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原的制备

免疫原的制备

免疫原的制备
免疫原的制备

用为免疫动物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如果是人工合成的。质地比较纯,免疫动物后可获得质量好的抗血清。如果以从组织中提取的物质作为抗原,必须经过纯化,保证提取物的纯净,才能获得质量好的抗血清。某些物质的分子量比较小,抗原性弱,属于半抗原,不易使动物产生抗体,必须把这些半抗原连接到大分子物质(载体)上,形成较为理想的免疫原,既能减少免疫注射的次数,又可节约抗原,产生良好的免疫效应,获得高质量的抗体。

(一)载体

用为作为载体的物质较多,下列几类可供选择。

蛋白质类载体:人血清白蛋白(HSA)、牛血清白蛋白(BSA)、兔血清白蛋白(RSA)、牛甲状腺球蛋白(TG)、血蓝蛋白(Hemocyanin)以及人、牛和鸡γ-球蛋白等均可作为载体。这些载体免疫活性较强,有商品供应,容易获得,即使自选提取,操作也较方便。常用的有TG、BSA、HAS等,以TG为好。

多肽聚合物,人工合成的多聚赖氨酸、多聚谷氨酸、多聚混合氨基酸等,可与半抗原结合,所形成的免疫原可获高滴度、高亲合度的抗血清。

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和某些粉末,如聚乙烯吡咯酮、羧甲基纤维素、聚甲基丙酸酯微粒、乳胶和炭末等,可吸附半抗原,也可用来作为载体,但用这类载体合成的免疫原免疫动物,所获抗血清的质量不稳定。

载体,尤其是大分子物质本身就是一种抗原,它们进行体内,可发挥致敏作用,激活免疫系统,从而使半抗原也可以使机体产生优质的抗体。因此,如果把半抗原与无免疫原性的载体结合,就不能使机体产生抗体。另外,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适当延迟其降解和排出体外,从而可以发挥更久的作用。

(二)偶联剂

半抗原和载体联接,操作比较简单,在一般实验室中都可进行。但对反应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在反应过程中半抗原的免疫活性不发生改变,也不应引起载体变性到不溶解的程度。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偶联剂把半抗原和载体联接起来。用作偶联剂的有碳化二亚胺类、戊二醛、二异氰酸化合物和二卤化二硝基苯等。这些偶联剂使半抗原与载体在-COOH、-NH2或-SH等基团部位发生结合。

碳化二亚胺偶联过程示意如下:

由反应过程可见,碳化二亚胺的偶联作用即可以在NH2部位发生,也可发生在羧基部位。

戊二醛所起的偶合作用与碳化二亚胺有所不同,戊二醛的两个醛基分别与载体和半抗原的-NH2结合。它起一种“桥梁”作用,而把载体与半抗原联接在一起,其反应过程为:

在免疫原的制备中,应根据不同的半抗原选用偶联剂。

(三)制备过程

以制备催产素(OT)免疫原为例:

(1)1mgOT,溶解于1ml 双蒸馏水或0.25%醋酸溶液中。10mgTG溶解于1ml 0.1mol/LPBS(pH7.5)或蒸馏水内。

(2)把OT溶液与TG溶液振荡混匀。

(3)边搅拌边滴加入0.25%戊二醛1ml。加毕后再搅拌5~10min,在室温下继续反应2~3h,就可供免疫动物用。

免疫原以新制备的为好,如果一次制备了较多的免疫原,也可保存在-40℃的低温冰箱内备用。

抗原的制备

除完整的细胞可作为抗原外,各种不同的细胞内存在的各种分子量不同的物质,也都具有全抗原或半抗原的性质,某种抗原物质可能是某一类细胞所特有的,可作为这种细胞的一个标志。由于细胞存在着许多性质不同的抗原物质,有时要从这众多的物质中提取、纯化某种抗原物质,以供科学研究之用。

一、抗原的提取

抗原的制备是一件十分细致的工作,要制备一个高纯度的抗原,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制备工作涉及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等许多领域的知识。根据物理或化学特性建立起来的分离、纯化方法的主要原理不外乎科二个方面:①利用混合物中几个组分分配率的差别将他们分配到可用机械方法分离的两或几个物相中,如盐析、有机溶剂抽提、层析和结晶等;②把混合物置于单一物相中,通过物理力场的作用使各组分分配于不同的区域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如电泳、超速离心和超滤等。由于组织细胞内存着许多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不同的抗原物质,其分离方法也不一样,就是同一类大分子物质,因选材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很大差别。因此很难有一个通用的标准方法供提取任何生物活性物质使用,所以在提取前必须针对所欲提取的物质,充分查阅文献资料,选用合适的方法。如果要提取一个结构及性质未知的抗原物质,更需要经过各种方法的比较探索,才能找到一些工作规律和获得预期的效果。

抗原物质的制备,大概要经过如下过程:①材料的选择和预处理;②细胞的粉碎(细胞器的分离)。③提取;④纯化;⑤浓缩或干燥,保存。现分别简述如下。

(一)材料的选择及预处理

选择什么材料主要根据实验目的而定。通常选含量高、工艺简便、成本低的材料。材料选定后,通常要进行预处理,剔除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等,把组织块剪碎。若取材后不立即进行提取,则应冷冻保存,动物组织更要深低温保存。某些容易失活的物质,一般宜采用新鲜材料。

(二)细胞的粉碎

除了提取体液、组织间液内的多肽、蛋白质、酶不需粉碎细胞外,凡要提取组织内、细胞膜上及胞内的生物活性物质,都必须把组织和细胞粉碎,使活性物质充分释放到溶液内。不同的组织,细胞的破碎难易不一,因此所使用的粉碎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如脑、胰、肝等比较软嫩的组织,用普通匀浆器研磨就行,肌肉、心脏等则需绞碎后再作匀浆。现浆常用的细胞粉碎方法介绍如后。

1.物理法

(1)高速组织捣碎机:通常由调速器、支架、马达、带杆刀叶、有机玻璃筒等组成。把材料放于筒内(约占筒内容积的1/3)固定筒盖,开动马达,调速器由慢逐渐增至所需速度。此法适用于内脏组织。

(2)玻璃匀浆器:由一个内壁经过磨砂的玻璃管和一根一端为球状(球面经过磨砂)玻璃研杆组成。把绞碎的组织置于管内,加适量溶液,插入研杆,用手或电动转动研杆,并上下移动。用此法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组织捣碎机高,对大分子的破坏也少。是粉碎少量软嫩材料(脑、胰、肝等)时常用的方法。

(3)超声波处理法:多用于软嫩组织,根据不同组织采用不同频率,处理10~15min,超声波处理时溶液温度升高,使不耐热的物质失活,使用时为防止温度升高,除间歇开机外,还需人工降温,避免溶液内存在气泡。核酸及某些酶对超声波很敏感,要慎用。

(4)反复冻融法:把待碎样品冷却到零下15~20。C,冻固后取出,缓慢解冻,如此反复操作,可使大部分动物性细胞及胞内的颗粒破碎,但也可使生物活性物质失活。

(5)冷热交替法:把材料投入90。C左右水中维持数分钟后取出投入冰浴内,可使大部分细胞破碎。可用于提取蛋白质和核酸。

2.化学和生物化学法

(1)自溶法:把新鲜材料置于一定的pH和适宜的温度下,利用组织细胞自身的酶系统把组织破坏,使细胞内容物释放出来。动物材料的自溶温度选在0~4℃,需加少量防腐剂,自溶时间较长,不易控制,不常用。

(2)溶菌酶处理法:多用于破坏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细胞壁。在每毫升含2亿个细胞的悬液中加100μg至1mg溶菌酶,37℃,保温10min,细胞就破坏了。此外,蜗牛酶、纤维素酶也被选作破碎细菌细胞之用。

(3)表面活性剂处理法:较常用的有十二烷基磺酸钠、氯化十二烷基吡啶、去氧胆酸钠等。

(三)抗原的提取

提取、抽提、萃取这3个词的含义基本相同。但一般说来,提取是指在分离纯化前期,将经过处理或粉碎了的细胞置于一定条件和溶剂中,让被提取物充分地释放出来的过程,而抽提则是贯穿于分离纯化的整个过程中,如在制备核酸过程中,用氯仿反复提取蛋白液,用苯酚反复抽提分离DNA和RNA。影响提取的因素主要来自被提取物在提取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以及它由固相扩散到液相的难易。一个物质在某一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和该物质的分子结构及使用的溶剂的理化性质有关。一般说来,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物质易溶于非极性大分子的等电点远的pH值使溶解度增加。因此,在不同的抗原提取过程中,所选用的溶剂的性质、pH值、离子强度、抽提温度、介电常数等因素是提取成败的重要因素。要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必须灵活地应用这些因素。

现将蛋白质、核酸、多肽等抗原(半抗原)的提取方法概要叙述于下。

1.蛋白质和酶的提取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连接而成的高分子物质,分子量从数千至百万。数以千计的蛋白质,按它们的功能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活性蛋白,包括酶、激素蛋白、受体蛋白、运动蛋白、运输和贮存蛋白、防御蛋白等等,另一类是非活性蛋白,如胶原蛋白、角蛋白等,不同的蛋白质由于其结构的差异,它们溶解度也各不相同。大部分蛋白质都可溶于水、稀盐、稀酸或稀碱溶液,少数与脂类结合的蛋白质则溶于有机溶剂乙醇、丙酮、丁醇等。这对选择撮蛋白质的溶剂具有重要意义。

(1)水溶液提取:由于蛋白质大部分溶于水、稀酸和稀碱溶液,因此提取蛋白质以水溶液为主,其中尤以稀盐液和缓冲液对蛋白质稳定性好,溶解度大,氢是最常用的溶剂。应注意下列几点:①盐浓度,常用等渗溶液,尤以0.02~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或碳酸盐缓冲液、0.15mol/L 氯化钠溶液应用较多。如酵母脱氢酶以0.66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提取,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以0.1mol/L碳酸氢钠液提取,脱氧核糖核蛋白在低盐溶液中溶解度小,就要用1mol/L以上的氯化钠液提取,而某些脂肪酶,用水提取比低盐溶液提取效果更好。②pH值的选择对蛋白质提取颇为重要,因为蛋白质的溶解度和稳定性与pH值关系很大。提取液的pH值首先要保证在蛋白质稳定的范畴内,通常在等电点的两侧,碱性蛋白如细胞色素C和溶菌酶选在偏酸一侧,酸性蛋白如肌肉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应选在偏碱一侧。③温度:为防止活性蛋白变性、降解而失活,温度通常选在5℃以下。对少数耐温的蛋白质和酶,可适当提高温度,使杂蛋白变性分离,有利

于提纯,如胃蛋白酶、酵母醇脱氢酶以及许多多肽激素可选择37~50℃条件下提取,效果比低温提取更好。

(2)有机溶剂提取:一些不溶于水、稀盐、稀酸或稀碱溶液的蛋白质和酶,常用不同比例的有机溶剂来提取。如用70%~80%乙醇提取麸蛋白;用60%~70%的酸性乙醇提取胰岛素,既可抑制水解酶对胰岛素的破坏,又可除去大量杂蛋白,用丁醇提取某些附于微粒体和线粒体的酶,一些与脂质结合牢固的蛋白质和酶以丁醇提取,效果较好。我国生化工作者曾用此法成功地提取了琥珀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脂酶。丁醇提取法对pH及温度的选择范围较广(Ph3~10),温度由零下2℃~40℃均可。

2.核酸的提取核酸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核糖核酸(RNA),另一类为脱氧核糖核酸(DND)。核酸的分子量极大,人数万致亿万。核酸是两性化合物,在一定的等电点。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细胞内的核酸常和蛋白质结合成核蛋白。核糖核蛋白和脱氧核糖核蛋白在不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解度有显著区别,有一定浓度范围的氯化钠溶液中,脱氧核糖核蛋白的溶解度随着氯化钠浓度增加而逐渐下降,当氯化钠浓度为0.14mol/L时,其溶解度仅为水中溶解度的1/100,但当氯化钠浓度再增加时,脱氧核糖核蛋白的溶解度重新增加,氯化钠浓度增加到0.5mol/L时,其溶解度与水中溶解度相似,当氯化钠浓度增加到1mol/L 时,它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2倍。核糖核蛋白在0.14mol/L氯化钠溶液中仍有相当大的溶解度,因此常用0.14mol/L氯化钠溶液提取核糖核蛋白,而提取脱氧核糖核蛋白时,则用1mol/L氯化钠溶液。两种核糖核蛋白的溶解度与溶液的pH也有关。当pH为4.2时,脱氧糖核蛋白的溶解度最低,而pH为2.0~2.5时,核糖核蛋白的溶解度最低。所以调节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和pH值,可使核糖核蛋白和脱氧核糖核蛋白分离开来。

(1)RNA的提取:RNA在细胞中主要有三种类型,即rRNA(核微粒核糖核酸)、tRNA (转移核糖核酸)和mRNA(信使核糖核酸)。mRNA代谢极不稳定,提取时要求条件较严格;tRNA当细胞破碎后,用酸处理得到“pH5”沉淀,即可从中分离tRNA;rRNA占全部RNA的80%以上,比较稳定,一般提取的大分子RNA主要为此部分。核内rRNA常先将细胞核分离后,再进行提取,可避免其他细胞组分RNA的干扰。

RNA的提取,通常是用0.14mol/L氯化钠溶液将组织做匀浆并反复提取细胞质中的核糖核蛋白,而留下含有DNA的细胞核物质,然后用10%醋酸调至pH4.2沉淀,离心弃去上清液,先用0.5mol/L氯化钠溶液,后用水洗涤沉淀,将核糖核蛋白后溶解于0.5mol/L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心,取上清液,调pH至4.2,沉淀以0.5mol/L氯化钠溶液洗涤,再一次除去脱氧核糖核蛋白。核糖核蛋白中的蛋白质可用含有少量辛醇的氯仿抽提除去,核酸留在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加入乙醇,RNA即以钠盐形式沉淀出来。

提取RNA另一类方法,不须事先用0.14mol/L氯化钠提取核糖核蛋白,而一步将RNA的蛋白质分开,并同时把RNA抽提出来,此类方法是在破碎细胞做成匀浆时,加入去污剂十二烷基磺酸钠或二甲苯磺酸钠;而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直接加入含水苯酚与匀浆一起振荡,DNA和蛋白质沉淀于酚层中,水层中含RNA和多糖,然后用乙醇使RNA沉淀,四种物质一步便可初步分离开。苯酚法是目前提取不降解的RNA最有效的方法,其应用举例如下:肝脏rRNA的提取:按肝重(鲜)加入10倍容积苯酚-甲酚混合液(500g苯酚及70ml n-甲酚于50ml蒸馏水中,另加入0.5g 8-羟基喹啉配成)及10倍容积的0.5%萘-1,5-二磺酸水溶液(g/V)做匀浆后在20℃搅拌20min。

肝脏细胞核内mRNA的提取:先分离细胞核,再将核悬浮于3倍容积的0.5%pH6.5的萘二磺酸水溶液(g/V)中匀浆后加入等量90%(g/V)苯酚水溶液(内含0.1%8-羟基喹啉)在2℃振荡提取30min。

酵母tRNA的提取:100g酵母(湿重)加入200ml水,300ml 90%苯酚水溶液,振荡2h,4℃冰箱中过液,使之提取完全。

以上介绍了用冷酚法提取各种RNA的一些实例,近来还有皂土酚法(即除苯酚外还加入皂土吸附蛋白质)提取RNA,据报道比普通酚法提取RNA的生物活性高10倍左右。但应用苯酚法提取核酸时,须注意市售苯酚常含有少量重金属和杂质,可能导致核酸降解,使用时,一般需要减压重蒸。

(2)DNA的提取: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天然状态的DNA绝大多数是以脱氧核糖核蛋白形式存在。人细胞中提取DNA时,一般先获得脱氧核糖核蛋白,再将蛋白质除去,从中分离DNA。常用的方法是以1mol/L氯化钠溶液抽提,得到的脱氧核糖核蛋白溶液与含有少量辛酸或戊醇的氯仿一起振荡,除去蛋白质。或者在组织细胞破碎后以低浓度0.14mol/L氯化钠溶液(也可用0.1mol/L氯化钠加0.05mol/L柠檬酸代替)反复洗涤除去核糖核蛋白,再以1mol/L氯化钠提取脱氧核糖核蛋白,提取仍按氧仿-戊醇抽提法除去蛋白质。两种方法比较,后一种方法使核酸降解可能少一些。以稀盐溶液提取DNA时,加入适量去污剂更有助于蛋白质与DNA的分离。

应用苯酚法也可以提取DNA而且不用经过脱氧核糖核蛋白这一步骤,例如大鼠肝匀浆在6%对氨基水杨酸盐溶液内,加入同体积90%苯酚水溶液,室温下提取1h,再经进一步提纯可获得98%~99%纯度的DNA。苯酚法也是目前提取DNA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3.活性多肽及递质的提取大体上与蛋白质的提取方法相似,可参照进行。经典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乙酰胆碱、5-羟色胺等均可化学合成,无需用很多精力去提取。

现代维修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材料

现代维修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有哪些 中 小订阅 最佳答案 1、目的 建立一个基本的设备管理制度,以保证设备对所加工的药品符合工艺要求,具备质量和含量的均一性,并把污染和混药事故降到最低。 2、范围 所有设备。 3、责任 主管经理、设备工程部、车间相关管理人员对此管理规程负责,设备工程部部长对此规程实施负监督责任。

4.1 设备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责 4.1.1 公司有一名副总经理主管设备工作,下设设备管理部门,车间及生产班组,形成三级管理网络。 4.1.2 班组、车间负责本部门的设备管理工作,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全厂设备的综合管理工作。 4.1.3 公司配备专职和兼职设备管理人员,并明确职责。 4.2 设备的分类及编号 4.2.1 设备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明确管理范围,统计和分析设备的构成情况,能力等,以便进行分级管理和实施重点维修从而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和利用率。 4.2.2 设备分类按管理工作对象分生产设备(I)辅助生产设备(II)非生产设备(III)。 4.2.3 设备的编号

辅机序号 设备序号 设备管理类别号(I、II、III) 4.2.3.2 一个编号只用一次,不管被编号设备发生什么情况,该编号应作保留,不能用其它设备。 4.2.3.3 设备附件和附属设备不另单编号,可在编号中加编辅机号以示区别。 4.2.3.4 生产流水设备应按工艺属性分成若干单元,逐个编号入帐其连接部分可附属就近单元,自动线设备应按一条线为一台设备编号。 4.2.3.5 每套设备必须在明显处钉上固定资产编号牌。 4.3 设备登记造册,建有台帐。台帐包括:序号、固定资产号、名称规格、启用时间、原值、制造单位、功率、安装位置、设备类别、主体材质、重量、制造日期、附电机型号、位置号、

免疫原和抗血清制备题库2-1-8

免疫原和抗血清制备 题库2-1-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制备抗血清时,抗体产生不包括以下哪一个阶段() A.静止期 B.指数期 C.稳定期 D.下降期 E.活跃期 抗血清产生阶段分为静止期(约2天,血中尚无抗体);指数期(4天左右,抗体迅速上升);稳定期(2~4周,抗体保持一个稳定的水平);下降期(约几个月后,抗体缓慢下降)4个阶段。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属于颗粒性抗原的是() A.白蛋白 B.球蛋白 C.脂多糖 D.DNA E.血小板 血小板为颗粒状的物质,属于颗粒性抗原,其余四种均为可溶性抗原。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首次与第二次免疫接种的时间间隔最好为() A.1周内 B.10~20天 C.7~10天 D.20~30天 E.30天以上 初次免疫与第二次免疫的间隔时间多为2~4周,再次免疫后两周内进行。(私人电影 https://www.doczj.com/doc/b113472753.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佐剂的生物学作用不包括() A.增加抗体的滴度 B.增强免疫原性 C.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D.改变抗原的特异性 E.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 免疫佐剂是指与抗原一起或先于抗原加入机体后,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辅助物质,不能改变抗原特异性。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纯化抗原的鉴定,不包括() A.免疫活性鉴定 B.效价鉴定 C.纯度鉴定 D.含量鉴定 E.理化性质鉴定 纯化抗原的鉴定主要对纯化抗原的含量、理化性质、纯度及免疫活性进行鉴定。

六大生态修复技术汇总2018.8.30

六大生态修复技术汇总 水环境生态修复六大技术汇总 1人工增氧技术 1)概念:通过一定的增氧设备来增加水体溶解氧,加速河道水体和底泥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一般采用固定式充氧设备(如水车增氧机、提升增氧机、微孔曝气等)和移动式充氧设备(如增氧曝气船),可以充空气,也可以进行纯氧曝气。 2)优缺点:为好氧微生物及以藻类为食的一些原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有助于好氧生物区系的出现并不断发展,增加了河道生物多样性。但需要提供动力,对相对封闭的水体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2复合生态滤床技术 1)概念:复合生态滤床是一种特殊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污水生态治理技术。复合生态滤床是由集水管、布水管、动力设备、生物填料、水生植物及复合微生物等 共同组成。 2)优缺点:建设和运行费用低,能耗少,维护方便,具有一定的景观作用。容易造成堵塞,后期需要人力长期管护。 3生物膜净化技术 1)概念:生物膜净化技术是利用一种全新的织物型生物膜载体,使用经培养驯化的高效微生物和微型生物,附着在填料或载体上繁殖。 2)优缺点:抗污水和

化学物的侵蚀,保证微生物的繁殖力并提高其代谢率。吸附、分解氧化有机污染物、藻类、氮磷等营养物,使河道水体得到净化。投资较高、单位处理效率较低。 4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1)概念: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其对污染物的吸收、降解作用,达到水质净化的效果。水生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以及水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富集作用去除水中的营养盐。 2)优缺点:建设和运行费用低,可结合景观设计打造优美的植物景观。周期较长、需要配合其他工程技术使用。 5底泥生物氧化技术 城市水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水体或流动、或受潮汐影响、或间歇性换水,而底泥是河道多年污染的积累,是河道黑臭和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第三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第一节免疫原的制备 免疫原指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在体内外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一、颗粒性抗原的制备 细胞、细菌、寄生虫等皆为颗粒性抗原。 细胞抗原(如绵羊红细胞)一般情况下经生理盐水或其他溶液洗净,配制一定浓度即可。 细菌抗原多用液体或固体培养物,经集菌后处理。 颗粒性抗原大多用静脉内注射免疫法。 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和纯化 (一)组织和可溶性抗原的粗提 蛋白质、糖蛋白、脂蛋白、酶、补体、细菌毒素、免疫球蛋白片段、核酸等皆为良好的可溶性抗原。 1.组织匀浆的制备通常需要先将来源于人和动物的组织和细胞破碎,再经一定的方法纯化,才能获得所需的抗原。细胞破碎方法有: (1)高速组织捣碎机法; (2)研磨法:组织匀浆液要离心沉淀,沉淀物为组织和细胞碎片,上清液为提取可溶性抗原的材料。 2.细胞的破碎除上述机械捣碎获取外,尚有酶处理法,常用胃蛋白酶或胰酶,可获得游离的单个细胞。 细胞抗原分膜蛋白抗原、细胞质抗原(主要为细胞器)、细胞核与核膜抗原,制备这些抗原前均需将细胞破碎,方法有: (1)反复冻融法:-20℃冷冻,30~37℃融化 (2)超声破碎法 (3)自溶法 (4)酶处理法:胃蛋白酶或胰酶 (5)表面活性剂处理法:十二烷基硫酸钠 3.免疫球蛋白片段的制备五种免疫球蛋白都具抗原性,皆可提取及纯化,但如分解成片段(如Fab 片段、Fc片段、轻链片段等)作为免疫原可制备出分辨力更高的特异性抗血清。制备方法有:(1)非共价键解离法:改变pH环境或用变性剂 (2)共价键解离法 (3)溴化氰裂解法 (4)酶解法: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或胰蛋白酶.木瓜酶可将IgG裂解成2个Fab片段及1个Fc片段;

非开挖施工与修复技术新设备新材料

非开挖管道施工与修复技术 及新设备、新材料探究 针对过去几年频发的管线泄漏爆炸、城市暴雨内涝、路面坍塌等地下管网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5年7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专门对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行了部署,长远来看,有望解决城市地下管网比较突出的“各自为政”及“马路拉链”等问题。但在短期内,甚至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间,地下老旧管线更新改造问题仍会非常突出,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完备、交通压力巨大而管廊建设暂时无法全面推进的一、二线城市中心区域,则需要运用其他绿色施工技术手段进行解决。 非开挖管道更新修复技术作为一项城市地下管网改造的重要手段,因其环保性也慢慢为民众所了解。该技术领域也在过去二十年间不断发展提升,到目前为止已研究开发了十三种非开挖施工方法,其中CIPP 内衬法、CIPP 点状法及螺旋缠绕法已得到广泛应用。非开挖管道施工及修复技术在上海、杭州、苏州、北京、天津、广州、宝鸡等城市得到推广应用,尤其是上海市,应用此项技术已达二十多年,在引进国外技术及设备的同时,还研究开发出一些适合本地的非开挖管线修复方法,如麻丝镶嵌法、套环法等。 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主要是研究管道内部检测和清洗、修复工艺、设备和材料的研究。 1管道内部检测技术 管道内部检测技术一般分为:管道闭路电视检测技术(CCTV)、声纳与超声波检测技术、聚焦电极渗漏定位仪与扫描电镜检测技术、潜望镜检测技术、管道检测机器人与多重传感器技术。国外的先进技术主要有澳大利亚的管道检测快速评估技术(Pipeline Inspection Rapid Assessment Techniques, PIRAT)、德国的机器人检测系统(MAKRO)和多重传感技术(Sewer Assessmentwith Multisensors,SAM) 以及日本的管道扫描和评价技术(The Sewer Scanner and Evalu-ation Technology, SSET)。Balama 和Pure Technology 公司共同研发的P-wave(Polar Wave)和预应力混凝土(PCCP)管道检测技术,可同时结合光纤监视系统、CCTV、声呐和超声波等方式以满足不同材质的管道检测。CCTV、声纳、和激光检测评价技术将是该领域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完整word版)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试剂(盒)技术审评规范(征求意见稿)

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试剂(盒)技术审评规范(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16-02-03 本审评规范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试剂(盒)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本审评规范是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试剂(盒)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并依据产品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 本审评规范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相关人员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审评规范。 本审评规范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审评规范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 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临床样本中待测物的含量。 从方法学考虑,本文主要指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原理,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阅读仪,在医学实验室进行目标项目定量检验所使用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定量测定试剂条/卡。本规范不适用于采用荧光标记或其他标记方法的免疫层析定量测定试剂(盒),但适用处可参照执行。 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的通知》(食药监械管[2013]242号),本规范适用于管理类别为Ⅱ类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定量测定试剂条/卡,分类代号为6840。 二、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临床意义、产品描述、有关生物安全性的说明、研究结果的总结评价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内容,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4号)的相关要求。 (二)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如需提供) 主要原材料(包括标记物、抗体及其他主要原料)的选择、制备、质量标准及实验验证研究资料;质控品、校准品的原料选择、制备、定值过程及试验资料;校准品的溯源性文件,包括具体溯源链、实验方法、数据及统计分析等详细资料。 (三)主要生产工艺及反应体系的研究资料(如需提供) 1.主要生产工艺介绍,可以图表方式表示; 2.反应原理介绍; 3.确定反应所需物质用量(校准品、样本等)的研究资料; 4.确定反应最适条件研究; 5.其他:如基质效应等。 (四)分析性能评估资料 企业应提交在产品研制阶段对试剂盒进行的所有性能验证的研究资料,包括具体研究方法、试验数据、统计方法等详细资料。申请人应按以下要求提供体外诊断试剂性能评估资料: 1.申请人名称; 2.性能评估方法、要求; 3.性能评估所使用试剂(包括校准品、质控品)的名称、批号、有效期; 4.应提供使用的仪器型号、序列号(SN); 5.性能评估的时间、地点、检验人员; 6.性能评估的具体数据及分析判定; 7.性能评估审批人签字、审批时间。 对于本试剂盒,建议着重对以下分析性能进行研究: 1.准确度 对测量准确度的评价依次包括:与国家标准品(和/或国际标准品)的偏差分析、方法学比对等方法,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方法进行研究。 (1)与国家(国际)标准品的比对研究

非开挖管道修复新技术

采用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对于城排水管网的修复,已在国内运用广泛了。它是在不破损道路的情况下,采用简捷和科学的方法,进行管道内部修复工作,近几年非开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新技术已逐渐在管道修复中运用,带来更科学高效的施工体验。 管道非开挖修复新技术指的是使用各种岩土钻探设备和技术手段,铺设新的施工技术,更换和修理各种地下管线,在导向定向钻孔挖出的地表极小部分的情况下,不会阻碍交通,破坏绿地和植被。管道检测与评价到维修方案设计、管道预处理、管道维修实施,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不仅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而且需要精益的施工,各个环节都不能松懈。 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的优势: 1、针对老、旧管道设施的改造,能同时满足结构更新和扩容的需求。

2、能很大限度地避免了拆迁麻烦和对环境的破坏,减少了工程的额外投资。 3、局部开挖工作坑,减少了掘路量及对公共交通环境的影响。 4、采用液压设备,噪声低,符合环保要求,减少了扰民因素,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5、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的施工速度快、工期短,有效降低了工程成本。 6、工程安全可靠,提高了服务性能,有益于设施的后期养护。 使用非开挖管道修复更加方便,特别是对于一些繁华的城市地区、环境保护区或埋深的管道区,不宜进行大规模开挖,从而使旧管

道可以用非开挖管道修复施工来修复或更换,以达到提高性能的目的。大大减少了修复过程中的开挖工作量,避免了频繁开挖、填埋和敷设造成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减少了开挖造成的资源浪费,具有重大的工程意义。 而在非开挖管道修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用到CCTV管道机器人,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车。通过管道检测机器人对开发区排水管网进行内窥检测及清淤工作,加快补齐城镇排水管网、污染源排查检测、污水收集、黑臭水体整治提质增效工作。 以上是非开挖管道修复检测新技术的介绍。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排水管网检测、评估、养护、修复相关技术、设备及材料研发制造为核心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为城市提供智慧排水管网运维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更多关管道机器人的问题欢迎来电咨询交流。

机械零件的常用修复技术

目录 引言 (1) 一、钳工修复与机械修复 (1) 1.1钳工修复 (1) 1.2机械修复 (1) 二、焊接修复 (2) 2.1焊补 (2) 2.2堆焊 (2) 2.3钎焊 (2) 三、热喷涂修复法 (3) 3.1概述 (3) 3.2热喷涂工艺 (3) 四、电镀修复法 (4) 4.1电镀修复法 (4) 4,2镀铁 (4) 4.3电刷镀 (4) 五、胶接修复法 (5) 5.1概述 (5) 5.2胶接 (5) 六、其他修复方法简介 (6)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机械零件的常用修复技术 摘要:机械设备中难免会因为磨损,氧化,刮伤,变形等原因而失效,需要采用 合理的,先进的工艺对零件进行修复。常用修复方法很多如钳工修复方法,机械修复法,焊修法,电镀法,喷涂法,粘修法,等等。 关键词:钳工机械热喷涂胶接

引言 现代设备是现代科技的荟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坚强后盾,社会革新主要是先进生产力的革新,追求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是21世纪制造业的奋斗目标。机电一体化,高速化,微电子化等特点一方面使设备更容易操作,另一方面却使得设备的维修与诊断更加困难。机械零件的常用技术,目的在于给大家介绍一些生产维修中常用的修理技术,将分六章为大家详细阐述。在实际修复中可在经济允许,条件具备,尽可能满足零件尺寸及性能的情况下,合理选用修复方法及工艺。 一、钳工修复与机械修复 1.1钳工修复 钳工修复包括绞孔,研磨,刮研,钳工修补。绞孔是为了能提高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减少表面粗糙度值,主要用来修复各种配合的孔,修复后其公差等级可达IT7--IT9,表面粗糙度值可达Ra3.2-0.8.在工件上研掉一层极薄表面层的精加工方法叫研磨。可得到较高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用刮刀从工件表面刮去较高点,再用标准检具涂色检验的反复加工过程称为刮研。刮研是一种间断切削的手工操作,它不仅具有切削量小、切削力小、产生热量小、夹装变形小的特点,而且由于不存在机械加工中不可避免的振动、热变形等因素,所以能获得很高的精度和很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可以根据实际要求把工件表面刮成中凹或中凸等特殊形状,这是机械加工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刮研是手工操作,不受工件位置和工件大小的限制。刮研是一种间断切削的手工操作,它不仅具有切削量小,切削力小,产生热量小,夹装变形小的特点。 1.2机械修复 包括局部更换法、换位法、镶补法、金属扣合法、修理尺寸法、塑性变形法等,这些方法可利用现有的简单设备与技术,进行多种损坏形式的修复。其优点是不会产生热变形;缺点是受零件结构、强度、刚度的限制,难以加工硬度高的材料,难以保证较高精度。局部更换法若零件的某个部位局部损坏严重,而其他部位仍完好,一般不宜将整个零件报废。可把损坏的部分除去,重新制作一个新的部分,并以一定的方法使新换上的部分与原有零件的基本部分连接在一起成为整体,从而恢复零件的工作能力,这种维修方法称局部更换法。如结构复杂的重型机械的齿圈损坏时,可将损坏的齿圈卸掉,再压入新齿圈。新齿圈可事先加工好,也可压入后再行加工。连接方式用键或过盈连接,还可用紧固螺钉、铆钉或焊接等方法固定。局部更换法适用于多联齿轮局部损坏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免疫原和抗血清制备(精选试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免疫原和抗血清制备 1、根据抗原分子大小进行纯化分离的方法为 A.盐析沉淀法 B.有机溶剂沉淀法 C.凝胶过滤 D.离子交换层析 E.亲和层析 2、根据抗原分子所带电荷不同进行纯化分离的方法为 A.盐析沉淀法 B.有机溶剂沉淀法 C.凝胶过滤 D.离子交换层析 E.亲和层析 3、制备鞭毛抗原选择 A.100℃加温2~2.5小时 B.用0.3%~0.5%甲醛处理 C.56℃加热30分钟 D.-20℃反复冻融 E.灭菌后加入0.5%~1.0%氯化钙溶液

4、去除菌体鞭毛抗原选择 A.100℃加温2~2.5小时 B.用0.3%~0.5%甲醛处理 C.56℃加热30分钟 D.-20℃反复冻融 E.灭菌后加入0.5%~1.0%氯化钙溶液 5、制备毒素抗原选择 A.100℃加温2~2.5小时 B.用0.3%~0.5%甲醛处理 C.56℃加热30分钟 D.-20℃反复冻融 E.灭菌后加入0.5%~1.0%氯化钙溶液 6、制备可溶性抗原选择 A.100℃加温2~2.5小时 B.用0.3%~0.5%甲醛处理 C.56℃加热30分钟 D.-20℃反复冻融 E.灭菌后加入0.5%~1.0%氯化钙溶液

7、可将IgG裂解成一个Fc和两个Fab片段的酶是 A.木瓜蛋白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β-内酰胺酶 8、可将IgG裂解成F(ab”)2和数个小片段的酶是 A.木瓜蛋白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β-内酰胺酶 9、可将IgG裂解成不规则肽链的酶是 A.木瓜蛋白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β-内酰胺酶 10、免疫小鼠的采血方法常为

分析样品制备技术

分析样品制备技术 1.化学信息获取的三个部分样品前处理,测定,数据后处理 2.样品预(前)处理包括取样、分解、分离富集 3.分离富集目的 1.消去干扰组分 2.对于痕量元素浓缩富集 4.分析试样:对被测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必须从总体中抽取能正确代表原来的总体样品,进行实际分析操作的样品。 5.取样:由总体样品中抽取分析试样(具有代表性的试样)的操作 6.误差传递公式以及各符号代表的含义,和总精密度受哪一个控制 7.气溶胶分为: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固态凝聚性气溶胶、液态分散性气溶胶、液态凝聚性气溶胶 8.气体样品采样方法: 1.以大量空气通过液体吸附剂或固体吸附剂,将有害物质吸收或阻流,使原来空气中浓度很小的物质得到浓缩(抽气法,测量结果表示采集时间内平均浓度) 2.当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较高,或测定方法的灵敏度高,只需采集不易被吸收的有害物质(真空瓶法/置换法/静电沉降/扩散管法,测量结果为空气中瞬时浓度) 9.吸附剂类型液体吸附剂:水,有机溶剂 固体吸附剂:颗粒状吸收剂,纤维状吸收剂,活性炭,硅胶,素陶瓷10.吸附作用物理吸附:分子间作用力,吸附能力弱,容易在物理作用影响下使吸附物质脱落 化学吸附:化学亲合力作用,吸附能力强,不易在物理作用下破坏

11.怎么样选择收集器及吸收剂 1.测定物存在状态2.待测物理化性质 3.测定方法的灵敏度 4.现场条件 12.布点要求是为了获取代表性的水样 13.采样量:根据待测物在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和测定方法的灵敏度 14.采样技术:1.取表层水:距水面10—15cm以内的水 2.一定深度水:绝缘式采水器 3.泉水、井水:涌水口取样15.采样及贮样容器(杂质引入方式) 液态中微量组分易被吸附在容器表面或容器表面上的物质进入溶液 1.从容器渗入水样中的杂质(测含金属水样用塑料容器) 2.被测组分被容器吸附(玻璃、聚乙烯吸收金属离子,塑料吸收有机物、油) 3.待测物与容器直接反应 16.水样品类型 1.瞬时样品:水体组成较长时间内一定 2.混合样品:同一采样点不同时间瞬时样品混合 3.综合样品:同一时间不同采样点混合样品 17.水样储存 1.生物因素:细菌,藻类及其它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会消耗水中的某些组分,亦会产生新的组分,还可能改变某些组分的性质 2.化学因素:水样中的某些组分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其含量、性质 3.物理因素:光照,温度,静置,震动,敞开或密闭,容器材料18.水样保存的目的、方法:

免疫原和抗血清制备题库9-0-8

免疫原和抗血清制备 题库9-0-8

问题: [单选]关于免疫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免疫原剂量越大,产生的抗体效价越高 B.初次免疫一般选择皮下接种 C.加强免疫一般选择皮内接种 D.首次免疫后应该很快进行第2次抗原注入 E.第1次与第2次免疫间隔时间以7~10天为好 初次免疫一般选择皮内接种,加强免疫一般选择静脉接种,首次免疫后因机体正处于识别抗原和进行B细胞活化增殖阶段,如果很快进行第2次注入抗原,极易造成免疫抑制。第1次与第2次免疫间隔时间以10~20天为好,第3次及以后的间隔一般为7~10天。

问题: [单选]抗血清的鉴定包括() A.抗体特异性鉴定 B.抗体效价的鉴定 C.抗体纯度的鉴定 D.抗体亲和力的鉴定 E.以上均是 抗血清的鉴定包括抗体特异性鉴定、抗体效价的鉴定、抗体纯度的鉴定、抗体亲和力的鉴定四个方面。

问题: [单选]免疫动物常用的完全福氏佐剂是() A.石蜡油,羊毛脂,卡介苗 B.石蜡油,羊毛脂 C.石蜡油,羊毛脂,抗原 D.羊毛脂,卡介苗,抗原 E.石蜡油,卡介苗 最常用于免疫动物的佐剂是福氏佐剂,分为福氏完全佐剂和福氏不完全佐剂两种。福氏完全佐剂可提高佐剂的性能,是在不完全福氏佐剂(石蜡油+羊毛脂)的基础上加入卡介苗而制成。 https://www.doczj.com/doc/b113472753.html,/ 电脑游戏排行榜

问题: [单选]制备可溶性抗原选择() A.100℃加温2~2.5小时 B.用0.3%~0.5%甲醛处理 C.56℃加热30分钟 D.-20℃反复冻融 E.灭菌后加入0.5%~1.0%氯化钙溶液

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

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原理 一、抗血清的制备 有了质量好的抗原,还必须选择适当的免疫途径,才能产生质量好(特异性强和效价高)的抗体。 (一)用于免疫的动物 作免疫用的动物有哺乳类和禽类,主要为羊、马、家兔、猴、猪、豚鼠、鸡等,实验室常用者为家兔、山羊和豚鼠等。动物种类的选择主要根据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所要获得抗血清数量,如一般制备抗r-免疫球蛋白抗血清,多用家兔和山羊,因动物反应良好,而且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血清,用于免疫的动物应适龄,健壮,无感染性疾患,最好为///雄性,此外还需十分注意动物的饲养,以消除动物的个体差异以及在免疫过程中死亡的影响。若用兔,最好用纯种新西兰兔,一组三只,兔的体重以2~3kg为宜。 (二)免疫途径 免疫途径有多种多样,如静脉内、腹腔内、肌肉内、皮内、皮下、淋巴结内注射等,一般常用皮下或背部多点皮内注射,每点注射0.1ml左右。途径的选择决定于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如激素、酶、毒素等生物学活性抗原,一般不宜采用静脉注射。 (三)佐剂 由于不同个体对同一抗原的反应性不同,而且不同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也有强有弱,因此常常在注射抗原的同时,加入能增强抗原的抗原性物质,以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这种物质称为免疫佐剂。 佐剂除了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增加抗原刺激作用外,更主要的是,它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使参与免疫反应的免疫活性细胞增多,促进T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细胞免疫和抗体的产生。 常用的佐剂是福氏佐剂(Freund adjuvant),其成分通常是羊毛脂1份、石腊油5份,羊毛脂与石腊油的比例,视需要可调整为1:2~9(V/V),这是不完全福氏佐剂,在每毫升不完全佐剂加入1~20mg 卡介苗就成为完全佐剂。 配制方法:按比例将羊毛脂与石蜡油置容器内,用超声波使之混匀,高压灭菌,置4℃下保存备用。免疫前取等容积完全或不完全佐剂与免疫原溶液混合,用振荡器混匀成乳状,也可以在免疫前取需要量佐剂置乳钵中研磨,均匀后再边磨边滴加入等容积抗原液(其中加卡介苗3~4mg/ml或不加),加完后再继续研磨成乳剂,滴于冰水上5~10min内完全不扩散为止。为避免损失抗原,亦可用一注射器装抗原液,另

边坡生态修复技术

边坡生态修复的新技术 土壤生物工程———边坡生态修复的新技术,土壤生物工程是一项建立在可靠的土壤工程基础上的生物工程,即采用存活植物及其他辅助材料来构筑各类边坡(山地斜坡、江河湖库堤岸、海岸坡岸等)结构,实现稳定边坡,减少水土流失和改善栖息地生境等功能的集成工程技术。利用植物稳定边坡的方法自古就有,近20年来又在欧美风靡一时,成为边坡稳定、侵蚀控制和生境修复的重要工程手段。 土壤生物工程的生态修复作用与效果,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现代土壤生物工程要求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对实际的植物和土壤系统作出周密的考察和设计,利用植物对土壤结构的强化,对表层土壤颗粒运动的限制,以及对边坡生态系统的改善等作用,不仅能够稳定边坡和控制水土流失,还能确保边坡植被水平和垂直结构合理,生态系统演替有序和景观优美。同传统的工程技术相比,土壤生物工程的技术、生态、经济和美学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土壤生物工程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工程技术,在工程实际中通常是两者联合使用、相互完善。 土壤生物工程的原理 与其他工程不同,土壤生物工程采用有生命力植物的根、茎(枝)或整体作为结构的主体元素,把它们按一定的方式、方向和排列插扦、种植或掩埋在边坡的不同位置;在植物群落生长和建群过程中加固和稳定边坡,控制水土流失和实现生态修复。 众多研究表明:植物能降低土壤空隙的压力,吸收土壤水分;同时植物根系能提高土壤的剪切力,增强土体的黏附力,从而使土壤结构趋于坚固和稳定。边坡植物可以截留降雨,延滞径流,调节土壤湿度,减少风力对土壤表面的影响;还可以通过拦截、蒸发蒸腾和存储等方式来促进土壤水循环,促进土壤发育和表层活土的形成,调节近地面温度和湿度以促进植物生长,提供并改善多种生境,恢复边坡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土壤生物工程的基本技术 土壤生物工程要求使用大量的可以迅速生长新根的木本植物,最常用的木本灌木和乔木是:柳、杨类、山茱萸类、或其他当地物种。除了要求迅速生根之外,用于河道坡岸的植物,特别是在水位线附近的植物还必须有良好的耐水性能。土壤生物工程的种植技术比较简单,主要有3种形式: (1)单枝扦插:直接扦插能够成活并生长根系的乔灌木枝干(如柳枝条等)。其工程特点为工作量小,成本低,有广泛的适应性,经常与柴笼和灌丛垫联合使用。 (2)捆栽:也叫柴笼,将枝条捆扎成一束,通常按等高线水平浅埋入岸坡高水位以上的位置。其工程特点为施工简单,造型容易,多用于坡度较缓的边坡水土流失控制。柴笼生长成型后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 (3)层栽:也称灌丛垫,植物枝条的结构是交互成层或成排形状,枝条组成篱

样品制备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技术 一.样品的初步处理 (一) 取材 取材的基本要求和透射电镜样品制备相同,可参考第十四章超薄切片技术中所提的要求。但是,对扫描电镜来说,样品可以稍大些,面积可达8mm×8mm,厚度可达5mm。对于易卷曲的样品如血管、胃肠道粘膜等,可固定在滤纸或卡片纸上,以充分暴露待观察的组织表面。 (二) 样品的清洗 用扫描电镜观察的部位常常是样品的表面,即组织的游离面。由于样品取自活体组织,其表面常有血液、组织液或粘液附着,这会遮盖样品的表面结构,影响观察。因此,在样品固定之前,要将这些附着物清洗干净。清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用等渗的生理盐水或缓冲液清洗; 2.用5%的苏打水清洗; 3.用超声震荡或酶消化的方法进行处理。例如清洗肠粘膜表面的粘液,可用下面的方法: 清洗液配方:透明质酸酶300 μg α-糜蛋白酶,10 ml生理盐水,100 ml清洗液的pH为5.5~6。清洗的方法是将样品浸泡在配好的清洗液中,边浸泡边震荡30分钟,最后用双蒸水洗3次。无论用哪种清洗方法,注意在清洗时不要损伤样品。 (三) 固定 固定所用的试剂和透射电镜样品制备相同,常用戊二醛及锇酸双固定。由于样品体积较大,固定时间应适当延长。也可用快速冷冻固定。 (四) 脱水 样品经漂洗后用逐级增高浓度的酒精或丙酮脱水,然后进入中间液,一般用醋酸异戊酯作中间液。 二.样品的干燥 扫描电镜观察样品要求在高真空中进行。无论是水或脱水溶液,在高真空中

都会产生剧烈地汽化,不仅影响真空度、污染样品,还会破坏样品的微细结构。因此,样品在用电镜观察之前必须进行干燥。干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 空气干燥法 空气干燥法又称自然干燥法,就是将经过脱水的样品,让其暴露在空气中使脱水剂逐渐挥发干燥。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简便易行和节省时间;它的主要缺点是在干燥过程中,组织会由于脱水剂挥发时表面张力的作用而产生收缩变形。因此,该方法一般只适用 于表面较为坚硬的样品。 (二) 临界点干燥法 临界点干燥法是利用物质在临界状态时,其表面张力等于零的特性,使样品的液体完全汽化,并以气体方式排掉,来达到完全干燥的目的。这样就可以避免表面张力的影响,较好地保存样品的微细结构。此法操作较为方便,所用的时间也不算长,一般约2~3小 时即可完成,所以是最为常用的干燥方法。但用此法,需要特殊仪器设备。 临界点干燥是在临界点干燥仪中进行的,操作步骤如下: 1.固定、脱水:按常规方法进行。如样品是用乙醇脱水的,在脱水至100%后,要用纯丙酮置换15~20分钟。 2.转入中间液:由纯丙酮转入中间液醋酸异戊酯中,时间约15~30分钟。3.移至样品室:将样品从醋酸异戊酯中取出,放入样品盒,然后移至临界点干燥仪的样品室内,盖上盖并拧紧以防漏气。 4.用液体二氧化碳置换醋酸异戊酯:在达到临界状态(31℃ , 72.8大气压)后,将温度再升高10℃,使液体二氧化碳气化,然后打开放气阀门,逐渐排出气体,样品即完全干燥。 (三) 冷冻干燥法 冷冻干燥法是将经过冷冻的样品置于高真空中,通过升华除去样品中的水分或脱水剂的过程。冷冻干燥的基础是冰从样品中升华,即水分从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不经过中间的液态,不存在气相和液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对样品的作用,从而减轻在干燥过程中对样品的损伤。冷冻干燥法有两种,即含水样品直接冷冻干

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

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 析技术的原理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 从定性、半定量向全定量是即时检验(POCT)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全定量的POCT检测技术有多种原理。本文主要介绍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 一、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析POCT试剂装置结构示意图及作用 1、吸收垫:吸收多余液体。 2、 PVC底板:提供试剂封装外壳。 3、 C1、C2:标准质控区。羊抗鼠抗体结合于硝酸纤维膜上。 4、 T:检测区。鼠源性单克隆二抗。 5、硝酸纤维素膜:提供抗原抗体反应的固相载体。 6、胶体金垫:含胶体金标记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 7、样品吸收垫:吸收样品液体。 二、原理 该方法的免疫学原理是一个双抗体夹心法。 样品加入样品吸收垫,样品中的液体首先溶解胶体金垫中含有的胶体金标记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其次样品中待测抗原与胶体金颗粒标记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胶体金复合物,并靠毛细作用向检测线移动。在硝酸纤维薄膜的检测线上固定有另一鼠源性单克隆二抗。当样品层析至检测线时,可以进一步形成抗体-抗原-抗体*胶体金双抗体夹心复合物,并在检测线上聚积显现出一条可见的显色反应。无显色反应则表示样品中无抗原存在。而胶体金的量反应了待测抗原的量。从加样垫中泳动过来的过量胶体金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是鼠源性的,无论携带抗原与否,均可被固定于标准的羊抗鼠抗体所捕获,形成显色反应,这种显色反应,既代表了整个反应体系是正确的,同时C1、C2区的显色反应的深浅,与检测区中被测抗原的量呈对应关系。胶体金颗粒在特定波长下,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与胶体金颗粒的量相关,通过光电感应器检测胶体金颗粒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从而获得待测抗原的量。 三、讨论 全定量是POCT的发展趋势,采用两点定标法是全定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两点定标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全定量。 2

四新技术应用的总结样本

高养中心“十二五”四新技术应用总结 “十二五”期间,我中心用“四新”技术引导公路养护方式转变,加强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贯彻好“有路必养、养必优良”养护观,大力推广应用公路养护“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把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加大科技对公路养护有力支撑,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坚持以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研究为重点,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推动科学养护进程,力求在四新技术推广上有所突破。 一、对新材料进行应用推广 (一)路面坑洞修复剂(AC-K5) 在G30线高速公路桥梁养护工作中,积极摸索应用新材料路面坑洞修复剂(AC-K5)进行桥梁伸缩缝维修。路面坑洞修复剂(AC-K5)是一种针对道路病害水泥基修复材料,运用此种材料,既能满足伸缩缝性能规定,又能迅速便利地开展施工,维修后可以迅速通车,重点解决了高速公路桥梁伸缩缝维修中施工不便、养生期长、施工及养生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延长了桥梁使用寿命,同步能达到较好修复效果。 (二)SPC水泥聚合物迅速修复材料 在G30线高速公路桥梁养护工作中,积极摸索新材料SPC水泥聚合物迅速修复材料进行伸缩缝维修。SPC水泥聚合物迅速修复材料是甘肃公路养护技术研究院研制提出一种新型产品,重要用于桥梁伸缩

缝迅速维修、桥面铺装维修以及其她混凝土工程中。本产品采用快硬硫铝酸盐水泥+聚合物+外加剂体系。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具备较好抗冻性能和低温硬化性能,能经受-50℃寒冷考验,聚合物采用羧基丁苯胶乳。这种材料通过在快硬混凝土中添加聚合物等柔性改性材料,运用柔性材料大变形能力及抗开裂能力,变化混凝土材料受冲击变形性能,同步改进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使之在满足迅速修补同步,具备良好伸缩缝使用性能。 (三)裂缝贴 益路泰?高分子路面裂缝贴(又名:贴缝条、压缝带)重要由高分子聚合物结合高强度聚合胎基预制构成一种用于公路表面对裂缝进行防水解决特殊路用材料,它可以有效制止雨水通过路面已有裂缝浸入渗入,阻缓裂缝进一步扩大。裂缝贴使用时裂缝不需要进行开槽、清缝解决,只需将裂缝及其两侧按超过预定宽度10~20cm进行清扫、清理完毕后,将该产品揭去隔离膜后直接粘在裂缝处。该产品具备单面自粘性、施工非常简朴、粘贴后可以立即开放交通、不会发生粘轮胎现象等特点。具备操作简朴、施工速度快、质量可靠,美观耐用、成本低廉长处。 (四)AC-R灌浆材料 AC-R压浆胶泥是一种以水泥为主胶结材,经聚合物改性、配以复合添加剂水泥基压浆材料。合用于各种构造缝隙、洞穴压浆。具备良好粘结力,有助于与基层有效附着;高流态、高渗入性,有助于压浆灌注密实性;高膨胀,灌注胶泥在塑性状态发生高膨胀,保证缝隙

第二十二章 金免疫技术

第二十二章金免疫技术 Chapter 22 colloidal gold immunoassay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目的要求 ·掌握:免疫金标记技术、胶体金、免疫金的概念,金免疫技术的主要类型,金免疫测定技术的类型、原理和临床应用;熟悉: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类型、原理及临床应用;了解:胶体金特性及其制备,免疫金的制备及技术要点,各检测技术方法的技术要点。 二、教学内容 1.胶体金与免疫金制备:胶体金特性及其制备,免疫金的制备。 2。金免疫测定技术: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临床应用及评价。 3。金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金(银)光镜染色技术,免疫金电镜染色技术,临床应用与评价。 第二部分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 金免疫技术由Faulk和Taylor始创,最初用于 A. 金免疫电镜染色 B. 金(银)免疫光镜染色 B. 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D. 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 E. 金免疫定量检测 2. 有关胶体金颗粒大小特性的正确描述 A. 胶体金颗粒越大,λmax越小 B. 胶体金溶液呈色与胶体金颗粒大小无关 C. 胶体金颗粒越大,呈色越深 D. 胶体金颗粒大小与制备时柠檬酸三钠加入量无关 E. 胶体金颗粒大小与制备时柠檬酸三钠加入量呈正比 3. 同时检定胶体金颗粒大小和均一度的方法是 A.观察胶体金溶液的颜色 B.分光光度计扫描λmax C.扫描电镜观察 D.对流免疫电泳 E.免疫电泳 4. 在免疫金的制备原理中,胶体金与蛋白质结合力为 A.肽键结合力 B. 二硫键结合力 C. 氢键结合力 D. 静电引力 E. 疏水作用力 5. 关于胶体金保存的描述,正确是 A. 置于洁净的玻璃器皿 B. 加防腐剂不利于保存 C. 使用时为提高标记效率不必低速离心去除凝集颗粒 D. 保存过程产生少量胶体金凝集颗粒就会影响以后胶体金的标记。 E. 应于干燥处避光保存 6. 当前免疫电镜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标记物 A. 辣根过氧化物酶 B. 硝酸银 C. 胶体金 D. 铁蛋白 E. FITC 7. 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间接法测血清标本中抗体,导致假阳性结果的主要原因 A. 血清标本中非目的IgG的干扰 B.血清标本中非目的抗原的干扰 C.洗涤不充分

TEM样品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一节概述 由于电子束的穿透能力比较低(散射能力强),因此用于TEM分析的样品厚度 要非常薄,根据样品的原子序数大小不同,一般在5~500nm之间。要制备这样薄的样品必须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 第二节复型技术 ?衬度:眼睛能观察到的或者其它媒介能记录到的光强度或感光度的差异; ?质厚衬度就是样品中不同部位由于原子序数不同或者密度不同、样品厚度不同,入射电子被散射后能通过物镜光阑参与成像的电子数量不同, 从而在图像上体现出的强度的差别。

2.1 影响质厚衬度的因素: ?与原子序数的关系:物质的原子序数越大,散射电子的能力越强,在明场像(物镜光阑只允许散射角小的电子通过)中参与成像的电子越少,图像上相应位置越暗。 ?与试样厚度的关系:设试样上相邻两点的物质种类和结构完全相同,只是电子穿越的厚度不同,则在明场像中,暗的部位对应的试样厚,亮的部位对应的试样薄。 ?与物质密度的关系:试样中不同的物质或者不同的聚集状态,其密度一般不同,也可形成图像的反差,但这种反差一般比较弱。 2.2 复型技术 复型就是表面形貌的复制(其原理与侦破案件时用的石膏复制罪犯鞋底花纹相似)。通过复型制备出来的样品是真实样品表面形貌组织结构细节的薄膜复制品。 2.3 用于复型制备材料的要求: (1)必须是非晶材料; ( 2)粒子尺寸必须很小; ( 3)应具备耐电子轰击的性能。 2.4 主要采用的复型方法: 一级复型法、二级复型法、萃取复型法。 2.4.1一级复型 ?一级复型是指在试样表面的一次直接复型。 ?一级复型复型主要分为塑料(火棉胶)一级复型和碳膜一级复型,以及氧化膜复型。 塑料(火棉胶醋酸戊酯溶液或者醋酸纤维素丙酮溶液-AC纸)一级复型,相对于试样表面来讲,是一种负复型,即复型与试样表面的浮雕相反;其形成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一级塑料复型是对样品表面形貌的简单的复制,它表面的形貌与样品的形貌刚好互补,所以称之为负复型。其厚度可以小到100纳米。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修复新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113472753.html,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修复新技术 作者:徐建宾王善伟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5期 【摘要】近几年,随着道路运输业的长足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施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逐渐应用在道路施工的各个方面,但是随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就尤其以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问题尤为突出,亟待解决。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城市主干道的面层,不论其基层是刚性的还是半刚性的路面,裂缝的危害在于裂缝中不断进入的水分,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导致路面承载力下降,产唧浆、台阶、网裂等病害,从而加速路面破坏。 【关键词】沥青;路面;裂缝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路的建成不是结束,而是后续工程的开始,最主要公路的养护,它对于保持路况完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发挥公路社会与经济效益,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服务有重要意义。在整个公路养护工作中,路面养护是公路养护工作的中心环节。随着公路通车里程的增长和使用时间的延长,对于养护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资金会越来越多。为了适应这些不断变化的因素,必须切实提高路面养护质量,使路面的服务水平得到有效保证。裂缝类破损为沥青路面的主导性损坏方式,对路面裂缝的修补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的经常性工作。 一、引发路面开裂的主要因素 一)沥青材料及混合材料 影响沥青和沥青结合料并使其开裂的主要原因就是温度,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劲度是决定沥青路面是否开裂的最根本因素,沥青劲度又是决定沥青混合料劲度的关键,在沥青性能指标中,影响更大的是温度敏感性,温度敏感性大的沥青更容易开裂。 二) 基层材料的性质 若基层材料收缩性差,那么当他的收缩性越大,对里面的影响就越大,导致路面裂缝就越大,反之也成立。基层上有透层油以加强与面层的粘结对抗开裂是有好处的,基层材料种类对沥青面层的裂缝率有明显影响。 三) 气候条件 极端最低温度、降温速率、低温持续时间、升降温循环次数是气候条件影响沥青路面温缩裂缝的四大要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