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横向思维的运用

横向思维的运用

横向思维的运用
横向思维的运用

横向思维的运用

学习目的:通过学习本章,你应该能够:对“横向思维的特点有所了解;安排好学习本课程的计划;自已收集有关“横向思维的资料,以加强运用的能力。

横向思维例子两个妇女被带到所罗门(Soloman)王面前,她们都自称是一个婴儿的母亲。

所罗门下令拟将那个婴儿切成两半,给两个妇女一人一半。

所罗门的本意是要处以公正,将婴儿救下,但这条命令乍听起来显然与此背道而驰。

然而最终的结果是发现了真正的母亲:她宁愿让另一个母亲占有自己的孩子也不愿让他死去。

纵向思维是需要步步正确,但横向思维可能绕个弯、甚至是逆向而行,却有效地解决了棘手的难题。

战国时代齐将田忌与齐王赛马,孙瞑所出主意“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之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终使田忌三盘两胜,得金五千。

这也是横向思维所生妙想之实例。

横向思维题例1. 在美国的一个城市里,地铁里的灯泡经常被偷。

窃贼常常拧下灯泡,这会导致安全问题。

接手此事的工程师不能改变灯泡的位置,也没多少预算供他使用,但他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横向解决方案,是什么方案呢?(答案1. 这位

工程师把电灯泡的螺纹改为左手方向或者是逆时针方向,而不再用传统的右手方向或顺时针方向。

这意味着当小偷认为他们正在试图拧下电灯泡时,实际上他们反而是在拧紧它们。

)

当局如何才能阻止这一行动呢?(答案2. 管理当局从原来维修帕台农神庙时所用的矿石场里收集了一些大理石碎片,每天把这些碎片散放在帕台农神庙的周围。

游客以为他们捡起来的碎片是从古老的立柱上掉下来的,因此他们感到很满意。

)例3. 在一个小镇里有四家鞋店,它们销售同样型号、同一系列的鞋子,然而,其中一家鞋店丢失的鞋子是其他三家平均每家的3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3. 鞋店在外摆一双鞋子中的一只作为陈列品,一家鞋店摆的是左鞋,其他三家摆的是右鞋。

小偷偷走这些陈列的鞋子之后,还必须把它配成对,因此,摆列左鞋的鞋店被偷的鞋子要多于其他三家。

管理者把陈列的鞋子改成右鞋,这样被偷的数量就大幅度下降了。

)例4. 加利福尼亚州的阿尔托斯市政府被森林大火所困扰,他们想清除城镇周围山坡上的灌木丛,但如果用螺旋桨飞机来操作,反而极易引起火花,导致火灾,他们该怎么办?(答案4. 政府当局购买或者租

借了成群的山羊,把它们放在山坡上放牧。

由于山羊吃掉草木,控制了灌木丛的生长,并且达到了靠其他方法难以到达的陡峭坡段,灌木丛火灾因此大大减少。

)看过“横向思维的运用的人还看了:1.什么叫立体思维2.中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3.创新思维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辩证法的四种思维方法5.关于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6.具体形象思维举例

案例详说横向思维

点石成金的横向思维 很多年以前,一个英国商人因为不能偿还债务而面临牢狱之灾,正当商人愁眉不展、惊慌失措之时,他的债主主动登门拜访,并伪善地提出了一个交易:“如果把你年轻美貌的女儿嫁给我,我可以免除你所有的债务,怎么样?”商人和他的女儿听后非常震惊!准备回绝这个又老又丑的男人。 狡诈的债主眼珠一转,又提出一个建议:“这样吧,我们就让上天来决定这件事:我把一黑一白两枚石子,放入口袋之中,让姑娘任意摸出一粒,如果摸出的是黑色的,则姑娘嫁给我,我免除你所有的债务。如果摸出的是白色的,姑娘继续留在你的身边,我照样免除你的所有债务。如果姑娘拒绝摸石子,我将起诉你赖债不还,让你受尽牢狱之苦,而这姑娘也将生无所依,何去何从好好想想吧!” 商人免为其难地同意了,他们一同来到商人的花园中,站在一条铺满石子的小路上,债主躬身捡起两粒石子,放入一个口袋之中。就在他拾起石子的一霎那,机警的姑娘撇见他捡起的是两粒黑色石子,姑娘并没有声张。 债主殷勤地请姑娘来摸出一粒石子,用石子的颜色来决定父女的命运。 如果你是那个不幸的姑娘,您将如何选择呢?或者说你想提出怎样的建议来挽救父女的命运? 首先,你用怎样的思维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否相信用仔细严谨的逻辑分析,就可以找到最佳答案——如果存在这样的答案。这种逐步直接推论的思维就是纵向思维,还存在另一种思维模式——横向思维。

在这种情形下,用纵向思维模式一般不会对姑娘有太大的帮助。用这种思维进行分析,能够得到三种可能性结果:1.姑娘拒绝摸出石子。2.姑娘把袋子里的石子展现给大家,揭露债主的虚伪奸诈。3.姑娘摸出一粒黑色的石子,当然只能是黑色的,牺牲自己,挽救父亲。 这三种结果没有一种是最优的。无论何种原因,只要不摸石子,父亲就要受牢狱之苦。如果摸石子,肯定只能摸出一粒黑色石子,姑娘自己将嫁给债主。 这个故事很好地展现了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的迥异之处。纵向思维所涉及的是摸出石子所有可能的事实。而横向思维所涉及的是所有石子——摸出的、口袋里剩下的和小路上铺着的。纵向思维可以得到各种情况下最合理的结果,思维过程具有严谨的逻辑性。而横向思维是基于你所看到的所有事物,来探索所有不同的解决途径。横向思维可以得到出人意料的最佳结果,纵向思维难以比肩。 故事中的姑娘把手伸到口袋之中,摸出了一粒石子,看都不看,让石子直接滑落到满是黑黑白白石子的小路上,犹如一滴水落入了脸盆中,立刻与盆中水溶成一体,再也分辨不出了。 “啊哦,我太不小心了。”姑娘很自责:“不过,也不用介意,只要看看袋子里剩下石子的颜色,就可以知道摸出石子的颜色了。”当然剩在袋子里的石子是黑色的,可以断定姑娘摸出的是白色。因为债主不敢承认自己当初的弄虚作假。 用横向思维的方法,姑娘改变了看似不可改变的境况,得到了最优的结果。这就是姑娘继续留在父亲的身边,而父亲的欠债也一概全免。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纵向思维是一种令人钦佩的思维过程,它使用严谨的逻辑思

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

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 横向指的是“全面思考”,纵向指的是“深入分析”。而纵向思维也称历时性思维,是侧重于将食物发展中的某些历史阶段加以比较,以了解其发展历史,分析现状,预测未来。下面就跟着我们学习啦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吧。 有趣的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小例子 1.游客有时会从帕台农神庙的古老立柱上砍下一些碎片,雅典当局对此非常关心,虽然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但是这些游客仍旧把它作为纪念品带走。当局如何才能阻止这一行动呢? 2. 在美国的一个城市里,地铁里的灯泡经常被偷。窃贼常常拧下灯泡,这会导致安全问题。接手此事的工程师不能改变灯泡的位置,也没多少预算供他使用,但他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横向解决方案,是什么方案呢? 3. 在一个小镇里有四家鞋店,它们销售同样型号、同一系列的鞋子,然而,其中一家鞋店丢失的鞋子是其他三家

平均每家的3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4. 加利福尼亚州的阿尔托斯市政府被森林大火所困扰,他们想清除城镇周围山坡上的灌木丛,但如果用螺旋桨飞机来操作,反而极易引起火花,导致火灾,他们该怎么办? 5. 一个人以一打5美元的价格购进椰子,然后以一打3美元的价格售出,凭借这种做法他成了百万富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6. 一位年轻的股票经纪人即将开始经营他自己的业务,但是他没有客户。他如何使一些富有的人相信他能够准确地预计股票价格走势呢? 7. 许多商店把价格定得略微低于一个整数,9. 99美元而不是10美元,或者99. 95美元而不是100美元。通常假设这样做会使顾客觉得价格看起来更低。但是这并不是这种做法开始的原因,那么这种定价方式最初始的目的是什么呢?

新时期旧词新义中的隐喻思维

新时期旧词新义中的隐喻思维 [摘要} 新词的不断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在各种各样的新词中,旧词新义这种“旧瓶装新酒”的现象占有一定比例,在旧词新义产生的过程中,无论从新义与旧义之间的关系来看,还是从旧词的跨域使用来看,隐喻思维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标签:旧词新义相似隐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推动了语言的发展,促进了新词的大量产生,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附于语言中的固有词形而产生的,我们把旧词产生新义的现象简称为旧词新义,以区别于新词新义。在旧词新义产生的过程中,隐喻起了重要作用。 一 词义的形成是一个有规律的运动,从旧词中产生新义也是有规律可寻的,旧词产生新义的规律,具体地说,就是新义产生的方式,或曰新义与旧义之间的关系。广义的词义包括词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修辞意义。旧词新义常见于词汇意义方面,语法意义和修辞意义较少见,在此从略。新义与旧义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 1.动作行为相似 聚焦:原指一束光聚于一点。新义比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一处。新义与旧义都表示一种“汇聚于一”的动作。例: [1]此刻,世界的目光伴着一片咔嚓作响的相机快门声,聚焦到领导人们的身上……(人民日报,2003年10月22日) [2]聚焦高考热点词—suggest (《中学英语园地(高三版)》2005年第1期) 充电:原指把电源接到蓄电池等设备上,使电池重新获得放电能力。新义:比喻通过学习补充知识,提高技能等。新旧两义都有“补充”这一动作行为。例: [1]就业前莫忘“心理充电”(《解放日报》2003年9月18日) [2]动感单车,为健康“充电”(《中国健康月刊》,2005年第2期) 2.性状相似 瓶颈:原指瓶子上部较细的部分。新义指事物进行中形成障碍的关键因素或环节。新义与旧义都表示“形成阻碍的部分”。例:

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lateralthinking),顾名思义,是指这个人的思维有其横向、往宽处发展的特点。具有这种思维特点的人,思维面都不会太窄,且善于举一反三。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这种思维就像河流一样,遇到宽广处,很自然的就会蔓延开来,但欠缺的是深度不够。 一个人的笔迹,如果其笔划组合有一定的章法,但字体结构却是上下短,左右扁的话,则此人则具备了横向思维的基本特征。一个横向思维的人,他的思路打开了,有的会很有逻辑性,有的则可能较散漫无序,这就需要通过他字体结构的稳定与否来判断。 横向思维的缺点是深度不够,但这只是一般性,一个具有横向思维笔迹特征的人,如果他的笔划非常富有弹性,且都有一个统一的重心和指向的话,那么这个人则可能是一个既思路宽 横向思维(lateralthinking)是爱德华·德波诺教授针对纵向思维(verticalthinking)——即传统的逻辑思维——提出的一种看问题的新程式、新方法。他认为纵向思维者对局势采取最理智的态度,从假设一前提一概念开始,进而依靠逻辑认真解决,直至获得问题答案;而横向思维者是对问题本身提出问题、重构问题,它倾向于探求观察事物的所有的不同方法,而不是接受最有希望的方法,并按照去做。这对打破既有的思维模式是十分有用的。 横向思维 两个妇女被带到所罗门(Soloman)王面前,她们都自称是一个婴儿的母亲。所罗门下令拟将那个婴儿切成两半,给两个妇女一人一半。所罗门的本意是要处以公正,将婴儿救下,但这条命令乍听起来显然与此背道而驰。然而最终的结果是发现了真正的母亲:她宁愿让另一个母亲占有自己的孩子也不愿让他死去。纵向思维是需要步步正确,但横向思维可能绕个弯、甚至是逆向而行,却有效地解决了棘手的难题。战国时代齐将田忌与齐王赛马,孙瞑所出主意“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之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终使田忌三盘两胜,得金五千。这也是横向思维所生妙想之实例。 一个人养了一只猫,它对开门让猫进进出出感到烦了,就想了个办法,在门上挖个洞,猫可以自由进出,用不着打扰他了。这只猫下了只小猫,他又马上在门上挖了第二个洞,但略小点儿。这个故事被认为是对于受控于某一思想的纵向思维(即逻辑思维)者的最妙的讽刺。一个学生有一个有趣的理论,认为蜘蛛的腿有听觉。他说他可以证明这一点。他把蜘蛛放在桌中央,而后说“跳”,蜘蛛跳了,男孩重复表演,然后他切掉蜘蛛的腿,再把它放在桌中央,再说“跳”。这次,蜘蛛纹丝不动。“明白了吧!你切掉蜘蛛的腿,它就聋了。”男孩说。我们也往往会被束缚在自己的见解中,完全忘了对于所面临的问题还有别的观察角度和 横向思维 爱德华·德波诺提出了一些促进横向思维的方法: 第一,对问题本身产生多种选择方案(类似于发散思维); 第二,打破定势,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假设;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教育教学论文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教育教学论文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教学观念的形成,教师的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仅仅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还包括了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训。就拿小学科学来说,学生想要学好科学,观察能力、试验能力、自学能力缺一不可。而思维能力与三者密切相关,对三者起到了制约的作用:观察时若没有思维活动,那就不可能将视觉上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思想中的理性思考;做实验时,要做到手脑并用才能提高试验水平,加强对试验目的认识;没有思维能力做保障,自学就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由此可见:科学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就成为了当代教师的工作重心所在。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一)指导学生明确思维目的 人类的思维存在有目的性,在学习中明确一堂课的目的是重要的,然而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目的,意义则更大。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思维能力不仅仅对现阶段文化学习有巨大的帮助,而且对自己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将带来深远的影响。“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教师交给学生知识重要,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思维能力更重要。 (二)通过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的知识都来源于对疑问的解答,对疑问的解答就要考人们的思维。可以说疑问便是思维的火种。因此在现代的科学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必须要具有启发性或质疑性,改变以往的对明确答案存在于书本上的知识的一问一答模式,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个创造思维的良好空间,让学生经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当然,提问也不是盲目的,它也有一定的要求存在。 1、提问要难易适度

隐喻含义的认知阐释

2009年第4期总第241期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2009,№4 Serial №241   ?版权所有 文责自负? 作者简介:朱建新,副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用学收稿日期:2009-02-18(修改稿) 隐喻含义的认知阐释 朱建新 (淮阴工学院外语系,江苏淮安 223001) 摘 要:在隐喻研究史上从认知角度对隐喻作出阐释的理论主要有:R ichards &B lack 的“互动理论”、Lakoff &Johns on 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Sperber &W ils on 的“关联理论”。本文在论述这三种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它们对隐喻阐释的理据、方式及局限性。 关键词:隐喻;认知研究;三种认知理论 A Study on the Cogn iti ve I n terpret a ti on of M etaphor ZHU J ianx in (Fo re ign L anguage D ep a rt m en t ,H ua iyin Ins titu te of Techno logy ,H ua i πan 223001) Abstract:Based on three main cognitive theories ofmetaphor,namely,Interaction Theory,ConceptualMetaphor Theory and Relevance Theory,the pa 2per explores their motivations,ways and li m itations in metaphor interpretation. Key W ords:metaphor;cognitive study;three cognitive theories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9)04-0018-04 对隐喻的研究可分为三个传统:一是修辞学传统,二是哲学传 统,三是语言学传统。三种研究传统因为出发点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修辞学家关心的是隐喻的修辞功能;哲学家关心的是隐喻对思维的影响,而从语言学角度对隐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与词的组合、词的意义变化等联系在一起。在隐喻研究史上,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进行阐释的理论主要有:Richards (1936)&Black (1962)的“互动理论”、Lakoff &Johnson (1980)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Sperber &W ilson (1995)的“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来考察隐喻,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也较好地揭示了隐喻理解的本质。本文试图对这三种认知理论作一综述,并探讨它们对隐喻阐释的理据和方式,以及它们阐释隐喻的局限性,以便我们能从认知的角度更好地理解隐喻。 1.Richards &Black 的“互动理论”与隐喻阐释 从人类的认知角度谈论隐喻的,最早可追溯到雪莱(Shelley )。雪莱说,“隐喻不是游离于语言之外的一种装饰品,而是人类体验世界、思维和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人类语言的关键所在”(严世清,1995)。但对隐喻的认知特征阐述得最明确、最系统的要首推Rich 2ards 。首先Richards (1936)引入了“本体”(tenor )和“喻体”(vehicle )的概念,认为隐喻就是由喻体和本体这两部分构成的。如在隐喻“a seed of hope ”中,seed 是喻体,hope 是本体。其次,他认为隐喻的含义来自于喻体和本体的相互作用。Richards (1936)指出,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隐喻,“当人们使用隐喻时,就把表示两个不同事物的思想放在一起,这两个思想活跃地相互作用,其结果就是隐喻的意义”(Richards,1936)。Richards 对隐喻的论 述,突破了修辞学将隐喻仅仅作为辞格来研究的局限,拓宽了对隐喻本质理解的视野,奠定了其在隐喻研究史上的重要地位。 Black (1962)在Richards 观点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隐喻“互动理 论”。Black (1962)认为,“次项”(即Richards 所说的“喻体” )是一个语义联想集,它被当作是理解“主项”(即“本体” )的一个“透镜”(lens )或“过滤器”(filter ),隐喻的含义是“主项”和“次项”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如对隐喻“Man is a wolf ”的理解:wolf 是一个可供联想的语义体系,听话人以此为“透镜”来认识man,从而突出了wolf “凶猛”这一普遍认同的含义。于是wolf 和man 两者相互作用,听话人在头脑中重塑对man 含义的理解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wolf,从而理解了“Man is a wolf ”的隐喻含义。总的来说,隐喻“互动理论”认为隐喻是两个语义项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把隐喻次项的联想含义应用于主项,因此可以认为隐喻创造了相似性,而创造相似性改变了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因而是一个认知问题。(参见林书武,1997) Black (1997)的“互动理论”后来发展成为隐喻的语义观的基本理论。他(1997)认为,隐喻是一种述谓现象(predication ),其表达形式是句子,而不是一个孤零零的词语;隐喻是在做出一项陈述,而不仅仅是对一个实体的重命名。这样,Black 就将隐喻从词语层次提升到了句子层次作为一种语义现象来考察,这一转变也将隐喻纳入了篇章的认知范畴。隐喻的语义观利用语义特征来阐释隐喻。该理论认为,隐喻违反了语义的“选择限制”(selection restriction ),是一种语义异常现象(semantic anomaly )。如:The stone died .通过义素分析,发现stone 具有以下语义特征:physical object,natural,non 2living,mineral,concreted 。die 具有如下语义特征:processwith result,namely,that some living entity x ceases to be living (Levinson,1983)。很显然,此句并不是

横向思维

所谓横向思维,是指突破问题的结构范围,从其他领域的事物、事实中得到启示而产生新设想的思维方式。由于改变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试图从别的方面、方向入手,其思维广度大大增加,有可能从其他领域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启示,因此,横向思维常常在创造活动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例子 看看例子就知道了 1.在美国的一个城市里,地铁里的灯泡经常被偷。窃贼常常拧下灯泡,这会导致安全问题。接手此事的工程师不能改变灯泡的位置,也没多少预算供他使用,但他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横向解决方案,是什么方案呢? 2.游客有时会从帕台农神庙的古老立柱上砍下一些碎片,雅典当局对此非常关心,虽然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但是这些游客仍旧把它作为纪念品带走。当局如何才能阻止这一行动呢? 3.在一个小镇里有四家鞋店,它们销售同样型号、同一系列的鞋子,然而,其中一家鞋店丢失的鞋子是其他三家平均每家的3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4.加利福尼亚州的阿尔托斯市政府被森林大火所困扰,他们想清除城镇周围山坡上的灌木丛,但如果用螺旋桨飞机来操作,反而极易引起火花,导致火灾,他们该怎么办? 5. 一个人以一打 5.美元的价格购进椰子,然后以一打3美元的价格售出,凭借这种做法他成了百万富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6.一位年轻的股票经纪人即将开始经营他自己的业务,但是他没有客户。他如何使一些富有的人相信他能够准确地预计股票价格走势呢? 7.许多商店把价格定得略微低于一个整数,9. 99美元而不是10美元,或者99. 95美元而不是100美元。通常假设这样做会使顾客觉得价格看起来更低。但是这并不是这种做法开始的原因,那么这种定价方式最初始的目的是什么呢? 8.在加利福尼亚淘金热期间,一位年轻的创业者怀着把帐篷卖给矿工的想法来到此地。他认为,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找金矿,那里肯定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帐篷市场。不幸的是,天气非常温暖,矿工们都是露天睡觉,没有多少人买他的帐篷。他该怎么办呢? 9.一家位于纽约的商店叫做七只钟,然而在它的外面却挂着八只钟,这是为什么呢? 10.舒适航空公司是欧洲以低成本领先的航空公司。它已经在低成本空中旅行方面作出了多项创新。在舒适航空公司的航班中没有免费的饮料,如果你想喝点什么就必须掏钱去买。在近期的一期杂志中,有一篇文章说明了这种做法的两大优点:一个优点是带来了收入,你认为另一个会是什么呢? 答案 问题1. 这位工程师把电灯泡的螺纹改为左手方向或者是逆时针方向,而不再用传统的右手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这意味着当小偷认为他们正在试图拧下电灯泡时,实际上他们反而是在拧紧它们。问题2. 管理当局从原来维修帕台农神庙时所用的矿石场里收集了一些大理石碎片,每天把这些碎片散放在帕台农神庙的周围。游客以为他们捡起来的碎片是从古老的立柱上掉下来的,因此他们感到很满意。问题3. 鞋店在外摆一双鞋子中的一只作为陈列品,一家鞋店摆的是左鞋,其他三家摆的是右鞋。小偷偷走这些陈列的鞋子之后,还必须把它配成对,因此,摆列左鞋的鞋店被偷的鞋子要多于其他三家。管理者把陈列的鞋子改成右鞋,这样被偷的数量就大幅度下降了。问题4. 政府当局购买或者租借了成群的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实践证明,抓住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笔者在一些学校听课时,发现许多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一、创设情境,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在不同的知识和实践领域内进行思考的能力。在科学教学中,要想真正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仅凭老师灌输一点现成的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而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千方百计创设情境,让学生吸收更多的信息,拓宽知识面,而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如在教《热胀冷缩》这一课时,需要做金属球穿过铁环实验。一位老师在正式实验前设计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在厚木板上钉上两颗钉子,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恰好是一个垫圈的直径,垫圈不受热时刚好能从中通过,而受热后就不再能通过。这个有趣的实验强烈地吸引了学生。接着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演示金属球穿过铁环的实验,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在探索中弄明白:固体在受热或受冷时,也和液体一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样,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得既主动又有趣。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科学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广阔性的目的。 二、指导学生自行探求,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小学科学教学大纲指出,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应用所获得的知识,认识和理解科学事物。因此,老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自行进行探求活动。这就要求在科学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准备恰当的感知材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主动探求知识,这是培养学生思维主动性的前提。 如教《花的构造》一课,除了课前要求学生采集一些植物的花以外,有的老师还有目的地准备一些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花,让学生动手解剖,仔细观察花的构造,直到形成对花的构造的准确认识。 又如在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益虫和害虫时,不少老师都让学生留心观察图中的昆虫,并引导学生根据昆虫对人类的益处和害处,对昆虫进行分类。有的老师还常常将一些不同的昆虫带进教室,逐一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准确识别益虫和害虫。

第九课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教案

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教案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教案

/ 1 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教案

14 / 2 教案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教师:辩证思维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是揭示概念的辩证发展、分析和综合、矛盾运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等方法。其中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是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所共有的方法,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则是辩证思维所特有的方法。 “五禽戏”华佗的(多媒体展示)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 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 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 做出了重大贡献。华佗不仅 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 育锻炼对人的健康的作用。 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 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 人为什么不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伦 学生:回,编出了一套(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参考了“导引术”答(略)。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摹名叫“五禽戏”。锻炼身体的拳法, 学生:我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们所熟悉的中国古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华佗的弟代寓言中的“自相多岁,90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是,矛盾”逻辑矛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知“五禽戏”盾,指思维中出现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的一种错误,说明教师:华佗是受到什么启发编出了“五禽戏”的?对同一 事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物或对象要求我们遵循形式逻辑的)(3培养科学思维方法,14 / 3 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教案

摘要隐喻不仅具有修辞功能,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在语言.

摘要:隐喻不仅具有修辞功能,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在语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尝试将认知隐喻理论中的一些相关概念,如映射理论、概念隐喻和隐喻表达式,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提出写作中隐喻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概念隐喻隐喻理论英语写作 Abstract: Metaphor is not only a rhetoric device, but a matter of thought and action. The paper attempts to apply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and further proposes that importance be attached to developing students’ metaphorical thinking in English writing. Key words: conceptual metaphor; metaphorical thinking; English writing 一、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起始于Lakoff & Johnson 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他们在书中表明: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不但存在于语言里,也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的。[1]在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下,隐喻的理解涉及两个认知域:源域(source domain)和靶域(target domain)。概念隐喻就是以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源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mapping)到靶域上,后者因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所以,“隐喻的实质就是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验另一类事物”。[2]概念隐喻理论还提出了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和隐喻语言(metaphorical expression)的区别。前者是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在英语中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后者是概念隐喻的具体隐喻表达式,例如: 例1.We are at a crossroad. 例2. The relationship isn’t going anywhere. 例3.Our relationship is off the track. 例4. Their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这里只有一个隐喻:LOVE IS A JOURNEY,上述这些例子都是该隐喻在语言上的具体表达式。 概念隐喻理论使我们重新认识了隐喻的本质,也给语言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本文拟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探讨隐喻在英语写作中遣词、造句、谋篇的功能,并指出隐喻思维对英语写作的重要性,为写作教学提供新的视角。 二、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概念隐喻与词汇学习 在写作中,词汇居于核心地位。不管是句子层次的语言现象还是语篇层次的语言现象,都离不开词的理解和运用。传统词汇学习由于受到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词语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任意的,忽视了对词语的认知和理解。词汇不仅有其所指意义,也有其转指意义,而且,词汇表层意义与其深层内涵都是语言认知的产物。由于大多数学习者不是从认知的角度来学习词汇,而是采用死记硬背方法,不能真正理解词汇的内涵。通过概念隐喻模式来认识和解释词汇,不仅有利于词语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有效地利用该词语的隐喻意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横向思维的妙处

横向思维的妙处 横向思维的妙处牛津大学的爱德华·博诺先生在一次讲座中,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某工厂的办公楼原是一片2层楼的建筑,占地面积很大。为了充分利用地皮,工厂新建了一幢12层的办公大楼,并准备同时将旧办公楼拆掉。员工搬进新办公楼后,刚开始因为新鲜都很有兴致,可不久,便开始抱怨起来,尤其抱怨新大楼的电梯不够快,而且也不够多。特别是赶上上下班高峰期,更是要花很长时间等电梯。 于是,工厂的几个决策层经商议想出了5个解决方案:1、在上下班高峰期,让一部分电梯只在奇数楼层停,另一部分只在偶数楼层停,从而减少那些为了上下一层楼而搭电梯的人。2、安装几部室外电话。3、把公司各部门上下班的时间错开,从而避免高峰期拥挤的情况。4、在所有电梯旁边的墙面上安装镜子。5、搬回旧办公楼。 那么你会选哪一个方案?如果你选了1、2、3、5,那么说明你用的是“纵向思维”,也就是传统思维。而这家工厂最后采用的是第四种方案,并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博诺先生接着解释说:“因为员工们忙着在镜子面前审视自己,或是偷偷观察别人,注意力便不再集中于等待电梯上,焦急的心情自然得以放松。这就是‘横向思维’,它跳出了人们考虑问题时

的思维惯性,因为大楼并不缺电梯,而恰恰是人们缺乏应有的耐心。” 哲学上说,世间万事万物原都是相互联系的,一些看似不相干的事物,有时却可以互相影响。所以,我们在考虑问题时,不妨跳出思维的惯性,这样才会有意外的收获。 横向思维的概念横向思维(lateral thinking),顾名思义,是指这个人的思维有其横向、往宽处发展的特点。具有这种思维特点的人,思维面都不会太窄,且善于举一反三。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这种思维就像河流一样,遇到宽广处,很自然的就会蔓延开来,但欠缺的是深度不够。 一个横向思维的人,他的思路打开了,有的会很有逻辑性,有的则可能较散漫无序,这就需要通过他自体结构的稳定与否来判断。 横向思维的缺点是深度不够,但这只是一般性,一个具有横向思维笔迹特征的人,如果他的笔划非常富有弹性,且都有一个统一的重心和指向的话,那么这个人则可能是一个既思路宽广又很有深度的人。 企业的横向思维中国企业最缺乏横向协调、最缺乏横向制约。具体体现在同级部门之间很难有效协调,平级的员工之间很难有效沟通。由此导致了资源利用效果的大打折扣,并且使得企业运行的风险难以有效控制。从组织管理的角度讲,这是组织职能设计与流程化管理的问题。但是很多的企业不断地引进新的工具和方法进行设计和优化,但其结果往往难遂人愿,甚至事与愿违。

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汇总

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主要观点 ●科学思维方式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重视运用科学思维方式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党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宝贵经验。 ●由于受认知手段和认知能力的制约,种种非科学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仍有存在。有的党员干部自觉或不自觉地用种种非科学思维方式来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成为制约科学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变革如此深刻、如此广泛、如此复杂,前所未有,世所罕见。这就迫切要求领导干部树立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 思维方式问题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它体现着人们进行思维活动,观察和分析、认识和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运用的基本方法。思维方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分析和判断,决定着人们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结果。对一个人如此,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同样如此。 我们即将告别“十一五”、进入“十二五”。“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如何深刻认识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工作越困难,越需要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运用科学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树立科学思维方式,才能正确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有效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顺利实现我们的预期目标。

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

[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在您所教学科中,思维导图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 1、在效率和时间上: 2、在协作和研究上: 在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个小组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而其他学生都是观看的份,无法真正的参与进来,小组缺乏合作性。面对一个主题,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规划好,经常无法达到教学任务,这样的结果是不仅无法提高教学技能,更加不要说培养其他的能力了。 虽然主题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分组合作、协作学习的能力,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难度,比如:遇事一窝蜂,个人为主,缺乏团队意识;活动没有组织和策略,得不到实质的提高等等。如何让主题研究性学习不流于形式,成为真正的研究学习,这时让我想到了思维导图,它能够很好的对我们的信息进行高度的组织,能够让我们的活动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进行合理的操作,它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的思维习惯,能够让学生条理清晰的解决问题。 1、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路 面对一个问题,如果只是口头的回答,没有进行及时的整理,那么即使老师总结的很好,那么学生的印象还是模糊的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发散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的大脑行动起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全体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然后在思维导图中进行增增减减,不断的讨论,不断的进行修改,来进行学习,一张思维导图制作完成了,那么一个学习也算告一个段落了,心得体会《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 2、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创作 1)增减随意,快乐的创作 研究性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和创作,进而制作出一个作品。而大多数学生在计划安排环节总是无法很明确的知道自己到底要查找哪些资料,制作出怎样的作品?经常对小组作品进行再创作,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总是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下面这样几种情况: (1)查找资料与制作不同步,等资料查找好再进行创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查找的资料不够理想,于是重新再查找一次,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2)由于一节课时间的有限性,等资料查找好,再到第二节课进行创作时发现自己查找的资料已经完全陌生,重新浏览自己查找到的资料,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隐喻能力研究综述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20, 8(2), 162-171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b916910255.html,/journal/ml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b916910255.html,/10.12677/ml.2020.82024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Metaphoric Competence Fang Y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Received: Mar. 2nd, 2020; accepted: Apr. 7th, 2020; published: Apr. 14th, 2020 Abstract Metaphoric competence is the capacity of people to recognize, understand, generate metaphors, even communicate metaphorically. Metaphoric competen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its importance is self-evid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ational emphasis on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By reviewing relevant research,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study of metaphoric competence has received certain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and summarizes 5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metaphoric competence, including age, linguistic profi-ciency, creativity, cognitive style and gender, pointing out the achievements and research gaps of previous studies, in order to provide feasible directions for relevant research on metaphoric competence in the future. Keywords Metaphoric Competenc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reativity, Influencing Factors 隐喻能力研究综述 袁芳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 收稿日期:2020年3月2日;录用日期:2020年4月7日;发布日期:2020年4月14日 摘要 隐喻能力是人们识别、理解和生成隐喻并将其置于语言交际的能力。隐喻能力与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在国家强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背景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本文发

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来写作教学提纲

序 中国记忆力训练网(海马教育记忆培训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型、最权威、最受欢迎的记忆力,思维导图,速读,早教及脑潜力研究网站,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记忆技术专业研究和学术交流平台,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免费下载,致力于帮助所有的爱好者提高记忆力、思维方式,速读及激发脑潜能。 中国记忆力训练网(https://www.doczj.com/doc/b916910255.html,)曾培养出多位获得大奖的记忆大师,其中包括: CCTV记忆挑战英雄:张海洋、陈明月、孙盒凇、王仙妮 CCTV状元360记忆大赛冠军:李桂荣,吴天胜 北京电视台记忆挑战冠军:方然、黄伟 拥有多位出色的资深版主:牛头、闲云、大猫、随风、水木清华、马其顿方阵、大奔、太圆、阿峰、纳闷王、李详齐、落叶梧桐等。 另外还有:著名早教专家冯德全,儿童记忆训练专家李振泉,首席速读专家巧克力,思维导图训练专家慧瑶,右脑开发专家曾冠茗等。 中国记忆力训练网培养出无数的学员,包括中小学生、大学生、白领等人群,并曾经为通信行业、美容化妆品行业、教育培训业以及国内众多的企业和团体提供图像记忆,思维导图等培训,服务过的客户包括:广东移动公司、广东电信、广州安植公司、上海莎谷娜公司、大连爱梦公司、香港超妍美容集团、济南天佑公司、南京圣莎拉公司、广东众行顾问公司、郑州诺言、天津中兴美容美发公司、江苏丽源公司、武汉嘉丽公司、杭州宝琳公司、广州成功教育咨询公司……

值中国记忆力训练网站建立5周年之际,为了感谢大家长久以来对我们网站的支持,我把我们网站的思维导图精华资料按一定的格式进行整理归类,并加上必要的介绍和点评,让以后有志于思维导图学习和推广的朋友更容易入门,更方便地学习,请大家多多支持! 1、《思维导图的入门制作与作用》 文章简介:思维导图制作它不需要什幺高深的专业知识,而且它是我们大脑思维的自然的表达方式。思维导图的使用也没有任何年龄、学历或专业的限制,可以这样说上至90多岁的老人下至5岁的孩童都可以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作为自己提高学习和思维技巧的工具。看了这篇文章,你将会发现:绘制思维导图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复杂,正如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困难一样……(来源:海马思维导图)。详情请点击: https://www.doczj.com/doc/b916910255.html,/viewthread.php?tid=1034&fromuid=262190 2、《思维导图的三招十八式》 文章简介: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这个终极思维工具把大脑的潜力充分的发挥?又怎样把思维导图的快速记忆与创新思维功能发挥出来?请看思维导图的三招十八式……(来源:海马思维导图)。详情请点击: https://www.doczj.com/doc/b916910255.html,/viewthread.php?tid=667&fromuid=262190 3、《成为思维导图高手的24个习惯》 文章简介:想要成为思维导图的高手?好习惯是成功之母!请看《成为思维导图学习高手的24个习惯》,每个习惯都价值连城,只要养成其中的几个好习惯,你一定会取得学习的胜利!(来源:海马思维导图)详情请点击:。 https://www.doczj.com/doc/b916910255.html,/viewthread.php?tid=31683&fromuid=262190 4、《如何对一本书做思维导图》 文章简介:一天内分析几本书并牢记重点?2周内阅读速度提高5-10倍?可能么?看了这篇《如何对一本书做思维导图》你将明白这些都不是神话,完全可以变成现实,正所谓君子善借于物也,有了好工具,一切都不难……(来源:海马

培养汉语习得者隐喻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研究

培养汉语习得者隐喻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研究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与语言现象,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基础,是人类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本文从隐喻的认知功能出发,探讨汉语词义的隐喻性,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培养汉语习得者隐喻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隐喻思维教学方法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教学的始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一直是重点、难点。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汉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认知语言学表明,隐喻是人类的思维方式与认知手段,隐喻认知在语言习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隐喻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汉语习得者对汉语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更有助于汉语习得者了解中国文化。 一、何谓隐喻及隐喻的认知功能 “隐喻”(metaphor)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传递、传达或跨越”。其中,“meta”意为“在……之间”,“pherein(-phor)”意为“带来或带有”。在希腊语中,“隐喻”即是“使两个或几个东西在不同地方之间移动的东西”。传统的概念中,隐喻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段,这一观点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其中就有对隐喻的初步定义。直至今天,仍有很多学者认为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格,是非常重要的文学工具,对文章起到润色和装饰的美学作用,从而向他人传达更为丰富的含义。 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认为,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核心概念。自上世纪80年代Lakoff和Johnson《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问世以来,认知隐喻理论便纳入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隐喻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结构相对丰富的始源概念来理解结构相对欠缺的目标概念。”[1]词汇与语法中的很多概念都是通过隐喻来理解与认知的,隐喻这种认知方式揭示了人类概念的形成机制,我们接触到的具体概念是有限的,更多的抽象概念需要我们运用隐喻来理解。具体概念是形成抽象概念的本体,是概括抽象概念的基础。而只有借助隐喻才能连接起具体与抽象,熟悉与陌生,才能使我们充分认识客观世界,满足交际需求。这也与人类思维从特殊到一般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 二、汉语词义的隐喻性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础,汉语词汇丰富多彩,一词多义现象十分普遍。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多的新词语。比如近年较为流行的“××门”“给力”“顶”“霸道”等。对于新生事物,不能每一个都创造新词用以表达,否则既增加难度,又不便于记忆。因而,用已知的、熟悉的词来表达未知的、陌生的词就是最简明易懂的方法了。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其形成发展与交际过程均依赖思维。上文提到,隐喻正是连接抽象与具体、陌生与熟悉的认知手段。因此,汉语的隐喻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汉语词义的隐喻性。那么,汉语词义的隐喻性是如何体现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