注意三个方面,我们要把这三个方面的参数和精度把握好,才可以拍摄出精确的红外成像图。下面就来和大家说说具体都有那三个方面需要我们去注意。 1、确定温度范围 红外热像仪可以自行进行测温,它可以智能的根据周围的温度生成一幅红外成像图。但是这款设备在使用前一定要设定一定的温度范围,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下才可以更加精确的工作。所以研究人员在使用设备开始工作前首先要选择测温范围,将设备设定为设定自动调整测温范,手动调整温度范围。也就是说在工作时我们要人为的设定温度范围,再由设备自行测温。这种工作原理有利于提高热像仪的工作效率,降低测温时间。 2、调整好焦距 既然是用来拍照的设备,那么红外热像仪多少都具有了一定的相机功能,在使用上也应该要调整好焦距,焦距的范围范围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读取温度。目前市场上的热像仪大多具有自动聚焦功能,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手动调焦,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配合使用。 3、拍摄避免环境的影响 使用红外热像仪在室外进行拍摄时,难免会受到环境影响。特别是太阳光的直射会给拍摄带来很大的影响。环境的温度和太阳的温度使无标物体的温度增加,那么设备就很难拍摄到正确的成像图。相反环境温度过低依然会对拍摄造成影响,物体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我们更加无法判断物体的准确位置。我们在使用这款设备时,尽量避免这样的天气。 现在有不少红外热像仪还具备拍摄可见光照片的功能。如RNO IR160升级版红外热像仪配备130万像素可见光摄像头,能将可见光图片与红外图片关联存储,红外图片带红外原始测量数据。适用于探测相同或者相近等不易于区分的目标。随同图像可带60秒语音注释。使用Micro SD存储卡,标配含8GB,最高可扩展到16GB。 IR160升级版热像仪采用非制冷焦平面微热型的160x120像素的探测器。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不需要在系统中安装制冷装置,因此尺寸较小、重量较轻且功耗较低。此外,它们与制冷型光子探测器相比可提供更宽的频谱响应和更长的工作时间。因此,非制冷技术能为用户提供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的高灵敏传感器。 此外,IR160升级版热像仪配置50/60Hz帧频。帧频是指每秒种放映或显示的帧或图像的数量。帧频越大,动画的速度就越快,过低的帧频会导致播放时断时续。

摄影艺术赏析

一、单选题 1. (5分) ? A. 菲利普?哈尔斯曼 ? B. 爱德华?斯泰肯 ? C. 优素福?卡什 ? D. 理查德?阿维顿和欧文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3 写形与传神——人像摄影(上)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2. (5分) ? A. 多镜头摄影 ? B. 无镜头摄影 ? C. 单镜头摄影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2 科学的神奇——科技摄影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3. 《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作者是( )。 激光全息摄影指( )。

(5分) ? A. D ?柯克兰德 ? B.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 ? C. 阿维顿 ? D. 卡什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 写形与传神——人像摄影(下)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 ? A. 偷拍 ? B. 摆拍 ? C. 正拍 ? D. 抓拍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3 写形与传神——人像摄影(上)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5. (5分) 《老黑奴》的作者是( )。 《记忆的永恒》是以( )手法拍摄的。

? A. 抽象风光 ? B. 画意 ? C. 风光 ? D. 环保摄影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上)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5分) ? A. 中景 ? B. 背景 ? C. 主题 ? D. 近景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0 走近摄影艺术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7. (5分) 陈复礼是中国( )摄影的泰斗。 摄影画面中最主要的是( )。

? A. 达盖尔(Daguerre ) ? B. 大卫?穆恩奇(David Muench) ? C. 弗朗科?方塔纳(Franco Fontana ) ? D.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 Adams )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上)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8. (5分) ? A. 巴拉瑞?诺法雷(Balara Norfleet) ? B. 曼?瑞(ManRan ) ? C. 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 ) ? D.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 平凡中的不平凡——静物摄影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9. 著名的区域曝光典型作品《月升》,早在1981年的售价就达到了7万美金,它的作者是( )。 以下哪位摄影家发明了“中途曝光法”( )

商业摄影的用光技巧分析

商业摄影包括产品、广告、样本目录、工业、公司、人像、建筑、科技等许多方面,范围极广。一项广告摄影订货只涉及一个方面,而一本公司年度报告的摄影任务几乎涉及所有方面。比起其他摄影家来,商业摄影师要使用更多的器材设备,处理更为复杂的技术难题。 概念和技巧 接受一项商业图片摄影任务时。首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照片要表达什么概念;二是用什么技巧来实现这个概念。最主要的概念当然是顾客提出来的,他会说明他需要表现的是什么。但具体照片所表达的概念必须由拍摄效果来决定。 从完成的照片中很难看出是怎样拍的,用了什么器材和方法。但摄影师必须考虑什么器材适应什么场合与任务,必须花费时间去熟悉各种各样的富于想象力的特殊技巧,但最重要的还是用光方面的学问,本文着重谈谈这方面的技巧。 主光

布光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工作。接受一项任务之后,首先要分析你的拍摄对象,并且要能够在脑子里预见到最后的照片将会是个什么样子,然后就用一切手段去实现这个目标。 在有色彩的产品摄影中,主光通常是布置在高于产品的位置,并且略微靠后一点。决定主光的方法是:把灯光放暗,让你的眼睛尽可能接近相机镜头的位置,用一只小巧的容易移动的试验灯照明被摄物,并仔细观察。移动代表主光的试验灯,观察高光和阴影的变化,直到找出适当的拍摄效果。还可以让助手移动灯具,你自己从相机磨砂玻璃上观察照明效果。找到最佳配置以后,再把真正的主光灯搬到位置上来。照片最主要的特征是由主光决定的。应当用什么灯打主光,是散光灯呢还是聚光灯?这要根据需要而定。散光灯的光线宽阔,高光和阴影都被柔化,界限不明显,有一定的细部影纹。聚光灯光线集中,突出高光和边界明显的阴影,细部影级很少。不论使用什么类型的灯,灯高被摄物越远,高光越弱,阴影的边界越明显。 高光 加入一定的灯光,勾勒被摄物的具体形状,这是高光的作用。高光具有夸张能力,它能变平谈为奇突,使用得当,对表现主体有着神妙的作用,所以摄影家以极认真的态度对待高光。

单反机如何拍摄红外照片专篇

单镜头反光机如何拍摄红外照片专篇 DSLR拍红外比胶片方便很多, 效果和曝光也相对容易控制. 但是。由于不能和普通家用机器一样,不能在拍摄前通过照相机的显示屏预览。这样就造成对焦和暴光的失误。比如NIKON D70 + 17-35AFS + IR720NM 77mm 滤镜+ 脚架拍摄, 该镜片也许720纳米以上波长的光线通过,比IR900NM透过性高,提供了一种看似非完全红外的特殊红外效果 拍摄步骤: 首先对红外摄影来说白平衡至关重要,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RAW处理软件都能够正确矫正红外相片的白平衡。即使手动可能也无能为力, 因此有必要在拍摄时尽量预置好。 1:拍摄前先把红外滤镜装到镜头上, 把设置白平衡放到custom档, 机器会提示你拍摄一张参照物。因为红外摄影中主题多是花草树木, 我们希望草和树叶的颜色表现为接近中性, 所以以D70为例, 此时应对准一片颜色均匀的草地按下快门取白平衡。Canon用户可以对准草地/绿树先拍一张(让绿色尽量充满画面), 然后选择自定义白平衡, 选择刚拍摄的绿色为参照图片。 2:白平衡设置好后应摘下红外滤镜, 把相机装在脚架上对准要拍摄的景物构图。尽量使用脚架是因为拍摄时间可能比较长, 不宜手持。因为红外线成像合焦点和可见光不同, 如果镜头距离窗上有红外线焦距标识, 最好按照标识手动对焦。然后收缩光圈至F8左右拍摄, 以保证足够景深, 获得清晰的主体。构图对焦都完成后把红外滤镜拧到镜头上, 把测光放到手动档。此时相机虽然仍然是TTL测光, 由于红外光和可见光暴光数据不一样,测光值可能会有较大偏差. 请采用包围暴光多拍几张不同曝光值, 不断根据LCD显示的直方图做补偿, 得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3:拍摄之后如果想获得蓝色天空, 淡红色树木的效果, 可以在通道混合器(channel mixer)中做红/蓝通道互换, 再稍微调整饱和度/反差即可获得想达到的效果。 如果只需要蓝色天空, 其他画面为单色, 可以把R/M色的饱和度降低到0即可。 几点注意: 1:尽量使用定焦/镜片数量少的镜头(最好老式手动镜头,老式镜头在可见光对焦基线边上都有IR或者R标志的基线,这个就是红外线对焦基线)。减少镜内反射,提高反差。 2: 滤镜根据需要的效果选购,可以在可见光全阻挡和部分阻挡的产品中选择。 3: 拍前正确选择白平衡至关重要。 单反数码机器怎么样做红外线对焦基线: 由于红外光光波比可见光光波长,红外摄影时候,镜头中心到焦平面距离比平时可见光要长。光学单反机器属于可见光取景。要是按照屋脊取景器会造成模糊的对焦。所以要求做对焦补偿。以下根据本人经验,讲述红外线对焦补偿具体做法: 1:用一根竹子或者其他明显的参照物放在1.5米处,全开光圈。这个是镜头的标尺1.5米。然后装张红外线镜片,以1.5米为基准。每隔10厘米拍一张照片,一直能拍到最满意的清晰度。最后在最满意的 2 张之间,再次做重复细调测距摄影。取得一张最满意的清晰度最高的照片。记住这个时候镜头的对焦标记假如是X米。然后把镜头调到1.5米处,再在找出镜头X米对应环上做一个标记,(采用油漆,刻刀,色笔都可以)。以后红外线摄影时候你就先按照正常对焦的距离取得数据以后,在把这个数据手动放到对应红外线红外线标记上即可。

浅谈新科技在摄影艺术领域的运用

浅谈新科技在摄影艺术领域的运用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几何速度在增长,短短几十年的历史变革通常是之前需要几个世纪才能成的。这种增长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期,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渗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作为社会上层结构的摄影艺术领域必然是首当其冲。本文主要分析新科技在摄影艺术领域的运用。 关键词:科技;摄影艺术;影响 一、前言 当代的摄影艺术领域已被各种光怪陆离的视像所包围,各种媒介中充斥着各式的机械复制的视觉影像,海量的图片,广告,电影,3D图片,虚拟电影……人们可以不会用笔墨来写字,但绝对不可以不会读图。影像艺术已由单一的绘画形式过度到摄影,动态摄影,多媒体合成及计算机虚拟。同时,各种由科学技术的演进而形成的表现的多样性又让我们观看影像,消费影像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影像由它的本能作用一记录,演进为揭示一揭露一思考。摄影艺术不再是现实的描摹,它的视线探入了多维的角度,灵魂的幽微,隐秘的暴露,极度的体验,幻象的呈现,梦境的回归,影像的语言编制了一个未知世界的伊甸园。 二、艺术视野中多元演化的当代科技摄影 摄影本身其实就是科学过程的结果,无论胶片银盐还是数字成像。新科技的发展,使得影像可以在拍摄之后无需花钱冲洗即可及时显示,自动调焦和自动测光等技术使得人们从大量的技术细节中解放出来,从而可以更加关注于摄影本身,从这个角度说,科技手段促进了摄影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而科技与摄影之间实际上还存在着更多交融的区域,则为影像的产生带来了多元化的介质,同时也导致新型影像形态的出现。科技手段对摄影的影响是无所不至而客灵活多变的,影像在其产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随着相关科技手段的改进而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导致新影像语言的产生。科技手段上的变化将能够为影像的表现提供新颖的形式,同时也会为摄影提供全新的题材和内容。 传统的摄影技术中,银盐成像以及染料的应用无一不是化学的过程,而新兴的数字摄影则彩CCD或CMOS的光电效应来感应光线中基色光(如红绿蓝)的强度,Foven、SONY、柯达等公司一直在致力于新型影像传感器的开发,推动着数字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此同时,一些人放眼被摄影忽略已久的生物材料,科学家Chris Voigt使用细菌、科学家 Joe Davis使用DNA分子,艺术家HeathetAcroyd以及 Dan Harvey则使用绿草来作为感光材料,他们分别获得了别具一格的照片。 传统的摄影中,光线的感光材料是形成影像的两个基本要素,而可见光则是最早用于摄影的光线,而不可见部分的紫外线则由于能量较高而往往用于照相法生产电子线路,而红外线往往被用于弱光甚至黑暗环境下的拍摄,专门设计的红外胶卷则能够产生强烈夸张的色彩表现。不同波长的光“看到”的不同影像。随光线波长的变短能量变大,在从红外到可见到紫外,乃至能量更高的X射线,Y射线等。高能的射线能够轻易穿透物体的表面,例如,在 Nick Veasey的射线影像中,隐藏在物体内部的结构清晰地呈现出来。

红外摄像机五种类型以及常见技术调试

红外摄像机五种类型以及常见技术调试 当今,各行各业消费者的安防意识有所增加,而我国安防行业迎来全新发展。对于安防监控而言,仅仅是白天的实时监控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全天候无缝隙的安防监控系统则得到了更多工程商和客户的青睐。 红外摄像机五种类型 红外技术在1800年被英国天文学家Herschel发现之后,就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在研究如何在各种场合的应用,其中主动红外摄像技术在安防监控中的应用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技术上都较为成熟。红外摄像机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壮大的同时,产品类型也在不断多样化,应用领域也在进一步拓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已经淘汰的卤素灯红外摄像机:卤素灯的发光功率非常强大,当然耗电量以及发热也会相对比较大,成本比较高,它的致命缺点是体积大、散热不充分,寿命非常短,一般都在一千小时以内,而且红暴现象特别严重,故不适合用于民用夜视监控方面。卤素灯红外摄像机因功率大且有滤光片光热转换,所以发热问题尤其严重,维护成本较高、寿命短。 第二、LED红外摄像机:LED红外灯是由一定数目的红外发光二极管组成

发光体。红外发射二极管由红外辐射效率高的材料(常用砷化镓GaAs)制成PN结,外加正向偏置电压向PN结注入电流激发红外光,光谱功率分布为中心波长830~950nm,半峰带宽约40nm左右,它是窄带分布,为CCD摄像机可感受的范围。LED红外摄像机一般适用于10~100米中短距离,市场占有率最高,但是存在光照不均匀问题,主要适合于楼道、大厅、仓库等室内及建筑物外围、小区周界、道路等中短距离监控。 第三、LED阵列式红外摄像机:阵列式红外灯的内核为发光二极管阵列(LEDArray),与传统的LED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亮度高,单LEDArray的输出约为1W~30W,亮度约是常规单LED的输出5~15mW的数十倍,所以射距远;2、电-光转换效率高,普通红外LED的电光转换效率仅为10%左右,而LEDArray电光转换效率提升为25%左右;3、体积小,LEDArray技术将发光单元高度集成,在相同亮度指标下比普通LED红外灯产品体积小很多;4、寿命长,LEDArray的寿命为50,000h,比普通LED寿命高得多。阵列式红外灯产品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即;;偏心现象;;。由于其发光角度可达到120-180度,因此必须通过透镜来缩小送光角度,以配合摄像机镜头,这样不可避免的很多光就偏离了透镜的中央,造成送光效率不佳。LED阵列式红外摄像机适用范围基本与LED红外摄像机一样,比较适合大厅、仓库等室内及建筑物外围、小区周界、道路等中短距离监控应用。 第四、点阵式红外摄像机采用的是点阵式红外灯光源。点阵式红外灯使用的第三代红外发光元器件是在第二代产品;-;;-;阵列式红外灯(LED--Array)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也叫第二代LED;-;Array。第二代LED;-;Array跟第一代相比最大的优点是体积小、散热好、衰减慢、寿命长,额定寿命为50000个小时。点阵式红外灯也叫大功率阵列式红外,跟小功率阵列式红外最大的不同是亮度更高、成本更低,并通过独立透镜,按照使用需求任意调节光的分布角度,这样就

红外摄影用旧相机转换技巧

红外摄影用旧相机转换技巧 几年前,我和一个喜欢东红外线摄影的人成为了朋友。这是我在拍摄电影时尝试过的东西,但从来没有完全弄明白。我的朋友改装了他的一台旧相机,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当时,我有两台旧相机,我想也许我可以用其中一台做红外线。然而,当时的价格太高了。 亚瑟港和主要监狱在红外线下看起来好多了。 往前走几年,在从朋友那里买了一台二手相机后,我发现自己也处在同样的位置。我有两个额外的相机机身,所以为什么不把一个换成红外线呢? 你可以通过在镜头的末端放置一个滤镜来实现这一点,但是从四处搜索信息,让相机转换成红外线似乎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什么是红外线摄影 也许在更进一步之前,了解一下红外线摄影实际上是关于什么的,这可能是很好的。 红外线摄影是对肉眼看不见的部分光线的捕捉。红外光位于光谱的顶端,眼睛看不见,所以用相机捕捉它需要一些特殊的技术和设备。 这不是一个容易理解的概念,但是一旦你走出去开始做,你就会知道什么是有效的,什么是不可行的。

奥洛温花园的深冬。这里从来不下雪,但是红外线相机让它看起来像有雪一样。不同的红外处理方法 和大多数类型的摄影一样,它有很多种方式。红外摄影也没什么不同。 计算机转换为红外 您可以找到在计算机上进行红外转换的方法。确实有您可以使用的处理程序将帮助您获得红外线外观。然而,这只是一个外观,将不会与使用过滤器或专用相机相同。不过,如果你很好奇,你可以先尝试一下,然后再把额外的钱投入其中。 滤光片

爱洛温花园又一次看起来像冬天和雪,或者可能是霜冻。 确实有你可以得到的过滤器戴上你的镜头,这将帮助你获得红外风格的图像。这些会让红外线通过你的传感器。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不需要放弃相机身体就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从来没有试过,所以我不能评论它们到底有多好。 照相机 很多喜欢这种摄影的摄影师做的一件事就是把他们的相机改装成专门做红外线摄影的。有些人自己做,或者你可以把它带到相机修理处为你做。 我带我去了一个地方完成红外转换。我在玩传感器时总是很小心。他们必须移除相机附带的滤光器,代之以能透过红外光的滤镜,并阻挡所有可见光。

摄影师培训教材

摄影师高级考评员培训班讲义 钱元凯 主讲 一、 镜头的像差 一个理想的镜头,应能在全部有效视场内将物平面上的每一个物点都在像平面上相应的位置处形成一 个清晰的像点。但是实际的物镜并不能在像面上各处都形成理想的像。物镜所形成的实际影像与理想影像 之间的差异称为像差。常见的像差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单色像差 单色光形成的像差。它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球差。一束平行于透镜光轴或与光轴夹角较小的光线称为近轴光线。当 近轴光线通过球面透镜时,经过透镜中心的光线与经过透镜边缘的光线不能相交 于一点。这种像差是由于透镜的表面是球面而产生的,因此称为球差。焦距越长、相对孔径越大,球差越严重。球差使一个明锐的光点变成模糊的光斑,而且光斑的 大小与亮度的分布还随胶片的位置而改变(图3.15)。使用非球面的镜片可以有效地 减小球差。 2. 彗差。与镜头光轴倾斜入射的光线称为远轴光线。当远轴光线经过镜头时也 无法汇聚于一点,经常是形成一个彗星状的光斑(图3.16a 、b ),因此将这种像差称为 彗差。彗差是一种非常“顽固”的像差:即使设法消除了初级彗差后,常会产生出较 小但是形状更复杂的二级彗差(图3.16c )。 3. 像散。当一束很细的远轴光线经过镜头时会形成两条微小的焦线, 一条沿着从画面中心指向边缘的半径方向,称为径向或弧矢焦线,另一条则 沿着以画面中心为圆心的圆周方向,称为切向或子午焦线。真正的像在两 条焦线的中间,呈现为一个比较模糊的光斑(图3.17)。由于两条焦线彼此 分离,因此这个像差称为像散。像散使画面边缘在子午与弧矢两个方向具 有不同的清晰度。 4. 像面弯曲。垂直于光轴的物平面成像,像面成为一个弯曲的曲面,称 为像面弯曲,又称为像场弯曲或简称为场曲(图3.18)。存在像面弯曲的镜 头对平面物体成像时,画面的中部与周边部分不可能同时调准焦点。 5. 畸变。直线的影像变为曲线称为畸变。按照直线弯曲的方向,畸变 又可以分为枕型畸变(又称为正畸变)(图 3.19a )及桶型畸变(又称为 负畸变)(图3.19b )。畸变经常是由于镜头光学结构与光圈位置不对称引 起的。与其他像差相比,畸变有一些特点:在视场的中央畸变为零,距画面 中心越远畸变越大;通过视场中心的直线无畸变;畸变 不影响镜头的清晰度。 二、色差 当物方发出的是多种颜色的混合光(例如白光)时, 除了各种色光在通过镜头时各自都会产生单色像差之外, 从物方某点发出任何一束混合光线经过镜头后都不再汇聚于同一个像点,这种像差称为色差,又称为色散。 色差随镜头焦距的增加而增大。色差又可以细分为两类: 1. 位置色差。一束平行于光轴(或光轴附近) 的光线经过镜头之后汇聚于前后不同位置的像点 上,其中短波(蓝紫)光线焦距短、长波(红光) 焦距较长,这种像差称为位置色差或轴向色差。位 置色差常使白光的像点变成一个由多种彩色光环 套叠的光斑(图3.20a )。在红外摄影时, 由于参与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