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因式分解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知道它与整式乘法在整式变形过程中的相反关系。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观察,发现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观察,推导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教学重点】

1.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

2.识别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归纳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大家会计算(a+b)(a-b)吗?

会。(a+b)(a-b)=a2-b2。

对,这是大家学过的平方差公式,我们是在整式乘法中学习的。从式子(a+b)(a-b)=a2-b2中看,由等号左边可以推出等号右边,那么从等号右边能否推出等号左边呢?即a2-b2=(a+b)(a-b)是否成立呢?

能从等号右边推出等号左边,因为多项式a2-b2与(a+b)(a-b)既然相等,那么两个式子交换一下位置还成立。

很好,a2-b2=(a+b)(a-b)是成立的,那么如何去推导呢?这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因式分解的问题。

(一)讲授新课

1.讨论993-99能被100整除吗?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交流。

993-99能被100整除。

因为993-99

=99×992-99

=99×(992-1)

=99×9800

=99×98×100

其中有一个因数为100,所以993-99能被100整除。

993-99还能被哪些正整数整除?

还能被99、98、980、990、9702等整除。

从上面的推导过程看,等号左边是一个数,而等号右边是变成了几个数的积的形式。

2.议一议

你能尝试把a3-a化成n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吗?与同伴交流。

大家可以观察a3-a与993-99这两个代数式。

a3-a=a(a2-1)=a(a-1)(a+1)

3.做一做

(1)计算下列各式:

a.(m+4)(m-4)=__________;

b.(y-3)2=__________;

c.3x(x-1)=__________;

d.m(a+b+c)=__________;

e.a(a+1)(a-1)=__________。

解:

a.(m+4)(m-4)=m2-16

b.(y-3)2=y2-6y+9

c.3x(x-1)=3x2-3x

d.m(a+b+c)=ma+mb+mc

e.a(a+1)(a-1)=a(a2-1)=a3-a

(2)根据上面的算式填空:

a.3x2-3x=( )( );

b.m2-16=( )( );

c.ma+mb+mc=( )( );

d.y2-6y+9=( )2;

e.a3-a=( )( )。

把等号左右两边的式子调换一下即可。

即:

a.3x2-3x=3x(x-1)

b.m2-16=(m+4)(m-4)

c.ma+mb+mc=m(a+b+c)

d.y2-6y+9=(y-3)2

e.a3-a=a(a2-1)=a(a+1)(a-1)

能分析一下两个题中的形式变换吗?

在(1)中,等号左边都是乘积的形式,等号右边都是多项式;在(2)中正好相反,等号左边是多项式的形式,等号右边是整式乘积的形式。

在(1)中我们知道从左边推右边是整式乘法;在(2)中由多项式推出整式乘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因式分解(factorization)。

4.想一想

由a(a+1)(a-1)得到a3-a的变形是什么运算?由a3-a得到a(a+1)(a-1)的变形与这种运算有什么不同?你还能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加以说明吗?

由a(a+1)(a-1)得到a3-a的变形是整式乘法,由a3-a得到a(a+1)(a-1)的变形是分解因式,这两种过程正好相反。

由(a+b)(a-b)=a2-b2可知,左边是整式乘法,右边是一个多项式;由a2-b2=(a+b)(a-b)来看,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整式的乘积形式,所以这两个过程正好相反。

(非常棒。)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如:

m(a+b+c)=ma+mb+mc(1)

ma+mb+mc=m(a+b+c)(2)

联系:

等式(1)和(2)是同一个多项式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区别:

等式(1)是把几个整式的积化成一个多项式的形式,是乘法运算。

等式(2)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

即ma+mb+mc m(a+b+c)。

所以,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5.例题

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哪些是因式分解?

(1)4a(a+2b)=4a2+8ab;

(2)6ax-3ax2=3ax(2-x);

(3)a2-4=(a+2)(a-2);

(4)x2-3x+2=x(x-3)+2。

(生)(1)左边是整式乘积的形式,右边是一个多项式,因此从左到右是整式乘法,而不是因式分解;

(2)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因此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

(3)和(2)相同,是因式分解;

(4)是因式分解。

大家认可吗?

第(4)题不对,因为虽然x2-3x=x(x-3),但是等号右边x(x-3)+2整体来说它还是一个多项式的形式,而不是乘积的形式,所以(4)的变形不是因式分解。

(二)课堂练习

连一连

(三)课时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因式分解的意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还学习了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的关系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二)新课讲解

1.公因式与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概念。

若将刚才的问题一般化,即三个矩形的长分别为a、b、c,宽都是m,则这块场地的面积为ma+mb+mc,或m(a+b+c),可以用等号来连接。

ma+mb+mc=m(a+b+c)

从上面的等式中,大家注意观察等式左边的每一项有什么特点?各项之间有什么联系?等式右边的项有什么特点?

等式左边的每一项都含有因式m,等式右边是m与多项式(a+b+c)的乘积,从左边到右边是分解因式。

由于m是左边多项式ma+mb+mc的各项ma、mb、mc的一个公共因式,因此m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各项的公因式。

由上式可知,把多项式ma+mb+mc写成m与(a+b+c)的乘积的形式,相当于把公因式m从各项中提出来,作为多项式ma+mb+mc的一个因式,把m从多项式ma+mb+mc各项中提出后形成的多项式(a+b+c),作为多项式ma+mb+mc的另一个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2.例题讲解

例1.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3x+x3;

(2)7x3-21x2;

(3)8a3b2-12ab3c+ab

分析:

首先要找出各项的公因式,然后再提取出来。

请大家互相交流。

解:(1)3x+x3=3·x+x·x2=x(3+x2);

(2)7x3-21x2=7x2·x-7x2·3=7x2(x-3);

(3)8a3b2-12ab3c+ab

=8a2b·ab-12b2c·ab+ab·1

=ab(8a2b-12b2c+1)

3.议一议

通过刚才的练习,下面大家互相交流,总结出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

首先找出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如8和12的最大公约数是4。

其次找出各项中含有的相同的字母,如(3)中相同的字母有ab,相同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

4.想一想

大家总结得非常棒。能否看出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与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有什么关系?

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形式。

(三)课堂练习

随堂练习

1.写出下列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1)ma+mb

(2)4kx-8ky

(3)5y3+20y2

(4)a2b-2ab2+ab

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8x-72=8(x-9)

(2)a2b-5ab=ab(a-5)

(3)4m3-6m2=2m2(2m-3)

(4)a2b-5ab+9b=b(a2-5a+9)

(5)-a2+ab-ac=-(a2-ab+ac)=-a(a-b+c)

(6)-2x3+4x2-2x=-(2x3-4x2+2x)=-2x(x2-2x+1)

补充练习

把3x2-6xy+x分解因式

解:3x2-6xy+x=x(3x-6y)

(师)大家同意他的做法吗?

(生)不同意。

改正:3x2-6xy+x=x(3x-6y+1)

后面的解法是正确的,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受到1作为项的系数通常可以省略的影响,而在本题中是作为单独一项,所以不能省略,如果省略就少了一项,当然不正确,所以多项式中某一项作为公因式被提取后,这项的位置上应是1,不能省略或漏掉。

在分解因式时应如何减少上述错误呢?

将x写成x·1,这样可知提出一个因式x后,另一个因式是1。

(四)课时小结

1.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一般形式,如:

ma+mb+mc=m(a+b+c)

这里的字母a、b、c、m可以是一个系数不为1的、多字母的、幂指数大于1的单项式。

2.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关键在于观察、发现多项式的公因式。

3.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

(1)若各项系数是整系数,取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2)取相同的字母,字母的指数取较低的;

(3)取相同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指数取较低的;

(4)所有这些因式的乘积即为公因式。

4.初学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最好先在各项中将公因式分解出来,如果这项就是公因式,也要将它写成乘1的形式,这样可以防范错误,即漏项的错误发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

3.通过观察能合理地进行分解因式的推导,并能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

能观察出公因式是多项式的情况,并能合理地进行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

准确找出公因式,并能正确进行分解因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知道了一个多项式可以分解为一个单项式与一个多项式的积的形式,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多项式分解以后都是同样的结果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

(二)新课讲解

1.例题讲解

例2.(1)把a(x-3)+2b(x-3)分解因式。

分析:这个多项式整体而言可分为两大项,即a(x-3)与2b(x-3),每项中都含有(x-3),因此可以把(x-3)作为公因式提出来。

解:a(x-3)+2b(x-3)=(x-3)(a+2b)

从分解因式的结果来看,是不是一个单项式与一个多项式的乘积呢?

不是,是两个多项式的乘积。

(2)22)1()1(+++x y x y

解:)

1)(1()]1(1)[1()1()1(22+++=+++=+++y xy x y x y x y x y x y 2.做一做

请在下列各式等号右边的括号前填入“+”或“-”号,使等式成立:

(1)2-a=__________(a-2);

(2)y-x=__________(x-y);

(3)b+a=__________(a+b);

(4)(b-a)2=__________(a-b)2;

(5)-m-n=__________-(m+n);

(6)-s 2+t 2=__________(s 2-t 2)。

解:

(1)2-a=-(a-2);

(2)y-x=-(x-y);

(3)b+a=+(a+b);

(4)(b-a)2=+(a-b)2;

(5)-m-n=-(m+n);

(6)-s 2+t 2=-(s 2-t 2)。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例3.把m m m 612423-+-因式分解

解:

)3

6

2(

2

)3

2

6

2

2

2(

) 6

12 4

(6

12 4

22

2

32

3

+

-

-

=

?

+

?

-

?

-

=+

--

=-

+ -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3.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a(x-y)+b(y-x);

(2)6(m-n)3-12(n-m)2

分析:虽然a(x-y)与b(y-x)看上去没有公因式,但仔细观察可以看出(x-y)与(y-x)是互为相反数,如果把其中一个提取一个“-”号,则可以出现公因式,如y-x=-(x-y)、(m-n)3与(n-m)2也是如此。

解:

(1)a(x-y)+b(y-x)

=a(x-y)-b(x-y)

=(x-y)(a-b)

(2)6(m-n)3-12(n-m)2

=6(m-n)3-12[-(m-n)]2

=6(m-n)3-12(m-n)2

=6(m-n)2(m-n-2)。

(二)课堂练习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解:

(1)x(a+b)+y(a+b)

=(a+b)(x+y)

(2)3a(x-y)-(x-y)

=(x-y)(3a-1)

(3)-a2+ab-ac

=-(a2-ab+ac)

=-a(a-b+c)

(4)-2x3+4x2+2x

=-(2x3-4x2-2x)

=-2x(x2-2x-1)

(5)6(p+q)2-12(q+p)

=6(p+q)2-12(p+q)

=6(p+q)(p+q-2)

(6)a(m-2)+b(2-m)

=a(m-2)-b(m-2)

=(m-2)(a-b)

(7)2(y-x)2+3(x-y)

=2[-(x-y)]2+3(x-y)

=2(x-y)2+3(x-y)

=(x-y)(2x-2y+3)

(8)mn(m-n)-m(n-m)2

=mn(m-n)-m(m-n)2

=m(m-n)[n-(m-n)]

=m(m-n)(2n-m)

2.补充练习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解:

(1)5(x-y)3+10(y-x)2

=5(x-y)3+10(x-y)2

=5(x-y)2[(x-y)+2]

=5(x-y)2(x-y+2)

(2)m(a-b)-n(b-a)

=m(a-b)+n(a-b)

=(a-b)(m+n)

(3)m(m-n)+n(n-m)

=m(m-n)-n(m-n)

=(m-n)(m-n)

=(m-n)2

(4)m(m-n)(p-q)-n(n-m)(p-q) =m(m-n)(p-q)+n(m-n)(p-q)

=(m-n)(p-q)(m+n)

(5)(b-a)2+a(a-b)+b(b-a)

=(b-a)2-a(b-a)+b(b-a)

=(b-a)[(b-a)-a+b]

=(b-a)(b-a-a+b)

=(b-a)(2b-2a)

=2(b-a)(b-a)

=2(b-a)2

(三)课时小结

本节课进一步学习了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公因式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要认真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从而能准确熟练地进行多项式的分解因式。

公因式相差符号的,如(x-y)与(y-x)要先统一公因式,同时要防止出现符号问题。

(四)活动与探究:

把(a+b-c)(a-b+c)+(b-a+c)(b-a-c)分解因式。

解:

原式=(a+b-c)(a-b+c)-(b-a+c)(a-b+c)

=(a-b+c)[(a+b-c)-(b-a+c)]

=(a-b+c)(a+b-c-b+a-c)

=(a-b+c)(2a-2c)

=2(a-b+c)(a-c)

【作业布置】

习题1、3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数学期末考试题 含答案

吴伯箫学校2017-2018学 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第三次月月清作 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以下是回收、绿色包装、节水、低碳四个标志,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2.下列从左到右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x 2-3x +1=x (x -3)+1 B. x 2 +2x -3=x (x +2-x 3) C. (x -y )2-(y -x )3=(x -y )2(x -y +1) D. (x +2y )(x -2y )=x 2-4y 2 3.已知a +b =3,ab =2,则代数式- a 2 b -ab 2的值为( ) A.2 B.3 C.-6 D.6 4.若x 、y 的值均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分式值保持不变的是 ( ) A . y x 23 B .2 23y x C .y x 232 D .23 23y x 5、若已知分式 9 61 |2|2 +---x x x 的值为0,则x -2 的值为( ) A.91或-1 B. 91 或1 C.-1 D.1 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1v km ,t 小时可以到达,如果每小时多行驶2v km ,那么可以提前到达的时间为(小时) ( ) (A ) 212v t v v + (B ) 112 v t v v + (C ) 12 12 v v v v + (D )1221v t v t v v - 7.吴伯箫学校初三级部校合唱团共 有40名学生,他们的年龄如下表所 示: 年龄/ 岁 11 12 13 14 人数/ 人 8 12 17 3 则合唱团成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一、说教材: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测量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概念,初步会画出平行 四边形底上的高。 说教法:新教材的引入方法与以往的不同,是采用两条等宽色带进行交叠后产生 的四边形来引入平行四边形的。首先突出的是平行四边形“面”的形象,然后再 到“边”(面的边缘)。教学分两两个环节。第一步是认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 察两条互相平行的透明色带交叠出的四边形,进而观察这些四边形的特点。学生 通过操作、比较、思考后发现:这些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然后引导学生 小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给出数学记号。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例子,一方面可以丰富对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认识。 第二步是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条边都可以为底边,那么从底边的对边上的一点出发做底边 的垂线,该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该底边上的高。然而“高”的概念对学生来 说不容易建立,以为学生在生活经验中的高,往往是身高、树高、塔高等,指的 是直立于地面上的对象的高度,隐含着垂直的定义。因此教材中,我从垂线这一 概念引入,再通过垂线段建立起高的概念,同时进行操作观察,这些高的位置与 关系。从中得出:同一底边上可以画出无数条高,这些高的长度都相等,但在一 般情况下,我们只要作一条高就可以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如形外高的操作,或者底不是水平方向的怎样操作高等,从而拓宽了学生对平面图形中“高” 的认识。 19.1平行四边形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2、掌握平行四边形底和 高的概念,并初步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高。 [过程与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会画出 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高。【教学难点】: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展开与折叠 3 截一个几何体 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 有理数 2 数轴 3 绝对值 4 有理数的加法 5 有理数的减法 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7 有理数的乘法 8 有理数的除法 9 有理数的乘方 10 科学计数法 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2 近似数 13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1 用字母表示数 2 代数式 3 整式 4 合并同类项

5 去括号 6 整式的加减 7 探索与表达规律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容器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1 等式与方程 2 解一元一次方程 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探寻神奇的幻方 总复习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 1 线段、射线、直线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3 角 4 角的比较 5 多边形和圆的认识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六章整式的乘除 1 同底数幂的乘法 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3 同底数幂的除法

4 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 5 整式的乘除 6 平方差公式 7 完全平方差公式 8 整式的乘除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 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 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 3 平行线的性质 4 用尺规作图 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 数据的收集 2 普查和抽样调查 3 数据的表示 4 统计图的选择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九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 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2 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3 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总复习题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 注意: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黄种、白种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 2、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氏族。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人类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四大文明的比较:

二、其他重要知识点: 1、古埃及: (1)、公元前15世纪国王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之后又先后被希腊、马其顿、罗马、阿拉伯帝国所统治。 (2)、金字塔是国王的陵墓,是他们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3)、一句名言: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希罗多德。 2、古巴比王国: (1)、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2)、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 成文法典,史称《汉漠拉比法典》。 (3)、一句名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摘自《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文明: 雅利安人统治印度后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这种制度把人分为四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随着历史的发展,种姓制度逐步激化了古代印度的社会矛盾,对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第一等级)祭司贵族掌握神权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

1 / 1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 一、精心选一选: 1、-3的绝对值等于( ) A.-3 B. 3 C. ±3 D. 小于3 2. 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3. 在数 -(-3), 0 ,(-3)2, |-9|, -14 中,正数的有( )个 A .2 B .3 C .4 D .5 2、与2ab -是同类项的为( ) A.2ac - B.22ab C.ab D.2abc - 5 已知方程21 0k x k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方程的解等于( ) A.-1 B.1 C.12 D.-12 6、与2ab -是同类项的为( ) A.2ac - B.22ab C.ab D.2abc - 7. 某中学七年级(2)班有学生42人,已知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2倍少3人,求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下面设未知数的方法,合适的是( ). A. 设总人数为x 人 B. 设男生比女生多x 人 C. 设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x 倍 D. 设女生人数为x 人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a=b 则a+1=b+1 B. 若a=b 则a(x 2+1)=b( x 2+1 ) C. 若a=b 则3a 2a =3b 2 b D. 若a(x-1)=b(x-1) 则a=b 二、细心填一填: 9. -8的相反数是_________. 1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3040000应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一件运动衣按原价的八折出售时,售价是40元,则原价为_____元. 三、耐心做一做: 12.若|m -2|+|n -5|=0,求(m -n)2 的值 13、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 ⑴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⑵这批图书共有多少本? 14、雅丽服装厂童装车间有40名工人,缝制一种儿童套装(一件上衣和两条裤子配成一套)。已知1名工人一天可缝制童装上衣3件或裤子4件,问怎样分配工人才能使缝制出来的上衣和裤子恰好配套?

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1.1 生活数学 一、教学目标及教材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和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二)教学重难点 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等活动,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学习还可以通过“做数学”的过程与方式进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与准备 1.通过预习了解身边某些数据(如身份证、学籍号等)所包含信息,收集生活中数学知识(数据、图形等)应用的实例。 2.练习: (1)收集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号码,说说从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二)探究活动 1.创设情境引入 (出示投影)广阔的田野,喧嚣的股市,繁荣的市场,美丽的城市。以上一组画面与我们今天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请问你看到的内容哪些与数学有关?(同桌讨论后回答)2.探索新知识 1). 从观察P5 “车票中提供的信息”再到“身份证号码“,感受数字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发挥的作用 2). 让学生自己设计学号,并解释它的意义 3). 展示一些其他的与数字有关的生活情境,如股市信息、邮政编码、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汽车牌照号码、条形码等,这里可让学生自己举例 4). 展示四幅富有美感的图片:天安门、金字塔、南京长江二桥、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从中寻找熟悉的图形(立体的或平面的),感受丰富的图形世界 5). 结合教室、学习用品,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图形,加强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6). 展示四幅生活中常见的图标: 注意信号灯的标记停车场禁止吸烟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鲁教版 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 英语教材全解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材全解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听力部分(满分20分) Ⅰ听句子选择与句子内容相符的图片。每个句子读一遍。(每小题1分满分5分) A B C D E 1 _________ 2 _________ 3 _________ 4 _________ 5 _________ Ⅱ听对话及问题根据对话内容选择正确的答语。每段对话读一遍。(每小题1分满分5分) 6 A Her bike is los t B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her bike C She doesn’t like riding 7 A He takes a bus B He rides a bike C He walks to school 8 A Thirty minutes B An hour C An hour and thirty minutes 9 A By ship B By air C By bike 10 A Less than two miles B More than two miles C Two miles Ⅲ听对话根据对话内容选择正确的答语。对话读两遍。(每小题1分满分5分) 11 How does Mr Li go to work? A He goes to work by bus B He goes to work by boat C He goes to work on foot 12 How does Mr Li’s wife go to work? A She goes to work by car B She goes to work by bus C She goes to work by boat 13 How does Mr Smith go to work? A He goes to work by car B He goes to work by subway C He goes to work by boat 14 How does Mr Smith’s brother go to work? A He goes to work by taxi B He goes to work by subway C He goes to work by motorbike 15 How does Tom go to work? A He goes to work by bike B He goes to work by subway C He walks to work Ⅳ听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填空。短文读两遍。(每小题1分满分5分) Mr Brown has a car In the morning he 16 his children to school in his car Then he drives to work Mr Brown and his children do not have 17 at home but Mrs Brown does She does not go to work She stays at home She does some shopping and cleaning 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she 18 goes to see some of her friends, has tea and talks a lot with them Then she cooks 19 20 二、笔试部分(满分80分) Ⅰ单项填空(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21 —How does your sister go to school? — A Once a day B Two miles C By bus D Twenty

五四制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五四制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篇一:鲁教版五四制初二上册数学期末考试_试题3 初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测试题 (包括三角形、轴对称、勾股定理、实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半圆B.三角形C.线段D.长方形 2.底边长为10cm,腰长13cm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是()A.40cm2 B.50cm2 C.60cm2 D.70cm2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ABC中,若∠A+∠B=∠C,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 B.在△ABC中,若∠A︰∠B︰∠C=3︰4︰5,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C.如果三角形三边之比为3︰4︰5,那么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D.如果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n?1,2n,n?1(n?1)那么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尺规作图作?AOB的平分线方法如下: 以O为圆心, 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C、 2 2 D, 再分别以点C、D为圆心, 以大于CD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于点P, 则作射线OP即

为所求. 由作法得△OCP≌△ODP的根据是( ) . A. SASB. ASA 5.下列说法: 4 等于-2;③12 12 C. AAS D. SSS 1 的算术平方4 根是 72 ;④(?π)的算术平方根为π.其中正确的个数有()2 B.2个 C.3个 D.4个 A.1个 6.如图3,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A,B,C,已知SA?64,SB?225,那么正方形C的边长是()A.15 B.16 C.17 D.18 7.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是10cm,则正方形的面积是()A.100cm2 B.75cm2 C.50cm2 D.25cm2 8 ?2,则(m?n)等于() A.16 B.8 C.4 D.2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初一初二教案全套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初一 初二教案全套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集(362页) 【初一初二教案|全套】 七年级上册教案目录 七年级上册教案目录 .......................................................................................................................................... I I 1.1 正数和负数(1) (1) 1.1 正数和负数(2) (2) 1.2.1 有理数 (4) 1.2.2 数轴 (6) 1.2.3 相反数 (7) 1.2.4 绝对值 (8)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0) 1.3.1 有理数的加法(1) (10) 1.3.1 有理数的加法(2) (11) 1.3.1 有理数的加法(3) (13)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5) 1.4.1 有理数的乘法(1) (15) 1.4.1 有理数的乘法(2) (16) 1.4.1 有理数的乘法(3) (18)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19) 2.1 从算式到方程 (23) 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26) 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27) 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3) (29)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二) (31)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三) (33)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四) (34) 2.4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 (36) 2.4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 (38) 七年级下教案目录 (42) 5.1相交线 (44) 5.2.1 平行线 (48) 5.2.2 直线平行的条件 (第2课时) (49) 5.2.2直线平行的条件(一) (51) 5.3平行线的性质(一) (55) 5.3平行线性质(二) (57) II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展开与折叠 3截一个几何体 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 2数轴 3绝对值 4有理数的加法 5有理数的减法 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7有理数的乘法 8有理数的除法 9有理数的乘方 10科学计数法 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2近似数 13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1用字母表示数 2代数式 3整式 4合并同类项 5去括号 6整式的加减 7探索与表达规律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容器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 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探寻神奇的幻方 总复习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 1线段、射线、直线 2比较线段的长短 3角 4角的比较 5多边形和圆的认识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六章整式的乘除 1同底数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3同底数幂的除法 4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5整式的乘除 6平方差公式 7完全平方差公式 8整式的乘除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综合与实践 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 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 3平行线的性质 4用尺规作图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数据的收集 2普查和抽样调查 3数据的表示 4统计图的选择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九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2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3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回顾与思考复习题总复习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第一章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 2图形的全等 3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章轴对称 1轴对称现象 2探究轴对称的性质 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4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七巧板 第三章勾股定理 1探究勾股定理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3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四章实数 1无理数 2平方根 3立方根 4估算 5用计算器开方 6实数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计算器运用与功能探索第五章位置与坐标 1确定位置 2平面直角坐标系 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最全-初中数学-一次函数教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 数学任课教师:张老师授课时间:年11 月16 日

图像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一般取两个点,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道理,也可叫“两点法”。] 一般的y=kx+b(k≠0)的图象过(0,b)和(-b/k,0)两点画直线即可。 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一般取(0,0)和(1,k)两点。(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条直线。 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 (通常找函数图象与x轴和y轴的交点分别是-k分之b与0,0与b). 2.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k≠0)。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都是过原点。 () () ()3 2 1 . k ? ? ? ? ? < = > < b b b 3. 在一次函数y=kx+b中: 当0 k>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0 b>时,直线交y轴于正半轴,必过一、二、三象限; 当0 b<时,直线交y轴于负半轴,必过一、三、四象限. 当0时,直线交y轴于正半轴,必过一、二、四象限; () () ()3 2 1 . k ? ? ? ? ? < = > > b b b

三、例题讲析 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2),且函数y的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请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函数解析式: 2、已知关于x、y的一次函数()12 y m x =--的图象经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一、三、四象限,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3、函数(0) y kx k k =+≠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4.一次函数21 y x =-的图象大致是()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 y x =+经过() A.第一、二、三象限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一、三、四象限D.第二、三、四象限 6、如图,直线l上有一动点P(x, y),则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 7、已知f (x)为一次函数。若f (-3)>0且f (-1)=0,判断下列四个式子, 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A) f (0)<0 (B) f (2)>0 (C) f (-2)<0 (D) f (3)>f (-2) 8、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3) ,与(21),,则这个一次函数y随x的增大而. O x y O x y O x y y x O A.B.C.D.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英语下册课文

Unit 1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Section A 2d Grace:What did you do in class today,Sarah? Sarah:We had a discussion about TV shows.My classmates like game shows and sports shows. Grace:①Oh,I can't stand them.I love soap operas.②I like to follow the story and see what happens next. Sarah:Well,I don't mind soap operas.But my favorite TV shows are the n ews and talk shows. Grace:They're boring! Sarah:③Well,they may not be very exciting,but you can expect to learn a lot from them.I hope to be a TV r eporter one day., Section B 2b When people say “c ulture”,we think of art and history.①But one very famous symbol in American culture is a cartoon.We all know and love the black mouse with two large round ears—Mickey Mouse.②Over 80 years ago,he first appeared in the cartoon Steamboat Willie.③When this cartoon came out in New York on November 18,1928,it was the first cartoon with sound and music.The man behind Mickey was Walt Disney.④He became very rich and successful.In the 1930s,he made 87 cartoons with Mickey. Some people might ask how this cartoon animal became so popular.One of the main r easons is that Mickey was like a common man,but he always tried to face any danger.⑤In his early films,Mickey was unlucky and had many problems such as losing his house or girlfriend,Minnie.⑥However,he was always ready to try his best.People went to the cinema to see the “little man” win.Most of them wanted to be like Mickey. On November 18,1978,Mickey became the first cartoon character to have a star on the Hollywood Walk of Fame.Peo ple today expect to see more than just a little mouse fighting bad guys,but many still know who he is.Who has a pair of ears more famous than Mickey's?,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分析练习题

数据的分析练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 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某商场将5 kg奶糖,3 kg酥心糖和2 kg水果糖合成什锦糖出售,已知奶糖的售价为每千克40元,酥心糖为每千克20元,水果糖为每千克15元,混合后什锦糖的售价应为每千克( ) A.25元 B.28.5元 C.29元 D.34.5元 3.某一公司共有51名员工(包括经理),经理的工资高于其他员工的工资.今年经理的工资从去年的200 000元增加到225 000元,而其他员工的工资同去年一样,这样,这家公司所有员工今年工资的平均数和中位数与去年相比将会( ) A.平均数和中位数不变 B.平均数增加,中位数不变 C.平均数不变,中位数增加 D.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增加 4. (2017·苏州)有一组数据:2,5,5,6,7,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 A.3 B.4 C.5 D.6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反而越小;②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有一个;③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6.(2017·安顺)如图是根据某班40名同学一周的体育锻炼情况绘 制的条形统计图,那么该班40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 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 A.16,10.5 B.8,9 C.16,8.5 D.8,8.5 7.(2017·绍兴)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射击运动员最近 根据表中数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选择( ) A.甲B.乙C.丙D.丁 8.(2017·牡丹江)一组数据1,5,7,x的众数与中位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A.6 B.5 C.4.5 D.3.5 9.(2017·嘉兴)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A.3,2 B.3,4 C.5,2 D.5,4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0.(2017·上海)某企业今年第一季度各月份产值占这个季度总产值的百分 比如图所示,又知二月份产值是72万元,那么该企业第一季度月产值的平 均数是_ _万元. 11.(2017·江西)已知一组从小到大排列的数据:2,5,x,y,2x,11的平 均数与中位数都是7,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 _. 12.(2017·咸宁)小明的爸爸是个“健步走”运动爱好者,他用手机软件记录了某个月(30天)每天健步走的步数,并将记录结果绘制成了如下统计表: 在每天所走的步数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_ _. 13.某校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早晨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表现占成绩的15%,体育理论测试占35%,体育技能测试占50%,小明的上述三项成绩依次是94分,90分,96分,则小明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分. 14.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4的平均数是5,方差是3 ,则数据x1+3,x2+3,x3+3,x4+3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数据2x1+3,2x2+3,2x3+3,2x4+3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 15.一个样本为1,3,2,2,a,b,c.已知这个样本的众数为3,平均数为2,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三、解答题(共43分) 10环)统计如下表(不完全): 某同学计算甲的平均数是9,方差S2甲=[(10-9)2+(8-9)2+(9-9)2+(10-9)2+(8-9)2]=0.8. 请作答:(1)在图中用折线统计图把甲的成绩表示出来; (2)若甲、乙射击的平均数都一样,则a+b=; (3)在(2)的条件下,当甲的成绩比乙稳定时,请列出a,b的所有可能值,并说明理由.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资料

山东版六年级上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多角度观察、认识立体图形。 §1.1.2 图形是由点(point)、线(line)、面(plane)、构成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1.2.1展开与折叠 1、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edge),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2、人们通常根据棱柱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四、五......棱柱。长方体和立方体 都是四棱柱。 3、认识棱柱的顶点、棱、面。 §1.2.2 1、将立方体沿某些棱剪开,认识其平面图形。 2、了解正多边形:边长相等,角也相等的多边形。 §1.3截一个几何体 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图形叫截面。 2、认识不同的截面。 §1.4从不同方向看 1、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物体画出不同的视图。 2、主视图: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俯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左视图。 3、俯视图通常画在主视图的下面,左视图通常画在主视图的左面。 §1.4.2 画几何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1.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1、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都是多边形(polygon),它们都是由一些不在同一 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 2、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arc),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 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sector).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2.1 有理数 引入负数 1、比赛得分与扣分。带“—”号的得分比0分低。生活中的负数,温度、收支、盈亏等等。 2、像5、1.2、1/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它们都比0大。在正数前面加 “—”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如-10,-3,-1......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为了突出数的符号,可以在正数前加“+”号,如果+5,+1.2,+1/2...... 5、我们常常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6、正整数 整数(integer) 零 负整数 有理数分类正分数 分数(fraction) 负分数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26.1 二次函数(1)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 C的长,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

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初中化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化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化学教材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到图书馆去:你好,化学!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第二节自然界中的水 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 到图书馆去:卡文迪什的发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 第二节元素 第三节物质构成的表示 到图书馆去:化学自有深意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第二节氧气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到图书馆去:点燃化学革命火种的勇气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到图书馆去:用天平秤出来的伟大定律 第六单元燃料与燃烧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到图书馆去:地球越来越热问题越来越烫手

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一单元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到实验室去: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到图书馆去:无处不在的溶液 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到图书馆去:分子变成离子 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第二节海水晒盐 第三节海水制碱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到图书馆去:深藏海底的天火 第四单元金属 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到实验室去:研究金属的性质 到图书馆去:有锂走遍天下 第五单元化学与健康 第一节十五中的有机物 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 到图书馆去:阿斯巴甜之苦 第六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开发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 到图书馆去:合成我们的未来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1 1 1 1 1 1 1 1 11/2 1/2 1/2 1/2 2 1 §2-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1) 教学目标: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会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一个数不是有理数。 教学重点:借助图形判断一条线段是否是有理数线段。 教学难点:寻找有理数线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有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正方形。 (1)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a满足什么条件? (2)A可能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3)A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交流。 通过一个简单的动手活动引入新课,把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紧接着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是有理数的数。 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进行思考、交流,并适时给予引导:“12=1,22=4,32=9,...越 来越大,所以a不可能是整数”“ 2 1 ? 2 1 = 4 1 , 9 4 3 2 3 2 = ?,…结果都为分数,所以a不可能是分数”“两个相同的最简分数的乘积仍然是分数“等。 结论:在等式a2=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 二、做一做 (1)如图,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多少? (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b满足什么条件? (3)b是有理数吗? 数a、b确实存在,但都不是有理数。 进一步丰富无理数的实际背景,使学生体会到无理数在现实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举一些类似的无理数的例子。 三、随堂练习 1、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高为h,h 分数吗?

初中物理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物理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 走进物理 第一节有趣有用的物理第二节走进实验室 第三节向科学家一样探究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运动和静止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第三节测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第三节声的利用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 第二节光的反射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第四节光的折射 第五节光的色散 第六节看不见的光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透镜 第二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 第一节质量极其测量 第二节密度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 第六章力和运动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第二节弹力弹簧测力计第三节重力 第四节二力平衡 第五节摩擦力 第六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第七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 第二节液体压强 第三节连通器 第四节大气压强 第五节流体压强 第八章浮力第一节浮力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三节浮力的利用 第九章简单机械功 第一节杠杆 第二节滑轮 第三节功 第四节功率 第五节功的原理 第六节机械效率 第十章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一节动能 第二节势能 第三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四节水能和风能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 第十一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电荷摩擦起电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第三节串联和并联第四节电流的测量

第五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第十二章电压和电阻 第一节电压 第二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第三节电阻 第四节变阻器 第十三章欧姆定律 第一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三节测量电阻*第四节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第十四章电功率 第一节电能 第二节电功 第三节电功率 第四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五节焦耳定律 第十五章安全用电 第一节家庭电路 第二节探究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三节防止触电 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材 第十六章物理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磁现象 第二节电生磁 第三节电磁铁 第四节电动机 第五节磁生电 第六节发电机 第十七章电磁波 第一节电话 第二节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第三节无线电通信 第四节现代通信 第十八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第十九章热和能 第一节物质的分子构成 第二节分子热运动 第三节内能及其改变 第四节比热容 第五节热机 第六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二十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能源 第二节核能 第三节太阳能 第四节能源革命 第五节能源与环境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数学期末考试题

吴伯箫学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第三次月月清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以下是回收、绿色包装、节水、低碳四个标志,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2.下列从左到右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x 2-3x +1=x (x -3)+1 B. x 2 +2x -3=x (x +2-x 3 ) C. (x -y )2-(y -x )3=(x -y )2(x -y +1) D. (x +2y )(x -2y )=x 2 -4y 2 3.已知a +b =3,ab =2,则代数式-a 2b -ab 2的值为( ) C.-6 4.若、的值均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分式值保持不变的是 ( ) A . B . C . D . 5、若已知分式9 61 |2|2+---x x x 的值为0,则x -2的值为( ) A.91或-1 B. 9 1 或1 C.-1 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1v km ,t 小时可以到达,如果每小时多行驶2v km ,那么可以提前到达的时间为(小时) ( ) (A ) 212v t v v + (B ) 112v t v v + (C )1212 v v v v + (D )1221v t v t v v - 7.吴伯箫学校初三级部校合唱团共有40名学生,他们的年龄如下表所示: 则合唱团成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13, B .13,12 C .12,13 D .12, 8.将点A (3,2)沿x 轴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点A′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3,2) B .(-1,2) C .(1,2) D .(1,-2) 9. 如图,将△ABC 绕点C (0,1)旋转180°得到△A'B'C ,设点A 的坐标为(,)a b ,则点A '的坐标为( ) A.(,)a b -- B.(,1)a b --- C.(,1)a b --+ D.(,2)a b --+ 10. 如图,△ABC 的周长为18,点D ,E 都在边BC 上,∠ABC 的平分线垂直于AE ,垂足为Q ,∠ACB 的平分线垂直于AD ,垂足为P ,若PQ=2,则BC 的长为( ) A .6 B .7 C .8 D .9 11.如图,在ABCD 中,∠DAB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G ,∠ABC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H ,AG 与BH 交于点O ,连接BE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BO=OH B .DF=CE C .DH=CG D .AB=AE 12. 如图,在ABCD 中,AD=2AB ,F 是AD 的中点,作CE ⊥AB ,垂足E 在线段AB 上,连接EF 、CF ,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个数有( ) ①∠DCF =∠BCD ;②EF =CF ;③S △ABC =2S △CEF ; ④∠DFE =3∠AEF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分解因式:(a +b ) 3 -4(a +b )= . 16.关于x 的分式方程111x x +=--的解是正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7.一个多边形除一个内角外其余内角的和为1510°,则这个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是 18.如图,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1个平行四边形,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5个平行四边形,第③个图形中一共有11个平行四边形,……则第⑩个图形中共有_________个平行四边形.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60分。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推演步骤) 19、(8分)先化简 ÷(﹣x+1),然后从﹣<x <的范围内选取一个合适的整数作为x 的值代入求值. 20.(8分)吴伯箫学校为使明年初四新生入校后及时穿上合身的校服,现提前对八年级某班学生即将所穿校服型号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图两个不完整的统计图(校服型号以身高作为标准,共分为6种型号).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该班共有多少名学生其中穿175型校服的学生有多少 (2)在条形统计图中,请把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3)在扇形统计图中,请计算185型校服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大小; (4)求该班学生所穿校服型号的众数和中位数. 21、(10分)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F 分别在线段BC 、AB 上,∠EFB=60°,DC=EF . (1)求证:四边形EFCD 是平行四边形; (2)若BF=EF ,求证:AE=AD . 22.(10分)如图,长方形ABCD 中,cm AB 4=,cm BC 8=,动点M 从点D 出发,按折线DCBAD 方向以2cm/s 的速度运动,动点N 从点D 出发,按折线DABCD 方向以1cm/s 的速度运动. (1)若动点M 、N 同时出发,经过几秒钟两点相遇 (2)若点E 在线段BC 上,cm 2=BE ,动点M 、N 同时出发且相遇时均停止运动,那么点M 运动到第几秒钟时,与点A 、E 、M 、N 恰好能组成平行四边形 23.(12分)今年我市某公司分两次采购了一批生姜,第一次花费40万元,第二次花费60万元.已知第一次采购时每吨生姜的价格比去年的平均价格上涨了500元,第二次采购时每吨生姜的价格比去年的平均价格下降了500元,第二次的采购数量是第一次采购数量的两倍. (1)试问去年每吨生姜的平均价格是多少元 (2)该公司可将生姜加工成姜酒或姜茶,若单独加工成姜酒,每天可加工8吨,每吨获利2000元;若单独加工成姜茶,每天可加工12吨,每吨获利1500元.由于客户需要,所有采购的生姜必需在30天内加工完毕,且加工姜酒的生姜数量不少于加工姜茶的生姜数量的一半,为获得最大利润,应将多少吨生姜加工成姜酒最大利润为多少 24.(12分)如图1所示,将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和一个长为2、宽为1的长方形CEFD 拼在一起,构成一个大的长方形ABEF .现将小长方形CEF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至CE′F′D′,旋转角为a . (1)当点D′恰好落在EF 边上时,求旋转角a 的值; (2)如图2,G 为BC 中点,且0°<a <90°,求证:GD′=E′D; (3)小长方形CEF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一周的过程中,△DCD′与△CBD′能否全等若能,直接写出旋转角a 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一、选择题(3×12=36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