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纤维素乙醇的综述

纤维素乙醇的综述

纤维素乙醇的综述
纤维素乙醇的综述

纤维素乙醇的综述

摘要:纤维素乙醇是一种清洁且资源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纤维素乙醇是解决我国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三农等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能源作为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目前,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在价格不断上涨的同时,正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由于我国石油储量有限,大量进口石油必然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威胁。又化石能源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各类污染气体,故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生物乙醇的开发利用现状,同时提出了提高纤维素乙醇产量的方法,包括提高能源植物的生物量和品质,并指出纤维素乙醇发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关键词:纤维素乙醇;木质纤维素;纤维素酶;燃料乙醇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燃料能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现代社会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发展燃料乙醇作为化石燃料的替代品已经成为国际上的广泛共识。就燃料乙醇的生产原料而言,以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的乙醇生产会与人争粮,从长远看,包括木材

废料、农作物秸秆在内的木质纤维素类物质是最具前景的燃料乙醇生产原料。开发石化能源的替代平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生物质是唯一可以转化为液体燃料的可再生资源,将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不仅能够弥补化石燃料的不足,而且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鉴于以上

种种原因,开发利用可替代能源迫在眉睫。乙醇能源以其环保、可再生、资源丰富等优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能源。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也是当前利用率最低的资源,是各国新资源战略的重点。中国可利用的木质纤维素每年在7亿吨左右,这些丰富而廉价的自然资源主要来源于农林业废弃物、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废弃物。所以,纤维素乙醇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1 纤维素乙醇的介绍

纤维素乙醇来源于秸秆、草皮、树皮和城市垃圾等,在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同时,又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一举两得。纤维素乙醇与利用玉米等农作物提取乙醇的传统方法相比,不存在与人争粮的问题,其产业化更可以变废为宝。纤维素乙醇在燃烧时产生的能量高于生产时消耗的能量,燃烧时温室气体排放量不仅比汽油减少90%,而且远低于谷物类乙醇燃料,避免了温室效应现象的出现。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汽车不用任何改装,就可以使用加入10%乙醇燃料的汽油。

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中心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此,人们开始把目光转移到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体系。专家认为,生物质资源转化体系是引领第三次世界能源革命的技术平台。在此背景下,燃料乙醇已经被视为替代和节约汽油的最佳燃料,其高效的转换技术和洁净利用日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已经被广泛认为是21世纪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在中国,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是玉米和小麦。随着燃料乙醇的快速发展,原料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燃料乙

醇发展的瓶颈;另外,以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产业发展还有可能引发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因此,中国政府提出生物乙醇坚持非粮之路,即“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经济分析显示,中国发展纤维素乙醇有更大的优势。

2 纤维素乙醇的制取方法

纤维素乙醇的生产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生物质水解糖发酵法和生物质合成气制取乙醇法。

(1)生物质水解糖发酵法

曾经取得水解糖发酵法制取乙醇中试和生产实验结果的是浓盐酸和浓硫酸水解法;目前成功工业化的是稀硫酸渗滤水解法;正在大力研究,并具有开发潜力的是酶水解法生产工艺。酶水解具有反应温度低、过程能耗低、糖产率高等优点。由于纤维类物质的特殊构造及纤维素酶的水解效率低,导致纤维素乙醇生产成本高,无法与粮食乙醇相竞争。

(2)生物合成气制取纤维素乙醇法

生物质合成气制备乙醇的方法集成了热化学和生物发酵两种工艺过程。首先,通过气化反应装置把生物质转化成富含CO、CO2和H 2的中间气体,这些气体被称作生物质合成气;然后,再通过化学催化转化或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其转化为乙醇。生物质合成气制乙醇工艺过程可将全部生物质通过流化床气化过程转化成合成气,既提高生物质的利用率,也可解决木质素废液的处理问题。

3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国内纤维素乙醇研究与应用现状:我国在纤维素乙醇技术开发上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浙江大学主持的“利用农业纤维废弃物代替粮食生产酒精”的项目已在河北完成中试生产,以玉米芯为原料,乙醇产率为22.2%(W/W)。南京林业大学建立了玉米秸秆间歇蒸汽爆破预处理、纤维素酶水解和戊糖己糖同步发酵技术制取纤维乙醇的中试装置。水解得率为71.3%,还原糖利用率和乙醇得率分别为87.17%和0.43%。华东理工大学于2005年已建成了纤维乙醇600吨/年的示范性工厂,以废木屑为原料,以稀盐酸水解和氯化亚铁为催化剂的水解工艺以及葡萄糖与木糖的发酵,转化率达到了70%。河南农业大学利用黄胞原毛平革菌和杂色云芝的复合预处理,对选择性降解木质素的能力和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生物降解后原料水解率达到了36.6 7%。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纤维素原料转化乙醇关键技术”研究。对纤维素酶高产菌的筛选和诱变育种、用基因手段提高产酶量或改进酶系组成、纤维素酶生产技术等研究。吉林轻工业设计研究院“玉米秸秆湿氧化预处理生产乙醇”在实验室规模为1 0L发酵罐条件下,经湿氧化预处理和酶水解后酶解率86.4 %;糖转化为乙醇产率48.2 %。

国外纤维素乙醇的研究与应用现状: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大规模开发利用作为清洁能源的可再生资源显得日益重要。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研究计划,例如:美国的“能源农场”、巴西的“酒精能源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和日本的“阳光计划”等发展规划。其它诸如丹麦、荷兰、德国等国,多年来一直在进行各

自的研究与开发,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物质能源研究与开发体系,拥有各自的技术优势。美国在燃料乙醇的生产上仍然是世界乙醇生产的领头羊,在将纤维素转化为燃料酒精的研究、生产和应用方面也走在世界的前列。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采用的流程是纤维素水解与发酵同步进行,该工艺以粉碎的玉米芯为原料,再用稀酸水解,将半纤维素水解成木糖等产物。该流程的酸水解是连续进行的,反应器中的纤维原料含量为5%,玉米芯水解率达40%,水解液中糖为2.6%,然后采用多效蒸发器浓缩至糖浓度为11%再进行发酵。美国维吉尼亚州立大学利用80%的浓磷酸循环使用进行木质纤维素“溶解性分离”的研究,然后经纤维素酶水解,得到较纯的葡萄糖,其得率达到35%。瑞典隆德大学Karin Ohgren等研究了将蒸汽爆破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进行同步糖化与发酵的工艺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发酵结束后乙醇达到25g/L。

总的来说,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经建有几十套纤维质原料经纤维素酶水解成单糖的中试生产线或小试生产线。纤维燃料乙醇在国内外研究正步入一个新的时代,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并建立了多个示范性工厂。但整体上,由于在纤维素酶生产技术、戊糖己糖发酵菌株构建等方面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所以距离纤维素乙醇的产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

4 发展纤维素乙醇的意义

生物能源主要有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等形式。生物柴油与普通柴油相比,具有可再生、已于生物降解、燃烧污染物排放低、温室气体

排放低等特点。但生物柴油仍存在一些缺点,比如菜籽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成本高、用化学方法合成生物柴油工艺复杂、能耗高、设备投入大、酯化产物难于回收,回收成本高等。生物乙醇以淀粉质(如:玉米、马铃薯、大麦、大米、高粱等)、糖质(如:甘蔗、甜酒、糖蜜等)、纤维素(如:农作物秸秆、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剩余物、柴草、造纸厂和造糖厂含有纤维素的下脚料、生活垃圾的一部分等)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过程转化为乙醇,其燃烧所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等于通过光合作用和酒精发酵所固化的二氧化碳量,因此生物乙醇是一种高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以玉米、红薯等为原料生产的生物乙醇虽然属于环保能源,但玉米和红薯是人和动物食物的重要来源,而且其生产需要占用良田才可能高产。因此利用玉米和红薯生产生物能源会引起“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问题,经年来出现的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的玉米被用于生产乙醇,以玉米、红薯为原料生产生物乙醇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粮食紧张的大国来说显然不是长远之计。总的来看,生物能源中以纤维素乙醇最有前途,因为纤维素乙醇相对于生物柴油具有资源丰富、再生周期短、成本低、CO2和SO2等有害气体零排放、价格低等众多优点,更重要的是用于生产纤维素乙醇的能源作物对土地的适应性较强,在很多未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地都可以种植,这样就不会引发粮食问题,也避免了资源枯竭的威胁,使能源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这对于满足社会能源需求以及维护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种植能源作物具有诸多优点。第一,可以减少土壤流失,有利

于保护生态环境,第二,通过形成可持续循环的能源利用方式,减少温室效应。能源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气中的CO2,将其转化为能量储藏,并进一步被开发利用,从而良性消耗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活中产生的温室气体。第三,能源作物可以作为动物的饲料,而他们的生长区又可以作为动物的栖息地。因此,生物乙醇的利用有助于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第四,能源作物的种植离不开土地,劳动又需要人力,发展能源产业又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如运输业、服务业等,因此发展生物能源可以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并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

5 纤维素乙醇产业化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需解决的技术问题:纤维素乙醇以可以再生的生物质作为原料,它既不同于石化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又不会如石化能源那样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硫化物及氯化物等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具有传统能源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未来能源的新宠。但是,现阶段纤维素能源的产业化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木质纤维素原料分散,季节性强,尤其是农作物秸秆。(2)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技术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提高。由于天然纤维素原料的结构复杂的特性,使得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者不能有效分离;另外伴随产生一些中间副产物,实验表明,这些物质抑制酵母的生长和代谢,最终影响乙醇产率。(3)缺乏高效的纤维酶菌株,现有的纤维素酶制剂效果较低,使得酶解糖化经济成本较高,当前生产一吨纤维乙醇需要酶制剂成本在2200~260 0元。(4)缺乏能够同时高效利用戊糖和己糖的发酵菌株。在木质纤

维水解中,其中有相当比重的木糖(葡萄糖/木糖约为2)。因此,戊糖的利用是影响纤维乙醇综合成本的关键一项。

6 未来纤维素乙醇产业化发展趋势

目前,国外纤维素乙醇产业化的研究已经成为了热潮,正步入一个关键时期,中国在这方面也有良好的基础。为了使纤维素乙醇尽早地实现产业化,除了以上几项关键技术进一步解决好外,还应当借鉴石油化工的经验,坚持走生物精炼和乙醇联产的模式,尽可能地最大提升和拓展底物的各组分的经济价值,也许是促使纤维素乙醇产业化的重要途径。

尽管木质纤维素原料本身非常廉价,但是将其转化成乙醇的工艺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大量的能耗。这主要是由木质纤维素自身的结构特性决定的,而得到的目标产物是经济附加值并不很高的乙醇,致使单位乙醇的经济效益并不具备较强的市场优势。而生物精炼和乙醇联产模式就打破了原来由生物质生产单一产品的观念,实现原料充分利用和产品价值最大化,就是所谓的“吃干榨净”,正如目前的利用粮食生产乙醇一样。例如,利用玉米同时生产燃料乙醇、玉米油、蛋白粉、高果糖浆、蛋白饲料和其他系列产品,这样提升了整个工艺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同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样利用木质纤维素的三大类组分也可以衍生出多种产品。例如:目前,大多的木糖醇厂主要是利用玉米芯中的半纤维素生产木糖醇,结果剩下大量的木糖渣(主要是纤维素和木质素),如果进行联产模式,将剩下的纤

维素与木质素进行组分分离,分别生产纤维乙醇和优质燃料或木素磺酸盐,就有可能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综合效益。

随着“生物炼制”概念的提出,乙醇作为木质纤维素转化唯一产物的传统观念被打破,木质纤维素原料中的每一种组分将被充分利用而转化为不同的产品,实现原料充分利用和产品价值最大化,这必将提高纤维素乙醇的竞争力,促进纤维素乙醇行业的发展。因此,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提高能源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加快纤维素乙醇产业化,对根本解决能源和环境的制约,真正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繁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陈洪章,纤维素生物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袁振宏,吴创之等生物质能源利用原料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李东,袁振宏,王忠铭等,生物合成气发酵生产乙醇技术的研究进展【J】可再生能源,2006(2)57-61 【4】Sun Y ,Cheng J.Hydrolysis of lingocellulosic materials for ethanol production[J].Biomass

Technology.2002,83:3-9.

【5】宋安东.生物质(秸秆)纤维燃料乙醇生产工艺试验研究[D].

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3,25-27

【6】S cheibleW R,Eshed R,Richmond T,etal,Modifications of cellubse synthase confer resistance to isoxaben and

thiazolidi-none herbicides in Arubidopsis ixrl mutants[J].Proc natl acnd sci USA 2001,98,10079=10084 【7】K eikhosro Karimi, Mohammad J, Taherzadeh.Conversion?

of rice straw to sugars by dilute-acid hydrolysis[J].

Biomass and Bioenergy , 2006, 30 : 247-253

【8】P almqvist E, Barbel Hahn-Hagerdal. Fermentation of lignocellulosic? hydrolysates.I: inhibition and detoxi -fication [J]. Bioresouse Technology,2000,74:17-24.\

【9】陈家瑛,陈明,卢怀谦,生物能源会燃起多大火【J】瞭望,2007,13:25-26

【10】我国纤维素乙醇的开发进展【J】,精细化工石油进展,2007,8:54-55

中国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现状

探究中国燃料乙醇进展之路 在近年煤化工、能源替代、环保节能的投资热潮中,燃料乙醇无疑手持“尚方宝剑”,一则国家选定四家企业,并划定各自试点销售区域;二则每吨燃料乙醇国家补贴千元之多,且行业准入门槛也在不断提高。然而,随着燃料乙醇逐步市场化,国家的支持方式将进行转变,从成本加利润,到定额补贴,再到2008年底取消补贴,中国燃料乙醇将走如何样的进展之路? 探究中国燃料乙醇进展之路 一、概述 燃料乙醇,是以玉米、小麦、薯类、甘蔗、甜菜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脱水后而制得的无水乙醇。车用乙醇汽油(以下简称乙醇汽油),确实是把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比例混配而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又称汽油醇。

(一)燃料乙醇是油品的优良品质改良剂,不是“油” 乙醇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燃料乙醇按一定比例加入汽油中,不仅是优良的油品质量改良剂,或者讲是增氧剂,依旧汽油的高辛烷值调和组分,因此,燃料乙醇不是简单作为替代油品使用的。 (二)乙醇汽油属于国际上通行的新配方汽油,是无铅汽油的升级换代产品 汽油里加入10%的乙醇,油品的含氧量可达到3.5%,辛烷值(我国的汽油标号)可提高近3个标号,同时又降低了油品的芳烃含量,使油品的燃烧性能、动力性能和环保性能均得到了改善。尽管我国2000年才全面推广无铅汽油,2001年才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市推广新配方汽油(添加MTBE的清洁汽油),但在国际上,无铅汽油早已被以MTBE及乙醇为添加剂的新配方汽油所代替。 二、世界燃料乙醇产业进展现状

自巴西、美国领先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大力推行燃料乙醇政策以来,加拿大、法国、西班牙、瑞典等国纷纷效仿,均已形成了规模生产和使用,1999年,美国燃料乙醇消费量约450万吨,2006年达到550万吨,巴西则更多,2005年消费量约970万吨,占全国汽油消费量的43%,2006年超过1000万吨。 美、巴等国推行燃料乙醇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综合收益,如刺激农业、维护粮价、完善能源安全体系、减少对石油依靠、节约外汇、增加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改善燃油品质及大气环境质量等,均为世界所共认。目前,许多农业资源国如英国、荷兰、德国、奥地利、泰国、南非等国政府均已制定规划,积极进展燃料乙醇工业。 三、中国燃料乙醇产业进展现状 (一)概况 由于燃料乙醇在中国的推广使用还处在初级时期,产销的各个环节政府行为色彩比较浓,离真正的市场化有专门大距离。为了合理的利用资源,国家对燃料乙醇的立项投产特不慎重,受到严格

纤维素生物乙醇生产关键技术

纤维素生物酒精生产关键技术简要分析 李 明 姚 珺 翁 伟 吴 彬 吴 畏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 摘 要:全球气候变暖和自然资源的枯竭,纤维素生物酒精研究是热点之一。纤维素生物质作为生产生物酒 精的原料,转化技术难度大,尚不成熟。该文主要对纤维素生物质生物酒精生产过程进行了分析, 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并讨论关键技术。得出生物质机械化收集方式能有效保证生物质原料的数量 和减少原料成本;通过基因工程途径构建生产纤维素酶提高酶适应性和活性,加快水解效率和增强 耐热性能;开发节能精馏装置和注重转化后废物利用。农业工程、生物化学、基因工程等多学科的 综合发展将实现纤维素生物酒精工业化。 关键词:生物能源,生物酒精,生物质,纤维素,生产过程 0 引 言 由于温室气温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变暖,自然石化资源短缺,生物能源成为世界上研究热点。中国是世界上消耗石油第二的国家,大约占全世界总量的6%[1]。国际能源中心(IEA)估计中国到2030年每天消耗1.4×107桶汽油;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普及,2020年,汽车的使用量从2004年大约2.4×107台增加到90-140×107台,运输所需的能源从现在比例约33%发展到57%左右,每天的所需量从目前的1.6×107桶到5.0×107桶。因此,到2030年,温室排放气体将增长至7.14Gt/年[2]。对石油的需求导致中国更加依赖进口石油,2030年,75%的石油将依靠进口[2]。因此,中国面临能源需求、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的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发展最快,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的基础,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制定研究政策和目标,开发利用可持续“中性碳”能源,其中包括生物酒精的生产和使用[3]。 纤维素生物质转化成生物酒精是世界上生物能源发展的热点研究之一[4-8]。纤维素生物质主要包括农业残渣(水稻、玉米等秸秆)、森林残渣(树枝、锯末)、废弃物(废纸)、草本植物(芦竹)和木质植物(麻疯树、杨树),资源非常丰富,中国仅秸秆一年约有8.4 亿吨[9],林木废弃物约2亿吨[10];到2030年,每年农作物残渣量达5.53EJ;森林残渣达0.9EJ(3/4来自木材加工,1/4来自森林残枝残叶);加上生物质能源种植(每公顷平均产量15吨干,10%的土地可以作为种植面积[10]),统计计算,每年可以提供约23EJ的能源,相当于6000亿升的石油。而根据IEA的预测,2030年中国需要12.4EJ 的交通运输液体能源[1]。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提高转化技术,生成酒精,中国可以足够满足运输能源的需求。通过转化生成生物酒精使用是中性碳排放过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环境和资源的平衡利用。 世界上纤维素生物质转化生物酒精的技术基本上处于研究阶段[11-15]。我国在纤维素生物质转化生物酒精的技术方面起步较晚,还是处于初步研究阶段[16-17]。本文主要对纤维素生物质生物酒精生产过程中关键技术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存在的难点和可能性的解决方法以便进一步深入研究。 1 纤维素生物酒精生产 1.1 纤维素生物质作为生物酒精原料的特征 糖类和淀粉转化酒精的工程通过发酵,在世界上已经实用化;草本纤维素和木材纤维素转化酒精正处于实用化过程研究阶段。从生物质转化为生物酒精的容易程度来比较可以得出:糖类 > 淀粉 > 草本纤维素 > 木材纤维素[4] 。 淀粉:葡萄糖分子同序排列 纤维素:葡萄糖分子交错排列 图1 淀粉和纤维素分子简图

纤维素综述

纤维素综述 简述: 微晶纤维素是天然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外观呈白色或类白色,是一种晶形粉末产品,不溶于水,性质稳定,与主药不发生化学反应。 作为填充剂,适量用于处方中,可以使制得的颗粒较松散,均匀细小,结合性能好,同时,由于它吸水后能使片子迅速膨胀而崩解,因此,它又是一种良好的崩解剂。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辅料,微晶纤维素在片剂生产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近些年的新产品开发研制,原有产品处方的改进及不合格中间产品的再处理等方面,均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这一新型辅料,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用于新处方设计中由于微晶纤维素具有良好的结合性与崩解性,因此在开发研制新产品时,它是一种优先选用的辅料,微晶纤维的作用要强于其它类似辅料如淀粉、糊精等。这在处方设计时,我们优先选用了微晶纤维素,经过数次处方调整与试验,当微晶纤维素在片中的含量达到0.025g/片时,生产出的片子结合很好,具有足够的硬度。 制法: 微晶纤维素可用稀无机酸溶液将α-纤维素控制水解制得,α-纤维素可从含纤维素植物的纤维浆制得。水解后的纤维素经过滤、提纯、水浆喷雾干燥形成干的。粒径分布广泛的多孔颗粒。 应用: 解决因工艺带来的问题有些产品的工艺是在迁就产品达到某些

指标情况下制定的,一旦工艺变化就会带来诸多问题。例如新速效感冒片,在原处方基础上,为了保证其溶出度符合药典规定,在工艺上不得已将颗粒制得比正常的软一些,打片时打片机的压力也要尽量小一些,使得打出的片子硬度低。在进行薄膜包装时,常常会造成很多碎片,使得成片率降低,为了提高成片率就必须提高片子的硬度。要提高硬度,又不影响溶出度,就要改变原处方,这时微晶纤维素又是一个良好的优选辅料。生产中,压力提高后,我们用一定量的微晶纤素取代了原处方中相应量的某些其它辅料,当其用量达到。片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片子的硬度由原来的提高至,同时其溶出度也很好,完全符合质量要求。用于不合格中间体的再处理有时制出的片子鼓盖掉盖,裂片或崩解超限。原因在于软材制得不实、颗粒不完整、颗粒太软、干燥程度不够、淀粉糊浓度过大或温度过高,都可以造成上述问题。此外,有些经再处理才合格的原料,如乙酞螺旋霉素,其某些物理性质会发生变化,这也可以导致上述问题的产生。处理方法中间体再处理时,其处理方法因产品的不同及成因不同也有所区别,微晶纤维素的用量也不一样。乙酞螺旋霉素将制好的不合格的中间体颗粒过目筛,细粉按的比例加人微晶纤维素,混匀后加人适量的温淀粉糊制成软材,混实后再制粒,干燥整粒后再加人适量润滑剂,混匀,再投人到开始筛出的颗粒中大混、打片。如为原料原因时,则在投料时直接用一定量的微晶纤维素取代相应量的淀粉投料。每万片投料量用微晶纤维素。交沙霉素、维生素、峡喃坦陡在实际生产中,交沙霉素、维生素容易出现软材制得不实,颗粒发散、结合不好的现象,峡喃坦睫易出现颗粒过硬、崩解

纤维素制取乙醇技术

纤维素制取乙醇技术 1引言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从长远看液体燃料短缺将是困扰人类发展的大问题。在此背景下,生物质作为唯一可转化为液体燃料的可再生资源,正日益受到重视。所以生物质制液体燃料的技术很有发展前途,这中间又以生物质制燃料乙醇技术备受关注。 现有工业化燃料乙醇生产均以糖或粮食为原料[1,2],其优点是工艺成熟,但是产量受原料的限制,难以长期满足能源需求;从长远考虑,以纤维素(包括农作物秸秆、林业加工废料、甘蔗渣及城市垃圾等)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可能是解决原料来源和进行规模化生产的主要途径之一。 我国有发展纤维素制乙醇的有利条件,每年仅农作物秸秆就有7亿多吨(干重)[3],而我国粮食资源并不丰富,因此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燃料乙醇,形成产业化利用,非常适合我国的国情,从能源安全角度上看也是十分有利的,而且可消除由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问题。 2纤维素制取乙醇基本原理[4] 纤维素废弃物的主要有机成分包括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3部分。前二者都能被水解为单糖,单糖再经发酵生成乙醇,而木质素不能被水解,且在纤维素周围形成保护层,影响纤维素水解。 半纤维素是由不同多聚糖构成的混合物,聚合度较低,也无晶体结构,故较易水解。半纤维素水解产物主要是木糖,还包括少量的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含量因原料不同而不同。普通酵母不能将木糖发酵成乙醇,因此五碳糖的发酵成为研究的热点。 纤维素的性质很稳定,只有在催化剂存在下,纤维素的水解反应才能显著地进行。常用的催化剂是无机酸和纤维素酶,由此分别形成了酸水解和酶水解工艺,其中的酸水解又可分为浓酸水解工艺和稀酸水解工艺。纤维素经水解可生成葡萄糖,易于发酵成乙醇。 木质素含有丰富的酚羟基、醇羟基、甲氧基和羰基等活性基团,可以发生氧化、还原、磺甲基化、烷氧化和烷基化等改性反应。通过木质素改性和综合利用,可提取许多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为提高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的经济性开辟了新的途径,日益受到科技工作者的重视[5,6]。 3纤维素生产乙醇工艺 3.1水解工艺 3.1.1浓酸水解 浓酸水解在19世纪即已提出[7],它的原理是结晶纤维素在较低温度下可完全溶解在硫酸中,转化成含几个葡萄糖单元的低聚糖。把此溶液加水稀释并加热,经一定时间后就可把低聚糖水解为葡萄糖。 浓酸水解的优点是糖的回收率高(可达90%以上),可以处理不同的原料,相对迅速(总共10-12h),并极少降解[8],但对设备要求高,且酸必须回收。 图1为Arkenol公司的浓酸水解流程[9]。该流程中对生物质原料采用两级浓酸水解工艺,水解中得到的酸糖混合液经离子排斥法[10]分为净化糖液和酸液。糖液中还含有少量酸,可用石灰中和,生成的石膏在沉淀槽和离心机里分离。分离得到的稀硫酸经过脱水浓缩后可回到水解工段中再利用。华东理工大学开发了双极膜电渗析法分离水解液中的糖和酸,同时对水解液的无机酸和有机酸进行回收。 通过实验验证了使用双极性膜电渗析法进行生物质水解液的糖酸分离在技术上是可行的[11]。 据Arkenol公司中试装置的实验结果[9],该水解工艺可得12%-15%浓度的糖液,纤维素的转化率稳定在70%,最佳条件下可达到80%,酸回收率也可达到97%。

【文献综述】纤维素酶的概述

文献综述 生物工程 纤维素酶的概述 【摘要】纤维素作为地球上分布广,含量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它的降解是自然界碳素循环的中心环节。纤维素的利用和转化对于解决目前世界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纤维素酶的应用进行一个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的实际应用:应用前景 1. 纤维素的概况 1.2 纤维素酶的分类 纤维素酶的组成比较复杂,通常所说的碱性纤维素酶是具有3~10 种或更多组分构成的多组分酶。根据其作用方式一般又可将纤维素酶分为3 类: 外切β- 1, 4-葡聚糖苷酶( 简称CBH) 、内切β-1, 4- 葡聚糖苷酶( 简称EG)和β- 1, 4- 葡萄糖苷酶( 简称BG) [1]。在这3 种酶的协同作用下,纤维素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能够在碱性条件下分解天然纤维素的纤维素酶。碱性纤维素酶是一种单组分或多组分的酶, 只具有内切β- 1, 4- 葡聚糖苷酶( 又称CMC酶) 的活性, 有的还与中性CMC 酶组分共存[2]。 1.3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 纤维素酶在提高纤维素、半纤维素分解的同时, 可促进植物细胞壁的溶解使更多的植物细胞内溶物溶解出来并能将不易消化的大分子多糖、蛋白质和脂类降解成小分子物质, 有利于动物胃肠道的消化吸收[3]。同时, 纤维素酶制剂可激活内源酶的分泌, 补充内源酶的不足, 并对内源酶进行调整, 保证动物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 起到防病、促生长的作用, 消除抗营养因子,促进生物健康生长。半纤维素和果胶部分溶于水后会产生粘性溶液, 增加消化物的粘度, 对内源酶造成障碍, 而添加纤维素酶可降低粘度, 增加内源酶的扩散, 提高酶与养分接触面积, 促进饲料的良好消化。而纤维素酶制剂本身是一种由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等组成的多酶复合物, 在这种多酶复合体系中一种酶的产物可以成为另一种酶的底物, 从而使消化道内的消化作用得以顺利进行[4]。也就是说纤维素酶除直接降解纤维素, 促进其分解为易被动物所消化吸收的低分子化合物外, 还和其他酶共同作用提高奶牛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分解和消化[5] 2. 纤维素酶的一些历史及研究成果 在吴琳,景晓辉,黄俊生[3]的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分离,筛选和酶活性测定中,他们利用“采样—培养—分离单菌落—初筛—复筛—测OD值”的方法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结果]经反复培养和划线分离从80份样品中初选出35株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其中10株由白转绿,长势较

探索中国燃料乙醇发展之路(1)

探索中国燃料乙醇发展之路 在近年煤化工、能源替代、环保节能的投资热潮中,燃料乙醇无疑手持“尚方宝剑”,一则国家选定四家企业,并划定各自试点销售区域;二则每吨燃料乙醇国家补贴千元之多,且行业准入门槛也在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燃料乙醇逐步市场化,国家的支持方式将进行转变,从成本加利润,到定额补贴,再到2008年底取消补贴,中国燃料乙醇将走怎样的发展之路???探索中国燃料乙醇发展之路????一、概述 燃料乙醇,是以玉米、小麦、薯类、甘蔗、甜菜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脱水后而制得的无水乙醇。车用乙醇汽油(以下简称乙醇汽油),就是把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比例混配而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又称汽油醇。 (一)燃料乙醇是油品的优良品质改良剂,不是“油” 乙醇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燃料乙醇按一定比例加入汽油中,不仅是优良的油品质量改良剂,或者说是增氧剂,还是汽油的高辛烷值调和组分,因此,燃料乙醇不是简单作为替代油品使用的。? (二)乙醇汽油属于国际上通行的新配方汽油,是无铅汽油的升级换代产品? 汽油里加入10%的乙醇,油品的含氧量可达到3.5%,辛烷值(我国的汽油标号)可提高近3个标号,同时又降低了油品的芳烃含量,使油品的燃烧性能、动力性能和环保性能均得到了改善。尽管我国2000年才全面推广无铅汽油,2001年才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市推广新配方汽油(添加MTBE的清洁汽油),但在国际上,无铅汽油早已被以MTBE及乙醇为添加剂的新配方汽油所代替。? 二、世界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现状 ?自巴西、美国率先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大力推行燃料乙醇政策以来,加拿大、法国、西班牙、瑞典等国纷纷效仿,均已形成了规模生产和使用,1999年,美国燃料乙醇消费量约450万吨,2006年达到550万吨,巴西则更多,2005年消费量约970万吨,占全国汽油消费量的43%,2006年超过1000万吨。?美、巴等国推行燃料乙醇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综合收益,如刺激农业、维护粮价、完善能源安全体系、减少对石油依赖、节约外汇、增加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改善燃油品质及大气环境质量等,均为世界所共认。目前,许多农业资源国如英国、荷兰、德国、奥地利、泰国、南非等国政府均已制定规划,积极发展燃料乙醇工业。 ?三、中国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现状 (一)概况 由于燃料乙醇在中国的推广使用还处在初级阶段,产销的各个环节政府行为色彩比较浓,离真正的市场化有很大距离。为了合理的利用资源,国家对燃料乙醇的立项投产非常谨慎,受到严格控制。2004年2月10日,八部委联合下发《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方案》和《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工作实施细则》,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工作。目前国内经过审批认可的已投产企业有四家: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安徽丰原生物化工有限公司、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根据《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工作

纤维素乙醇技术

生物能源新突破——纤维素乙醇技术 作者:康泰斯 关键字:纤维素乙醇,康泰斯,生物能源 纤维素生物质是由纤维素(30-50%),半纤维素 (20-40%),和木质素(15-30%)组成的复杂材 料。纤维质生物质中的糖以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 形式存在。纤维素中的六碳糖和和玉米淀粉中含 有的葡萄糖一样,可以用传统的酵母发酵成乙 醇。而半纤维素中含有的糖主要为五碳糖,传统 的酵母无法经济地将其转化为乙醇每一种植物 的确切成分都不尽相同。纤维素存在于几乎所有 的植物生命体中,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分子。一直 以来,将纤维质生物质转化成乙醇是科学家们面对的巨大挑战。酸、高温等苛刻的条件都曾经被用来尝试将纤维素分子打断、水解成单一的糖。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大力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已成为许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被纤维素乙醇技术,是一种高端的清洁能源技术,因为它可以被用来替代传统的粮食乙醇技术,利用地球上广泛存在的纤维素质生物原料生产清洁的乙醇燃料,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作为纤维素乙醇领域研发的领头羊之一,M&G (Gruppo Mossi and Ghisolfi)集团在过去几年中,对包括生物质原材料的收集和运输,能源作物的选择和种植、预处理,水解或酶解,混合糖的发酵等纤维素乙醇生产的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了广泛而且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已经开发了专有的一体化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PROESATM,并于去年开始在欧洲建设年产四万吨的纤维素制乙醇的工业化示范装置。与其它现有和正在开发中的工艺相比,M&G技术的独特的预处理工艺和酶解工艺,可以显著降低投资和生产成本,同时可以适用包括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糖业废弃物以及能源作物等等来源广泛的多种生物质原料,应用地域没有限制,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性和地域适应性。 M&G集团的年产4万吨纤维素乙醇工业示范项目,位于意大利北部城市CRESCENTINO,将利用当地的农业废弃物(麦草、秸秆等)以及能源作物作为原料。目前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将于2011年底投入运行。整个装置由M&G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康泰斯CHEMTEX全球工程有限公司负责设计和建设。装置建成后,将对从原料供应、生产到产品应用的整个产业链进行示范,并为将该技术进一步放大到年产15万吨到20万吨年做准备。

纤维素研究综述(DOC)

纤维素水解研究综述 1.1生物质的转化与利用 生物质是指一切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质。包括除化石燃料外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排泄与代谢物等。从能源的角度,生物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是太阳能的一种储存形式;从资源的角度,生物质是地球上唯一可再生的碳资源。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物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而且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包括:织物、建材、纸张、酒精、木炭等材料和燃料。直到今天,生物质仍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能源和材料来源,而一些发达国家也将生物质作为重要的能源补充,例如:在瑞典和芬兰生物质占到其总能源消费的17.5%和20.4%。 进入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和利用技术的成熟,化石资源逐渐取代生物质,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原料基础,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19世纪中期,美国90%的燃料供给来自于生物质,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局面彻底改变了,化石资源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化石资源的肆意开采和大量使用不仅造成了化石资源的短缺,更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在享受社会进步成果的同时也在承受着工业文明的“后遗症”。 进入二十一世纪,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迫使人类重新回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并且将目光重新投向曾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物质资源。然而原始的粗放式的生物质利用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人类发展的需求,我们必须以现有的生物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借鉴化石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提出生物质综合利用的可行性路线,发展新型高效的生物质利用技术,从而实现生物质替代化石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 1.1.1生物燃料简介 生物燃料顾名思义就是指由生物质转化得到的燃料,包括: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丁醇、生物质热解油、生物质颗粒、木炭、沼气、H2、合成气(CO+H2)以及由合成气制备的甲醇、高级脂肪醇、二甲醚和烷烃等。 按照生物燃料生产原料的来源划分,可以将其分为第一代生物燃料和第二代生物燃料。第一代生物燃料以粮食作物为原料生产燃料,最典型代表为玉米乙醇;而第二代生物燃料则是以农作物废弃物为原料,如纤维素乙醇、微藻生物柴油。很明显,第二代生物燃料较其前辈在化学组成和燃料使用方面并没有区别,但是原料的选择却决定了第二代生物燃料不会产生“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困境,是未来生物燃料发展的正确方向。必须指出的是目前第二代生物燃料仍然停留在实验室和示范工厂阶段,并没有真正的进入燃料市场,要实现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还有许多的技术瓶颈需要突破。 目前,面向车用燃料生产发展的生物燃料技术主要包括:生物乙醇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直接液化技术和间接液化技术。 以粮食为原料生产乙醇是一项传统的技术,工艺上已相当成熟,但其生产受到粮食安全等社会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达132万吨/年,成为世界上继巴西、美国之后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国内的乙醇生产基本上都是利用淀粉和糖蜜等为原料。利用农作物秸秆为代表的各类木质纤维类生物质原料替代粮食资源的燃料乙醇技术,被认为是未来解决燃料乙醇原料来源问题

中国纤维素乙醇市场调查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5版)

深圳市深福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001-7350据国际能源署 (IEA)统计,截至目前共有102 个纤维素项目,有3个示范项目已运转,8个项目在建,预计至2016 年将有15 个项目投产。 2013年美国使用30%的玉米生产了3 949 万t 燃料乙醇,使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降低6%,降低汽油消费价格0.5?1.5 美元/加仑,燃料乙醇替代了源于4.62 亿桶原油精炼的汽油,这些原油相当于美国从委内瑞拉和伊拉克进口量的总和,燃料乙醇行业创造8.6 万个直接工作岗位、30 万个间接就业岗位和440 亿美元GDP,上缴83 亿美元税收,对农业纯收入贡献1 310 亿美元。预计2014 年全球纤维素乙醇产能将超过30 万t/年。2014年美国将有6 个纤维素乙醇工厂完成建设。 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纤维素乙醇产能12.5万吨/年,而真正规模量产的纤维素乙醇产能仅6万吨。 第一章纤维素乙醇概述 第一节简介 一、定义 二、工艺流程 第二节发展历史 第二章2013-2014年全球纤维素乙醇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2013-2014年全球纤维素乙醇发展概况 第二节 2013-2014年全球主要国家纤维素乙醇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美国 二、法国 三、德国 四、巴西 第三节2013-2014年国际纤维素乙醇研究政策、规划与行动 一、美国 1、纤维素乙醇路线图 2、国家生物能源行动计划 3、美国复兴与再投资计划 4、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 5、美国纤维素乙醇研发的其他资助计划 6、美国在建的纤维素乙醇项目 二、加拿大 三、欧盟

深圳市深福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001-7350 四、瑞典 五、其他国家 1、日本 2、西班牙 3、印度 第三章 2013-2014年中国纤维素乙醇行业市场动态分析 第一节2013-2014年中国纤维素乙醇市场分析 第二节纤维素乙醇市场规模 一、2013-2014年中国纤维素乙醇产能统计分析 二、2011-2014年中国纤维素乙醇产量统计分析 第三节 2011-2014年中国纤维素乙醇销量分析 第四节 2013-2014年纤维素乙醇产业化进展分析 第四章2013-2014年国内外纤维素乙醇行业发展对比分析 第一节2013-2014年纤维素乙醇行业发展分析 一、2013-2014年全球纤维素乙醇行业发展分析 二、2013-2014年国内纤维素乙醇行业现状分析 第二节2013-2014年纤维素乙醇市场现状 一、市场概述 二、市场规模 第三节2013-2014年纤维素乙醇行业国内与国外情况对比分析 一、燃料乙醇国内外对比 二、纤维素乙醇行业国内外对比 第五章2013-2014年纤维素乙醇产品制造技术工艺发展 第一节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一、纤维素乙醇技术发展现状 二、2013-2014年纤维素乙醇研究新进展 第二节纤维素乙醇研究进展与关键技术分析 第三节技术发展趋势 一、纤维素乙醇研发值得关注的问题与新兴技术 二、中国纤维素乙醇的发展潜力 三、针对纤维素乙醇发展的前景分析与争议 第六章2011-2013年中国纤维素乙醇行业主要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 2011-2013年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第二节2011-2013年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三节 2011-2013年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四节 2011-2013年行业企业数量及变化趋势 第七章2013-2014年纤维素乙醇行业竞争分析 第一节行业集中度分析 第二节行业竞争格局 第三节区域竞争格局 第八章2013-2014年中国纤维素乙醇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纤维素发酵综述论文5稿,2014年(DOC)

编号:103001054048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纤维素降解的研究进展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 年级:2010级 姓名:邹千稳 指导教师:黄凤兰(教授) 完成日期:2014年 5月28日

目录 封面............................................................................... .. (1) 目录............................................................................... .. (2)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3)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4) 引言................................................................................ (5) 1 纤维质材料的预处理 (7) 1.1纤维素的结构及物理性质 (7) 1.2运用物理方法对生物质材料进行预处理 (8) 1.3运用化学方法对生物质材料进行处预理 (8) 2 利用产纤维素酶的真菌对预处理后的材料进行混合发酵 (10) 2.1纤维素酶的种类与理化特性 (10) 2.2纤维素酶的生产与获得 (12) 2.3选用菌种的组合 (13) 2.4混合发酵的条件 (13) 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7) 发表论文................................................................................ (21) 致谢 (22)

2017年燃料乙醇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7年1月

正文目录 1 燃料乙醇——清洁、环保的新型替代能源 (4) 1.1 车用乙醇汽油的组分配比 (4) 1.2 燃料乙醇的代际演变 (5) 2 全球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情况 (6) 2.1 美国燃料乙醇产业 (8) 2.2 巴西燃料乙醇产业 (9) 3 我国燃料乙醇产业概况 (10) 3.1 我国燃料乙醇行业成长空间巨大 (11) 3.2 我国主要定点生产企业及产能分布 (12) 3.3 燃料乙醇价格与油价绑定,油价低迷期将过行业回暖 (13) 3.4 补贴标准及相关政策 (15) 3.5 行业盈利情况 (17) 4 中粮生化:油价回升、成本下探解放盈利空间 (19) 4.1 玉米价格下跌成本收缩 (22) 4.2 油价上升拉高盈利天花板 (22) 4.3 成本及油价对利润增长的影响 (23) 5 风险提示 (23)

图表目录 图表1:燃料乙醇及乙醇汽油配比示意图 (4) 图表2:各代际燃料乙醇优缺点对比 (6) 图表3:几种燃料作物的乙醇产量、产率对比 (6) 图表4:燃料乙醇主要生产国产量变化 (7) 图表5:2015年世界各国燃料乙醇产量占比(单位:百万加仑) (7) 图表6:美国燃料乙醇产量逐年增长 (8) 图表7:巴西燃料乙醇市场较成熟 (9) 图表8:我国燃料乙醇产量逐年提升 (10) 图表9:乙醇汽油推广率仍待提高 (11) 图表10:燃料乙醇定点企业及产能 (12) 图表11:汽油品质比率表 (14) 图表12:油价自2014年开始萎靡,12月开始显著上涨 (15) 图表13:一代粮食乙醇补贴标准逐年下降(中粮生化数据) (16) 图表14:燃料乙醇相关政策 (17) 图表15:玉米价格快速下跌 (18) 图表16:木薯价格变化趋势 (19) 图表17:2015年各分项业务占比 (20) 图表18:乙醇业务占比逐年增长 (20) 图表19:公司燃料乙醇产销量逐年递增 (21) 图表20:2015年公司燃料乙醇销售市场分布情况 (21) 图表21:利润率受燃料乙醇售价影响较大 (23) 图表22:原料价格及油价对利润影响的分析表格 (23)

康泰斯公司纤维素乙醇技术

PROESA纤维素乙醇技术――生物能源的重大突破 康泰斯建设世界最大规模的纤维素乙醇工业示范装置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大力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已成为许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生物乙醇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燃烧过程所排放的CO2和含硫化合物均低于汽油燃烧所排放的CO2和含硫化合物,而且乙醇燃烧产生的CO2和作为原料的生物生长所消耗的CO2在数量上基本持平,这对减少大气污染和抑止“温室效应”意义重大。乙醇汽油燃烧比普通汽油更完全,汽车尾气中CO2含量可降低30%左右,燃料乙醇也因此被称为“清洁燃料”,而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减小对化石燃料依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 美国在20多年前即推广车用乙醇汽油,2008年,乙醇产量达到90亿加仑,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和消费国。美国发展灵活燃料汽车(FFV)和中至高含量乙醇汽油调合基础设施,截至2009年2月中旬,已有700万辆燃用乙醇汽油的汽车在美国上路;巴西自1975年开始实施“乙醇替代计划”,目前已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20%,巴西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燃料乙醇生产和消费国,也是唯一不使用纯汽油作为汽车燃料的国家,2008年乙醇生产量为64亿加仑。日本和欧盟也一直在积极发展车用乙醇汽油。 由于原油进口的依存度逐年上升。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中国政府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生物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代替部分汽油,有利于环境改善、并且可有效解决农产品的转化、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境,其意义重大。因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要开发燃料乙醇等石油替代品。“十五”期间即批准在吉林、河南及安徽等省分别建设年产数十万吨乙醇项目,作为国家新兴能源试点示范的重点工程,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根据2007年制订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中国的燃料乙醇年利用量为200万吨,到2020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将达到1000 万吨。 传统的生物乙醇生产技术使用淀粉质和糖质原料作为生产原材料。由于国际油价和粮价高涨,包括玉米乙醇燃料在内的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产业在全球各地备受争议。纤维素乙醇技术,是一种高端的清洁能源技术,因为它可以被用来替代传统的粮食乙醇技术,利用地球上广泛存在的纤维素质生物原料生产清洁的乙醇燃料,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在中国,纤维素乙醇也将是实现2020年燃料乙醇利用1000万吨的目标的主要方向,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目前全球已形成纤维素乙醇开发热。业界预计,该产业在全球有着75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国内外的公司纷纷投巨资进入这一领域,争取技术有所突破,占领制高点。 作为纤维素乙醇领域研发的领头羊之一,康泰斯(Chemtex)及其母公司M&G (Gruppo Mossi and Ghisolfi)集团在过去几年中,对包括生物质原材料的收集和运输,能源作物的选择和种植、预处理,酶解,混合糖的发酵等纤维素乙醇生产的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了广泛而且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已经开发

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应用及研究现状综述

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应用及研究现状综述 姓名:陈伟光学号:09313004 班级:09制药工程学院:药学院 摘要:授甲基纤维素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工业产品。概述了其结构特性,并综述了其在食品、医药等行业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羧甲基纤维素钠;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其他行业;应用 1 羧甲基纤维素钠 1.1、羧甲基纤维素钠及其性质 羧甲基纤维素钠,(又称:羧甲基纤维素钠盐,羧甲基纤维素,CMC,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Sodium salt of Caboxy Methyl Cellulose)是当今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大的纤维素种类。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分子结构 由德国于1918年首先制得,并于1921年获准专利而见诸于世。此后便在欧洲实现商业化生产。当时只为粗产品,用作胶体和粘结剂。1936~1941年,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工业应用研究相当活跃,发明了几个相当有启发性的专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用于合成洗涤剂。Hercules公司于1943年为美国首次制成羧甲基纤维素钠,并于1946年生产精制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产品,该产品被认可为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开始采用,九十年代开始普遍使用。本品为纤维素羧甲基醚的钠盐,属阴离子型纤维素醚,为白色或乳白色纤维状粉末或颗粒,密度0.5-0.7克/立方厘米,几乎无臭、无味,具吸湿性。易于分散在水中成透明胶状溶液,在乙醇等有机溶媒中不溶。1%水溶液pH为6.5~8.5,当pH>10或<5时,胶浆粘度显著降低,在pH=7时性能最佳。对热稳定,在20℃以下粘度迅速上升,45℃时变化较慢,80℃以上长时间加热可使其胶体变性而粘度和性能明显下降。易溶于水,溶液透明;在碱性溶液中很稳定,遇酸则易水解,PH值为2-3时会出现沉淀,遇多价金属盐也会反应出现沉淀 1.2、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制备 CMC通常是由天然纤维素与苛性碱及一氯醋酸反应后制得的一种阴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6400(±1 000)。主要副产物是氯化钠及乙醇酸钠。CMC属于天然纤维素改性。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 已正式称它为“改性纤维素”。

国外燃料乙醇发展状况

国外燃料乙醇发展状况 2008-09-27 09:01:46 作者:蒲公英来源:中国生物能源网浏览次数:30 网友评论 0 条 国外燃料乙醇发展状况 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石油供应紧张矛盾加剧,以及全球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燃料乙醇以其清洁、环保和可再生性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尤其是近年原油价格高位运行,不仅美欧发达 ... 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石油供应紧张矛盾加剧,以及全球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燃料乙醇以其清洁、环保和可再生性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尤其是近年原油价格高位运行,不仅美欧发达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鼎立支持燃料乙醇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提出燃料乙醇的发展目标。目前,一些具有农业资源优势的国家,如英国、荷兰、德国、奥地利、印度、菲律宾、南非等国政府都制定了规划,积极发展燃料乙醇工业并推广应用于运输业。世界燃料乙醇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但全球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引发燃料乙醇和粮食安全问题的广泛争议,燃料乙醇的环保性也受到质疑。中国燃料乙醇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关注和重视世界燃料乙醇产业新的发展动态,研究各国发展燃料乙醇的政策及其影响和作用,有利于我们积极应对世界燃料乙醇发展的影响,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燃料乙醇长期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高油价时期,各国政府推动燃料乙醇快速发展近年来,高油价促使美国、欧盟和亚洲等国的生物燃料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大幅提高生物燃料的发展目标,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燃料乙醇产能不断扩大,产量迅速增长。2006年世界燃料乙醇产量达到380亿升,相当于全球汽油消费量的2.5%。与2000年194亿升的产量相比,2006年增长了95.9%。预计2007年世界燃料乙醇产量可达440亿升,同比增长15.8%,世界燃料乙醇的产量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巴西,2006年两国产量分别达到183.8亿升和160亿升,占世界总产量的90.5%。

纤维素乙醇的研究进展

纤维素乙醇的研究进展 燃料乙醇作为可再生的生物能源之一,其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然而,纵观世界各国燃料乙醇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可以看出燃料乙醇生产过程的经济性始终是突出问题,其生产成本一直难以同成品油的价格相竞争,其中原料成本和能耗成本占燃料乙醇生产总成本的比例高达90%。因此使用木质纤维素类物质作为燃料乙醇的生产原料,逐步替代日益减少的石油资源,是各国政府的战略发展目标[77]。国内外纤维素乙醇的进展 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时,美国就开始了用秸秆等木质纤维素类物质生产乙醇的研究。在政府大力倡导下,酒精燃料在美国燃料市场上份额已达8%。第一家商业性转化纤维质为酒精工厂1998年l0月由B C International在路易斯安那Jennings破土动工,该厂以蔗渣和稻壳为原料,年产酒精20×106加仑。2006年1月,布什总统提出“先进能源计划”,为美国能源部的清洁能源研究增加22%的投入。因此2007年2月28日美国能源部部长宣布:在今后4年中,能源部将投资3.85亿美元,用于支持包括上述两家加拿大和西班牙公司在内的6个非传统原料(木片、秸秆、柳枝稷等)生物精炼化工厂项目[77]。 在巴西在生产纤维素乙醇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政府一方面制定政策限制石油消费,一方面开辟大量土地种植糖蔗,利用榨汁后蔗渣发酵生产燃料酒精[78]。在巴西,3/4新车既可以使用乙醇又可以使用汽油作燃料。2003年巴西的双燃料汽车还只占市场总销量的6%,2005年就高达73%。此外,加拿大艾欧基(Iogen)公司和西班牙的Abengoa生物能源公司都在积极尝试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纤维素乙醇。 我国国内很早关注纤维素乙醇的生产研究,中国科学院早在1980年在广州召开“全国纤维素化学学术会议”,把开发利用纤维素资源作为动力燃料提到议事日程[79]。进入“九五”、“十五”期间,秸秆转化乙醇技术再次受到国家重视。华东理工大学能源化工系颜涌捷教授及其课题组开发的纤维素废弃物稀盐酸水解法制取乙醇技术,被列为国家863重点科研项目。进行了该技术项目的工业性试验,现已在上海郊区集贤建成了年产燃料乙醇600t的实验装置。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已在山东泽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年产3000t秸秆酶解发酵燃料乙醇产业化示范工程。河南天冠集团用秸秆生产乙醇的年产300t乙醇的中试

生物质燃料乙醇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生物质燃料乙醇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燃料乙醇作为生物质能源的一种,以其可再生、清洁环保等方面的特性,成为化石能源的重要替代品。本文简要论述了燃料乙醇的生产技术,以及国外重 要燃料乙醇生产国的发展现状,进而说明我国发展燃料乙醇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质;燃料乙醇;现状;趋势 Abstract:as a kind of biomass energy,fuel ethano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stitute for fossil energy because of its characteristics of renewable,clea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n this paper,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fuel ethanol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fuel ethanol producing countries abroad are briefly discussed,and the importanc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fuel ethanol in China are illustrated. Key words:biomass;fuel ethanol;status;trends 随着石油储量不断下降,石油开采成本不断加大,环境破坏日益加剧,人们 逐渐将目光转向为核能、风能及生物质能等替代能源。燃料乙醇是目前世界各国 生产最多的生物质液体燃料,也是我国目前投入最大、研究最成熟的清洁替代能源。 一、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现状 第1代燃料乙醇 第1代燃料乙醇主要是以粮食或饲料为原料的生产工艺,其原理是利用原料 中的糖类物质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具有工艺成熟、淀粉转化率高等特点,但存在 的原料成本高、原料有限等问题,根据我国的相关政策规定,到2020年,以粮 食作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产量被限制在150万千L以下,而以薯类和甜高粱等非 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也仅是过渡工艺,未来以农作物秸秆为代表的各类纤维类生 物质生产燃料乙醇技术,被认为是未来解决燃料乙醇的根本出路[1]。 第2代燃料乙醇 第2代燃料乙醇是指以麦秆、草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采用生物纤维素转化 为生物燃料的模式,与第1代燃料乙醇技术相比,第2代在环保、可持续发展方 面表现的更为出色,尤其是纤维素乙醇的原料来源相当广泛,包括秸秆、枯草等 农业废弃物均可入料,解决了第1代生产过程中耗费更多能源和使用更多化学物 质的问题[2]。目前,纤维素乙醇被世界公认为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方向。 二、主要燃料乙醇生产国的发展现状 截至2015年,全球生物液体燃料消费量约1亿吨,其中燃料乙醇全球产量约8000万吨,我国燃料乙醇产量约为210万吨[3],是世界上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 生产国和应用国,仅次于美国和巴西。2015年世界主要燃料乙醇生产国产量见表 1 美国主要以玉米为原料,目前是世界上燃料乙醇发展最成功的国家。美国燃料乙醇生产 量约占世界产量的33%[4]。根据美国能源部的计划,到2025年可再生物质生产的生物燃料 将代替从中东进口的石油的75%,到2030年将用生物燃料代替现在汽油使用量的30%。美国政府鼓励燃料乙醇进一步发展,并计划将燃料乙醇的添加量从10%提高到15%[5]。 巴西是以甘蔗为原料的独特优势,利用气候条件好,甘蔗种植面积广,甘蔗原料来源稳 定且供应充足等条件,成本优势明显。目前,巴西燃料乙醇已进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由于 燃料乙醇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燃料乙醇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也已具备了竞争力[6]。 近年来,欧盟、日本等经济强国也十分重视燃料乙醇的使用,并且发展十分迅速。日本 计划到2020年可再生燃料要替代3%的汽油消费量的,到2030年将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降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