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简化关键词,找准研究对象

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是不同的;反过来,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了,它一定是针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在古诗词中,由于语言叙述方式不同,情景不同,所以给参照物的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某一句诗词,我们一定要注重简化关键词,明确研究的对象是谁,然后看该对象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哪个物体运动或静止;了解了这些内容,判断就比较容易了。

例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诗中,“两岸青山相对出”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孤帆一片日边来”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分析] 这是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其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可简化为“青山出”,运动的物体是青山,这是以小船作为参照物而言的;“孤帆一片日边来”可简化为“帆来”,帆是运动的,这是相对于青山或岸边而言的。

[答案] 小船;山或岸边。

例2 小明假期乘火车去旅游。“火车开动”前后他一直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火车窗外的景物,他发现火车外的“树木正在飞快地后退”。这段话中有三处加了引号,这三处加引号的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分析]“火车开动”的意思是“火车动”,火车与车站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故选车站上的物体做参照物可以判断火车是否开动,如选择房子、树木、站台等都可以;“一动不动”的意思是指小明在车厢里是静止的,这时他与车厢内物体间的位置没有改变,故选择车厢内的物体做参照物都可以,如车窗、车内座椅、小桌等;“树木正在飞快地后退”可简化为“树木退”,树是运动的,树木与列车的位置在改变,故选择车窗为参照物较好。

[答案]“火车开动”是以房子(或树木、站台)等为参照物;“一动不动”是以车窗(或车内座椅、小桌)等为参照物;“树木正在飞快地后退”是以火车为参照物。

例3 (2005年益阳)“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分别以高山和小舟为参照物,则舟中的人是( )

A.运动运动B静止静止

C.静止运动D运动静止

[分析] 诗中描写了人乘舟在江水中驶过的情景,被研究的人处于小船上,所以人相对于高山来说,“轻舟己过万重山”,其位置在发生改变,故是运动的;人相对于小舟来说,诗中没说明,但人乘舟说明它们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故人是静止的。

[答案] D。

可见,对题中关键词的理解要到位,能及时提炼出题意的主要内容是很关键的,无论是选择参照物,还是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都同样重要。

文学诗词中运动的相对性

文学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描述物体相对运动的,在这些描述运动的诗句中,较多地是让我们判断所选择的参照物是什么。对这样的试题,我们应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是谁

动手动脑学物理

A.地面B.云朵C.人D.月亮

分析:由于这句话的本质说的是“月亮在行”,即被研究的物体是月亮。所以是月亮相对于云的运动。故选取的参照物是云,应选B。

2、“夕阳西下”这句话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钱塘江潮呼啸奔腾而来”这句话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分析:“夕阳西下”说的是太阳在落下,被研究的物体是太阳,它应该相对于地面是落下的,故应以地面为参照物;“钱塘江潮呼啸奔腾而来”说的是钱塘江潮在奔腾而来,被研究的是钱塘江潮,它应该相对于地面来说的,故也应以地面为参照物。

二、揣摩作者心理,体会诗中的意景

3、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和行船B.行船和岸边C.都是行船D.都是岸边

分析:这两句诗所描述的是作者在行船上所看出的一种情景,前一句可简化为“两岸青山出”,被研究的物体是青山,所选择的参照物是行船;后一句可简化为“孤帆一片来”,被研究的物体是孤帆,看到另一个小船上的帆走了过来,故应选的参照物也是行船。所以该题选C。

4、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___。

分析:前一次对山的描述是“看山恰似走来迎”是山在迎着我走来,运动的是“山”,所选的参照物应是船或作者自己;后来对山的描述是“仔细看山山不动”,山是静止的,山只有相对于岸才是静止的,故应选岸为参照物。

4、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水B.桥C.人D.地面

分析:人走在桥上,平时我们认为桥下的水是流动的,但如果认为是“桥流水不流”,桥是运动的,那只有认为水是静止的,也就是选择水为参照物。

5、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晶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中所涉及的“卧看满天云不动”是因为( )

A.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B.云本来就不动

C.诗人的浪漫情怀所致D.云向西运动

分析:由于作者看满天的云是不动的,即相对于自己来说云是静止的,但题中又说“不知云与我俱东”,说明云与我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一起在向东运动,故应选A。

做好对速度公式的理解

速度公式是我们接触到的重要物理公式,虽然小学就学过它,但它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我们要定义速度的概念?为什么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

一、产生的背景

学过了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后,我们发现,同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它们的运动也是不同的。如同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和飞机,它们的运动快慢就是不同。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这种差别进行研究,把运动快的物体称为速度大,把运动慢的物体称为速度小,用速度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二、速度大小的比较方法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比较速度的大小。一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看谁通过的路

长,所以A 的速度就大,如图1所示。二是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时间,看谁所用的时间短,谁的速度就大。如百米赛跑时,都

跑100m ,A 所用的时间是12s ,比B 短,所以A 的速度就大,如图2所示;

但如果两个物体运动时,路程和时间都不相等,如何比较这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虽然两个物体的路程和时间不相等,但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找出相同时间内的路程,或找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然后再进行比较,得出物体运动的快慢。因为它们进行

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1、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

如图3所示的情景中,A 、B 两物体的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若我们取相同的时间,比如同是5s 、1s 或0.5s 下,比较物体运

动的路程,由于同是1s 比较容易计

算,所以我们最好取同是1s 时的情况进行分析。那么A 在1s 内通过的路程是10

100m=10m ;B 通过的路程是30240m=8m 。可见A 的路程大,所以它运动得快,速度大。

2、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

仍是刚才的例子,我们取相同的路程,比如同是取5m 、1m 或0.5m 下,再比较物体所用的时间,由于路程同是1m 比较容易计算,所

以我们最好取同是1m 时的情况进行分析。那么A 通过1m 的路程时所用的时间为100

10s=0.1s ;B 通过1m 的路程时所用的时间为240

30s=0.125s ,如图4所示。可见A 所用的时间少,所以它运动得快,速度大。 三、两种方法的优劣

这两种方法虽然都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时,路程的数值越大,速度就越大;用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时,时间的数值越小,速度才越大。所以后者在习惯上不易被人所接受,我们常用前者来表示物体运动得快慢,即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来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所以速度的大小等于1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说得再广泛一些,因为1s 、5s 、0.5s 下都可以比较物体的路程,这些时间也可以称为单位时间,故速度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物体所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速度计算的多样化信息给予方式

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速度的计算是明确要求掌握的内容。具体要求是: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即会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物理量中,由两个求出第三个,不要让在追击等问题上浪费时间,也不必把速度问题与其他问题综合起来进行复杂的计算。所以这几年中考中的速度计算常在多样化信息的给予上下功夫,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图2

B 的速度小 图1

B 通过的路程为18m

B 的速度小 两物体同时出发,运动5s 1s 内通过10m 图3

A 在10s 内通过了100m

B 在30s 内通过了240m A 的速度大 B 的速度小 1s 内通过8m 1m 内所用的时间是0.1s 图4 A 在10s 内通过了100m B 在30s 内通过了240m A 的速度大 B 的速度小

1m 内所用的时间是0.125s

例1、(2007年盐城)小红一家乘轿车经过高速公路去外地游玩。

(1)途中小红发现有10min 汽车速度计的指针一直停在如图1所示的位置,

这段时间内轿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

(2)请你结合物理知识,就如何减少交通事故,给驾驶员提出一条合理化建

议。

分析:欲求轿车行驶的路程,需要一个汽车的速度值,它没直接告诉我们,

而是通过速度计的情景提供出来了,通过读速度计上速度的大小可知,汽车的

速度为为90km/h 。

故(1)这段时间内轿车行驶的路程s=vt =90km/h ×60

10h=15km 。(2)建议是请慢速行驶。

这类信息我们要多结合情景得出,从示意图、情景图上多寻找问题的突破口。

二、信息通过表格提供

例2、(2007年江西)自2007年4月18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已进行第六次大提速.这次大提

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信息可知:D92次列车从南昌到上海南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min ,它的平均速度为 km/h ;这种快速列车的行李架正上方都装有小平面镜,可以方便乘客查看行李架上是否有物品遗漏,这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

分析:从表中知道,D92次列车从南昌到上海南的开车时间为8时34分,到上海的时间是13时49分,其运行时间为13时49分-8时34分=5时15分=315min ;故其平均速度为25

.5840==t s v km/h=160km/h 。小平面镜是利用了光反射的原理。 表格中的信息多是数值,且不止一个,有的对正确数值的选取起到了干扰作用,需要我们仔细审题,选取正确的数值。

三、信息通过图像提供

例3、(2007年上海) 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 图像如图2所示,由

图像可知(

)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 .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 .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分析:欲对该题做出判断,必须从图像上寻找出已知的物理量。由于甲车对应的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路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甲车是静止的;乙车对应的是一倾斜的直线,路程随时间成比例增加,其速度为5

.25==t s v m/s=2m/s 。故A 、B 都不对。 从图像看出,经过6秒时,乙车在甲车前2格处,每个格是1米,故甲、乙两车相距2米,C 正确;经过5秒时,两图像相交于一点,乙车的路程是10米,甲车由于静止,其路程为零,故D 不对。

图像中既有数值又有变化趋势,信息更丰富,选取时不但需要我们了解每个点的含义,而且对相关图像间的关系也应有明确的认识。

可见,速度的计算并不难,难就难在我们对有用信息的获取上,对干扰因素的排除上,不是吗?图1 图2

教你看懂列车时刻表

列车时刻表,反映的是火车在某一位置的时刻。表中一般都注有车次,都有始发站、路过站和终点站,两站点处的时刻差就是火车在两站之间运行所用的时间,在计算时间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有跨24:00的问题,如果有,时间的计算就不是两时刻简单相减的问题了,应该注意分段计算。

1. 2004年4月18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开始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西宁 新运行时刻表如图所示,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可知提速后西宁至北京西列车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_km/h 。分析:欲计算火车提速后西宁至北京西列车的平均速度,应知道路程和时间,这路程就是西宁至北京西的总路程,由列车时刻表可知,是2092km ;时间从西宁是11:26发车,到夜24:00的时间是12h34min ,再到终点站北京西是12:43,用了12h43min ,所以共计时间为25h17min ,即25.28h 。所以火车的平均速度是h km h

km t s v /75.8228.252092===。 可见在列车时刻表中,最主要的是时间的计算,一方面它是60进位制,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中间是否有跨24:00的问题,如果有,要分段计算,然后再相加。某站的时刻表中前一个时间是到站时刻,后一个时间是发车时刻,中间的时间差是停车时间。

2、暑假就要到了,北京光华小学的王强准备乘火车到住在济南的奶奶家去。王强想路上尽量快一些,还想在车上多看看沿途的风光,这里的一张列车时刻表,王强看不懂,请你帮他选择一个最佳的车次,并计算这次列车从北京到济南的速度。

分析:欲满足王强的心愿,火车一方面应该快,另一方面又要在白天运行,所以我们选择T35次列车。因为T35次列车从北京到济南的时刻分别是13:30和18:00,所以中间所用的时间为4h30min ;同理T13所用的时间为4h31min 、K51所用的时间为5h42min 、2539所用的时间为7h17min ,T35所用时间最短,且中间都是白天,所以我们选择T35次列车。

它的速度h km h km t s v /44.1105.4497===

平均速度测量的变式设计

欲求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由于测量路程和时间的方式不同,就出现了平均速度测量的许多变式。

一、路程测量时出现的变式

1、请设计一个测定圆形蚊香燃烧速度的实验:

(1)需要的器材有:蚊香、火柴、棉线、_________、__________。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蚊香燃烧速度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该实验中,由于蚊香燃烧的路径是弯曲的,所给的棉线正是用来测量弯曲路径的工具之一,所以(1)所需要的器材还有:刻度尺和秒表(或手表);(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燃烧的蚊香长度、点燃蚊香时的时刻t 1、熄灭蚊香时的时刻t 2;(3)计算蚊香燃烧速度的关系式应为1

2t t s v -=。用化曲为直法测路程是本题的思维关键。

(1)从记录数据可以看出,汽车做的是___________直线运动。

(2)这辆汽车在该同学所观察的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 ,合________km/h 。

分析:(1)由于路程的间隔是相同的,但所用时间却不相同,所用时间越来越多,故是变速直线运动;(2)由于这段时间内的总路程是20km -12km=8km ,总时间是7min10s ,合430s 。故平均速度为s m s

m t s v /194308000===,合68km/h 。巧用里程碑测路程是本题的思维关键。 二、时间测量时出时的变式

1、甲同学用脉搏跳动的次数作记录时间的工具,测定乙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 (1)甲先测定自己脉搏跳动的规律,结果见下表: 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出脉搏每跳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2)甲站在乙同学起跑位置附近指挥起跑,在下达口令的同时,开始数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并注意观看乙同学到达终点时终点同学的信号。甲看到终点同学的信号时,

共数得脉搏跳动22次,请计算乙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

分析:(1) 脉搏每跳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应该是所有这些次跳动的总时间除以总次数。跳动的总时间是30s+60s+90s+120s=300s ,总次数是44次+90次+135次+179次=448次。所以跳动一次所用时间为次秒次

/67.0448300=s 。(2)所用时间t=0.67秒/次×22次=14.74秒,平均速度为s m m s v /78.6100===。巧用脉搏的跳动测时间是本题思维的关键。

2、某运动员参加200m 短跑比赛,他起跑时刻如图甲所示,到

达终点时的时刻如图乙所示,则该同学的成绩是___________,平均

速度为______________。

分析:由图可看出,起始时刻是9:04:10,终止时刻是9:04:

35,该同学的成绩是25s 。平均速度为s m s m v /825200==

。通过表盘的视图得出时间,是本题思维的关键。

画好示意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1 甲和乙两位女同学比赛50米短跑,甲跑的快,跑完50米到达终点时,乙才跑了40米。甲说我们再跑一次,这次你落后了10米,下次我从起跑线后退10米,我们还按这回的速度跑。我多跑10米,你和我就可以同时到达终点了。乙同意后两人又跑了一次,结果还是甲先到达终点。这是为什么?

[研析] 因为尽管甲从起跑线后退10米,开赛后甲跑的快,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跑完50米,乙跑完40米,最后每人还要各跑10米,如图1所示。这是一次10米短跑赛,甲跑得快,最后甲还是要先到达终点。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如果只考虑通过计算解决,将比较麻烦;一个

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然后结合示意图再来分

析问题,不用计算一样很快能判断出来。

试想一下,如果不让甲后退10m ,而让乙少跑10m ,这样能不能使二人同时到达终点?

例2 乘坐汽艇先在平静的水库里往返行驶一次,之后又在流动的河水里往返行驶一次,两次行驶汽艇相对于水的速度均相同,驶过后距离也相等。有人说:“在河里行驶顺水和逆水所用时间虽不同,但是一慢一快相互抵消,就等于在水库中往返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你认为它们所用的时间一样吗?

[研析] 欲判断所用时间是否一样,可以比较它们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度大时,所用时间就少,平均速度小时,所用时间就大。

设汽艇速度为v ,水流的速度为u (且v >u ),水库前后的距离为s

则(1)船在静水中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为t =v

s 2,如图2甲所示。

(2)在流动的水中,顺水时的速度为v +u ,所用时间为u v s t +=

1 逆水时的速度为v -u ,所用时间为u v s t -=

1,如图2乙所示。 则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为t ′=t 1+t 2=2

22u v vs u v s u v s -=-++ 欲比较t 与t ′的大小,我们用二量相除来比较。

因为22

22222122v

u v u v vs u v v s t t -=-=-?='<1, 所以t

点评: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类比联想解决,还可以通过计算解决,用实事来说明问题。两个量甲 乙 甲图1 甲 乙 图2

便,就用什么方法。

可见,无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计算,画图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我们理解题意的关键,也是寻找解题突破口的重要措施,有人说图示一旦画了出来,题就解了一多半了,这一点也不为奇。

长度测量的问与答

小明:长度测量工具有哪些?

老师:测量长度的工具有直尺、卷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千分尺),他们统称为刻度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的准确程度更高,我们将在高中进一步学习。

小明: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呢?

老师:用刻度尺测长度大致可以分为这几个方面,一是刻度尺的选择,二是刻度尺的放置,三是刻度尺的读数,四是对数值的记录。

小明:您能详细地说明一下吗?

老师:(1)测量前,依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刻度尺,对于要求比较精密的测量,就要选择精密的刻度尺。如在窗户上按玻璃和窗纱时,对玻璃的测量就要精密一些,宜选用mm 刻度尺,购买窗纱选用cm 刻度尺就可以了。另外,选取的刻度尺尽量一次能测完被测物体的长度,以减小重叠处可能带来的误差。

(2)测量时,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并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己磨损,应该选取下一个清晰的刻度作为零刻度线,最后的结果要将这一刻度对应的数值减去;紧靠被测量的物体是为了读数时读得更准确些。

(3)读数时,视线要正对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值;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物体的长度等于准确值加上估计值。

小明:老师,这里有点不明白,您能举个例子吗?

老师:好!如图1所示是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的示意图,读数时,视线要正对物体右端对应的刻度线,可以看出,5.6cm 是准

确值,物体的长度虽超过了5.6cm 但没有达到5.7cm ,这不足1mm 的长度就需要估读来获得,我们估计为0.05cm ,那么物体右端所对应

的刻度值就是5.6cm+0.05cm=5.65cm ;其中的“5”、“6”都是从尺子上准确读出来的,是准确数字,最后一位“5”是估计得出的,是估计数字,这些数字都是有意义的,都叫做有效数字;但物体的长度还要减去左端对应的3cm ,所以物体的长度是2.65cm 。

小明:测量的准确值我能理解,但估计值老是感到不准确,为了保险起见,不如在其后再加一个数字,估计为0.054cm 岂不更好。

老师:你的担心虽然有些道理,但估计的本身就存在着不确定性,如果我们在已经不确定的数字后面再加一个数字,你说这个数字还准确吗?它能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小明:就是没什么意义了,如果估计值是0.054cm ,那数字“4”就没什么意义了。

老师:所以估计数字是不能随意添加的,硬性添加上去的估计数字就是无效的,我们称之为“无效数字”。在精确测量时,要求有恰当的估计值就可以了。

小明:现在测量结束了吧!

老师:别忘了,还有最后一道关,将数值记录下来。记录数值时必须注明单位,否则一个纯数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如图1中的长度可以记做2.65cm ,也可以记做26.5mm 、0.265dm 、0.0265m 等,不同的单位对应于不同的数值,但它们所表示的准确程度还是没变的。

小明:谢谢老师,这回我会测量长度了。

图1

2.4cm 与2.40cm 的区别

我们知道,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所记录的测量结果应该是物体的准确值加上它的估计值,估计值不能超过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如果测量结果记录为2.4cm ,如图1所示,他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

度值为1cm 。2cm 是准确值,0.4cm 是估计值,其中的“4”是估计数字,

它是不准确的。

如果测量结果记录为2.40cm ,如图2所示,他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

度为1mm 。2.4cm 是准确值,0.00cm 是估计值,最后一位数字“0”是估计数字。

可见,2.4cm 与2.40cm 是不同的,前者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cm ”,“2”是准确数字,“4”是估计数字;后者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

度值是“1mm ”,“2”和“4”都是准确数字,“0”是估计数字。

细说单位换算的方法

物理学中的单位很多,有些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换算关系,我们要学会对物理量进行正确换算,明白换算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在今后的有关计算中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如在下列的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 .26cm=26cm÷100=0.26m

B .26cm=26×

100

1m=0.26m C .26cm=26cm÷100m=0.26m D .26cm=26cm×1001m=0.26m 分析:在进行单位换算中,我们要努力把现在的单位向欲转化的单位转移,而在转移的过程中需保持具体的物理量大小不变。如把“26cm ”想换算成以“m ”为单位的大小,我们就可以把26cm 看成两部分,26×1cm ,这样再把数字26保持不变,把1cm 变成以m 为单位的大小,因1m=100cm ,故1cm=1001m ,所以26cm=26×1cm=26×100

1m=0.26m 。故应选B 。 在选项A 中,26cm=26cm÷100本身就是不相等的关系,因为26cm 后又无缘无故地多出了“÷100”,在C 、D 中,也都犯了这样的错误,虽然形式上好像都是换算的架式,但通过判断等式两边是不是相等也可以得出换算关系的正确与否。

在单位换算中,如果我们把26cm 看成这样的两部分,26cm×1,你会进行换算吗?这个“1”我们是不是可以看成是cm m 1001,那么26cm=26cm×1=26cm×cm

m 1001,这样单位“cm ”就可以约去,剩下的就是单位“m ”了,数字再进行运算也可得出0.26m 。

可见,在进行单位换算时,每步的等式是不是相等的应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如果不相等,直接就可判断这种换算是错误的。

下面我们用这两种方法换算一下几个长度值,并写出换算过程,体会一下等式保持相等的感觉: 1、30c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 ;

2、30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m ;

3、1.5×106k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m 。

4、4.76×10-8c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μm 。

图1

2

巧借比例尺,得出物体的大小

长度单位实际上是一个“比例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我们总是拿这样的一个比例尺与被测物体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物体的长度来。

例1、 (2004年淮安中考题)意大利的比萨斜塔600多年来“斜而不倒”。300

多年前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使其更加充满了神奇的

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斜塔究竟有多高呢?如图1所示为比萨斜

塔的正面图片,请你仔细观察图片,利用斜塔周围的参照物,写出能推算出斜塔

实际高度的简单过程及理由。 [分析] 题中提示我们利用斜塔周围的参照物,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斜塔在

照片中的高度,与已知高度的物体在照片中的高度相比较,推算出斜塔的高度来。已知照片中人的实际高度约为1.7m ,如果把照片中人与塔的高度测量出来,通过塔与人身高的倍数关系,即可得出塔的高度。

[答案] 观察图片,取人身高为1.7m ,以此为推算依据,测得图中某人身高1.4mm ,图中塔高44.8mm ,则塔实际高度约为H =4

.18.44×1.7m=54.4m 。 例2、一次,国王故意要为难阿凡提,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凡提说出眼前的一个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一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内就只有一桶水,若桶只有池塘十分之一的话,那就有十桶水……,这则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阿凡提的机智就在于他将衡量水池多少桶水的比例尺变为不确定的因素,从而得出了水池的量也不确定的结论;国王的思维是用平时的桶做单位来测量,但没说出来,而阿凡提却将桶扩大,衡量的单位不同了,结果自然就不一样了。回答的确妙得很。

[答案] 测量需要单位。

可见,在实际问题中,巧用比例尺做单位来处理信息,可以起到明显简化思维的过程,常给人以“豁然开朗”、“绝处逢生”的感觉。

练习:

1、现在普通的鞋的号码是指人的脚到指尖距离的厘米数,一位同学想请人在外地帮他买一双合适的鞋,他利用手头仅有的一把受潮的木尺测出自己的脚长是23cm ,他应该买下面列出的哪个号的球鞋( )

A .22号半

B .23号

C .23号半

D .无法判断

2、太阳的大小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地球直径大约是1×107m ,而银河系的宽度大约为十万光年,试通过计算说明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很小的一员。

参考解答:

1、C .提示:用受潮的木尺测量脚长是23cm ,则木尺正常时,会缩短,说明脚长要大于23cm ,故要买23号半的鞋。

2、解:如果我们以光年为比例尺,

则太阳的长度为L =光年/365×24×3600×10×310×1×10×3.1876m m

=1.37×10-3光年

银河系的宽度为D =1×105光年,所以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很小的一员。

图1

对力作用效果的细微辩思

力作用在物体上,既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又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这是力的两个作用效果。但对该问题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一、力可以使硬的物体发生形变吗?

我们在拉、压弹簧或橡皮筋时,发现力可以使这些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

也就越大,但是用手按桌面时,手在桌面上施加一个力,怎么看不见桌面发生了形变呢?是不是力作用在软的物体上能使物体发生形变,而对于硬的物体不会发生形变?

例1、用手捏如图所示的瓶子,看瓶子上玻璃管的液柱是否发生变化。

分析:用手捏瓶子时,瓶壁受力发生形变,

从而挤压其中的液体,使瓶子上方玻璃管中的液柱升高。

例2、用手按在大理石平板的一端,大理石上放一个小平面镜,将一束光照在平面镜上,如图2

所示,当用力按压大理石时,经平面镜反射的光

斑的位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分析:用手按压大理石时,大理石会发生形

变,平面镜的光会把这种微小的形变放大,从而使我们看到光斑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以上两例都说明,硬的物体也会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的量小,平时不容易观察到,需经过放大才能方便地观察到。

二、怎样才算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它的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速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所以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中任一因素发生了改变,我都可以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所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以下五种基本情况:(1)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2)物体的运动由慢变快;(3)物体的运动由快变慢;(4)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5)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前四个都强调的是速度大小的变化,后一个强调的是速度方向的变化,只要满足其中的一种,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例1、滚动的足球在地上慢慢停了下来,它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

分析:足球由运动慢慢变为静止,说明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是谁给他施加了力的作用呢?由于它只与地面接触,所以是地面对它产生了阻力的结果。

例2、小明将细绳的一端拴上小球,用力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如图3所示。小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了吗?

分析:小球的速度大小虽然没变,但由于小球做的是圆周运动,所以它的运动

方向始终在发生着变化,故说明它的运动状态也在发生着变化,是细绳对它的

拉力改变着它的运动状态。

改变状态靠力,维持状态靠惯性

在力与运动的关系中,人们对它的认识颇经历了一番周折。最早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受力才运动,不受力,物体就会停止;但后来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发现,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快慢与其受到的阻力有关,阻力越大,越容易停下来,阻力越小,越不容易停止下来,以至于联想到: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再受到力的作用,它将永远运动下去。这一现象彻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说明物体的运动根本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图1 图2

图3

后来,牛顿又对该现象加以补充和完善,认识到静止的物体也不需要力来维持,所以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既然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那么什么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呢?经过认真思考,人们认识到物体本身就具有的这种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于是人们就把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就叫做惯性。由此可见,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有惯性,惯性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只与物体的本身有关,质量越大,维持状态不变的这种性质就越大,惯性就越大。

例1、(2007年山东泰安)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C .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时才有惯性

D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分析:由于惯性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运动的物体有运动的惯性,静止的物体也有静止的惯性,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是否改变无关,方向不改变时有惯性,改变时也有惯性,故选D 。

例2、(2007年烟台)图1为某同学拉着一盛水的器具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瞬间所发,生的现象示意图,对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都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时发生

B .都是在小车突然起动时发生

C .图(a)所示的现象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或在运动中突然加速时发生

D .图(b))所示的现象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或在运动中突然减速时发生

分析:由图1中的(a )可知,水向左洒,说明小车受力后突然加速或由静止突然运动起来,拉力改变了小车运动状态的原因,但水具有流动性,上层水由于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保持原来的低速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左洒;而对于图1中的(b ),碗中的水向右洒,则又说明小车的运动是突然变慢或突然静止,阻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而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速度较快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右洒,故应选D 。

不要陷入惯性概念的两个误区

误区一、惯性与物体运动快慢有关

不少同学认为,惯性与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关,速度大则惯性大,速度小则惯性小。

我们知道,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普遍属性,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只是显示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处于速度大的状态还是速度小的状态,而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速度小,物体就有这种保持较小速度运动的惯性,速度大,物体就有这种保持较大速度运动状态的惯性。所以速度的大小只是前提条件,而保持这种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却是相同的。

如果惯性与物体运动得快慢有关系,我们会推出运动快时惯性大,运动慢时惯性小,那么物体静止时,速度为零,其惯性也应该是零,这与物体静止时有惯性是不相符的。所以物体的惯性与物体运动得快慢是没有关系的。

误区二、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有关

许多同学认为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所受力的大小是有关系的,物体静止时有惯性,受力作用时就没有了惯性;不受力运动时有惯性,在力的作用下运动时就没有了惯性。

1

因为任何物体都具有这种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不管物体受力与否。

其实在地球上,物体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受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快慢又没有必然的联系。例

如,将物体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所示,那么它就具有了保持静止状态的惯性,此时物体也受力作用;如果在物体上再施加一个竖直向

下的压力,如图2所示,力的大小虽然变了,但物体仍受平衡力的作用,

仍处于静止状态,其惯性仍是保持静止状态不变,所以惯性与物体所受力的大小无关。

有同学会认为这个力如果水平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了运动,

如图3所示,它的惯性会变大。其实不然,虽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变为运动,只能说此时物体具有了保持运动状态的惯性,由静止到运动,物体所处的原状态变

了,但总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性质却没有变。

巧分析,克服定势思维的误区

思维定势,俗称“习惯性思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在头脑中产生了的、先入为主的一些观念和想法所形成的固定思维。在许多情况下,这种习惯性思维为我们学习新知识做了一些认知上的辅垫,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容易掩盖一些事物的真实面目,使我们产生错误的观点。下面的错误你犯过吗?

例1.如图所示,把一木块放在底板光滑的小车上,并随着小车一起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到障碍物而突然停止时,车上的木块将( )

A .立即停止

B .立即向前例下

C .立即向后倒下

D .继续匀速直线运动

错解:选择B 。因为在学习“惯性”内容时,教师演示了上述的实验,当时的现象就是向前倒,由于对实验的直观印象很深刻,看到这类题目,很自然地去回忆当时的情景,而忽视了“光滑车面”这一理想化的条件。

正解:小车将继续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选D 。

例2.起重机吊着重为800N 的物体,静止时,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F 1,当吊着重物匀速上升时,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F 2,当吊着重物匀速下降时,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F 3,则F 1、F 2、F 3的大小关系是( )

A .F 1=F 2=F 3

B .F 1

C .F 1>F 2>F 3

D .无法确定

错解:选择C 。因为平时提物体时的感觉是向上提费力,向下放省力。

正解:因为不论物体静止、匀速上升还是匀速下降都说明物体在保持自己的运动状态不变,即此时物体所受的力应该是平衡力,大小都与物体的重相等。故应该选A 。

例3.在无风的天气里,从水平匀速向右飞行的飞机上先后落下三包货物,若不计空气阻力,在地面上的人看到这三包货物下落的过程中,在空气中排列的情况是图中的( )

错解:选择A ,平时扔东西时就感觉到是这样的位置关系。

正解:选择B ,因为飞机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从其上扔下的货物由于惯性也要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与飞机一起向右运动,由于不考虑空气阻力,所以地面上的人看到货物就在飞机的正下方,同理第二个货物落下来时,地面上的人也会看到在飞机的正下方,在第一个货物上方,故

A

B C

D

可见,在做这样习题时,我们一定要克服定势思维,多运用分析的方法,将问题分解,看其中应用了哪些物理规律或原理,然后再进行选择,而不是仅凭相当然,凭所谓的经验,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巧举反例,化解思维陷阱

在运动和力的有关问题中,如果正面不容易找出原因,我们就可以从其反面来找,举出它在生活中的反面例子,则这种说法不攻自破。

例1、(2004年河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B.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

C.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只受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如果突然失去一个力,则该物体可能不再做直线运动

分析:很明显,该题的四个选择项间没有必然地联系,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逐项分析。对于A 来说,只受到推力作用,并不一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因为它受到的合力可能为零;对于B来说,只说明了二力平衡的三个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条件没说,但它是以“可能”的语气,故它是正确的;对于C来说,力的三要素中的方向如果相同,与平衡力要求的方向相反是矛盾的,故它也不对;对于D来说,撤去平衡力中的一个,如果这对平衡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致,那么撤力后,物体的运动方向将会改变,作曲线运动,故D的说法存在可能性。所以该题应选B、D。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当它由运动变为静止的过程中才有惯性

B.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站在车上的人在水平方向上一定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只受一个力的作用

D.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不为零

分析:这也是一道涉及力和运动关系的选择题,它们之间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对于A来说,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运动的物体有运动的惯性睥物体有静止的惯性,所以A不对;对于B来说,人与汽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人受到的力应该是平衡力,如果人在水平方向上受力也是平衡的,至少有两个,而人只与地面接触,只可能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由于找不到另外一个物体再对它施加力的作用,故人在水平方向上应该不受力,B不对;对于C来说,只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一定受平衡力作用,平衡力至少是两个,故C的说法是正确的;对于D来说,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所以D也不对,该题选C。

例3、(2006年河北)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只受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则该物体( )

A.可能在水平面上向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只能以一定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只能沿一个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D.不是静止,就是沿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由于物体在水平方向只受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并且它被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所以它在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与压力也是一对平衡力,这样物体受到的力都是平衡的,所以它的运动状态会保持不变,但由于物体原来是怎样运动的,没有说明,故为不同的说法带来了变数。

对于A来说,它没限制运动方向,且以“可能”的语气,只要有一个实例满足它,这句话就成立,所以A正确;对于B来说,强调“一定的速度”,但原来的速度并没有限制,如果物体原来的速度是1m/s,则物体就以1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原来的速度是2m/s,物体就以2m/s的

体的运动方向只与起始方向有关,而与力的方向无关,故D 也是不对的。

可见,凡是“一定怎样”的说法,我们如果能找出一个相反的例子,它就是不正确的;凡是“可能怎样”的,只要能找到一个存在的例子,它就是正确的。

【资料1】究竟是运动还是静止?

当你坐在教室里专心听课时,你会认为自己是

静止的。但是,你可曾想到过,你所在的教室和地

球一起,正在太空里遨游。

地球在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因为地球赤道

的全长为40076千米,所以当你坐在赤道附近的教

室里专心听课时,你正以的速度飞驰着。这个速度

超过了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以这样的速度运动,

每天可行4万千米。这就是诗句中“坐地日行八万

里”所指的意思。

地球还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地球的公转速度等于30千米/秒,这个速度比地球自转的速度大得多。

坐在教室里的你,除了随地球自转和公转外,还参与太阳系绕银

河中心的运动(图1-7)。我们知道银河系的形状好像一个铁饼,中

间的厚度为2~3万光年,直径约10万光年(光年是长度单位,等于

光在1年里传播的距离),太阳系离银河系中心约2.3万光年,整个

太阳系以30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动,这个速度是地球公

转速度的10倍。

银河系也不是静止不动的。

由此可见,当你坐在教室里专心听课时,如果有人问你究竟是运

动的还是静止的?正确的回答是: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

和银河系中心是运动的。

【资料2】大地为何会旋转──浅谈参照物及其选择

乘过火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火车奔驰在田野上时,车上的乘客透过车窗向外看去,会发现近处的农田向后退去,而远处的山林却在前进,大地好像在旋转。这是怎么回事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参照物谈起。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广义的讲,任何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或静止,则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那么,什么叫参照物呢?

仔细想一下你就会发现,我们平时说一个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先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并假定它是不动的,再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从而确定物体是运动或静止的。在这里,这个被选作标准的、并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就是物理学中所讲的参照物。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原则上讲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这样,对同一物体的描述会因所选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有时甚至会使问题变得很复杂。比如,月亮相对地球而言是围绕地球作椭圆运动,若以太阳为参照物,月亮的运动情况就复杂得多了。所以,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我们应选择一个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以使问题描述起来更简单,这是选择参照物的另一个原则。物 理 大 观 园

方便而定。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前面的问题。乘客坐在车厢里时,会无意的选择车厢作为参照物来观察周围的物体。当乘客向车外观看时,由于距离的关系,远处物体在人眼中的视角度变化很小,人眼感觉不出来,结果远处的物体看似静止。当集中精力观看远处时,眼睛的余光却注视在近处的物体如麦田等,近处的物体对人眼的视角度变化很大,感觉就很明显,给人的感觉是近处的麦田在在快速后退。同样道理,当集中注意力看近处的物体时,眼睛的余光会感觉远处物体在相对向前运动。结果,人的视线集中在近处物体上时,余光却观察到远处的物体在向前运动,而视线集中在远处的物体上时,余光则观察到近处的物体在向后运动。这种不自觉的变化过程就会使人产生近处物体在向后退,而远处物体在向前运动,大地似乎在旋转的感觉。这其中,由于观察的范围很大,眼睛的余光视觉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信的话,下次乘火车时,将报纸卷成细纸筒,通过纸筒再向外看,绝对不会再有这种感觉了。

【资料3】在太阳系中人什么时候的运动速度较快

巴黎某报纸曾登载过一则广告,内容是:“只要你寄出25生丁(Centime ,法国及瑞士的钱币单位,相当于1%法郎),你就可到星际去旅行。”有位老实人一看了这则广告,立刻寄去了25生丁,结果他收到了这样的一封回信:

“请你静静地躺在床上,脑中想象着地球自转的情形,按巴黎的纬度(北纬49度),你一昼夜可走2.5万千米以上,好好地享受吧!如果还想观赏风景,那就拉开窗帘,你可以看到物换星移的奇妙景象。”

这位刊登广告的人,显然是个骗子,最后,他被控以欺诈罪,罚款了事。被判刑的时候,他还用幽默的语气引用伽利略的名言说:“可是,地球确实在转动

啊!”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被告说得也挺有道理的啊!生活在

地球上的人,的确是随时都在作“星际旅行”。地球一面绕着

太阳公转,一面又以每秒30千米的速度自转,这是众所周知的

事。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不知各位是否想过,那就是地球究竟是

白天转得快,还是晚上转得快呢?两种运动—起作用的结果,会

因我们身处于地球的迎光面或背光面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由图1

可知,地球在半夜的运动速度等于自转速度加公转速度,中午

则恰巧相反,要从公转速度中减掉自转速度。换言之,人在太阳系中运动的速度,半夜要比中午快。 赤道上的各点,以每秒 0.5千米的速度自转,因此,赤道上中午和半夜的速度差为0.5×2千米/秒=l 千米/秒。凡是学

过几何的人都知道,在北纬60度的圣彼得堡,昼夜的速度差为1千米/秒的一半,也就是半千米每秒,这是很容易就能算出来的。就是说,住在圣彼得堡的人,在太阳系中的运动速度,半夜比中午每秒快0.5千米。

【资料4】追踪时间

早上8点,自远东的海参威起飞,能否在同一天早上8点到达莫斯科呢?有人会说:“别开玩笑!”其实,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呢?因为海参崴和莫斯科有9小时的时差。换而言之,只要飞机能用9小时从海参崴飞到莫斯科,就会发生这样的趣事。海参崴和莫斯科两个城市的距离约为9000千米,以9000千米除以9等于1000千米得时速为1000千米,只要用喷气式飞机,就可实现预期的目标。

在北极圈内,你甚至可以用比上述更慢的速度来和太阳(应该说是地球自转的速度)竞争。就拿位于北纬77度的新地岛(Nouaya Zemlya)为例,时速约450千米的飞机,凭借地球的自转,仅仅在地球表面作一点轻微的移动,就能和太阳在同一时间中飞行了。这时,机舱内旅客眼中的太阳就会静止在空中,纹丝不动,而且始终不会没人西方(当然,飞机必须保持同太阳一致的方向飞行)。

在夜晚一侧的人绕行太阳的速度比在白昼一侧的人快

图1

/29来绕着地球运动的,所以你无需跑到极地,只要到地球中纬度的地方,用时速25-30千米的汽船,便可与月球同步了。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他的著作《欧洲见闻录——庄稼汉外游记》中,曾就这一点作过简略的描述。在他从纽约至亚速尔群岛的航程中,有如下的一段记载:“此刻正值炎夏,夜晚的天气比白昼清凉……这时,我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就是在每晚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只要你仰望夜空,都可望见一轮满月。这轮月亮为何如此怪异呢?起初,我左思右想都不得其解。最后,我终于发现了原因的所在。因为船在海上由西向东航行。平均每小时在经线上前进20分,换句话说,轮船和月亮正以相等的速度,朝着同一方向前进。”

【资料5】力学和大自然

你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运动物体:皮球从高处落下;升降机往上升;汽车在公路上沿着直线匀速前进;火车在铁轨上拐弯;……这些物体为什么有不同的运动状态呢?这是因为它们受力不同的缘故。

在天空运动的日月星辰,既没有绳子拉它,又没有铁轨限制它,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在古代,有人认为有天神管着它们运动。

随着经验的增多,特别是有些天文学家长时间观测并记下有关的资料,逐步发现这些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且是周期性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根据已有的观测数据,分析总结出行星运动的规律,现在我们称之为开普勒三定律,确认了地球、金星、火星都是绕太阳沿着各自的椭圆轨道运动的。但是这些行星为什么会作椭圆运动呢?开普勒没给出答案。以后,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深入研究了行星和月亮的运动,总结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他指出,一切物体都相互吸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是与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而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

既然一切物体都相互吸引,为什么你没感觉到同座的同学吸引你呢?原来普通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太小,你感觉不到就是了。例如两个体重60千克的人,在相距1米时,相互吸引力是0.000000245牛顿,只有一粒米重的百分之一!你当然感觉不到。

至于巨大的天体,由于它们质量很大,所以相互吸引力就相当可观了。事实上已经有科学家利用沉重的铅球,在地球上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

这样就明确了:正像地面上的物体一样,月亮、行星等天体之所以作椭圆运动,也是由力决定的。这里并没有什么天神管理天体的运动。这确实使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资料6】人体与力

人是最常见的施力物体。手能施出握力、拉力和提力;脚能施出蹬力、踢力;就连牙齿也有咬力。你知道这些力的大小吗?下面是有人测出的一些数据。

握力:一般人右手最大提力约560牛顿,左手约430牛顿。若保持1分钟,右手平均提力为280牛顿,而左手只有244牛顿。

拉力:成年男子伸直胳膊的平均拉力为690牛顿,女子约380牛顿。

提力:前臂水平伸出,手掌向下,然后往上提东西,人的平均提力约为214牛顿。

蹬力:取坐着的姿势,右足蹬力可达2568牛顿,左足为2362牛顿。

踢力:练气功的人,一脚踢出,踢力可达到4900牛顿。一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也可达到同样的踢力。

咬力:成年男子用门牙咬东西,可产生147牛顿的力;用臼牙咬东西,可产生706牛顿的力。一名训练有素的杂技运动员用后牙咬东西,可产生882~1176牛顿的力。

【资料7】最便宜的旅行法

17世纪,法国有一位叫西拉诺·德·别尔热拉

克的作家,写了一本讽刺小说,名叫《月国史话》

(1652年),里面有一处谈到一件好像他本人曾经

亲身经历过的奇事。有一次他做物理实验,竟莫名

他才得重新降落到地面上。这时候可真叫他惊奇,他发觉自己已经不在本国法兰西,甚至也不在欧洲,却在北美洲的加拿大了!但是,这位法国作家对于自己这次出乎意外的横跨大西洋的飞行,却认为是完全自然的。他解释的理由是:在一个不由自主的旅行家离开地球表面的时候,我们这行星还是和从前一样在从西向东转;因此,他降落的时候,在自己的脚下已经不是法兰西,而是美洲大陆了。

看来,这是多么便宜而且简单的一种旅行方法啊!只要升到地球上空,哪怕只停留几分钟,就可以降落到西方很远的地方。用不着越洋过海、爬山渡河去作疲劳的旅行,只要悬在地球上空静静地等候着,到时候,地球自己就会把目的地送到旅行家的脚下来。

可惜这种奇异的方法,不过是一个幻想。首先,我们上升到空中以后,事实上并没有和地球脱离关系:我们仍然和它的大气外壳保持着联系,我们只是悬在那随着地球的自转而运动的地球大气里。空气,尤其是比较密实的下层空气,是带着在它里面的一切,如云、飞机、各种飞鸟和昆虫等等,跟着地球一起转动的。假使空气不跟着地球转的话,那么我们站在地球上就会经常觉得有大风了,并且这种风非常强烈,就是最猛烈的飓风也比它柔和。要知道,我们站着不动,让空气在我们身旁流过,或者反过来,空气不动,我们在空气里前进,是完全一样的;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同样会感觉到有很大的风。摩托车运动员用1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开着车子前进,即使在完全没有风的天气,他也要觉得有很大的逆风。

这是第一。第二,就算我们能够升到大气的最高层,或者就算地球外面没有这层空气外壳,这时候,这位法兰西讽刺小说家幻想出来的便宜旅行法,还是不切实际的。事实上,我们离开那旋转着的地球的表面以后,由于惯性的关系,还是依照原来的速度继续运动着;也就是说,我们还是用那在我们下边运动着的地球的速度继续运动着。所以在我们重新降落的时候,我们还是降落在原先出发的地方,就同我们在跑得飞快的火车里面向上跳,仍旧落在原处一样。不错,惯性会使我们沿着切线做直线运动,而我们脚下的地球却做着弧线运动;可是在极短的时间里,这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试把一张颜色纸片贴在手车的车轮(或者自行车的车胎)上,就可以在手车(或者自行车)行动的时候看到一种不平常的现象:当纸片在车轮跟地面相接触的那一端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辨别纸片的移动;但是,当它转到车轮上端的时候,

却很快闪过去了,使你来不及把它看清楚。

这样看来,车轮的上部仿佛要比下部转动得

快些。这种情形你也可以在随便哪辆行驶着的车

子的上下轮辐上看到,你看到的是轮子的上半部

轮辐几乎连成一片,而下半部的却仍旧可以一条

一条辨别清楚。这儿又使人产生一个印象,仿佛

车轮的上半部要比下半部旋转得快些。

那么,这个奇怪的现象要怎样解释呢?这个

解释很简单,只不过由于车轮的上半部的确要比

下半部移动得更快一些罢了。这件事实初看的确

不大好懂,但是只要这样想一下就会对这个结论完全相信:你知道滚动着的车轮上的每一点都在进行两种运动──绕轴旋转的运动和跟轴同时向前移动的运动。因此,就跟前节所说地球的情形一样,两个运动应该加合起来,而这加合的结果对于车轮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并不相同。对于车轮的上半部,车轮的旋转运动要加到它的前进运动上,因为这两个运动都是向同一方向的。但是对于车轮的下半部,车轮的旋转却是向相反方向的,因此也就要从前进运动里减了下来。就一个静止观测的人看来,车轮上半部移动得比下半部更快一些,原因就在这里。

为了证明事情的确是这样,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图4)。把一根木棒插在一辆车子的车轮旁边的地上,使这根木棒恰好竖直通过车轮的轴心,然后,用粉笔或炭块在轮缘的最上端和最下端各划出一个记号,这两个记号应该恰好是木棒通过轮缘的地方。现在,把车轮略略滚动,使轮轴离开木棒大约20-30厘米,然后再去看看方才的两个记号有了怎样的移动。上面的一个记号A 移动了一大段距离,而下面的那个记号B 却一共只离开木棒一点儿──上面的A 点比下面的B 点显然是移动了更大的一段距离。

【资料2】不要停车的铁道

如果你站在火车站的不动的月台上,有一列快车从月台旁边开过,这时候你要跳上车去,当然是不很容易的。可是请你想象一下:如果你脚下的月台也在移动,并且移动的速度和方向同火车一样,这时候你要上车还有困难吗?

一点困难也没有了。这时候你走上火车,就像走上一辆停着的火车一样平稳。只要你和火车是在同一个方向用同样的速度前进,那么对你来说,火车就等于是完全不动的。不错,车轮是在转,但是你会觉得它们是在老地方转。严格说来,我们通常看作不动的东西(例如停在火车站上的火车),都和我们一起绕着地球的轴同时又绕着太阳在转。可是在实际上,我们一点儿也没有理会到这些运动,并且这些运动对我们一点儿也没有妨碍。

所以,我们完全可能建造出这样的火车站,使火车经过它的时候不停下来,仍旧照原来的速度开,而旅客们还是可以上车下车。

在展览会里往往采用这类设备,好让参观的人能够很快很方便地欣赏陈列在大会场里的陈列品。会场两头的广场,用一条像无限轨道那样的铁道连在一起,参观的人可以在火车很快地开过的时候,随时随地上车下车。

这种有趣的构造见附图。在图1上,A 和B 是会场两头的车站。在每个车站上,中间都有一块圆的不动的场子,场子的外圈围着一个大转盘。转盘外围有一圈链索,一节节的车厢可以挂在这链索上。现在让我们看转盘转动时候的情况。车厢绕着转盘开动的速度,同转盘外缘的速度一样;因此,人们可以毫无危险地从转盘走上或离开车厢。下车以后,参观的人就可以向转盘的中心走去,一直走到那块不动的场子上。从转盘的内缘跨上那块不动的地方已经没有困难了:因为在这里,圆的半径已经很小,所以它的圆周速度也就极小。到达里面那块不动的场子以后,参观的人就可以过桥走出车站去(图151)。

火车不常停,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和能量。举例来说,城市里的电车,大部分时间和差不多2/3的能量是消耗在电车离站时候的逐渐加快的运动和停车前的逐渐减慢的运动上的。火车站上即使不用特别的活动月台,也可以使旅客在火车开着的时候上车和下车。让我们来设想,有一列快车从一个普通的不动的车站上开过,我们希望它不停下来就在这里让旅客搭上车。可以让旅客先跳上停在并行轨道上的另一列火车里,开动这列火车,让它前进,渐渐把速度提高到跟快车一样。在两列火车并排前进的时候,就这两列车相互之间的关系说来,它们都好像停着不动。这时候,只要搭上跳板,把两列火车的车厢接起来,旅客们就可以从辅助车厢安稳地走上快车。这样一来,列车到站就不用停车了。

【资料3】“反正差20米”

小明和小强两位同学比赛100米短跑。小明是位短跑健将,他跑完100米到达终点的时刻,小强才跑了80米,如图甲。

图1 图2

小明得意地说:“我们再跑一次,刚才你比我落后了

20米,下次我的起跑线后退20米,我们还按原来的速度跑,

我多跑20米,你和我就可以同时到达终点了。对如图乙。

小强却说:“你既然要让我20米,那么,你不用后退

了,只要把我的起跑线向前移20米,我少跑20米就行了,

这样,我们准能同时到达终点。”如图丙。

小明说:“嗨!反正是差20米,我多跑20米,你少跑

20米,还不是一回事?”

小强怀疑地说:“不一定吧!我觉得好像不是一回事。”

请你想一想,用他俩说的办法都能同时到达终点吗?

看来用小强想的办法是正确的。因为在第一次比赛时,小明和小强在相同的时间里分别跑了100米和80米,现在小强把起跑线向前移20米,这样他们再比赛,就可以同时到达终点了。图甲和图丙实质上是一样的。

若按小明的想法就不对了。因为小明只考虑到路程差20米,而没有进一步考虑造成路程差的原因是两个人跑的速度不一样,虽然,小明跑的速度大于小强跑的速度。在相同的时间里,小明跑完100米,小强跑完80米,最后每人还要跑20米。在最后的20米中,由于小明跑的速度较大,用的时间较短,而小强跑的速度较小,因而用的时间较长。结果,还是小明先到达终点。

从这个事例中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应想当然。而要做具体仔细的分析。

【资料4】惯性与交通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高速化,如何既提高交通效率,又能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就成为当前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各大中城市都颁布了一些地方性交通法规,在这些法规中,不少内容都涉及到惯性和交通的关系。

(1)马路上的人行横道线

在城市的交通干线上,横穿马路必须走人行横道线,不得随意穿行。骑自行车拐弯时,必须提前举手示意,不得猛拐,这些规定,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路口的车辆通行能力,提高效率,减少汽车因减速、发动带来的空气污染;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汽车的惯性给人们的安全带来的威胁,由于惯性,任何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都不能在瞬间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这个变化过程,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为忽视了这个惯性问题而造成的。

(2)惯性刹车

惯性对交通有害也有利。惯性刹车就是人们利用惯性有利方面的一种做法,马路上行驶的卡车或拖拉机后面,常挂有拖车。当拖车装满货物质量很大,惯性也很大,当车平稳匀速前进时,拖车的惯性对车辆的行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当车紧急刹车时,拖车的惯性对车辆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就立即显现出来了,紧急刹车时,如果刹车装置在前面的卡车,前面的卡车头停止了,而后面的拖车由于惯性却按原来的速度往前冲,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破坏力,拖车质量越大,破坏作用也越大,它不仅会使车辆失控,还有可能扭断牵引拖车的连接杆,甚至造成翻车事故。怎样减少惯性带来的这种危害呢?实践中,人们找到了借助拖车惯性进行刹车的方法。在卡车与拖车的连接处,套装惯性刹车装置:一个套装了弹簧的连杆。当车辆紧急刹车时,连杆随卡车停止而停止,拖车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冲,弹簧迅速被压缩,压缩的弹簧把这种强烈的冲击作用通过曲杆带动装在拖车轮上的制动器,从而使拖车刹车装置制动,把车刹住。这一连串动作是由于惯性而往前冲时完成的,得益于拖车的惯性,刹车动作完成得有力而及时,这种惯性制动灵敏而且可靠。

【资料5】从开动着的车子里下来,要向前跳吗

这个问题,无论你把它向什么人提出,一定会得到相同的答案,“根据惯性定律,是应该向前跳的”。但是,你不妨请他把这个道理说得更详细些,问他:惯性对于这个问题究竟起着什么作用?我们可以预言,这位朋友会肯定地滔滔不绝地开始叙述;但是,只要你不去打断他的话头,他会很快就自己也迷惑起来了,他的结论竟是,由于惯性的存在,下车时候相反地竟是要向跟车行相反的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机械运动 1、 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相对于这个标准, 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 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 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建 宜线运动一 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5、比较物体运动 快慢的方法: 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⑵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通过的时间 6、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它是扌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公式: 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 ,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 /时,符号:km/h ,读 ⑤常识:人步行速度:米 /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X 108米/秒 第二节、 力的存在 &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 如吸铁石;相互 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 10、 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 谨约匚:h 换算?它表来的米般千米(时,匀速#行时千米出时詔(”米秒 :2m/s=2 X 3. 6kmM=h (过程单位同后)的时间对的谨度,或巷是相同賂 ■/ ?乙 程时的时间,再用公式计算 AT 图像,頁线汽匀速运动 卜t 图像,曰詢匀速运动, :①单位换算过程 ?0 40 19 ,乙九加速运动 (J )平均违度—皂路捏 吋阿(求棊段路程上朗平均逮度.必须扰出该诺毎及对应的时司). < ■ 1 I 4V

12章运动和力习题精选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甲、乙两人多次进行百米比赛,但每次甲总比乙领先10m 到达终点,现在让甲退后10m ,乙仍然在原来的起跑点赛跑,则( ) A 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B 甲先到达终点 C 乙先到达终点 D 不能确定 2、通常情况下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的,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铝的膨胀程度比钢铁的大,常温下用一把钢尺子测量一个铝块的长度为20cm ,在高温环境下用原来的尺子测量原来铝块的长度,结果应( ) A 等于20cm B 大于20cm C 小于20cm D 无法判断 3、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绳子突然断裂,那么小球将( ) A 继续做圆周运动 B 保持断裂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小球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 小球立即停下来 4、吊在天花板上静止的小球,如果它受到的力都突然消失,则小球会( ) A 静止不动 B 加速下落 C 匀速下落 D 先加速后匀速运动 5、子弹脱离枪膛后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因为( ) A 子弹受火药推力 B 子弹具有惯性 C 子弹受到惯性作用 D 子弹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 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能运动 C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D 运动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7、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只受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则该物体( ) A 可能在水平面上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只能以一定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只能沿一个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D 不是静止,就是沿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8、一个重500N 的物体,受到500N 的竖直向上的力的作用时,则该物体( ) A 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 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 一定处于匀速下降状态 D 以上三种状态皆有可能 9、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向上运动,则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 ) A 一定上升 B 一定下降 C 一定静止 D 无法判断 10、一个饮料瓶装有多半瓶水,用刻度尺标出水的深度为h 1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 底的高度为h 2,若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瓶底的直径为D ,那么,该瓶的容积大 概为( ) A.41 πD 2(h 1+h 2) B.πD 2(h 1+h 2) C.4πD 2(h 1+h 2) D.πD 2(h 1-h 2)

运动和力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和 单元测试 一、填空: 1.穿旱冰鞋小孩用手推墙会感到墙也在推他,使他后退.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用力弯锯条,锯条变弯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2.写字时铅笔笔尖与纸面间的摩擦是_______摩擦,转笔刀转孔与铅笔间的摩擦是__________摩擦. 3.把一只盛满水的杯子放在桌面的纸条上,尽快地抽动纸条,这时会看到杯子_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杯子_______________. 4.高速磁浮列车是20世纪的一项技术发明.它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当列车与轨道保持10mm 间距在水平方向上悬浮运行时,在竖直方向上电磁力与列车的重力 ,此时轨道 (选填“依然”或“不再”)受到压力的作用. 5、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汽车受到的牵引力是1500牛顿,则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牛顿、方向是_______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 6.如图所示:物体A 重10N ,B 重20N .两个相同的力F =4N ,同时作用在A 、B 两个物体上,使它们在平面C 上同步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 、B 间的摩擦力为 N ;B 、C 间的摩擦力为 N . 7.如图2所示,将一根弹簧挂在天花板上,某人用方向相同的两个 力作用于弹簧,已知F 1

第八章 运动和力单元检测试题

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2s,推力小于摩擦力B.2~4s,物体做匀速运动 C.4~6s,推力等于摩擦力D.0~6s,推力的大小始终不变 2.如图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离地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它在大气层外运行,假若卫星运动到远地点位置时所有外力消失,那么卫星将会() A.在远地点静止B.沿远地点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C.落回地球D.仍然会沿着原来的椭圆轨道匀速运行3.如图所示,是南开中学教师运动会的“同心鼓”项目,这个项目要求老师们同时用力拉着鼓四周的绳子,通过有节奏的收、放绳子使鼓起伏,让球在鼓面上跳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不为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B.球上升到最高点,此时速度为零,受平衡力 C.球与鼓面撞击后向上运动,是因为球受到惯性 D.鼓悬空保持静止时,因受到多个不同方向的拉力,合力不为零 4.如图甲所示装置,其中心固定着一根竖直的杆,杆顶有一小球。一开始小球和装置一起沿某一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装置突然停止,小球从杆上落下,刚离开杆时的俯视图如图乙所示,请由此判断装置是向哪个方向运动()

A.西南B.东南C.东北D.西北 5.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乙的压力与桌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乙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甲对乙的压力与桌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乙对甲的支持力和甲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6.如图,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一小球放在弹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竖直向上运动并脱离弹簧,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A.运动至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被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大于弹簧弹力 C.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7.小轩与爸爸乘火车去旅游时,用新买的数码相机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如下图甲乙丙所示为车厢内桌面上塑料杯瞬间的不同状态,则下列关于火车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 B.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 C.甲图中火车在减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 D.甲图中火车在加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

运动和力章节测试(B卷)

八年级物理 运动和力章节测试(B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班级姓名 学校 一.填空题(每空2 分,共30 分) 1.首先通过实验,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 是,在前人实验探究基础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是。 2.地球同步卫星在绕地球运动时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它将作,歼击 机在进入战斗状态时要丢掉副油箱,这样做是为了减小质量,这样飞机的会更小,使其运动状态易于改变。 3.桌上放一个装满水的瓶子,中间有一个气泡,如图所示,用手推一下瓶子,气泡将 运动,如果使瓶子在桌面上匀速运动,气泡将。(选填“向前”、“向后”或“不变”) 4.手提着绳子匀速地把水桶从井里拉上来,若不计绳子重力,手拉绳子的力与 是一对平衡力。与水桶重力构成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施力物是。 5.小丽在超市购物时用15N 的推力推着一辆推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她发现 前面有一小朋友,立即用25N 的水平力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在减速运动的过程中。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大小为N。 6.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 叠加在一起,受到10N 的水平推力F1 作用,在水平地 面上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那么物块B 受到的摩擦力为N。若将物块B 取下与物块A 并列,再让它们一起在地面上匀速前进,如图乙,那么需要的水平推力F210N。(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如图所示,重5N 的物体B 通过定滑轮沿水平方向拉着重50N 的物体A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 动。则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N。如果对A 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使物体B 匀速上升,则拉力F= N ,在此时剪断绳子则物体B 的运动状态是。(不计绳重和绳与轮的摩擦)

人教版八年级第八章运动和力测试(有答案)

第八章运动和力 (建议答题时间:45分钟)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2018湖北三市一企)哪位科学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推理,得出了重要的物 理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A. 爱因斯坦 B. 牛顿 C. 伽利略 D. 亚里士多德 2. (2018柳州)小宁想通过一个例子给学弟们讲解惯性,下列实例中最恰当的是() A. 水总往低处流 B. 磁铁可以把铁钉吸过来 C.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量就越大 D. 百米跑运动员抵达终点时无法立刻停下来 3.(2018嘉兴)近年来,车贴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下列车贴中的提示语属于防止因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4. (2018菏泽)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5. (2018江西)如图所示,王爷爷推着失去动力的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匀速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5题图 A. 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汽车所受的推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汽车所受的重力与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汽车对王爷爷的推力与地面对王爷爷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6. (2018广州)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G甲>G乙,甲受到的摩擦力() 第6题图 A. 大于 5 N B. 等于5 N C. 大于乙受到的摩擦力 D. 等于乙受到的摩擦力 7.(2018南京)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手推木块向右压缩轻质弹簧至图甲所示位置;松手后,木 块最终静止在图乙所示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7题图 A. 弹簧恢复原状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 B. 木块离开弹簧后最终会停下,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 木块离开弹簧后减速运动过程中,水平面对木块的阻力不变 D. 图乙中,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二、填空题 8. (2018盐城)2018年2月,我国运动员武大靖打破世界纪录夺得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金牌.在比赛中 他用脚向后蹬冰面,人向前运动且速度加快,这不仅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还可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 体的__________.滑过终点线后,由于________他仍向前滑行. 9.(2018宜昌)如图,冰壶比赛时,运动员需要不断调节自己的运动.一名运动员穿的两只鞋的鞋底材 质并不相同;蹬冰鞋的鞋底为橡胶制成,而滑行鞋的鞋底为塑料制成,由此可以判断________(选填“橡胶”或“塑料”)的粗糙程度更大一些;运动的冰壶最终会慢慢停下来,是因为摩擦力改变了冰壶的________. 第9题图 10.(2018铜仁)著名的北盘江大桥在修建的过程中,建筑工人用起重机将一个重为3×103N的建筑材料从地面匀速提升到桥面,在此过程中,吊绳对重物的拉力为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 11. (2018百色)在水平地面上,用15 N的水平推力推重为30 N的物体,物体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所受到摩擦力为________N;当水平推力变为20 N时,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12.(2018安顺)如图所示,物体重 5 N,一人用20 N的力将它压在竖直墙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这 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的运动。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除研究对象本身外),科学中一般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以不加以说明;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做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则要作出说明。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4.机械运动的分类: 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而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即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不发生变化的运动。 5.比较物体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大的速度快;⑵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用时少的速度快。 6.速度和平均速度 ⑴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科学量。 ①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②计算公式:v=s/t ;变形公式:s=vt t=s/v ③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记作:m/s常用单位:千米/时,记作:Km/h 换算关系:1米/秒= 3.6千米/时“1米/秒”表示: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1米。 【注意】Ⅰ在速度计算中,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且要带单位计算。 Ⅱ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是一定的,不能认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Ⅲ速度常识:人步行的速度为1.3 m/s,自行车的速度为4.2 m/s,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约为100 Km/h,动车组的速度约为200 Km/h,大型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约为900 Km/h,空气中 声速为340 m/s,光和无线电波(电磁波)的速度3×108 m/s。 ⑵平均速度: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v=s/t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即平均速 度等于某段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的比值。 二.力的存在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4节力—学案

教学内容四力授课教师谭清平教学时 间 第四周星期三班级C145 姓名小组 教学目标知道力的作用和效果,知道力的方向和单位。 会画力的图示。个人感悟 教学重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不求最好 但求更好【自主学习】 1.什么是力? 2.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 (2)改变物体的。 3.力的三要素:, , 。 4.力的单位:简称,符号。 5.力的作用是,一个物体既是物体,又是物体。 6.什么是力的示意图? 【合作交流】 1、我存在的问题:1、 2、 3、 4、 5、 6、7 2、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1、2、 3、 4、 5、 6、7 【学堂检测】 1、有个成语是“以卵击石”即用鸡蛋碰石头.结果是众所周知的,是不是石头对鸡蛋的力比鸡蛋对石头的力大呢? 2、对磁铁与其附近的铁钉相互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吸引铁钉时,铁钉不会吸引磁铁 B、磁铁吸引铁钉时,也受到铁钉吸引它的力 C、磁铁与铁钉不接触时,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D、铁钉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3、下列力中,最接近1牛顿的是() A.运动员举起杠铃的力B.拿起一个大西红柿的力C.人扛起一袋大米的力D.一只蚂蚁对地的压力4、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

【合作交流】 1、我存在的问题:1、 2、 3、4 2、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1、2、 3、4 我会成功【拓展提高】 1、人推车时,是和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 2、下列各种力的作用效果中,改变物体形状的是( ) 3、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我还想知道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三章运动和力测试及答案

其中 ) ) 4 ) ) b 图 a 图 七年级科学(下)第三章《运动和力》测试题 、选择题 D. B. C. 实心球在空中上升 实心球从空中下落 实心球在地上越滚越慢 实心球停在地面上 A .船和山 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流水 3?如图是投掷实心球的场景。下列情况中实心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A . 5?如图,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 弹 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 ) A .大小有关 B .作用点有关 C.方向有关 D ?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6 ?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甲、乙、丙、丁各图所示的形 变。 如果F l =F 3 = F 4>F 2,那么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 ( ) A .图甲和图乙 '. . ...' 6牛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 10?如图所示,某同学实验时在弹簧涮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 测 力计的示数为( ) A . 0 牛 B . 3 牛 C . 6 牛 D . 12 牛 1.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利用劫持一架质量为 104吨,约载35吨燃油的波音757飞机,水平撞击世 贸大楼的北部塔楼爆炸,使世贸大楼受重创的巨大能量是( ) A .飞机的重力势能 B .飞机的动能 C .飞机的热能 D .燃油燃烧产生的热能 2.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看山恰似走来迎"和 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F 列哪幅图中的箭头能正确表示球受到的重力的方向( B .图甲和图丙 C .图甲和图丁 B .撑杆跳高的运动员此时受到重力、杆的作用力和一个向上的推力 C .脱离运动员手后的铅球是在推力下向前运动的,说明运动的物体 一定受到了推力 D . b 图杆被撑杆跳高的运动员压弯了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使用弹簧秤前,应先调节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再观察其量程。若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方而没有及时 调节就 开始测重力,则所测得的重力大小与真实值相比将是( ) A .偏小 B .偏大 C .相同 D .不能确定 9. F 1和F 2的大小如图所示,在比较 F 1和F 2的大小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F 1

第八章运动和力检测测试卷

第八章运动和力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6分,共60分) 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C. 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D.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受到的所有外力同时消失,将发生的现象() A. 物体会立即停下来 B. 物体将慢慢停下来 C. 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3.下列情景中利用惯性的是() A. 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 B. 将锤子的木柄在硬地上撞击几下,就能套紧 C. 禁止汽车超载行驶 D. 公交车启动时,提醒乘客抓好扶手 4.匀速竖直上升的气球下端用绳子拴着一个小石头,当绳子突然断了以后,小石头的运动情况是(不计空气阻力)() A. 将立即下降 B. 由于惯性,将继续上升 C. 由于惯性先上升一段距离后再下降 D. 小石头静止在空中

5.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们做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 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 D. 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6.如图所示的为“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为减小摩擦,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 B.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中的两 个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C.调整两边的托盘所放的钩码的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D.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应选用质量较大的木块来代替小车 7.如图的情景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A. B. C. D. 8. 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则()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卷 ----------班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树木在不断生长 B、气温上升 C、乌云遮住月亮 D、分子在不停运动 2、小明和小华坐在同一竹筏上漂流,此时小明相对于()是静止的 A、河岸边的树 B、河岸 C、小华 D、迎面驶来的竹筏 3、水中游最快的是旗鱼,速度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是猎豹,1s可跑40m;空中飞行得最快的是褐海燕,每分钟能飞5km。三者速度大小是() A、猎豹最快 B、褐海燕最快 C、旗鱼最快 D、三者一样快 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速度跟路程、时间无关 C、速度跟时间成反比 D、速度跟时间成正比、跟路程成反比 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B、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可以更小 C、误差与错误一样,都是可以避免的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6、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物体受力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物体受力作用,形状一定改变 D、以上说法皆不正确 7、物理学上,牛顿第一定律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A、用实验的方法直接得出来的 B、有实验基础并用推理方法得出来的C仅仅是靠推理得出来的D、用数学方法推算出来的 8、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足球射门时才具有惯性 B、运动员跑完100米后不能立即停下来,因为运动员有惯性B、赛车能很快停下来,因为它没有惯性 D、跳远运动员总要助跑一下才起跳,是为了获得惯性 9、细绳系住一个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当细绳断掉后,小球将() A、继续做圆周运动 B、小球速度不断减小,但做直线运动C保持细绳断裂时的速度不变,永远运动下去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0、一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三要素都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A、一定是平衡力 B、可能是平衡力 C、一定不是平衡力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1、为了使一个正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保持状态不变,需

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测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 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请将每小题中唯一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12×3分=36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 1 A.自行车轮子的直径约为1.5m B.一棵大白菜的质量约为100g C.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490N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6 m/s 2.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D.跳远时快速助跑 3.自行车骑得太快,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这是由于 A.运动快,所以惯性大,因此难停下来B.刹车时产生的惯性不够大,所以难停下来 C.由于惯性,即使紧急刹车,也需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 D.刹车时来不及克服惯性,所以难停下来 4.如图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5.如图2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6.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D.不受力 7. 一本物理书放在水平课桌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 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 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8.力F1和F2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它们的合力大小为30N,方向向左,已知F1的大小为40N,关于F2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2的大小一定是70N B.F2的大小一定是10N C.F2的方向一定向右 D.F2的方向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B.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只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如果突然失去其中一个力,则该物体一定不再做直线运动 10.下列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A.自行车车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B.自行车脚踏板与鞋之间的摩擦 C.自行车刹车时,刹车闸与车轮间的摩擦D.自行车把手与手之间的摩擦 11.农民清除黄豆中夹杂的砂粒时,常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着桌面滚下,而砂粒却留在桌面上,

第八章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基础卷试题

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基础卷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2.如图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离地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它在大气层外运行,假若卫星运动到远地点位置时所有外力消失,那么卫星将会() A.在远地点静止B.沿远地点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C.落回地球D.仍然会沿着原来的椭圆轨道匀速运行3.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B.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C.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铅球在空中会下落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4.弹跳杆运动是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小希玩弹跳杆时由最低位置上升到最高位置的过程,针对此过裎(处在最低位置时高度为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a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小希的动能为零 B.a→b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越来越大,在b状态时弹力最大 C.b→c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希的重力势能 D.a→c的过程中,小希先加速后减速,在b状态时速度最大 5.小轩与爸爸乘火车去旅游时,用新买的数码相机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如下图甲乙丙

所示为车厢内桌面上塑料杯瞬间的不同状态,则下列关于火车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 B.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 C.甲图中火车在减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 D.甲图中火车在加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 6.为了保证飞机在起降过程中的安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降落时前轮先接触地面 B.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降落时后轮先接触地面 C.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降落时前、后轮同时接触地面 D.起飞时前、后轮同时离开地面,降落时前、后轮同时接触地面 7.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时尚代步工具,当人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车的重力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对平衡车的压力与平衡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人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人受到的重力与人对平衡车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8.妈妈做饭时,小军在旁边仔细观察。联想到许多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A.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由于惯性飞出去了 B.把鸡蛋向碗沿一撞,鸡蛋就破了,是利用了力的相互作用 C.饺子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D.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高压电饭锅重力约为10N 9.电视机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与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与电视机受到的重力 C.电视机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 D.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F 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10.如图所示,重200N的小车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15N 直线运动。当小车受到的拉力增大为18N时,小车与地面的摩擦力为()

力运动和力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力》《运动和力》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火车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一人在车厢地板上的P点竖直向上跳起秒后落回到地板上.这个人的落地点是( ) A、在P点前方1米处 B、在P点后方1米处 C、仍在P点处 D、无法判断 2.将一本物理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则书受的平衡力是( ) 3. A.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4. 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桌子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5.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4.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5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会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6.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 D.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7.一个小孩用20N的水平推力推桌子,桌子未被推动,又用30N的力推,桌子仍未动,再改为45N 的力推桌子此时刚好使桌子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桌子三次情况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A.20N 30N 45N B.20N 30N 30N C.20N 20N 20N D.以上均有可能 8.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 A、100牛 B、200牛 C、0牛 D、400牛 9..牛顿第一定律指出,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如图所示的各图中惯性最大的是:() 10.以下措施中用来减小摩擦的是( ) A、上紧缝纫机的皮带 B、在纲丝钳口刻上花纹 C、在乒乓球拍上粘上带颗粒的胶皮 D、在笔头上装上小钢珠,制成圆珠笔 11.一个物体沿圆形轨道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的运动状态() A.不断改变B.始终不变C.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D.无法确定12.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则对两小球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 A.两小球一定相碰

2017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C.太空中的物体没有惯性 D.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的是( ) A.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 B.火车启动时,速度越来越大 C.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在空中飞行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3.下列情境中,物体的运动状体不发生改变的是( ) A.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 B.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理书 C.空中减速下落的降落伞 D.正在进站的火车 4.随着“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体育活动日益丰富,踢球时,脚踢球的力( ) A.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B.比足球撞击脚的力先产生 C.大于足球撞击脚的力 D.与足球撞击脚的力是平衡力 5.长方体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上放一木块,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箱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6.如图,手拉着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面上做加速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保持不变 D.总是等于拉力的大小 7.消防队员抓着竹竿从楼顶向地面匀速滑下,此过程中关于消防队员所受的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受摩擦力 B.受摩擦力,方向向下 C.受摩擦力,方向向上 D.没有告诉队员质量,无法判断 8.考试时,许多同学有一个不良习惯,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地转圈,笔会经常掉到地面或桌面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笔在下落过程中不受力的作用 B.笔停在静止的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C.笔在手指拨动时才会连续转圈,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手指不拨动笔,笔也会在手指上继续转动一段时间,说明笔与手指间不存在摩擦力 9.2015年5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赛幕战在长沙开赛,如图是长沙某校代表队主罚任意球的场景,只见足球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向球门快速飞去,关于足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在飞行过程中速度不变 B.足球在飞行过程中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C.足球离开脚后继续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 D.足球运动时具有惯性,停下来就没有惯性了 10.如图所示,物体在20 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以3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10 m.撤去水平拉力后,该物体又向前运动了 m后停了下来.则( ) 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惯性与速度有关 C.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与它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3分) 11.(怀化中考)如图所示,一小车在一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知道物体受到的摩擦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请将唯一正确的答案填入答题卡中。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下列现象中,物体是利用惯性而运动的是() A.汽车刹车的运动过程 B.跳远运动员起跳后,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过程 C.空投的救灾物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过程 D.钟摆从最高处向最低处摆动的过程 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D.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慢慢停下来 3、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B、竖直向上抛出后的排球,在空中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上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踢出去的足球还能在水平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受到惯性作用 4.春节期间燃放双响炮,如图1所示,把双响炮用橡皮条系在一根竖直插入地里的竹竿上,悬在半空中。点燃后,双响炮“砰”一声竖直升上高空,“啪”一响而炸裂。关于双响炮第一响后竖直上升的运动情景,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一直做加速运动 B.一直做减速运动 C.先加速后减速运动D.一直做匀速运动 5.水平桌面上,物体在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假如它离开桌面时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沿竖直方向下落B.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 C.作曲线运动D.无法确定运动情况 6.一小闹钟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 A.闹钟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受到的支持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7、拍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一种实验方法,图2中A、B、C、D分别是用照相机拍摄(每0.1S拍摄一 次)的小球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的是( ) 图1

第八章运动和力测试题

第八章运动和力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一人用20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着重600N的箱子在水平地板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若此人突然将推力增大到300N,则地板对箱子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 A 100N B 200N C 300N D 600N 2、如图所示,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竖直的墙上,当力F逐渐减小的过程中,物体静止一段时间后,向下运动,则在这过程中,摩擦力f与时间t的关系,可能符合下列图线的是() 3、用手握住酒瓶,使其瓶口朝上竖直静止在手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 B. 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大于酒瓶的重力 C. 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不变 D. 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也增大 4、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拉杆旅行箱底部装有轮子B.水泥路面上刻划出一道道的横线 C.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D.游泳运动员身穿高科技泳衣“鲨鱼皮”参加比赛5、在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抹些镁粉;而在单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单杠又不能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 B.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 C.两者都是减小摩擦; D.两者都是增大摩擦. 6、某同学用力踢足球,足球在水平草坪表面减速运动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力有() A.重力、空气阻力、草坪对足球的摩擦阻力、草坪对足球的支持力 B.重力、空气阻力、草坪对足球的摩擦阻力、足球对草坪的压力 C.重力、脚对足球的作用力、草坪对足球的支持力、足球对草坪的压力 D.重力、空气阻力、草坪对足球的摩擦阻力、脚对足球的作用力、草坪对足球的支持力 7、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则这两个力() A.一定平衡 B.可能平衡 C.一定不平 衡 D.无法判断 8、如图所示,物体a、b和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 b=5N、 F C=10N,分别作用于物体b、c上,a、b和c仍保持静止。以F1、 f2、f3分别表示a与b、b与c、c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A.F1=5N,f2=0,f3=SN B.F1=5N,f2=5N,f3=0 C.F1=0,f2=5N,f3=5N D.F1=0,f2=10N,f3=5N 9、如图所示,一长方体木块,置于同一粗糙水平面上,甲图木块竖放,乙图木块平放,丙图木块平放并在其上加一重物,在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匀速拉动长方体所需的水平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甲F乙>F丙 C.F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