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霉素过敏机理及急救方法

青霉素过敏机理及急救方法

青霉素过敏机理及急救方法

青霉素过敏反应机理

临床使用的青霉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的天然青霉素G(钾盐和钠盐);一类是半合成青霉素。其抗菌作用强、毒性低,但对少数过敏体质的人能引起各类型的变态反应,可达3~6%。青霉素为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组织蛋白或多肽分子结合成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E,粘附于皮肤、支气管粘膜等处微血管壁周围的肥大细胞上或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使机体对抗原处于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IgE 与之结合,导致这些细胞破裂,释放组织胺等作用于效应器官,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产生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以Ⅰ型为主,任何剂量、任何剂型、任何途径均可发生,亦有初次用药者发生过敏反应的报道(因其接触过空气中的青霉菌)。

青霉素过敏反应急救

(1)立即停药,平卧、保暖、给氧气吸入。(2)即刻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毫升,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再注射0.5毫升。同时给予地塞米松5毫克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地松200~30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3)抗组织胺类药物:如盐酸异丙嗪25~50毫克或苯海拉明40毫克肌肉注射。

(4)针刺疗法:如取人中、内关等部位。(5)经上述处理病情不见好转,血压不回升,需扩充血容量,可用右旋糖酐。必要时可用升压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等。(6)呼吸受抑制可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明、山梗莱碱等。必要时行人工呼吸或行气管切开术。

(7)心搏骤停时,心内注射强心剂,并行胸外心脏按压。(8)肌肉张力减低或瘫痪时,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1毫克。在抢救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如意识状态、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尿量和一般情况等,根据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及处理、注意事项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及处理、注意事项 一、发生机制: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属Ⅰ型变态反映,发生率为5~10/万,特点是反应迅速、强烈、消退亦快。目前对其发生机制的解释是:青霉素本身不具有抗原性,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酸和青霉烯酸为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蛋白质或多肽分子结合而发挥完全抗原的作用,有些个体在此作用下能产生相当的量IgE类抗体。IgE能与肥大细胞核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当再次接触相同的变应原时,变应原与上述细胞表面的IgE 特异性地结合,所形成的变应原——IgE复合物能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使之脱离颗粒。从排出的颗粒中及从细胞内释放出的一系列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激肽、白三烯等,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腺样体分泌增多。临床上可表现为荨麻疹、哮喘、喉头水肿;严重时可引起窒息、血压下降或过敏性休克。至于初次注射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则很可能与患者在以往生活中,通过其他方式解除过于青霉素有关的变应原成分有关。 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5~20分钟内,甚至可在数秒内发生即可发生于皮内试验过程中,也可发生于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时(皮内试验结果阴性);还有极少数患者发生于连续用药过程中。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引起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伴濒死感。 (2)循环衰竭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量不足,而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因脑组织缺氧,可表现为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 (4)其他过敏反应表现:可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 注意事项 1、青霉素过敏实验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 2、凡初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用,以及在应用中更换青霉素批号时,均须按常 规做过敏试验。 3、皮肤试验液必须现用现配,浓度与剂量必须准确。 4、严密观察患者首次注射后须观察30分钟,注意局部和全身反应,倾听患 者主诉,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5、皮试结果阳性者不可使用青霉素,并在体温单、病历、医嘱单、床头卡醒目 注明,注射薄上注销,同时将结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6、如对皮试结果有怀疑,应在对侧前臂皮内注射生理盐水0.1ml,以作对照,确 认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阴性方可用药。使用青霉素治疗过程中要继续严密观察反应。 一、处理措施

青霉素过敏休克的急救措施

青霉素过敏休克的急救措施 青霉素过敏休克的急救措施 1.就地抢救 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注意保暖,针刺人中。 2.首选肾上腺素 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 ,病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险期,此药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它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兴奋心肌、增加心输量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3.纠正缺氧改善呼吸 给予氧气吸入,当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呼吸,并肌肉注射尼可刹米或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或配合施行气管切开术。 4.抗过敏抗休克 根据医嘱立即给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的松200mg加5%或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根据病情给予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病人心跳骤停,立即行胸外心脏挤压。 5.纠正酸中毒和抗组织胺类药物,按医嘱应用。 6.密切观察,详细记录 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对病情动态做好护理记录。病人未脱离危险期,不宜搬动。

青霉素过敏抢救措施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很高,国内有人报告179例药物过敏者50%以上为青霉素引起。现将青霉素过敏抢救措施整理如下, 1、立即停药,平卧,就地抢救,分秒必争。 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05-0.1ml,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同时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或用氢化考地松200-3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 3、抗组织胺类药物,如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 肌肉注射。 4、保暖,氧气吸入,针刺疗法,如取人中、内关等穴位。 5、经上述处理病情不好转,血压不回升,需扩充血容量。可用右旋糖酐,必要时可用升压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等。 6、呼吸受抑制可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克刹米、山梗菜碱等。必要时实施人工呼吸或气管切开术。 7、心跳骤停时,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1ml。 8、肌肉张力减低时,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1ml。 9、在抢救的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如意识状态、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尿量和一般情况等,根据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青霉素主要用于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阴性球菌和螺旋体感染。青霉素的毒性较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其发生率在各种抗生素中最高。为3%~6%。多发生于多次接受青霉素治疗者,偶见初次用药的患者。各种类型的变态反应(Ⅰ、Ⅱ、Ⅲ、Ⅳ型)都可以出现,但以皮肤过敏反应和血清反应较为多见。前者主要表现为荨麻疹,严重者会发生剥落性皮炎;后者一般与用药后7~14天出现,临床表现与血清病相似,有发热、关节肿痛、皮肤发痒、荨麻疹、全省淋巴结肿大及腹痛等症状。上述反应多不严重,停药或应用H1受体阻断药可恢复。属Ⅰ型变态反应的过敏性休克虽然少见,但其发生、发展迅猛,可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于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循环衰竭。 青霉素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其制剂中所含的高分子聚合物及其降解产物(如青霉素烯酸、青霉噻唑酸等)作为半抗原进入人体后,可与蛋白质、多糖多肽结合而成为全抗原,引起过敏反应。此外,半合成青霉素(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羧苄西林等)与青霉素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用药前同样要做皮试过敏试验。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青霉素过敏试验通常以0.1ml(含青霉素20~50U)的试验液皮内注射,根据皮球变化及患者全身情况来判断试验结果,过敏试验阴性方可青霉素治疗。 [目的] 通过青霉素过敏试验,确定患者是否对青霉素过敏,以作为临床应用青霉素治疗的依据。[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者并解释 (1)评估患者:①用药史、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如有青霉素过敏史者应停止该项试验。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慎用。②病情、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如曾使用青霉素,停药3天后再次使用;或在使用过程中改用不同生产批号的制剂时,需重做。③心理状态、意识状态,对青霉素过敏试验的认识程度、合作态度。 (2)向患者解释过敏试验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患者准备 (1)患者了解过敏试验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患者空腹时不宜进行皮试,因个别患者于空腹时注射药物,会发生有眩晕、恶心等反应,易于过敏反应相混肴。 3.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 (1)基础治疗盘、1ml注射器、2~5ml注射器、4.5~5号、6号针头,青霉素药液、生理盐水。 (2)抢救用物:0.1%盐酸肾上腺素,急救小车(备常用抢救药物),氧气,吸痰器等。 5.环境准备注射环境安静、整洁、光线适宜。 【操作步骤】 1.试验液的配制以每ml含青霉素200~500U的皮内试验液为标准(表12-4),注入剂量为20-50U(0.1ml)。 表12-4 青霉素皮试试验液的配置(以青霉素钠80万U为例) 青霉素钠加0.9%氯化钠溶液每ml药液青霉素钠含量要点与说明 (ml)(U/ml) 80万U 4ml 20万·用5ml注射器,6~7号针头 0.1ml上液0.9 2 万·以下用1ml注射器,6~7号针头 0.1ml上液0.9 2000 ·每次配制时均需将溶液摇匀 0.1ml上液0.9 200 ·配制完毕换接4.5号针头,妥善放置

青霉素过敏的处理和抢救方法

青霉素过敏的处理和抢救方法 1. 肾上腺素应用---- 立即停止使用青霉素,将患者放入水平卧位,足部稍抬高。迅速皮下或肌注肾上腺素0.5~1mg,5~10min后根据病情、患者年龄等重复使用肾上腺素0.3~1mg,用0.9%生理盐水稀释10倍后静注。25例患者中有7例1~2h内肾上腺素达4mg。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为临床上常见的Ⅰ型变态反应。肾上腺素作为首选药,可反复使用,剂量因人而异 2 .突击量糖皮质激素应用---- 首次地塞米松20mg加入50%葡萄糖40ml静注,然后用地塞米松20mg加入5%葡萄糖静滴;或用琥珀酸氢化考的松100~600mg/d,先分次用50%葡萄糖稀释后静注,然后静滴.辅以突击量激素,可增强肾上腺素作用,克服β受体阻断,在高浓度时可阻止环磷腺苷的分解,提高患者应激能力,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3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在使用肾上腺素、激素后患者血压仍不回升时,可应用阿拉明20~1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500ml中静滴,根据血压随时调整滴速,以维持到正常血压水平。 4 .心肺脑复苏---- 对心脏骤停、呼吸抵制的患者,按心肺脑复苏程序处理。 5 .其他----酌情应用抗过敏药用,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做气管插管进行人工呼吸。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其特点为反应迅猛,反应过程中一般不损伤组织细胞,故恢复后不留后遗症,抢救重点是要发现早,给予及时的抢救处理,降低病死率。 药物的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 1 迅速把正在输液的药品换下,换成葡萄糖,封存剩余药液.结扎注射或虫咬部位以上的肢体以减缓吸收,也可注射或受螫的局部以0.005%肾上腺素2~5ml封闭注射。。肾上腺素是救治本症的首选药物, 2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琥珀酸氢化考的松200~400mg。也可酌情选用一批药效较持久,副作用较小抗休克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间羟胺)等。同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并及时补充血容量,首剂补液500ml可快速滴入,成人首日补液量一般可达400ml。4 严密观察并对症治疗 3抗过敏及其对症处理,常用的是扑尔敏10mg或异丙嗪25~50mg,肌肉注射,平卧、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 心率不好,可以使用强心药物 血压不好,洛贝林10ML 呼吸不好,强地松龙 由于处于过敏休克疾患时,病人的过敏阈值甚低,可能使一些原来不过敏的药物转为过敏原。故治疗本症用药切忌过多过滥。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一、静脉输液常见的过敏反应有 1、热源反应 2、急性肺水肿 3、静脉炎 4、空气栓塞 5、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的输液反应 二、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1、呼吸道阻塞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伴頻危感,喉头水肿等。 2、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冷汗,口唇紫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晕,眼花,面部及四肢麻木,烦躁不安,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4、皮肤过敏症状:有痒感,荨麻疹等。 三、急救措施 1、立即停药,换输液器及所输液体,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就地平卧,进行急救。同时我们一定想办法通知主治医生,必要时启动院内应急预案。 2、如果患者突然晕倒,大汗,面色苍白,口唇紫绀,血压下降,判断患者发生了过敏性休克,应立即想到盐酸肾上腺素(副肾)0.5ml-1ml皮下注射,小儿酌减,可每隔30min注射一次,直至脱离危险期。

3、改善缺氧症状,吸氧。严重发生抽搐的患者,应解开衣扣,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抑制时,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注尼可刹米或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施行气管切开术。 4、根据医嘱给药,应立即测患者生命体征(T 、P 、R 、Bp).报告医生,地塞米松5mg-10mg加滴管,氢化可的松200mg加5%-10%葡萄糖500ml静滴。根据病情给血管活性药物,例如多巴胺;给抗组胺类药,例如扑尔敏、非那根肌注等。 5、心跳骤停的处理,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施行人工呼吸。 6、记录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时间、症状、所用药物及护理措施等。 7、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执行者应口头复述一遍,待医生确认无误方可执行。用药时,应两人核对,夜间护士一人值班,应与医生共同核对确认无误方可使用。抢救完毕,保留抢救所用的空安掊,嘱医生补开医嘱,确认无误后方可丢弃。 四、输液室常见过敏反应的处理 1、先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通知医生。 2、立即平卧。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扶患者进抢救室。如情况不允许,放倒输液室椅子,使患者平卧。 3、过敏症状明显如全身荨麻疹,喉头水肿,应当机立断,地塞米松10mg加滴管。 4、胸闷、气短的吸氧2L/每分,测生命体征。 5、遵医嘱给药。

青霉素过敏抢救流程

青霉素过敏抢救流程 临床表现:突然出现特殊的、不可耐受的全身不适,面色灰暗,大汗淋漓,心悸难忍,胸闷窒息有恐惧感,或腹痛、恶心、大便急等症状。或表情淡漠,反应迟纯,皮肤潮湿,四肢冷凉,脉象细速,呼吸迫促,尿量减少,随后血压下降。 本病大都猝然发生;约半数患者在接受病因抗原(例如青霉素G注射等)5分钟内发生症状,仅10%患者症状起于半小时以后,极少数患者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出现本症。 过敏性休克有两大特点:一是有休克表现即血压急剧下降到10.6/.6kpa(80/50mmHg)以下,病人出现意识障碍,轻则朦胧,重则昏迷。二是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常有一些与过敏相关的症状。列述如下。 (一)皮肤粘膜表现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现的征兆,包括皮肤潮红、瘙痒,继以广泛的荨麻疹和(或)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出现喷嚏、水样鼻涕、音哑、甚而影响呼吸。 (二)呼吸道阻塞症状是本症最多见的表现,也是最主要的死因。由于气道水肿、分泌物增加,加上喉和(或)支气管痉挛,患者出现喉头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紫绀、以致因窒息而死亡。 (三)循环衰竭表现病人先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然后发展为肢冷、发绀、血压迅速下降,脉搏消失,乃至测不到血压,最终导致心跳停止。少数原有冠状动脉硬化的患者可并发

心肌梗塞。 (四)意识方面的改变往往先出现恐惧感,烦躁不安和头晕;随着脑缺氧和脑水肿加剧,可发生意识不清或完全丧失;还可以发五笔型抽搐、肢体强直等。 (五)其他症状比较常见的有刺激性咳嗽,连续打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最后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六) 若是因为食过敏食物(鱼,虾子,螃蟹)或者被昆虫叮咬引起的皮肤过敏有时后会伴随短时间的失明状态。 抢救流程: 1. 立即停用或清除过敏反应的药物及其他物质。 2. 立即肌肉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儿童0.02-0.025ml/kg ,必要时10-15分钟后重复一次) 3. 心搏呼吸骤停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建立有效人工通气。 4. 迅速扩容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补给晶体溶液(半小时至一小时)750-1500ml,血压不回升,用多巴胺20mg加入静脉输液250ml中静脉滴液,小儿静脉滴液速度不超过20 ug/kg/分。 5. 激素应用地塞米松10-15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300mg加入5%葡萄糖中静滴。 6. 立即吸氧氧流量为4-6L /分,保持呼吸道通畅。 7. 若全身出现皮疹,可考虑用其他抗组织胺药物(异丙嗪)类)。链霉素过敏性休克,除用肾上腺素抢救外亦用10%葡萄糖液20ml中缓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处理方法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处理方法 1.过敏性休克在做青霉素皮试后、注射过程中及注射后均可发生,一般多在用药后20分钟内,有时呈闪电式,属Ⅰ型变态反应,其临床表现综合如下: (1)呼吸道阻塞症状:胸闷、气促、窒息感、呼吸困难、紫绀。 (2)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压差小,尿少。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烦躁不安,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2.血清病型反应一般在用药后7~12天内发生,临床表现与血清病相似,属Ⅲ型变态反应,可见发热,荨麻疹,关节肿痛,淋巴结肿大,腹痛,皮肤发痒等。 3.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1)呼吸道过敏反应:引起哮喘或促发原有的哮喘发作。 (2)消化道过敏反应:腹痛、腹泻、便血等,可引起过敏性紫癜。 (3)皮肤过敏反应: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可引起剥脱性皮炎。 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1.立即停药,就地抢救,让病人平卧。可采取中凹卧位。 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 3.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肌内注射可拉明、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如出现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遇有喉头水肿引起的窒息时应尽快做气管切开。 4.应用组胺类药物。 5.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以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给予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 6.如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复苏抢救。 7.密切观察病情,如面色、神志、呼吸、脉搏、血压、尿量等并作好记录。 8.一般过敏反应的处理停药,对症处理,加强观察,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并告知病人及家属其以后禁用青霉素。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 青霉素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其中青霉素所致的过敏性休克是药物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常发生在用药后数分钟到半小时之间,反应迅速,强烈,如抢救不及时,患者极易死亡。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喉头水肿和肺水肿所引起,病员有胸闷、气促、伴濒危感,并可引起哮喘。 2)循环衰竭症状:患者面色苍白,冷汗,紫绀,脉细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能由于脑组织缺氧所至,患者头晕眼花,面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 4)皮肤过敏反应:如瘙痒,荨麻疹及其他皮疹等。 5)消化系统过敏反应:可引起过敏性紫癜,以及腹痛和便血为主要症状。 6)呼吸道过敏反应:引起哮喘或促发原有的哮喘发作。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1)立即停药,平卧(采用头低足高位。)、保暖、给氧气吸入。 (2)即刻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毫升,(因过敏造成支气管哮喘和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而肾上腺素的β2激动作用可以使支气管舒张及α受体激动作用可以使皮肤、粘膜、内脏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上升)。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20~30分钟皮下或静脉再注射0.5毫升。同时给予地塞米松5毫克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地松200~30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3)抗组织胺类药物:如盐酸异丙嗪25~50毫克或苯海拉明40毫克肌肉注射。 (4)针刺疗法:如取人中、内关等部位。 (5)经上述处理病情不见好转,血压不回升,需扩充血容量,可用右旋糖酐。必要时可用升压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等。 (6)呼吸受抑制可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山梗莱碱等。必要时行人工呼吸或行气管切开术。 (7)心搏骤停时,心内注射强心剂,并行胸外心脏按压。

青霉素过敏反应及抢救措施

青霉素过敏反应及抢救措施 青霉素是应用于临床上最广泛的一大类抗生素。凭着价格廉,疗效高,毒性低的特点,我站临床上使用青霉素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如:扁桃体炎,孕妇有些疾病,淋病,梅毒等,这些病种都能收到满意的效果。但较易发生过敏反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我在临床工作中接触了一些青霉素过敏反应的病例,现将观察体会整理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8岁,出租车司机,因患化脓性扁桃体炎,在我站门诊输液室经青霉素皮内试验为阴性后用5%葡萄糖250mg+同一批号青霉素960万单位静点。 2分析 该患者系青霉素迟发过敏反应,因此,应用青霉素时怎样预防过敏反应: 2.1询问有无青霉素过敏史后再做过敏试验,凡有过敏史者禁忌做过敏试验。 2.2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 2.3患者曾使用过敏青霉素,停药3天后如仍需注射青霉素;应重新做过敏试验。更换批号也需做过敏试验。 2.4青霉素水溶液应先配先用。 2.5青霉素阳性反应者,应病历,注射单上做特殊标记告之患者及其家属。 3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

过敏反应系由抗原、抗体相互作用而引起,青霉素G是一种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组织蛋白质结合而成为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存在于体内。当过敏体质的人偶有相应抗体进入体后,即发生过敏反应。 4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抢救措施 4.3抗组织胺类药物,如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肌肉注射。 4.4针刺疗法:如取人中、内关等部位。 4.5经上述处理病情不见好转,血压不回升,需扩充血容量,可用右旋糖酐。必要时可升压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等。 4.6呼吸受抑制可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明、山梗菜碱等。必要时行人工呼吸或行气管切开术。 4.7心搏骤停时,心内注射强,强心剂并行胸外心脏按压。 4.8肌肉张力减低或瘫痪时、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1毫克。在抢救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如意识状态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尿量和一般情况等,根据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5讨论 青霉素皮内试验阴性者,也不能排除出现加速型和迟发性过敏反应的可能,护理人员在每次应用青霉素前都在对患者用药后的感觉进行了解,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药物史,家族史、还要熟练掌握急救技术知识,坚守工作职则,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青霉素过敏的急救措施

青霉素过敏的急救措施 青霉素过敏的急救措施立即停用青霉素类药、换未加任何药物的生理盐水等、平卧保暖、给氧呼吸,就地抢救。 密切观察病情,如意识状态、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等,明确过敏程度后立即给予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小儿减量)。必要时半小时后可重复给药,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另用地塞米松1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 给予抗组织胺类药物,如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小孩每次按0.125mg/kg计算,必要时2小时后可重复使用一次。 若出现血压下降,可用升压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等,还可使用右旋糖酐等胶体溶液扩充血容量。 当出现呼吸抑制时,可使用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可拉明等,必要时实施气管切开术。 若出现肌张力下降或心跳骤停时,立即给予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1ml,必要时也可以使用心三联,即肾上腺素1mg、阿托品1mg、2%盐酸利多卡因100mg,静脉注射。 在抢救的同时,一定要密切观察病情,根据病情变化及具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不可以照搬书本上的东西。 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也分为4型。ⅰ型反应又称速发型反应,与青霉素降解产物特异性ige有关,表现为过敏症、荨麻疹、

血管性水肿、皮肤瘙痒、过敏性鼻炎、哮喘及喉头水肿等。其中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有时患者接触少量皮试液即可迅速发生,病死率为10%~20%。 ⅱ型反应由特异性igg、igm介导,使用大剂量青霉素后可以发生溶血性贫血。ⅲ型反应与bpo特异性抗体有关,青霉素(特别是长效青霉素)治疗中出现的血清病样综合征,表现为荨麻疹或其他类型皮疹、发热、关节痛与全身淋巴结肿大。ⅳ型反应表现为接触性皮炎(目前不再外用,已少见)。而氨苄西林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机制则非变态反应,表现为发疹型药疹,发生率约为10%。 青霉素过敏的治疗 药物过敏反应发生后,首先要迅速判断可能的致敏药物,并迅速阻断患者继续接触过敏药物。已经明确为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不宜再做青霉素皮试试验。应及时治疗。治疗过程中、恢复后要注意药物多价过敏、交叉过敏等情况。 过敏性休克病例抢救:患者平躺,监测生命体征(血压等),保持液体通道,进行吸氧。先要设法升高血压(立即给予肾上腺素0.5~1mg,必要时再次给予;根据需要可给予升压药物。);喉头水肿者,应先解决呼吸困难或窒息。根据病情需要,给予适量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纠正酸中毒等药物进行治疗。 轻症病例处置:如皮肤瘙痒、单侧的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轻度的发疹型药疹等,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物,必要时给予小剂量的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重症病例处置:如剥脱性皮炎、中毒性表皮坏死性松解症、重症多形红斑等,合并内脏损害、病情复杂、严重者,须进行积

青霉素过敏反应及防治

青霉素过敏反应及防治 青霉素过敏反应类型: 1、即刻型反应、过敏性休克;为青霉素过敏反应中最严重,同时又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反应,可 以发生在使用青霉素的整个过程中,多见于20岁到40岁的成年人,老人及儿童少见,婴儿罕见,女性多于男性.青霉素的各类剂型和给药途径都可以引起引发过敏性休克.反应的发生和药物剂量无关.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一般极为迅速,甚至在注射时针头还未拔出而发生,少数病例于数小时后或在连续用药过程中出现,大多数发生在注射后15分钟内.其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四组症状: A.呼吸道阻塞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喉头堵塞、呼吸困难、窒息、紫绀等,由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水肿和肺水肿所引起。 B.循环衰竭症状:为面色苍白、畏寒、冷汗、四肢发冷、烦躁不安、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C.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能由脑部缺氧所引起,表现为意识丧失、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D.部分病人可伴有皮肤过敏反应,如瘙痒、寻麻疹或其他皮疹,也可以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在短暂时间内死亡,个别患者因脑组织缺氧变性,可产生失语、半身不遂、帕金森氏病等神经后遗症。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病死率较前已明显下降。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原因主要与其中所含的杂质有关。 2、延缓型反应 A、包括皮疹、皮痒、发热。三者可同时出现或单独存在,以皮疹较为常见,且形态多样,严 重的皮疹如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和剥脱性皮炎,可能致命。氨苄引起的皮疹比较多见。 B、接触性皮炎,发生在经常和青霉素接触,或局部应用青霉素时,其发生率低。病变为湿 疹、寻麻疹等。也可发展为剥脱性皮炎。 C、表皮癣菌群症样反应:应用青霉素后,病人的腹股沟、手趾或趾间、手掌、足跖,可能 出现汗疱样或类似表皮癣菌症疹红癍和疱疹,临床罕见,其机理不详。 3、血清病型反应:大多数发展在初次应用青霉素的病人,临床表现为普通血清病相似,但严重的可发生血管性水肿,引起脑水肿时,可发生严重后果,有时因咽管阻塞引起暂时性耳聋。 4、其他过敏反应:青霉素尚可引起出血、过敏性紫癜、肾脏或肝脏损害、心衰等,但均罕见。青霉素反应的防治 1、过敏反应的预防 A、仔细询问病人的过敏史,有过敏史者禁用,有其他药物过敏史者慎用。 B、注射前做皮试。(1)首次做皮试(2)停药后三天再用做皮试(3)更换产地、批号、规 格时做皮试。皮史阳性为禁用。值得注意的是,皮试用量对少数病人也可以严重反应。 C、青霉素不只是在注射第一针后可以出现过敏性休克,在继续用药过程中随时都可发生, 且发生率逐年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应加以重视,要随时准备好抢救药肾上腺素等和注射器材,以便及时抢救。 D、严格掌握适应症,尽量避免局部用药和饥饿时用药,青霉素注射器要绝对专用,溶解后 立即使用,注射后观察半小时。 2、过敏反应的处理 A、一般反应的处理: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皮疹、皮痒、发热时,立即停药,同时给予抗组 织胺药。必要时可以用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 B、过敏性休克的处理:(1)立即停用,(2)患者平卧,就地抢救(3)立即皮下或肌注0、1 的肾上腺素,成人0、5—1ML,儿童0、02—0.025ml/kg,必要时10-15分钟后重复注射; (4)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考的松100-200m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滴注,必要时1-3小时后重复;(5)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6)针刺内关、合谷、人中穴。(7)、抗组胺类药。(8)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进行人工呼吸。(9)有条件者在原肌注部位肌注青霉素80万单位;(10)如上述处理无效,要考虑过敏性心衰的可能,要按心衰处理。

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青霉素过敏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青霉素过敏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5-20分钟内,甚至可在数秒内发生,既可发生于皮内试验过程中,也可发生于初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时(皮试试验结果阴性);还有极少数患者发生于连续用药过程中。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引起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伴濒死感。 2、循环衰竭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量不足,而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与腹泻等。 急救措施:由于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发生迅猛,务必做好预防及急救准备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组织抢救。 1、立即停药,协助患者平卧,报告医生,就地抢救。 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 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如 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 ml,直至脱离危险期。盐酸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提升血压、兴奋心肌、增加心排出量以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 3、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

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药。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喉头水肿导致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青霉素过敏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5-20分钟内,甚至可在数秒内发生,既可发生于皮内试验过程中,也可发生于初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时(皮试试验结果阴性);还有极少数患者发生于连续用药过程中。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引起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伴濒死感。 2、循环衰竭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量不足,而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与腹泻等。 急救措施:由于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发生迅猛,务必做好预防及急救准备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组织抢救。 1、立即停药,协助患者平卧,报告医生,就地抢救。 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 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如 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 ml,直至脱离危险期。盐酸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提升血压、兴奋心肌、增加心排出量以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

(推荐)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及处理、注意事项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及处理、注意事项 一、发生机制: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属Ⅰ型变态反映,发生率为5~10/万,特点是反应迅速、强烈、消退亦快。目前对其发生机制的解释是:青霉素本身不具有抗原性,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酸和青霉烯酸为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蛋白质或多肽分子结合而发挥完全抗原的作用,有些个体在此作用下能产生相当的量IgE类抗体。IgE能与肥大细胞核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当再次接触相同的变应原时,变应原与上述细胞表面的IgE特异性地结合,所形成的变应原——IgE复合物能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使之脱离颗粒。从排出的颗粒中及从细胞内释放出的一系列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激肽、白三烯等,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腺样体分泌增多。临床上可表现为荨麻疹、哮喘、喉头水肿;严重时可引起窒息、血压下降或过敏性休克。至于初次注射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则很可能与患者在以往生活中,通过其他方式解除过于青霉素有关的变应原成分有关。 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5~20分钟内,甚至可在数秒内发生即可发生于皮内试验过程中,也可发生于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时(皮内试验结果阴性);还有极少数患者发生于连续用药过程中。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引起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伴濒死感。 (2)循环衰竭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量不足,而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因脑组织缺氧,可表现为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 (4)其他过敏反应表现:可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 注意事项 1、青霉素过敏实验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 2、凡初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用,以及在应用中更换青霉素批号时,均须按常规做过 敏试验。 3、皮肤试验液必须现用现配,浓度与剂量必须准确。 4、严密观察患者首次注射后须观察30分钟,注意局部和全身反应,倾听患者主诉, 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5、皮试结果阳性者不可使用青霉素,并在体温单、病历、医嘱单、床头卡醒目注明, 注射薄上注销,同时将结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6、如对皮试结果有怀疑,应在对侧前臂皮内注射生理盐水0.1ml,以作对照,确认青 霉素皮试结果为阴性方可用药。使用青霉素治疗过程中要继续严密观察反应。 一、处理措施 (1)立即停药,就地抢救,使病人平卧,注意保暖,同时报告医生。 (2)首选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按医嘱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成人剂量为0.5~1ml,患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此药可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兴奋心肌、增加心排出量、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3)立即给予氧气吸入,以纠正缺氧,改善呼吸;如呼吸受抑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按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可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或洛贝林等;如出现喉头水肿影响呼吸,应立即配合医生准备气管插管或施行气管切开术。 (4)根据医嘱给药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处理应急预案

过敏性休克抢救应急预案 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的应立即就地抢救。 1.立即停用青霉素,立即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平卧、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对严重的喉头水肿应气管切开术,对气管痉挛的应气管插管和辅助呼吸; 2.立即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5-1.0ml,小儿0.02-0.025ml/kg/次。严重病例还可以用50%GS 加肌肉注射的1/2量作静脉注射。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尿量,测量呼吸,血压,脉博1次/15-30分钟。肾上腺素是抢救的重要药物,这个方案也是救治过敏性休克的主要环节。高血压.冠心病.心动过速者,肾上腺素剂量宜偏小; 3.心脏骤停的可用呼吸兴奋剂(如可拉明,樟脑),还可用0.1%肾上腺素1.0ml作心内注射(不过要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 4.反之,若休克持续不见好转,乃属严重病例,应及早静注地米10-20mg或加5%葡萄糖100毫升ivgtt,或可的松200-400mg+5%GNS500ml.ivgtt。也可酌情选用一批药效较持久,副作用较小抗休克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1-4mg、阿拉明(间羟胺20-40mg+5%GS250ml.ivgtt)等; 5.同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并及时补充血容量,首剂补液(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可快速滴入,成人首日补液量一般可达4000ml。无低分子右旋糖酐用5%GNS; 6.加用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10mg或异丙嗪25mg肌注; 7.10%葡萄糖酸钙20毫升,静脉缓注; 8.氨茶碱0.25克加50%糖40毫升静脉缓注; 9.对症治疗,如吸氧,抗休克,强心,防抽搐等。 10.防止并发症:肺水肿,脑水肿,心脏骤停或代谢性酸中毒,升压药剂量根据血压高低来调节。 预防 1.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 2.凡首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用者,以及更换药物批号,均须按常规做过敏试验。 3.皮肤试验注入必须新鲜配制,皮试液浓度与注射剂量要准确;溶媒、注射器及针头应固定使用。 4.青霉素过敏试验或注射前均应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备好盐酸肾上腺素和注射器等)。 5.严密观察病人,首次注射后须观察30分钟以防迟缓反应的发生。注意局部和全身反应,倾听病人主诉。 6.试验结果阳性者禁止使用青霉素,病历上醒目地注明青霉素过敏试验阳性反应,并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肌内注射肾上腺素 在治疗过敏性休克中,首选肌内注射肾上腺素。在休克患者,肌内注射比皮下注射在局部吸收更快,更可靠。(如有血循环不良,应考虑静脉给予肾上腺素。有关注意事项和剂量详见下面的静脉用肾上腺素)。 对严重过敏史的患者,应该学会自己肌内注射肾上腺素(详见下文)。发病时立即注射肾上腺素至关重要。以下肾上腺素剂量可供参考。 过敏性休克患者应用肌内注射肾上腺素的剂量 年龄剂量1:1000 (1mg/ml) 6个月以下50μg0.05ml 6 个月~6 岁120μg 0.12ml >6~12 岁250μg 0.25ml 成人和青少年500μg 0.5ml

青霉素过敏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青霉素过敏临床表现及 急救措施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青霉素过敏临床表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5-20分钟内,甚至可在数秒内发生,既可发生于皮内试验过程中,也可发生于初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时(皮试试验结果阴性);还有极少数患者发生于连续用药过程中。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引起胸闷、 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伴濒死感。 2、循环衰竭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量不足,而表现为 面色苍白,出冷汗、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与腹泻等。急救措施:由于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发生迅猛,务必做好预防及急救准备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组织抢救。 1、立即停药,协助患者平卧,报告医生,就地抢救。 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 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如不 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 ml,直至脱离危险 期。盐酸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提升血压、兴奋心肌、增加心排出量以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 3、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 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药。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喉头水肿导致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

4、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 mg或将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 200-400 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内静脉滴注;应用抗 组胺类药物,如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 mg或苯海拉明40 mg。 5、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荣呀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回 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 6、若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复苏抢救。如实施体外心脏按压, 气管内插管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7、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和尿量等病情变化;不断 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演练 执行者 护士1: 1 巡视发现患者出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症状,呼叫其他医护人员抢救。 2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3 向医生汇报患者相关情况,与医生共同做好抢救记录,做好交接班及药物过敏标示。 4 填写药物不良反应上报表,并上报药材科。 护士2: 1 为患者更换输液器及液体,建立另一路静脉通路。 2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为患者吸氧。 护士3: 1遵医嘱给予急救药物,规范执行抢救及口头医嘱,做好用药记录。 2 及时补充抢救车,做好抢救结束后的清理工作。 医生: 1 立即查看患者病情并进行评估。 2 根据病情正确下达医嘱。 3 完善相关抢救医嘱及记录,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告知患者及家属此种药物过敏。 演练过程 09:00演练开始 09:00护士1:巡视发现10床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自诉胸闷感,监护显示患者:HR120次/分,BP80/50mmHg,观察静脉输注液体为阿莫西林颗粒酸钾药液,输注约5分钟,立即停药,并呼叫其他医护人员急救。 09:00护士2:立即为患者更换输液器,并改为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建立另一路静脉通道以方便抢救:,并通知护士长,护士长上报医务科、护理部。09:00医生:听到呼叫立即至患者床旁,查看患者情况,询问患者感受,并嘱予肾上腺素1ml皮下注射,多巴胺40mg入5%GS中静滴,予面罩吸氧。 09:00护士3:推抢救车至患者床旁,遵医嘱正确给予急救药物,配合医生给予急救处理,规范执行抢救及口头医嘱,并做好用药记录。 09:02护士2:安装氧气装置,调节氧流量6L/min,为患者面罩吸氧,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09:05护士3:遵医嘱给予羟乙基淀粉130/氯化钠快速静滴扩容。 09:15护士1: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心率降至100次/分,血压升至110/65mmHg,,胸闷症状消失,面色转为红润。抢救结束,与医生共同做好抢救记录,填写药物不良反应上报卡上报药材科。做好交接班并做好药物过敏的标示。 09:15医生:为患者讲解过敏反应的相关知识,解除其紧张焦虑情绪。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患者阿莫西林颗粒酸钾过敏,在输液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及护士。对根据用药记录及时补开抢救医嘱,并做好抢救记录。 09:15护士3:及时补充抢救车已用药物,做好抢救结束后的清理工作 09:30演练结束

患者发生青霉素过敏反应时应急预案演练

患者发生青霉素过敏反应时 应急预案演练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患者发生青霉素过敏反应时 应急程序演练脚本 为有效的应对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置的能力,特组织本次演练。 一、演练的目的 熟练掌握青霉素过敏反应时应急程序及流程,一旦发生青霉素过敏反应病人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二、演练内容 21床杨家安在做青霉素过敏试验时,患者发生过敏反应,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过程。 三、烧伤科护理应急预案演练指挥小组 总指挥:于令艳(护士长) 参演人员:值班医生、全体护理人员 四、演练实施 【背景设置】2014年5月15日 10:00责任护士在为21床杨家安做青霉素过敏试验时,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立即给予紧急处理。 隋军霞在为21床杨家安做青霉素过敏试验时,患者突然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四肢湿冷,立即给予停药、平卧、吸氧。 张言玲快速通知值班医生及其他医护人员。 李芬遵医嘱即刻给予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 刘明名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mg加液静滴。 张贝贝给予抗组胺类药物如盐酸异丙嗪25mg肌注。 张利针刺患者人中、十宣、涌泉穴。 王红珍肌注镇静剂。 隋军霞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赵静通知科主任、护士长、必要时通知医务科、护理部。 张言玲记录患者抢救过程。 病情平稳后,加强巡视,重点交接班。 五、演练总结: 应急演练结束,护士长对整个演练过程进行总结,指出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个别人员不到位,操作不熟练。 2、个别人对自己的职责不明确。 整改措施: 1、加强应急预案演练,熟练掌握发生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应急程序及流程。 2、熟练过程中要明确职责,配合默契。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演练 执行者 护士1: 1 巡视发现患者出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症状,呼叫其他医护人员抢救。 2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3 向医生汇报患者相关情况,与医生共同做好抢救记录,做好交接班及药物过敏标示。 4 填写药物不良反应上报表,并上报药材科。 护士2: 1 为患者更换输液器及液体,建立另一路静脉通路。 2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为患者吸氧。 护士3: 1遵医嘱给予急救药物,规范执行抢救及口头医嘱,做好用药记录。 2 及时补充抢救车,做好抢救结束后的清理工作。 医生: 1 立即查看患者病情并进行评估。 2 根据病情正确下达医嘱。 3 完善相关抢救医嘱及记录,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告知患者及家属此种药物过敏。 演练过程 09:00演练开始 09:00护士1:巡视发现10床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自诉胸闷感,监护显示患者:HR120次/分,BP80/50mmHg,观察静脉输注液体为阿莫西林颗粒酸钾药液,输注约5分钟,立即停药,并呼叫其他医护人员急救。 09:00护士2:立即为患者更换输液器,并改为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建立另一路静脉通道以方便抢救:,并通知护士长,护士长上报医务科、护理部。 09:00医生:听到呼叫立即至患者床旁,查看患者情况,询问患者感受,并嘱予肾上腺素1ml 皮下注射,多巴胺40mg入5%GS中静滴,予面罩吸氧。 09:00护士3:推抢救车至患者床旁,遵医嘱正确给予急救药物,配合医生给予急救处理,规范执行抢救及口头医嘱,并做好用药记录。 09:02护士2:安装氧气装置,调节氧流量6L/min,为患者面罩吸氧,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09:05护士3:遵医嘱给予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快速静滴扩容。 09:15护士1: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心率降至100次/分,血压升至110/65mmHg,,胸闷症状消失,面色转为红润。抢救结束,与医生共同做好抢救记录,填写药物不良反应上报卡上报药材科。做好交接班并做好药物过敏的标示。 09:15医生:为患者讲解过敏反应的相关知识,解除其紧张焦虑情绪。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患者阿莫西林颗粒酸钾过敏,在输液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及护士。对根据用药记录及时补开抢救医嘱,并做好抢救记录。 09:15护士3:及时补充抢救车已用药物,做好抢救结束后的清理工作 09:30演练结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