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虚拟化v2v迁移方案

虚拟化v2v迁移方案

虚拟化v2v迁移方案
虚拟化v2v迁移方案

V2V迁移

从虚拟平台到虚拟平台的虚拟机迁移称为V2V,本章节主要介绍从VMware向OpenStack迁移虚拟机的过程。下边以window2003为例进行介绍。(Linux kernels version 2.6.25 及更高版本提供virtio支持, Windows 2000,XP,Vista等等可以在KVM 项目的网站上下载virtio的驱动)

一、拷贝驱动和蓝屏修复工具到虚拟机

1、将RHEV-toolsSetup_3.3_14.iso驱动镜像文件通过加载iso的方式加载到被迁移的虚拟机上,或者将里边的文件夹直接拷贝到被迁移的虚拟机上进行相关驱动的安装,如

下图(32位操作系统安装32位的驱动,64位的操作系统安装64位的驱动,安装时有可能个别会安装不上,可忽略)

2、将MergeIDE文件考到被迁移的windows2003虚拟机中,执行bat文件。

(目前只有windows server 2003 需要进行这一步操作。32位操作系统直接执行即可,64位操作系统需要将bat文件里的i386更改为amd64)

二、导出虚拟机

1、让用户或者在用户的授权下,将计划导出的虚拟机正常关机。

2、将虚拟机关联的ISO文件取消关联,否则无法导出OVF模板。

3、选择要导出的虚拟机,点击文件——导出OVF模板,如下图。

4、在“导出OVF模板”对话框中,输入模板的名称,输入用来保存已导出虚拟机模板的目录位置,或单击“...”按钮浏览位置

5、导出OVF模板后的文件格式有、mf、、ovf、、vmdk等文件。

注意:

实际有用的文件只有vmdk文件。

三、修改磁盘镜像的disk bus类型

1、将上述导出的vmdk文件通过网络上传到JCOS集群中的某个物理节点的

/var/lib/libvirt/images目录下,其中有两个vmdk文件,一个是系统盘,一个是数据盘

2、将磁盘文件格式转换为raw格式

命令:qemu-img convert -p -f vmdk -O raw xxx.vmdk yyy.raw

3、通过virt-manager连接到此节点上,此物理节点的IP地址是192.168.1.151,选择Import existing disk image

5、选择/var/lib/libvirt/images/windows2003_32_sys.raw磁盘文件

勾选启动前编辑设置

6、编辑虚拟机,添加一块1G的硬盘,【Disk bus】选择VirtIo格式,如下图

7、启动虚拟机并登陆系统,查看硬件设备管理器。发现磁盘驱动器中有两种驱动

8、关闭虚拟机。删除临时磁盘并把主磁盘的类型改为 virtio,然后启动虚拟机。这时你会发现虚拟机已经用上 virtio 的磁盘。

四、导入虚拟机(2.x版本)

1、查看虚拟机文件大小信息

命令:qemu-img info xxx

检查平台上镜像的系统盘大小是否大于导入的虚拟机大小,如果比较小,那么需要将其改大,然后基于该模板创建一台相同操作系统类型的云主机。

如上图显示,新建虚拟机的镜像模板win2003的系统盘大小为50G,大于40G。

2、在jcos平台上新建一个虚拟机

3、点击查看“云主机详情”在浏览器的地址栏可以查到到该虚拟机的ID号,如下图。那么该虚拟机对应的系统磁盘为64265c55-f03e-4212-8fe5-f9e8adc7a3cd_disk

4、将虚拟机关机

5、清空磁盘内容

命令:rbd -p vms rm 64265c55-f03e-4212-8fe5-f9e8adc7a3cd_disk

[root@node-3 ~]# rbd -p vms rm 64265c55-f03e-4212-8fe5-

f9e8adc7a3cd_disk

Removing image: 100% complete、、、done、

说明:如果命令无法执行,请输入source /etc/kolla/openrc

6、将转化好的磁盘导入到被清空的虚拟机磁盘文件里

命令:rbd --image-format 2 -p vms import windows-test、raw 64265c55-

f03e-4212-8fe5-f9e8adc7a3cd_disk

说明:在windows-test、raw文件的目录中(/var/lib/libvirt/images/)执行该命令[root@node-1 images]# rbd --image-format 2 -p vms import windows-test、raw 64265c55-f03e-4212-8fe5-f9e8adc7a3cd_disk

rbd: --pool is deprecated for import, use --dest-pool

Importing image: 100% complete、、、done、

7、将云主机启动,进入系统后,修改网卡的IP地址为

四、导入虚拟机(1.6版本)

1、查看虚拟机文件大小信息

命令:qemu-img info xxx

检查平台上镜像的系统盘大小是否大于导入的虚拟机大小,如果比较小,那么需要将其改大,然后基于该模板创建一台相同操作系统类型的云主机。

如上图显示,新建虚拟机的镜像模板win2003的系统盘大小为50G,大于40G。

2、在jcos平台上新建一个虚拟机

3、创建一个不得小于2G的云硬盘

4、查看新建的云主机的系统盘和数据盘信息

5、将虚拟机关机

6、清空磁盘内容

命令:rbd rm –p volumes volume-id

7、将转化好的磁盘导入到被清空的虚拟机磁盘文件里

命令:rbd import -p volumes xxx.raw volume-ab1d838d-0de7-417b-8d11-f40c15a2608c

说明:在磁盘文件的目录中(/var/lib/libvirt/images/)执行该命令

8、将云主机启动,进入系统后,查看网络连接情况

数据迁移服务VRCVMware虚拟机数据迁移方案

数据迁移服务V200R100C00交付材料VMware虚拟机数据迁移方案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修订记录

目录 第1章数据迁移前必读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读者对象.....................................................................................................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适用场景.....................................................................................................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注意事项.....................................................................................................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2章数据迁移流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3章数据迁移前准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迁移环境准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1准备参考文档...................................................................................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2查询系统信息...................................................................................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3获取所需的软件和工具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4检查系统及设备运行状态.................................................................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配置目标存储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1配置热备盘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2创建RAID组及划分LUN...................................................................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数据备份.....................................................................................................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4章数据迁移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添加目标存储映射......................................................................................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1更改设备物理连接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2映射目标存储LUN给主机.................................................................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3在服务器上配置虚拟磁盘.................................................................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迁移数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迁移完成后移除源存储............................................................................... 错误!未指定书签。 4.4同步备机..................................................................................................... 错误!未指定书签。 4.5添加目标存储多路径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6调测业务系统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5章回退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回退场景.....................................................................................................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1数据备份与恢复;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2割接失败导回方案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2回退步骤..................................................................................................... 错误!未指定书签。

虚拟化迁移操作指导书

虚拟化迁移操作指导书

1 系统迁移概述 1.1 DD工具介绍 DD 是 Linux/UNIX 下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命令,作用是用指定大小的块拷贝一个文件,并在拷贝的同时进行指定的转换。我们可以使用dd命令对linux系统磁盘进行拷贝,直接生成可以被KVM系统识别的raw格式磁盘文件。此方法拷贝出来的磁盘文件大小与原始磁盘大小完全相同。因此,从思路上,只要对待迁移业务系统中执行dd命令,生成的raw文件传到CAS虚拟机磁盘文件存储池中,便可以直接供虚拟机挂载使用。这里以CentOS系统为例,采用CAS上存储池开启NFS网络文件系统并供待迁移服务器挂载的方式,直接dd生成文件至CAS存储池。 DD迁移也是对存储的区块进行读写,有时间顺序,因此不建议在业务系统数据量较大时迁移,最好选择业务较少甚至无业务时迁移,否则迁移后无法完全保证数据完整性。 1.2 收集系统信息 在进行正式的系统迁移前,请参考《虚拟化迁移信息收集指导》。 1.3 系统迁移工具 DD是一般Linux系统自带的工具,通过命令可实现。 1.4 迁移实施方案 完成系统信息收集后,要制作迁移实施方案,具体请参照《虚拟化迁移实施方案》。 1.5 迁移整体流程 注意,DD方式迁移过程自身是可以在系统在线时进行的,但为保证没有数据变化,因此需要暂停业务,暂停业务和恢复业务由客户主导,我们协助。

2 系统迁移注意事项 2.1 系统迁移注意事项 2.1.1 业务中断 若客户可接受少量数据丢失(无法保证迁移过程中数据的一致性),决定在夜间等数据量变化少时利用DD方式在线迁移业务,则可以直接进行迁移,否则业务系统要暂停。 2.1.2 备份数据传输方式 1. 网络方式 在CAS平台的某存储池开启NFS网络文件系统,然后在待迁移业务系统服务器上挂载该NFS文件系统,再利用DD将原系统数据备份于该NFS网络文件系统,本文档以此方式为例说明迁移过程 2. 移动介质 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通过网络进行DD,也可以先将数据备份到移动介质上,后将数据再上传到CAS 存储池中,供虚拟机挂载即可。 2.1.3 磁盘空间 DD迁移后,虚拟机磁盘空间大小与原业务系统磁盘空间大小一致。 3 DD系统迁移过程 3.1 迁移流程图

将实体机迁移到VMware虚拟机

将实体机迁移到VMware虚拟机原来如此容易分类:摆电脑的聊斋 | 标签:虚拟机vmware ghost converter 驱动 2013-07-28 22:57阅读(3970)评论(0)在虚拟化大行其道并有一统天下趋势的今天,相信很多企业都准备运用虚拟化这一综合解决方案,可摆在技术人员面前的却有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现有的服务器系统原封不动的迁移到虚拟机中去? 前几天我在windows2003环境下做了这方面的尝试,试用过很多 方法,最终发现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可实现,虚拟机已运行几日,一切 正常。现记录下来分享,避免大家再像我一样走那么多不必要的弯路。 首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在承载虚拟机的物理宿主机上安装VMware workstation虚 拟机系统(我安装的是9.0中文版),设置好常规参数(也可以什么参 数都不设置)、准备好虚拟机存放文件夹并将其设置为隐藏式共享、 权限设置为everyone和guests(避免未启用本地安全策略中的“将 everyone权限应用于匿名用户”)可读取和写入,以备存放转换好的 虚拟机文件。 利用网络地址存放转换后的文件至少有两个好处:转换和存放一 次完成、完成后即可使用,不需要再复制以节省时间;速度更快,1000M 网络传输的速度远大于硬盘内的数据交换速度。 2、在即将被虚拟的实体机上安装 VMware vCenter Converter Standalone软件,选择本地安装(我 安装的是5.0中文版)。

3、退出实体机上的杀毒软件、关闭正在下载的更新、清理系统垃圾和不需运行的进程(正在运行的服务不用停止、也不需要整理磁盘)。 接着,执行实体机到虚拟机的转换工作: 1、打开Converter软件,登录到本机,执行“转换计算机”进入转换向导;源系统为已打开电源的计算机、此本地计算机;若数据不是很多建议选择本地所有分区,否则不能保留原有的硬盘分区结构,以后变更会稍显麻烦;设置转换目的地址为刚才共享的路径,形式为“\\192.168.x.x\sharename$”;其他选项使用默认值即可,尤其是勾选所运行的服务环节。我20多G的内容转换及存储仅10分多钟就完成了,速度确实很快。 在转换完成后,实体机的界面可能会变得比较吓人(因为在转换时去除了一些驱动及有可能不兼容的内容,以便于系统封装),此时不要惊慌,直接重启实体机它会自行恢复。 2、修改计算机名和IP地址,避免虚拟机启动后出现“网络上有重名”和“IP地址冲突”。 最后,运行该虚拟机: 1、在承载虚拟机的宿主机上打开VMware workstation,选择打开虚拟机,路径为刚设置共享的文件夹,这里要注意一点:若实体机仍在运行且未改名,须将虚拟机的网络适配器属性设置为NAT方式(待设置完成、无冲突后再改为桥接方式),避免首次开机提示“网络上有重名”而无法登录,然后再打开虚拟机电源。

VMWARE云平台升级及迁移参考方案

VMWARE云平台升级及迁移 参 考 方 案

目录 1. 原系统4.X到5.X的升级 (2) 2. 新部署分方式 (2) 2.1. 交叉模式 (2) 2.2. 重新挂载 (2) 2.3. 迁移软件迁移 (2) 3. 迁移工具介绍 (3) 4. 迁移方法介绍 (4) 4.1. 热克隆简介 (4) 4.1.1. 热克隆准备条件 (5) 4.1.2. 热克隆优点 (5) 4.1.3. 热克隆缺点 (5) 4.1.4. 热克隆适用场景: (5) 4.1.5. 热克隆不适用的场景 (6) 4.1.6. 热克隆流程图解 (6) 4.1.7. 热克隆完成后的虚机处理 (7) 4.2. 冷克隆 (8) 4.2.1. 冷克隆准备条件 (8) 4.2.2. 冷克隆优点 (8) 4.2.3. 冷克隆缺点 (8) 4.2.4. 适用环境 (9) 4.2.5. 不适用的环境 (9) 4.3. 手动部署 (9) 4.3.1. 优点 (9) 4.3.2. 适用场景 (9)

1.原系统4.X到5.X的升级 4.x版本直接升级到 5.x版本,理论上可以,但版本差异大应用容易出问题, 因此厂家不建议此种升级方式,建议新部署的方式升级 2.新部署分方式 2.1.交叉模式 两套虚拟化连接相同的存储交换机,分别识别两套存储,采用storage vMotion功能迁移虚拟机文件 但是rdm挂载盘如果选择了物理模式这就不支持了。 2.2.重新挂载 旧存储在原有虚拟化系统中卸载(不是删除),再在新虚拟化上重新挂载2.3.迁移软件迁移 旧系统如果继续用的话而且是物理兼容模式rdm,那么只能用迁移工具了软件有两种推荐 VMware vsphere converter:VMware免费迁移工具,缺点传输量太大不一定稳定。 Double-Take Availability move功能:按操作系统点数收费,好处迁移稳定速度快。 现在只介绍免费的vmware vsphere converter 迁移工具。

应用系统迁移方案

目录 1.1总述 (2) 1.2系统迁移需求分析 (2) 1.2.1中心系统迁移需求分析总体结论 (2) 1.3迁移方案总体思路 (2) 1.3.1保障业务中断停机时间最小化 (3) 1.3.2业务切割时间节点优化 (3) 1.3.3迁移后完整性测试 (4) 1.4服务器硬件环境迁移方案 (4) 1.4.1迁移评估 (4) 1.4.2迁移计划 (4) 1.4.3测试计划 (5) 1.4.4迁移测试 (5) 1.4.5迁移实施 (6) 1.5运营商接入链路(路由)迁移 (8) 1.6应用系统和数据库迁移方案 (8) 1.6.1应用服务器迁移 (8) 1.6.2数据库迁移实施 (9) 1.7系统迁移的具体组织实施方案 (10) 1.7.1搬迁规划 (10) 1.7.2详细实施方案 (11) 1.7.3应急处理 (11)

1.1 总述 按照本期招标采购要求,中心在建成后要实现对迁移应用和新建业务平台的一体化集成。 考虑到需要迁移的指挥中心现有应用包含了分析管理平台、指挥平台,上述平台都是中心的核心、重要应用,因此我公司认为原系统的搬迁将是项目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本方案设计以我公司与用户现系统承建公司的初步技术交流、用户现状分析为基础,给出搬迁方案设计。 1.2 系统迁移需求分析 按照用户招标要求,本期系统迁移的具体需求分析如下。 中心原有应用系统将全部迁移至虚拟化服务平台,迁移期间必须保证工作不能中断,历史数据不能损失;迁移后的系统与多媒体融合通信指挥平台融合对接。 系统迁移的难点是系统切割时间节点的合理规划和确保电话接入路由的转换,历史数据的无损迁移也是系统搬迁的难点和重点。 1.2.1 中心系统迁移需求分析总体结论 通过对中心现有上述应用迁移的需求分析,鉴于原系统建设单位并非我公司,迁移过程中还存在对原建设厂商协调的工程风险。我公司认为系统迁移的重点内容包括:涉及运营商的接入切割,原有数据的迁移,合理切割时间节点规划。 1.3 迁移方案总体思路 中心系统迁移是一个整体系统工程。迁移必须保证用户系统建设的相关要求,在迁移方案设计中,我们重点考虑几个问题。

VMware虚拟机数据迁移方案(doc 41页)

VMware虚拟机数据迁移方案(doc 41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资料编码产品名称 使用对象华为工程师、合作工程师产品版本

编写部门存储数据迁移小组资料版本V200R001C00 数据迁移服务V200R100C00交付材料VMware虚拟机数据迁移方案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修订记录

目录 第1章数据迁移前必读 (1) 1.1概述 (1) 1.2读者对象 (1) 1.3适用场景 (1) 1.4注意事项 (2) 第2章数据迁移流程 (3) 第3章数据迁移前准备 (4) 3.1迁移环境准备 (4) 3.1.1 准备参考文档 (4) 3.1.2 查询系统信息 (4) 3.1.3 获取所需的软件和工具 (4) 3.1.4 检查系统及设备运行状态 (5) 3.2 配置目标存储 (5) 3.2.1 配置热备盘 (5) 3.2.2 创建RAID组及划分LUN (5) 3.3 数据备份 (6) 第4章数据迁移方案 (7) 4.1添加目标存储映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更改设备物理连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映射目标存储LUN给主机 (9) 4.1.3 在服务器上配置虚拟磁盘................................................................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迁移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迁移完成后移除源存储 (15) 4.4同步备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添加目标存储多路径 (21) 4.6 调测业务系统 (31) 第5章回退方案 (32) 5.1 回退场景 (32) 5.1.1 数据备份与恢复; (32) 5.1.2 割接失败导回方案 (32) 5.2 回退步骤 (32) 第6章 FAQ (34) 第7章如何获取帮助.......................................................................................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8章缩略语.. (35)

应用系统迁移技术方案

目录 1.1总述1 1.2系统迁移需求分析2 1.2.1中心系统迁移需求分析总体结论2 1.3迁移方案总体思路2 1.3.1保障业务中断停机时间最小化2 1.3.2业务切割时间节点优化3 1.3.3迁移后完整性测试3 1.4服务器硬件环境迁移方案3 1.4.1迁移评估4 1.4.2迁移计划4 1.4.3测试计划5 1.4.4迁移测试5 1.4.5迁移实施5 1.5运营商接入链路(路由)迁移8 1.6应用系统和数据库迁移方案8 1.6.1应用服务器迁移8 1.6.2数据库迁移实施9 1.7系统迁移的具体组织实施方案9 1.7.1搬迁规划10 1.7.2详细实施方案10 1.7.3应急处理11 1.1 总述 按照本期招标采购要求,中心在建成后要实现对迁移应用和新建业务平台的一体化集成。 考虑到需要迁移的指挥中心现有应用包含了分析管理平台、指挥平台,上述平台都是中心的核心、重要应用,因此我公司认为原系统的搬迁将是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本方案设计以我公司与用户现系统承建公司的初步技术交流、用户现状分析为基础,给出搬迁方案设计。

1.2 系统迁移需求分析 按照用户招标要求,本期系统迁移的具体需求分析如下。 中心原有应用系统将全部迁移至虚拟化服务平台,迁移期间必须保证工作不能中断,历史数据不能损失;迁移后的系统与多媒体融合通信指挥平台融合对接。 系统迁移的难点是系统切割时间节点的合理规划和确保电话接入路由的转换,历史数据的无损迁移也是系统搬迁的难点和重点。 1.2.1 中心系统迁移需求分析总体结论 通过对中心现有上述应用迁移的需求分析,鉴于原系统建设单位并非我公司,迁移过程中还存在对原建设厂商协调的工程风险。我公司认为系统迁移的重点内容包括:涉及运营商的接入切割,原有数据的迁移,合理切割时间节点规划。 1.3 迁移方案总体思路 中心系统迁移是一个整体系统工程。迁移必须保证用户系统建设的相关要求,在迁移方案设计中,我们重点考虑几个问题。 1.3.1 保障业务中断停机时间最小化 业务中断对于用户无论是运行环境还是测试环境均存在较大的恢复风险,这样的风险特别对于时间敏感型数据和数据完整性业务都是不可以接受的。我们基于这样的要求,考虑到如何将停机时间最小,能否实现0停机的建设目标? 1、对于服务器操作系统而言,我们可以采用P2V的方式,利用操作系统的V olume Shadow Copy卷影副本复制服务作为基础,来实现在旧系统环境下的系统无修改,无停机的情况下,将数据和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环境、系统环境变量等全部以“快照”形式迁移到新服务器中。由此实现服务器环境的整体迁移。 2、对于应用中间件和其他应用服务器来说,我们可以基于应用服务器的动态业务扩展集群方式,来实现服务器不停机环境下的增加业务节点操作,这样可以实现应用服务器“热添加”到新环境中的故障转移/负载均衡集群系统中,在部

虚拟机迁移技术漫谈

虚拟机迁移技术漫谈 如何在虚拟机和物理机以及虚拟机和虚拟机之间的迁移系统 前言 系统的迁移是指把源主机上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移动到目的主机,并且能够在目的主机上正常运行。在没有虚拟机的时代,物理机之间的迁移依靠的是系统备份和恢复技术。在源主机上实时备份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状态,然后把存储介质连接到目标主机上,最后在目标主机上恢复系统。随着虚拟机技术的发展,系统的迁移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本系列文章全面介绍了虚拟机迁移的三种方式 P2V、V2V 和 V2P,及他们在内核虚拟机 KVM 上的实现方法,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虚拟机迁移的各种方法和相应的迁移工具,并且着重分析 Linux 平台上开源的虚拟化工具 KVM 和XEN 实时迁移中的的内存预拷贝技术; 第二部分介绍 KVM 虚拟机之间的 V2V 迁移技术,包括离线迁移和在线迁移;第三部分介绍基于 VMware 或 XEN 的虚拟机如何迁移到基于 KVM 的虚拟机;第四部分介绍物理机到虚拟机迁移 P2V 和虚拟机到物理机迁移 V2P 在 KVM 虚拟机上的实现;第五部分介绍和虚拟机迁移密切相关的虚拟机克隆、快照和备份技术。 回页首 虚拟机迁移简介 为什么要迁移服务器 迁移服务器可以为用户节省管理资金、维护费用和升级费用。以前的 x86 服务器,体积比较“庞大”;而现在的服务器,体积已经比以前小了许多,迁移技术使得用户可以用一台服务器来同时替代以前的许多台服务器,这样就节省了用户大量的机房空间。另外,虚拟机中的服务器有着统一的“虚拟硬件资源”,不像以前的服务器有着许多不同的硬件资源(如主板芯片组不同,网卡不同,硬盘,RAID 卡,显卡不同)。迁移后的服务器,不仅可以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中进行管理,而且通过某些虚拟机软件,如 VMware 提供的高可用性工具,在这些服务器因为各种故障停机时,可以自动切换到网络中另外相同的虚拟服务器中,从而达到不中断业务的目的。总之,迁移的优势在于简化系统维护管理,提高系统负载均衡,增强系统错误容忍度和优化系统电源管理。 虚拟机迁移的性能指标

将操作系统从物理机迁移到虚拟机

十个步骤将操作系统从物理机迁移到虚拟机 老板让你在很短的时间里执行一项操作系统迁移的任务,此时,如果你有一个功能完整的且经过测试的物理机到虚拟机迁移的解决方案,那么你将是一个真正的英雄!P2V的解决方案可以使你在不影响生产网络或不重新在生产网络中进行配置的前提下执行服务器迁移。在这里,我将向大家解释一些Microsoft Virtual Server Migration Toolkit(VSMT)的内部工作机制,并且演示一下为了实现迁移,应如何使用ADS来配置一台可移动的服务器。 在2006年12月份的“突破ADS障碍”一文中,我给大家展示了在Windows操作系统迁移时,如何构建一个基础的移动ADS解决方案。接着,在2007年5月份的文章“提升移动ADS解决方案”中,我展示了如何通过安装VSMT来扩展移动ADS解决方案,进而执行物理机到虚拟机的迁移。接下来我将给大家演示如何使用VSMT来执行一个P2V的迁移。 开始之前 通过本系列的文章,你已经知道如何在一个移动的小车上组合必要的硬件和安装基本的软件来创建一个移动的ADS解决方案:Windows Server 2003企业版,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服务器、ADS1.1、Virtual Server 2005 R2 SP1和VSMT1.1。我们把资源服务器称为Testserver,并假想运行着Windows Server 2003企业版。为了执行一个P2V的迁移,你需要执行下面的十个步骤。 开始之前,我建议你花一些时间来看看你的服务器是否适合执行P2V转换。有时候,在一个不太稳定的生产服务器上执行一次P2V的迁移是不值得的。这是因为可能在迁移的过程中,那些不稳定的因素会出现。如果恰好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我建议你首先重建虚拟机,然后将数据从旧的物理服务器迁移到虚拟服务器中,这样做可能会更好一些。此外,对于那些带有OEM应用程序的服务器,在执行P2V迁移前,应该首先卸载或禁用这些应用程序,这样可以保证虚拟机在首次启动时,这些应用程序不会和虚拟机进行交互。 读到这里,先看看你的服务器适合进行P2V的转换吗?如果适合的话就让我们开始吧。 第一步:准备源系统 尽管VSMT不会修改源系统,我还是推荐你遵循一些最佳实践,在开始P2V迁移之前,首先对源操作系统进行备份。此外,禁用与物理服务器相关的所有驱动和应用程序,这些驱动和应用程序在虚拟机环境中将不再可用。 第二步:准备MobileP2V服务器 VSMT包括一个名为GatherHW.exe的工具,该工具能够在源服务器上收集物理硬件的信息,然后创建一个XML配置文件,你可以使用该配置文件来分析源系统中任何已知的硬件兼容性问题(动态磁盘、高于3.5GB的内存以及不支持的设备等等)。为了运行GatherHW.exe,你必须首先将它复制到源系统中。我推荐你首先在MobileP2V服务器上的VSMT安装目录(缺省为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SMT)下创建一个名为VSMT的共享目录。当然,你还

系统云迁移 上云方案

1.1.1.1.1迁移方案总体思路 中心系统迁移是一个整体系统工程。迁移必须保证用户系统建设的相关要求,在迁移方案设计中,我们重点考虑几个问题。 保障业务中断停机时间最小化 业务中断对于用户无论是运行环境还是测试环境均存在较大的恢复风险,这样的风险特别对于时间敏感型数据和数据完整性业务都是不可以接受的。我们基于这样的要求,考虑到如何将停机时间最小,能否实现0停机的建设目标 1、对于服务器操作系统而言,我们可以采用P2V的方式,利用操作系统的Volume Shadow Copy卷影副本复制服务作为基础,来实现在旧系统环境下的系统无修改,无停机的情况下,将数据和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环境、系统环境变量等全部以“快照”形式迁移到新服务器中。由此实现服务器环境的整体迁移。 2、对于应用中间件和其他应用服务器来说,我们可以基于应用服务器的动态业务扩展集群方式,来实现服务器不停机环境下的增加业务节点操作,这样可以实现应用服务器“热添加”到新环境中的故障转移/负载均衡集群系统中,在部分应用服务中我们可以使用session会话复制来实现旧系统的全局环境变量和会话请求状态也迁移到新环境中来。考虑到会话复制和状态的快速实时,我们可以采用会话内存复制,考虑到会话复制和状态的安全性,我们可以采用会话数据库复制管理。 3、对于数据库而言,我们可以基于数据库本身自带的数据库镜像技术、数据库日志传递技术来实现各自的分库、迁移库的构建,数据库镜像技术可以让我们不但保证数据库迁移的不停机,而且还可以保证万一迁移中出现停机故障也不影响源数据库,而日志传递技术构建的迁移可以保证系统数据库迁移以异步方式进行,这样可以让我们的系统环境在网络出现故障的情况依然可以进行迁移任务窗口的正常工作。 业务切割时间节点优化 针对现有系统需要对外提供服务的应用,需要通过对用户历史应用进行分析,选择最优的的切割时间节点,并提切割期间的备份链路、人工受理手段。

虚拟机迁移方法简介

虚拟机迁移技术简介 虚拟机迁移技术为服务器虚拟化提供了便捷的方法。目前流行的虚拟化工具如 VMware,Xen,HyperV,KVM都提供了各自的迁移组件。尽管商业的虚拟软件功能比较强大,但是开源虚拟机如 Linux 内核虚拟机 KVM 和 XEN 发展迅速,迁移技术日趋完善。本系列文章介绍了虚拟机迁移的三种方式 P2V、V2V 和 V2P,及他们在内核虚拟机 KVM 上的实现方法,分成五个部分。本文是第一部分,全面介绍了虚拟机迁移的各种方法和相应的迁移工具 , 并且着重分析了 Linux 平台上开源的虚拟化工具 KVM 和 XEN 实时迁移中的的内存预拷贝技术。 1.前言 系统的迁移是指把源主机上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移动到目的主机,并且能够在目的主机上正常运行。在没有虚拟机的时代,物理机之间的迁移依靠的是系统备份和恢复技术。在源主机上实时备份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状态,然后把存储介质连接到目标主机上,最后在目标主机上恢复系统。随着虚拟机技术的发展,系统的迁移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2.虚拟机迁移简介 2.1为什么要迁移服务器 迁移服务器可以为用户节省管理资金、维护费用和升级费用。以前的 x86 服务器,体积比较“庞大”;而现在的服务器,体积已经比以前小了许多,迁移技术使得用户可以用一台服务器来同时替代以前的许多台服务器,这样就节省了用户大量的机房空间。另外,虚拟机中的服务器有着统一的“虚拟硬件资源”,不像以前的服务器有着许多不同的硬件资源(如主板芯片组不同,网卡不同,硬盘,RAID 卡,显卡不同)。迁移后的服务器,不仅可以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中进行管理,而且通过某些虚拟机软件,如 VMware 提供的高可用性工具,在这些服务器因为各种故障停机时,可以自动切换到网络中另外相同的虚拟服务器中,从而达到不中断业务的目的。总之,迁移的优势在于简化系统维护管理,提高系统负载均衡,增强系统错误容忍度和优化系统电源管理。 2.2虚拟机迁移的性能指标 一个优秀的迁移工具,目标是最小化整体迁移的时间和停机时间,并且将迁移对于被迁移主机上运行服务的性能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当然,这几个因素互

VMWARE云平台升级及迁移参考实施方案

VMWARE云平台升级及迁移参考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VMWARE云平台升级及迁移 参 考 方 案

目录 1.原系统4.X到5.X的升级 (2) 2.新部署分方式 (2) 2.1.交叉模式 2 2.2.重新挂载 2 2.3.迁移软件迁移 3 3.迁移工具介绍 (3) 4.迁移方法介绍 (5) 4.1.热克隆简介 5 4.1.1.热克隆准备条件 5 4.1.2.热克隆优点 5 4.1.3.热克隆缺点 6 4.1.4.热克隆适用场景: 6 4.1. 5.热克隆不适用的场景 6 4.1.6.热克隆流程图解 7 4.1.7.热克隆完成后的虚机处理 8 4.2.冷克隆 8 4.2.1.冷克隆准备条件 9 4.2.2.冷克隆优点 9 4.2.3.冷克隆缺点 9 4.2.4.适用环境 9 4.2. 5.不适用的环境 9

4.3.手动部署 10 4.3.1.优点 10 4.3.2.适用场景 10 1.原系统4.X到5.X的升级 4.x版本直接升级到 5.x版本,理论上可以,但版本差异大应用容易出问题, 因此厂家不建议此种升级方式,建议新部署的方式升级 2.新部署分方式 2.1.交叉模式 两套虚拟化连接相同的存储交换机,分别识别两套存储,采用storage vMotion功能迁移虚拟机文件 但是rdm挂载盘如果选择了物理模式这就不支持了。 2.2.重新挂载 旧存储在原有虚拟化系统中卸载(不是删除),再在新虚拟化上重新挂载

物理机转移到虚拟机平台P2V系统迁移方案

物理机转移到虚拟机平台P2V系统迁移方案应用系统从物理机迁移到虚拟化平台,主要从用户现有物理服务器及上面的业务整体业务系统(含AD域,Web,数据库服务器整体迁移)。 迁移方案规划 把物理负载迁移到虚拟机上,简称为P2V,是服务器虚拟化的缩影。这种工作负载的迁移会带来数不清的好处。最显而易见的是服务器整合。 迁移评估 迁移前,对迁移方案进行评估以确保迁移成功。首先需要勘察现有系统的架构和资源使用状况,评估过程必须包含以下信息和内容: 现有系统支撑的服务数量以及在服务器中的分布情况。 现有物理服务器资源占用状况,包括CPU、内存、磁盘和网络连接状况,为保证迁移成功,目标虚拟机规格应不低于原物理机标准。 当前的物理环境是否支持虚拟化,是否支持资源扩展,因为在迁移之前须在物理服务器上完成虚拟化。 对当前的存储容量和资源利用率进行评估,需在目标系统中规划好迁移需要的存储空间。需明确现有存储如何利用,比如有些服务器是在本地磁盘上创建系统盘和用户盘,有些服务器则在本地磁盘上创建系统盘和数据库而在SAN/NAS 上创建用户盘。 迁移计划 通过对现有网络环境的评估,我们对现有资源利用率,服务以及系统需求非常清晰。评估后才能开始对迁移进行计划,步骤如下: 一、确定迁移步骤,包括所有服务器的迁移先后顺序,其顺序按风险的高低降序排列。 二、确定备份方案,由于现有系统会被加固,某些服务器通过虚拟化重复利用,而在虚拟化前需要清除所有的数据,因此需要对这些服务器进行备份保证服务的连续性。 三、确定并准备好迁移所需的工具,包括工具在迁移中必备的一系列功能和使用工具所需具备的网络环境。

四、在实际迁移开始之前确定额外的测试环境,该测试环境能够引导测试从而确保迁移成功。因此,测试环境需明确设计的服务器和存储数量。 五、规划网络环境,由于网络中的服务器各处不同位置,因此在迁移中需考虑到网络连接情况、数据备份方式,以及网络流量来源,确定网络流量是否会引发网络拥塞 六、确定迁移周期以及参与人员,包括迁移起止时间,团队能力建设以及团队成员的角色。 测试计划 迁移计划后,执行小批量的测试迁移方案,这里会涉及到首批迁移的测试和审核,步骤如下: 准备用于测试迁移的测试系统环境,在测试时,第一批服务器将会迁移到该系统环境中。 安装并核实迁移工具,此时要执行第一批服务器的P2V迁移。 对第一批服务器,需分析存储系统,不管该服务器在存储迁移中采用本地磁盘存储还是远端SAN/NAS存储系统。 迁移测试 在第一批服务器和服务的小批量测试迁移后,需对迁移后的服务器进行测试,包括单元测试和性能测试。 迁移实施 在迁移实施过程中,所有的服务器都会被迁移到虚拟化系统下。执行步骤如下: 确保批量迁移的整个网络环境已准备完毕,并通过迁移工具完成源系统和目标系统之间的连通。此处的目标系统属于中转系统。 对迁移系统进行性能审核和健康检查,如果系统状态监视则停用旧系统并将其服务暂时转移到新的虚拟化系统中。 进行利旧,对于一部分可用的旧硬件可在服务器虚拟化中重新再利用,一些软件资源需扩展,如内存和硬盘。这些服务器构成最终的虚拟化基础设施,即最终系统。

VMWare向 Hyper-V迁移_方案

从VMware迁移到Hyper-V 前言 本文档是帮助用户进行VMware虚拟机向Hyper-V虚拟机迁移,提供了迁移前准备和迁移过程及工具的帮助文档。具体实施步骤请参考”VMware迁移到Hyper-v v2.0_guide.docx” 1. 迁移前环境收集 1.1迁移准备阶段对用户虚拟平台环境调查

2. 迁移基本条件 2.1源虚拟化平台版本等的要求 ●vCenter Server 5.1 ●vCenter Server 5.0 ●vCenter Server 4.1 ●ESXi Server 5.1 ●ESXi Server 5.0 ●ESXi/ESX Server 4.1 2.2支持转换的来宾操作系统: ●Windows Server 2003 Standard Edition with SP2 x86 ●Windows Server 2003 Standard Edition with SP2 x64 ●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with SP2 x86 ●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with SP2 x64 ●Windows Server 2003 R2 Enterprise Edition with SP2 x86 ●Windows Server 2003 R2 Enterprise Edition with SP2 x64 ●Windows Server 2003 R2 Standard Edition with SP2 x86 ●Windows Server 2003 R2 Standard Edition with SP2 x64 ●Windows Vista Enterprise x64 ●Windows Vista Enterprise x32 ●Windows 7 Enterprise x86

应用系统迁移方案

目录 令狐采学 1.1总述2 1.2系统迁移需求分析2 1.2.1中心系统迁移需求分析总体结论2 1.3迁移方案总体思路3 1.3.1保障业务中断停机时间最小化3 1.3.2业务切割时间节点优化4 1.3.3迁移后完整性测试4 1.4服务器硬件环境迁移方案5 1.4.1迁移评估5 1.4.2迁移计划6 1.4.3测试计划6 1.4.4迁移测试7 1.4.5迁移实施7 1.5运营商接入链路(路由)迁移11 1.6应用系统和数据库迁移方案11 1.6.1应用服务器迁移11 1.6.2数据库迁移实施12 1.7系统迁移的具体组织实施方案13 1.7.1搬迁规划14 1.7.2详细实施方案14

1.7.3应急处理15 1.1 总述 按照本期招标采购要求,中心在建成后要实现对迁移应用和新建业务平台的一体化集成。 考虑到需要迁移的指挥中心现有应用包含了分析管理平台、指挥平台,上述平台都是中心的核心、重要应用,因此我公司认为原系统的搬迁将是项目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本方案设计以我公司与用户现系统承建公司的初步技术交流、用户现状分析为基础,给出搬迁方案设计。 1.2 系统迁移需求分析 按照用户招标要求,本期系统迁移的具体需求分析如下。 中心原有应用系统将全部迁移至虚拟化服务平台,迁移期间必须保证工作不能中断,历史数据不能损失;迁移后的系统与多媒体融合通信指挥平台融合对接。 系统迁移的难点是系统切割时间节点的合理规划和确保电话接入路由的转换,历史数据的无损迁移也是系统搬迁的难点和重点。 1.2.1 中心系统迁移需求分析总体结论 通过对中心现有上述应用迁移的需求分析,鉴于原系统建设单位并非我公司,迁移过程中还存在对原建设厂商协调的工

十个步骤将操作系统从物理机迁移到虚拟机

老板让你在很短的时间里执行一项操作系统迁移的任务,此时,如果你有一个功能完整的且经过测试的物理机到虚拟机迁移的解决方案,那么你将是一个真正的英雄!P2V的解决方案可以使你在不影响生产网络或不重新在生产网络中进行配置的前提下执行服务器迁移。在这里,我将向大家解释一些Microsoft Virtual Server Migration Toolkit(VSMT)的内部工作机制,并且演示一下为了实现迁移,应如何使用ADS来配置一台可移动的服务器。 在2006年12月份的“突破ADS障碍”一文中,我给大家展示了在Windows操作系统迁移时,如何构建一个基础的移动ADS解决方案。接着,在2007年5月份的文章“提升移动ADS解决方案”中,我展示了如何通过安装VSMT来扩展移动ADS解决方案,进而执行物理机到虚拟机的迁移。接下来我将给大家演示如何使用VSMT来执行一个P2V的迁移。 开始之前 通过本系列的文章,你已经知道如何在一个移动的小车上组合必要的硬件和安装基本的软件来创建一个移动的ADS解决方案:Windows Server 2003企业版,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服务器、ADS1.1、Virtual Server 2005 R2 SP1和VSMT1.1。我们把资源服务器称为Testserver,并假想运行着Windows Server 2003企业版。为了执行一个P2V的迁移,你需要执行下面的十个步骤。 开始之前,我建议你花一些时间来看看你的服务器是否适合执行P2V转换。有时候,在一个不太稳定的生产服务器上执行一次P2V的迁移是不值得的。这是因为可能在迁移的过程中,那些不稳定的因素会出现。如果恰好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我建议你首先重建虚拟机,然后将数据从旧的物理服务器迁移到虚拟服务器中,这样做可能会更好一些。此外,对于那些带有OEM应用程序的服务器,在执行P2V迁移前,应该首先卸载或禁用这些应用程序,这样可以保证虚拟机在首次启动时,这些应用程序不会和虚拟机进行交互。 读到这里,先看看你的服务器适合进行P2V的转换吗?如果适合的话就让我们开始吧。 第一步:准备源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