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佛山地区高考物理 考前查漏补缺一

广东省佛山地区高考物理 考前查漏补缺一

广东省佛山地区高考物理 考前查漏补缺一
广东省佛山地区高考物理 考前查漏补缺一

第I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用如图1所示的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中,用某种频率的单色光a 照射光电管阴极K ,电流计G 的指针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

率的单色光b 照射光电管阴极K 时,电流计G 的指针不发生偏转,

那么 ( )

A .a 光的波长一定大于b 光的波长

B .只增加a 光的强度可使通过电流计G 的电流增大[

C .用a 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 时通过电流计G 的电流是由d 到c

D .增加b 光的强度可能使电流计G 的指针发生偏转

2.如图2所示,三个固定的斜面底边长度都相等,斜面倾角分别为30°、45°、60°,斜面的表面情况都一样.完全相同的物体(可视为质点)A 、B 、C 分别从三斜面的顶部滑到底部的过程中( )

A.物体A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最多

B.物体B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最多

C.物体C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最多

D.三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一样多

3.如图3所示,a 为放在赤道上的物体;b 为沿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c 为地球同步卫星。以下关于a 、b 、c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b 、c 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关系为c b a a a a >> B .a 、b 、c 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关系为a

b c a a a >>

C .a 、b 、c 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关系为

a c b

T T T =>

D .a 、b 、c 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关系为

c

b a v v v >=

4.如图4所示,跳水运动员最后踏板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下述模型:运动员从高处落到处于自然状态的跳板(A 位置)上,随跳板一同向下做变速运动到达最低点(B 位置)。对于运动员从开始与跳板接触到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时,其所受外力的大于重力

B .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加速度直在增大了

C .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一直在减小

D .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所受重力对他做的功等于跳板的作用力对他做的功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G

V P

光电管 电子 K

A d c

B A 图1

图2 图3

图4

5.如图5所示,长为L,倾角为θ的光滑绝缘斜面处于水平向右 的匀强电场中.一电荷量为+q,质量为m 的小球,以初速 度v 0由斜面底端的M 点沿斜面上滑,到达斜面顶端N 的 速度仍为v 0则: ( ) A .小球在N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M 点的电势能 B .M 、N 两点的电势差为mgL/q C .电场强度等于mgtanθ/q D .电强强度等于mgsinθ/q

6.在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圈①、②、③处可以接小灯、安培表或伏特表(均为理想电表)三种元器件,电源电动势ε、 内阻 r 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R2>R3>R4>r ,小灯电阻RL =R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要使电源总功率最大,则应该①接电流表,②接电压表,

③接小灯

B .要使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则应该①接小灯,②接电压表,

③接电流表

C .要使路端电压最大,则应该①接小灯,②接电压表,③接 电流表

D .要使闭合电路中电源效率最高,则应该①接小灯,②接电流 表,③接电压表

7.如图7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 1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右端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物体以恒定的速率v 2沿直线向左滑上传送带后,经过一段时间又返回光滑水平面上,这时速率为v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v 1v 2,则v 2'=v 2

C .不管v 2多大,总有v 2'=v 2

D .只有v 1=v 2时,才有v 2'=v 1

8.如图8所示,A 、B 两球质量相等,A 球用不能伸长的轻绳系于O 点,B 球用轻弹簧系于O′点,O 与O′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将A 、B 球拉到与悬点等高处,使绳和轻弹簧均处于水平,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将两球分别由静止开始释放,当两球达到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两球仍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则( )

A .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A 球动能较大;

B .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B 球动能较大;

C .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B 球受到向上的拉力较大。

D .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A 球受到向上的拉力较大。

9.如图9所示,质量相等的两个滑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其中弹簧两端分别与静止的滑块N 和挡板P 相连接,弹簧与挡板的质量均不计;滑块M 以初速度v 0向右运动,它与档板P 碰撞(不粘连)后开始压缩弹簧,最后,滑块N 以速度v 0向右运动.在此过程中 ( ) A.M 的速度等于0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1

2 3 R 1

R 2

R 3 R 4 E r 图5 图6 图7 图8

图12

0 0.05 I /A U /V

0.10 0.15 0.20

0.5 1.0 1.5 2.0 2.5 3.0 0.25 B.M 与N 具有相同的速度时,两滑块动能之和最小 C.M 的速度为v 0/2时,弹簧的长度最长 D.M 的速度为v 0/2时,弹簧的长度最短

三、简答题:本题3小题,共计54分.计算题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0. (18分) (1) 如图10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 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 、C (用来连接弹簧测力计).其中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 和OC 为细绳. ①在实验中,如果只将细绳换成橡皮筋,其它步骤没有改变,那么实验结果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 .理想实验法 B .控制变量法

C .等效替代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2)某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来研究用电器D 的导电规律。 他们在实验中测得用电器D 两端的电压与通过D 的电流的数据如下表:

(1)请根据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在

图11中用笔连线补充完成该电路的

实物图;

(2)利用这些数据绘出的用电器D 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12所示,请根据这些数据和图线解决下列问题:

○1若把用电器D 接入图13所示的电路中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100A ,

已知A 、B 两端电压恒为1.5V ,则定值电阻R 0阻值为________Ω; ○2若将两个与上述电阻相同的定值电阻R 0并联后接入同一电路,如图14,则在该电路中用电器D 的工作压为__________V 。

速度刚好是进入磁场时速度的一半,线框离开磁场后继续上升一段高度,

然后落下并匀速进入磁场。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f=mg/2的空气

U/V 0.0 0.2 0.5 1.0 1.5 2.0 2.5 3.0

I/A 0.000 0.050 0.100 0.150 0.180 0.195 0.205 0.215

A

图13

R 0 D A B 图14

D

A

R 0

A B R 0

图9 图10

阻力且线框不发生转动。求:

⑴线框在下落阶段匀速进入磁场时的速度v2;

⑵线框在上升阶段刚离开磁场时的速度v1;

⑶线框在上升阶段通过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Q。

12. (18分)如图16

,空间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为y轴正方向,磁场方向垂直于xy平面(纸面)向外,电场和磁场都可以随意加上或撤除,重新加上的电场或磁场与撤除前的一样。一带正电荷的粒子从P(x=0,y=h)轴正向入射。

这时若只有磁场,粒子将做半径为R0的圆周运动;若同时存在电场和磁场,粒子恰好做直线运动。现在,只加电场,当粒子从P点运动到x=R0平面(图中虚线所示)时,立即撤除电场同时加上磁场,粒子继续运动,其轨迹与x轴交于M点。不计重力。求:

⑴粒子到达x=R0平面时速度方向与x轴的夹角以及粒子到x轴的距离;

⑵M点的横坐标x M。

答案

选择题(46分)

10. (18分)(1)①不变(3分)②C (3分)

(2)(1)如右图(6分)

(2)○110Ω,(3分)○20.83V(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D C A AC AD AB AD BD

b

a

B

O

h

y

P

R0 M

图15

图16

11. (18分)(1)由于线框匀速进入磁场,有mg =f +22B a v

R

(2分)

解得:v =

22()mg f R B a - =2

22a

B mgR

(3分) (2)线框离开磁场能上升过程:(mg +f )×h =2

112

mv ;(2分)

落回磁场的过程中: (mg -f )×h =2

212

mv (2分)

解得:v 1=

2mg f

v mg f

+-=()()mg f mg f R +-=2

223a B R mg (3分) (3)线框向上刚进入磁场到刚离开磁场的过程中,能量守恒:

221111

(2)()22

m v mv mg b a Q =++++f (b +a) (3分) 解得:Q =

2

44

3()()()2m mg f mg f R mg b a B a +--+-f (a +b ) =)(23

894

4223b a mg a

B R g m +-(3分)

12.解:(18分)⑴π4θ=

(3分),2

0122

R H h at h =+=+(3分) ⑵圆心C 位于与速度v 方向垂直的直线上,该直线与x 轴y 轴夹角均为π/4,由几何关系得C 点坐标02C x R =,0

02

C R y H R h =-=-

,(4分) 过C 作x 轴的垂线,ΔCDM 中:02CM R R =,0

2

C R C

D y h ==-

(3分),解得:22

220074DM CM CD R R h h =-+-22000724

M x R R R h h =+-(3分)

y

O

P

h R 0

D

C M

v v 0 H 2R 0

2018高考物理三轮复习查漏补缺回扣资料

莱芜市2018高考物理回扣资料三轮 写在回扣课本之前--- 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 ……泰戈尔 曾记得有人说过,平凡的人生,普通的生活,没有波澜,亦无曲折,一生足矣,快快乐乐!可我却一直固执,滚滚红尘,人生一遭,怎能枉做过客,匆匆走过? 泰山睥睨群丘,长江啸傲百川,秦皇汉武一统伟业,万人敬仰,永不磨灭!然人生苦短,未必人人与皓月争辉,既不见壮烈,亦难以流芳,更不能将历史书写,然决不能随波逐流,失与天地之间,了然无踪! 相对伟大,绝非渺小,面对艰难,鼓足勇气,坚定信念,敢于拼搏,笑傲难关雄心在,碧血丹心总不改,是何等的豪情?纵然失败,又何妨?君不见,卧薪尝胆天不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人们欣赏梅花,绝不是因为它的美丽,它的芬芳,而是因为其敢于直面严寒,风中绽放!身处平凡,应学习梅花,勇于拼搏,君应知:没有挑战,怎能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慷慨激昂?只知歌舞升平乐,心无壮志恋温床,没有怒而拔剑的勇气,缺少勇攀高峰的理想,失去行侠仗义的壮志,掩藏着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怎能有驰骋沙场,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志向? 人生短暂,怎能甘心碌碌无为?何不凌云壮志,伴我九霄游?孤帆远影碧空尽,而今英雄我自来! 高考就在眼前了,望小朋友们能平心静气,临阵磨枪,查缺补漏,颗粒归仓。 龙门鱼跃战难关,壮志凌云砺宝剑,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杜士迎 2018.4.18

回扣一 力和运动 一、直线运动的规律 量)是运动轨迹的长度.( ) 2.速度是描述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 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即v =Δx Δt ,是矢量.( ) 3.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位置改变的平 均快慢及方向,定义式v =Δx Δt ,是矢量和过程量.( ) 4.速度的大小叫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叫平均速率.( ) 5.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用速度的变化量与

2018届高考物理公式知识点完全整理

2018届高考物理公式知识点整理一、力学公式 粗细和,K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胡克定律: F = Kx 1、 材料有关) )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 mg 2、重力: 、的合力的公式:3 、求F22?COSFFFF?2?F= F F 21212合力的方向与F成?角:1αθ F tg?= 1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F?? F? F +F 1 2 1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0 ?F=0 yx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f= ?N 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 f静? f (f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mm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c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F= ?Vg (注意单位) 7、万有引力:F=G (1).适用条件(2) .G为万有引力恒量 (3).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R一天体半径g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高考物理考前基础知识查漏补缺精选精练(49)

高考物理考前基础知识查漏补缺精选精练(49) 1.关于“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 A .通过同时改变小车的质量m 及受到的拉力F 的研究,能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 的关系 B .通过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只改变小车的拉力的研究,就可以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 之间的关系 C .通过保持小车受力不变,只改变小车质量的研究,就可以得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 的关系 D .先不改变小车质量,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不改变受力,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最后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解析: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a 与合外力F 、物体质量m 的关系,故D 项正确. 答案:D 2.(2010·台州模拟)如图实-4-7所示,在探究牛顿运动定律的演示实验中,若1、2两个相同的小车所受拉力分别为F 1、F 2,车中所放砝码的质量分别为m 1、m 2,打开夹子后经过相同的时间两车的位移分别为x 1、x 2,则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有( ) 图实-4-7 A .当m 1=m 2、F 1=2F 2时,x 1=2x 2 B .当m 1=m 2、F 1=2F 2时,x 2=2x 1 C .当m 1=2m 2、F 1=F 2时,x 1=2x 2 D .当m 1=2m 2、F 1=F 2时,x 2=2x 1 解析:当m 1=m 2、F 1=2F 2时,由F =ma 可知,a 1=2a 2,再由x =12at 2 可得:x 1=2x 2,故A 正确, B 错误;当m 1=2m 2、F 1=F 2时,a 1=12a 2,再由x =12at 2可得:x 1=1 2x 2,故C 错误,D 正确. 答案:AD 3.(2010·阳江模拟)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使用如图实-4-8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进行实验.其中G 1、G 2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当滑行器通过G 1、G 2光电门时,光束被遮挡的时间Δt 1、Δt 2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行器连同上面固定的一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 ,挡光片宽度为D ,光电门间距离为x ,牵引砝码的质量为m .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物理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概念总结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t x v = (定义式) 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运动方向 v -平均速度 国际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km/h 换算关系 1m/s=3.6km/h (2)加速度t v v t v a 0t -=??=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叫速度的变化率 {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做加速运动)a>0;反向(做减速运动)则a<0} 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0v ):m/s ;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t v ):m/s ; 时间(t):秒(s); 位移(x):米(m ); 路程(s):米(m ); 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 质量 时间 对应三个基本单位:m kg s (3)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012x t at v = + 几个重要推论: (1)ax v v t 2202=- (o v 初速度,t v 末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比如刹车):a 为负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022t t V V x V t +== 2 s V =注意 都是在什么条件下用比较好?(在什么条件不知或不需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时,该用哪个公式?)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用来求纸带问题中的加速度,注意单位的换算) (6)自由落体: ①初速度Vo =0 ②末速度gt V t = ③下落高度221gt h = (从Vo 位置向下计算) ④推论22t V gh = 全程平均速度 2 t V V =平均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 =g =9.8m/s 2≈10m/s 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二、相互作用: 1、重力G =mg (方向竖直向下,g =9.8m/s 2≈10m/s 2,作用点在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弹力,胡克定律:x F k =弹(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aT x =?

高中高考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高考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考点恒定电流公式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 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 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

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高中物理考点常见力公式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m为最大静摩擦力)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常用的重要公式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常用的重要公式高中物理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者科学课程相衔接,主旨在于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科学素养,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研究的重点是力学。如下为大家推荐了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1.平抛运动公式总结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 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原子和原子核公式总结 1.α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α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c)极少数α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

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 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ν=E初-E末{能级跃迁} 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 5.天然放射现象:α射线(α粒子是氦原子核)、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γ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α衰变与β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γ射线是伴随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P64〕 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7.核能的计算ΔE=Δmc2{当Δm的单位用kg时,ΔE的单位为J;当Δ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ΔE单位为uc2;1uc2=931.5MeV}〔见第三册P72〕。 注: (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 (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 (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 (4)其它相关内容: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见第三册P49〕/氢原子的电子云〔见第三册P53〕/放射性同位数及其应用、放射性污染和防护〔见第三册P69〕/重核裂变、链式反应、链式反应的条件、核反应堆〔见第三册P73〕/轻核聚变、可控热核反应〔见第三册P77〕/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查漏补缺物理试题

2020海淀区高三物理查漏补缺题 1.下列各种物理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 A .用紫外线照射锌板,锌板向外发射光电子的现象 B .氢原子发光时,形成不连续的线状光谱的现象 C .用α粒子轰击金箔后,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现象 D .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释放核能的现象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天然放射现象中的β射线是从自原子核内发出来的 B .核力是核子间的库仑引力 C .5G 信号比4G 信号所用的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更快 D .自然发生的热传递过程是向着分子热运动有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的 E .不仅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运动的微粒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F .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其运动规律不适合用经典力学来描述 G .调谐是电磁波发射应该经历的过程,调制是电磁波接收应该经历的过程 3.关于下列实验或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说明薄板一定是非晶体 B .图乙说明气体分子速率分布随温度变化,且T 1>T 2 C .图丙的实验情景可以说明气体压强的大小既与分子动能有关,也与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 D .图丁中的现象说明水黾受到了浮力作用,且浮力与重力平衡 4.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油膜法可以精确测量分子的大小 B .油酸分子直径近似等于纯油酸体积除以相应油膜面积 C .计算油膜面积时,应舍去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 .实验时应先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中,再把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5.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加剧时,压强可能不变 B .若压强不变而温度降低,则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一定减少 C .若体积不变而温度升高,则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气体压强也变大 D .若体积不变而温度升高,则每个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冲击力都增大 E .若温度不变而体积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 6.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经过过程①到达状态B ,再 由状态B 经过过程②到达状态C ,其中过程①图线与横轴平行,过程②图V A B ① 用高温的针尖加热薄板 甲 板上的蜂蜡熔化成圆形 图 气体分子速率分布 模拟气体压强 乙 产生机理 丙 水黾停留在水面上 丁 T 1 T 2

高考物理必考公式整理

2019年高考物理必考公式整理高中物理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者科学课程相衔接,主旨在于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科学素养,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研究的重点是力学。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必考公式,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物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平抛运动公式总结 1.水平方向速度:Vx=V 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 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 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 角:tg=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y/x=gt/2V 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与的关系为tg=2tg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二、原子和原子核公式总结

1.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c)极少数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 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 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E初-E末{能级跃迁} 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 5.天然放射现象:射线(粒子是氦原子核)、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衰变与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射线是伴随射线和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P64〕 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7.核能的计算E=mc2{当m的单位用kg时,E的单位为J;当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E单位为uc2;1uc2=931.5MeV}〔见第三册P72〕。 注: (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 (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 (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

2014四川卷高考物理查漏补缺

2014四川卷高考物理查漏补缺 选择题部分 1. 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第谷通过研究行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C.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进行了著名的“月—地检验” D.卡文迪许根据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答案】B 2.关于物理学发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A.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B.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利用扭秤装臵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C.笛卡儿明确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 D.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 【答案】B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胃镜利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 B.肿瘤放疗仪利用了γ射线的电离作用 C.红外线治疗仪利用了红外线的化学作用 D.X光机利用了伦琴射线的穿透作用 E.无色肥皂液吹出的肥皂泡呈彩色是由于光照时发生了薄膜干涉 F.人们眯起眼睛看灯丝时看到的彩色条纹是光的衍射图样 G.麦克斯韦提出光是一种电磁波并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H.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I.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J.用分光镜观测光谱是利用光折射时的色散现象 K.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答案】ADEFJ 4. 2009年3月7日(北京时间)世界首个用于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开普勒”号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在银河僻远处寻找宇宙生命。假设该望远镜沿半径为R的圆轨道环绕太阳运行,运行的周期为T,万有引力恒量为G。仅由这些信息可知 A.“开普勒”号太空望远镜的发射速度要大于第三宇宙速度 B.“开普勒”号太空望远镜的发射速度要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C.太阳的平均密度 D.“开普勒”号太空望远镜的质量 【答案】B

会考必备物理公式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表 一、《力》 1.重力:mg G =(2 r GM g ∝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合力:2121F F F F F +≤≤-合 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直线运动》 1. 位移:t v s ?=;2021 at t v s +=(匀变速) 2. 平均速度:t s v = (适于任何运动);t v v v t +=0(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 加速度:t v t v v a t ??=-= 0(速度变化率) 4. 速度:at v v t +=0;t s v v v v t t =+= =202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速度) 5. 速度位移公式:as v v t 22 02=- 6.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T s =? 7.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特点:00=v ,只受重力,a=g 且方向竖直向下) (1)速度公式:gt v t =(2)位移公式:22 1gt s =(3)速度位移公式:gh v t 22 = (4)位移与平均速度关系式:t v s t ?=2 三、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 2.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解题思路:(加速度是解题关键) 四、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物理只受重力,加速度a=g 恒定不变,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水平方向:00 ,v v t v x x ==

竖直方向:2 2 1gt y = ,gt v y = 经时间t 的速度:22 02 2 )(gt v v v vt y x +=+= 平抛运动时间:g h t 2=(取决下落高度,与初速度无关)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T r t s v π2= = (2)角速度:T t π φω2== (3)r v ?=ω (4)固定在同一轴上转动的物体,各点角速度相等。用皮带(无滑)传动的皮带轮、相互咬合的齿轮,轮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5)向心力:r T m r m r v m F 222 24πω===(向心力为各力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效 果力非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6)向心加速度:v r r v a ?=== ωω22 (7)周期:f T 1 = 3.万有引力定律 (1) 表达式:2 2 1r m m G F = (2) 应用:把天体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1) 主要公式:r T m r m r v m r Mm G 222 224πω===;mg r Mm G =2(应分清M 与m ,g 指物体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 2) 天体质量M 的估算:r T m r Mm G 2224π=2 3 24GT r M π=? 3) 卫星的环绕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由公式r T m r m r v m r Mm G 222 224πω===判断,r GM v =,3 r GM =ω,GM r T 3 24π= 4) 第一宇宙速度是指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7.9km/s ==gR v 。 5)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且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T=24h 。同 步卫星只能位于赤道正上方特定的高度(h ≈3.6?104km ),v 、ω均为定值。 五、机械能

高中物理全部公式大全汇总

[转] 高中所有物理公式整理,参考下的。 超级全面的物理公式!!!很有用的说~~~(按照咱们的物理课程顺序总结的)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2020年考前最详细高考物理必背公式

2019年高考物理必背公式 一、质点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t v v a 0 -= 202 1at t v x + = ax v v 22 02=- t v v x 20+= 2.自由落体运动:2 2 1gt h = gt v t = 3.纸带法 :2T 1++==n n t n x x v v 中 2 )(aT n m x x n m -=- 2 214344)()(T x x x x a +-+=段 4.平抛运动:沿V 0方向 t v x 0= 沿垂直于V 0方向(竖直)2 21gt y = gt v y = 运动时间:g h t 2= 合位移的方向:θαtan 21 2tan 0== =v gt x y 速度的方向:0 tan v gt v v x y ==θ 合位移的大小:422 20224 1t g t v y x S + =+= 合速度的大小:222022t g v v v v y x +=+= 5.匀速率圆周运动: 线速度:t s v = 其中:s 为t 时间内通过的弧长。 角速度:t φ ω= 其中:φ为t 时间内转过的圆心角。 周期:f T 12==ωπv r ?=π2 关系式 r v ω= 向心力:r T m r v m r m ma F n 2222 4πω====心 6.v-t 图像 (1) 斜率的意义: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2)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为负方向。 7.x-t 图像 斜率的意义: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二、力 1.重力mg G = 不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下 ,重力与万有引力相等2 R GMm mg = 2.弹力不明显的形变用动力学方程求解; 明显的形变在弹性限度以内,满足胡克定律:x k F ??=

高三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三物理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三物理高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三物理高考知识点1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 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大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大全 一、运动学基本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无位移)at v v t +=0 位移公式:(无末速度)2 02 1at t v x +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02=- (无加速度)t v v x t 2 0+= 2、计算平均速度 t x v ??=【计算所有运动的平均速度】 2 0t v v v += 【只能算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打点计时器 (1)两种打点计时器 (a )电磁打点计时器: 工作电压(6V 以下) 交流电 频率50HZ (b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220v ) 交流电 频率50HZ 【计数点要看清是相邻的打印点(间隔 )还是每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0.1s)】 (2)纸带分析 (a (b)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会根据纸带计算某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二、力学基本规律 1、不同种类的力的特点 (1).重力:mg G =(2r GM g ∝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 弹力: x k F ?= 【弹簧的劲度系数k 是由它的材料,粗细等元素决定的,与它受不受力以及在弹 性线度内受力的大小无关】 (3).滑动摩擦力 N F F ?=μ;【在平面地面上,FN=mg ,在斜面上等于重力沿着斜面的分力】 静摩擦力F 静 :0~F max ,【用力的平衡观点来分析】 2.合力:2121F F F F F +≤≤-合 力的合成与分解: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牛顿运动定律 (1)惯性:只和质量有关 (2)F 合=ma 【用此公式时,要对物体做受力分析】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这是与平衡力最明显的区别) (4)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

高中物理必考公式大全

高考必考物理公式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定义式)v = t s 2.加速度a = t v v t 0 -{以v o 为正方向,a 与v o 同向(加速)a >0;反向则a <0} 3.速度v t =v 0+at 4.位移(如图) ⑴ s =v t ⑵ s =20t v v +t ⑶ s = v 0t +2 1 at 2 ⑷ s = a v v t 220 2- ⑸ s =2 1 (v 0+v 0+at ) ⑹ s =-t v t 2 1 at 2 5.有用推论 中间时刻速度v t /2=v = 2 0t v v + 中间位置速度v s/2= 2 220t v v + 6.速度的大小比较: v s/2>v t /2 7.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设T 为时间单位 ⑴ 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 1:v 2:v 3……v n =1:2:3:……:n ⑵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s 1: s 2: s 3……s n =12:22:32:……:n 2 ⑶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s Ⅰ: s Ⅱ: s Ⅲ……s N =1:3:5:……:(2n -1) ⑷ 通过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的比 t 1:t 2:t 3……v n =1:(2-1):(3-2):…:(n -1-n ) 8.实验用推论Δs =aT 2{Δs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 内位移之差}{证明看图2}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 0):m/s ;加速度(a ):m/s 2;末速度(v t ):m/s ;时间(t )秒(s);位移(s):米(m );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 注: t v 0v t t O 图1 t (n -2)T (n -1)T T 图2

2020届高考查漏补缺之物理实验题题型专练(二)(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查漏补缺之物理实验题题型专练(二) 1、要测绘一个标有“3 V 0.6 W”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灯泡两端的电压需要由零逐渐增加到3 V,并便于操作。已选用的器材有: 直流电源(电压为4 V); 电流表(量程为0~0.6 A,内阻约0.5 Ω); 电压表(量程为0~3 V,内阻约3 kΩ); 电键一个、导线若干。 (1)实验中所用的滑动变阻器应选下列中的_______(填字母代号)。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 Ω,额定电流1 A) 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 kΩ,额定电流0.3 A) (2)如图为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完成的部分电路连接的情况,请你帮他完成其余部分的线路连接。 (3)实验得到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由曲线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增大而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如果某次实验测得小灯泡两端所加电压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线算出此时小灯泡的电阻是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根据实验得到的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测得的小灯泡正常发光的功率偏小,主要是由于电压表内阻引起 B.测得的小灯泡正常发光的功率偏小,主要是由于电流表内阻引起

C .测得的小灯泡正常发光的功率偏大,主要是由于电压表内阻引起 D .测得的小灯泡正常发光的功率偏大,主要是由于电流表内阻引起 2、描绘一个标有“6V 3W ”字样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 a .标有“6V 3W ”字样的小灯泡一个; b. 9伏学生电源一个; c .量程为0-9V 的电压表,内阻约为15千欧; d .量程为0-3V 的电压表,内阻约为3千欧; e .量程为0-0.6A 的电流表,内阻约为0.5欧; f .量程为0-3A 的电流表,内阻约为0.1欧; g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500欧,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0.5A ); h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50欧,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1.5A );电键一个,导线若干. (1)为减小实验误差,方便调节,请在图给定的四个电路图和上述所给的器材中选取适当的电路和器材,并将它们的编号填在横线上.应选取的电路是 ,电压表应选 ;电流表应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取 . (2)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以电压U 为横坐标,电流强度I 为纵坐标画出图线,在图2中给出的四个I-U 图线中,最能反映实际情况的是 ,简要说明理由 . 3、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测量一微安表(量程为100A μ,内阻大约为2500Ω)的内阻。可使用的器材有:两个滑动变阻器12,R R (其中一个阻值为20Ω,另一个阻值为2000Ω);电阻箱z R (最大阻值为99999.9Ω);电源E (电动势约为1.5V );单刀双掷开关1S 和 2S .,C D 分别为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2020年人教版高中高考物理公式详细大全!.doc

人教版高考复习——物理公式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定义式):t s v = ; 2、有用推论:as v v t 22 02 =-; 3、中间时刻速度:2 02 t t v v v v += =; 4、末速度:at v v t +=0; 5、中间位置速度:22 202 t s v v v +=; 6、位移:20021 2at t v t v v t v s t +=?+= ?=; 7、加速度:t v v a t 0 -={以0v 为正方向,a 与0v 同向(加速)0>a ;反向则0

2020高考物理必备公式大全

2020高考物理必备公式大全 高考物理在理综中是很重要的一门学科,公式知识点也特别多,本文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20高考物理必备公式大全,供参考复习。 高考物理公式(基础版)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2 向心加速度的关系:a=ω2r a=v2/r a=4π2r/t2 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式:w=fl 牛顿第二定律:f=ma 曲线运动的线速度:v=s/t 曲线运动的角速度:ω=θ/t 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ωr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f=1 功率的计算式:p=w/t 动能定理:w=mvt2/2-mv02/2 重力势能的计算式:ep=mgh 高考物理公式(常用版) 机械能守恒定律:mgh1+mv12/2=mgh2+mv22/2 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qq/r2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f/q 电势差的定义式:u=w/q 欧姆定律:i=u/r 电功率的计算:p=ui 焦耳定律:q=i2rt 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b=f/il 安培力的计算式:f=bil 洛伦兹力的计算式:f=qvb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δф/δt

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2.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3.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4.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5.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6.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7.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二、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