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戏曲元素

戏曲元素

戏曲元素
戏曲元素

《浅析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21世纪的流行音乐中,很多流行音乐都融入了中国的国粹戏曲元素。这样,不仅可以帮戏曲音乐度过低谷,而且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欢。这样的流行音乐别具特色,在音乐中融入中国的国粹宝典戏曲元素,使流行音乐以另外一种形式展示在大家面前,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舞台,这是一种艺术创新,是我们值得提倡的艺术创作。

一.引言

流行音乐自从产生以来已经有百年时间,经过这么久的发展,流行音乐的形式已越来越多变,种类也越来越多,反映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在当代文化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有的西方学者甚至认为,流行音乐也许是“后现代文化形式中最杰出的代表”。作为有着充沛生命力的一种文化现象,流行音乐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流行音乐之所以这样一直以来都广受欢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流行音乐自身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的,它在不同时期都能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地转变风格。不仅如此,流行音乐还不断地汲取各国文化的精髓。在我国,目前的流行音乐中就添加了一些传统的戏曲元素,这样的流行音乐不仅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而且还可以使青少年一代以更加通俗的方式接受我国的传统文化,享受传统的戏曲带给的艺术享受。

二.流行音乐的发展

1.流行音乐的现状

我很喜欢唱歌,喜欢唱流行歌曲,也喜欢美声民族歌曲(当然唱得不怎么样),甚至对于戏曲我也十分的喜爱,时不时哼上一段,更喜欢听钢琴音乐,看到人家如果在玩弄乐器就羡慕的要死,我认为不管是什么音乐,都有好的作品也都有差的作品,不能认为那种音乐就好,这种就不好,这是很片面的观点。

中国流行音乐的鼎盛时期应该说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无论是大陆还是港台,优秀的流行音乐歌手和作品繁如星辰,大陆的歌手有:毛阿敏、李谷一、董文华、李娜、那英、崔健、高枫、张行、郭峰、毛宁、孙国庆、刘欢等,港台的有:谭咏麟、张国荣、张学友、罗文、张雨生、齐秦、姜育恒、王杰、伍思凯、罗大佑、苏芮、高胜美、潘美辰、邓丽君、梅艳芳等等,不胜枚举。注意,以上我所列举的歌手要么不只出过一张专辑,要么所传唱的经典作品经久不衰,而现在的流行歌手都只是昙花一现,或只唱一首成名曲后销声匿迹,除了一个“后现代流行音乐”的周杰伦外,其他的都不怎么经常现身。

流行音乐为什么受大众喜爱?就是因为它的艺术来源于大众,歌词通俗,曲调流畅优美易记,唱的时候不过于注重发音,但注重情感真实。说白了,它就是大众文化,不是阳春白雪,听过老鹰乐队的那首《take it easy》吧,虽然是上世纪美国70年代的歌曲,但如今听起来仍然风采迷人,就是因为它的旋律优美,朗朗上口,感人肺腑。“超级男声”海选很有意思,看那些年轻人都是千篇一律的唱一首歌,千篇一律的用含糊不清的腔调来唱,而都千篇一律的被刷下来,这就是现如今流行音乐对年轻人的毒害了,没有自己的风格,只是在学别人,别说这些海选的年轻人,就是那些“歌星”们不也是如此么?不是好好的唱歌,硬是要学人家海外歌手或港台歌手的饶舌发音,人家想学正宗的普通话发音学不好还烦恼,你还装模作样的效仿,真是媚外都媚到了音乐上,媚掉了自己的个性也媚掉了自己的风格,真

是“现在的流行音乐越来越不知所云,在貌似华美的旋律背后隐藏着的却是极其空洞的内容”。

其实说起来当今优秀的歌手还是很多的,但究竟是什么导致如今的流行音乐萎靡不振?那就是音乐创作的减退,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现在很多优秀的音乐人创作枯竭,台湾歌手童安格为了出《好日岱》专辑,专门到内蒙古去体验生活,以求创作灵感,但说实话后来这张专辑确实也没法跟他以前的相提并论,更不要说现在的“音乐人”们了。没有好的新作品,大家只好翻唱成风,也导致了网络歌曲的横行,今天这个唱一曲,明天那个又出一首,急不可耐的想把所有能哼哼成调的所谓“旋律”都谱成曲子,只求混个名熟脸熟,再也没有什么底子可抖了,没关系,凭着这名,可以去拍电视、拍广告、可以去做嘉宾,有了钞票这才是最终的目的,其他的什么一切见鬼去吧!有句话说的好啊:“商业对于艺术从来就是扭曲的,其激烈程度已经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创新和个性也能当作商业元素制造,反大众也能成为征服大众的手段,脱俗也能变成媚俗的假面。”

我们流行音乐的培植土壤已经严重“盐碱化”了,一个“超男超女”想学港台的造星模式又学得不伦不类,大陆象样的流行音乐大赛和奖项设置寥若星辰,名作曲作词家的严重匮乏,象李海鹰、谷建芬、施光南、徐沛东、雷蕾,象黄霑、鲍比达、陶喆、梁弘志、李宗盛、陈志远等这样优秀的音乐人恐怕再也不容易出现了,不难说这跟时代的功利风气有关。

这也跟我们中国现在的音乐体制有很大的关系,盗版的风行、过度包装的造星运动的云起、假唱的昌盛,当年频繁举行的个人演唱会如今已经风光不在,“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不能说那些网络歌手的投机没有这样的前提因素,不能说“超级男声”就不是在这种格局下产生的“另类”运动吧?反正是你好他好我也好,赚了银子大家好,音乐作品好不好?管我屁事,由各种传媒来捧吧。呜呼!可悲,可以说现代人的流行音乐欣赏意识被这个时代强占了!

谈到网络下载对流行音乐影响的问题,有人认为网络下载严重影响了流行音乐的发展,但却没有看到网络也在另一面极大的免费宣传了流行音乐,如果是真正的音乐爱好者,他肯定会去购买一张正版的CD来听,从另外一个方面讲,不好的音乐作品,人家可能下下听听就完了,而好的音乐作品,人家下了听后觉得好,不用说会去买一张了,所以,网络从这个方面也对流行音乐起着一个不可忽视的激励作用。

“放眼看那座座高楼如同那稻麦,看眼前是人的海洋和交通的堵塞,我左看右看前看后看还是看不过来,这个这个那个那个越看越奇怪,过去我不知什么是宽阔胸怀,过去我不知世界有很多奇怪,过去我幻想的未来可不是现在,现在才似乎清楚什么是未来,噢……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我喜欢听崔健的歌,用这首歌的歌词来形容现在我对国内流行音乐的现状思考,我觉得比较合适,也许还有很多因素促使现在流行音乐成这个样子,但是有的时候确实也把握不了时代的脉搏,

2.流行音乐的特点

流行音乐的新奇性。即流行音乐的流行性或时尚性。新奇是一切流行事物的显著特征,好奇心是人类心理的一个特征。而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主要以满足消费为目的的商业化的娱乐音乐,它必然是“建立在契合了某种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心理因而能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基础之上的。”流行音乐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因而必然会“致使这种唱、奏、听某一曲目或运用某一风格的行为方式及其对象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扩展蔓延,并形成不同程度的社会风靡与社会群体性狂热。”流行性和时尚性是流行音乐的基础。

流行音乐的娱乐性。流行音乐的作品内容通俗易懂,题材多取自于日常生活,以表现爱情主题的为多数,接受和消费的主体多数是以一般平民或亚文化群为主,因此它强调的是它自身的娱乐性和消遣性。它的通俗性决定了它拥有大众的基础。人们可以主动参与表演,增加了能动的空间和乐趣,人们从中能得到放松与享受。因此,流行音乐更为注重和强调自身的娱乐消遣性,“娱乐性”是流行音乐的重要特征与功能。

流行音乐的商品性。流行音乐的传播载体是以作为大众文化消费品的各类录音磁带唱片为主的,在市场经济下,由于生产者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商品市场,他们必然会以赚取利润作为他的最终目标。

流行音乐的快速更替性。既然流行音乐具有商业性,那么它也和其他商品一样,是群众文化消费商品的主要形式之一,就必然存在着大批量的生产特性,产品快速的推陈出新,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更新的文化消费的需求。随着大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流行音乐的变更周期越来越短,之后会被更为时尚新颖的形式迅速所代替。

流行音乐的参与性。流行音乐的创作题材一般都是以日常生活为主,强调个人的心理情感,强调自我,容易引起特别是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且流行音乐旋律易记易唱,演唱时可以满足自我的情感宣泄,产生自我陶醉感,从而获得一种创造性的满足感。这就使得流行音乐的可参与性大大增强。

流行音乐传播手段的科技性。科技的进步使得流行音乐的传播手段发生极大的变化,从最初没有影像的磁带、唱片、CD、广播到有影像的电视、卡拉OK、VCD、DVD、MTV,再到便携式的mp3、mp4、MP5等高科技的发明成果,这些科技产品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流行音乐的广泛“流行”。而MIDI、多轨录音技术和电子音响合成技术的出现则大大提高了流行音乐制作的效果和音响表现的丰富性。因此,流行音乐的流行性的扩大离不开这些现代科技传播手段。

三.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

流行音乐“不只是一种艺术现象,也不只是个体现象,而是社会性的文化现象”,综观近二十年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华语流行乐坛若干现象,我们认为:怀旧,是转型期以来中国人的一种普遍社会心理,作为一剂有力的情感酵母,它正拨动着亿万国人的心弦。而且,怀旧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在流行音乐中添加戏曲元素。

戏曲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新的艺术创新。以流行歌曲为基本曲调,采用电影、电视剧的故事扮演方式来表现戏曲,不是说将戏曲艺术完全的流行化,抹煞了其传统艺术色彩,我们说现代流行音乐它之所以流行肯定有其特点或优势,这是传统戏曲艺术所不具备的,当我们把两者取其长处结合在一起,而不是谁吃掉谁,而是通过融合两者的优势来创造出一种更加优秀的艺术形式。

1.现状

其实在当代流行音乐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优秀的流行音乐人,在感受到戏曲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在积极的想以一种新的形式将戏曲艺术改变成为能为现代

人尤其是他们更能影响的现代青少年所接受,以达到发扬我们的戏曲艺术的目的。把中国戏剧音乐元素用于流行音乐也并非现在才开始实践,早在1998年零点乐队就推出的了歌曲《粉墨人生》,其中的旋律是改编自京剧,融入了京剧的唱腔,而现在他们的最新专辑《风·雷·动》由于运用了现代的流行音乐形式演绎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而引起国外同行和媒体的关注。艺术歌曲类的则有李谷一在上世纪90年代初推出的《前门情思大碗茶》以民间说唱京韵大鼓的基本音调为基础谱写的歌曲; 60年代为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谱曲的时候,歌曲则选用了苏州评弹;在广东原创音乐中,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广东著名音乐人朱德荣所创作的《梦北京》,这首歌是先有普通话版,陈树作词、王佩首唱,其后的粤语版叫做《情迷》,是香港的向雪怀先生填的词,改由流行歌手周慧敏演唱,歌曲中间有一大段京剧女声唱段作为过门,表现手法既独特,又突出了“梦北京”的主题,让人过耳难忘。后来据朱德荣自己介绍,歌中京剧唱段部分的演唱者就是朱德荣太太,而朱太太本身就是一个京剧艺术家,京剧的演唱驾驭自如游刃有余,难怪京剧部分的光芒几乎可以把流行唱法部分所掩盖。不过我们说把戏剧作为音乐的谐和,其前提还是要整首歌曲恢复较传统的音乐氛围,不能有太多嘻哈的味道,这样的话还是完全可以尝试的。比如摇滚与京剧唱腔细腻的陈升与信乐团都唱红的《one night in北京》,几乎已经是一种音乐融合的经典了。到了21世纪,华语乐坛小天王周杰伦是最突出的将戏曲艺术融合进流行音乐中的音乐人,一首由他创作,李玟演唱的《刀马旦》[3]是最早被大家所熟悉的流行音乐与中国戏曲元素结合的作品。首先是曲调带有浓郁的戏曲特色,其次歌词中描写戏曲演出的场面:“耍花枪一个后空翻腰身跟著转马步扎的稳当,耍花枪比谁都漂亮接着唱一段虞姬和霸王,耍花枪舞台的戏班二胡拉的响观众用力鼓掌,耍花枪比谁都漂亮刀马旦身段演出风靡全场。”就连我们这些不太懂戏曲的人都能感受到戏曲演出的那种精彩。随后周杰伦在2005年推出的专辑《我的地盘》MV中,化起了“猴妆”,并穿着京剧服装耍猴拳、跳嘻哈,戏味十足。这已不是他第一次和京剧“约会”。在《以父之名》、《龙拳》演唱会中,周杰伦就曾反串京剧青衣的唱腔,而《我的地盘》更是把京剧元素与流行hip-hop风格结合,让人惊艳。其实这也是运用现代最时尚的R&B 等手段来包装、演唱传统戏曲,这可以使歌迷重新认识中国古老文化的魅力,找到心灵深处的民族归宿感,其现实意义体现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后来周杰伦为一部经典电影大片《霍元甲》的主题曲谱曲和演唱时在主题歌中一段加入现代韵律感的京剧花旦唱腔,给人一种为之一震的感觉,很难想象这种戏曲艺术通过流行音乐的形式能变现的如此淋漓尽致,而这段“女声”正是出自周杰伦之口。另外还有我们熟悉的天王歌手刘德华在粤语新作《继续谈情》里则分别选用了广东粤曲名段《山伯临终》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一段,分外出彩;小天后孙燕姿的新专辑《Stephanie》中,《反过来走走》一开场的京剧唱腔令人惊喜,随后她分别运用不同的声音或说或唱,让这首歌十分戏剧化;有“内地周杰伦”之称的川籍歌手华少翌, 14岁进入四川省川剧学校专攻文武小生,他把川剧高腔和变脸绝技搬进了R&B歌曲《梨园英雄》中,其中那高亢动人的川剧帮腔,选自川剧经典唱段《别洞观景》。除此之外还有比较出彩的作品有音乐才子陶喆的《Susan说》,这首歌以广为人知的京剧名段《苏三起解》[4]为蓝本,将京剧“苏三起解”的流水快板改编成一曲“Susan说”,当中还将“苏三”成为同音谐音“Susan”,并对苏三的故事感怀而创作新词,特别是音乐前奏部分的京剧唱腔,让歌迷在瞬间就有一种时空交错的心灵震撼,让京剧艺

术以一种新的感觉为大家所欣赏。再一个优秀的音乐人王力宏始终想把华人的音乐带给全世界,他的新专辑《盖世英雄》其中不但有京剧的元素,而且对有戏曲“化石”之称的昆曲进行了大胆的音乐解析,的确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在流行音乐的制作中巧妙加入戏曲以及古典诗词等独具中国特色的元素再结合国外流行的R&B音乐风格,打造让一种耳目一新的中国风兼R&B音乐形式。一首京剧中的唱词让长期受西洋教育的王力宏对中国诗词之美深深的折服,华丽生动的中国文字、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曲折婉转的唱腔,优雅的身段举手投足尽是故事;“花田错”一出京剧的喜剧中夹带着浪漫的爱情,王力宏引用了这个美丽的名字改编成一首凄美的情歌“花田错”。在“花田错”这首歌中王力宏找到京剧与西洋流行乐不谋而合之处,来自西洋乐风R&B的自由转音,其Free的唱法正与京剧里特别将唱词中单个字拉长转音的戏剧性相似,“花田错”的精彩之处正是王力宏巧妙的融合了R&B与京剧唱腔,让聆听者心中在古典中有新意。于是,当流行乐与“东方歌剧”的京剧相遇,将传统古典与现代流行的冲突,兼容并蓄的粉墨登场,音乐的形式随时代不断改变,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正在萌芽。对于没欣赏过这种或不屑去听这种音乐形式的所谓传统艺术家们,我觉得不妨可以试试从能发扬戏曲艺术的角度去看待这种新的音乐形式,对我国的戏曲艺术发展来讲也不是个坏事。至少我们当代的年轻人从其中领略了戏曲艺术的魅力,也懂得了一些戏曲艺术的知识,产生了对戏曲艺术的爱好,可以说是有利无害的。把这样的尝试看作对于传统戏剧的推广,对其本身并没有产生什么不利的影响。只要戏曲艺术能与其他艺术形式共存,就会在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过程中,寻求到嬗变、更新成崭新艺术形式的机会……一个时代需要的音乐形式取决于这个时代的客观现实环境,在我们这个时代(至少这段时期)我们不能否认最能适应社会的音乐形式就是流行音乐这一音乐形式,那么至少在现代我们想要发展我们的戏曲音乐,做出一些改进与调整,借鉴流行音乐这种优秀的音乐元素加以结合收为己用,使之成为大众能广为接受和喜爱的艺术形式,既能使自身得到完善与发展又能使这种艺术形式具有更长更繁盛的生命力,又有何不可呢?况且,没有一种音乐形式能从头到尾的一直兴盛,它总是有个兴衰的起伏过程,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有又轮到流行传统戏曲艺术这种艺术形式了呢?

2.特点

a.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中古今相参的辞赋

古文化背景、文言文、古诗词在以往哪些中国风里得到很好的表现呢?看这首《东风破》的词“……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我们发现,由于阅读习惯的改变,现代人写出来的辞赋,已经古今参夹了,如“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若出于古人之手可能会变成:吾立门后忆,闺中人依依,但我们发现“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更能言简意赅表达出立意矛盾。古今相参杂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继承的是辞赋的意境,而不是语言习惯。总体来说,这种歌曲对辞赋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怀古的意境、古文风情操。

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对辞赋的要求应该是越高越好,古今参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考虑了两大原因;第一,市场需要的原因;第二,旋律的改变,让词没有格式的规律,这个也是现代文参杂的客观原因。但作为一种属于中国的乐种,从音乐的角度说,我们要继承和延续苏东坡、柳永等词人在辞赋上的艺术精神追求。

b.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中古文化的渗透

先来看看这段中国风作品《苏三说》。词作者借用了古代典故,将《苏三起解》的这段戏,展开描述了戏曲细节,整曲将现代和古代作了细微的联系,虽说这种联系没有太大的关

联性,但那些古今人物的情感,对真爱追求的执著,相互间还是有联系的,歌曲立意在此。加上歌手陶喆本人的歌唱技巧也很出色,内敛而不张扬,很自然地将花腔带出来,而不是刻意地用花腔去套歌曲。《苏三说》这首歌曲,在以前叫Rmb改唱,现在我们给它一个正名——中国风(即流行音乐中融入戏曲元素)。原因在于它和古文化的联系,词作者巧妙的古今联系,配上精彩绝伦的一段花腔,让整首歌曲富有立体感。

c.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中古旋律的融入

有些流行歌曲,从中汲取了中国旋律的精髓。另外,我们惊人地发现戏曲中的长转音与现代Rmb转音唱法可以很好地融合。比如,王力宏演唱的《花田错》,其中有经典的一句:花田里犯了错,请原谅我多情的打扰。大家印象都很深刻的是,“请”字绕了十几个弯,一个字足足顶了很长时间,这些旋律的处理方法在以前的流行歌曲中是很少见的,如今结合Rmb转音,中国戏曲旋律又有了新的市场。除此之外,古旋律还可以是中国民乐。可以说民乐是戏曲之后的中国音乐。

d.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现代性的编曲

编曲体现出的流行歌曲的现代性,分为节奏和配器两个方面。首先,从这种流行歌曲的节奏上看,其流行的节奏,能够把古老的旋律变得更加现代。最主要的节奏变化是现代节奏讲究低音,而中国音乐“戏剧、民乐”历来是没有“低音”这个概念的,就算节奏乐器也是高音的“嘀嘀嗒嗒”声。现在加入了低音的节奏点,让歌曲显得更加富有张力和融合性。新的节奏,新的低音点,算是中国流行歌曲的新包装吧。其次,中国音乐应该起源于中国乐器,一个娱乐性的说法是“有了好听的乐器,人的声音才能从说话变成歌唱”。中国乐器种类繁多,单一乐器的使用技巧也博大精深,中国乐器都是一般作为主旋律运用,在旋律的编写上要花更多的时间,要请老师录制真乐器;中国乐器要用得精,要跟西方乐器融合在一起。如吉他、钢琴、弦乐等,在这种作品里面是不排斥的,但是不能成为主角。

3.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家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更加注重享受生活。在工作之外,为了放松心情,更多的人选择用音乐来释放自己的心情,因为音乐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近些年,流行音乐中融入戏曲元素的歌曲更是群众的喜爱,这种歌曲中既有中国的国粹因素又有现代的风格,影响到中国的大江南北。不仅青少年喜欢,中老年人也喜欢这样的歌曲。这种歌曲通过融入戏曲元素,使得流行音乐以一种新的艺术展现在大众面,可以说是“后现代中的一种杰出代表”。归根到底,中国现代流行歌曲必须植根于民族音乐土壤,研究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艺术发展方向,创作属于自己的民族化音乐作品,使中国民族的音乐作品在世界乐坛上独树一帜。不管怎么说,流行歌曲中融入戏曲元素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音乐人认可,也被更多的大众关注和欣赏。

四.结语

现阶段在流行音乐中添加戏曲元素,是我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努力地去适应市场的结果。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在保持传统文化的要素下不断创新,不断借助现代的手法,适应现代人的口味,而不是永远停留在故纸堆,才能吸引年轻的观众。“京歌”、“R&B”、“唱川剧”等都不例外,传统戏曲通过借助于流行这一快速通道广泛迅速地传播开来,赢得了一大批青年听众的喜爱,同时,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音乐本身的生命力也在民族化的道路上更加旺盛,这就是一种双赢。我们也更为期待的是我国的新一代的青少年能找到一条结合的更好的道路,既能保留我们的传统国粹艺术,又能使之度过这个艰难的低谷期,重拾辉煌。

戏曲学--传统戏曲中的一些服饰分类

戏曲学--传统戏曲中的一些服饰分类.txt3努力奋斗,天空依旧美丽,梦想仍然纯真,放飞自我,勇敢地飞翔于梦想的天空,相信自己一定做得更好。4苦忆旧伤泪自落,欣望梦愿笑开颜。5懦弱的人害怕孤独,理智的人懂得享受孤独戏曲学--传统戏曲中的一些服饰分类 在我国的戏曲舞台上,传统戏是经久不衰的一朵奇芭,其服饰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赞叹。下面仅举出一些传统戏中的服饰以作参考。 皇帽 ──戏曲盔帽。也叫“王帽”或“堂帽”。为剧中皇帝专用之礼帽。帽形微圆,前低后高,金底,上铸金龙,缀黄色绒球,后有朝天翅一对,左右各挂黄色大穗。 纱帽 ──戏曲盔帽。帽形微圆,前低后高,纯黑色。两旁插方翅者,为生角扮演的忠正文官所戴。如《群英会》中的鲁肃;插尖翅者为净角扮演的奸邪者所戴。如《四进士》中的顾读;插圆翅者为丑角扮演的文官所戴。 蟒 ──戏曲服装。圆领、大襟、大袖、长及足,满身纹绣:上为云龙,下为海水,为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公服。又有男蟒、女蟒之分。女蟒较短,绣龙凤,为后妃、贵族妇女所穿。 一般说来,皇帝穿黄色蟒袍;臣僚所穿,以红蟒为贵重;性格粗豪者服黑蟒、蓝蟒;年轻俊雅者服白蟒、粉色蟒;年长者服古铜色或香色蟒。无论穿男蟒、女蟒,都要腰围玉带。 官衣 ──戏曲服装。传统戏曲中的文官服,样式与蟒同,圆领大襟,无满身纹绣,只在胸前和后心有方形补子各一块,上绣仙鹤等飞禽,颜色有紫、红、蓝、黑等。依官阶大小分别,宰相、国老等着紫色,巡按、府道等着红色,知县等着蓝色,黑色则为驿丞门官穿用,又称素服。女官衣较男官衣稍短,颜色有红、秋香色2种。红官衣为一品夫人穿用,也作为传统的结婚礼服。 箭衣 ──戏曲服装。圆领、大襟、马蹄袖或敞袖,前后开衩齐腰,长及足。原为清代官服,用于戏曲舞台则上自皇帝、高级将领,下至一般武士,绿林人物皆可穿用。分龙箭(上绣龙纹、下绣海水)、花箭(上绣团花)、素箭。龙箭为皇帝及高级将领穿用;花箭为一般武将穿用;素箭有黑、蓝等色,为公差、老军穿用。 靠 ──戏曲服装。又称“甲”。传统戏中武将的装束。圆领、紧袖、长及足,分前后两片,上下及两肩绣鳞纹或丁字纹,中部靠肚略阔,硬里、凸起,绣虎头纹或龙纹,背间有一虎头形的背虎壳,上可插四面三角形靠旗,腿部有两块护腿,为靠牌。靠有软、硬两种,软靠不用靠旗。依剧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和脸谱区分靠的颜色。女靠自腰及足缀有彩色飘带数十根,胸前加护心镜。 翎子 ──传统戏曲中剧中人物所戴盔帽上的饰物,即雉尾。成对插于盔头两侧,可增加美观,演员用以表演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用于传统戏中番王、番将、山大王、妖精等。有些英武的青年将领,如吕布、周瑜等也戴。 盔头 ──传统戏曲中剧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通称。大体分为冠、盔、巾、帽四类。冠为帝王、贵族的礼帽;盔,为武职人员所戴;巾,多为软质,属于便服;帽类比较复杂,自皇帽至草帽,名目繁多。与盔头配合戴用的还有许多附件,如驸马翅、翎子、狐尾等。盔头按人物身份、性别、年龄等的不同而分别使用。 靴

赵元任的音乐创作中还融入了戏曲音乐的元素

赵元任的音乐创作中还融入了戏曲音乐的元素。其母亲精通昆曲,在母亲的影响下,赵元任从小就受到民族戏曲音乐的熏陶,因此,不知不觉中,戏曲音乐也成了赵元任艺术歌曲创作中吸收借鉴的素材之一。他将戏曲音乐的元素融入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使作品的民族风味更加明显。例如在大家所熟悉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当中,“教我如何不想他”一句就来自于京剧西皮原板的过门,但是赵元任先生在这里并不是简单的生搬照套,而是对素材的吸收与再运用。 听歌 介绍 这首歌是刘半农1920年在伦敦时写的一首白话诗,1926年赵元任将此诗谱曲。是30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广泛流行的一首中国艺术歌曲。如今已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宝库中一首经典的艺术歌曲,也是专业音乐学府的优秀声乐教材。 这是一首带有抒情性质的歌曲。歌词分为四段,分别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选取了微云与微风、月光与海洋、落花与鱼儿、枯树与野火等富有诗意的画面,展示的是作者浓烈的思恋、热爱之情。乐曲以一个短小而轻柔的引子开始,为感情的抒发提供了一个宁静平和的基调。乐曲的主题集中在“叫我如何不想他”这一问句上,演唱过程中贯穿着作者浓浓的思恋之情,用委婉,轻柔,含蓄的音色来演唱更为适合。另外,语言也是歌曲的重要造型因素之一,也是演唱风格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歌唱是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一门艺术,吐字、咬字贯穿于歌唱的始终,它是艺术的总体现。倘若吐字、咬字的不清晰或不准确,将会破坏歌曲的意境。赵元任创作的艺术歌曲在选词,作曲,编配伴奏上无不体现出中国的民族性特征,在演唱其艺术歌曲的时候把握好音色,吐字以及语调显得尤为重要。《教我如何不想她》在对四季的描写过程中穿插了四次主题的重现,对景色的描写使用称述性的语气更佳,“教我如何不想她”使用反问语气,演唱时,在吐字咬字方面配合不同歌词的不同语气,有助于更好地渲染歌曲氛围,引人入胜,突出主题。 海韵 赵元任的另一首名作《海韵》(徐志摩词),是我国最早的一首有影响的多段联缀的合唱作品,创作于1927年。作品用合唱、领唱和钢琴的回旋变奏,生动地描绘了一位美丽勇敢、渴望自由的少女,不畏狂风巨浪的威胁,最终被汹涌的海浪吞没的悲剧故事。作品表现了“五四”时期中国青年反封建、追求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一曲终了,使人往往依旧沉浸在强烈的共鸣和审美的遐思之中,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中国合唱音乐的传世之作。

流行歌曲中戏曲元素的赏析(公开课教案)

流行歌曲中戏曲元素的赏析教案设计 一、教学构思 戏曲源于民歌,他从一些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歌曲的形式中逐渐演化而来并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表达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的各种思想感情,通过口头传唱,并不断加工而成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我国的戏曲由于受地方方言的影响共有300多种戏曲,常见的有京剧、越剧、沪剧、昆剧等,而正是由于受地方方言的限制以及戏曲本身的表演缺陷,很难得到90后学生的青睐,甚至成为大多数学生的盲区。因此,通过近年来一些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中融入的戏曲元素作为学习的载体,希望不仅能够改变学生的看法,不再排斥戏曲音乐,更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为目的,运用教师的正确示范,学生的模仿、学唱、演绎、交流互动等手段,尽量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娱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认知和理解戏曲音乐,逐渐对戏曲音乐产生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提高对戏曲音乐鉴赏能力的真正目的。 二、教学设计 (一)课题:流行歌曲中戏曲元素的赏析 (二)执教: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张燕 (三)教学对象:初中或高中都适用 (四)课时: 2课时 (五)课型:体验互动型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逐步认知和理解戏曲音乐的元素,初步学会模仿一些在戏曲表演中常见的程式化动作,简单学会演唱戏曲唱段。掌握所学知识,提高鉴赏戏曲音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流行歌曲为载体,通过教师的引导、讲解、示范以及学生的模范、学唱、听辨、交流演绎等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体现: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戏曲元素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我国的民族艺术,成为今后戏曲艺术的忠实观众,继承并弘扬民族戏曲音乐。 (七)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对融入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的兴趣,理解每首作品的风格; 2、学会一些戏曲中简单的程式化动作。 (八)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对戏曲艺术产生兴趣,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2、对流行音乐中融入戏曲元素的特点、分类的辨别和音乐内涵的理解。 (九)教学器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软件或PPT、VCD、教材等。 (十)关键词:戏曲兴趣培养欣赏 (十一)教学过程: 1、模仿体验: 通过学生实践练习云手、眼神、碎步等动作,请学生互动模仿,教师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动作的出处,并以一首在春晚演出小品《不差钱》而一夜

谈戏曲服装中的“衣”

谈戏曲服装中的“衣” 摘要:戏曲的服装,通常人们称为“行头”,主要是以明代戏曲的服装为基本样式。但是,剧中无论何人不论角色大小,要穿着何沖衣服却都要遵循“宁穿破,不穿错”的服装原则。因为戏曲的服装是为了演出而设计的,为了夸张化和美化舞台效果,所以部分服装还是在生活原貌的基础上改变了形状,主要是为配合或强化戏曲舞 蹈动作而来,比如,水袖、靠背旗、雉尾等等,都是为了表现特定角色而设计佩 带的。 关键词:戏曲;服装;衣 戏曲传统服装中,除蟒、帔、靠、褶四大类之外,其余的所有剧装,都统称为“衣”。衣 的品种很多,按照服装本身形制的基本特征可分为“长衣”“短衣”“专用衣”和“配件”四部分。 (1)长衣 开氅属于便服。开氅用于高级武将权臣在非礼仪场合。因为这种服饰气派颇大,所以为 了强化表现力,也用于戏剧主角的某类人物,如占山为王的寨主、武艺高强的大将及俠士等。特点是大襟、大领、氅长及足,主要纹样为狮、虎、豹、象等走兽。开氅分为狮开氅、麒麟 开氅、团花开氅、团獅开氅,如京剧《将相和》之廉颇和蔺相如、《宇宙锋》之赵高、《甘 露寺》之赵云。 宮装也称“宫衣”。宮装属于女用常礼服,用于皇妃、公主在一种比较随便闲适的后宮场合。宫装虽然极为华丽,但规格低于女蟒,不能用于庄严隆重的环境。 云台衣。梅兰芳早年编演《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等新剧时,参考古代绘画、雕塑 中的人物造型特点,大胆创制了许多新颖而别致的戏装,当时将它们称为”古装”,以区别于 一般通用的戏装。其造形突出女性的曲线美,通用于传统剧目中的仙女,以及红娘等人物在 新编剧目中,得到广泛使用。 此外,还有诸如官衣、学士衣、蓝衫、箭衣、龙套衣、^衣、大铠、帽钉铠等长衣。 (2)短衣 花抱衣。抱衣的一种。抱衣,又名“打衣”“豹衣”“英雄衣”,用于俠客、义士、绿林英雄等 类人物,分花、素两种。花抱衣的形制是:大襟、大领、紧袖,下摆缀打折的异色绸边两层。抱衣与抱裤的花色完全相同,形成了人物造型的整体美。 素侉衣。侉衣又称“快衣”,用于英雄、义士,亦分花、素两种。素侉衣一般用黑色缎制成。其显著的特征是:前胸及腹下缀有密排的白纽扣(英雄结),比较讲究的纽扣多用象牙或 骨料制成。这三排白纽扣纯属美化服装的装饰。它以三条白色垂直线对大面积黑色进行分割,造成强烈的黑白对比,有效地衬托出黑色的俏美潇洒。素侉衣用于短打武生行当的江湖英雄 或反面人物,也用于家丁等群众角色,是一种适应面较广的武服。 祅裙。戏曲中的大家闺秀,凡以“花旦”应工的,规定用“祅裙”;而凡是以“青衣”应工的, 则规定用花帔。袄裙源于清代妇女服饰,特点是轻便大方,上身窄祆,便于天真活波少女的 快节奏表演动作;下身宽裙,符合“大家闺秀”的身份。从服装造型整体来看,上窄下苋,呈 正三角形,使人物具有稳定感。 此外,“短衣”还有龙马褂、团花马褂、黄马褂、茶衣、大袖儿、对襟僧衣、男罪衣、女 罪衣、刽子手衣、彩婆袄、上下手衣、兵衣等。 (3)专用衣 八卦衣。八卦衣专用于足智多谋,且有道术的军师一类人物,与开氅相似。样式是斜襟 大领,阔袖带水袖。其独特之处在于身后无摆,腰部略向里收,缀有腰梁,下垂两条飘带。 八褂衣的主要装饰纹样太极与八卦,乃是道教符号,所以具有道教的象征性。其图案布局十 分严谨,构成一幅完整的“太极图”。在服装的中心位置绣有“太极”,以黑为阴,以白为阳, 阴阳旋转于圆形之中。在太极图案的周围,八卦符号排列有序,左肩绣的符号象征天(乾),右肩绣的图案象征地(坤)。前身左下部的图案象征风(巽),前身右下部的图案象征雷(震),后身左下部的图案象征山(艮),后身右下部的图案象征沼泽(兑),左袖外侧图 案象征水(坎),右袖外侧图案象征火(离)。概括起来八卦在服装上的具体含义是“肩担天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对传统戏曲元素的借鉴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对传统戏曲元素的借鉴 动画是集多种艺术门类于一身的一种时代产物。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是表现人物角色性格特征,表达主题风格的重要手段。戏曲动画人物形象应充分结合戏曲艺术中的视觉元素符号,融合多元艺术形式,适当添加时尚元素,使传统艺术元素和数字动画巧妙地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风格的戏曲动画人物,在服装、脸谱等方面上有着极具借鉴和传承意义。 本文通过借鉴本土戏曲造型,在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与戏曲的舞台造型两者之间的共同点,通过借鉴戏曲中人物脸谱造型、服装打扮、动作表现及节奏,来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并以动画角色的个性化塑造来表现戏曲元素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同时,结合戏曲动画的创作要求,具体分析本土戏曲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实际作用。在动画创作中,将戏曲艺术元素与现代数字动画技术有机融合,是传播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有效途径,对推动本土文化和当地动漫产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借鉴本土传统戏曲元素的意义 现代动画技术发展迅速,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动漫文化

席卷而来,越来越受政府和研究者的重视。相对中国而言,需要关注的是对外来动画优秀作品的学习与借鉴,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戏曲,作为本土文化,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源远流长,影响广泛。戏曲集传统艺术美之大成,包括人物性格造型的塑造、舞台意境的营造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体现了大众的审美观念和需求。更多的动画艺术家,从戏曲文化艺术中获得了大量的?⒎⒂肓楦校?提炼各种戏曲元素,在创作出的动画作品中彰显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如《花木兰》《骄傲的将军》《朝阳沟》等优秀作品。对于陕西来说,最终要学习的是如何将陕西本土戏曲元素与动画结合、传承和创新,提取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在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方面,设计者应充分吸取本土戏曲元素,通过夸张、简化、虚实结合等一系列意象化的表达,在数字动画中重新塑造戏曲舞台人物形象。 二、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与本土传统戏曲元素上的借鉴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在戏曲脸谱上的借鉴 在我国传统戏曲中,任何曲种中的演员都根据自己所扮演的人物来打扮自己,有特定的脸谱和服装,经过各种打扮后,戏剧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戏曲人物从而表现得形象生动。戏曲人物角色造型包括头部和服装两方面,其中头部的装扮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包括脸谱和头饰的打扮等,而这些装扮能够让观众从中一眼看到人物的性别、

福建南音的基本资料

福建南音 一.起源 福建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福建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南曲主要流行于泉州市、闽南晋江、龙溪和厦门市,在台湾及南洋群岛华侨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一般认为南曲起源于唐,形成于宋: (1)据文献记载:唐僖宗光启元年(885),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军入闽,他们带去了唐代“大曲”传播于民间。大曲与当地民间音乐的相互影响和吸收,从而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南曲”。 (2)南曲的主奏乐器琵琶的演奏姿势是斜抱着弹奏。所用筒箫严格规定为一尺八寸。这两件乐器的演奏姿势与形制与唐旧制相符。 (3)南曲的曲牌名称有不少与唐代大曲、法曲的曲牌名称相同。如《摩诃兜勒》《子夜歌》、《清平乐》、《梁州曲》、《婆罗门》等。 (4)宋代“南戏”五大名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和《琵琶记》,南曲也演唱这些剧目。 南曲在民间流传,有赖于社团组织的传承和传播。清代以来在泉州、厦门和晋江、南安、惠安、安溪等地都有社团成立,并有专业的教师传艺。建国以来,成立了不少南音研究社、南音研究会。还建立了专业的南曲音乐团。 二.組成 南曲音乐包括“指、谱、曲”三类:“指”是有词有谱和注明琵琶指法的大曲。“谱”是无词而有琵琶指法的器乐演奏谱。原有十三大套,后增至十六大套;南曲十六大套“谱”,以“四”(四时景)、“梅”(梅花操)、“走”(八骏马)、“归”(百鸟归巢)四套最为著名“曲”即散曲(亦称草曲),在南曲音乐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下于千首。南曲使用的工尺谐与众不同,是一种独特的谱式,以“X(尺字的俗写)、工、六、土、-”。这五字依次代表“宫、商、角、徵、羽”。采用固定唱名法。 南曲的乐队组合有固定的形式,分“上四管”和“下四管”两种。 ①上四管又分“洞管”和“品管”两种不同组合:洞管——洞箫、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种。品管——品箫(即笛)、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种。 ②下四管乐器有南嗳(中音唢呐)、琵琶、三弦、二弦、响盏、狗叫、铎(木鱼)、四宝、声声(铜铃)、扁鼓,共十种,故又称“十音”。在惠安一带有用云锣、铜钟、小钗和笙等。 三成因

中国戏曲中的音乐发展

音乐鉴赏 课程名称:音乐鉴赏 学生姓名:黎含青学号:0133016 专业:金融教学班级A03 任课教师:李霜

从中国戏曲来看中国传统音乐发展 无论是乌江自刎挥别霸王的虞姬,还是霓裳羽衣摇摇欲坠的杨贵妃;无论是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的杜丽娘,还是无语怨东风的崔莺莺;无论是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还是抗战毅然罢唱八年的梅兰芳,都在以其最直白的语句,向我们传递着情感的真知,表露着戏曲的魅力。即今日戏曲于百姓而言以属于一种小众娱乐,其影响能力正逐日衰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依然傲立于中国传统文化顶端,誉之为“国粹”。戏曲的成功演绎,离不开生旦净末丑等各个角色细腻表演,然而也离不开在台后为其伴奏的各个乐师。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表现体系和艺术手法,又与中国传统音乐各种艺术技法一脉相承。戏曲音乐为戏曲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人物情感及推动戏剧矛盾的发展和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戏曲音乐主要体现在戏曲声腔、器乐伴奏和韵白三部分。其中,戏曲声腔是塑造人物音乐形象的主要手段,纵观历代戏曲剧种的兴亡盛衰,其根本原因就是取决于它的声腔是否适应发展的时代和变异着的人文环境。器乐伴奏是用于渲染气氛、伴奏声腔。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不断推陈出新,在表现新时代、新人物的形象时,器乐伴奏也必须逐步进行革新。可见,戏曲音乐的时代性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 艺术源于生活,并且为表现生活服务。我们说中国戏曲要适应时代,就是说中国戏曲无论在物质的、制度的层面,还是在观念的、意识的层面,都应能够适应当今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能够充分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 一、从戏曲唱腔发展来看戏曲音乐 戏曲唱腔的发展一般经历了一下几个时期:1、不同音区的出现;北京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葛毕氏与杨乃武都曾用一曲牌《剪剪花》演唱,由于在男女同调同腔演唱时,男演员感到吃力,又不能降低调高,所以便将唱腔的高音区部分下行移低演唱。2、少数板式到一系列板式;这是因为表现题材的扩大以及为了适应戏剧的规定和人物的思想感情。3、不同剧种和板式之间的吸取;当年名噪一时的京剧老生谭鑫培,在老生唱腔中吸收了旦角的腔调,增强了唱腔的旋律美和表现力。梅兰芳曾说过:“我们戏曲的唱腔,向来不反对吸收的,不吸收,从哪里创造新腔呢?……我听过任何好的,优美的唱腔,就全把它吸收进来,丰富自己的唱腔。” 而到了今天,戏曲的唱腔仍然被很多流行音乐的制作人所利用。如果说陈升《北京一夜》只是戏剧风格的尝试,那他最近的《牡丹亭外》就是更直接的嫁接,而王力宏则在《花田错》中巧妙的将现代流行的R&B与戏曲唱腔结合起来演唱。

传统戏曲服装特征及艺术内涵论文

传统戏曲服装特征及艺术内涵论文 传统戏曲服装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精华,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民族性、传统性以及因继承传统任务而带来的创作上的艰巨性是戏曲服装设计的特征,这要求必须忠实地继承这一传统,以此作为设计基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关键词】传统戏曲;服装;艺术 一、传统戏曲服装简述及发展演变 戏曲服装,旧称“行头”,泛指传统戏剧目演出中的服装。包涵三个部分:戏衣、盔头、戏鞋。公元12世纪,戏曲形成了完整的艺术形态。它经由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致近代的京剧等地方戏,直至今天的现代戏曲,经历了800多年的不断丰富、革新与发展。 二、传统戏曲服装的构成要素 中国戏曲服装具有五大构成要素,即款式、色彩、纹样、刺绣、面料。 (一)款式。款式也称样式,包括戏衣、盔头和戏鞋三大类。1.戏衣款式。整体具有以下特点:款式多为宽袍阔袖,造型宽大平直,不显腰身,多呈庄重、质朴的H型;款式以历代的生活服饰为来源,以明、清为主,经过艺术加工后,已脱离了生活的自然形态;款式与表演艺术高度协调,既受表演动作制约,又有助于表演动作完美发挥。2.盔头,戏曲服装中的首服,是戏曲人物所戴的各种冠帽的统称。盔头主体与各种大、小附件,分作合用,有多种组装法。3.戏鞋是戏曲人物脚上所穿的各种鞋子的总称。戏鞋是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夸张、美化而成的,其中厚底靴是艺术创造的典型。 (二)色彩。“上五色”与“下五色”指在传统戏曲服装艺术中,推崇“上五色”与“下五色”两类,“上五色”即红、绿、黄、黑、白;“下五色”即紫、粉、蓝、湖、古铜。红是大红;绿是老绿;黄是明黄;白和黑是中性色;紫是紫红;粉是粉红,属于红、白相加的颜色;蓝是深蓝;湖是湖蓝;古铜类似橄榄绿。 (三)纹样。戏曲服装纹样含括了我国民族传统纹样的精华,包括:1.古代美术纹样,如草龙纹——结构简单,风格粗拙,线条劲挺,多作为戏衣的领、袖口及周边的镶缘。2.历史服饰纹样,如麒麟纹——麒麟是古代图腾崇拜中的神兽,祥瑞象征。明代用于公、侯、伯、驸马的朝服,表示等级高。麒麟纹引入戏曲服装,专用于丞相一类人物,是“位高权重”的象征。3.民间吉祥纹样,双龙戏珠纹、龙凤呈祥纹、如意纹、八吉祥纹、竹叶纹、水族纹等都各有寓意。(四)

风流行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

风流行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中 国 风” 流 行 歌 曲 中 民 族 音 乐 元 素 的 融 合 姓名:张云飞 院系:经管学院

班级:2010级会计班 内容摘要:在发展中国自己流行音乐的过程中,并没有衡量“中国风”这种新兴音乐形式的标准,所以造成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中国风”。对于发展中的事物,我们不应该要求过分苛刻,但是把任何含有民族元素的音乐都称其为“中国风”产品的话,未免有些自欺欺人。中国现代流行歌曲必须植根于民族音乐土壤上,研究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流行歌曲,创作属于自己的民族化音乐作品,使我国民族化的音乐作品在世界乐坛上独树一帜。 中国流行歌曲20世纪90年代末流行乐坛出现了多元化发展,各种形式不同、内容迥异的歌曲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而来。一大批具有中国风特色的歌曲出现在大家的耳中,涌动着一股浓得化不开的中华文化浪潮——中国风流行歌曲,中国流行歌曲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格,“中国风”正吹拂着流行乐坛。 一、“中国风”流行歌曲的特点 黄晓亮在《中国风音乐史》中说道:“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优雅、轻快等歌曲风格。“中国风”分“纯粹中国风”和“近中国风”两种。“纯粹中国风”是满足以上六大条件的歌曲;“近中国风”是某些条件不能满足而又很接近于“纯粹中国风”的歌曲。

1。“中国风”流行歌曲中古今相参的辞赋 古文化背景、文言文、古诗词在以往哪些中国风里得到很好的表现呢?看这首《东风破》的词“……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我们发现,由于阅读习惯的改变,现代人写出来的辞赋,已经古今参夹了,如“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若出于古人之手可能会变成:吾立门后忆,闺中人依依,但我们发现“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更能言简意赅表达出立意矛盾。古今相参杂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继承的是辞赋的意境,而不是语言习惯。总体来说,中国风对辞赋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怀古的意境、古文风情操。 中国风对辞赋的要求应该是越高越好,古今参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考虑了两大原因;第一,市场需要的原因;第二,旋律的改变,让词没有格式的规律,这个也是现代文参杂的客观原因。但作为一种属于中国的乐种,从音乐的角度说,我们要继承和延续苏东坡、柳永等词人在辞赋上的艺术精神追求。 2。“中国风”流行歌曲中古文化的渗透 先来看看这段中国风作品《苏三说》。词作者借用了古代典故,将《苏三起解》的这段戏,展开描述了戏曲细节,整曲将现代和古代作了细微的联系,虽说这种联系没有太大的关联性,但那些古今人物的情感,对真爱追求的执着,相互间还是有联系的,歌曲立意在此。加上歌手陶喆本人的歌唱技巧也很出色,内敛而不张扬,很自然地将花腔带出来,而不是刻意地用花腔去套歌曲。《苏三说》这首歌曲,在以前叫R&B改唱,现在我们给它一个正名——中国风。原因在于它和古文化的联

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集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于一身,将剧本内容予以艺术化的表达。音乐是戏曲艺术中的重要元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戏曲音乐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表现方法,同时也树立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在推动情节发展、烘托艺术氛围和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流行音乐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舶来品,20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和外国的联系更加密切,西方流行音乐恰逢其时地传播到了中国,摇滚乐、校园音乐、说唱音乐等多种风格无所不包。也随之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创作出了大量的流行音乐精品。而且中国的流行音乐创作者,为了使音乐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积极尝试从民族音乐中汲取养分,对戏曲音乐的借鉴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种尝试已持续了三十年,其形式和手法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也更加具有时代感,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分析 1 戏曲音乐素材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艺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旋律特征,将这些音乐素材应用于流行音乐中,将会使流行音乐具有浓郁的戏曲味道。如著名作曲家姚明,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其对京韵大鼓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这是一种在京津地区广泛流传的戏曲艺术,姚明在《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中,都对京韵大鼓中的曲调进行了充分借鉴,使旋律演唱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京味。香港著名音乐家黄霑,先是谱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歌词,即《男儿当自强》,正在为作曲发愁的时候,偶然间听到了京剧中《将军令》的旋律,试着将其和歌词搭配,却发现简直是天作之合。赵传演唱的《粉墨登场》中,则是将京剧旋律和摇滚乐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京剧的旋律用摇滚乐的形式表达出来,获得了全新的艺术效果。陈升的《牡丹亭外》,第一段中,借鉴了黄梅戏《女驸马》的唱段,在演唱时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来。而最近两年来十分流行的《新贵妃醉酒》,由擅长扮演花旦的李玉刚演唱,其副歌部分,也是采用了京剧中的旋律,结合歌曲本身的内容以及李玉刚的扮相,即刻就获得了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所以说,戏曲艺术中很多旋律素材,对于当下的流行音乐创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当歌曲的内容需要时,就可以从中选取与之相适宜的旋律素材,从而使歌曲的风格得到强化。 2 戏曲唱腔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中的唱腔也是一个十分丰富的系统,在流行音乐的演唱中,不少演唱者都借鉴了戏曲中的唱腔,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朱德荣创作出的歌曲《梦北京》,该作品是由陈树作词,由王佩首次演唱,粤语版本的名字叫做《情迷》,经向雪怀填词后再由周慧敏演唱,这首歌曲中的过门部分是一段女声京剧唱段,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很好地突出了梦北京这一主题。此后,根据朱德荣本人介绍,歌曲中的京剧唱段是由他的太太来演唱的,正是因为朱太太深厚的京剧演唱功底,使其在演唱京剧的时候能够游刃有余,京剧光芒几乎将流行唱法掩盖住了。孙燕姿这位小天后在作品《反过来走走》中开场的京剧唱腔就令人耳目一新,之后她采用了不同声音或说或唱,使整首歌曲听起来感觉比较戏剧化。 陈升创作的《北京一夜》中,就使用了两种唱腔,陈升模仿老生,刘佳慧模仿旦角,两个人的唱腔融合在一起,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听着这首歌,眼前就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在北京一个萧瑟的午夜,那坐在四合院门前的老妇人,正木然的望着远方。采用京剧的唱腔,突出表现了一种苍凉和凄美,让唱腔和歌曲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获得了对夜晚北京那种欲罢不能的感受。陶喆创作的《susan说》,根据脍炙人口的京剧《苏三起解》改编而成,将苏三的名字用谐音的英文susan来表示,歌词的内容是对原故事的感想,而在前奏部分,则用旦角的唱腔唱起了《苏三起解》的开头部分:苏三离了洪峒县&&让人获得了一种时空交错之感。王力宏创作的《花田错》,是根据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的代表剧目《花田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hinese Opera Music-Teaching of Beijing Opera Art Apprecia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中国戏曲音乐——京剧艺术欣赏课教学 我尝试的进行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精心的设计了一堂京剧艺术欣赏课的探究合作式的教学。 认知: 通过对现代京剧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欣赏,了解中华民族国粹——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行当的划分、脸谱颜色的代表、唱腔的特点、著名的代表人物及伴奏乐器的种类等内容。 情感: 1、通过协作、兴趣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对自己民族的国粹——京剧艺术的欣赏与研究,感受她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构建爱国情感。 能力: 1、1、教师的引导下,实践体验专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2、初步学习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判断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

3、3、能与小组成员协作学习。 4、4、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形式展示与交流。 根据自己的研究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并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 活动流程: 1、1、播放一段(VCD)现代京剧的唱腔选段《智取威虎山》中的《迎来春色换人间》。 2、2、出示课题,提问:“通过欣赏这段京剧,你能感受到京剧艺术有那些特点吗?” 3、3、组织学生学习,教师指导归纳。 (京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有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其中最基本的是诗歌、音乐、舞蹈3种因素,体现了京剧的综合性;所有这些综合的艺术手段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创造舞台形象、表现剧情内容服务的,这体现了京剧的戏剧性,具体体现为:音乐人物性格化、行当化和戏剧情节化;京剧与各地的民歌、歌舞、器乐、曲艺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京剧演唱又是相当专业化的,必须由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能表演,这体现京剧的民间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特点。) 4、4、启发学生:“你们还想了解有关京剧更多的内容吗?还想了解京剧的那些方面的内容?” 5、5、学生之间提问、交流,确定研究专题(京剧发展

音乐与戏曲

音乐与戏曲 一、音乐 分为声乐和器乐 (一)乐器 1、分类 (1)传统分法(依据:材制) 八音分类:金、石、丝、竹、匏、土、革、木(钟)(磬)(弦)(笛,萧,觱篥)(竽,笙)(埙)(鼓)(敔)(2)现代(逻辑)分类法:(依据:振动和演奏方式) 体鸣乐器:梆子等 膜鸣乐器:军鼓、手鼓等 气鸣乐器:箫、笛、唢呐、埙、小号等 弦鸣乐器: 擦奏弦鸣乐器:小提琴、二胡、马头琴等 拨(弹)奏弦鸣乐器:琵琶、吉他、古筝、三弦等 击奏弦鸣乐器:扬琴、钢琴等 电鸣乐器:电吉他、电子琴等 2.我国传统乐器 (1)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 通常以桐木为主 相关典故及人物:俞伯牙、钟子期;嵇康 代表曲目:《广陵散》《高山流水》《阳关三叠》等 (2)琵琶(唐朝为鼎盛时期) 代表曲目:《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 (3)古筝 代表曲目:《渔舟唱晚》《高山流水》《林冲夜奔》《汉宫秋月》等(4)阮 相关人物:阮咸 (5)马头琴——蒙古族 (6)冬不拉——哈萨克族 (7)达卜——维吾尔族 (8)葫芦丝——傣族 (9)朝鲜长鼓——朝鲜族 (10)扎木聂——藏族

3.部分西洋乐器 (二)部分专业术语 1.节拍 2.音阶 五音:宫、商、角、徵、羽 3.调式 4.旋律:变奏 5.乐曲 圆舞曲、交响曲、进行曲、夜曲等 (三)音乐作品(考法:作品与作者对应,作品创作时间的分类,时间排序) 1.我国近代著名红歌 ◆抗战时期 《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聂耳(1935) 《游击队之歌》——贺绿汀(1937)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冼星海(1939) 《东方红》——1943 年 ◆建国以后 《歌唱祖国》(1950年) 《我们走在大路上》(1963年) 《在希望的田野上》(1978年) 《春天的故事》(1992年)

浅析中国传统戏曲服装的形式美

浅析中国传统戏曲服装的形式美 摘要:与传统的世俗服饰相比,戏曲的服饰有着巨 大的不同,戏曲服饰保存至今,还保持着相对的一致和继承性,但是普通的世俗服饰已经发生了翻天复地变化,而传统戏曲服饰保持的传统特有的形式美和意象美在今天看来都 还具有它独特的美学价值。从某种角度来看,戏曲服饰所特有的美学价值也已经超越了它本身,已经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了。本文着眼于戏曲服饰的形式美特点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梳理,挖掘戏曲服饰内在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戏曲艺术形式美美学意象 引言 戏曲艺术在我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它从中国的民间萌发继而成长壮大,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戏曲服装则是戏曲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构成之一,戏曲服装在戏曲人物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戏曲服装通过色彩鲜艳,夸张的表现形式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们在欣赏过程中加深印象。本文通过从戏曲服装的色彩、形式美以及固定服饰形式三个角度,对中国传统戏曲服饰形式美进行详细的探讨,希望为传统戏曲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戏曲服装的色彩特点

戏曲服装在色彩和形式上有着非常独特的特点,这也成为我们讨论的重点。戏曲服装有着色彩艳丽,颜色突出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戏曲服装的色彩可以划分为上五色和下五色两大类。上五色具体为红色、黄色、绿色、白色和黑色。下五色主要有粉红色、蓝色、深蓝色、紫色和褐色。值得注意的是,基本上每种服装的色彩都会对应着较为固定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人物身份。从这里可以看出,戏曲服装的色彩搭配和设计是为人物量身定做的,这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是非常罕见的,这也决定了戏曲服装色彩的独特性。具体举例来说,不同的人物性格和社会地位对应不同的服装色彩,在大家耳熟能详的戏曲《铡美案》中,包公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非常成功,包公的?F面无私,为民除害的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公的服装颜色为黑色,是上五色,黑色表现了人物刚正和威严的特点。在另一部经典的戏曲《单刀会》中,关羽的忠贞正直的性格受人尊敬,戏曲中,关羽身穿绿色蟒袍,表现了关羽智勇双全的人物性格。 二、戏曲服装的形式美特点 具体举例来说,经典京剧曲目《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形象,是在梅兰芳先生的精心设计下创造形成的,具有鲜明特点的梅派特点,特别是其中的镶边花衫,和其他戏曲品种中的蟒衣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蟒衣是模仿明朝的蟒衣制成的,传统的蟒衣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旦蟒和老旦蟒,年

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 (1)

流行音乐中的戏曲元素 高三8班邱可玥、黎晓玲 从同学们初中至高中的生活经历看来,“古风”“民谣”等关键词逐渐从小众、小群体的喜好扩散到全班乃至全校。古人云一叶可以知秋,从微观到宏观,这其实也是这一类音乐的总体发展趋势。这类音乐常常被称之以“中国风”,其中又常常渗入戏曲元素,如古风歌手安九作品《社戏》、HITA等人演唱的《牵丝戏》等等。 我国古典戏曲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和神秘感,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而且我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并不是单一的一种,比如我们熟悉的昆曲、评剧、豫剧等等。不同的戏曲中所用到的不同的乐器和不同的演唱特点,更赋予了它们各自特有的魅力。对于我国古典戏曲的人物及戏曲故事情节,现代人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它的表演形式既可以载歌载舞,又有文有武和又说又唱。 一、当代中国流行音乐与戏曲元素结合的现状 一首能广受欢迎的并能成为经典的糅合了戏曲元素的歌曲是离不开歌曲本身所带有的良好历史背景和它完整的故事结构的。比如王力宏的歌曲《在梅边》就是根据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大家闺秀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生死恋情而谱写的。歌曲巧妙地将昆剧的优美唱腔与说唱结合,昆曲流转回肠,歌声清新悠扬,非常具有吸引力。当然要将经典的戏曲和现代流行歌曲结合起来是不可能照样全搬,创新是必然的。但是如何才能够做到既有新意还能够尊重原作呢?《在梅边》这首作品我个人觉得还是结合得非常好的。比如原作中的:“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在梅边》中就改成了这样的句子:“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确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古典韵味十足的歌曲中,王力宏赋予了歌曲全新的灵魂,带着我们回味了那个柳梦梅与杜丽娘已成绝唱的浪漫爱情故事,并赞美了他们穿越时空的爱情。 有些歌曲虽是有历史渊源,但是跳出了原作品的背景束缚,将作品中一笔带过的场景进行合理想像并补充故事。如安九的《社戏》,取材于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故乡》选段,这一段向来为我们中学生所熟知,老师上课教授的也只是鲁迅先生对故乡人、事、情的思考与怀念。但歌曲《社戏》选取了其中听戏的一个片段,歌手以老旦的身份自述,悠扬的戏腔与流动的节奏,仿佛把听众带回了当年月下吃罗汉豆的少年时光。 二、当代中国流行音乐与戏曲元素结合的影响 流行音乐令人眼前一亮的因素不仅加入了戏曲声腔作为点缀,还使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乐器。比如用琵琶、二胡、大鼓、葫芦丝、锣、钹、胡琴、箫等一些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来演奏,可以更好地营造歌曲中音乐的氛围。比如古风歌手云的泣演唱的《长坂调》,曲调由低沉急促渐趋高声昂扬,辅以京剧演唱家的戏腔,让整首歌增色不少。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的青少年都向往着出国留学,只有小部分的青少年可能就是真的想通过不同的环境学习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出国留学,他们受的是国外文化的熏陶,他们习惯了外国的饮食和节日,离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远。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一代认为传统戏曲就是老年人的娱乐消遣,并不适合这个时代的风尚,对自己本国的文化熟视无睹,这也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岌岌可危,面临着一场全新的挑战。 在流行音乐盛行的今天,创作者们将传统戏曲元素融入作品中,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勇气,这对于人们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创作者们将流行音乐与古典戏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不仅新鲜,而且还能满足当代年轻人的情感体验,也使人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具有戏曲元素特色的流行歌曲,不仅能增强民众对传统艺术的热爱,让传统艺术在群众中不断传播,同时还能让青少年的音乐欣

完整版中国戏曲音乐

概论部分 1. 戏曲音乐包括唱腔、器乐,其主体部分是唱腔,分独唱、对唱两个部分。 2. 戏曲乐队的核心组织称“文武场” 。 文场乐器:京胡、二胡、板胡、高胡、月琴等。 武场乐器:三弦、扬琴、笛子(北方:梆笛;南方:曲笛) 、琵琶 大锣、小锣、铙、钹、梆子、堂鼓、南梆子(卜鱼) 3. 戏曲音乐分类:四大声腔——昆、皮、高、梆。 对应剧种:昆腔:昆曲。昆腔亦称昆山腔。 皮黄腔:京剧、川剧、粤剧、桂 剧。 高腔:川剧、湘剧、赣剧。 梆子腔:河南梆子、秦腔、豫剧、 晋剧。 4. 戏曲音乐的节拍称为板式,即:板眼形式。 三眼板类(四拍子) :慢板。 一眼板类(二拍子) :原板、二六板。 有板无眼类(一拍子) :流水板、快板。 散板类(节拍自由) :散板、摇板。 昆曲 昆曲:用昆腔来演唱的单声腔剧种,属于曲牌体戏曲。 2001 年获“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称号。 1. 昆曲角色行当:生、旦、净、末、丑。 2. 经典剧目: (1)汤显祖《牡丹亭》 (2)孔尚任《桃花扇》 (3)洪昇《长生殿》, 3. 昆腔中的南曲和北曲 南曲:柔和、细腻,常用五声音阶,级进为主,演唱形式灵活多变,独唱、齐唱、同 唱、合唱,独唱接齐唱等。 北曲:豪放、慷慨,常用七声音阶,跳进为主,演唱形式多为独唱。 4. 主奏乐器:曲笛及管弦 打击乐器:琵琶、箫、三弦、唢呐、鼓板、堂鼓、云 锣、小锣、钹。 5. 曲牌板式: 赠板:昆腔特有的一种特慢板式,南曲中常见。 散板、干板 ( 1/4 拍)、一眼板( 2/4)、三眼板( 4/4) 6. 主要演员:张继青,代表作《牡丹亭》 中国戏 音乐 1) 2) 3) 4) ,主要人物:杜丽娘,柳梦梅 ,主要人物:侯方域,李香君 主要人物:唐明皇(唐玄宗) ,杨玉环(杨贵妃)

我国戏曲音乐的萌芽与发展教程文件

我国戏曲音乐的萌芽 与发展

我国戏曲音乐的萌芽与发展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 萌芽状态的戏曲始于先秦时期。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从《诗经》中有关祭祀的舞乐和《楚辞·九歌》来看,它们歌舞的内容主要是对于祖先或神灵的祝颂,但有些也包含了萌芽状态的戏剧因素。到春秋、战国之际,在专司祭祀的巫觋以外,又产生了专门供人娱乐的俳优。俳优虽然只是以滑稽的语言行动来替宫廷贵族制造笑料;然而他们的出现也有利于戏曲艺术中喜剧因素的积累。 西汉统一帝国建立后,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开始盛行,它广泛地汇集了民间的表演艺术,并且接受了西域文化的影响,其中包括《东海黄公》一类的戏剧性故事的演出。汉乐府吸收的“燕赵之讴,秦楚之风”,以及汉魏以来在民间流行的平调、清调、杂舞、杂曲,也都辗转流传,给唐宋以来组成戏曲艺术的歌舞、音乐以影响。

在南北朝对立时期,由于北朝的社会矛盾更复杂,也更尖锐,出现了“拨头”、“代面”、“踏摇娘”、“参军”等具有一定故事内容和战斗意义的表演艺术形式,在唐代继续流行,并有所发展。这些都体现了表演艺术的逐步成熟,为我国戏曲的形成准备了良好的条件。“燕乐”集中了隋唐时期民间和外来乐曲的成就,完成了中国音乐声律的大转变,宋元戏曲的乐调主要是按照燕乐的宫调来分配的。 唐代是中国戏曲的形成阶段,此时的戏曲主要以歌舞戏和参军戏为代表,且音乐歌曲的形式已经较为完整,如大曲,已经有散板、慢板、中板而转为快板,这是现代的所谓变奏。故歌曲既兴,于是戏曲的雏形便形成了。中唐以后,伴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中开始出现集中的游艺场所,如首都长安的慈恩、青龙、荐福、永寿等大寺院。与此同时,变文、市人小说、以及文人传奇小说的产生和流行,为后来的戏曲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诗歌的声律和叙事诗的成熟给了戏曲决定性影响。唐代舞蹈有“软舞”、“健舞”之分,而且产生《樊哙排君难》一类故事性相当强的演出,对后来杂剧的表演艺术有直接的影响。音乐舞蹈的昌盛,为戏曲提供了最雄厚的表演、唱腔的基础。教坊梨园的专业性研究,正规化训练,提高了艺人们的艺术水平,使歌舞戏剧化历程加快,产生了一批用歌舞演故事的戏曲剧目。梨园科步严谨细腻、优雅动人,风格独具。其歌舞分有女弟子队舞与男孩之小儿队舞,所用乐曲以横笛定调,音调高出《清乐》本调二律,高亢亮丽,利于儿童细稚嗓音;《清乐法曲》则是洞箫定调高,温婉悠扬,适宜成熟之韵情表达,其遗制犹存于今之南音音乐与梨园戏曲规范之中。五代时期的优戏演出继承了唐代传统,尽管它的形态还不够完善,用成熟戏曲来衡量,它的音乐结构尚未发展到程式化的阶段,表演的行当化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