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生物学期末论文

细胞生物学期末论文

细胞生物学期末论文
细胞生物学期末论文

细胞生物学论文

题目:细胞衰老和抗细胞衰老

研究进展和最新动向

系别: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学号: ***

姓名: *** 指导教师: ***

二零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目录

细胞衰老和抗细胞衰老研究进展和最新动向 (3)

中文摘要 (3)

Abstract (3)

1. 细胞衰老的概念及其特征 (4)

1.1.细胞衰老简述 (4)

1.2.DNA与细胞衰老 (4)

1.3特征和表现 (4)

2. 分子水平了解衰老的机制 (5)

2.1.衰老生物学标志的指标 (5)

2.2.端粒相关因子表达与细胞复制性衰老关系研究 (5)

3. 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和癌症的关系 (5)

4.抗衰老周边 (6)

4.1.中医对抗衰老的治疗和研究进展 (6)

参考文献 (8)

细胞衰老和抗细胞衰老研究进展和最新动向

中文摘要

衰老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对有关复制衰老分子生物学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1)复制衰老的特征及其与年龄衰老和肿瘤抑制的关系;2)衰老是细胞的重要生命现象,研究细胞衰老的发生及调节机理是人类认识生命规律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时也为衰老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人们越来越崇尚应用天然植物治疗疾病及保健。

关键词:复制衰老,新研究,肿瘤,保健

Abstract

Aging is an inevitable physiological phenomenon. Replicative senescence of the findings of molecular biology in recent years were reviewed, including: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plicative senescenc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ing and tumor suppression; 2) aging is an important cell biological phenomena, study of cellular aging occurrence and regulation mechanism is the law of human lif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nderstanding the content, but also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ging-related diseases to provide a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There is a growing respec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natural plant treatment of disease and health.

Key Words: keReplicative senescence, the new research, cancer, healthy

1.细胞衰老的概念及其特征

1.1.细胞衰老简述

细胞衰老是生物衰老的基本单位,是人类老年病发病的共同基础。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自身遗传因素的影响,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

人们将有机体死亡的可能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的现象称为衰老。衰老现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过程。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就进入衰老阶段,生物体的衰老是机体在细胞水平衰老的结果。

细胞复制性衰老概念:Hayflick证实在体外培养的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随所传代数的增加,细胞的增殖能力逐渐丧失,Hayflick将这种人正常体细胞在体外分裂潜能受限的现象称

为细胞复制性衰老。

1.2.DNA与细胞衰老

近年对衰老机制的研究已进入基因时代,细胞内DNA损伤积累是衰老过程中最先提出的机制,DNA损伤与细胞衰老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热点。DNA不断地被外源性和内源性因子损伤, 如果损伤持续,它能引起DNA复制或翻译错误,从而导致点突变或染色体重排及经由各种信号途径引起应激反应,引起细胞衰老。通常真核细胞在完成其有限次数的分裂后,丧失了合成DNA的能力,导致增殖能力的丧失。

细胞衰老(eellular seneseenee)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初级体细胞培养中存在的且最终不可逆转的复制能力的丢失。它的特征是形态学和生理学改变,包括终末细胞周期的停止,细胞衰老可能在器官衰老和肿瘤的预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细胞衰老和器官衰老都伴随着DNA损伤的增加。

1.3特征和表现

细胞衰老是细胞脱离细胞周期并不可逆地丧失增殖能力后进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虽然基本代谢过程仍然能够维持,但丧失合成DNA及增殖能力。

细胞衰老具有复制衰老、癌基因诱导的衰老及加速衰老等类型。衰老细胞具有细胞体积大而扁平、细胞停止分裂及SA-β-gal反应阳性等明显特性,复制衰老还具有端粒缩短到无法维持染色体结构完整性的特征。

衰老的细胞与终末分化细胞及其相似,表现为有基本的代谢能力,但无分裂能力。首先发现于人类体外细胞培养的成纤维细胞。

衰老是生命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不能长期地应付周围环境的变化,显著地表现在生理适应能力的减退。因此,衰老的过程可以认为:

机体的功能不断削弱;

对环境的适应性下降;

病理状况继发地急剧

2.分子水平了解衰老的机制

2.1.衰老生物学标志的指标

人口老化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 ,为了有效地延缓衰老 ,就必须在分子水平了解衰老的机制。目前制约哺乳动物衰老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少可靠、易测的评估生物学年龄的衰老标志 ,它们是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DNA损伤修复能力、线粒体DNA 片段缺失、DNA甲基化水平、端粒的长度、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基因表达谱【4】。

2.2.端粒相关因子表达与细胞复制性衰老关系研究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端粒长度的缩短是造成细胞复制性衰老的原因,而端粒的长度受端粒相关因子的调节。因此,研究端粒相关因子与细胞复制性衰老之间的关系能够揭示细胞衰老机制。目前已发现与端粒相关的因子有很多,这些因子调节细胞端粒结构和长度的变化,在细胞复制性衰老过程中发挥各自不同的重要作用。

2.2.1相关实验概述及其结果讨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概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考虑到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属于二倍体成纤维

细胞,具有复制性衰老的特性,因此选用HEL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HEL细胞复制性衰老模型,来模拟正常细胞的衰老过程。

●过程和现象:实验首先通过分离培养获得HEL细胞,按1:2分瓶传代直至其衰老,计算每

传一代的PD值,累计算出最终PD为64。培养后期细胞轮廓变得不再鲜明,细胞变粗、变大、形态不规则,细胞质内黑色颗粒增多。

●研究表明:TRF1调节POT1与端粒ssDNA的结合过程,Tankyrase1调节TRF1与dsDNA的

结合程度与状态。端粒缩短过程涉及Tankyrase1对TRF1 的作用:而端粒3′突出端缩短的过程则涉及TRF1与POT1。从分子水平上对细胞衰老加以验证,它们对于细胞复制性衰老起重要作用。

●讨论:虽然这些端粒相关因子与细胞衰老密切相关已经被认可, 但是它们对端粒结构及

端粒长度变化的作用多是通过以肿瘤细胞为研究对象而获得的。对于在正常细胞复制性衰老过程中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以及在细胞复制性衰老过程中会发生何种变化等许多问题还远没有得到阐明。

3.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和癌症的关系

目前已知,p53-p21和p16-pRB在细胞衰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细胞衰老对肿瘤的形成起着天然的屏障作用。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来诱导肿瘤细胞衰老和通过胞外刺激或化学治疗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衰老样生长停滞,已成为抗肿瘤研究的新思路。

细胞衰老是指细胞脱离细胞周期并不可逆地丧失增殖能力后进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是正常细胞的必然归宿。肿瘤细胞往往具有衰老障碍而表现出无限增殖的能力。在多种衰老细胞中,某些抑癌基因的过表达会引起细胞进入衰老程序,细胞绕过衰老途径是其永生化及癌变的必要条件,因而细胞复制性衰老是抑制肿瘤的一种可能机制。这样对衰老细胞的研究将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策略。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一项科研项目——菱角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提纯及结构鉴定这项研究由四所吉林大学完成。提取并分离菱角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对其抗癌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抗肿瘤作用。

菱角是菱科植物的果实,又称菱或菱实,主要生长在池沼或湖泊浅水之中,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菱角应用历史悠久,是药食用的水生植物,菱角味甘鲜,性平,无毒,具有清热祛暑、除湿祛风及益气健脾的功效,民间用于治疗溃疡、胃癌及食道癌等疾病。

4.抗衰老周边

4.1.中医对抗衰老的治疗和研究进展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回归自然热,人们越来越崇尚应用天然植物治疗疾病及保健。目前世界上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传统药物,欧洲一些国家在植物药的有关法规中明文列出被认可允许在药店以药物或OTC药物销售的药用植物(法国196种,德国128种)。美国FDA(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提出了把植物产品作为药品进行申报的草案,将对草药进行立法,把草药作为治疗药物纳入医疗保险而不再是作为营养补剂和替代药物,也为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广阔前景。

4.1.1中医理论--阴虚与动态衰老假说

●理论:元气决定人的“天年”,阴精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机升降出入有常,气血流畅

是生命健康的必要条件。衰老虽是全身生理机能的减退,而气虚、阴亏、血淤是衰老的基本病机,随着增龄,脏腑气阴逐渐消耗,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而淤滞,从而导致机体衰老。

●古典记载:一生长壮老已是生命的良然规律,衰老是“厂帛一瘀一衰老”的中医衰老模式。

人类生理过程的必然归宿。早在《素问·上一、气旺、阴充、血液流杨是生命活动古天真论》中就有关于衰老的记载:”女子的生理塞础-匕岁,肾气盛,沈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

●相关实验论证:山东中医药大学通过小鼠实验来分析不同年龄段大鼠的变化及左归饮、

补肾益寿胶囊、维生素E等不同方药的影响。但其对于老年期后期大鼠的效果不及阴阳双补之剂。衰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衰老机制有一定差异,应当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延缓衰老。阴虚贯穿衰老过程的始终,延缓衰老应从老年前期开始,补阴是该期最适宜的方法。具有补阴作用的左归饮对其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从而延缓衰老。

4.1.2中药的疗效

●楮实子的抗衰老活性成分及其品质评价

中药楮实子为桑科植物构树的干燥成熟果实,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我国历版药典均有收载,具有清肝明目、补肺益肾功效。

《本草》记载并具有滋补强壮、延年益寿之功效,但关于楮实子的现代研究不多。楮实子之名始载于《素问病机保命集》。楮实、楮桃、楮实子含义并非完全一致,楮实子应是构树果实(瘦果)而非种子。

构树属植物分布十分广泛,其中构树广泛分布于中国除黑龙江、内蒙古、宁夏、青海等以外大部分地区。

不同产地楮实子在性状上存在一定差异。

楮实子红色素及提取物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作用。

●茶油

J经研究实验发现,采用TBA法研究了茶油对小鼠肝脏体外过氧化作用的抑制 ,研究发现 :茶油能有效清除激发态自由基 ,对肝脂质过氧化有明显抑制作用。

●滑菇多糖

已有研究表明多种食药用真菌多糖均有抗衰老作用。

滑菇多糖可以通过增强衰老模型鼠的免疫功能发挥抗衰老效应,有效提高衰老模型鼠的胸腺指数、脾指数和脾淋巴细胞转化率。

滑菇多糖可以通过提高衰老模型鼠的抗氧化能力发挥抗衰老作用,提高衰老模型鼠肝脏的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增强肝脏抑制活性氧生成的能力,降低肝脏脂褐素的含量。

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滑菇多糖对脾脏和肝脏在衰老过程中的退行性变化有明显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宗玉,范新青,童坦君;中国人外周血白细胞端区DNA长度随增龄缩短[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7年05期

【2】童坦君,张宗玉;衰老分子生物学在新世纪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年03期【3】刘平湖,童坦君,张宗玉!;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16可诱导人成纤维细胞发生衰老样变化[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4】张宗玉,范新青,童坦君;中国人外周血白细胞端区DNA长度随增龄缩短[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7年05期

【5】师迎旭端粒相关因子表达与细胞复制性衰老关系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6】庞素秋中药楮实子的抗衰老活性成分及其品质评价《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7】叶新民,方德国,鲍智鸿茶油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6期【8】陈莉外源性补充L-肉碱对运动大鼠肝脏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韩明向周宜轩,李平,倪恩荣,魏江磊"虚—淤—衰老"模式初探《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10】李文瑞刘新光周中军DNA损伤与细胞衰老关系的研究进展《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细胞生物学课程论文

无限增殖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系胰高血糖素样免疫反应的 建立及特性描述 XXX 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 1101班 201111XXXXXXX 摘要 1.背景: Hh信号是一种保守的形态形成通路,它在胚胎发育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新兴的证据也支持这一角色在治疗和修复过程以及肿瘤发生中的作用。胰高血糖素样免疫反应性家族的转录因子(Gli1,2和3)通过调节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来调解刺猬形态形成的信号。我们以前用来自小鼠胰高血糖素样免疫反应性的一系列胚胎成纤维细胞来描述Gli蛋白在Hh目标基因调节中的个体与合作的角色。 2.结果: 本文中,我们描述了缺乏单个和多个Gli基因自发地无限增值的老鼠胚胎成纤维(iMEF)细胞系的建立。这些非无性繁殖系的细胞系概括了独特的配体介导的转录响应早期的MEFs。然而许多Gli1对目标基因的诱导不起作用,已发现的Gli2空细胞会减弱目标基因的感应而Gli3空细胞表现出提高基底部并促进配体诱导的表达。在Gli1 - / 2 - / - iMEFs中的目标基因反应严重地降低而Gli2 - / 3 / - iMEFs 不能引发转录反应。然而,我们发现Gli1 / 2 - / -和Gli2 / 3 - / - iMEFs对Hh配体都表现出强劲的白三烯依赖性的综合迁移,这证明了这种反应不是依赖性的转录。

3.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一系列Gli-null iMEFs转录和非转录的Hh反应的基本特征。向前推移,在Hh 反应程控中,这些细胞系被证明是一套有价值的工具,用来研究独特功能的调控。 背景 对于多种多样的生物过程,包括发育模式和器官形成,Hh信号通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调控子。这条路径从上游的Hh配体结合起始,到跨膜转运受体的碎片蛋白(Ptc1)。这减轻了碎片蛋白介导对Smoothened(Smo)的抑制,引发了复杂的下游信号级联(综述[1]]。Gli1和Ptc1是保守的Hh目标基因并且其表达水平被认为是路径活动的可靠指标。大多数Hh信号介导的生物学效应似乎都是通过Hh目标基因的转录调控被调节的,就连最近的一个非转录反应也被确定[2、3]。 在确定Hh在生长和组织与器官的形态发生中发放信号的角色时,空小鼠模型是至关重要的。在探索在通路调节中个体Hh信号介质的功能时,这些模型也被证明是很有价值的。在细胞分析中,Gli1的过度表达已经被发现可以诱导Hh目标基因的表达。小鼠的Gli1 发育正常的这一发现,推断Gli1的功能对于正常发育是可有可无的[4]。小鼠的Gli2 表现出神经管缺陷并且证明减退的Hh目标基因表达在几个组织中[5 - 7]。它支持来自基于细胞分析的研究结果[8],即把Gli2的功能作为一个关键的目标基因的激活剂。对于Gli3空小鼠,在来自于野生型的器官中,增加的目标基因的表达暗示,Gli3的功能是抑制转录。

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 五、简答题 1、细胞学说的主要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答:细胞学说的主要容包括: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细胞学说的创立参当时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其意义在于:明确了整个自然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即动、植物的各种细胞具有共同的基本构造、基本特性,按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推进了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进步。 2、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细胞质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学的经典时期、实验细胞学时期、细胞生物学时期。 3、为什么说19世纪最后25年是细胞学发展的经典时期? 答:因为在19世纪的最后25年主要完成了如下的工作: ⑴原生质理论的提出;⑵细胞分裂的研究;⑶重要细胞器的发现。这些工作大推动了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1、病毒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⑴病毒是“不完全”的生命体。病毒不具备细胞的形态结构,但却具备生命的基本特征(复制与遗传),其主要的生命活动必需在细胞才能表现。⑵病毒是彻底的寄生物。病毒没有独立的代和能量系统,必需利用宿主的生物合成机构进行病毒蛋白质和病毒核酸的合成。⑶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⑷病毒的繁殖方式特殊称为复制。 2、为什么说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能独立生活的细胞生物? 答:支原体的的结构和机能极为简单:细胞膜、遗传信息载体DNA与RNA、进行蛋白质合成的一定数量的核糖体以及催化主要酶促反应所需要的酶。这些结构及其功能活动所需空间不可能小于100nm。因此作为比支原体更小、更简单的细胞,又要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要求,似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说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1、超薄切片的样品制片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答案要点:固定,包埋,切片,染色。 2、荧光显微镜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有什么应用? 答案要点:荧光显微镜是以紫外线为光源,照射被检物体发出荧光,在显微镜下观察形状及所在位置,图像清晰,色彩逼真。 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细胞天然物质经紫外线照射后发荧光的物质(如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发出血红色荧光);也可观察诱发荧光物质(如用丫啶橙染色后,细胞中RNA发红色荧光,DNA发绿色荧光),根据发光部位,可以定位研究某些物质在细胞的变化情况。 3、比较差速离心与密度梯度离心的异同。 答案要点:二者都是依靠离心力对细胞匀浆悬浮液中的颗粒进行分离的技术。差速离心是一种较为简便的分离法,常用于细胞核和细胞器的分离。因为在密度均一的介质中,颗粒越大沉降越快,反之则沉降较慢。这种离心方法只能将那些大小有显著差异的组分分开,而且所获得的分离组分往往不很纯;而密度梯度离心则是较为精细的分离手段,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先在离心管中制备出蔗糖或氯化铯等介质的浓度梯度并将细胞匀浆装在最上层,密度梯度的介质可以稳定沉淀成分,防止对流混合,在此条件下离心,细胞不同组分将以不同速率沉降并形成不同沉降带。 4、为什么电子显微镜不能完全替代光学显微镜? 答案要点:电子显微镜用电子束代替了光束,大大提高了分辨率,电子显微镜相对光学显微镜是个飞跃。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A型题 1. 世界上第一个在显微镜下看到活细胞的人是 A. Robert Hooke B、Leeuwenhoek C、Mendel D、Golgi E、Brown 2. 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器 D、细胞质 E、细胞 3. 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是 A、中心法则 B、基因学说 C、半保留复制 D、细胞学说 E、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4. 细胞学说的提出者是 A、Robert Hooke和Leeuwenhoek; B、Crick和Watson; C、Schleiden和Schwann; D、Sichold和Virchow; E、以上都不是 二、X型题 1. 当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热点集中在_______等方面 A、细胞信号转导 B、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调控 C、细胞的生长及分化 D、干细胞及其应用 E、细胞的衰老及死亡 2. ______促使细胞学发展为分子细胞生物学 A、细胞显微结构的研究 B、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C、细胞工程学的发展 D、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E、克隆技术的发展 三、判断题 1.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结构的科学。 2. 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 3. 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 英国学者Robert Hooke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 5. 细胞学说、进化论、遗传学的基本定律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四、填空题 ?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开展研究的学科。?1838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细胞? ?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第二章细胞的起源及进化 一、A型题 1. 由非细胞原始生命演化为细胞生物的转变中首先出现的是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器; D、核仁; E、内质网 2. 在分类学上,病毒属于 A、原核细胞 B、真核细胞 C、多种细胞生物 D、共生生物 E、非细胞结构生物 3. 目前发现的最小的细胞是 A、细菌 B、双线菌 C、支原体 D、绿藻 E、立克次氏体 4.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 A、中心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复合体; E、溶酶体 5. 一个原核细胞的染色体含有 A、一条DNA并及RNA、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B、一条DNA及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C、一条DNA不及RNA、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D、一条以上裸露的DNA; E、一条以上裸露的DNA及RNA结合在一起 6. 关于真核细胞,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有真正的细胞核; B、体积一般比原核细胞大; C、有多条DNA分子并及组蛋白结合构成染色质; D、遗传信息的转录及翻译同时进行; E、膜性细胞器发达 7. 下面那种生物体属于真核细胞 A、酵母 B、蓝藻 C、病毒 D、类病毒 E、支原体 8. 下列哪种细胞属于原核生物 A、精子细胞 B、红细胞 C、细菌细胞 D、裂殖酵母 E、绿藻 9. 原核细胞的mRNA转录及蛋白质翻译 A、同时进行; B、均在细胞核中进行; C、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进行;

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附带答案及作业题目

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附带答案及作业题目 一选择 1 最早发现细胞的是:胡克 2 观察无色透明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运动细胞:暗视野显微镜。 3 信号传递中,重要的脂类是:磷酸酰基醇。 4 多药性蛋白属于ABC转运器。 5 植物细胞与细菌的协助运输借助于质子浓度梯度。动物则借助钠离子浓度梯度。 6 鞭毛基体和中心粒属于三联微管。 7 叶绿体质子动力势产生是因为类囊体腔的PH值低于叶绿体基质的PH值。 8 Hela细胞属于宫颈癌上皮细胞。 9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力:0.2nm。光镜:0.2um。人眼: 0.2mm。 10 鞭毛轴丝由9+2微管组成。 11 矽肺与溶酶体有关。 12 纺锤体的微管包括:星体微管,动粒微管,极微管。 13 具有细胞内消化作用的细胞器是:溶酶体。 14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均来自线粒体。 15 信号识别颗粒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包括RNA和蛋白质。 16 抑制脂质分裂的是:松弛素。 17 钙离子浓度上升时,PKC转移到质膜内表面。 18 类囊体膜上电子传递方向:PSII---PSI---NADP+。 19 由膜围成的细胞器是胞内体。 20 氚标记的尿嘧啶核苷用于检测细胞中RNA转录。

21 膜脂不具有的分子运动是跳跃运动。 (具有的是:侧向,旋转,翻转) 22 膜流的正确方向:内质网——高尔基体——质膜。 23 初级溶酶体来自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4 线粒体合成ATP。 25 微丝重要的化学成分是肌动蛋白。 26 不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电位门通道。 27 肌质网可贮存钙离子。 28 高尔基体功能功能:分泌颗粒形成。 29 微丝在非肌细胞中功能:变形运动,支架作用,吞噬运动。 30 中心粒:9组3联。 31 胞内信使有:C,CGMP,DG。生长因子:EGFR。、 32 流式细胞术可快速测定细胞中DNA含量。 33 完成细胞膜特定功能的组分为膜蛋白。 34 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成为:细胞膜。 35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是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36 肝细胞解毒作用发生在滑面内质网。 37 衰老细胞器被膜包裹形成自噬体。 38 线粒体中ADP---ATP在基粒中。 39 组成微丝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状肌动蛋白。 40含不溶性脂蛋白颗粒的细胞内小体为脂褐质。 41 微管形态一般是中空圆柱状。 42 细胞氧化过程中,乙酰辅酶A生成在线粒体基质中。 43 粗面内质网作为核糖体附着支架。

细胞生物学论文格式

细胞生物学 课程论文 题目鸡胚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应用 班别生物技术101班学号 10114040132 姓名林海州 成绩

鸡胚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应用 摘要:原代培养是指在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使从体内取出的组织细胞生存、生长和传代,并维持原 有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性。鸡胚成纤维细胞具有相对容易获得、增殖能力强、适应性强、良好的耐受性、 性状比较稳定等特点,使得其被广泛地应用于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许多方面。论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 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技术,如鸡胚的取材、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同时介绍了应用进展和未来研究方 向。 关键词:鸡胚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分离;纯化 1.前言 原代细胞培养因具有细胞刚刚离体,生物性状尚未发生很大变化,具备二倍体的遗传性、来源方便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病毒学、细胞分化、药物测试等试验中。在禽类原代细胞培养中,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 , CEF) 得到普遍应用。CEF 的培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使从体内取出的成纤维组织细胞生存、生长和传代,并维持原有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性。早年的组织培养工作者,如Carrel 等曾用鸡胚做过大量研究工作。与其他细胞相比,CEF 相对容易获得,而且增殖能力强,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性状比较稳定,不易发生转化。正是具备以上的特点,使得其被广泛地应用于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的许多方面。 2 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制备 2. 1 取材 CEF 细胞的制备一般选用9 日龄~11 日龄的SPF 鸡胚,鸡胚日龄不宜过大,否则剪碎组织时候较为困难,而且杂细胞也会较多。可参考的方法是,分别用碘酒和酒精棉由鸡

医学细胞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大全01

细胞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名词解释: 医学细胞生物学: 是指用细胞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体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疾病关系的科学。 细胞学说: 是指Schleiden和Schwann提出的:所有都生物体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 简答题: 比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 原核细胞 细胞壁有,主要成分肽聚糖 细胞膜有 细胞器 核糖体70S(50S+30S) 染色体单个DNA组成(环状) 运动简单原纤维和鞭毛 有 转录在细胞核内 翻译在细胞质内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分子量可达到上万或更多的 螺旋结构。其主要特点是:DNA分子的碱基均位于双链的内侧,通过氢键相连,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蛋白质二级结构: 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氢键在氨基酸残基之间的对应点连接,使蛋白质结构发生曲折的结构。有三种类型:a螺旋结构:肽链以右手螺旋盘绕成空心的筒状构象。b折叠片层:一条肽链回折而成的平行排列构象。三股螺旋:是胶原的特有构象,由原胶原的三条多肽链共同铰接而成。 第五章1-5节

名词解释 单位膜:细胞膜在光镜下呈三层式结构,内外两层为密度高的暗线,中间层为密度低的亮线,这种“两暗一明”的结构为单位膜。 液态镶嵌模型: 1.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镶嵌在其中的蛋白质构成。 2.磷脂分子脂双层以疏水的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两面组成的生物膜骨架。 3.蛋白质或镶嵌在脂双层的表面、或镶嵌在其中、或横跨脂双层,体现了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 该模型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被动运输: 物质顺浓度梯度运输, 主动运输: 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 能量,分为离子泵、伴随运输(协同运输)。 易化扩散: 进出细胞, 通过膜囊 运输 具有选 Na-K ATP酶,具有载体和酶的活性。由a.b 两个大小亚单位组成,大的a亚单位为该酶的催化部分,其细胞质端有ATP和Na+的结合位点,外端有K+和乌本苷的结合位点,通过反复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进行活动。该酶在Na+、K+、Mg2+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被激活,催化水解A TP,为Na+、K+的对向运输提供能量。 简答题 1、简述细胞膜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的分子结构及特性。 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镶嵌在其中的蛋白质构成。 蛋白质镶嵌在脂双层的表面、或镶嵌在其中、或横跨脂双层,具有分布的不对称性。 磷脂分子脂双层的疏水尾部相对,其极性头部朝向两面组成的生物膜骨架。

细胞生物学论文

细胞生物学概述 摘要: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斯。诺。美。A11-走在生物医学的最前沿)以动态的观点,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主要是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从生命结构层次看,细胞生物学位于分子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互相渗透。 英文摘要:Cell biology is to cel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sub microscopic level, cells, molecular level (,. Connaught. Beauty. A11- in the forefront of biomedical) from the dynamic point of view,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ells, cell and organelle of the life history and various life activities of the discipline. Cell biology is one of the frontier branch of modern life science, mainly is the basic rule to study cell from different hierarchy of life activities of cells. From the life structure and arrangement,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is located between cell biology molecular biology, their mutual connection, mutual penetration. 关键字:细胞学说显微技术遗传物质 前言: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特殊性决定了个体的特殊性,因此,对细胞的深入研究是揭开生命奥秘、改造生命和征服疾病的关键。在我国基础学科发展规划中,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并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 主体: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生活史的一门科学。现代细胞生物学从显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主要是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从生命结构层次看,细胞生物学位于分子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互相渗透。一、细胞生物学简史 从研究内容来看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显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i从时间纵轴来看细胞生物学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 含答案

1.简述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细胞生物学发展的主要阶段。 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历了从显微水平到亚显微和分子水平的发展过程,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从而探索细胞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代谢衰老及进化等各种生命现象的规律的科学;主要阶段:①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创立②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学研究③实验细胞学研究 ④亚显微结构与分子水平的细胞生物学. 2.简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和植物均有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魏尔肖后来对细胞学说作了补充,强调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 3.简述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 1). 结构简单 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无膜包裹,形成拟核。 细胞质中无膜性细胞器,含有核糖体. 2). 体积小直径约为1到数个微米。 4.简述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5.简述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① DNA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②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 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③螺旋的主链由位于外侧的间隔相连的脱氧核糖和磷酸组

成,内侧为碱基构成。④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依据碱基互补原则相连螺旋内每一对碱基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垂直于螺旋纵轴,相邻碱基对之间距离为0。34nm,双螺旋螺距为3。4nm。 6.蛋白质的结构特点。 以独特的三维构象形式存在,蛋白质三维构象的形成主要由其氨基酸的顺序决定,是氨基酸组分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差异使蛋白质折叠成不同的高级结构。二级结构是由主链内氨基酸残基之间氢键形成,有两种主要的折叠方式a-螺旋和β—片层。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形成三级结构,不同侧键间互相作用方式有氢键,离子键和疏水键,具有三级结构既表现出了生物活性。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亚单位通过氢键等非共价键可形成更复杂的四级结构。 7.生物膜的主要化学组成成分是什么? 膜脂(磷脂,胆固醇,糖脂),膜蛋白,膜糖 8.什么是双亲性分子(兼性分子)?举例说明。 既含有亲水头部又含有疏水的尾部的分子,如磷脂一端为亲水的磷酸基团,另一端为疏水的脂肪链尾. 9.膜蛋白的三种类型。 膜内在蛋白(整合蛋白),膜外在蛋白,脂锚定蛋白 10.细胞膜的主要特性是什么?膜脂和膜蛋白的运动方式分别有哪些? 细胞膜的主要特性: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膜脂翻转运动,旋转运动,侧向扩散,弯曲运动,伸缩和振荡运动。膜蛋白旋转运动和侧向扩散. 11.影响膜脂流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不饱和脂肪酸越多,相变温度越低其流动性也越大。 ②脂肪酸链的长短,脂肪酸链短的相变温度低,流动性大。 ③胆固醇的双重调节,当温度在相变温度以上时限制膜的流动性起稳定质膜的作用,在相变 温度以下时防止脂肪酸链相互凝聚,干扰晶态形成。 ④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例,比值越大流动性越大. ⑤膜蛋白的影响,嵌入膜蛋白越多,膜脂流动性越小 ⑥膜脂的极性基团、环境温度、pH值、离子强度及金属离子等均可对膜脂的流动性产生一 定的影响。 12.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优缺点。 膜中脂双层构成膜的连贯主体,他们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膜中蛋白质以不同的方式与脂双层结合.优点,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缺点,但不能说明具有流动性性的质膜在变化过程中怎样保持完整性和稳定性,忽视了膜的各部分流动性的不均匀性。 13.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有哪几种? 被动运输:简单扩散,易化扩散,离子通道扩散.主动运输:ATP直接供能,ATP间接供能。 14.简述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区别。 被动运输不消耗细胞能量,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主动运输逆电化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都有载体蛋白介导。 15.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有哪几种? 胞吞作用(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胞吐作用(连续性分泌作用,受调性分泌作用) 16.简述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 小肠上皮细胞顶端质膜中的Na+/葡萄糖协同运输蛋白,运输2个Na+的同时转运1个葡萄糖分子,使胞质内产生高葡萄糖浓度;质膜基底面和侧面的葡萄糖易化扩散运输蛋白,转运葡萄糖离开细胞,形成葡萄糖的定向转运.Na+—K+泵将回流到细胞质中的Na+转运出细胞,维持Na+穿膜浓度梯度。

细胞生物学期末考试资料

细胞生物学期末考试资料 一、名词解释(8题/3分,英文,写出中文再解释) 1、蛋白质分选(protein sorting):指依靠蛋白质自身信号序列,从蛋白质起始合成部位转运到其功能发挥部位的过程。P115 2、信号肽(signal peptide):是位于蛋白质上的一段连续的氨基酸序列,一般有15~60个氨基酸残基,具有分选信号的功能。P116 信号斑(signal patach):是溶酶体酶蛋白多肽形成的一个特殊的三维结构,是位于蛋白质不同部位的几个氨基酸序列在多肽链折叠后形成的一个斑块区,具有分选信号的功能。 前肽(prepeptide):指一些分泌蛋白质的新生肽链N末端,有一段长度不等的肽段,通常由20~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导肽(leading peptide):它是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信号。 3、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s):将细胞核内能与组蛋白结合并能介导核小体有序组装的核质素。P123 4、细胞骨架(cytoskeleton):由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组成的蛋白纤维网络结构,具有为细胞提供结构支架、维持细胞形态、负责细胞内物质和细胞器转运和细胞运动等功能。 P166 5、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s,MTOCs):是细胞质中决定微管在生理状态或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组装的结构。P177 6、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靶细胞并与其特异的受体相互作用,通过细胞信号转导引起靶细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等生物学效应的过程。P200 7、受体(receptor):是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一类大分子,可识别并特异性地与有生物活性的化学信号分子结合,从而激活或启动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导致该信号物质特定的生物效应。P204 8、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指胞内产生的非蛋白类小分子,通过其浓度的增加或减少,应答胞外信号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调节细胞内酶和非酶的活性,从而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行使信号放大、分化、整合并传递的功能。P206 9、生物的基因组(genome):在真核细胞中,每条DNA分子都被包装在染色体中,一个生物储存在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P254 10、核型(karyotype):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全部染色体,按其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P272 11、灯刷染色体(lampbrush chromoome):是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停留在双线期的染色体。P277 12、Hayflick 界限(Hayflick limit):细胞,至少是培养的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P369 细胞周期(cell cycle):指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全过程。 13、表观遗传(epigenetics):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 14、干细胞(Stem cell):是存在于个体发育过程中,具有长期(或无限)自我更新能力、并可分化产生某种(或多种)特化细胞的原始细胞。是个体的生长发育、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生物学论文.

线粒体病的研究论文 12级生工一班蒋超(1202011023) 【摘要】线粒体产生细胞生存所必需的能量,是细胞质内带有遗传信息的细胞器。近年来,线粒体机能异常与人类疾病的关系逐渐受到人们关注,如线粒体脑肌病、线粒体心肌病、Parkinson病、Alzhcirner病等疾病相关。广义的线粒体病是指以线粒体异常为主要病因的一大类疾病。除线粒体基因组缺陷直接导致的疾病外,编码线粒体蛋白的核DNA突变也可引起线粒体病,但这种疾病变现为孟德尔遗传方式。目前还发现有一类线粒体疾病,可能涉及到mtDNA与nDNA的共同改变,认为是基因组间交流的通讯缺陷。通常所指的线粒体疾病为狭义的概念,即线粒体DNA突变所指的线粒体功能异常。 一、线粒体的功能 1.线粒体最主要的功能是氧化磷酸化氧化代谢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化学质子梯度,结果产出高能磷酸键生成ATP。在有氧条件下,电子从NADH传递到氧,获得的能量转移被用作两个线粒体膜之间质子泵。质子泵经电子向链下部传递用于能量释放并产生PH梯度和近60mv的电子梯度穿过线粒体内膜,复合物V(ATP)合成酶用这种梯度能量产生ATP。在氧化磷酸化期间,线粒体产生ROS,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去除反应性氧中起重要作用。ROS能损害蛋白质和核酸,如果不及时去除可引起线粒体和细胞损害。 2.线粒体在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多数凋亡前刺激需要线粒体外膜通透性,引起线粒体内膜释放蛋白质到胞浆。如细胞色素C和凋亡早期因子,这些因子释放的关键作用是通道开放(线粒体传递孔),孔的开放和凋亡活化与线粒体蛋白质降解相关。在此条件下凋亡的过度活化,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中细胞死亡有关。 3.线粒体在某些代谢通路中也起基本作用由于丙酮酸脱氢酶(PDH)引起丙酮酸氧化发生与线粒体内部,并提供乙酰辅酶A来燃烧Krebs循环。对Krebs循环、脂肪酸氧化、酮氧化和支链丙酮酸代谢酶全包含在线粒体内,尿素循环的某些步骤也位于线粒体内。因此线粒体功能丧失引起某些同路异常。

厦大细胞生物学考点-本科生期末重点.

细胞生物学考点 1、细胞最早于1665年由英国科学家R.Hooke发现。活细胞是1673~1677年由荷兰科学家 A.Van Leeuwenhoek 观察到的。 2、德国植物学家M.J.Schleiden和动物学家T.Schwann根据自己的研究并总结前人的工作,提出了细胞学说(cell theory)。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和植物均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形态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3、1958年Crick发表了“中心法则”,指出遗传信息的流向是:DNA→ RNA →蛋白质。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5、原核细胞向真核细胞的演化的两种假说:1分化起源说;2内共生起源说。 6、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异同。 7、动物细胞内主要含有的RNA种类和功能。 8、蛋白质的各级结构: 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主要化学键为肽键,少数含二硫键。 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即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主要化学键为氢键。 三级结构是指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即肽链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主要化学键为疏水键、离子键、氢键和 Van der Waals力等。 四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主要是疏水作用,其次为氢键和离子键。 9、用可见光做光源的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是0.2um,切片厚度为1~10um。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实际上仅约2nm,切片厚度为50~100nm。通常将光镜下所见物体的结构称作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的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或超微结构。 10、细胞的分离方法有:1差速离心或密度梯度离心;2流式细胞技术;3免疫磁珠法;4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

医用细胞生物学 期末复习

《医用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 ?绪论(P1—3) 什么是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任务? 1.细胞生物学是把细胞形态和功能相结合,以整体和动态的观点,把细胞的显微水平,亚 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有机结合,研究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细胞生物学是一门从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学科。 2.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①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②细胞和细胞器的功能;③细 胞的增殖和分化;④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细胞是谁发现的?细胞学说的内容? 1.英国物理学家Hooke(胡克)首先描述了细胞壁构成的小室,成为“cell” 荷兰科学家Leeuwenhoek(列文虎克)用较高倍放大镜发现了精子,红细胞,肌细胞等2.“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植物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 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P6—9) 什么是分辨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分别是多少? 1.分辨率是指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2.肉眼的分辨率为0.2mm;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是0.2μm,而电子显微镜的最大分辨率可 达1.14nm。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组成结构? 光学显微镜的组成主要分为三部分:①光学放大系统,为两组玻璃透镜:目镜和物镜;②照明系统:光源、折光镜和聚光镜,有时另加各种滤光片以控制光的波长范围;③机械和支架系统(镜筒、镜柱、镜座、物镜转换器、调焦装置),主要是保证光学系统的准确配置和灵活控制。 常见的光学显微镜的种类? ①普通光学显微镜;②荧光显微镜;③相差显微镜;④微分干涉显微镜;⑤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P3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特征上的主要区别? 见附表。 ?细胞的分子基础(P41—52)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单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 1.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每个核苷酸分子由一个戊糖(核糖或脱氧核糖)、一个

细胞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细胞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1. 一氧化氮 (NO)是不是第二信使,请简述你的观点和证据。一氧化氮是第二信使 资料表明,细胞中存在一种NO合成酶,NO合成酶分解L-精氨酸,生成NO和 L-瓜氨酸。 NO的作用决定其释放部位,生成细胞是血管内皮。如乙酞胆碱,缓激肤或动脉流等刺激内皮细胞,使之释放NO,它激活邻近平滑肌的鸟核昔酸环化酶, 引起血管舒张。在血小板,则抑制聚集和粘附; 在大鼠小脑,由于激活了兴奋性NMDA(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神经元释放 畜NO,使邻近的突触前神经末梢及星形细胞的可溶性鸟核昔酸释化酶激活。FMLP或LTB刺激大鼠腹腔中4性粒细胞和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NO可以激活血管平滑肌及血小板的鸟核昔酸环化酶: 由此看啦NO确实是一种第二信使。 参考文献:NO-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第二信使,Coller j&Vallance P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第13卷第1期,1991 2. 简述你对干细胞的理解和干细胞的应用前景。 干细胞(stem cells, SC)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self-renewing)的多潜能 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TSC)、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和单能干细胞(unipotent stem cell)。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细胞生物学论文 收获 感悟

<细胞--一个和谐的社会>学期总结 xxxxxxxxxxxx 收获 (一)对细胞的认识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它联系着生物科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尤其是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学科联系密切。从1665年英国人胡克发现第一个植物细胞后,历经170多年的研究探索,科学家们创立了被认为是19世纪的三大发现之一的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创立对细胞学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19世纪的最后25年的时间里,人们相继发现了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细胞生命现象,同时还发现了染色体和多种细胞器,这段时间是细胞学的经典时期。1876年,亨特等发现了动物细胞的受精现象,于是实验细胞学得以迅速发展,人们广泛应用实验手段与分析方法来研究细胞学中的一些根本问题,于是开始出现了细胞遗传学、细胞生理学、细胞化学等生物学分支。20世纪50年代以来,电子显微镜与超薄切片技术相结合,产生了细胞超微结构这一新兴领域,大大地加深与拓宽了人们对细胞的认识,不仅对已知的细胞结构,诸如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膜、核膜、核仁、染色体结构的了解出现了全新的面貌,而且发现了一些新的重要的细胞结构,如内质网、核糖体、溶酶体、核孔复合体与细胞骨架体系等,为细胞生物学学科早期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时期,生物化学与细胞学的相互渗透与结合,使人们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研究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世纪60年代,“细胞生物学”以一门新的学科出现,7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细胞生物学对细胞的研究由细胞、亚显微结构进入了分子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为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建立以及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PCR技术的应用及序列分析手段的改进,使人类基因组计划得以提前5年完成。 (二)加深理解和拓宽了细胞生物学的理论知识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较大的提高。以下几方面是本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收获。 细胞通讯 细胞的生命活动是由通讯引发的一系列生理活动现象。细胞通讯有三种方式:通过信号分子传递信息、通过相邻细胞表面分子的黏着相联系、通过细胞与胞外基质的黏着发生关系。其中通过信号分子的细胞通讯是主要的方式,也是发现最早研究最深入的细胞通讯。信号分子按组成分有激素、局部介质和神经递质三种类型。细胞内受体主要位于细胞核内,有两个不同的结构域,一个是与DNA结合的结构域,另一个是激活基因转录的N端结构域。信号在转导过程中,具有级联放大效应,细胞在接收信号之后,通过信号分子水解、受体钝化、受体减量调节以及磷酸酶作用使信号分子终止,以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蛋白质的合成和分选机理 蛋白质的合成和分选运输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其中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提供给内膜系统、细胞质膜以及细胞外,而内膜系统外的部分所需蛋白质则由游离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提供。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为其一级结构,在导肽、信号肽的指导下,具一级结构的蛋白质以核孔运输、跨膜运输或小泡运输的方式分选定位到细胞特定部位。在蛋白质运输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时,在分子伴侣的帮助下进行蛋白质的加工修饰和拆叠,形成特定的蛋白质空间构象。 细胞周期调控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整理

春2周细胞膜 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其特性:膜脂;膜蛋白;膜糖。 2.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脂筏模型。 3.细胞膜的生物学特性:不对称性;流动性(膜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1.脂质体(liposome):当脂质分子被水环境包围时,自发聚集,疏水尾在内, 亲水头在外,出现两种存在形式:球状分子团、形成双分子层,为防止两端尾部与水接触,游离端自动闭合,形成充满液体的球状小泡称为脂质体。 2.细胞外被(cell coat)或糖萼(glycocalyx):质膜中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表面 延伸出的寡糖链构成的糖类物质。 3.脂筏(lipid raft):膜双层内含有特殊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微区,微区中富含胆 固醇和鞘脂,其中聚集一些的特定种类的膜蛋白。由于鞘脂的脂肪酸尾部比较长,这一区域比膜的其他部分厚,更有秩序且较少流动,称脂筏。 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特征与生理功能? 1)脂类:包括磷脂、胆固醇、糖脂,构成细胞膜主体,与膜流动性有关。 2)蛋白质:可分为内在蛋白和外在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如物质运输、 信号转导等。 3)糖类:包括糖脂和糖蛋白,对细胞有保护作用,在细胞识别起作用。 2.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1)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不饱和流动性大)。 2)脂肪酸链的长短(短链流动性大)。 3)胆固醇的双重调节(相变温度以上降低,相变温度以下提高)。 4)卵磷脂和鞘磷脂的比值(比值高的流动性大)。 5)膜蛋白的影响(膜蛋白越多,流动性越差)。 6)极性基团、环境温度、pH、离子强度。 春3、4周细胞内膜系统、囊泡转运 1.细胞内膜系统的概念、组成。 2.粗面内质网功能: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折叠装配;蛋白质的糖基化;蛋白 质的胞内运输。 3.滑面内质网的功能:参与脂质物质的合成运输;参与糖原代谢;参与解毒;参 与储存和调节Ca2+;参与胃酸、胆汁的合成分泌(内质网以葡萄糖-6-磷酸酶为标志酶)。 4.信号肽假说:新生肽链N端有独特序列称为信号肽,细胞基质中存在SRP能 识别并结合信号肽,SRP另一端与核糖体结合,形成复合结构,然后向内质网膜移动,与内质网膜上SRP-R识别结合,并附着于移位子上,然后SRP解离,肽链延伸。当肽链进入内质网腔时,信号肽序列会被内质网腔信号肽酶切除,肽链继续延伸至终止。 5.高尔基体是高度动态、具有极性的细胞器,以糖基转移酶为标志酶,主要功能 有:糖蛋白合成;参与脂质代谢;是大分子转运枢纽;加工成熟蛋白。 6.溶酶体酶的形成:①在内质网中合成、折叠和N-连接糖基化修饰,形成N-连 接的甘露糖糖蛋白,运送至高尔基体;②溶酶体酶蛋白在高尔基体中加工时甘露糖残基磷酸化为甘露糖-6-磷酸(M-6-P),为分选重要信号;③溶酶体酶分选并以出芽方式转运到前溶酶体。 7.溶酶体以酸性磷酸酶为标志酶,主要功能为:细胞内的消化作用;细胞营养功 能;机体防御和保护;激素分泌的调控;个体发生和发育的调控。 8.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又称微体,特点:①内有尿酸氧化酶结晶,称作 类核体;②模内表面界面可见一条称为边缘板的高电子致密度条带状结构。以过氧化物酶为标志酶。主要功能:清除细胞代谢所产生的H2O2及其他毒物; 对细胞氧张力的调节作用;参与脂肪酸等高能分子物质的代谢。 9.三种了解最多的囊泡:①网格蛋白有被囊泡:来源于反面高尔基体网状结构和 细胞膜,介导蛋白质从反面高尔基网状结构向胞内体、溶酶体和细胞膜运输; 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过程中,介导物质从细胞膜向细胞质或从胞内体向从溶酶体运输;②COP Ⅰ有被囊泡:主要产生于高尔基体顺面膜囊,主要负责回收、转运内质网逃逸蛋白返回内质网及高尔基体膜内蛋白的逆向运输;③COP Ⅱ有被囊泡:产生于粗面内质网,主要介导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转运。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器 D.细胞质 E.细胞 2.DNA双螺旋模型是美国人J. D. Watson 和英国人F. H. C. Crick哪一年提出的() A.1951 B.1952 C.1953 D.1954 E.1955 3.下列有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哪项有误() A. 原核细胞有细胞壁,真核细胞没有 B. 原核细胞无完整细胞核,真核细胞有 C.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有核糖体 D. 原核细胞无细胞骨架,真核细胞有 E. 原核细胞无内膜系统,真核细胞有 4. 下列有关原核细胞的描述那项有误() A. 原核细胞无内膜系统 B. 原核细胞无细胞骨架 C. 原核细胞无核糖体 D. 原核细胞无细胞核 E. 原核细胞有单条染色体 5. 以下有关蛋白质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A.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B.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特异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C.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 D.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指蛋白质的三、四级结构 E. 按不同功能,蛋白质可分为结构蛋白和调节蛋白 6.蛋白质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A.脂肪酸 B.戊糖 C.核苷酸 D.磷酸 E.氨基酸 7. 跨膜蛋白属于() A. 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 B. 外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C. 脂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 D. 整合蛋白或外周蛋白 E. 运输蛋白 8.下列哪种结构不是单位膜() A. 细胞膜 B.内质网膜 C.糖被 D.核膜外层 E.线粒体外膜 9.下列哪种物种不是第二信号() A、cAMP B、cGMP C、AC D、NO E、Ca2+ 10.受体的化学成分及存在部位分别是:() A、多为糖蛋白,细胞膜或细胞核内 B、多为糖蛋白、细胞膜或细胞质内 C、多为糖蛋白,只存在于细胞质中 D、多为糖蛋白,只存在于细胞膜上 E、多为糖蛋白,只存在于核内 11. 矽肺与哪一种细胞器有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