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国宪法对比

各国宪法对比

各国宪法对比
各国宪法对比

宪法与行政法

作业(一)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宪法成果,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3)

宪法的制定与修正 (3)

宪法的解释 (3)

国家宪法体现国家特色、精神与文化 (3)

俄罗斯联邦宪法 (5)

宪法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5)

宪法的制定与修正 (5)

宪法的解释 (5)

国家宪法体现国家特色、精神与文化 (6)

法国第五共和宪法 (7)

宪法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7)

宪法的制定与修正 (7)

宪法的解释 (7)

国家宪法体现国家特色、精神与文化 (7)

英国宪法性法律文件 (8)

宪法性法律文件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8)

宪法性法律文件的制定与修正 (8)

宪法性文件的解释 (8)

国家宪法性文件体现国家特色、精神与文化 (8)

联邦德国基本法 (9)

基本法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9)

基本法的制定与修正 (9)

基本法的解释 (9)

国家宪法体现国家特色、精神与文化 (9)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0)

宪法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10)

宪法的制定与修正 (10)

基本法的解释 (10)

国家宪法体现国家特色、精神与文化 (10)

泰王国宪法 (11)

宪法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11)

宪法的制定与修正 (11)

宪法的解释 (11)

国家宪法体现国家特色、精神与文化 (11)

伊拉克共和国宪法 (12)

宪法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12)

宪法的制定与修正 (12)

宪法的解释 (12)

国家宪法体现国家特色、精神与文化 (12)

日本国宪法 (13)

宪法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13)

宪法的制定与修正 (13)

宪法的解释 (13)

国家宪法体现国家特色、精神与文化 (13)

印度宪法 (14)

宪法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14)

宪法的制定与修正 (14)

宪法的解释 (14)

国家宪法体现国家特色、精神与文化 (14)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 (15)

宪法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15)

宪法的制定与修正 (15)

宪法的解释 (15)

国家宪法体现国家特色、精神与文化 (15)

大韩民国宪法 (16)

宪法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16)

宪法的制定与修正 (16)

宪法的解释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成果,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第十三段,此宪法“确认了中国各民族人民奋斗的成果”并且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宪法第六十七条第三项也规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宪法)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进一步明确了宪法的效力与根本性。

其中:国家根本制度于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另外于第三条说明政府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国家根本任务于宪法序言第七段说明为“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宪法是根本法则体现于宪法序言第七段,如上述宪法“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并且宪法第五条第三至五段明确规定“①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②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说明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并且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的制定与修正

根据宪法第六十二条,宪法列出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行使的职权,第六十二条第一项即为“修改宪法”。宪法第六十四条也明确规定了修改宪法的程序,要求“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即要求67%的表决同意,相比普通法律较为严格。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即50%的表决同意。

并且宪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宪法)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宪法的解释

根据宪法第六十七条,宪法赋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解释宪法的权利。宪法第六十七条第一项规定常务委员“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国家宪法体现国家特色、精神与文化

宪法特色体现于宪法序言第七段,其特色体现于宪法对国家根本任务描述,即“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其精神则同样体现于宪法序言第七段,其声

明“中国各组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宪法序言第九段完美的体现了国家文化“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这个体现了国家对于同一的追求。宪法序言第十二段也展现了国家的文化其提及“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体现了其国家多年饱受掠夺的历史。

俄罗斯联邦宪法

宪法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宪法第一条第一项规定根本制度为“具有共和制政体的民主的、联邦制的法治国家”,并规定了宪法的效力于宪法第十五条第一项“俄罗斯联邦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直接的效力,适用于俄罗斯联邦全境。在俄罗斯联邦通过的法律及其他法律文件不得与俄罗斯联邦宪法相抵触。”但约束宪法“不得与俄罗斯联邦根本的宪法制度相抵触”与第十六条第二项。

宪法第七十六条第三项也确认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规定“联邦法律不得与联邦宪法性法律相抵触”。宪法第七十九条也为参加政府间组织转交部分权力时规定宪法的“根本法”特性,规定“俄罗斯联邦可以根据国际条约参加政府间组织并将自己的部分权力转交给这些组织,但这不能限制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也不能与俄罗斯联邦根本宪法制度相抵触”。

宪法第八十五条第二项也为俄罗斯联邦诸主体执行权力机关的规范性做出要求,明确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即“在俄罗斯联邦诸主体执行权力机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与俄罗斯联邦宪法、联邦法律以及俄罗斯联邦的国际义务相抵触,或者侵犯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情况下,俄罗斯联邦总统有权中止其效力,直至由有关法院解决这一问题”。

宪法第九十条第三项也规定总统命令和指示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即“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命令和指示不应与俄罗斯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相抵触。”

宪法结尾处第二部分附则和过渡性条款中第一项第四段也列出了全国任何条约要是与宪法

相违背则应“以俄罗斯联邦宪法的条款为准”。

最明确的说明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即为第四条第二项,即“俄罗斯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在俄罗斯联邦的全部领土上具有最高的地位”

宪法的制定与修正

宪法的制定与宪法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三项明确规定了程序,要求“制宪会议要通过俄罗斯联邦新宪法草案须得到其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的赞同或就新宪法草案举行全民投票。”并且为全民投票也制定了规则,依照宪法“在举行全民投票时,如果有一半以上的选民参加投票,在参加投票的选民中又有一半以上投赞成票,俄罗斯联邦宪法即被视为通过。”

根据宪法第一百三十四条,宪法规定修改宪法或重新审议需要“俄罗斯联邦总统、联邦委员会、国家杜马、俄罗斯联邦政府、俄罗斯联邦诸主体的立法(代议)机关以及至少五分之一的联邦委员会成员或国家杜马代表”均可提出。并在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一项限制联邦会议不能重新审议俄罗斯联邦宪法第一、二、九章的条款。而在第二项说明若修改第一、二、九章的条款要求联邦委员会成员总数和国家杜马代表总数各五分之三的赞同。

然而对俄罗斯联邦宪法第三至八章的修改则要求略低一些,要求“按照通过联邦宪法性法律所规定的程序进行,在获得不少于三分之二俄罗斯联邦诸主体的立法权力机关的赞同后生效。”

这些与普通律法的成立于修改更加复杂,普通法律立法依照宪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项规定只需“联邦委员会五分之一的委员或国家杜马五分之一的代表”等人即可立定。

宪法的解释

宪法的解释可以有多种人或机关解释,即为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五项指出的“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可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联邦委员会、国家杜马、俄罗斯联邦政府、俄罗斯联邦诸主体立法权力机关的询问对俄罗斯联邦宪法作出解释。”

国家宪法体现国家特色、精神与文化

国家的特色主要体现于宪法第宪法第五十八条,即“每个人都有保护自然和周边环境、爱护自然财富的义务”,体现了罗斯人民对环境环保的重视。宪法第六十一条也提及“俄罗斯公民不能被驱逐俄罗斯联邦国境火被交给他国”,可见国家对人民的保护性是十分强的,这是其他国家并没有重视一方面。

国家的精神则体现于宪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五项指出的“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可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联邦委员会、国家杜马、俄罗斯联邦政府、俄罗斯联邦诸主体立法权力机关的询问对俄罗斯联邦宪法做出解释”,国家的宪政精神。

国家的文化则并没有在宪法中过多的描述或体现。

法国第五共和宪法

宪法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宪法第一条确定了国家国体,指示“法国是一个统一、世俗、民主和社会的共和国”。

宪法明确列出分权方式,包含了“总统(第二篇),内阁(第三篇),议会(第四篇),宪政院(第七篇)”等。

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依照宪法第五条应由共和国总统来保证宪法获得尊重。另外宪法第三十七条也明确暗示宪法是根本大法,即有关法律事物的修正“只有在宪政院宣布它们具有定义……,在现行宪法运作后通过的立法文字才可以被司法所修正”。

宪法第四十六条也体现了宪法为根本大法,显示普通法律归于宪法,即“如果法律被宪法归为……”。第六十一条也规定了律法的颁布与获得运用需要“合宪”。

宪法第六十一条(1)也更加明确了宪法的最高效力,其授权“如果在法庭诉讼过程中有人主张立法规定侵犯了宪法保障的权利和自由……”案件可以有宪政院决定。第六十二条阐明“依据第六十一条(1)被宣布违宪的条款不得受到颁布或贯彻”,并且在第二段规定犯违宪条款需要在“公布之日”或“有关决定确定”以后的日期被撤销。

宪法的制定与修正

宪法的修正过程被列入宪法第十六篇第八十九条,即规定修宪“经由总理建议,共和国总统可提议修宪;议会成员亦可提议修宪”。但为修宪制定了严格的程序,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内阁和议员私人的修宪提案必须在第四十二条第三段规定的时限内获得考虑,且必须以全通措辞而获得两院通过。”,而共和总统的修宪案“只有被表决的3/5多数所接受,修正提案才能获得批准……”。

宪法的解释

宪法虽然没有以文字方式很明确的规定谁或那个机关有解释宪法的所有权,然而根据宪法第七篇第五十六至第六十三条,宪法多次暗示法律的颁布、实施,人权的权利义务等都必须以宪政院审议确定其是否合宪。如宪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宪政院决定法律的合宪性,第六十一条(1)也赋予宪政院决定人权与自由的合宪性等。因此可以肯定宪法的解释权交在了宪政院的“手”中。

国家宪法体现国家特色、精神与文化

国家的特色体现于国家对男女平等的重视,宪法第一条最后一段则说明“立法应促进妇女和男子获得选举职位的平等机会”。宪法第三条最后一段也再一次肯定了国家里男女平等的确认,即“所有成年……男女法国公民皆可表决”。

国家的精神则体现于宪法前言的第二句,“这些原则定义于1789年的《人权宣言》……”,表明了国家对于人民权利的肯定。

英国宪法性法律文件

宪法性法律文件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英国宪法性法律文件的最高法律效力被体现于权利请愿书的第四段“国王爱德华三世临朝……不得违反大宪章之精神与国法”,即同言自由大宪章与国法以表示其根本性。权利请愿书第二段开头也说明了“宪章”在法律的根本性,即“……‘英格兰各项自由之大宪章’之条例明定,凡自由人除经其同侪之合法裁判,或依国法外,皆不得加以拘捕……”。在王位继承法中,第四条也阐明国王、女王、官吏和大臣都必须“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英国宪法性文件虽然没有明确的“宪法”却列出了许多根本法似的法令,并且章节分工明确,是一部相对完整的宪法性法律文件。

宪法性法律文件的制定与修正

根据权利请愿书第一,二段,文件的制定是于“……爱德华三世御极之二十五年制定法律规定……”,“当爱德华三世御极之第二十八年,国会亦曾制定法律规定……”。

根据权利法案前言,文件的制定目的是为确保英国人民传统之权利与自由。

根据宪法性法律文件的表述,宪法性法律文件的修正与普通法区别并不大。

宪法性文件的解释

宪法性法律文件既然不知明确的“宪法”,因此根据宪法性文件的表述其宪法性法律文件的解释权在法庭。宪法性法律文件指出了许多不同的法庭,如“国王法庭”、“州郡法庭”等。

国家宪法性文件体现国家特色、精神与文化

国家特色体现于宪法性文件的“王位继承法”,即国家拥有一位王但却没有实政权。宪法性文件自由大宪章第十,十一项提及“犹太人”,这也是英国宪法性文件的一大特色,即专针对于犹太人,同样确定了犹太人他们的权利。

国家的精神则体现于自由大宪章序言第一段“受命于……伯爵,男爵……”,还有“权力请愿书”也指明了有关“伯爵、男爵、骑士”等事。因此可以看出英国的精神略带阶级制。国家的文化则体现于“自由大宪章”前言最后一段“……上帝的旨意……”,“自由大宪章”第一项也提及“首先,余等及余等之后嗣坚决应许上帝”,这体现国家对于圣经的看重文化。

联邦德国基本法

基本法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根据基本法第二部分第二十条第一项,基本法规定联邦德国的基本政体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民主的和社会福利的联邦制国家”。并且在第二项规定了国家权力机构行使权力的程序,“它应通过人民的选举投票,及立法、执法与司法的具体机构得以实施”,还声明“一切国家权力皆来自人民”。基本法第二十八条解释了“联邦制国家”,即“各州宪法的联邦;各州自治”。

基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则体现于第一部分第一条第三项,其赋予基本法中所列基本权力规条“可直接实施之法律,约束立法、执法与司法机构”。

基本法第二十条第三项也明确规定“立法机构应受限于宪政秩序;执法和司法机构应为法律与正义所约束”。基本法第二十八条第一项明确规定“在基本法的意义上,各州的宪政秩序应符合在法治下……民主与社会国体之原则”,“国体之原则”即为以根本法为准则的法制国家。

基本法第一百条更明确指出“立法和《基本法》的一致性”。第一百条第一项明确个“如果法院的决定……且法律认为该法违宪,那么它即应中止审判程序;……如果认为法律违反了基本法,那么它鹰交由联邦宪政法院以获得决定”。

基本法的制定与修正

基本法的制定列于前言,即“德国人民意识到在上帝和人类面前之责任,并作为统一欧洲的平等一员,决定为世界和平而努力;为此决心所激励,[他们]通过其选民权利而采纳了这部《基本法》”。可见基本法的制定是选民选举投票而制定。

基本法的修正程序与规则可见于第二十三条“对于欧洲联盟的成立、欧洲联盟基础协议的修改以及有关将对本基本法内容予以修改或补充或将导致此类修改或补充的类似规定,第79条第2款和第3款相应适用”。基本法第七十九条第二项规定了程序,即以表决投票形式修改,即“任何这类法律必须要求2/3的联邦众议员之同意和2/3的联邦参议院之投票表决”。基本法第七十九条第三项则限制了修改基本法的范围,规定若基本法的修改“影响联邦分解为各州或各州参与立法之原则,或影响第一条与第二十条所建立的基本原则,那么这类修正就是不容许的”。可见基本法的修正不可以触碰人格的保护与国家秩序的基本原则(国体、政体)。

基本法的解释

根据基本法第九十三条列出了联邦宪政法院及其管辖等事物,根据第一项的第一条明确指出“在最高联邦机构……有关权力和责任的争议中,对《基本法》之解释”。

国家宪法体现国家特色、精神与文化

国家的特色体现于先打第一条,对于“人格保护”的有关规定,可见德国对于希特勒时代所集取得重大教训。

国家的文化则可以体现于宪法前言“德国人民意识到在上帝……”,可见国家对于圣经文化的重视。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宪法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根据宪法第二条第七项就有关总统就职宣誓“我谨庄严宣誓……维护并保卫合众国宪法”可见宪法其重要性。并且宪法第三条第二项明确体现宪法为根本大法,即将司法权限制与“一切基于本宪法、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权力所缔结的及将缔结的条约而产生的普通法的及衡平法的案件”。

宪法的制定与修正

宪法的制定写明与第七条第一行,即“本宪法经九州之制宪会议批准即行成立,并在批准本宪法之各州生效”。

宪法的修正程序及要求记载于宪法第五条,规定“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者“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继而指明修宪程序,即“经全国的州议会或3/4州的制宪会议批准,即成为本宪法的一部分而发生实际效力”。然而宪法也规定了修宪的界限,同样写明于第五条,即1808年前所制定的修正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影响宪法第一条第九项之第一、第四两项。

基本法的解释

宪法的解释权虽然并未在宪法中明确指出,然而根据上下文可以明确看出宪法的解释权显然在于最高法院。如宪法第三条第二项指出涉及大使、其他使节和领事以及以州为当事人的一切案件,其初审权属于最高法院。

国家宪法体现国家特色、精神与文化

国家的特色体现于宪法于第一、二、三条明确了三权的分立。而国家的精神无疑是“自由”与“人权的肯定”,正如宪法修正案前十条所示。文化是圣经。

泰王国宪法

宪法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宪法第二条规定了国体,为“以国王为国家元首的民主政体”,并且在第六条体现出宪法是根本发,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即“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任何法律、规则或规章的规定,凡违反本宪法或与宪法之规定不一致的均属无效”。

宪法第十五条也体现了宪法的根本性,即规定就职宣誓“本人……无条件维护和遵守泰王国宪法”。

宪法第二十九条也明确了宪法的根本性与最高法律效力,规定有关自由法律的颁布“不得对本宪法所确认的权力与自由施加限制”。宪法第九十条也同样体现了宪法是根本宪法,规定法律应“组织法草案或可能获得颁布而成为法律的法案,……由国王依照宪法签署……”。宪法第一百五十四条第三项更明确规定“如果……违反宪法或与宪法相违背……则该法案无效”宪法第一百六十五条第四项也声明不可全民公决投票“违法宪法或与宪法不相符的问题”。

宪法的制定与修正

宪法的制定可见于宪法前言的第四段,宪法的制定经过了全民公决,并经过国家立法委员会主席宣布与国王皇家批准通过。

宪法的修正则见于宪法第十五章,第二百九十一条制定规则为“修宪的动议由内阁、众议院现有五分之一以上或两院现有议员五分之一以上、享有投票权的个人五万以上,……提起”。并且限制修宪于“改变以国王位国家元首的民主政府的政体或改变改变国家形式的效果”被禁止。第二百九十一条第二项也规定修宪程序与形式,为“修宪动议应以宪法修正案草案的形式提出,并须经国民议会三次审议”。宪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第三、四、五、六项则规定了三次审议的程序。第七项则规定“宪法修正案应被提交给国王”,并按宪法第一百五十条及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比照。

宪法的解释

宪法的解释很明显在于“宪法法院”。由宪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的四项法款可体现宪法法院拥有宪法的解释权,如第三项:“如果宪法法院认为……不符合本宪法……法令自始无效”。,等。

国家宪法体现国家特色、精神与文化

国家特色体现于宪法第二章,即他们保留了国王。而国家的文化则体现于前言和宪法第九条,即“国王是佛教徒和佛教的维护者”,可见国家文化与佛教相关。

伊拉克共和国宪法

宪法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宪法第一条规定了国体与政府体系,即为“保有完整主权的、统一的、独立的联邦制国家,其政府体系为共和制代表、议会制和民主制”。

宪法第一条第一项也规定了国教为“伊斯兰教,并为立法的根本渊源”,第三段则说明宪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即“不得制定任何侵害本宪法确认的权力与基本自由的法律”。

宪法第十三条第一、二项明确指出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即“本宪法为伊拉克之最高法……”,“不得制定任何与本宪法相冲突的律法。……与本宪法相冲突的条文均应认定为无效”。

宪法的制定与修正

根据宪法最后一条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宪法的通过应于“在人民经全体公决批准”而公布。宪法的修正程序与规则,列于第一百二十六条,提议规则如第一项所写明“共和国总统和内阁联合,或者国民议会五分之一议会,得提议修改宪法”。但在第二项限制修宪于宪法“第一编所列之基本原则及第二编所列之权力与自由”,并未修订其案件增加了条件要求与时间限制。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三、四、五项也同样规定了限制修改宪法的条款。有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可见修正案的通过要求国民议会之三分之二的表决同意以通过。

宪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二项也为“伊拉克之社会主要部分”提议修宪制定规则,即“应被提交国民议会加以一次投票表决,若获得议员绝对多数之统一则同意则视为会的批准”。

宪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三项则为国民议会所修宪的条款制定程序,即“应在其被国民议会批准之日起两个月内提交人民予以公决”。第三项则规定公决批准程序,即“若多数选民在公决中批准修正案,则视为修正成就;若三个或三个以上省份之三分之二多数选民拒绝,则视为未成就”。

宪法的解释

宪法第九十三条明确规定“联邦最高法院”的管辖权。其中第一项与第二项分别为“监督以生效之法律与条款的合宪性”,“解释宪法之规定”。

因为很明确,解释宪法之义务在于联邦最高法院。

国家宪法体现国家特色、精神与文化

国家的文化体现于宪法第一条第一项,即“伊斯兰教为国教”。国家精神鉴于宪法序言第二段“为真主‘效劳’”。

日本国宪法

宪法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根据宪法第九章,第九十八条体现了宪法是根本法,即“本宪法为国家最高法规,凡于本宪法条款向违反的法律、命令、诏敕以及有关国务的其他行为之全部或一部,一律无效”。宪法第九十七条也明确指出了宪法就有关权力和义务的根本法有最高法律效力,即“本宪法对日本国名民所保障……不可侵犯”。

宪法的制定与修正

宪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修宪“必须经各议会全体议员2/3以上赞成……在特别国民投票……必须获得半数以上赞成”。

宪法的解释

根据宪法第八十一条,其赋予“最高法院为有权决定一切法律、命令、规则以及处分是否符合宪法……”。因此宪法的解释全明显在于最高法院。

国家宪法体现国家特色、精神与文化

国家特色见于宪法第一条“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即他们保留并拥有天皇。宪法第二章也是日本特色的体现,即其“放弃战争”的声明。

国家精神见于宪法序言最后一段,“日本国民誓为国家名誉竭尽全力……”。

印度宪法

宪法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宪法第一条第一项即规定了国家国体,“印度为联邦制”。而宪法为根本发则体现于宪法第四A篇的基本义务,第一项指出公民义务为“遵守宪法,尊重其思想、制度……”。

更为突出宪法是根本大法则体现于对总统弹劾的条件之简陋,宪法第五号十六条第二项规定“总统如违反本宪法得按第六十一条的方式弹劾之”。

最明确出宪法是根本大法的则是宪法第十三条第一、二项。即分别为“本宪法实施前在印度领土内生效的所有法律,凡违反本款规定的法律,其违反的部分无效。”,“国家不得制定任何法律剥夺或限制本篇所赋予的权力,凡违反本款规定的法律,其违反的部分无效”。

宪法的制定与修正

根据宪法第一百零七条第二项规定了修正宪法的程序为“除第一百零八条及第一百零九条规定之情形外,任何法案不得视为已被议会两院通过,除非该法案由议会两院不经修正一致同意,或附有两院均表赞同的修正案”。宪法第一百零八则对于新修改宪法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论到“联席会议同意之修正案如在两院联席会议中由两院出席及投票议员过半数通过时,则就本宪法而言该法案应视为已被两院通过”。即可见关键在于两院通过。

修正程序最为细节的则为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其明确规定修正案的程序阶级,原文指出“任何法案一经议会两院通过,应立即送达总统,总统应表明批准或不批准。但总统接获上述法案后,若该法案为非财政法案时,得尽速将该法案连同咨文送还两院,请其对该法案或其中某些条款重加考虑,并请其考虑咨文中所提修正意见是否合宜,法案退还两院后,两院应予据此重议;倘该法案经两院再度通过后送呈总统批准,则不管该法案是否采纳修正意见,总统均不得拒绝批准。”

宪法的解释

根据宪法上下文可以明确的确认宪法的解释权在于最高法庭。如宪法第一百三十二条提出“证明案件涉及解释宪法之实质法律问题时,则该案件应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而宪

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二项同样指明“按照第一款上诉至最高法院的任何一方应以有关宪

法解释的法律问题判断错误为由提出上诉”。

可见宪法的解释权在于最高法庭。

国家宪法体现国家特色、精神与文化

国家宪法的特色在于其虽然有总统但并不确认为总统制,而统统的权力受到一系列的限制。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宪法序言第一段规定了国体,即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体现了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思想和领导的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一条更是明确了国家的制度,其声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体朝鲜人民利益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五条也规定了国家政体为“朝鲜……一切国家机关均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组成并进行活动”。第十一条同样也明确了政体,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朝鲜动党的领导下进行一切活动”,第十二条则指出“国家坚持阶级路线,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牢牢地保卫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免受内外敌对分子的破坏”。

宪法为根本大法则体现于序言最后一段,即“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是把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主体国家建设思想和国家建设业绩加以法律化的金日成宪法”。

宪法的制定与修正

宪法的制定与修改则见于宪法第九十一条,其列出了最高人民会议的职权,第一项则为“修改并补充宪法”。宪法制定的修改程序则见于九十七条二、三段规定“最高人民会议发布的律条例和决议,用举手表决方式,以出席会议议员的半数通过”,“修改并补充宪法,须经最高人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议员赞成才能进行”。

宪法的解释

宪法的解释很明显在于最高人民会议职权中。

国家宪法体现国家特色、精神与文化

国家特色在于宪法序言反复提及“金日成同志”,并以洗脑方式的称赞这一位领导人。

国家精神见于宪法第三条,即“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主体思想——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为实现人民群众的自主性的革命思想,作为自己活动的指导方针。”

大韩民国宪法

宪法效力,规定性,根本性

宪法第一条第一项规定了国家的国体为“大韩民国是民主共和国”。并且在第六条第一项明确了宪法是根本大法,并且法律应照宪法指导完成。第六条第一项声明“一切其他条约的缔结和颁布都应在宪法的指导下完成……”。

宪法的制定与修正

宪法第十章就对于宪法的修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项规定了宪法修改提出的要求,即“修改宪法的提议应有国会全体议员的多数或总统提出”。但第二项限制了宪法修改的款项,“有关延长总统任期……无效”。

修改宪法的程序则写明于宪法第一百二十九,第一百三十条。即“宪法修正案(草案)应有总统公布,且公布期在二十日或以上”。且通过规定“决议通过须经国会全体议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等。

宪法的解释

宪法的第一百零七条第一项,声明“若法律的合宪性……受到质疑……应提交宪法法院……”。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项第一款则列出宪法法院审理事物为“各级法院提交的法律合宪性问题”。因此,宪法的解释全明显在于宪法法院。

俄罗斯宪法全文

俄罗斯宪法 前言 我们,在自己土地上由共同命运联合起来得多民族得俄罗斯联邦人民,确认人得权利与自由、公民与睦与与谐,维护历史形成得国家统一,依循普遍公认得各民族平等与自决得原则,缅怀将对祖国得热爱与尊重、对善良与正义得信念传递给我们得先辈,复兴俄罗斯主权得国体并确认其民主基础得不可动摇性,努力保证俄罗斯得繁荣与昌盛,基于为自己得祖国而对当代与后代所承担得责任,意识到自己就是国际社会得一部分,特通过俄罗斯联邦宪法。 正文 第一章根本得宪法制度 第一条 1、俄罗斯联邦俄罗斯就是共与制得民主联邦法治国家。 2、俄罗斯联邦与俄罗斯两个名称含义相同。 第二条 人与人得权利与自由具有至高无上得价值。承认、遵守与维护人与公民得权利与自由就是国家得责任。 第三条 1、俄罗斯联邦得多民族人民就是俄罗斯联邦主权得拥有者与权力得唯一源泉。 2、人民直接地或通过国家权力机关与地方自治机关行使自己得权力。 3、人民权力得最直接体现就是全民公决与自由选举。 4、任何人不得将俄罗斯联邦得权力据为已有。对篡夺权力或把权力据为已有者要受到联邦法律起诉。 第四条 1、俄罗斯联邦在其全部领土上享有主权。 2、俄罗斯联邦宪法与联邦法律在俄罗斯联邦得全部领土上具有最高得地位。 3、俄罗斯联邦保障自己领土得完整与不受侵犯。 第五条 l、俄罗斯联邦由共与国、边疆区、州、联邦直辖市、自治州、自治区组成它们就是俄罗斯联邦平等得主体。 2、共与国(国家)拥有自己得宪法与法律。边疆区、州、联邦直辖市、自治州、自治区拥有自己得宪章与法律。 3、俄罗斯联邦得联邦体制建立在俄罗斯联邦国家完整、国家权力体系统一、俄罗斯联邦国家权力机关与俄罗斯联邦各主体国家权力机关之间划分管辖对象与分权、俄罗斯联邦各族人民平等与自决得基础上。 4、在同联邦国家权力机关得相互关系方面,俄罗斯联邦各主体一律平等。 第六条 l、俄罗斯联邦国籍得获得与取消要依据联邦法律进行。不论通过什么方式获得,俄罗斯联邦国籍就是统一得与平等得。 2、俄罗斯联邦得每个公民在俄罗斯联邦得领土上都享有俄罗斯宪法所规定得一切权利与自由,并承担相同得义务。 3、俄罗斯联邦公民不能被剥夺自己得国籍,也不能被剥夺改变自己国籍得权利。

苏联宪法1936年版

第一章社会结构[1] 第一条维埃社会主义国联盟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联的政治基础,是由于推翻地主和资本家的政权并争得无产阶级专政,而成长和巩固起来的劳动者代表维埃。 第三条联的一切权力属于城乡劳动者,由各级劳动者代表维埃实现之。 第四条联的经济基础,是由于消灭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废除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消灭人对人的剥削,而确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 第五条联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有两种形式:国家所有制(全民的财产);合作社——集体农庄所有制(各个集体农庄的和各个合作社的财产)。 第六条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工厂、矿井、矿山、铁路运输、水上和空中运输、银行、邮电、国家所建立的大型农业企业(国营农场、机器拖拉机站等等),城市和工业区的公用企业和主要住宅,都是国家的财产,即全民的财产。 第七条集体农庄与合作社的公有企业及其牲畜和工具,集体农庄与合作社所生产的产品,集体农庄与合作社的公有建筑物,都是集体农庄与合作社的社会主义公有财产。 集体农庄每一农户,依照农业劳动组合章程的规定,除从集体农庄的公有经济中获得主要收入外,还可以拥有小块园地,供个人使用;并拥有此园地上的副业、住宅、食用牲畜、家禽和小农具,作为个人财产。 第八条集体农庄占用的土地归该集体农庄无代价和无限期地使用,即永久使用。 第九条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是联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同时,法律容许自力经营而不剥削他人劳动的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小私有经济。 第十条公民的劳动收入和储蓄、住宅和家庭副业、家常用具和必需品、个人消费品和舒适设备品的个人所有权,以及公民个人财产的继承权,都受法律保护。 第十一条联的经济生活由国家的国民经济计划决定并受其指导,以便增加社会财富,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物质和文化水平,巩固联的独立和加强联的国防力量。 第十二条根据“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劳动是联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应尽的义务和光荣的事情。 在联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 第二章国家结构

2020宪法论文格式标准

2020宪法论文格式标准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2020宪法论文格式标准,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内容比较空洞,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各位同学准备的宪法论文格式标准。 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1、纸张型号:A4纸。A4210297毫米 论文份数:一式三份。 其他(、):一律要求打印。 2、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或听老师的安排) 3、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4、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

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上海复旦大学XX学院2007级XX 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5、纸型及页边距:A4纸(297mm210mm)。 6、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 7、装订要求:先将目录、内容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等装订好,然后套装在学校统一印制的论文封面之内(用胶水粘贴,订书钉不能露在封面外)。

俄罗斯宪法历史发展进程

俄罗斯宪法历史发展进程 俄罗斯历史丰富复杂,其宪法发展体现不同形式和性质。考察俄罗斯的宪法历史发展,应将研究视野放远到俄罗斯的整个历史当中。宪法作为近代法治的产物,对俄罗斯宪法的历史考察应追溯于1861年农奴制瓦解、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宪法孕育时期:1861年———1905年俄国革命 1855—1856年,沙皇政府与西欧国家发生了克里木战争。这次战争的惨败暴露了俄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落后,更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和专制制度的腐朽。1861年2月19日签署《关于农民摆脱农奴制依附地位的总法令》,此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措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向前发展,但是延续了几百年的农奴制已经根深蒂固,改革只在形式上为农民规定了自由身份,实质上农民仍然匍匐于沙皇脚下,要感激贵族的“高尚”恩赐。总之,这是农奴制和专制制度有所松动的时期,统治者面临腐朽制度带来的统治威胁,开始对资产阶级和农民的要求进行思考并寻找办法。认为俄罗斯宪法历史发源于此,主要原因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意味着资本主义在俄国开始发展,预示着俄国近代的开始,具备了宪法繁育的土壤;统治者采取的改革措施,作为国家管理手段或统治手段,客观上构成近代资本主义经济

制度背景下的国家运行机制。 (一)农奴制改革提供了宪法关系的最基本主体 解放农奴的法令颁布之后,从前依附于地主的农民以及皇室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尽管昔日的农奴还要偿付高额人头税,生活状况并不因此而改善,但毕竟从法律上改变了农奴的地位。这些法律上自由的农民在宪法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成为宪法意义上必不可少的自由主体。 (二)地方自治改革成为未来代议制的演习 1864年地方自治改革中,区级选举的议会由城镇居民、公社农民和所有非贵族出身的土地所有者个人组成。1870年市政改革将地方自治的管理原则和实践应用于城镇,城镇议事会由有产者和纳税人选举产生。尽管改革结果不能真正实现地方自治,但改革中组建的议会体制已经有了代议制的色彩,比如,以一定身份或财产为标准层层选举代表。这次改革一定程度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尽管是在专制基调之上,但无疑是朝向民主的一次努力,不能不为后来的联邦制奠定基础。 (三)司法改革奠定了基本的法律秩序基础 1864年司法改革最主要的措施是司法和行政分离,司法机构成为独立部门,司法程序开始具有公开性。法律程序开始区分一般程序和简易程序,重罪案审理采用陪审团审讯程

俄罗斯法

第十六章俄罗斯法 第一节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法律制度 一、古罗斯时期的法律制度 公元882年,基辅罗斯建国。建国初期最主要的法律渊源是由原始部落习惯转变而来的习惯法,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成文立法逐渐增多,公元11世纪,出现古罗斯国家最重要的成文法典《罗斯真理》,主要是关于血亲复仇和赔偿金的规定,体现了封建特权原则。《罗斯真理》的出现标志着俄罗斯法已初具规模。 二、俄罗斯中央集权形成与巩固时期的法律 这是15世纪开始到17世纪后期,俄罗斯国家走向统一的时期。这一时期,逐渐强化了农奴制度,以沙皇为中心的一套国家制度逐步形成,立法活动有明显发展,法律制度走向统一。主要立法有1497年的“大公律书”和1550年的“沙皇律书”,它们都是封建俄国代表性的法典,主要内容都涉及法院组织、诉讼程序,其主要精神是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制度。律书通过统一司法机构来集中司法权,限制地方贵族的权限,从而达到强化中央集权的目的。此外,1649年的会典也相当重要,它对于巩固封建农奴制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直至1835年之前一直具有法律效力。 三、俄罗斯帝国时期的法律 1682年,彼得一世即位,俄罗斯帝国形成,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间,相继颁布了一些法律条例,其中1716年“军事条例”最为重要,它是一部军事法典,但有些内容往往适用于一般居民。 四、资本主义发展与农奴制解体时期的法律 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俄罗斯封建农奴制的逐步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但封建法律仍有发展。1830年《俄罗斯帝国法令全集》第一版完成,在此基础上,1833年完成《俄罗斯帝国法律全书》。 1861年,在俄国农奴制度陷入深刻危机、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亚历山大二世发布了改革法令和关于废除农奴制度的特别宣言。这场改革尽管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但仍然带有资本主义性质,表明俄国正在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迈进。此后,沙皇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中最突出的是司法组织和诉讼制度等方面的改革。1864年的《司法条例》规定了司法侦查制、公开审理制、辩论制以及明确的审级制等资产阶级的诉讼原则和程序。 十月革命前,俄国法律制度的特点大致是: (1)法律渊源比较统一。在早期封建制和封建割据时代,俄国成文法

宪法论文

法学1111010409 王紫硕 摘要: 2011年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学校领导在校中强制实行为差等生佩戴绿领巾的规定,在校园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一半孩子戴着红领巾而另一半孩子戴着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校方这种做法是孩子们的心理产生了阴影,变得很自卑,也引起了家长们的不满,认为学校此举欠妥当,没有征得他们的同意,并且认为这是在歧视他们的孩子。这起绿领巾事件,很快被反映到陕西省委那里,不久就作出指示,要求学校立即停止这一做法。 关键词: 绿领巾平等权人格尊严教育制度未成年人 正文: 2011年10月18日中午时分随着下课铃响起,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小学生们在老师引领下排队回家。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为教育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这引起了家长和部分孩子的不满,认为这是一种歧视。但学校进一步解释这一做法是为了“激励上进,并非歧视”,他们也是借鉴的外地学校的做法。而在上海、北京、武汉等地,确曾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但红领巾有其特定含义,两者本来不是同一事物,这些做法已经被叫停。那显然,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校长这一做法肯定是要被制止的。 可以看出,该校校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是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上进。但是,这严重伤害了孩子们的幼小的心灵。一名一年级学生告诉记者,“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就得戴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但记者看到不少绿领巾孩子一出校门就赶紧摘下领巾装进书包里。 根据《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宪法》第5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很显然,校

各国国家宪法日活动

各国国家宪法日活动 美国:学校推爱国午餐 每年的9月17日,这是美国宪法正式签署的纪念日,也是美国的宪法纪念日。当天,一般会举办新公民的naturalization ceremony(入籍仪式)。 在重要的周年纪念日,美国总统还会发表讲话。同时,美国联邦机构还会为雇员提供有关宪法的教育和训练材料,一些接受联邦拨款的教育机构也必须举行有关美国宪法的教育项目。比如学校组织学生做讲座、阅读宪法、进行宪法知识小测试,还有的学校分发宪法小册子,在学校餐厅提供由红、白、蓝三色装点的patriotic lunch(爱国午餐)。 俄罗斯:选美活动 每年的12月12日是俄罗斯的宪法日。2005年起,宪法日同时成为休息日。宪法日对于俄罗斯人民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俄罗斯一般会组织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从presidential speeches(总统演讲)到mass pageant (群众游行),甚至是beauty pageant(选美活动)都可能进行。比如2008年,为纪念俄罗斯联邦宪法通过15周年,俄罗斯举行Miss Constitution ——“宪法小姐”选举活动。俄罗斯“2008宪法小姐”总决赛于当年12月12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选出了该国第一届“宪法小姐”。而在2013年时,总统普京还选择宪法日这一天在联邦委员会发表annual state-of-the-nation speech(年度国情咨文)。 哈萨克斯坦:艺术家登台献艺 1995年8月30日,哈萨克斯坦举行全民公决通过了现行的宪法。哈政府决定将每年8月30日作为国家“宪法日”。 当天,哈萨克斯坦会举行各种活动庆祝“宪法日”。今年8月30日,在阿斯塔纳,庆祝活动从早上10点正式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该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和团体纷纷登台献艺。阿拉木图则举行了road cycling(自行车公路赛)、Kazakh traditional wrestling(哈萨克式摔跤)、广场晚会等活动。 丹麦:商店中午关闭 北欧国家丹麦的宪法日是6月5日,是丹麦的法定节日。 1849年,丹麦通过了第一部宪法,标志着丹麦成为了一个constitutional monarchy(君主立宪制国家)。这一天丹麦到处悬挂起国旗,几乎所有的商店中午都会关闭。当天,在公共场合也会举办一些political rallies(政治集会)。 挪威:宪法日也是国庆日 挪威宪法日又名五月十七日节,这一天也是挪威的国庆日,为每年一度的official holiday(官方假期)。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你会看到成千上万的人穿着national costumes(民族服装),欢度佳节。街上,从少女到老妇几乎都是背带式拖地长裙,红色、白色、黑色、绿色,在厚厚的毛呢或棉布上绣着鲜艳的花朵和图案。游行队伍则由各中小学校的乐队组成,游行队伍一早集中在市中心,十点钟游行开始,队伍向皇宫移动,每个地区学校的乐队后面,通常会跟着当地的平民,他们也推着婴儿车,摇着国旗,跟着游行队伍经过皇宫,向国王一家致以节日的问候。国王也会穿着黑色礼服,戴着黑色礼帽站在观礼台中央,共同参与庆祝活动。 泰国:向第七世皇圣像敬献花环 每年12月10日是泰国宪法纪念日。这一天,泰国多个政府部门公务官员及政治家与民众代表共同举行纪念活动,以纪念泰国第七世皇在1932年进行的泰国史上首次democratic constitutional activity(民主立宪活动)。

俄罗斯宪法

俄罗斯宪法我们,在自己土地上由共同命运联合起来的多民族的俄罗斯联邦人民, 确认人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和睦与和谐, 维护历史形成的国家统一, 依循普遍公认的各民族平等和自决的原则, 缅怀将对祖国的热爱与尊重、对善良与正义的信念传递给我们的先辈, 复兴俄罗斯主权的国体并确认其民主基础的不可动摇性, 努力保证俄罗斯的繁荣和昌盛, 基于为自己的祖国而对当代和后代所承担的责任, 意识到自己是国际社会的一部分, 特通过俄罗斯联邦宪法。 第一部分 第一章宪法制度基础 第一条 1.俄罗斯联邦——俄罗斯是具有共和制政体的民主的、联邦制的法治国家。 2.国名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意义相同。 第二条人、人的权利与自由是最高价值。承认、遵循和捍卫人与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的义务。 第三条 1.俄罗斯联邦主权的体现者和权力的唯一源泉是其多民族的人民。 2.人民直接地并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自治机关行使自己的权力。 3.公决和自由选举是人民权力的最高的直接表现。 4.任何人不得攫取俄罗斯联邦的权力。夺取或窃取权力将依照联邦法律予以追究。 第四条

1.俄罗斯联邦主权及于其全部领土。 2.俄罗斯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在俄罗斯联邦全境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3.俄罗斯联邦保证自己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第五条 1.俄罗斯联邦由共和国、边疆区、州、联邦直辖市、自治州、自治区——俄罗斯联邦的平等主体组成。 2.共和国(国家)拥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边疆区、州、联邦直辖市、自治州、自治区拥有自己的规章和法律。 3.俄罗斯联邦的联邦结构建立在它的国家完整、国家权力体系统一、在俄罗斯联邦国家权力机关和俄罗斯联邦主体的国家权力机关之间划分管辖对象和职权、俄罗斯联邦各民族平等与自决的基础上。 4.在同联邦国家权力机关的相互关系方面,俄罗斯联邦所有主体平等。 第六条 1.俄罗斯联邦国籍根据联邦法律获得和中止,它是统一的和平等的,无论其获得理由如何。 2.俄罗斯联邦的每一位公民在其境内都拥有俄罗斯联邦宪法所规定的所有权利和自由,并承担同等义务。 3.俄罗斯联邦公民不得被剥夺自己的国籍或被剥夺改变国籍的权利。 第七条 1.俄罗斯联邦是社会国家,其政策目的在于创造保证人的体面生活与自由发展的条件。 2.在俄罗斯联邦,人的劳动与健康受到保护,规定有保障的最低限度的劳动报酬,保证国家对家庭、母亲、父亲、儿童、残废人和老年公民的支持,发展社会服务系统,规定国家退休金、补助金和社会保护的其他保障措施。 第八条 1.在俄罗斯联邦,保障经济空间的统一,商品、服务和财政资金的自由转移、支持竞争和经济活动的自由。

宪法作文900字

宪法作文900字 宪法作文900字一:首先,我带来了一本书,你们一定很好奇是什么书吧。这就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正是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了。 抚摸着这一部宪法,我想到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江姐为了人民的权利壮烈牺牲;刘胡兰杀死了处处压迫人民的县长而英勇就义;瞿秋白更是为了人民民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无数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不正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有尊严地活着吗? 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迫切想让国家有根本大法,人民的权利要受到法律的保护,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调整好社会关系,使国家长治久安。1953年末,毛主席领导宪法起草小组展开草拟宪法的工作。这是给老百姓自己的法律,毛主席特别强调,一定要让老百姓看懂,要简单明了,文字尽量通俗易懂。他还举例说:把什么什么时改为“的时候”,把“为”改成“是”。第二年三月末,宪法起草委员办公室成立了。3月29日,50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分组展开讨论,共提出修改意见3900余条。接着是各大行政区、各省、市、自治区以及解放军,8000多人讨论后,又提出修改意见5900

条。、 草拟宪法的工作结束后,就是修改宪法。修改宪法是极其严肃的一件事,委员会聘请了法律专家、教育家、语言学家作为顾问,要从各个角度对宪法进行推敲。一次,有人提出,要把“自治机关的组织和工作有宪法第二章第五届规定。”这里的“由”要不要改为“按照”,因为“由”字有点未确定的意思,前面规定的清清楚楚,还是用“按照”好。又有人说,倒不如用“在”字好些。经过多少次这样的字斟句酌地修改,才又定下来还是“由”字。 宪法草案通过后,委员会号召全国人民讨论草案。一时间,一场大讨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当天在那经《新华日报》多售出八万多份;福州,三百多个扩音器分别以福州话、闽南话向全市无视万人播送草案内容;四川,宣传员向群众作了月十五万次宣传,听众达一千八百万人……持续两个多月的讨论,参加人数达1。5亿人之多,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 随后没多久,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会上通过了这一部是“幸福生活的保证”、“每一条都代表着人民的利益”的宪法。 宪法的诞生是多么不容易啊,正是有了宪法,才有了国之根本,正是有了宪法,才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正是有了宪法,才调整了社会关系,使国家

各国宪法大全, 够长见识吧(很有意思)

各国根本大法—宪法的首款,够长见识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I、《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体朝鲜人民利益的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II、《古巴共和国宪法》 第一条:古巴共和国是工人、农民及其他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者的社会主义国家。 III、《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第一条: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是一个独立、自主和统一的国家,其完整的领域包括它的陆地、沿海岛屿、领空和领海。 IV、《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第一条:缅甸是属于劳动人民的,主权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名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V、《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第一条:(保护人的尊严) 1、人的尊严不可侵犯。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是全部国家权力的义务。 2、因此德国人民承认不可侵犯的和不可转让的人权是一切社会、世界和平和正义的基础。 3、下列基本权利作为可直接实施的法律,使立法、行政与司法机构承担义务。 VI、《希腊共和国宪法》 第一条: 1、希腊的政体为议会制共和国。 2、人民主权为政府的基础。 3、一切社会权力来自人民和民族,并依照宪法的规定行使。 VII、《印度联邦宪法》 第一条:(联邦名称和领土) 1、印度为联邦制。 2、各邦及其领土如第一附表所示。 3、印度领土包括:(1)各邦领土;(2)第一附表所列之中央直辖区领土;(3)将来取得之其他领土。 VIII、《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宪法》 第一条:伊朗政权的形式是伊斯兰共和国,这是伊朗人民基于对古兰经公正治国的古老信念,在由伊马姆霍梅尼领导的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后,于伊斯兰阳历1358年1月10日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根本法)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根本法)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根本法)(第五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一九一八年七月十日会议通过) 由1918年1月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所批准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同第五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所通过的苏维埃共和国宪法一起,都是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唯一的根本法。 这个根本法自从它用最终的形式在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机关报公布之日起而发生效力。它必须由苏维埃政权全部地方机关广泛地公布出来,并放置在所有苏维埃机关的显著的地方。 第五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委托教育人民委员部,在俄罗斯共和国的所有学校中布置研究,以及说明和解释本宪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篇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 第一章 第一条俄国宣布为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和地方全部政权均归苏维埃掌握。 第二条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于各自由民族之自由联盟基础上,而成为各民族苏维埃共和国联邦。 第二章 第三条第三次全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基本任务是消灭任何人对人的剥削,完全消除社会之划分为各阶级的现象,无情镇压剥削者的反抗,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组织,使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获得胜利,兹决议如下: 一.为实现土地社会化,废除土地私有制,宣布全部土地为全民财产,并根据土地平均使用的原则无偿地交付劳动者使用。 二.全国性的一切森林、蕴藏与水利,全部家畜与农具,实验农场与农业企业均宣布为国有财产。 三.批准苏维埃关于工人监督和关于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的法令,以便保证劳动人民对剥削者实行统治的权力,并作为使工厂、矿山、铁路和其他生产及运输手段完全转归工农苏维埃共和国所有的第一步骤。 四.第三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认为宣告废除(取消)历来沙皇、地主和资产阶级政府所订债款的苏维埃法律是对国际银行财政资本的一个打击,并深信苏维埃政权定会坚定地遵循这条道路前进,一直达到国际工人起义反对资本压迫的完全胜利。 五.批准将一切银行收归为工农国家所有,作为使劳动群众摆脱资本压迫的条件之一。 六.为了消灭社会中的寄生阶层和组织经济起见,施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七.为了保证劳动群众掌握全部政权和消除恢复剥削者政权的任何可能起见,特令实行武装劳动者,建立社会主义工农红军并完全解除有产阶级的武装。 第三章 第四条第三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表示具有不屈不挠的决心,要把人类从造成

宪法论文.doc

论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从网络民主参与的角度分析 董蕾 (管理科学系行政管理专业学号:091424026 指导教师:朱丹) 摘要:通过对网络民主参与的影响及网络中民主参与存在的问题的探讨,分析了网络民主在保障公民权利,监督国家权力的作用。也指出了在面对网络民主参与出现的种种问题,政府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去促进和加强公民的网络民主参与,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监督国家权力的实施。而我们从政府应对网络民主参与的对策中也不难看出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力的关系。 关键词:网络民主;公民权利; 政府;对策 公民民主权利是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人身权,财产权以及其他权利构成了公民权利。为了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特别是监督权,国家建立了多层次的监督体系,比如党内监督制度,党外监督制度,信访制度,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法律监督等等。但是这些监督体系都存在自身不可避免的问题,以信访制度为例,这一监督办法是在被监督体内部进行的,传统的信访耗时耗力耗财,由于其本身的相对封闭性,使得信访效果大打折扣,网络的使用使得这些权利变得愈来愈快捷,简便,触手可及。 一、网络民主的兴起背景及其发展 网络民主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手段和模式,主要指人们通过互联网实现价值观和政治立场的交流,集中和反映,以及政治意愿的表达等,常见的形式有电子投票、电子论坛和电子竞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信息网络技术不再只是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活,这一改变也已经渗入政治领域,引起政治体制和政治环境

俄罗斯的政治制度.docx

俄罗斯政治 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联邦举行全体公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同年12月25日,新宪法正式生效。这部宪法确立了俄罗斯实行总统制的联邦国家体制。宪法规定,俄罗斯联邦总统是国家元首,是俄罗斯联邦宪法、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保障;总统按俄罗斯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总统任命联邦政府总理、副总理和各部部长,主持联邦政府会议;总统是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并领导国家安全会议;总统有权解散议会,而议会只有指控总统犯有叛国罪或其他十分严重罪行并经最高法院确认后才能弹劾总统。根据宪法,俄罗斯联邦会议是俄罗斯联邦的代表与立法机关。联邦会议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两院组成。联邦委员会由俄罗斯联邦每个主体各派两名代表组成:一名来自国家代表权力机关,一名来自国家执行权力机关,主要职能是批准联邦法律、联邦主体边界变更、总统关于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的命令,决定境外驻军、总统选举及弹劾,中央同地方的关系问题等。 俄罗斯权力机构冲突的制度因素分析 【内容提要】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联邦也开始了全面的社会转型。俄联邦政治体制的变迁中,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在国家权力体制的构建中猛烈的交锋撞击,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政治悲喜剧。权力体系重构的动态过程中,新旧体制的互不相容导致了难以避免的冲突,俄主要的权力机关围绕着权力架构的核心支配地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代表各种利益的政治力量又加剧了政治冲突的对抗性。 【关键词】权力机构制度冲突对抗性 叶利钦时代俄罗斯政治制度的变迁过程中,不断分化组合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政治冲突具有强烈的对抗性而且旷日持久。政党运动及其领导人争权夺利的激烈搏斗,在国内外接连不断的各种事件的冲击下,形成了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一次又一次危机,充分表现出俄全面转型时期深刻尖锐的社会矛盾和艰难性。对抗性的政治冲突已成为俄政坛的一个突出特征。本文尝试从制度因素入手来分析俄权力机构政治冲突的深层次原因,论证对抗性冲突的不可避免。 一 从俄罗斯政治制度形成的背景和过程来考察,它是在政治剧变、社会全面转型过程中和面临西方国家的压力之下,多种政治力量兴起并且积极构筑各自的政治地位的进程中,经历了大规模激烈残酷、甚至是流血牺牲的争斗,根据特定时期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构成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缺少制度保证的脆弱力量平衡很容易被政治力量的此消彼涨、甚至是偶然的突发事件所打破,这就为后来的尖锐不断的政治冲突埋下了祸根。 俄罗斯新的政治体制是在走西方民主化道路的背景下,由于两个具有明显特征的制度因素——延续的集权制度的政治影响和强大的反对派并存——的作用而形成的。由于俄历史上长期的集权统治,剧变后俄缺少民主传统和民主政治成长的现实基础。政治剧变启动了社会全面转型,激发了俄民主化大跃进的愿望,不同的政治力量在社会大分化、大动荡、大变革的时

各国宪法序言的第一句话

外国部分: 日本国宪法(1946至今) 日本国民决心通过正式选出的国会中的代表而行动,为了我们和我们的子孙,确保与各国人民合作而取得的成果和自由带给我们全国的恩惠,消除因政府的行为而再次发生的战祸,兹宣布主权属于国民,并制定本宪法。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1972年12月27日通过,1992年4月9日、1998年9月5日修改)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体现了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思想和领导的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宪法(1924年版) 自各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以来,世界各国已分裂为二个阵营: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俄罗斯联邦宪法(1993年12月12日全民公决通过至今) 我们,在自己土地上由共同命运联合起来的多民族的俄罗斯联邦人民,确认人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和睦与和谐,维护历史形成的国家统一,依循普遍公认的各民族平等和自决的原则,缅怀将对祖国的热爱与尊重、对善良与正义的信念传递给我们的先辈,复兴俄罗斯主权的国体并确认其民主基础的不可动摇性,努力保证俄罗斯的繁荣和昌盛,基于为自己祖国而对当代和后代所承担的责任,意识到自己是国际社会的一部分,特通过俄罗斯联邦宪法。 蒙古国宪法(1992年2月12日至今) 我们蒙古人民以巩固国家的独立、主权,崇尚人权、自由、正义和国家统一,珍惜和继承立

国典章、历史与文化传统,尊重人类文明成果,在我国建立和发展人道的、公民民主的社会为崇高目标,谨向大众宣布蒙古国宪法。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9至今) 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 (美国宪法序言全部就这一句话) 法兰西共和国宪法(1958年10月4日公布,1976年6月18日最后修改) 法国人民庄严宣告,他们热爱1789年的《[人和公民的]权利宣言》所规定的,并由1946年宪法序言所确认和补充的人权和国家主权的原则。 根据这些原则和人民自由决定的原则,共和国对那些表明愿意同共和国结合的海外领地提供以自由、平等、博爱的共同理想为基础的,并且为其民主发展而设计的新体制。 (法国宪法序言就这两句话,故全部复制过来) 中国部分: 清朝-钦定宪法大纲 1908年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清朝-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1911年(无序言) 第一条大清帝国皇统万世不易

俄罗斯联邦宪法全文

俄罗斯联邦宪法全文 制度基础 第一条 1.俄罗斯联邦——俄罗斯是具有共和制政体的民主的、联邦制的法治国家。 2.国名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意义相同。 第二条人、人的权利与自由是最高价值。承认、遵循和捍卫人与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的义务。 第三条 1.俄罗斯联邦主权的体现者和权力的唯一源泉是其多民族的人民。 2.人民直接地并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自治机关行使自己的权力。 3.公决和自由选举是人民权力的最高的直接表现。 4.任何人不得攫取俄罗斯联邦的权力。夺取或窃取权力将依照联邦法律予以追究。 第四条 1.俄罗斯联邦主权及于其全部领土。 2.俄罗斯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在俄罗斯联邦全境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3.俄罗斯联邦保证自己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第五条 1.俄罗斯联邦由共和国、边疆区、州、联邦直辖市、自治州、自治区——俄罗斯联邦的平等主体组成。 2.共和国国家拥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边疆区、州、联邦直辖市、自治州、自治区拥有自己的规章和法律。 3.俄罗斯联邦的联邦结构建立在它的国家完整、国家权力体系统一、在俄罗斯联邦国家权力机关和俄罗斯联邦主体的国家权力机关之间划分管辖对象和职权、俄罗斯联邦各民族平等与自决的基础上。 4.在同联邦国家权力机关的相互关系方面,俄罗斯联邦所有主体平等。

第六条 1.俄罗斯联邦国籍根据联邦法律获得和中止,它是统一的和平等的,无论其获得理由 如何。 2.俄罗斯联邦的每一位公民在其境内都拥有俄罗斯联邦宪法所规定的所有权利和自由,并承担同等义务。 3.俄罗斯联邦公民不得被剥夺自己的国籍或被剥夺改变国籍的权利。 第七条 1.俄罗斯联邦是社会国家,其政策目的在于创造保证人的体面生活与自由发展的条件。 2.在俄罗斯联邦,人的劳动与健康受到保护,规定有保障的最低限度的劳动报酬,保 证国家对家庭、母亲、父亲、儿童、残废人和老年公民的支持,发展社会服务系统,规定 国家退休金、补助金和社会保护的其他保障措施。 第八条 1.在俄罗斯联邦,保障经济空间的统一,商品、服务和财政资金的自由转移、支持竞 争和经济活动的自由。 2.在俄罗斯联邦,私有财产,国有财产、地方所有财产和其他所有制形式同等地得到 承认和保护。 第九条 1.在俄罗斯联邦,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作为在相应区域内居住的人民生活与活动的基 础得到利用和保护。 2.土地和其他资源可以属于私有财产、国有财产、地方所有财产和其他所有制的形式。 第十条俄罗斯联邦的国家权力根据立法权、执行权和司法权分立的原则来实现。立 法权、执行权和司法权的机构是独立的。 第十一条 1.俄罗斯联邦的国家权力由俄罗斯联邦总统、联邦会议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俄罗 斯联邦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法院行使。 2.俄罗斯联邦主体的国家权力由它们所组成的国家权力机关行使。 3.划分俄罗斯联邦国家权力机关和俄罗斯联邦主体国家权力机关的管辖范围和权限由 本宪法和有关划分管辖范围与权限的联邦条约和其他条约予以实现。

宪法学小论文

论宪法的主要作用。 1982年宪法即现行宪法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的三次修正,宪法内容进一步完善,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概括起来,现行宪法有以下四大特点与作用: 第一,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为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第二,现行宪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表现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废除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维护国家统一;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第三,宪法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宪法强调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21年来,我国宪法的实施状况不断改善,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正在成为社会普遍的行为准则。第四,宪法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了全面的规定,为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民主权利,在国家生活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现行宪法强调对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和住宅不受侵犯权的保护,并增加了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权,以及对残废军人、烈属、军属、盲聋哑及其他残疾公民和老人的保护。 论我国设立特别行政区的理论根据和法律根据 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我国行政区域内,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专门设立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特殊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但又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我国现行《宪法》第3l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宪法是根本法,它巩固并确认了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现在,宪法在行政区域划分中提出特别行政区,无疑说明允许特殊情况下可以有另一种制度的存在。这些制度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有关保障居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特别行政区体现了?一国两制?的理论。?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所谓一个国家,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凡是属于我国领土范围内的一切地方行政区域,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都不能分割或分离出去,也不能变成任何独立的政治实体。所谓的两种制度,是指在我国一般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可以继续保持资本主义制度。按照传统的理论和模式,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只能允许一种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和发展。实行?一国两制?后,突破了原有模式,形成了在一个国家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在国家制度上的一大创新和发展,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结合。 论宪法的人权保障。 摘要:保障人权是宪法的终极价值。本文讨论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机制,认为宪法通过宏观上控制国家权力和微观上规定基本权利的内容,形成有机的宪法人权保障机制。历史地看,宪法对人权的保障突出宏观上的国家权力的控制到微观上的正面规定基本权利的转变。我国宪法与现代宪法有暗合之处,但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宪法,人权保障机制,人权保障条款 引言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简称为?人权保障条款?)作为宪法的修正案被正式写进了宪法。王兆国

十八届四中全会中的国家宪法日

国家宪法日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关于宪法日的设立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各大媒体、报纸和网络纷纷报道。各种专家学者,社会名流表达了对此项决定的期待。实际上,关于宪法日的设立,学者中早有所提,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法学院院长韩大元就曾经发文呼吁过在宪法实施30年之际设立国家宪法日。现1982年宪法颁行32年之际,中央决定将法制宣传日改为国家宪法日。 长久已来,我国对于法制的宣传不可谓不重视,我国在2001年,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之日,即12月4日设为法制宣传日。当日将开展全国性的普法活动,如让群众进法院参观,这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民众的法律意识与法治认识。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会有定期的法制宣传活动,且会有相应的法制宣传主题:如2001年的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2002年的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2003年的依法治国,执政为民。2004年的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2005年的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2006年的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2007年的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2008年的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2009年的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2010年的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2011年的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2012年的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2013年的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 随着我国的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法制建设与法治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已经基本建立,刑法民法经济法等部门法也一应俱全,可以说我国的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法律发展的黄金30年。在各大部门法愈来愈被人重视的情况下,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也引起了人们的重新思考。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人们学习生活中最基本的法治符号,但现实中有许多人认为我国的宪法为“美丽的花瓶,中看不中用”,甚至有人戏言,西北政法大学的一尊雕像为“宪法顶个球”,借此表达出我国宪法的尴尬境地。而我国之前的法制宣传日,即便三翻五次提到了宪法的重要性,但是法制宣传日毕竟着眼于整个法治理念的宣传,并没有完全突出宪法的重要性。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民主法治理念的进步,宪政这一概念也进入到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学者,甚至是一些官员也主张对于宪政理念的宣传。建国以来,国家一直强调依法治国,国家甚至在1999年的第三次宪法修正案当中,明确将依法治国写进宪法。依宪治国作为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在某种程度上,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作为母法,有着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大任务。作为人民权利的保障书,作为国家法律体系统一的调节器,宪法理应得到全国人民的

宪法论文

论人权的宪法保障 摘要: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将人权原则写入宪法, 是中国寻求实行宪政以来的第一次,是当代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的最新发展。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一次明确写入我国宪法,对我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带来深刻变化和深远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将宪法原则变为实际行动,在现实中切实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遵行宪法的人权原则,就要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和执政、行政各个环节之中。当然还应清醒地看到在人权保障的问题上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宪法,人权,保障 引言 人权、通俗来说,是指人作为“人”所享有和应当享有的权利。根据法律学的一般解释,“权利”是指人民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利益。人权的范围非常广泛。哪里有人存在,哪里就有人权问题。哪里有权利问题,哪里就必然存在一个平等权利的问题,即人权问题。既然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人基于其本质应该享有的权利也就必然涉及一切社会领域。人权是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全面、有机的权利体系,是人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权利的总称。它既是个人的权利,也是集体的权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一个国家宪法对人权的保障程度,体现了这个国家实行民主宪政制度的真实水平“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宪法的修正案被正式写进了宪法。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①]更为明显的是1791年的法国宪法干脆把人权宣言作为宪法的序言,也充分体现了人权在宪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宪法的核心价值,就在于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而人类社会政治文明所反映的,也正是这种关系中进步、合理成分的历史积聚过程和状态。人权的实现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保障人权是宪法价值的起点和归宿,l而人权的实现,又必须以民主的实现为基础。宪法作为民主政治的产物,在确认人民主权作为国家最高权力存在的同时,将人民主权外化和个体化为公民权利,并通过保障和发展公民的广泛民主权利来不断扩大和深化人民主权。 一、宪法与人权的关系 (一) 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法律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近代宪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普遍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度的形成,为近代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而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等理论,为近代宪法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宪法和人权的关系主要有 1、虽然人的权利是天生所有的,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它明确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宪法是应有人权向法定人权转化的必要和中心环节。美国宪法修正案1-10条有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说明、中国现行宪法在在总纲之后专门有一章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最根本的问题:规范权力运作的形式和方式。它作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可以保障国家权力的运行的正确性,避免公权力对基本人权的侵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