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慢性鼻炎

急慢性鼻炎

急慢性鼻炎
急慢性鼻炎

急慢性鼻炎

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是病毒引起的鼻腔黏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俗称“伤风或“感冒。本病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流行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秋、冬、春之交,气候变化不定的季节多发,儿童和成人均可患病。发病时常伴发鼻窦、咽、喉、气管等上呼吸道炎症。

主诉

患者鼻咽部烧灼感、鼻痒、打喷嚏、流清涕。

诊断

1.临床表现初起症状为鼻内干燥感、鼻痒、打喷嚏,可有鼻咽烧灼感,1~2日后,逐渐发生鼻塞,流大量清水样鼻涕,嗅觉减退,以后分泌物转为黏液脓性,不易擤出,鼻塞更重。若无并发症,则起病后5~7日症状逐渐减轻以至消失。整个病程历时7~10日。在小儿全身症状比成人重。

2.辅助检查前鼻镜检查: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干燥,鼻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鼻甲肿大,鼻腔有大量清水样或黏液性分泌物。

治疗要点

1.全身治疗卧床休息,宜多喝水,有便秘者可给予缓泻剂。患者应予以隔离,以免传染他人。内服解热发汗药,如复方阿司匹林1~2片,每日3次;或阿司匹林0.3~0.5g,每日3次,或酚氨加敏片1~2片,每日3次。

中药以疏风、解表、祛邪为主,如桑菊感冒片和银翘解毒片等。

合并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时,应使用抗生素。

2.局部治疗

(1)1%麻黄碱液或呋喃西林麻黄碱液、氯霉素麻黄碱液滴鼻,每日3次,以利通气引流。栙仰卧法:仰卧,头悬垂于床缘外或肩下垫枕,头后仰卧,鼻前孔向上,每侧鼻腔内滴药3~5滴;坐位法:坐位,头靠椅背并尽量后仰,然后滴药;侧卧法:向患侧侧卧,头向下垂,滴药。

(2)针刺迎香、鼻通穴,做穴位按摩等。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它常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与全身健康状态关系密切。慢性鼻炎一般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两者在病因方面颇为类似,后者又多从前者转化而来,但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亦有区别。

一、慢性单纯性鼻炎

主诉

患者主要表现为鼻塞和鼻涕增多。

诊断

1.临床表现

(1)鼻塞:鼻塞的特点为间歇性和交替性。间歇性鼻塞为白天或劳动、运动时,以及在新鲜空气中鼻塞减轻,而在夜间、安静工作、平卧、寒冷时或在污浊空气中鼻塞加重。交替性鼻塞表现为侧卧时居

下的鼻腔阻塞严重,上侧鼻腔通气良好。

(2)鼻涕增多:鼻腔分泌物常为黏液性,当有继发感染时呈黏液脓性。

鼻涕向后流入咽喉,可引起咽喉不适、咳嗽、多“痰暠。分泌物刺激咽鼓管,可引起中耳炎。鼻涕刺激鼻前庭和上唇皮肤可以引起鼻前庭炎、湿疹或毛囊炎,以小儿多见。

2.辅助检查鼻内镜检查:鼻黏膜肿胀,以下鼻甲肿胀最为突出,其表面光滑湿润,呈暗红色,下鼻甲黏膜柔软而富有弹性,用探针触之可出现凹陷,移开探针,凹陷很快复原。鼻腔内有白色半透明黏液性分泌物,多积聚于鼻腔底,鼻甲与鼻中隔之间可见黏液丝牵挂。对减充血剂反应,鼻黏膜对血管收缩剂反应良好,用1%麻黄碱喷入鼻腔后,黏膜肿胀很快消退,鼻甲明显缩小。

治疗要点

1.病因治疗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局部和全身疾病,改善工作、生活条件,戒烟酒,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局部治疗

(1)保持鼻腔通畅,以利引流。可用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清除黏稠分泌物。

(2)鼻腔滴用血管收缩剂,如0.5%~1%麻黄碱生理盐水,0.05%羟甲唑啉,亦可与5%~10%弱蛋白银交替使用。治疗不可过于依赖血管收缩剂,否则容易引起药物性鼻炎。对婴幼儿最好不要使用或慎用,如确有需要,应选用低浓度,小剂量。

(3)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显着的抗感染作用。

(4)普鲁卡因鼻内封闭有一定疗效。可用0.25%~0.5%普鲁卡因注射于鼻丘或下鼻甲黏膜下,每次1~2ml,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

3.中医治疗针刺迎香、鼻通穴,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

二、慢性肥厚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为常见鼻病,其特点为鼻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鼻甲骨质增生肥厚。

主诉

患者表现为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等。

诊断

1.临床表现持续性鼻塞、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鼻涕呈黏液性或黏液脓性,不易擤出。长期鼻塞、经常张口呼吸,以及鼻腔分泌物长期刺激,易继发慢性鼻窦炎、咽炎、喉炎。严重时有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精神委靡、失眠等症状。当肥大的中鼻甲压迫鼻中隔时,可引起三叉神经痛(第一支),称为“筛前神经综合征暠,以丁卡因麻醉嗅区黏膜时头痛可得到缓解。

2.辅助检查鼻内镜检查:鼻腔被肥大的下鼻甲所堵塞,鼻腔底或下鼻道内充满黏液或黏脓。黏膜肿胀,呈苍白、粉红或淡紫红色,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椹状,以下鼻甲前端、后端及游离缘最为明显,用探针触压下鼻甲时有硬实的感觉,不易凹陷,或凹陷后不易复原。肥厚的鼻黏膜对血管收缩剂不敏感,局部使用麻黄碱类药物后,黏膜肿胀无明显消退。下鼻甲后端肥大,严重者呈桑椹状,可突出至鼻咽

部,鼻甲后端多呈灰白色,有的呈息肉样变,鼻中隔后缘两侧黏膜对称性肥厚。

治疗要点

1.治疗原则为改善鼻腔通气引流,保护鼻黏膜正常生理功能。

2.具体治疗方法(1)保守治疗:鼻内用血管收缩剂后下鼻甲尚能缩小者,可用与慢性单纯性鼻炎相同的方法治疗,但不提倡下鼻甲硬化剂注射、激光、冷冻、微波、射频等治疗。

(2)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黏膜肥厚严重,对血管收缩剂无明显反应,尤其是有下鼻黏膜结节样或桑椹样变者,应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主要是切除下鼻甲下缘及后端肥厚的黏膜。原则上不应超过下鼻甲的1/3,如切除过多,可引起继发性萎缩性鼻炎。下鼻甲骨增生者应作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既可改善鼻腔通气引流,又不损伤黏膜的生理功能。

(3)下鼻甲外移术:下鼻道宽敞者,可将下鼻甲骨上端骨折,把下鼻甲向外移位,增加总鼻道宽度,可获得良好的鼻腔通气。

(4)钩突切除或筛窦开放术:可获得较为理想的鼻腔通气引流通道,符合鼻腔生理。重建鼻腔通气引流后,肥厚的下鼻甲黏膜炎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鼻窦炎诊疗指南

定义 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与其他常见病如变应性和非变应性鼻炎、哮喘、鼻息肉、对阿司匹林高敏反应性、肺囊性纤维化增生性病变、纤毛功能异常、免疫功能缺陷、呼吸道感染、中耳炎、口腔疾病等相关联。根据鼻窦炎的分型、病因及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改变选择适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鼻窦炎可以就诊于除耳鼻咽喉科以外的其他专科,如过敏专科、呼吸科及儿科,因此对鼻窦炎和鼻息肉的诊断及治疗建立统一的认识和标准尤为重要。 分型 1.急性鼻窦炎突发性出现鼻窦炎症状且病程少于12周。急性鼻窦炎在一年内可发生数次,但是在两次发作间期必须无症状。急性鼻窦炎主要是由感冒/急性病毒性感染所致,但急性病毒性鼻窦炎的病程一般少于10d,如果5d后症状加重,或症状持续超过10d,可诊断为继发病毒性急性鼻窦炎 在临床上,急性细菌性鼻窦炎(acute bacterial rhinosinusitis)主要是指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如脓性鼻涕(双侧多见),发热(38℃以上),血液检查时出现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增高等。该病的发病率很低,有报道5%~13%患有急性病毒性鼻窦炎的儿童有可能继发细菌感染[4],而在成人中其发病率则更低。 2. 慢性鼻窦炎指症状持续超过12周的鼻窦炎。慢性鼻窦炎可分为慢性鼻窦炎伴发息肉和无伴发鼻息肉两个亚组。慢性鼻窦炎的病因比较复杂,除了常见致病原(病毒、细菌、真菌等),还有其他许多因素如基因(或遗传)、纤毛功能异常、细菌生物膜、骨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哮喘、对阿司匹林高敏感、内分泌功能失调、过敏、解剖、环境和医源性(如既往不适当的药物和手术治疗)等。 鼻息肉和鼻窦炎一样,同属于鼻和鼻窦黏膜炎症性疾病。有些研究试图通过检测和分析鼻息肉及鼻窦炎黏膜中T细胞的功能,或炎症性标记物(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炎症性介质等)的改变来区分这两种疾病,但是到目前为止,从疾病的特征上还很难将鼻息肉从鼻窦炎中区分出来。所以目前的共识是将鼻息肉看作慢性鼻窦炎的一个亚型。但是,为什么鼻息肉只在一部分慢性鼻窦炎患者中发生且为何具有如此高的复发率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来阐明。 与鼻窦炎一样,鼻息肉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根据(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区分。根据鼻内窥镜检查结果,鼻息肉的大小还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类型:0,没有鼻息肉或息肉样变;1,鼻息肉仅出现在中鼻道内;2,鼻息肉已经延伸到中鼻道以外,但仅局限于下鼻甲上方的鼻腔内;3,鼻息肉已经延伸到鼻道底部。 3鼻窦炎诊断和治疗要点 3.1急性鼻窦炎 3.1.1诊断急性鼻窦炎可通过病史分析,尤其是主要症状发生和持续时间的分析来进行诊断。急性鼻窦炎通常发生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病毒感染)之后,其鉴别诊断的重点在于区别其他类似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口腔或牙源性疾病以及慢性面部疼痛综合征等。此外,对急性鼻窦炎所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如眶周水肿/脓肿和视觉障碍等应予以重视。 急性鼻窦炎的症状:指由鼻和鼻窦黏膜炎症反应引起的至少以下两个临床症状,如鼻塞,流鼻涕(前或后鼻孔),前额和(或)面部疼痛或胀痛,以及嗅觉功能减退或丧失等,其中鼻塞或流鼻涕是必不可少的症状之一。 急性鼻窦炎的体征:包括①鼻腔检查:是否出现鼻黏膜充血、水肿和脓性分泌物等;②口腔检查:是否出现后鼻孔脓涕;③注意排除牙源性感染。 急性鼻窦炎的常见并发症及体征:包括眶周水肿/充血,眼球移位,复视或视力下降,眼肌

急慢性鼻窦炎的中医治疗

急慢性鼻窦炎的中医治疗 (谭敬书、李凡成、徐绍勤经验) 西医认为本病是鼻窦黏膜的化脓性炎症,有急、慢性之分。中医称鼻渊(急性鼻渊、慢性鼻渊),或称脑漏、脑崩、脑渗、脑泻等。 古代文献中,《内经》最早述及本病。如《素问·气厥论》说:“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又《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少阴之复,懊热内作......甚则入肺,咳而鼻渊。”指出了胆、肺之热可致鼻渊。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说:“鼻流浊涕,是脑受风热。”陈实功《外科正宗》卷四说:“脑漏者,又名鼻渊,总因风寒凝入脑户,与太阳湿热交蒸乃成。”指出了风寒、风热、湿热是鼻渊发病的原因。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谓:“其有脑泻既多,伤其髓海,则气虚于上,多见头脑隐痛及眩运不宁等症。此非补阳不可,宜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之类主之。”清代,陈士铎《辨证录》卷三说:“夫脑漏者,即鼻渊也,原有寒、热二症,不止胆热而成也......盖涕臭者热也,涕清而不臭者寒也。热属实热,寒属虚寒。兹但流清涕而不腥臭,正虚寒之病也。”许克昌《外科证治全书》卷二说:“鼻流浊涕,经年累月不止,当别寒热......涕清不臭觉腥者,属虚寒,用八味地黄丸加川芎、升麻、苍耳子,所以用肾药者,脑属肾也。”指出了鼻渊属虚寒的病机证治。费伯雄《医醇賸义》卷二说:“脑漏者,鼻如渊泉涓涓流涕,致病有三:曰风也、火也、寒也。”概括了前人对鼻渊病因的认识。 辨证论治: 1、肺经热邪,宜清肺通窍鼻为肺之外窍,热邪蕴积于肺,常上灼鼻窍而为涕为渊。《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少阴之复,懊热内作......甚则入肺,咳而鼻渊。”肺热熏灼窦窍而成鼻渊病机主要有三,治亦有别。 一为风热袭表,客于肺卫,治当辛散风热,可以苍耳子散合银翘散加减,常用药物,苍耳子、白芷、辛夷、黄芩、桑白皮、赤芍药、连翘、荆芥各10g,金银花、天花粉各15g,薄荷、甘草各6g。二为风邪中人,多来疾去速,且易化热化火,故较多见的为风去而肺热壅盛。风寒犯表亦常从火化,郁伏于肺。当视火热之微甚,选用《医宗金鉴》之黄芩汤。常用药物,黄芩、栀子、桑白皮、知母、天花粉各12g,赤芍药12g,连翘、白芷、桔梗各10g,甘草各6g。或在麻杏石甘汤重用石膏基础上,并入苍耳子、辛夷、黄芩、鱼腥草、芦根等清肺泻热,通窍排脓。三为病久肺气已虚,而热邪未清,病者具肺气虚的表现,然鼻涕黄黏缠绵,鼻黏膜红,应益气与清热并举,以《永类钤方》之补肺汤加减,清补兼施,此时切忌大剂苦寒清泻或骤用温补,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常用药物,党参12g,当归6g,生黄芪20g,白芷、紫菀、桑白皮、黄芩各10g,鱼腥草、芦根各12g。 2、胃火上炎,重清泻阳明鼻渊之急者多缘于火热,有肺、胆、胃热之分。阳明胃热蒸灼窦窍而成鼻渊,局部可见涕黄浊量多,鼻塞甚,嗅觉差,鼻甲肿胀,黏膜深红而干,头痛明显,鼻窦相应部位有叩、压痛或红肿。全身常具发热,口渴引饮,口臭,牙龈红肿,便秘、尿赤等症。明·张三锡《医学准绳六要》谓:“浊涕如渊,《内经》谓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要皆阳明伏火所致”;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说,鼻之“经络所致,专属阳明”。诸经之

慢性鼻窦炎 中医病历模板1

. 入院记录中:①肺若是XXX,未闻及明显异味,+中医望、闻、切诊:神清、 神萎,面色②舌质红,舌苔黄胆腑郁热证:经风热证:舌质红,舌苔薄白,脉 浮数。若是④③肺脾脾胃湿热证:若是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腻,脉弦数。若是气虚证:舌淡,苔白,脉细弱。 首次病程记录模板(慢性鼻窦炎)****-**-** **:** 由****-**-** **:**主因“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主诉)”于”收入院。急诊以“(急诊或门诊诊断) 病例特点: 、1 。2、现病史: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①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鼻涕量多而白粘或黄稠,嗅觉减退。肺经风热证:若 是可伴头痛,兼有发热恶风,汗出,或咳嗽。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浮数②鼻涕脓浊,量多,色黄或黄绿,或有腥臭味,鼻塞,嗅觉若是胆腑郁热证:减退。 可兼有头痛剧烈,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数。③鼻塞重而持续,鼻涕黄浊而量多,嗅觉减退。兼头昏闷,若是脾胃湿热证:或 头重胀,倦怠乏力,胸脘痞闷,纳呆食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④肺脾气虚证:鼻塞,头昏,记忆力减退,鼻涕混浊,时多时少。面色萎若是黄或白,少气乏力,大便溏薄。鼻腔粘膜不充血,但肿胀,并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舌淡,苔白,脉细弱。 ;.. . 3、既往史: 4、查体: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专科情况描述: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辅助检查:5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鼻渊 ④②③①胆腑郁热证肺经风热证脾胃湿热证—肺脾气虚证西医诊断:、

急慢性鼻窦炎的症状表现及联合用药方案

急慢性鼻窦炎的症状表现及联合用药方案 发表时间:2019-08-20T10:42:51.80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7期作者:王正刚[导读] 青少年和中老年中体质较弱的人群是鼻窦炎的高发人群。鼻窦炎分为慢性鼻窦炎和急性鼻窦炎两种, 四川省简阳市镇金中心卫生院,641416青少年和中老年中体质较弱的人群是鼻窦炎的高发人群。鼻窦炎分为慢性鼻窦炎和急性鼻窦炎两种,大多数急性鼻窦炎患者在通过手术治疗和药物联合治疗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痊愈,但是绝大多数的鼻窦炎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发作,导致治疗时间较长,因此除了要谨遵 医嘱外,还需要长期护理。那么急慢性鼻窦炎到底有哪些症状表现呢?又该如何进行联合用药呢? 1.急性鼻窦炎 1.1发病原因 急性鼻窦炎患者发病,多是因为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的,而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会造成患者发病,常见的细菌菌群包括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等多种化脓性球菌,其中儿童最容易受到卡他莫拉菌感染。而其他致病菌也有可能会引发急性鼻窦炎,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等等。 急性鼻窦炎患者也会因为自身中毒因素而导致感染,同时创伤性感染、鼻腔炎感染、血源性感染等等都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感染方式。 1.2症状表现 全身症状。急性鼻窦炎患者病情加重后,很有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其中包括食欲不佳、精神萎靡、全身疼痛、怕冷发热等等。儿童出现发热几率最高,严重的情况下儿童还有可能会出现腹泻、身体抽搐、呕吐不止等全身症状。 局部症状。当急性鼻窦炎患者病情加重时,嗅觉下降甚至缺失是患者局部症状的主要表现。同时,患者鼻中的鼻涕也会更加黏浓,常出现粘脓性或脓性分泌物,并且在患者刚开始出现粘脓性鼻涕时,还会伴随一定的血液。对于牙龈性感染的患者而言,鼻涕中还有可能会伴随着臭味。急性鼻窦炎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鼻部疼痛,这是由于鼻部发炎所导致的。但除此之外,患者还会发生剧烈的头痛,这是因为患者鼻窦腔黏膜肿胀、鼻涕积攒于鼻腔中、鼻涕排空后产生负压力等等原因,使三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引发的。当急性鼻窦炎患者出现疼痛时,会有时间和部位的变化,在前期时,鼻窦炎患者的头痛部位多接近于头颅的表面,比如头部前额、面颊等部位。随着病情发展,鼻窦炎患者的疼痛会集中于头颅深处,比如后脑部、头顶部等等。而这些疼痛大多都是早上起床时较轻,在中午后症状较重。但急性额窦炎患者恰恰相反,早起时前额部会产生剧烈疼痛,并疼痛感会逐步加重,中午后症状减轻,疼痛感逐步消失,到晚上则恢复正常。在临床中,有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不典型,因此不能够单纯的根据疼痛来确定患者受累的鼻窦。 急性鼻窦炎患者发病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还有可能会引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严重者会发生颅内的并发症。 2.慢性鼻窦炎 2.1发病原因 慢性鼻窦炎的发病原因多为急性鼻窦炎的治疗不当而导致的。同时某些致病能力较强的细菌在引发患者出现急性鼻窦炎后,随着时间推移也会使患者转为慢性鼻窦炎,比如乙型溶血型链球菌。患者的鼻腔内有鼻甲肥大、鼻息肉、肿瘤等等情况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慢性鼻窦炎。患者受到外伤冲击导致骨折或血块存留鼻腔也会导致慢性鼻窦炎。 2.2症状表现 局部症状。患者会出现轻重程度不同的比赛,主要原因是因为患者鼻腔中的分泌物增多所导致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也会因为鼻塞和炎症导致嗅觉障碍的情况出现。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头痛一般为局部疼痛,多发于白天,并且头痛时会伴随着头部沉重感。患者的鼻涕多为黄色或黄绿色,但分泌量不定,多为粘脓性鼻液。由于患者常常用口呼吸,所以慢性鼻窦炎患者常常也会伴随着慢性咽炎症状。 全身症状。患者一般会伴随着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头昏易疲乏的全身症状。极少数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低烧。 3.慢性鼻窦炎的联合用药方案 3.1白三烯受体抗结剂+鼻用糖皮质激素

急慢性鼻炎

急慢性鼻炎 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是病毒引起的鼻腔黏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俗称“伤风或“感冒。本病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流行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秋、冬、春之交,气候变化不定的季节多发,儿童和成人均可患病。发病时常伴发鼻窦、咽、喉、气管等上呼吸道炎症。 主诉 患者鼻咽部烧灼感、鼻痒、打喷嚏、流清涕。 诊断 1.临床表现初起症状为鼻内干燥感、鼻痒、打喷嚏,可有鼻咽烧灼感,1~2日后,逐渐发生鼻塞,流大量清水样鼻涕,嗅觉减退,以后分泌物转为黏液脓性,不易擤出,鼻塞更重。若无并发症,则起病后5~7日症状逐渐减轻以至消失。整个病程历时7~10日。在小儿全身症状比成人重。 2.辅助检查前鼻镜检查: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干燥,鼻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鼻甲肿大,鼻腔有大量清水样或黏液性分泌物。 治疗要点 1.全身治疗卧床休息,宜多喝水,有便秘者可给予缓泻剂。患者应予以隔离,以免传染他人。内服解热发汗药,如复方阿司匹林1~2片,每日3次;或阿司匹林0.3~0.5g,每日3次,或酚氨加敏片1~2片,每日3次。 中药以疏风、解表、祛邪为主,如桑菊感冒片和银翘解毒片等。

合并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时,应使用抗生素。 2.局部治疗 (1)1%麻黄碱液或呋喃西林麻黄碱液、氯霉素麻黄碱液滴鼻,每日3次,以利通气引流。栙仰卧法:仰卧,头悬垂于床缘外或肩下垫枕,头后仰卧,鼻前孔向上,每侧鼻腔内滴药3~5滴;坐位法:坐位,头靠椅背并尽量后仰,然后滴药;侧卧法:向患侧侧卧,头向下垂,滴药。 (2)针刺迎香、鼻通穴,做穴位按摩等。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它常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与全身健康状态关系密切。慢性鼻炎一般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两者在病因方面颇为类似,后者又多从前者转化而来,但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亦有区别。 一、慢性单纯性鼻炎 主诉 患者主要表现为鼻塞和鼻涕增多。 诊断 1.临床表现 (1)鼻塞:鼻塞的特点为间歇性和交替性。间歇性鼻塞为白天或劳动、运动时,以及在新鲜空气中鼻塞减轻,而在夜间、安静工作、平卧、寒冷时或在污浊空气中鼻塞加重。交替性鼻塞表现为侧卧时居

慢性鼻窦炎_中医病历模板

入院记录中: 中医望、闻、切诊:神清、神萎,面色XXX未闻及明显异味,+若是①肺经风热证: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浮数。若是②胆腑郁热证: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数。若是③脾胃湿热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若是④肺脾气虚证:舌淡,苔白,脉细弱。 首次病程记录模板(慢性鼻窦炎)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主因“(主诉)”于****-**-** **:**由急诊以“(急诊或门诊诊断)”收入院。 病例特点: 1、 2、现病史: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若是①肺经风热证: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鼻涕量多而白粘或黄稠,嗅觉减退。 可伴头痛,兼有发热恶风,汗出,或咳嗽。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浮数若是②胆腑郁热证:鼻涕脓浊,量多,色黄或黄绿,或有腥臭味,鼻塞,嗅觉减退。可兼有头痛剧烈,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数。 若是③脾胃湿热证:鼻塞重而持续,鼻涕黄浊而量多,嗅觉减退。兼头昏闷,或头重胀,倦怠乏力,胸脘痞闷,纳呆食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若是④肺脾气虚证:鼻塞,头昏,记忆力减退,鼻涕混浊,时多时少。面色萎黄或白,少气乏力,大便溏薄。鼻腔粘膜不充血,但肿胀,并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舌淡,苔白,脉细弱。

3、既往史: 4、查体: 专科情况扌田述: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5、辅助检查: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鼻渊 —①肺经风热证②胆腑郁热证③脾胃湿热证④肺脾气虚证西医诊断: 1、慢性鼻窦炎 中医辨证依据: 患者以“xxxxxxxxxxxxx”XX主要表现,当属祖国医学“鼻渊”范畴。 ①肺经风热证:风热邪毒犯入,犯肺化热,壅遏肺系,肺气闭郁,清肃失司,邪热上蒸鼻窍,则鼻塞、头痛、嗅觉减退,胸痛,咳嗽;肺为邪壅,失去宣畅之机,水湿停聚,贝U 鼻涕脓浊,量多,痰稠;外邪未解,贝U发热,恶风,头痛,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为肺经风热之征。 ②胆腑郁热证:因情志所伤,肝气郁结,肝胆互为表里,气滞痰凝,痰热内扰,胆腑蕴热,痰浊移则鼻塞,鼻内肌膜肿胀、赤,鼻涕脓浊,量多,色黄或黄绿,或有腥臭味,鼻塞,嗅觉减退。脓浊鼻涕停积鼻内,头额、眉间或两颧压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数为胆腑郁热表现。 ③脾胃湿热证:因湿热蕴结脾胃,上蒸头面清窍,则鼻塞涕黄浊量多肌膜肿胀,嗅觉减退;湿困中焦,脾失健运,贝U胸脘痞闷,纳呆便溏;湿困清阳,则困倦乏神,头昏闷胀或头重胀,倦怠乏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脾胃湿热表现。 ④肺脾气虚证:因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虚弱,腠理不固,则自汗畏寒,咳嗽痰粘,鼻窍失于温煦,易为邪侵,邪滞鼻窍,则鼻塞,嗅觉减退,鼻涕粘浊,时多时少;脾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大便溏薄,乏神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肺脾气虚表现中医鉴别诊断: 西医诊断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