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动物房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房的设计

实验动物房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房的设计

实验动物房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房的设计
实验动物房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房的设计

实验动物房设计规范实验动物房的设计实验动物房的设计体会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生物院杨洪锦

摘要本文通过对实验动物房设计实践中部分内容的总结,提出了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以供设计同行参考。

关键词实验动物等级环境分类普通环境屏障环境单走廊双走廊清洁走廊污物走廊空气压差梯度独立送排风隔离笼具(IVC)

实验动物是指经过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进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换而言之,必须通过对实验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人工控制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动物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活的试剂”,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被确立。随着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学、新

1

药和保健品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实验动物已经被广泛用于医学、制药、生物工程等研究和应用领域。特别是人类疾病研究、药品鉴定、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等许多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工作,必须用特定的动物进行反复的试验,以其结论为基本依据。实验动物房是这些重要的试验进行的必不可少的场所。它的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动物试验的成果。

1.实验动物等级

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监测等级,我国对实验动物等级实行四级标准,即普通动物(CV)、清洁动物(CL)、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和无菌动物(GF)。有些国家的实验动物等级与我国略有不同,但差别不大。

2.环境分类

根据国家最新的《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10)的要求,实验动物的环境共分为三类,即普通环境、屏障环境和隔离环境。其中普通环境适用于饲育普通级实验动物,屏障环境适用于饲育清洁级实验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实验动物,隔离环境适用于饲育无特定病原体、悉生及无菌实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实验动物(SPF)可以在屏障环境或隔离环境中饲养,一般采用屏障环境较多。根据实验动物的等级而不是根据实验动物的种类来确定实验动物饲育环境是比较科学的,因为同一种动物可以有从普通级到无菌级不同的等级。但在设计实践中,对于一般动物房而言(如药厂附

2

设的用于药品成品检验的动物房),通常比较多的将犬、猴、兔归于普通环境,将大鼠、小鼠归于屏障环境。

3.洁净等级的划分

规范规定了动物房不同环境的空气洁净度等级。普通环境无空气洁净度要求,屏障环境空气洁净度等级为1万级,隔离环境空气洁净度等级为100级。

4.工艺设计要点

一般的动物房布置包括前区、动物实验区和辅助区。

前区:包括办公室、库房、饲料室、一般走廊等。

动物实验区:包括检疫室、缓冲室、饲养室、清洁物品贮藏室、清洁走廊、污物走廊等。

辅助区:包括清洗消毒室、解剖室、废弃物品存放间、人员更衣间、淋浴间等。

1

上述区域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人物流的走向和方便操作管理等因素合理设置。

屏障环境和隔离环境均应在压强变化相交接处设有缓冲设施。

4.1单走廊布置

单走廊布置顾名思义就是不分清洁走廊和污物走廊,也称混合走廊。一般在动物房设计中,这种形式采取的不是很多。因为无法保证洁物和污物的彻底分流,一般用于普通环境的

3

情况比较多。单走廊的优点是节省空间,流线也比较紧凑。

单走廊布置

4.2 双走廊布置

双走廊布置,即清洁走廊与污物走廊分开设置,用以确保动物饲养室的洁净 2 度。双走廊的布置消除了干净笼子和污染笼子的混合,以及供给和垃圾混合可能性,减少了交叉污染的危险。由于清洁走廊、饲养室、污物走廊的空气压差不同,根据规范要求,在饲养室前后应设置缓冲设施。如前室、缓冲室。一般前室有两个作用:(1)缓冲;(2)操作,如注射给药、灌瓶等。

双走廊布置

3

4

进入屏障环境的饲料、垫料等物品应经灭菌处理后方能供动物使用。在考虑灭菌设施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合理布局,使饲料、垫料、饮用水等物品的灭菌与笼具的灭菌共用一处灭菌设施以提高灭菌器的利用率,节省投资。灭菌器应该采用双扉式。

屏障环境的洗衣设施并不强求安排在屏障环境中,但必须

4

经灭菌后方能使用。一般可在普通去洗涤,然后利用上述双扉灭菌器灭菌后再由洁净区送至更衣间。

由于污物走廊与饲养室之间设有缓冲设施,且人、物均严禁从污物走廊进入饲养室,因此污物走廊除保证与饲养室之间有大于20Pa的压差外,空气洁净度可按普通区考虑。

5

合理安排人员、动物、物品的流向路线、清污互不干扰。

4.3独立送排风隔离笼具(IVC)

IVC在实验动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IVC可以用于SPF级实验动物的繁育生产。(2)适合少量或珍贵清洁级、SPF级实验动物的繁育、保种。(3)短期的各类动物实验使用IVC,更符合实际的需要。(4)生物安全实验室内动物感染实验应用负压IVC饲养动物。

IVC由4个部分组成:送风系统、排风系统、笼架、鼠盒。每个鼠盒均有单独的送风口和排风口。盒盖上设有带过滤的出气孔,方便鼠盒的搬运,另设有饮水瓶和饲料盆,换饲料换水无需打开鼠盒。鼠盒内空气洁净度达100级,落下菌数0个/皿,可以更严格地控制鼠盒的内环境。

4.4空气压差梯度

4.4.1普通环境:普通环境无压差梯度要求,但考虑到有的区域为功毒区,需要将该区域设置为绝对负压。

4.4.2屏障环境:

5

双走廊布置压差梯度为:清洁走廊>前室>饲养室>缓冲室>污物走廊

这样的梯度控制可以保证清洁走廊的洁净,从不会受到运行中的其他饲养室空气的影响。当某一饲养室的空气因各种原因被污染后,污染空气泄至污物走廊而被

排出,进入该饲养室的人员也应遵循单向的原则,在处理工作完成后从污走廊走出,从而将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5.总结

5.1应根据实验动物的等级而不是根据实验动物的种类来确定动物的饲养环境。

5.2工艺设计中,一般单走廊布置可用于普通环境,屏障环境不宜采用单走廊布置,宜采用双走廊布置。

5.3应合理控制屏障环境的压差梯度,防止交叉污染的发生。

参考资料

1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10)

2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

3 周相涵.实验动物房建筑设计的探讨[J].造船工业建筑,2005,3,37-41

4 高志刚.浅谈实验动物房的设计[J].医药工程设计杂志,2003,24(6),9-13

5 战大伟.独立通风笼(IVC)在实验

6

动物学中的应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16(10),631-634

6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https://www.doczj.com/doc/b717066480.html,,您的在线图书馆

7

实验动物房的设计

实验动物房的设计 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综合上述,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 隔离系统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 屏障系统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入室施行严格管理,如淋浴、换贴身衣服等。 C 半屏障系统放宽对屏障系统中人及物出入房间时的管理,平面组成大致与屏障系统相同。 D 层流架系统笼具放在洁净的水平层流空气中。常用于小规模饲养,但在一般房间进行饲

锅炉房设计(参考)

目录 第1章工程概况 (2) 1.1目的 (2) 1.2设计题目 (2) 1.3设计概况 (2) 1.4原始资料 (2) 第2章锅炉型号及台数的确定 (3) 2.1热负荷计算 (3) 2.2锅炉型号及台数的选择 (3) 第3章循环水泵的确定 (4) 3.1锅炉循环水量的计算 (4) 3.2循环水泵扬程的计算 (4) 3.3循环水泵的选择 (4) 第4章定压及水处理设备的选择 (5) 4.1系统水容量的计算 (5) 4.2膨胀容积的计算 (5) 4.3系统补水量的计算 (5) 4.4补水泵及定压装置的选择 (5) 4.5软化水设备及软化水箱的选择 (6) 第5章燃气及排烟系统 (7) 5.1烟气量的计算 (7) 5.3燃气及天然气泄露报警装置 (8) 第6章锅炉系统水力计算及主要管道的确定 (10) 第7章热工控制和测量仪表 (10) 第8章锅炉房的布置 (10) 第9章课程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第1章工程概况 1.1 目的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设计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本次设计了解锅炉房工艺设计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高运算和制图能力。同时,通过课程设计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1.2 设计题目 热水锅炉系统工艺设计 1.3 设计概况 该热水锅炉房所供给的热用户位于石家庄市某小区,为一独立锅炉房的设计,供热面积约为118500m2,热用户所采用的取暖设备均为散热器,锅炉房只供给热用户采暖热水。 1.4 原始资料 (一)燃料资料 本小区选用燃煤热水锅炉,采用山西大同煤,该煤的地位发热量为25120-27120kj每千克【锅炉房实用设计手册】 (二)热负荷 本工程采用设计面积为118500㎡。 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规定:当无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表1-1采暖热指标推荐值q h(W/㎡) 建筑物类型住宅 未采取节能措施58-64 采取节能措施40-45 注:1表中数值适用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2热指标中已包括约5%的管网热损失。 本设计q h值取42 (W/㎡)。

工业锅炉房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工业锅炉房设计规范 GBJ41一79 (试行) 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 试行日期:1980年12月1日 关于颁发《工业锅炉房设计规范》的通知 (79)建发设字第607号 (79)一机设院联字1823号 (79)冶色字第3380号 根据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73)建革设字第239号通知的要求,由第一机械 工业部、冶金工业部会同有关单位对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九六四年颁发的《工业锅 炉房设计规范》机标建(JBJ)3-64进行了修订,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修 订后的《工业锅炉房设计规范》GBJ41-79为国家标准,自1980年12月1日起试行。 本规范由第一机械工业部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 院负责。 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 第一机械工业部 冶金工业部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73)建革设字第239号通知,由第一机 械工业部第二设计院和冶金工业部北京有色冶金设计院会同有关设计单位和高等 学校对第一机械工业部于1964年颁发的《工业锅炉房设计规范》机标建(JBJ) 3-64共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结合我国现有的技术经济水平,向全国有关地区和单位进行 了较为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必要的测试工作,总结了建国以来广大群众的实践经验, 并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十二章和四个附录。修订的主要内容是:修改了原规范的适用范 围、设备选用的原则和具体方法;充实了燃烧煤的设施、热工监测和控制以及安 全保护方面的内容;新增加了燃烧重油的设施、燃烧天然气的设施、热水锅炉及 附属设施和厂区热力管道方面的内容。 为了使本规范在试行过程中能更好地适应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希各有关部 门注意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在发现本规范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时,请将意见 和有关资料寄交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院,并抄送第一机械工业部设计总院, 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第一机械工业部 冶金工业部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一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锅炉及燃烧设施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燃烧煤的设施 第三节燃烧重油的设施

锅炉房设计规范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土建、电气、采暖通风和给水排水 第一节土建 第13.1.1条锅炉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耐火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锅炉间属于丁类生产厂房、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大于4t/h、热水锅炉超定出力大于2.8MW时、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小于或等于4t/h、热水锅炉额定出力小于或等于 2.8MW时,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三级耐火等级; 二、油箱间、油泵间和油加热间均属于丙类生产厂房。其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上述房间布置在锅炉房辅助间内时,应设置防火墙 与其他房间隔开; 三、燃气调压属于甲类生产厂房,其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与锅炉房贴邻的调压间应设置防火墙与锅炉房隔开,其门窗应向外开启并不应直接通向锅炉房,地面应采不发火花地坪。 第13.1.2条锅炉房为多层布置时,锅炉基础与楼地面接缝得应采用 能适应沉降的处理措施。

第13.1.3条锅炉房应预留能通过设备最大搬运件的安装洞,安装洞 可与门窗油或非承重墙结合考虑。 第13.1.4条钢筋混凝土烟囱和砖烟道的混凝土底板等内表面,其设计计算温度高于100℃的部位应采取隔措施。 第13.1.5条锅炉房的柱距、跨度和室内地坪至柱顶的高度,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的规定。 第13.1.6条需要扩建的锅炉房,土建应留有扩建的措施。 第13.1.7条锅炉房内装有振动较的设备时,应采取隔振措施。 第13.1.8条钢筋混凝土煤仓壁的内表面应光滑耐磨,壁交角外应做成弧形,并应设置有盖人孔和爬梯。 第13.1.9条设备吊装孔、灰渣池及高位平台周围应设置防护栏杆。 第13.1.10条烟囱和烟道连接处应设置沉降缝。 第13.1.11条锅炉间外墙的开窗面积,应满足通风、泄压和采光的。第13.1.12条锅炉房和其他建筑物相邻时,其相邻的墙应为防火墙。第13.1.13条油泵房的地面应有防油措施,有酸、碱侵蚀的水处理间地面、地沟、混凝土水箱和水池等,应有防酸、碱措施。

SPF级实验动物房设计建设办法SICOLAB

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医学、药学、生物学、兽医学、胚胎学、遗传学等众多研究领域,对生命科学的研究,特别是对生物医学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迅速,医学实验特别是药效及药物安全性评价必须依赖于高品质的实验动物。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动物,即无特定病原体实验动物,能排除 厚度 ≥28 特点。 1、温湿度、噪音及照度控制系统 实验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繁育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温度变化对实验动物的健康影响较大。按照国标的要求,动物房对不同区域的温湿度分别进行控制,结合重庆市气候潮湿的特点,温湿度控制的具体参数设置如下:万级区的温度为20~26℃,最大日温差3℃,相对湿度40%~70%;10万级的温度为18~27℃,相对湿度30%~

70%。噪音能引起实验动物的躁动、恐慌,对实验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繁育产生负面影响,啮齿类动物对噪音尤为敏感。为使实验动物健康生长,保证噪音≤60 dB(A),同时在送回风管相应位置装有微孔板消声器,以减少噪音的产生。根据功能需要,并保证动物的正常生长,动物照度和工作照度分别控制在15~20 lx和150~300 lx,明暗交替时间为12/12 h。净化系统内采用吸顶式净化灯,该灯具有不吸尘、不产尘、 2 净度。 度≤0.5μm、¢90 敏感,因此换气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合理控制。设计方案要求:万级区换气次数≥20次;10万级区换气次数≥15次,并可调节。为防止动物饲养室内空气交叉污染、有害气体扩散及饲养室与污物通道间逆向污染,使空气保持固定的流向,避免空气对流。洁净走道、饲养室、污物走道及室外之间的压力梯度应该是逐渐递减的关系,具体压力参数设置如下:洁净走道35 Pa,饲养室25Pa,污物走道15 Pa,,

锅炉房设计规范.doc

锅炉房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锅炉房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符合安全规定,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达到安全生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下列范围内的工业、民用、区域锅炉房和室外热力管道设计: 一、以水为介质蒸汽锅炉房,其锅炉的额定蒸发量为1~65t/h,额定出口蒸汽压力为0.1~ 3.82MPa表压、额定出口蒸汽温度小于或等于450℃; 二、热水锅炉的锅炉房,其锅炉的额定出力为0.7~58MW、额定出口水压为0.1~2.5MPa 表压、额定出口水温小于或等于180℃; 三、符合本条第一、二款的参数的室外蒸汽管道、凝结水管道和闭式循环热水系统。 第1.0.3条本规范不适用于余热锅炉、特殊类型锅炉的锅炉房和区域热力管道设计。 第1.0.4条锅炉房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第二章基本规定 第2.0.1条锅炉房设计应取得热负荷、燃料和水质资料,并应取得气象、地质、水文、电力和供水等有关资料。 第2.0.2条锅炉房设计应根据城市(地区)或工厂(单位)的总体规划进行,做到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并宜留有扩建的余地。对扩建和改建的锅炉房,应合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设备和管线,并应与原有生产系统、设备布置、建筑物和构筑物相协调。 第2.0.3条锅炉房设计应以煤为燃料,并应落实煤的供应。如以重油、柴油或天然气、城市煤气为燃料时,应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第2.0.4条锅炉房设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排出的有害物和噪声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防治污染的工程应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第2.0.5条工厂(单位)所需热负荷的供应应根据所在区域的供热规划确定。当其热负荷不能由区域热电站、区域锅炉或其他单位的锅炉房供应,且不具备热电合产的条件时,才应设置锅炉房。

如何设计动物实验

如何设计动物实验 一般来说,动物实验的研究工作应该明确描述,研究的目的和/或者需要验证的假说。1、选择特定动物模型的原因。2、动物种、品系、来源和类型。3、每个独立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包括研究设计和使用动物数量。4、数据分析所用的统计学方法。动物实验设计有重要的意义的意义1、正确的动物实验设计对提高科学研究质量、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非常重要2、目前许多动物实验质量不高。3、一个好的实验设计,对统计学分析来说帮助很大,可以使问题变得更加容易解决4、一个不正确的实验设计,导致结果信息无用。实验设计的主要目的一是保证所测变量的任何差异是由处理造成的,而不是其他非对照变量引起;另一个目的是通过控制确定的变量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减少所测反应的变异性,这样对处理效应的评介更准确。我将它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实验设计的最初步骤 1、查阅文献 A: 明确研究焦点B:明确方法 C:明确模型D:评估实验 2、科研方法 A:观察和描述科研中的现象B:系统的陈述问题和解释问题的假说C:利用假说预测新的观察结果D:验证假说 3、问题的陈述、研究的目标和提出假说 ?问题提出:实验将说明的问题是什么,意义 ?研究目标:总目标,特殊问题 ?假说:对每一个至少给出两个预计结果 4、动物模型的确定 ?使用系统发育水平最低的动物,符合3R原则 ?使用的动物具有研究要求种属或品系专一特点,特定研究目的必须特点?实验期间动物模型维持条件 ?动物模型来源渠道 ?最终确定动物模型前征询实验动物兽医意见 5、实验合作者的确定 ?在研究的过程中,明确应用的试验技术操作,并确认具有相应操作专长的人员来完成。 ?让合作者了解实验:设计、计算、样品收集.... ?实验动物中心可以提供动物实验有关技术操作培训及昂贵设备服务 二、动物实验设计 1、研究方案 根据问题、目标、假说,提出实验操作安排的计划并文字化 考虑的方面: A:动物模型持续时间B: 模型中预期疾病的进程(决定测定的最适时间点) C:人员参加的时间,实验花费D:给药方法 E:风险评估F:统计学方法选定 2、实验单元 可以是一个动物,也可以是一组动物群体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一、实验动物的分类 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 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隔离系统 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屏障系统

锅炉房设计注意事项

锅炉房设计的若干安全要求问题 1)区分承压、常压与燃料 ※《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2008)对适用范围的规定: 蒸汽锅炉,单台蒸发量1~75t/h、出口蒸汽压力0.10~3.82MPa、出口蒸汽温度≤450℃;热水锅炉,单台热功率0.7~70MW、出水压力0.10~2.50MPa、出水温度≤180℃。 ※《小型和常压热水锅炉安全监察规定》第三条规定:常压热水锅炉是指锅炉本体开孔或者用连通管与大气相通,在任何情况下,锅炉本体顶部表压为零的锅炉。※《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8.11.4条之第4款规定:当锅炉通大气的开孔处,直接用一短管与一个开式水箱相连时……水箱最高水位不应高于锅炉顶部 1.0m。※根据“顶部表压为零”、“<0.1MPa表压”、“水箱最高水位不应高于锅炉顶部1.0m”这几个不同的说法,在工程应用中,一般按照以下原则掌握:水箱最高水位所形成的锅炉最低处的静压,应不大于6m。※直燃冷温水机组,可视同为常压热水锅炉。 2)锅炉房设置 ※燃煤锅炉房应独立设置; ※设在其他建筑物内的锅炉房,应采用燃油或燃气燃料; ※锅炉房和其他建筑物相连或设置在其内部时,严禁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部门的上一层、下一层、贴邻位置以及主要通道、疏散口的两旁。 ※地下、半地下、地下室和半地下室,严禁采用液化石油气或相对密度≥0.75的气体燃料; ※燃油和燃气锅炉房,可以设置在其他建筑物的首层或地下一层的靠外墙部位。燃油和燃气的常压热水锅炉可以设置在其他建筑物的地下一层或屋顶(但北京市不允许)。 ※对设置在其他建筑物锅炉房的锅炉容量限制,老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曾规定“总蒸发量不超过6t、单台蒸发量不超过2t”。而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只提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但是,现行《锅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您身边的实验室工程专家【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一、实验动物的分类 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 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隔离系统 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屏障系统 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入室施行严格管理,如淋浴、换贴身衣服等。

锅炉房的设计规范.doc

锅炉房设计规范 第一节锅炉给水设备 第7.1.1条给水泵台数的选择,应能适应锅炉房全年热负荷变化的要求。 第7.1.2条给水泵应设置备用。当最大一台给水泵停止运行时,其余的总流量,应能满足所有运行锅炉在额定蒸发量时所需给水量的110%;当锅炉房设有减温装置或蓄热器时,给水泵的总流量尚应计入其用水量。 第7.1.3条当给水泵的特性允许并联运行时,可不用同一给水母管;当给水泵的特性不能并联运行时,应采用不同的给水母管。 第7.1.4条采用电动给水泵为常用给水设备时,宜采用汽动给水泵为事故备用泵,其流量应能满足所有运行锅炉在额定蒸发量时所需给水量的20%~40%。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设置事故备用汽动给水泵: 一、有一级电力负荷的锅炉房; 二、停电后锅炉房停止运行,且给水泵停止给水不会造成锅炉缺水事故。 第7.1.5条采用汽动给水泵为电动给水泵的工作备用泵时,除应符合本规范第7.1.3条要求外,且汽动给水泵的流量不应小于最大一台电动给水泵的流量;当其流量为所有运行锅炉在额定蒸发量所需给水量的20%~40%,不应再设置事故备用泵。 第7.1.6条额定蒸发量等于1t/h、额定出口蒸汽和小于或等于0.7MPa的锅炉,可用注水器作为常用和备用给水装置。注水器应单炉配置。 第7.1.7条给水泵的扬程不应小于下列各项的代数和; 一、锅炉锅筒在设计的使用压力下安全阀的开启压力; 二、省煤器和给水系统的压力损失; 三、给水系统的水位差; 四、适当的富裕量。 第7.1.8条锅炉房宜设置1个给水箱或除氧水箱。常年不间断供热的锅炉房或容量大的锅炉房应设置2个。给水箱的总有效容量宜为所有运行锅炉在额定蒸发量时所需20~60min的给水量。 第7.1.9条锅炉给水箱或除氧水箱的布置高度,应使锅炉给水泵有足够的灌注头。灌注头不应小于下列各项析代数和:

锅炉房设计说明书

锅炉房和锅炉房工艺 课程设计 题目:锅炉房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二零一六年七月

摘要 本设计为兰州市某工业园区锅炉房工艺设计。在文中系统详细地解释了该锅炉房设计的原理和设计所依数据,并给出了合理的设备选型依据和主要设备的型号。根据建筑设计节能要求,计算出最大热负荷为39.2t/h。本设计选用台SHF20-2.45/400-H型锅炉。单台锅炉额定容量为20t,工作压力为2.45MPa。 本锅炉房原水硬度和含氧量不符合锅炉给水要求,需要进行软化和除氧处理。根据补给水的流量,本设计选用一台的固定床逆流再生钠离子交换器,选用S0405-0-0热力除氧器各一台。 最后通过计算确定管段的尺寸及水泵和风机型号。 关键词:燃煤蒸汽锅炉;水处理

引言 锅炉对人民的生活生产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居民的冬季供暖,家庭及旅馆,体育馆,健身中心等建筑物内的生活热水,还是工厂内为生产提供动力及热量,都需要锅炉来提供热量。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锅炉设备以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的各个部门,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供热设备之一。随着城市建设和保护环境的需要,尽管燃油,燃气的锅炉日益增多,但由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锅炉燃料还是以煤为主,燃煤锅炉约占80%。它们的热效率普遍较低,而且排放的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环境,需要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因此,我们当前面临的是节能和环保两大课题。 能源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国民经济的基础,与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对国民的身心健康负责,是当下政府所必需做的。加强新燃烧技术和新炉型的开发投入我国在洁净煤燃烧的研究和开发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根据目前我国燃料的使用程度,煤的使用仍然占大部分,燃油燃气锅炉虽然发展很快,但由于其建设的经济条件、设计经验相对来说比较不成熟,再者其所用燃料的输送问题很难解决及成本价格太高,故燃煤锅炉仍是将来的主流趋势。燃煤锅炉房初投资小,经济实用性强,做燃煤锅炉房的设计具有现实意义。

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特殊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等级划分及实验动物房的设计规范 一、实验动物的分类 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栖生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极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栖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栖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二、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三、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 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隔离系统 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屏障系统 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入室施行严格管理,如淋浴、换贴身衣服等。 C半屏障系统 放宽对屏障系统中人及物出入房间时的管理,平面组成大致与屏障系统相同。 D层流架系统 笼具放在洁净的水平层流空气中。常用于小规模饲养,但在一般房间进行饲养、操作和处理时有被污染的危险性。可用于半屏障的补充。

动物实验室设计方案

动物实验室设计布局要求与规范 动物实验室包括普通的动物实验室规划设计和洁净动物实验室规划设计,一般由前区、饲养区、动物实验室、辅助区组成。 1.动物实验室布局的设计:计符合实验室标准和使用要求的产品布局规划;确定实验室内产品的类别规格数量。 2.水电预留位置的设计:在确定了平面布局后,提供全面水电位置图,方便客户工程精准施工。 3.通排风系统的设计:在实验室新建或改造项目中,在规划阶段就参与其中,派专业的工程师到现场与相关的人员联系,根据实验室内通风载体的数量(如通风柜、集气罩、排气罩)设计出完整的通风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建筑内预留排风管井的位置及尺寸,管道的分布及规格。确保通风的载体使用时的风速、排风量、噪声等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并与建筑内的空调、消防、照明等线路互不干绕。 4.气路管道系统的设计:根据实验对气体供应的需要,结合现场布局,提供供气系统设计方案,在保证气体纯度的同时,精密调控气体的压力和流量。 5.环保的设计:提供完善的废气净化处理解决方案,使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得到有效的解决,符合环保的排放指标。 6.产品个性设计:根据实验流程及人员的特殊要求,调整产品结构和功能,设计出个性的产品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7.安全设施的设计:按照国际标准,在实验室合理配置安全柜、毒品柜及紧急事故淋洗器,急救洗眼器等安全设施。 动物实验室的级别: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积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悉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悉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锅炉房设计规范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第十三章第十三章土建、电气、采暖通风和给水排水

第一节土建 第13.1.1条锅炉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耐火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锅炉间属于丁类生产厂房、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大于4t/h、热水锅炉超定出力大于2.8MW时、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小于或等于4t/h、热水锅炉额定出力小于或等于 2.8MW时,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三级耐火等级; 二、油箱间、油泵间和油加热间均属于丙类生产厂房。其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上述房间布置在锅炉房辅助间内时,应设置防火墙 与其他房间隔开; 三、燃气调压属于甲类生产厂房,其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与锅炉房贴邻的调压间应设置防火墙与锅炉房隔开,其门窗应向外开启并不应直接通向锅炉房,地面应采不发火花地坪。 第13.1.2条锅炉房为多层布置时,锅炉基础与楼地面接缝得应采用 能适应沉降的处理措施。 第13.1.3条锅炉房应预留能通过设备最大搬运件的安装洞,安装洞 可与门窗油或非承重墙结合考虑。 第13.1.4条钢筋混凝土烟囱和砖烟道的混凝土底板等内表面,其设计计算温度高于100℃的部位应采取隔措施。

第13.1.5条锅炉房的柱距、跨度和室内地坪至柱顶的高度,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的规定。 第13.1.6条需要扩建的锅炉房,土建应留有扩建的措施。 第13.1.7条锅炉房内装有振动较的设备时,应采取隔振措施。 第13.1.8条钢筋混凝土煤仓壁的内表面应光滑耐磨,壁交角外应做成弧形,并应设置有盖人孔和爬梯。 第13.1.9条设备吊装孔、灰渣池及高位平台周围应设置防护栏杆。 第13.1.10条烟囱和烟道连接处应设置沉降缝。 第13.1.11条锅炉间外墙的开窗面积,应满足通风、泄压和采光的。第13.1.12条锅炉房和其他建筑物相邻时,其相邻的墙应为防火墙。第13.1.13条油泵房的地面应有防油措施,有酸、碱侵蚀的水处理间地面、地沟、混凝土水箱和水池等,应有防酸、碱措施。 第13.1.14条锅炉房生活间的面积指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有关规定执行。办公室的面积指标,可按锅炉房所 在地区的规定选用。

锅炉房设计规范

锅炉房设计规范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土建、电气、采暖通风和给水排水 第一节土建 第13.1.1条锅炉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耐火等级应符合下列要 求: 一、锅炉间属于丁类生产厂房、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大于4t/h、热水锅炉超定出力大于2.8MW时、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小于或等于4t/h、热水锅炉额定出力小于或等于2.8MW时,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三级耐火等级;二、油箱间、油泵间和油加热间均属于丙类生产厂房。其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上述房间布置在锅炉房辅助间内时,应设 置防火墙与其它房间隔开; 三、燃气调压属于甲类生产厂房,其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与锅炉房贴邻的调压间应设置防火墙与锅炉房隔开,其门窗应向外开启并不应直接通向锅炉房,地面应采不发火花地坪。

第13.1.2条锅炉房为多层布置时,锅炉基础与楼地面接缝得应采 用能适应沉降的处理措施。 第13.1.3条锅炉房应预留能经过设备最大搬运件的安装洞,安装洞可与门窗油或非承重墙结合考虑。 第13.1.4条钢筋混凝土烟囱和砖烟道的混凝土底板等内表面,其设计计算温度高于100℃的部位应采取隔措施。 第13.1.5条锅炉房的柱距、跨度和室内地坪至柱顶的高度,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房建筑模数协调 标准》的规定。 第13.1.6条需要扩建的锅炉房,土建应留有扩建的措施。 第13.1.7条锅炉房内装有振动较的设备时,应采取隔振措施。第13.1.8条钢筋混凝土煤仓壁的内表面应光滑耐磨,壁交角外应做成弧形,并应设置有盖人孔和爬梯。 第13.1.9条设备吊装孔、灰渣池及高位平台周围应设置防护栏 杆。 第13.1.10条烟囱和烟道连接处应设置沉降缝。 第13.1.11条锅炉间外墙的开窗面积,应满足通风、泄压和采光 的。

锅炉房设计规范

锅炉房设计规范 第十三章土建、电气、采暖通风和给水排水

第一节土建 第13.1.1条锅炉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耐火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锅炉间属于丁类生产厂房、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大于4t/h、热水锅炉超定出力大于2.8MW时、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小于或等于4t/h、热水锅炉额定出力小于或等于 2.8MW时,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三级耐火等级; 二、油箱间、油泵间和油加热间均属于丙类生产厂房。其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上述房间布置在锅炉房辅助间内时,应设置防火墙 与其他房间隔开; 三、燃气调压属于甲类生产厂房,其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与锅炉房贴邻的调压间应设置防火墙与锅炉房隔开,其门窗应向外开启并不应直接通向锅炉房,地面应采不发火花地坪。 第13.1.2条锅炉房为多层布置时,锅炉基础与楼地面接缝得应采用 能适应沉降的处理措施。 第13.1.3条锅炉房应预留能通过设备最大搬运件的安装洞,安装洞 可与门窗油或非承重墙结合考虑。 第13.1.4条钢筋混凝土烟囱和砖烟道的混凝土底板等内表面,其设计计算温度高于100℃的部位应采取隔措施。

第13.1.5条锅炉房的柱距、跨度和室内地坪至柱顶的高度,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的规定。 第13.1.6条需要扩建的锅炉房,土建应留有扩建的措施。 第13.1.7条锅炉房内装有振动较的设备时,应采取隔振措施。 第13.1.8条钢筋混凝土煤仓壁的内表面应光滑耐磨,壁交角外应做成弧形,并应设置有盖人孔和爬梯。 第13.1.9条设备吊装孔、灰渣池及高位平台周围应设置防护栏杆。 第13.1.10条烟囱和烟道连接处应设置沉降缝。 第13.1.11条锅炉间外墙的开窗面积,应满足通风、泄压和采光的。第13.1.12条锅炉房和其他建筑物相邻时,其相邻的墙应为防火墙。第13.1.13条油泵房的地面应有防油措施,有酸、碱侵蚀的水处理间地面、地沟、混凝土水箱和水池等,应有防酸、碱措施。 第13.1.14条锅炉房生活间的面积指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有关规定执行。办公室的面积指标,可按锅炉房所 在地区的规定选用。

实验动物房总体建筑设计原则SICOLAB

医学实验动物房设计(详细)SICOLAB 实验动物房总体建筑设计原则 根据国家科委《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国家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的具体要求,结合广西的具体情况,目前广西尚未有能够提供合格的SPF级实验动物的单位,而我所是药品检验单位,国家科委要求2000年底前药品检定应使用清洁级实验动物。因此,我所新建的实验动物中心设计的原则是以建立动物饲养繁殖和实验饲养相结合的综合基地,该工程的环境与设施要求达到SPF级标准。该中心的设计具有小规模、起点高、设计完善、布局设置合理,可使用面积大,利用率高,具有节能、节资等特点 平面布局设计加层新建的十层楼长48m,宽103m,楼层高为38m;其中十楼西侧长24m暂作普通级设施使用,十楼东侧长24m为SPF级设施即SPF级实验动物中心,十一楼为饲料加工房和空调、风机机房。SPF级实验动物中心内设置有货物电梯、淋浴室1间,2套更衣1、更衣2和风淋室,洁净物品储藏室1间,洗刷消毒室1间,清洁走廊和亚清洁走廊,隔离观察室(检疫室)1间,饲育室6间及实验室2间,平面布局采用三走廊方式,中间走廊为清洁走廊,二边走廊为亚清洁走廊,清洁真走廊与亚清洁走廊之间为饲育室和实验室。饲育室区和实验室区各走廊均有密封门严格隔开,饲育室区和实验室区分别设置有独立的更衣1、更衣2和风淋室,以便各区域的人员运行各行其道,防止交叉感染。 3 空调通风系统 31 空调系统 311 空调设计及SPF级环境设施设计的主要参数:温度:夏季24℃±2℃,冬季22℃±2℃;湿度:RH(50±10)%;光照度:不小于300~350LX,明暗比12∶12h,日光灯照明,且设紫外灭菌灯;通风:采用全新风,顶棚送风,四角回风;净化度:1万级(每立升空气中粒径大于05μm的尘埃粒子数小于或等于350个);噪音:低于50dB;氨浓度:低于20ppm;正压控制:清洁走廊、饲育室(或实验室)、亚清洁走廊、外环境的压力梯度20Pa。 312 空调系统的设计和选用空调系统是实验动物屏障设施中重要设备,主要起调温调湿作用。由于SPF级实验动物中心采用全新风,屏障系统内部与外环境之间换气量大,空调系统在运转时消耗能源相当大,因此,在设计SPF级实验动物设施时必须考虑设备的一次性投资和运转的维持费用两方面问题。我所经过大量调查,采用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FSLR60型风冷模块式冷热水机组空调2台,每台机组制冷量为66kW,输入功率为231kW。2台机组可依据使用情况自动控制十楼普通级环境(约24m2)和SPF级实验动物中心环境(约250m2)的温度和湿度。该机组具有以下优点: ①无需专用机房和水塔,使用方便 ②节省能源,降低维持费用。 ③管理方便。空调机组的工作状态及送风状态都在远程控制上显示及控制,利于使用和管理。 ④维修方便。该机组为模块式组合,可以在工作状态不断电情况下进行维修,更换元件简易,方便;且主要元件均为美国进口元件,不易损坏。 32 通风系统送风系统采用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变频风机,通过该机设置的集成模块可以调节风速和风量,节省运转费用。全新空气经空调净化箱初效、中效过滤、恒温后,由变频风机加压,通过送风管道从各室顶部中央600mm×600mm或400mm×400mm高效过滤器送入各室内、清洁走廊和亚清洁走廊等。排风系统由2台排风机(其中一台为备用机)组成,在各室四角壁及清洁走廊、亚清洁走廊与各室隔墙处均设置回风口,废气从回风口经排风管道在机房排风箱内集中外排。4 建筑室内净化装饰工程及电气设备工程 41 建筑室内净化装饰工程室内四壁墙体和吊顶顶壁均采用50mm厚保温泡沫夹心彩钢板,其外形美观,隔音、保温、阻燃、密闭性能较好。室内竖角和横角选中100铝合金圆弧。进气、排气管道位于技术杂层,室内装饰高23m,技术夹层高15m;内门均采用彩钢夹心板密封推开门,门上设置观察窗,各室内隔墙之

关于燃气锅炉房设计过程中涉及规范的清单

在燃气设计中,谈到锅炉房就绕不开两本规范,《锅炉房设计规范》和《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另外《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都有互为补充的内容。 ?《锅炉房设计规范》适用于下列范围内的工业、民用、区域锅炉房设计:以水为介质的蒸汽锅炉锅炉房,其单台锅炉额定蒸发量为1~75t/h、额定出口蒸汽压力为0.1~3.82MPa(表压)、额定出口蒸汽温度≤450℃; 热水锅炉锅炉房,其单台锅炉额定热功率为0.7~70MW、额定出口水压位 0.1~2.5MPa(表压)、额定出口水温≤180℃; 不适用于余热锅炉、垃圾焚烧锅炉和其他特殊类型锅炉的锅炉房设计(这里就包括真空热水锅炉、导热油锅炉和常压热水锅炉等)。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适用于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范围内的固定式(在使用中是固定的)承压蒸汽锅炉、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以及以余(废)热利用为主要目的的烟道式、烟道与管壳组合式余(废)热锅炉。 (《特》中锅炉定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对外输出热能的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不适用于:⑴设计正常水位水容积小于30L的蒸汽锅炉;⑵额定出水压力小于0.1MPa或者额定热功率小于0.1MW的热水锅炉(注意“或”,也就是

只要有一项不符合就不适用,功率0.1MW相当于用气量10Nm3/h);⑶为满足设备和工艺流程冷却需要的换热装置。 这两个0.1数值在针对中小型的工商业户的时候会经常遇到,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无非就是通过系统或者本身设备参数使其不符合《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有关的规定。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5.2.1条——锅炉一般应当安装在单独建造的锅炉房内。锅炉的安装位置和锅炉房应当满足GB50041《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GB5004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第5.2.3条——安置在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内的锅炉,燃料供应管路应当采用无缝钢管(对比《锅炉房设计规范》第13.3.11条——燃气管道应采用输送流体的无缝钢管,并应符合现行国标《流体输送用无缝钢管》GB/T 8163的有关规定;燃气管道的连接,除与设备、阀门附件等处可用法兰连接外,其余宜采用氩弧焊打底的焊接连接。第13.3.5条——燃气管道与附件严禁使用铸铁件。在防火区内使用的阀门,应具有耐火性能。),焊接时应采用氩弧焊打底;用气体做燃料时,应当有燃气检漏报警装置。 因14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06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05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合并,所以只执行14版规定即可。 14版中对锅炉房的设置要求规定如下(第5.4.12条): 1.宜设置在建筑外的专用房间内; 确需贴临民用建筑布置时,应采用防火墙与所贴临的建筑分隔,且不应贴临人员密集场所,该专用房间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对比《锅炉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