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doc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doc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所引句子翻译

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9-6)

翻译: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7-22)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12-11)

翻译: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1?3)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6-23)

翻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人常乐,有仁德者长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15?24)

翻译:子贡问道:“是否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而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12-24)

翻译: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5?26)

翻译: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9.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论语,季氏》16,12)

翻译: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12?1)

翻译: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了。一旦能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天下就归依仁了。成就仁在乎自身,难道要仰仗他人吗?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教的事,就不要去看,也不要去听,也不要去说,也不要去做。颜I口I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愿意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1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7-30)

翻译:仁德很远吗?我想要为仁行善,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地到了。

12.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6-30)

翻译:子贡说:“如果有人广泛地给人民许多好处,又能周济众人,怎么样呢?可以说是仁人吗?”孔子说:“何止是仁人,那必定是圣人了!尧、舜大概对做不到这样而感到为难呢。作为仁人,自己要立身,从而使他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也要也使别人通达。凡事都能近取己身为例,(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的办法啊。”

1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2-1)

翻译:(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1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2-3)

翻译:用政令来教导,用刑罚来整治,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德行来教导,用礼教来整治,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敬服。

1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13-6)

翻译:当权者自己品行端正,不发命令,政令也能贯彻自己行为不检点,即使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会听从。

16.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15,39)

翻译:进行教育没有对象的区别(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1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7-2)

翻译:坚持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2-17)

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5-15)

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2-11)

翻译:通过温习旧有的知识而得到新的体会,就能成为老师了。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2-15)

翻译: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

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11-22)翻译: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 你同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23.不愤不启,不俳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7-8)

翻译:一个人不到他倾全力去尝试了解事理,但却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我是不会去启示他的不到他尽全力想要表达其内心的想法,却想不到合适言词的程度,我是不会去开导他的如果告诉他一个角落是这样的,他还不能推悟出其它三个角落也是一样的,那我就不会再多说什么了。

2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

语,季氏》16-4)

翻译: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走邪门歪道的人交朋友、与谗媚奉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处。

25.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16-7)

翻译: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 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己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2-22)

翻译:人如果不讲信义,那怎么可以呢?

27.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4-17)

翻译: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应该是这个意思。

2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7-37)

翻译: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2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9?26)

翻译: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3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9-28)

翻译:到了寒冷的冬季,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31.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15?18)

翻译: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15-10)

翻译:一个做工艺的人,要想把工作做得完善,应该先把工具准备好。

33.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坊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5-10)翻译: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如今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34.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6?3)

翻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当中,哪一个最好学?”孔子回答:“颜回。他很好学,不会将心中的愤怒发泄到无关的人身上,从来不会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学生,再也没有听说有这样好学的人。”

3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6-11)

翻译:孔子说:“真有贤德呀,颜回这个人!吃的只是一竹筐干饭,喝的是一瓢凉水,住在狭小的巷子里面,一般人无法忍受这样贫穷的生活的忧愁,颜恒1啊却从来不改变他内心的快乐。真有贤德啊,颜回这个人!”

36.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17-4)

翻译:孔子到武城,听见武城到处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役使(不能因为

所治理的地方小而就有所松懈)。’”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己。”

37.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6-27)

翻译:孔子去面见南子,子路有些不高兴(认为南子名声很坏,孔子不应该与之往来),孔子发誓说:我没如果做不对,老天都会嫌弃我!老天都会嫌弃我!

3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7-19)

翻译: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3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论语■述而》7-20)

翻译: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爱古代的文化,勤奋敏捷地去寻求来的啊

40.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5-28)

翻译: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4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口:“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馒;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11?26)

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你们不要因为我的年龄比你们长一些就受拘束而不敢说话(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振兴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同答说:“我和他们三人所说的志向不同!”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皙)说:“暮春时节(天气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零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你为什么笑子路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有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谁能来做大事呢?”

4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2?4)

翻译: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遇事不迷惑,五十岁

就明白了有些事不能为人力所支配,六十岁时可以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