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断陷盆地潜山油气藏体系的形成、分布和勘探--以济阳坳陷为例

断陷盆地潜山油气藏体系的形成、分布和勘探--以济阳坳陷为例

断陷盆地潜山油气藏体系的形成、分布和勘探

———以济阳坳陷为例

董冬(!)陈洁(")

(!)胜利油田大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科学研究院

引言

潜山油气藏是中国东部断陷盆地中重要的油气藏类型[!,"],受不同次级构造带控制,它们可组合成带出现,形成“潜山油气藏体系”。济阳坳陷潜山油气藏最早发现于!#$"年,沾化凹陷沾!!井古生界试油获#%&’()高产后,潜山油气藏勘探引起高度重视,迄今已在多个凹陷发现基岩(中生界、古生界、前震旦系)潜山油气藏,多口井获日初产千吨以上高产。总结潜山油气藏体系类型和特点、探讨其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制定合理的勘探战略,对潜山油气藏的深化勘探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济阳坳陷断陷构造演化决定

潜山油气藏勘探潜力较大

!成盆前基岩遭受长期风化剥蚀

一般认为,济阳坳陷从古生界沉积之后到中侏罗世初始张裂之前,经历了长达数千万年的风化和剥蚀,致使多数地区石炭*二叠系残存分布,部分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灰岩直接出露,并发育有丰富的缝洞储集空间,导致盆内钻遇基岩井普遍井漏。

"成盆早期的多旋回升降

济阳坳陷中生界内部存在多个不整合面,表明盆地形成早期经历了多次抬升剥蚀,这不仅造就了多个不整合油气运移通道,而且导致盆缘古生界潜山进一步风化,形成更为有利的断块*残丘潜山圈闭。

#多旋回的压扭—张扭应力场转换

导致济阳坳陷中生代多次抬升剥蚀的原因可能与区域压扭性应力场的存在密切相关[%]。部分凹陷古生界内的压性褶皱、盆地古生界的“薄底”或“秃底”现象[+]、中生界残留厚度及其内古断裂和火成岩体的,-走向特征[%,+]等均证明了早期,.向挤压和随后,-向扭张转换过程。这不仅使基岩被多向断层切割而形成

断块圈闭,而且使基岩内发育丰富的裂缝作为储集空间,形成有利的潜山圈闭体系。

$新生代持续裂陷和,.向断裂体系对基底的持续切割

进入孔店期后,济阳坳陷总体处于在,.向主断裂组系控制下长期的裂陷成盆过程。这不仅使潜山被丰富的油源岩和良好的盖层所侧置或覆盖,而且使断块型潜山的闭合高度不断加大,具备良好的区域性潜山成藏条件。

上述盆地构造演化特点分析表明,济阳坳陷的古潜山油气藏形成和勘探潜力较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勘探。

盆地不同部位发育不同类型

和潜力的潜山油气藏体系

研究表明,断陷盆地不同构造部位(或二级构造带)不同的构造和演化特点决定了各自有不同类型的潜山圈闭或油气藏组合的潜力。

!断陷盆地基底结构

多数以第三系油藏为目标的研究趋于把断陷盆地(单断型)划分为凸起带、陡坡带、洼陷带、缓坡带等+个次级构造带。考虑到潜山油气藏和多数盆地的结构特点,笔者建议在潜山油气藏评价中增加“低突起带”(或低潜山、洼中隆等,不一定所有断陷盆地都发育),以形成完善的断陷盆地结构要素体系。

"盆地不同部位的潜山圈闭体系与成藏潜力

(!)凸起带

济阳坳陷内多数凸起带,如广饶凸起、陈家庄凸起等,直到东营组沉积晚期或晚第三纪才接受沉积,属典型的潜山构造。凸起带内通常被断层或冲沟切割为复杂的次级潜山残丘体系,具有发育的储集空间,又长期处于油气运移的指向位置。靠陡坡一侧,潜山有张性断层通道提供油源,具较好的成藏条件,如陈家庄凸起陈+/井区奥陶系油藏;靠缓坡一侧,潜山有来自缓

0"

石油勘探与开发

"///年!"月 1.2345.67.8154392:4,9,;;.<.5417.,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