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床主轴轴承的安装方法、步骤及润滑方式详解

机床主轴轴承的安装方法、步骤及润滑方式详解

机床主轴轴承的安装方法、步骤及润滑方式详解
机床主轴轴承的安装方法、步骤及润滑方式详解

机床主轴轴承的安装方法、步骤及润滑方式详解机床主轴轴承是精密机床及类似设备的主轴轴承,它对保证精密机床的工作精度和使用性能。主轴轴承的正确配置是指轴承类型的组合和前后轴承的布置,不同的配置就决定了机床主轴不同的负荷能力、运转速度、刚度、温升和使用寿命,尤其是对刚度和温升的影响更为显著,所以应根据机床工作特性的要求合理地配置主轴轴承。从功能和结构上,主轴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

跑合运转的目的是为了使轴承在正式使角前,使其滚子与滚道通过跑合,能具有良好的接触条件,以保持轴承有良好的接触精度,并避免轴承一开始在高速和重载使用时引起滚子与滚道的损坏,从而提高了轴承的寿命和精度'由于圆锥滚子轴承并不是完全的滚动接触,在滚子端面与内环的台肩之间存在着滑动,如果接触条件不好,很易出现咬合损坏的现象,故对这类轴承更应重视跑合运转。

机械主轴指的是机床上带动工件或刀具旋转的轴。通常由主轴、轴承和传动件(齿轮或带轮)等组成主轴部件。在机器中主要用来支撑传动零件如齿轮、带轮,传递运动及扭矩,如机床主轴;有的用来装夹工件,如心轴。除了刨床、拉床等主运动为直线运动的机床外,大多数机床都有主轴部件。主轴部件的运动精度和结构刚度是决定加工质量和切削效率的重要因素。

主轴轴承类型的性能比较

主轴轴承是数控机床主轴内一个重要的零部件,在主轴传动过程中,可以起到支撑机械体旋转和减小摩擦的作用。轴承由于其类型、结构、配置和精度的不同,以及安装、调整程度的好坏,将对主轴部件的工作性能起到直接的影响。从功能和结构上,主轴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滑动轴承依据其产生油膜的压强方式区别,可以分为液体动压轴承和液体静压轴承。

滚动轴承旋转精度一般或者较好,在无间隙或预紧下工作时可能很高。刚度一般或较好,仅与轴承型号有关,承载能力也是如此。抗振性表现欠佳,低、中速性能较好,高速时受疲劳强度、离心力、温升等因素限制。摩擦损耗较小,噪音较大,寿命受疲劳强度限制。生产、使用和维修相对简单,已具备标准化和系列化,可以低成本批量生产。

动压轴承旋转精度一般,但精度保持性较好。刚度和承载能力高,且随转速与荷载升高而增大。抗震性能好,中、高速性能较好,低速时因不能形成油膜,无承载能力,超高速受温升限制。摩擦损耗很小,无噪音,在不频繁启动时寿命较长。生产成本较低,但工艺要求较高,需本厂自制,使用和维修也比较麻烦。

静压轴承旋转精度很高,保持性也好。刚度和承载能力很高,与转速和荷载无关,与节流形式、油腔相对压差有关。抗震性能表现优异,适应各种运行速度,尤其是低速和超高速运行。摩擦损耗很小,无噪音,寿命非常长。由于除了本身成本外,还需要一套供油设备,故总成本较高,且生产工艺要求也高,需本厂自制,使用和维修比较麻烦。

选择所使用的轴承类型和组合方式时,应综合考虑主轴部件在各个方面的要求,以及轴承的供给情况、成本、安装调试的难易度等因素。通常情况下,主轴应首选滚动轴承,尤其是对于立式主轴而言,只有当主轴水平放置,且加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数值较小时,才使用滑动轴承。

主轴轴承的润滑方式

1、轴承洗净后填充润滑脂的顺序

润滑脂填充方法不同,会产生初期磨合运转时的升温不稳定、异常升温、初期磨合时间长、甚至发生烧伤等现象。因此必须根据使用条件,采用适当的润滑脂及适当的填充量来进行正确填充。

(1)填充前的确认事项

确认轴承内部没有残余异物。建议对于高速主轴用轴承,应先清洗、脱脂,再填充润滑脂。

其他的应用时,也建议先清除附着在轴承内部的防锈油。

(2)填充润滑脂时

为填充适量的润滑脂,建议使用注脂器。最好使用使用可读填充数的注脂器。

(3)润滑脂填充量

精密轴承润滑脂填充量推荐值:

高速主轴用角接触球轴承,空间容积的15%士20%

高速主轴用圆柱滚子轴承,空间容积的10%?%

电机用球轴承,空间容积的20%——-30%

2、球轴承的润滑脂填充方式

(1)在各个球之间,均匀地填充润滑脂。如果是外圈引导的酚醛树脂保持架,建议在保持架引导面也薄薄地涂上润滑脂。

(2)用手转动轴承,使润滑脂均匀地进入滚道面、保持架内部、各个球之间、引导面等各处,使润滑脂充满轴承内部空间。

3、圆柱滚子轴承的润滑脂填充方法

(1)将填充量的80%的润滑脂,均匀地涂在滚子的滚动面上。这时,建议保持架内侧部不要涂抹太多润滑脂。保持架内侧的润滑脂,在初期磨合运转阶段,较难扩散,会使温升增高,也会延长磨合运转时间。

(2)滚子滚道面的润滑脂将会扩散到滚子的端面、保持架与滚子的接触部位,以及兜孔部入口处,使润滑脂均匀地分布到轴承整体。

(3)将填充量20%的润滑脂,均匀薄薄地涂在将安装进轴承座的外圈滚道面上。

主轴轴承的安装

轴承的安装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轴承的精度、寿命、性能。因此希望设计及安装部门对于轴承的安装要充分探讨,并按照操作标准进行安装。操作标准的项目如下:

1、轴承的清洗

为防止运输和存放时的尘埃及锈蚀,产品出货时都在轴承表面涂了防锈油。

拆开包装之后,首先要清洗掉防锈油。(已填充润滑脂或带有密封圈的轴承,不需要清洗)

1)轴承一般使用煤油或汽油作为清洗液。

2)将清洗槽按粗洗和精洗分开,并分别在槽底垫上金属网,使轴承不直接接触清洗槽内的脏物。

3)在粗洗槽内,要尽量避免转动轴承,用刷子等大致清除附着在轴承表面上的脏物之后,在放到精洗槽中。

4)在精洗槽中,将轴承轻轻转动来进行清洗。精洗槽内清洗油必须经常保持清洁。

5)清洗之后进行脱脂,如果是润滑脂,则进行填充润滑脂的工。如果是油气润滑,则尽量在轴承不旋转的状态下,安装到主轴上。(此时,在轴承表面和内部涂上一层薄薄的润滑油,则效果更好。)

2、检查相关部件的尺寸

1)检查轴和轴承座

a.轴和轴承座,要清洗干净,轴承及隔圈表面不允许存在伤痕、毛刺、毛边等。

b.检查轴和轴承座的尺寸,确认是否符合与轴承内外径的公差配合。

c.测量(包括安装)N应在恒温室里进行。当被测物的温度处于稳定状态后,用千分尺或内径千分表进行测量。(必须多点测量,检查有无明显的尺寸差。)

2)隔圈的检查

主轴上配置的隔圈平行度应控制在0.003mm以下。隔圈平行度的不良会带来轴承的倾斜,导致精度不良、噪音等问题。

3、轴承的安装

将已填充润滑脂的轴承(脂润滑)或脱脂清洗之后的轴承(油润滑),安装到主轴或轴承座上。

安装方法根据内外圈的配合而有所不同。对于内圈旋转为多数的机床用轴承,内圈多采用过盈配合,圆柱孔轴承一般采用热装方法。

外圈多采用间隙配合,安装较为容易,有时为使安装更为容易也使用将轴承座加热的方法。

圆锥孔轴承是将内圈直接固定在锥形轴上,用于高速回转时,必须控制好安装时的径向游隙,建议使用GN量规。

1)圆柱孔轴承的安装

a.用压力机压入的方法

小型轴承广泛使用压力机压入方法,用垫块顶住内圈,用压力机渐渐压制内圈紧密地接触到轴挡肩为止。(将外圈垫上垫块安装内圈,会造成滚到面出现压痕、压伤,所以要绝对禁止)另外,操作时最好事先在配合面上涂油。用锤子敲打安装的方法,对于精密轴承是禁止的。

对圆柱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之类的可分离型轴承,可将内圈、外圈分别安装到轴和轴承座上。将分别安装好的内圈和外圈组合时,注意勿使二者中心产生偏离,慢慢地将内外圈组合起来非常重要。如果硬性地压入,有可能造成滚动面的卡伤。

b.热装的方法

过盈量大的轴承,压入时需要很大的压力,所以很难安装。因此,将轴承内圈加热膨胀,再装到轴上的热装方法广为使用。使用这种方法,不会给轴承增加不当的负荷,并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作业。

轴承的加热温度,按照正常尺寸、所需过盈量参考。热装作业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不将轴承加热至120℃以上。

②为避免轴承安装过程中由于内圈冷却导致安装困难。应将轴承加热到比所需温度高20℃-

30℃程度。

③热装后的轴承逐渐冷却下来,宽度方向也同时收缩。所以要用轴螺母或其他适合的方法,使之紧固,以防止内圈与轴挡肩之间产生间隙。

2)角接触球轴承安装时注意事项

角接触球轴承,因结构上的原因,单个轴承只可承受一个方向的负荷。因此,安装到轴或轴承座时,使外界负荷只施加于可承受负荷一则而非另一则是非常重要的。

组合轴承时,对于背对背组合及面对面组合,其装入到轴或轴承座的顺序不同,务必注意。

a.背对背组合

①.将轴承装到轴上

②紧固轴螺母,施加预紧。

③将轴和轴承装进轴承座,用压盖进行固定。

b.面对面组合

①将轴承装进轴承座。

②拧紧压盖,施加预紧。

③将轴装入轴承内圈,紧固轴螺母。

拆卸时,按照相反顺序进行。

4、机床主轴轴承安装详解:

1)压入配合

高速机床主轴轴承内圈与轴使紧配合,外圈与轴承座孔是较松配合时,可用压力机将轴承先压装在轴上,然后将轴连同轴承一起装入轴承座孔内,压装时在轴承内圈端面上,垫一软金属材料做的装配套管(铜或软钢),装配套管的内径应比轴颈直径略大,外径直径应比轴承内圈挡边略小,以免压在保持架上。

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紧配合,内圈与轴为较松配合时,可将轴承先压入轴承座孔内,这时装配套管的外径应略小于座孔的直径。如果轴承套圈与轴及座孔都是紧配合时,安装室内圈和外圈要同时压入轴和座孔,装配套管的结构应能同时押紧轴承内圈和外圈的端面。

2)加热配合

通过加热轴承或轴承座,利用热膨胀将紧配合转变为松配合的安装方法。是一种常用和省力的安装方法。此法适于过盈量较大的高速机床主轴轴承的安装,热装前把轴承或可分离型轴承的套圈放入油箱中均匀加热80-100℃,然后从油中取出尽快装到轴上,为防止冷却后内圈端面和轴肩贴合不紧,轴承冷却后可以再进行轴向紧固。

轴承外圈与轻金属制的轴承座紧配合时,采用加热轴承座的热装方法,可以避免配合面受到擦伤。用油箱加热轴承时,在距箱底一定距离处应有一网栅,或者用钩子吊着轴承,高速机床主轴轴承不能放到箱底上,以防沉杂质进入轴承内或不均匀的加热,油箱中必须有温度计,严格控制油温不得超过100℃,以防止发生回火效应,使套圈的硬度降低。

5、轴承的紧固

a.内圈的紧固

为将轴承内圈紧固在轴上,一般在轴上加工螺纹,用螺母来进行紧固。尽管螺母的螺纹部分和端面之间垂直度非常重要,但即使对精度很高的单个螺母,也会因轴和螺母间的间隙在紧固时产生偏离、倾斜。这样会导致轴和轴承的弯曲,所以为保证轴的旋转精度,必须进行调整。螺母要充分紧固,以防止出现松动。

在高速高精度主轴上,为避免使用螺母紧固时因螺母倾斜或螺纹间隙引起的不平衡,多使用轴套固定方法,利用轴与轴套内径大的盈量进行轴向固定。但相比螺母紧固,在连续运转下较容易发生松动,因此必须定期检查。

在组合角接触球轴承之间,放置较宽的隔圈时,如果螺母拧紧力过大,将造成内圈隔圈的变形,导致安装时的预紧量大于设定值。

b.外圈的紧固

为将外圈固定在轴向,通常使用螺栓对压盖进行紧固。如果紧固量过大或不均匀时,外圈滚道面较容易产生变形。建议使压盖和轴承座端面的间隙在0.01——0.05mm之间进行调整。

注意在高速运转时,轴承与轴的过盈量变大,所需压入力也随之变大,螺母的紧固力必须相应加大。

滚珠丝杠支撑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时,推荐螺母紧固力为预紧力的2.5——3倍。

滑动轴承的润滑

滑动轴承的润滑 润滑剂的作用是减小摩擦阻力、降低磨损、冷却和吸振等,润滑剂有液态的、固态的和气体及半固态的,液体的润滑剂称为润滑油,半固体的、在常温下呈油膏状为润滑脂。 一、润滑油 润滑油是主要的润滑剂,润滑油的主要物理性能指标是粘度,粘度表征液体流动的内摩擦性能,粘度越大,其流动性愈差。润滑油另一物理性能是油性,表征润滑油在金属表面上的吸附能力。油性愈大,对金属的吸附能力愈强,油膜愈容易形成。润滑油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轴承的承载量、轴颈转速、润滑方式、滑动轴承的表面粗糙度等因素。 一般原则如下: 1.在高速轻载的工作条件下,为了减小摩擦功耗可选择粘度小的 润滑油; 2.在重载或冲击载荷工作条件下,应采用油性大、粘度大的润滑 油,以形成稳定的润滑膜; 3.静压或动静压滑动轴承可选用粘度小的润滑油; 4.表面粗糙或未经跑合的表面应选择粘度高的润滑油。 二、润滑脂 轴颈速度小于1m/s~2m/s的滑动轴承可以采用润滑脂,润滑脂是用矿物油、各种稠化剂(如钙、钠、锂、铝等金属皂)和水调和而成,润滑脂的稠度(针入度)大,承载能力大,但物理和化

学性质不稳定,不宜在温度变化大的条件下使用,多用于低速重载或摆动的轴承中。 三、固体润滑剂和气体润滑剂 固体润滑剂有石墨、二硫化钼(MoS2)和聚四氟乙烯(PTFE)等多种品种。一般在重载条件下,或在高温工作条件下使用。气体润滑剂常用空气,多用于高速及不能用润滑油或润滑脂处。四、润滑方法 向轴承提供润滑剂是形成润滑膜的必要条件,静压轴承和动静压轴承是通过油泵、节流器和油沟向滑动轴承的轴瓦连续供油,形成油膜使得轴瓦与轴颈表面分开。动压滑动轴承的油膜是靠轴颈的转动将润滑油带进轴承间隙,其供油方式有间歇供油和连续供油。 1、间歇供油:可采用油壶注油和提起针阀通过油杯注油,脂润滑只能采用间歇供应。 它的结构特点是有一针阀,如图所示,油经过针阀流到摩擦表面上,靠手柄的卧倒或竖立以控制针阀的启闭,从而调节供油量或停止供油。它使用可靠,可以观察油的供给情况,但要保持均匀供油,必须经常加以观察和调节。 2、连续供油: 芯捻火线纱油杯,装在轴承的润滑孔上的油杯,其中有一管子内装有毛线或棉线做成的芯捻,芯捻的一端装在油杯内,另一端在管子内和轴颈不接触。这样,利用毛细管作用,把油吸到摩擦面

减速器的润滑和密封

第六章 减速器的润滑和密封 6.1 减速器的润滑 减速器中齿轮、蜗轮、蜗杆等传动件以及轴承在工作时都需要良好的润滑。 6.1.1润滑方式的选择 1.少数低速(v<0.5m /s)小型减速器采用脂润滑外,绝大多数减速器的齿轮都采用油润滑。对于齿轮圆周速度v ≤12m /s 的齿轮传动可采用浸油润滑。即将齿轮浸入油中,当齿轮回转时粘在其上的油液被带到啮合区进行润滑,同时油池的油被甩上箱壁,有助散热。为避免浸油润滑的搅油功耗太大及保证轮齿啮合区的充分润滑,传动件浸入油中的深度不宜太深或太浅,一般浸油深度以浸油齿轮的一个齿高为适度,速度高的还可浅些(约为0.7倍齿高左右),但不应少于lOmm ;锥齿轮则应将整个齿宽(至少是半个齿宽)浸入油中。对于多级传动,为使各级传动的大齿轮都能浸入油中,低速级大齿轮浸油深度可允许大一些,当其圆周速度v =0.8~12m /s 时,可达1/6齿轮分度圆半径;当v<0.5~0.8m /s 时,可达l/6~l /3的分度圆半径。如果为使高速级的大齿轮浸油深度约为一齿高而导致低速级大齿轮的浸油深度超过上述范围时,可采取下列措施:低速级大齿轮浸油深度仍约为一个齿高,可将高速级齿轮采用带油轮蘸油润滑,带油轮常用塑料制成,宽度约为其啮合齿轮宽度的1/3~1/2,浸油深度约为0.7个齿高,但不小于1Omm ;也可把油池按高低速级隔开以及减速器箱体剖分面与底座倾斜。 蜗杆圆周速度v≤10m/s 的蜗杆减速器可以采用浸油润滑。当蜗杆下置时,油面高度约为浸入蜗杆螺纹的牙高,但一般不应超过支承蜗杆的滚动轴承的最低滚珠中心,以免增加功耗。但如果因满足后者而使蜗杆未能浸入油中(或浸油深度不足)时,则可在蜗杆轴两侧分别装上溅油轮,使其浸入油中,旋转时将右甩到蜗杆端面上,而后流入啮合区进行润滑。当蜗杆在上时,蜗轮浸入油中,其浸入深度以一个齿高(或超过齿高不多)为宜。 2.当齿轮圆周速度v>12m/s 或蜗杆圆周速度v>10m/s 时,则不宜采用浸油润滑,因为粘在齿轮上的油会被离心力甩出而送不到啮合区,而且搅动太甚会使油温升高、油起泡和氧化等降低润滑性能。此时宜用喷油润滑,即利用油泵(压力约0.05~0.3MPa)借助管子将润滑不高但工作条件相当繁重的重型减速器中和需要大量润滑油进行冷却的减速器中。由于喷油润滑需要专门的管路、滤油器、冷却及油量调节装置,因而费用较贵。对蜗杆减速器,当蜗杆圆周速度p≤4~5m /s 时,建议蜗杆置于下方(下置式);当v>5m /s 时,建议蜗杆置于上方(上置式)。 6.1.2润滑油粘度的选择 齿轮减速器的润滑油粘度可按高速级齿轮的圆周速度v 选取:v≤2.5m /s 可选用中极压齿轮油N320;v>2.5m /s 或循环润滑可选用中极压齿轮油N220。若工作环境温度低于0°C,使用润滑油须先加热到0°C 以上。 蜗杆减速器的润滑油粘度可按滑动速度s v 选择:s m v s /2 可选用N680极压油;s v >2m/s 可选用N220极压油.蜗杆上置的,粘度应增大30%。 6.1.3轴承的润滑

浅谈滚动轴承的润滑

浅谈滚动轴承的润滑 | 浏览:1141 | 更新:2012-09-05 12:10 滚动轴承既有滚动摩擦也有滑动摩擦。滑动摩擦是由于滚动轴承在表面曲线上的偏差和负载下轴承变形造成的。随着速度和负荷的增加,滚动轴承的滑动摩擦增大。为了减少摩擦、磨损、降低温升、噪声,防止轴承和部件生锈,采用合理的润滑方式和正确地选用润滑剂,适宜地控制润滑剂数量对提高轴承寿命非常重要 方法/步骤 1、润滑的目的 滚动轴承的润滑目的是为了减少轴承内部摩擦及磨损,防止烧粘,其润滑效果如下: 1)减少摩擦及磨损 在构成轴承的套圈、滚动体及保持架的相互接触部分,防止金属接触,减少摩擦、磨损。 2)延长疲劳寿命 轴承的滚动体疲劳寿命,在旋转中,滚动接触面润滑良好,则延长。相反地,油粘度低,润滑油膜厚度不好,则缩短。 3)排除摩擦热、冷却 循环给油法等可以用油排出由摩擦产生的热量,或由外部传来的热,起到冷却的作用。防止轴承过热,防止润滑油自身老化。 4)其它 也有防止异物侵入轴承内部,或防止生锈、腐蚀的效果。 2、滚动轴承对润滑剂的要求

2.1、对润滑剂的基本要求 通常对润滑剂有如下各项基本要求: A、具有足够的润滑作用,即能降低轴承的摩擦并抑制轴承中有害的磨损过程,摩擦阻力要小,抗磨能力要大。 B、防止轴承发生锈蚀,本身也不致引起轴承组成零件(如铜保持架、橡胶密封件等)的腐蚀、变质或变形。 C、能在规定的工作温度上限和下限的范围内,始终保持必要的润滑性能,化学成分稳定,粘度变化不大。 D、在规定工作转速的上限和下限的范围内,都能建立起足够厚的油膜;本身清洁,不含杂质,消泡性良好。 E、在要求的工作期限内或库存期限内,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足够稳定,不致产生影响使用的品质降低。 F、维护,保养力求简便,附属装置尽可能少。 G、在满足上述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经济上力求节约。 2.2、对润滑剂的附加要求 A、有良好的冷却效果。 B、对所润滑的表面有很强的附着性,泄漏,滴落或甩散尽可能要少;水分离性好。 C、混入少许杂质(如水分等)不致影响其应有性能。 D、起到密封作用,能防止水或污物进入轴承。 E、不易传递振动或能减轻噪声。 F、能实行集中润滑。 2.3、对润滑剂的特殊要求 在特殊工况下,必须对润滑剂提出如下特殊要求: A、长寿命的要求要求润滑剂的使用寿命特别长。 B、低摩擦力矩的要求要求润滑剂的摩擦阻力很低。 C、耐高温的要求要求能耐250℃以上的高温。 D、耐低温的要求要求能耐—63℃以下的低温。 E、耐高真空的要求要求在高真空的条件下,不挥发,不散失,不变质,特别是在失重状态的高真空条件下。 F、无害性的要求 G、边界润滑特性好的要求 3、滚动轴承的润滑方式

油润滑滑动轴承常用润滑方法

油润滑滑动轴承常用润滑方法 (1)手动润滑 在发现轴承的润滑油不足时,适时用加油器供油,这是最原始的方法。这种方法难以保持油量一定,因疏忽而忘记加油的危险较大,通常只用于轻载、低速或间歇运动的场合。最好在加油孔上设置防尘盖或球阀,并用毛毡、棉、毛等作过滤装置。 (2)滴油润滑 从容器经孔、针、阀等供给大致为定量的润滑油,最经典的是滴油油杯。滴油量随润滑油粘度、轴承间隙和供油孔位置不同有显著变化。用于圆周速度小于4~5 m/s的轻载和中载轴承。 (3)油环润滑 仅能用于卧轴的润滑方法。靠挂在轴上并能旋转的环将油池的润滑油带到轴承中。适用于轴径大于50mm的中速和高速轴承。油环最好是无缝的,轴承宽径比小于2时,可只用一个油环,否则需用两个油环。 (4)油绳润滑 靠油绳的毛细管作用和虹吸作用将油杯中的润滑油引到轴承中,用于圆周速度小于4~5m/s的轻载和中载轴承。油绳还有过滤作用。 (5)油垫润滑 利用油垫的毛细管作用,将油池中的润滑油涂到轴径表面。此方法能使摩擦表面经常保持清洁,但尘埃也会堵塞毛细孔造成供油不足。油垫润滑的供油量通常只有油润滑的1/20。 (6)油浴润滑 将轴承的一部分浸入润滑油中的润滑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竖轴的推力轴承,而不宜用于卧轴的径向轴承。

(7)飞溅轴承 靠油箱中旋转件的拍击而飞溅起来的润滑油供给轴承,适用于较高速度的轴承。(8)喷雾润滑 将润滑油雾化喷在摩擦表面的润滑方法,适用于高速轴承。 (9)压力供油润滑 靠润滑泵的压力向轴承供油,将从轴承流出的润滑油回收到油池以便循环使用,是供油量最多,且最稳定的润滑方法,适用于高速、重载、重要的滑动轴承。

轴承润滑脂的添加方法

电机的常见故障及处理 由于电机的种类繁多,结构和用途各异,因而电机出现的故障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讲,电机的故障与电机设计和制造的质量有关,与电机的使用条件,工作方式及使用维护因素等都有关。在正常情况下,电机的使用寿命可达15年以上;但若由于装配不良,使用不当或缺乏必要的日常维护,就容易发生故障而造成损坏,从而缩短电机的使用寿命。 轴承过热和产生异响的原因及处理 轴承是电机中较容易磨损的零件,也是负载较重的部分,因而轴承的故障也较多。随着轴承种类的不同,故障现象也有所不同,现分别加以叙述。 一.滚动轴承过热的原因及处理 1.滚动轴承安装不正确,配合公差太紧或太松滚动轴承的工作性能不仅取决于轴承本身的制造精度,还和与他配合的轴和孔的尺寸精度、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选用的配合以及安装正确与否有关。一般卧式电机中,装配良好的滚动轴承只承受径向应力,但如果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过紧,或轴承外圈与端盖的配合过紧,即过盈大时,则装配后会使轴承间隙变得过小,有时甚至接近于零,这样,转动就不灵,运行中就会发热。如果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过松,或轴承外圈与端盖配合过松,则轴承内圈与轴,或轴承外圈与端盖,就会发生相对转动,产生摩擦发热,造成轴承的过热。通常,标准中将作为基准零件的轴承内圈内径公差带移至零线以下,这对同一个轴的公差带与轴承内圈形成的配合,要比它与一般基准孔形成的配合要紧的多。 轴承外径的公差带与一般基准轴公差带的位置相同,也在零线下方,但轴承外圈平均外径的公差值也是特殊规定的。所以同一个孔的公差带与轴承外圈形成的配合,与一般圆柱体的基轴制配合也不完全相同。滚动轴承外圈与端盖的配合一般采用过渡配合。因为作用于滚动轴承外圈上的负荷是局部负荷,这种负荷仅被外圈滚道的下部区域所承受,故选用滚动轴承的配合时,应使配合面间存在不大的过盈或不大的间隙。这样,在电机运行时,受到冲击或振动的情况下,滚动轴承外圈可以产生间歇性的转动,从而避免轴承外圈的局部磨损,提高轴承寿命。同时,还可以保证电机转子温度升高时,轴伸长有可能。正确的配合公差见下表。 当滚动轴承的内圈与轴配合过紧,或滚动轴承的外圈与端盖配合过紧时,可采用新加工的方法使配合合适。当滚动轴承的内圈与轴配合过松,或滚动轴承的外圈与端盖配合过松时,可采用喷涂金属或镶套的方法来弥补。 2.润滑脂不合适、质量差、加得太多或太少润滑脂选得合适与否将影响到轴承能否正常工作。选用时,主要掌握电机轴承温度以及是否亲水两个条件。可根据电机安装地点是潮湿还是干燥,是清洁还是多尘,以及运行中轴承的最高工作温度等情况选用。必要时,夏、冬季使用的润滑脂也应有所区别,因为有的地方夏冬季的温度相差很大,必须使用不同的润滑脂。当使用钙基或钠基润滑脂时,每运行1000-1500小时要添加一次润滑脂,运行累计2500-3000小时后应更换。当使用二硫化钼时,添加和换油的时间可以延长。锂基润滑脂是一种具有耐高温(150℃)和低温(-60℃)、耐高速、耐负荷、耐水性能的润滑脂,当在冬季时,可选用1号锂基润滑脂,在夏季时可用2、3号锂基润滑脂。 如果润滑脂选得不合适或使用维护不当,润滑脂质量不好或已经变质,或混入了灰尘、杂质等都有可造成轴承发热。润滑脂加得过多或过少也会造成轴承发热,因为润滑脂过多时,轴承旋转部分和润滑之间会产生很大的摩擦;而润滑脂加得过少时,则可能出现干摩擦而发热。因此,必须调整润滑脂用量,使其约为轴承室空间体积的1/2-1/3。对不合适的或变了质的润滑脂应清洗干净,换上合适的和洁净的润滑脂。

滚动轴承的润滑方式

滚动轴承的润滑方式 摘要在工程机械中,轴承是一种必备品,我们几乎可以在所有的机械设备中看到它,其在机械产品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因此作为一种耗损件,如何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对轴承的润滑方式做了详细的分类,系统的阐释了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润滑方式的选择原则。最终使读者对轴承润滑的方式会进行针对性地选择、使用。 关键词滚动轴承;脂润滑;油润滑;润滑方式 滚动轴承是现代机器中广泛应用的部件之一,常用的滚动轴承大多已经标准化,并由专门工厂大量制造。 滚动轴承一般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为保证轴承安全可靠运转,在轴承工作时为尽量减少摩擦和磨损,避免轴承表面形成点蚀而造成失效,就要求对轴承进行润滑。滚动轴承润滑剂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载荷、速度和温度等工作条件。滚动轴承常用的润滑方式可以分为油润滑和脂润滑两种,对于不同的工作条件,只有选择适宜的润滑方式,才能起到良好的润滑效果。 1 脂润滑 与润滑油相比,润滑脂具有粘附性好、不流失、不滴落、抗压性好、密封防尘好、抗腐蚀性好等特点。由于润滑脂不易泄露,所以脂润滑几乎是一种永久性润滑,尤其对于竖直或倾斜放置的机器,采用脂润滑能达到持续润滑的效果。但其主要缺点是相较油润滑的润滑阻力要大,功率损失大。并且不能对摩擦副起到很好的冷却作用。影响脂润滑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三个。 1.1 工作速度 工作速度是选择润滑脂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因素可用公式dn来衡量,式中d(mm)代表轴承内圈的直径,n(r/min)代表转速。对滚动轴承来说,润滑脂使用的dn值在0.3×106左右。 1.2 工作负荷 当轴承承受较大的负荷时,应该选择粘度高的润滑脂,即选用针入度小的润滑脂类型,这样润滑脂可以在接触面间形成良好的润滑油膜。随着轴承负荷的减少,润滑脂的黏度也应随之降低。 1.3 工作温度 脂润滑的选择同时受到工作温度的影响,温度的变化会引起轴承粘度的变化,进而影响其润滑性能。滚动轴承润滑脂的黏度一般不应低于20 mm2/s。在

滚动轴承的润滑方式(1)

滚动轴承的润滑方式 摘要:本文首先对滚动轴承的润滑形式进行分类,对滚动轴承的润滑方式及润滑方式的选择进行了阐述,详细对各类润滑所具有的特点及使用场合做了研究及论述,最终使读者对轴承润滑的方式会进行针对性地选择、使用。 关键词:轴承;脂润滑;油润滑;润滑方式;润滑选择;润滑 滚动轴承是机械传动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机械元件,它一般由滚动体、内圈、外圈和保持架四大件组成。当轴承工作时,往往是内圈(外圈)转动而另外一个套圈保持固定,滚动体沿着滚道既作自转又作公转运动,保持架随着滚动体的公转而作圆周运动,其运动状况主要是滚动兼滑动摩擦。由于摩擦会引起局部的热变形,加速零件表面的磨损而造成运转误差增大以至使主轴报废。 为保证轴承安全可靠运转,在轴承工作时为尽量减少摩擦和磨损,避免轴承表面形成点蚀而造成失效,就要求对轴承必须进行润滑。正常的润滑对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和摩擦、磨损、温度、振动等有显著地改善作用。分析轴承损坏的原因表明,40%左右的轴承损坏都与润滑不良有关。滚动轴承的润滑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合理的润滑方法的确定,润滑剂的正确选用,润滑剂用量的定量计算及换油周期的确定。滚动轴承润滑一般可以根据使用的润滑剂种类分为油润滑、脂润滑和和固体润滑三大类。下面就滚动轴承的三种润滑方式及各自润滑所具有的特点、应用场合进行详细论述: 一、油润滑 当滚动轴承在高温、高速条件下工作时,须采用机油润滑。常用的润滑油有机械油、高速机械油、汽轮机油、压缩机油、变压器油和汽缸油等。当采用机油润滑时,润滑油的粘度大小是形成润滑油膜好坏的前提,为使滚道与滚动体接触表面间形成足够厚度的润滑油膜,机油粘度应保证在工作温度下不丧失其最低粘度。故在选择润滑时,其机油粘度应保证在运行温度下能为轴承提供足够的润滑。一般来说,轴承的转速高时选用低粘度的润滑油;轴承承受的负荷重时则应使用较高粘度的润滑油。根据油润滑时所选用润滑系统结构的不同,可把油润滑分为以下几类: 一)油浴润滑 油浴润滑是使用极为普遍且十分简便的润滑方式之一,适用于低、中速运转的轴承。润滑油由旋转的轴承零件带起并对轴承实施润滑后再流回油箱中。采用此方法润滑时要注意油量的控制,油面高度应稍低于最下方轴承滚动体的中心线,过多的油量将导致过大温升的搅动,油量不足又会造成轴承早期失效,建议用油位指示器检验(保持)适当的油位。 二)滴油润滑 滴油润滑是利用润滑油的自重,一滴一滴地滴到摩擦副上。在其供油部位配油针阀式的注油杯。这种润滑方法多用于数量不多而又容易靠近的摩擦副上,如机床导轨、轴承、齿轮、链条等部位的润滑。当轴承部件需定量供应润滑油时则可采用滴油润滑,滴油量一般以每3~8秒一滴为宜,因为过多的油量会引起轴承温升增加。

滚动轴承润滑脂的消耗量及润滑制度

滚动轴承润滑脂的消耗量及 润滑制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滚动轴承润滑脂的消耗量及润滑制度 ①滚动轴承润滑脂消耗量 一般灌注式润滑的球和滚子轴承装填润滑脂要注意: (1)装在水平轴上的一个或多个轴承要填满轴承里面和轴承之间的空隙 (如用多个轴承),但外盖里的空隙只填全部空间的32~4 3; (2)装在垂直轴上的轴承,要填满轴承里面,但上盖只填空间的一半,下盖只填空间的31~4 3; (3)在易污染的环境中,对低速和中速轴承,要把轴承和盖里的全部空间填满。 上述是一般装填润滑脂的参考数据。要注意的是装脂量太多,轴承运行容易发热,温升很高。所以轴承转速越高,则润滑脂装人量应适当减少。当滚动轴承转速在1500r /min 以上时,装脂量占滚动轴承箱容积的30%~50%;在转速小于1500r /min 的装脂量占滚动轴承箱容积的60%~70%。 由于润滑脂质量不断提高,既可延长加脂间隔周期又可以大大减少装入量。高质量润滑脂填充人滚动轴承内、外座圈、滚动体滚道之间的空间,轴承盖以内的空间不再填装润滑脂,这种加填脂的方法称为”空毂润滑”。不少单位在汽车的车轮轴承内采用工业锂基脂,做空毂润滑试验,取得一定效果,并节约了大量润滑脂。但要注意采用”空毂润滑”时,要求机械安定性和胶体安定性好的高质量润滑脂。否则使用中容易流失,难以保证良好润滑。采用”空毂润滑”应先试验,取得效果和经验后再行普及或推广。高温及环境污染严重的滚动轴承不宜采用空毂润滑。 润滑脂填充量,通常可按下述一些公式计算,可大致估计求得。 不区别轴承类型,仅从轴承尺寸(外径和宽度)估算填充量的公式 Q = 式中 Q ——填充量,g ; D ——轴承外径,mm ; B ——轴承宽度,mm 。 也有人利用下面公式估算 Q = 式中 Q ——填充量,cm 3; D ——轴承外径,mm ; B ——轴承宽度,mm 。 可以看出利用内径计算的公式比较合理一些,因为只要给出轴承型号,就可知道轴承的内径,可以立即算出来。另外算出来的是体积,因为对于矿物油、硅油、氟油的润滑脂其密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利用轴承内径来计算填充量比较更切合实际一些。 轴承第二次加脂量的估计公式。 轴承运转一段时间之后,需要补加润滑脂,究竟加多少合适,德国KI üBEI 之公司给出了一个估算公式 Q =

什么是滑动轴承

什么是滑动轴承 轴承按轴承工作时的摩擦性质不同可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 利用轴和轴承用滑动运动而承受载荷的轴承叫滑动轴承。根据滑动轴承两个相对运动表面油膜形成原理的不同。可分为流体动压润滑轴承(也称动压轴承)和流体静压轴承(也称静压轴承)。一般讨论的是流体动压润滑轴承,它通过轴和轴承的相对运动把油带入两表面之间,形成足够的压力膜,将两表面隔开,从而承受载荷。 在液体润滑条件下,滑动表面被润滑油分开而不发生直接接触,还可以大大减小摩擦损失和表面磨损,油膜还具有一定的吸振能力。但起动摩擦阻力较大。轴被轴承支承的部分称为轴颈,与轴颈相配的零件称为轴瓦。为了改善轴瓦表面的摩擦性质而在其内表面上浇铸的减摩材料层称为轴承衬。轴瓦和轴承衬的材料统称为滑动轴承材料。常用的滑动轴承材料有轴承合金(又叫巴氏合金或白合金)、耐磨铸铁、铜基和铝基合金、粉末冶金材料、塑料、橡胶、硬木和碳-石墨,聚四氟乙烯(PTFE)、改性聚甲醛(POM)、等。滑动轴承应用场合一般在低速重载工况条件下,或者是维护保养及加注润滑油困难的运转部位。

滑动轴承主要故障 滑动轴承在工作时由于轴颈与轴瓦的接触会产生摩擦,导致表面发热、磨损甚而“咬死”,所以在设计轴承时,应选用减摩性好的滑动轴承材料制造轴瓦,适的润滑剂并采用合适的供应方法,改善轴承的结构以获得厚膜润滑等。 1 、瓦面腐蚀:光谱分析发现有色金属元素浓度异常;谱中出现了许多有色金属成分的亚微米级磨损颗粒;润滑油水分超标、酸值超标。 2 、轴颈表面腐蚀:光谱分析发现铁元素浓度异常,铁谱中有许多铁成分的亚微米颗粒,润滑油水分超标或酸值超标。 3 、轴颈表面拉伤:铁谱中有铁系切削磨粒或黑色氧化物颗粒,金属表面存在回火色。 4、瓦背微动磨损:光谱分析发现铁浓度异常,铁谱中有许多铁成分亚微米磨损颗粒,润滑油水分及酸值异常。 5 、轴承表面拉伤:铁谱中发现有切削磨粒,磨粒成分为有色金属。 6 、瓦面剥落:铁谱中发现有许多大尺寸的疲劳剥落合金磨损颗粒、层状磨粒。 7 、轴承烧瓦:铁谱中有较多大尺寸的合金磨粒及黑色金属氧化物。 8、轴承磨损:由于轴的金属特性(硬度高,退让性差)等原因,易造成粘着磨损、磨料磨损、疲劳磨损、微动磨损等状况。

滚动轴承脂润滑方式课件

滚动轴承脂润滑方式 1、特点。 优点:⑴润滑装置简单。如果使用密封轴承或者不需要补充脂的非密封轴承,则不需要任何附加的润滑装置。相比之下,油润滑系统需要油泵、油管、油箱等,要复杂得多。 ⑵润滑脂不易泄漏,轴承的密封结构比较简单。 ⑶轴承的维护、保养方便。 ⑷润滑脂有密封作用.可防止外部灰尘,水分和其它杂质侵入轴承。 ⑸容易提高机械装置的清洁度。 缺点: ⑴轴承摩擦大,散热不好,允许的转速比较低。 ⑵温度很高时,润滑脂的基础油会加快蒸发和氧化变质。润滑脂的胶体结构也会变化而加速分油。随着温度升高,润滑脂寿命迅速降低。大部分润滑脂的使用温度与寿命的关系是:每当轴承温度升高10~15℃,润滑脂的寿命下降 l/2。因此,除特殊的高温润滑脂外,一般润滑脂不能在高温下作用。 ⒉润滑脂组成及其作用 ????? 基础油:约占75~95%稠化济约占5~20%添加剂 各部分的作用: ⑴基础油:采用矿物油,或者合成油。润滑脂的润滑性能主要由

基础油的润滑性能所决定。基础油的粘度对轴承内油膜的形成和油膜的承载能力、轴承寿命影响很大。 ⑵稠化剂:分皂基和非皂基两种。皂基稠化剂有锡基、钠基、铝基、铅基等多种。稠化剂的种类影响润滑脂的滴点、耐水性。稠化剂以纤维状态分散于基油中,纤维互相交织成网,并把油吸附和固定在网中,使油成膏状。 ⑶添加剂:后边讲 ⒊针入度:润滑脂的稠度用针入度表示,它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针入度的规定是指将质量150g 的圆锥体在5s内沉入温度为25℃的润滑脂内的深度,以1/10mm为单位。 针入度用以表示润滑脂的“软度”,反映使用中的流动性。 针入度数值越小,表示润滑脂越稠;针入度越大,表示润滑脂越稀。 润滑脂的流动性取决于润滑脂的粘度和稠度。粘度越大,稠度越大,润滑脂的流动性越差。对低温下脂润滑的轴承,要求低温起动性能,需要保证在低温下脂的流动性。针入度与轴承使用条件关系见表7-5。 ⒋滴点:润滑脂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由半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

滚动轴承的润滑方式(2)

四)喷油润滑 当轴承在低--中载荷高速运转时,滚动体和保持架也以相当高的转速旋转而使轴承周围形成空气涡流。为确保有足够量的润滑油供给高速运转的轴承,必须从轴承一端用高压喷射的方法将润滑油喷至轴承内并对轴承实施润滑,润滑后油液再由另一端重新流入油箱。采用此种方法且为了有效地进行润滑轴承,应注意使高压喷嘴的位置位于内圈和保持架中心之间,润滑油的喷射速度应不低于 15m/s且油直接注入轴承。 五)油气润滑 当轴承处于高速、高温和重载荷下工作时,用压缩空气及少量的润滑油混合形成油雾喷射到各运转的轴承中。采用该方法与其他润滑方式相比可使其运行温度最低,故允许轴承的转速可达最高。高压气流既可用来冷却轴承,还可有效地防止杂质侵入。 以上几种润滑方式是轴承的油润滑,为了保证对轴承的润滑始终维持在良好状态下,采用油润滑时应定期更换润滑油,更换周期视润滑方式的不同而异。油浴润滑时只要运行温度不超过50℃,并且没有污染现象发生,一般一年换一次即可。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更换周期相应缩短,如运行温度达100℃时,必须每三个月换一次油。采用循环油润滑时,应视机油的循环快慢及机油是否经过冷却而定,其换油周期只能通过试验运转对机油定期检查,视油是否有污染和氧化现象而定。采用此方法润滑时,设备保养和更换润滑剂方便但润滑装置复杂,密封困难,且机油属一次性使用,不存在更换问题。 二、脂润滑 脂润滑不需要特殊的供油系统,具有密封装置简易、维修费用低以及润滑脂成本较低等优点,在低速、中速、中温运转的轴承中使用很普遍。特别是近年来抗磨添加剂的问世及不断发展,提高了脂的润滑性能,使脂润滑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最常用的润滑脂有钙基润滑脂、锂基润滑脂、铝基润滑脂和二硫化钼润滑脂等。不同的润滑脂在物理机械性能及适应温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应根据不同的工况条件选择适当的润滑脂种类以满足其使用要求。一般情况下,轴承在出厂时已内装有某种基类润滑脂,如用户对润滑脂的要求有变化,可与具体的生产厂家直接联系进行针对性的生产。 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润滑脂的选择时,主要应按工作温度、轴承负荷和转速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滑动轴承概述

轴承 轴承支承轴及轴上零件,保证轴的旋转精度。根据轴承工作的摩擦性质,可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滑动轴承具有工作平稳、无噪音、径向尺寸小、耐冲击和承载能力大等优点。而滚动轴承是标准零件,成批量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广泛应用。对于初学者来讲,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寿命计算;组合设计是比较难掌握。因此,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和组合设计是本章讨论的重点。 §11—1 滑动轴承概述 一、滑动轴承的类型 滑动轴承按其承受载荷的方向分为: (1)径向滑动轴承,它主要承受径向载荷。 (2)止推滑动轴承,它只承受轴向载荷。 滑动轴承按摩擦(润滑)状态可分为液体摩擦(润滑)轴承和非液体摩擦(润滑)轴承。 (1)液体摩擦轴承(完全液体润滑轴承)液体摩擦轴承的原理是在轴颈与轴瓦的摩擦面间有充足的润滑油,润滑油的厚度较大,将轴颈和轴瓦表面完全隔开。因而摩擦系数很小,一般摩擦系数=0.001~0.008。由于始终能保持稳定的液体润滑状态。这种轴承适用于高速、高精度和重载等场合。 (2)非液体摩擦轴承(不完全液体润滑轴承) 非液体摩擦轴承依靠吸附于轴和轴承孔表面的极薄油膜,单不能完全将两摩擦表面隔开,有一部分表面直接接触。因而摩擦系数大,=0.05~0.5。如果润滑油完全流失,将会出现干摩擦。剧烈摩擦、磨损,甚至发生胶合破坏。 二、滑动轴承的特点 优点:(1)承载能力高;(2)工作平稳可靠、噪声低;(3)径向尺寸小;(4)精 度高;(5)流体润滑时,摩擦、磨损较小;(6)油膜有一定的吸振能力 缺点:(1)非流体摩擦滑动轴承、摩擦较大,磨损严重。(2)流体摩擦滑动轴承在 起动、行车、载荷、转速比较大的情况下难于实现流体摩擦;(3)流体摩擦、滑动轴承设计、制造、维护费用较高。 §11—2 滑动轴承的结构和材料 一、径向滑动轴承 1.整体式滑动轴承 整体式滑动轴承结构如图所示,由轴承座1和轴承衬套2组成,轴承座上部有油孔,整体衬套内有油沟,分别用以加油和引油,进行润滑。这种轴承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轴的装拆不方便,磨损后轴承的径向间隙无法调整。使用于轻载低速或间歇工作的场合。 2.对开式滑动轴承

滚动轴承润滑剂的作用和性能

滚动轴承润滑剂的作用和性能 1.轴承润滑剂的主要作用 (1)减少相对运动金属表面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在摩擦表面形成油膜,增大零件接触承载面积,减小接触应力,延长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 (2)润滑剂具有防锈、防腐蚀、防尘和密封性能; (3)油润滑具有散热作用,可带走轴承运转中产生的磨损颗粒或侵人的污染物; (4)具有一定的减振作用。 2.润滑油的性能质量指标 (1)黏度 润滑油的私度可以定性的定义为其内部层与层之间相互移动或流动的阻力,它是润滑油 最重要的一项性能指标,决定着轴承润滑油膜的承载能力。 (2)黏度指数 黏度指数表示温度改变对润滑油黏度的影响程度。油品的黏度指数越大,粘温特性越好, 黏温特性是指a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能,其值越大说明a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越小。 (3)水分 水分是润滑油中水分的比例。水分过多会使润滑油乳化变质,丧失润滑性能。一般润滑油中水分应控制在3%以下。 除了黏度和黏度指数外,还有闪点与燃点、酸性、凝点和炭分等润滑性能质量指标。 3.润滑脂的性能质量指标 (1)针入度 润滑脂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稠度。稠度采用针人度或锥人度来度量。针入度越小说明润滑脂的稠度越大、脂的硬度越高、流动性越差。 (2)滴点 润滑脂按规定的加热条件加热,其在滴点计的脂杯中滴落下第一滴油时的温度。润滑脂的滴点确定了脂的工作温度(或耐热性),一般润滑脂的工作温度应低于滴点20℃以上。 (3)极压性能 极压性能是润滑脂承受重载荷作用时在金属表面上维持完整油膜的能力。

(4)机械稳定性 润滑脂在承受机械作用时抵抗稠度改变的能力称为机械稳定性。润滑脂在机械力长期作用下,稠度将会下降,严重时会变成液体而丧失润滑脂特有的性能。 (5)氧化安定性 润滑脂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抵抗氧化的能力称为氧化安定性。润滑脂氧化后将使基础油的黏度变大、稠度变小、滴点下降.而丧失润滑作用。轴承工作温度升高会加快润滑脂的氧化。 4.添加剂 一般基础油很难满足摩擦副润滑的综合性能要求,因此,为了提高油品的使用性能,必须在基础油中加人一定量对润滑剂性能改善起重要作用的物质即添加剂,以适应各种特殊工作条件的需要。添加剂的作用主要有: (1)提高基础油的油性和极压性,增加润滑油或脂的工作能力; (2)延缓润滑油或脂受环境影响老化变质,提高使用寿命; (3)改善润滑油或脂的物理性能,如降低凝点、消除泡沫、提高钻度等; (4)保护零件表面不受燃油腐蚀或其燃烧产物的污染。 5.稠化剂 稠化剂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保持润滑脂呈半固体状态,而润滑脂的一些性能也是由稠化剂来决定,如润滑脂的使用温度、机械稳定性、耐热性、耐水性等性能主要取决于稠化剂的性能。 使用不同的稠化剂,润滑脂的性能也不同。稠化剂有金属皂基和非皂基之分,金属皂基如铿、钠、钙、钡、铝等,非皂基如硅胶、膨胀润土、尿素等。 6.润滑剂性能比较 用于轴承的润滑剂有许多种,但性能各异,使用的工作条件也不同。因此,在选择润滑剂时,应了解润滑剂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它们在性能上的差异,从中选出符合使用要求的润滑剂。

减速器的润滑和密封

第六章减速器的润滑和密封 6.1 减速器的润滑 减速器中齿轮、蜗轮、蜗杆等传动件以及轴承在工作时都需要良好的润滑。 6.1.1 润滑方式的选择 1. 少数低速(v< 0.5m / s)小型减速器采用脂润滑外,绝大多数减速器的齿轮都采用油润滑。对于齿轮圆周速度v W 12mTs的齿轮传动可采用浸油润滑。即将齿轮浸入油中,当齿轮回转时粘在其上的油液被带到啮合区进行润滑,同时油池的油被甩上箱壁,有助散热。为避免浸油润滑的搅油功耗太大及保证轮齿啮合区的充分润滑,传动件浸入油中的深度不宜太深或太浅,一般浸油深度以浸油齿轮的一个齿高为适度,速度高的还可浅些(约为 0.7倍齿高左右),但不应少于10mm;锥齿轮则应将整个齿宽(至少是半个齿宽)浸入油中。对于多级传动,为使各级传动的大齿轮都能浸入油中,低速级大齿轮浸油深度可允许大一些,当其圆周速度v= 0.8~ 12m/s时,可达1/6齿轮分度圆半径;当v< 0.5~ 0. 8m/s时,可达1/6?1/3的分度圆半径。如果为使高速级的大齿轮浸油深度约为一齿高而导致低速级大齿轮的浸油深度超过上述范围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低速级大齿轮浸油深度仍约为一个齿高,可将高速级齿轮采用带油轮蘸油润滑,带油轮常用塑料制成,宽度约为其啮合齿轮宽度的1/3~1/2,浸油深 度约为 0.7个齿高,但不小于10mm;也可把油池按高低速级隔开以及减速器箱体剖分面与底座倾斜。 蜗杆圆周速度V W I0mrs的蜗杆减速器可以采用浸油润滑。当蜗杆下置时,油面高度约为浸入蜗杆螺纹的牙高,但一般不应超过支承蜗杆的滚动轴承的最低滚珠中

心,以免增加功耗。但如果因满足后者而使蜗杆未能浸入油中(或浸油深度不足)时,则可在蜗杆轴两侧分别装上溅油轮,使其浸入油中,旋转时将右甩到蜗杆端面上,而后流入啮合区进行润滑。当蜗杆在上时,蜗轮浸入油中,其浸入深度以一个齿高(或超过齿高不多)为宜。 2?当齿轮圆周速度v>12m/s或蜗杆圆周速度v>10m/s时,则不宜采用浸油润滑,因为粘在齿轮上的油会被离心力甩出而送不到啮合区,而且搅动太甚会使油温升高、油起泡和氧化等降低润滑性能。此时宜用喷油润滑,即利用油泵(压力约 0.05~ 0.3MPa)借助管子将润滑不高但工作条件相当繁重的重型减速器中和需要大量润滑油进行冷却的减速器中。由于喷油润滑需要专门的管路、滤油器、冷却及油量调节装置,因而费用较贵。对蜗杆减速器,当蜗杆圆周速度p<4 5m/s 时,建议蜗杆置于下方(下置式);当v>5m/s时,建议蜗杆置于上方(上置式)。 6.1.2润滑油粘度的选择 齿轮减速器的润滑油粘度可按高速级齿轮的圆周速度v选取: V < 2. 5m/s可选用中极压齿轮油N320; v> 2. 5m/s或循环润滑可选用中极压齿轮油N220。若工作环境温度低于0 °,使用润滑油须先加热到o°c以上。 蜗杆减速器的润滑油粘度可按滑动速度V s 选择:vs 2m/s 可选用N680极压油;v s>2m/s可选用N220极压油.蜗杆上置的,粘度应增大30%。 6.1.3 轴承的润滑

润滑与密封

润滑与密封 一、传动零件的润滑 1.齿轮传动润滑 υ≤12m/s ,采用浸油润滑,齿轮齿顶到油池底面距离不应小于(30—50)mm ,大齿轮浸油应超过1个全齿高,采用全损耗系统用油L-AN32。 2.滚动轴承的润滑 轴承内径圆周速度v<2m/s ,脂润滑,选用滚动轴承脂ZGN69-2 二、减速器密封 1、机座、机盖厚度、凸缘厚度 ,由于采用铸造,计算值若大于8mm ,按实际值圆整,若计算出小于8mm ,厚度可取8mm 。 2、为保证机盖与机座连接处密封,联接凸缘应有足够的宽度,联接表面应精创, 其表面粗糙度为?3 .6。凸缘联接螺栓间距,一般150—200mm ,均匀布置 。 3、由于凸缘式轴承端盖易于调整轴向游隙,轴承两端采用凸缘式端盖。由于采用脂润滑,轴端采用间隙密封。 4、由于1、2、3轴与轴承接触处的线速度s m v 10<,所以采用毡圈密封。 箱体结构的设计 1、减速器的箱体采用铸造(HT200)制成,采用剖分式结构为了保证齿轮配合质 量,大端盖分机体采用67 is H 配合. 2、机体有足够的刚度,在机体为加肋,外轮廓为长方形,增强了轴承座刚度 3、机体结构有良好的工艺性。铸件壁厚为10,圆角半径为R=3。机体外型简单,拔模方便. 4、对附件设计 A 视孔盖和窥视孔 在机盖顶部开有窥视孔,能看到 传动零件齿合区的位置,并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能伸入进行操作,窥视孔有盖板,机体上开窥视孔与凸缘一块,有便于机械加工出支承盖板的表面并用垫片加强密封,盖板用铸铁制成,用M6紧固 B 油螺塞: 放油孔位于油池最底处,并安排在减速器不与其他部件靠近的一侧,以便放油,放油孔用螺塞堵住,因此油孔处的机体外壁应凸起一块,由机械加工成螺塞头部的支承面,并加封油圈加以密封。 C 油标: 油标位在便于观察减速器油面及油面稳定之处。油标安置的部位不能太低,以防油进入油标座孔而溢出。 D 通气孔: 由于减速器运转时,机体内温度升高,气压增大,为便于排气,在机盖顶部的窥视孔改上安装通气器,以便达到体内为压力平衡.

滚动轴承的润滑

滚动轴承的润滑 润滑对于滚动轴承具有重要意义,轴承中的润滑剂不仅可以降低摩擦阻力.还可以起着散热、减小接触应力、吸收振动、防止锈蚀等作用。 轴承常用的润滑方式有油润滑及脂润滑两类 脂润滑 由于润滑脂是一种粘稠的凝胶状材料,故润滑膜强度高,能承受较大的载荷,不易流失,容易密封,一次加脂可以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波劾轴承的装脂量一般为轴承内部空间容积的1/3~2/3。对于那些不便经常添加润滑剂的地方,或那些不允许润滑油流失而致污染产品的工业机械来说,这种润滑方式十分适宜。它的缺点是只适用于较低的dn值。会润滑脂的主要性能指标为雄人度和滴点。轴承的dn值大、载荷小时,应选锥入度较大的润滑脂;反之,应选用谁人度较小的润滑脂。此外,轴承的工作温度应比润滑胀的热点低,对于矿物油润滑胀,应低10~20t;对于合成润滑脂.应低20~30℃。 油润滑 在高速高温的条件下,脂润滑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油润滑。润滑油的主要特性是粘度,转速越高,应选用粘度越低的润滑油;载荷越大,应选用粘度越高的润滑油。根据工作温度及dn值,可选出润滑油应具有的粘度值,然后根据粘度从润滑油产品目录中选出相应的润滑油牌号。 油润滑时,常用的润滑方法有下列几种: 1)油浴润滑(下图)把轴承局部浸入润滑油中,当轴承静止时,油面应不高于最低攒动体的中心。这个方法不适于高速,因为搅动油液剧烈时要造成很大的能量损失,以致引起油液和轴承过热。 2)滴油润滑适用于需要定量供应润滑油的轴承部件,滴油量应适当控制,过多的油量液引起轴承温度的增高,为使滴油通畅,常使用粘度较小的全损耗系统用油L-AN15。 3)飞溅润滑这是一般闭式齿轮传动装置中的轴承常用的润滑方法,即利用齿轮的转动把轴承的密封装置是为了阻止灰尘、水、酸气和其它杂物进入轴瓦并阻止润滑剂流失而设置的。

滑动轴承设计

滑动轴承的设计准则,是根据其工作方式及特点确定的。对于非流体摩擦状态的滑动轴承,或称混和摩擦状态滑动轴承,保证其轴瓦材料的使用性能是主要任务;对于流体润滑轴承,设计重点则主要集中在如何在给定的工况下,构造具有合理几何特征的轴颈和轴瓦,使之能在工作过程中依赖流体内部的静动压力承载。 1.非流体润滑状态滑动轴承的设计准则 对于非流体润滑、混和润滑和固体润滑状态工作的滑动轴承,常用限制性计算条件来保证其使用功能。此设计条件也可作为流体润滑轴承的初步设计计算条件。 (1)轴承承载面平均压强的设计计算 由于过大的表面压强将对材料表面强度构成威胁,并会加速轴承的磨损,因此在设计中应满 足: 其中:P——轴承承载面上压强,MPa;F——轴承载荷,N;A——轴承承载面积,mm2;[P]——轴承材料的许用压强,MPa。 对于径向轴承,一般只能承担径向载荷: 其中:F——轴承径向载荷,N;D——轴承直径,mm;B——轴承宽度,mm。DB是承载面在F方向上的投影面积。 推力轴承一般仅能承担轴向载荷,对于环形瓦推力轴承: 其中:F——轴承轴向载荷,N;D2、D1——轴承承载环面外径、内径,mm。 (2) 轴承摩擦热效应的限制性计算 滑动轴承工作时,其摩擦效应引起温度升高,摩擦热量的产生与单位面积上的摩擦功耗成正比,而轴承承载面压强p与速度v的乘积通常用来表征滑动轴承的摩擦功耗,称为pv值。滑动轴承设计中,用限制 pv值的办法,控制其工作温升,其设计准则为: 其中:P——轴承承载面上压强,MPa;对于径向和推力轴承;V——轴承承载面平均速度,m/s;[Pv}——轴承许用Pv值。

其中:D——轴承平均直径,0.001m;n——轴颈与轴瓦的相对转速,。这样,上式也可写 为: (3) 轴承最大滑动速度的条件性计算 非液体摩擦状态工作的滑动轴承,其工作表面相互接触,当相对滑动速度很高时,其工作表面磨损加速,此项计算对于轻载高速轴承尤为重要。设计准则为: 其中:v——轴承承载面最大线速度,m/s;[v]——轴承许用线速度。 (4) 滑动轴承的几何参数 滑动轴承的轴颈和轴瓦间的间隙大小,对滑动轴承的工作性能有显著影响,滑动轴承的间隙大小用相对间隙ψ来表示: 其中:C——轴承半径间隙,即轴瓦与轴颈的半径差,mm;r——轴承半径,mm。轴承间隙较大时,轴承承载力和运转精度下降,摩擦较小,温升较低;轴承间隙较小时,轴承运转精度较高,承载力较高,但摩擦功耗及温升较大。滑动轴承设计时,ψ常在0.004~0.012范围取值。 滑动轴承的径向尺寸和宽度尺寸的比值称为宽径比B/D,有时写成L/D,轴承宽度较小时,会使润滑剂易沿轴向泄漏,不易保持于承载区,因此滑动轴承的宽径比不易过小,常推荐在0.5~1.5间选取。径向轴承径向配合推荐优先选用H9/d9和H8/f7及D9/h9和F8/h7。 2. 流体润滑状态滑动轴承的设计 流体润滑状态润滑轴承是指在稳定运转时,其轴颈与轴瓦被润滑剂完全分隔,工作于无相互接触工作状态的滑动轴承。 (1) 滑动轴承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条件 实现流体润滑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静压方式,即将流体直接泵入承载区承载;二是动压方式,即利用轴承相对运动表面的特殊形状及运动条件形成的压力承载。通常状态下,动压轴承的设计和工艺条件应满足如下几方面的要求,才可使流体润滑的实现成为可能。 条件1:滑动轴承相对运动表面间在承载区可以构成锲形空间,且其运动将使该区域中的流体从宽阔处流向狭窄处;即从大口流向小口;或使承载区体积有减小的趋势。 条件2:有充足的流体供给,且其具有一定的粘度;

滚动轴承的润滑制度

滚动轴承的润滑制度 A 目的: 正确的润滑是旋转设备维护保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不正确的润滑是导致轴承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建立合理、适用的润滑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滚动轴承能够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 B 适用范围 适用于PSMI、PAIG、PZIG 、PYIG所有需加油脂的电机、泵的滚动轴承维护、监测及加脂工作。 C 内容说明 本文内容如下: 1、设备加脂的管理制度 2、润滑脂、油枪的保存管理 3、油枪的使用 4、润滑程序 5、润滑周期 6、加脂量 7、轴承状况监测 D 规程 1、设备加脂的管理制度 设备添加润滑脂的管理制度遵循《设备加油五定表》,《设备加油五定表》由工厂设备工程师进行填写,由运行部设备经理进行审核,并且由运行部可靠性经理批准后生效。《设备加油五定表》中,电机、泵等设备需要有明确的名称或位号,轴承的型号,所加油脂的名称、加脂量、加脂周期,加油日期,并且要有专人负责和管理,负责人要安要求将加脂前后的轴承的状态填写到《设备加油记录表》中。下面

2、润滑脂、油枪的保存管理 a.油脂及油枪在货架上的存放位置要有明显标识; b.油枪枪身上要贴有明显标识; c.标识的内容应包含油脂的品牌及型号、存放位置、使用于那些设备等信息; d.润滑脂、油枪应存放在阴凉处; e.同一个油枪配有不同的油嘴枪头时,需把没有安装的加油枪头装入透明封口袋内,并在袋外贴标识; f.油枪用完后应及时放入油库货架指定位置,并用塑料薄膜盖好; g.罐装油脂使用后要把盖子盖严实后放入指定位置,盖子无法盖严的,罐口须要用薄膜扎紧扎严; h.当油脂出现基础油渗出现象时,应停止使用; i.定时核对油脂库存情况,及时补充已快用完油脂; 3、油枪的使用 a.新油枪第一次使用前需进行内部清洁,把新油枪内部的润滑油及杂质清理干净后方可充填油脂; b.新油枪充满油脂后须要对每压一下的出油量进行称重。方法:对油脂罐满打10下左右,再称重,除以压的次数,即为每压一次的油脂重量; c.在使用油枪加油脂前,需确认油枪内油脂充足; 4、润滑程序 a)确认设备轴承使用的油脂型号; 严格按照《设备加脂五定表》中所列的油脂型号进行加脂,润滑脂不能混合使 用; b)油嘴必须要有盖子,防止灰尘进入油脂中; c)在添加油脂前,监测并记录轴承的温度。如果轴承没有RTD温度探头的,用点 温仪测量靠近轴承的外壳温度; d)在加脂前,用UE10000或SPM监测轴承状态,并记录超声值; e)用干净布擦干净加油嘴和油枪头,防止异物进入油脂中; f)确认电机轴承排油口是否通畅; 注意:Cryostar低温立式泵电机内部有积油盒,没有排油口; g)新电机或者存放时间很长的电机,加油嘴如果有延长管,需要确认延长管内是否有油 脂或油脂是否硬化,如果可能把延长管拆下,用新油脂置换延长管内部的旧油脂; h)加油量及加油周期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则,加油周期不得低于五定表中所列周期; i)使用油枪加脂时应缓慢压入,并且需要分多次添加。对于一次加脂量超过3g的电机 轴承,应把油脂量分成1g~2g间断加入。 j)每次注入油脂后,观察轴承温升,用UE10000或SPM监测轴承状态,待一段时间温度稳定正常后方可进行下一次添加; k)加脂后油嘴用油嘴盖盖住,防止灰尘进入油嘴。 l)使用UE10000监测轴承状态时,要与超声值基线作对比,并且监听轴承声音; m)如果在加脂过程中,发现轴承温度上升,应停止加脂,并且加脂量可以相应减少,并且在《设备加油记录表》的备注中说明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