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世纪国产电视剧文化价值取向研究

新世纪国产电视剧文化价值取向研究

新世纪国产电视剧文化价值取向研究
新世纪国产电视剧文化价值取向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96347899.html,

新世纪国产电视剧文化价值取向研究

作者:许芳芳罗斌洋

来源:《采写编》2015年第02期

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取向。电视剧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受众的价值选择,因而对受众自身、受众间关系均有重大的影响。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但现实中,各大卫视热播电视剧中却大量存在着文化价值取向方面的缺陷与不足,内容低俗化、媚外化等现象大量存在。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也提到文艺创作方面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电视剧高产量大国,自1958年拍摄的《一口菜饼子》诞生至今,我国电视剧诞生已有60多个年头,从2003年至2015年我国电视剧产量连年攀升,2014年在广电总局“一剧一星”政策的压制下,我国电视剧年产量仍保持在15000集左右。由于我国电视受众的普遍性、广泛性存在,正确的电视剧文化价值取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国产电视剧应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一、国产电视剧文化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电视剧价值取向低俗化,迎合低级趣味

低俗,即低级且庸俗,与“高雅”相对。电视剧中,价值取向的低俗化尤其表现在大量的情感剧中,情感剧在表现婚姻关系、家庭伦理、情感生活的剧目情节设置不可信,人物塑造边缘化,平庸、低俗的语言处处可见,甚至刻意描写人物内心的仇恨、猜疑等阴暗心理。这些电视剧所承载的文化含量很少,过多地展示人性中的性情猥琐、情感低级、欲望原始、性欲冲动,只会污染受众的心灵与视听,创作内容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悖,严重侵蚀着受众的价值观,也与我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民主、文明、和谐等方面背道而驰。

2、国产电视剧过度盲目的媚外西化

“山寨”是近年流行词汇之一,最早是指国内一些厂家“比照”国内外名牌数码临摹制作的价格低廉的“国货”,如“山寨手机”。随着“山寨”涵义的不断延伸,网友将那些改头换面模仿海外热播剧剧情、人物和风格的“本土”电视剧,形象的称为“山寨剧”。当前许多国内影视剧都或多或少有“山寨”的影子,荧屏上刮起了一股“山寨风”。然而头衔上的华彩无法掩盖内容制作上的巨大差距,盲目的跟风制作以至于一些国产电视剧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和国内电视受众的特殊性,将一些西方文化植入其中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例如:电视剧《抗日奇侠》中大鹏的大力生撕鬼子,宋无娇打的鬼子七窍流血,廖天生堪比子弹的绣花针……其中画面充斥着暴力、夸张和血腥,忽略了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有的宣传教育的文化价值取向,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被空洞化和游戏化。翻拍剧模仿痕迹过重缺乏原创风格,大多一味的粗制滥造,夹杂有

文化价值观与我国出境旅游者旅游偏好研究

文化价值观与我国出境旅游者旅游偏好研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中国游客开始涌向境外,以下是搜集的一篇关于文化价值观与我国出境旅游者旅游偏好关系探究的,供大家阅读查看。 一、引言 文化深植于人们心中,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潜移默化,因而很多时候人们把自己的某些行为看作是理所当然的,意识不到文化价值观影响的存在。文化在这里是指决定一个群体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如行为方式、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方式等。在旅游接待领域,关于文化价值观对消费者理解评判服务的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 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中国游客开始涌向境外。经过2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在2011年创下7025万人次的新纪录,是美国出境旅游人数的12倍,日本出境旅游人数的35倍。图1描绘了1993―2011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的增长状况。据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消费者输出国。我国出境旅游者的购买力也很巨大。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的统计数据,75%的中国出境旅游者在旅行中会重复消费超过三次,中国出境旅游者的消费额在法国等几个主要市场中都名列前茅。 二、中国文化价值观 各国之间文化存在许多差异。Geert Hofstede 在“文化的影响――比较不同国家机构及组织之间的文化和行为差异”中用四个指标揭示了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1权力距离指标。权力距离指标衡量人们是否接受不平等权力的分配,它表示权力被分配的平等程度和不同阶层的人对权力分配的平等或不平等的接受程度。 2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指标。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指社会联结的松散或紧密程度,即一个国家的人民更倾向于以一个个体的身份还是以某个群体成员的身份来处世。 3不确定性避免指标。不确定性避免指标衡量的是当面临不确定状态或风险时人们感受到的威胁的程度,在不确定性避免指标值很高的文化中,人们会通过严格的法律和规则以及安全保障措施来尽可能减少不确定状态出现的可能。 4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指标。如果一个社会是男性气质社会,就表明习惯上人们认为的男性化价值观,如竞争、成功、金钱物质超越关系处理、团结、关心他人、关心生活质量等人们习惯认为的女性化价值观

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观选择(一)

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观选择(一) 摘要:艺术教育有自己的特殊性和学科专业特点,但和社会科学其他专业一样,艺术教学、艺术教育实践中总涉及某些文化价值观念的传达。为达到真正能够接受文化精华,对糟粕、消极因素采取批判态度,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观选择教育是重要的。学校教育有责任、有义务培养自己的学生拥有相应的文化批判意识,但这种理性批判意识的养成,必须依赖学校教育各个环节重视文化价值观选择的教育。 关键词:艺术;艺术教育;文化价值观 Abstract:Thearteducationcontainsimilartoprofessionalcharacteristicsofcourse,butandsocialscienceotherlyp rofessionownspecial,theartteaching,thearteducationpracticemediumtotalinvolvesomeculturalcon ceptofvaluestoinform.Forattainrealcanaccepttheculturalessence,adopttocriticizetheattitudetothe draff,negativefactor,theculturalvaluethechoiceeducationwithinthearteducationisimportant.Thesch ooleducationcontainresponsibility,havethedutydevelopmentownstudenttoownthehomologouscul turaljudgmentconsciousness,butthiskindofreasonablenessjudgmentrealizeofdevelop,mustdepend ontheeducationoftheeducationeachlinkoftheschoolvalueculturalvaluechoice. Keywords:art;arteducation;cuturalvalueview 和人文社会科学其他各学科的教学一样,艺术教学实践中也包含着文化观念、价值观的教育与选择。也就是说,艺术专业课不仅仅是某种技能、技艺、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包含着某些价值观、尤其上文化价值观的传达——属于人们热衷谈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关于艺术与文化、文化素养之间的关系,已有人进行过比较充分的讨论,从不同视角揭示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但根据艺术学校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专业课设置、教学的特点,还应注重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并通过综合性达到素质教育之目的,体现艺术学校教书育人的独特之处。艺术教育、艺术学校的专业教学活动与文化、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从内涵到实践,远比其他专业更加紧密。宏观上讲,艺术活动本身即具有非常强的文化特征或文化属性。因此,研究艺术教学、艺术教育与文化、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理应成为艺术学校教学、育人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讨论文化、文化价值观与艺术教学、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不同层面展开论述,进行学理剖析。结合艺术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我们认为,必须强调文化价值观对艺术教育、艺术教学的重要影响。人的价值观包括多重涵义,左右着人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文化价值观是人的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关涉人的文化观念,以及对文化的认知和选择。这种选择既是对具体文化知识的选择,也是对文化观念的选择。“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艺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1]据此可知,艺术的教学蕴涵着文化的教育,彰显著文化的价值意义。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文化,接受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会产生多重效应,直接影响着艺术学校学生对艺术真谛、内涵的认知与把握。正确的文化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的选择,不仅对于艺术学校的掌握艺术技艺、技能,领会艺术要领是重要的,而且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高远目标的理想坐标也是非常重要的。 按照传统的分工和划分方式,艺术面对的文化主要是本土文化和域外文化。不论是“西洋艺术”,还是本土民族艺术,都应对背景文化有所认知,并认识这些文化承载的价值观念。艺术本身一定蕴涵着人文精神,但人文精神并非是绝对的、超然的,必定体现着某些文化价值观念。一个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是,糟粕与精华同在,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共存。随之而来的、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如何教育、教导学生自觉抵制消极文化,如何通过文化素养的提升促进艺术水平的提升,拒斥文化糟粕,文化价值观及其选择能力、意识,绝非可有可无。因此,强调艺术教育、艺术教学中的文化价值观选择教育是必要的,也可以认为,文化价值观

中国电视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中国电视剧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1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概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内电视剧产业已积累了雄厚的软、硬件基础,影视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和一大批电视剧产业制作人才,同时,一批国有和其它经济成份的影视实体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不断脱颖而出,积累了丰富的市场、制作和管理经验,电视剧产业作品和市场营销的新方式和新观念在改革和探索之后已基本上被接受。 1.1中国电视体制特点 电视作为一种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大众传播事业,在世界各国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世界各国在电视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经营管理体制。目前世界各国电视的电视体制主要有五种类型: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私有私营、公私合营。根据这些体制在各国的实现程度的不同,各国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两种或者多种并行的方式运营。中国的电视体制是典型的国有国营体制,电视事业作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一直是按照行政科层体制来发展的。1983年前后,随着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基本政策,省辖市和许多县级行政区纷纷创办自己的电视台,并逐渐形成中央电视台——各省级电视台——市(地)级电视台——部分县级电视台这样一个树形网络结构。很明显,这个结构与国家的行政体制完全是同构的。这些由各级党政权力机关投资创办,作为行政机构一部分而存在的电视体系,其基本职能只能是国家宣传机器和“党的喉舌”。[1]近年来,这种中国的电视体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已经发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变化,但其中国电视组织的基本性质却没有改变。 1.2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电视剧的产业化进程与电视产业化进程密切相关,一方面是由于电视剧的市场是在电视台的节目经营中最先形成的,另一方面,在当下的中国,电视台作为电视剧的主要播出平台,具有明显的强势和垄断地位,对电视剧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诸多限制和影响。因此电视产业化对于电视剧的产业化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由于电视节目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等量的时间并不能真正体现节目的价值,这种不平等的交易方式必然会影响各台进行交换节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对节目的版权意识很淡薄,也很容易引起版权纠纷,特别是涉及国外电视公司就更加麻烦。因此,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明显不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电视节目经营的需要,所以,在电视节目交易逐渐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电视节目交流就逐渐停止了。 在电视节目经营市场的形成过程中,1986 年开始兴办的上海电视节首先开始按质论价[1],并且当场现金交易的完全市场化操作。以后相继兴办的北京国际电视周和四川电视节也都采取这种方式。这些稳定的节目交易市场的形成是中国电视节目经营走向

影视文化研究

以《Friends》和《爱情公寓》为例 探究当代都市文化 高二·九班 何建君张婕妤古译文韩洋 摘要 影视文化即电影电视文化是20世纪人类科技发展的新的成果。影视文化由于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背景之上,而拥有了许多迥异于传统文化形态、品种的特殊性、复杂性与丰富性。一部好的影片,蕴含着不同程度上的影视文化,而这些影视文化,正是这些影片受到无数追捧、无数模仿的原因。我们这次的研究也正是为了探究这一现象,为了更好的、更细致的进行探讨与研究,我们则选取了《Friends》和《爱情公寓》这两部均大受好评的剧集。在对这两部剧集的研究中,我们通过对一个个细节的分析,总结出了从这两部剧集中展现出来的中美现代都市文化异同,也分析了影视能给人带来的影响及原因。 关键词 《Friends》《爱情公寓》影视文化异同 引言 影视文化即电影电视文化是20世纪人类科技发展的新的成果。影视文化由于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背景之上,而拥有了许多迥异于传统文化形态、品种的特殊性、复杂性与丰富性。 狭义的“影视文化”,应当是体现为“影视艺术”,即以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电影、电视艺术作品为主体的影视存在形态,包括电影故事片、电视剧及艺术性的电影纪录片、艺术性的电视“屏幕作品”(如艺术性的电视文学作品、电视艺术片及艺术性的电视纪录片)。而广义的“影视文化”,应当是体现为电影、电视全部的存在形态。作为一个观众,在观看了许多国产影视作品以及美国影视作品之后,我们有了些许感触。我们发现了中美影视作品的许多不同,这其中最显著的不同是:中国的影视作品注重以历史为素材,美国的影视作品注重以未来为素材。中美两国影视走向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这其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是历史的厚度。中国更像是一个饱经风霜,阅历丰富的老人,中国影视产业所体现的仿佛就是一位老年人在晚年追忆逝去的美好时光一样,虽然记忆有些模糊,但大体脉络清晰。而美国则

从电视剧中看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国电视剧 一、中国电视剧发展概况 中国的电视剧几乎和电影是同步的,从1958年的《一口菜饼子》到现在,中国的电视剧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1980年中央电视台开播的《敌营十八年》是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也是中国第一部采用情景剧模式制作的最早产生广泛影响的通俗电视连续剧。 1990年中国第一部长篇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的出现掀起了中国电视室内剧的热潮,《爱你没商量》、《编辑部的故事》是其中的代表作,在这期间由宋丹丹、梁天等主演的《我爱我家》则将美国的情景喜剧的形式引入中国,为中国电视剧增加了新的剧种。1992年台湾推出的《戏说乾隆》的热播着推动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后的“戏说历史”电视剧的出现,其中1998年的《还珠格格》是代表之作之一,其收视率曾经在北京地区高达44%,在全国跟高达64%。 1999-2001年是中国电视剧的“警匪时代”,出现了《永不瞑目》、《警坛风云》、《罪证》、《警察本色》、《黑洞》等一系列以弘扬主旋律为主线,以善恶斗争为卖点的“公安电视剧”热。2000年中国内地的第一部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填补了偶像剧的空白,从2001年《流星花园》的出现,偶像剧在中国内地成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2000年以后中国电视剧有了长足的展,可以用一日千里来说。随着时代被背景的变化,中国的电视剧渐渐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衡

量。古装、现代、武侠、都市、军旅、励志、神话、历史、言情、穿越等各种题材各种类型的电视剧层出不穷。《隋唐英雄传》、《媳妇的美好时代》、《天下第一》、《摩登新人类》、《第五空间》、《奋斗》、《白蛇传》、《大秦帝国》、《佳期如梦》、《神话》、《宫锁心玉》等都是很好的作品。 17大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后中国已电视剧产业更是风生水起。到目前为止,中国电视剧已摘得三个“世界第一”的桂冠:电视剧年产量世界第一,电视剧年播出量世界第一、电视剧观众总量世界第一。据国家广电总局年度统计资料,2007 年中国生产电视剧529 部14670 集,2008 年502 部14498 集,2009 年402 部12910 集,2010 年436 部14685 集,2011 年469 部14942 集。不论是创作热情还是生产规模,中国已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电视剧生产第一大国。 二、中国电视剧和外国电视剧的比较 中国电视剧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它许多外国作品中还有很多的差距。 中国电视剧同外国电视剧(如美剧、日剧、韩剧)的差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中国电视剧与美剧: 中国的电视剧产量高、但是质量较差,美剧的制作成本很高,但是美剧的质量很高,在美国虽然没有中国的历史剧、乡村剧等题材优势,也没有古龙、金庸等小说家给他们写武侠小

几种文化价值观的理论

几种文化价值观的理论 1.文化整体论 谢弗提出“社会整体论”的观点,认为文化将世界和世界中的一切看作一个整体,世界需要整体论,需要统一协调,这是因为全球所面临的问题,大量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问题,需要大力增强国际合作和协作。主张所有的文化都必须力争成为广泛的、和谐的、有凝聚力的文化,完全融于自然的、历史的全球的环境之中,主宰各自的事务,文化成为未来世界体系的中心,它呼吁未来是“文化时代”,这既要求不仅要从文化角度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而且要重视与未来世界体系密切相关、有头等重要意义的文化品质和潜能。“把一切价值观都看作文化价值观,这便使得文化处于为价值观做出建设性贡献的理想位置。……文化对于那些与人类生存环境和未来世界体系息息相关的特定价值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使那些世世代代受到人类高度赞赏和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原则和理想脱颖而出。……这些原则和理想是:渴望智慧、知识、美和真理;追求尽善、完美和创造力,重视公正、平等、机会均等、参与多样性,发扬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精神;需要安定团结、长治久安;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传统;以及追求高尚。”

2.历史终结论 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1989年提出,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情,不仅是冷战的结束,而且是历史本身的终结,这些变化表明西方文化价值观的胜利,正是“人类思想演进的终点和作为人类最后的政府形式的西方自由民主制的普遍化。”(《国际文化思潮评论》1999年) 福山从黑格尔哲学出发得出了这一结论。 3.文明冲突论 塞缪尔·亨廷顿1993年提出,就冷战后国际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的新的研究视角。认为“未来世界政治的轴心可能是‘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冲突,可能是非西方文明对西方权力和价值观的反应。”(《国外社会科学前沿》1997年)在后来发表的《西方:独特,但并不普遍》中,提出文明的差异不仅是现实的差异,而且是基本的差异,文明的冲突也主宰着全球政治,由于文化因素在全球秩序中越来越重要整个世界正在进入文明冲突的历史时期。“在一个多极的世界里,西方的责任就是保障其自身的利益”。 亨廷顿证实了文明的差异,但开出的药方是冲突,但是文明差异的出路在于融合,绝不是西方价值观一统天下。 4.文化危机论 美国学者丹尼·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里讲到“美国资本主义已经失去了它传统的合法性,这一合法性

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

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 主流文化的治国理政价值观这是从政府到基层群众都关心的话题,它涉及到我们政府行为、政策导向的根据。怎么把握中国传统文化里边主流的治国理政理念? 首先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四个字是见于《管子》,中国讲的以人为本有鲜明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从西周以来,中国文化就向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全世界古代文明的文化都是以神为本,中国早期历史在商以前也是以神为本,但从西周开始,从周公封于鲁开始,他的思想就从以神为本的文化开始转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西周时期开始有一种思想,说神依人行,就是神是依人存在的。 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当时有这样的观点:依靠人的祭祀,神才存在,没有人的祭祀,神就没法存在。这就是说人世是神世的根本。这种思想在西周得以发展,形成了西周文化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特色。这就是中国人以人为本思想的最早起源。 春秋后期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绝大多数都是以人为本的。只不过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又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对人世的发展、协调、整理有不同的理念,但坚持人世优先,这是大家共同的想法。比如春秋的时候,有的思想家就提出,“天道远,人道迩”,迩就是近的意思。孔子其实也讲了类似的话,“敬鬼神而远之”,就是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人世上。 为什么要敬鬼神?我想从孔子的角度来谈,他承认神灵的存在,但神灵对人的作用有多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敬神,保留人的一种敬畏感。在一个古老信仰的传承下,虽然我们今天强调人世,但依然要保留一份对更高存在的一种崇敬和神圣感。为什么中国古人

在政治管理方面积累很多智慧?是因为很早中国人就把主要的精力投放在人世的管理上。 第二以德为本。这与今天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的思想类似。如果说以人为本是跟以神为本在比较中形成的,那么价值观、价值理念一般都通过理想、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取舍和比较建立起来,一个人的价值偏好、如何选择,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以德为本的对立面就是以刑治国,强调政令、刑罚的作用,忽视道德的作用,这是孔子反对的。孔子的思想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中国古代的主流治国理政理念中,孔子的思想有很大影响,这就是以德为本。 第三是以民为本,也叫民本思想。《尚书》中已有“民为邦本”的思想,邦就是国。在《尚书》里边,应该说有不少这样的思想。到了孟子,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在一个比较中看出你的价值选择。在孟子以前虽然有民为邦本的思想,君王还是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可是在孟子所表达的政治里面,君为轻。不管是君王也好,还是他的王朝也好,都比不上人民重要。这样一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反映了我们中国古代主流的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 最后是以合为本。以合为本的合,就是强调统一性,在国家的层面就是统一而不能分裂,它最高的表现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今天我们强调的价值观,讲中国人的理念,必须也有一个更高的视野。十八大报告里,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这非常重要。我们在讲发展时,一定要考虑生态文明的建设、维护和涵养。这一点与我们古老的思想资源结合起来,就是讲天人合一,中国人都趋向于

从中国电视剧发展看电视剧文化的多元共生

从中国电视剧发展看电视剧文化的多元共生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电视作为最传统、普及面最广的媒介,已深植于老百姓的生活之中。电视剧文化成为观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世界在走向一体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多元共生的局面。各国的文化积淀和氛围决定了受众需求的不同,进而也导致了中外电视剧内容与精神要义的不同。本文将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从生长于开放年代、络时代的,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成长起来的80后新一代的视角出发,对中外电视剧的发展与现状、中外电视剧形成的文化环境、电视剧文化多元化下的民族性等方面,对中外电视剧进行比较与分析。关键词电视剧文化多元化文化传播传统文化 一、电视剧文化的多元共生 在一个多种文化的星球上,不同文化的人们彼此间的交流既是不可避免的,又是古已有之的。1967年,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首次提出“地球村”的概念,当时,他就敏锐地感知到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将会紧缩成一个“村落”。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广播电视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社会、文化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之一,不仅改变了全球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体验,而且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公共事务等各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充实的媒介环境。 普列汉诺曾经说过:“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在一定时期的艺术作品和文学趣味中都表现着社会文化心理。”而广播电视媒介中的电视剧因其传播最广泛、受众最多、渗透最深的优势成为文化交流互动中最为直接的艺术形式,历史地被推到了潮头,作为特定民族的社会生活和特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在电视作品中确实充满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因子。 (一)中外电视剧的发展现状与文化传播 在中外电视剧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欧美国家电视剧在中国传播所引起的前所未有的外来文化影响,在当今中国已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1980年5月,作为中美邦交正常化的成果,一部叫做《大西洋底来的人》的美国科幻剧突然出现在每周四晚中国观众的荧屏上。虽然这部电视剧比美国滞后三年播放,但它无疑代表着半个世纪以来欧美流行文化对中国大陆的首轮冲击。 而美剧在中国逐渐扩张的上个世纪80年代,也是中国的电视剧自身复兴之路的开始。1986年播出的根据经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创下了最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比较

第一章: 第一节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选择第二节文化—文明,一对术语的探源第三节 “文化” 释义第四节文化的性质与特征第五节跨文化比较方法论第六节我们的比较观 一、什么是文化? 广而言之,文化可以包容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全部文明成果,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文化一般有三种定义。首先是“理想的”文化定义。根据这个定义,就某些绝对或普遍价值而言,文化是人类完善的一种状态或过程……其次是“文献式”文化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知性和想像作品的整体,这些作品以不同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人类的经验。最后是文化的“社会”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这种描述不仅表现艺术和学问中某些价值和意义,而且也表示制度和日常行为中的某些意义和价值。 二、“文化”释义? 1.把文化看作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体,用它来概括人类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全部物质与精神财富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2.把文化理解为人类精神现象或观念形态的总和。3.强调文化作为人的社会行为与习俗的意义。4.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即把文化主要视作人类的艺术活动及富有仪式性的民俗活动的概括。5.一部分学者尤其是历史哲学家十分重视文化的历史传承性质,他们倾向于把文化理解为一个社会的传统行为形式或全部社会遗产。6.从功能和价值层面来认识文化的意义是文化概念探讨的又一思路。7.强调文化对人的思想行为的潜在指导和规范作用是另一类文化阐释的核心。 三、文化的性质与特征? 首先,我们赞成把文化看作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其次,我们把民族性和地域性看作文化的重要特征。其三,文化还具有规则性。其四,文化是历史承继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第五,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与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第二章:寻根 第一节河的赐于与海的磨砺第二节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第三节家国与城邦

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剧发展研究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的研究 班级:高一(2)班 学号:4240 学生姓名:郑嘉殷 指导教师:汤文 目录 一、研究背景 二、电视剧的定义及研究原因 三、我国电视剧体质特点 四、我国电视剧市场概况 五、改革开放以来各年代我国电视剧发展历程及趋势 六、我国电视剧存在的问题之己见 七、总结 八、参考文献 一、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中国电视剧早在1958年就在北京电视台上初露头角,但直到改革开放后,我国电视剧才算步入正轨。改革开放后,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与享受。也就是在这时候,中国电视剧开始较大规模的涌现,直到如今。 二、电视剧的定义及研究原因

电视剧是一种专为在电视上播映的演剧形式。它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诸多现代艺术元素,是一种适应电视广播特点、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而形成的现代艺术样式。“电视剧”的概念是中国特有的而在其他国家,人们称之为“电视戏剧”、“电视故事片”、“电视小说”等。正因为其多元化的性质与日趋增大的影响力,本组学生认为,对中国的电视剧进行一些研究是可行的,有意义的。 三、我国电视剧体质特点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电视剧体制特点。中国的电视体制是国有国营体制,电视事业作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一直是按照行政科层体制来发展的。1983年前后,随着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基本政策,省辖市和许多县级行政区纷纷创办自己的电视台,并逐渐形成中央电视台——各省级电视台——市(地)级电视台——部分县级电视台这样一个树形网络结构。这些由各级党政权力机关投资创办,作为行政机构一部分而存在的电视体系,其基本职能只能是国家宣传机器和“党的喉舌”。近年来,这种中国的电视体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已经发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变化,但其中国电视组织的基本性质却没有改变。 四、我国电视剧市场概况 中国电视剧市场发展概况及其特点是分片段介绍前的总览与概括。电视剧的产业化进程与电视产业化进程密切相关,一方面是由于电视剧的市场是在电视台的节目经营中最先形成的,另一方面,在当下的中国,电视台作为电视剧的主要播出平台,具有明显的强势和垄断地位,对电视剧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诸多限制和影响。因此电视产业化对于电视剧的产业化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由于电视节目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等量的时间并不能真正体现节目的价值,这种不平等的交易方式必然会影响各台进行交换节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对节目的版权意识很淡薄,也很容易引起版权纠纷,特别是涉及国外电视公司就更加麻烦。因此,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明显不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电视节目经营的需要,所以,在电视节目交易逐渐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电视节目交流就逐渐停止了。在电视节目经营市场的形成过程中,1986?年开始兴办的上海电视节首先开始按质论价,并且当场现金交易的完全市场化操作。以后相继兴办的北京国际电视周和四川电视节也都采取这种方式。这些稳定的节目交易市场的形成是中国电视节目经营走向有序化、市场化的基础。 五、改革开放以来各年代我国电视剧发展历程及趋势 经过多方参考与了解,我们大致将改革开放以来分为几个片段为大家讲解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 我们将电视剧发展历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1978—1979年:复苏 1978年,在拨乱反正的大形势下,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文艺界全面复苏。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进行衡量,1978、1979年的电视剧作品仍沿用了直播时期所遵循的舞台剧式的创作观念,在情节结构、场景转换及各种具体表现手法上,并没有对电视艺术的表达特性做出进一步的探索,电视剧创作尚未呈现出鲜明独特的艺术品格。从电视剧的功能角色来看,此时的中国电视剧,仍习惯性地充当着政治意识形态的共建者,在主题表达上简单直接,且自觉配合主流话语需要。 二、1980—1986年:启蒙思潮 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媒体事业的恢复发展和文学创作的初步繁荣,有力地促进了

电视剧研究重点

填空 电视剧包容了编、导、演及全体电视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 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构成电视剧的画面。 摄制技巧和生产流程影响画面造型艺术。 文化蕴含是文化时间和文化空间。 简答 电视剧怎样区别于别种的相关艺术? 电视剧是由演剧进行审美的艺术;在这种形式的艺术里,它无疑包容了编、导、演及全体电视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而在剧情的进展中,戏剧冲突、人物之间的戏剧动作、戏剧语言,又都是充分地艺术化的。而所谓演剧,不言而喻,是在导演的指挥下,在一定的场合或载体上由演员扮演角色,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综合艺术。当然,所有综合的各种艺术成分,都必须浑然一体,不能脱离戏剧艺术的特点而存在。换句话说,这种的艺术手段,体现的是多种的艺术元素的介入,一旦这种介入得以实现,这些艺术元素所归属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导演、表演等等艺术样式,就不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了。诸多元素会体现为整个电视剧艺术生产流程中不同“岗位”、不同艺术工作者的各司其职而又通力合作、相互兼容、共同演剧。 电视剧的传播特征是什么? 传播途径和接受方式生成审美创造的特征。电视剧的传播就有了这样的特性,运用日新月异的电子技术手段,通过连续运动的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元素,再现具象和表现意象的句画面和艺术性的画面造型,按时间流程有序地传播给千家万户中的观众。这种传播的目的地是一个个家庭,受众是存在着亲属关系的家庭成员。这种收视场合具有亲密的氛围。收视中,千家万户都是“各自为政”的。各个家庭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种种差异。这差异,包括各个家庭之间和一个家庭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收视行为中价值取向、评价标准、观赏趣味的不同。电视意识是什么? 电视意识就是电视剧创作者运用电视这一工具进行创作的观念,在创作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通过电视媒介本质特性及其内在联系的认识,在创作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自觉控制和调节自身的艺术生产实践的一种思维活动。主要包括对象意识的定位和可视性的强化。 什么是电视剧艺术的审美价值? 电视剧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在于,电视剧策划人、剧作家和电视剧导演、表演及其他造型艺术家,立足于对生活的某种独特感受、独特发现这个基础,出于某种情感的、思想的需要,通过艺术的想象,以声像符号系统为语言载体,在画面讲述的故事中对世界进行一种审美的再创造,即,将现实的生活世界幻化为虚构的艺术世界,使这个艺术世界中的艺术形象,艺术地显现出某种精神指向来,用以引导和评估人的某种社会实践和认识,为人服务,为社会服务。 电视剧艺术的社会功能,包括哪些? 和别的文学艺术一样,电视剧艺术也具有多种功能,并构成一个功能系统。包括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可以说,审美功能是电视剧艺术诸多功能中最基本的功能。 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的画面和声音传播形态使它比其他艺术更容易被社会群体接受。它自身的特征使它兼有娱乐和审美的多种功能,体现出了广泛意义的文化形态,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商业文化。这并不就是

国内跨文化价值观研究问题综述

国内跨文化价值观研究问题综述 [摘要]本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2008)中66篇相关文章的题目、关键词和摘要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四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试析其产生原因和对跨文化交际学学科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价值观研究综述 一、引言 文化价值观是解释人们交流方式和信息理解差异的关键,胡文仲在《跨越文化的屏障》中以“贯穿一切的红线”来比喻其在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从国外特别是美国的相关成果来看,此类研究一直是学科理论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反观国内学界,虽然一直强调对文化价值观的理论探索,但至今还未产生较有影响的理论或测量工具。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回顾十年来我国跨文化价值观研究的发展状况,总结存在的基本问题,并提出参考性建议。 二、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的范围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提供的1999—2008年所有期刊论文和中国优秀硕博学位论文。笔者首先以“跨文化”和“价值观”为关键词进行初步检索,共获得329篇文章,接着对文章的题目、关键词和摘要进行阅读,选出研究目的为应用文化价值观理论解释或预测跨文化交际效果的文章,确定66篇文章为本文分析对象。 66篇文章在发表时间上的特点是从1999年到2006年数量逐年上升,仅2005、2006两年就有30篇,占十年里同类文章总数的45.5%。2007到2008年,发表呈下降趋势,笔者认为原因可能就是缺少理论创新,无法继续深入导致。在理论使用和研究方法方面,66篇文章共涉及8种文化价值观理论,其中60篇为解释性描述,6篇为量化研究。 笔者又对有明确理论来源的42篇文章进行阅读,据此归纳总结了目前国内跨文化价值观研究存在的四个基本问题: (1)解释多,实测少;(2)视野狭窄,理论滞后;(3)方法单一,质量差

人的价值取向 选择及问题

人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指某些价值观成为一定文化所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或为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就具有评价事物、唤起态度、指引和调节行为的定向功能。可将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倾向加以研究,也可把它作为一种人格倾向予以探索。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人们在工作中的各种决策判断和行为都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前提。管理心理学把价值取向定义为“在多种工作情景中指导人们行动和决策判断的总体信念”。人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工作态度和行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着名心理学家西蒙认为,决策判断有两种前提: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说明价值取向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代人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价值取向:由单一的价值观向多元的价值观转化 随着思想的解放,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的碰撞,现代人不再轻易地、不假思索的迷信和接受某种价值观,而是呈现出不同的理想信念、不同的道德水平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价值的超前与务实并存、人生目标的多样化与统一性交织在一起。他们有的信奉“人生价值”于个人奋斗,有的信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有的信奉“金钱至上”,有的则信奉“合理的利己主义”。值得肯定的是面对着一个经济信息全球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新世纪,当代人敢于冲破墨守成规的观念,用自己的眼光审视社会,敢于设计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但也应看到,如果不能理性地正确对待复杂的人生,无中心、无秩序的“多元型”人生价值,可能会导致无所适从,从而陷入困惑、迷茫和自我价值失落的境地。 2、价值选择: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化 过去,人们对目标理想的追求一般表现为理想主义。而现在由于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较大差别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得人们在价值观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他们立足于现实,讲求实惠,由务虚向务实转变,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化,其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评价职业的主要参数是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力、职业的稳定度等,这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提出了对待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抓住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而且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要求。 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中,最大问题就是共同价值观的确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面对国际国内条件变化造成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树立国家伦理价值共识,保障我国文化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共产党一直反复强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正是从战略高度提升国家伦理价值认同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更是概括了包括“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 个价值理念“作为美好的价值目标,展现着人们为之奋斗的前景与指向,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行;作为基本的价值尺度,为人民提供了衡量各项建设事业得失成效的重要依据,引导

着社会的发展航向;作为明确的价值范畴,确立了党和国家、全体社会成员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坚持“尊道而贵德”的好传统,“道”就是世界上永恒运动着的最根本规律;而“德”则是人类对于“道”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它在人生和社会中的体现。如今,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开始面对新的“道”和“德”:这个“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德”,狭义说就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道德,广义来说,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承载着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提高国家伦理认同的“铸魂工程”。 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我们概括和总结

大数据时代下电视剧产业发展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电视剧产业发展研究 以近年兴起的大数据为背景,从大数据对于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宏观影响切入,着重剖析当前电视剧产业发展所呈现的以目标受众诉求为出发点的新态势,进而具体阐释大数据时代下的电视剧产业创新点,即以市场诉求为核心的定制剧制作与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的精准营销模式。 标签:大数据;产业价值链;电视剧产业 英国牛津大学网络学院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Big Data:A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We Live,Work And Think》一书中阐明,大数据已经对世界的各个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是一场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2013年是大数据元年,相比于2013年上半年,42家省级电视台上星频道中有39家卫视实现了全媒体收视增长,平均增幅达87.34%,随着传统媒体对于全媒体的重视及多平台的推进,全媒体大数据将成为文化产品的新指标。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信息的整合将成为电视剧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1大数据语境下的中国电视剧产业价值链 大数据即超大规模的信息数据,大数据的发展将使观众获得新的认知与新的价值。大数据语境下,电视观众的收视数据规模扩大,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比重也不断增大,且整体数据结构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收视数据所发生的结构性变化,推动了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优化。 大数据时代,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中平台运营环节产生了的巨大变革,其最突出的表现即“制播分离”后,“制”与“播”的地位趋于等同。这无疑给予了制作环节更为平等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促进了电视剧价值实现途径的多元化。随着技术进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运营商、媒介提供商与传播设备提供商也趋于多样化,移动电视、电视台数字付费电视、网络电视等应运而生。运营环节的变化,进一步提升了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价值流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资金流与信息流平衡发展,电视剧产业竞争力随之增强。大数据语境下中国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架构如下图1所示。 图1中国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架构图在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电视台的营销平台逐步成为中国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增值焦点。生产制作环节若无法实现其应有增值,必将阻碍电视剧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而信息流对于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流程覆盖的不完整,将直接导致信息的滞后反馈甚至信息缺失,这显然不利于我们实现电视剧制作水平的提升及电视剧整合营销的优化。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观众、广告商和消费者,即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终端的诉求得以最大限度的反馈到价值链的源头。 2电视剧产业在大数据时代呈现的新态势

穿越剧的文化现象研究

穿越剧的文化现象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市场的日益扩展,各类电视剧题材不断推陈出新。穿越剧作为荧屏新宠,掀起收视热潮,在当前电视剧市场中颇受欢迎,成为时下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新兴的电视剧题材,穿越剧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时空交错的剧情,带给观众新鲜的审美体验。与穿越剧的热播程度不相协调的是,目前学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刚刚起步,许多研究角度尚无人涉及,全面整体的研究更是欠缺。本文将立足于穿越剧这一新鲜的电视剧形态,对其起源、发展、流行原因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初步的探讨。本文的思路如下:首先简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现状及研究内容。目前研究多停留在对某部作品的简短评论,或是对穿越剧盛行外部原因的简单探讨,缺乏对穿越剧本体和整体的关注。本文即是立足此现状,旨在对穿越剧进行较为深入、整体的研究;第一部分对穿越剧的涵义进行界定并从纵向上追溯其文化源流及梳理其发展历程。指出穿越剧的核心是“穿越”这一艺术手段与其他类型剧的糅合混搭;并从古代文本开始追溯,系统地梳理穿越文化在我国的文化溯源,文本发展,再至电视剧艺术的发展过程;第二部分则立足穿越剧本体,从文本类型、故事模式、主题上分析归纳其内在魅力;第三部分立足穿越剧审美特征、大众文化心理及当前社会文化背景,从内因、外因角度综合考虑,深度剖析穿越剧这一文化热潮的产生的原因,分析总结出穿越剧的风行是由于其独特的审美体验,以及受众文化心理上的种种诉求,另外,大众文化的发展,媒

介的变迁,媒体商业化的运作和精准营销也是穿越剧流行的重要社会原因;第四部分从横向上将国内穿越剧与国外穿越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其各自文化背景下呈现出的差异;最后归纳总结出国内穿越剧现存问题,即同质化的情节模式、庸俗化的审美趣味、肤浅化的文化内涵,并从内容、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以及内涵、逻辑的完善方面提出一些思考。

关于工作价值观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工作价值观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对企业职工和管理人员工作价值观人口学特征的问卷调查现实:员工工作价值观与性别、年龄、职位和受教育程度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并且员工工作价值观水平随年龄、职位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这一结论表明:企业应根据员工新时期工作价值观极其个体差异调整以往管理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工作价值观、个体差异、因素分析、企业管理 一、工作价值观的基本论述 工作价值观是西方国家近20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但有很深的渊源。自马克思·韦伯(Max Weber,1930)和理查德·托尼(Richard Tawney ,1926)的著作发表以来,工作价值观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Weber曾在其组织理论中提出,人的信仰、传统习惯和道德观念等思想因素也是行为的一种重要的内在驱力,并冠以“传统的权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组织手段。我国传统哲学也主张从工作价值观的角度来进行管理,例如儒家思想极力宣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崇尚绝对忠诚与服从的品德,提倡克己敬业等,可以视为是中国古代提倡的工作价值观。现代西方工作价值观研究大致可分为三大分支:结构研究、相关研究和文化差异。 工作价值观是与工作有关的目标,是个人内在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性或属性,可以代表一个人想从工作中获得其渴望的东西。因此工作价值观指的是个人对一般工作的态度,而非对某一特定工作的态度,且是通过社会化过程逐渐积累而成的(Wollack,1971)。另外国内学者吴聪贤(1983)将工作价值观定义为“员工针对某一特定工作所反映的价值倾向、工作所具有的意义,以及工作中所关系的规范、道德伦理与行为准则”。由此可知,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于工作价值观的定义,仍难以界定。 工作价值观,是要在管理工作中通过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去引导员工的工作价值观向积极、健康的方向转变,改善员工的心态,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认的工作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即核心工作价值观、辅助核心工作价值观、全面(且不断完善)的工作价值观,具体又指对工作的认识、明示好的标准和不好的表现、对错误的处理原则。 二、影响工作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影响工作价值观的因素很多,像员工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位等。另一方面,工作本身的性质、年薪等,也会对工作价值观产生影响。学者Jan 与Romie(2004)更进一步指出,工作价值观也会受到经济变动的影响,在经济衰退时,员工对于马斯洛层次理论的较低需求会提升,但较高需求反而会下降。 以性别来说,性别与工作价值观呈显著相关关系,女性较男性的工作投入为低。性别是工作价值观的区分变量。男性较女性偏重于外在价值,重视名利和社会地位的工作;女性职工偏重于内在价值,较重视人际互动,安全感和工作条件。因为男女两性在传统文化上有不同的认同,通常女性性别社会化角色造成工作投入比男性低。此外,女性双重角色的负荷也造成较低的工作投入。研究发现女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