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核舟记阅读答案

最新核舟记阅读答案

最新核舟记阅读答案
最新核舟记阅读答案

版本1

(1) 根据注音写汉字。

舱________(xu1n)篷________(j0)雕________(l^u)对________(y@)

(2) 文中第①段应填的一句话是()

A. 竟然刻成苏轼泛游赤壁的古舟

B. 居然刻成苏轼泛游赤壁的古船

C. 竟然刻成苏轼乘船泛游赤壁

D. 居然刻成苏轼乘船泛游赤壁

(3) 文中加横线的a、b、c三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A. 遥望俯视窥视

B. 仰视俯视瞥见

C. 俯瞰仰视窥探

D. 眺望仰视窥视

(4) 第⑦段加粗的“更”与上文呼应的词是________。

(5) 本文第④⑤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⑤段介绍核舟中间部分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6) 本文介绍的核舟与《核舟记》中所介绍的核舟相比“更为复杂精巧”。请举二、三例说明。

(7) 结尾套用的名句原名是________。

答案:

(1) 轩楫镂弈

(2) 注意语序的变化及出乎意料的惊叹。

(3) 由观察对象所处位置选择不同视角。

(4) 似乎

(5) 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空间顺序

(6) (1)《核舟记》中共刻有5个人物;而本文船舱面上有21人,舱中还有11人;

(2)《核舟记》中刻有一个轩敞的大舱,而本文核舟上刻有三进二层的舱楼。

(7) 学海无涯苦作舟

版本2

1、本文所介绍的核舟与《核舟记》中所介绍的核舟相比,“更为复杂精巧”。请举二、三例说明。

2、本文第4,5段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第5段介绍核舟中间部分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3、文章结尾陶俑的名句原为什么?

1.。

船身如弓,双帆似箭,重楼叠宇,芝麻大小的人物星星点点○1,首尾长三十八毫米,高十六毫米○2。这艘用一枚广东橄榄核镂的古舟○3,径寸之间,巨舟巍然之势尽展○4.。

如果要对核舟细观详瞩,那就得借助高倍放大镜,透过镜片,你将会看到,在小小的核舟上竟是如此复杂生动的画面:船首甲板上的“芝麻”似乎都活起来了,有的[甲]天际风云,有的[乙]海中潮流,有的正解缆起锚,有的在合十祈祷……哦!这些原来都是水手,正在作启航前的准备。细细一点,竟有十一人!

核舟中间是三进二层的船舱,格局造型与船无异,[丙]弧形舱顶上覆盖着如针孔大小的瓦片,都历历可数,舱楼周围设有走廊花栏,船舱两旁各有五扇小窗,高二毫米,阔三毫米,窗格细如蚊足。[丁]使人惊异的是,用绣花针轻轻一拨,窗户竟豁然而开,窥视舱内,居然

还有十一名和尚,或站或坐,谈笑风生。而舟中的主要人物——鉴真大师,则端坐正中舱楼中央,表情从容慈祥,两旁各有弟子侍坐。

2.举例子,列数据. (2)方位顺序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

参考答案:

一、1.mǐnshǔwǎnɡyíruòsǎnxuānránzhémíyǐjíjìzhuànrénxū

2.(1)顺着,就着模仿,这里指雕刻

(2)赠

(3)代词,它,指代中轩敞者

(4)语气助词了

(5)举不相类似

(6)平

(7)清楚明白

(8)竟然满

5.(1)有又(2)诎屈(3)衡横

6.(1)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洢明说明

(2)“大苏泛赤壁”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后赤壁赋》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技亦灵怪矣哉

7.D8.B 9.B 10.C

11.(1)c (2)b (3)a (4)a (5)c

12.(1)苏东坡、黄鲁直一起观看一轴手卷。

(2)船尾横放着一把桨。

(3)再刻上一枚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4)总计在这一只小船上,刻有五个人物,八扇窗子。

大多数文言文有数词而无量词,现代文则数、量词同用;文言文的数词可放在名词后,现代文的数词习惯于放在名词前。

13.(1)文字少,传播信息量大。如第2段用380多个字,写了船、舱、窗、雕栏、刻字等物。

(2)用语前后照应、互相关联。如船尾与船头关联、照应。“楫”与“居右者”“居左者”照应,“左手倚一……”与“右手攀……”关联,“右手执蒲”“左手抚炉”关联,“其人”与“居左者”照应。

(3)本文有些段落运用了描写,写出特点,把无生命的核舟描绘得生动、传神。如“中峨冠而多髯者”写出东坡的外貌特征;“右手攀趾,若啸呼状”写出舟子的姿态特征。

14.(1)因势利导(2)独具匠心(3)栩栩如生

二、(一)15.魏学洢说明文“大苏泛赤壁”

16.(1)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2)(他)曾经赠给我一个桃核刻成的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3)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4)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17.生活时代姓名精湛技艺来历大小格局

18.数字说明(列数字)写核舟的体积之小,突出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19.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0.船在中间处高起,上有箬篷覆盖,两旁各有四扇窗子,且能自由开关,有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分别刻有8个字。

(二)21.ránjuànmíshǔ

22.右左右左左右右左右右左左

23.A24.ACE

25.(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左手抚鲁直背;苏黄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

(3)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26.生动描述核舟上的人物姿态和神情,具体说明雕刻者精湛的技艺。

(三)27.jìàodiānchǎnɡ

28.C

29.(1)左右(2)正面和背面(3)大开

30.座31.B

(三)32.对话安邦治国

33.(1)傥倘倘若(2)希稀少见、少有

34.(1)立即(2)幸亏(3)东部民族(4)长久地保持(5)所以

35.(1)唐太宗对左右近臣说:“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虽然痊愈,还应当护理调养。”

(2)国内外太平安定,我不认为值得高兴,惟独高兴的是陛下身处安稳境地,还考虑到危险的时候啊!

三、36.(略)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A、B、C、D分别正确填入句后。

(1)能以径寸之木()

(2)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3)石青糁之。()

(4)左臂挂念珠倚之。()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2.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数量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有何不同,然后归纳出来。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舟尾横卧一楫。

(3)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4)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文言文数量词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不同之处是:。

13.本文语言简洁、周密、生动,试结合文中有关语句作简要分析。

(1)简洁:

(2)周密:

(3)生动:

14.根据提示,写出成语:

(1)写出一个带有“因势”的成语:。

(2)写一个与“技亦灵怪矣哉”意思相近的成语:。

(3)写一个赞美核舟上所刻人物形象的成语:。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一)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5.以上两段文字出自写的《核舟记》,该文的体裁是,核舟雕刻的是的故事。

16.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17.第一段说明雕刻者的、和,引出核舟的;第二段说明核舟的和。

18.画线的两个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第一个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19.第二段能表现核舟雕刻精致、奇巧的词语有:。

20.细读第二段用简洁语言概括船舱的格局。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__,鲁直居__。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__手执卷端,__手抚鲁直背。鲁直__手执卷末,__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__足,鲁直现__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__卧__膝,诎__臂支船,而竖其__膝,__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21.给下列各字注音。

髯()卷()弥()属()

22.在文段__处准确写出所缺的字。

23.本段是突出“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中的哪一方面()

A.大苏

B.泛

C.赤壁

D.大苏泛赤壁

24.本段层次清晰,作者描写的顺序有()

A.先总后分

B.先分后总

C.先中间后两边

D.先两边后中间

E.先上后下 D.先下后上

25.从选文内找出相应的原句写在横线上。

(1)突出苏东坡形象特征的句子:。

(2)写苏、黄二人友好关系、互相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

(3)写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的句子是:。

26.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所选这一语段的内容。

(三)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27.给加点字注音。

季弟()山坳()城巅()洞敞()

28.下列兄弟排行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季叔仲伯

B.仲季伯叔

C.伯仲叔季

D.叔伯季仲

29.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指出在句中的意思。

(1)长五分许许:

(2)向背皆山向背:

(3)楼门洞敞洞敞:

30.给下面的语句补写上省略的成分。

山坳插一()城。

31.选出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A.拿起鼓槌,像冻得不能忍受的样子。

B.拿起鼓槌在打鼓,像冻得不能忍受的样子。

C.拿着鼓槌在敲打,像是不能胜任寒冷的样子。

D.拿着鼓槌,像不能胜任寒冷的样子。

(四)

居安思危

司马光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32.本段文字短小精悍,只有两句描写,却深刻揭示了一个的大道理。

33.画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____通____,意思是____

(2)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

____通____,意思是____

3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傥遽自放纵遽:

(2)今中国幸安幸:

(3)四夷俱服夷:

(4)唯惧不终终:

(5)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故:

35.翻译下列句子

(1)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2)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三、写作

36.选择一件工艺品,仔细观察后自拟题目,写一段文字进行说明。

一、1.mǐnshǔwǎnɡyíruòsǎnxuānránzhémíyǐjíjìzhuànrénxū

2.(1)顺着,就着模仿,这里指雕刻

(2)赠

(3)代词,它,指代中轩敞者

(4)语气助词了

(5)举不相类似

(6)平

(7)清楚明白

(8)竟然满

5.(1)有又(2)诎屈(3)衡横

6.(1)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洢明说明

(2)“大苏泛赤壁”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后赤壁赋》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技亦灵怪矣哉

7.D8.B 9.B 10.C

11.(1)c (2)b (3)a (4)a (5)c

12.(1)苏东坡、黄鲁直一起观看一轴手卷。

(2)船尾横放着一把桨。

(3)再刻上一枚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4)总计在这一只小船上,刻有五个人物,八扇窗子。

大多数文言文有数词而无量词,现代文则数、量词同用;文言文的数词可放在名词后,现代文的数词习惯于放在名词前。

13.(1)文字少,传播信息量大。如第2段用380多个字,写了船、舱、窗、雕栏、刻字等物。

(2)用语前后照应、互相关联。如船尾与船头关联、照应。“楫”与“居右者”“居左者”照应,“左手倚一……”与“右手攀……”关联,“右手执蒲”“左手抚炉”关联,“其人”与“居左者”照应。

(3)本文有些段落运用了描写,写出特点,把无生命的核舟描绘得生动、传神。如“中峨冠而多髯者”写出东坡的外貌特征;“右手攀趾,若啸呼状”写出舟子的姿态特征。

14.(1)因势利导(2)独具匠心(3)栩栩如生

二、(一)15.魏学洢说明文“大苏泛赤壁”

16.(1)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2)(他)曾经赠给我一个桃核刻成的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3)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4)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17.生活时代姓名精湛技艺来历大小格局

18.数字说明(列数字)写核舟的体积之小,突出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19.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0.船在中间处高起,上有箬篷覆盖,两旁各有四扇窗子,且能自由开关,有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分别刻有8个字。

(二)21.ránjuànmíshǔ

22.右左右左左右右左右右左左

23.A24.ACE

25.(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左手抚鲁直背;苏黄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

(3)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26.生动描述核舟上的人物姿态和神情,具体说明雕刻者精湛的技艺。

(三)27.jìàodiānchǎnɡ

28.C

29.(1)左右(2)正面和背面(3)大开

30.座31.B

(三)32.对话安邦治国

33.(1)傥倘倘若(2)希稀少见、少有

34.(1)立即(2)幸亏(3)东部民族(4)长久地保持(5)所以

35.(1)唐太宗对左右近臣说:“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虽然痊愈,还应当护理调养。”

(2)国内外太平安定,我不认为值得高兴,惟独高兴的是陛下身处安稳境地,还考虑到危险的时候啊!

三、36.(略)

(完整版)历年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核舟记》附答案

历年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核舟记》(附 答案)(5) 历年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核舟记》(附答案)(5)文章来自: 2007年太原市初中学业考试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 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 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 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 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9.【甲】文介绍了,【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类: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 ③一士人善画善: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旦: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译文: 【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 答: 1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答: 答案: 9.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逼真(评分说明:第一空大意正确即可。每空1分,共2分)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①类似,像②弯曲③善于,擅长④早晨(评分说明:结合语境正确解释,每空1分,共4分)11.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②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 (评分说明:正确译出“比”“漫”各1分,每小题大意正确1分,共4分)12.示例: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如:限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核舟记教案

11.核舟记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文章内容。感受文本语言的简洁、严密和生动。 2.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空间说明顺序。 3.关注文中数量词的特点,体会古代汉语数量词与现代汉语数量词的异同。 4.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欣赏艺术品的巧夺天工之美,感受中国的艺术文化魅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一颗桃核,能变成一件艺术品吗? 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关于能否变成一件艺术品,下面这段视频会解答这个疑问。 配《微雕欣赏》视频(见光盘) 师:多么神奇而瑰丽的艺术,一颗平凡的桃核,竟在人工的雕琢下变得如此生动精美。不过,视频中的画面转瞬即逝,你也许未能仔细观察这瑰丽的艺术。没关系,作为补偿,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核舟记》,去感受这艺术的魅力所在。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梳理字词,破除阅读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正音。 罔.(wǎng)贻.(yí)有奇 ..(yòu jī) 箬.篷(ruò) 髯.(rán) 衣褶.(hě)

袒.胸(tǎn) 黍.(shǔ) 矫.首(jiǎo) 篆.章(huàn) 壬戌 ..(rén ū) 2.教师范读,或听朗读音频。要求学生注意朗读节奏,整体感知大意。 3.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 4.特殊文言词语归纳。 (1)通假字 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 (2)一词多义 ①奇: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 ②为:A.为宫室、器皿、人物(做。这里指雕刻) B.中轩敞者为舱(是) ③而: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并且、而且) B.启窗而观(表承接,不译) 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转折,却、但是) ④之:A.径寸之木(助词,的)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代词,指核舟) ⑤其:A.其两膝相比者(他们) B.其人视端容寂(那) (3)词类活用 石青 ..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4)重点探究:古代汉语使用数量词的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请根据下列例句,说说它们的不同在哪里。 ①尝贻余核舟一。

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教案人教版

11.核舟记 【教学目】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了解“记”这种特点,了解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2.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品味语言,感受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3.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再现“核舟”的形象及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微观雕刻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总称,是雕刻技法的一门独立分支。常见的种类有微刻、微画、微画雕、核雕、骨雕和微雕等。 中国微观雕刻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战国时的玺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众所周知的王叔远的《核舟记》,也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 二、检查课内预习 请大家运用字典并结合黑板上的预习题自读这篇文章(有些题目需在自读本上笔答完成) 1)本文出处及作者简介(摘要在自读本上)。 2)为文章生字词注音并释义,用铅笔标出疑难句。

示例:①罔、贻、轩敞、箬篷等②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等 3)试概括文章段意 (要求用语精炼,各不超过十个字)。 4)思考下列问题: (1)核舟大小如何? (2)在这样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 (3)雕刻者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物的? (4)本文虽名为“记”,是不是记叙文,为什么? (5)文章主体部分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6)文章的全部内容安排实际上紧扣了怎样一个核心? 三、朗读课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 每位同学朗读两段。朗读后,各由其余同学对该位同学的朗读情况作评价,或指明其读音的错误,或纠正其断句不当;或称道其成功之处。 2.老师指导有关朗读的要领: 读音要力求用标准的普通话,注音要正确,特别是古今异读、变读、通假字、多音字必须严加推敲,查有实据,读准字音才能读得流畅,读准字音才能理解得清楚透彻。 断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古人称为“句读”。文言的断句水平跟读者的阅读面、阅读量以及文言的基础、功底和语感均成正比。但也有一些常规可以提前把握,以便有利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比如句首的发语词“夫”、“盖”等必须断开,“盖大苏泛赤壁云”就不可误读为:“盖大/苏泛赤壁云”;另外,断句跟句法关系密切相联,主、谓、宾各成分之间一般应断开;再则,断句与句意必须一致,不可因断句错误而产生歧义或谬误。最后,断句还跟文言的一些语法习惯、文章的感情基调、文体规律、作家作文的习惯、读者的阅读习惯等有关。阅读中均需综合考虑。 3.在预习并对课文整体内容稍有感知、认识的基础上,在学生稍有阅读文言知识的情况下,教师或可带读,或可范读,力争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达到流利畅达之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而把握文章的整体,获得这种文体的语感。 四、研讨课文 本文的题目虽有一个“记”字,是否意味着是一种记叙文体?它与《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本讨论题旨在考察同学在预习并熟读之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情况;同时借助比较,让学生对古文中的“记”体文言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学生的讨论可以从下列角度开展: (1)所“记”的对象和内容 (2)表达方式及语言 这个问题在本课时最后提出,容同学课后查阅有关文章资料,并分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 一、齐读全文导入第一课时的“研讨课文” 对这个题目的正确解说应当是,(1)从所“记”的对象和内容看,《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记”的是“桃花源”、“小石潭”等实地实景,显然属游记类性质的记叙;而《核舟记》作者“记”的是一艘“核舟”,一件工艺品,目的是要展示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绝顶智

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

《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字注音。 (1)罔不(2)贻(3)箬篷 (4)八方有奇(5)石青糝之(6)髯 (7)天启壬戌(8)篆章 2.解释加粗词。 (1)罔不:(2)尝贻余核舟一: (3)绝类弥勒:(4)诎右臂支船: (5)篆章:(6)视端容寂: (7)曾不盈寸:(8)桃核修狭者: 3.《核舟记》选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4.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在介绍核舟时先用________一词(原文中词)总括,结尾再用________一句话相照应,高度评价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5.根据文中表数量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古汉语表数量的用法。 二、阅读 阅读课文1~3节,回答问题。 (1)下面句中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xú)者为东坡 B.苏黄共阅一手卷(juǎn) C.石青糁之(sǎn) D.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2)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高可(大约)二黍许 B.矫(举)首昂视 C.两膝相比(比较) D.清风徐(缓缓地)来 (3)在这段中找出一个通假字并解释: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B.士卒多为用者 C.为人五,为窗八 D.中轩敞者为舱 (5)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从这三段文字中各找一点理由。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细致描写鲁直“如有所语话”,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是为了说明什么?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核舟记对比阅读 及 答案

《核舟记》《鼠画逼真》比较阅读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③逮举轴()④令怪之,黎明物色() 2.下列句中的“之”与“左臂挂念珠倚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无丝竹之乱耳 C.持就火炀之 D.至之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 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分) ⑵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2分) 4.甲乙两文同是表现艺术的精湛,但表现手法不同,说说乙文是怎样表现画作的逼真的?(1分)

( 二)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短文,回答18~20题(共12分)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 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 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周辉《刻木巧匠》)【注释】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 18.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4分) (1)绝类弥勒 (2)视端容寂(3)篷桅橹舵咸具 (4)二人对酌于中(5)皆有机能动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原文及翻译核舟记作者简介

核舟记原文及翻译核舟记作者: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核舟记》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3课核舟记 明有奇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①______”,左刻“②______,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其两膝相比.者②佛印绝类 ..弥勒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④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⑤为.宫室、器皿、人物⑥中轩敞者为.舱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⑧高可二黍许.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③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④尝贻余核舟一 ⑤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3. “核舟”中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东坡”,“黄鲁直”,“佛印”,作者详写船头三人的神情是为了说明什么?

《核舟记》原文及阅读答案解析

《核舟记》原文及阅读答案解析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 雕橄榄核小舟(乾隆二年)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 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 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 手执卷,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 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mí)勒,袒(tǎn)胸露 (lù)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 (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shǔ) 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

(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 戌(xū)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 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 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zēng)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 哉!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两膝相比者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是关于文中“核舟”的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 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 “__________________”,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 落叶做成的船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雕着花纹的栏杆,这

《核舟记》练习与课内外比较阅读汇编(附答案)

《核舟记》测试题 《核舟记》要点复习 一、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罔不 ..因.势象.形( )()()尝贻 ..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高可二黍许.()水波不兴.( ) 石青糁.之() 其两膝相比.者()佛印绝类 ..弥( ) 矫.首昂视( ) 其船背稍夷. ( ) 神情与苏、黄不属.( ) 珠可历历 .. ..数也( ) 钩画了了 ( ) 其人视.端容.()()若.听茶声然.( ) 长曾.不盈.寸()()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诎右臂支船 3.左手倚一衡木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三、词类活用 石青 ..糁之用法:解释:箬篷 ..覆之用法:解释: 奇:明有奇巧人()可:高可二黍许() 长约八分有奇()珠可历历数也()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 为人五;为窗八()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语:如有所语.()此中人语.云() 四、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五、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七下的《》也是出自此书。《核舟记》的作者是。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核舟的 3、雕刻者精湛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一、填空: 本文选自代人编辑的《》,本文作者, 代人,著有《》。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能以径寸之木罔不因势象形尝贻余核舟一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其两膝相比者 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其人视端容寂钩画了了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三、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3.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4.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四、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在具体说明核舟时,按什么顺序进行的空间顺序,按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说明。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3.读了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

核舟记对比阅读

《核舟记》《鼠画逼真》比较阅读答案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③逮举轴()④令怪之,黎明物色() 2.下列句中的“之”与“左臂挂念珠倚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无丝竹之乱耳 C.持就火炀之 D.至之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 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分) ⑵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2分) 4.甲乙两文同是表现艺术的精湛,但表现手法不同,说说乙文是怎样表现画作的逼真 的?(1分) 【参考答案】 1.①像②同屈,弯曲③等到,及④以……为怪 2.C 3.⑴(2分)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⑵ (2分)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4.作者没有直接议论评说画的逼真,而是借助猫的错觉从侧面来烘托的. 初中《核舟记》周辉《刻木巧匠》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短文,回答18~20题(共12分)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 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 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 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 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 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八上23核舟记答案李2.doc

23.《核舟记》 【参考译文】 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箸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K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祖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 神情和苏东坡、鲁宜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一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 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船的顶部较平,作者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箸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神奇啊!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朝代)(人名)编辑的《》。 2、本文体裁上属于一篇________________ 」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罔不: ____________ .壬戌:___________ ?? - 横卧一楫:_ . 箸篷: _____________ .贻余:___________ __ 八分有奇:______ . 讹右臂: ___________ .石旅之:_________ —多髯者:_________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词】 径寸之木: __________ ? ? ? ?高可二黍许:_____ . —如有所语:_ . 为宫室: ____________ .峨冠:___________ ? ? —两膝相比:_ . 因势象形: __________ .清风徐来:_______ . —绝类弥勒:_ . 因势象形: __________ .水波不兴:_______ —矫首昂视:_ 八分有蜜: __________ 励余:___________ —与苏、黄不属: ? ? 局可二黍许: ________ .卷端:___________ ? ? _ 地右臂: _____ 可历历数: __________ ? ?横卧一楫:_______ ___ 倚一衡木: _____ .

核舟记课内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核舟记》课内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本段具体介绍了“核舟”的船尾部分。请用简练的词语写出舟尾刻有哪些物品。 2.从舟尾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此时小船没有划行,而是在水上任其漂浮?(用原文的一句话回答) 3.雕刻家这样画两舟子的动作、神情,用意是什么?选出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表现一个舟子懒惰,一个舟子勤快。 B.表现一个舟子悠闲自在,一个舟子神情专注。 C.表现自己雕刻得生动细致,形象逼真,雕刻技艺高超。 D.演染一种愉悦、轻松的气氛,与船头三人的神情相呼应。 参考答案: 1.船浆、蒲葵扇、炉、壶 2.舟尾横卧一楫。 《核舟记》课内阅读训练二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文中空格处应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字。

(1)高可二黍许 (2)雕栏相望焉 (3)神情与苏黄不属 (4)诎右臂支船 3.翻译: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选文是如何突出这一主题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说明。 5苏黄二人与佛印的神态有什么不同? 6试分析这两段选文在作者写作意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 1.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2.左右相对类似同“屈”弯曲 3.他们的相互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 4. 用核舟窗户上刻是苏轼的诗句“山高月小,水落石”,“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来暗示的 5.如有所语矫首昂视 6.都表现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hézhōu jì 核舟记 wèi xuéyī 魏学洢 míng yǒu jī qiǎo rén yuē wáng shū yuǎn ,néng yǐ jìng cùn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 zhī mù ,wéi gōng shì、qìmǐn 、rén wù,yǐ zhì niǎo shòu 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 、mùshí,wǎng bù yīn shì x iàng xíng ,gèjùqíng tài 。cháng 、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 yíyúhézhōu yī ,gài dà sū fàn chì bì yún 。 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zhōu shǒu wěi cháng yuē bā fēn yǒu jī ,gāo kě èr shǔ xǔ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zhōng xuān chǎng zhě wéi cāng ,ruòpéng fùzhī 。páng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 kāi xiǎo chuāng ,zuǒ yòu gè sì,gòng bā shàn 。qǐ chuāng 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 ér guān ,diāo lán xiāng wàng yān 。bìzhī ,zéyòu kè“shān 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 gāo yuè xiǎo ,shuǐ luò shí chū ”,zuǒ kè “ qīng fēng xú 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 lái ,shuǐ bō bù xīng ”,shí qīng shēn zhī 。 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chuán tóu zuò sān rén ,zhōng é guān ér duō rán zhě wéi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 dōng pō ,fóyìn jū yòu ,lǔ zhí jū zuǒ 。sū 、huáng gòng 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 yuèyī shǒu juàn 。dōng pō yòu shǒu zhí juàn duān ,zuǒ shǒu 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 fǔ lǔ zhí bèi 。lǔ zhí zuǒ shǒu zhí juàn mò ,yòu shǒu zhǐ 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 juàn ,rúyǒu suǒ yǔ 。dōng pō xiàn yòu zú ,lǔ zhí xiàn zuǒ 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 zú,gèwēi cè ,qíliǎng xī xiāng bǐ zhě ,gèyǐn juàn dǐ 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 yī zhě zhōng 。fó yìn jué lèi mílè ,tǎn xiōng lù rǔ ,jiǎo 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 shǒu áng shì,shén qíng yǔ sū 、huáng bùshǔ 。wòyòu xī 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 ,qū yòu bì zhī chuán ,ér shù qí zuǒ xī ,zuǒ bì guà niàn

《核舟记》试题及答案

《核舟记》试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罔.不()贻.()有奇 ..()黍.()箬.篷()糁.()峨冠.()髯.()衣褶.()诎.()楫.() 椎髻 ..()虞.山()篆.章()..()壬戌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1.有奇巧 ..因.势象.形( )()()..人( )2.罔不 3.尝贻余 ...核舟一()()()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 ..( )()()6.启.窗而观( ) 7.箬篷 ..( )()()8.雕栏相望.焉( ) ..覆之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石青 ..糁.之()() 11.中峨冠 ..而多髯.者()()()12.如有所语.() 13.其.两膝相比.者()()14.佛印绝类 ..弥勒( ) 15.矫.首昂视(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 17.珠可历历 ..仰面( ) ..数也( )18.居右者椎髻 19.其人视.端容.寂()()20.若.听茶声然.( ) 21.其船背稍夷.( )22.钩画了了 ..,其色墨.( )( ) 23.长曾.不盈.寸()()24.盖简桃核修狭 ..者为之()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便要还家()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4.左手倚一衡木( )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7.选贤与能( ) 8.矜、寡、孤、独、废疾者( ) 9.荡胸生曾云( ) 10.混黄华叶衰( )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以至鸟兽、木石()文曰“初平山人”()③奇:明有奇巧人()④有:明有奇巧人() 长约八分有奇()长约八分有奇()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为人五;为窗八()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⑦可:高可二黍许()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珠可历历数也()此中人语云() 五、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作者是,字,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朝的文学家,字。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6.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一个动作和“”的神态看出来。 7.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的性格特点。8.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 按空间顺序说明物体 说明物体的形状、结构一般都是先说整体,而后逐一地说它的各个局部,称为空间顺序。至于整体怎么说,各个局部的顺序怎么安排,则要因物制宜,没有一定之规。本文写核舟整体的只有两句话,一说长度,一说高度,突出了这件雕刻品的体积之小。以下写局部:正面反映雕刻家的艺术构思,是雕刻品的主体部分,自应在前;上面是题款,系雕刻品的附属部分,自应在后。这是合乎常理的,不足为奇。令人感到奇特的是,写舟的正面却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的顺次加以颠倒。为什么要这样写?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这后一个原因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那么,苏、黄、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头是画的主体部分,而船舱就是背景部分了;先出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如果按正常顺序先写船头次写船舱,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至于最后写船尾,这用不着细说,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 [发散训练]1.给下列字注音。 罔()袒()矫()髻()戌()糁()髯()诎() 2.解释下列通假字的含义。诎:衡:简:有: 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写出总写舟尾所刻内容布局的语句。 (2)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语句。 [中考巡礼](2005武汉) 1.下列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将改正后的字填写在括号里。 ①煦暖相形见拙拮据阔绰( ) ②恻隐无遐顾及逶迤脊梁( ) ③潮汛不屑置辩魁梧祈愿( ) 2.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梅花和雪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 A.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素雅,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B.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但它比梅花素雅。 C.梅花比雪花芬芳,雪花比梅花素雅。 D.雪花比梅花素雅,但它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综合收敛]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峨冠:(2)髯:(袒:(4) 历历: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佛印绝类弥勒。 3.写出文中描写苏东坡外形特征的句子。4.写出文中描写佛印外形特征的句子。 5.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迁移整合](2005浙江) 东坡画扇(宋)何莲

核舟记练习答案

核舟记练习答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核舟记》 明有奇巧 ..(奇妙精巧)人曰王叔远,能以.(用)径.(直径寸之.(的)木,为.(wéi)(雕刻)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①罔.(无)不因.(顺着,) 势象.(雕刻)形,各具情态。②尝.(曾经)贻.(赠送)余核舟一,盖.(大概)大苏泛.(坐船游览)赤壁云.(……的情景)。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通又)奇.(jī)(零数),高可.(大约)二黍(shǔ)许.(上下)。中轩(xuān)敞者为舱,箬.(ruò)篷.(遮风雨,挡阳光的东西)覆(fù)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连接词)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慢慢地)来,水波不兴.(起)”,石青糁(sǎn)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é)冠.(guān)(高高的帽子)而.(其中)多髯.(rán)(胡须)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说话)。东坡现.(露出)右 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略微侧着身子),④其两膝相比(靠着)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⑤佛印绝.(非常、极)类.(像)弥勒,袒(tǎn)胸露乳,矫. (jiǎo)(举、抬)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不类似)(shǔ)。卧右膝(x ī),诎.(qū)(同曲,弯曲)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yǐ)之— —珠可历历 ..(分明可数的样子)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船桨)。楫左右舟子各一人。⑥居右者椎髻 ..(jì)(梳着锥形发髻)仰面,左手倚一衡.(同横木,右手攀右趾(zhǐ),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⑦其人视端.(端正、正)容寂,若.(好像)听茶声然.(好像……的样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教案

11*核舟记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优秀、勤劳、聪明灵巧,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令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其中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令人叹为观止。今天我们将学习的《核舟记》就向我们展示了数百年前我国民间艺人精妙绝伦的雕刻技艺。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句式。 2.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究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4.文章生动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本文,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995年10月27日《文汇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惊现宁波,消息传出后,文物界、收藏界趋之若鹜。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其芳容,让我们一同走进魏学洢的《核舟记》去开开眼界。(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器皿.(mǐn) 罔.不因势象形(wǎng) 贻.(yí) 八分有奇 ..(yòu jī) 二黍.许(shǔ) 箬.篷(ruò) 髯.(rán) 石青糁.之(sǎn) 诎.(qū) 壬戌 ..(rén xū) 舟楫.(jí) 篆.(zh uàn)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通假字。 ①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②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 (2)一词多义。 ①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 ②为为宫室、器皿、人物(做。这里指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是) ③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一头,一方) 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正) ④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连词,表并列,并且、而且) 启窗而观(连词,表承接)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连词,表转折,但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