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行政学 读书笔记

公共行政学 读书笔记

公共行政学 读书笔记
公共行政学 读书笔记

公共行政学

第八章人事行政

一、人事行政概述

(一)人事行政的含义

1.人事: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事理人情

人力能做到的事

人的意识的对象

2.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人事: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发生在人与人,人与事,人

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3.

(二)人事行政的地位和作用

1.人事行政在政府行政管理中居核心和关键地位

●首要职能

●人——行政的根本,政府的一切行政管理活动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

●由精干、高效、廉洁、优化的公务员队制定和实施法规政策。

●中心——“因事择人,因人任用,事得其人,人尽其才”。

2.人事行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人事行政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学的、合理的人事行政能有效调动公务员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加速已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

●人事行政是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

通过公务员的录用、考核、任用、工资保险福利等

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公务员的植物升降、任免,交流制度,调整结

合关系使处于最适应状态

通过培训制度更新补充知识结构,适应科技发展态

势,加强建设

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实现优化配

●人事行政是推动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和人事行政体制的科学化和

法制化确保经济市场化目标的早日实现

人事行政的科学化和法制化为政治民主化的实现

开辟了有效地途径

?通过法定程序经过录用考试成为公务员的权利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检举揭发的权利

?监督权

(三)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

1.公平竞争原则

●公开

●平等

●竞争

●择优

2.功绩制原则

●以功绩(工作实绩和标准)作为考核、评价的标准来实施晋升

3.依法管理原则

●通过立法程序来规范,用法律手段去报人事行政管理的实施

依法管理

依法行政

二、人事行政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中国古代人事行政制度的历史演变

1.发生阶段

贤能制→禅让制(以贤能为标准,通过让贤方式来产生首领继承人)→世

卿世袭制(以宗法血亲关系为特征)→父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为主,弟

继承为辅)

2.发展阶段

●废除封国制和官吏世袭制→君主集权制

●废除封亲制→立功进仕,招聘

●考核制度

●废除食封制和世禄制→俸禄制

●设立官学和私学

●皇帝直接任免的“三公九卿”

●察举(举荐,乡举里选)

●征僻

●九品中正制

3.成熟阶段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历程

常科

(每年

礼部定

期举行)

制科

皇帝

不定期

下诏举

行)

秀才

明经

俊士

进士

明法秀才科→进士科→科举制度

1.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

●分类:政务官

*任期有限

*随政府的进退而进退

事务官(文官)

*考试产生

*去留不受政府更迭影响

*择优录用

*长期任职→常任文官

2.西方公务员的范围划分

●小范围:中央政府系统中非选举产生和非政治任命的事务官

例子:英国,英联邦成员国家

●中范围:政府行政机关中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事务官和政务官

例子:美国,德国,加拿大,韩国,泰国

●大范围: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机关的公职人员、国会除议员外的工作

人员,审判官,检查官,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例子:法国,日本

3.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两种主要模式

●英美模式:英国:恩赐官爵制→两党制度→现代文官制度(公开竞

争考试、择优录用)

美国:以功绩制取代分赃制;

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

公务员为职业官员,不犯错误,不得解雇;

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在政党政治中必须保持中立;

依法成立公务员委员会,负责联邦公务员的统一管

理活动。——《彭德尔顿法》

●德法日模式: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考试用人”,

“机会均等”,“文官常任”等

法国——统一的公务员法,将文官管理纳入法制化轨

日本——《国家公务员法》,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实

行功绩制等

4.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

英国改革报告

二战后,美国国会通过有关公务员制度的法律(职位分类法)

美国《公务员制度改革法》,确定九项成绩制原则,改革人事管理机构,

推行成绩工资,改革考核制度等。

文官制度发展趋势:越来越重视公务员的专业化;

越来越重视公务员的权利保障;

实行开放式的管理,强化公务员的流动性;

强化人事行政管理机构等。

文官制度概括: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

职业分类,科学管理原则;

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原则;

注重立法,依法管理原则;

建立完善的人事行政管理机构体系原则。

(三)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历程

1)新中国干事人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根本特征:对各类人员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建设一支精干的干部队

伍,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群体优势,从组织上确保党和国

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任务的完成,确保

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实施。

●弊端不足:“国家概念”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

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管人与管事脱机节;

管理方式陈旧单一,阻碍人才发展;

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制,只是一些年轻优秀人才

难以脱颖而出,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难以避免。

●改革探索:确立了干部的“四化”方针;

建立了正常的离退休制度,废除了实际存在的干部职务

终身制,事先了新老干部的正常交替;

改革了干部管理体制,;由下管两级改为下管一级,同时

向企事业单位下方了更多的用人自主权;

改革了具体的管理制度,改变了单一的干部用人制度,

实行选任,考任,聘任与委任兼行的多种形式;、

按照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和工作人员成长

的不同规律,开始实行分类管理;

在干部人事管理中引入了竞争机制,如推行考试录用,

辞职,辞退等制度。

2)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确立过程

●1993年8月1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1993年10月1

日起生效。

●我国人事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标志着我国政府机关的人事行政管理,开始进入法制化,科学化新

阶段。

●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最终确立。

●第一阶段:从1984年到1986年,着手起草《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

员条例》

●第二阶段:从1986年下半年到1988年4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基本形成

第三阶段:从1988年5月到1991年,公务员条例从理论探索,法

规起草进入具体时间探索验证

● 第四阶段:从1992年到1993年8月,公务员条例最后审定颁布

3)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过程

《关于制定公务员法有关问题的请示》→《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草案送审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草案)》→《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全法18章,107条,总括了公务员管理的基本制度和各个主要环节,提供了比较成熟的制度设计和法律规范。

三、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的内涵

1. 公务员的概念

● 非选举产生,以行使行政权力伟依托,代表国家专门从事社会公共事

务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人员

2. 公务员制度的内涵

● 我国公务员范围

● 中国公务员制度是一整套完整公务员管理体系

条件

义务与权力 职务与级别 录用 考核 职务任免 申诉控告 职位聘任 法律责任

(二)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内容体系

1.条件、义务与权力

●条件:

含义:担任公务员应当具备的资格

内容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满十八周岁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具有良好的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7)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义务

含义:以公务员的身份为前提

公务员必须遵守

强制性

内容:

1)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3)维护国家的安茜、荣誉和利益

4)忠于职守,勤勉尽职,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

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5)保护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6)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

7)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8)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权力

含义:以公务员的身份为前提。

国家规定公务员的权利是为了使公务员有

效地行使职权,执行公务。

公务员在履行公职的过程中,公务员本人可

以为一定的行为,可以要求他人为活着不为

一定的行为。

权利的具体内容由国家明文规定,其行使有

国家法律加以保障。

内容:

1)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2)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

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3)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4)参加培训

5)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6)提出申诉和控告

7) 申请辞职

8) 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 职务与级别

● 职位分类: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

公务员职务对应相应级别,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和其他待遇的依 据

● 国务院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 职位类别

事分类

我国的人事

分类

● 我

国公务员职务分类

巡视员 副巡视员 调研员 副调研员 主任科员 副主任科员 科员 办事员

领导类职务

非领导类职务

3. 录用

● 公务员的录用——机关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面向社会采用

公开考试,严格考察的办法选拔公务员的活动。

● 公务员录用制度——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和标志 ● 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 ● 德才兼备的标准

● 录用程序:编制录用计划,发布招考公告,进行资格审查,进

行考试(笔试和面试),对考试合格者进行考察,实行体检,确定人选,简历法定关系等 一年的试用期

4. 考核、奖励与惩戒

● 考核

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各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据一定

的程序和方法,对所管理的公务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目标的情况,进行的了解,合适和评价

综合性、制度性考核,各类单项考核 考核内容:德——政治品德,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

公德情况以及个人品德

能——业务知识,工作能力

勤——事业心,工作态度,勤奋精神 绩——工作实绩 廉——廉洁自律

考核类型:平时考核,定期考核(以前者为基础)

* 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年度考核 * 领导成员——届中、届末考核

● 资

格条件

定期考核结果: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

书面形式通知

●奖励

原则: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

种类: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

予荣誉称号

●惩戒

16项纪律:散步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参

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和示威

等活动……

责任分担制度

处分形式: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

公务员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处分决定书面通知

5.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

●任职

选任制:通过选举产生的方式来确定任用对象的任

用方式

委任制:由任免机关在其任免权限氛围内直接委派

工作人员担任一定职务的任用方式。我国

公务员的主要任用方式

考任制: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公务员的任

用方式。

聘任制:机关与所聘公务员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

致的原则,签订聘任合同来任用公务员的

一种任职方式。

一人一职

●免职

程序性免职:在任用公务员担任新的职务之前同时

必须办理的手续,免除原有的职务,

目的是为了任用其担任新职务。

单纯性免职:以免除公务员职务为目的的免职。

●升职

●降职

6.培训、交流与回避

●培训:

权利,义务

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

实效

分类:初任培训

*对象:机关新录用人员

*在试用期内进行培训

任职培训

*对象:准备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

*任职前或任职后一年内

专门业务培训:

*对象:从事专项工作的公务员

在职培训

*对象:在职公务员

*常规性全体培训

有计划加强对后辈领导人员的培训

登记管理

培训情况,学习成绩是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

之一

●交流:

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或公务员个人意愿,通过调任,

转任,挂职锻炼等形式,在机关内部调整公务员工

作职位,或者将非公务员身份的公职人员调入机关

担任一定层次公务员职务的管理活动

分类:内部交流,外部交流

方式:调任,转任,挂职锻炼

●回避:

为了防止公务员利用职务之便,为亲朋好友徇私舞

弊而对其所任职务,任职地域和执行公务等方面做

出的限制性规定。

分类:职务回避,公务回避,地域回避

7.工资福利保险

●工资:

职务与级别想结合的工资制度

原则——按劳分配

正常增长机制

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

定期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享受年终奖金

足额发放

工资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

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关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

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工资水平的依据

●福利:

享受福利待遇

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公务员福利待遇

工时制度

享受休假

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给与相应补休

●保险:

生育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

事业和工伤保险制度等

8.辞职辞退、退休与申诉控告

●辞职:辞去公职——解除公务员与机关的职务关系

辞去现职——辞去所担任领导职务,保留公务员身份

●辞退:予以辞退:

*在年度考核中,连续2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

*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

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

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又不宜

给予开除处分的

*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

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

天的

不得辞退:

*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

*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限内的

*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

●退休:应当退休(义务退休):

*年龄条件——法定退休年龄

*身体条件——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提前退休(自愿退休):

*工作年限满30年

*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满

20年

*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

●申诉控告

9.职位聘任

●聘任制——机关通过聘任合同选拔任用公务员的人事管理

制度

●在规定编制限额和工资经费限额内进行

●聘任合同经双方一致可以变更或解除

●聘任合同期:一年至五年

●试用期:一至六个月

●协议工资制

●人事争议仲裁制度

10.法律责任

读书笔记《行政学研究》(威尔逊)doc资料

《行政学研究》(威尔逊)读书笔记 初作为跨专业的学生,理论上的不足是制约我对此专业进行研究学习的一大因素。读研选择行政管理专业,是出于我对国家和其他社会团体管理社会事务的好奇。究竟行政管理是什么,行政管理的对象又是哪些人,行政管理有哪些内容,这门学科有什么现实意义和作用,都是我在今后希望研究和学习的地方。威尔逊在此文中,并没有解答出我全部的困惑,而且由于知识的专业性和翻译问题,有很多生涩难解的部分需要我反复阅读体会他们的含义,但威尔逊这篇行政学开山之作确实打开了我对行政管理学认知的大门,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助益。经过阅读文章、查阅资料,我学习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一、行政学研究的历史背景 威尔逊在文中提到“行政科学是已在两千两百年前开始出现的政治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它在本世纪,几乎就是我们这一代的产物。”行政机关是政府中最明显、最显露的部分,它的历程也和政府一样悠久。威尔逊说“我们正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行政科学”,原因在于垄断资本急剧扩张,政府难以驾驭;政治和社会其他各方面工作中的困难不断增多,行政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正在积累到顶点;1883年,美国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把立法和政治决策的权力归结为政党或政务类公务员的行为和活动,而把执行法律和政治决策作为文官的职责。文官制度改革运动将政府机构的组织和方法问题推向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威尔逊认为,行政学并不是在美国成长起来的,当时的行政学的博士几乎都产自欧洲,它是由法国和德国的教授们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在美国本土应用这门科学,必须要使它美国化,以适应美国政府行政科学化的需要。文中列举了法国、德国、英国行政实践方面的成果,并与美国之间做了比照。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知识讲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摘录: 建筑成了时代的镜子。 现代的建筑关心住宅,为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它任凭宫殿倒塌。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 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就是这些!这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一切。这是个高尚的时代,人们抛弃了豪华壮丽。 作为一种有造型激情的东西,建筑在它的领域里,也要从头做起,要使用那些易于打动我们意识的、易于满足我们视觉欲望的因素,并且把它们处理得使它们的形象能以精致或粗犷、动乱或宁静、淡漠或热衷来清楚地影响我们; 体块是一种能充分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并使我们能够借以感知和量度的因素。 表面是体块的外套,它可以消除或丰富我们对体块的感觉。 平面是体块和表面的生成元,是它,不可更改地决定了一切。 建筑是一件艺术行为,一种情感现象,在营造问题之外,超乎它之上。营造是把房子造起来;建筑却是为了动人。当作品对你合着宇宙的拍子震响的时候,这就是建筑情感,我们顺从、感应和颂赞宇宙的规律。 我们正处于一个建设时期,一个重新调整以适应于新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的时期。我们正在绕过一个海岬,新的前景只有在彻底修正现行的手段和确定合乎逻辑地建立起来的新的结构基础之后才能恢复伟大的传统路线。 有序布局是把轴线分等分级,也是目标的分等分级,意图的分类。 如果说数字计算的结果使我们感到满意和和谐,这是因为它们来源于这轴线。如果,根据计算,飞机的外形像一条鱼,像自然物体,这是因为它重新找到了轴线。如果独木舟、乐器、涡轮机,这些实验和计算的成果,在我们看来都像“有机的”现象,这就是说,像某种生命的载体,那是因为它们排列在轴线上。 现代的工程师,首先追求功能而把形式放在第二位,但他的成果总是造型美观的。优秀的现代画家为造型而追求造型,如果他有必要的能力,成品在造型上就会令人满意。 读后感: 看完《走向新建筑》,这是柯布西耶创作的一本现代建筑学的纲领性书籍。但是由于这本书语言的速度很快,而且是跳跃式的,没有明晰的条理。所以作为初学建筑的学生不能理解的足够清楚。所以我主要是感受柯布破旧立新的英雄主义激情和对建筑的热情。 柯布的美学观是完全现代主义的,特别偏好当时的立体主义以及某些未来主义。他认为真正的美必须是抽象的,他不停的提到“体块”“比例”“几何”,最反对的就是装饰,特别是住宅里面各种没用的各种风格的家具和装饰。 另外,柯布在开篇就提出的“工程师的美学”其实可以归结到一种自然美。因为工程师是忠于数学的,忠于自然规律的,所以是美的,柯布大力赞美了飞机、汽车和轮船的设计,对比建筑的落后。柯布还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是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但是柯布从来没有认为所有的建筑都是这样,他在提倡“工程师的美学”的同时,又说“凸凹曲折是建筑师的试金石。他被考验出来是艺术家或者不过是工程师。柯布并没有让建筑师变成工程师,而是一个考虑到这些因素并超越他们而成为一个艺术家。这种艺术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他不在意风格、不在意古典的一整套东西。而是从使用者的真实需要出发,首先正确地建造,然后艺术地建造。 这本书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号召建筑师向工程师学习,另一部分是确立现代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事物能否被感知,首先取决于学生的过去经验,因此,要使学生清楚地感知新教材,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观念,以便向学生提供恰当的新观念。下面是本人整理的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欢迎借鉴,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该书所阐述的学校管理制度、道德教育的理论以及教育目的等,从其政治方向来说,是为“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服务的,但是,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 《普通教育学》是从绪论开始的。在绪论里,赫尔巴特着重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他指出,“教育学是教师自身所需要的一种学问,但同时他亦必须谙于传授它的知识的方法。”这就是说,教师必须学习并掌握教育科学的知识,进而遵循教育原理的要求来施教。而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正如赫尔巴特所说的,“我曾要求教师有科学与精神的力量。”而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应该学习心理学。因为“人类活动的全部可能性的概要,均在心理学中从因到果地陈述了。”如果教师深入观察人的思

想、感情,有了心理学的一般知识,“那末,教育者所应注意的事项,一定像一张地图展开在他的面前,或者可能像一张城市建筑计划蓝图一样,在这张图上所有方向相同的线条,都准确地交织成相同的角度,使得看的人不需要准备就可以一目了然。可见,教师认真学习心理学是十分重要的。 在该书的绪论中,他还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与作用等问题。 在绪论之后,《普通教育学》分三卷分别阐述了对青年一代进行教育的各种问题。在第一卷里,赫尔巴特说明了教育的一般目的,基中包括对儿童的管理及“正式的教育”。在第二卷里,他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并且以“兴趣说”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与学科设置,以及各门学科在智力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他在“多方面兴趣”这个论题下,阐述了“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结果”的一般原理。可以说,他在“兴趣的多方面性”这个总题目之下阐述了他的全部教学论思想。这一部份是《普通教育学》一书的核心,也是比较有价值的部份。在第三卷里,赫尔巴特说明了性格的道德力量。他认为,人的性格与人所受的教育、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健康是互相制约的。在上述三卷中,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一)儿童的管理;(二)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第一卷的第一章里详细地论

《组织行为学》讲义

三钢集团后备干部培训《组织行为学》讲义 主讲: 参考教材:《组织行为学》MBA系列教材傅永刚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组织行为学案例与练习》傅永刚编辑(自印讲义) 引言――课程介绍 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什么样的课? 介绍组织管理活动中的原则及方法,重点是各项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提升管理人的能力,掌握管理人的相关学科的内容。 2.《组织行为学》在工商管理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工商管理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图 项目管理技术经济 企业战略 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 国际贸易 会计学 财务管理 HR管理 经济法物料管理 MIS 信息管理 管理沟通运筹学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西方经济学 西方工商管理教育的变革趋势

由“菜单式”走向“整合式”,打破课程间的孤立,强调知识间的关联。 加大管理技能课的比例,提倡互动式教学。 增设管理专题讲座,实践人士走上讲台。 3.教学方法与策略: 传统讲授——互动式教学 案例教学+模拟练习+分组讨论+记日记 案例(Case)——采用文字声像等媒介给出的一段/一个真实的管理情景(或个案)。案例的核心特征——真实性+包含有管理问题。 课程内容 专题1、管理与管理者 专题2、个体特征与行为管理 专题3、如何有效激励员工 专题4、管理中的群体行为 专题5、如何有效决策 专题6、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专题7、领导与组织变革 专题一、管理与管理者 一、管理的内涵 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通过别人实现目标(把事情办成)。 附:让下属完成目标的基本条件与过程 1.你明确知道事情的性质和特点; 2.你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人; 3.你能与这个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4.这个人能尽心尽力地去办事情; 5.在过程中,你能给予有效的指导、支持; 6.对事情的结果给予明确的评价; 7.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惩。 二、管理的价值

《新公共行政》读书笔记word版本

《新公共行政》读书 笔记

《新公共行政》读书笔记 弗雷德里克森个人简介 H·乔治·弗雷德里克森,美国当代著名的公共行政学家、西方新公共行政学派的旗帜性人物。他曾先后执教于雪城大学、南加州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和马里兰大学,还是堪萨斯大学埃德温·斯滕尼公共行政专业特聘教授。在学术职务方面他曾担任美国公共行政学会会长、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术期刊杂志《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主编。在行政职务方面曾担任东华盛顿大学校长、密苏里大学公共与社区服务学院院长、印第安纳大学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副院长。同时,也是《新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的精神》、《公共行政与社会正义》等多部享有盛誉的公共行政学专著的作者。基于弗雷德里克森在公共行政学领域的卓越贡献,他于1990年荣获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和全美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学院联合会颁发的特别研究奖,于1992年荣获美国公共行政学会颁发的德怀特·沃尔多奖。 《新公共行政》是弗雷德里克森的扛鼎之作,这部著作最大的特色在于这是国内外首次对新公共行政思想进行总结和评价。20世纪60年代,在动荡不安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科学,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学者们都在反思传统的公共行政,研究公共行政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远景,谋求变革与创新成为必然趋势。弗氏在新公共行政的发展中一直起着核心的作用,他于1980年在总结了自己数十年对公共行政的思考的基础上,出版了《新公共行政》一书。书中系统的阐述了新公共行政的理论,将一些新的理念和观点引入到公共行政中,其中社会公平就是新公共行政的一个核心理念。弗氏的《新公共行政》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与理论借鉴意义。 弗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观点 (一)社会公平复合理论 社会公平复合理论是弗氏新公共行政思想的重要内容,他以社会个体的公平问题作为理论原点,进而从更为广阔的视野进一步阐释公平理论。弗氏认为社会公平包括单纯的个人公平、分部化的公平、集团的公平、机会的公平和代际之间的公平。单纯的个人公平强调的是社会个体之间的公平问题,即所有的社会成员不受任何外部因素影响而拥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法律地位,任何人不得僭越这一原则而凌驾于他人之上。分部化的公平是正视不平等现实而采取的一种调节手段,即不同人群之间予以区别化对待,同等人群之间予以平等化对待。这种公平价值观比较适用于实行劳动分工的复杂社会,其行为貌似不公平,实质却是在促进公平目标的实现。集团之间的公平主要涉及群体或者次群体之间的公平,如种族公平和性别公平等。机会公平包括目标预期的机会公平以及实现目标所采用手段的机会公平。代际之间的公平是当代人与子孙后代之间的公平,主张留给子孙后代充裕的发展空间和机会。由于公平的内容复杂多样,而且变化多端,故而不可能用简单的列举方法涵盖所有的公平范围,那也是没有意义的。社会公平复合理论是一个由定义和概念组成的复杂结构,其重要价值就在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实现社会公平目标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 (二)基于公共行政的治理观

《行政管理》读后感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年级班级2013级1班 学号201311510131 姓名周子煜

我叫周子煜,就读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13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三上学期,学校开设了《行政管理学》选修课,对我们以后尤其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除了老师每周上课为我们讲解外,我在课后又到图书馆借了一本《管理思想的演变》来学习,这使我对“行政管理学”有了新的认识,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受益匪浅。 综观全书,我们能认识到,管理活动最初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早期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们狩猎采集食物的生活过程中就已经有了集体合作。保存至今的古代宏大建筑和劳动分工情况下制作出来的精美的工艺品也表明了早在数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管理技能。随着整个社会中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关注,对人和组织关系的深入研究,管理学理论相应发生着以下演变:早期带有蒙昧和残酷色调的关注利润而忽视人的个体的地位理论学说;到工业革命后的关注员工技能、员工效率以及工人罢工冲击下劳资双方关系的改善;到重视非生产性因素,关注人性的心理及情感需要;到对管理的一般理论的提出和总结;到关注个人与组织的和谐关系为主,根据各自的特质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一种适合外部环境的组织文化;再到随着其他学科的引入,计量、统筹学直至计算机技术的采用,技术手段的提高越来越不是问题,而是整个管理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整合,员工思想和学习能力的开发,以及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有序化、可衡量性及可预测性。管理思想的演变史是一部人类对管理哲学的探索史。过去的实践为未来提供了历史的教训,为未来将要留下的足迹留下了基础和指导。 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对我们今天管理工作的借鉴意义:西方管理思想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得益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在整个世界上的立,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即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段时期内。其转折点是1973年的世界能源危机,在世界能源危机以后世界新的政治经济格局开始萌芽。80年代末由于苏东巨变,经过几年新的调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已定,从原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苏两国为轴心国,变为多个政治经济强国并立的新格局,也就是说世界由两极转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在这个新的历史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政府都对自己的政治、外交、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在微观上,各国的企业同样也面临着新的形势。由于新的国际形势由原来的军事竞争转变为经济实力竞争,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显得更加激烈,企业生存发展尤

读书笔记

读《走向新建筑》后感 刚看完《走向新建筑》,这是从本科就听说过无数遍的一本书,现代建筑学的纲领性书籍。但是由于柯布文风的特殊性(柯布一生写了57本书),语言的速度很快,而且是跳跃式的,没有明晰的条理。如果按照柯布的标准“艺术作品应该有清晰的形式”,那么这本书做得是不够好的。所以这本书可以有两种读法。一种是初学建筑的学生,主要是感受柯布破旧立新的英雄主义激情和对建筑的无比热情。一种是在建筑学中已经摸爬滚打一段时间之后,再来重读理论书籍,这时候反思设计,可以领悟到柯布的深意,他复杂的美学观和建筑观,对设计方法和甚至建筑批评的观点等等都值得思考。 美学观与建筑观 一个人通过他的奋斗、他的工作、他内在的战役逐渐赢得了一定的资本、和他个人的征服。但是,所有那些个人激情的追求、那些资本、那些曾经如此热忱地获得的经验,都将消失。生命的法则:死亡。自然通过死亡停止一切活动。惟有劳动的果实可以得到传承。日月在流逝,在日月的河流中,在生命的进程中流逝… 柯布的美学观是完全现代主义的,特别偏好当时的立体主义以及某些未来主义。他认为真正的美必须是抽象的,他不停的提到“体块”“比例”“几何”,最反对的就是装饰,特别是住宅里面各种没用的各种风格的家具和装饰。例如他举了一个法国王后号轮船空间的例

子,“一个纯粹、干净、明朗、合理、健康的建筑艺术。对比一下:地毯、靠垫、华盖、锦缎花纹的墙纸、金漆雕花家具……这些西方旧货市场的阴沉的凄凉相。”另外,柯布在开篇就提出的“工程师的美学”其实可以归结到一种自然美。因为工程师是忠于数学的,忠于自然规律的,所以是美的,柯布大力赞美了飞机、汽车和轮船的设计,对比建筑的落后。柯布还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是流传最广的一句话。但是我注意到,这里说的只是住宅,他没有说“建筑是居住的机器。”因为柯布是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一度还被认为是布尔什维克的卧底,所以柯布提倡建造大量廉价的、合理的、健康的住宅,来服务那些建不起传统风格的昂贵住宅的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满足要求是第一位的。但是柯布从来没有认为所有的建筑都是这样,他在提倡“工程师的美学”的同时,又说“凸凹曲折是建筑师的试金石。他被考验出来是艺术家或者不过是工程师。它与习惯、与传统、与结构方式都没有关系’也不必适应于功能需要。它是精神的纯创造。”柯布并没有让建筑师变成工程师,而是一个考虑到这些因素并超越他们而成为一个艺术家。这种艺术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他不在意风格、不在意古典的一整套东西。而是从使用者的真实需要出发,首先正确地建造,然后艺术地建造。 设计方法与建筑批评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第一编得标题就是“教育得一般目得”,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与教育得一般目得问题。第二编得标题就是“兴趣得多方面性”,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得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得教学计划与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得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第三编得标题就是“性格得道德力量”, 下面就《普通教育学》中得教育思想作一简要述评。 (一)五道念与以之为基础得教育目得论 五道念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目得论得理论基础。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义与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第一种为“自由”得观念。亦译作“内心自由”得观念。“自由”得观念要求个人得意志与行为能摆脱一切外在影响得束缚而只受制于人得内在判断,归之于人得内在自律,归之于人得理性自觉,从而使人得意志、理性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第二种为“完善”得观念。赫尔巴特认识到,在实际得道德实践中,人得由意志、理性所作出得内心判断往往难于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人之理性判断外发之为道德行为,往往受客观条件与人得其她心理品质得影响。当内外发生矛盾且这一矛盾不能调与之时,即需依靠“完善”得观念去加以解决,即用多方面得意志力与坚强而紧张得毅力加以“内部得协调”。第三种为“仁慈”得观念。亦即“绝对得善”得观念。“完善”得观念得以发生作用得法宝就是人得意志等理智能力。如果借助人得内部得理智能力还无法协调意志与行为之间得矛盾时,就要用“仁慈”得观念来控制自己得行为,从而使人不与任何人发生那种危险得恶意得冲动。“仁慈”得观念发生于两种意志得相互关系之间,通过这一观念使自己得意志处处与别得意志相协调,具有无私地为她人谋福利得强烈愿望,这样,社会冲突就不可能发生,社会秩序就会得以安定。第四种为、“正义”得观念“正义”得观念就就是“守法”得观念。如果“仁慈”得观念还不足以遏制人得与她人发生冲突得恶意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是公共管理学科本科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习对实现公共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具有关键性基础作用。本课程系统、全面地讲授自1887年威尔逊提出建立行政学主张以来,西方行政学在初创、演进、深化、扩展等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理论,并对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演化进行宏观上的把握与阐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每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均得益于公共行政发展的实践经验,这些理论也在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政管理活动中指导着具体实践,所以该课程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同时,对于我国公共行政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行政管理实践水平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三、知识点 (一)基本知识点 该课程讲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中有代表性学者的理论,主要是威尔逊、古德诺、韦伯、泰勒、法约尔、怀特、古利克、厄威克、福莱特、巴纳德、西蒙、林德布罗姆、威尔达夫斯基、帕金森、麦格雷戈、沃尔多、黑迪、德罗尔、彼得、里格斯、弗雷德里克森、德鲁克、奎德、布坎南、法默尔、库珀、霍哲、奥斯本、登哈特和罗森布鲁姆的主要行政思想与观点,并给予客观的、历史的简要评述。 (二)重要知识点 重要知识点主要是: 1.威尔逊行政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2.古德诺对政治一行政二分法的进一步阐释及有关行政协调的理论; 3.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4.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对西方行政学发展的深刻影响; 5.古利克关于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及行政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6.厄威克对行政管理原则的系统化; 7.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 8.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9.巴纳德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10.威尔达夫斯基的公共预算理论; 11.德罗尔的政策科学思想; 12.彼得原理的基本内容、重要启示及缺陷; 13.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说; 14.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15.费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观点。 16.库珀的行政伦理思想; 17.企业家政府理论与新公共管理运动; 18.新公共服务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核心观点。 四、基本要求 (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

行政学研究读书笔记

时代背景下的行政学研究 《行政学研究》读书笔记 引言: 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在美国《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行政学研究》的论文,第一次将行政管理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单独的学问来研究。毫无疑问,这篇文章是公共行政这门学科产生的标志性文献,也是当时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思想之所以会产生,跟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至于在整个20世纪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行政学研究》一文提出的基本思想都是离不开的主题。作为工业社会的大环境下产生的政治文明,虽然在后期的社会发展中会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但它开辟的从行政学的角度研究政府管理的思想,以及在公共行政学科创建和理论奠基方面的贡献依旧是无可替代的。 接下来,我将主要从伍德罗威尔逊简单的个人经历和大的历史背景方向阐释行政学研究产生的历史必要性,并简单介绍全书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最后我想结合当代行政管理的研究,在威尔逊的基础上,提出两个问题进行尝试性的研究,从传统视角切换到更为全面,开阔和符合社会发展的视角中去看问题。 背景介绍

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的第28任总统,连任31和32届(1913-1921),曾获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博士学位,是美国“学术地位最高”的一位总统,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出生于牧师家庭的他对和平更加向往,这也对他担任总统之后的外交政策有所影响。威尔逊的父母在1851年移居南方,并认同南部联邦。威尔逊的整个童年算是在教会中度过,后来甚至担任过美国长老会的首任常任秘书,并在1879年担任过一年的会议主席。整体来说威尔逊10岁之后才开始奋发图强,进入名牌大学学习,和大部份行政管理领域的名人一样,他并没有拿到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反而是依靠丰富的个人经历和演讲才能,再加之勤奋刻苦和博览群书才最终取得成功。由此可见,对于行政管理领域而言,往往实践出真知,不能够纸上谈兵。只有经历过真正的管理过程并深入其中细致观察才能够体会其弊病与可取之处。当然,以上有点题外话的意味,如果要谈及《行政学研究》的产生背景,我想先要从美国的内战讲起才行。 由于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和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矛盾,大部分的黑人奴隶被押送到美国的南方,受尽了剥削和压迫。1852年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内战结束之后,美国为了拓宽疆土掀起了西进运动,这期间在位的林肯总统修了大量的铁路,为之后的移民涌入带来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大量涌入的移民也改变了美国城市人口的构成,使得穷人更加贫穷,富人更加奢靡,财富分配的两极化日趋严重。官商勾结的腐败行径层出不穷,官员利用手中权力与商人进行权钱交易。上至国会下至市政府,都成了贪污腐败分子聚会的场所。城市脏乱差的治理、治安的维持,工人工作效率的提高、资本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篇一:建筑读书笔记】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读书笔记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 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名 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 类型。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 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 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造型艺术之一。建筑,它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工程技术和建 筑艺术的综合创作,各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建造活动。从而可知,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即人类生活所必需的 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而 创造的空间环境。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是通过建筑群 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体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 构造型,亦即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 以及建筑的装饰、绘画、雕刻、花纹、庭院、家具陈设等多方面的 考虑和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建筑起源于人类劳动实践和日常生活遮风雨、避群害的实用目的, 是人类抵抗自然力的第一道屏障。作为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 之一,车尔尼雪夫斯基一针见血地指出:“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 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从美感要求。”而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 体的对立统一,静态的、固定的、表现性的、综合性的实用造型艺术,内容表现上的正面性、抽象性和象征性,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等。从而可知,建筑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它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 美的感受。同时,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故建筑艺术形象 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历代建筑 艺术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的制约,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 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在城市规划、建筑族群、单体建筑一级 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近现代中

普通教育学之读书笔记1--3章

普通教育学之读书笔记 一、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提高 教育成效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的 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 二、教育规律的特点:1.它是教育现象所固有的客观存在,即同时存在;2.它是反复起作 用的,在任何情况下教育都受自身规律的制约。 三、教育规律按层次可划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一般规律存在于一切教育现象中,并始终贯穿于整个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认识且掌握的一般教育规律: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教育适应并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规律。 特殊规律(不同时期,不同领域,教育过程不同阶段)如德育规律,教育规律,教学管理规律。 四、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萌芽阶段:在奴隶社会形成,但是教育现象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孔子的论语,汉初的学记,唐代大文学韩愈的师说,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古罗马著名教育家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没有形成对教育的研究只停留在现象的描述,独立的教育学科,理论水平低。 2,独立形成阶段:教育学之父杰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它是一部完整的论述教育理论的专著,是1632年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康德的康德论教育,瑞士的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还有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成书于战国后期,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讲家的培养一书还早300年,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专著。 这一阶段的特点教育学已经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使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从具体的比喻过渡到科学的论证。 3.不断发展阶段:教育学科群的形成及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与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学派的对立,其特点是;教育的地位不断得到认识、肯定和提高,教育学科在不断被分化和拓宽,各种教育理论同时存在,使教育形成了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综合化的趋势。4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统计法、个案研究法。 5.学习教育学的意义:a.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教育实践,指导教育革命,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教育事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b.是我们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技能,c.可以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增强教师职业的认识和信心。 6.学习教育学的方法a,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b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c要学,思,练结合d.要努力掌握理解教育问题所必需的有关学科知识。 第一章.教育的本质 一.1.教育的定义:可从两个方面讲,狭义和广义,从广义上讲,教育是指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而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具备广义教育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专职教师、有固定场所、有特定的组织形式。学校教育的定义是有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起源:有几种较有影响力的假设说法。A.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由法国社会学家利

《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 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链式 8.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 ) A.聪明能干 B.热情 C.刻苦认真 D.有责任心 9.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0.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11.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 ) A.指令型领导 B.说服式领导

读书笔记之《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

读书笔记之《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摘要:《新公共管理—服务,而不是掌舵》这本书代表的其实是指以公民为中心的新的公共管理理念。其作者综合既往研究,通过与老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比,对现当代国家行政管理思想的研究并提出自己新的看法,最后提出自己的新公共行政的内容,即新公共服务主要是服务而不是掌舵。构成本书理论核心和实质有两个主题:一是促进公共服务的尊严和价值;二是讲民主、公民权和公共利益的价值观重新肯定为公共行政的卓越价值观。 正文:本文主要是针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这本著作写出的读书笔记。这本书是以其宽广的学术视野和鲜明的理论创新在学界和政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浅谈了新公共服务的理论来源、产生背景以及新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内涵,其次介绍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意义与价值,然后对新公共理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对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进行了意见论述,最后论述了我对新公共服务一些看法。 一. 浅谈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这本书主要从两大方面而阐述作者的思想。第一是公共服务理念的来源。随后从七方面分析公共服务的内容。条理清晰,每一条内容都从老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新公共服务的理论来源 本书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新公共服务的理论来源。首先是近代政治社会理论对民主公民权的关注。其次就是社区和公民社会模型的不断发展。社区存在为公民参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公民社区是一种公民能够相互进行的一种个人对话和评价的地方。对话不仅是社区建设的本质,也是民主的本质。第三个理论来源就是组织人本主义。最后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公共行政的理论家主要信奉“对话”理念,可靠的对话是把官员和公民视为彼此充分参与的。 2.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背景 新公共服务理论正是美国著名学者登哈特基于新公共管理的反思,特别是针对企业家政府理论缺陷的批判,在《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它的产生是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

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5000手抄

浅读《改革政府》 吴昀 (管理学院公管专业,学号:L16301144) 有幸拜读美国行政学者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的著作《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两位学者深入考察美国政府改革实践,写出了《改革政府》一书,提出这样的主张:“不争论政府的大小而力求政府的效率,不强求政府做什么而着眼于政府怎么做,不纠缠征税多少花钱多少而讲究适当征税花钱得体,不辩论政府办事的动机而着重政府办事的后果。”他们描绘出一幅“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的蓝图。 百度搜索上对两位学者的介绍是:戴维·奥斯本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重要咨询机构“进步政策研究所”的成员,写过著名的《民主的实验室》一书,长期致力于有效政府的建设与宣传。特德·盖布勒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维塞利亚市和俄亥俄州万达利亚市的城市经理,亲自主持、参与过这两个城市政府的改革,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既是他参与改革实践的现身说法,也是他对政府改革的一种理性探索与总结。 特德·盖布勒曾经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维塞利亚市和俄亥俄州万达利亚市的城市经理并且亲自主持、参与过这两个城市政府的改革,这些经验与戴维·奥斯本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终于产生了一个新的理论突破点——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模式的政府改革,即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顾客驱动型政府组织模式,强调运用企业化的管理主义模式改革政府运作方式,最终建成“企业化政府”。克林顿上台后的美国“重塑政府”运动更进一步反映出该理论的重大现实意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更好的指导实践,新公共管理运动就是最好的例证。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兴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包含的内容概括为10个方面: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即政府不是提供公共服务(划桨),而应是向各类非政府组织提供催化剂,引导社会前进,政府要积极扶持能发挥掌舵作用的新组织,向它们提供政策,援助资金,进行业绩评估。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即政府把公共管理控制权从官僚机构转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摘录: 建筑成了时代的镜子。 现代的建筑关心住宅,为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它任凭宫殿倒塌。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 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就是这些!这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一切。这是个高尚的时代,人们抛弃了豪华壮丽。 作为一种有造型激情的东西,建筑在它的领域里,也要从头做起,要使用那些易于打动我们意识的、易于满足我们视觉欲望的因素,并且把它们处理得使它们的形象能以精致或粗犷、动乱或宁静、淡漠或热衷来清楚地影响我们; 体块是一种能充分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并使我们能够借以感知和量度的因素。 表面是体块的外套,它可以消除或丰富我们对体块的感觉。 平面是体块和表面的生成元,是它,不可更改地决定了一切。 建筑是一件艺术行为,一种情感现象,在营造问题之外,超乎它之上。营造是把房子造起来;建筑却是为了动人。当作品对你合着宇宙的拍子震响的时候,这就是建筑情感,我们顺从、感应和颂赞宇宙的规律。 我们正处于一个建设时期,一个重新调整以适应于新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的时期。我们正在绕过一个海岬,新的前景只有在彻底修正现行的手段和确定合乎逻辑地建立起来的新的结构基础之后才能恢复伟大的传统路线。 有序布局是把轴线分等分级,也是目标的分等分级,意图的分类。 如果说数字计算的结果使我们感到满意和和谐,这是因为它们来源于这轴线。如果,根据计算,飞机的外形像一条鱼,像自然物体,这是因为它重新找到了轴线。如果独木舟、乐器、涡轮机,这些实验和计算的成果,在我们看来都像“有机的”现象,这就是说,像某种生命的载体,那是因为它们排列在轴线上。 现代的工程师,首先追求功能而把形式放在第二位,但他的成果总是造型美观的。优秀的现代画家为造型而追求造型,如果他有必要的能力,成品在造型上就会令人满意。 读后感: 看完《走向新建筑》,这是柯布西耶创作的一本现代建筑学的纲领性书籍。但是由于这本书语言的速度很快,而且是跳跃式的,没有明晰的条理。所以作为初学建筑的学生不能理解的足够清楚。所以我主要是感受柯布破旧立新的英雄主义激情和对建筑的热情。 柯布的美学观是完全现代主义的,特别偏好当时的立体主义以及某些未来主义。他认为真正的美必须是抽象的,他不停的提到“体块”“比例”“几何”,最反对的就是装饰,特别是住宅里面各种没用的各种风格的家具和装饰。 另外,柯布在开篇就提出的“工程师的美学”其实可以归结到一种自然美。因为工程师是忠于数学的,忠于自然规律的,所以是美的,柯布大力赞美了飞机、汽车和轮船的设计,对比建筑的落后。柯布还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是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但是柯布从来没有认为所有的建筑都是这样,他在提倡“工程师的美学”的同时,又说“凸凹曲折是建筑师的试金石。他被考验出来是艺术家或者不过是工程师。柯布并没有让建筑师变成工程师,而是一个考虑到这些因素并超越他们而成为一个艺术家。这种艺术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他不在意风格、不在意古典的一整套东西。而是从使用者的真实需要出发,首先正确地建造,然后艺术地建造。 这本书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号召建筑师向工程师学习,另一部分是确立现代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教育史上的经典著作永远是教育工作者的最佳启蒙”。通过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阅读,我体会到了赫尔巴特所构建的科学教育学体系的历史价值及其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借鉴意义。 下面就几个方面,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拙见。 1、课程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培养新型人才为目的是方法的先导。首先应该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确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去设计、去实施。一定要强调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改革的实效和教育目的的达成度。 2、赫尔巴特论证的教学法往往被人认为是教师的“教法”,而不包括学生的“学法”,这就是忽视了他的“教法”是建立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之上的。根据学生兴趣活动的四个阶段:注意、期望、要求、行动来规定教师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活动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统觉团的形成和扩大,他没有否认学生的主动性,而是更多地论述了教师如何去做,以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而杜威也忧虑,“迎合学生的任性和兴趣”会有危险,需要有成人的指导来发展学生的民主,他没有否认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规范。 3、如何构建我们自己的教学法,首先,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孤立的发展知识或能力,二者之间的对立也就没有那么绝对。其次,对于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法,不能一切“拿来”,更不能一概否定,要辩证分析,取长补短。第三,现在各种教学法如雨后春笋,更要汲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切不可今日学习“魏书生”,明日又学“洋思经验”,一定要学其思想的内核,而非形式。如同今日我们仍然要研究赫尔巴特一样,主要是研究和学习其教育思想。

4、赫尔巴特的眼里,教育目的之间存在着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三重目的。首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是实现最高教育目的的首要条件。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教育。兴趣必须是多方面、均衡的。教学中如果只有单一的兴趣,或者某个方面兴趣过度,会出现与完全缺乏兴趣相同的结果:破坏完善道德的培养。因此,兴趣必须向多方面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应该构成一个匀称的统一体。其次,多方面兴趣的培养就是个性多方面发展的教育。赫尔巴特提出,教师应该使个性向多方面性发展,使个性、品格、多方面性融为一体。他所说的个性与多方面性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个人发展的要求与社会需要的反映。个性愈益同多方面性相融合,品格即愈益易于驾御个人。三者结合起来既为实现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的完善奠定基础,又为实现可能的目的创造了条件。他有时把教学放在第一位,有时又把训育放在第一位,原因也就在这里。他说:“假如道德在多方面性中没有根基的话,那么,我们自然可以有理由撇开教学来探讨训育了;那样的话,教育者就必须直接控制个人,激发他,驱使他,使善在他的身上有力地生长起来,使恶劣的习性销声匿迹。教育者可以自问,这样一种人为的、被强调的单纯的训育至今是否有可能? 假如不可能,那么,教育者必须有一切理由假定,人们首先应通过扩展了的兴趣来改变个性,必须使其接近一般形式,然后才可以设想个性有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律发生应变的可能;同时在对付过去业已变坏了的儿童时,除了应考虑他现存的个性以外,还应着重估量他对新的和较好的思想范围的可接受性与他接受它们的时机。”因此,教育目的的三个部分是可以合并起来的。赫尔巴特把多方面兴趣、道德、个性联合起来作为培养目标,反映了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即使在今天对我们也不无启迪作用。 笔者认为在理解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时,应该同他的培养儿童个性的教育起点联系起来,且不可以点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