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

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

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
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

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

近年来,物价上涨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经济生活中突出的问题之一,人们越来越感觉到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压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从2010年1月份的101.5一直高涨不下,到今年5月份达到了103.1,CPI的月度数据基本上每个月都在增长。选用了1990年~2009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因为我国在1990年以前的货币供给量的计算口径与现在的不同会产生偏差)。综合运用了协整理论分析以及误差修正模型来揭示我国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长期均衡及短期波动关系。

标签: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

0 引言

通货膨胀是衡量一国宏观经济运行是否稳定和健康的重要指标。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价格总水平大幅度持续上升的货币现象,并指出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其扩张率将全部转化为通货膨胀率,也就是说货币供给增加是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根源。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价格变动与货币供应密切相关。弗里德曼利用美国1867年~1960年间货币供给(M2)与通货膨胀(GDP缩减因子)的数据分析发现高的货币供给导致高的货币膨胀,但两者没有短期相关性。另外,McCandless和Weber考察了110个国家,得出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具有非常强的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在0.92~0.96之间,几乎接近于1,并且长期来看,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将最终导致相同程度的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最终体现在物价的变化上。我国的众多学者在该问题的分析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王少平以1978年~1994年为样本,验证了中国通货膨胀形成的基本原因是货币发行过量。

1 指标选取

判断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程度如何,涉及到通货膨胀率的侧度问题。目前,常用的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有消费价格指数(CPI),零售价格指数(RPI),批发价格指数(W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IPD)等。国际上,一般采用CPI指标来观察某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虽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只是局限于统计居民家庭消费的商品和劳务,而把国家消费和集团消费排除在外,不能全面的反映物价的变动,但它编制较为简单,有可靠的数据来源,且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本文选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我国货币供应量一般分为三个层次,M0、M1、M2。其中,M0为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笔者认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最能反应货币的总体情况,而之前也有学者作了研究发现

通货膨胀与房价的关系

通货膨胀与房价的关系 通货膨胀,一个在2008年被人们越来越多提起的词。我们先来了解下通货膨胀,它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的货币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那么与住房价格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自1999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业得到持续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房价持续地上涨,增幅远远高于一般商品价格,引发了民众对泡沫经济的种种猜想。尤其在目前通涨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房价上涨也变得越发敏感。很多人认为,房价的飙升对经济的通货膨胀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为什么人们会有这种感觉呢,这是因为在2004年至2006年,内地各大城市住房价格猛涨的时候,通货膨胀并没有很明显地表现出来。而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目前我国衡量通货膨胀的统计指标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居住类消费的计算权重较低,大概在13%左右,并且没有计入商品房销售价格,只是计入房租价格。二是CPI对食品类消费的权重较高,大约在33%左右,而房价对食品类商品价格的影响有着滞后效应。 住房价格的飙升到底对我国的通货膨胀有什么影响,可以说,住房价格是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主要诱因之一。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是由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引起的,食品类商品的价格为什么在2007年大面积的上涨呢,主要原因两个,一是受国际市场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属于输入型通货膨胀;二是受到房价飙升的影响,受到商品比价复归特性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为什么房价的飙升带来了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 了解一下什么是比价复归。所谓比价复归就是具有比价关系的不同商品的价格先后发生同方向、同幅度的变化,使比价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复原。各种商品之间的价值比例是商品比价关系的基础,但由于商品价格偏离价值的程度不同,比价复归所引发的结果也不相同。比价复归大致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行政力量主导下的比价复归,比如,由国家定价的商品,政府一般要根据商品的价值和商品的供求关系来确定比价。一种是市场力量主导的比价复归,这是一种隐性的但非常强大的力量。各种商品的价值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商品比价关系的基础,因为商品的价格背离其价值的幅度是有一定客观限度的。 因为通货膨胀与房地产价格之间关系较复杂,难以直接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正如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个货币问题,房地产价格波动可以说也是一种货币现象。根据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应量及通货膨胀等经济数据,运用经济计量方法找出房地产价格的货币影响因素(货币供应量),通过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量探讨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二者之间关系,从而进行一些判断并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理论基础。 一、货币供应量的概念、指标及影响货币供应量(也称货币存量),是指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全社会在某一时点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现阶段我国的货币供应框架体系中,货币供应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 M0 = 流通中现金M1(狭义货币)= M0 + 非金融性 公司的活期存款M2(广义货币)= M1 + 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是指M2。 通常来讲,衡量货币供应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物价总指数变动较大,则说明货币供求不均衡,反之则说明供求正常。 二、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 从货币分析法的一个公式:Md= P L ( R ,Y )我们可以得出,货币总需求 (M)与价格(P)、利率(R)和产出水平(国民收入-Y)有关。在利率 (R)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要保持物价的稳定就要保证货币的供给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

中国货币供应量数据分析

中国货币供应量数据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住金融统计系统不完善导致的时间序列数据中缺失数据的挖掘、修补办法;掌握数据的收集渠道。 二、实验背景 分析与检验经济货币化程度,需要广义货币M2的时间序列数据。现有的公开统计当中,中国统计年鉴金融业的货币供应量是从1990年开始的,1978—1990年的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可以在中国统计局年鉴数据金融方面找到,其他方面数据需要挖掘修补。 三、实验类型 设计型实验。本实验主要是设计对1978年——2012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数据的挖掘、处理与分析的基本路径与程序。 四、实验环境 数据处理软件:微软Excel工作表 Minitab15统计软件 数据比较:利用Minitab15统计软件计算各项统计指标。 五、实验原理 广义货币M2 的统计构成原理。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货币统计标准与我国的货币统计实践,广义货币M2的计算公式为 M2= 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中,狭义货币M1的计算公式为: M1 =流通中的现金(M0)+活期存款 按照 M2的计量原理及相应的基础数据进行测算 平均值=隔年货币供应量之和/年数 标准差=∑(每年货币供应量-平均值)∧2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六、实验步骤

第一步,从中国统计年鉴中找出数据1990年——2011年的有数据 第二步:上述数据只是1990年以后的,所以,从国家统计局中找出1978年——1990年之间的部分数据 第三步:合并上述数据得到下列数据表: 1978 212 1979 267.7 1980 346.2 1981 396.3 1982 439.1 1983 529.8 1984 792.1 1985 987.8 1986 1,218.40 1987 1,454.50 1988 2,134.00 1989 2,344.00 1990 15293.4 6950.7 2644.4 4306.3 8342.7 1991 19349.9 8633.3 3177.8 5455.5 10716.6

货币供给的增加一定会导致更高水平的通货膨胀吗

货币供给的增加一定会导致更高水平的通货膨胀吗 货币供给的增加一定会导致更高水平的通货膨胀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现在大家都有一 个共识,那就是过度的货币供给发行会导致通货膨胀,也有经济学家说过,任何通货膨胀的本质都是货币问题,但是在我们的现实中好像货币供给的增加也不一定会带来更高水平的通货膨胀。 下图是过去20年中国货币(M2)供应增速,在2009年是过去20年最高点,当年的增速 高达28.5%,到了2010年也高达19.7%,而2005年到2008年平均来看,M2的增速也在17%左右。但是到了2017年之后,M2的增速降低到8%左右。按理来说,2009年货币供给速度最高,那么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也应该是最高的,最起码是最高的之一。 但是实际情况却令人大跌眼镜,下图是过去20年中国CPI(即通货膨胀率),最高的一年 是2008年,高达5.9%,2007年也有4.8%,是第三高的一年,第二高的一年是2011年,为 5.4%。2009年的CPI是-0.7%,这是过去20年里第二低的一年。 2009年的货币发行增速是过去20年最高的一年,而且是远远高出其他年份,但是2009年 的CPI指数却是20年来第二低的一年,如此之大的反差让人很费解。另外就是2017年以来 M2的增速是明显要低于之前的年份的,但是CPI数据却呈现出走高的趋势。这个两个现象都 说明了货币供应和CPI之间存在非常不对称的问题。

但是如果我们回到2009年,我们大概是很容易知道,当年的房价上涨是非常厉害的,当年全国新房平均价格上涨幅度高达30%,而2009年的GDP增速也不过是9.4%,这个增速甚至还不如2008年的9.7%,2008年是次贷危机,这是号称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国GDP增速在2007年高达14.2%。到2008年几乎降低了三分之一。要不是推出4万亿的投资计划,那么降低的幅度会更大。 为什么2009年M2大幅增长28.5%,但是CPI反而负增长0.7%,GDP增速也出现了增长放缓,那么这些钱去了哪里?其实上文已经说了,2009年全国的房价平均上涨30%,可谓是20年来最大的当年涨幅,这个涨幅也直接刺激了2010年房地产市场的“国十条”出台,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严厉的调控,以遏制房价的快速上涨。 我们知道M2虽然会引发通货膨胀,但是我们的CPI只是包括了一般的消费商品,但是并没有包括资产,这些资产主要是两样,一个是股市,一个是房地产市场,而我们国家的股市一直上牛短熊长,并没有出现长期牛市,所以是无法稳定承载货币的,但是我们的房地产市场是可以的,我们的房地产市场20年来是一个牛市,而作为对照,美国的股市是长牛的,尤其是2008年以来出现了史上最长的股市牛市。

货币供应量分析

货币供应量分析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我国货币供应量分析 【摘要】货币是一国经济运行中必不可少的流通媒介,而一国的货币供应量也就与经济的健康运行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货币供应量的合理性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国家的合理投放控制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中国2008-2017年广义货币供应量进行总结分析,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货币供应量被定义为在一定点时间上全社会具有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的存量。当今,我国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次是流通中现金M0,也就是在银行系统之外流通的现金;第二层次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羊类存款。第三层次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1则能够体现出在经济体系中的实际购买能力;M2则不但能够体现实际的购买力,而且还能够体现可能的支付能力。 这篇文章主要依据2008-2017年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基本总结与分析。近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重要不可忽略的事实即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测度的流动性快速增长。 一、我国货币供应量现状 由图1的M2近十年的总量走势可以看出,广义货币的供给量一直呈较快速度上升,由2008年1月的亿元到2017年9月1655700亿元,可以看出M2总额扩大了近4倍,其上升速度较快。

由M2同比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来看,08年后我国货币供应量不断上涨,同比增长率一度达到30%的高值;而后随着经济的复苏,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其增长率也就下降到今天9%左右,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在减慢。 二、影响货币供应量因素 货币的供给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相乘所得到的数值,那么它们就成为影响货币供应量总额的关键因素。 (一)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主要为商业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以及公众所持有的通货。我国的基础货币量总体还是呈稳步上升趋势,由08年初的10万亿元增长到17年第二季度末的30万亿元,扩大了近三倍。从14年开始基础货币余额有所下降,后又小幅上升,至今呈较为平稳的变动状态。 当今的金融体系中,任何经济主体的基础货币都是由货币当局发放的。货币当局通常通过三种途径来投放基础货币:一直接投放通货;二控制改变黄金以及外汇储备;三实施货币政策。 1.大量的外汇储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环境,我国的外汇储备总额一直位于世界的第一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总额起初在1992年的时候只有217亿美元,然而到2014年6月就达到了万亿美元,也是历史上的最高值。而17年9月,我国外汇占款余额提高了亿元,达到了万亿元人民币,此次是近两年以来第一次出现的上升。 2.宽松的货币政策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本文采用2000年1月到2015年10月的月度数据,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研究货币政策中的货币供应量和公开市场业务中的股票市场对我国通货膨胀有一定的波动影响,并且前者作用较强,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起作用逐渐减弱。 标签: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V AR模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我国已经是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系,由于我们的金融市场还很不完善,政府对市场进行调控时做出的政策还不能准确的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从根本上了解,各政策的影响,就可以准确把握经济的宏观调控。 王凯和庞震(2008)的研究弗里德曼假说在我国是成立的,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增加将会减缓我国的经济增长。这都说明货币供给将一定程度影响通货膨胀。程彦斌,唐诗磊,李杜(2009)表明货币供给量对我国的通货膨胀影响并不显著,并且不能预测通货膨胀。对于这些文献,各有各自的观点,对于不同的观点看法,首先各研究者使用的数据不同,起始时间不同、各项数据的频率不同,年度数据、季度数据和月度数据这在根本上就可能存在差异。其次选取的模型方法有所不同,文献常用的模型为协整误差修正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等,不同的模型对数据的要求也是有所不同,因此可能有不同的结果。还有就是研究者中处理该項变量,还加入了其他的变量,因此受到影响,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大多数文献是通过样本来进行估计各项指标的直接关系没有进行对比。现实生活中经济形式是十分复杂的,也就是不能直接进行简单变量关系的确定,只是单一研究变量的关系,忽视变量之间互相影响,变量的传导机制。因此在研究中需要的是将现实中的因素加入其中,结合现实进行检验,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本文采用的是V AR模型研究在现阶段我国在面对通货膨胀及物价发生变化时,所应采用的政策,首先,在经济学中,国家稳定经济的手段主要有,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但是当调控通货膨胀时,一般不会采用财政政策,这是因为财政政策,是一种长时间调节的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才会产生效果,所以一般很少变动,在西方国家中,有着成熟市场经济体系,所以一般采用的是公开市场业务,进行经济的调控。但是在我国就不能直接来进行使用,首先我国的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具体采用哪种政策,本文根据近年来的各项指标变化,将做出具体分析给出一定的建议。 本文主要应用向量自回归(V AR)模型来对问题进行研究的。V AR模型是由希姆斯(sims)在1980年提出来的,模型采用多方程联立,利用模型中的所有内生变量对它们的若干滞后项进行回归,最后估计全部的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一般根据AIC和SC信息量取值最小的准则确定模型的滞后项。在使用V AR 模型可以不必对模型中变量的内生性和外生性做出假定,避免了对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关于所有内生变量滞后项函数的建模问题。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4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第4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 1.由实际可变因素带来的货币变化的不相关性被称为货币中性,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同货币中性的观点,将其作为一种对长期而不是短期的经济的好的描述。()【答案】T 【解析】货币中性是指货币对实际变量的无关性。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同,在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 2.古典理论使我们可以不用涉及货币供给而研究实际变量的决定。() 【答案】T 【解析】古典二分法的产生是因为在古典经济理论中,货币供给的变动不影响实际变量,货币是中性的,因此可以不用涉及货币供给而研究实际变量的决定。 3.货币可以将现在的购买力变成未来的购买力,这是货币交换媒介职能的表现。()【答案】F 【解析】货币可以将现在的购买力变成未来的购买力,这是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表现。 4.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如果高于预期的通货膨胀,那么债权人会受益而债务人受损。() 【答案】F 【解析】本题所述条件相当于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高于实际的通货膨胀,则债权人受损而债务人收益,因为偿还的价值比双方预期的低,也就是比实际应该支付的低。 5.如果通货膨胀被完全的预期到了,那么通货膨胀将是没有成本的。() 【答案】F 【解析】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成本包括:①由通货膨胀税产生的人们持有的货币量的扭曲; ②因高通货膨胀引起企业更经常地改变它们的价格,从而产生菜单成本;③面临菜单成本的企业不会频繁改变价格,导致资源配置上的无效率;④税法的许多条款并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效应;⑤通货膨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方便。 6.当期物价水平不仅受当期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而且还与未来货币供给量预期相关。() 【答案】T 【解析】如果预期未来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则现期的物品将会升值(贬值),相

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

七彩杂货店 --项目书 姓名:吴金乐 学号:20080332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学院:贸易与行政学院 指导老师:吴永球 完成日期:2011.06.14 摘要: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运用spss工具模对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得出的结论: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稳定关系,货币供给量变动是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货币政策仍具有最终影响价格水平的能力。借此分析2008-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率成因和相对于回归方程计算的膨胀率偏低

的原因。 关键词:金融危机;货币供给量;通货膨胀;回归方程 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中国政府于2008年10月开始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广义货币供给量急剧增加,从而引发了学术界对未来通货膨胀风险的疑虑。依据货币数量理论和弗里德曼对美国货币发展史的研究成果,货币供给量增长是决定通货膨胀的根本因素,较长时期内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成正向变动关系[1]。本文拟采用VAR模型就中国货币供给量变动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程度及其有效影响时期进行实证分析,以预测中国急剧增加的货币供给量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程度。 自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由于担心美国的次贷危机会向我国蔓延,导致我国的经济增长放缓,再加上我国政府在历次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这次次贷危机一发生,我国中央政府马上开始猛吃药,中央政府立刻出台8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并且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相的配套20万亿。当然,这些举措的效果也是相当的明显,在美国等的一些国家经济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却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以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为9.6%。本来我国可以通过经济的适度放缓来挤掉我国的房地产泡沫,使经济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但由于这一轮的刺激经济的措施却会使房地产的泡沫越来越大。同时,这28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副作用还没有凸显出来,特别是向市场中投放了这么大的货币,今后的高通货膨胀率是不可避免的。真实情况也是这样,从2009年开始,流动性过剩开始显现出来,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等现象陆续出现,这是典型的由于流动性过剩导致大量的货币寻求出路,致使大量的农产品的价格飙升,股市繁荣也是一个人真实的写照,2009年我国股市经历了罕见的牛市,也就是股市起到了分流相当大的流动性的作用,使得通胀率出现的时间有所延迟,并且也起到了使膨胀率降低的作用。中央银行抗通货膨胀率的任务也很艰巨,尽管从2009年以来,陆续出台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来收缩流动性,以此来抑制高的通货膨胀率,但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过多的外汇储备和我国实行的固定结汇制,2009年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惊人的,尽管我国央行一边在紧缩银根,但由于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和我国的固定结汇制使得央行又在大量的向市场上投放货币,这必须让高通货膨胀率来为此买单。 一、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假设与模型建立 伟大的经济学家、货币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弗里德曼曾说过通货膨胀永远只是一种货币现象,虽然这是一种套套逻辑,但他一针见血的指出通货膨胀的本质:正是央行发行货币过多,导致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和服务,从而使得一般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持续和普遍的上涨。本文为了解释我国此次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应量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我收集了1991-2010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和我国央行在此期间货币供应增长率的数据,如表一所示。为了分析简化,我假设通货膨胀率用CPI指数来代表,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用狭义口径M1的增长率代替。我假设用Y(单位:百分比)表示通货膨胀率,X(单位:百分比)表示M1的增长率。 设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yi = β0 + β1 +εi , I = 1,2,…,20 εi ~N(0, δ2 ), I = 1,2, …,20 ε1, ε2, …, ε20相互独立 如图表二散点图所示,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1997年至2008年中国货币供应量分析

一、中国1997年至2008年货币供应量的总趋势 1.1997年至2008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总体趋势 为调查中国1997年到2008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总体情况,我们调查了1997年至2008年中国人民币供应量的数据。如图一-1-1: 图一-1-1 首先,我们将从国内对人民币的需求角度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的趋势。从图表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从1997年到2008年,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各数据都呈现增长的趋势,究其原因,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高速增长,国内人民生活越来越丰富,市场经济的大量商品使得央行一定要不断增发货币来满足需求,否则将会发生通货紧缩,我们对比美国的货币供应量,不难发现无论是M0,M1或者是M2,都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见下表)。 Years M0 M1 M2 M3(2006取消) 1996-Dec. 394.7 1081.3 3820.5 4985.5 1997-Dec. 425.3 1072.5 4035 5460.9 1998-Dec. 460.5 1095.5 4381.8 6051.9 1999-Dec. 517.8 1122.5 4639.2 6551.5 2000-Dec. 531.2 1087.4 4921.7 7117.6 2001-Dec. 581.2 1181.9 5433.5 8035.4 2002-Dec. 626.3 1219.7 5779.2 8568 2003-Dec. 662.5 1306.1 6071.2 8872.3 2004-Dec. 697.6 1376.3 6421.6 9433 2005-Dec. 723.9 1374.5 6691.7 10154

123-1: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汇总

计量经济学期末报告 关于2014年中国各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实验报告 组长:董佳丽 组员:赵丹,舒时克

浙江万里学院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一、背景摘要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对我国31个省市经济实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通过EVIEWS软件对建立模型。应用计量经济学所学知识对根据经济理论选取的影响各地区生产总值的各因素进行分析检验,并对其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相关经济学知识。 二、模型设定 本文研究各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Y——地区生产总值(GDP) (2)X1——年末常住人口 (3)X2——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 (4)X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5)X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6)X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

数据收集:本文收集了我国31个省的有关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数值,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三.分析步骤 1.对模型进行ols 估计,结果如下: 给定α=0.05,得F 临界值F0.05(5,25)=2.6,F=338.8212>2.6,所以,总体线 性关系显著成立。但由于X1 X2 X3 X4的t 检验没有通过,所以他们可能对 Y 的影响不显著,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 2.多重共线问题 利用Eviews 作出相关系数矩阵,图如下:

分析: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比较高,说明存在多重共线问题。 3.逐步回归法分析 经比较,X5调整后的R^2最高,参数回归系数的的t检验值显著,因此选择保留X5,再加入其它新变量逐步回归,对X5和其他变量的二元回归结果如下图所示: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分析(一)

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分析(一) 摘要:解决总需求不足仅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不够的,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即扩大货币供应量。而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同时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途径 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表明在财政政策积极的同时,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货币政策而言,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专家学者呼吁2000年要扩大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增长保持较高水平,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那么,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在哪里?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及分析 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详细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

币供应量的趋势。 1.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 货币银行理论表明,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构成,它是创造货币供应量的基础。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央行的基础货币还包括非金融部门的存款,因此本文对基础货币的定义是:基础货币=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以下所用数据除非特别说明,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根据历史数据,我国的基础货币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0年之前基础货币增长比较缓慢,基本上是平稳的爬升阶段;1993年之后,基础货币增长较快,特别是在1993-1994年间,基础货币的增幅明显较高,1995-1996年虽有所波动,但仍保持较高水平;1997年,基础货币增速放缓(当然这与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有一定关系,但增速下降趋势则是明显的),1998-1999年,在法定准备金率下调以及法定准备金帐户和备付金帐户合并之后,基础货币增速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从基础货币的构成看,基础货币增速下降主要是受对金融机构负债增速下降所致,1999年,非金融机构存款出现负增长,也对基础货币的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

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考察1994年第一季度~2004年第四季度期间中国的货币供给量增长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层次货币供给量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都存在协整关系,M2的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率的解释能力最强。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通货膨胀仍然是一货币现象,货币政策仍具有最终影响价格水平的能力. 通货膨胀是衡量一国宏观经济运行是否稳定和健康的重要指标。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指出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其扩张率将全部转化为通货膨胀率,也就是说货币供给增长是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根源。 有关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央行1994年10月27日明确了Mi (i=0,1,2,3)的统计范围。 M0=流通中的现金(货币供应量统计机构之外的现金发行) M1=M0+企业存款(扣除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和农村存款+信用卡类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图1、图2和图3给出了样本期内通货膨胀率与M0、M1、M2的季度同比增长率的变化路径。

图1通货膨胀率与M0增长率 Figure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Rate and M0 Gr owth Rate

图2通货膨胀率与M1增长率 Figure2 The Relation ship between Inflation Rate and M1 Growth Rate

浅析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的联动关系

浅析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的联动关系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引发国内外各界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关注与担忧。本文通过对我国1990-2010年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期的物价水平和前一期GDP 的增长率呈正相关,当期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下一期物价水平的上升,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货币当局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应控制物价上涨的幅度,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 引言 “通货膨胀”是中国目前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不免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困扰。虽然央行频繁调动存款准备金率冻结回笼上千亿的人民币,减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调节货币供给量,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但宏观经济数据表明,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形式仍然不容乐观,通货膨胀率持续保持在高位运行。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又直接影响着一国经济能否平稳运行,为了厘清我国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量的互动关系,且考虑到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本文引入了1990-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价格变动与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有密切的关联。在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纯粹货币扰动在短期和长期都对总收入有重要影响,他们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是不稳定的,存在从货币供应量M—利率r—投资I—总收入Y的作用机制。20 世纪中叶,弗里德曼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总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实际需求量而造成的,控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主要是减少货币的供应量。McCarrdless 和Weber考察了100多个国家,得出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具有非常强的相关关系,并且从长期来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将最终导致相同程度通货膨胀的上涨。国内学者贵斌威、甄苓通过构建一个内生增长的CIA模型,发现当货币供给速度变大时,经济增长率会因此降低,通货膨胀将升高。张奇通过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EMC模型分析,说明货币供应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理论依据以及指标选择 (一)理论依据 将交易方程:MV=Py的变量动态化,并取自然对数有lnP+lny=lnM+lnV,

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一、判断题 1、货币增长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不会影响商品相对价格。() 3、未预期到的高通货膨胀将降低债权人的收益。() 4、商品的相对价格是真实变量。() 5、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通货膨胀的成本() A、实际购买力下降 B、菜单成本 C、相对价格扭曲 D、借款成本减少 2、若某经济体的货币供给为100亿美元,名义GDP为800亿美元,真实GDP 为400亿美元,则货币流通速度是() A、2 B、4 C、6 D、8 3、上题中,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不变,每年真实GDP增速为5%,若要保持物价水平不变,明年货币供给应为() A、100亿美元 B、105亿美元 C、110亿美元 D、115亿美元 4、假设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水平为4%,而实际通货膨胀水平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债务人支付的债务成本上升了 B、政府将获得2%的通货膨胀的收益 C、签订劳务合同第二年的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 D、资本收益的税负减轻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货膨胀使债务人支付更高的利率,因此使债权人受益 B、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不会产生成本 C、信用卡的普及可能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D、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不会产生成本 三、计算和问答 1、请列出并说明通货膨胀会产生哪些成本。

2、假设政府对储蓄所得的利息征收25%的税率,当前名义利率是5%,通货膨胀率是3%,那么储户的税前真实利率是多少?税后真实利率是多少? 答案: 一、错、错、对、对、对 二、A、D、B、C、C 三、 1、(1)、减少货币持有量的皮鞋成本。在近年来只有温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美国的皮鞋成本较少。(2)、调整价格的菜单成本。(3)、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失误,因为市场经济依靠相对价格来配置稀缺资源。当通货膨胀扭曲了相对价格时,消费者的决策也被扭曲了,市场就不能把资源配置到其最好的用处中。(4)、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通货膨胀倾向于增加了储蓄所赚到的收入的税收负担,因而在有通货膨胀的经济中,储蓄的吸引力就比价格稳定的经济中要小得多。(5)、引起了混乱与不方便。通货膨胀使投资者不能区分成功与不成功的企业,这又抑制了金融市场在把经济中的储蓄配置到不同投资中的作用。(6)、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特殊成本:任意的财富再分配。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以一种既与才能无关又与需要无关的方式在人们中重新分配财富。通货膨胀会是财富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重新分配。 2、税前真实利率是2%,税后真实利率是0.75%。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影响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工程论文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孙静SUN Jing;张静ZHANG Jing;孙芊晓SUN Qian-xiao;卞思然BIAN Si-ran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9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Technology University,Beijing 100192,China)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近年来货币供给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趋势,然后选取近20年的统计数据,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就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货币供应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Abstract: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ing trend of money supply and consumer price index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then builds a regression model by choosing the statistics of nearly 20 years, empirically tes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er price index and money supply,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proposal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 Key words: monetary policy;money supply;inflation 中图分类号:F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6-0012-02 0 引言

经济学原理 (10.5)--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II (Spring 2012) Homework #4 (Lecture 7-8, due on May 7, 2012, submitted out of class) Note:All textbook problem numbers refer to “Problems and Application” part in corresponding chapter, the 5th international student edition of the textbook. For Chapter 29 1.正确还是错误?并解释之:张三在某餐馆吃饭后,获得该餐馆50元的赠券,可以在未 来一定期限内抵扣在该餐馆用餐的相应金额的现金花费,且该赠劵可以转让给其他人。 这些赠券是一种货币。 2.Textbook, Chapter 29, # 5 3.Textbook, Chapter 29, #7 4.Textbook, Chapter 29, #8 5.Textbook, Chapter 29, #9 6.Textbook, Chapter 29, #12 7.If the public decides to hold more currency and less money as deposits in banks, bank reserves a.increase and the money supply eventually increases. b.increase but the money supply does not change. c.decrease and the money supply eventually decreases. d.decrease but the money supply does not chang e. 8.The economy of Elmendyn contains 2,000 $1 bills. a.If people hold all money as currency, what is the quantity of money as measured by M0, M1 and M2? (Hint: M0 includes only currency, while M1 includes M0 and demand deposits, and M2 includes M1 and time deposits.) b.If people hold all money as demand deposits and banks maintain 100 percent reserves, what is the quantity of money as measured by M0, M1 and M2? c.If people hold equal amounts of currency and demand deposits and banks maintain 100 percent reserves, what is the quantity of money as measured by M0, M1 and M2? d.If people hold all money as demand deposits and banks maintain a reserve ratio of 10 percent, what is the quantity of money as measured by M0, M1 and M2? e.If people hold equal amounts of currency and demand deposits and banks maintain a reserve ratio of 10 percent, what is the quantity of money as measured by M0, M1 and M2? (2 point) f.If people hold equal amounts of currency, demand deposits, and time deposits, and banks maintain a reserve ratio of 100 percent, what is the quantity of money as measured by M0, M1 and M2?

试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GDP增长与通货膨胀三者间关系

试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GDP增长与通货膨胀三者间关系 ——基于古典货币数量论 摘要: 古典数量货币论认为,一国价格水平受一国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一国的通货膨胀也和货币供应量息息相关。文章在古典货币数量论的费雪方程式这一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近十年来货币供给量、GDP、CPI变化情况来具体分析近些年来我国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率与物价指数变化率、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率之和的关系并检验我国的通货膨胀是否和货币供给量有关。 关键字:费雪方程式,货币供给量,GDP,CPI,通货膨胀 1.古典货币数量论 “古典”宏观经济学是现代西方学者从马歇尔、庇古等人的著作中概括出来的,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关于就业和产出决定的古典理论、古典资本市场及货币数量论。本文主要基于古典货币数量论来分析中国近十年来货币发行量、通货膨胀及物价水平三者间的关系,因此,这里重点介绍下古典货币数量论的相关内容。 1.1含义 陈乐一【1】(2000)认为货币数量论在“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它有多种表示形式,其中极具影响的数量论有两种:费雪( Irving Fisher)的交易方程式( The Equation of Exchange)和马歇尔、庇古的“剑桥现金—余额分析法”(Cambridge Cash - balance App roach)。 王文杰【2】(2010)说到,古典学派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认为货币的功能只是媒介;(2)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产量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可视为常数;(3)认为物价水平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化,随货币数量的变动而变动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引起物价的同比例上涨,达到通货膨胀的境地;(4)认为货币政策应是控制货币量的增长物价和币值。 1.2费雪方程式 古典货币数量论有两种主要流派,一为费雪方程式,又称作交易方程式;二为剑桥方程式,又称为现金余额方程式。本文的分析主要建立在费雪方程式的基础之上。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这一方程式为: MV=PT 后又写做MV=Py (其中M表示货币的数量;V表示货币的流通速度;P指物价水平;T指交易的次数或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y表示一国实际的国民收入)

关于中国货币供给与物价关系的分析

摘要】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政策终极目标。2008年11月以来,,中央银行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共同作用下,我国经济企稳回暖的迹象明显,但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未来通胀风险表示了担忧 关键词货币供给货币供应量物价农产品价格 引言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许多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对物价的影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货币供给与物价不是简单的同向关系,我国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前期,往往会对应于货币供给量急剧增长:而农产品价格明显下跌,往往会对应于货币供给量急剧回落。 1论货币供给(money supply) 货币供给亦称货币供应。即一个国家流通中的货币总额,是该国家一定时点的除中央政府或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以外的非银行大众所持有的货币量。它是一个存量概念,而不是一个流量概念。即它是一个时点的变量,而不是一个一定时期的变量。货币供给有狭义、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它由流通中的纸币、铸币和活期存款构成,银行的活期存款是货币供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说,货币供给还包括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和贷款协会及互助储蓄银行的存款,甚至还包括储蓄债券、大额存款单、短期政府债券等现金流动资产。通常情况下,各个国家按货币的流动性程度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货币层次,作为其对货币的度量和管理的依据。因为不同层次的货币对各国经济产生影响的程度不同;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总量影响着商品价格、就业和经济活动水平,以及货币本身的价值。货币供给的变化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行为引起的。一般来说,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它发行的货币具有无限清偿能力,在一切交易中可以无限制地使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占货币供给的绝大部分,它包括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原始存款是居民个人和企业在商业银行的现金存款,它只是将现金变为活期存款,不会引起货币供给总量的变化。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投资等资产业务创造的存款,派生存款增加着货币供给总量。中央银行通过对存款准备率的规定来影响存款货币的创造。货币供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货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涉及货币控制和管理政策的重大实践问题,世界各国对货币供给都给予高度的重视。货币供给从定义上来说,可以分为狭义及广义两种。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民间所持有的现金加上可以开支票的存款,通常这类定义范围的货币供给称为M1;广义的货币供给是指M1加上定期储蓄存款,即常见的M2。 2币供求状况影响并决定价格水平及其波动 在商品货币经济中,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问题,由图一可见,社会总供求可归结到货币供求之上。显然,当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在动态上保持基本一致时,即所谓货币均衡状态,标志社会总供求基本均衡,此时市场繁荣,物价稳定,社会再生产中的物质替换和价值补偿都能顺利进行。当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时,即促成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会使物价上升,并有可能进入通货膨胀状态;反之,当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时,会促成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这会使物价下降并有可能进入通货紧缩状态。可见,货币供求均衡是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前提条件。并且商品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货币供求状况影响并决定价格水平及其波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