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电子技术

参考学时:96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

参考书目:1.《汽车构造》,王贵槐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汽车构造》,杨立年,刘凤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3.《汽车构造》,郭新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汽车构造》,林平,王清娟主编,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说明

(一)本课程任务

《汽车构造》课程是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专业理论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及实践性。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和底盘各大总成的构造及原理,学会相应的分析方法,初步具备动手拆装发动机及汽车底盘各主要总成的技能,了解汽车发展的趋势及动向,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应达到的要求

1.掌握现代汽车的典型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了解国内外汽车的新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3.初步掌握正确使用和维护汽车的方法。

(三)编写的原则

1.本大纲主要适用于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教学,其他专业采用时,应作适当调整。

2.在课程总课时的范围之内,各单元学时分配,任课老师可作调整,执行时以编制的教学计划为准。

(四)建议

1. 在学习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

2.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参观汽车维修现场。

2.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各单元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二、学时计划

三、教学内容

总论(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汽车的整车构造;

2.了解汽车的类型;掌握汽车的识别代码;

3.了解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4.了解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

一、汽车的整车构造学时)

二、汽车的类型学时)

三、汽车的代号学时)

四、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学时)

五、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汽车的整体构造、主要技术参数;难点是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单元一汽车发动机概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发动机总体结构,掌握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2.理解四冲程、二冲程发动机的机工作原理,掌握各个行程的工作特点;

3.掌握内燃机型号编制规则;

4.了解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教学内容:

一、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学时)

二、发动机常用术语学时)

二、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学时)

三、发动机型号编制规则学时)

四、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发动机的总体构造、术语、型号;难点是四冲程和二冲程汽油机、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单元二曲轴连杆机构(6学时)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和受力情况;

2.掌握机体组的构造特点;

3.掌握连杆组的构造特点;

4.掌握曲轴飞轮组结构特点;了解曲轴减振器工作原理;

5.熟悉曲柄连杆机构总成的拆装方法。

教学内容:

一、曲柄连杆机构概述(学时)

二、机体组(1学时)

三、活塞连杆组(1学时)

四、曲轴飞轮组(1学时)

五、平衡机构(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汽缸套、汽缸盖、活塞、活塞环、曲轴的构造;难点是平衡机构。

单元三配气机构(6学时)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充气效率及配气相位的概念;

2.理解配气机构的工作原理;

3.掌握配气机构的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

4.了解可变进气系统的工作特点;

5.熟悉配气机构总成的拆装方法。

教学内容:

一、配气机构概述(学时)

二、气门的布置位置及排列方式(学时)

三、凸轮轴的布置位置及传动方式(学时)

四、配气相位(学时)

五、气门间隙(学时)

六、四冲程气门式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1学时)

七、可变式气门机构(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配气机构的布置形式和结构特点,配气相位;难点是几种型式配气机构的比较,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的主要机件和工作过程,可变式气门机构。

单元四汽油机供给系统(6学时)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汽油机可燃混合气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2.掌握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概念、分类、组成、工作原理;

3.掌握燃油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

4.掌握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油压的检测方法。

教学内容:

一、汽油机供给系统概述(1学时)

二、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学时)

三、燃油供给系统(1学时)

四、空气供给系统(学时)

五、电子控制系统(1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汽油机的可燃混合气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空气供给系统的组成;难点是发动机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各传感器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单元五柴油机供给系统(6学时)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了解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作用与组成;

2.掌握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

3.掌握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4.掌握喷油器的检测要领。

教学内容:

一、柴油机供给系统概述(1学时)

二、柴油机供给系统的主要零部件(2学时)

三、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1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供给系统的组成,喷油器,喷油泵,调速器,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器的构造特点;难点是混合的形成及燃烧过程、喷油泵的工作原理、调速器的工作原理。

单元六冷却系(4学时)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了解冷却系的作用、发动机的冷却方式、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

2.掌握水、风冷却系的组成;主要部件的结构;

3.掌握水冷却系统主要元件的检测。

教学内容:

一、冷却系统概述(学时)

二、风冷系统(学时)

三、水冷系统(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强制式水冷却系统的组成,冷却强度的调节装置,水冷却系的主要零部件构造形式;难点是水泵构造和冷却强度的调节装置。

单元七发动机润滑系(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润滑系统的功能及润滑剂;

2.掌握润滑系统的组成;主要部件的结构;

3.掌握机油泵的检修。

教学内容:

一、润滑系统概述(学时)

二、润滑系统的组成及润滑油路(学时)

三、润滑系统的主要部件(1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典型润滑系组成及主要机件结构形式;难点是发动机润滑油路和齿轮油泵工作原理。

单元八汽油机点火系统(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点火系统的特点及分类;

2.掌握各点火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霍尔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教学内容:

一、发动机点火系统概述(学时)

二、点火系统的基本要求(学时)

三、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学时)

四、电子点火系统(1学时)

五、微机控制点火系统(1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点火系各组成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难点是点火提前角的控制。

单元九发动机新技术与新能源汽车(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汽油机缸内直喷及涡轮增压技术;

2.了解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代用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等技术。

教学内容:

一、发动机新技术(2学时)

二、新能源汽车(4学时)

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技术的组成,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类型;难点是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的工作原理。

单元十汽车传动系统概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传动系统的组成,了解各总成的作用。

2.掌握传动系统的布置形式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

一、汽车传动系统的功用(学时)

二、汽车传动系统的分类(学时)

三、汽车传动系统的布置形式(1学时)

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传动系的布置型式及其比较。

单元十一离合器(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离合器的功能;

2.掌握摩擦式离合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离合器操纵机构的类型;

4.熟悉离合器总成的拆装要领。

教学内容:

一、离合器的功用和分类学时)

二、离合器的性能要求学时)

三、摩擦式离合器(1学时)

四、膜片弹簧离合器学时)

五、离合器自由间隙与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学时)

六、离合器操纵机构(1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离合器的功用及分类,摩擦式离合器组成及工作原理,膜片弹簧的结构;难点是摩擦式离合器组成及工作原理。

单元十二变速器 (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变速器的功用和分类;

2.掌握两轴式和三轴式变速器的主要差别;

3.掌握两轴式变速器的结构和传动路线的分析方法;

4.掌握变速器及操纵机构、同步器和分动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类型;

5.掌握两轴式变速器的拆装要领。

教学内容:

一、变速器的功用和分类学时)

二、普通齿轮式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学时)

三、普通齿轮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1学时)

四、同步器(1学时)

五、变速器操纵机构学时)

六、分动器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变速器工作原理,同步器工作原理,变速器操纵机构;难点是同步器工作原理。

单元十三自动变速器 (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液力变矩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自动变速器齿轮传动机构结构与工作原理;

3.掌握常见行星齿轮机构动力传递路线;

4.了解汽车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5.了解无级变速器变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

一、自动变速器概述(1学时)

二、液力耦合器与液力变矩器(1学时)

三、行星齿轮变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2学时)

四、自动变速器的自动控制系统简介(1学时)

五、无极变速器简介(1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自动变速器的组成,电控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液力变矩器及行星齿轮变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难点是液力变

矩器及行星齿轮变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单元十四万向传动装置(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万向传动装置的功用及组成;

2.了解传动轴和中间支承的基本结构;

3.掌握传动轴的拆装要领。

教学内容:

一、万向传动装置概述学时)

二、万向节(1学时)

三、传动轴及中间支承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万向传动装置的组成及布置型式;难点是万向节的结构和速度特性。

单元十五驱动桥(6学时)

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了解驱动桥的作用及类型;

2.掌握主减速器、差速器的结构与原理;

3.掌握驱动桥的拆装要领。

教学内容:

一、驱动桥概述学时)

二、主减速矩器(1学时)

三、差速器学时)

四、半轴与桥壳学时)

五、变速驱动桥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主减速器的分类和差速器工作原理,主减速器的调整方法;难点是差速器工作原理,主减速器的调整方法。

单元十六车架与车桥(4学时)

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掌握车架的功用及类型;

2.了解转向桥的相关知识;

3.掌握车辆定位的基础知识;

4.掌握前轮定位的调整方法。

教学内容:

一、行驶系统概述学时)

二、车架学时)

三、车桥(1学时)

四、转向轮定位参数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边梁式车架的结构,转向驱动桥、转向轮定位的工作原理及结构保证;难点是转向轮定位参数。

单元十七车轮与轮胎(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汽车的车轮和轮胎的功用;

2.掌握汽车的车轮和轮胎的种类、结构形式和特点;

3.掌握轮胎动平衡检测方法。

教学内容:

一、车轮(1学时)

二、轮胎(1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车轮的组成,轮胎的构造。

单元十八悬架 (6学时)

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掌握悬架的组成、作用和工作原理;

2.掌握弹性元件、减振器的结构、功用和工作原理;

3.掌握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的类型、组成和工作原理;

4.了解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5.掌握前悬架的拆装要领。

教学内容:

一、悬架概述学时)

二、悬架的主要部件(1学时)

三、非独立悬架学时)

四、独立悬架(1学时)

五、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重点是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螺旋弹簧独立悬架,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构造形式;难点是独立悬架的结构。

单元十九转向系统(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转向系统类型、组成及工作原理、汽车转向基本特性;

2.掌握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与类型;

3.了解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四轮转向系统的基本知识;

4.掌握动力转向器的拆装及其调整要领。

教学内容:

一、汽车转向基本特性学时)

二、机械转向系统学时)

三、动力转向系统(1学时)

四、四轮转向系统(1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常用转向器的构造,转向传动机构构造形式及调整点;难点是常用转向器的构造和转向助力装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单元二十汽车制动系(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制动系统的作用、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鼓式、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各自的应用;

3.掌握液压制动传动装置结构;

4.了解制动力调节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了解防抱死制动系统工作原理;

6.掌握制动器的拆装、检查、调整要领。

教学内容:

一、制动系统概述(1学时)

二、行车制动器学时)

三、驻车制动器学时)

四、液压制动系统(1学时)

五、制动力调节装置(1学时)

六、防抱死制动系统(1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制动系统的组成,行车制动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防抱死制动系统组成;难点是液压制动系统的结构,制动力调节装置、气压增压式液力制动传动装置。

单元二十一汽车车身与附属装置(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车身的分类、总体组成与作用;

2.了解车身安全防护装置;

3.掌握电动刮水器与风窗玻璃洗涤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4.掌握汽车空调的作用、类型和基本组成;

5.掌握前照灯的基本结构;

6.掌握汽车信号装置的组成及各自作用。

教学内容:

一、车身总体结构(1学时)

二、车门、车窗和座椅(学时)

三、车身安全防护装置学时)

四、风窗刮水器与风窗洗涤器学时)

五、空气调节装置(1学时)

六、汽车仪表学时)

七、照明及信号装置(1学时)

实践活动(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汽车车身的结构,电动刮水器组成,汽车空调的工作特点,前照灯及转向信号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难点是汽车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前照灯的结构。

单元二十二汽车安全与防盗(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汽车座椅安全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了解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了解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类型和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

一、汽车的安全带学时)

二、安全气囊系统(学时)

三、汽车防盗报警系统(2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安全带、安全气囊的功能,组成及工作原理;难点是遥控、网络防盗报警系统的组成。

单元二十三汽车安全与防盗(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了解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作用和工作原理;

3.了解汽车导航的方法及定位原理;

4.了解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教学内容:

一、汽车巡航控制系统(1学时)

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学时)

三、汽车导航系统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巡航控制系统的功能,组成及工作原理;难点是巡航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导航系统的组成。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

汽车服务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汽车服务工程 英文名称:Automotive Support Engineering 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 开课学期:第7学期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车辆工程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电器设备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汽车服务工程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全球汽车行业近60%的利润来源于服务,而我国目前的汽车制造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不大,而汽车服务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甚大,因此加快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汽车业的当务之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汽车服务工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及内涵,使学生获得汽车服务工程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具备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基本的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相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便于学生在这一具有巨大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的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二、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第1章汽车服务工程概论 教学基本内容: 汽车服务工程的内涵: 广义和狭义的汽车服务工程概念;汽车服务工程的基本内容;汽车服务工程的分类。汽车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汽车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我国汽车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我国汽车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汽车服务业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汽车服务业的特点;汽车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重点: 汽车服务工程的概念及其所涉及的领域和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汽车服务工程的内涵。 本章节教学要求: 掌握汽车服务工程的内涵,了解汽车服务业的形成和发展、汽车服务业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2章服务战略 教学基本内容: 汽车服务战略的概念: 概念; 基本内涵; 在汽车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每种情况下最恰当的战略,需考虑的问题。服务竞争环境:服务竞争环境的内涵;服务企业在困难的经济环境中竞争的原因。 服务竞争战略: 迈克尔·波特三种一般性竞争战略在汽车服务竞争中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服务质量:服务质量要素;服务质量的范围;服务质量测试;服务质量的提高。服务补救:服务补救的内涵及意义;服务失误的原因;补救性服务措施。 教学重点: 汽车服务战略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服务竞争战略;服务质量;服务补救。 教学难点: 服务补救的内容和措施: 本章节教学要求: 理解:汽车服务战略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服务竞争战略;服务质量;服务补救。了解:服务竞争环境。 第3章汽车厂商的售后服务 教学基本内容: 售后服务概述: 先进服务理念与售后服务的概念;售后服务的工作内容;售后服务的起源、发展及其功能。 汽车厂商售后服务的技术性工作: 技术培训的概念、内容和工作流程;质量保修的概念、内容和工作流程;备件供应的概念、内容、作业流程和管理方法。售后服务网络的建设与管理:售后服务网络

汽车构造教学大纲

《汽车构造》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 学时:163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汽车构造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 1.汽车总体构造, 2.汽车发动机, 3.汽车底盘 各总成和零部件的组成、作用、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0.总论 汽车类型、国产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汽车总体构造、汽车行驶基本原理。 1.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发动机分类、四冲程和二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总体构造、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

2.曲柄连杆机构 发动机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 3.配气机构 气门式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配气相位、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 4.汽油机供给系 汽油机供给系的组成及燃料、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化油器的各工作系统、汽油供给装置、空气滤清器及进、排气装置、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5.柴油机供给系 柴油机供给系的组成及燃料、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喷油器、喷油泵、转子分配式喷油泵、调速器、喷油提前角调节装置、柴油机供给系的辅助装置。 掌握柴油机供给系组成与柴油在气缸内燃烧的特点,掌握喷油器、喷油泵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了解调速器构造与工作原理及废气涡轮增压。 6.发动机冷却系 水冷系、风冷系。 7.发动机润滑系 发动机润滑系的组成和润滑剂选择、润滑系的油路、润滑系主要部件、曲轴箱通风。 8.发动机点火系

蓄电池点火系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点火提前,蓄电池点火系主要元件,半导体点火系,汽车电源。 9.发动机起动系 发动机的起动,起动机,永磁起动机。 10.汽车传动系概说 汽车传动系作用、分类概述。 11.离合器 离合器的功用及摩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摩擦离合器结构,离合器操纵机构。 12.变速器与分动器 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同步器,变速器操纵机构,分动器。 13.液力机械传动 液力偶合器,液力变矩器,液力机械变速器,液力机械传动的液压自动操纵系统。 14.万向传动装置 万向节,传动轴和中间支承。 15.驱动桥 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与桥壳。 16.汽车行驶系概说及车架 汽车行驶系作用、分类;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 17.车桥和车轮 转向桥和转向驱动桥,车轮与轮胎。

汽车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汽车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目标 1.性质:本课程是应用电子专业的必修专业技术课。 2. 地位及作用:《汽车构造与维修》主要学习汽车的基本知识,汽车总体构造,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车身及附属设备等等,引领学生进入汽车知识的新领域,给后续学习应用电子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3.任务及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在应知上了解先进的轿车结构,熟悉四冲程,两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底盘各总成的结构原理、技术参数。在应会上要求学生了解最新的维修技术,熟悉并掌握发动机、底盘总成、各零部件的维修方法及技术参数,为以后的考工定级,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总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汽车基本知识 了解现代汽车类型和分类方法。 理解解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掌握发动机的基本术语、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 了解受力分析,燃烧室型式,轴承材料,扭转减振器工作原理。 理解曲柄连杆机构各组成的工作原理,销座偏置的原因,活塞环的泵油作用,曲拐的布置规律。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各组成的功用及结构特点,常用曲拐布置形式,作功顺序,工作循环表分析 第三章:配气机构 了解气门头部类型,气门座锥角意义,气门驱动型式。 理解配气机构各零件的功用及结构特点,气门间隙和配气相位的含义,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 掌握气门间隙的两次调整方法。 第四章: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了解化汽油机电控绕后喷射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理解进排气装置特点,可变进气装置,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汽油机的排放净化措施。 掌握可燃混合气成分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汽油泵的工作原理,排气消声器消声原理及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检修方法 第五章: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了解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特点和形成方法、燃烧室类型及特点。 理解喷油器、喷油泵、调速器及电子控制柴油机燃料供给系工作原理。 掌握喷油器、喷油泵、调速器的结构特点及工作过程、喷油泵的驱动与供油正时、柴油机燃料系的辅助装置、柴油机的起动辅助装置、废气涡轮增压器及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检修方法 第六章: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统 了解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统的结构及方法 理解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统的特点以及各种点火系统的工作过程的工作原理 掌握传统点火系统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七章:冷却系的构造与维修 了解风冷却系的构造和工作情况,硅油风扇离合器的工作情况。 理解发动机过热或过冷的危害,膨胀水箱的作用。 掌握冷却系作用,水冷却系的组成与主要机件的结构特点、功用以及冷却系的检修方法,第八章:润滑系的构造与维修 了解机油细滤器的工作原理。 理解润滑系作用、润滑系的油路及工作过程。 掌握润滑系主要机件的结构特点、功用和工作过程,曲轴箱通风意义 第九章:发动机启动系统 了解发动机启动的各种方式 理解发动机启动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掌握起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十章:汽车传动系统 了解传动系的功用与组成;了解周布弹簧式和中央弹簧式离合器的结构特点;了解变扭器的构造、变扭原理和液力传动的特性;了解准等速万向节和等速万向节的工作特点、中间支承的结构特点及作用;了解双级主减速器、轮边减速器的结构特点,防滑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理解传动系的布置型式;理解离合器的操纵机构、离合器的功用和要求、磨擦片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理解普通齿轮变速器的功用与工作原理、普通齿轮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理解液力机械变速器的总体构造、单向自由轮和锁止离合器的作用;理解普通万向节的速度特性;理解半轴与轿壳的功用、结构,驱动桥的功用与组成。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

江西省精英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以适应市场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新,动手能力强” 的适用性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扎实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熟练基本操作技能和技巧,掌握现代汽车的维修工艺及先进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具备汽车维修中级技术技能,能独立排除现代汽车的一般常见故障,合理使用汽车检测设备和维修设备。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爱党爱国,听党的领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 德素养。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写作和分析计算能力。 3、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 的使用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 4、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子电工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 应用技术。 6、具有正确使用工量具、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7、掌握现代汽车构造、汽车空调、汽车电气设备工作原理。熟悉 现代汽车的维修工艺和设备设施,并能掌握一般故障诊断和排 除方法,具有汽车维修中级工的操作能力。

三、教学要求 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艺先学做人”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 教育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2、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的目标教育,在教育的目的和专业的 方向上要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教育目标要达到的最高点为 宗旨,让学生有目的的学,有兴趣的学。 2、本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加强理论与实践 的结合,多采用现场直观教学,尽可能应用教具、模型、实物 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着重实践动 手能力的培养。 3、实施因材实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 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4、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并深受欢迎的毕业生。 四、学制 学制三年。 本专业实行2+1的教学模式(即:学校学习二年,工厂实践实习一年)。 五、课程安排 (一)、公共基础课 1、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解答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学时:64学时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教材:《汽车构造》马卫平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汽车构造是车辆工程和交通运输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构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发动机、底盘的各机构系统及其主要总成的功用、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检查调整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 1、总论 汽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概况;汽车的类型,国产汽车编号规则;汽车总体构造;汽车行驶基本原理。 2、发动机总体构造及工作原理 发动机分类、四行程、二行程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总体构造;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 3、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与受力分析;气缸体组、活塞连杆组及曲轴飞轮组的组成、功用、工作条件、要求及构造;活塞环的密封机理,曲轴的轴向定位,曲轴曲拐的布置及发火顺序。 4、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的功用与要求,配气机构的布置与传动;气门组、气门传动组零件的功用、工作条件、要求、材料及构造;凸轮轴轴向定位,配气相位,气门间隙检调原理及方法。 5、汽油机供给系 汽油机供给系的功用、组成;简单化油器的工作原理;汽油喷射系统的类型,典型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 6、柴油机供给系 柴油机供给系的功用、组成,柴油机的燃烧室;喷油器的功用、类型、构造与工作原理;柱塞式喷油泵的功用,基本要求、构造及工作原理,供油量和供油正时的调 整;调速器分类、功用、工作原理及调整;转子分配泵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汽车电器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的构造原理及检修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说明 本课程课时为72,是考试课,闭卷考试;其中实验课是12课时,理论课是60课时。在学习本课程前应具有一定的电工学、电子技术知识和汽车构造知识。因此,本课程应在电工学、电子技术、汽车构造等课程之后开设。本课程可同汽车电控系统课程同时开设或稍前开设。 三、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汽车修理、汽车电子专业的专业课必修课,是培养汽车设计、制造、维修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操作人员所必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108学时) (一)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蓄电池

§1.1蓄电池的构造与型号 熟练掌握蓄电池的结构及型号。 重点:蓄电池的结构 难点:蓄电池的结构 §1.2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 §1.3蓄电池的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熟练掌握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难点: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1.4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 掌握蓄电池使用与维护 §1.5蓄电池的故障及其排除 §1.6免维护蓄电池 熟练掌握蓄电池的故障及其排除 重点:蓄电池的故障及其排除 难点:蓄电池的故障及其排除 第二章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 §2.1概述 §2.2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及型号

熟练掌握交流发电机的分类。重点:交流发电机的分类。 §2.2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及型号 §2.3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熟练掌握交流发电机的构造 重点:交流发电机的构造 §2.3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熟练掌握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重点: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难点: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4交流发电机的特性 掌握有交流发电机的特性 重点:交流发电机的特性 §2.5触点式电压调解器 掌握电压调解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重点:电压调解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难点:电压调解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5触点式电压调解器 掌握FT61型等触点式调节器讲解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 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电子技术 参考学时:96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 参考书目:1.《汽车构造》,王贵槐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汽车构造》,杨立年,刘凤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3.《汽车构造》,郭新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汽车构造》,林平,王清娟主编,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说明 (一)本课程任务 《汽车构造》课程是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专业理论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及实践性。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和底盘各大总成的构造及原理,学会相应的分析方法,初步具备动手拆装发动机及汽车底盘各主要总成的技能,了解汽车发展的趋势及动向,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应达到的要求 1.掌握现代汽车的典型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了解国内外汽车的新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3.初步掌握正确使用和维护汽车的方法。 (三)编写的原则 1.本大纲主要适用于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教学,其他专业采用时,应作适当调整。

2.在课程总课时的范围之内,各单元学时分配,任课老师可作调整,执行时以编制的教学计划为准。 (四)建议 1. 在学习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 2.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参观汽车维修现场。 2.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各单元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二、学时计划

三、教学内容 总论(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汽车的整车构造; 2.了解汽车的类型;掌握汽车的识别代码; 3.了解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4.了解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 一、汽车的整车构造(0.5学时) 二、汽车的类型(0.25学时) 三、汽车的代号(0.25学时) 四、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0.5学时) 五、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0.5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汽车的整体构造、主要技术参数;难点是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单元一汽车发动机概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发动机总体结构,掌握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2.理解四冲程、二冲程发动机的机工作原理,掌握各个行程的工作特点; 3.掌握内燃机型号编制规则; 4.了解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教学内容: 一、发动机的总体构造(0.25学时) 二、发动机常用术语(0.25学时) 二、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学时)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大纲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维护与保养》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构建于《机械制图》、《汽车构造》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之上。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学生能独立完成汽车维护和保养工作,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以满足客户需求。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汽车各部分的结构特点、作用原理、熟悉拆装要领。初步具有汽车全面的维护与保养能力,具备正确使用汽车维护作业中常用设备、工具、量具、仪器仪表的能力。 1、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日常维护和新车交付的基础知识。 (2)掌握维护常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系统学习新车维护作业中的安全规范。 2 、能力目标 (1)具备查询车俩信息,初步判断车辆技术状况的能力。 (2)根据车俩状况制定维护工作计划的能力。 (3)具备车俩整车全面维护的能力。 (4)具备车俩维护质量检查能力,并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 3、素质目标 (1)具备与客户沟通和协商的能力。 (2)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客服困难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客户意识和法律意识。 (5)具有较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能按时高效完成工作任务。(6)具有诚信、敬业、、刻苦耐劳、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课程要求: 学习情景一新车的检验与维护 知识要求: 1.熟悉新车检验的过程及注意问题。 2.了解交车检验单的填写。 3.了解磨合期的作用及检查的重要性。 4.熟悉磨合期的检查内容。 5.了解季节性维护的内容和要点。 实训要求: 1.新车检验过程的观察学习,并试填写交车检验单。

(word完整版)汽车维修工初级教学大纲

汽车维修工初级教学大纲 定期与日常保养的基本知识部分 主要学习定期进行维修的理由及各系统的基本原理。 一、发动机 发动机有关的维护项目。 ?发动机机油?发动机机油滤清器 ?冷却系统和加热器系统?散热器盖 ?发动机冷却液?传动皮带 ?空气滤清器滤芯?气门间隙 ?正时皮带/正时链?火花塞 ?蓄电池?油箱盖 ?燃油滤清器? PCV阀 ?活性炭罐?怠速混合气 二、制动器 制动系统有关的维修项目。 ?制动踏板?驻车制动杆 ?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 ?制动液?制动管路和软管 三、底盘和传动系 传动系和底盘的维护项目。 ?离合器踏板?方向盘和连杆机构 ?动力转向液?球节 ?自动变速器液?手动变速器油/差速器油?车轮轴承?轮胎 ?润滑脂更换 四、电气 电气系统有关的维护项目。 ?车灯?警告灯 ?刮水器和喷洗器?空调

汽车修理工初级理论考试教学大纲 一、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职业守则 (1)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2)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自觉履行各项职责。 (3)认真负责,严于律己。 (4)努力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 (5)谦虚谨慎,团结协作,主动配合。 (6)严格执行工艺文件,保证质量。 (7)重视安全、环保,坚持文明生产。 二、基础知识 1、钳工基础知识 (1)钳工常用设备、工具、量具、仪表的名称、规格、用途和使用方法。 (2)测量、划线、錾削、锉削、锯割、钻孔、攻螺纹、套螺纹、刮削、研磨等钳工操作基础知识。 2、汽车常用材料 (1)汽车常用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 (2)燃料的牌号、性能及应用。 (3)润滑油(脂)的牌号、性能及应用。 (4)汽车常用工作液的牌号、性能及应用。 (5)汽车轮胎的规格、分类、组成及应用。 (6)轴承的类型、结构与代号。 (7)螺纹的种类与代号。 3、机械识图 (1)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 (2)公差配合的基础知识及标注方法。 (3)识读简单的零件图。 4、电工、电子基础知识 (1)电路。 (2)电磁感应。 (3)正弦交流电基础知识。 (4)电功、电功率基础知识。 (5)电路基本元件的名称与代号。 (6)常见电子元件的名称与代号。 (7)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 5、液压传动 (1)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 (2)液压传动在汽车上的应用。 6、汽车维修机具的性能和使用 (1)举升器。

《汽车构造(下)》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构造(下)》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构造(下)》是车辆工程、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汽车底盘的布置形式、传动系统、行走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一)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掌握传动系的功用、组成和各总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行驶系的组成及功用。 4.掌握转向系组成、功用和要求。 5.掌握制动系的功用、组成、制动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2.具有较强的简化、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演算能力; 3.掌握一定的工程背景知识,初步学会归纳、整理、分析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1、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 《汽车构造(下)》课程主要以讲授、讨论为主,以课堂测验、实验课为辅。课堂教学将利用多媒体平台和先进通讯工具辅助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本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

2、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 汽车构造课程实验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以期达到用所学汽车构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各方面工程实际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初步具备对汽车构造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 1)、学会设备操作、报告撰写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处理、归纳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2)、通过该实验课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各种常规的汽车实验设备,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本课程实验学时共6学时,设3个实验,如表2所示。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汽车电气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汽车电气设备维修的基本技能。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汽车电气设备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使用、维护及故障分析的知识。 3.了解汽车电气设备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读懂汽车电路图,能用电路图分析汽车电路的基本工作情况。 2.掌握汽车常用电气设备的拆装和检修方法。 3.掌握常见汽车电路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 4.能正确使用汽车电气设备维修中常用的工具、设备、仪器和仪表。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理论部分 (一)绪论 1.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重要性; 2. 了解汽车电气设备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3. 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组成、特点。 (二)电源系 1. 掌握各类常用蓄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型号,蓄电池的正确使用方法,技术状况的检 查与维护蓄电池的常用充电方法,常见故障的诊断; 2. 理解蓄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工作特性、容量及影响因素; 3. 了解蓄电池的其他充电种类和方法,国外常见车型蓄电池的型号; 4. 掌握常见硅整流发电机的基本结构、电压调节器的基本类型和电源系统的基本电 路,发电机和调节器的正确使用和维修,电源系统的连线、故障诊断与排除; 5. 理解硅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电压调节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6. 了解硅整流发电机及调节器的检测、调试方法。 (三)起动系 1. 掌握起动机的组成,电磁操纵强制啮合式起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常见起动电 路和具有保护功能的起动电路、起动系统的维护及故障诊断与排除, 2. 理解直流串激式电动机的基本工作特性和减速起动机的基本工作情 况; 3. 了解起动机的分类、型号和起动机性能测试的内容和方法。 (四)点火系 1. 掌握传统点火系的基本组成,传统点火系的电路和各组成元件的结构、 基本工作原理; 2. 掌握电感储能电子点火系的组成、电路,信号发生器的类型和结构,各组成元件 之间的线路连接; 3. 掌握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的功能及组成,各种点火系的正确使用和维护,点火系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汽车构造》是汽车营销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中《汽车构造(一)》主要内容包括汽车发动机部分。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对汽车的运动过程(即动力的产生、传递)有清楚的认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今后学习汽车专业的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几种基本车型发动机的结构原理,为以后接触新的车型,能迅速掌握其结构原理。 二、课程设置说明 本课程以前续机械基础、机械制图、金属材料、汽车电器为基 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为后续电控发动机课程、汽车底盘课程做引导,在教学计划中占重要地位。 三、课程性质 《汽车构造》是汽车营销专业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也是核心课程。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14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汽车总论 ⑴汽车类型

⑵汽车总体构造 2.发动机工作原理与总体构造 ⑴发动机的基本术语和分类 ⑵发动机的简单工作原理 ⑶常见型式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⑷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定 ⑸发动机的工作特性与性能指标 3.曲柄连杆机构 ⑴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及功用 ⑵机体组的结构、特点和作用 ⑶活塞连杆组的组成、构造特点 ⑷曲轴飞轮组的零部件结构特点和作用 4.配气机构 ⑴气门式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 ⑵配气相位 ⑶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的结构和特点 ⑷可变配气正时和气门升程 实训一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组成及其主要构件结构5.化油器式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⑴汽油机供给系的组成及功用 ⑵汽油供给装置 ⑶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简单化油器

《汽车构造》教学大纲

一、基本说明 课程代码:A2102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 课程译名:Automobile conformation 总学时数:96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 开课院系:汽车数控系 先修课程:工程制图、机械原理等 选用教材:关文达主编《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会 1999 主要参考书:陈家瑞.汽车构造(上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6; 王世震.汽车构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汽车构造》是汽车数控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汽车构造的基本知识;掌握汽车各系统、机构的组成及工作过程,能够在现场熟练认识汽车主要总成及其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培养和锻炼汽车主要总称的拆装职业技能,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在就业岗位上规范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通过对汽车发动机构造部分、对汽车底盘构造部分的学习,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柴油机燃油系统、电控柴油喷射系统、进排气系统、增压系统、排放控制装置、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和电源系的组成、功用、结构特点、工作过程或原理等;汽车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的组成、功用、结构特点、工作过程或原理等。了解车身结构及车身附属装置的功用及工作过程。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汽车总论 ⑴汽车类型 ⑵汽车总体构造 第一章发动机工作原理与总体构造 ⑴发动机的基本术语和分类 ⑵发动机的简单工作原理 ⑶常见型式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⑷发动机的工作特性与性能指标 ⑸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定 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

最新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资料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大纲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中职中专汽车维修专业(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到厂实习),使读者在经过两年专业课程学习之后,掌握机械类基本知识,掌握常见汽车的构造,掌握汽车维修的常用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对汽车常见故障进行检测和修理。 汽车构造部分 一、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与原理 1、了解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2、了解发动机的类型、型号编制规则 3、了解发动机的评价指标及主要特性 4、掌握发动机的常用术语及四总程、二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5、掌握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 二、曲柄连杆机构 1、了解主要零件的运动与受力分析 2、了解各主要零件的材料、工作条件及要求 3、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组成和工作条件,掌握主要机件 功用与机构 三、配气机构 1、了解配气机构两种结构类型的简单比较,主要零件的材料 2、了解配气相位的作用与原理 3、掌握配气机构的作用、组成和类型 4、掌握主要零件的功用与结构 四、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1、熟悉简单化油器的结构及可燃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 影响 2、了解空气供给装置,混合气的预热装置,进、排气管及排气 消声器的结构 3、掌握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作用、组成和可燃混合气的形成 4、掌握化油器五大装置及附属设备的功用、结构和工作原理 5、掌握典型化油器的构造;熟悉电喷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基本 组成和工作原理 6、掌握汽油供给装置各部件的功用、结构和工作情况 五、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1、了解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燃烧过程以及不同结构燃烧室中 混合气的形成方式 2、了解柴油滤清器的结构,废气蜗轮增压及汽车的排气净化 3、掌握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作用、组成及燃烧室的结构 4、掌握喷油器、喷油泵、调速器、联轴器、供油提前角调节装 置及输油泵的功用、结构及工作情况。

《汽车构造》教学大纲

《汽车构造》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 /automotive construction 课程编码:0513000304(技本)、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数/学分数:80/5 实验(上机)学时:2周构造认识拆装实习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高职高专) 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制订日期:2005年11月17日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研究汽车构造及工作原理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任务是:系统掌握车用汽车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懂得国内外汽车发展趋势和汽车新技术、新结构的特点;熟练掌握我国的主要车型内燃机的结构特点,为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专业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懂得汽车主要机件的调整部位和调整机理; 2.初步具备分析现代车用汽车新结构的能力; 3. 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具备解决汽车运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提高阅读工程图和查阅参考文献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内燃机部分

(二)底盘部分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开课前另外安排2周时间进行构造认识拆装实习,针对将要讲授内容进行实物教学。 四、学时分配表 (一)内燃构造部分

(二)底盘构造部分

注:总学时超出(或少于)本大纲规定学时10%要另制订教学大纲。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门课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辅之以课堂讨论。开课前安排2周的构造认识拆装实习。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课,本课程考核为闭卷笔试方式,总分为100分。期末笔试占总成绩的80%,构造认识实习、平时作业、小测验占总成绩的20%。 七、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汽车构造》上、下册(第四版)陈家瑞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年7月; 参考书: 《北京牌吉普车BJ2020N构造、使用与维护》汤子兴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5年; 《东风汽车构造、维修手册》吴基安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5年; 《解放CA1090汽车构造与维护》常明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5年; 《北京切诺基吉普车构造、使用与维护》汤子兴主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9年。 《汽车底盘构造》常明主编者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年

《汽车构造》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15级《汽车构造》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制定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汽车构造》是车辆工程和交通运输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构造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发动机、底盘的各机构系统及其主要总成的功用、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检查调整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汽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概况;汽车的类型,国产汽车编号规则;汽车总体构造;汽车行驶基本原理。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 《汽车构造》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学采用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以项目学习为主线,以岗位能力为依据,根据技校学生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学会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综合运用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专业工种中的具体实例,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理论联系生产实际,突出应用,讲清原理,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应结合多媒体教学和车间机械现场教学。

4?推荐教材及学时说明 本课程推荐教材:《汽车构造》李德刚李春彦解方喜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ISBN: 9787307127562 ,本课程课时为108课时。 、学时分配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绪论 教学要求: 1.了解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2?理解汽车构造的组成; 教学内容: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2.课程内容

、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零件 1.机器与机构 2.机器的组成 3.零件与构件 三、汽车构造的概念及应用特点 1.发动机构造 2.发动机的应用特点 3.发动机工作原理 四、机械传动的分类 教学建议: 1.引言要激励学生学习好本课程,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打好基础,以适应经 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2.在汽车构造概述中要讲清楚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并有机地串 成发动机和变速器的组成,进而由常见传动方式导入机械传动分类,为后面几章进行铺垫 第一章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 教学要求 1.了解曲柄连杆机构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形式; 2.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类型、预紧及防松方法;

汽车构造教学大纲(中职)

14中技汽修2班《汽车构造》授课计划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汽车构造》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在引导学生学习汽车构造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兴趣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的任务 以国产常用汽车的基本结构为主要讲授对象,适当讲授先进车型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着重阐明国产常用汽车各总成和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对典型结构及其车型进行适当的分析;授予学生汽车构造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 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牢固掌握国产常用汽车各总成、主要零部件作用、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各总成、零部件的支承、定位、润滑、密封、调整部位和相互装配关系;了解先进汽车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课堂讲解结合挂图、实物、示教板的演示和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对汽车各部功能有所了解,通过认知实习和实训室拆装了解汽车结构。在构造教室参照实物进行教学。每 次课程结束后布置作业,作业量约2小时。使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 三、课程的内容 (一)课程主要内容 绪论课 教学内容 1.中外汽车工业发展概况 2.汽车类型 3.国产汽车型号编制规则 4.汽车的总体构造 5.汽车的结构特征和技术参数 6.汽车行驶基本原理 一汽车发动机总体构造与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 (一)发动机分类、一般构造及常用术语 1.发动机分类与一般构造 2.常用术语 3.主要结构参数 (二)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1.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2.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3.汽油机与柴油机的比较 (四)发动机总体构造及型号编制规则 1.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汽车电子技术教学大纲2018版

黄淮学院《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课程教案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3321201814 课程名称: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 课程代码: 162446 学时:40 学分: 2.5 讲课学时: 40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工学》,《汽车构造》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 开课院、系:高职学院 教材:赵福堂.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教学参考书:李淑芝.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吉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7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现代化汽车中电器设备的用途、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与特性,以及使用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初步的操作技能,为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汽车电器的组成,特点及目前技术水平、发展趋势和国内使用与维修水平; 2.对蓄电池、充电系统等八大系统有基本的了解,对各部件有基本的掌握; 3.能看懂常见的车型的总电路图及国际标准。 2、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汽车电器的组成,特点及目前技术水平、发展趋势和国内使用与维修水平。 第二章蓄电池???? 蓄电池在汽车上的用途、充、放电化学反应与特性、容量及影响因素;熟悉蓄电池的构造、型号、规格,使用及维护的基本知识及其作业,熟悉干荷电蓄电池的优点与机理、无需维护蓄电池的机理与结构特点。 第三章充电系?????? 1.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触点调节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晶体管调节器与集成电路调节器的优点、构造与工作原理,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流发电机检测与修理基本知识,调节器的调试要求与方法,交流发电机的使用注意事项。 2.交流发电机拆装、检测、调节器调试作业;初步排除充电系一般故障。 第四章起动系??????? 起动系的组成和基本电路,电源转换开关与电动复合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熟悉电磁控制式和齿轮移动式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减速式起动机的优点、构造和工作原理;起动机的拆检,测试的要求与方法。 第五章点火系??? 点火系的作用、传统点火系的组成构造与工作原理,半导体辅助点火系及半导体点火系的优点、构造与工作原理, 点火系各总成检测、调试的要求与方法。点火波形及其使用意义,点火系常见故障的波形。 第六章照明系???? 照明系的要求、组成与电路原理,前照灯的构造与防眩目原理、检测与调整方法。 第七章信号系?????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电子技术 参考学时:96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 参考书目:1.《汽车构造》,王贵槐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汽车构造》,杨立年,刘凤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3.《汽车构造》,郭新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汽车构造》,林平,王清娟主编,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说明 (一)本课程任务 《汽车构造》课程是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专业理论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及实践性。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和底盘各大总成的构造及原理,学会相应的分析方法,初步具备动手拆装发动机及汽车底盘各主要总成的技能,了解汽车发展的趋势及动向,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应达到的要求 1.掌握现代汽车的典型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了解国内外汽车的新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3.初步掌握正确使用和维护汽车的方法。 (三)编写的原则 1.本大纲主要适用于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教学,其他专业采用时,应作适当调整。

2.在课程总课时的范围之内,各单元学时分配,任课老师可作调整,执行时以编制的教学计划为准。 (四)建议 1. 在学习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 2.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参观汽车维修现场。 2.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各单元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二、学时计划

三、教学内容 总论(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汽车的整车构造;

2.了解汽车的类型;掌握汽车的识别代码; 3.了解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4.了解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 一、汽车的整车构造(0.5学时) 二、汽车的类型(0.25学时) 三、汽车的代号(0.25学时) 四、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0.5学时) 五、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0.5学时) 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汽车的整体构造、主要技术参数;难点是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单元一汽车发动机概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发动机总体结构,掌握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2.理解四冲程、二冲程发动机的机工作原理,掌握各个行程的工作特点; 3.掌握内燃机型号编制规则; 4.了解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教学内容: 一、发动机的总体构造(0.25学时) 二、发动机常用术语(0.25学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