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第7课《同坐小竹排》教案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第7课《同坐小竹排》教案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第7课《同坐小竹排》教案

教学目标

1.记忆歌曲歌词及旋律。

2.学会运用骑马、摇桨等动作,与歌曲合拍。

3.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同乘一条小船”的情感。

教学内容

歌曲:《同坐小竹排》

歌词:

同坐小竹排,心里美满地笑共握双桨儿,风景任你观伸手去采花,知了唱得好一条河如画,美丽不可替

旋律:请参考教材CD或线上资源。

歌曲配合动作

1.骑马动作:跨上小竹排,双手握住桨柄,跟随音乐节奏摇晃身体。

2.摇桨动作:手握桨柄,跟随音乐节奏将双手交替般地划桨。

教学过程

第一步:听歌识曲

1.播放歌曲,让学生先听一遍。

2.逐行念诵歌词,让学生跟随读一遍。

3.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一遍。

4.分别学唱两段歌词,加强记忆。

第二步:配合动作

1.宣布骑马动作开始,让学生上小竹排,进行骑马动作练习。老师可以

带领一些学生先做示范。

2.推行摇桨动作开始,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指示进行动作练习。

3.然后加上歌唱,让学生既跟着节拍做动作,又唱着歌,感受歌曲的整

体魅力。

第三步:情感诠释

1.请学生听歌曲,感受歌曲情感。

2.与学生交流,聊聊自己是否体验过同乘小船的情景,心情如何。

课后作业

请学生和家人一起创造一种小游戏,以“同坐小竹排”为主题,运用课上所学歌曲或动作等元素,发挥想象创意,让更多的人感受歌曲的魅力。

总结

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同坐小竹排》,学生不仅记忆了歌曲,还学会了配合动作,更理解了“同舟共济”的精神。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学习的快乐,我们还制定了课后游戏。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在快乐和乐趣中学习。

《同坐小竹排》参考教案

8.《同坐小竹排》 1、通过唱《同坐小竹排》,《打花巴掌》感受民族民间音乐。 2、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的愉快心情,欢乐的情感。 3、能自然的有表情学唱歌曲《同坐小竹排》,并进行简单的歌词改编。 教学重难点: 能自然的有表情学唱歌曲《同坐小竹排》,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歌声导入。 师:孩子们,见到你们我真开心,为表达我现在的心情,我要为你们清唱一支歌,这段音乐仿佛会把你们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有山,有水,山清水秀…… 师:是的,这就是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广西,在这里生活着很多的广西壮族人民。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去玩一玩。 师:如果你来到这美丽的地方,你最想干什么 生:爬山,游泳…… 师;那么生活在那里的广西壮族的小朋友最喜欢干什么呢你能从我的动作中找到答案吗(师跟音乐《同坐小竹排》伴奏划竹排动作表演一次)生:划竹排(划船) — 师:在壮族小朋友个个都会划竹排,我们都称他们为“艄公”。你们也想不想当一当艄公。 生:想 师:但是要当好艄公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必须要掌握好划竹排的方法。请你仔细听一听,我在强弱上有什么变化师出示幻灯片。 生:第一个强,后两个弱。 师;强弱弱。这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

生答:三拍子 师:你能按照这样的规律准确地华一次吗生表演 师;孩子们你们划得可真稳啊,可是前方遇到了急流,我们可得加加速了,你看我是怎么加速的。出示。嗨罗里罗塞 - 师:请你们也加加速。生表演。 师:你看如果我给他也加上小圆点,你发现了吗他在强弱上有什么规律/他是几拍子的呢/生说师出示二拍子. 师:那让我们把两条节奏连起来念一念,在音乐声中划起快乐的小竹排.仔细听音乐看谁能合得上我的音乐节拍。(跟音乐伴奏)生跟音乐表演. 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旋律 师:孩子们你们划的得可真稳,现在老师请你们坐上四只小竹排,开始出发去游览这美丽的桂林山水,比一比,哪只竹排划得最稳最开心。孩子们,坐稳了。 第一次:我们一起来吧。 第二次:你们跟上我的速度了吗/千万别掉队哦。 第三次:师:我们快到目的地了,请你们加快速度哦。 ' 第四次:我们快上岸了,做好百米冲刺吧。 二、感受壮族风土人情。 师:哇,孩子们,你们划得划得可真有劲啊,我们终于到岸了,让我们中途休息一下,静下心来感受一下广西壮族的更土人情把。 师播放一组幻灯片,生边欣赏边聆听音乐, 师:广西有峻峭的山峰、娟秀的江水、瑰丽的岩洞,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千姿百态的峰林、岩洞,与青山绿水组成了一处处山水胜地。正是这样的清山、这样的绿水,养育了勤劳善良的壮族人。瞧,这就是壮族人——多媒体出示:身着民族服装的壮族人,在每年的三月三就是壮族人民的歌于节,他们都会载歌载舞的庆祝自己的节日 三、学唱歌曲 师:可以说壮族也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你们听,壮族小朋友也撑着竹排唱

同坐小竹排 音乐教案

同坐小竹排音乐教案 教案标题:同坐小竹排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民歌《同坐小竹排》的歌曲内容、旋律和节奏。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节奏感。 教学重点: 1. 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学习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3. 学习合唱和合作演奏。 教学准备: 1. 《同坐小竹排》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乐器:小鼓、铃鼓等。 3. 歌曲的歌词和简谱。 教学过程: 引入: 1. 利用音频或视频资源播放《同坐小竹排》的歌曲,让学生先听一遍,了解歌 曲的基本内容和旋律。 歌曲学习: 1. 分段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教师可以先唱一段,学生跟随唱。 2. 逐渐将各段歌词和旋律连起来,进行整体练习。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让他们尝试用适当的音色和表情来演唱歌曲。

节奏和韵律: 1. 利用乐器如小鼓、铃鼓等,教授歌曲的基本节奏。 2. 带领学生用身体动作或乐器演奏歌曲的节奏,加强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合唱和合作演奏: 1.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奏或合唱歌曲的一个部分。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协调演奏或合唱的节奏和音准。 3. 组织全班合唱和合作演奏,让学生在整体中感受音乐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巩固与评价: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他们分享学习音乐的体验和感受。 2.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音乐表达方式。 3. 对学生的合唱和合作演奏进行评价和反馈,提供积极的鼓励和建议。 拓展活动: 1. 鼓励学生自由创作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2. 组织音乐会或校内表演,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音乐成果。 教学延伸: 1. 学习其他中国传统民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2. 学习其他乐器的演奏和合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多样化音乐能力。 教学反思: 1.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整。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同坐小竹排》这首中国传统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

《同坐小竹排》教案

《同坐小竹排》教案 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人教版第三册第八课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同坐小竹排》是一首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的一首壮族儿歌。采用五声羽调式,3/4、2/4变换节拍。歌曲的音域在五度之内,前4小节的3/4拍与末句的2/4拍形成较鲜明的对比。使歌曲在节拍上更加自由和富于活力。结尾前运用大量的衬词表现孩子们在水上漂浮时无拘无束的快乐心情,较完善地体现了儿童的得意、自豪的神情。 教学目标: 1、在快乐的情境游戏中体验壮族民歌民风及壮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习歌曲《同坐小竹排》,引导学生用中强的力度、柔美的声音演唱,体会并表现歌曲中山青水秀的美丽风光。主动的有感情的进入音乐中,参与实践唱、舞的活动。 教学重点:1、用甜美的歌声演唱《同坐小竹排》,感受壮族民间音乐。 2、准确地为歌曲中变换拍子打节奏。 教学难点:1、三四拍和二四拍的节奏变化。 2、最后一句衬词的学唱。 3、歌曲中四度音程的音准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早上好》问好同学和老师相互打招呼问好。 (设计意图:选用开学第一首歌曲,也是二、三拍子组合的歌曲,为新授歌曲做铺垫。) 二、壮族之旅。 1、导入 师:傣族的小卜少、小卜冒带我们看了美丽的金孔雀,今天另一个少数民族壮族的小妹小弟来接我们去参观,你们想去吗? 2、友谊之声 为了表现我们的友好,我们学学壮族小孩打招呼。 XX Xxx︱Xxx XX︱ X- ︱X- ‖ 嗨啰里啰嗨啰里啰赛! 师:听,他们在跟我们打招呼呢!(嗨啰里啰嗨啰里啰赛)(播放歌曲中这一句)相互打招呼。 (设计意图:通过友好的打招呼,解决后十六节奏,也让学生对壮族之路产生了兴趣。) 3、划竹排游戏。 1)小竹排介绍 瞧,他们乘了小竹排来了,看见过小竹排吗?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简谱) (演唱)同坐小竹排 湘艺版

《同坐小竹排》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湘艺版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快乐的情景游戏中学会歌曲《同坐小竹排》,感受壮族音乐,体验壮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2、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欢乐地情绪。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愉快的我心情演唱《同坐小竹排》,感受并表现3/4拍和2/4拍的节奏变化。 【教材分析】 《同坐小竹排》是一首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的一首壮族儿歌。 “竹排”是将许多竹子并排扎结在一起,放入水中漂浮,用来运人载物。竹排由一人撑竹竿于水底,用力支地,循环往复,使竹排顺水漂流。小竹排,便是指面积和载重量都很少的竹排。在我国南方水乡,竹排十分普遍,十几岁的孩子便会撑竹排。大一点的孩子带着弟

弟、妹妹坐竹排到水上游览。 《同坐小竹排》采用五声羽调式,3/4、2/4变换节拍。歌曲的音域在五度之内,前4小节的3/4拍与末句的2/4拍形成较鲜明的对比。使歌曲在节拍上更加自由和富于活力。结尾前运用大量的衬词表现孩子们在水上漂浮时无拘无束的快乐心情,较完善地体现了儿童的得意、自豪的神情。 【设计理念】 1.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直观、生动、形象、准确的充分感知歌曲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情境——欣赏美丽的桂林山水,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入到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让学生更好地获得音乐课堂的快乐,丰富情感体验。 3.兴趣爱好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本节课设计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意识,抓住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通过观看和聆听等多种吸引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结合既面向全体,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及师生互评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适时和恰当的评价,通过这一系列的音乐艺术实践,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新湘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第7课《同坐小竹排》教学设计教案

新湘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第7课《同坐小竹排》教学设计教案 新湘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第7课《同坐小竹排》教学设计教案 第七课同坐小竹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甜美的声音演唱带有 三、四度音程关系的歌曲《同坐小竹排》。能准确地为变拍子的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伴奏。 过程与方法:学会准确的掌握《同做小竹排》这首变拍子歌曲的节奏。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教学重点:唱准四度音程,及含四度音程的歌曲。 教学难点:能用甜美的声音演唱《同做小竹排》。准确地为变拍子的歌曲打节奏。 一、听音乐进教室:老师放《同坐小竹排》音乐 二、学习四三拍及四二拍舞步,感受《同坐小竹排》这首歌的特点。 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每个人都喜欢唱歌和跳舞,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来教大家做一个舞步练习,热热

身,看看你们谁学得快,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到它。你们要仔细看,看谁一下就学会。 老师示范,先做一下四三拍的华尔兹舞步,再做四二拍的点步,然后做四 三、四二的变化。 (师):我们跟音乐试一下好吗?老师放音乐。 学生活动:学生跟音乐律动。 2、(师):同学们做得不错,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下节奏卡片游戏,看谁读的规范,划拍准确:(1)X X X X X (2)X X X XX 老师把写好的节奏卡片任意搭配,让学生整齐的读出来。然后老师把要规整的节奏整理好贴在黑板上。 3、(师):这个练习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比较容易,下面我们来进行一项有点难度的练习,老师向检验一下谁的小耳朵最灵。我们先来模唱一下五声调式音阶: (师):下面我们开始进行音程模唱。老师告诉大家第一个音是6,然后老师做向上的构唱,如果你不能唱出唱名,就用“啦”唱,如果你能唱出唱名就直接唱出来。 (师):我们再增加点难度,我们来模唱旋律: 6 62 62 6 21 61 3 51 3 2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七课 同坐小竹排|湘艺版

《同坐小竹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壮族童谣《同坐小竹排》,并且能用各种不同的声势动作边唱边拍,体验歌曲四三拍子,四二拍子变换拍子的特点 2、学唱时建立正确歌词意识,注意音准节奏的学习。 3、在歌曲学习中培养多声部歌唱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欢乐、亲切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所带来的快乐,并学会用手中的乐器进行伴奏和演唱。 教学难点: 歌曲中变化拍子的练习。 教学设想: 这首歌曲应该让学生在童话般的情境中进行教学,壮族的风景和旋律是歌曲中两个重要的内容,应让学生融入当中,进行情境学习。这首歌曲可以利用响板铃铛等乐器来进行伴奏,找一部分同学进行舞蹈,形成歌声、舞蹈、乐器三者合一的效果,突出了音乐的氛围,二声部的演唱先从节奏入手,教师应多加示范,让学生掌握好歌曲的节奏,再加入歌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同学们,我们中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56个。找同学起来

说几个。有汉族,壮族,新疆维吾尔族,蒙古装,等等。老师刚才听有同学说到壮族,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去乘坐小火车看看我们美丽的壮族吧!欣赏壮族的风景图片。 二、新授: 1.学习新歌之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两条节奏,一条是四三拍的,一条是四二拍的。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打一遍节奏,然后同学们再跟老师打节奏。 2.那我们把小手活动开了,是不是要活动一下我们的小嗓子?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条旋律,请同学们跟着琴模唱一遍,再跟老师模唱一遍。 3.刚才同学们做的课前小练习真不错,老师给你们竖一个大拇指,表现的真不错。那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老师今天带来的歌曲是来自哪里的?对,是壮族的一首歌曲。那同学们想不想赶紧学习一下这种歌曲?好,那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的30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对,名字叫做《同坐小竹排》,同学们想不想赶紧学唱这首歌曲?看同学们的热情度这么高,老师知道你们一定十分迫切的想学习,那先听老师唱一遍,给老师加油打气! 4.好同学们,感谢同学们为老师鼓掌,下面就请同学们听音乐,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5.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是中速。那么我们再来复听歌曲,再次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是快乐,高兴,幸福,开心,欢乐的情绪。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

《同坐小竹排》教案

第八课生活多快乐 学习目标: 1.通过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唱《同坐小竹排》、《西伦达》,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第一课时 课题:演唱《同坐小竹排》、聆听《阿细跳月》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师:小朋友们,看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哪里呢?(出示壮乡图片) 二、简介歌曲 1、初听歌曲。 师:随着欢快的音乐你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呢? 2、听过歌曲后,请同学们感受一下三拍子和二拍子的节奏。 三、出示自学指导 1 壮乡的风光真美呀,连山间和树丛中都有跳动的节奏。你们看看是什么节奏,几拍子的呢?谁来拍? 四、先学(第一次) 1、出示节奏

2、请同学们自己拍打节奏,看谁的最准确。 3、检测自学效果,请同学们齐打节奏。 五、后教(第一次) 突出解决节奏强弱关系的问题,对于先学第一次的节奏单列出来练习,再在乐句中练习,最后整体打一遍节奏。 1、拍打节奏读歌词。 2、自己练习2分钟。 3、齐读。 4、抽查几名学生,若有不熟练的,学生帮助解决。 六、出示自学指导 2 请同学们边听歌曲,边小声跟唱,比一比,谁能用欢快的情绪,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 七、先学(第二次) 1、学生自学歌曲。 2、老师巡视。 3、及时发现学生不易学会之处。 八、后教(第二次) 1听一听 2、拍一拍 3、动一动 4、想一想,说一说 5、练一练

九、当堂训练 1、小组比赛演唱歌曲。 2、表演歌曲。 3、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创编,请小组上台表演,师生点评。 十、聆听《阿细跳月》 1、教师可在初听前,借助于幻灯、图片等简介彝族同胞的有关风俗、服饰特点。然后拍着手听音乐。 提示:你感到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彝族同胞在做什么?试试看,编几个动作表达你的心情。 2、复听时,让学生以轻快的动作随着乐曲跳舞,表现乐曲的欢快情绪。 提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我们要多注意一些民族音乐的旋律,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 十一、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同坐小竹排,游览了壮乡的风光,我们壮乡山美、水美,歌也美,就让我们唱起来,跳起来吧. 2、小竹排靠岸了,我们随着音乐上岸吧。 教学反思: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同坐小竹排》教学反思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同坐小竹排》教学反思 第一篇: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同坐小竹排》教学反思《同坐小竹排》教学反思 《同坐小竹排》这首歌曲的教学难点是愉快的演唱歌曲,感受并表现3/4拍和2/4拍的节奏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脱离歌曲,只是生硬的让二年级的学生去学习和掌握三拍子和二拍子的节奏,不仅学生不感兴趣,效果也肯定是差强人意。于是我决定用听唱法来学习歌曲,解决教学重点,用体态律动来感受并表现歌曲的节奏变化,突破教学难点。在低段的教学中,情境设计到位,能为教学达成起到很好的作用。用一个情境来贯穿教学始终,利用自己创设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高涨,对活动的参与性便会非常高,整堂课的气氛也随之很活跃。想一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这堂课也就是成功一半了。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这首歌曲,学生从音乐的聆听、体验、感受、创造、表现,层层深入,学生参与性极高。尤其是划着竹排走进壮族,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的体验了壮族民歌的情绪。同时通过律动表演,使学生轻松而又愉快的歌唱。通过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审美的愉悦,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动。让音乐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好的一部分。 第二篇:湘艺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演唱)同坐小竹排》教学 设计 同坐小竹排 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 所在学校 单元

第七单元 课题 《同坐小竹排》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壮族童谣《同坐小竹排》。 2.能用不同的声势动作边唱边拍,体验歌曲四三拍子、四二拍子变换拍子的特点。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的唱好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中变化拍子的学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教学过程: (一)节奏问好 1、采用三拍子和二拍子两种不同的节拍问好,同时手打拍子。 2、辨别两种问好在节拍上的不同。 (二)学习歌曲 1.创设情境,聆听范唱。 设计意图:了解壮族水乡的“竹排”。在不断地聆听中体验感受变化拍子为歌曲带来的童趣。并为第一乐句加入号子,形成简单的第二声部,为进一步学习多声部歌唱做铺垫。 2.了解“竹排 3.随音乐动作参与表现 (1)加入声势动作拍手、拍髋骨。体验歌曲中不同的拍子。 (2)加入划船的动作,感受两种拍子不同的韵律感。 4.学习第二乐句。 (1)读歌词。结合划船的动作说出二拍子的歌词。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七课 同坐小竹排|湘艺版

《同坐小竹排》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歌曲美好欢快的氛围,感受壮族民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态律动,声势动作掌握歌曲的韵律。 3、知识与技能:有表情的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整曲。 教学重点: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演唱全曲。 教学难点:四二四三拍子韵律的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随伴奏律动 2、3拍子 师: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在音乐中去一个美妙的地方,这么多的小朋友,为了让同学们的队伍能够整齐统一,我们在走之前先训练一下队形,我们的队形有独特的动作(师示范:你能模仿吗?)走两步往左看看走两步往右看看。 2、初听旋律(选领队) 师:老师要选练习的最好的同学来当领队,让我们跟着音乐动起来,如果你练习的很好我会过来摸摸你的头,请你起立在走道里动起来,(练习) 3、复听 师:老师发现有很多的小朋友都非常棒,那么老师给小领队一个权利,如果你觉得底下的小朋友也练习的很好,就请你摸摸他的头让她跟在

你的身后。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4、感受情绪 师:刚才的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欢快) 师: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向目的地前进。 师:在同学们整齐的步伐中到了一片美丽的湖边,山清水秀,湖面上是什么?出示课件 生自由回答:竹排、小妹、小弟 二、新授 1、师总结介绍:这个美丽的湖边位于广西壮族地区,山青水秀,当地的小阿哥小阿妹经常相约同坐在小竹排上,竹排慢慢的摆动,湖水非常的清澈,清澈到可以看到湖底的石子,呀石头旁边还有一只可爱的小螃蟹,(小螃蟹广西的语言)看到这样美好的画面老师忍不住想用一个壮族独特的呼喊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嗨啰哩啰嗨啰哩啰赛,老师刚才在干嘛? 生:划竹排 师:一起来学一学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介绍歌词,理解含义,同时引出最后一句“嗨啰哩啰嗨啰哩啰赛” 2、出示童谣(师范念同时声势动作) 师:这么美好的画面被写成了一首好听的童谣,请聆听。 小妹小弟乖,同坐小竹排,竹排慢慢摆,看见小螃蟹,嗨啰哩啰嗨啰哩啰赛。

《同坐小竹排》教案

《同坐小竹排》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同坐小竹排》,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学唱时建立正确的歌唱意识,注重音准节奏的学习。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的唱好歌曲。 教学难点 1、歌曲中变化拍子的学习; 2、最后一句衬词的学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脑、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来度过接下来的四十分钟王老师想引导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首壮族明哥,同学们想不想学啊?(生:想) 二、学习新歌: 1、导入: 我想先给大家唱一下,老师想知道你们觉得好听吗? 师:好听吗? 这首歌的名字叫《同坐小竹排》,它是一首壮族童谣。学习之前我想先引导大家看看我们电脑上展示的少数民族精美的服饰,生活的环境。 2、感受壮族音乐的美: 师:刚才老师唱说了这是一首壮族儿童歌曲。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他们分布在云南、广西一带,他们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师:同学们都知道竹排是什么样的吗?用来做什么的?谁来给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竹排?生:…

师:竹排,就是由许多竹子并排扎结在一起,放在水中作为交通工具,壮族小孩十几岁就会独自撑竹排了。 师:那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跟我们前面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几几拍的? 师:这是一首由2/4 、3/拍子组成的变换拍子的歌曲。 3、学唱歌曲 师:前面我们说过,壮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平常的交谈甚至也用唱歌的方式来交流,听,他们来啦! (1)初听歌曲。 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最想说什么?你能用你的动作和表情来表达你的心情吗? 生:…… 2复听音乐,回答问题“这歌声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3再听音乐,张嘴默唱。 师:老师发现,好多小朋友也已经在下面轻轻的唱起来了,好,那就让我们跟着音乐在心里面唱一唱 (4)小组学习念歌曲节奏 师:老师知道你们每个人都喜欢唱唱跳跳,现在老师来教大家打个节奏,看看你们谁学得快,并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运用到它。 学生活动:学生集体读节奏。 (5)老师教唱谱。 (师):大家的节奏念得还不错,现在大家跟老师学唱简谱。 (6)念歌词: (师):现在我们集体按节奏读一下歌词,争取一次读准确。 (衬词部分如果读不好老师带读。边读边划拍。) (7)学生学唱歌词 (师):大家可以直接唱词吗?试一试吧,如果哪儿有问题老师在更正,好吗? 学生活动:学生跟琴唱词,提醒学生最后两小节要唱满四拍。完整地在演唱一遍 (8)变化形式演唱: a学生和老师做歌曲接龙,两段互换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七课 同坐小竹排|湘艺版

《同坐小竹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同坐小竹排》是一首壮族方言童谣,歌曲为四三拍与四二拍的变化拍子,前半部分为四三拍,描写了壮族小朋友在竹排上看到的秀丽风光,后半部分为四二拍,运用串词表达了小朋友欢快雀跃的心情,歌曲节拍变化的地方也是本首歌曲的难点。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性格好动、模仿力强,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能维持一定的课堂纪律,但还不能较好的控制自己,在知识方面能掌握的知识信息不多、识字量也还不够;在音乐方面还处在启蒙阶段,只能理解接受简单的音乐知识。 教学目标: 1、感受壮族歌曲,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同坐小竹排》。 2、能积极有效的参与课堂活动。 3、能准确掌握歌曲中四三拍与四二拍的变化拍子。 教学重点: 感受壮族歌曲,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同坐小竹排》 教学难点: 能准确掌握歌曲中四三拍与四二拍的变化拍子。 设计思路: 鉴于学生与歌曲特点,在教学中,转换较难的音乐专业知识、信

息量较多的文化知识,设计新鲜有趣的音乐活动引发学生兴趣、抓住注意力,通过初步学习歌词、聆听、教唱活动来学习演唱歌曲,通过律动、拓展延伸表现歌曲,化解难点掌握歌曲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歌曲游戏《我的小宝贝》 二、新课教授《同坐小竹排》 1、谈话引出新课。 2、初步聆听歌曲,说说壮族小朋友在干什么? 3、分解学习歌词,强调壮族方言“螃蟹”的发音。 4、聆听音乐,感受歌曲情绪。 5、加入律动聆听歌曲,观察老师动作,说说哪里不一样? 6、一起律动拍一拍,注意最后一句的延长。 7、讲解歌曲由四三拍变为四二拍的特点,说说四三拍与四二拍 的强弱特点。 8、在凳子上拍出四三拍与四二拍。 9、随音乐律动,女生拍跨、男生做划竹排的动作。 9、学唱歌曲。 (1)分句教唱。 (2)听音乐跟唱。 (3)跟音乐律动演唱。

《同坐小竹排》教案

歌曲《同坐小竹排》 教学目标: 1.学唱《同坐小竹排》,感受壮族民间音乐理解“幸福生活”的含义。 2.能主动参与听、唱、编、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3.能准确的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伴奏。 教学重点:感受并学唱变拍子歌曲。 教学难点:四三与四二拍的变拍子转换。 教具准备:手风琴、打击乐、磁带、录音机。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小朋友我们乘着“时间的小马车”快快跑起来吧 二、看图练习节奏,创编儿歌。 1. 师:随着欢快的音乐你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呢?(出示课件①) 生:来到了美丽的壮乡。 2.壮乡的风光真美呀,连山间和树丛中都有跳动的节奏。你们看看是什么 节奏,几拍子的呢?谁来拍?[课件②] 3. 那么你们能不能用这个节奏把看到的景物编成一句儿歌?谁来试试?

生:山青水也绿;小船慢慢划 4. 山间跳动着三拍子节奏,水里流动着几拍子节奏呢?请看[出示课件③] 5. 请小朋友把山水之间出现的节奏按接龙的方式拍一遍。 6.再把节拍也练一遍。 三、感受歌曲 1. 听一听 看到这风光如画的壮乡美景,你们想不想去游玩呢?好,我们就同坐小竹排歌听,待会儿把你听歌的感受告诉大家。 2. 拍一拍 河水哗哗流,拍打小竹排,小朋友也跟着欢快的音乐拍起来。 3. 动一动 竹排慢慢摆,大家划起来,来我们跟着音乐划起来。 4. 想一想,说一说 歌儿真动听,秘密在其中,大家听着音乐想想歌曲的节拍有什么变化,请你说出来,并拍一拍。 5. 练一练 小弟小妹乖,同把歌来演,小朋友用你喜爱的打节拍方式自由地感受歌 曲。 四、学习歌曲 1. 下面我们找节奏念歌词,请把节拍带上。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简谱) (演唱)同坐小竹排(7) 湘艺版

一年级下册7课《同坐小竹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同坐小竹排》是一首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童谣。采用五声羽调式,四三与四二变换拍子,形成鲜明对比,使歌曲在节拍上更加自由和富于活力。结尾运用大量的衬词表现孩子们在水上漂浮时无拘无束的快乐心情,较完美地体现了儿童得意、自豪的神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同坐小竹排》。 2、引导学生体验节拍的变化规律,同时增强身体的协调性,提高学生对变换拍子的反应能力。 2.能够积极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体验壮族人民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感受并表现3/4拍和2/4拍的节奏变化;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同坐小竹排》;通过演唱、舞蹈两种形式表现好歌曲。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电钢琴、板书材料、音乐、视频、道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游览广西桂林的美丽风光!(广西三月三宣传片)师:同学们能看出来这么漂亮的地方是哪里?居住着什么民族的小朋友?(广西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壮族) 今天我们通过学唱一首歌曲,来简单的了解壮族。(齐读歌名)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音乐情绪,随音乐动一动。 师:歌曲的音乐情绪是忧伤的还是欢快的?(欢快) 师:歌中孩子们坐在什么上?(了解“竹排”) 师:“嗨啰里啰嗨啰里啰赛”在歌曲中表现什么意思?(表现孩子们在水上漂浮时无拘无束的快乐心情,较完美地体现了儿童得意、自豪的神情。)2、复听歌曲,认识第一段歌词。朗读第一段歌词,读出节奏和情绪。 师:第一段歌词里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来听(听后回答:螃蟹)师重复:你们听得真仔细,歌中唱到“竹排慢慢摆,看见小螃蟹”。“蟹”在壮语中读“hái”。 3、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难句重点教唱。)按节奏念一念,加上“连音线”念一念。 师:2/4嗨啰里啰|嗨啰里啰|赛— |赛—‖ 引导学生用身势动作辅助学唱最后一句衬词。 4、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段歌词。朗读第二段歌词,读出节奏和情绪。师:我们的小竹排继续往前划,还看见了哪些美景?(“山青、水秀”) 5、跟琴完整学唱歌曲,复唱至熟练,体验三月三赛歌会对歌。对唱歌曲(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要求声音嘹亮,有山歌的味道)加深歌词记忆。 6、教师用歌词接龙的游戏对学生进行抽唱。 7、认识变换拍子(3/4、2/4)教师边唱边拍节奏引导学生分析前后四小节的节奏变化,引导学生区分并体验三拍子、二拍子的变化规律。三拍子的地方表现了风景的优美,二拍子则突出了儿童快乐与自豪的心情。带有情绪的演唱3/4是优美的2/4是欢快的,突出情绪的变化。 三、表现歌曲

小学音乐《同坐小竹排》说课稿

小学音乐《同坐小竹排》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选自新课程人音版小学二年级第三册的“生活多快乐”主题,该课主要内容有歌曲、,欣赏、两大块。我选择其中这一课时来进行教学。通过听、唱、表演、创编等多元化的音乐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深刻体验壮族人民的幸福生活,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新课标中指出:音乐教育的性质和价值、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与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与表现能力……基于要求,就是我设计本课贯穿始终的教学思想,结合课标要求和本课的特点,就我的这节公开课---来谈谈我对这堂课的一些看法: 一、关于本课教学目标 1、在快乐的情境游戏中学会歌曲,深刻体验壮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2、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3、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多种形式给歌曲伴奏。 二、关于重难点解决

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快乐的情境游戏中学会歌曲,难点是:感受歌曲中三四拍和二四拍的节奏变化,并能准确地用多种形式给歌曲伴奏。我解决的方法是:通过念拍“师生问好歌”的三四拍和二四拍节奏趣味变化,让学生初步感知三四拍与二四拍的不同,再通过随音乐划竹排,以用“两根竹竿”划小竹排解决“三拍子”,遇到急流用“一根竹竿”划解决“二拍子”,并以拍行、拍腿的不同处理,让学生在无形中重点感知曲中三四拍和二四拍的节奏变化。 三、关于教具 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兴趣性,我运用了多媒体动画、电子琴等教学工具。 四、关于教学方法 在本课的设计中,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的心理年龄特征,通过创设音乐情境,营造和谐而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有兴趣、学得愉快。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以情境引入走进壮族,角色体验“划竹排”及扮演“艄公”等多元形式,让学生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的体验素材,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习音乐,增长知识,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1、创设情境 儿童是以感性思维为主,通过色彩、形象、声音来感知

小学音乐_(演唱)同坐小竹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年级下册《同坐小竹排》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本课以《音乐课程标准》及《解读》为指导思想,结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弘扬民族音乐等新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设情境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游戏、评价、展示等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及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争取让学生在“唱会歌、唱好歌”中提升到“会唱歌、爱唱歌”这一要求中完成唱歌教学的目标的达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科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第七课《同坐小竹排》。《同坐小竹排》是一首具有壮族风格的歌曲。3/4拍子变为2/4拍子,包括两个大句。歌曲情绪活泼,充满亲切感。歌曲的第一大句3/4拍节奏富于舞蹈性,和声简单明了,旋律直接结束在稳定的终止上,第二大句2/4拍富于节奏感,作为第一句的延伸,用“嗨啰哩啰嗨啰哩啰赛”这样的衬词作为结束,起到补充终止的作用,简易的和声,稳定的终止式,轻松跳跃的节奏很充分的表达了壮族小朋友的活泼与对生活的热爱,也非常适合一年级小朋友,朗朗上口,轻松易学。二、学生情况分析 低年级的小朋友虽然音乐涉及面不够广泛,但是经过前几课的学习也对民族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但他们在节奏变化上还需要老师作进一步的指导和点拨。因此,调动起学生积极性和手、口、脑都运用起来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以音响实践为基础,以情感体验为主线,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示范、教师点拨、学生示范既相互评价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活泼、热情、具有舞蹈性的风格特点,并以轻松快活的声音、欢喜的心情、包含着壮族方言表现歌曲。 四、技术准备 1、采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7”制作演示文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