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

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

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
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

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

护士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是发生职业损伤的高危群体。危害护士执业安全的因素有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心理性,工作环境,这些相关损伤因素严重威胁护士的身心健康。护理管理者要建立适当的职业安全与防护制度,以减少护士职业病的发生,增强护士职业安全性。

一、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

1、机械性因素

护理职业感染的重要途径是通过被污染的医疗锐器如头皮针、缝针、刀片等刺伤(统称针刺伤),其他途径为黏膜,皮肤伤口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尤其是手在破损的情况下。通过接触传染媒介被传播疾病,最常见和危险的是乙肝(HBV),丙肝(HCV)和艾滋病(HIV),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很高,一次即可感染。

2、物理性因素

放射也是护士职业损伤危险因素之一,在治疗子宫癌、直肠癌行腔内放射治疗所采用的放射性核素为钴60,而释放出的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其穿透能力很强,如果放疗护士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放射线,会造成机体损伤,如白细胞减少、不孕不育、放射病、致癌、致畸等。

3、化学性因素

主要为抗肿瘤药物(Ads)的危害,护士尤其是肿瘤科护士长期处于治疗环境,在药物配制及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药物的逸出,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被动吸收Ads,形成潜在的身体危害,经常接触者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高,而且有致畸、致突变的潜在危险。

4、生物性因素

经血液传播疾病种类有20多种,最常见的为主要包括HBV、HCV、HIV等。据研究,含病毒浓度最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血液、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

5、心理性因素

在护士工作的压力中有:心理压力,工作负荷及工作危险等。

6、工作环境对护士造成的损伤

工作环境所带来的许多强刺激既影响患者又影响工作者,如细菌病毒的威胁、令人不愉快的气味、长期接触化疗药物造成的身体危害、复杂多样的心理反应的肿瘤患者、生离死别的场景等。

二、防护对策

1、强化职业安全教育

要定期加强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健康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护理管理者首先应该建立安全护理观和职业安全观,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健康的管理理念,加强对接触化疗药物护士的化疗专科理论培训、自我防护意识的教育,以及化疗防护技能培训,强化预防观念,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措施,应用多种方法宣传职业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性与重要意义,如;制作宣传册、制作宣传板、举办“职业防护”、“预防针刺伤”、“如何预防艾滋病”、“搬运病人及提重物”的正确方法等专题讲座,提高防护能力。

2、加强规范化管理

管理者从决策上重视安全防护,有相应的监督机制,组织和制定严格的防护方案,定期为护士进行体检,合理安排休假,保护护士合法权益。

3、完善防护设施

为有化疗药的病区设中心配药站,增加百级层流生物安全柜,提供防护用品和设备,如用简易隔离箱,保持空气流通、减少人员流动,尽可能减少护士在操作时与化疗药物的接触机会,为病房配置锐器盒,安全留置针、无汞电子血压计及体温计、过床易、防护眼镜等保护性器具,把对护士的损害减少到最小。

4、实行人性化管理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体谅护士工作的繁重及不规律性,减少护士工作超负荷现象,设法改善工作环境,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减轻护士压力。

医院为全体在职、在岗护理人员提供免费体检,依据年龄体检如下:

(1)45岁以上职工(含45岁)、每年体检一次。

(2)44岁以下职工,每2年体检一次。

5、自我心理调适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或进行心理指导,学会调整自身心态,应对压力的有效方式,掌握减压的方法,如放松、回避、疏泄、转移、自我暗示、锻炼等。

三、教会护理人员掌握正确自我防护技术

1、避免物理性损伤

护士在操作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程序,严禁将污染物带入非放射场地,严禁在放射性工作室内饮水、进食或存放食品,尽量使用远距离操作器械及缩短操作时间。

2、避免化学性损伤

(1)配药前准备

①配制化疗药物需在百级层流的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生物安全柜按要求进行年检,配药前启动柜内紫外线灯进行操作区空气消毒40分钟,配药前3分钟开启风机。使用防护屏障如要穿防护服,戴棉纱口罩、帽子、两副乳胶手套、有条件的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②操作室要分清洁区和污染区,操作台覆盖一次性防渗漏防护垫。

(2)配药操作规程

①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进行各项操作。②在操作台中央部位进行配药操作。③配制化疗药物时,避免正压或强负压操作,防止产生气雾,应推入等量空气,将药液吸出。④打开玻璃安瓿药物配制时,应轻敲其顶部和颈部,使用无菌纱布包裹瓶颈,如药液为粉剂将溶媒沿瓶壁注人瓶底,待药液浸透后再混匀。⑤抽取药液量不能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防止注射器活塞脱出。⑥手套破损时及时更换。⑦若不慎将药液溅到皮肤或眼睛里,应立即用肥皂水和大量清水局部冲洗至少15分钟。⑧药液配置好放在防渗漏无菌巾上备用。

(3)配药后废物处理

①立即对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化疗药物性医疗废物应与其他医疗废物严格分开。②化疗后产生的废物及污染的物品(如注射器、一次性手套等),用密闭、坚固、防漏的容器收集,3/4满时封口,并注明“化疗药物性损伤性废物”。③用75%酒精擦拭柜内部及操作台。④操作完毕后,脱去手套用肥皂及流水彻底洗手。⑤操作结束后,风机继续运转3分钟后关闭。

3、避免生物性损伤

处理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血液污染的废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操作完毕认真洗手并进行手消毒。

4、避免机械性损伤

教育护士在工作中要注意力集中,操作规范熟练,严格执行安全注射原则,并对使用过的针器、锐器做安全处理,不要将针头套回针帽;使用过的针器、锐器应尽快投入锐器盒,容器外表应有醒目标志;出现针刺伤时,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的水冲洗伤口,挤出伤口的血液,然后用0.5%碘伏、75%酒精消毒后包手。对HbsAg阴性护士统一进行HBV疫苗注射,护

士受伤后及时填报锐器伤报告单,报告单内容包括受伤的时间、部位、原因、锐器是否有血液污染、血液污染来自患何种疾病患者,受伤后是否做了及时处理,如何处理等问题,上报到医院院感科。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20200521101449)

十一、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 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接 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穿相应工 作服,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 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 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 或者围裙。 4.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 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在进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 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人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使用具有 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 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7.使用紫外线消毒时,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8.干热灭菌时勿与烤箱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要待温度降到40cC 以下再开箱,以防炸裂。 9.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具体操作步骤、常规保养和检查措施应按厂方 说明书的要求严格执行。 10.接触戊二醛等消毒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人眼内、吸人体 内或皮肤黏膜上,一旦溅上应及时用清水清洗。 11.调配化疗药物时防护要求:配备一次性口罩、帽子、一次性防透 性防护服、护目镜,聚氧乙烯手套、乳胶手套、防护垫、污物专用袋及封 闭式污物桶。 12.处理锐器时的防护要求:锐器使用后的针头直接放人耐刺、防渗 漏的利器盒中;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 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 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 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 伤;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第五章:患者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第5章《患者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习题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 膝部约束带的规格是() A.宽4cm长50cm B.宽6cm长80cm C.宽8cm长100cm D.宽10cm长200cm E.宽10cm长250cm 2. 双腿被开水烫伤的患者,可考虑为其选用的保护具是() A.支被架 B.床档 C.肩部约束带 D.腕部约束带 E.踝部约束带 3. 宽绷带常用于固定() A.双肩 B.手腕 C.头部 D.膝部 E.腹部 4. 使用约束带正确的是() A.符合使用指征即可使用 B.使用前不一定取得患者的同意 C.躁动患者约束带可拉紧以防脱落 D.保护性制动时间可随意延长 E.约束带下垫的衬垫松紧要适度 5. 不可使用约束带的患者是() A.发热谵妄 B 神经官能症 C.麻醉后未清醒者 D.精神病患者 E.烦躁不安的患者 6. 为防止躁动的婴幼儿发生意外应() A注射镇静剂B使用保护具C特别护理D增加陪护E冬眠疗法 7. 不需要使用保护具的患者为() A.分娩后产妇 B. 昏迷 C. 高热 D. 躁动 E. 谵妄 8. 跌倒和坠床属于下列哪种损伤() A.机械性损伤 B.温度性损伤 C.压力性损伤 D.放射性损伤 E.生物性损伤 9. 因输氧不当所致的肺水肿属于下列哪种损伤() A.机械性损伤 B.温度性损伤 C.压力性损伤 D.放射性损伤 E.生物性损 10. 由于药物使用不当所引起的损伤属于() A.物理性损伤 B.化学性损伤 C.心理性损伤 D.生物性损伤 E.机械性损伤 11. 下列哪种属于压力性损伤() A.跌倒,撞伤 B.冰袋、制冷袋所致的冻伤 C.因导尿不慎所致的尿道黏膜损伤 D.因石膏、夹板固定过紧所形成的局部压疮 E.因医务人员言谈或行为的不慎导致患者情绪波动,病情加重 12. 肩部约束带的规格是() A.宽4cm长50cm B.宽6cm长80cm C.宽8cm长100cm D.宽10cm长200cm E.宽10cm长250cm 13. 以下化学性损伤的防范措施不妥的是() A.熟悉各种药物应用知识 B.严格执行药物管理制度和药疗原则 C.进行药疗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D.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及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E.为避免患者擅自用药,严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用药的有关知识 14. 使用保护具的注意事项中,不妥的是() A. 使用保护具时,应保持肢体及各关节处于功能位

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主要的工作场所是医院,而医院是病人集中、病原体聚集的地方,护士在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时,潜在的职业危害日渐突出,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护士应能辨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科学的防范措施,自觉做好职业防护,保障自身职业安全。 一、概念 1.护士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2.护士职业暴露是指护士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经常处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等的环境中,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称为护士职业暴露。如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导管等,以及光、热、电磁辐射等各种理化损伤因子的影响。 3.标准防护是指假定所有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体内物质都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因职业感染传播疾病的策略。 二、职业损伤危险因素 (一)生物性因素护士职业损伤的生物性因素主要是指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对机体的伤害。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每天与感染这些微生物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患者用过的各种器具、衣物等密切接触,因而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常见的是细菌和病毒。具体为:①细菌: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等,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②病毒:常见的为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冠状病毒等,主要通过呼吸道和血液感染护士。其中最危险的、最常见的是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 (二)化学性因素 1.化学消毒剂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化学消毒剂(如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可通过皮肤、眼及呼吸道等途径对护士造成损伤。轻者可引起皮肤过敏、流泪、恶心、呕吐、气喘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眼结膜灼伤、上呼吸道炎症、喉头水肿、肺炎等,甚至造成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2.化疗药物化疗药物不仅会使病人出现毒性反应,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如果防护不当也会造成潜在危害。护士在进行药物的准备、注射及废弃物丢弃过程中,化疗药物均有可能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入侵护士体内。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更有可能受到伤害,常表现为:白细胞数量减少、流产率增高,甚至导致畸形、肿瘤及脏器损伤等。(三)物理性因素 1.机械性损伤常见的有跌倒、扭伤、撞伤等,特别是负重伤对护士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护士由于职业关系,在护理工作中常常会搬动病人或较重物品,如身体负重过大或用力不合理,易导致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负重伤比较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主要原因包括:①工作强度大:临床护士长期处于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工作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中,身体承受力下降;在搬运病人、协助病人翻身时,腰部负荷过大,如用力不均衡或弯腰姿势不当,很容易造成腰部损伤。②外界温差的刺激:较大的温差刺激会阻碍腰部的血液循环,减少营养的供给,加快椎间盘的退变,引发腰肌劳损,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危险大大增加。③长期的积累损伤:临床护士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弯腰、扭转的动作较多,长期积累可使腰部负荷过重,更易发生腰部损伤。 2.锐器伤锐器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因素之一。是一种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各种穿刺针、缝针、手术刀、剪刀、安瓿等造成的意外伤害,引起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锐器伤是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因素。常见原因包括:①准备物品时被误伤;②掰安瓿、抽吸药物时被划伤;③双手回套针帽时被刺伤;④注射、拔针时病人不配合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岗位职业防护制度 (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二)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四)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当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五)在护理传染性疾病患者时,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和防护措施,必要时采取双向防护。 (六)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七)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八)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九)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手术室护士岗位职业防护制度 1、生物性危害的防护 (1)建立术前病毒检测体系,了解病史,做好预防工作。对澳抗阳性及有特异性感染者应作特别记录并安排在固定的手术间,门口设有隔离标志。与手术无关人员不要入内,谢绝参观。 (2)做好个人防护,如工作人员有皮肤破损暂不参加特异性感染手术,尽量避免与病人皮肤、黏膜等损伤部位或体液直接接触。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和双层手套。急诊手术未来得及进行病毒检测的按阳性处理。 (3)防止针头、刀片或锐利器械损伤。在手术全程操作中,传递手术刀、穿刺针头等锐利器械时要取消“手—手”传递,而采用无接触技术,避免误伤任何一方。 (4)术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用物。手术完毕后要分类处理感染物品,手术间进行终末消毒。 2、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1)用甲醛消毒、灭菌时,熏箱门一定要关好,以防泄漏。手术室内要有排

_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 一、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二)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四)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或为隔离患者治疗护理时,应当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五)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六)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七)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八)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二、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教育,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 1、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 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 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7、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三)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三、化疗防护工作规范 (一)总体要求 1、护理人员到岗前进行岗前教育,并定期接受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化疗科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知识。 2、接触化疗药品及做好相关处理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防护衣,戴好口罩、帽子、眼罩、手套等,摘掉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二)化疗药液的配置及临床应用 1、配置化疗药须穿隔离衣,戴双层手套、口罩。

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防护护士主要的工作场所是医院,而医院是病人集中、病原体聚集的地方,护士在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时,潜在的职业危害日渐突出,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护士应能辨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科学的防范措施,自觉做好职业防护,保障自身职业安全。 一、概念 1.护士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2.护士职业暴露是指护士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经常处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等的环境中,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称为护士职业暴露。如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导管等,以及光、热、电磁辐射等各种理化损伤因子的影响。 3.标准防护是指假定所有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体内物质都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因职业感染传播疾病的策略。 二、职业损伤危险因素 (一)生物性因素护士职业损伤的生物性因素主要是指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对机体的伤害。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每天与感染这些微生物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患者用过的各种器具、衣物等密切接触,因而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常见的是细菌和病毒。具体为:①细菌: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等,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②病毒:常见的为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冠状病毒等,主要通过呼吸道和血液感染护士。其中最危险的、最常见的是艾

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 (二)化学性因素 1.化学消毒剂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化学消毒剂(如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可通过皮肤、眼及呼吸道等途径对护士造成损伤。轻者可引起皮肤过敏、流泪、恶心、呕吐、气喘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眼结膜灼伤、上呼吸道炎症、喉头水肿、肺炎等,甚至造成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2.化疗药物化疗药物不仅会使病人出现毒性反应,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如果防护不当也会造成潜在危害。护士在进行药物的准备、注射及废弃物丢弃过程中,化疗药物均有可能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入侵护士体内。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更有可能受到伤害,常表现为:白细胞数量减少、流产率增高,甚至导致畸形、肿瘤及脏器损伤等。 (三)物理性因素 1.机械性损伤常见的有跌倒、扭伤、撞伤等,特别是负重伤对护士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护士由于职业关系,在护理工作中常常会搬动病人或较重物品,如身体负重过大或用力不合理,易导致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负重伤比较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主要原因包括:①工作强度大:临床护士长期处于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工作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中,身体承受力下降;在搬运病人、协助病人翻身时,腰部负荷过大,如用力不均衡或弯腰姿势不当,很容易造成腰部损伤。②外界温差的刺激:较大的温差刺激会阻碍腰部的血液循环,减少营养的供给,加快椎间盘的退变,引发腰肌劳损,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危险大大增加。③长期的积累损伤:临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word版本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 度

护理人员岗位职业防护制度 (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二)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四)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当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五)在护理传染性疾病患者时,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和防护措施,必要时采取双向防护。 (六)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七)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八)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九)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手术室护士岗位职业防护制度 1、生物性危害的防护 (1)建立术前病毒检测体系,了解病史,做好预防工作。对澳抗阳性及有特异性感染者应作特别记录并安排在固定的手术间,门口设有隔离标志。与手术无关人员不要入内,谢绝参观。 (2)做好个人防护,如工作人员有皮肤破损暂不参加特异性感染手术,尽量避免与病人皮肤、黏膜等损伤部位或体液直接接触。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和双层手套。急诊手术未来得及进行病毒检测的按阳性处理。 (3)防止针头、刀片或锐利器械损伤。在手术全程操作中,传递手术刀、穿刺针头等锐利器械时要取消“手—手”传递,而采用无接触技术,避免误伤任何一方。(4)术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用物。手术完毕后要分类处理感染物品,手术间进行终末消毒。 2、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1)用甲醛消毒、灭菌时,熏箱门一定要关好,以防泄漏。手术室内要有排风设备。取放物品时应戴口罩、护目镜,先看准放置位置再操作,动作要迅速、准确。配制标本液时,要戴防护手套,要使用标本密封袋防止气体溢出。 (2)实施麻醉前,麻醉师要检查麻醉机的性能,防止漏气,重视麻醉废气的排放管理,麻醉机废气出口安装废气集中回收器。合理安排孕期护士工作。 3、物理性危害的防护 (1)C型臂由专人操作,使用时注意距离防护和时间防护。无法回避的医护人员应穿好铅衣,其他人员尽量避开射线范围,在病人病情许可情况下可暂避室外。参

护士的职业防护

江颖溢 随着近年来人类病谱的改变及现代仪器的使用,使得临床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更加复杂化、多样化。护士作为医院护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由于工作环境,强度,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常暴露与职业危害中。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护理人员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实施防护措施,降低职业危害,不仅为了自身不感染医源性疾病,而且还关系到所接触的其他人员的健康。 一.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 1.感染呼吸系统疾病 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时与病人密切接触,最容易被感染或把疾病传播给其他人员,如“非典”、肺结核、流感等。 2.皮肤黏膜接触传播 在实施护理工作时,护士经常会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医疗用品等,都可以造成自身皮肤、黏膜污染,也可以引起院内交叉感染。 3.锐器伤 这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导致锐器伤的原因主要与抽血、静脉注射、个人不良习惯有关,例如:针头使用后冲洗套上针帽、徒手掰安瓶等。锐器伤后在与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接触又易造成传播性血液疾病。 4.物理性危害 a电离辐射 临床护士经常接触放射治疗后的病人或介入手术中的配合,长期受到低剂量电离辐射,由此产生的蓄积作用也可对健康成危害。 b非电离辐射 常见的有微薄、激光、紫外线、磁场、超声、红外线。紫外线可致皮肤起泡、脱皮甚至致癌。红外线可以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形成永久性色素沉着或眼部损伤。

5.化学消毒剂 常用的消毒剂有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碘、臭氧等,是空气、物品、地面等的常用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及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频繁接触各种消毒剂,可以造成手部皮肤皲裂。 6.药物 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如环磷酰胺、顺铂,抗病毒药物如抗生素等,虽然可以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病毒、细菌而治疗疾病,但同时对机体的正常组织器官也有损害。在配配制药液过程中可出现肉眼看不到的逸出,在空气中形成还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机体。长期接触会因积蓄作用产生远期影响,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脱发、月经异常等,还可使免疫力下降。 7.负重伤 护士在工作中往往为了病人而忽视自身安全,转移和运送病人是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不正确的搬运姿势可使护士腹部肌肉,和肩、肘、肩关节好的损伤。 8.心理社会因素危害 护士主要压力源是专业及工作本身,如社会地位有限、晋升少、报酬低及工作疲劳感,均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 9.职业暴力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病人或家属的无理要求,或是因家属的急切心情而造成的各种误会,在这种情况下病人或家属中会对因无人员实施暴力,辱骂或殴打医务人员。 二.防护措施 1.预防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接触传播性疾病 a .洗手、戴口罩 正确洗手是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防止自身感染最有效、最简单的措施之一。护理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以及脱手套后必须严格要求“七部洗手法”洗手。戴口罩可以防止吸入气

(完整版)《护理职业防护》测试卷

《护理职业防护》培训测试卷 姓名得分: 1至6题为单选题,;7题。 一、单选题(每题10分) 1.关于护理安全的描述不妥的是( A ) A.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 B.主要关注病人的安全 C.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医疗环境 D.是医院护理质量提高的基础 E.有利于保护护士的职业安全 2.护士发生锐器伤后容易引起血源性传播疾病,其中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的是(B ) A.结核病 B.肝炎及艾滋病 C.梅毒 D.疟疾 E.弓形虫病 3.下列护理职业防护措施不妥的是( C ) A.养成操作后正确洗手的习惯 B.医疗废物应分类管理 C.盛装医疗废物的容器应装满并严密封口 D.提高职业防护意识 E.护理人力配备合理 4.护士工作过程若不慎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后,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D ) A.肥皂水清洗伤口 B.消毒液消毒伤口 C.及时上报护士长 D.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 E. 做血清病毒学检查 5.下列关于化疗药物给药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使用不带排气孔的输液器 B.为病人静脉穿刺时徒手操作 C.排气时将药液排入弯盘中 D.从茂菲滴管加药时快速推入 E.药粉不慎撒落地上应先清扫 6.护士小李在为艾滋病病人输液拔针后,不慎被针头划破其左手,其处理措施不妥的是( E ) A.用肥皂水、流动自来水反复冲洗伤口 B.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C.0.5%碘伏消毒伤口 D.立即抽血做相关病毒血清学检查 E.立即按揉伤口,减少出血 二、简答题(每小题20分) 1

案例:护士小杨,在手术台上传递器械时不慎被刀片划破手指,稍有出血,由于手术正在进行,简单用碘伏棉球消毒伤口、更换手套后继续手术。术后查阅病历,发现该手术病人是乙型肝炎病人。 1、根据上述案例,请分析小杨被划伤后应如何正确处理。 2、结合案例,请阐述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如何避免锐器伤的发生。 2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标 准版)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穿相应工作服,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4.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在进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最新护士职业防护试题答案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职业防护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考核时间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做法是正确的是(A B C) A 戴手套 B 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 戴防护眼镜 D 不用戴手套 2、为防针刺伤,正确的做法是:(ABC)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D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E 同其他医疗废物一同放于双层黄色垃圾袋内 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BD) A 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B 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C 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D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可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E 以上都正确 4、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如有伤口,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CD) A 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可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B 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D 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E 以上都对 5、下列哪些情况下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ABC ) A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品时 B 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C 无菌操作时,接触患者破损粘膜、皮肤时 D 接触不同的病人时 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40分) 1、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__________;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___________;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___________。(外科口罩、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 2、 3、、在医院内,常用的个人防护用品有如______、______、围裙、面具或者面罩、______、______、______、人工呼吸专用套筒或者其它呼吸装置。(口罩、手套、工作服、防护眼罩、防护服) 4、 5、一只口罩使用不超过_____小时.,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_____、具有防渗透性能的______、_______;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______性能的_____或者_____。(4 、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防渗透隔离衣围裙) 6、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的最基本的防护措施: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简答题(共50分) 1、护理人员在哪些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10分)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防护 刘洁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院手术室,陕西安康725000 )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主要场所和各种病原体最集中的场所,细菌病毒污染、化学消毒剂和挥发性麻醉剂对空气的污染以及锐器刺伤、噪音等危害工作人员健康的因素大量存在,因此,如何运用一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充分做好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由于工作的需要,每日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集中;长时间的颈椎前屈位站立;巡回护士经常需快步行走;处理重物;进食时间的不规律;并且不可避免的接触各种化学药物、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的污染以及频繁的直接接触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体液,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 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 1.刀片、针刺伤打针、输液、配药、传递器械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操作,手术室护士经常与手术创口接触,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的过程中,难免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刀片、安瓿等锐器刺伤。术中锐器伤、骨科手术操作如敲打、器械的意外松脱或脱落都可能造成手术人员的眼睛、皮肤、黏膜的污染。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机率最高。 2.噪音无影灯、麻醉机、电动吸引器、电刀电钻、空调及病人的呻 吟等是手术室噪音的主要来源。手术室护士长时间在紧张和高噪音的环

境中工作,易影响其心血管、内分泌和听力系统的生理变化,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烦躁、听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3化学消毒灭菌剂各种消毒灭菌剂在手术室工作应用较多。每台手术结束后特别是感染手术,污染手术后器械,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都要使用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戊二醛和含氯消毒剂喷洒、熏蒸、擦拭室内污染的器具,长时间吸入混有高浓度的戊二醛和含氯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84消毒液,可引起皮肤灼伤、头痛、头晕、胸闷、气促、 咽喉干痒、色素沉着等症状。甲醛对人体的毒性最大,当浓度>20m g/L 时,接触者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持续头痛、心悸及失眠等。医院中戊二醛的使用会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是引起职业性哮喘的主要原因。2%碱性戊二醛含氯消毒液对皮肤也有轻度损害。 4废气主要是氨氟醚、异氟醚等,它可从麻醉机的面罩活瓣、螺纹管等衔接处漏出,污染手术室的空气。微量的麻醉废气可对手术室护士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读数能力及操作能力等产生影响,甚至可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能力下降。 5激光手术的不良影响目前,在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矫形外科需采用激光手术的方法,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光化效应的作用光谱光化反应可引起酶、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活性发生变化,分子的高级结构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产生如杀菌作用、红斑效应、色素沉着、维生素D 合成等生物效应 6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与处理重物、心理疲劳

第五章--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第五章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膝部约束带的规格是() A.宽4cm长50cm B.宽6cm长80cm C.宽8cm长100cm D.宽10cm长200cm E.宽l0cm长250cm 2.双腿被开水烫伤的患者,可考虑为其选用的保护具是() A.支被架 B.床档 C.肩部约束带 D.腕部约束带 E.踝部约束带 3.宽绷带常用于固定() A.双肩 B.手腕 C.头部 D.膝部 E.腹部 4.使用约束带正确的是() A.符合使用指征即可使用 B.使用前不一定取得患者的同意 C.躁动患者约束带可拉紧以防脱落 D.保护性制动时间可随意延长 E.约束带下垫的衬垫松紧要适度 5. 不可使用约束带的患者是() A.发热谵妄 B.神经官能症 C.麻醉后未清醒者 D.精神病患者 E.烦躁不安的患者 6.为防止躁动的婴幼儿发生意外应() A.注射镇静剂 B.使用保护具 C.特别护理 D.增加陪护 E.冬眠疗法 7.不需要使用保护具的患者为() A.分娩后产妇 B.昏迷 C.高热 D.躁动 E.谵妄 8.跌倒和坠床属于下列哪种损伤() A.机械性损伤 B.温度性损伤 C.压力性损伤 D.放射性损伤 E.生物性损伤 9.因输氧不当所致的肺水肿属于下列哪种损伤() A.机械性损伤 B.温度性损伤 C.压力性损伤 D.放射性损伤 E.生物性损伤 10.由于药物使用不当所引起的损伤属于() A.物理性损伤 B.化学性损伤 C.心理性损伤 D.生物性损伤 E.机械性损伤

11.下列哪种属于压力性损伤() A.跌倒,撞伤 B.冰袋、制冷袋所致的冻伤 C.因导尿不慎所致的尿道黏膜损伤 D.因石膏、夹板固定过紧所形成的局部压疮 E.因医务人员言谈或行为的不慎导致患者情绪波动,病情加重 12.肩部约束带的规格是() A.宽4cm长50cm B.宽6cm长80cm C.宽8cm长120cm D.宽10cm长220cm E.宽10cm长250cm 13.以下化学性损伤的防范措施不妥的是() A.熟悉各种药物应用知识 B.严格执行药物管理制度和药疗原则 C.进行药疗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D.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及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E.为避免患者擅自用药,严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用药的有关知识 14.使用保护具的注意事项中,不妥的是() A.使用保护具时,应保持肢体及各关节处于功能位 B.协助患者经常更换体位,保证患者的安全、舒适 C.使用约束带时,其下须垫衬垫,固定松紧适宜 D.若患者无主诉不适或者无特殊情况,无需放松约束带 E.记录使用保护具的原因、时间、观察结果、相应的护理措施及解除约束的时间 15.放射性损伤的防范措施中不妥的是() A.防止接受放射部位皮肤破损 B.禁忌用力擦拭、搔抓、摩擦、曝晒、紫外线照射等 C.为保持接受放射部位皮肤的清洁,应经常使用肥皂擦洗 D.正确掌握照射剂量和时间 E.尽量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身体暴露,保持照射区域的标记 16.使用约束带时,应重点观察() A.神志是否清楚 B.体位是否舒适 C.衬垫是否合适 D.约束带是否牢固 E.局部皮肤颜色与温度

护理职业防护

护理职业防护 一、概念:1.护理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所受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2.护理职业暴露:是指护理人员工作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之中,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经常暴露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如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导管等。还有各种理化损伤因子,如光、热、电磁辐射等及工作压力的影响。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即称为护理职业暴露。 3.普及性预防:即在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无论是病人还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深层体液,也不论其是阳性还是阴性,都应当作为具有潜在的传染性加以防护。 4.标准预防:即假定所有人的血液等体内物资都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职业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策略。 二、护理职业防护的意义: 1.提高护士职业生命质量 2.科学规避护理职业风险 3.营造轻松和谐工作氛围 三、常见护理职业损伤的防护 1.概念锐器伤是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碎玻璃、安瓿等造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 2.原因引发锐器伤的常见原因包括: (1)准备物品的过程中被误伤。(2)掰安瓿、抽吸药液过程中被划伤。 (3)各种注射、拔针时病人不配合造成误伤。 (4)整理治疗盘、治疗室台面时被裸露的针头或碎玻璃扎伤。 (5)双手回套针帽产生的刺伤。(6)注射器、输液器毁型过程中刺伤。 (7)使用后的锐器进行分离,浸泡和清洗时误伤。(8)处理医疗污物时,不慎导致误伤。(9)手术过程中锐器传递时造成误伤。 3.防护措施 (1)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护士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的消毒。如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必须戴双层手套。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器械传递时要娴熟规范,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2)锐器使用中的防护:抽吸药液时严格使用无菌针头,抽吸后必须立即单手操作套上针帽。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服务制度 一、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二)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四)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或为隔离患者治疗护理时, 应当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 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五)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六)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七)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八)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二、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教育,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 1、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 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 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7、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三)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三、护士医疗保健服务相关规定 1、护士享有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服务,医院无条件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并采取有效卫生防护措施。 2、医院在防范护士职业健康危害的同时,还为护士提供医疗保健措施,以减少职业健康危害的程度。如:在易感染传染病的工作岗位或者传染病高发期,给予必要的免疫接种或者采取提高免疫力的其他措施。 3、医院对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按照法律、法规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补助。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 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二)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 穿工作服和 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解除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四)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当 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五)在护理传染性疾病患者时,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 隔离和防护措施,必要时采取双向防护。 (六)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 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 生物传播。 (七)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 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 应进行清洁消毒。 (八)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九)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 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 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1按照公平、激励、竟争的原则建立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综合量化指 标、评论标准及考核项的分值等内容。 2每月一次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 3考核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原则,对照绩效考核标准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同一岗位执行相同的考核标准。 4考核评价结束后,考核者应及时与被考核者进行沟通,将考评结果告知被考核者。 5如果被考核者认为考核结果不公正,与考核者沟通无效,并且有 证据的情况下可以启动考核结果申诉程序。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在

接到员工考核申拆后的5个工作日内给予解决。 6考核结果将于年度评优、培训要求、奖金发放等方面挂勾。 围手术期患者评估制度 1.为规范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行为,制定此评估制度。 2.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诊疗(手术)方案(计划)提供依据和支持。 3.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住院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麻醉评估、危重病人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包括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4.责任护士在评估过程中必要时与医生进行沟通。 5.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24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 小时内完成,ICU患者应在15分钟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6.对于急诊手术病人,协助医生急救的同时做好重要器官功能的评估,重点观察病人意识情况,有无水电酸碱失衡,及时测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通知禁食,并给病人必要的安慰与解释 7.对择期手术病人需评估病人的健康史、身心状况、诊断检查情况、手术分类及麻醉种类,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评估,进行术前健康宣教。 8.术后72h内需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手术伤口有无疼痛,有无渗血、渗液,包扎是否牢固,敷料有无脱落或感染、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根据专科特点还需评估专科情况。 9. 对手术后病人常规评估病人的一般情况、体温的变化、重要脏器功能、麻醉恢复情况、切口及引流情况和病人的情绪反应。 10.责任护士在评估过程中必要时需与意识及其他专业人员进行沟通 11.结合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计划及时完成评估,书写护理记录。 用药与治疗反应的制度 一、护士应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对易发生过敏的药物和特殊人群(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孕产妇、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密切观察。 二、应用微量泵或特殊用药时应密切观察如甘露醇、钙剂、呋塞米、西地兰、化疗药物等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停止用药,必须逐级报告护士长、护理部和药剂科,确保用药安全。

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

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 摘要】分析护理工作人员在执业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减少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 危害风险,探讨职业危害安全教育模式,保障护理工作人员执业安全。 【关键词】护理职业危害 护理工作人员的自我职业防护意识薄弱,在我国目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据 统计,我国护理工作人员在执业的过程中自我防护意识不达标率在2003年前为72.8%。由于职业防护不到位,在特殊护理领域,甚至有护理工作人员伤亡的事 故发生。而在吸取“非典”疫情的教训后,护理工作人员在执业过程中的职业防护 意识虽有大幅度提高,但不达标率仍占有较大比例。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护理工 作人员的肝炎患者中,因废弃针头刺伤者占10%-30%。为此,若加强在医疗机构 执业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教育,不仅可以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护理 工作人员的损伤,避免疾病侵袭,同时也能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 发病率。在当今医学界,护理工作人员健康的保护问题已成为今后医院感染学研 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1] 1 物理因素伤害的职业防护 1.1 热力灭菌常见的有干热灭菌和压力蒸气灭菌。干热灭菌是指在干燥环境(如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技术。为了保证灭菌效果,灭菌温度一般都在135-140摄氏度以上。所以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烧伤、汤伤,灭菌后应等指示温度 隆至40℃以下才能打开柜门,取用灭菌品应戴上无菌手套。压力蒸气灭菌时,应 防止爆炸事故及操作人员的蒸汽灼伤事故,操作人员应时刻关注压力的弯化动态,灭菌后应待压力降到50Kpa以下或0KPa时才可打开柜门,取出灭菌物品应等湿 度降至40℃以下并戴上无菌棉纱手套。 1.2 紫外线照射可导致皮炎、眼结膜炎及免疫系统损伤,累积性过量照射可造 成皮肤癌及皮质型白内障。因此,紫外线消毒就在无的环境下使用,消毒人员在 开避或关闭紫外灯时,应戴防护手套,帽子和防紫外线眼镜。 1.3 各类锐利器械锐利器械是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一类最具代表性的器械,在 使用、清洗和处理这类器械时应避免对人的损伤。这类器械包括手术室的刀、剪、锯、针、及眼、耳、鼻、喉科的精密锐器。据《国家危险名录》中提示,在最具 传染性的5项废品中,传染性最大的是针头。针头刺伤可传染乙肝、艾滋病等血 液传播疾病。众多研究表明,发生被感染病人污染的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 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大职业危险。[2]因此,用后应放入耐穿刺、防渗漏的溶器内。 为了降低风险,应使用无针或有针头保护套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用盆或盘传递 尖物,避免手—手传递。在发生锐器伤时,要即时采取保护措施,如注射高价免 疫球蛋白及注射乙肝疫苗等。若被艾滋病人污染过的锐器损伤,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该作好记录,即时向院领导汇报和到当地疾控中心向有关专家咨询。 1.4 医疗物品清洗,在医疗物品的清洗环节中,清洗质量的好直接影响到消毒 灭菌的质量,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差或防护不到位,也容晓造成职业感染。用过的 医疗物品,应先去污,彻底清洗,再消毒或灭菌;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物品,应 先消毒,彻底清洗,再消毒或灭菌。消毒因子大都对人体有害,在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时,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自我职业防护意识和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伤害事故 和感染性疾病传播。因此,要求工作人员接种HBV疫苗;工作时须戴口罩、帽子、筒鞋、橡胶手套及围裙等,能机构化清洗的尽量机洗。减少污染物沾染工作人员 皮肤、毛发和衣服,防止锐器刺伤和污染物气溶胶通过呼吸道造成工作人员感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