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语言类型学看语气助词“啊”的情态语义及句式分布

从语言类型学看语气助词“啊”的情态语义及句式分布

从语言类型学看语气助词“啊”的情态语义及句式分布

本文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研究语气助词“啊”的情态语义及其句法分布,比较了日语和英语中语气助词的使用情况。通过汉英日互译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如下:汉语主要用语气词、助动词、语气副词等词汇手段来表达语气,以语调、语序、句式作为补充;日语主要用终助词、助动词等语法手段来表达语气,以语气副词等词汇手段为补充;英语中主要使用情态动词、副词等手段表达语气,以语调、语序、句式作为补充。

标签:语言类型学语气助词“啊” 情态语义对比

一、引言

语气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语气由两方面构成: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常见的语气词有:“的”“了”“么”“呢”“吧”“啊”。汉语属于语气助词比较丰富的语言。其中的语气助词“啊”在现代汉语中用法非常广泛。语气词虽然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不过,从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助词的功能方面,其中国内方梅(1994)、储诚志(1994)、齐沪扬(2002)、徐晶凝(1998、2000、2003)等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本文主要关注语气助词“啊”的情态贡献以及“啊”的语法分布。“啊”的主要功能在于参与句子的情态表达,对它意义的归纳或描写应该以它的情态表达作为依托。本文结合“啊”的实际用例,以及汉英日互译材料的分析,研究“啊”的情态意义及句法分布。

二、“啊”的情态意义

(一)汉语中“啊”的情态语义

情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说话者对命题内容的看法和态度,一方面是说话者对命题所描写的情景(situation)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听话人的考虑。印欧系语言情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情态动词(modal verb)为载体的“可能性”(probability)与“必然性”(necessity)、知识情态(epistemic modality)与义务情态(deontic modality)的研究上。

对于汉语来说,情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气(口语中一般称“口气”),语气助词是它的主要语法表达手段。储诚志(1994)认为,所有含有“啊”的句子都有一个共同的语气义素——缓和。我们认为,这一概括基本上能反映出“啊”的语义,但是不够全面。如在很多含有“啊”的感叹句中,虽然比不含“啊”的相同句子增添了舒缓的语气,但加“啊”的句子在感叹句中,其主要目的是感叹而非舒缓语气。例如:

(1)a:我多么高兴啊,昨天我见到邓颖超夫人了。

认知系统下汉语语气词“呢(NE)”和日语终助词「か、よ、ね」的对照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a19107954.html, 认知系统下汉语语气词“呢(NE)”和日语终助词「か、よ、ね」的对照研究 作者:周艳红 来源:《学园》2013年第27期 【摘要】汉语语气词“呢”和日语的终助词「か、よ、ね」翻译上不完全对应。在这两种语言的外语教学上都造成很大困扰。汉语的“呢”,大多数学者的意见仍将其意义分为表示疑问和非疑问两种,甚至有学者认为“呢”是一个表示持续的标志。笔者认为,“呢”应该只有一种本质含义,即要求听话人(确认)信息的语气。“呢”在疑问句中对于未确定信息要求(确认),在非疑问句中对于确定信息要求(再确认)。本文提出认知能力范畴化,正是“呢”完成统一的内在理论依据。日语的终助词「か、よ、ね」用于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是日语表达情态的重要标志。本文援用益冈的分类方法将情态分类,并在情态体系中将「か、よ、ね」与“呢”作了对照和分析。 【关键词】本质含义确认范畴化概念化情态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013-02 一问题所在和研究意义 日语的终助词主要是直接在句末表示说话人情绪的语气助词,和部分表示推测、判断等的语气副词一起被称之为命题之外的モダリティ。汉语的语气词主要是表达说话人的语气,也几乎用在句末。两者的功能看起来非常接近。实际上,不论是汉语母语者学习日语,还是日语母语者学习汉语,都会存在一些母语移植所导致的误用问题。这对外语学习和教学都造成困扰。 以汉语语气助词“呢”为例,和它相对应的日语终助词就有「か」「よ」「ね」三种以上。请看下面例句:(1)我告诉你有什么用呢?日语:私はあなたに教えて、何の意味があるのか。(2)外面下着雨呢。日语:外は雨が降っているよ。(3)你要是饿了呢,就自己做点吃。日语:(あなたは)もしお腹が空いたらね、自分で作って食べなさい。 对比以上三个例句可以知道,汉语的语气词“呢”在不同的句子中可以分别被翻译成日语的终助词「か」「よ」「ね」等。用于疑问句时相当于日语的「か」,用于陈述句时相当于日语的「よ」。可是使用在汉语疑问句中,同样可以译成「か」的语气词,却不只“呢”一个。如:明天去吗?日语:あした行きますか。“吗”用在疑问句中。 汉语的语气词和日语的终助词并不存在工整的对应关系。通过两者的对照研究,明确两者的相同之处和相异之处,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深刻挖掘造成相同或相异的动因,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和教学以及日本的汉语学习和教学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反问句的语气最强烈

反问句的语气最强烈 使用反问句是为了加强句子的语气,肯定句用反问句式是为了加强否定的语气,否定句用反问句式是为了加强肯定的语气。如果同一个句子意思分别用肯定句式、否定句式、反问句式表达,语气的强弱情况分别是怎样的呢?请看下面的句子: 1. 要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是件不容易的事。 2. 要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不是件容易的事。 3. 要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是件容易的事吗? 1句为肯定句,2句为否定句,3句为反问句,只要仔细琢磨句子的意思及语气,不难看出这三句的语气强弱情况,反问句的语气强于肯定句、强于否定句,因此,同一个句子意思用反问句去表述,它的句子语气最强烈。 . 本文通过对强语气条件下“了、呢、的”开口度相应增大现象的考察、分析,指出它们具有强式的a套发音──la、na、da;其他多数的语气助词,以及叹词、象声词等,也都拥有a、e 两套基本对立的发音类型,以与强弱二分语气相适应。本文提出形成合音成分的四个条件及两个标帜,证明“啦=了+啊”、“哪(呐)=呢+啊”等被广泛采用的“合音说”并不成立,应代之以强语气条件下的“了、呢”“变韵说”。本文还给出了a、e两套发音词的举要列表,并就表文涉及到的“语言”界说、辞书编纂等问题谈了看法。 一 “了、呢、的”都是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极高频的语气助词。按照通行字词典工具书的标音,它们均读轻声,韵母是e,即:le、ne、de 。汉语拼音轻声e韵的国际音标是?,中、央元音。 从1999年2月到12月,笔者以语气助词“了、呢、的”为核心,对有关字词的发音进行了随机的、旁听式的听辨考察(即一般未用方言调查中传统的例词问话式听辨考察),以使考察结果更客观,更符合语言实际。考察范围涉及电视、广播、会话、会议等日常接触到的普通话语音,尤其是普通话口语语音,(注:我们把普通话语音看成是活跃在普通人口头上的“雅音”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北京话语音。我们不认为普通话语音就等同于播音员发音或字词典注音及其简单相加,因为那样会把普通话语音弄成一个缺乏生命力的“标本”。另外,有关考察在文章正式发表前都将继续进行。)总时间超过100小时。通过考察发现,这些字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种开口度加大的变韵现象:“了、呢、的”的规律性,数量比相当高,分布面相当广,尤其在用法上、功能上具有相对独立的存在价值──强化语气的表现力,因而可以认为,与其把这种业已改变了的音值仍归到[a]音位(以下音标标音统一用[a],一般叙述用拼音字母a)。借用汉语拼音的标音系统,可以把这种变韵类型称为“a化变韵”。 下面是一些比较常见的a化变韵的用例(采用较强语气): (1)什么?你去过大队了(la)?──唵,去过了(la)。 (2)太小了(la),不要了(la)。 (3)再别做这种事了(la)! (4)快别想了(la),她早嫁人了(la)。

语言类型学与语言比较探析

语言类型学与语言比较探析 语言类型学就是要通过语言之间的比较,从复杂的、无限的、纷繁的语言现象中归纳出少量的、有限的、简单的类型,下面是一篇关于语言类型学与语言比较研究的,欢迎前来阅读查看。 一、语言类型学与语言比较 什么是语言类型学?Beard Comrie指出:“语言类型学是根据那些并非由于共同的亲属来源或区域性接触而共享的结构特征来给语言分类。” 伍铁平先生指出:“语言类型学研究同一语系或不同语系的语言和方言的共同特征,并据此对这些语言进行类型上的分类。” 由此,我们认为,语言类型学研究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发生学的角度对有亲缘关系的语言进行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比较分析,考察其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出现的共性与差异,如对汉语与藏、彝、哈尼、景颇、苗、瑶、壮、侗、布依、瑶等语言的比较研究;二是从类型学的角度对没有亲缘关系的语言进行结构、形态、功能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其由于认知的相似性或因语言接触而产生的相似特点,如对汉语与英、日、俄、维吾尔、蒙古、朝鲜、佤、布朗、阿眉斯等语言的比较研究。 “语言对比又称语言比较,通常是指通过对不同语言的对比或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任何事物的特征都是相对而言的,必须通过与别的事物的比较才能显示出来。孤立地看一个事物,难以说准这个事物的特点到底是什么,也不可能揭示其本质特征。对语言的认识也是如此。 1766年英国语言学家琼斯(William Jones)通过语言比较,发现了梵语与拉丁语、希腊语之间存在系统的语音对应关系,认为它们同出一源,从而认识到亲属语言关系的存在,开创了语言比较研究的先河。没有语言比较,人们对语言的认识还只能停留在一个个孤立的语言上,只能是片面的、表面的。正因为如此,语言比较才受到语言学家们的高度重视,语言学中才有了比较语言学这一新的分支。 语言类型学就是要通过语言(包括亲属语言和非亲属语言)之间的比较,从复杂的、无限的、纷繁的语言现象中归纳出少量的、有限的、简单的类型,从而揭示人类语言的共性、普遍性,包括语言结构、语言演变、语言认知、语言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二、语言比较的内容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语言比较包括横向的共时比较和纵向的历时比较两个方面。语言是一个历史范畴,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的语言。而语言又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

汉语情态语气的语法与语义研究

汉语情态语气的语法与语义研究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汉语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 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学习者会遇到一个难点——情态语气。情态语气是汉语中的一类语气,指说话人在言语中表达出感情色彩、态度或意愿等。情态语气在汉语中广泛存在,深入研究汉语情态语气的语法和语义特征,对汉语学习者和汉语教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情态语气的基本特征 情态语气是汉语中的一种语气,在语言交际中用于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和立 场意愿。情态语气的表达方式多样,可以通过词语、语调、语气等语言元素来表达。情态语气的特点主要包括语意模糊性、语言规范性和语用交互性。 语意模糊性:情态语气在表达时通常是含蓄的,意思比较模糊,需要根据上下 文或语气来理解。例如,“请你开门”可能是一种请求的语气,也可能是一种命令的语气,具体含义需要根据语气和语境来理解。 语言规范性:情态语气的表达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在汉语中常见的情态 语气有三种,包括助动词、“的”和“吧”等。例如,“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中的“吗” 就是一种疑问的情态语气。 语用交互性:情态语气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语用效果,因此在言语交际中具有一 定的交互作用。例如,一句话中是否有情态语气,往往决定了说话人的表达意图和目的。 二、情态语气的语法特征 情态语气在汉语中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包括助动词、“的”、“吧”和“啊”等。 1. 助动词

汉语中的助动词是最常见的情态语气表达方式。不同的助动词在表达时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和意愿不同。例如,“可以”表示一种肯定的语气,“不可以”表示一种否定的语气。 2. “的” 汉语中的“的”是一种用于表达说话人猜测的心态的语气。例如,“他的病不太严重吧?”中的“的”表示说话人对患者病情的猜测和推测。 3. “吧” “吧”是一种用于表示疑问、请求或建议的情态语气。例如,“你来尝尝这个菜吧?”中的“吧”表示说话人的建议。 4. “啊” “啊”是一种用于表示惊叹、答应或安慰等情感的语气。例如,“啊,原来是你啊!”中的“啊”表示惊讶和认出对方的意思。 三、情态语气的语义特征 情态语气在语义上表达的是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具有一定的征象性质。情态语气的语义特征主要包括肯定和否定、疑问和陈述、条件和建议等。 1. 肯定和否定 汉语中的情态语气可以用来表示肯定和否定的态度。例如,“可以”表示肯定和同意的态度,“不行”表示否定和拒绝的态度。 2. 疑问和陈述 汉语中的情态语气也可以表示疑问和陈述的态度。例如,“你是不是在考试上出了什么问题?”中的“是不是”表示一种疑问的态度,“看起来他很不开心”中的“看起来”表示一种猜测和陈述的态度。

讲普通话语义类型

讲普通话语义类型 语义范畴,不可跟语法范畴相混淆。 语法范畴是语言中的一种聚合类,属于聚合关系的范畴,具体有名词的性、数、格、动词的体、时、态、人称,属于语法学的研究领域。语义范畴属于语义学探讨的领域,具体的有索引(index)、语调范畴和情态范畴。语义范畴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其表现形式,即各种词类、句式来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语义范畴,比如索引中的时间范畴,在一些语言里转化为了语法范畴中的时和“体”。 I was watching TV.(过去进行时,动作在过去发生,动作的状态是进行状态,表示过去某段时间“我”正在实施“看电视”的行为。过去是时,进行是体) 而在汉语中,时和“体”没有转化为专门的语法范畴,因为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所以汉语的“时”范畴只能通过具体的副词、时间名词、语气助词(着、了、过)来表达。比如:我吃了。(表示“吃”这个动作已经完成) 昨天他去买了一本书。(“昨天”和“了”都表示了“时”范畴,前者相当于“时”的语法范畴[过去时],后者相当于“体”的语法范畴[完成体])语义范畴的类型 一共有三类:索引、语气范畴、情态范畴。

索引,即index,主要包含三类:时、人称、指示。时索引一般由 副词、助词、时间名词作为其表征形式。 比如“我已经做完了。”这个句子中,“已经”和“了”就是时索引,表 示动作已经完成。 人称索引的表征形式是人称代词,指示索引的表征形式是指示代词。 那里站着的是你的朋友吧? 这句话里的时候索引是语气助词“着”,表示“站”这个动作的持续。 人称索引是“你”,表示句子中的人是听话者的相关人。指示索引是“那里”,表示句子所涉及的整个语义是在那里发生的。 阿东:小明你可真帅!小明:这话我爱听。 这里,指示索引是这,指示的是阿东的赞美。这其实说明了指示索引不仅具有指示言语外部场景的功能,也具有指示言语内部上下文的功能。 语气范畴,有三种,陈述、疑问和祈使,感叹是属于陈述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是所谓的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范畴。陈述和疑问是跟信息有关的,陈述是提供信息,疑问是获取信息。祈使是跟影响有关的,祈使的目的在于影响说话者,使说话者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语气范畴的表征形式大多是特定的句型,如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和祈使句。或者用虚词来表达,主要是助词和语气词,如“吧、了”等。

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简述

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简述 本文概括了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的发展过程,总结了“体”范畴研究表现出的趋势和特点,同时也指出了现代汉语“体”范畴的研究中还存在争议的问题,旨在为现代汉语“体”范畴的研究理清脉络。 标签:现代汉语“体”范畴“体”系统 在戴维·克里斯特尔的《现代语言学词典》中,“体”的定义是:“对动词作语法描写的一个范畴(其他范畴有时间和语气),主要指语法所标记的由动词表示的时间活动的长短或类型……”“体”范畴是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语言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国内学者对“体”范畴的研究早已开始,但目前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争议,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学者们的观点还未达成一致。本文首先概括了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的发展过程,然后综述了“体”范畴研究表现出的趋势和特点,旨在为现代汉语“体”范畴的研究理清脉络。 一、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的发展脉络 如果从对现代汉语的个别“体”标记“了”“着”“过”的研究算起,现代汉语“体”范畴的研究已经有八十多年的研究历程了。①经过八十年的探索,语法学家一方面从现代汉语的语言事实出发,着力于描写现代汉语中的各种“体”范畴,做了很多基础性的总结工作;另一方面又积极吸取国外“体”范畴研究的成果,对现代汉语中的“体”范畴研究进行理论观照,使得现代汉语的“体”范畴研究不断深化,进入了有意识的发展阶段,并且从各个方面逐步向揭示现代汉语“体”范畴系统的面貌接近,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不少学者通过介绍“体”范畴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文章的方法来描写“体”系统研究的发展情况。如万波的《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述评》、左思民的博士论文《现代汉语体的再认识》(1997)、陈前瑞的博士论文《现代汉语体貌系统》(2003)等。但是,对现代汉语“体”范畴的研究发展进行阶段性梳理的文章并不多见,总结比较全面的文章有金昌吉、张小萌的《现代汉语时体研究述评》(1998)。金昌吉、张小萌指出:“现代汉语时体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末为初探阶段。这一阶段时间跨度较大,开始以借鉴西方的语言理论为主要特点,其间经历了较长的缓慢发展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为发展和深化阶段。这一阶段充分重视了汉语自身的特点,不仅在语言事实的发掘上有所突破,而且在理论上也有许多独到的建树。”然而这篇文章没有区分“时”和“体”这两个概念,也没有体现出1998年以后“体”系统研究的新发展。 结合“体”范畴研究在1998年以后的新发展,总的来看,现代汉语“体”范畴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末。这一时期是初探时期,许多语法学家(如王力、吕叔湘、高名凯和张秀)已经注意到了“体”这一范畴,并且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的新角度定义及分类】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的新角度定义 及分类】 一语气副词的语法意义 语气副词归属及分类历来存在争议或差异,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对语气副词判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另一方面,词类本身就是一个原型范畴,内部成员地位不相等,有典型与非典型之分。副词在这方面尤为突出,“也、又、都、还”分别在命题世界、认识世界和言语行为场景三个不同层面上操作,表示不同的意义,既有客观意义,又有主观意义,既有语气功能,又有篇章连接功能。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中这样对语气副词进行定义: “语气即说话者对所述事件的态度,属于主观范畴。有些词如:难道、究竟、其实、大概、的确、居然、毕竟等,通常出现于句首或句中谓语前,用于表达句子的语气,因而通常将它们归入副词中的语气副词。此类词有表达语气的功能,如‘难道、岂、何必’用于反问,‘万万、千万’用于祈使,‘何等、多么’用于感叹,更多的是只能用于陈述,如‘的确、果然、也许、居然’等,可以表达说话人对所说内容的断言、释因、推测与总结,可以视为现代汉语传信范畴意义表达的主要手段。” 因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在词汇语义上也有褒贬的区别。因此语义划分不能成为评价类副词的区别特征。 词类是语法意义的分类,某一语法意义必然有其对应的语法形式,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找出语法功能和词类语法意义对应的关系。关于语气副词的定义,应从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及语法分布三个方面来考虑。 语气副词的语法意义,就是表示说话人主观情感意义的一类副词,或者说表示对命题、听话人及提议的主观态度或评价的副词。

二语气副词的判定标准及句法功能 判定一个词是否是语气副词可以根据以下三个标准: 1 与其他成分组合后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语法分布:含有语气副词的谓词短语,一般只能充当表述性成分谓语和补语,而不能充当修饰性成分的定语和状语。即语气副词与被修饰成分之间的搭配关系一般是动态的句子层面上的组合,而不是静态的短语层面的组合。 至于补语之中语气副词,只能出现于组合式补语的前面,不能出现于粘合式补语的前面。有些语气副词可以用于主语小句之中。如: 到底去不去还不知道。 语气副词通常不能用于宾语小句之中,但当谓语动词是“知道、明白、告诉、觉得、怀疑、认为”这些言说、心理或认知义动词时,很多语气副词可以用于宾语小句之中。如: 于是她跟一个同行者说也许死了就是这么一副飘然欲仙的样子(方方)。 语气副词内部使用不是均质的,语法化程度较高的语气副词既不能出现在定语、状语小句中,也不能出现在主语、宾语、补语小句中,而语法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语气副词不能用于定语、状语小句中,但可以用于宾语小句中。 2 与判断词“是”共现时的位置 语气副词与“是”共现时,通常位于“是”的前面。如: “别管什么啦,反正是嘎巴就是了。”(王朔) “也许是另一种炼狱。”(梁晓声) 3 在句子中的位置 语气副词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情感,这个特点决定它通常处于句子的最外层,而且比较灵活,很多可以移到句末,部分语气副词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如: 叶桑说:“也许。”(梁晓声) 能够移到句末的语气副词有大概、反倒、反正、该、还、好歹、

基于汉英双语语料库的情态动词语义分析及翻译研究

基于汉英双语语料库的情态动词语义分析及 翻译研究 一、引言 情态动词是情态系统的重要部分,是呈现人际意义的主要手段。因此,其在语篇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和汉语都有其各自的语言资源来表达情态意义。近年来,人们在翻译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情态词语的使用。然而,目前人们对英汉情态词语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鉴于此,文章在Palmer、Halliday 等专家的研究基础上,以作者自建汉英双语语料库作为对照,对其中所出现的常见情态动词进行比较分析,具体探讨英语情态动词的语义分类及其翻译特点,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情态动词,更加深入地了解英汉情态动词使用的异同点。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者可以准确地表达源语言的情感与感受。 二、文献综述 (一)理论背景 1. 情态的定义 情态是人类语言中最重要的语法、语义和语用资源。对情态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主要集中于对其必要性、可能性、不可能性以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的研究。[1]自此之后,学者们从哲学、逻辑学、认知学以及语言学等角度对情态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与研究,但这些研究都是不够具体且全面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语义学家开始从语义学的角度对语言中的情态动词概念进行分析,得出了情态意义主要分为:可能性(possibility)、必要性(necessity)、义务(obligation)、允许(permission)等。

2. 情态的分类 Palmer(1979)对英语情态动词的语义和形式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他把情态分为认识情态(epistemic modality)、道义情态(deontic modality)与动力情态(dynamic modality),每种情态又分为可能性(possibility)和必要性(necessity),为后来的英语情态动词的语义研究和其他语言的情态分析提供了一个比较详尽的样本。[2] Palmer(1986)开始试图把情态确立为一个普遍的语法范畴并建立一个可以 用来描写各种语言情态系统的体系框架。他从情态意义出发,引用了包括世界许多体系的近70 种语言的材料,从类型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一范畴。这对后来学者的情态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情态研究为后来的自然语言的情态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起点和基础。[3] 同样,情态研究在汉语语法研究中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朱冠明(2005)表明,可以把中国的情态动词分为三类:认知情态、道义情态与动力情态。同时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可能性(possibility)、盖然性(probability)与必要性(necessity)[4]。 李小川(2005)提出,我们可以将中国的情态动词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可能、意愿、必要。汉语情态动词的语义划分是按照层次划分的,与英语情态动词的分类相比,汉语情态动词更加处于交错的状态。[5] (二)相关研究 权威专家也在情态动词的使用与翻译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李小川(2005)从分析情态动词的语义入手,认为对英语情态动词的忠实翻译既要考虑说话者的态度、主语所起的作用、会话语境和说话双方的社会地位以正确理解原语语义,又要选择汉语的对应表达形式以准确再现其意义和风貌。[5] 薛慕煊(1999)认为,英语中的情态动词是一个封闭系统,数量虽然有限,但其意义和用法有时却相当复杂,假如理解稍有偏差,翻译就很容易出错。[6]

神态语言学论述与运用

神态语言学论述与使用 情态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价值 (一)语义学角度对情态的研究语义学对情态的研究主要从语言学内部展开。所谓语言学内部:是指语言是一个相对自足(autonomous)的系统。语言符号在语言系统中的意义和功能,能够部分地通过符号自身在系统中的位置获得确切的解释(彭利贞,2007)。如FabriceNauze(2008)发现英语情态组合一般按认知情态(可能性,必要性)T参与者外显的道义型情态(允许,职责)T参与者内显的动力情态(水平,必要性)(Epistemic 宀Partici -pant external f Participantinternal)的先后顺序排列;肖唐金(2010)提出 可通过与情态动词连用并起情态作用的副词(情态卫星副词)来消除情态的语义歧义。AnVanLinden&Jean-ChristopheVerstraete(2011)研 究了英语道义性形容词如essential ,appropriate 的语义,指出道义性形容词缺乏传统道义型情态所包含的直接的责任或允许的含义。它们的语义朝向表评价的非情态含义范畴延伸。崔诚恩(2002)全面研究了汉语情态副词的典型范畴;彭立贞(2007)归纳了三类汉语情态动词(1)典型的情态动词:“能(能够)、要、会、应该(理应)、能够(可)、肯、敢”;(2)较典型的情态动词:“得、该、可能、想、一定、准” (3)非典型的情态动词:“必须、肯定、得、旬、乐意、情愿、许、愿意”; 并研究了多义情态动词如“能、会、应该、要、一定、得、肯定”等与其他语法范畴(如情状、体、否定等)的同现限制,发现典型的静态动词与表达理解情态的情态动词自然共现,而动态动词则与表达非理解情态(根情态)的动词共现;汉语情态动词的连续同现遵循“理解情态>道义情态>动力情态”的排列规则。徐晶凝(2008)调查了汉语情态 虚语,即语气助词“啊,呢、嘛、吧、呗”与其它情态形式及句类的搭配规律。(二)类型学视角的研究

从语言类型学看语气助词“啊”的情态语义及句式分布

从语言类型学看语气助词“啊”的情态语义及句式分布从语言类型学看语气助词“啊”的情态语义及句式分布-汉 语言文学 从诧言类型学看诧气劣词“啊”的情态诧义及句式分布 摘要:本文从诧言类型学角度研究诧气劣词“啊”的情态诧义及其句法分布,比较了日诧呾英诧中诧气劣词的使用情况。通过汉英日互译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如下:汉诧主要用诧气词、劣劢词、诧气副词等词汇手段来表达诧气,以诧调、诧序、句式作为补充;日诧主要用终劣词、劣劢词等诧法手段来表达诧气,以诧气副词等词汇手段为补充;英诧中主要使用情态劢词、副词等手段表达诧气,以诧调、诧序、句式作为补充。 关键词 :诧言类型学诧气劣词“啊” 情态诧义对比 一、引言 诧气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戒事情的看法呾态度,是怃想感情运劢状态支配下诧句的声音形式。诧气由两方面构成:一定的怃想感情;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诧气词是表示诧气的虚词,常用在句尾戒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诧气。常见的诧气词有:“的”“了”“么”“呢”“吧”“啊”。汉诧属于诧气劣词比较丰富的诧言。其中的诧气劣词“啊”在现代汉诧中用法非常广泛。诧气词虽然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不过,从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劣词的功能方面,其中国内方梅,1994,、储诚志,1994,、齐沪扬,2002,、徐晶凝,1998、2000、2003,等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本文主要关注诧气劣词“啊”的情态贡献以及“啊”的诧法分布。“啊”的主要功能在于参不句子的情态表达,对它意义的归纳戒描写应该以它的情态表达作为依托。本文结吅“啊”的实际用例,以及汉英日互译材料的分析,研究“啊”的情态意义及句法分布。

二、“啊”的情态意义 ,一,汉诧中“啊”的情态诧义 情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说话者对命题内容的看法呾态度,一方面是说话者对命题所描写的情景,situation,的看法呾态度,包括对听话人的考虑。印欧系诧言情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情态劢词,modal verb,为载体的“可能性”,probability,不“必然性”,necessity,、知识情态,epistemic modality,不义务情态,deontic modality,的研究上。 对于汉诧来说,情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诧气,口诧中一般称“口气”,,诧气劣词是它的主要诧法表达手段。储诚志,1994,认为,所有含有“啊”的句子都有一个共同的诧气义素——缓呾。我们认为,这一概括基本上能反映出“啊”的诧义,但是不够全面。如在很夗含有“啊”的感叹句中,虽然比不含“啊”的相同句子增添了舒缓的诧气,但加“啊”的句子在感叹句中,其主要目的是感叹而非舒缓诧气。例如: ,1,a:我夗么高兴啊,昨天我见到邓颖赸夫人了。 b:我夗么高兴,昨天我见到邓颖赸夫人了。 例,1,a呾例,1,b相比,虽然是增添了缓呾的诧气,但是在例,1,a中的“啊”主要是为了表达见到了邓颖赸夫人的喜悦之情,而非仅仅为了舒缓诧气。 黄伯荣、廖序东,2002:45-46,把汉诧诧气劣词分为4类: 1.表示陈述诧气: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了,而已,、也罢、也好、啦、嘞、喽、啊; 2.表示疑问诧气:吗,么,、吧、呢、啊、啦; 3.表示祈使诧气:吧、呢、了、啊; 4.表示感叹诧气:啊、哟、呀。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从句法结构的关系及练习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汉语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一、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例如: 1今天晚上‖ 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2 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 1 笑‖ 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2公正廉洁‖ 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 二、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 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 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谓语名词短语

小学语文感叹句大全之语气助词用法

小学语文感叹句大全之语气助词用法 篇一:善用语气助词 (一)有利于增强小学教师口语的表达艺术。 教师口语的表达艺术包含口语的“甜、美、巧”三方面。 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殿堂,占据教师教学生涯的大半。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合理运用语气词,能使自己的口语表达“甜”一点,这有利于创设情景、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言语表达中感觉出一道探寻知识的趣味,同时也能使学生听出语言的“甜味”来,最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目的。 语气词不仅蕴含丰富的情感信息,而且还具有韵律的美感。教师口语是音义结合系统,其艺术美感首先诉诸于学生的听觉。小学阶段的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都喜欢听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解,对枯燥无味、呆板的语言。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合理运用语气词,有利于形成甜美的语音、悦耳的语调,也有利于娴熟地运用语言的机智、出神入化的讲说、完美的逻辑推导等,形成一种引人入胜的优美语境,给学生的听觉以浓郁的审美情感。 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所谓“巧”,一是幽默、有趣,二是机变、出新。枯燥乏味的语言就如同一盘忘记加盐的菜,不论其营养价值多高,总是淡而无味,破坏食欲。教师在平时注意语气词的合理运用,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把原来生硬的语言变得活力四射,这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令学生回味无穷,同时可以使自己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具有一

定的艺术魅力,又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加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让教师走进学生心灵。 在努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是校园和谐关系的基石,也是教会学生未来与人和谐共处的起点。它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热情、尊重、信任,学生对教师敬重、爱戴、亲密,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早在19____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指出:“教师过于威严,学生视之如判官,如阎王,如芒刺在背,现__教育之大弊,即在于此。”所以他指出:“办教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彼此精神融洽,人与人隔阂完全打通”,“时时与学生亲密接触,与学生打成一片”,“把人格拿出来互相摩擦,以灵魂相见,日久便成为学生的 朋友”,这些教诲,都是给教师的良好建议,而“甜、美、巧”的教师口语是实施这些建议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小学生对此则更加迫切。教师应通过表扬满足学生的需求,促使他们不断进步。若教师注意合理运用语气词,如把末尾带“啊”的感叹句“你回答得真好啊!”作为课堂上最常用的表扬,既可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热情,也可让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起来。此外,“如小明说的对不对啊?”“你们都听懂了吗?”等问句也可使课堂氛围变得浓烈。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身心发展还未成熟,总会犯一些错误。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批评语。

语气词的意义和功能

语气词的意义和功能 现代汉语语气词“啊”的意义和功能研究 汉语语气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过去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碍于汉语的独特性与复杂性,时至今日,学界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仍未能达成共识。例如汉语中各语气词的核心语法义到底是什么?该如何界定?作为现代汉语中使用最频繁,分布最广的语气 词,“啊”的核心语法义一直都有争议。文献显示,过去对“啊”核心语法义的描述众多,失于零散,难以统一。鉴于以往研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或视角,以及汉语语气研究中“随文释义”方法传统的制约,本研究拟结合当前国内外对语法、语义、语用三者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Ariel(2008,2010)的编码-推论模式,从语法-语用互动视角,通过考察大量的语料,探究“啊”的核心语法义,及其语用意义与功能。具体而言,本研究拟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现代汉语语气词“啊”用在哪些句法位置中?“啊”句具有什么样的句法、语义特征?(2)现代汉语语气词“啊”的核心语法意义是什么?(3)现代汉语语气词“啊”在具体语境中表达哪些不同的语用意义?本研究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通过语料库获取语料,对收集到的5234个“啊”用例进行了分析。采用四个步骤:第一步,对“啊”的句法位置进行标注;第二步,对不同位置中“啊”的用例进行单项和综合数据统计;第三步,对“啊”在不同位置的意义及功能进行分析;第四步,考察“啊”不同的意义和功能所指向的语法意义,同时结合语境因素考察其表达的语用意义。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本研究发现:(1)现代汉语中语气词“啊”用在四种不同句式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感叹句、陈述句、疑问句以及祈使句。“啊”在陈述句、感叹句中的位置特别灵活,可用于从句末到靠近句子述谓成分一端,再到靠近句子非述谓成分一端,最后到句首的多个句法位置中。而在祈使

20年来汉藏语系的语言类型学研究

20年来汉藏语系的语言类型学研究 戴庆厦;朱艳华 【摘要】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比较、不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比较是汉藏语类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0年来汉藏语系语言类型学研究的经验主要是:必须区分亲属型语言比较和非亲属型语言比较;亲属语言的类型学比较必须区分语言现象的同源关系和非同源关系;必须重视系统参照;必须谨慎判定语言接触现象.语言类型学研究存在对汉藏语系语言事实重视不够的弱点,导致所提取的有些类型学规则不能概括汉藏语的语言事实.汉藏语系语言中的量词问题、韵律问题、声调问题、语音和谐问题、多义分合问题等,都是未被认识、有待开垦的领域,汉藏语的类型学研究大有可为. 【期刊名称】《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28)005 【总页数】7页(P131-137) 【关键词】汉藏语系;语言类型学;研究经验;新动态 【作者】戴庆厦;朱艳华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北京100081;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211

语言类型学(linguistic typology),又称类型语言学(typological linguistics),是通过比较不同语言相同、相异的特点,从复杂的、无限的语言现象中,归纳出少量的、有限的类型,寻找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即共性),以深 化对语言本质、语言特点的认识。 现代语言类型学始于上世纪60年代,是20世纪现代语言学理论发展的热点之一。中国是一个多语种国家,有极为丰富的语言资源,语言类型学理论与方法传入中国后很快就被一些语言学家所接受,用来研究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推动了中国语言的研究。如何运用语言类型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的语言,近期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 汉藏语系语言(以下简称“汉藏语”)的类型学研究存在两类不同的对象:一类 是汉藏语内部语言的比较;另一类是汉藏语和其他语系语言的比较。两类对象性质不同,其方法也不同。汉藏语内部语言类型学比较研究的经验和方法主要侧重在少数民族语言之间、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类型学比较。20年来汉藏语系的语 言类型学研究的经验主要是:必须区分亲属型语言比较和非亲属型语言比较;亲属语言的类型学比较必须区分语言现象的同源关系和非同源关系;必须重视系统参数;必须谨慎判定语言接触现象。汉藏语系语言多数都有丰富的量词,这需要从类型学的角度进行新的归纳。其他如语音研究中的韵律问题、声调问题、语音和谐问题,语义研究中的多义分合问题,都是未被认识,有待开垦的领域。总之,汉藏语的类型学研究大有可为。本文主要介绍汉藏语内部语言类型学比较研究的经验和方法,主要侧重在少数民族语言之间、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进行类型学比较。由于汉藏语究竟包括哪些语言学界尚未有一致的意见,本文使用的是“一语三族”的分类法,即汉藏语包括汉语、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和壮侗语族。 一、20年来汉藏语类型学研究的基本情况

汉语虚词研究(方法)

《汉语虚词研究·方法篇》阅读论文 一、比较研究 《论语》的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的区别,[日]山崎直树,古汉语研究1993/1 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余(予)”“我”“朕”的分别,洪波,语言研究1996/1 先秦疑问代词“谁”与“孰”的比较,王海棻,中国语文1982/1 释否定词“弗”“不”,丁声树,《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1933-1935) 论毋与勿,吕叔湘,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一卷四期(1941);又载《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84 《左传》否定副词“不”“弗”特点的比较,何乐士,《第一届国际先秦汉语语法研讨会论文集》,岳麓书社1994 《世说新语》中副词“都”和“了”用法的比较,李行健,《语言学论丛》第二辑,新知识出版社1958 《左传》的副词“偕”与“俱”,何乐士,《左传范围副词》,岳麓书社1994 《左传》的副词“同”及其与“共”“皆”的比较,《左传范围副词》,岳麓书社1994 《左传》的副词“并”及其与“皆”“兼”的比较,《左传范围副词》,岳麓书社1994 古汉语连接副词“遂”和“乃”的差别,马景仑,电大语文1983/8 古汉语情态副词“尚”、“犹”词义异同辨,马景仑,银川师专学报1987/1 古汉语时间副词“既”“已”词义异同辨,马景仑,银川师专学报1987/3 《水浒》、《金瓶梅》、《红楼梦》副词“便”、“就”的考察,李思明,语言研究1990/2 《水浒全传》中的虚词“便”与“就”,李思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1/1 古汉语情态副词“信、诚、实、果”的词义差别,马景仑,镇江师专学报1991/1 古汉语时间副词“忽、卒、遽、亟、骤”的词义差别,马景仑,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3 古汉语情态副词“独、专、特、直”的词义差别,马景仑,《语言研究集刊》第四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并列连词“与、及”用法辨析,周生亚,中国语文1989/2 《并列连词“与、及”用法辨析》质疑,蒋宗许,中国语文1990/2

语气、情态与句子功能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语气、情态与句子功能类型* 暨南大学赵春利香港理工大学石定栩 提要:汉语语法分析中的语气概念来源复杂,与mood、sentence type/sentence kind、modality这三个英语语法概念都有一定关系。实际上mood是通过形态句法手段来表示说话者表述话语方式的句法范畴,sentence type是通过多种句法手段来表示句子用途的交际功能范畴,而modality则是通过情态动词或情态副词来表示说话者针对命题所做主观判断的语义范畴。为了厘清汉语语气概念的内涵,必须打破汉语语气、句子功能类型和句末助词三者一一对应并循环论证的传统,分开处理。语气是基于词汇句法等多种手段的句法概念,情态是基于逻辑认知的语义概念,句子功能是基于用途的功能概念,口气是基于情感态度的语用概念。汉语的语气是说话者表述话语的方式,可分为与mood对应的直陈、祈使和虚拟三种类型。 关键词:语气、情态、句子功能、口气 1.引言 语气作为独立的语法范畴进入现代语法体系,是从马建忠(1898/1986:536)引进mood范畴,作为“语气”来解释汉语的助字功能开始的。后来刘复(1919/1990:87-89)借用英文sentence type的分类,把汉语语气归纳为与句子功能类型相对应的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类型,而黎锦熙(1924/1992:228)则进一步将句末助词的功能、语气类型与句子功能类型联系起来,并以句末助词作为语气类型的标记。随着形式语义学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modality 这一概念被引入汉语语法分析(廖秋忠1989:157),贺阳(1992:59)等学者又将modality的内涵也融入到对语气的诠释中。可以说,汉语语法分析中的语气概念是个大杂烩,既借鉴了mood、sentence type、modality的内涵,又融入了传统的“口气/口吻”等解读,因而与助词功能、句子功能、情态类型以及口气等概念纠缠不清。 为了界定汉语语气的内涵,从而确定语气概念的性质及其类别名称,首先要梳理这一概念演变的历史,并且要追根溯源,根据英语mood、modality、sentence type/sentence kind这三个概念的源头,界定各自的语法性质并厘清其间的关联性。然后再以这三个英语语法范畴为蓝本,结合汉语的语法事实,并打破语气、句子 *本文得到香港理工大学研究项目“Sentence-Final Particles in Chinese – A Cross-Dialect Study of their Functions and Properties”(项目编号为G-U927)、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项目“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角色关系及其语言体现”(项目编号:GD10CWW05)和暨南大学人才引进项目“状位述宾短语的句法语义研究”(项目编号:50624014)的资助,对本刊匿名评审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深表谢忱,文中谬误当有作者负责。

从类型学的角度重新看汉语的基本语序

从类型学的角度重新看汉语的基本语序 郭中 【摘要】关于汉语的基本语序问题一直以来就是个争议不休的问题,有人认为汉语是SOV型语言,有人认为汉语是SVO型语言。文章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利用标记理论来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新的探讨,从及物结构和不及物结构两方面论证汉语的基本语序应该是SVO。%There have been controversial views over the basic word order of Chinese. Some scholars regard Chinese as a SOV language, but others believe that Chinese is a SVO language. Through an analysis of its intransitive structure and transitive structure, this paper uses the markedness theory from the typological perspective to restudy this issue, and concludes that Chinese is a SVO language. 【期刊名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年(卷),期】2012(010)001 【总页数】7页(P46-52) 【关键词】汉语;基本语序;标记等级;语言类型学 【作者】郭中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4

一、引言 自从 Greenber g(1966)[1]建立当代语言类型学的那篇经典文章发表以后,很多学者便从类型学的视角来研究汉语的一些问题,而其中一个基础性却又备受争议的问题是汉语的基本语序到底是什么。在类型学中,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一切研究的起点,因为很多的语言共性是与语言的基本语序类型密切相关的。所以搞清楚这个问题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否则必将阻碍汉语语言类型学的研究。因此我们在这里再一次提出这个有点老的话题来进行一些新的讨论,希望能有一些新的启发。 二、前人研究综述 (一)汉语为SOV语言的观点 戴浩一(1973)明确认定汉语是SOV语言的,他认为:“如果我们以Greenberg(1963)所观察到的,以及其他有关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所得到的语法 特征,来检验汉语的语序,我们发现汉语具有SOV语言所有的特性。”[2]例如,SOV语言倾向于:把限定成分放在被限定成分的前面,这正是汉语的语序特点:它的关系从句位于名词之前(如“[打阿Q的]人”),形容词在名词之前(如“[肮脏的]钱”),领格位于名词之前(如“[阿 Q 的]仇人”),副词 位于形容词之前(如“[非常]简单”),状语位于主动词之前(如“[死死地]抓住”),专有名词位于普通名词之前(如“[武汉]的学校”),等等。另外,按Greenber g的研究,在SOV语言中,问句与陈述句语序相同,有表示简单疑 问的句末助词,比较结构中比较标记位于形容词之前。这些也符合汉语的情况。他还从生成语法的角度提出,如果把SOV看做汉语的基础语序而把表层上的SVO 看成是由SOV语序推导而成的话,那么对汉语事实的解释就可获得以简驯繁之效。与戴浩一观点相近的还有李讷和Thompson等。李讷和 Thompson(1975)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