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复试)计算机网络笔记

(考研复试)计算机网络笔记

(考研复试)计算机网络笔记
(考研复试)计算机网络笔记

1:三网: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

2:网络的功能:连通性,共享

3:网络发展3阶段:arpanet,三级结构因特网(围绕六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的计算机网络,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多层次ISP因特网。

4:因特网从工作方式上: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核心部分(联通和交换作用)。边缘部分的的各个主机的程序直接运行的通信方式主要有C/S客户服务器和P2P对等方式。客户:主动向服务器发起通信,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服务器一直运行等待客户程序。P2P就是两个主机不分服务器和客户机,只要建立连接就可以通信。核心部分向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

5:电路交换:电话机用,主叫和被叫之间建立一个连接,一直占用端到端的资源,建立连接,通话,释放链接,传输效率低,适合传送大量的数据以淡化连接时间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划分为等长的数据段,加上首部,首部中包含源地址,目的地址,序号等,各个分组通过不同的物理链路到达目的地,不先建立连接就可以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缺点:控制信息造成开销,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为单位,存储转发。

6: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局域网

7:性能指标:速率带宽(两点之间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吞吐量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 利用率

8:协议三要素:语法(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格式)语义(需要发出何种信息,何种响应,完成何种动作)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说明)

9:分层的好处:

(1)各层之间独立,某层不需要下层的实现,只需要知道借口。

(2)灵活性好,某一层发生变化,只要接口不变,其他层不改变

(3)结构上分开,各层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

(4)易于实现和维护

通常各层要完成的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装,复用分用,连接建立和释放。

10;OSI七层,TCP/IP 4层

11: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表示层:为不同的进程的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并定义交换数据的表示形式。

会话层:维护两个会话实体之间的连接。

运输层:负责向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服务。有传输控制协议TCP 用户数据报UDP,一个主机有多个进程,所以有

复用(就是多个进层复用运输层)有分用(就是把运输层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给相应的进程)

网络层:不同主机之间提供通信服务,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

数据链路层:为不同的结点(不仅仅是主机,还有路由器)之间服务,封装成帧。

物理层:透明比特流传输,决定多大的电压代表0和1,插头有多少引脚等问题,考虑的是怎样才能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比特流,屏蔽各种硬件设备之间的差异,注意用什么传输媒介不是物理层管的。

12: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之间的数据

服务数据单元SDU:各层之间的交换数据

13:通信从交互信息的方式来看,有单向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调制方法:调频,调相,调幅。

14:信噪比:10lg(S/N)(dB)S是信号功率,N是噪声功率香农公式:C=Wlog2(1+S/N)W是带宽,C是极限传输速率

15:导向传输媒介:双绞线(屏蔽,非屏蔽),同轴电缆(有线电视用),光缆(光缆中有多条光纤,光纤有单模多模)16:非导向传输媒介:地面微波接力,卫星通信,

17:时分复用(把一个帧分为几个时隙,每个用户占用固定需要的时隙,),频分复用(比如原本带宽是1-4,把1-2给

一个用户,2-3给一个用户,用到复用器和分用器),波分复用(光的频分复用),码分复用(码分多址:就是每个接收器有一个和发送器协商好的码片序列,接收器把发送器发出的二进制与自己的码片序列做内积,结果等于0则不是和自己发送的,结果等于-1则发送0,结果等于1则发送1,各站之间的码片序列正交)

18:电话信号的最高频率为3.4KHZ,采样频率8KHZ

18.1:宽带接入技术:(AHSV)DSL(对现有电话线进行改造),光纤同轴混合网(有线电视网的基础上改造,主干线路改成用光纤,具有很高宽的频带)FTT(HCN)(光纤直接到家)19:ADSL特点:非对称数字用户线,在用户线两端安装ADSL调制解调器,不改变用户线,,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利用现在的电话网中的用户线,

20: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有点对点信道和广播信道,21:数据链路层协议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桢,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21:封装成帧:IP数据报成为帧的数据部分,加首部和尾部,首部和尾部的重要作用是帧定界。透明传输:在数据部分的SOH和EOT之前加入转义字符ESC。差错检测:循环冗余检验CRC(n个0,n+1位除数得到的余数加在数据后面,接收到的帧除以除数,余数为0就对,实现无比特差错,无法实现可靠传输,数据链路层不具有确认和重传机制)

22:点对点协议PPP:特点:简单,多种网络层协议,多种类型链路(串行,并行),检查连接状态,最大传送单元,网络层地址协商,数据压缩协商。只支持全双工,没有序号。1字节7E定界符,2字节无用,2字节协议,最多1500字节数据,2字节效验码,1字节定界符。透明传输:(1)转义字符是7D,把7E变成7D,5E。把7D变成7D,5D,把03变成7D,23(2)遇见5个1直接一个0

23:PPP协议工作步骤:(1)PC和ISP链路建起来以后,PC向ISP发送一系列LCP分组,配置PPP参数,(接收方返回配置确认帧,配置否认帧,配置拒绝帧)建立起LCP 连接(2)传送LCP分组协商协议和检测链路质量

(3)PPP链路两端的网络层控制协议根据网络层不同协议互相交换网络层的网络控制分组。PPP链路两端运行不同的网络层协议,但是使用同一个PPP协议。

24:局域网优点:广播功能,便于系统的扩展和演变,提供系统的可靠性。局域网拓扑:星,环,总,树

25:前面的信道划分是静态划分,用户只要分配到了信道就不会和其他用户冲突,但是局域网采用动态媒体接入控制,信道不是在用户通信时候固定分配的,有随机接入(碰撞检测)和受控接入(令牌环)

26:逻辑链路控制LLC,媒体介入控制MAC

27:网卡的重要功能:串并转换,速度匹配。

27.1:以太网的简便:无连接,对数据帧不编号,不要求回确认,尽最大努力交付,有错直接丢弃。采用曼切斯特编码。28:CSMA/CD:碰撞后推迟一段时间重发,设定一个链路传播时间为x,则往返时间为2x,如果一个数据发出去2x 时间都没接收到碰撞信号,则肯定没有碰撞,所以2x叫做争用期,规定为51.2us。重传相隔时间为[0….1..2^k-1]

当重传次数小于10的是时候,k=重传次数,当重传次数大于10的时候k=10,超过16次,则丢弃该帧,报告上层。对于10Mb的以太网,51.2us可以发送64字节的数据,其实发送器一遍等待检测信号,一遍发送数据,所以发送的数据必须大于64字节,保证不在接受到信号以前就发出去。所以帧长最小64字节。

29:传播时延越小,发送时间越大,利用率就高。

30:MAC帧结构:7字节同步玛,1字节定界符,6字节目的地址,6字节源地址,2字节类型,46-1500字节数据(IP 数据报),4字节检验。MAC帧长度64-1518

31.1:碰撞域:在一个碰撞域中,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站在发送数据。

31: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集线器,扩大了碰撞域

32:在数据链路陈扩展以太网:网桥,交换机,连接3个碰撞域,但是不扩大碰撞域,各个碰撞域内自行通信不影响。优点:增大吞吐量,过滤通信量,扩大无力范围,提高可靠

性,连接不通物理层,不通MAC子辰和不通速率的以太网。缺点:查找转发表增加时延,没有流量控制。容易产生广播风暴,网桥转发帧的时候改变帧的目的地址,不改变源地址。33:透明网桥:自学习,A发出的帧从接口1进入网桥,网桥就记下从接口1可以到A,A广播目的地址是B的帧,网桥接到以后,发现没有B的转发表,就在除了1的接口外的其他接口广播该帧。

34:源路由网桥:源站用广播的方式向欲通信的目的站发送一个发现帧,发现帧遍历整个网络,然后源站知道了整个网络的拓扑,选出最佳路径,写在首部里面,

35:虚拟局域网,在帧的源地址后面加4字节的标示符,虚拟局域网限制了接受广播信息的工作站数。

36:网桥不改变帧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路由器会改变,37:网络层向上只提供无连接,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包服务,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38:网络层使用的服务: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39:网际协议IP:配套的:ARP,RARP,ICMP,IGMP。三阶段:分类IP,子网划分,构成超网,IP层抽象的互联网屏蔽了下层这些很复杂的细节,全世界各种各样的网络使用不同的硬件地址,用IP地址就屏蔽了这些差异。

40:A类可用网络号2^7-2,全0表示本网络,127表示回环测试,主机有2^24-2,全0表示本主机,全1表示广播。

B类没有127,所以B类网络号有2^14-1个,同理C有2^21-1.

41:一个路由器至少连接到两个网络,而集线器或网桥只能吧若干个局域网连接起来,实质上还是一个网络号。

41:地址解析协议ARP步骤:

(1)ARP进程广播ARP请求:“我是IP。。我MAC为。。。我想知道IP为。。的MAC地址”

(2)主机B看到ARP请求的IP地址就是自己的IP地址,就把A的IP和MAC写入高速缓存,再向A单播ARP响应分组。

(3)A收到响应分组后写入高速缓存

注:ARP是解决同一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者路由的IP MAC映射问题,如果是跨网的,用ARP找到本网络上的一个路由器的MAC,接下来的工作交给路由器。

42:IP数据报

一共20字节,5行,每行4字节,32位

第一行:半版本,半首部长(4字节为单位),1区分服务,2总长(1字节为单位,IP数据报长度不小于576字节,最大65535字节),

第二行:2标识(即序号),半标志(是否允许分片,是否后面还有分片),一个半字节片偏移(8字节为单位)

第三行:1生存时间(跳数限制),1协议,2检验和

第四行:4源地址

第五行:4目的地址

43:路由表有两列,目的主机所在网络,下一跳地址(注:所谓下一跳地址,指的是路由器的某个接口的地址,有可能是自己的接口,也有可能是别的路由器的接口)

44:分组转发流程:主机从数据报首部提取目的主机地址D,网络地址N。

(2)若N和主机在同一个网络,直接交付,如果不在,就交给路由器。

(3)路由器收到后,先查找是否有特定主机路由,如果没有,就查找路由表,如果路由表没有,就用默认路由,如果没有设置默认路由,就报告错误。

45:一般来说子网号不能为全1和全0,但是CIDR可以。46:子网划分的缺点:比如一个B类地址,原本可以容纳的主机数为2^16-2个,也就是65534个,但是划分子网后,比如用2位来做子网,即00 01 10 11,00和11不能用,于是就身下01和10,每个子网是2^14-2个也就是16382,两个子网也就是32764,浪费了很多的主机号码。

47:路由器转发划分子网的分组:

(1)提取IP地址D

(2)判断是不是直接交付,对路由器各个端口的网络进行检查,把这些网络的子网掩码和D与,若匹配就交付,若

不匹配就查看特定主机路由

(3)若还不行,就对路由表中的每一行的子网掩码与D与,指名下一跳路由器

(4)若还不行,就看默认路由。

48:CIDR引入地址聚合的概念。最长前缀匹配:比如,有两个地址块,A和B,A包含着B,这时候一个给B的IP地址,进入路由器,路由器用子网掩码与该IP与,得出的结果符合B,那么一定符合A,那么规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采用最长前缀匹配,也就是子网号最长的。

49:二叉线索树查找路由表。

50: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ICMP差错报告报文和ICMP 询问报文(回送请求和回答,时间戳请求和回答)。

51:差错控制报文:终点不可达(主机或路由器无法交付数据)原点抑制(拥塞)时间超过,参数问题(路由器或主机收到的数据报中首部字段不正确,丢弃该数据报,返回参数问题报文)重定向。(不产生ICMP报文:ICMP本身,不是第一分片,多播,特殊地址)

52:路由协议有,内部网关协议(RIP,OSPF),外部网关协议(BGP)

53:RIP:(1)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2)交换的信息是本路由器的路由表(3)使用运输层UDP传输,(4)坏消息传递慢:R2到R1为1,R1到网络N为1,所以R2到N

为2,但是R1和N之间断开,R1到网络N为无穷大,这时候看到R2到N为2,于是R1改成通过到N为3,R2看见R1到N变成了3,自己改成R2到N变成4,一次上涨,直到16;

54:OSPF:(1)和自制系统中的所有路由器交换信息,用洪泛(2)交换的信息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3)只有链路发生改变,路由器才洪泛发送次信息,不是定期交换的。(4)OSPF用于规模很大的网络,将此网络划分为若干个更小的区域,洪泛也只洪泛在小区域中,每个区域区域边界路由器,诸多区域有一个主干区域,主干区域里的路由器叫主干路由器。(5)OSPF用IP数据报不用UDP传输。(6)两个路由器OSPF基本操作:先相互发问候分组,建立连接。然后相互各数据库描述达到数据库同步。然后链路状态请求,链路状态更新,链路状态确认。

55:BGP:只能力求寻找一条能够达到目的网络比较好的路由,保证不兜圈子,不是最佳路由,每个AS选一个BGP 发言人。

56:路由器的结构:路由选择部分和分组转发部分(交换结构(通过存储器,通过总线,通过互联网络),输入端口,输出端口)。

57:(1)多播地址只能用于目的地址,不能用于源地址。(2)IGMP:让连接再本地局域网的多播路由器知道本局域网是

否有主机参加或退出某个多播组。

58:IGMP工作方式两个阶段:(1)有新的主机加入多播组的时候,主机发送IGMP报文,本地多播路由器收到报文后,转发给因特网上其他多播路由器。(2)不时的查看多播组,看看多播组还在不在。

59:多播路由选择协议:实际上就是要找出以源主机为根节点的多播转发树,(1)洪泛与剪除:主机只接受来自于自己到源节点的最短路劲上的报文。(2)隧道技术:适用于多播组位置很分散,使多播打包成单博,单播到R2以后,R2再多播。

60:虚拟专用网VPN:专用地址

10.0.0.0 到10.255.255.255

172.16.0.0到172.31.255.255

192.168.0.0到192.168.255.255

因特网中对于目的地址是专用地址的一律不转发。

这就要用到网络地址转换NAT,一个VPN至少有一个合法IP的路由器,VPN的数据通过这个路由器发出去,通过NAT 路由器的通信不能由外部网的主机发起。

61:系统端口号0-1023 登记端口号1024-49151

客户端使用端口号49152-65535

62:UDP首部8字节。源端口,目的端口,长度,检验和各2字节。,再加12字节伪首部。伪首部仅仅在计算检验和的

时候添加在里面,只计算检验和,绝对不发送。计算完就扔。检验和,IP只检查首部,而UDP检查全部,方法和IP一样,每2字节为一个数字,全部加起来,得出的和也是2字节,再取反,就是检验和。

62.5:和IP一样,20字节TCP首部

第一行:2字节源端口,2字节目的端口

第二行:4字节序号

第三行:4字节确认号

第四行:半字节数据偏移(即TCP首部大小)(4字节为单位),

第五行:检验和2字节,紧急指针2字节(指出紧急数据的末尾在报文段中的位置)

MSS是每个TCP报文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默认536字节。序号是本报文段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确认号是希望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

63:可靠传输:(1)停止等待协议(2)连续ARQ协议:用一个发送窗口,里面有n个分组,一起发送,收到的n号确认,就确认n以前的分组都接受。如果失序,则把失序的报文放进缓存,丢失报文的到来。发送缓存存放:TCP准备发送的数据和已发送但是未接受确认的数据。接收缓存存放:

到达还没交给上层的数据,失序到达的数据。

64:流量控制:就是让发送方不要发的太快,让接收方来得及接受。滑动窗口机制:B告诉A,我的接收窗口是400,发送方的发送窗口就不能超过400.也就是说,A不能一次发送超过400的数据,

65:拥塞控制:就是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至过载。(1)慢开始:每接受到一个报文的确认,就把拥塞窗口+1,直到拥塞窗口大于门限值,采用拥塞避免算法,每次一个RTT才把拥塞窗口+1,出现拥塞后,门限值设定为此时拥塞窗口的一半,拥塞窗口归零,继续执行慢开始(2)快重传(接受完M2,M3没出现却收到了M4,于是返回M2的确认,又收到M5,M6,返回两次M2的确认,收到3个重复确认就快重传M3)和快恢复(当发送方连续受到3个重复确认,把ssthresh设置为cwnd 的一半,把cwnd设置为ssthresh的值加3,然后重传报文,拥塞避免算法。)

66:发送窗口上限=接受窗口和拥塞窗口中的小者。

接受窗口小于拥塞窗口的时候,接受能力限制发送方的最大值。接受窗口大于拥塞窗口的时候,网络的拥塞限制发送方窗口的最大值。

67:TCP三界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送,连接释放。(1)三次握手中,三次握手前两次都不能带数据,但是消

耗序号,最后一次握手,如果不带数据就不消耗序号,带了数据就要消耗序号。前两次都有SYN=1来同步,后两次都有ACK=1来应答。为什么主叫方要发起确认,即第三次握手,为了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到了B。(2)连接释放:四次握手,客户机A发起FIN=1,服务器B返回2次,第一次返回ACK=1表示FIN已经收到,连接处于半关闭,然后传送一些数据,然后返回FIN=1,同意关闭,然后A收到后返回ACK。后三次都有ACK=1。

68:域名系统DNS: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权限域名服务器,本地域名服务器,递归查询,迭代查询。69:迭代查询:主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发送请求,本地域名不知道,就向根域名服务器查询,根域名服务器不直接告诉IP地址,而把顶级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本地域名服务器向顶级域名服务器查询,顶级域名服务器可以告诉IP地址,也可以告诉权限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本地域名服务器再向权限域名服务器查询,如果权限域名服务器找不到,会把其他权限域名服务器的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所以权限域名服务器是查找时候的最终战。

70:文件传送协议FTP(TCP),TFTP(UDP):若要存取,修改一个文件,必须获得文件副本,修改也是在副本上修改。FTP主要功能是减少在不同操作系统下处理文件的不兼容性,FTP有两个进程,主进程负责接收新的请求,若干从属

进程负责处理单个请求。文件传输时,客户和服务器之间有两个TCP连接,一个控制连接,一个数据连接。TFTP:每次传送512字节,传送方式是停止等待协议。

71:远程终端协议telnet:telnet定义数据和命令如何通过因特网,屏蔽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差异,客户软件把用户的命令转成NVT格式,

72:万维网是一个分布式的超媒体系统,使用统一资源定位符URL标志万维网文档,用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来实现万维网上各种链接(HTTP用TCP但是无连接无状态,HTTP1.0每个文档都要用一个TCP,都要三次握手,HTTP1.1用一个TCP传送所有,有非流水线方式和流水线方式,同时有代理服务器,把以前访问过的URL资源存在本地,主机访问时候先在本地搜索),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屏蔽不同主机之间的差异。

73:搜索引擎有两类:全文检索搜索引擎(谷歌用:纯技术性的,spider程序爬到一个网站,通过该网站的链接查询其他网站,然后建立一个在线数据库),分类目录搜索引擎(百度用:各网站向搜索引擎提交网站信息的关键词和网站描述来搜索,人工编辑放入分类目录中,查询时候不需要关键词,只需要大类进小类,小类再小类),垂直搜索引擎(针对特定领域特定人群,通过关键字,但是仅限于一个行业知识的目录中查找,比如查找房子的面积,不会找到房屋的政策)

元搜索引擎(把用户的请求提交给其他多个独立的搜索引擎,然后整理结果。)

74: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SMTP不使用中间邮件服务器,直接从发送方邮件服务器到接收方邮件服务器,SMTP 是推),邮局协议POP3,网际报文存取协议IMAP(POP3和IMAP都是拉,但是POP3用户取出邮件以后就删除邮件,IMAP一直等到用户发出删除命令才删除,IMAP最大的好处就是用户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读取邮件),通用因特网邮件扩充MIME(SMTP不能传送许多文件以及文字,而MIME可以传送包括多媒体在内的许多格式,)

75: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路由的IP,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主机向DHCP服务器广播发现报文,报文中目的地址是255.255.255.255,源地址是0.0.0.0,DHCP返回配置报文,使用UDP。步骤:DHCP等待客户端,收到DHCP发现报文,主机收到DHCP 提供报文而选择其中一个发送DHCP请求报文,被选择的DHCP返回确认并配置主机,租用期如果到了,DNCP要求更新租用期或停止使用IP而重新申请IP。

76: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监视网络性能,检测分析网络差错,配置网络设备等。由SNMP本身,管理信息结构SMI,管理信息库MIB组成。

77:UDP是无连接,所以没有LISTEN和ACCEPT。

78:四种威胁:截取(被动攻击),中断,篡改,伪造。

79:主动攻击三类:更改报文,拒绝服务(向服务器发送发送大量数据),伪造连接初始化(伪造身份企图建立连接)。主动攻击可以检测,被动攻击难以检测。

80:DES:把明文分为64位长的二进制数据,然后对每组加密,产生64位密文,最后将密文串起来。

81:公钥体制:发送者A用B的公钥加密数据,把密文给B,B用私钥解开(公钥只能加密不能解密)

82:数字签名:A用自己的私钥加密,然后给B,B用A的公钥解密(这个功能不能防止别人窃取信息,但是可以确定发送者是谁),如果要同时实现数字签名和秘密通信,可以先用A的私钥签名,然后用B的公钥加密,B接到后用私钥解密开来,在用A的公钥检验是不是A。

83:鉴别:鉴别是要验证通信的对方的确是自己所要通信的对象,而不是冒充的。有报文鉴别和实体鉴别

84:报文摘要(报文鉴别的方法):A对报文弄出摘要H,然后用私钥对H加密,B收到后用A的公钥对H解密,对收到的报文弄出摘要,看看和解密后的摘要是不是相同,报文摘要算法有MD5和SHA

85:实体鉴别:重放攻击:C截取了A的报文发给B,B以为C是A,就吧信息发给C,于是有了不重数方法,B和A 对话,每次对话都有一个不重复的数字,如果C截取了A,

和B对话,不知道AB之前都用了哪些不重数,故就会用到重复数字而被发现,这个方法解决了重放攻击。于是又有了中间人攻击,中间人攻击直接就是从一开始A就被C给隔开了。

86:对称密钥的分配:对称密钥分配中心KDC,分配密钥步骤:A和KDC说,我要和B通信,KDC产生一个密钥KAB,然后发给A回答报文,该报文用KA的密钥加密,报文中有一个票据,要求A把票据转发给B,票据用B的密钥加密,B收到票据后知道了KAB,然后就用KAB和A通话。目前用的密钥分配协议是KerberosV5。

87:网络层安全协议:IP安全协议IPsec。运输层安全协议:安全套接层SSL,安全电子交易SET。应用层安全协议PGP,PEM

88:链路加密:每条链路使用不同的加密解密算法,但是因为所有的中间节点都看到了明文,所以不安全。端到端加密:仅仅在源点和终点进行加密,但是对源地址,目的地址等控制信息不能加密,也不安全。

89:防火墙:网络及防火墙(对整个网络进行保护,排斥进入该网络的所有非法信息),应用级防火墙(对某些应用进行排斥)

计算机网络高分笔记(整理)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的带宽的关系是() A.没有关系 B.反比关系 C.正比关系 D.无法确定 【2】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是第(1)层;提供建立、 维护和拆除端到端的连接的层是(2) _ ;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传输层提供(4)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 (1)A. 1、2、3 B. 2、3、4 C. 3、4、5 D. 4、5、6 (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4)A.主机进程之间B. 网络之间 C. 数据链路之间D. 物理线路之间 (5)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 A.网络协议 B.网络操作系统类型 C.覆盖范围与规模 D.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4】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 I . 资源子网II. 局域网III. 通信子网IV. 广域网 A. II、IV B. I、III C. I、IV D. III、IV 【5】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I . 流量控制II. 路由选择III. 分布式处理IV. 传输控制 A. I 、II、IV B. I、III、IV C. I、IV D. III、IV 【6】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ARPAnet B.因特网 C.NSFnet D.CERNET 【7】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或PDU)分别是() I . 帧II. 比特流III. 报文段IV. 数据报 A. I 、II、IV、III B. II、I 、IV、III C. I、IV、II、III D. III、IV、II、I 【8】设某段电路的传播时延是10ms,带宽为10Mb/s,则该段电路的时延带宽积为() A. 2×105 bit B. 4×105 bit C. 1×105 bit D. 8×105 bit 【9】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 A. 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B. 第N+1层将从第N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 C. 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D. 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协议 【10】计算机网络可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下列属于通信子网的是() I . 网桥II. 交换机III. 计算机软件IV. 路由器

中国考研复试 必备数据库试题1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200 ~ 200 学年第学期《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考试试卷(A)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层次关系从核心到外围是() A.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应用软件 B.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 C.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操作系统 D.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 2.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三层模式之间的两种映射 B.模式与内模式 C.模式与外模式 D.三层模式 3.关系代数表达式σ2<5(S)表示() A.表示从S关系中挑选2的值小于第5个分量的元组 B.表示从S关系中挑选第2个分量值小于5的元组 C.表示从S关系中挑选第2个分量值小于第5个分量的元组 D.表示从S关系中挑选第5个分量值大于2的元组 4.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特点的是( ) A.数据共享 B.数据完整性 C.数据冗余很高 D.数据独立性高 5.反映现实世界中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信息模型是( ) A.关系模型 B.层次模型 C.网状模型 D.E-R模型 6.SQL语言是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典型的数据库语言,它是() A.非过程化语言 B.过程化语言 C.格式化语言 D.导航式语言 7.将查询关系S的权限授予用户WANG,并允许该用户将此权限授予其 他用户。实现此功能的SQL语句是() A.GRANT SELECT TO S ON WANG WITH PUBLIC B.GRANT SELECT ON S TO WANG WITH PUBLIC C.GRANT SELECT TO S ON WANG WITH GRANT OPTION D.GRANT SELECT ON S TO WANG WITH GRANT OPTION 8.SQL中,下列涉及空值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AGE IS NULL B. AGE IS NOT NULL C. AGE = NULL D. NOT (AGE IS NULL) 9.SQL语言中,删除一个表的命令是() A.DELETE B.DROP C.CLEAR D.REMOVE

数据库系统概论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题: 1. 在关系数据库的结构化查询语言中,“DELETE FROM表名”表示(从基表中删除所有属性); 2.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事务的四个特性包括(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续性); 3.在数据库理论中,用二维表结构表示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型); 4.在数据库系统结构中,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称为(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冗余 B.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共享 C.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的重复 D.数据库具有完全的数据独立性 6.在关系数据库中,用于关系代的关系运算包括(选择,投影,连接,除运算); 7.封锁机制主要用于实现(并发控制); 8.转储的冗余包括(日志文件、数据库后背副本) 9.在局部视图设计中,分E-R图之间的冲突包含下列哪一个(A); A.属性冲突 B.实体冲突 C.联系冲突 D.关系冲突 10.关系演算是用(谓词)来表达查询要求的方式; 11.并发控制:把关系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一致状态; 12.转储方式可分为(海量转储和增量转储); 13.在关系数据库的结构化查询语言中,实现分组查询的子句是(GROUP BY); 14.在关系数据库的结构化查询语言中,带有“EXISTS”谓词的子查询返回是(逻辑值真“true”假“false”); 15.在关系数据库的结构化查询语言中,实现“投影”操作的语句是(SELECT); 16.SQL语言提供的功能不包括(A); A.修改表结构 B.删除属性列 C.删除元组 D.授权 17.两个函数依赖集F和G等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F*=G*); 18.下面列出的关于“视图”的条目中,不正确的是(C) A.视图是外模式 B.视图是虚表 C.加快查询语句的执行速度 D.简化查询语句的编写 19.事务定义不正确的说法是(C) A.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 B.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考研复试)计算机网络笔记

1:三网: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 2:网络的功能:连通性,共享 3:网络发展3阶段:arpanet,三级结构因特网(围绕六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的计算机网络,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多层次ISP因特网。 4:因特网从工作方式上: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核心部分(联通和交换作用)。边缘部分的的各个主机的程序直接运行的通信方式主要有C/S客户服务器和P2P对等方式。客户:主动向服务器发起通信,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服务器一直运行等待客户程序。P2P就是两个主机不分服务器和客户机,只要建立连接就可以通信。核心部分向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 5:电路交换:电话机用,主叫和被叫之间建立一个连接,一直占用端到端的资源,建立连接,通话,释放链接,传输效率低,适合传送大量的数据以淡化连接时间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划分为等长的数据段,加上首部,首部中包含源地址,目的地址,序号等,各个分组通过不同的物理链路到达目的地,不先建立连接就可以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缺点:控制信息造成开销,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为单位,存储转发。 6: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局域网

7:性能指标:速率带宽(两点之间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吞吐量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 利用率 8:协议三要素:语法(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格式)语义(需要发出何种信息,何种响应,完成何种动作)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说明) 9:分层的好处: (1)各层之间独立,某层不需要下层的实现,只需要知道借口。 (2)灵活性好,某一层发生变化,只要接口不变,其他层不改变 (3)结构上分开,各层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 (4)易于实现和维护 通常各层要完成的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装,复用分用,连接建立和释放。 10;OSI七层,TCP/IP 4层 11: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表示层:为不同的进程的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并定义交换数据的表示形式。 会话层:维护两个会话实体之间的连接。 运输层:负责向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服务。有传输控制协议TCP 用户数据报UDP,一个主机有多个进程,所以有复

数据库考研必备复试题

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阶段。 A. 数据库系统 B. 文件系统 C. 人工管理 D. 数据项管理 2. ()是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结构的数据集合。 A. 网络系统 B. 数据库系统 C. 操作系统 D. 数据库 3.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 A. 外模式 B. 内模式 C. 存储模式 D. 模式 4. 作为关系数据系统,最小应具备的关系运算是()。 A. 排序、索引、统计 B. 选择、投影、连接 C. 关联、更新、排序 D. 显示、打印、制表 5. 在select语句中使用group by Sno时,Sno 必须出现在()子句中。 A. where B. from C. select D. having 6. 在where语句的条件表达式中,及零个或多个字符匹配的通配符是()。 A. * B. ? C. % D. _ 7. 对关系模式进行分解时,要求保持函数依赖,最高可以达到()。 A. 2NF B. 3NF C. BCNF D. 4NF 8. 在关系模式R(U,F)中,Y∈X F+是X→Y是否成立的()。 A. 充分必要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9. 在关系数据库设计阶段中,完成关系模式设计的阶段是()。 A. 需求分析阶段 B. 概念设计阶段 C. 逻辑设计阶段 D. 物理设计阶段 10. 基本E-R图就是数据库的()。 A. 外模式 B. 逻辑模式 C. 内模式 D. 概念模式 11. 从数据流图构造E-R图时,选择实体一般应先考虑数据流图中的()。 A. 数据项 B. 数据流 C. 数据处理 D. 数据存储 12. 以下()不是当前常用的存取方法。 A. 索引方法 B. 聚簇方法 C. HASH方法 D. 链表方法 13. 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这是事务的()。 A. 原子性 B. 一致性 C. 隔离性 D. 持久性 14. 并发控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保持数据库状态的()。 A. 安全性 B. 完整性 C. 可靠性 D. 一致性

数据库系统概论王珊第五版学习笔记

第一章 1.数据库的四个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描述事物的符号称为数据。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库数据具有永久存储、有组织和可共享三个基本特点。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计算机的基础软件。 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和人组成的存储、管理、处理和维护数据的系统。 2.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 数据处理:指对各种数据进行手机、存储、加工和传播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数据管理:指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 3.数据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存储是相互独立的。 逻辑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4.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现实世界的模拟)。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概念模型:信息模型,按照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逻辑模型:按照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 物理模型:描述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 数据模型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5.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 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征。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 联系:失误内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实体内部的联系通常是指组成实体的个属性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通常是指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等各种类型。 6.数据完整性约束条件。 实体完整性:检查主码值是否唯一,检查主码的各个属性是否为空。实体完整性在

(考研复试)数据库笔记

1: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维语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具有,数据定义,数据组织管理,数据操纵,数据库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建立和维护。 4: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系统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简称数据库。 5:数据管理技术3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保存,应用程序管理数据,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文件管理阶段:数据可以长期保存,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大,数据独立性差。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好,冗余低,易扩充,独立性高。 6:数据模型分为:第一类:概念模型。第二类是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物理模型:对数据最低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库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式。从现实世界到概念模型的转换是由数据库设计人员完成,从概念模型到逻辑模型转换由数据库设计人员和工具完成,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就由DBMS完成。 7:数据模型由: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对象和对象之间的,

完整,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对象的操作的集合)关系).性约束(数据和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三部分组成。 9:层次模型:简单清晰,查询效率高,良好的完整性支持,但是和现实世界不符,查询子女必须通过双亲。网状模型:更直接的表达现实世界,存取效率高,但是结构复杂。关系模型:简历在严格的数学模型上。概念单一,简单易懂,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高独立性,保密性,但是查询效率不高。10: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外模式有多个,就是视图的意思,模式就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内模式就是物理结构。 11:三级结构有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修改此映像保证外模式不变,保证逻辑路理性,模式/内模式映像,修改此映像保证模式不变,保证物理独立性。 12: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13:关系数据库:候选码:某一列的值能唯一标识一个元组。主码:候选码之一。候选码们的属性称为主属性, 14:实体完整性:主码不为空。参照完整性:关系的外码一定为其他关系的主码,或者外码全部为空。用户定义完整性:比如XX不能为空,XX只能取指定值。 15: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 16:查询:select。定义:create,drop,alter。操纵:insert,。

数据库系统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重点知识)

数据库系统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重点知识)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2 试题十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 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 )、数据独立、减少数据冗余、避免数据不一致 和加强了数据保护。 A .数据共享 B .数据存储 C .数据应用 D .数据保密 2. 数据库系统中,物理数据独立性是指( )。 A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 .应用程序与DBMS 的相互独立 C .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的物理模式是相互独立的 D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3.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 的是( )。 A .外模式 B .内模式 C .存储模式 D .模式 4. E-R 模型用于数据库设计的哪个阶段( )? A .需求分析 B .概念结构设计 C .逻辑结构设计 D .物理结构设计 5. 现有关系表:学生(宿舍编号,宿舍地址,学号,姓名,性别,专 业,出生日期)的主码是( )。 (考 生 答 题 不 得 超 过 此 线)

A.宿舍编号 B.学号 C.宿舍地址,姓名 D.宿舍编号,学号 6.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 A.元组 B.行 C.记录D.属性 7.下列关系运算中,()运算不属于专门的关系运算。 A.选择B.连接 C.广义笛卡尔积D.投影 8. SQL语言具有()的功能。 A.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B.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C.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控制 D.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 9.如果在一个关系中,存在某个属性(或属性组),虽然不是该关系的主码或只是主码的一部分,但却是另一个关系的主码时,称该属性(或属性组)为这个关系的() A.候选码 B.主码 C. 外码 D. 连接码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3

计算机网络技术笔记整理

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笔记整理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经历四小阶段它们是取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 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 ChinaGBN)) 2、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 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3、计算机的公共配置:CPU、内存(RAM)、高速缓存(Cache)、硬盘、光驱、显示器(CRT、LCD)、操作系统(OS) 4、计算机的指标:位数指CPU寄存器中能够保存数据的位数、速度(MIPS、MFLOPS)指CPU每秒钟处理的指令数通常用主频来表示CPU的处理速度、容量(B、KB、MB、GB、TB)、数据传输率(Bps)、版本和可靠性(MTBF、 MTTR)。 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补充实例) 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子特性(芯片、板卡、设备、网络)与软件系统具有比特特性。且它们具有 同步性。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RISC和CISC技术(技术特点 10个请看书P8) 8、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安腾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技 术 9、主机板与插卡的组成: (1) 主机板简称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由5部分组成(CPU、存储器、总线、插槽和电源)与 主板的分类

中国考研复试必备数据库试题1

中国考研复试必备数据库试题1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200 ~ 200 学年第学期 , 《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考试试卷,A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层次关系从核心到外围是( ) A.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应用软件 B.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 C.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操作系统 D.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 2.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 A.三层模式之间的两种映射 B.模式与内模式 C.模式与外模式 D.三层模式 3.关系代数表达式σ(S)表示( ) 2<5 A.表示从S关系中挑选2的值小于第5个分量的元组 B.表示从S关系中挑选第2个分量值小于5的元组 C.表示从S关系中挑选第2个分量值小于第5个分量的元组 D.表示从S关系中挑选第5个分量值大于2的元组 4.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特点的是( ) A.数据共享 B.数据完整性 C.数据冗余很高 D.数据独立性高 5.反映现实世界中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信息模型是( ) A.关系模型 B.层次模型 C.网状模型 D.E-R模型

6.SQL语言是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典型的数据库语言,它是( ) 过程化语言 B.过程化语言 A.非 C.格式化语言 D.导航式语言 7.将查询关系S的权限授予用户WANG,并允许该用户将此权限授予其他用户。实现此功 ) 能的SQL语句是( A.GRANT SELECT TO S ON WANG WITH PUBLIC B.GRANT SELECT ON S TO WANG WITH PUBLIC C.GRANT SELECT TO S ON WANG WITH GRANT OPTION D.GRANT SELECT ON S TO WANG WITH GRANT OPTION 8.SQL中,下列涉及空值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AGE IS NULL B. AGE IS NOT NULL C. AGE = NULL D. NOT (AGE IS NULL) 9.SQL语言中,删除一个表的命令是( ) A.DELETE B.DROP C.CLEAR D.REMOVE 10.SQL语言中,HAVING子句用于筛选满足条件的( ) A.列 B.行 C.分组 D.元组 11.数据库的并发操作可能带来的问题包括( ) A.丢失更新 B.数据独立性会提高 C.非法用户的使用 D.增加数据冗余度 12. 若事务T1已经给数据A加上了共享锁,则事务T2( ) A.只能再对A加共享锁 B.只能再对A加排他锁 C.可以对A加共享锁,也可以对A加排他锁 D.不能再给A加任何锁 13.数据 库中的封锁机制是( )的主要方法。 A.完整性 B.安全性 C.并发控制 D.恢复 14.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绘制E-R图属于( )阶段的任务,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概论 Internet :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 特定计算机网路,它采用TCP/IP协议族。 1、因特网: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来说: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的计算设备(主机= 端系统,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 link,运行网络应用);从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的联网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使能分布式应用,提供给应用 通信服务。 2、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 在报文传输和 / 或接受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一组控制数据通信

的规则。 3、网络组成: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网络核心(路由器,网络的网络), 接入网。 4、网络边缘:面向连接服务——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可靠 的,有序的字节流数据传送(丢包:确认和重传),采用流控制(发送方 不能过载接收方),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 5、网络边缘:无连接服务——UDP( User Data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无 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送,无流控,无拥塞控制。 6、网络核心:电路交换( circuit switching )和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 )。 7、电路交换:为“呼叫”预留端到端资源,在电路交换网络中,沿着端系统 通信路径,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在(缓存、链路传输速率) 在通信会话期间会被预留。(非共享)。将链路带宽划分为“片”,FDM 和TDM。 8、 FDM(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频分多路复用,该链路在连接期 间为每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多路复用,时间被划分为固定区间的帧,并且每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 隙,一个时隙可用于传输该连接。 9、分组交换(统计多路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每个端到端数据划分为 分组,分组交换使用按需的方式分配链路。 10、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对比: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的用户使用网络;

大数据的库考研复试的的题目

试卷一(工业大学)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A )阶段。 A. 数据库系统 B. 文件系统 C. 人工管理 D. 数据项管理 2. (D )是存储在计算机的有结构的数据集合。 A. 网络系统 B. 数据库系统 C. 操作系统 D. 数据库 3.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 D )。 A. 外模式 B. 模式 C. 存储模式 D. 模式 4. 作为关系数据系统,最小应具备的关系运算是( B )。 A. 排序、索引、统计 B. 选择、投影、连接 C. 关联、更新、排序 D. 显示、打印、制表 5. 在select语句中使用group by Sno时,Sno 必须出现在(C )子句中。 A. where B. from C. select D. having 6. 在where语句的条件表达式中,与零个或多个字符匹配的通配符是(C )。 A. * B. ? C. % D. _ 7. 对关系模式进行分解时,要求保持函数依赖,最高可以达到(B )。 A. 2NF B. 3NF C. BCNF D. 4NF 8. 在关系模式R(U,F)中,Y∈X F+是X→Y是否成立的(A )。 A. 充分必要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9. 在关系数据库设计阶段中,完成关系模式设计的阶段是(C )。 A. 需求分析阶段 B. 概念设计阶段 C. 逻辑设计阶段 D. 物理设计阶段 10. 基本E-R图就是数据库的( D )。 A. 外模式 B. 逻辑模式 C. 模式 D. 概念模式 11. 从数据流图构造E-R图时,选择实体一般应先考虑数据流图中的(D )。 A. 数据项 B. 数据流 C. 数据处理 D. 数据存储 12. 以下( D )不是当前常用的存取方法。 A. 索引方法 B. 聚簇方法 C. HASH方法 D. 链表方法 13. 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这是事务的(D )。 A. 原子性 B. 一致性 C. 隔离性 D. 持久性 14. 并发控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保持数据库状态的( D )。 A. 安全性 B. 完整性 C. 可靠性 D. 一致性 15. 在数据库系统中,对存取权限的定义称为( A )。 A. 授权 B. 定义 C. 约束 D. 审计 16. 视图建立后,在数据字典中存放的是( D )。 A. 查询语句 B. 视图的定义 C. 组成视图的表容 D. 产生视图的表定义 17. 由全码组成的关系模式,最高可以达到的模式为(D )。 A. 4NF B. 2NF C. 3NF D. BCNF

数据库系统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数据库(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娇小的冗余度、交稿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间的数据管理系统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事物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其他功能。 数据库系统(DBS):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目的:存储信息并支持用户检索和更新所需的信息。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概念模型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和性质。 实体集,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联系 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关系模型关系,元组,属性,码,域,分量,关系模型 关系数据模型的操纵与完整性约束关系数据模型的操作主要包括查询,插入,删除和更新数据。这些操作必须满足关系完整性约束条件。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三大类: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模式:(逻辑模式)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概论 Internet :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路,它采用TCP/IP 协议族。 1、 因特网: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来说: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的计算设备(主机= 端系统,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 link ,运行网络应用);从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的联网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使能分布式应用,提供给应用通信服务。 2、 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 在报文传输和/或接受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 一组控制数据通信

的规则。 3、网络组成: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网络核心(路由器,网络的网络), 接入网。 4、网络边缘:面向连接服务——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可靠 的,有序的字节流数据传送(丢包:确认和重传),采用流控制(发送方不能过载接收方),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 5、网络边缘:无连接服务——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送,无流控,无拥塞控制。 6、网络核心: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和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7、电路交换:为“呼叫”预留端到端资源,在电路交换网络中,沿着端系统 通信路径,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在(缓存、链路传输速率)在通信会话期间会被预留。(非共享)。将链路带宽划分为“片”,FDM和TDM。 8、FDM(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频分多路复用,该链路在连接期 间为每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多路复用,时间被划分为固定区间的帧,并且每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隙,一个时隙可用于传输该连接。 9、分组交换(统计多路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每个端到端数据划分 为分组,分组交换使用按需的方式分配链路。 10、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对比: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的用户使用网络;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课程设计是每一个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中都不可或缺的,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种拓展手段,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战了自己的见识,也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我们走向以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奠基石。 一、实习目的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针对于此,在经过相应的课程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等课程的系统学习之后,可以说对计算机网络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网络设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是一个要求动手能力很强的一门实践课程,在课程设计期间我努力将自己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计期间能够遵守纪律规章,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一共完成了11个实验,分别是1.制作直通电缆和交叉UTP、2.交换机Console口和Telnet配置、3.交换机端口和常规配置、4.虚拟局域网VLAN配置、5.路由器Console口 Telnet配置方法和接口配置、6.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7单臂路由配置、8.动态路由协议配置、9.PPP协议配置、10路由器访问控制表(ACL)、11.网络地址转换(NAT)。

考研复试-必备数据库试题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 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 A.三层模式之间的两种映射 B.模式与内模式 C.模式与外模式 D.三层模式 2.下列四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数据库减少了数据冗余 B.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共享 C.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的重复 D.数据库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3.在视图上不能完成的操作是( ) A.更新视图 B.查询 C.在视图上定义新的基本表 D.在视图上定义新视图 4.SQL的集合成员资格比较操作“元组IN(集合)”中的IN的等价操作符是:() A.<>ANY B.<>ALL C.=ANY D.=ALL 5.关系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不包括( ) A.完整性规则 B.数据结构 C.恢复 D.数据操作 6.关系范式从低到高依此是() A. 4NF BCNF 3NF 2NF 1NF B.BCNF 4NF 3NF 2NF 1NF C. 1NF 2NF 3NF 4NF BCNF D.1NF 2NF 3NF BCNF 4NF 7.在关系代数中,五种基本运算为() A.并、差、投影、选择、自然连接 B.并、交、差、投影、选择 C.并、差、投影、选择、笛卡尔乘积 D.并、交、差、选择、乘积 8.反映现实世界中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信息模型是( ) A.关系模型 B.层次模型 C.网状模型 D.E-R模型 9.语句delete from sc 表明() A.删除sc中的全部记录 B.删除基本表sc C.删除基本表sc中的列数据 D.删除基本表sc中的部分行 10.收回所有用户对基本表STUDENT的UPDATE操作权限可由()语句完成。 A.REVOKE UPDATE ON TABLE STUDENT FROM W ANG B.REVOKE UPDATE ON STUDENT FROM WANG C.GRANT UPDA TE ON STUDENT TO PUBLIC D.REVOKE UPDATE ON TABLE STUDENT FROM PUBLIC 11.不允许任何其它事务对这个锁定基表再加任何类型锁的锁是:() A.共享锁 B.排它锁 C.写锁 D.以上都不是 12.SQL中的视图机制属于DBS的() A.完整性措施 B. 恢复措施 C. 安全性措施 D. 并发性措施 13.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问题普遍采用() A.恢复 B.封锁 C.存取控制 D.协商 14.SQL语言有两种使用方式,分别称为交互式和() A.提示式SQL B.多用户SQL C.解释式SQL D.嵌入式SQL 15.下列四项中,不属于关系数据库特点的是( ) A.数据冗余小 B.数据独立性高 C.数据共享性好 D.多用户访问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 复习笔记

?因特网 ?因特网组成 P8 1.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 资源共享;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边缘部分,称端系统 (end system))组成。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处于边缘部分的用户通信方式P9-10 1.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客户是服 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2.对等方式(P2P 方式),即 Peer-to-Peer方式。(对等连接中的每 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 ?交换技术: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P11-15 1.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在通话时,两用 户间占用端到端的资源,而由于绝大部分时间线路是空闲的,所以线路的传输速率 往往很低。 2.分组交换组成:报文、首部、分组。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即收到分组—— 储存分组——查找路由(路由选择协议)——转发分组。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 靠;缺点:时延、开销。关键构件:路由器 3.报文交换:先传送到相邻结点,然后转存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P17 ?1. **广域网 WAN**(Wide Area Network):因特网的核心部分。?2. **城域网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很多采用以太网技术。 ?3. **局域网 LAN**(Local Area Network) 4. **个人区域网 PAN**(Personal Area Network) ?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公用网,专用网 ?性能指标P18:速率、带宽、时延

考研计算机网络的复习重点

考研计算机网络的复习重点 考研计算机网络的复习重点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这部分内容要了解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概念、组成;计算机网络的 分类,发展过程等。理解网络分层结构、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等 概念。重点掌握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和联系。 2.物理层 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以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形式为主。掌握信道、信号、带宽、码元、波特、速率、信元、信宿、编码与调制、电路 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数据报、虚电路等基本概念。重点掌 握奈奎斯特定理和香农定理。此外,还要注意复习每层上的网络设备,在考查目标中特别强调了对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的 考查。物理层设备有集线器、中继器。 3.数据链路层 4.网络层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路由与转发,因此路由协议和路由算法是考试的重点。路由算法重点复习距离-向量路由算法、链路状态路由算法。IP协议也是考试的重点,要求掌握IPV4地址与NAT、子网划分、子网掩码、CIDR。另外,IPV6协议是未来的方展方向,要了解IPV6 的报文结构和地址分配方式。 5.传输层 6.应用层 应用层要重点掌握DNS、FTP、电子邮件及www的概念、基本原理,所涉及的网络协议等。

数据结构教材:《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334页 数据结构习题:《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严蔚敏清华大学出 版社,234页 《算法与数据结构考研试题精析(第2版)》陈守孔机械工业出版社,436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唐朔飞高等教育出版,428页 操作系统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第3版)》汤子瀛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393页 操作系统习题:《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第2版)》汤子瀛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243页 《操作系统学习指导和考试指导》李善平浙江大学出版社,297 页 计算机网络教材:《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402页 计算机网络习题:《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王慧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349页 考研复习全书:《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指导全书》王道论坛机械工业出版社,497页 单项选择题 1、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是一种()。 A.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 B.顺序存取的存储结构 C.索引存取的存储结构 D.Hash存取的存储结构

安徽大学考研复试数据库系统概论

安徽大学考研复试数据库 系统概论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点 一、选择题 1.数据库系统的模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三类 B.三级 C.三个 D.三种 2.第三代数据库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层次数据模型 B.网状数据模型 C.关系数据模型 D.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3.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的划分,有利于获得数据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结构规范化 B.数据独立性 C.数据安全性 D.可操作性 4.DBMS能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这种功能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数据定义功能 B.数据管理功能 C.数据操纵功能 D.数据控制功能 5.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数据 B.数据模型 C.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D.信息 6.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的局部逻辑结构及特征的是。A.外模式 B.内模式 C.存储模式 D.模式7.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外模式 B. 概念模式 C. 内模式 D. 存储模式

8.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B包括DBS和DBMS B.DBS包括DB和DBMS C.DBMS包括DB和DBS D.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9.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文件系统简单,数据库系统复杂 B.文件系统只能管理文件,数据库系统还能管理其它数据 C.文件系统不能解决数据共享和数据独立性问题,数据库系统能解决 D.文件只能用于小型、微型机,数据库系统还能用于大型机 10.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B.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存储结构 C.不会因为系统数据存储结构与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D.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其他存储结构 11.按照传统的数据模型分类,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A.大型、中型和小型 B.西文、中文和兼容 C.层次、网状和关系 D.数据、图形和多媒体 12.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 A.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 B.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