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后习题(简答题)

课后习题(简答题)

课后习题(简答题)
课后习题(简答题)

课后习题(简答题)整理

(注:此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义请自行查证)

习题一:金属固态相变基础

1、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

①相界面特殊(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界面能和应变能)②新旧相之间存在一定位向关系与惯习面③相变阻力大(弹性应变能作用)4.易产生过渡相(降低形核功)5.晶体缺陷的影响(提供驱动力) 6.原子的扩散

2、哪些因素构成固态相变阻力?哪些构成相变驱动力?

固态相变的阻力:弹性应变能和界面能;相变驱动力:新旧两相的自由能差和新相自由能较低

3、金属固态相变主要有哪些变化?

内部组织或结构;有序化程度

4、固态相变的过程中形核和长大的方式是什么?

形核: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①晶界形核②位错形核③空位形核。新相晶核的长大,实质是界面向母相方向的迁移。

5、固态相变的长大速度受什么控制?

无扩散型相变受控于界面过程;扩散型相变成分不变时长大速度主要受控于界面过程,成分改变时长大速度取决于扩散过程

6、C曲线为何呈“C”型(存在鼻点)?

①过冷奥氏体转变速度取决于转变驱动力和扩散能力,而△T↑,△G ↑,D↓。

②在A1~550℃区间,随过冷度增大,原子扩散较快,转变速度较快。

③550℃以下,随过冷度增大,原子扩散速度越来越慢,因而转变速度减慢。

7.影响C曲线的因素有哪些?

1.含碳量;

2.合金元素;

3.奥氏体晶粒尺寸;

4.原始组织、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5. 奥氏体塑性变形

习题二:钢中奥氏体的形成

1.热处理的条件:(1)有固态相变发生的金属或合金(2)加热时溶解度有显著变化的合金

为什么钢可以进行热处理?

①α→γ固态相变﹄有相变重结晶

②C溶解度显著变化﹄可固溶强化

2.钢在加热和冷却时临界温度的意义?

Ac1——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

Ar1——冷却时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开始温度;

Ac3——加热时先共析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

Ar3——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先共析铁素体的温度;

Accm加热时二次渗碳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终了温度

Arcm——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二次渗碳体的温度。

3.以共析钢为例,说明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及碳的扩散?

1.奥氏体形核

2.奥氏体的长大

3. 残余碳化物的溶解

4.奥氏体的均匀化

4.解释钢的本质晶粒度、起始晶粒度和实际晶粒度?

起始晶粒度:在临界温度以上,奥氏体形成刚刚完成,其晶粒边界刚刚相互接触时的晶粒大小。

实际晶粒度:在某一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实际晶粒大小。

本质晶粒度:在℃

930 保温足够时间(3-8小时)后测得奥氏体晶粒大小。

10

5.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有那些?有何影响?

1、加热温度的影响:T↗,I ↗,G↗,且I ↗> G↗;

2、碳含量的影响:C%↗,A形成速度↗;

3、原始组织的影响:片状P转变速度>粒状P;

4、合金元素的影响:(1)对A形成速度的影响:改变临界点位置,影响碳在A 中的扩散系数,合金碳化物在A中溶解难易程度的牵制对原始组织的影响(2)对A均匀化的影响:合金钢需要更长均匀化时间

习题三:钢的珠光体转变

1.以共析钢为例,试述片状珠光体的转变机制,并用铁碳相图说明片状珠光体形成时碳的扩散。

共析成分的奥氏体,在临界点以下发生如下转变: A →F + Fe3C

片状珠光体形成依赖于扩散,以得到所需要的浓度变化以及结构变化,转变也是一个形核和长大的过程。

由于各相间的碳浓度差,造成了如下扩散:(a)界面扩散(b)由远离P区扩散(c)铁素体中C的扩散

2.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生成条件有何不同?决定片层间距的主

要因素是什么?

片状珠光体生成条件是过冷奥氏体缓冷,粒状珠光体是通过片状珠光体中渗碳体的球状化而获得的;决定片层间距的主要因素是过冷度ΔT

3.什么是伪共析组织?

非共析成分的A被过冷到ES延长线SE’与GS延长线SG’,可以不先析出先共析相而直接分解为F与Fe3C混合物,即为伪共析组织。

习题四:钢的马氏体转变

1.试叙述马氏体相变的主要特征?

切变共格性和表面浮凸现象;无扩散性;具有特定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非恒温性;可逆性

2.简述钢中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形貌特征、晶体学特点、亚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差异?

板条马氏体:扁条状或薄片状,亚结构为位错;片状马氏体:呈针状或竹叶状,亚结构主要是孪晶

3.钢中马氏体高强度高硬度(强化机制)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钢中板条马氏体具有较好的强韧性,而片状马氏体塑韧性较差?

本质:1.相变强化2.固溶强化3.时效强化4. 马氏体的形变强化特性5.孪晶对马氏体强度的贡献6.原始奥氏体晶粒大小和马氏体板条群大小对马氏体强度的影响。

马氏体的韧性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亚结构:位错型马氏体具有良好的韧性

孪晶马氏体的韧性较差

4.马氏体转变动力学的方式,各种方式的特点?

1. 降温瞬时形核、瞬时长大,特点:①Ms以下必须不断降温,M核才能不断形成,形核速度极快,瞬时形成②长大速度极快,在极低温下仍能高速长大③M 单晶长大到一定大小后不再长大;

2. 等温形核、瞬时长大,特点:①M核可以等温形成,有孕育期,形核率随过冷度增加,先增后减②转变速度随过冷度的增加、时间的延长先增后减③快冷可抑制M转变④转变不能进行到底,只有部分A可以等温转变为M;3.自触发形核、瞬时长大,特点:当第一片M形成后,会激发出大量M而引起爆发式转变,爆发转变停止后,为使M转变继续进行,必须继续降低温度;4.表面马氏体相变,特点:①等温转变②有孕育期,长大速度极慢,惯习面{112}γ,位向关系为西山关系,形态呈条状。

5.奥氏体的热稳定化?

淬火时因缓慢冷却或在冷却过程中停留引起奥氏体稳定性提高,而使马氏体转变迟滞的现象称为奥氏体的热稳定化。

6. Ms 点很低的原因?马氏体形成的两个条件?影响Ms 点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Ms 点很低的原因:若To 点一定,Ms 点越低,则相变所需的驱动力就越大; 马氏体的形成条件:(1)快冷 V > Vc (Vc 为临界淬火冷却速度)避免奥氏体向P 、B 转变(2)深冷 T < MS 提供足够的驱动力;影响Ms 点的主要因素:(1)化学成分(最主要影响因素)(2)形变与应力的影响(3)奥氏体化条件的影响(4)淬火冷却速度的影响(5)磁场的影响

7.什么是形变诱发马氏体,Md 点的物理意义是?

形变诱发马氏体:在s M 温度以上,d M 温度以下对奥氏体进行塑性变形将会诱发马氏体转变的现象。

Md 称为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开始点,是可获得形变诱发马氏体的最高温度;

习题五:贝氏体转变

1.比较比较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的组织特征(形态特征、立体特征、形成温度、组成、铁素体的形态及分布、碳化物的形态及分布、亚结构)与性能特点?

上贝氏体:由铁素体和碳化物(主要为渗碳体)组成的二相非层片状混合物;在贝氏体转变的较高温度区域内形成,对于中、高碳钢,此温度约在550~350℃温度区间;铁素体呈大致平行的成束的板条状,自奥氏体晶界的一侧或两侧向奥氏体晶内伸展;渗碳体呈断续的、短杆状分布于铁素体板条之间,其主轴方向与铁素体板条方向平行,呈非层片状;显微镜下的特征呈羽毛状;亚结构为位错;铁素体的惯习面为{111}A ,与奥氏体之间的位向接近K-S 关系, 碳化物惯习面为{227} A ,与奥氏体有确定位向关系。 下贝氏体:由铁素体和碳化物(为ε- FexC )组成的二相非层片状混合物;在贝氏体转变的低温转变区形成,大致在350℃(共析钢在350℃~Ms 温度区间);光学显微镜下的特征,在低碳钢(低碳低合金钢)中,下贝氏体呈板条状,在高碳钢中,大量的在奥氏体晶粒内部沿某些晶面单独的或成堆的长成竹叶状(黑色片状或针状),立体形态呈双凸透镜状;碳量低时铁素体呈板条状,碳量高时,呈片状;铁素体片内存在细小碳化物,碳化物为ε- FexC ,上部为渗碳体+ε- FexC ,呈细片状或颗粒状分布于铁素体片内;亚结构为位错;

2.分析贝氏体转变的动力学图,说明贝氏体转变的动力学特点和影响因素?

动力学特点:等温转变动力学图也呈“C ”,主要受碳的扩散所控制。影响贝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的因素:化学成分,奥氏体晶粒大小和奥氏体化温度,应力

和塑性变形,奥氏体冷却时在不同温度停留

3.比较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征?

P 转变 B 转变M 转变

转变T(上限T)A1~550℃(A1)550℃~Ms(Bs)Ms~Mf(Ms)形成过程形核与长大形核与长大形核与长大

领先相 F 或Fe3C F无

是否有孕育期?有有无

形核部位晶界晶界、晶内晶体缺陷

转变速度慢快极快

无有有

切变共格性、浮凸效

C原子扩散有有无

Fe与Me原子有无无

等温转变的完全性完全不完全不完全

转变产物及组成P(F +Fe3C)B( F +Cem )M(单相)

转变产物形态片状羽毛、针叶状板条、片状

转变产物的硬度低中高

4.简述上贝氏体、下贝氏体形成过程。

上贝氏体形成过程如下:(1) 在奥氏体中贫碳区形成铁素体核;(2) 碳越过铁

素体与奥氏体界面向奥氏体扩散;(3) 由于温度降低,碳不能进行远程扩散,而

在奥氏体界面附近堆积,形成渗碳体;(4) 同时铁素体长大,形成羽毛状上贝

氏体。下贝氏体形成过程如下:(1) 在贫碳区形成铁素体核,具有过饱和的碳;(2) 由于温度低,碳原子不能越过铁素体与奥氏体界面扩散至奥氏体中;(3) 碳

原子在铁素体内扩散;(4) 在铁素体内一定晶面上析出碳化物,以降低能量,同

时F长大。

习题六:钢的回火转变

1.试述回火过程中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回火过程中钢的组织变化:1.马氏体中碳原子偏聚2.马氏体分解3.残余

奥氏体转变4.碳化物析出与转变5.α相状态变化及碳化物聚集长大。回火

过程中钢的性能变化:随着回火温度升高硬度和强度降低,塑性不断上升,冲击

韧性下降。

2.试比较索氏体和回火索氏体,屈氏体和回火屈氏体,马氏体和回火

马氏体之间在形成条件、组织形态、性能上的主要区别。

索氏体回火索氏体

形成条件650~600℃淬火后高温回火500~650℃

组织形态细片状珠光体由已再结晶的铁素体和均匀分布的细粒

状渗碳体所组成。F失去原M形态,成

为多边形颗粒状,同时渗碳体聚集长大

性能强度和硬度较高(25~

30HRC),塑性和韧性较好保持较高的强度和硬度(25~35HRC)同时具有更好的塑性和韧性。

马氏体回火马氏体

形成条件230~-50℃淬火后低温回火150~250℃以上

组织形态碳在α-Fe中过饱和的固溶

体,形态为片状或板条状由过饱和的α相与其共格的ε-Fe2.4C 组成,形态保留原M形状

性能高碳片状M,硬度(64~

66HRC)、脆性大,塑性、韧性

差。低碳板条状M,硬度(30~

50HRC),塑性韧性较高由于需低温回火的通常为高碳钢,故保持淬火M的高硬度(58~62HRC)高耐磨性,降低淬火应力和脆性。

屈氏体回火屈氏体

形成条件600~550℃淬火后中温回火(350~500℃)

组织形态极细片状珠光体由尚未发生再结晶的针状铁素体和弥散

分布的极细小的片状或粒状渗碳体所组

成。形态仍为淬火M的片状或板条状

性能强度和硬度高(30~40HRC),

塑性和韧性好获得较高的屈强比,硬度(35~45HRC)高的弹性极限,高的韧性。

3.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定义、产生原因与消除方法?第一类回火脆性定义:在250~400℃温度范围内出现的回火脆性。产生原因:马氏体板条界上存在残余奥氏体薄膜,引起脆性降低;片状Fe3C在晶界处沉淀;杂质元素的偏聚引起晶界弱化而导致脆断。防止方法:(1)加入合金元素使回火脆性温度提高。如加入Mo、Si等(2)不在此温度区间回火(3)降低杂质元素含量(4)采用等温淬火,获得B下。第二类回火脆性定义:在450~650℃温度范围内出现的回火脆性。Sb、Sn、P等杂质元素向原始奥氏体晶界的偏聚是产生第二类回火脆性的主要原因。防止方法:(1)降低杂质元素含量,减少合金元素Ni、Cr、Mn含量。(2)加入合金元素Mo、W等抑制杂质元素偏聚。(3)细化晶粒,奥氏体晶粒粗大,单位体积晶界数量减少,杂质在晶界处含量相对增加,第二类回火脆性增大。(4)回火快冷(对尺寸小的零件、形状不太复杂)。(5)采用形变热处理方法减少第二类回火脆性。(6)亚共析钢采用亚温淬火使P溶入到α相中,减少其在奥氏体晶界的偏聚。

习题七:合金脱溶沉淀与时效

1.简述时效的一般过程和时效硬化机制。

经固溶处理后在室温放置或加热到溶解度曲线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使B组元从过饱固溶体中析出的过程。时效硬化机制:1)内应变强化;2)切过析出相颗粒强化;3)绕过析出相强化

2.不连续脱溶与珠光体转变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非连续脱溶过程与珠光体转变相似,但二者本质不同。

非连续脱溶:α0 →α1 +β是析出强化相,且α0 、α1相结构相同;珠光体转变:γ→α+ Fe3C中γ、α相结构不相同。

3.淬火时效、应变时效

淬火时效:含有W,Mo,V,Cu,Be等元素的铁基合金淬火后进行时效时产生失效硬化的现象。

应变时效:纯铁或低碳钢经形变后时效时产生的硬化现象。

习题一:

碳势:纯铁在一定温度下于加热炉气加热时达到既不增碳也不脱碳与炉气保持平衡时表面的碳含量。

碳势的测定(炉气成分含量测定):用红外线CO2分析仪测定炉气中CO2含量;用露点表示炉气中H2O含量;用氧探头来测定炉气中氧分压。

习题二:

1.说明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正火的目的与应用。这三种工艺各如何选择加热温度?

完全退火目的:细化晶粒,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消除内应力。加热到Ac3点以上20~30℃

不完全退火目的: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经淬火,回火后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加热至Ac1和Ac3之间,或Ac1与Accm之间

正火目的:提高硬度、细化晶粒,获得比较均匀的组织和性能。加热到Ac3(Accm)以上适当温度(30~50℃)

2.有一20钢制造的轴,试问锻后采取什么样的热处理再进行切削加工?T8钢、T12钢切削加工前的预备热处理工艺是否相同,为什么?

习题三:

1.如果钢在淬火时冷却速度是可以任意控制的,那么它的理想冷却曲线应该怎样?为什么?在淬火工艺中必须重点考虑哪两方面的问题?

2.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哪些?工艺曲线怎样表示?各适用什么情况?

3.何为钢的淬透性和淬硬性?影响因素各是什么?淬透性好的钢淬硬性是否一定高?

(1)淬透性

概念:系指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难易程度;

影响因素:主要和钢的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有关或者说与钢的临界淬火冷却速度有关,

(2)淬硬性

概念:是指淬成马氏体可得到的硬度,

影响因素:主要和钢中含碳量有关。

4.试述钢的回火分类。举例说明各类回火有何应用?调质与正火产物在组织、性能上的差异和原因?

5.钢淬火时发生变形和开裂的原因是什么?何为热应力和组织应力?解释为什么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可以减小变形和开裂?

6.有一45钢制造的齿轮,要求表面耐磨,其工艺流程为:

锻造——热处理1——切削加工(成型)——热处理2——成品,试问热处理1、2各采取什么样的热处理工艺?说明原因?

习题四:

1.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1.分解阶段:渗剂中的化学反应分解出渗入元素的

性原子2.吸收阶段:活性原子被金属表面吸收3.扩散阶段:渗入原子在金属基体内达到一定浓度后从工件表面向内部扩散

2.什么叫纯扩散?什么叫反应扩散?

纯扩散:渗入元素原子在母相中形成固溶体,在扩散过程中不发生相变或者化合

物形成与分解的扩散称为纯扩散。

组织扩散:由固溶度较低的固溶体转变为浓度更高的化合物的扩散行为。

3.某齿轮要求具有高的耐磨性,并承受一定的冲击载荷,拟采用下列材料和热处理工艺:

(1)45钢的淬火和低温回火;(2)45钢的高频淬火和低温回火;(3)T8钢淬火和中温回火;(4)20钢渗碳淬火和低温回火。你认为哪种工艺比较合适?为什么?

4.确定下列零件的热处理工艺,并制定简明的工艺路线:

(1)某机床变速箱齿轮,要求齿面耐磨,心部强度和韧性要求不高,且选用45钢;

(2)某机床主轴,要求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轴颈部要求耐磨(50~55HRC),材料选用45钢;

(3)柴油机凸轮轴,要求凸轮表面有较高的硬度(HRC>60),心部有较好的韧性(Ak>50J),材料选用15钢;

(4)镗床和镗杆,在重载荷作用下工作,并在滑动轴承中运转,要求镗杆表面有极高的硬度,心部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材料选用

38CrMoAlA。

下列零件应选用何种热处理工艺:

Wc=0.2%,要求适当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Wc=1.2%,要求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Wc=1.2%,要求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Wc=0.45%,要求具有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Wc=0.6%,要求具有好的弹性。

钢丝冷拉后硬度高,要求降低硬度,消除内应力。

软件工程课后习题简答题

第一章: 三、简答题 1. 软件产品的特性是什么? 答:●软件是一种逻辑产品,具有无形性; ●软件产品的生产主要是研制;主要是脑力劳动; ●软件不存在磨损和老化问题,但存在退化问题; ●软件产品的成本非常昂贵,其开发方式目前尚未完全摆脱手工生产方式; ● 软件具有“复杂性”,其开发和运行常受到计算机系统的限制。 2. 软件发展有几个阶段?各有何特征? 答:①程序设计阶段。 硬件特征:价格贵、存储容量小、运行可靠性差。 软件特征:只有程序、程序设计概念,不重视程序设计方法。 ②程序系统阶段。 硬件特征:速度、容量及工作可靠性有明显提高,价格降低,销售有爆炸性增长。 软件特征:程序员数量猛增,开发人员素质低。 ③软件工程阶段。 硬件特征:向超高速、大容量、微型化及网络化方向发展。 软件特征:开发技术有很大进步,但未获得突破性进展,软件价格不断上升,未完全摆脱软件危机。 3. 什么是软件危机?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软件危机”(Software Crisis)的出现是由于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度不断增加,软件需求量增大。而软件开发过程是一种高密集度的脑力劳动,软件开发的模式及技术不能适应软件发展的需要。致使大量质量低劣的软件涌向市场,有的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而在开发过程中就夭折。软件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软件产品质量低劣,甚至开发过程就夭折。 (2) 软件生产率低,不能满足需要。 4. 什么是软件过程?有哪些主要的软件过程模型?它们各有哪些特点? 答:软件过程是指在软件工具的支持下,所进行的一系列软件开发和进化的活动。软件过程模型是对软件开发实际过程的抽象和简化,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因此又称为软件开发模型。 主要的软件过程模型有:瀑布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和基于知识的模型等。 ⑴瀑布模型是经典的软件开发模型,将软件开发活动中的各项活动规定为依线性顺序连接的若干阶段,它简单易用,在消除非结构化软件、降低软件的复杂性、促进软件开发工程化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软件开发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它的缺点。它将一个充满回溯的软件开发过程硬性分割为几个阶段,无法解决软件需求不明确或者变动的问题。 ⑵增量模型是一种非整体开发的模型。根据增量的方式和形式的不同,分为基于瀑布模型的渐增模型和基于原型的快速原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适合于软件需求不明确、设计方案有一定风险的软件项目。 ⑶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和增量模型结合起来,并加入了风险分析。螺旋模型将开发过程分为几个螺旋周期,每个螺旋周期可分为4个工作步骤: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客户评估。 ⑷喷泉模型用于采用对象技术的软件开发项目。它克服了瀑布模型不支持软件重用和多项开发活动集成的局限性。喷泉模型使开发过程具有迭代性和无间隙性。软件开发过程有4

简答题问答题复习题

简答题: 1、已知线性因果网络的差分方程为()0.8(1)()0.8(1)y n y n x n x n =-++-,试在z 平面上画出零极点的位置,并定性画出其幅频特性曲线。 2、简述采用窗函数法设计FIR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步骤及主要公式。 3、简要叙述基2 DIT-FFT 与基2 DIF-FFT 快速算法运算流图的主要异同点。 4、基2FFT 快速算法的原理是什么?其运算次数为多少? 5、在利用DFT 分析连续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时,由于需要对连续信号进行采样和截断,由此可能产生的误差的三种现象是什么?并简要说明减小或避免产生这三种现象的方法。 6、FIR 滤波器具有线性相位的条件是什么?其相位表达式是什么? 7、(1)脉冲响应不变法与双线性变换法各有何特性? (2)哪种方法适合设计IIR 数字高通滤波器? 8、简述IIR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网络结构类型以及每种网络结构的特点 9、简述巴特沃斯模拟低通滤波器的设计步骤及主要公式。 问答题: 1、已知实序列(){}{}3,2,1,0,1,1,1,2)(3,2,1,0,1,2,2,1=-===n n h n n x ,试计算: (1)4点的循环卷积; (2)7点的循环卷积; (3)画出利用FFT 计算线性卷积的实现框图。 解:解:(1)()[]211111 2112 ()366 3112121 1 1 21x n h n -????????-? ????=*=????-????-???? 由于线性卷积长度7与循环卷积长度相等,结果相等,故可以计算线性卷积。 20 15 10 5 0 0 0.5 1 1.5 2 w/π 幅频特性 0.8 -0.8 Re[z] Im[z]

简答题题库(综合修订版)

简 答 题 1. 微波的频段范围是多少?300MHz~300GHz 2. 请写出L ,S ,X ,C ,Ku ,K ,Ka 波段中的任意两个频段范围。L 波段 1~2GHz ;S 波 段 2~4GHz ;C 波段 4~8GHz ;X 波段 8~12GHz ;Ku 波段 12~18GHz ;K 波段 18~26GHz ;Ka 波段 26~40GHz ;U 波段 40~60GHz ;V 波段 60~80GHz ;W 波段 80~100GHz. 3. 请写出时谐场中无源区的Maxwell 方程组。 4. 请写出时谐场中无源区电磁场各场量在介质-导体界面处的边界条件。 5. 1Np 等于多少dB ?1Np=10lge2=8.686dB 6. 请说明传输线上电压反射系数与电压驻波比SWR 的物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7. 请写出回波损耗与插入损耗的计算式。Γ-=log 20RL T IL log 20-= 8. 请依次写出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及驻波系数的取值范围。透射系数-11≤Γ≤-。透 射系数:0《T 《2.驻波系数:∞<≤ρ1 9. 微波技术中通常说的感性负载、容性负载指的是什么,在Smith 圆图上各自所在区 域在哪里?容性负载指电抗部分为负值,位于Smith 圆图的下半圆;感性负载指电抗部分为正值,位于Smith 圆图的上半圆。 10. 发射机的输出功率在何种情况下可达最大?(阻抗匹配,共轭匹配) 11. 有耗传输线与无耗传输线在传播常数上有何不同?低耗传输线与无耗传输线在传播

常数上有何不同?有耗传输线 12. 无失真传输线的条件是什么? 13. 如果介质的r j εεε'''=-,试写出其损耗正切角tan δ的表达式? 14. 对于TE 模而言,哪个场量必定为0? 在最早求解时,是求解哪个分量的何种方程? 15. 同轴线的主模是什么?其截止频率是多少? 16. 矩形波导的主模是什么?其截止频率是多少? 17. 圆形波导的主模是什么?其截止频率是多少? 18. 平行平板波导的主模是什么?其截止频率是多少? 19. 无限大自由空间中波阻抗的定义是什么? 20. 特性阻抗与波阻抗各自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遇到什么问题时,两者可以相互等效? 21. 介质损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导体损耗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 22. 为使某一模式能在波导中传输,其工作波长与该模式截止波长的关系如何? 23. 导波结构(不填充介质)中波的群速与光速的关系如何? 24. 试写出第一类Bessel 函数和第二类Bessel 函数在自变量为0时的函数值。 25. 若同轴线的内、外导体半径分别为a 和b ,请写出TEM 波单模传输条件. 26. 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大部分情况下为多少?为什么取这个数值? 27. 接地介质片的主模是什么,截止频率是多少? 28. 接地介质片中,介质与其上自由空间中的场在传播特性上有何差别? 29. 请画出带状线(注意接地标志)及其场分布的简图。 30. 请画出微带线(注意接地标志)及其场分布的简图。 31. 微带线中的等效介电常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2. 微带线不能传输严格意义上的TEM 模,其原因是什么? 33. 横向谐振技术中谐振条件是什么? 34. 群速是什么速度?填充空气的矩形波导中的群速与光速大小关系如何? 35. 加脊波导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36. 阻抗矩阵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7. 散射矩阵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8. ABCD 矩阵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9. 对于一个网络,如何求解其阻抗矩阵元素ij Z ?

课后习题(简答题)

课后习题(简答题)整理 (注:此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义请自行查证) 习题一:金属固态相变基础 1、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 ①相界面特殊(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界面能和应变能)②新旧相之间存在一定位向关系与惯习面③相变阻力大(弹性应变能作用)4.易产生过渡相(降低形核功)5.晶体缺陷的影响(提供驱动力) 6.原子的扩散 2、哪些因素构成固态相变阻力?哪些构成相变驱动力? 固态相变的阻力:弹性应变能和界面能;相变驱动力:新旧两相的自由能差和新相自由能较低 3、金属固态相变主要有哪些变化? 内部组织或结构;有序化程度 4、固态相变的过程中形核和长大的方式是什么? 形核: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①晶界形核②位错形核③空位形核。新相晶核的长大,实质是界面向母相方向的迁移。 5、固态相变的长大速度受什么控制? 无扩散型相变受控于界面过程;扩散型相变成分不变时长大速度主要受控于界面过程,成分改变时长大速度取决于扩散过程 6、C曲线为何呈“C”型(存在鼻点)? ①过冷奥氏体转变速度取决于转变驱动力和扩散能力,而△T↑,△G ↑,D↓。 ②在A1~550℃区间,随过冷度增大,原子扩散较快,转变速度较快。 ③550℃以下,随过冷度增大,原子扩散速度越来越慢,因而转变速度减慢。 7.影响C曲线的因素有哪些? 1.含碳量; 2.合金元素; 3.奥氏体晶粒尺寸; 4.原始组织、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5. 奥氏体塑性变形 习题二:钢中奥氏体的形成 1.热处理的条件:(1)有固态相变发生的金属或合金(2)加热时溶解度有显著变化的合金 为什么钢可以进行热处理? ①α→γ固态相变﹄有相变重结晶 ②C溶解度显著变化﹄可固溶强化

问答题简答题

试验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细度模数MX为3.0的砂,属于----------------------------------------【C 】 A、粗砂 B、中粗砂 C、中砂 D、细砂 2、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颗粒分析试验的筛分法适用于----------------------【B 】 A、粒径大于2mm的土 B、粒径大于0.074mm的土 C、粒径2mm到0.074mm之间的土 D、粒径小于0.074mm的土 3、四组砼的三块试件的抗压强度分别为 ① 27.8Mpa、26.6 Mpa、26.9 Mpa ②26.8 Mpa、27.1 Mpa、32.4Mpa ③ 21.4Mpa、26.7Mpa、 33.2Mpa ④27.5Mpa、27.6Mpa、31.2Mpa 他们的测定值为相同的是---------------------【A 】 A.①组与②组 B.②组与③组 C.①组与③组 D.②组与④组 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测定含水量的标准方法是----------------------【C 】 A、比重法 B、酒精燃烧法 C、烘干法 D、碳化钙气压法 5、重型标准击实试验,当采用内径φ15.2cm的试筒进行时,锤重----------【D 】 A、质量为2.5kg,落高为30cm,分五层击实,每层击数59击 B、质量为2.5kg,落高为45cm,分五层击实,每层击数59击 C、质量为4.5kg,落高为30cm,分五层击实,每层击数98击 D、质量为4.5kg,落高为45cm,分三层击实,每层击数98击 6、坍落度试验操作,从开始装料到提出坍落度筒整个过程应在【B 】时间内完成 A、120S B、150S C、180S D、没有要求 7、试验人员在砼开盘前应现场检查-------------------------【D 】 A、各种材料与施工配料单是否一致 B、计量器具是否校正 C、搅拌机、震捣器、运输设备是否准备就绪 D、以上各项 8、已知某种土样的最大干密度为1.96g/cm3,在现场实测湿密度为2.09 g/cm3,含水量为17.4%, 其压实度R为---【D 】 A、106.6% B、88.3% C、96.4% D、90.8% 9、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中,锥入深度与含水量关系曲线上,入土深度为20mm 所对应的含水量即为该种土的【B 】 A、塑限 B、液限 C、塑性指数 D、稠度 10、下列关于水泥砂浆抗压强度立方体试验说法正确的是--------------【B 】 A、结果处理以3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精确至0.1MPa B、结果处理以6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精确至0.1 MPa C、分二次向试模内注入砂浆,用捣棒均匀由外向里按螺旋方向每层插捣25次。 D、水泥混合砂浆标准养护的条件为温度20℃±2℃,相对湿度90%以上。 11、路面基层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C 】以上。 A、-5℃ B、0℃ C、5℃ D、10℃ 12、某土样的液限为50%,塑限为23%,则该土样--------------------【C 】 A、为高液限粘土 B、为中液限粘土 C、塑性指数为27% D、为很高液限粘土 13、水下砼灌注时间不得长于首批砼-------------------------------【B 】 A.终凝时间 B.初凝时间 C.拌和时间 D.施工时间 14、承载比试验确定的承载比-----------------------------------【D 】 A、以贯入量为2.5mm时为准 B、以贯入量5.0mm时为准 C、不论偏差大小均以三个试件结果平均值为准 D、以饱水96h后的试样测试 15、钢筋拉力试验的结果评定说法正确的是-------------------------------【C 】

简答题题库

1.说出数据库系统有那几部分组成? 2.试述SQL语言的功能? 3.SQL提供的基本数据类型有哪些?每种举两个例子。 4.简述内连接与外连接的区别? 5.简述where子句与having子句的区别? 6.简述视图的定义以及与基本表的区别? 7.试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及二级映象功能? 8.简述数据库系统如何实现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9.试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10.解释E-R图并说明其三要素。 11.实体间的联系又哪几种?并分别举例? 12.试述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原则? 13.某个数据库中包含一个名为test的角色,数据库管理员要给这个角色中的所有用户分配对student表的增、删、改、查权限,并且允许获得这些权限的用户将这些权限继续授予其他用户,写出数据库管理员要执行的语句。 14.简述事务的概念及其ACID特性。 15.简述存储过程的优点? 16.试述触发器的分类及每种触发器的特点? 17.请分别列举2种能在Windows平台上运行和2种能在UNIX平台上运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18.简述索引的优点? 19.简述数据库中索引的使用原则,即哪些情况适合创建索引。 20.简述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约束? 21.简述关系运算有几种? 22.写出关系数据库中常见的六种约束条件。 23.简述SQLServer数据库权限控制机制? 24.简述三级封锁协议及其解决的事务并发执行的问题。 25.关系模型student(学号,姓名,年龄,指导教师编号,指导教师办公室名称),学生的学号可以决定其他属性,指导教师编号可以决定指导教师办公室名称,问该关系模型是否满足3NF,写出判断依据。 26.已知关系模型person(身份证号,姓名,性别,照片编号,照片名称,照片大小,存放路径),身份证号可以决定其他属性,照片编号可以决定照片名称、照片大小、存放路径等属性,问该关系模型是否满足3NF,写出判断依据。 27.简述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的内容? 28.简述关系规范化中的1NF、2NF、3NF,并说明相互间的关系。 29.如果对数据库的并发性不加以任何控制,可能造成哪些不良现象?怎样控制才能防止这些现象的产生? 30.简述数据库常见的故障类型? 31.请简述数据库备份分成哪些种类,在你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对哪些扩展名的文件进行备份(指出数据库管理系统名称和文件扩展名)

仪表试题库(简答题)

简答题: 1.电液滑阀总是向某一侧动作,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当滑阀向开或关的方向移动较慢时,伺服阀线圈断;当滑阀向开或关的方向快速移动时,伺服阀某一侧 2.调节阀的理想流量特性取决于什么?工作流量特性又取决于什么? 答案:理想流量特性取决于阀芯形状。工作流量特性取决于阀芯形状和配管状况。 3.定位器和调节阀阀杆连接的反馈杆脱落时,定位器的输出如何变化? 答案:定位器和调节阀阀杆连接的反馈杆脱落时,定位器就没有了反馈,成了高放大倍数的气动放大器。如果定位器是正作用,即信号增加,输出也增加,则阀杆脱落,输出跑最大。如果是反作用,则跑零。 4.试述差压式流量仪表的测量原理。 答案:差压式流量计是基于流体流动的节流原理,即利用流体流经节流装置时所产生的压力差而测量流量的。 5.比例调节规律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比例调节是依据…偏差大小?来动作的;其输出和输入偏差大小成比例。 6.积分调节规律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积分调节是依据…偏差是否存在?来动作的;其输出与偏差对时间的积分成比例。 7.微分调节规律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微分调节是依据…偏差的变化速率?来动作的;其输出与输入偏差的变化速率成比例。 8.什么是生产过程的调节? 答案:为了保持参数的规定值,就必须对工艺过程进行控制,以消除这种偏差,使参数回到规定值点,这种控制过程就叫做生产过程的调节。 9.选择测量元件的安装点时应注意什么? 答案:应合理地选择测量元件的安装地点,尽可能地缩短纯滞后的时间。 10.什么是PI调节器的控制点?控制点的偏差又是什么意思? 答案:控制点是当测量值与给定值重合时,即偏差为零时,重合的这一点即为比例积分调节器控制点。 控制点偏差是指调节器输出稳定不变时,测量值与给定值之差。 11.说明下列继电器接线图中图例符号的含义? TDR ①──┤├──②──┤├── 答案:①常开接点②具有延时功能的常开接点 12.轴监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案:常规仪表状态监测系统一般由固定安装在转轴附近的传感器(探头)、延伸电缆、前置器、信号电缆和状态监视仪三部分组成。 13.常用的探头安装方法有哪几种? 答案:有两种。一种为机械测隙安装法,另一种为电气测隙安装法。 14.串级调节系统有什么特点? 答案:⑴系统有主、副两个互相串联的调节器,其中副调节器的给定值是主调节器的输出值; ⑵系统有主、副两个调节回路,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简答题软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02333软件工程 第三章结构化方法 1.基本概念 需求分析:一般来说,分析是系统地使用信息,对一个问题的估算。软件需求分析是这一概念的特化,即系统化地使用“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数据源”和“数据潭”等术语所表达的信息,对待建系统“是什么”给出一个估算――系统概念模型 软件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定义满足需求所需要的结构,即针对给定的问题,给出该问题的软件解决方案,确定“怎么做”的问题 数据流图:表达功能模型的工具,即数据流图(Dataflow Diagram)简称DFD图,简单的说,DFD图是一种描述数据变换的图形化工具,其中饮食的元素可以是数据流、数据存储、加工、数据源和数据潭等 变换型数据流图:具有较明显的输入部分和变换(主加工)部分之间的界面变换部分和输出部分之间界面的数据流图 事务型数据流图:数据到达一个加工T,该加工T根据输入数据的值,在其后的基干动作序号(称为一个事务)中选出一个来执行 模块:执行一个特殊任务的一个过程以及相关的数据结构 1.简答题 2.何谓模块耦合?简述模块耦合的类型。 答:耦合是不同模块之间相互依赖程序的度量 内容耦合:当一个模块直接修改或操作另一个模块的数据,或一个模块不通过正常入口而转入到另一个模块时, 公共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模块共同引用一个全局数据项 控制耦合一个模块通过气喘吁吁向另一个模块传递一个控制信息,接收信号的模块根据信号值进行适当的动作 标记耦合:若一个模块A通过接口向两个模块B和C传递一个公共参数 数据耦合:模块之间通过参数来传递数据 3.何谓模块内聚?简述模块内聚的类型。 答:指一个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相互关联程度的度量 偶然内聚:一个模块的各成分之间基本不存在任何关系 逻辑内聚:几个逻辑上相关的功能被放在同一个模块中 时间内聚:一个模块完成的功能必须在同一时间内执行,但这些功能只是因为时间因素关联在一起 过程内聚:一个模块内部的处理成分是相关的,而且这些处理必须以特定的次序执行 通信内聚:一个模块的所有成分都操作同一数据集或生成同一数据集 顺序内聚:一个模块的各个成分和同一个功能密切相关,而且一个成分的输出作为另一个成分的输入 功能内聚:最理想的内聚,模块的所有成分对于完成单一的功能都是基本的。功能内聚的模块对完成其功能而言是充分必要的 4.何谓模块的控制域和模块的作用域?并举例说明 控制域:模块本身以及所有直接或间接从属于它的模块的集合。

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1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光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 2中国第一个奥运会冠军是谁?(许海峰) 3眼镜由谁发明的?(罗吉、培根) 4为什么自行车能动?(自行车的轮胎与地面相互摩擦) 5下面的称号各是谁?(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山水诗人——孟浩然、田园诗人——陶渊明) 6月亮围绕什么东西转?转一周期多长?(地球)(24小时) 7我国三大平原是哪些?(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8地震在地球上每年多少次?(大约500万次) 9最小最冷的星星是什么?(冥王星) 10地球的厚被是什么?(大气圈) 11飞机上为什么要装黑匣子?(它是用来记载失事时飞机上的各种情况的,帮助人们了解事故的原因的) 12春节有哪些风俗?(扫房、放爆、贴春联、吃年夜饭等) 13什么动物能预测地震?(牛、马、驴、*、兔、鸡、狗、蛇、鼠、狗、猫、燕子、鹰等)14什么植物先开花,后长叶?(连翘、迎春花、腊梅、桃树、梨树) 15蜜蜂是怎样造蜂房的?(每一只工蜂的腰部都有一个蜡腺,能分泌出蜡,这种经过嘴巴的咀嚼后变得又软又韧,用它就可以建造蜂房了) 16药瓶为什么是浅色的?(因为浅色能反光,深色的受太阳光一照,吸收光多,药品容易变质) 17谁发明蒸汽机?(瓦特) 18哪种恐龙最硬?(剑龙) 19地球的血是什么?(岩浆) 20地球的骨架是什么?(岩石) 21为什么不要看电焊火花?(内含一种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 22为什么不能关灯看电视?(电视机的屏幕和图象都比较小,在黑暗中看,视力要高度集中和扩展,对电视机屏幕上的光线的强烈反映特别敏感,会使眼睛受到刺激,视力下降)23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是谁?(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刘伯承、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林彪、叶剑英)

《操作系统》试题库_简答题

1、什么是操作系统?它有什么基本特征? 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或程序集合),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并发、共享和异步性。 2、操作系统的含义及其功能是什么? 1)、含义:OS是一组系统软件,它是软硬件资源的控制中心,它以尽量合理有效的方法组织多个用户共享计算机的各种资源。 2)功能: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包括:处理机管理,作业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方便用户。 3、叙述操作系统的含义及其功能,并从资源管理角度简述操作系统通常由哪几部分功能模 块构成,以及各模块的主要任务。 答: 1)、OS是一个系统软件,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有效、合理地组 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系统的程序集合。 2)功能: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方便用户。 3)组成模块: (1)、处理机管理(或进程管理):对CPU的管理、调度和控制。 (2)、存储管理:管理主存的分配、使用和释放。 (3)、设备管理:管理设备的分配、使用、回收以及I/O控制。 (4)、文件管理:管理外存上文件的组织、存取、共享和保护等。 (5)、作业管理:对作业的管理及调度。(或用户接口,使用户方便的使用计算机) 4、什么是中断向量?什么是多级中断?中断处理的过程一般有哪几步? (1)、中断向量:存放中断处理程序入口地址的内存单元称为中断向量。 (2)、多级中断:为了便于对同时产生的多个中断按优先次序来处理,所以在设计硬件时,对各种中断规定了高低不同的响应级别。优先权相同的放在一级。 (3)、中断处理步骤:响应中断,保存现场;分析中断原因,进入中断处理程序;处理中断;恢复现场,退出中断。 5、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就是在系统(内存)中同时存放并运行多道相互独立的程序(作业),主机以交替的方式同时处理多道程序。它是一种宏观上并行,微观上串行的运行方式。 6、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有什么不同? 答:分时系统通用性强,交互性强,及时响应性要求一般(通常数量级为秒);实时系统往往是专用的,系统与应用很难分离,常常紧密结合在一起,实时系统并不强调资源利用率,而更关心及时响应性(通常数量级为毫秒或微秒)、可靠性等。

软件工程课后习题测验简答题

第一章: 三、简答题 1.软件产品的特性是什么? 答:●软件是一种逻辑产品,具有无形性; ●软件产品的生产主要是研制;主要是脑力劳动; ●软件不存在磨损和老化问题,但存在退化问题; ●软件产品的成本非常昂贵,其开发方式目前尚未完全摆脱手工生产方式; ● 软件具有“复杂性”,其开发和运行常受到计算机系统的限制。 2. 软件发展有几个阶段?各有何特征? 答:①程序设计阶段。 硬件特征:价格贵、存储容量小、运行可靠性差。 软件特征:只有程序、程序设计概念,不重视程序设计方法。 ②程序系统阶段。 硬件特征:速度、容量及工作可靠性有明显提高,价格降低,销售有爆炸性增长。 软件特征:程序员数量猛增,开发人员素质低。 ③软件工程阶段。 硬件特征:向超高速、大容量、微型化及网络化方向发展。 软件特征:开发技术有很大进步,但未获得突破性进展,软件价格不断上升,未完全摆脱软件危机。 3.什么是软件危机?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软件危机”(Software Crisis)的出现是由于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度不断增加,软件需求量增大。而软件开发过程是一种高密集度的脑力劳动,软件开发的模式及技术不能适应软件发展的需要。致使大量质量低劣的软件涌向市场,有的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而在开发过程中就夭折。软件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软件产品质量低劣,甚至开发过程就夭折。 (2)软件生产率低,不能满足需要。 4.什么是软件过程?有哪些主要的软件过程模型?它们各有哪些特点? 答:软件过程是指在软件工具的支持下,所进行的一系列软件开发和进化的活动。软件过程模型是对软件开发实际过程的抽象和简化,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因此又称为软件开发模型。 主要的软件过程模型有:瀑布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和基于知识的模型等。 ⑴瀑布模型是经典的软件开发模型,将软件开发活动中的各项活动规定为依线性顺序连接的若干阶段,它简单易用,在消除非结构化软件、降低软件的复杂性、促进软件开发工程化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软件开发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它的缺点。它将一个充满回溯的软件开发过程硬性分割为几个阶段,无法解决软件需求不明确或者变动的问题。 ⑵增量模型是一种非整体开发的模型。根据增量的方式和形式的不同,分为基于瀑布模型的渐增模型和基于原型的快速原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适合于软件需求不明确、设计方案有一定风险的软件项目。 ⑶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和增量模型结合起来,并加入了风险分析。螺旋模型将开发过程分为几个螺旋周期,每个螺旋周期可分为4个工作步骤: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客户评估。 ⑷喷泉模型用于采用对象技术的软件开发项目。它克服了瀑布模型不支持软件重用和多项开发活动集成的局限性。喷泉模型使开发过程具有迭代性和无间隙性。软件开发过程有4

神经病学试题问答题简答题病例分析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 0分) 1、三偏综合征 2、交叉性瘫痪 3、脊髓休克 4、癫痫持续状态 5、放射性疼痛 二、名词解释 1、内囊损害时,出现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双眼同向偏盲,简称三偏综合征,常见于脑血管病时。 2、即同侧颅神经周围性瘫痪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是脑干损害的特征性表现。 3、急性脊髓横贯损害时,病人出现双下肢软瘫,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引不出,小便潴留,称为脊髓休克。 4、癫痫持续状态是指癫痫强直一阵挛发作(GTCS)若在短期内频聚发生,以致发作间隙中意识持续昏迷者。 5、神经干,神经根或中枢神经病变刺激时,疼痛不仅发生于刺激局部,且可扩展到受累感觉神经的支配区,称为放射性疼痛。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6 0分) 1、一般脑脊液化验检查包括哪些内容?写出各项正常值。 2、癫痫发作有哪些类型,治疗大发作及小发作的药物有哪些? 3、分别说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神经炎的治疗原则。 4、试述坐骨神经痛的最常见病因,主要的症状及体征,以及主要的保守治疗方法。 5、试述左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浅支)闭塞时的临床表现。 6、病员男4 0岁,因左肋缘疼痛6+月,左下肢无力I 月入院。查体:左肋缘区痛觉减退,右脐以下痛觉减退,左趾部位觉减退,左下肢肌力n°,伴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抗进,左侧Babinski's 征(+)。 请讨论定位诊断及进一步检查的方法。 三、问答题 1、包括脑脊液压力,Quecke nstedt试验,细胞数、蛋白、 糖、氯化物等。腰穿正常脑脊液压力为80?180mm水柱(0.78? 1.76KPa),白细胞0?5X 106/L,红血球为0,蛋白0.15?0.45g /L,糖 2.5?4.4mmol/ L,氯化物120?130mmol/L。 2、有①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复杂部分性,部分性发作,继发为全面性强直一阵挛发作。 ②全面性发作——失神经发作,肌阵挛发作,阵挛性发作,强直性发作,强直一阵挛发作,无张力性发作。 ③未分类发作治疗大发作强直一阵挛发作的药物有苯巴比妥,苯妥英 钠、丙戌酸钠等。治疗小发作(失神经发作)的药物有乙琥胺,丙戌酸钠等。 3、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原则是以止痛为目的,先用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氯硝安定等,无效时可用神经阻滞或手术治疗。即浅

【物联网期末考试】题库简答题

1、为什么物联网被称为具有“智能”? 答:(1)物联网能随时获悉连在网上各种物体的性质、位置和状态,大量的这类信息使它对客观世界的了解比较深刻;(2)物联网借助于互联网的强大计算资源,能及时地处理动态的信息并针对变化了的状况做出及时的应答与反馈,做成更具体智慧的决策。 2、试述如何应用RFID技术来进行食品安全管理。 答:食品的供应链包含食品生产前期、中期和后期。食品生产前期包括种子、饲料的生产环节,中期是粮食种植生产环节,而后期包括粮食分级、包装、加工、存储与销售等环节。因此,食品安全实际上涉及“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而RFID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中可以从种子或种畜开始,一个一个环节跟踪到餐桌边,进行全程记录在案,以便进行食物来源的追溯。 3、举例说明我们身边的传感器(五项以上)。 答: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都在使用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如电视机、音响、DVD、空调遥控器等所使用的红外线传感器;电冰箱、微波炉、空调及温控所使用的温度传感器;家庭使用的煤气灶、燃气热水器报警所使用的气体传感器;家用摄像机、数码照相机、上网聊天视频所使用的光电传感器; 汽车所使用的传感器就更多,如温度、压力、油量、角度线性位移传感器等。 4、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 答: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如下的特征:规模大、自组织、多跳路由、动态性、可靠性、以数据为中心、与应用密切相关等。 5、简述支持物联网的信息技术有哪些。(列举五项以上) 答:高性能计算与云计算、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嵌入式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 1、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机遇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我国物联网拥有强有力的政策发展基础和持久的牵引力 2.我国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电信网、互联网、电视网“三网走向融合 3.我国已具备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条件,电信运营商大力推动通信网应用

简答题题库

简答题题库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代,正向第五代智能化的计算机发展。前四代计算机是: 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机是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机是由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计算机;第四代机是由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计算机. 各代电子计算机的特点是: (1)电子管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成本高。 (2)晶体管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寿命长,速度快,能耗少,可靠性 高。 (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体积更小、速度更快、能耗更小、 可靠性更高。 (4)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网络普及与应用。 2、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计算机病毒是具有破坏性作用的程序。特点: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和寄生性。 3、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哪几部份组成?简述各组成部分部份的基本功能? 答:电子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统称为中央处理器(CPU)。计算机各部件通过总线连接形成有机整体,微机总线有三种: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和数据总线。 (1)、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控制器的功能是:协调指挥计算机各部件工作; (3)、存储器的主要作用是:存储程序和数据,实现记忆的功能。 (4)、输入设备的功能是:输入数据并转换为机内信息存储; (5)、输出设备的作用是:将机内信息转换为便于识别、处理和使用的字符、图形,并输出显示。 4、什么是硬件?什么是软件?它们有何关系? 答:计算机硬件是构成机器的电子、光电、电磁、机械等物理设备。软件即是计算机中使用的各种各样的程序及其说明文档。 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是:硬件是软件运行的基础,软件扩充了硬件的功能。 5、什么是指令?计算机的指令由哪两部份组成?什么是程序? 答:指令是计算机能实现的基本操作,指令均为二进制数形式,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告诉计算机执行什么操作,地址码告诉计算机到哪个存储单元地址中读取参与操作的数据。程序是若干指令或命令的集合。 6、简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答:电子计算机基本的工作原理是:事先存储程序并在程序控制下协调工作,即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读取指令、对指令加以解释并执行指令的过程。这个工作原理是由冯·诺依曼首先提出的,所以按此原理生产的计算机称为冯氏计算机,前四代电子计算机都是冯氏计算机。 冯氏计算机应具备的条件是: (1)、机内信息采用二进制数表示; (2)、硬件由五个部份组成——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导言(略)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包括商品价值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是其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1 供求决定价格.2 价格由市场来决定)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一般等价物)的工具。答案:一般等价物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的联系。 答案:交换发展

3、银行券是随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答案:资本主义银行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铸币的过程。答案:不足值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职能。答案:流通手段 6、价格是()的货币表现。答案:价值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 答案: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职能。 答案:流通手段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的作用。 答案:自发调节货币数量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答案: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就是不做同向运动)运动是货币发挥 ()职 能的特征。 答案:支付手段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 答案: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开始发行的。答案:1948年12月1日 14、人民币采取的是()银行券的形式。答案:不兑现 15、欧元的出现对()提出了挑战。答案:国家货币主权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 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 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答案:B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答案:D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 A、铜 B、银 C、铁 D、贝答案:A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 A、金本位制 B、银位本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答案:C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 A、1948年 B、1949年

简答题题库(完成)

简答题题库(完成)

1、写出三种以上解暑的事物。 答:绿豆粥、绿茶、黄瓜、冬瓜、苦瓜、香菜、猕猴桃、梨子等等。 2、列举三种人体需要从食物摄取的氨基酸。 答: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 3、为什么不宜多吃冷饮? 答:冷饮吃得太多,会对人的胃刺激磁强,使胃液分泌减少,胃黏膜受到损伤。另外,多吃冷饮还会降低人的食欲,引起消化不良等疾病。 4、如何鉴别化肥浸泡过的豆芽? 答:豆芽秆:自然培育的豆芽秆挺直稍细,芽脚不软,有光泽。化肥浸泡过的豆芽秆粗壮发水,色泽灰白。如果将豆芽折断,短面会有水分冒出,有的还残留化肥的气味。豆芽根:自然培育的豆芽根须发育良好,而用化肥泡过的豆芽根短、少根或无根。 5、历史上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答:历史上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渠道有多种,主要有六大类型:一、张骞出使西域为代表的西北陆路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二、玄奘西行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交流中的饮食文化交流;三、贡使与商人为主体的文化与商业性交流中的饮食文化交流;四、郑和下西洋为代表的政府大规模的海上交流;五、传教士对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作用;六、华侨对饮食文化的外传作用。 6、什么是不良的饮食习惯?请列举四条。

答:(1)长期不吃早餐或吃晚餐太迟 (2)零食当正餐 (3)吃正餐不专心 (4)饮食方法不科学.吃饭太快不细嚼慢咽;爱蹲着吃饭的人,经常吃烫饭喝烫水,喜欢吃甜食的人 (5)饮食过饱、过咸 (6)荤素摄取不均衡(7)把饮料当饮用水喝。 7、热力消毒的温度和时间是多少? 答:热力消毒包括煮沸、蒸汽、红外线消毒等,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红外线消毒保持120℃,作用15~20;洗碗机消毒保持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 8、什么叫冷荤(凉菜)“五专”? 答:“五专”是指专人加工、专室制作、专用工具、专用冷藏、专用消毒设备。 9、冰箱能否长期保存食品?为什么? 答:不能。因冰箱的低温,只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速度而不是杀灭细菌,贮存时间过长,细菌仍可缓慢繁殖而增多,从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10、试说明粽子的起源。 答:“粽”字已见于东汉末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子又名角黍,起源约在距今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三代时期,古人有以大公牛祭祀社稷的礼俗,后渐改为以芦叶裹黍米如牛角状代替杀牛祭祀。南北朝以后,逐渐有了端午吃粽子以纪念屈原之说,并流传至今。 11、试述食盐在烹饪中的作用? 答:食盐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在烹调中不仅起调味、定味、

课后简答题汇总

第一章项目范围管理概述 思考题 1、产品范围与工作范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答:在项目环境中,一般项目范围包括项目的产品(产出物)范围和工作范围。 (1)产品范围,某项产品、服务或成果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 (2)工作范围,为交付具有规定特性与功能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必须完成的工作。 区别与联系: (1)一般来讲,产品范围的定义就是对产品要求的度量,它是根据 客户的需求来进行的,而工作范围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产生项目 计划的基础; (2)产品范围的完成是对照产品要求来进行衡量的,而工作范围的 完成时对照项目计划来进行衡量的; (3)二者共同构成一个项目的范围。产品范围和工作范围的良好结 合,可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并获得项目的最终可交付成果。 2、项目选择决策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项目选择决策 时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开始,也是项目范围管理的首要任务。只有确定了 正确的项目,才能进行项目的计划、实施等后续工作。

项目选择决策的主要内容有:战略分析、需求识别、项目构思、项目选择等。 3、项目范围验收指的是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答:项目范围验收,又称范围确认,是指项目利益相关者对已完成的项目整体范围或项目阶段和相应的可交付成果进行正式验收的过程。项目范围验收的主要内容有: (1)工作确认。审核项目范围界定工作的结果,确保所有的、必需的工作都包括在项目工作分解结构中,一切对项目目标无贡献的工作均不包括在项目范围中,保证项目范围的准确; (2)可交付成果审查。对项目或者项目各个阶段所完成的可交付成果进行检查,审核项目是否按计划或者超计划完成。

第二章组织战略与项目管理 思考题 1、战略的定义是什么? 答:组织为了实现其长期使命或长期目标,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所展开的决策行为、采用的行动模式或遵循的基本观念。 2、什么是项目?什么是作业? 答:企业中有组织的活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项目(Project)和作业(Operation)。企业中的项目可以是企业中的技术改造活动,也可以是开发某个新产品等活动。但所有这些活动都必须是一次性的,都要求在一定期限内完成,不得超过一定的费用,并有一定的性能要求。作业是指企业中的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活动,是企业中那些重复性的工作。它通常可以借鉴以往的相同工作,如企业日常生产产品的活动。 3、战略管理的定义是什么? 答: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长期目标和使命而开展的,在企业自身能力与环境互动中所进行的战略分析、战略识别、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和战略创新等一系列的活动及过程。 4、请简要描述战略管理的过程。

《机械设计基础2》试题样卷库(问答题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2》试题样卷库简答题答案 课程概论 1、机械设计基础的性质与任务。 答案: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具体研究机器或机构的原理、特性、设计计算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是研究机械类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基础知识课程。机械设计工作涉及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一台新的设备在设计阶段,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工作原理及合理的结构,进行运动、动力、强度、刚度分析,完成图样设计,还要研究在制造、销售、使用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设计人员除必须具有机械设计及与机械设相关的深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要有饱满的创造热情。 2、机器的主要特征。 答案:(1)它们都是人为实体(构件)的组合。 (2)各个运动实体(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够实现能量的转换,代替或减轻人类完成有用的机械功。 3、一部完整的机器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答案:根据功能的不同,一部完整的机器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原动部分:机器的动力来源。 (2)工作部分:完成工作任务的部分。 (3)传动部分:把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作机。 (4)控制部分:使机器的原动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运动,完成给定的工作循环。 4、什么叫机构?机构的主要特征。 答案:机构是由两个以上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组成的。 机构的主要特征: (1)它们都是人为实体(构件)的组合; (2)各个运动实体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从结构和运动学的角度分析,机器机构之间并无区别,都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各种实物的组合,所以,通常将机器和机构统称为机械。 5、机械分类。 答案:根据用途不同,机械可分为: (1)动力机械实现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间的转换。 (2)加工机械改变物料的结构形状、性质及状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