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导学案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导学案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导学案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导学案

1.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并能判别自然灾害。

⑵结合资料,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图文资料及相关案例,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尤其是对人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提高防灾和抗灾的意识。能够冷静客观地看待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坚强、乐观的态度面对灾害,提高对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学习重点:

自然灾害对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带来的危害。

三、学习难点:

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对灾情的影响程度,及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产生地域差异。

四、学法指导:

读图分析法;讨论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五、学习过程:

(相关链接)还记得那个下午吗?中国四川汶川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

(知识回顾)1.你了解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2.为什么会有自然灾害呢,它又是怎么产生的,有哪些条件?

知识点一、自然灾害

1.定义: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形成的必备条件:

(即判定标准)

注意: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关系

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改造程度的深入和影响范围的扩大,自然灾害成因变得日益复杂,一些灾害表现形式为自然灾害,但主要是由于人为影响所产生的,比如过量采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等,在成因上应属于人为灾害。

(判定应用)做课本第2页思考题,辨析哪些是自然灾害,并说明原因。(1)

(2)

(3)

(4)

(相关链接)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

是自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地震(8.5级)和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8.1级)后的第三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这次地震危害极大,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 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1000多名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2亿元。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影响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及灾情的衡量标准。

知识点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1)自然灾害对人员的伤害

?想想为什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障人群是易受灾群体。

2.财产损失

(1)直接经济损失

(2)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1)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的灾情特点

空间上,广泛性----( )

时间上,持久性——( )滞后性----( )

现象上,隐蔽性——( )

(2)自然灾害对不同类型资源的影响p5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学习教材内容,思考: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生产生活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等都优越于我国西部地区,但是同等强度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灾情为什么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

七、练习

1.下列现象能演化为自然灾害的是()

A南极洲发生强度很大的雪崩

B煤矿矿井发生塌顶事件

C川藏公路上出现山崩

D胶济线上的火车出轨造成人员伤亡

2.关于致灾因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自然资源

B是对人类社会造成损害的自然异常变化

C因灾导致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情况

D地表各圈层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

3.导致自然灾害的灾情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孕灾环境: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致灾因子:火山、地震、泥石流、滑坡

C受灾客体:残障老年女性、一般老年女性、青壮年男性

D自然环境:南极大陆、亚马孙平原、西伯利亚、马里亚纳海沟八、课后反思

学生学习反思:

教师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湘教版选修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学习目标定位] 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能在我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及其主要灾害类型。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灾害种类多: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分布,其中以①洪涝、②干旱和③地震的危害最大。 2.发生频率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④24.5次,⑤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3.分布范围广 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⑥干旱;东部季风区夏季多⑦暴雨和⑧洪涝灾害;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⑨干旱,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地震;青藏高原多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东南沿海多⑩台风、?风暴潮等。 4.地域差异大: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思考 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分别有哪些? 答案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2.我国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 答案我国自然灾害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灾害种类多,二是发生频率高,三是分布范围广,四是地域差异大。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1.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我国自然灾害在时间上分布具有?周期性;在空间分布上,在自然灾害集中的地带往往形成自然灾害带。 2.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 自然灾害带主要自然灾害 沿海灾害带?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 沿江灾害带?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 山前灾害带?地震、泥石流、滑坡、冰雹

七上地理自然灾害导学案三.docx

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

拓展问题一:说说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带来的有利彫响? 迁移问题二:说说除课本出现的自然灾害还有那些自然灾害? 可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 获取答案(查相关资 料、上网等) 计_____ ☆o 达标 反馈 材料一:“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 材料二:2014年7月18日,9号 台风“威马逊”登陆海南吋中心拘谨最大风力达17级以上(70米/ 秒),为 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 材料三:“近500年来华北地区沙 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图。 (1)寒潮通常会影响我国北 方大部分地区,从材料一种可知受灾最严重的省级行政区是 (填简称)。 (2)从材料一可以推断出华北平原易发生 此种灾害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哪些影响(答一点即可)0 (3)广东、广西、海南、 台湾、福建、浙江一带会受台风影响,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地 IX.材料二中提到的“威马逊”台风登陆海南,除带来强风暴雨,造成洪涝灾害, 还可能引发_________ 等地质 灾害。 (4)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我国华北地区的沙尘暴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 (填旱灾或涝 灾)。 (5)地震属于地质灾害,2017年12月19日在辽宁鞍山市海城市发 生了 4. 4级地震,沈阳有明显震感,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12秒自救机会”,下 列自救错误的是() 学生在教师指挥下抱头、闭眼,尽量蜷曲身体迅速躲在 A.教室内, 各自的课桌下 B.场馆内, C.楼道内, D.卧室屮, 就地趴在排椅下,用随身携带的物品挡在头上远离窗 户,坐电梯迅速离开 可以在小开间的墙角躲避 教学 反思 我能够完成本节课的学 习反思☆我共得到☆

中国自然灾害学案

中国自然灾害学案 本资料为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自然灾害 徐志凯 学习目标】 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知道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 地域分异的的表现和特征。 知道防灾减灾的措施,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 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通过案例,学会在实际中运用救援与救助的具体措施, 并学会如何自救与互救。 学习重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分布 学习难点】 自然灾害特点;防灾减灾措施 学习过程】自学导航】、常见的自然灾害 、什么是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我国气象灾害是怎样分布的?2、我国地质灾害是如何分布 的?三、防灾减灾、如何进行防灾减灾?2、谈谈在灾害中 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 讨解决: 、完成课本58 页活动2、完成课本60 页活动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 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说出来大家 帮你一起解决 同步演练】这是你对知识的巩固 双基训练 、选择题 .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 .②③⑤ D.①②③ 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读下面“地质灾害景观示意 图”,完成3?4题。 3.反映泥石流现象的是( A. a

B. b c. c D. d 4.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A. a B. b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习题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习题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自然灾害的诱因是( ) A.自然异变B.地球表层 C.人员伤亡 D.自然现象 答案:A 2.上述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是( ) A.自然异变 B.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C.自然灾害本身 D.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 答案:B 读图,回答3~5题。 3.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 A.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 B.2010年河南陕县煤矿透水事故 C.2011年中原及华北地区旱灾 D.华北平原盐渍化 4.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 B.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 D.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不足 5.该灾害灾情指标有( )

①厂矿的破坏②受灾的农田 ③减产的粮食④成灾面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组旨在考查对干旱现象的认识和旱灾的危害。图中展示的是干涸湖泊的景象,是长期无降水、无河流注入,湖泊失去补给水源所致。干旱使河流、水塘、湖泊干涸,造成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旱灾灾情指标主要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粮食、饮水困难和经济损失。 答案:3.C 4.B 5.D 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位于冰岛南部亚菲亚德拉冰盖的艾雅法拉火山于当地时间2010年4月14日凌晨1时(北京时间9时)喷发,附近800名居民紧急撤离。 材料2:见下图。 (1)结合材料1、2可知火山灾害孕育于________圈层。 (2)火山喷发能给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哪些灾害?是否“百害而无一利”? (3)该火山和日本富士山火山若同时喷发,何处的灾情严重?为什么? 解析:(1)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岩石圈中的软流层。(2)岩浆毁灭地表事物,气体喷发物对大气质量有影响。火山喷发能形成温泉、矿产,并且火山灰能肥沃土壤。(3)富士山和艾雅法拉若同时火山喷发,危害程度孰大孰小应以受灾体的密度和质量作为衡量标准。 答案:(1)岩石 (2)摧毁森林、吞没土地、污染大气和水源。火山喷发并非百害而无一利,火山喷发中也能产生一些矿产资源,形成肥沃的火山灰等。 (3)日本富士山。日本富士山地区是日本经济发达地区,又是旅游名胜区,虽然防抗灾能力强,灾后恢复速度快,但与人口密度较小的艾雅法拉火山附近相比,其灾害危害程度要大得多。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 ①2011年春季,我国西南五省大旱 ②海底火山喷发于无人荒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警信息时,你和家人是如何做的? 7、视频:快速了解暴雨预警信号,及不同级别预警的应对方法! 8、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不同自然灾害的不同级别的预警信号分别 有自己对应的应对措施、防范方法,请你利用课后的时间去深入了解。 9、防灾减灾工程:我国不仅建立了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 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1)沿海防护林 (2)防洪坝 (3)森林防火隔离带 10、防灾减灾技术大赏:为了防御灾害,科技工作者正在不断 研究、发明各种抗灾技术。我们去调查以下,将了解到的技术、发明记录下来,在全班开展一次交流活动。 11、相关链接:课本第41页。 12、提示: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也是约束人的 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13、课后作业:请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副校园逃生图。并在课后了解暴雨、台风等不同等级预警信号的挺对措施。 课堂小结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了解自然灾害,防御自然灾害对 于我们国家,我们每个人都十分重要。 总结提升板书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学会尊重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1、小组合作: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特大自 然灾害为任务主题,搜索相关的资料,了解这次自然灾害的概况、 危害以及抗灾救灾的故事,并从故事中感受背后的抗灾精神。 2、小组展示台: (1)第一小组:1998年抗洪 ?1998大洪水受灾概况。 ?1998年抗洪小镜头——生命铸起的堤坝 ?98抗洪纪念影像。 ?98抗洪纪念金曲:《为了谁》 ?总结:98抗洪精神。 (2)第二小组:5·12汶川大地震 ?汶川大地震受灾概况。 ?汶川地震小镜头(官兵、志愿者、医疗队……各方支援) ?讲讲汶川地震救灾小故事 ?汶川地震各省的捐款明细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海洋灾害教学案中图选修5

第三节国的海洋灾害 中国的海洋灾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4年3月19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201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灾害为主。与近10年(2004~2013年)海洋灾害平均状况相比,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于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低于平均值(见下图)。 2004~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含失踪)人数2013年各类海洋灾害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占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的94%;人员死亡(含失踪)全部由海浪灾害造成。 思考探究:说出造成我国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的类型及影响地区。 提示:台风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台风风暴潮主要影响东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温带风暴潮主要影响渤海和黄海沿岸。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中国海洋灾害的主要类型 1.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等。 2.危害:风暴潮灾害位居海洋灾害之首,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 二、风暴潮 1.台风风暴潮

(1)发生时间: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以8~9月最为集中。 (2)特点:来势猛、速度快、破坏力强。 (3)发生地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浙江是台风登陆最多的省区,也是台风风暴潮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 2.温带气旋风暴潮 (1)发生时间: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2)受灾地区:主要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 三、灾害性海浪和海啸 1.灾害性海浪 以台风引发的灾害性海浪为主,造成翻沉、损坏各类船只,造成人员死亡或失踪。 2.海啸 灾害发生的频次不多,据记载,平均200年发生一次。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我国的风暴潮 二、赤潮的定义、发生条件和危害

自然灾害灾情大小及其造成的影响

主备课人 辅备课人 审核人 日期 课题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相关材料,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及形成条件。 2.能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灾害灾情大小及其造成的影响。 学习重点 自然灾害的内涵及形成条件 学习难点 自然灾害灾情大小及其造成的影响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 教学手段 常规 学习过程 教学拓展 【学习目标】 一、自然灾害 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由于①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②____________、财产损失、③____________、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形成条件? ??? ? 诱因:④ 承受灾害的客体:⑤ 3.灾情大小的 影响因素???? ? 孕灾环境:孕育灾害的环境致灾因子: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受灾体:承受灾害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衡量灾情的标准:⑥____________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2.灾害表现 (1)人员伤亡:自然灾害能造成人体死亡、伤残等⑦________伤害以及恐慌、忧愁、痛苦等⑧________________伤害。 (2)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对财产的影响分为⑨________经济损失和⑩________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自然灾害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与其他损失相比,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但影响深远。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__________,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大洲,自然灾害的?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自然灾害的概念 1.下列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 ①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五省大旱 ②火山喷发于无人荒岛 ③山洪爆发冲毁桥梁 ④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大量强辐射物质外泄,使数以百万计的居民患上严重的放射病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考查点2 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 2.导致自然灾害的灾情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 .孕灾环境: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 .致灾因子:火山、地震、泥石流、滑坡 C .受灾客体:残障老年女性、一般老年女性、青壮年男性 D .自然环境:南极大陆、亚马孙平原、西伯利亚、马里亚纳海沟 考查点3 自然灾害的影响 3.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 ) A .人体伤残、死亡的生理伤害 B .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人的心理伤害 C .导致商贸金融、物资生产流通的损失 D .对作物、牲畜、道路、机场等造成的财产损失 考查点4 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4.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因素有( ) 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②灾害强度大小 ③致灾因子强弱 ④地质构造类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方法技巧练 方法 如何判断自然灾害 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 2011年4月,美国南部多州遭受数百龙卷风袭击,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严重 B .2011年7月23日,在温州路段两列火车相撞,造成重大人员死

《面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面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北留中心校张立明 教学科目:品德与社会 教学内容:面对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作的斗争。 能力目标:2、在收集资料、调查中初步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态度目标:3、体验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知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作的斗争。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各种自然灾害的材料,包括灾害发生时的损失,如何防治等方面。 教师准备:有关雪灾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的课件、搜集防治这些自然灾害的方法与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类和大自然是好朋友,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和风细雨、鲜花绿草、鸟语花香,可它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灾难,在刚刚过去的5.12大地震大家一定不会忘记吧,我们一起回顾一段触目惊心的短片,(出示地震视频) 师:从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 汶川一震,举国同悲,看到这个场面我们的心情非常沉重,这就是地震给我们造成的灾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对自然灾害。 二、小小主播,讲述灾害 1、教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自然灾害的资料,下面就进入我们的“新闻会客厅”,由小主播们播报新闻。 2、学生交流资料。 3、教师出示新闻资料 生谈感受。 三、话题一:农业灾害知多少 下面就进入第一个话题“农业灾害知多少”(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7-59页,结合自已收集到的资料,思考:农业遭受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这些自然灾害有哪些破坏? 1、生阅读课本。 2、师生交流(教师提示可结合实例略) 教师相机补充:雹灾的危害很大,每次降雹的范围都很小,一般宽度为几米到几千米,长度为20~30千米,所以民间有“雹打一条线”的说法。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打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因此,雹灾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 3、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种种自然灾害,导致受灾地区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农民收入不稳定。面对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广大农民是怎样做的呢? 四、话题二:七嘴八舌话抗灾 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57-59页,思考:面对自然灾害,广大农民是怎样做的,请结合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真题含答案44道2012—2014年)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含答案44道)试题汇编(2012—2014年)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点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包括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2012广东卷文综5)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A.泥石流B.地面沉降C.陨石坠落D.滑坡 【答案】A 【解析】仔细看图,可以清楚看到公路一侧山体整体移动——滑坡。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质灾害类型 2.(2012浙江卷自选)【自然灾害与防治12】(10分)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单选,3分) A.①龙卷风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

B.①海啸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飓风 C.①海啸②飓风③龙卷风④暴风雪 D.①飓风②龙卷风③暴风雪④海啸 (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3分)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4分) 【解析】 (1)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分布及主要类型; (2)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时间规律; (3)考查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气候、地形原因。 【答案】: (1)C (2)B (3)地形: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气候:春夏季;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 (2012天津卷文综2、3)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题。

重庆市涪陵第九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重庆市涪陵第九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学案(无答 案)新人教版 一.目标呈现 1.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二.预习热身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2.气象灾害主要有、、、、等自然灾害。 3.地质灾害主要有、、、等灾害。 三.活动探究 1.读图2.48和图2.49,完成下列问题。 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___ 。 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___ 。 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___ 。 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___ 。 2.尝试解释我国台风、干旱灾害集中分布区形成原因。 3.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解释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区形成的原因四.巩固提升 气象灾害: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_______________ 五.达标检测 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1976年唐山大地震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2.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 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 4.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夏半年的强冷空气 B.寒潮发生时全国气温都在5 ℃以下 C.寒潮发生时往往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D.寒潮只发生在长江流域以南

自然灾害 导学案

自然灾害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说出什么是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举例说出我国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形成“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地理国情之一”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 学会在一些自然灾害中的防灾自救办法。 【学习过程】 1.自然灾害 概念: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 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等。气象灾害主要常见有干旱、台风、洪涝、寒潮等;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3.受灾严重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同一灾害在大多数地区经常发生。我国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4.减损措施 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我国北方地区防御风沙灾害多营造防护林;我国建设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保证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供应救灾物资;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我国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从而有效减轻灾害损失。【达标检测】 1.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 A.①②③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③ 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和泥石流B.台风与干旱C.洪涝与干旱D.台风与寒潮

读下面“地质灾害景观示意图”,完成3~4题。 3.反映泥石流现象的是() A.a B.b C.c D.d 4.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5.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 A.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B.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D.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 6.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7.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我国的四大干湿地区中,出现旱灾最少的是() A.干旱地区B.半干旱地区C.湿润地区D.半湿润地区 8.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主要原因是() A.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B.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C.温泉众多,为疗养胜地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9.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A.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学案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人教版 学案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 1.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自然和社会的两种属性,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区别与联系,确认什么是自然灾害。 2.会描述自然灾害在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和区域性,时间上的频繁性、不确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灾害的联系性和严重性及其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的特点,并能举例说明每一种特点。 【zf自主预习案】 1.什么是自然灾害? 2.你能区分自然现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吗?请各举一例说明。 3根据上题的分析,如何确定一种现象是自然灾害而不是其他? 4.你知道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5.自然灾害有什么影响? 精读教材,你认为哪些是重点?或者不易理解? 1. 2. 【课堂学习案】 一.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问题: 1讨论总结你所知道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2.阅读课本p2思考题,讨论这些是不是自然灾害,如果不是,为什么? 三.课堂检测,有效训练。 1781年冰岛拉基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1/5;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9.2万人死亡;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规模的喷发也造成了2.3万人死亡。据此回答1~3题。 1.火山喷发( ) A不属于自然灾害 B属于孕灾环境 C属于致灾因子 D不属于自然异变 2.火山喷发时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玄武岩高原的是( ) A哥伦比亚的火山 B印尼的火山 c.台湾的火山 D日本的火山 3.下面不属于自然灾害的现象是( ) A雷电击毁建筑物 B水俣病 C.大雨冲毁路基 D氟骨病 4.火灾作为自然灾害能直接造成下列哪种资源的损毁?( ) A水资源 B矿产资源 C森林资源 D气候资源 据观测发现火星上常常发生火山喷发,喷发的规模远远大于地球。据此回答 5~6题。 5.火星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它属于( ) A类地行星 B巨行星 C远日行星 D 河外星系 6.火星上的火山喷发是( ) A自然灾害 B环境问题 c.自然异变 D致灾因子 7.灾情大小的衡量标准是( ) A直接经济损失 B间接经济损失 c.人员伤亡 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8.下列受灾体的损毁属于间接经济损失的是( ) A人员伤亡 B社会失稳 c.资源破坏 D文物古迹损坏 9.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财产的损失而言具有的特点是( ) A滞后性和隐蔽性 B长远性和超前性 C广泛性和间接性 D滞后性和地域性 10.能够有效地减弱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因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灾害强度 C防抗灾能力 D致灾因子 11.世界特大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以10年为一单位)在逐渐增多,其原因最可能是 ( ) A.人地关系不和谐的极端表现 B.自然的异常变化在加强 C.时间分布的规律性 D.交通发展,事故接连不断 12.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高中地理 4.3 自然灾害与我们学案

4.3 自然灾害与我们学案(湘教版选修5) 【学习目标】 1.明确在灾害发生时自救与互救的目的与意义,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与互救常识、方法。2.掌握应对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①____ 认真学习有关自然灾害知识和②__________ ③____ 注意收听权威部门发布的自然灾害信息 备作好各种行动准备和④______________ ⑤____ 注意观察研究周围的自然现象 报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现象,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 ⑥____ 自然灾害一旦发生,要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 避自然灾害一旦发生,要组织大家进行避灾 ⑦____ 切断可能导致⑧____________的电、火、煤气等灾源 ⑨____ 学习一定的⑩________________,灾害期间及时自救和救治他人 保为减少损失,要充分利用社会的防灾保险 时间正确方法 洪水袭来时不要慌乱,服从安排,?________地转移人员和财产 发生险情时要及时报告,统一组织?____________ 洪水即将来临时原地避水的,可将物品放在楼上或高处。贮备一些?________和必要的生活用品。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________转移 在室外要避开容易招引雷电的地方 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________、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被洪水围困时,要尽可能 收集用来?________________的物品 汛期尽量不要到容易发生山洪的景区旅游,更不要在?________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尤其不能在?________中逗留 洪水袭来时要注意保护?____________,严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抢救溺水者时首先要把溺水者救上船或陆地,然后排出呛入其体内的水,必要时做?______________,然后尽快将其送医院抢救 1.保障安全的关键 (1)切断________、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2)远离________________、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____________、河岸边。 (3)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反应。 2.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 (1)在家中,要____________,应选择较安全的地方躲避。当大地震停止后,要利用余震之间的间隙,____________。 (2)在室外,车辆要停留在____________,远离______________、高压线。 (3)在办公室内,要赶紧躲藏在办公桌下,一待地震停止即从____________迅速撤离。在工厂上班,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迅速撤到__________。 (4)在影剧院、体育馆,应迅速躲到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中,等待地震停止后有组织、有步骤地从多个出口疏散到____________,防止慌乱、拥挤。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而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据此判断1~2题。 1.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 ) 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③救上船或陆地④送医院抢救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2.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抱紧电杆 B.躲在巨石之下 C.用手电筒发求救信号 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 考查点2 应对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3.地震发生时,选择合理的避震方法非常重要,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 A.住在现代高层建筑里,应乘电梯迅速跑到室外 B.若在室外,应迅速往家跑 C.若正在街上行走,要迅速跑到高层建筑下躲避 D.住在现代高层建筑里,可以采用就地躲避的方法 方法技巧练 方法图解法记忆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1.阅读下列各图中反映的正确的避震方法,分别总结在室内和室外避震的共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2、运用地图说出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并结合降水图、地形图分析原因。 3、结合情景,说出减灾防灾措施,初步树立防灾减灾意识。【检查预习】预习相应课本,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准备上课回答. 【自主学习】 1、什么是自然灾害? 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 3、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在哪里? 4、我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在哪里? 5、国家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灾减灾? 6、在灾害来临时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试着解释我国西南多地震的原因。探究点二、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和降水的分布特点,解释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在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 探究点三、人们常说“祸不单行”,想想看,台风、洪水会引发什么 地质灾害?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什么灾害? 【学生展示】探究点一 【教师点评】探究点二及【学生展示】出现的问题 【当堂检测】

1.下列现象或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某儿童春节放鞭炮,引起了火灾 B.一场大暴雨冲毁了桥梁,淹没了农田 C.高速路上多辆汽车追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D.某火电厂排放大量的浓烟,污染了周围的空气 2.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A.泥石流 B.台风 C.干旱 D.洪涝 如图为我国一种灾害性天气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这种灾害性天气主要出现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这种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高温、干燥 B.暴雨、洪涝 C.严寒、大风、霜冻 D.狂风、巨浪 (2016·青岛学业考)读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所示的某气象灾害是() A.寒潮 B.沙尘暴 C.春旱 D.洪涝 6.该气象灾害最易发生的地区是() A.四川盆地 B.东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华北平原 7.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避灾。下列说法

高中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学案教案

高中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学案教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1.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 涵; 2、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成机制。 4、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 异。 【学习重点、难点】 1.自然灾害的影响 2.自然灾害危害形成机制 3.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自学探究】 定义:由于造成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自然灾害作为诱因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形成条件 作为承受灾害的 圈 孕育灾害的环境 圈 圈 灾情

环境 自 自然灾害系统 致灾 受灾体 然 灾 害伤害;心理和 伤害 脆弱群体: 及 不易受灾害损 害群体 影经济损失:财产损毁 财产损失 响 的影响(灾情) 经济损失: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 构和管理方面等的损失 具有 和隐蔽性 自然资源 与环境破坏 具有 (可再生、非可再生) 影响因素: 自然灾害的危害 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发展水平和灾害 具体差异

当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781年冰冰岛拉基山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解1/5;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万人死亡;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规模喷发也造成了万人死亡。据此回答1-3题。 1.火山喷发() A.不属于自然灾害 B.属于孕灾环境 C.属于致灾因子D.不属于自然异变 2.火山喷发时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玄武岩高原的是() A.哥伦比亚的火山 B.印尼的火山 C.台湾的火山 D.日本的火山 3. 材料中三次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致灾因子强度不同 B.人口密度不同 C.抗灾救灾投入不同 D.太阳高度不同 4.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 .2006年2月2日,山西寺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23名矿工遇难,53人一氧 化碳中毒。 B.2006年1月31日,香港旅行团在埃及胡尔加达城市发生车祸,造成14人死亡 C.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5。7级地震,至27日已死亡13人 D.某一地区发生连续性暴雨 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嫁荡然。据此回答5~7题。 5.材料中的自然灾害属于( ) A .气象灾害 B.水文灾害 C. 生物灾害 D. 地质灾害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导学案(包含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导学案 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 学习目标: 1、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学会自救自护。 2、体会人们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学习重点: 了解自救自护的基本常识;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学习难点: 1、提高防灾避险的意识; 2、感受人们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学习在自然灾害中自护与互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________的国家__________。 2、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台风、洪涝、________、滑坡、________、病虫害等。 3、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除了______的原因外,人类在______、_______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______自然灾害。 5、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______程度、_______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_______。 6、自然灾害_______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______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______。 7、在人类与自然灾害的抗争过程中,人类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抗灾精神。 8、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____________”的精神共同应对灾难。 9、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_________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______________、共同______、_______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 1、台风多发于夏秋之间。() 2、滑坡、泥石流多发于西南地区。() 3、2008年发生的一场大地震是唐山大地震。() 4、破坏森林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5、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要尽快搭乘电梯离开。() 6、黄色预警信号表示特别严重。() 7、蓝色预警信号表示一般。()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Word版含解析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 明目标、知重点 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 了解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灾情等概念。 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和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能结合自然灾害的资料,分析自然灾害产生的条件、造成的影响及地区差异。 自然灾害 【自主学习】 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自然灾害形成条件???? ?诱因:自然异变承受灾害的客体:受到损害的人、 财产、资源 3. 4.主要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孕灾环境 自然异变一定会形成自然灾害吗? 提示:自然异变不一定会形成自然灾害,当自然异变对人类本身及其生存环境造成危害和损失时,才构成灾害。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1月3日22时38分许,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驾驶人赵某驾驶一辆小型轿车,沿泾川县长庆桥X521线由东向西行驶至2 km+500 m处(泾明乡山底下村境内)时,因操作不当,碰撞路边桥梁防护墩,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 材料二当地时间2017年1月,美国多地迎来降雪。据报道,冬季风暴席卷了美国多地。此外,大雪还造成航班延误和取消,南方的主要机场,包括亚特兰大和夏洛特市的机场均受到影响。除了南部地区遭遇恶劣天气之外,美国东北部和西部也遭遇冬季风暴袭击,出现雨雪天气。部分州际公路持续几日无法通行,有多起交通碰撞事故的通报。 (1)上面两个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2)要成为自然灾害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3)分析材料二中灾害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 提示:(1)材料一不属于自然灾害;材料二属于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是否以自然界异常变化为诱因;二是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资源破坏等,即对人类社会是否造成破坏。 (3)材料二中的孕灾环境:大气圈、水圈;致灾因子:冬季风暴;受灾体:人员、财产和资源。 【核心归纳】 1.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 自然灾害的形成需具备两个条件: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属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社会属性)。图示如下: 2.自然灾害系统的组成 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灾情四个方面共同组成了自然灾害系统。其中,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新步步高】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学案测评: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时作业(人教版选修)含答案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 1.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及形成条件。2.能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灾害灾情大小及其造成的影响。 一、自然灾害 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由于①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②____________、财产损失、③____________、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形成条件??? ? ? 诱因:④ 承受灾害的客体:⑤ 3.灾情大小的 影响因素???? ? 孕灾环境:孕育灾害的环境致灾因子: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 受灾体:承受灾害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衡量灾情的标准:⑥____________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2.灾害表现 (1)人员伤亡:自然灾害能造成人体死亡、伤残等⑦________伤害以及恐慌、忧愁、痛苦等⑧________________伤害。 (2)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对财产的影响分为⑨________经济损失和⑩________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自然灾害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与其他损失相比,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但影响深远。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大洲,自然灾害的?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自然灾害的概念 1.下列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

①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五省大旱②火山喷发于无人荒岛③山洪爆发冲毁桥梁④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大量强辐射物质外泄,使数以百万计的居民患上严重的放射病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考查点2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 2.导致自然灾害的灾情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孕灾环境: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致灾因子:火山、地震、泥石流、滑坡 C.受灾客体:残障老年女性、一般老年女性、青壮年男性 D.自然环境:南极大陆、亚马孙平原、西伯利亚、马里亚纳海沟 考查点3自然灾害的影响 3.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 A.人体伤残、死亡的生理伤害 B.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人的心理伤害 C.导致商贸金融、物资生产流通的损失 D.对作物、牲畜、道路、机场等造成的财产损失 考查点4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4.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因素有() 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②灾害强度大小③致灾因子强弱④地质构造类型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方法技巧练 方法如何判断自然灾害 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 2011年4月,美国南部多州遭受数百龙卷风袭击,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严重 B.2011年7月23日,在温州路段两列火车相撞,造成重大人员死亡 C.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 D.2008年6月10日,南极洲出现“冰震” 方法技巧判断某种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必须考虑两个方面: 一是要看其是否由自然异变引起,如大气圈异变引起的龙卷风、台风灾害,水圈异变引起的海洋灾害等。如果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不是由自然异变引起的,则不属于自然灾害,如人为纵火、交通事故等,都不属于自然灾害。 二是要看其是否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现象,即看其是否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如果自然异变现象没有对人类构成危害,如地震、

《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一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阅读课文】 要求:对着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弄清知识点的分布 【自主训练】 完成《世纪金榜》中基础训练 【品味拓展】 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一)自然灾害 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关系: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 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 自然灾害还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1)特殊性: 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从区域角度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投入,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忽视防灾抗灾的经济发达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经典例题1](2006年高考广东卷)从表1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A.灾害的强度减小了 B.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 C.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D.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 【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尽管自然灾害次数增加,死亡人数却在下降。说明人类抵御灾害能力已有所提高;但灾害损失却越来越大,受影响人数也越来越多,说明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答案】BC 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一)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 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 (1)台风的形成和结构 ①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 B.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 C.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 D.热带存在低层扰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 (2)台风的分布及灾害 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 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