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安市“十二五”建筑节能规划

西安市“十二五”建筑节能规划

西安市“十二五”建筑节能规划
西安市“十二五”建筑节能规划

西安市“十二五”建筑节能规划

[市政办发(2011)133号]

为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化”社会,科学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市建筑节能工作,推进全市建设行业节能降耗,积极促进建筑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现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西安市“十二五”建筑节能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市通过贯彻执行《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完善规范标准、建立管理机制、加大新建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监管、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加强节能监管、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等一系列措施,全方位多角度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初步建立起了建筑节能工作框架,建筑节能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一)规范标准不断完善,建筑节能基础工作扎实

在原有50%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2007年我市颁布实施了《西安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成为国内第四个、西部第一个执行6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城市。通过实施新标准,每年每平方米建筑节约了标准煤21.3公斤,年节约标煤21万吨。2010年,我市又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了优于并高于全国标准的《西安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建筑节能设计的标准体系,为全面提升我市建筑节能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建筑能耗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抑制

国家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建筑体系的建设是推进建筑节能向纵

深开展的重要环节。“十一五”期间,我市开发实施了西北地区首个能耗动态监测自动化管理试点项目;组织开展了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公示工作,完成了360.5万平方米国家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审计和公示,通过审计和公示,有效的遏制了国家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过快增长。

(三)新建建筑节能管理不断深化,节能设计水平不断提升

2007年,西安市颁布实施了6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使我市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通过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建立了西安市新建建筑从设计方案节能标准的审查到节能设计审查备案、工程主体完工阶段专项检查、节能部分工程备案检查、节能设计变更的管理以及供热计量温度控制管理等七项制度,这些管理措施从规划到备案检查阶段,实现了对新建工程建设项目全面系统的全过程监管,并对全市新建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项检查,保证了新建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95%以上执行节能设计标准。

(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稳步推进,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西安市投入财政资金约8000万元,实施了78栋既有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工作,面积达33万平方米,超额10%完成省上下达的3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外围护结构改造任务,实现年节约标准煤5900吨。同时为了促进自主实施建筑节能改造,我市深入开展建筑节能激励机制研究,制定颁布了《西安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暂行奖励办法》,对民用建筑的自主节能改造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0家企业相继进行了既有建筑自主改造。

(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升级,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我市以示范项目为龙头,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至“十一五”末,全市组织实施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7个,示范65万平方米,投资额达1.48亿元,获得国家补助资金6300万元。为实现节能降耗的工作目标,促进全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升级和规模扩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六)节能建筑材料管理不断细化,推广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2006年起,我市严格执行建筑节能产品与新型墙体确认备案管理制度,规定经确认登记备案的产品方可进入建筑市场,从源头上保证了节能材料的使用和质量。目前,全市共有节能材料生产企业近200家,年生产标砖37亿块,砌块80万立方米,板材200万立方米,节能门窗900万平方米;节能材料应用比例逐年提高,全市城区新建建筑应用节能墙体材料使用率达到100%,节能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正在由城镇向农村延伸。

尽管我市建筑节能工作“十一五”期间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在当前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建筑节能形势仍十分严峻,一是区县建筑节能管理机构有待加强,部分区、县及开发区尚未建立专门节能工作机构,致使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了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政策标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法规政策研究与制定较为滞后,欠缺适应西安市实际的地方规范、导则和技术标准;三是既有建筑节能信息资料欠缺,难以科学合理地制定改造计划、进行阶段性部署和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供热计量和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进程。

二、“十二五”发展机遇与挑战

建筑节能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随着国家对低碳经济的日益重视,我市建筑节能工作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机遇

1.国家产业政策不断完善,促进建筑节能不断发展

随着低碳经济发展思路的确定,国家明确鼓励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政策的不断完善将有力引导建筑节能市场的快速发展,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将成为我市未来建筑业的发展重点,这必将有利于全市建筑节能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

2.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自2006年以来,我市GDP增长速度分别为13%、14.6%、15.6%和14.5%,始终高于全国9%的平均水平,且呈现出稳步攀升趋势。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保持在20%以上,建筑业、房地产开发投资等相关产业也快速发展。综合有关机构的研究结果可以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市的经济发展仍然会保持健康平稳增长,这将为我市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

3.节能降耗技术创新,建筑应用日益普及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创新环境,自然通风、再生能源、智能控制等节能关键技术有望取得更理想的实现途径,传统的墙体保温、门窗保温、地板屋顶保温技术也将大大改进,这些节能降耗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将日益普及,将有效促进我市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

(二)挑战

1.能耗矛盾日益突出,传统增长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将带来能源需求的快速攀升,能耗矛盾日益突出,传统增长模式面临严峻挑战,高速发展的经济与能源日益紧张的矛盾给我市建筑节能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表1:“十二五”建筑使用过程能源需求预测

时间能耗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建筑能源需

求(万吨标准

280.24 306.83 332.43 360.02 386.62 煤)

2.城镇化进程加速,建筑节能形势紧迫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伴随着城镇化率的加速提升,城乡建筑规模不断增大,建筑能耗将持续攀升,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建筑能耗过快增长,实现低碳环保发展战略是“十二五”时期我市建筑节能面临的挑战。

三、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城乡建设方式,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技术标准,强化监督管理,加快技术进步,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社会的建筑节能意识,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则

1.尊重自然和以人为本相结合原则

建筑节能必须高度重视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和均衡发展,科学合理地使用能源,在规划的理念上由过去以物为本转向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宜居环境,使建筑与自然和谐,让建筑为人服务,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实现建筑的使用者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和。

2.遵循全生命周期节能理念的原则

建筑节能要以其全生命周期(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材料生产、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为重点,深入研究各个环节中的节能策略,寻求资源再生利用,进一步改善环境,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实践,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土资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促进我市的循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依靠节能科学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原则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落实技术标准为保证,以加强考核评价为手段,完成一批建设工程节能科技攻关、技术创新、成套技术开发推广和产业化项目,研究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满足建设工程节能标准要求的先进产品,建立节能建筑标识认定体系和完备的技术服务体系,做好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成果转化工作,为我市建设工程节能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强化政府监管与激励机制并举的原则

以健全法规制度为基础,以经济激励政策为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对节能的宏观调控作用,推动建设工程节能市场和节能产业化的发展。对应用新节

能技术、新墙体材料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新建建筑,制定财政扶持等政策,引导建设单位、节能产品生产企业等自觉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和生产节能产品。对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通过采取财政补贴、专项资金支持、提供专门融资渠道等优惠政策和相关办法,调动市场主体各方建筑节能积极性。

5.城乡一体化节能工作统筹发展的原则

按照统筹发展、科学发展、规划先行、因地制宜、产业支撑、集约用地的原则,统筹城乡建设工程节能工作,引导农村地区升级传统能源供应消费模式,加快推进以太阳能、地源热泵为重点的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多种方式并举,改善新农村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不断优化全市建设工程节能的格局。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5年,继续提高新建建筑节能工作管理水平;研究制定适合我市节能改造的相关激励政策,扩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供热计量改革规模;提高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和推广,强化以太阳能光热技术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逐步建设完善能耗监管体系,加强对建筑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能耗监管;加强新农村的建筑节能引导工作,为促进资源和能源节约,保护环境,提升城市文明做出新贡献。

2.主要目标

(1)新建建筑节能管理目标:全市(除农村地区)新建建筑严格执行《陕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西安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现设计

阶段标准执行率达到100%,施工阶段标准执行率达到98%以上。

(2)既有建筑外围护节能改造目标:在充分考虑西安市城市特点,结合提升建筑形象的前提下,至“十二五”末,实施既有建筑外围护节能改造面积300万平方米。

(3)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目标:积极推广太阳能光电光热、地下热源等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至“十二五”末,新建建筑利用可再生能源面积达到260万平方米。

(4)“十二五”期间建筑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6%。

(5)能耗监管体系建设目标:加快推进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监管体系建设,建立以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为主的能源分析、诊断、评价体系。至“十二五”末,完成180栋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

(6)农村建筑节能目标:在农村新建居住、公共建筑中逐步发展和推动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建筑节能材料,力争重点扶持20个新农村示范建设项目,有效带动新农村建筑节能的发展。“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新建节能保温农宅工程、既有农民住宅节能保温改造工程1500户。

四、重点任务

(一)继续加强新建建筑节能管理

编制发布《西安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创新工作机制,严格实施规划方案阶段、设计审查阶段、施工图审查阶段的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制度,抓好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标准的监管和稽查,强化新建建筑节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实现设计阶段标准执行率达到100%,施工阶段标准执行率达到

98%以上。

(二)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对全市既有建筑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统计,建立各类既有建筑的建筑面积、结构类型、竣工时间、建筑用途、供热情况、能耗情况管理信息系统,并按照调查和统计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全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专项实施方案,明确改造对象、进度计划、资金筹措方案和保证措施。

研究出台《西安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西安市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等与建筑节能改造和供热计量改革相关规范、规程,完善节能改造的标准支撑体系。

研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组织运作机制和模式、资金筹措渠道、激励方式等相关政策问题,引导建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市场运行机制,修订完善《西安市非财政拨款单位自主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奖励办法》,破解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资金筹措难问题;探索制订《西安市新建建筑供热分户计量改革意见》,建立新建建筑供热分户计量改革配套费用,确保新建建筑严格实行分户计量、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同时明确责任单位,制定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激励政策,落实激励资金,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工作,确保至“十二五”末,全市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严格实行按用热量计费。

2011年-2012年,累计实现既有建筑外围护结构改造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完成对全市建筑节能及能耗基本信息普查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基本完成集中供热的政府办公建筑和单体建筑大于2万平方米的既有大型公共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完成部分既有居住建筑和中小型公共建筑的供热计量

改造;初步制定供热系统能耗考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

2013年-2015年,累计实现既有建筑外围护结构改造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基本完成我市集中供热的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工作,基本实现按热流量计价收费的目标;进一步确定供热系统能耗考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

(三)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跨越式发展

以太阳能、浅层地热为主,扩大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法规体系,编制《西安市住宅建筑太阳能热水一体化设计安装与验收规程》;加大太阳能推广应用力度,对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以及规模以上的大型居住小区,将采取强制性的设计规范,促进太阳能光热技术在建筑一体化的应用;引入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技术力量,探索研究适合西安市实际情况的地源热泵建筑应用技术,以新建政府办公建筑和科研院校为试点,逐步推广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地源热泵技术在建筑一体化的应用;研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建设一批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结合应用的试点工程,积累总结经验,逐步扩大推广范围。

2011年-2012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面积120万平方米,基本形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体系及激励机制。

2013年-2015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面积140万平方米,进一步确定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法规政策、技术标准体系及激励机制。

(四)加快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

从推广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入手,加快完善符合我市特点的评价标准体系,强化评价机制,推广评价标识制度,组织申报节地、节水、节材绿色建筑。“十二五”期间建设省级、市级绿色建筑示范小区20个。

加快绿色建筑和低碳技术开发和推广,逐步完善再生水回用的技术应用标准,逐步推进西安市再生水回用小区建设,加强对再生水回用实施情况的监管检查。

(五)加强建筑能耗监控体系的建设

逐步完善西安市国家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监测点和市级建筑能耗动态监测与控制系统,完善能源分析、诊断、评价和公示等各项制度,促进国家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和改造。

2011年-2012年,完成70栋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

2013年-2015年,完成110栋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

同时,不断扩展能耗监控范围,从建筑运行能耗监控延伸至建筑工地降耗监控,探索建立建筑工地以耗电监控为主的节能降耗远程监控系统,实现监控手段革新,同步完善建筑施工节能降耗长效机制,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降耗监管制度,对凡未采取相关节能措施和不执行节能降耗相关规定的施工、监理单位,根据检查情况追究相应责任,确保建筑业施工用电能耗不断下降。

(六)强化建筑节能材料的准入和市场监督体系

为加强我市节能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产品质量管理,凡西安市节能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和外埠进入的节能墙体材料、节能产品,要符合国家、省及我市有关规定,主动接受备案审查、市场管理。对未经认定、推广、备案的节能墙体材料、节能产品以及未申请进行分部专项验收的建设项目,责令整改,同时不予竣工验收备案。

至“十二五”末,通过各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实施,节约标准煤100万吨左右,减排二氧化碳约26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2万吨,减少粉尘约1

万吨。

五、保障措施

为确保实现“十二五”建筑节能发展规划目标,将采取下列保障措施和政策,支持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组织建设,激发机制体制活力

在市政府和市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各区县、各开发区积极性,并协调各区县、各开发区建立相应工作机构,确保建筑节能工作组织和机构到位,确保我市建筑节能工作均衡发展。

(二)完善法规标准,创新激励机制

根据国家建筑节能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西安市建筑节能条例》,明确建筑节能工作在新建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重点用能及节水设备管理、供热采暖计量收费等方面的原则、鼓励政策、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同时建立健全适合西安气候特征、资源条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增强建筑节能技术标准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断提高建筑节能的标准化水平。

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开展建筑节能实施和配套政策研究,继续运用建筑节能专项资金,扶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供热计量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农村节能墙体材料等改革发展工作,提高专项基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快速发展。

(三)强化政府监管,严把节能审查

进一步加强政府监管,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和《陕西省建筑节能设计导则(试行)》(2005-12-0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

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等建设工程设计节能标准,强化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环节的监管,强化全过程管理。对建筑节能管理中如工程项目存在的擅自修改节能设计、施工操作违反规范要求、无建筑节能专项竣工验收或验收未通过等问题,依法查处,一律不得竣工验收、销售和使用。切实加强节能监管,坚持执行建筑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确保建筑节能工作有序稳步开展。

(四)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技术革新

通过加大建筑节能领域的科技投入和管理工作力度,依托西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开展建筑节能科技研究,组织各方力量,进行科技攻关,提高建筑节能科研、开发、推广和应用水平。

建立建筑节能专家库,汇集一批建筑节能的学术带头人、资深技术和管理专家,为提高本市建筑节能技术和管理水平出谋划策。

通过制定扶持政策和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科研投入的主体。

(五)统筹城乡发展,提升节能水平

农村节能空间巨大,改变目前粗放型的用能方式,不仅对构建节约型社会有重大的意义,而且更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在总结“十一五”经验的基础上,以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为突破口,以农村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示范项目为龙头,积极引导我市农村地区建筑节能工作稳步推进,从而提升全市的建筑节能水平。

(六)加强宣传培训,增强节能意识

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培训,一是切实加强对建设、设计、施工图审查、

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从业人员以建筑节能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能力和自觉性。二是加强对施工现场工人的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切实提高全市建筑节能实施能力。

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会展等多种平台,提高全社会对建筑节能发展重要性和其对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提高建设工程质量重要意义的认识,营造更好的实施建筑节能的舆论环境,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作出实际贡献。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1)

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十二五”发展回顾 回顾公司“十二五”发展,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以精益生产管理深入扎根为目标,以车间班组建设为抓手,在保证产值产能的同时,完成了推进组织机构建设、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并努力拓展其外延等工作。 一、推进组织机构建设 “十二五”期间,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共设立生产运营部、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物资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设备工程部、行政事务部、财务部、安全保卫科,均由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直接领导,在整体工作运行上,达成了高效准确的管理目标。固体制剂一车间、固体制剂二车间、动力维护车间作为公司产能保证,由车间主任直接负责,车间主任配备工艺技术员、质量管理员、劳资核算员、设备管理员四大职能管理人员,该管理体系独立支持车间生产运作。 在后勤管理方面,公司依靠管理协调体系、后勤保障体系两大主体带动生产、保证发展。从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质量、控制成本。在生产中,严格要求过程控制,全面落实“三检制度”,确保流入市场产品的合格性。 二、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 “十二五”期间,公司积极参与山西省内制药行业标准设计,努力投身我省生物制药科技项目工作。

通过小试工艺研究、中试、大生产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研究等,太原制药公司独立起草了“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产品质量标准,其中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公司自主研发技术,已申报专利。 三、实施精益生产管理 在全面推行精益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公司组建“精益生产管理小组”,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全面审视公司的组织运作,解决组织架构与组织运作的冲突。在整体运作方面,公司以管理流程为中心组建管理架构,对公司的部门进行重组,不断改善管理流程。 在不断打造精益样板的同时,目标管理体系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通过目标管理工具的运用,管理逐渐以数字和事实为基础。通过系统的培训,公司全员将自身工作和公司目标对标,达成了工作系统化、理论化的目标。 6S的深入落实,保证了工作环境的整洁,同时也在挖掘“精益生产管理”精髓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作为集团“精益生产管理”的试点,太原制药公司在车间管理方面率先施行班前会、工作教导等多种管理形式,以“三件事情两张表”作为管理工作的抓手,提高了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车间员工的工作技能。 第二部分“十三五”面临形势 伴随制药行业政策的发布、执行,不能严格按照GMP规定生产的制药企业会面临倒闭风险。在政府不断提高制药企业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制药行业成熟度已经很高。面对更加规范化、严格化的政府管理现状,药品生产企业更加需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提高自身的管

“十二五”前期-重大项目表

“十二五”前期(-)重大项目表

————————————————————————————————作者:————————————————————————————————日期: 2

五、重大项目 “十二五”前期(2011-2012)重大项目表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内容一、基础设施 1 首都新机场及新航 城、 新空港产业园 首都新机场征地拆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航城及 新空港产业园建设 2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 区扩区开发区中心区向东南方向拓展约24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新媒体产业园等按需拓展 3 城乡一体化大兴新城核心区规划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亦庄新城及旧宫、瀛海、南海子等周边功能配套区规划建设,地铁大兴线和亦庄线沿线规划建设;庞各庄、魏善庄、安定和采育四个新市镇规划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 4 新区道路黄良路大兴段、京良路大兴段、万寿路南延、马家堡西路南延、魏永路中段、芦西路、兴华大街、金星路、欣旺大街、宏福路、欣荣大街、兴丰大街等新建、续建或改造工程 5 产业园区道路生物医药产业园永大、永旺、永兴、华佗等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新媒体产业园广平大街、广阳大街、广茂大街、金苑路、科苑路建设或改造工程 6 黄村水厂 近期规模为18万立方米/日,包括取水工程、净配水 厂、配水管道等 7 黄村再生水厂 升级改造并扩建部分处理设施,再生水生产规模为12 万立方米/日 8 瀛海污水处理厂 一期建设规模0.8万吨/日,2020年达到规划总规模3 万吨/日,包括配套管线工程 9 节水灌溉为农田配套建设节水灌溉设施

10 输变电工程新建兴华等一批220千伏和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二、产业发展 11 京东方八代线 第八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项目,包 括相关零部件生产和液晶模组生产 12 康宁为京东方八代线生产全套的LCD玻璃基板 13 中电华通无线通信设备、无线终端等无线产业链上下游产品 14 京运通多晶硅片制造、单晶硅炉及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 15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 研究院 国家药品检验的法定机构和最高技术仲裁机构,将发 挥国家级生物医药技术检测、药品审评平台作用,促 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 16 同仁堂中药现代化同仁堂中药现代化的研发和生产 17 奔驰年产能扩充至30万辆 18 北汽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 19 耐世特 我国汽车零部件领域投资最大的海外并购项目,生产 通用汽车转向及传动系统等高端汽车零部件 20 英特宜家购物中心 集商业购物中心、大型超市、餐饮及休闲娱乐等设施 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三、公共服务 21 北臧村九年一贯制 学校总建筑面积3163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0421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217平方米 22 幼儿园建设五幼:总建筑面积4837平方米,青云店镇中心幼儿园:总建筑面积2985平方米,十幼:总建筑面积3260平方米,十一幼:总建筑面积3139平方米,十二幼:总建筑面积5972平方米 23 校舍安全加固改造32所学校,总面积95554平方米,其中加固面积53280平方米,楼房翻建面积10300平方米,平房翻

山东十二五规划全文(完整版)

山东省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和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政 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 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目录 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发展成就 第二章发展环境 第三章发展目标 第二篇区域统筹和发展布局 第四章经济布局 第五章城乡布局 第六章空间布局 第三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第七章农业提升 第八章工业优化 第九章服务业跨越 第十章海洋经济 第四篇基础设施和支撑保障 第十一章能源建设 第十二章交通建设

第十三章水利建设 第十四章市政建设 第五篇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第十五章科技创新 第十六章教育优先 第十七章人才发展 第六篇文化繁荣和创新发展第十八章文化建设 第十九章文明山东 第七篇和谐社会和公共服务第二十章民生保障 第二十一章卫生体育 第二十二章社会管理第八篇生态文明和资源环境第二十三章生态建设 第二十四章环境保护 第二十五章资源节约 第二十六章循环经济第九篇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第二十七章改革深化 第二十八章开放提升第十篇政策保障和规划实施第二十九章扩大消费 第三十章优化投资 第三十一章营造环境

第三十二章区域协调 第三十三章实施机制 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第一章发展成就 “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重点突破、攻坚破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任务目标顺利完成。面向未来,我省的发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49.3亿元,年均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8.1万亿元,年均增长2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5.3万亿元,年均增长18.9%。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连续8年增产,粮食总产达到4335.7万吨。制造业强省建设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万亿元以上。服务业规模和质量逐步提升,增加值达到1442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1∶54.3∶36.6。 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效。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保有量超过1亿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64万亩,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累计分别下降22.1%、20%和18%,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以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得到有效遏制。 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新突破。拥有中科院3个研究所、2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29个国家质检中心,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国家深海基地等重大科学工程落户山东。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全文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全文 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2012-8-2210:17:17我要投稿 所属频道:电建电力环保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电关键词: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可持续发展 北极星电力环保网讯: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一五”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时期,国家把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一五”期间,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节约能源6.3亿吨标准煤。 ——扭转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上升的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十五”后三年上升9.8%转为下降19.1%;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由“十五”后三年上升32.3%、3.5%转为下降14.29%、12.45%。

——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0年与2005年相比,电力行业300兆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由50%上升到73%,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产能比重由48%上升到61%,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由39%上升到81%。 ——推动了技术进步。2010年与2005年相比,钢铁行业干熄焦技术普及率由不足30%提高到80%以上,水泥行业低温余热回收发电技术普及率由开始起步提高到55%,烧碱行业离子膜法烧碱技术普及率由29%提高到84%。 ——节能减排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时期,通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形成节能能力3.4亿吨标准煤;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650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7%;燃煤电厂投产运行脱硫机组容量达5.78亿千瓦,占全部火电机组容量的82.6%。 ——能效水平大幅度提高。2010年与2005年相比,火电供电煤耗由370克标准煤/千瓦时降到333克标准煤/千瓦时,下降10.0%;吨钢综合能耗由688千克标准煤降到605千克标准煤,下降12.1%;水泥综合能耗下降28.6%;乙烯综合能耗下降11.3%;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14.3%。 ——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10年与2005年相比,环保重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下降26.3%,地表水国控断面劣五类水质比例由27.4%下降到20.8%,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三类水质比例由41%上升到59.9%。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一五”期间,我国通过节能降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展示了我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十一五”时期,我国节能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初步形成,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与环保执法监察相结合的减排监督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

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

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领域,已具备自行设计、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的能力,关键设备可自主生产,电除尘、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保服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部分烟气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厂采取市场化模式建设运营。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要进口,一些已能自主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 二是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国际品牌产品少。 三是市场不规范。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现象严重;污染治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行效率低;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仍在使用。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模板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体思路是:加快发展做强建材业;超常发展做精地产业;持续发展做大建筑业,统筹发展做好辅助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资源循环、全面提升弘洋综合实力。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十二五”节能工作规划及目标

十二五”节能规划及目标 十九局三公司成本管理部 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切实做好建设领域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使施工生产的有关工艺、耗能设备的主要能耗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进而提高全体员工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节能意识”,对我公司在“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如下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总的节能目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逐年递减5% 。 二、重点任务:我们的重点任务是推进绿色施工。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编制绿色施工方案,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2 )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3 )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 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 施。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 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三、采取的措施 (一)节能措施 ⑴、制订合理的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⑵、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 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⑶、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 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⑷、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 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⑸、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 能源。 该项工作将从机械设备与机具,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施工用电及照明三个方面入手。 1.机械设备与机具 ①、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 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②、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 ③、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 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2.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行业主要是由航空航天工业,船舶制造业,核工业,电子工业和兵器工业等子行业构成。从我国军工产业发展情况来看,1999-2014年,我国军费支出持续较快增长,2014年中国军费预算占GDP的比重预计为1.32%,说明了中国军工具有蓬勃发展的前景。 “十三五”期间,军工行业将面临重要的发展时期,军工企业要善于把握机遇,科学制定切合发展实际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仁达方略为多家军工企业提供了深度的咨询,对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和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理解,认为军工企业制定十三五规划,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 首先,全面回顾“十二五”的发展情况,总结发展经验。 企业应回顾“十二五”期间在市场开发、业务发展、投资布局、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梳理集团积累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以确定“十三五”规划方向。在这一阶段的总结回顾过程中,企业可以从自身角度审视自己的优势资源及不足之处,从而为制定下一阶段规划奠定基础。 其次,深入分析行业发展环境。 企业应分析宏观环境中政策因素,思索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评估行业的市场情况、竞争情况。既考虑行业热点,也深入探索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力求全面客观了解行业整体发展环境。 政策因素。07年以来国家推出政策推动军工企业改革,借助资本

市场的力量为国内军工产业做出巨大贡献,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活力。2015年1月23号,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会议强调了安全性在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性,为军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的支撑。 行业热点。比如,在国企改革和产业升级大背景下,军民深度融合代表着未来军工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军工科研院所的改制尤其受到关注。科研院所是各大军工集团最优质的资产,其高精尖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如果这些科研院所改制注入上市公司,将是提升军工上市公司盈利的重大举措。除此之外,资产证券化也是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之一。 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军工产业发展迅速,却一直存在结构性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国有资本在行业占比过大,国有企业在军工产业的地位不可撼动,这样的产业结构极大地削弱了行业竞争性,对行业的创新力和发展潜力都产生了较大制约。 第三,确定企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 企业应借鉴“十二五”的经验与教训,本着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适应快速发展需求的原则确定企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军工企业只有推进国企改革,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现代企业制度,有效执行军民融合,提升资产证券化,才能立于基业长青之地。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未来的发展思路,如: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对军工工业改革进行整体的规划,积极推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内外并举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强农惠农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统筹城乡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联动融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绿色发展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强化支撑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普惠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内涵提升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改革先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互利共赢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规划实施保障 第二节提升教育信息化和开放合作水平(教育信息化)第三节逐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电子政务)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十二五节能降耗工作规划

省节能减排办: 按照省政府节能减排办通知要求,对“十二五”节能降耗工作提出如下思路。 一、“十二五”节能潜力分析 (一)结构节能 2.能源结构。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将完成涪江梯级开发,建成柳树、打鼓滩、吴家街 电站和唐家渡电航工程;全市将新建户用沼气20万口,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扩大推广cng汽车替代能源,开发利用二甲醚、轻烃气等作为城市燃气的补充。这些措施,将使全 市单位gdp能耗下降3%以上。 3.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期间,将完全淘汰3.0以下的球磨机水泥设备和年产3万吨 以下的造纸企业。 (二)技术节能 1.工业方面。“十二五”将在石化行业开发依托新能源的新产品,推广应用能源的梯级 使用,发展完善能量回收利用技术,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降低综合能耗;机械行业对基础加工进行专业整合,建立锻压、铸造、热处理、电镀等专业加工基地,提高集约化程度,不断优化产品设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倡清洁生产,降低能耗物耗;电子行业将提高设备装备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对重点耗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电能利用率;电力行业将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加强电网建设和电网、城网改造,淘汰老旧设备,增加无功补偿量,控制电网经济调度,加强电力需求预测的管理,开展有序用电,合理用电,节约用电。 2.运输行业。将合理规划城市交通运输发展模式,加快发展绿色公共交通,提高综合交 通运输系统效率。在本市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私人机动车为补充的城市交通模式。 3.建筑业。将全面推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材料应用标准、节能建筑设备选型标准 以及管理办法,并落实到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的各个环节。 4.农业。将淘汰落后农业机械;采用先进柴油机节油技术,降低柴油机燃油消耗;在固 定作业场地更多的使用电动机;开发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通过淘汰落后渔船,提高利用效率,降低渔业油耗。 (三)管理节能 随着《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和《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的进一步落实和对年耗能30 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和监督,企业管理节能效益将进一步明显。同时,还将强制推行高用能设备能效标准,推动家用电器节能,引导和鼓励购买节能型产品,发展区域热电联产工程,在以热负荷为主的工业集中区,因地制宜建设以热力为主的背压机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报告

公司 “十三五”发展规划 二○一六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2) 一、经济指标稳增长 (2) 二、战略布局促发展 (2)

三、自主创新上台阶 (3) 四、市场开拓创新高 (4) 五、管理水平显成效 (4) 六、存在的不足 (5) 第二章发展环境分析 (9) 一、市场环境分析 (9) 二、同行业对标分析 (10)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1) 第三章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发展思路 (14) 三、发展目标 (14) 第四章保障措施 (17) 一、抢占市场 (16) 二、增加产能 (17) 三、储备人才 (17) 四、科技创新 (18) 五、狠抓成本 (18) 六、确保安全质量 (19) 七、文化建设 (19) 八、加强党建 (20) 结束语 (21)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前言 “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公司实现管理提升、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重点发展时期,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对企业统筹规划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意义重大。本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集团公司“十三五”战略规划的精神和要求,明确了企业“十三五”时期方向性、整体性、全局性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保障措施等内容,是“十三五”时期公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是企业快速转型壮大并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时期。公司紧紧围绕股份公司总发展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及集团公司制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业务结构调整,细化管理责任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前进步伐,坚持三个市场齐头并进,实现产业链无缝对接,公司社会影响力、竞争力得以大幅提升。 一、经济指标稳增长 2015年各项任务目标的胜利完成,为实现企业“十二五”发展目标画上圆满句号。五年来,累计新签合同额15.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42.3%、30.67%。企业总资产、净货币资金存量分别由期初的 4.11亿元和9255.2万元增长到6.4亿元、1.1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9.27%、3.86%。十二五末和期初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一年一个小台阶,五年实现大跨越。 二、战略布局促发展 “十二五”期间,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集团公司制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以及《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战略纲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求好、求快、求实”的总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做强做大为重点,以求真务实为抓手,着力处理开拓经营与防范风险、做强优势与补好短板、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的关系,

成都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七篇-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教学内容

第七篇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原则,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节约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强化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保障,进一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实现人居环境领先中西部。 第一章强化资源保障和节约利用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创新资源节约利用机制,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强化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到2015年,耕地保有量保持在42.1万公顷,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十一五”末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不低于3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较2010年下降16%。 第一节强化能源保障和节约利用 强化能源供应保障。做好电、气、油等专项能源发展规划,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适度超前。做好电煤供应工作,保证

火电平稳生产,解决枯水期电力供需矛盾。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企业的战略合作,形成天然气、成品油增量供应的长效机制。积极发展新能源,推进生物质能源利用。 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优化电网资源配置。实施“有保有压”的天然气有序供应应急预案。探索天然气梯级定价、峰谷定价,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促进能源节约的调控机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全方位推进节能。加强高效节能技术应用,实施工业用电设备节电、能量系统优化节能、余热余压利用节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节煤等工程,促进工业节能。加强全过程管理,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妥善推进建筑节能改造,推广节能施工新技术,促进建筑节能。优化交通模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升运输装备技术等级,加强道路运输组织管理,推进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型车辆应用,促进交通节能。 第二节强化土地资源保障和节约利用 优化完善市县乡土地利用规划。完善耕地保护机制,建设基本农田连片保护区,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完善耕地动态巡查和长效监管机制,调动广大群众保护耕地的积极性。规范管理各类建设用地,清理和盘活建设用地存量,提高单位土地的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率。严格执行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与用地规划控制指标,科学规划开发利用旧城土地、未利用土地、低丘缓坡地。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2年8月6日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一五”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时期,国家把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一五”期间,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节约能源6.3亿吨标准煤。 ——扭转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上升的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十五”后三年上升9.8%转为下降19.1%;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由“十五”后三年上升32.3%、3.5%转为下降14.29%、12.45%。 ——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0年与2005年相比,电力行业300兆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由50%上升到73%,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产能比重由48%上升到61%,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由39%上升到81%。 ——推动了技术进步。2010年与2005年相比,钢铁行业干熄焦技术普及率由不足30%提高到80%以上,水泥行业低温余热回收发电技术普及率由开始起步提高到55%,烧碱行业离子膜法烧碱技术普及率由29%提高到84%。 ——节能减排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时期,通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形成节能能力3.4亿吨标准煤;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650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7%;燃煤电厂投产运行脱硫机组容量达5.78亿千瓦,占全部火电机组容量的82.6%。 ——能效水平大幅度提高。2010年与2005年相比,火电供电煤耗由370克标准煤/千瓦时降到333克标准煤/千瓦时,下降10.0%;吨钢综合能耗由688千克标准煤降到605千克标准煤,下降12.1%;水泥综合能耗下降28.6%;乙烯综合能耗下降11.3%;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14.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