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惠州学院-操作系统第六章作业

惠州学院-操作系统第六章作业

课本P246 6,9,12,23,27,28

6.试说明对索引文件和索引顺序文件的检索方法。

答:在对索引文件进行检索时,首先是根据用户(程序)提供的关键字,并利用折半查找法去检索索引表,从中找到相应的表项;再利用该表项中给出的指向记录的指针值,去访问所需的记录。而每当要向索引文件中增加一个新记录时,便须对索引表进行修改。由于索引文件可有较快的检索速度,故它主要用于对信息处理的及时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在对索引顺序文件进行检索时,首先也是利用用户(程序)所提供的关键字以及某种查找算法去检索索引表,找到该记录组中第一个记录的表项,从中得到该记录组第一个记录在文件中的位置:然后,再利用顺序查找法去查找主文件,从中找到所要求的记录。

9.在链接式文件中常用那种链接方式?为什么?

答:在链接式文件中拆采用显式链接方法,由于这种链接方式是把用于链接文件各个物理块的指针,显式地存放在内存的一张链表中,而对于查找记录的过程也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相对于隐式链接方式,在检索记录时能有效地调高检索速度,并能大大减少访问磁盘的次数,节省系统开销。

12.假定一个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与MS-DOS相似,在FAT中可有64K个指针,磁盘的盘块大小为512B,试问该文件系统能否指引一个512MB的磁盘?

答:512MB/512B=1M个盘块,而每个盘块都应有一个指针来指示,所以应该有1M个指针,因此若有64K个指针则不能指引一个512MB的磁盘。

23.有一计算机系统利用图6-33所示的位示图来管理空闲盘块,盘块的大小为1KB,现要为某文件分配两个盘块,试说明盘块的具体分配过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3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4 1 1 1 1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答:分配量个盘块的过程如下:

(1)顺序扫描位示图,从中找到第一个值为0的二进制位,得到其行号i=3,列号j=3. (2)将找到的二进制位转换成与之对应的盘块号。盘块号计算公式为:b=(3-1)*16+3=35;

(3)修改位示图,令map[3,3]=1,并将该盘块分配出去。类似地,可用相同的方法找到第二个值为0的二进制位,得到行号i=4,j=7,其对应的盘块号为55,令

map[I,j]=1,并将盘块分配出去。

27.基于符号链的文件共享方式有何优点?

答:在利用符号链方式实现文件共享时,只是文件主才拥有指向其索引结点的指针:而共享该文件的其他用户则只有该文件的路径名,并不拥有指向其索引结点的指针。这样,也就不会发生在文件主删除一共享文件后留下一悬空指针的情况。当文件拥有者把一共享文件删除后,其他用户试图通过符号链去访问一个已被删除的共享文件时,会因系统找不到该文件而使访问失败,于是再将符号链删除,此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28.在第一级系统容错技术中,包括哪些容错措施?什么是写后读校验?

答:包括双份目录,双份文件分配表及写后读校验等容错措施。

写后读校验:为了保证所有写入磁盘的数据都能写入到完好的盘块中,应该在每次从内存缓冲区向磁盘中写入一个数据块后,又立即从磁盘上读出该数据块,并送至另一缓冲区,再将该缓冲区内容与内存缓冲区中在写后仍保留的数据进行比较。若两者一致,便认为此次写入成功,可继续写下一个盘块:否则,再重写。若重写后两者仍不一致,则认为盘块有缺陷,此时,便将应写入该盘块的数据,写入到热修复重定向区中。

ACCESS期末试题终极版 (2)

一、填空题(2分/空,共20分) 1、Access的7种数据库对象分别有:表、_查询__、窗体、报表、页、宏和模块。 2、窗体中的数据主要来源于__数据表________和___查询_______。 3、VBA的三种流程控制结构是:顺序结构、___选择结构_____和___循环结构__。 4、Access中,查询不仅具有查找的功能,而且还具有计算功能。 5、在创建主/子窗体之前,必须设置___数据表、创建窗体__之间的关系,并且已创建两个窗体。 6、函数Mid("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系",5,3)的结果是:___计算机____。 7、在Access中,自动启动宏的名称是___autoexec___。 二、选择题(2分/题、共30分) 1、Access数据库文件的扩展名是____A_________。 A..mdb B..xls C..ppt D..doc 2、下列关于报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B_________。 A.报表只能输入数据 B.报表只能输出数据 C.报表可以输入和输出数据 D.报表不能输入和输出数据 3、要实现报表按某字段分组统计输出,需要设置的是________B__________。 A.报表页脚B.该字段的组页脚C.主体 D.页面页脚 4、数据库中有A、B两表,均有相同字段C,在两表中C字段都设为主键,当通过C字段建立两表关系时,则该关系为________A__________。 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多 D.不能建立关系 5、在定义表中字段属性时,对要求输入相对固定格式的数据,例如电话号码034,应该定义该字段的_______C_______属性。 A.格式B.默认值C.输入掩码 D.有效性规则

第六章作业及答案

第六章作业 一、选择题 1.若不考虑结点的数据信息的组合情况,具有3个结点的树共有种()形态,而二叉树共有( )种形态。 A.2 B.3 C.4 D.5 2.对任何一棵二叉树,若n0,n1,n2分别是度为0,1,2的结点的个数,则n0= ( ) A.n1+1 B.n1+n2 C.n2+1 D.2n1+1 3.已知某非空二叉树采用顺序存储结构,树中结点的数据信息依次存放在一个一维数组中,即 ABC□DFE□□G□□H□□,该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为( ) A.G,D,B,A,F,H,C,E B.G,B,D,A,F,H,C,E C.B,D,G,A,F,H,C,E D.B,G,D,A,F,H,C,E 4、具有65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高度为()。(根的层次号为1) A.8 B.7 C.6 D.5 5、在有N个叶子结点的哈夫曼树中,其结点总数为()。 A 不确定 B 2N C 2N+1 D 2N-1 6、以二叉链表作为二叉树存储结构,在有N个结点的二叉链表中,值为非空的链域的个数为()。 A N-1 B 2N-1 C N+1 D 2N+1 7、树的后根遍历序列等同于该树对应的二叉树的( ). A. 先序序列 B. 中序序列 C. 后序序列 8、已知一棵完全二叉树的第6层(设根为第1层)有8个叶结点,则完全二叉树的结点个数最多是() A.39 B.52 C.111 D.119 9、在一棵度为4的树T中,若有20个度为4的结点,10个度为3的结点,1个度为2的结点,10个度为1的结点,则树T的叶节点个数是() A.41 B.82 C.113 D.122 二、填空题。 1、对于一个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当它为一颗_____ 二叉树时,具有最小高度。 2、对于一颗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当进行链接存储时,其二叉链表中的指针域的总数为_____ 个,其中_____个用于链接孩子结点,_____ 个空闲着。 3、一颗深度为K的满二叉树的结点总数为_____ ,一颗深度为K的完全二叉树的结点总数的最小值为_____ ,最大值为_____ 。 4、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为ABDFCE,中序序列为DFBACE,后序序列为 三、应用题。 1、已知一棵树二叉如下,请分别写出按前序、中序、后序遍历时得到的结点序列,并将该二叉树还原成森林。 A B C D E F G H

惠州学院操作系统进程的创建与并发执行实验(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实验一进程的创建与并发执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Linux工作环境、文本编辑器工具和GCC工具 (2) 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3) 进一步认识并发进程的实质和特征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微型计算机、Linux系统 三、实验内容: 1、任务1:进程创建 编写一段程序,让父进程产生两个子进程,父进程显示字符“a”、两个子进程,分别显示字符“b”、“c”。 任务2:将上述的输出字符改为输出较长的字符串,观察进程并发执行,分析执行结果。 2、源代码: 任务1: #include main(){ int p1, p2; while ((p1=fork())==-1); /*父进程创建第一个进程,直到成功*/ if (p1==0) /*0返回给子进程1*/ printf(“b\n”); /*P1的处理过程*/ else/*正数返回给父进程(子进程号)*/ { while ((p2=fork())==-1); /*父进程创建第二个进程,直到成功*/ if (p2==0) /* 0返回给子进程2*/ printf(“c\n”); /*P2的处理过程*/ else printf(“a\n”); /*P2创建完成后,父进程的处理过程*/

} } 任务2: #include main(){ int p1, p2; while ((p1=fork())==-1); /*父进程创建第一个进程,直到成功*/ if(p1==0) while (1) printf(“A ”) else { while ((p2=fork())==-1); /*父进程创建第二个进程,直到成功*/ if (p2==0) while (1) printf(“B ”) else /*P2创建完成后,父进程的处理过程*/ while (1) printf(“P ”); } } 四、实验结果记录: 任务1:

惠州学院四路抢答器设计报告书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中文题目: 四路智能抢答器 英文题目: 4 road responder 姓 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惠州学院 HUIZHOU UNIVERSITY

目录 一、设计目的 (2) 二、技术指标 (2) 三、元器件清单 (2) 四、电路框图 (3) 五、单元电路的设计 (4) 六、总电路图: (10) 七、问题与解决 (10) 八、心得体会 (11) 九、参考文献 (11)

一、设计目的 1、巩固和加深对电子电路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根据设计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相关手册、图表和文献的资料的自学能力。 3、通过电路方案的分析、论证和比较,设计计算和选取元器件、电路组装调试和检测等环节,初步掌握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4、学会简单电路的实验调试和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进行数字电子电路实验的基本能力。 二、技术指标 1、基本功能:四路抢答,分别编号为1、 2、 3、4。在主持人宣布下,四组开始参与抢答。当有人首先按下抢答开关的时候显示灯亮,并显示其相应的组号,同时其他组不能再抢答。电路要求具有时间控制功能。要求在限定时间内(10秒或者30秒)若无人抢答,该题作废,同时有声响提示。 2、增加功能:无人抢答时可以显示顺计时或者是逆计时的时间。 三、元器件清单 名称及标号型号及大小数量 4D触发器74ls175 1个 编码器74ls148 1个 译码器74ls48 1个 计数器74ls192 1个 4输入与非门74ls20 1个 非门74ls04 1个 555 555 3个 复位开关SW-PB 5个 电阻500Ω1个47k 2个4.7k 2个100k 1个10Ω1个 电容10uf 1个

惠州学院2013操作系统复习整理

操作系统复习课.by fain7 第一章 操作系统的目标----有效性、方便性、可扩充性、开放性 OS的发展过程----几类典型操作系统(多道批处理、分时、实时),每类操作系统的原理、特征及优缺点 多道批处理系统.原理: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由此形成了多道批处理系统。在该系统中,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它们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优缺点:(1)资源利用率高(2)系统吞吐量大(3)平均周转时间长(4)无交互能力 分时系统.原理: 分时系统是指在一台主机上连接了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特征(优缺点):(1)多路性(2)独立性(3)及时性(4)交互性 实时系统.原理: 实时系统是指系统能及时(或即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的运行。需求:实时控制,实时信息处理。 特征(优缺点):(1)多路性(2)独立性(3)及时性(4)交互性(5)可靠性 OS的主要功能----资源管理器和用户接口 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调度), 存储器管理(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内存扩充), 设备管理(缓冲管理、设备分配、设备处理), 文件管理(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的读/写管理和保护)。 操作系统和用户之间的接口: 用户接口:联机用户接口,脱机用户接口、图形用户接口 程序接口:该接口是为用户程序在执行中访问系统资源而设置的,它是由一组系统调用组成。第二章 什么是程序的并发执行,如何用前驱图描述程序(段)间的并发执行 程序并发执行:若干个程序段同时在系统中运行,这些程序的执行在时间上是重迭的,一个程序段的执行尚未结束,另一个程序段的执行已经开始,即使这种重迭是很小的,也称这几个程序段是并发执行的。(前驱图为平行四边形状)

第六章作业参考标准答案

第六章存货决策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与经济订货量无关的是(D )。 A.每日消耗量B.每日供应量 C.储存变动成本D.订货提前期 2.某公司使用材料A,一次订货成本为2000元,每单位采购成本为50元,经济订货批量为2000个,单位资本成本为单位采购成本的10%,全年用量为8000个。该材料单位储存成本中的付现成本是(B )元。 A.8 B.3 C.4 D.2 3.某商品的再订购点为680件,安全存量为200件,采购间隔日数为12天,假设每年有300个工作日,则年度耗用量为( C )件。 A.11000 B.10000 C.12000 D.13000 4.(D )不是存货的形式。 A.原材料B.在产品 C.产成品D.应收账款 5.在存货决策中,( B )可以不考虑。 A.订货成本 B.固定订货成本 C.变动订货成本 D.变动储存成本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订货成本的是( C )。 A.采购部门的折旧费 B.检验费 C.按存货价值计算的保险费 D.差旅费 7.由于存货数量不能及时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称为 ( B )。 A.订货成本 B.缺货成本 C.采购成本 D.储存成本 8.在储存成本中,凡总额大小取决于存货数量的多少及储存时间长短的成 本,称为( C )。

A.固定储存成本 B.无关成本 C.变动储存成本 D.资本成本 二、多项选择题 1.当采购批量增加时,( AD )。 A.变动储存成本增加 B.变动储存成本减少 C.变动订货成本增加 D.变动订货成本减少 2.按存货经济订购批量模型,当订货批量为经济批量时,( ABCD )。 A.变动储存成本等于变动订货成本 B.变动储存成本等于最低相关总成本的一半 C.变动订货成本等于最低相关总成本的一半 D.存货相关总成本达到最低 3.计算经济订购批量时,不需用的项目是( BD )。 A.全年需要量 B.固定储存成本 C.每次订货成本 D.安全存量 4.在存货经济订购批量基本模型假设前提下确定经济订购批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BCD )。 A.随每次订购批量的变动,相关订货成本和相关储存成本两者的变动方向相反 B.相关储存成本的高低与每次订购批量成正比 C.相关订货成本的高低与每次订购批量成反比 D.年相关储存成本与年相关订货成本相等时的订购批量,即为经济订购批量 5.存货过多,会导致( ABCD )。 A.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 B.增加仓储设施 C.增加储存成本 D.自然损耗额增加 6.在有数量折扣、不允许缺货的情况下,属于订购批量决策相关成本的是( ACD )。 A.订货成本 B.缺货成本 C.采购成本 D.储存成本

惠州学院 软件工程导论 第二章__可行性研究 刘宇芳

第二章可行性研究 一、可行性研究的任务 可行性研究就是确定问题是否值得去解。 可行性研究工作是在初步的需求定义(澄清问题的定义)之后进行的,其的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总成本的5%~10%)确定该项目是否值得去解决,是否存在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每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就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其可行性: (1)经济可行性:这个系统的经济效益能超过它的开发成本吗? 估算项目的开发成本和系统投入使用后可能带来的利润,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从经济角度判断系统开发是否“合算”。 (2)技术可行性:使用现有的技术能实现这个系统吗? 根据客户提出的系统功能、性能要求,从开发者的技术实力、以往工作基础、问题的复杂性等出发,判断系统开发在时间、费用及其他各项约束条件限制下成功的可能性。

(3)运行、操作可行性:系统的操作方式在这个用户组织内行得通吗? 主要研究系统的运行方式在用户单位是否可以被有效地实施,是否与原有其他系统相矛盾;系统的操作规程在用户单位内是否可行,它包括人事、科技政策、管理方法等等。 (4)法律可行性:系统的开发使用,在当国当地当时合法吗? 研究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是否会侵犯他人的权益,是否触犯了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 另外,可行性研究还要有开发方案的选择结论:如果问题没有可行的解,分析人员应建议停止该项目,以避免造成进一步的浪费;如果问题值得解决,则提出并评价实现系统的各种可行的开发方案,从中选择一种较好方案,并为系统制定一个初步的开发计划。 二、可行性研究的步骤 1、复查初步分析结果,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清晰地描述对系统的所有约束条件;P7 2、研究现有的系统,找出其基本功能和信息,指出其缺点或局限性(功能性能上的、经济上的);P9 3、借助某种图形工具导出新系统的高层(比较粗略的)逻辑模型,并与现有系统进行比较。以后可以从这个逻辑模型出发设计新系统;P10 4、进一步定义问题。 可行性研究的前3个步骤实质上构成一个循环,目的是逐步改善逻辑模型。分析员定义问题,分析这个问题,导出一个试探性的解(用工具描述出来);在此基础上和用户一起复查、再次定义问题,再一次

惠州学院高数2期末考试

2019~2020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 高等数学2 模拟试卷 适用班级:电子学院一年级本科理科学生 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评 分 阅卷人 签 名 一、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解题须有过程。) 1、1、求方程x x y x y sin 1=+'的通解. 2、求方程x xe y y y 223=+'-''的通解. 3. 已知点(1,0,4)-和直线13112 x y z +-==在同一平面上,求该平面方程. 4. 设函数(2,)z f x y xy = +且函数(,) f u v 具有二阶连续偏导数,求,x z ??2z x y ???. 5、计算二重积分 D yd σ?? ,其中D 是由两条抛物线2,y x y x ==所围成的闭区域。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100分,解题须有过程。). 1、计算 1 1 0sin y y dy x dx x ??。 2、求设函数2 2 2 40x y z z ++-=, 求(1) ,z z x y ????,并写出它的驻点坐标;(2)写出全微分(1,2) dz . 3. 如图,半径为6的半圆形钢板内有一个内接矩形,一边与半圆的直径MN 重合,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该矩形最大面积. 4.计算 dv y x )(2 2+Ω ???, 其中Ω是由yoz 面上曲线2=2y z 绕z 轴所形成的曲面与平面z =2所围成的闭区域. 5. (1)Γ为连接(1,0,2)A 与(2,1,1)B -的直线段,求Γ所在直线的参数方程; (2)计算积分? Γ zds . 6. 利用格林公式计算? +-L xydy x dx y xy y sin )sin (,其中L 为由直线1=+y x 和圆 122=+y x 围成的位于第一象限的闭区域的边界正向. 7、计算 .)()2(422dy y x dx xy x L +++? 其中L 为由点)0,0(O 到点)1,1(B 的曲线弧.2 sin x y π= 8、(1)求两抛物面2 2 2y x z +=与2 2 26y x z --=所围成立体在xoy 面上的投影区域;(2)计算所围成的立体的体积. 9. 判定级数11 (1)n n n ∞ -=-∑是否收敛?如果是收敛的, 是绝对收敛还是条件收 敛? 10. 对幂级数1234 1(1)234n n n x x x x x n -∞ =-=-+-+∑L (1)求出收敛域 (2)求出其和函数(3)求数项级数1 1(1)2 n n n n -∞ =-?∑的和.

第六章复习题-附答案

第六章相平衡 一、填空题 1.蒸馏时,组分和温度均不发生变化的溶液叫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恒沸溶液 2.将一定量的NH4Cl(s)置于真空容器中, 加热分解达平衡, 系统的组分数为 _____ , 相数为______ , 自由度数为________ 。 答案:1;2;1 3.如果完全互溶的二组分液体混合物对拉乌尔定律有较大的正偏差, 在T - x 相图中就有 一个, 此点组成的混合物称为, 具有相等和恒定的特征。 答案:最低恒沸点;恒沸混合物;气液两相组成;沸腾温度。 4.FeCl3和 H2O形成四种水合物: FeCl3?6H2O; 2FeCl3?3H2O; 2FeCl3?5H2O; FeCl3?2H2O, 该系 统的独立组分数为 _______, 在恒压下最多能有______相共存. 答案:2;3 F= C-P+1 5.在80℃下,将过量的NH4HCO3(s)放入真空密闭容器内,NH4HCO3(s)发生下列分解反应 NH4HCO3(s) =NH3(g)+ H2O(g)+ C2O(g)达平衡后,系统的C= 、 P= 、F= 。 答案:(1;2;0)。该系统中物质数S =4,化学反应数R =1,独立的浓度关系式数R’=2,因为p(NH3)=p(H2O)=p(CO2)。故组分数C =4-1-2=1,相数P =2,温度一定,所以自由度数 F =1-2+1=0。 6.下列化学反应,同时共存并到达平衡(温度在900K~1200K范围内) CaCO3(s)?CaO(s)+ CO2(g) CO2(g)+ H2(g)? CO(g)+ H2O(g) H2O(g)+ CO(g)+ CaO(s)= CaCO3(s)+ H2(g) 该系统的自由度F为。 答案:S=6、R=2、R`=0,∴C=S-R-R`= 4,F= C-P+2 = 4-3+2=3 7. CaCO3(s)、BaCO3(s)、BaO(s)和CO2(g)构成的多相平衡系统的组分数为、 相数为、自由度数为。 答案:S=4、R=1、R`=0,∴组分数C=S-R-R`= 3,相数P= 4,自由度数F = C-P+2 = 3-4+2=1

操作系统第六章答案

第六章文件管理 1、何谓数据项、记录和文件?P203 P204 答:数据项:数据项是最低级的数据组织形式,是数据组中可以命名的最小逻辑数据单位,若干个基本数据项组成的。记录:记录是一组相关数据项的集合,用于描述一个对象在某方面的属性。文件:文件是指由创建者所定义的、具有文件名的一组相关元素的集合,可分为有结构文件和无结构文件两种。在有结构的文件中,文件由若干个相关记录组成;而无结构文件则被看成是一个字符流。文件在文件系统中是一个最大的数据单位,它描述了一个对象集。 2、文件系统的模型可分为三层,试说明其每一层所包含的基本内容。P206图答:1、对象及其属性:文件、目录、硬盘(磁带)存储空间;2、对对象操纵和管理的软件集合:文件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 3、文件系统的接口:命令接口、程序接口; 3、试说明用户可以对文件施加的主要操作有哪些。P207 答:1、最基本的文件操作:创建文件、删除文件、读文件、写文件、截断文件、设置文件的读/写位置;2、文件的“打开”和“关闭”操作;3、其它文件操作; 4、何谓逻辑文件?何谓物理文件?P208 答:逻辑文件:这是从用户观点出发所观察到的文件组织形式,是用户可以直接处理的数据及其结构,它独立于文件的物理特性,又称为文件组织。物理结构:又称为文件的存储结构,是指文件在外存上的存储组织形式。这不仅与存储介质的存储性能有关,而且与所采用的外存分配方式有关。 5、如何提高对变长记录顺序文件的检索速度?P210 答:对于变长记录的顺序文件,在顺序读或写时的情况相似,但应分别为它们设置读或写指针,在每次读或写完一个记录后,须将读或写指针加上Li。Li 是刚读或刚写完的记录的长度。 6、试说明对索引文件和索引顺序文件的检索方法。P211 P212 答:在对索引文件进行检索时,首先是根据用户(程序)提供的关键字,并利用折半查找法去检索索引表,从中找到相应的事项;再利用该表项中给出的指向记录的指针值,去访问所需的记录。在对索引顺序文件进行检索时,首先也是利用用户(程序)所提供的关键字以及某种查找算法去检索索引表,找到该记录所在记录组中第一个记录的表项,从中得到该记录组第一个记录在主文件中的位置;然后,再利用顺序杳找法去查找主文件,从中找到所要求的记录。 7、试从检索速度和存储费用两方面来比较两级索引文件和索引顺序文件。P212 答:两级索引文件:存储费用高,检索速度较快。 索引顺序文件:存储费用不高,检索速度快。 8、试说明顺序文件的结构及其优点。P209 P210 答:第一种是结构:各记录之间的顺序与关键字无关。第二种情况是顺序结构:指文件中的所有记录按关键字(词)排列。可以按关键词的长短从小到大排序,也可以从大到小排序;或按其英文字母顺序排序。顺序文件的最佳应用场合是对诸记录进行指存取时,即每次要读或写一大批记录时。此时,对顺序文件的存取效率是所有逻辑文件中最高的;此外,也只有顺序文件才能存储在磁带上,并能有效地工作。 9、在链接式文件中常用哪种链接方式?为什么?p215 答:采取离散分配方式:链接方式又可分为隐式链接和显式链接两种形式,。在

惠州学院软件工程导论课程介绍 刘宇芳老师

《软件工程导论》课 程 介 绍 课程特点: 既是一门技术学课程,也是一门管理学课程; 既具有理论性,也具有较强的实操性。 课程目的: 基本: ? 掌握软件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 掌握分析、设计、测试与维护软件系统的理论与方法; ? 实践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开发软件系统的全过程,构建一个软件系统。 进一步: ? 转变对软件的认识:程序 系统; ? 转变思维定式:程序员 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 需求获取、定义、建模、分析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软件概要设计软 件 评 审 与 测 试软件评审/测试 软件评审/确认软件详细设计软件构造软件项目管理 软件工程人才分布示意图

? 学习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开发软件; ? 工程化训练:规范、准则、项目管理。 课程的主要内容: 软件工程的产生、软件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模型; 软件开发各阶段的目标、任务、特点、步骤和文档; 传统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开发过程和步骤,应遵循的原则和准则;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基本过程和基本模型; 软件工程的管理技术。 课程重点: 掌握结构化方法开发软件系统的过程、步骤、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工具。 教学安排: 56学时讲授;8-10学时课内实验;

课后作业和课后实验。 考核: 期末考试:70%; 作业+分组实验报告+点名:30%。 教材: 软件工程导论(5th),张海藩,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软件工程(第二版),齐治昌,高等教育出版社 软件工程实践教程,谭庆平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软件工程分析案例,李代平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 程序设计语言 数据结构 数据库原理与设计 课程实验: 实验要求: 按照面向数据流的软件工程的要求完成各阶段的主要文档,实现的程序能初步运行。 ?分组进行,每组3~4人,自由组合,每组设项目负责人一个; ?每组抽签选择开发题目1、2或3,一组同学合作完成一个项目,每 人负责项目中的1~2个开发步骤; ?工作步骤:

惠州学院数字信号系统期末考试试卷

惠州学院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 2012 —— 2013 学年度第 2 学期) 考试科目 数字信号处理 考试时间 试题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 选择题:(每题2分,本大题共16分,单选题) 1. ()cos(0.125)x n n π=的基本周期是( ) (A) 0.125 (B) 0.25 (C) 8 (D) 16 2. 设方波1()0t s t t ττ? ≤ ??2 =?? > ??2 ,则下列不是其傅里叶变换的是( ) (A) 2j f j f e e j f πτ πτ π--- (B) sin 2f f τππ (C)222 j ft e dt τ πτ--? (D) sin f f τππ 3. 若实信号()x t 的频谱为()X f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t -的频谱为()X f - (B) 频谱()x f 的信号为()X t (C) ()()X f X f *=- (D) 0()x t t -的频谱为0 2()j ft e X f π 4. 有界输入-有界输出系统称为( ) (A)因果系统 (B)稳定系统 (C)可逆系统 (D)线性系统 5. 下列系统(其中y(n)是输出序列,x(n)是输入序列)中______属于线性系统。( ) (A)2 ()()y n x n = (B)()4()6y n x n =+ (C)()()y n nx n = (D)() ()x n y n e = 6. 已知[()]()DFT x n X k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x n 是实数偶对称函数,则()X k 是虚数奇对称函数; (B) 若()x n 是实数奇对称函数,则()X k 是虚数奇对称函数; (C) 若()x n 是虚数偶对称函数,则()X k 是虚数奇对称函数; (D) 若()x n 是虚数奇对称函数,则()X k 是虚数奇对称函数;

惠州学院操作系统实验一

实验一进程的创建与并发执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Linux工作环境和GCC工具 (2) 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3) 进一步认识并发进程的实质和特征 二、实验器材 微型计算机、Ubuntu版本的Linux系统 三、实验内容 任务1:进程创建 编写一段程序,让父进程产生两个子进程,父进程显示字符“a”、两个子进程,分别显示字符“b”、“c”。运行程序,观察并分析运行结果。 程序源代码如下: #include main() { int p1, p2; while((p1=fork())==-1); //父进程创建第一个进程,直到成功 if(p1==0) //0返回给子进程1 putchar('b'); //P1的处理进程 else //正数返回给父进程(子进程号) { while((p2=fork())==-1); //父进程创建第二个进程,直到成功 if(p2==0) //0返回给子进程2 putchar('c'); //P2的处理过程 else putchar('a'); //P2创建完成后,父进程的处理过程} } 程序运行截图如下:

程序运行结果分析:首先进程main作为父进程创建第一个进程p1,此时存在p1和main两个进程,分别为父进程和子进程,所以它们的p1分别为大于0和等于0。这两个进程分别执行下面的if函数体。当子进程执行时,打印出50000次childA;当父进程执行时,又创建了一个新的子进程p2,接下去的执行和原先的p1和main进程相同。所以最终系统中存在了4个进程,其中一个进程为终端,另外3个进程分别打印属于自己的内容。 任务2: 将上述的输出字符改为输出较长的字符串,观察进程并发执行,分析执行结果。 程序源代码如下: #include main() { int p1, p2, i; while ((p1=fork())==-1); //父进程创建第一个进程,直到成功 if (p1==0) for (i=0;i<50000;i++) printf("childA%d\n",i); else { while ((p2=fork())==-1); //父进程创建第二个进程,直到成功 if (p2==0) for (i=0;i<50000;i++) printf("childB%d\n",i); else //P2创建完成后,父进程的处理过程for (i=0;i<50000;i++) printf("parent%d\n",i); } }

操作系统第六章

第六章 一、问答题 1、磁盘容错技术可以分为哪三级? 2、目前最广泛采用的目录结构是哪种?它有什么优点? 3、文件在磁盘上存放的形式有几种?它们与存取方法有何关系? 4、简述文件控制块中包含的内容。 5、假设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文件目录系统,用户甲要用文件A、B、C、E,用户乙要用文件A、D、E、F。已知用户甲的文件A与用户乙的文件A实际上不是同一个文件;用户甲的文件C与用户乙的文件F实际上是同一个文件;甲、乙两用户的文件E是同一个文件。试问你是否可以拟定一种文件目录组织方案,使得甲、乙两用户既能共享文件而又不造成混乱? 6、比较电梯调度算法和最短寻找时间优先调度算法。 7、简述一种实现文件共享的方法。 8、文件在磁盘上存放的形式有几种?它们与存取方法有何关系? 9、为了能够查找到文件的位置,在采用连续文件、链接文件和索引文件时,在目录中需要登记哪些内容? 10、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结构?什么是文件的物理结构? 11、一个比较完善的文件系统应该具备哪些功能? 12、什么叫文件? 13、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结构?常用的逻辑结构有哪几种?有何特点? 14、文件目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15、总结文件的物理结构和文件存取方法间的关系。

16、文件的保护和保密措施有哪些? 二、计算题 1、假定有一个磁盘组共有100个柱面,每个柱面上有8个磁道,每个盘面被划分成8个扇区。现有一个含有6400个逻辑记录的文件,逻辑记录的大小与扇区大小一致,该文件以顺序结构的形式被存放到磁盘上。柱面、磁道、扇区的编号均从“0”开始,逻辑记录的编号也从“0”开始。文件信息从0柱面、0磁道、0扇区开始存放,试问: ①该文件的第3680个逻辑记录应存放在哪个柱面的第几磁道的第几个扇区? ②第78柱面的第6磁道的第6扇区中存放了该文件的第几个逻辑记录? 2、有一计算机系统采用如下图所示的位示图(行号、列号都从0开始编号)来管理空闲盘块。如果盘块从1开始编号,每个盘块的大小为4KB。 ⑴现要为文件分配两个盘块,试具体说明分配过程。 ⑵若要释放磁盘的第100块,应如何处理? 0123456789101112131415 1 2 3 4 5 6 3、采用UNIX操作系统的某系统的专用块内容为:空闲块数3,然后依次登记

惠州学院6学风

6学风 6.1教师风范 学院继承和发扬“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范教育传统,弘扬高尚师德,倡导优良教风,形成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优良风范。6.1.1教师的师德修养与敬业精神 (1)重视师德建设 升本后,结合公民道德教育实施要求,制订了《惠州学院教师道德规范》、《惠州学院学术道德规范》、《惠州学院行政道德规范》,在教师中强化严谨治学,在干部中强化管理育人。 2003年,我院在教师中开展了“扬师德、守师道、树新风”的演讲征文比赛,在学生中开展了“我心目中的大学老师”的演讲征文比赛;2004年开展了师德标兵评选活动,编印了《惠州学院首届十大师德标兵先进事迹》;2005年在教师中开展了“崇教厚德、为人师表”活动,在青年教工中举行了“奉献青春、走向成功”演讲比赛;2006年开展了第二届师德建设标兵评选活动。 (2)完善运行机制 2001年以来,学院先后修订了《惠州学院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制订了《惠州学院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暂行办法》、《惠州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暂行条例》,建立了保证师德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在各类教师考核评比中,学院坚持师德与业务考

核并重,坚持重点考查教书育人实绩,坚持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同时,学院强化了督导检查、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测评,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监测与管理,并对个别违反师德规范、产生教学差错事故的教师及时进行了严肃处理。 (3)弘扬高尚师德 44惠州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学风

升本以来,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全身心投入本科教学建设,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切实培养好学生,老师们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深入学习和研究本科教学标准和现代教育思想,广泛了解兄弟院校相关课程的教学动态;为了适应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老师们结合地方建设、工作实际,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努力提高理论结合实际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为了坚持好本科教学标准,老师们重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格要求学生,花大力气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例如,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方面,不少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信息检索和网络搜索,努力提高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水平的同时,有效地防止了少数学生的偷懒思想和抄袭现象。 目前,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并逐渐内化为学院教师的自觉行为。近三年来,教师中共有31人次获市级以上奖励。其中全国十大女杰提名奖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 6.2学习风气 学院按照“依法治校、以人为本、学术自由、民主管理、提高效益”的办学理念,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了一种较好的校园育人环境。目前,学院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方面,在为谁学习和怎样

钢结构第六章作业参考答案

习题 6.1 有一两端铰接长度为4m 的偏心受压柱,用Q235的HN400x200x8x13做成,压力的设计值为490KN ,两端偏心距相同,皆为20cm 。试验算其承载力。 解:(1)截面的几何特性 A = 84.12 cm 2 I X = 23700cm 4 I y = 1740cm 4 i x = 16.8cm i y = 4.54cm w x = 1190cm 3 (2) 验算强度 N= 490kN M= N x e 0 =490x0.2=98kN ?m An N + X Mx r Wnx = 324901084.1210?? + 63 98101.05119010??? = 58.25+78.43=136.68N/mm 2 < f =215 N/mm 2 (3) 验算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 λx = x x l i = 400 16.8 = 23.8< [λ] =150 查附表4.2(b 类截面) ?x = 0.958 ' Ex N = 22 X 1.1EA πλ = 2220600084121.123.8π??? = 2744.86kN mx β=1.0 x A N ? + mx X 1x 'Mx r W (10.8) Ex N N β- = 3 490100.9588412 ?? + 6 31.09810490 1.05119010(10.8 ) 2744.86 ????-=152.30N/mm 2 < f =215 N/mm 2 可见平面内不失稳。 (4)验算弯矩作用平面外的稳定 λy = 400 4.54 =88.1 查附表4.2 (b 类截面) ?y = 0.634

惠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综合实训室教学实训软件和设备及系统集成服务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惠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综合实训室教学实训软件和设备及系统集成服务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广州市房实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受惠州学院的委托,对惠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综合实训室教学实训软件和设备及系统集成服务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欢迎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投标。 一、采购项目编号:440000-202004-156029-0052 二、采购项目名称:惠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综合实训室教学实训软件和设备及系统集成服务采购项目 三、采购项目预算金额(元):2,000,000 四、采购数量:1项 五、采购项目内容及需求:(采购项目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1.项目内容:惠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综合实训室教学实训软件和设备及系统集成服务采购项目 2.投标人应对项目内所有招标内容进行投标,不允许只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投标。 3. 采购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第二部分《采购项目内容》。 4. 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1)《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财库〔2011〕181号) 2)《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4〕68号) 3)《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策的通知》(财库〔2017〕141号) 4)《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财库〔2006〕90号) 5)《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的通知(财库〔2004〕185号) 六、供应商资格: 1.投标人应具备《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 1)投标人必须是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或自然人。

2)投标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3)投标人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4)投标人具备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5)投标人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6)投标人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 投标人未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略)“记录失信被执行人或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记录名单;不处于中国政府采购网(略)“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息记录”中的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期间。(以投标截止日当天在“信用中国”网站(略)及中国政府采购网(略)查询结果为准,如相关失信记录已失效,投标人需提供相关证明。) 3. 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投标人,不得同时参加本项目投标。 4. 为本项目提供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投标人,不得再参与本项目投标。 5.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6.已登记报名并获取本项目招标文件。 备注:投标人获取招标文件时需提供以下资料,并统一使用A4纸装订成册(一式两份),除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外,其余复印件须提供原件现场核查: 1.法定代表人证明书(原件); 2.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3.若是被授权人参加报名则须同时提供法定代表人签名或法定代表人盖私章的授权委托书(原件)及被授权人身份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4.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执业许可证复印件加盖公章);分公司投标的投标人,需同时提供具有法人资格的总公司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及授权书。 5.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声明函(原件)(重大违法记录,是指投标人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较大数额罚款按照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部门所在省级政府,或实行垂直领导的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较大数额罚款标准,或罚款决定之前需要举行听证会的金额标准来认定)。

第六章 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中学生的人际关系 一、理论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建立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的前提是()。 A.平等 B.相容 C.互利 D.信用 2.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A.相互认识 B.产生好感 C.情感确认 D.情感探索 3.下列哪项原则不属于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 A.相互原则 B.平等原则 C.真实原则 D.相容原则 4.下列哪项不是中学生人际交往常见的问题?() A.认知障碍 B.能力障碍 C.智力障碍 D.人格障碍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年末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B.性心理是指有关性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性意识、性情感、性观念以及性适应等C.人际关系包括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等 D.交往能力的障碍限制了中学生对周围环境和关系的理解

6.下列关于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学生异性交往应当注意场所和方式 B.中学生异性交往要自然适度 C.中学生正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应尽量减少异性交往 D.中学生异性交往要留有余地 (二)简答题 1.青少年的异性交往一般经历哪几个时期? 2.如何理解人际关系?简述其一般原则。 3.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有哪些? 4.中学生人际交往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5.如何处理中学生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6.简述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注意事项。 二、实践操作题 (一)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今,中学生恋爱已成普遍现象。据调查统计,我国中学生在初中阶段有恋爱现象的占总人数的30%以上,高中阶段达60%以上。 材料二:广州一家权威教育机构花了近十年时间对中学时期恋爱的学生做跟踪调查,有94.6%的人无结果,日后品尝着自己亲手酿造的苦酒;其中76.4%的人影响了自己的学业与发展;只有4.26%的人有正面的影响。 问题: (1)为什么中学生恋爱已成普遍现象? (2)中学生异性交往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本章答案要点 一、理论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完整版)操作系统课后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文件管理 1. 何谓数据项、记录和文件? a.数据项是最低级的数据组织形式,可分为基本数据项和组合数据项。基本数据项是用于描述一个对象某种属性的字符集,是数据组织中可以命名的最小逻辑数据单位,即原子数据,又称为数据元素或字段。组合数据项则由若干个基本数据项构成。 b.记录是一组相关数据项的集合,用于描述一个对象某方面的属性。 c. 文件是指有创建者所定义的、具有文件名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提。 4. 何谓逻辑文件?何谓物理文件?(何谓文件逻辑结构?何谓文件的物理 结构) 文件的逻辑结构是指从用户的观点出发所观察到的文件组织形式,也就是用户可以直接处理的数据及其结构,它独立于物理特性,;而文件的物理结构则是指文件在外存上的存储组织形式,与存储介质的存储性能有关。 5. 如何提高对变长记录顺序文件的检索速度? 为了提高对变长记录顺序文件的检索速度,可为其建立一张索引表,以主文件中每条记录的长度及指向对应记录的指针(即该记录在逻辑地址空间的首址)作为相应每个表项的内容。由于索引表本身是一个定长记录的顺序文件,若将其按记录键排序,则可以实现对主文件的方便快速的直接存取。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文件较大,应通过建立分组多级索引以进一步提高检索效率。 8. 试说明顺序文件的结构及其优点。 顺序文件中的记录可按照两种顺序进行排列,若各记录按存入时间的先后排列所形成的文件是串结构文件,若各记录按关键字排列所形成的文件是顺序结构文件。定长记录通常采用此种结构的文件。 优点:当系统对记录进行批量存取时,顺序文件的存取效率是所有逻辑文件中最高的。 9. 在链接式文件中常采用哪几种连接方式?为什么? 在链接式文件中常采用显式链接方法,由于这种链接方式是把用于链接文件各个物理块的指针,显式地存放在内存的一张链表中,而对于查找记录的过程也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相对于隐式链接方式,在检索记录时能有效地调高检索速度,并能大大减少访问磁盘的次数,节省系统开销。 10. 在MS-DOS 中有两个文件A 和B,A 占用11,12,16 和14 四个盘块;B 占用13,18 和20 三个盘块。试画出在文件A 和B 中个盘块间的链接情况及FAT 的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