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流制排水系统理想排水模式探讨

合流制排水系统理想排水模式探讨

2018年10月

合流制排水系统理想排水模式探讨

隧道股份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

1.1 现状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很多城市中心城区仍为合流制排水体制,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中心城区基本以合流制系统为主,共有79个合流制排水系统,防汛泵流量776.05 m3/s,总面积116.68km2,主要集中在中环线以内,约占中环线内面积的30%,其中内环线范围内有56个合流制排水系统,总面积86.15 km2,约占内环线范围内面积的72%。合流制泵站雨天放江量约1.0亿m3/年,平均放江水质COD浓度约250mg/L,COD负荷达到2.5万吨/年,防汛泵站雨天溢流放江污染是上海市市区河道主要污染原因。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

隧道股份

城建设计集团

一是合流制系统面积大

上海市市中心共有79个合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系统总面积

116.68km 2,内环浦西片基本均为

合流制。

1.2 上海合流制排水系统特征

隧道股份

城建设计集团二是系统有截流倍数但偏低,污水厂没有处理合流污水能力

竹园厂片区合流制系统截流倍数1.5~3.0,白龙港厂片区合流制系统截流倍数1.5,两个厂均没有对雨天截流的合流污水进行二级处理的能力,雨天超出污水厂二级处理量的合流污水经一级加强处理后排放。

1.2 上海合流制排水系统特征

竹园厂系统布局

白龙港厂系统布局

隧道股份

城建设计集团三是初期雨水效应不明显

上海市合流制排水系统排江水质以COD为例,仅具有微弱的初期雨水效应,即随着雨水泵开泵时间的延长,溢流水质并未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仍接近或高于旱流污水水质。

占总排江量20%的初期流量携带的污染负荷约占整个排江污染负荷的30%;依次为30%的初期流量对应约40%的污染负荷,40%的初期流量对应约50%的污染负荷,50%的初期流量对应约60%的污染负荷;

检测溢流混合样水质,江西北泵站排江水质COD范围113~528mg/L,中间值265 mg/L;成都北泵站排江水质COD范围132~514 mg/L,中间值

243mg/L。

(来源李田教授)

1.2 上海合流制排水系统特征

江西北泵站降雨及放江过程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

四是溢流污染严重

上海市中心合流制泵站雨天放江量约1.0亿m 3/年,平均放江水质COD浓度约

250mg/L ,COD负荷达到2.5万吨/年,合流制泵站雨天溢流放江污染是上海市市区河道主要污染源。

管道沉积物在放江总负荷中所占比例最大;地表径流在放江总负荷中所占比例其次;旱流污水对放江污染物负荷的贡献率很小。(来源李田教授)

1.2 上海合流制排水系统特征

上海江西北排水系统出流污染物来源

13%6%7%41%34%30%46%57%60%0%20%40%60%80%100%SS

COD BOD5

污染物参数

污染物来源比例

管道沉淀物地表径流旱流污水

一、合流制排水系统现状及问题

1.3 合流制排水系统存在问题

国内合流制系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截流倍数低,一般为1~3倍,收集管网没有配套建设调蓄池;

二是:收集管网有截流倍数,但污水处理厂没有处理雨天合流污水的能力,雨天截流的合流污水溢流排放或经简易处理后排放;

三是:合流制溢流污染(CSO)严重,在防汛安全和河道水质安全之间很难找到平衡点。

如何评价国内现有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如何构建完善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我的建议是将目前的截流式合流制系统升级为截流调蓄式合流制系统,将截流量、调蓄量和合流污水处理量有机协调,实现合流制系统的理想排水模式。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

2.1 定义

对合流制排水系统理想排水模式的定义是:一个完善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其排入水体的污染物总量,不大于同等条件下完全分流制系统排入水体的负荷总量。

即:排入水体污染物总量T完善合流制≤T完全分流制

在完善的合流制系统中,雨天合流污水处理与晴天污水处理是一体的,不能偏否谁。判别一个排水系统排水体制的好坏,应由该排水系统排入水体的污染物总量来决定,如果一个完善的合流制系统,其排入水体的污染物总量不大于该系统全部改造为完全分流系统时排入水体的污染物总量,则该系统已达到合流制排水系统理想排水模式。

2.2 系统组成

一个完善的合流制系统由截流设施、调蓄设施和合流污水处理设施组成。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

2.3 判别标准

判别标准一:排入水体污染物总量T 完善合流制≤T 完全分流制

判别标准二:采用雨水调蓄+深度处理模式时,需调蓄及处理60%以上降雨。

2.4 理想排水模式的意义

改造方式

改造方式

改造方式

保留现状体制

实现规划体制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

3.1 条件设定

序号项目参数

1上海市某合流制系统面积F=345hm2,设计暴雨重现期为P=1年,综合径流系数

Ψ=0.70,污水量4.3万m3/d。

2初始径流雨水量设定单次降雨量小于2mm/次,且降雨强度小于0.5mm/h降雨不产生

径流

3独立降雨设定累计4小时无降雨或累计4小时无0.5mm/h以上的降雨,作为2场

独立降雨

4典型降雨年2000年,年降雨量为1305.7mm,降雨次数为80次,降雨历时

942h,降雨天数145天。

5污水量与降雨量关系i晴天=4.3×104÷(0.70×345×104×24)=0.75mm/h

旱流污水量4.3万m3/d相当于0.75mm/h的降雨量

一般城市每平方公里污水量8000m3/d时,相当于0.5mm/h降雨量

6地面出流负荷上海市地面综合径流污染负荷为1190 kg/(hm2?a),约为德国的2倍,德国地表径流负荷600kg/(hm2?a),

345hm2出流负荷=1.19*345=410.55吨/年

7完全分流制雨水COD值上海地面径流雨水COD浓度=1190/(1305.7×0.70)=130mg/L

德国地面径流雨水COD浓度=600/(800×0.70)=107mg/L

8排江水质COD浓度未处理水排江水质COD值250mg/L,一级强化处理水COD值

100mg/L,深度处理水COD值50mg/L

9采用数学模型InfoWorks ICM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

3.2 模型模拟

典型降雨年取2000年,全年总降雨量为

1304.6mm,摒弃非径流降雨量80.6mm,模拟

降雨总量为1224mm,降雨场次80场,日最大降

雨量64.9mm;

模拟系统面积345ha,共计146个检查井节

点,208个管段连接,1座调蓄池,一座24 m3/s

合流泵站。

模拟时间从2000.01.01-2000.12.31时间段,

年降雨总量422万m3,年降雨径流总量295万

m3。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

3.2 模型模拟

系统进水总管全年流量模拟图

调蓄池初雨调节全年流量模拟图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

3.2 模型模拟

雨水泵站水泵放江启动状态全年模拟图

系统污水出水总管出流模拟图

3.2 模型模拟

截流量(mm/h)调蓄

(mm)

降雨量

(万m3/y)

径流

(万

m3/y)

截流调

蓄量

(万m3/y)

放江量

(万m3/y)

雨水截

流率)

雨水放

江率

溢流次数

0.754422.1295.2123.9 171.3 42%58%25 0.756422.1295.2146.7 148.5 50%50%24 0.758422.1295.2166.8 128.4 57%43%23 0.7510422.1295.2182.1 113.2 62%38%21 0.7512422.1295.2195.7 99.5 66%34%18 0.7515422.1295.2209.8 85.4 71%29%15 0.7518422.1295.2222.3 70.8 76%22%13 0.7520422.1295.2224.4 57.6 80%20%12 0.7522422.1295.2237.6 47.7 82%18%11 0.7525422.1295.2247.5 37.4 85%15%10 0.7530422.1295.2257.9 29.3 90%10%9雨水截流率%

雨水截流量mm 截流0.75mm/h+调蓄12mm,可达66%的雨水截流率,溢流次数18次;

截流0.75mm/h+调蓄20mm,可达80%的雨水截流率,溢流次数12次。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

F=345hm

2

截流井

未处理水排放

合流泵站

污水处理厂

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深度处理水排放

Q1

Q1Q1

Q1

Q 2

Q3

调蓄池 V

3.3 推荐模式:调蓄+深度处理模式

截流管流量:Q1=2Q 污,n 0=1倍调蓄池进水管流量:Q2=16Q 污,n=16倍调蓄池体积:V=4.14万m 3,相当于调蓄12mm 调蓄池放空:Q3=Q 污,放空时间24h

污水厂处理能力:Q1=2Q 污,相当于K 总=2处理的雨水量:66%降雨量,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雨水排河COD总量:410.55吨=完全分流制排河总量

此模式适用于污水处理厂扩建合流污水处理能力的情况

体积4.14万m3

晴天4.3万m3/d,雨天8.6万m3/d

雨水22.0m3/s 污水4.3万m3/d

调蓄12mm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

F=345hm

2

截流井

未处理水排放

合流泵站

调蓄池 V

污水处理厂

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Q1

Q1

Q1

Q 2

Q3

深度处理水排放

一级加强雨水处理厂

Q3

简易处理水排放

一级处理水超越

3.4备选模式:调蓄+一级强化处理模式

截流管流量:Q1=Q 污,n 0=0倍调蓄池进水管流量:Q 2=27Q 污

调蓄池体积:V=6.90万m 3,相当于调蓄20mm 调蓄池放空:Q3=1.6Q 污,放空时间24h

一级强化处理能力:Q3=6.90万m 3/d

处理的雨水量:80%降雨量,达到二级排放标准雨水排河COD总量:410.55吨=完全分流制排河总量

此模式适用于新建一级加强雨水处理厂的情况

因一级加强雨水处理厂对氨氮没有处理效果,故作为备选模式

体积6.9万m3

晴天4.3万m3/d

雨水22.0m3/s 污水4.3万m3/d

雨天6.9万m3/d

调蓄20mm

3.5 问题讨论

1、截流倍数

针对整个合流系统,调蓄池工作时截流倍数为15~20倍,不是中3~5倍;针对污水处理厂,截流倍数为1倍,不是中3~5倍。

2、调蓄池进水管流量

设计流量按0.5-1.0h充满调蓄池计算。

3、调蓄池放空时间

宜为12-24h,不宜超过48h,放空时间延长将影响调蓄池效益的发挥,若能力不足,可采用一级强化处理设施放空。

4、雨天合流污水处理能力

推荐的理想模式:调蓄+深度处理模式,污水厂雨天处理能力为晴天处理能力的1倍,即K

=2。

5、年溢流次数

若合流制系统需要将年溢流次数控制在10次以下,理论上南方城市能难达到,上海需调蓄25mm。

调蓄池 V

Q

2

Q3

污水处理厂

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Q1Q1

深度处理水排放

一级处理水超越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

合流制排水系统

6 合流制排水系统 6.1 排水分区与系统布局 6.1.1 本条规定了合流制排水系统分区与布局的原则。 6.1.3 本条是关于合流制收集系统的相关规定。 合流制收集系统包括合流制管网和合流泵站等设施。合流制管道一般为重力流,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布置,并与城市场地竖向相协调,以减小管道埋深、少设提升泵站,降低工程造价、减少运行费用。 6.2 合流水量 6.2.2 本条规定截流倍数的选取原则。 截流倍数的确定直接影响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取值应综合考虑受纳水体的水质要求与环境容量、城市级别、人口密度及降雨量等因素。根据国外资料,英国截流倍数为5,德国为4,美国为1.5~5。我国的截流倍数选取与发达国家相比偏低,在实际运行的截流式合流制中,有的城市截流倍数仅为0.5。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适当加大合流制系统的截流倍数,以加强初期雨水污染的防治。 6.3 合流泵站 6.3.2 本条是关于合流泵站规划用地指标的规定。 合流泵站的规划用地指标参考雨水泵站的指标加以确定,宜根据其规模选取:规模大时偏下限取值,规模小时偏上限取值。 6.4 合流制污水处理厂 6.4.2 本条规定合流制污水处理厂的规划用地面积计算方法。 用地指标表4.4.3条及其条文说明,对分流制污水处理厂的规划用地面积指标进行了详细说明,是在调研分析近十年全国范围内101座污水处理厂占地实际数据的基础上,统计分析得出了表4.4.3的相关数据,这里只是污水处理用地所需要的用地指标,没有包含合流制管道所收集的雨水。因此,本条款要求合流制污水处理厂的规划用地面积除按分流制污水处理厂的用地指标进行选取计算外,还应加上相应雨水量所需要的占地面积。 6.5 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 6.5.1 本条规定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6.5.2 本条规定合流制系统溢流污染的控制措施。 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Combined Sewer Overflows,CSOs)是造成我国地表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合流制污水溢流是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雨水径流相应增加,当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送能力时,部分雨污混合水经过溢流井或

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汇编)

第十一章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排水系统的作用 一、排水工程 水是人们日常生活和从事一切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盥洗、沐浴和洗涤等都要使用水,用后便成为污水。现代城镇的住宅,人们利用卫生设备排除污水,并随污水排走粪便和废弃物。生活污水含有大量腐败性的有机物以及各种细菌、病毒等致病的微生物,也含有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等肥分,应当予以适当地处理和利用。 在城镇,从住宅、工厂和各上公共建筑中不断地排出各种各样的污水和废弃物,需要对这些污水和废弃物及时妥善地处理或利用。 在工业企业中,几科没有一种工业不用水。在总用水量中,工业用水量占有相当的比例。水经生产过程使用后,绝大部分成为废水。工业废水中工艺冷却废水一般只是温度的提高,污染轻,经适当的处理即可循环使用,胆有的则挟带着大量的污染物质,如酚、氰、砷、有机农药、各种重金属盐类、放身性元素和某些致癌物质等。这些物质多数既是有害的和有毒的,但也是有用的,必须妥善处理或回收利用。 在工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如不加以控制和妥善处理、任意直接排入水体(江、河、湖、海、地下水)或土壤,便会使地下水和土壤受到严重污染,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

造成环境污染,这是由于污水中含有毒物和有机物。毒物过多将毒死水中或土壤中原有的生物,破坏原业的生态平衡。而生态系统一量遭到破坏,就会影响自然界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给自然界带来长期的严重的危害。为了保护环境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现代化城市就需要建设一整套将城市污水、工业废水、降水(雨水、冰雪融化水等)用完善的管渠系统、泵站及处理厂等各种设备,有组织地加以排除和处理,以达到保护环境,变废为宝,保证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的目的的工程,这样的工程就称为排水工程。 二、污水的种类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使用水的过程中,水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改变了其原有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组成,这些水就成为污水和废水。按其来源的不同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城市污水、降水。 1、生活污水: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用过的水。包括从厕所、浴室、盥洗室、厨房、食堂、洗衣房等处排的水,它来自住宅、公共场所、机关、学校、医院、商店、以及工厂中的生活间部分。生活污水一般不含有毒物质,但是它有适于微生物繁殖的条件,含有大量细菌和病原体,从卫生学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这类污水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入水体、灌溉农田或再利用。 2、工业废水:是指在工业生产中排出的废水,它来自工矿企业。由于各种工厂的生产类别、工艺过程,使用的原材料以及用水成

排水道题

1.排水体制分几类? 说明各类优缺点? 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 排水体制一般分为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种类型。 合流制排水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排除的系统。现在经常采用的是截留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其优点在于管线单一,总长度减小。缺点为:(1)截留干管管径大,埋深大;(2)提升泵站,污水厂规模较大;(3)水量水质不断变化,运行管理比较复杂。 分流制排水系统为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根据排除雨水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和截流式分流制。分流制其优点是它可以分期建设和实施,一般在城市建设初期建造城市污水下水道,在城市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再建造雨水道,收集、处理和排放降水尤其是暴雨径流水。不足之处是初期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对水体造成污染。目前比较好的是截流式分流制,有的叫混流制,虽成本高,但可以解决初期雨水未处理的问题。 2.城市污水排水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用途是什么? 主要有5部分组成: (1)室内污水管道系统及设备,其作用是收集生活污水,并将其排送到室外居住小区污水管道中。 (2)室外污水管道系统,分布在地面下的依靠重力流输送污水至泵站、污水厂或水体的管道系统,它又分为居住小区管道系统和街道管道系统。 (3)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污水一般以重力排除,但往往由于受到地形等条件的限制而发生困难,就需要设置泵站。压送从泵站出来的污水至高地自流管道或污水厂的承压管段,称压力管道。 (4)污水厂。工处理和利用污水、污泥的一系列构筑物及附属构筑物的综合体称污水处理厂。 (5)出水口及事故排出口。污水排入水体的渠道和出口称出水口,他是整个城市污水排水系统的终点设备。事故排出口是指在污水排水系统的中途,在某些易于发生故障的组成部分面前设置的辅助性出水渠。 3.什么叫污水量的日变化、时变化、总变化系数?居住区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为什么随污水平 均日流量的增大而减小? 日变化系数:一年中最大日污水量与平均日污水量的比值。K d 时变化系数:最大日中最大时污水量与该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K h 总变化系数:最大日最大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K z 在采用同一污水定额的地区,上游管道由于服务人口少,管道中出现的最大流量与平均流量的比值较大。而在下游管道中,服务人口多,来自各排水地区的污水由于流行时间的不同,高峰流量得到削减,最大流量与平均流量的比值较小,流量变化幅度小于上游管道。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设计注意要点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设计注意要点 摘要:在诸多排水系统中,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在改造工程中具有相对的优势,另外投资相对较少。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排水系统的特征与要求,提出了截流合流制系统,并针对该排水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提出了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截流式合流制;市政管网;注意事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张,经济的高速发展,工农业的高度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无疑给我国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通过对全国中小城市特别是老城区的调查研究不难发现,多数排水系统采用的是雨水与污水合流的处理方式。而雨污合流这类排水系统最大的弊端,不利于二次水源的利用。外加生活垃圾的不合理堆放与倾倒,对该传统的合流制排水系统的直接后果是极易使排水断面减小进而造成溪段堵塞,且生活垃圾的不合理排放,年长日久将严重影响周边的居住环境,不利于系统的清通。因此,对于城市特别是老城区,选择一套合适的排水系统进行市政网管改造极为重要。 1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体制 分流与河流是排水管道中梁总最为常见的体制。顾名思义,合流制排水体系即将废水,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以及自然降水通过同一管道一同进行排除;分流制则与之相反,是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与雨水分开进行排放,即生活与工业污水用一套或者以上管道进行排放,而降水选择另一套管道单独排放。合流制排水管道分为三种常见的形式: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和完全合流制。直排式对环境的污染特别严重,在直排式的基础上,沿河搭建截流干管,并加设截流井与氻处理厂,变形成了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该系统由于新增的干管与污水处理和截流井装置,在晴天可以保证所有污水进入处理厂进行处理后排放,在雨天有一定的作用。而对于水质要求较高或者降雨量较少的地区,采用完全合流制将污水与降水全部进行处理后再排放效果相对比较乐观,但完全合流制对管材以及污水厂的要求相对较高,投资最大。 2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网系统的运行特点 1)排水系统网管在处理非满流的状态时,比如晴天,该系统的充满度和流速相对较小。在不加设底流槽有大颗粒沉积于管底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将全部污水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2)小雨或者降雨初期,当流量未超过截流干管和污水厂的处理能力,截流干管在非满流或满流条件下运行,可以满足全部污水和雨水进行处理;3)当荷载超过干管的截流输水能力时,由于截流井的容量不足,导致污水外溢引发水体再次污染。 从以上几点不难发现,对于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其不足在于在超荷载时,不能杜绝污水对水体的污染,针对该缺陷,可以在合流管道和截流管道的交接处,设置截流井以完成截流(晴天)和溢流(雨天)的作用。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雨天

排水工程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概论 1、污水:水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改变了原有的物理、化学成分和性质,失去了特定使用价值,称为污水或者废水。按照来源的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 2、城市污水:指排入城镇污水排水系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城市污水还包括生产废水和截流的雨水。城市污水是城市排水管道系统所要收集、输送、处理和处置的主要对象。 3、污水处理:方法:1)物理处理2)化学处理3)生物处理。污水的最终处置:排放水体1)直接排放(雨水和污染较轻)水体2)处理排放3)排海;灌溉农田;回用1)自然回用2)间接回用3)直接回用 4、排水体制:又称排水制度,是指污水的不同的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是采用一套管渠系统还是采用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收集和输送。排水系统体制主要有合流制与分流制两种系统。一般所谓的合流与分流是指对污水与雨水的管道系统是合与分而言。影响排水体制选择的因素: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基建投资;运行管理;综合考虑,因地制宜。 5、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和在同一套管渠内排除的系统。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合流于一套排水管渠系统中,不经处理和利用就近直接排入受纳水体。在国内外的旧城市中多采用这种排水方法,它造价较低,管理方便,但污染水体较为严重,现在一般已不采用这种排水体制。完全合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合流于一套排水管渠系统中,经处理直接排入受纳水体。这种排水方法与地下建筑矛盾较小,卫生条件好,管网投资也比分流制小,但是工程量大初次投资大,运行管理不便。对污水处理厂的要求较高,一般很少采完全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在早期建设的直排式合流制基础上,在临河岸边增建一条截流干管,并在截流干管末端设置污水厂,同时在合流干管和截流干管相交处或相交前设置溢流井。晴天和初雨时,所有污水都进入污水厂经处理后排入水体;随着雨量的增加,当水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时,出现溢流,部分混合污水经溢流井溢入水体。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直排式的不足,但在雨天仍有部分混合污水直接进入水体。一般用于旧城区的改造。 6、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污水和雨水分别在两套或两套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污水排水系统单独设置。污水通过污水排水系统排至污水厂,经处理后排入水体;雨水通过雨水排水系统直接排入水体。该系统环保效益较好,但有初期雨水污染问题,投资也比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要高。适用场合:新建城市及重要工矿企业、工厂排水系统。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设有完整的污水排水系统,没有完整的雨水排水系统。污水通过污水排水系统送至污水厂,经处理后排入水体;雨水则通过地面漫流进入不成系统的明沟或小河,然后进入较大的水体。该系统只建污水系统,不建雨水系统,故投资节省。适用场合:地形适宜,有地面水体,可顺利排泄雨水的城镇;发展中的城镇。我国很多工业区、居住区在以往建设中采用了该系统。半分流制排水系统:既有污水排水系统又有雨水排水系统。雨水干管上设雨水跳越井截流初雨和街道冲洗废水进入污水管道。雨水干管流量不大时,雨污水一起入污水厂处理;雨水干管流量超过截流量时,雨水在跳越井内溢流经雨水出流干管排入水体。该系统环保效益好,但投资高。适用场合:生活水平高、

谈谈旧城改造中的雨污合流与分流排水系统

谈谈旧城改造中的雨污合流与分流排水系统[摘要]文章通过介绍旧城改造中排水系统的处理,探讨老城区雨污合流和新建分流排水系统的不同以及如何对接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改造雨污分流处理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旧城改造的项目越来越多,但是有些区块改造施工不能一次到位。譬如有道路实施改造,但区块内拆迁项目未实施;有大区块不能一次拆迁完成,上部区块不能及时拆除新建。这时,我们经常会碰到旧城区中为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而新建城区为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 我国的新建城市(区),如深圳市,上海浦东,大连开发区等,都是分流制排水系统。另外,北京、天津、昆明等许多城市也规划将合流制完全改造成分流制排水系统,目前北京已有三分之二的排水系统为分流制。 一、城市排水系统体制的介绍 首先,我们对城市排水系统体制进行介绍,主要有两种: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分流制排水系统。 (一)合流制排水系统 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径流汇集入在一个管渠内予以输送、处理和排放。按照其产生的次序及对污水处理的程度不同,合流制排水系统可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处理式合流制和全处理式合流制。城市污水与雨水径流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的合流制称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式合流制是在直排式合流制的基础上,修建沿河截流干管,并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溢流井,在截流主干管(渠)的末端修建污水处理厂。在雨量较小且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的地区,可以采用完全合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径流全部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 (二)分流制排水系统 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排水管渠排除时,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其中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系统称为污水排水系统;排除雨水的系统称为雨水排水系统。根据排除雨水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和截流式分流制。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分设污水和雨水两个管渠系统,前者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送至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或加以利用。后者通过各种排水设施汇集城市内的雨水和部分工业废水(较洁净),就近排入水体。 分流制的优点是它可以分期建设和实施,一般在城市建设初期建造城市污水

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调蓄技术研究

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调蓄技术研究 摘要:通过某些国家关于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时合流污水对水体的研究,针对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污染物控制研究问题,本文阐述了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调蓄池的技术问题,为工程措施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合流制溢流调蓄 自20世纪60年代起,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就对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时合流污水对水体污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相关的研究发现: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天时合流污水BOD5浓度与晴天时污水BOD5浓度非常接近,甚至在发生溢流初期溢流水质较晴天污水水质更高的情况。国内对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污染物控制研究尚待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合流污水调蓄池是控制溢流污染负荷的重要手段。 调蓄池基本原理 合流制系统采用溢流调蓄池工作原理:在降雨期间收集部分初期雨水,然后在降雨停止后,该部分收集的雨水缓慢的输送至排水管道、泵站、或者污水处理厂。因此合流制调蓄池的主要作用是截流初期雨水,提高合流制系统截流倍数。 溢流调蓄池的类型 2.1接收池 在面积较小的排水系统内,因汇水时间较短(指汇水时间在15~20分钟时),通常降雨形成的冲击流量较大,可设置接收池。冲击流量出现在降雨开始后不久,冲击流量会被储存在接收池中,后续水量不再进入接收池,接收池雨水在降雨停止后被缓慢地输送至污水处理厂。 2.2通过池 随着排水系统面积增大,汇水时间增长,进水流量和污染物浓度的冲击负荷将趋缓,会越来越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可设置通过池,在通过池中可以进行合流污水的沉淀净化。与接收池不同的是通过池带有沉淀净化功能,在通过池充满后,将沉淀后的合流污水溢流至水体。通过池在充满之前类似接收池,为储存作用,在充满后为沉淀净化作用,多余水量溢流至水体。 2.3连接池 当同时出现既有水量冲击负荷,又有较稳定的污染浓度的情况时,应采用连

排水体制主要有合流制和分流制

1.排水体制主要有合流制和分流制。 2..设计原则:1.不溢流 2.不淤积 3.不冲刷沟壁 4.要注意通风 3.管渠水力设计主要参数:1 设计充满度 4.设计充满度h/D:在设计流量下,污水管道中的水深h与管道直径D的比值称为设计充满度(或水深比)。当h/D=1时称为满流;当h/D<1时称为不满流。 5.设计流速:定义:管道中流量到达设计流量时的水流速度。1.最大设计流速(防止冲刷沟道):金属管10m/s,非金属管5m/s.最小设计流速(防止沟道淤积):污水沟道0.6m/s,明沟0.4m/s。 6.最小管径:①管径越小,堵塞机会越多,维护养护费用越高;②管径越小,流速一定,坡度会增加很快。 7.最小设计坡度和不计算管断的最小设计坡度:1. 最小设计坡度:坡度和流速存在一定的关系,同最小设计流速相应的坡度就是最小设计坡度。满流或半满流时,相应于最小设计流速的坡度. 8.因设计流量很小而采用最小管径的设计管段称为不计算管段; 9.管道的埋设深度和覆土厚度:埋设深度定义:指管底的内壁到地面的距离。在干燥土壤中,管道最大埋深一般不超过7~8m;再多水、流沙、石灰岩地层中,一般不超过5m; 覆土厚度定义:管顶的外壁到地面的距离。 管顶最小覆土厚度在车行道下宜为0.7m;人行道下为0.6m。 10.沟段的衔接 一.检查井上下游的管段在衔接时应遵循的原则: ①尽可能提高下游管道高程,以减少埋深,从而降低造价,在平坦地区这点尤其重要; ②避免在上游管段中形成回水,造成淤积; ③井下游管底不得高于井上游沟底;井下游水面高程不得高于井上游水面高程。 二.衔接方式: 1. 水面平接:上下游管段水面高程相同 适用:同管径或管径渐增特点:易回水,会产生淤积 2. 管顶平接:上下游管段管顶高程相同 适用:同管径或管径渐增特点:增加埋深 3. 管底平接:上下游管段管底高程相同 适用:同管径或管径渐减 11.污水管道系统的平面布置内容包括: (1). 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 (2). 选择污水厂出水口的位置; (3). 拟定污水管道的路线—定线(主干管、干管和支管) (4). 确定污水管道在街道上的位置; (5). 确定需要抽升的排水区域和设置泵站的位置等。 雨量参数 1、降雨历时:指连续降雨的时段。(t -min) 2、降雨量:一段时间(年、月、日)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表示方式:a。深度h(mm)b.1hm2面积上的降雨量(m3·h-1·m-2) 3、降雨强度(雨率):某一降雨历时内的平均降雨量。表示方式:a。i = h / t(mm · min-1)b。q = K i =166.7 i(L·s-1·hm-2)K取166.7. 4、降雨强度的频率和重现期:频率:单位时间内某一降雨强度的降雨出现的次数。 重现期:某一降雨强度的降雨出现一次的时间。

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和管理

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和管理 发表时间:2014-09-04T10:11:17.89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4年第2期下供稿作者:李亮 [导读] 城市污水与雨水径流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的合流制称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新疆石油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李亮 摘要:城市排水系统就是将城镇的污水和雨水有组织地排除与处理的工程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由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组成。排水体制的选择应因地制宜,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同时。要加强对城市水系雨水径流管理和污染控制的工作。 关键词:城市排水体制;合流制;分流制;复合制;截流倍数一、城市排水体制的分类城市排水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一)合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径流汇集人在一个管渠内予以输送、处理和排放。按照其产生的次序及对污水处理的程度不同,合流制排水系统可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和全处理式合流制。 城市污水与雨水径流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的合流制称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国内外老城区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均属于此类。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必须对污水进行适当的处理才能够减轻城市污水和雨水径流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为此产生了截流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是在直排式合流制的基础上,修建沿河截流干管,并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溢流井,在截流主干管(渠)的末端修建污水处理厂。该系统可以保证晴天的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雨季时,通过截流设施,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可以汇集部分雨水(尤其是污染重的初期雨水径流)至污水处理厂。但另一方面雨量过大,混合污水量超过了截流管的设计流量,超出部分将溢流到城市河道,不可避免会对水体造成局部和短期污染。并且,进入处理厂的污水,由于混有大量雨水,使原水水质、水量波动较大,势必对污水厂各处理单元产生冲击,这就对污水厂处理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雨量较小且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的地区,可以采用完全合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径流全部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这种方式对环境水质的污染最小,但对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要求高,并且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运行费用。 (二)分流制排水系统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排水管渠排除时,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 其中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系统称为污水排水系统;排除雨水的系统称为雨水排水系统。根据排除雨水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和截流式分流制。 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分设污水和雨水两个管渠系统,前者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送至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或加以利用。后者通过各种排水设施汇集城市内的雨水和部分工业废水(较洁净),就近排入水体。但初期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后,将对水体造成污染。 近年来,对雨水径流的水质调查发现,雨水径流特别是初降雨水径流对水体的污染相当严重,因此提出对雨水径流也要严格控制的截流式分流制排水系统。截流式分流制既有污水排水系统,又有雨水排水系统,与完全分流制的不同之处是它具有把初期雨水引入污水管道的特殊设施,称雨水截流井。小雨时,雨水经初期雨水截流干管与污水一起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大雨时,雨水跳跃截流干管经雨水管排入水体。截流式分流制的关键是初期雨水截流井,它要保证初期雨水能进入截流管,而中期以后的雨水能直接排入水体,同时截流井中的污水不能溢出泄入水体。截流式分流制可以较好地保护水体不受污染。 由于仅接纳污水和初期雨水,截流管的断面小于截流式合流制,进人截流管内的流量和水质相对稳定,亦减少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费用。 不完全分流制只建污水排水系统,未建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沿着地面、道路边沟和明渠泄入水体。或者在原有渠道排水能力不足之处修建部分雨水管道,待城市进一步发展或有资金时再修建雨水排水系统。该排水体制投资省,主要用于有合适的地形、有比较健全的明渠水系的地方,以便顺利排泄雨水。 目前还有很多城市在使用,不过因为没有完整的雨水管道,在雨季容易造成径流污染和洪、涝灾害,所以最终还得改造为完全分流制。对于常年少雨、气候干燥的城市可采用这种体制,而对于地势平坦,多雨易造成积水地区,不宜采用不完全分流制。 分流制的优点是它可以分期建设和实施,一般在城市建设初期建造城市污水下水道,在城市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再建造雨水道,收集、处理和排放降水尤其是暴雨径流水。 在一个城市中,有时采用的是复合制排水系统,即既有分流制也有合流制的排水系统。复合制排水系统一般是在由合流制的城市需要扩建排水系统时出现的。在大城市中,因各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及修建情况可能相差较大,因地制宜地在各区域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也是合理的。 二、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为了进一步改善受纳水体的水质,建立理想的分流制或将合流制改为完全分流制系统,在排水体制的选择上应改变观念,允许部分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采用合流制截流体系并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污水处理率上,这才是保护水体的根本方法。在对老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时要结合实际制定可行方案,在各地新建开发区规划排水系统时也有必要充分分析当地条件、资金的合理运作,同时还要从管理水平、动态发展角度进行研究,不要盲目模仿、生搬条款。在已有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合流制排水管网中,适当的地点建造新型的调节、处理设施(滞留池、沉淀渗滤池、塘和湿地等)是进一步减轻城市水体污染的关键性补充措施。它能拦截暴雨初期“第一次冲刷”起的污染物送往污水厂处理,减少混合污水溢流的次数、水量和改善溢流的水质,以及均衡进入污水厂混合污水的水量和水质,它也能对污染物含量较多的雨水作初步处理。 三、排水系统体制选择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排水管网的建设不少城市和地区,往往只把污水处理厂作为重点工程对待,而放松与之相配套的污水管网的建设。常常是污水处理厂按计划建成投产,而污水管网却只建了部分污水干管。造成一方面污水处理厂处理量不足,一方面污水仍直接排入河体污染环境的情况。因此,排水管网的建设应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作为一个整体,同步实施。 (二)截流倍数无论是合流制还是分流制(雨水道),其排水干管或干渠,都应采用截留式排水系统,在其末端加设溢流井,其顶端设置溢流堰,排水干管采用适宜的截留倍数;其大小直接影响受纳水体的洁净与否,过小会导致受纳水体遭受严重污染;过大则会造成浪费。故合理选取截流倍数是关键,其取值应综合考虑受纳水体的水质要求、受纳水体的自净能力、城镇的文明程度(或级别)人口密度、

深圳市分流制排水系统研究

深圳市分流制排水系统研究 曾贤桂 张智良 (1.深圳市环境保护局 广东深圳518001; 2.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武汉430081) 摘要完全的理想分流制排水体系事实上并不存在,深圳市原来按分流制规划和建设的雨水系统现在实际上已变成 了混流制合流系统,即既有分流制,也有合流制,这是与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相联系的。城市中由于各区域自然条件及建设情况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在各区域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是合理的。 关键词 分流制 合流制 受纳水体 截流倍数 A Study on Distributed Flow Drainage System in Shenzhen City Zeng Xiangui 1 Zhang ZhiIiang 2 (1.Enw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of Shenzhen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1) Abstract A compIeted and ideaI distributed fIow drainage system does not exist at aII ,the originaI rainwater system pIanned and constr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stributed fIow system in Shenzhen city is actuaIIy changed into the mixed fIow system ,i.e.both distributed fIow sys-tem and confIuent system ,aII these Iinks the different deveIopment stage of the city.As the naturaI condi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situations of each district of the city are different ,the different drainage system adopted by each district in the Iight of IocaI conditions is reasonabIe.Keywords distributed fIow system confIuent system water body containment damming muItipIe 城市雨水、污水排水体制一般分为两类,即合流制与分流制。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是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中的首要问题。它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对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也影响深远,同时还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总投资、初期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城区的排水体制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污水利用处理情况,原有排水设施,水环境容量,地形、气候等条件,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1 深圳市排水体制现状 深圳市排水工程的规划与建设完全采用分流制,但1990年深圳市排水管理部门在对特区内开发建设最早的罗湖、上步两区约25%的雨水管道进行抽查中发现260余处较集中的污水排入点,两区的雨、污水实际上已全部混流。1995年和2000年底的调查表明,深圳市五大河流即深圳河、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等各条河流均达不到地表水V 类标准,甚至特区内的布吉区、新洲河、岗头河等虽经拓宽、清淤、挖深、截污等综合整治,仍有多项水质指标超过地表水V 类标准2~33倍,作为受纳水体的荔枝湖、洪湖、东湖公园人工湖的总氮、总磷分别达到了3.53mg /L 、0.252mg /L ,超过了V 类水体标准。 深圳市南头污水厂建设规模为73.6>104m 3/d ,配套排污管道、泵站等完整的分流制排污系统,于1997年6月建成。至2000年初,区内供水量已超过60>104m 3/d ,而污水厂2002年的运行记录显示进厂污水量只有26>104m 3/d ,考虑雨水的影响,实际污水收集率仅40%。深圳市观澜镇新建污水厂一年有余,至今污水管网尚未接入。时至今日,深圳市全市污水收集率不足70%。 造成这一状况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特区建设之初的雨水、污水系统规划、设计规模偏小,标准偏低,不能满足需要,客观上造成了污水与雨水的混流条件。 (2)规划改变。如将多层建筑区改建为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区,致使污水管道难以承受增加的污水量而将污水接入雨水管道系统中。有时甚至排水管理部门为了解决污水的出路也不得不将雨、污水系统局部联通。 (3)部分住户为了扩大使用面积擅自将阳台改为厨房或将洗衣机搬至阳台,利用阳台雨水立管排水从而使污水进入雨水系统。 (4)城乡结合部、城镇结合部、城区郊区结合部依旧存在雨、污混流的现象。 (5)绝大部分洗车污水直接流入城市雨水系统。(6)由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而设计单位及施工企业的管理又不能及时跟上,致使部分环保意识不强的用户将污水出户管或小区污水管就近接入市政雨水系统或将雨水管接入市政污水系统。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特别是工业化起飞阶段(即经济高速增长期),废物(特别是污水)的排放量和毒性污染将剧增,城市基本上都出现了城市水源污染、水环境破坏和社会公害等情况;而到人均收入3000~5000美元时,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控制,形势才有所好转。 一般认为在城市化水平为30%时,社会经济发展将处在加速发展时期,此时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建设量加大,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尽。目前深圳部分地区正处于这个阶段,因此,理想的分流制排水系统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排水体制的选择应因时因地而宜。一般新建的排水系 ? 21?工业安全与环保 IndustriaI Safety and EnvironmentaI Protection 2004年第30卷第10期October 2004

旧城区排水系统分流制改造之我见

旧城区排水系统分流制改造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7-11-20T16:04:19.15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作者:尹睿能[导读] 排水体制,是指在一个地区收集和输送城镇污水和雨水的方式,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基本方式。 东莞市莞城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广东东莞 523100 摘要:排水体制,是指在一个地区收集和输送城镇污水和雨水的方式,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基本方式。分流制是指用不同管渠系统分别收集各种城镇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分流制排水体制中,污水厂的水量水质变化不大,易于管理且污水不会流入内河,卫生条件好,在新建设的城市中,通常被采用。但是在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城市中的旧城区部分,仍有合流制排水体制。由于旧城区不能一步到位改造成雨污分流,为了减轻近期对内河的污染问题,尽可能将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采用了一种过渡方式,即分流制排水体制。本文分析了旧城区排水系统分流制改造。关键词:旧城区;排水系统;分流制改造 目前倍受人们青睐的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这种排水方式能够将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但初期雨水径流仍然被排放而污染水体,这成为分流制的严重弊端。 一、老城区排水系统改造现状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寻找一种更合适的排水模式,从合流制到分流制,再到混流制,不能说哪一种排水方式最好,在不断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各种排水方式都有各自无法取代的优点,同时也存在有致命的弊端,因此最好的排水方案不应该是以选择某一种单一的排水制为终极模式,而应该综合城市具体情况,再结合各种排水制的特点,建设符合城市需要的排水系统。我国建市较早的大中城市在建设初期均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由于当时大都采用苏联标准,与我国国情并不十分相符,后来为了适应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在原旧排水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此时大多又是向分流制方向改造,但是进度都非常缓慢,经总结分析可归纳出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工程巨大。要实现雨污分流,势必涉及千家万户,甚至要打乱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同时要大量处理与地下各种管线错综复杂的交叉矛盾。二是费用太高。除投资新建雨水管道系统外,还需支付原有污水管道的改造费、破路恢复费、为埋管需扩大地下空间的征地拆迁费、因改建造成工厂停产的赔偿费等等。三是时间过长。城市长期不得安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差。另外,改成完全分流制后,仍然避免不了初降雨水对水体环境的污染问题。经权衡利弊可知,合流制改为分流制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二、旧城区排水系统分流制改造 1.逐步的改造,抓住道路工程改造的契机。改造对象主要针对主干管、干管与支管,条件成熟一段改造一段。老城区的全面改造会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干扰,所以要分区分段进行,从下游向上游进行。老城区大多数水泥混凝土道路的使用寿命已达20 年,因出现不同程度破损而面临改造,此时不要错过雨污分流改造机会。 2.改造抓大放小,合理利用原有管道。区域内将雨水与污水分流是最困难的问题,所以大范围区域的雨水要分出来进入雨水管道,小范围区域的雨水,不易单独建雨水管道,且雨水量不大的不做改造,仍然采用雨污合流系统并入污水主干管,区域内的管道有干管、支管与接户管三种,接户管承接的雨水大部分是建筑雨水,雨水量较小,分离成本高,从技术经济角度考虑,仍然采用雨污合流系统并入污水主干管,因此要求污水主干管在改造时要放大考虑。合理利用原有合流管道,做好充分调查工作,并考虑远期发展。改造设计把握的是技术和经济两个指标,前期调查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主要包括大区域排水状况,各区域末端排水接口,以检查井为标示点,从下游往上游逐井排查。原有合流管道改造后既可作为分流后的污水管道,也可以作为分流后的雨水管道,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3.与单设溢流井系统相比,这种做法是将溢流堰标高抬高,高于内河最高水位,可杜绝河水倒灌问题,对于污水流入内河问题也有一定的缓解。限流管的作用是为了防止雨天时,或者在连续小雨天气时,雨水持续流入污水管。在管径选择时,应考虑清掏方便。但是由于合流管出口较多,雨天时通过限流管流入污水管网的水量还是较可观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先将合流管连接起来之后在一个地点集中排放,可以减少限流管的使用数量,减少回灌水量。高位堰+限流管的做法适用于对内河水质要求较高,同时内河水位位于雨水管出口标高之上,内河水常年倒灌进入污水管网系统的情况。这种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弊端。第一,由于地面标高和高位堰之间的标高差较小,使得雨水排放有效断面很窄,影响雨水排放。第二,雨水排放时,水面线须壅高至高位堰之上,造成水流流速降低,排水不畅,沉淀物堵塞管道。由此可见,高位堰+限流管的截流设施做法,要满足一定的地势条件,在高位堰上方有足够的排水空间。 4.截流式污水收集系统由于雨水的稀释作用,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据对已建成的截流式污水收集系统进水浓度调查,截流式合流制只是当前之计,从长远来看,应逐步改造为完全分流制才是权宜之计。根据各城市多年的街坊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为分流制的经验情况,系统改造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对现状管线进行充分地调查。由于老城区的街坊排水管道建设年限较为久远,且许多管道为无图施工,没有图纸资料可查。需要对管线进行现场调研,弄清楚排水管道走向,管径大小,集水范围,以及其他专业管线在路底下的分布情况。此项工作相当繁琐,需要设计、管理养护等相关单位进行详尽细致地调查。管道属于埋设在地下的隐蔽工程,靠普通的现场踏勘方式无法准确判定管线情况,有必要的地方可以交由专业的物探公司对地下管线进行探测。二是尽可能将原来合流制改为分流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一些路面宽度满足敷设雨、污两根排水管道的街巷,均应将合流管改为分流管,原排水管可改为雨水管,增加污水管。原有管道的改造可根据管道破损情况,对原管道进行抽换,修复。管道修复主要分破管修复和内衬修复两种。破管修复的原理与非开挖顶管原理相似,即通过钻杆将原管道破除的同时拉进一新管道,新管道的管径可以和原来的管径一样甚至比原来的管径更大。内衬修复的原理则是在原管道内壁衬上一新管道,管道的管径比原管要小。但由于新型管道材质降低了粗糙系数,水流阻力较小,新管的过水能力与原来相比并没有多大差异。近几年,新兴的管道修复技术也不断推广应用,如螺旋缠绕法、浆膜内衬法、翻转内衬法、PE管穿插内衬法、不锈钢发泡桶法及静态破管置换法等。三是采用非传统开挖技术。目前管道施工非开挖技术使用比较多的是顶管施工和水平定向钻进牵引施工,顶管施工一般比较适宜于管径较大的干管,且在管段两端需要设置工作井,对于管径较小,无法设置工作井的街坊排水管并不适合。于是,一些城市在有的街巷开挖铺管施工条件受到制约时,通常采用牵引施工方法。既可以减少对路面交通的影响,又可以降低施工对周围建筑带来的风险。

浅谈城市分流制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浅谈城市分流制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摘要】:城市要发展,城市排水系统是确保城市发展和高效运行的关键所在,以环境保护需求前提,城市排水系统正在经历着一场行业的变革,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0年前,我国大中型城市排水系统90%以上要逐步实行由合流制转向完全分流制的排水系统。当前我国城市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现实问题是哪些!如何降低和减少城市污水排放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分流制排水系统问题解决措施 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受国民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制约影响的束缚,在我国以往90%的建筑和社区的老城区来看:排污均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如今面对环保的大格局要求下,原有的排水系统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和阻碍了城市主体的发展,如何进行优化改进,对原有排水系统问题进行有效的改进和解决变得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分析 1、排水系统的基本组成 排水系统分为分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排水系统、混合制排水系统。分流制排水系统:排除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和排除雨水分别采用各自独立的排水系统;合流制排水系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在同一管道系统内排除;混合制排水系统:在同一城市中,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也有分流制排水系统。城市中排水系统的组成分室内排水系统及设备、室外污水管渠系统、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污水处理厂排出口(包括事故排水口);其次为工业废水排水系统,,一般由工厂车间内部管道系统及设备、厂区管道系统、厂区泵站及压力管道、废水处理站、排出口组成;其次还有房屋雨水管道系统、街区雨水管渠系统、街道雨水管渠系统、排洪沟、雨水泵站、雨水排出口以及合流制和分流制排水系统。 分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降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渠系统收集和输送。分为: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两种。完全分流制具备较为完善的雨水和污水系统。不完全分流制一般没有完善的雨水系统,雨水主要利用地形排入水体;半分流制(截流式分流制) 有完善的雨水和污水系统,而且把初期的雨水引入污水管道。 2、城市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 当前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以及对城市整体规划和发展的思路,对排水系统也做了具体的分析,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选择上正在逐渐迈向以环境发展为首位的体制系统;而对于一般新建的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下面几种情况,可酌情考虑采用合流制:城镇旧城改造力度不大,可进一步完善合流体制;历史故城和

截流式合流制和分流制

污水雨水排放应当分合流制和分流制,合流制又分直接合流制和截流式合流制。 直接合流制是将雨水和污废水直接用同一套排水管网排放到河流,特点:投资省、污染大、无污水厂,适用:小污染、大水体、建设初期; 截流式合流制是在进河流前设置截流干管,当雨量小时雨水和污水通过截流干管都进入水处理厂,当降雨量大时,超出管道负荷的雨水通过溢流管溢入河中排走,特点:投资较省、污染不大、有污水厂,适用:干旱地区、旧城改建;分流制就是建两套排水管网,雨水和污水管网分开建设,管网投资大。 由于截流式合流制和分流制各有优缺点,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环境保护方面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可同时汇集较脏的初期雨水送入污水处理厂,这对于水体保护是非常有利的,但另一方面,暴雨通过溢流井将部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泄入水体,周期性地给水体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而分流制排水系统将城市污水全部送到污水处理厂,不足之处在于初期雨水未能进行处理,比较而言分流制排水系统更适应发展的需要,符合城市卫生要求。 (2)维护管理方面 合流制排水管渠可以用雨天时剧增的流量来冲刷管渠中沉积物,较之分流制排水管渠,可降低管渠的经营费用,但较大地增加了污水提升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的设备规模,增加了投资及经营费用。同时由于合流污水水质变化很大,使污水提升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转管理复杂,因此从运营管理角度看,分流制排水体制是比较先进的。 (3)基建投资方面 合流制排水管渠总长度一般要比分流制减少 30%左右,尽管合流制运营管理费用高,但由于管道系统在排水系统总造价所占比例高,所以分流制的综合基建投资比合流制高。 (4)施工方面 合流制管线单一,施工简单,对于人口稠密,街道狭窄、地下设施较多的市区更为适用。但在建筑物有地下室的情况下,遇暴雨时,合流制排水管渠内的污水可能倒流进入地下室,安全性不如分流制。 (5)部分重点城市案例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提出:2030 年前老城区维持合流制,最终逐步改造程分流制。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提出:新建雨水系统实行雨、污水分流制,有条件的已建合流系统逐步改造为分流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提出:坚持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截污和治污相协调,加强城市排水河道、雨水调蓄区、雨水管网及泵站等工程建设,开展城市积水点、易涝区治理,实现防洪防涝安全和雨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目标。 (6)比较分析 从从经济上来看,近期若将老城区合流制排水系统全部改造成为分流制,需要大面积破马路、拆迁,施工很复杂,实施难度很大,工程投资很大,不太现实。所以就目前来看,老城区完全改造成为分流制是不现实的。从国内部分重点城市的最新城市总规来看,短期彻底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并不被提倡。为满足宜昌总规及国家政策要求,可采取截流、调蓄和治理的过渡措施,再随老城区改造逐步过渡至分流制。而在新建城区,由于建设条件较好,实施难度不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