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Medicine)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

【课时】 68

【学分】4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

《临床医学概论》属于药学专业的方向课程。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高等药学教育已从传统的化学模式逐渐发展成生物一心理-社会模式,今后药学生从事的职业也从以研发、生产为主,逐步向药学

服务过渡。因此,加强药学生在临床医学方面的教育,保证药学生能够掌握医学基本知识,初步具备药学服务能力,是高等药学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教学目标)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计4学分,68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内科学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症状的问诊要点,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2、熟悉:问诊的内容,常见症状的病因与特点,体格检查的手法

3、了解:病历书写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问诊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2、常见症状及临床意义: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3、体格检查及其临床意义: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①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②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③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

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④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⑤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⑥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4、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与格式

三、课堂讨论选题

1、你经历的体检项目有哪些?

2、问诊方法的讨论及训练。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一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外科学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常用的灭菌、消毒法,术后常见并发症,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2、熟悉:手术中的无菌原则,围术期处理,营养支持

3、了解:手术人员和患者的准备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无菌术:灭菌、消毒法;手术人员和患者的准备,手术中的无菌原则,围术期处理

2、外科患者的体液失调:体液、电解质代谢的失调,酸碱平衡的失调。

3、营养支持: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常用消毒方法的比较及使用范围。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二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常用实验诊断与医学辅助检查技术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血、尿、便常规和生化检查的主要内容和临床意义

2、熟悉:正常心电图波形和典型异常心电图。常用医学影像学检查的一般内容和临床意义。

3、了解:肿瘤标记物的一般内容;肺功能和内镜等常用辅助项目和临床意义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实验诊断技术及其临床意义:血、尿、便常规检查;生化检查、肿瘤标志物概况

2、常用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及其临床意义:X线检查;CT检查;超声检查;磁共振检查

3、临床常用器械检查及其临床意义:心电图检查;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

三、课堂讨论选题

1、你怎样理解现代实验诊断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三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症状和治疗原则。

2、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的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

3、了解: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结核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2、慢性支气管炎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治疗、预后。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4、支气管哮喘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发症、防治。

5、慢性呼吸衰竭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6、肺炎球菌肺炎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

7、肺炎支原体肺炎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8、肺结核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发症、预防、治疗。

9、肺癌概论、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x线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呼吸系统疾病与年龄的关联性?

2、临床诊断发病原因的一般规律?

3、临床联合用药的原则?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四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循环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熟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辅助检查和诊断要点。

3、了解: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的分类;常见序号系统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其他循环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心功能不全概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

2、风湿性心瓣膜病概论、病因、病理、临床表现、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电图检查、鉴别诊断。

3、高血压病概论、病因、分类、病理、临床表现、治疗。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论、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诊断、并发症。

5、感染性心内膜炎概论、辅助检查和诊断要点,治疗原则。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心功能不全的主要辅助检查有哪些?

2、高血压病的合理用药及治疗。

3.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及预防。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五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胃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肝性脑病、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和胆石症的治疗原则;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肝硬化的鉴别诊断和并发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要点;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

3、了解:胃炎的治疗原则;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炎症性肠病的并发症和治疗原则;肝硬化、肝性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食管癌概论、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胃炎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器械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预后。

3、消化性溃疡概论、发病率、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4、胃癌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5、阑尾炎概论、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特殊类型急性阑尾炎。

6、肝硬化概论、分类、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器械检查、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7、原发性肝癌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预防。

三、课堂讨论选题

1、消化系统的发病率及年龄分布

2、功能性肠胃病的预防及诊断。

3.肝硬化疾病的严重后果。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六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泌尿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慢性肾衰竭的分期、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和和治疗原则。

2、熟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尿路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了解: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肾小球肾炎概论: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防治原则。

2、肾病综合征: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

防治原则。

3、慢性肾衰竭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4、泌尿道感染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5、急性肾衰竭: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5、肾结石概论、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6、中毒性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7、前列腺增生: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三、课堂讨论选题

1、为什么急性肾衰竭的发病率及年龄年轻化?

2、肾结石的手术预后。

3、前列腺增生的饮食控制。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七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血液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贫血、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熟悉:其他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3、了解:常见血液系统图疾病的分类、病因及发病机制、鉴别诊断。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缺铁性贫血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2、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3、白血病概论、分类、发病情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4、淋巴瘤:分类、发病情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5、出血性疾病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6、其他血液系统疾病。

三、课堂讨论选题

1、白血病的遗传特征?

2、药物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怎样预防?

3、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八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减退症、糖尿病和低血糖症、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痛风和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熟悉: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减退症、糖尿病和低血糖症、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痛风和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诊断。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3、糖尿病与低血糖症: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后。

4、高脂血症: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5、痛风: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6、代谢综合征: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三、课堂讨论选题

1、甲亢的自我感觉和实验室检查?

2、II型糖尿病怎样预防和发现?

3、痛风患者的饮食注意。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九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神经与精神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神经辞退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基本概念。

2、熟悉: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的主要分类。

3、了解: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帕金森病、癫痫、精神分裂、抑郁症、神经

症等神经与精神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概述: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检查。精神疾病:病因,分类

2、脑血管疾病:分类,危险因素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后、预防。

3、颅脑损伤: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发症及后遗症的防治

4、震颤麻痹: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病程和预防,治疗原则。

5、癫痫:病因和发病机制、影响因素、癫痫发作的分类,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6、精神分裂症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7、抑郁症: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8、神经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病程与预后。

三、课堂讨论选题

1、临床如何界定精神病和神经病的区别?

2、抑郁症的危害和治疗药物?

3、颅脑损伤的救治和后期康复。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十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传染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及其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艾滋病、结核病和狂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了解: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病的预防。

2、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3、病毒性肝炎:病因及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原则。

4、艾滋病:病因及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原则。

5、结核病:肺结核、肠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心包炎、泌尿系统结核、骨与关节结核: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原则。

6、狂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原则。

7、其他传染性疾病。

三、课堂讨论选题

1、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

2、狂犬病的预防与治疗?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十一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十二章肿瘤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肿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2、熟悉:常见肿瘤的诊断要点

3、了解:常见肿瘤的发病情况及预后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肿瘤概述:分类和命名,流行病学的基本情况,发病机制,诊断要点,肿瘤的分期,防治的基本措施。

2、甲状腺癌:病因学,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后。

3、食道癌:病因学,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分期、治疗原则,预后。

4、肺癌:病因学,病理,辅助检查,诊断与分期、治疗,预后。

5、乳腺癌:病因学,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分期、治疗,预后。

6、胃癌:病因学,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分期、治疗,预后。

7、大肠癌:病因学,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8、原发性肝癌:病因学,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分期、治疗,预后。

9、膀胱癌:病因学,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分期、治疗,预后。110、前列腺癌:病因学,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分期、治疗,预后。

三、课堂讨论选题

1、乳腺癌的自我检查和治疗?

2、肺癌的预防与治疗?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十二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十三章风湿性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系统性硬

化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2、熟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系统性硬

化病的病因、辅助检查和诊断要点

3、了解: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系统性硬

化病的鉴别诊断;其他风湿性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3、干燥综合征: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4、骨关节炎: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5、系统性硬化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6、其他风湿性疾病。

三、课堂讨论选题

1、类风湿关节炎的预防与治疗?

2、常见的骨关节炎及治疗药物?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十三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十四章运动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骨折的分类方法;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熟悉:不同部位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方法。

3、了解:骨关节病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骨折:骨折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原则。

2、椎间盘突出: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与分期、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3、骨关节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原则。

三、课堂讨论选题

1、椎间盘突出的预防与治疗?

2、继发性骨关节病的预防?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十四章的复习思考题

第十五章中毒

3、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常见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2、熟悉:各种常见中毒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和辅助检查。

3、了解:各种常见中毒的鉴别诊断要点。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

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

3、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

4、其他中毒。

三、课堂讨论选题

1、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预防与抢救措施?

2、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指定教材2相关章节的练习题

2、教学多媒体课件第十五章的复习思考题

【成绩考核方式】

1、成绩评定总则

以平时成绩(占5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50%)相结合,然后做出总评。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30% 。

2、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由课题提问、作业的完成情况及质量(10%)、期中考试成绩(30%)和考勤(10%)等综合评定,总分为100分,再折算为期末总成绩的50%。

3、期末考核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由任课教师出100分试卷,进行统一闭卷考试,所得成绩再折算为期末总成绩的50%。

【教材与参考书目】

指定教材:

1.临床医学概论,于峰主编,ISBN 978-7-117-14427-8,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2011,5。

2.临床医学概要学习指导及习题集(高职检验配教),谢宏伟主编,

ISBN9787117148962,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

【有关说明(教学建议)】

1、本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故平时成绩比例提高,占到期末总成

绩的50%。

2、为凸显职教本科教育特色,教学中安排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部分课程的主讲,

锻炼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

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 全科医学科医师训练主要在两个同等重要的培训基地中进行,一是全科医学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主要是在综合医院的临床科室,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全科医生对常见健康问题/疾病的诊疗技能训练;二是全科医学科医师社区培训基地,主要是在社区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全科医学的临床诊疗思维和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技能的训练。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基地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全科医学科医师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全科医学科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基地细则。 (一)临床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1.三级医院 (1)基本条件:医院必须具有国家审批的三级综合性医院的批文或证书。 (2)科室设置及规模:科室齐全,必备科室有:内、外、妇产、儿、皮肤、眼科、五官科、急诊科。 内科有收治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肾内科、血液科患者的病房及相应专科门诊。每专科的病床数≥30张,每专科收治的患者数量≥70人次/月,每专科门诊量≥1000人次/月(其中血液科≥500例/月即可)。 外科设有普外科门诊、门诊手术室、门诊/急诊清创换药室。普外科门诊量≥2000人次/月,门诊手术量≥30例/月,门诊/急诊清创换药例数≥200人次/月。 妇产科分别设有妇科和产科门诊,妇科门诊量≥1000人次/月,产科门诊(包括产前检查≥400人次/月),产科门诊开设产前教育课堂≥2次/月。产科病房收治产妇数量≥500例/月。 儿科设有儿科门诊(≥1000例/月)、儿保门诊(≥400例/月)、儿科急诊(≥500例/月)、儿童传染病门诊(≥600/月)、儿童内科病房(床位≥30张,收治≥100例)。 急诊科分别设有内科(≥3000人次/月)、外科急诊(≥800人次/月)。儿科急诊见儿科要求部分。 皮肤科、眼科、五官科开设有门诊(门诊量分别≥2000人次/月)。

临床康复实训大纲

《临床康复学》实验教学大纲(试行) 一、课程实验简介 临床康复学是康复医学的专业技能课程,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临床各科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 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使其成为面向各级康复诊疗机构第一 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康复治疗专门人才。通过实践教学(包括 教学视频观摩及实验室操作等),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常见疾病基本理 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其基本操作技能。本实验教学大纲依据我院新修订的专业 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并结合学院的实际教学条件和学生情况制订,适用于康 复治疗技术专业。 二、课程实验目的和要求 1.目的 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方法和技术;熟练掌握运用临床各科疾病的康复训练技术;具备综合运用几种治疗技术对临床康 复常见疾病进行系统康复的能力。 2.要求 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康复治疗技术的掌握,能够自行设计治疗方案,自主操作,并熟悉实验报告的撰写,增强其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验方式 每5~6人为一实验小组,在教师带领下,独立或协作完成要求的实验任务。 四、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总学时:20学时 《临床康复学》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课时实验形式实验类型备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 6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实验二精神疾病的康复 2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实验三骨关节疾病的康复 6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实验四心肺疾病的康复 2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实验五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的康复 2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实验六其他疾病的康复 2 见习技能相关视频观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项目的内容和要求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课程标准 课时数:60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先修课程:《正常人体结构》 一、课程性质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部分是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主要介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重点介绍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疾病,通过本课程的教育,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结合本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全面了解临床医学各疾病的概述和诊疗常规中,去发现临床的需求,去思考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其它学科与临床医学的交叉渗透提供结合本专业的各种信息及相关知识,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奠定基础,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是《正常人体结构》、《生理学》等先修课。 二、课程理念 1.《临床医学概论》进行课程整合,建立康复专业医学教育平台。将多门临床医学课程整合,整合了教学内容,统一了标准,缓解了长期困扰、难以协调的课程门数多、课时量大等矛盾。 2.《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紧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突出“精简、新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临床医学概论

的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4.《临床医学概论》课程中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素质,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尊重虑者、关爱生命的职业意识。通过贴近临床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认真体会医务工作者的角色,增强对职业的热爱,树立关爱患者的意识,将关爱患者的意识逐渐转化为一种职业习惯。 5.《临床医学概论》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学习过程和技能,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其过程中的努力。注意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0学时。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本着“贴近学情、符合行情、对接岗位”的原则,坚持“必须、够用、实用”为度、适度拓展知识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内容选取依据:(1)后续课程《疾病康复学》对临床疾病的内容要求;(2)学生在医院、

于峰编著_医学概论_教学大纲

师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Medicine)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 【课时】 68 【学分】 4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 《临床医学概论》属于药学专业的方向课程。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 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高等药学教育已从传统的化学模式逐渐发展成生物 一心理-社会模式,今后药学生从事的职业也从以研发、生产为主,逐步向药学 服务过渡。因此,加强药学生在临床医学方面的教育,保证药学生能够掌握医学 基本知识,初步具备药学服务能力,是高等药学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教学目标)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 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 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 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 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 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 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计4学分,68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教学容要点】 第一章科学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症状的问诊要点,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2、熟悉:问诊的容,常见症状的病因与特点,体格检查的手法 3、了解:病历书写 二、主要教学容 1、问诊的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2、常见症状及临床意义: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 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 床表现、诊断。 3、体格检查及其临床意义: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 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①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②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③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 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④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⑤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⑥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全科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全科医学概论》本科课程质量标准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全科医学概论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Practice 总学时:36学时(理论课:36学时;实习课:0学时) 学分:2.0学分 自主学习:8学时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法语)、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预防医学等专业 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其中包括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实习作业(20%) 全科医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一些发达国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医学理念与医疗服务模式。它是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新型医学专科。它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促进有机结合,将个体保健与群体保健融为一体。全科医学是临床二级学科。 《全科医学概论》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系统阐述全科医学的产生背景、发展趋势和独特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围、以问题为导向、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全科医疗质量与全科医疗资源管理;以及常见健康问题的全科医学处理等。通过教学与学习,为医学生毕业后接受全科医生规化培养、将来成为全科医生奠定理论基础。按照教学计划,《全科医学概论》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习课6学时。 概述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全科医学的定义及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 2.全科医疗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3.全科医生的定义及其性质。 二、熟悉 1. 全科医学的目的、研究对象、产生的基础。 2. 全科医学和有关领域学科的关系。 3. 全科医疗专科的服务对象。 4. 全科医疗和专科医疗的区别和联系。 5. 全科医生的素质、角色和任务。 6. 全科医生与通科医生及其它专科医生的区别。 7. 世界全科医学发展现状。 8. 全科医学的人文精神。 三、了解 全科医学的发展史;全科医生的知识结构;全科医生的教育和培训;全科医学的使命;全科医学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医学模式的转化;医学的目标。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完整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康复医学 英文名称:Rehabilitative Medicine 课程代码:ZB32010995 课程性质:限定选修课 总学时数:34学时;理论学时:26学时;实训学时:8学时;开课学期:6 课外实践:其他学时:考核性质:必修学分: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 1.教学对象: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专业 2.课程特点:康复医学是使功能障碍者的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医学科学体系,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独特治疗技术的医学学科,它与临床医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 2.课程目的 通过学习使医学生树立现代康复理念,了解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康复治疗,掌握临床常见病损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原则,能采用恰当的方法行床旁早期康复,选择适当的疾病、恰当的时机送诊康复,积极开展二级预防和选用矫形器等。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康复医学概论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 康复医学评定 康复治疗技术 神经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 骨关节病损的康复 内脏疾病的康复 其他常见疾病康复 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 1 2 4 4 6 5 1 2 1 1 2 4 1 0 合计26 8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 [讲授内容] 1.掌握:康复和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残疾的国际三级分类与我国五级分类要点 2.熟悉:康复医学的对象、内容及工作方式;残疾的三级预防 3.了解:康复医学发展简史;残疾的概念、形成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医学应用方向、医药物流信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卫生检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药事管理方向;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贸易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药软件工程方向、医药信息方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它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 传染病以及诊断学等临床学科,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医 学应用方向、医药物流信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卫生检 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药事管理方向;市场营销专 业医药贸易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 业医药软件工程方向、医药信息方向等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为主要的教学对象,它 通过简明扼要介绍临床各学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 疗原则及药物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并适当介绍临床新进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倡导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分析教学方法,由浅入深, 重点突出,力求理论结合临床实际;提倡自学和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大纲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 要求理解透彻,融会贯通;“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或概念;“了解” 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 特别是药物治疗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8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15%,有5%

《康复医学》教学大纲

湖南中医药大学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康复医学》是一门介绍康复医学的入门课程。是护理学、临床医学等专业学生学习和认识康复医学的专业课教材。其课程内容包括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康复评定学、康复治疗学以及疾病康复学等四大方面的主干内容。为必须了解和学习康复医学基础知识的护理学、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学生就业后的规培及专业方向的选择均具有较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紧紧围绕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康复评定学、康复治疗学以及疾病康复学四大方面的主干内容展开,各部分的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面。通过不同层面知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有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通过第一部分康复医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康复的定义、对象、领域,康复医学的定义、对象、基本原则,能够把握康复、康复医学、临床医学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残疾、残疾人的概念,国际残损、残疾与残障分类,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疾病和残疾的三级预防等内容。熟悉康复的方式、基本对策、基本观点、主要方法,熟悉康复医学的内容、重要性;熟悉感觉系统、运动系统功能和组成、躯体的运动生理及制动对机体的影响等内容。了解康复医学发展简史、康复的团队及康复价值观、残疾的预防、功能恢复及代偿的基本理论等内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全面理解康复医学的系统知识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第二部分康复评定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肌力的概念、徒手肌力评定的方法,肌张力的概念、肌张力异常的类型以及肌张力异常的主要表现,掌握关节活动度的概念、常用的评定方法,以及平衡、协调、ADL、失语症、构音障碍感觉、疼痛的常用评定方法等内容。熟悉影响肌力的因素、肌张力产生的生理机制及作用,熟悉关节活动度的评定分析,协调运动障碍平衡障碍的表现特征、评估方法;熟悉ADL、Barthel指数及FIM指数测定的内容;熟悉躯体感觉、疼痛的分类等内容。了解康复评定学中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协调等功能评定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一定的康复评定实践操作能力,并能够对常见的评定结果进行临床意义的判定,为康复治疗计划和方案的实施提供指导。 通过第三部分康复技术内容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的概念,肌力训练的原则,作业治疗的定义,康复工程的定义,言语、语言的概念;掌握传统康复的定义,康复医学中医患关系的特点等内容。熟悉物理疗法的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医学应用方向、医药物流信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卫生检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药事管理方向;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贸易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药软件工程方向、医药信息方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它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病 以及诊断学等临床学科,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医学应用方向、医 药物流信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卫生检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 物制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药事管理方向;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贸易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 业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药软件工程方向、医药信息方向等非临 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为主要的教学对象,它通过简明扼要介绍临床各学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药物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并适当介绍临床新进展,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倡导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分析教学方法,由浅入深,重点突 出,力求理论结合临床实际;提倡自学和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大纲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 彻,融会贯通;“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或概念;“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 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 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 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 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 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临床医学概论妇产科学教学大纲讲解

临床医学概论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I 前言临床医学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但近十余年来一直沿用过去的医学教材。在卫生部组织和指导下,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04年2 月出版了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第 6 版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妇产科学》。这一教材的出版,必将极大地推动医学专业妇产科学的教学实践,医学生更好地掌握作为高级临床医师所必备的妇产科学专业知识,从而对整个医学教育事业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教材变更必然带来教学计划的相应变动,为规范教学活动,统一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使医学专业妇产科学教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使每一位医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妇产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制定这本教学大纲,供教学及考核时参考使用。 本大纲是用于临床医学概论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章节均列出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三个部分。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即按国家职业医师标准要求),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一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班级及专业采用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3.根据教学计划总教学时数为12学时,其中理论课10 学时,示教课2 学时。 n 正文 产科部分 正常分娩 教学目的:在了解妊娠的过程后,熟悉决定分娩的因素、掌握枕先露的分娩机转、掌握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教学要求: 1.掌握决定分娩的三因素。 2.掌握枕先露的分娩机转. 3. 掌握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教学内容:

1. 讲解决定分娩的三因素即产力、产道及胎儿,并说明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2. 重点详细讲解三个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3. 分娩的先兆征象.,临产的诊断及产程的分期.. 产后出血 教学目的:了解原因、分类、熟悉临床表现和诊断、掌握防治措施。 教学要求: 1. 掌握产后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 2. 熟悉产后出血的各种预防措施. 3. 掌握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h 教学内容: 1?讲解产后出血的定义及四大主要原因? 2?讲解不同病因所引起的产后出血的临床特征. 3. 讲解加强孕期保健、孕产期管理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意义? 4. 详细讲解各种病因引起产后出血的治疗措施及应急抢救原则、出血性休克的... 抢救. 产褥期感染 教学目的:了解造成产褥感染的诱因,常见病菌和病理变化、熟悉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教学要求: 1. 掌握产褥感染的常见病因、诱因、病理变化、掌握临床表现、诊断防治措施。 2. 熟悉晚期产后出血病因、诊断和防治.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产褥感染的途径、生殖器官周围以及所引起的全身感染的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 2?讲解产褥感染的预防要点以及治疗措施.…..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2019年修订版)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 (2019年修订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要求,规范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提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质量,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制定本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标 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热爱全科医学事业,掌握全科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基本要求,能够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二、培训对象 符合以下条件的临床医师可申请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已取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拟从事全科医疗工作、尚未接受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二)二级及以上医院中取得临床执业医师资格、从事

临床医疗工作三年及以上、拟从事全科医疗工作、尚未接受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其他专业临床执业医师。 三、培训时间和方式 (一)培训时间。 培训总时长不少于12个月,可以在2年内完成。其中,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培训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临床综合诊疗能力培训不少于10个月、基层医疗卫生实践不少于1个月(160学时)、全科临床思维训练时间不少于20 学时(穿插培训全过程)。 (二)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模块式教学、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允许培训基地根据培训对象的专业背景、工作年限和个性化需求,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灵活安排培训内容,重在全科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具体要求见表1。 表1 培训模块、轮转科室、培训时间及培训方式

流行病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Epidemiology) 一、课程说明: 【课程ID】201071 【课程修习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分数】3分 【适用专业】健康管理专业 【开课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建议修读学期】三秋 【学时数】总学时(课内理论、实验学时;课外学时)48(33/15;82) 【先修课程】卫生统计学(201068)、临床医学概论II(200038) 1.课程介绍: (1)中文介绍 流行病学是从群体水平出发,以卫生统计学方法为基础,研究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近年来,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多个领域,在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防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常用的流行病、卫生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学会开展疾病和健康人群的调查和实验研究,为卫生政策和卫生规划制定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2)英文介绍 Epidemiology is a science which research the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disease and health situation in population, and also research th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of preventing diseases and promoting health. Recently, epidemi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each medical discipline and become a basic subject in modern medicine for its viewpoint of emphasizing field and population, as well as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of strict logical thinking. Though systematic theoretic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to help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 of epidemiology,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medical research, exploring etiology and promoting health.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康复医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Rehabilitation Medicine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144 讲课学时:125 实验学时:19 学分:8 适用对象: 针推专业(康复医学方向)学生 先修课程: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一门医学。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改善,烈性传染病得以控制和消灭,人类平均期望寿命值延长、人口老化,慢性病和老年病比例大大增加,加之交道事故和其他意外伤害事件增多,社会上的残疾人口也相应增加,患者和医务人员也都不能仅仅满足于单纯的治病,而要求功能也能得到保存和恢复,渴望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所有这些都为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社会动力,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也为康复医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康复医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阐明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见的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等内容。使学生对功能障碍的治疗原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对功能障碍的基本评定方法和处置原则、治疗技术能较熟悉掌握。通过康复医学的教学使学生对现代医学模式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辨证的和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拓展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康复医学教学内容以功能障碍为核心,着重阐明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工作内容(包括功能障碍的评定和治疗),要求达到将理论、原则与技术方法相贯穿联系,以使学生对康复医学有较全面的了解,掌握常用评定方法和康复技术。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一讲康复医学概论 教学要求: 掌握1.掌握康复、康复医学的概念、服务对象,认识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 支,认识它区别于临床医学的独有特性。2.掌握康复医学的组成,工作内容,工作方式。 熟悉 1.熟悉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相互关系。 2.熟悉中医康复学与中医养生学的区别。了解1.了解中西医结合康复学的特点。教学内容: 一、康复的定义 二、康复医学的定义 三、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四、康复医学的组成 五、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 六、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 第二讲康复学发展简史、机构设置 教学要求: 熟悉1.熟悉康复医疗机构特点。了解1.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史。 2.了解中西医结合康复学的发展前景。

临床医学课标84课时(吴宏)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临床医学概论是五年制医药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通用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它的任务是阐明临床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为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学生在今后市场的竞争能力,同时也有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知识,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 临床医学概论是综合了临床专业各临床学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知识,是药学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或专业课程,也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必备内容。学习临床医学概论的目的主要是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知识,指导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正确地选择调配药物,制定和说明给药方案,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减少其不良反应,使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能对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一个正确评价,为药物的研制、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今后继续学习新药知识、不断更新药学知识奠定基础,以适应医药市场快速发展的形势。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医药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任务, 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贯彻理论“必需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方针,就必须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 设置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的基本理念应为: (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文化素质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文化素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在专业上的应用,贴近实际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应贴近实际,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和今后的职业的需求,通过学习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以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培养学生终身的求知和服务人民乐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三)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在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疾病基本知识的同时,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临床医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其对药物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及科学思维。 (四)在课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突出职业岗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是一门专业课程,将提供给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更高层次知识、技能的专业基础,使其知道如何充分利用临床知识;合理指导用药,提供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基础上,发生创新思维;提供方法能力和相关实践能力,使学生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供良好的人文精神,使学生会做人,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突出培养职业岗位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专业发展提供帮助。 (五)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应该改革原有单一的评价体系。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大纲(供七年制、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 ] 中国医科大学 二○一○年十月

前言 《临床医学导论》是我校实施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子项目中的一个成果,是为顺应世界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趋势之一“早期接触临床”而开设的一门新兴课程。 《临床医学导论》课程分为三篇,即第一篇医学篇,第二篇医生篇,第三篇临床篇,共33章内容。共讲授28学时,实习1周。在五年制二年级学生第三学期以及七年制三年级第五学期开设此门课。开设此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医学历史与现状;了解病人与医生角色,怎样做一名好医生;引导学生认识疾病症状,初步了解诊断、治疗、康复与预防的知识,掌握正确临床思维的方法,特别是从症状学入手的诊断思维方法。并通过1周的临床实践,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接触病人、早期进入医生角色,树立终生为病人服务思想。 本门课程主要由内科教研室骨干教师、学校有关学科教师承担理论授课,实习由各临床学院组织实施。本门课程为考试课。其中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占70%,实习成绩即要求学生写两份病志,其成绩占30%。 本门课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理论讲授与课间实习方式。理论讲授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课间实习接触病人、采集病史并作为考试成绩一部分。在寒假期间,要求学生有1-2周时间去家乡医院及基层卫生机构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社会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由学校教务处、学生处汇编成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临床医学导论》教学时数分配

第一篇医学篇 第一章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目的要求] 1.掌握医学发展史线索图,希波克拉底誓词。 2.熟悉文艺复兴后的近代医学。 3.了解古代奴隶社会西方医学,中世纪欧洲医学。 [教学内容] 学习医学发展史,由经验到科学,由低级到高级发展,了解医学发展规律,汲取前人经验教训,拓宽知识面和科学思路,树立为医学献身的信念。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二章医学专门分科与进展 [目的要求] 1.掌握影响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要点。 2.熟悉临床医学进展。 3.了解基础医学进展。 [教学内容] 从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领域发展的角度,理解影响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让学生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学科及重要领域等方面的发展有初步了解,拓展学生知识面,了解医学科学前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授课学时] 1.2学时 第三章医学模式、医学目的和责任 [目的要求] 1.掌握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熟悉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与条件。 3.了解医学模式的特征。 [教学内容] 通过了解各种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以及影响其转变的背景与条件,让学生对现代医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 [授课学时]1学时

临床医学概论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论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I 前言 临床医学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但近十余年来一直沿用过去的医学教材。在卫生部组织和指导下,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04年2月出版了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第6版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妇产科学》。这一教材的出版,必将极大地推动医学专业妇产科学的教学实践,医学生更好地掌握作为高级临床医师所必备的妇产科学专业知识,从而对整个医学教育事业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教材变更必然带来教学计划的相应变动,为规范教学活动,统一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使医学专业妇产科学教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使每一位医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妇产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制定这本教学大纲,供教学及考核时参考使用。 本大纲是用于临床医学概论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章节均列出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三个部分。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即按国家职业医师标准要求),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一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班级及专业采用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3.根据教学计划总教学时数为12学时,其中理论课10学时,示教课2学时。 Ⅱ正文 产科部分 正常分娩 教学目的:在了解妊娠的过程后,熟悉决定分娩的因素、掌握枕先露的分娩机转、掌握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教学要求: 1.掌握决定分娩的三因素。 2.掌握枕先露的分娩机转.

3.掌握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教学内容: 1.讲解决定分娩的三因素即产力、产道及胎儿,并说明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2.重点详细讲解三个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3.分娩的先兆征象,临产的诊断及产程的分期. 产后出血 教学目的:了解原因、分类、熟悉临床表现和诊断、掌握防治措施。 教学要求: 1.掌握产后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 2.熟悉产后出血的各种预防措施. 3.掌握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h 教学内容: 1.讲解产后出血的定义及四大主要原因. 2.讲解不同病因所引起的产后出血的临床特征. 3.讲解加强孕期保健、孕产期管理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意义. 4.详细讲解各种病因引起产后出血的治疗措施及应急抢救原则、出血性休克的抢救. 产褥期感染 教学目的:了解造成产褥感染的诱因,常见病菌和病理变化、熟悉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教学要求: 1.掌握产褥感染的常见病因、诱因、病理变化、掌握临床表现、诊断防治措施。 2.熟悉晚期产后出血病因、诊断和防治.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产褥感染的途径、生殖器官周围以及所引起的全身感染的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 2.讲解产褥感染的预防要点以及治疗措施.

于峰编著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Medicine)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 【课时】 68 【学分】 4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 《临床医学概论》属于药学专业的方向课程。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高等药学教育已从传统的化学模式逐渐发展成生物一心理-社会模式,今后药学生从事的职业也从以研发、生产为主,逐步向药学服务过渡。因此,加强药学生在临床医学方面的教育,保证药学生能够掌握医学基本知识,初步具备药学服务能力,是高等药学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教学目标)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计4学分,68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内科学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症状的问诊要点,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2、熟悉:问诊的内容,常见症状的病因与特点,体格检查的手法 3、了解:病历书写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问诊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2、常见症状及临床意义: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3、体格检查及其临床意义: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①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②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③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 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④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⑤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⑥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4、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与格式 三、课堂讨论选题 1、你经历的体检项目有哪些? 2、问诊方法的讨论及训练。 四、课外作业选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