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体运动四大难点

天体运动四大难点

天体运动四大难点
天体运动四大难点

微小专题3天体运动中的“四大难点”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南通、泰州、扬州、淮安二模)一颗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动,A、B是卫星运动的远地点和近地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卫星在A点的角速度大于B点的角速度

B. 卫星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B点的加速度

C. 卫星由A运动到B过程中动能减小,势能增大

D. 卫星由A运动到B过程中引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大

2.(2016·无锡一模)“轨道康复者”是“垃圾”卫星的救星,被称为“太空110”.它可在太空中给“垃圾”卫星补充能源,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假设“轨道康复者”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轨道半径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五分之一,其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站在赤道上的人观察到“轨道康复者”向西运动

B. “轨道康复者”的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速度的5倍

C. “轨道康复者”的加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加速度的25倍

D. “轨道康复者”可在高轨道上加速,以实现对低轨道上卫星的拯救

3.(2016·南通、扬州、泰州三模)在离地球十几亿光年的遥远星系中有两个黑洞A、B.其质量分别为太阳质量的36倍和29倍,A、B绕它们连线上某点以相同周期转动组成双星系统.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A、B缓慢靠近,最后合并为一个黑洞,释放出巨大能量,则()

A. A、B所受万有引力之比为36∶29

B. A、B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29∶36

C. A、B缓慢靠近过程中势能增大

D. A、B缓慢靠近过程中动能减小

4.(2016·金陵中学)“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到月球上要经过多次变轨,最终降落到月球表面上,其中轨道Ⅰ为圆形,轨道Ⅱ为椭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探测器在轨道Ⅰ的运行周期大于在轨道Ⅱ的运行周期

B. 探测器在轨道Ⅰ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Ⅱ经过P时的加速度

C. 探测器在轨道Ⅰ运行时的加速度大于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D. 探测器在P点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必须点火加速

5.(2016·郑州二模改编)引力波的发现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所做的预测.1974年发现了脉冲双星间的距离在减小就已间接地证明了引力波的存在.如果将该双星系统简化为理想的圆周运动模型,如图所示,两星球在相互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双星间的距离减小,则()

A. 两星的运动周期均逐渐减小

B. 两星的运动角速度均逐渐减小

C. 两星的向心加速度均逐渐减小

D. 两星的运动半径均逐渐增大

二、多项选择题

6.(2016·常州一模)已知地球和火星的半径分别为r1、r2,绕太阳公转轨道可视为圆,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公转线速度分别为v1'、v2',地球和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1、g2,平均密度分别为ρ1、ρ2.地球第一宇宙速度为v1,飞船贴近火星表面环绕线速度为v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B. =

C. ρ1=ρ2

D. g1=g2

7.(2016·徐州一中)四颗人造卫星a、b、c、d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其中a、c 的轨道半径相同,b、d在同一个圆轨道上,b、c轨道在同一平面上.某时刻四颗卫星的运行方向及位置如图所示,则()

A. 卫星a、c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b的加速度

B. 卫星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线速度

C. 卫星d通过加速就可追上卫星b

D. 若卫星c变轨后在轨道半径较大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其周期变大

8.(2015·南通二模)据报道,一颗来自太阳系外的彗星于2014年10月20日擦火星而过.如图所示,设火星绕太阳在圆轨道上运动,运动半径为r,周期为T.该彗星在穿过太阳系时由于受到太阳的引力,轨道发生弯曲,彗星与火星在圆轨道的A点“擦肩而过”.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

A. 可计算出太阳的质量

B. 可计算出彗星经过A点时受到的引力

C. 可计算出彗星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

D. 可确定彗星在A点的速度大于火星绕太阳的速度

9.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 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 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 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三、非选择题

10.(2016·扬州中学)我国执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神舟五号”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

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先送入近地点为A、远地点为B的椭圆轨道,在B点实施变轨后,再进入预定圆轨道,如图所示.已知飞船在预定圆轨道上飞行n圈所用时间为t,近地点A距地面高度为h1,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求:

(1)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

(2)飞船在近地点A的加速度a A的大小.

(3)远地点B距地面的高度h2的大小.

11.(2015·安徽卷)由三颗星体构成的系统,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作用,存在着一种运动形式:三颗星体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绕某一共同的圆心O在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做相同角速度的圆周运动(图示为A、B、C三颗星体质量不相同时的一般情况).若A星体质量为2m,B、C两星体的质量均为m,三角形边长为a.求:

(1)A星体所受合力大小F A.

(2)B星体所受合力大小F B.

(3)C星体的轨道半径R C.

(4)三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微小专题3天体运动中的“四大难点”

1. B【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卫星与地球的连线在单位时间里扫过的面积相等,则在相同的时间里卫星在远地点扫过的圆心角较小,所以角速度较小,A项错误;利用G=ma,有a=G,而r A>r B,有a A

2. C【解析】“轨道康复者”和地球同步卫星都是由地球引力提供向心力,“轨道康复者”半径小,角速度大,相同时间转过的角度大,赤道上的人应该观察到它向东运动,A项错误;根据=ma n=m,B项错误,C项正确;“轨道康复者”加速,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会发生离心现象,朝着更高的轨道飞去,D项错误.

3.B【解析】黑洞A、B组成双星系统,彼此间的万有引力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所以万有引力之比为1∶1,A项错误;黑洞A、B彼此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G=mω2r,得出m Aω2r A=m Bω2r B,r A∶r B=m B∶m A=29∶36,B项正确;A、B缓慢靠近的过程

中,万有引力做正功,动能增大,势能减小,C、D选项错误.

4.A【解析】由于探测器在轨道Ⅰ的半长轴大于在轨道Ⅱ的半长轴,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探测器在轨道Ⅰ的运行周期大于在轨道Ⅱ的运行周期,故A正确;探测器在轨道Ⅰ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Ⅱ经过P时的加速度,故B错误;探测器在轨道Ⅰ运行时的加速度小于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故C错误;探测器在P点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必须点火减速,故D错误.

5. A【解析】组成双星系统的两颗星的周期T相同,设两星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圆周运

动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两星间距为L,由万有引力定律有=M1R1=M2R2,可得GM1=,GM2=,两式相加可得G(M1+M2)T2=4π2L3(①式),两式相除可得M1R1=M2R2(②式),由①式可知,因两星间的距离减小,则周期T变小,角速度均逐渐增大,故A正确,B错误;两星的向心加速度a=增大,故C错误;由②式可知双星运行半径与质量成反比,由于双星间的距离减小,故其轨道半径减小,故D错误.

6.AC【解析】地球和火星均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根据v=,A项正确;根据=m,B项错误;再根据M=ρπr3,C项正确;根据g=,D项错误.

7. AD【解析】由G=m=mω2r=m·r=ma可知a、c的轨道半径相同小于b、d轨道半径,所以卫星a、c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b的加速度,故A正确;卫星a、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b的线速度,故B错误;由于卫星b、d轨道半径相同,所以卫星d通过加速就不能追上卫星b,故C错误;卫星c变轨后在轨道半径较大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其周期变大,故D正确.

8. AD【解析】对火星分析有G=mr,得出M=,A项正确;由于彗星的质量未知,无法求出彗星经过A点时受到的引力,B项错误;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从火星轨道进入彗星轨道需点火加速,彗星经过A点的速度大于,C项错误,D项正确.

9.BD【解析】卫星半径减小时,分析各力做功情况可判断卫星能量的变化.卫星运转过程中,地球的引力提供向心力,G=m,受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时,轨道半径逐渐变小,地球的引力对卫星做正功,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变大,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卫星的机械能减小,选项B、D 正确.

10.(1)(2)(3)-R

【解析】(1)绕地球表面运动的卫星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G=m=mg,

解得v=.

(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得G=ma A,且G=mg,联立解得a A=.

(3)在大圆轨道上,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得G=m(R+h2),且G=mg,T=,

解得h2=—R.

11.(1) 2G(2)G(3)a(4)π

【解析】(1)由万有引力定律,A星体所受B、C星体引力大小为F BA=G=G=F CA,方向如图,则合力大小为F A=2G.

(2)同上,B星体所受A、C星体引力大小分别为

F AB=G=G,

F CB=G=G,

方向如图,则合力大小为F Bx=F AB cos 60°+F CB=2G.

F By=F AB sin 60°=G.

可得F B==G.

(3)通过分析可知,cos∠OBD==,

R C=R B=a.

(4)三星体运动周期相同,对C星体,

由F C=F B=G=mR C,

可得T=π.

2018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天体运动的三大难点破解1深度剖析卫星的变轨讲义

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1. 卫星变轨原理; 2. 不同轨道上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关系。 难点:理解变轨前后的能量变化。 一、变轨原理 卫星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为万有引力,F 引=2 R Mm G 。卫星在运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向心力为:F 向= R m v 2 。当: (1)F 引= F 向时,卫星做圆周运动; (2)F 引> F 向时,卫星做近心运动; (3)F 引

运动进入轨道2沿椭圆轨道运动,此过程为离心运动;到达B点,万有引力过剩,供大于求做近心运动,故在轨道2上供需不平衡,轨迹为椭圆,若在B点向后喷气,增大速度可使飞船沿轨道3运动,此轨道供需平衡。 2. 回收变轨 在B点向前喷气减速,供大于需,近心运动由3轨道进入椭圆轨道,在A点再次向前喷气减速,进入圆轨道1,实现变轨,在1轨道再次减速返回地球。 三、卫星变轨中的能量问题 1. 由低轨道到高轨道向后喷气,卫星加速,但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减小,势能增加,增加的势能大于减小的动能,故机械能增加。 2. 由高轨道到低轨道向前喷气,卫星减速,但在下降过程中,动能增加,势能减小,增加的动能小于减小的势能,故机械能减小。 注意:变轨时喷气只是一瞬间,目的是破坏供需关系,使卫星变轨。变轨后稳定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其速度大小仅取决于卫星所在轨道高度。 3. 卫星变轨中的切点问题 【误区点拨】 近地点加速只能提高远地点高度,不能抬高近地点,切点在近地点;远地点加速可提高近地点高度,切点在远地点。

小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英语语法四大时态

小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英语语法四大时态 小学英语主要是如下的四大时态: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 1一般现在时 一、标志词 a l w a y s(总是)u s u a l l y(通常)o f t e n(经常)s o m e t i m e s(有时)n e v e r(从不)e v e r y(每一) 二、基本用法 1.表示事物或人物的特征、状态。 2.表示经常性、习惯性的动作。 3.表示客观现实。 三、构成 1.b e动词:主语+b e动词(a m i s a r e)+其它. 2.行为动词:主语+行为动词+其它。 四、句型 肯定句: A.b e动词:b e+主语+其它。

B.行为动词:主语+动词(注意人称变化)+其它。 否定句: A.b e动词:主语+b e+n o t+其它。 B.行为动词:主语+助动词(d o/d o e s)+n o t+d动词原形+其它一般疑问句:A.b e动词:b e+主语+其它。 B.行为动词:助动词(D o/D o e s)+主语+动词原形+其他. 特殊疑问词:疑问词+一般疑问句 2.现在进行时 一、标志词 n o w(现在),l o o k(看),l i s t e n(听) 二、基本用法 表示现阶段正在进行的动作 三、基本结构 1.肯定句:主语+b e动词+动词现在分词(i n g)+其它。 2.否定句:主语+b e动词+n o t+动词现在分词(i n g)+其它。 3.一般疑问句:b e动词+主语+现在分词(i n g)+其它。

4.特殊疑问句:疑问词+一般疑问句。 3.一般将来时 一、标志词 t o m o r r o w(明天),s o o n(不久),w i l l(将要=b e g o i n g t o)二、基本用法 表示在在将来某个时间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三、基本结构 1.肯定句:主语+b e g o i n g t o+动词原形。 主语+w i l l+动词原形。 2.否定句:主语+b e g o i n g t o+动词原形。 主语+w o n’t+动词原形 3.一般疑问句:B e+主语+g o i n g t o+动词原形 W i l l+主语+动词原形 4.特殊疑问句:疑问词+一般疑问句 4.一般过去时 一、标志词 y e s t e r d a y(昨天),a g o(以前),b e f o r e(在...之前)

平抛运动知识点总结及解题方法归类总结

三、平抛运动及其推论 一、 知识点巩固: 1.定义:①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②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这样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2.特点:①受力特点:只受到重力作用。 ②运动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g ,轨迹为抛物线。 ③运动性质:是加速度为g 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3.平抛运动的规律:①速度公式:0x v v = y v gt = 合速度:()2 2220t x y v v v v gt =+=+ ②位移公式:2 0,2 gt x v t y == 合位移:2 2 2 22 20 12s x y v t gt ?? =+=+ ??? tan 2y gt x v α== ③轨迹方程:2 202gx y v =,顶点在原点(0、0),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方程。 注: (1)平抛运动是一个同时经历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其一般表达式为 。 (3)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恒定,所以竖直方向上在相 等的时间内相邻的位移的高度之比为 … 竖直方向上在相等的时间内相邻 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T 表示相等的时间间隔)。 (4)在同一时刻,平抛运动的速度(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ɑ)方向和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是)是不相同的,其关系式(即任意一点的速度延长线 必交于此时物体位移的水平分量的中点)。 V y x S O x x 2/V y V 0V x =V 0 P ()x y ,θα0 tan y x v gt v v θ= = ɑ θ ɑ

(完整版)天体运动知识点

第二讲天体运动 一、两种对立的学说 1.地心说 (1)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_地球运动; (2)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科学家__托勒密__. 2.日心说 (1)__ 太阳_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所有行星都绕太阳做__匀速圆周运动__; (2)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_哥白尼_. 二、开普勒三大定律 行星运动的近似处理 在高中阶段的研究中可以按圆周运动处理,开普勒三定律就可以这样表述: (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 (2)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不变,即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3)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3 T2=k. 三、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1.模型简化:行星以太阳为圆心做__匀速圆周__运动.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就等于行星做_匀速圆周_运动的向心力. 2.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 v2r 和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 可得:F∝___m r 2__.这表明:太阳对 不同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成___正比_,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二次方成___反比___. 3.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太阳与行星的地位相同,因此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和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相同,即F′∝_M r 2 4.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 =F′,所以有F∝Mm r 2_,写成等式就是F =_ G Mm r 2__. 四、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 1和m 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 2.公式: F=G Mm r 2 (1)G 叫做 引力常量 , (2)单位:N ·m2/kg2 。在取国际单位时,G 是不变的。 (3)由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的,不是人为规定的。 3.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 (1)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公式F =G m1m2 r2 计算: ①求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当两物体间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大小时,物体可看成质点,公式中的r 表示两质点间的距离. ②求两个均匀球体间的万有引力:公式中的r 为两个球心间的距离. ③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r 指质点到球心的距离. (2)对于两个不能看成质点的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不能直接用万有引力公式求解,切不可依据F =G m1m2 r2得出r→0 时F→∞的结论而违背公式的物理含义. 内容 理解 开普勒第一定律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 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上。 开普勒第一定律又叫轨道定律. 某个行星在一个固定平面的轨道上运动。 不同行星的运动轨道是不同的。 开普勒第二定律 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相等. 开普勒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 行星运动的速度是在变化的,近日点速率最大,远日点速率最小。 开普勒第三定律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 值都相等 表达式 a 3T 2 =k 第三定律也叫周期定律 K 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与行星的质量无关。 如果围绕着同一个恒星运动,对于所有行星而言,K 是相同的。如果围绕着不同的恒星,K 不同。 此公式使用于所有天体。

专题:天体运动的三大难点破解3 剖析宇宙中的双星、三星模型(讲义)

重点:1.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双星、三星模型的周期,线速度等物理量; 2. 双星、三星两种模型的特点。 难点:双星、三星模型的向心力来源。 一、双星模型 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两个星体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双星系统,如图所示,双星系统模型有以下特点: (1)各自需要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相互提供 即 221L m Gm =m 1ω21r 1,2 2 1L m Gm =m 2ω2 2r 2; (2)两颗星的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 即T 1=T 2,ω1=ω2; (3)两颗星的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 r 1+r 2=L ; (4)两颗星到圆心的距离r 1、r 2与星体质量成反比 即 1 2 21r r m m =; (5)双星的运动周期 T =2π) (213 m m G L +; (6)双星的总质量公式 m 1+m 2=G T L 23 24π。 二、三星模型 第一种情况:三颗星连在同一直线上,两颗星围绕中央的星(静止不动)在同一半径为R 的圆轨道上运行。 特点:1. 周期相同; 2. 三星质量相同; 3. 三星间距相等; 4. 两颗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相等。

原理:A 、C 对B 的引力充当向心力,即:, 可得: Gm R T 543 π =,同理可得线速度:R GmR 25。 第二种情况:三颗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并沿等边三角形的外接圆轨道运行。 特点:1. 运行周期相同; 2. 半径相同; 3. 质量相同; 4. 所需向心力相等。 原理:B 、C 对A 的引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即: r T m R Gm F 2222430cos 2π==? 合,其中R r 33=, 可得:运行周期Gm R R T 32π=。 例题1 如图,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颗星球A 和B 在引力作用下都绕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A 和B 两者中心之间距离为L 。已知A 、B 的中心和O 三点始终共线,A 和B 分别在O 的两侧。引力常数为G 。 (1)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2)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他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 和B ,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的周期记为T 1。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这样算得的运行周期为T 2。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5.98×1024kg 和7.35 ×1022kg 。求T 2与T 1两者平方之比。(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思路分析:(1)A 和B 绕O 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A 和B 的向心力相等。且A 和B 和O 始终共线,说明A 和B 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因此有 ,,连立解得,。 对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 化简得:。 (2)将地月看成双星,由⑴得。 将月球看作绕地心做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 。 化简得:。 所以两种周期的平方比值为 R M r m 22ωω=L R r =+L M m m R += L M m M r +=L m M M T m L GMm +=22)2(π) (23 m M G L T +=π) (23 1m M G L T +=πL T m L GMm 2 2 )2(π=GM L T 3 22π=01.110 98.51035.71098.5)(24 22 24212=??+?=+=M M m T T

50个句子帮你突破四大语法难点

中学阶段,否定句、强调句、倒装句、主谓一致等语法难点经常让同学们头疼不已。今天我们就来一次难点突破。 否定句型 一、部分否定 代词或副词如:all, both, every, everybody,everything,everywhere, always等与not搭配使用时,表示部分否定,表示“并非都是,不是每个都是”等。 1. Not all of the schools have swimming pools. 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泳池。 2. Not every dream will be realized. 并非每个梦想都能成真。 3. Both the women were not French. 这两位女士不都是法国人。 4. He is not always here. 他并不总在这儿。 5. I don’t drop litter everywhere. 我不到处乱扔垃圾。 二、全部否定 通过使用no,none, nobody, nothing, nowhere, neither, never等构成。 1. He told me allthe news but none of it was veryexciting. 他告诉了我所有的消息,但没有一条让人兴奋。

2. Nobody knows who first invented theumbrella. 没有人知道谁最先发明了雨伞。 3. At that time,there were no supermarkets. 那时没有超市。 4. A smile costs nothing, but gives much. 微笑不费分文,受者得益良多。 5. I’m going nowhere until you are back. 你回来之前我哪儿都不去。 6. Now neither of my parents give me money. 现在,父母都不给我钱了。 7. Never have I heard anything like it! 我从未听说过这样的事! 三. 其他形式 1.never…without doing 每……必 He never goes to the store withoutbuying something to eat. 他每次到这个商店都要买些吃的。 2. cannot ... too / over 越…越好;再…也不嫌过分: One cannot be toocareful in choosing friends. 择友越谨慎越好。 3.no more ... than 同…一样不: I could no more do that than you. 你不能做那件事,我也不能做。 4.nothing but 只有;仅仅: Sandy could do nothing but admit to histeacher that he was wrong. 山迪只能向老师承认自己错了。 5.anything but 根本不;除…以外的任何事物: Maria is anything but stupid! 玛利亚才不笨呢! 6.more A than B 是A不是B: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高一物理必修二平抛运动基础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高一物理必修二平抛运 动基础知识点归纳 平抛运动在高一物理《考试大纲》中属Ⅱ级要求的知识点,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必修二平抛运动基础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必修二平抛运动基础知识点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 1.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较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愿意学习。愿意学习,才能找到学习的乐趣。有了乐趣,长期坚持,就产生了较稳定的学习兴趣 志趣。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是成长生涯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事。经日积月累,终会有所成效。 2.掌握学习策略,善于整体把握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任何一段材料学习之前,先从整体、宏观去了解其主要内容和方法、结构和思路、内在的逻辑关系等,再从局部、细节入手,掌握各自知识点,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强调应用,在应用中内化、感悟,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丰富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建立多节点相连的知识网络。较后再从整体的角度审视学习过程,对陈述性、程序性和策

略性知识能充分的理解和应用。如“序言”教学设计中我们是先粗读课本,从封面、插图、目录到各章内容、安排题例等,整体上了解高一物理是干什么的,有哪些内容,是安排的。然后再说“序言”的内容,我们仍然是先找出“序言”分几部分,每部分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该核心问题举了哪些例子等,之后希望同学们通过序言的学习达到如下共识识:高中物理的有用性、有趣性;有信心学好高中物理;学好物理有法可依。 3.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 物理学习同其他知识学习一样,大的方面,应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再复习巩固、再练习深化提高等环节。小的方面,要重视听好每一节课和做好每一道题。对教材内容,第一遍读时要细、慢、思、记。认真研读,明确思路,积极思考、辩析概念,掌握规律,学会应用。做练习,要遵循“读、审、建、构、解、思”六步骤。即拿到一道题后,要读明题意,审清条,建立联系,构造模型,正确解答,分类反思。对待复习,要做到及时复习,抢在遗忘之前进行。要有效复习,举一反三、纵横联系,注意知识结构的充实,注意技能、技巧的掌握。在学习过程,注意合作学习,强调与教师、与同学的合作和交流,不怕出丑,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勇于质疑,和教师、同学共同理解、共同进步。对待现实事物和现象,要有问题意识,有意识地从物理学的眼光去审视,在情景之中培养探究精神。重视过程学习,加强情感体验。在学习中还要勤动手、多实验、细观

(完整版)天体运动总结

天体运动 总结 一、处理天体运动的基本思路 1.利用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天体的运动遵循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即G Mm r 2=ma ,其中a =v 2r =ω2r =(2π T )2r ,该组公式可称为“天上”公式. 2.利用天体表面的物体的重力约等于万有引力来求解,即G Mm R 2=m g ,gR2=GM ,该公式通常被称为黄金代 换式.该式可称为“人间”公式. 合起来称为“天上人间”公式. 二、对开普勒三定律的理解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此比值的大小只与有关,在不 同的星系中,此比值是不同的.(R 3 T 2=k ) 1.开普勒第一定律说明了不同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的椭圆轨道是不同的,但有一个共同的焦点. 2.行星靠近太阳的过程中都是向心运动,速度增加,在近日点速度最大;行星远离太阳的时候都是离心运动,速度减小,在远日点速度最小. 3.开普勒第三定律的表达式为a 3 T 2=k ,其中a 是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 是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k 是一个常量,与行星无关但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 三、开普勒三定律的应用 1.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转,也适用于卫星绕地球的运转. 2.表达式a 3 T 2=k 中的常数k 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如研究行星绕太阳运动时, 常数k 只与太 阳的质量有关,研究卫星绕地球运动时,常数k 只与地球的质量有关. 四、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1.模型简化:行星以太阳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了行星做匀速圆周运一、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2.万有引力的三个特性 (1)普遍性:万有引力不仅存在于太阳与行星、地球与月球之间,宇宙间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这种相互吸引的力. (2)相互性: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3)宏观性:地面上的一般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很小,与其他力比较可忽略不计,但在质量巨大的天体之间或天体与其附近的物体之间,万有引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初中英语四大时态知识点

一般现在时 一、概念: 1)经常性、习惯性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标志词或短语(带有表示频率的时间状语):always , everyday , often , once a week (month , year , etc。) ,never, sometimes , seldom , usuall y等等She only write to her family once a month.她一个月只给家里写一封。 I go to work by bike every day。我每天骑自行车上班。 2)表示主语的特征、性格、能力、爱好等。 . He can swim. I work hard. I like watching TV. 3)表示客观真理 . There are seven days in a week.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日出东方。 Ten minus two is eight。十减二等于八。 Light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 。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 The United States lies by the west coast of the Pacific Ocean. 美国位于太平洋西岸。 4) 根据英文语法规定,当主句的谓语动词是一般将来时,那么时间或条件状语从句的谓语动词只能用一般现在时来表示将来要发生的动作。主句表将来,从句要用一般现在时。 例:I'll tell him the news when he comes back. 他回来时,我将告诉他这个消息。 If you take the job , they will talk with you in greater details。 如果你接受这份工作,他们将和你谈谈细节。 二、句式结构: 1)主语 + be动词 + 其他 2)主语 + 行为动词 + 其他 三、句式转换 1)be 动词的一般现在时的句式转换: 肯定句:主语+be+表语(n., adj.等)

【高一物理下册平抛运动知识点归纳】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高一物理下册平抛运动知识点归纳】八年级物 理上册知识点 ①竖直方向的运动是自由落体 例如:平抛运动的物体和自由落体的物体落地时间一样(2014江苏);平抛出去之后与地面发生弹性碰撞,与自由下落后与地面发生 弹性碰撞,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是一样的(2012江苏)。 ②竖直高度决定下落时间 例如:由高度比较下落时间长短(2012全国卷),由高度计算出 时间,然后通过水平位移求出初速度(2012北京)。 ③结合斜面应用tanθ=2tanφ 例如:落在斜面上出发落在斜面上,速度与斜面夹角为定值(课本P.26);落在水平面上,初速度越大,速度与水平面夹角越小(2013云南);垂直落到斜面上,根据斜面倾角及几何关系,求出末 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2010全国)。 ④平抛运动实验 例如:结合频闪照片,用竖直方向的运动求频闪频率(来源不明);竖直方向不同间距,分析水平位移(2013北京);课本图示装置,平 抛小球和自由落体小球总同时落地、平抛小球和匀速小球总能相撞(2014江苏)。 ⑤类平抛运动 例如:斜面上的物体做类平抛运动(来源不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显像管原理、喷墨打印原理(2013广东)。 ⑥结合力学其它知识 “摆”在最低点时绳子断开,小球平抛(2013福建);水平滑动后平抛(2012北京);轨道圆周运动后平抛(2012浙江)。

练习题: 事故现场路面上的两物体A、B沿公路方向上的水平距离,h1、h2分别是散落物A、B在车上时的离地高度.只要用米尺测量出事故现场的△L、hl、h2三个量,根据上述公式就能够估算出碰撞瞬间车辆的速度,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落地时间相同 (B)A、B落地时间差与车辆速度无关 (C)A、B落地时间差与车辆速度成正比 (D)A、B落地时间差和车辆碰撞瞬间速度的乘积等于△L

天体运动和万有引力总结

精心整理 天体运动总结 1. 开普勒三定律 1.1所有绕太阳运动的行星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后简化为所有轨道都是圆,太阳在圆心上),注意:第一定律只是描述了一个图像,并没有需要计算的东西,而且太阳究竟在哪个焦点上还得看第二定律 1.2对于某一颗行星来说,它的扫面速度是恒定的。这句话也可以说成是:离太阳越近,速度越大。这是判断近日点远日点的根据。 第二定律有个计算是研究近日点远日点速度与到太阳距离关系的。 ab 2.m 1的错误,将会直接导致后面计算错误。 C.万有引力的方向肯定在两物体之间的连线上而指向对方 D.甲对乙的引力和乙对甲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2.2万有引力的规律 2.2.1从公式上来看,当两个物体质量一定时,万有引力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并且 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一定要养成这样的意识,距离是原来n 倍,力就 变为原来的n 2分之一倍,或者,力变为原来的n 分之一倍,倍。这样会缩短做题时间,一般做题的时候不要在这方面浪费时间。 2.2.2地球对地球表面的物体都有吸引力,这个力就表现在重力上,但要清楚,重力只

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可以这么想:万有引力首先得提供物体由于随地球自转 而所需的向心力,剩下来的那部分就是重力。这样就需要注意,向心力指向自转 轴,所以重力就不能指向地心了。又由于这个向心力很小,所以重力很接近万有 引力。当然,地球不同纬度所需向心力是不同的,赤道所需向心力最大,两极点 不需要向心力,所以赤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最小,两极点重力加速度最大。 2.2.3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吸引力和第三个物体无关,所以太空中一个物体所受 吸引力应为所有其他物体对它的吸引力的矢量和,只不过我们现在所考虑的都是 吸引力最大的那个力(其他的引力比起这个引力小的不是一点半点)。不过也有例 外情况,最常见的就是在地球和月球的连线上,肯定会有那么一个点,使得地球 和月球对这一点上的物体的吸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天体运动 参阅八大行星的公转周期。 3.4关于开普勒第三定律 上面三个公式推导过程都是用了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从 2 2 2 Mm G m r r T π ?? = ? ?? 可知: 3 22 4 r GM Tπ =,只要中心天体质量M一样,那么轨道半径的三次方和周期平方只比就 是固定值,这也就是为什么第三定律在应用时必须绕同一中心天体。 其实我们可以推导出这样的定律: 对于所有绕同一中心天体运动的行星来说,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与角速度的平方的乘积是固定值

最新高考语法突破四大篇第四部分专题名词性从句讲义英语

框架结构图 名词性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中的连接词 名词性从句中的连接词有从属连词that/whether/if等,连接代词what/who/which/whose/ whatever/whoever/whomever/whichever等,连接副词where/when/why/how/wherever/whenever 等。 1.that的用法: (1)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中用that但不能省略。 That they are good at English is known to us all. The problem is that we don’t have enough money. The report that there will be a severe storm in the northern area is false. (2)一般情况下,宾语从句中的引导词that可省略,但在以下几种情况中that一般不省略:1当that 从句和主句谓语动词之间有插入语时;2有多个that引导的从句时,第一个that可以省略,而其他的that 常不可省略;3介词except,but,besides,in等后跟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时;4当when,who,what,where,why,how等引导的从句与that引导的从句作主句谓语动词的并列宾语时。 He judged that,because he was a child,he did not understand wine. The reason lies in that she works harder than the others do. Everyone knew what happened and that she was worrieD. (3)that和what的区别。

自由落体,平抛运动公式总结

一、基础知识 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加速度a= 速度公式:位移公式 几个重要推论: (1) 速度——位移公式 (2) A B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A C B (3) AB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 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 为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 为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2、自由落体运动(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 初速度Vo=末速度Vt= 下落高度h=(从Vo位置向下计算)推论Vt =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的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位移s=末速度Vt =(g=9.8m/s2≈10m/s2) 上升最大高度Hm= (抛出点算起) 往返时间t=(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向下 为,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平抛运动运动规律 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2、性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运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3、基本规律:以为原点,水平方向(初速度v0方向) 为轴, 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1)水平方向:做运动,速度vx=,位移x = . (2)竖直方向:做运动,速度vy=,位移y = . (3)合速度:v= ,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 = . (4)合位移:s= ,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tan α= = .

天体运动常见问题总结解析

问题9:会讨论重力加速度g 随离地面高度h 的变化情况。 例15、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物体在距地心4R (R 是地球半径)处,由于地球 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g ,,则g/g , 为 A 、1; B 、1/9; C 、1/4; D 、1/16。 分析与解:因为g= G 2 R M ,g , = G 2)3(R R M +,所以g/g , =1/16,即D 选项正确。 问题10:会用万有引力定律求天体的质量。 通过观天体卫星运动的周期T 和轨道半径r 或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和天体的半径R ,就可以求出天体的质量M 。 例16、已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r=1.49?1011 m, 公转的周期T= 3.16?107 s,求太阳的质量M 。 分析与解:根据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万有引力得: G 2r Mm =mr(2π/T)2 M=4π2r 3/GT 2=1.96 ?1030 kg. 例17 、宇航员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 ,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 。若抛出时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3L 。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数为G 。求该星球的质量M 。 分析与解:设抛出点的高度为h,第一次平抛的水平射程为x,则有 x 2+h 2=L 2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知,当初速度增大到2倍时,其水平射程也增大到2x,可得 (2x )2+h 2=(3L)2 设该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 h= 2 1gt 2 由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G 2R Mm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M=2 2 332Gt LR 。 问题11:会用万有引力定律求卫星的高度。 通过观测卫星的周期T 和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及行星的半径R 可以求出卫星的高度。 例18、已知地球半径约为R=6.4?106 m,又知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可估算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 m.(结果只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分析与解:因为mg= G 2R Mm ,而G 2 r Mm =mr(2π/T)2

四大语法整理概要

NIZ LUWENJIE LUWENJIE LUWENJIE LUWENJIE LUWENJIE LUWENJIE LUWENJIE LUWENJIE NIZ 动词 一、被动语态 1、被动语态的构成: 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用来说明主语和谓语动词间的关系,英语动词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被动语态由“be+过去分词”构成,在句中be动词要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口诀】被动语态be字变,过去分词跟后面。注意:只有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 2、被动语态的用法: 【口诀】谁做动作不知道,说出谁做没必要;承受者需被强调,被动语态运用到。

含有情态动词的主动句变成被动句时,由“情态动词+be +过去分词”构成,原来带to 的情态动词变成被动语态后“to ”仍要保留。口诀:情态动词变被动,情态加be 加“过分”,原来带to 要保留。 如:---We have to look after the dog. ---The dog has to be looked after by us. ③含有宾语补足语的被动语态: 含有宾语补足语的句子,宾语变为主语后,宾语补足语改为主语补足语,原来的位 置一般不变。 如:---We keep food cold in the fridge. ---Food is kept cold in the fridge. 注意:主动句中的宾语补足语如果是不带to 的不定式,在变成被动句的主语补足语时,to 不能省去。 如:---She heard him sing a song just now. ---She was heard to sing a song just now. 二、过去完成时 1、概念:表示过去的过去 2、过去完成时:即过去的过去所发生的事情! 3、构成:主语+had +过去分词。 4、用法: ①表示过去某一时刻之前已经完成的动作,常与由b y ,before 引导的时间状语连用。 如:We had learned 5000 words by the end of last month. 到上个月底为止我们已经学了五千个单词 I had finished the composition before supper. 晚饭前我就已经把作文写完了 ②表示过去某一动作前已完成的动作,常与when ,before 等连词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连用。 如:When I woke up it had already stopped raining. 我醒来的时候雨就已经停了 I hadn ’t learned any English before I came here. 我来这儿之前没学过英语 ③用于宾语从句或间接引语中。 如:I wondered who had taken the umbrella without permission. 我想知道谁不经允许就把雨伞拿去。 He told me that he had passed the exam. 他告诉我他已通过考试。 三、情态动词 1、概念: 情态动词是一种本身有一定的词义,但要与动词原形及其被动语态一起使用,给谓语动词增添情 态 色 彩,表 示 说 话 人 对 有 关 行 为 或 事 物 的 态 度 和 看 法,认 为 其 可 能、应 该 或 必 要 等。情 态动词后面加动词原形。 2、分类: ①只做情态动词:m u s t ,c a n (c o u l d ),m a y (m i g h t ), ②可做情态动词又可做实意动词:n e e d ,d a r e NIZ LUWENJIE LUWENJIE LUWENJIE LUWENJIE LUWENJIE LUWENJIE LUWENJIE LUWENJIE NIZ 好久不见 别来无恙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公式总结.doc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公式总结 平抛运动是典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的模型,是高一物理学习的重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平抛运动公式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与的关系为tg=2tg。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 一、课前认真预习 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 二、主动提高效率的听课 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定期整理学习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照预习笔记、听课笔记、作业、达标检测、教科书和参考书等材料加以补充、归纳,使所学的知识达到系统、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学习笔记要简明、易看、一目了然,符合自己的特点。 四、及时做作业 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预习中,用书上的习题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课后作业时多进行一题多解及分析最优解法练习。 五、复习总结提高 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练习,如果不及时复习,不会归纳总结,就容易出现知识之间的割裂而形成孤立地、呆板地学习物理知识的倾向。其结果

天体运动总结

天体运动总结 一、处理天体运动的基本思路 1利用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天体的运动遵循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即GM2m I ma其中a= V 2 =w2r = ( 丁)},该组公式可称为天上"公式. r T 2. 利用天体表面的物体的重力约等于万有引力来求解,即G R2 = mg, gR2= GM该公式通常被称为黄金代换式. 该 式可称为人间”公式. 合起来称为天上人间”公式. 二、对开普勒三定律的理解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 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此比值的大小只与有关,在不 同的星系中,此比值是不同的.(T2=k) 1 .开普勒第一定律说明了不同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的椭圆轨道是不同的,但有一个共同的焦点. 2. 行星靠近太阳的过程中都是向心运动,速度增加,在近日点速度最大;行星远离太阳的时候都是离心运动, 速度减小,在远日点速度最小. 3 3. 开普勒第三定律的表达式为旱=k,其中a是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是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k 是一个常 量,与行星无关但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 三、开普勒三定律的应用 1 .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转,也适用于卫星绕地球的运转. 3 a 常数k只与太2.表达式T2= k中的常数k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如研究行星绕太阳运动时, 阳的质量有关,研究卫星绕地球运动时,常数k只与地球的质量有关. 四、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1. 模型简化:行星以太阳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了行星做匀速圆周运一、太阳与行星 间的引力 2. 万有引力的三个特性 (1) 普遍性:万有引力不仅存在于太阳与行星、地球与月球之间,宇宙间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 着这种相互吸引的力. (2) 相互性: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2020年高考物理重难点专练05 天体运动与人造航天器(解析版)

重难点05 天体运动与人造航天器 【知识梳理】 考点一 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 1.解决天体(卫星)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 (1)天体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即 ma r mv r T m r m r Mm G ====222 2)2(πω (2)在中心天体表面或附近运动时,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即2 R Mm G mg =(g 表示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利用此关系可求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轨道处重力加速度: 在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2 R Mm G mg =,所以 2R M G g = 在离地面高为h 的轨道处重力加速度:2)(h R Mm G g m +=',得 2 )(h R M G g +=' 2.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 (1)利用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和天体半径R . 由于2R Mm G mg =,故天体质量G gR M 2 = 天体密度:GR g V M πρ43== (2)通过观察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和轨道半径r . ①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r T m r Mm G 22)2(π=,得出中心天体质量23 24GT r M π=; ②若已知天体半径R ,则天体的平均密度 3 23 3R GT r V M πρ== ③若天体的卫星在天体表面附近环绕天体运动,可认为其轨道半径r 等于天体半径R ,则天体密度 2 3GT V M πρ== .可见,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的周期T ,就可估算出中心天体的密度. 【重点归纳】 1.黄金代换公式 (1)在研究卫星的问题中,若已知中心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时,常运用GM =gR 2作为桥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