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晋江发展模式中的问题及其改善对策――兼与“苏南模式”比较_(精)

晋江发展模式中的问题及其改善对策――兼与“苏南模式”比较_(精)

在职攻读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晋江发展模式中的问题及其改善对策——兼与“苏南模式”比较

姓名:

学号:A0632012

院系:政府管理学院

专业:公共管理(MPA_

指导教师:陆军

2008年月

版权声明

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同意,不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摘要

中国县域经济四大发展模式,即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晋江模式和东莞模式。通过介绍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崛起,阐述夹在其中的福建在这两个强劲的经济板块中逐渐被边缘化、稀释化的被动局面,进而分析“闽南三角”的相对弱势,即区域之间缺乏强大中心城市和三地合作程度低。然后进一步来分析晋江自身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发展粗放、产业传统、缺乏创新、城市化程度低等瓶颈问题。

通过比较“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江阴和昆山等城市与晋江的发展异同,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几个关键因素,如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发展潜力、模式差别、税收贡献差异、地理位置等。找出导致“晋江模式”引导下的晋江经济发展逊色于“苏南模式”带动下的江阴等城市的根本和主要原因。做到三四两章的良好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理论指导实践。

通过对比发现差距,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精神,克服“晋江模式”自身的缺陷,结合晋江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晋江的总体区域政策战略选择;从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加大城市化力度,优先发展服务业;三大问题区域的追赶策略;创建创新型城市;加大闽南三角合作力度,做强区域经济等五个方面,范围从晋江自身扩展到闽南三角和整个福建省,来阐述晋江需要切中并突破的瓶颈限制,为晋江的二次创业提供了一个具有操作意义的尝试,实现了本文的目的。本文尝试在区域经济合作的大背景下,

分析不同发展模式,即苏南模式和晋江模式的差异性,探索更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道路,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质量和充实其发展内涵。其次,本文的一个新颖之处是论述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销售监控体系的不完善使得晋江规模企业的税收贡献小,另一方面基层政府虚报浮夸引起GDP虚高,两个因素制约着GDP产出贡献率,直接导致政府投资力度弱,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案例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列举大量的数据从税收、投资、消费、出口等角度来分析原因,切中“晋江模式”的发展弊端,提出自己的看法,力争使晋江的经济增长做到“好中求快”,促进晋江乃至泉州成为区域经济中心,为“闽南三角”乃至福建崛起创造条件。

关键词:晋江模式,苏南模式,三驾马车,规模企业

Abstract

The 4 models of China’s county development, namely SuNan model, WenZhou model, JinJiang model and DongGguan model. (Abbr. SN, WZ, JJ and DG By introducing the economy risings of “Chang triangle” and “Zhu triangle”, expatiates the passive phase of Fujian’s economy been marginal and diluted with the two driving Triangles. Further more analyses the relative weakness of “MinNan Triangle” (abbr. MN, namely the lack of strong centre city among the Triangle Area, and low degree of corporation among these three places. The details then are the bottlenecks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JJ Mode”, such as extensive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industries, short of innovation and low urbanization.

By comparing the economic diversity of JiangYin and KunShan (abbr. JY and KS, the typical cities of “SN mode”, with JinJiang, the article analyses several key points that influence economy increasing, for example, the “three carriages” that push the economy, developing potential, model discrimination, the different contribute of revenue and geography position. And then to find out the basic and main factors that JJ’s economy development get behind JY’s. The two chapters are tried t o combine each other with the theory guide the practice.

By comparing the gap and learning other’s excellence, overcoming the own limitation of JJ, finally to table some proposals based on JJ’s facts , like the choice of the whole regional policy strategy for JJ; scale-up the enterprises’ size; expedite the urbanization speed and preference the service industry; the pursuant tactics for the 3 kinds of problematic area; strengthen the corporation of MN Triangle. The dissertation ranges from JJ itself to MN triangle and finally to Fujian Province, aim at breaking the bottleneck for JJ’s development. It’s a good experiment for JJ’s second crave out. Also is this article’s purpose.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way that more suited to own condi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corporation, with analyzing the different models, and then to increase the developing quality and enrich connotation. The novelty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atiate the counteractive of revenue to economy. The faultiness of scaled-enterprises’ sales surveillance system lead to their low revenue contribute. The other hand local governments are flatulent on Gross Domestic Product. These 2 factors restrict the output of GDP, namely tax income, and thus impair the government’s investment ability.

The article uses the methods of comparison research, cases study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By enumerating much datum, it analyzes the lag between the two models from revenue, investment, consume and export, hit the point of “JJ model”. With my own

viewpoint, I‘d like to strive for JJ’s economy develop better and quicker. And let JJ become the regional center, creating the conditions for Fujian rising.

key words: JinJiang Model, SuNan Model, three carriages, sized enterprise

目录

一、导论 (1

(一本文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1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5

二、四大模式的情况简介 (5

三、晋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环境 (13

(一福建经济被“长珠三角”边缘化 (13

(二闽南厦漳泉经济合作力度弱 (15

(三“晋江模式”发展遭遇瓶颈 (16

四、“晋江模式”与“苏南模式”差距比较及其原因分析 (18

(一发展模式之差异 (18

(二创新能力和产业优势对比 (21

(三税收贡献与GDP (28

(四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数据分析 (34

(五交通不畅引发的问题 (36

(六丧失对台地理优势 (38

五、“晋江模式”之改善对策 (39

(一积极确立晋江发展的政策战略 (39

(二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和产业集群 (43

(三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 (50

(四针对问题区域实施积极追赶策略 (54

(五确立“创新立市”战略 (64

(六加大闽东南三角合作力度 (68

六、结束语 (77

一、导论

(一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人们在研究区域经济活动过程中将其划分为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不断增加,即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的过程。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①这两个概念在我们研究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过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即一方面是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从而决定当地财税收入、人均收入、储蓄等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另一方面是GDP增长过程中带动的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的改善和规模的扩大、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等社会进步,因此,增长和发展是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不能将二者割裂而单独谈增长或者发展。下面结合中国县域经济的特点来阐述作为本文理论基础的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

1.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丹尼森(E·F·Denision、库兹涅茨(Kuznets、诺斯(Norse等人提出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理论。丹尼森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两大类和七个方面。两大类是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七个方面是:(1就业人数及其构成;(2投入的工时数;(3劳动者的教育程度;(4资本存量的规模;(5知识的进展;(6资源配置;(7规模经济。丹尼森发现,反映生产要素、生产率变化或技术进步的知识进展,是各增长因素中贡献最大的因素。

诺斯构建了一个以产权为基本概念,以制度变迁为核心,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经济增长模式。他认为:(1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一种提供适当个人刺激的有效产权制度;(2制度变迁的原则是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即推动制度变化的行为主体的收益最大化原则。②丹尼森的理论里的七个方面都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就业人数、教育程度可以说是“人”的因素,资本存量、资源配置是“财与物”的因素,知识的进展是“信息”的因素,而规模经济,对产业

①张秀生主编,《区域经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26页

②张秀生主编,《区域经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37页

结构、财税贡献等的影响越来越大,下面比较晋江模式与苏南模式,其中一个重大的特点就是企业的规模差异导致两地在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质量上产生差距。

诺斯的理论注重制度的力量。区域经济要快速发展,离不开区域内的各个地区加大合作力度,打破市场藩篱和打通要素流通通道,构建统一高效的要素市场,达到区

域内人、财、物、信息的自由流通,并以法令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向欧盟一样,才能产生较大的合力。但目前,中国的区域合作进展缓慢,长三角、珠三角的合作也才开始,其他区域合作的地区尚处于概念宣传阶段,区域内,各地争当区域龙头核心,争相上相似的项目,甚至口头上讲合作,暗地里搞地方保护。种种假合作的现象,背后都隐藏了诺斯的观点,即“制度变迁的原则是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在区域合作过程中,如果纳入合作范围内的地区觉得他在合作中收益小于成本,或者小于不合作的收益,那么他就没有合作的动力,也就无法热衷于区域合作制度的建设。因此,在下面讨论的区域合作中,表面上的影响因素很多,但是,最根本的一点是,要让合作各方看到获利的希望,并且这个预期的获利必须大于其自我保护的收益。这样才能将区域合作真正落实到位,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真正发挥区域合作政策的效力。

2.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1赫希曼的非均衡理论

赫希曼认为,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企业家的缺乏等原因,平衡发展战略不可行,发展中国家应该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首先发展一部分产业,以此为动力扩大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他坚持这样的观点:经济增长是一种传递的过程,即从经济主导部门向次要部门传递,从一个产业向另一个产业传递,从一个企业向另一个企业传递,其中的连锁效应,是一个部门在投入和产出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联作用,他认为应该选择“连锁效应”大的部门进行投资。①

(2增长极理论②

该理论是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后经英美众多经济学家完善的一个极

①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年

②弗朗索瓦?佩鲁,《略论增长极概念》,郭熙保主编,《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年,334-335页

有影响力的理论。它认为:要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开发,关键是采取不平衡发展战略,配置一两个规模较大、增长迅速且具有较大地区乘数作用的区域增长极,实行重点开发。增长极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四种效应:

乘数效应:增长极中的推动性产业与其他产业间垂直的、水平的联系,这种联系分为前向联系、后向联系和旁侧联系,并通过列昂惕夫投入产出关联而对其他经济部门产生波及乘数效应。

剥夺效应:在增长极形成过程中,由于其较高的生产率,不断扩张市场、大幅提高资本收益和劳动者分配水平,导致出现对周边地区不对称的资源、人才、资本的吸纳现象。

聚集效应:增长极因其明显的外部效应,降低了投资规模和风险,形成了具有相对优势的投资区位,而使企业向其靠拢的现象。

扩散效应:增长极由于产业结构演替,企业竞争加剧,使得一些企业向外围扩散,增长极向周边地区输送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经济现象。

赫希曼的非均衡理论和增长极理论的共同点是认为区域经济不可能均衡发展,必须寻找一个高潜力的增长点,通过区别对待,加大该地区、该产业的投资力度,将其培育成本地区的增长发动机,然后通过其“乘数效应”或者“连锁效应”,带动其他地区和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择好增长极这个发动机,二是努力扩大乘数效应,即扩大其带动力、影响力和扩散力。在本文的关于闽南三角的区域合作的论述中,也采用区域应该进行非均衡发展的观点,选择哪个城市作为增长极,选择哪个产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刺激才能产生良好的乘数效应和扩散带动效应,是本文一个研究重点。

3.现实意义

本文从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探讨晋江经济发展问题,采取比较论证的方式来分析晋江与“苏南模式”下的江阴等城市的差距,进而提出追赶对策,有助于晋江从中获取相关信息,以资借鉴。晋江作为福建省经济最发达的县,在省内具有很大的优势:基本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大部分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现代化标准。但是与长、珠三角的城市发展相比,不足之处就很突出,如在企业规模、资本运作、招商引资、主导产业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只有认清自己的不足,吸收别人

的发展经验,结合晋江的实际情况加以改善运用,在省内不因成绩突出而妄自尊大,在沿海地区不因相对别人落后而妄自菲薄,发扬好“诚信、谦恭、团结、拼搏”的晋江精神,才能保证晋江在新时期的中国发展舞台上与时俱进。另外,本文的创新点之一,结合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反作用的角度分析了晋江之所以税收产出低的现象,是因为背后隐藏的企业规模小和监控体系不健全等重要因素。这对于晋江着力于培养上规模的企业和培育上档次的产业具有方向指引作用。创新点之二是根据晋江下辖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区域政策工具加以分析阐述改善策略。针对萧条、落后和膨胀三类区域,分别应用对应的奖励工具和控制工具,从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提出建议,这对改变基础较差乡镇的发展策略和提升晋江的整体竞争实力产生了启发作用。因此,希望能激励更多的人去研究晋江的发展模式,从不同角度切入、利用各种工具,综合运用多种理论,来探索发现更能促进晋江又好又快发展的办法和途径。

其次,对于中国县域经济现代化之路,研究晋江模式具有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该模式中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做法颇值借鉴;从“新晋江模式”中,看到了中国县域现代化发展的希望。”①分析晋江的发展道路会发现,晋江与国内大多数县市一样,在改革开发初期处于不发达甚至贫困状态,资源禀赋薄弱、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晋江能迅速发展到连续14年位居福建十强县(市之首?②首先一点,我认为,不是资本、不是环境、甚至不是政府作用,而是精神。晋江人拥有典型的闽南性格,“重商务实、冒险进取、爱拼才会赢”。不甘于贫困,想当老板的渴望,成为激励众多晋江人创业的最原始动力。研究晋江第一代

企业家,如恒安集团的许连捷、柒牌的洪肇奕等人,都是穷苦人,推车的、做裁缝出身,然后凭借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才使公司逐渐发展壮大。因此,学习晋江经验不能只看表面而忽视其内在精神。其次,晋江的工业也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晋江可以先模仿,再贴牌,后自创品牌,最后“创新立市”,将劳动密集型产品做到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从而壮大晋江的产业集群规模。一步一步扎实走来,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战略,战略清晰而不是好大喜功搞“大跃进”般的举动。三是晋江的各个乡镇具有各自的产业特色,市场自发的形成“一镇一品”,“珠链布局”,而不是政府强行借用行政力量来主导。因此,晋江模式的这三个特点,对

①林永传,《中新观察:县域现代化 "新晋江模式"的中国意义》,中国新闻

网,2007年11月11日,

②林永传,《侨乡晋江连续14年位居福建十强县(市之首》,中国新闻网,2007年12月05日

于中西部县市的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注重精神激励,紧跟时代需求步伐,改变盲目的招商引资,排斥政府的乱作为和不作为,是晋江模式对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道路做出的贡献。

(二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案例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列举大量的数据,从发展模式、产业实力、财税贡献、科技创新等方面,寻求个性,比较共性,发掘晋江与苏南一些城市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即投资、出口和内需上的差距;同时,通

过实例来分析税收贡献差距较大的原因,直观又深刻地阐明提高GDP创造税收贡献的系统方法。全文分析了闽南三角、福建与“长三角”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模式的异同,揭示了各地发展的历史,借鉴了长三角的先进经验,进而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文章首先通过导论阐述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然后对中国四大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做了介绍,叙述了本文的相关资料背景。进而在第三章中论述了晋江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了所处的闽南三角和福建省的经济环境,从自身内因和外在因素来论述晋江经济发展存在的客观原因。第四章敞开深入分析,在第三章内外因素的基础上,从发展模式、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势、税收收入、经济发展的三个动力、基础设施建设和地理位置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晋江在具体的政策、历史、现状和地理等因素上的全面问题,指出了问题,号清了脉,为对症下药、提出对策奠定了基础。第五章针对第四章的问题进行逐个分析和突破,首先指明晋江必须优先确立的总体发展战略,然后提出具体的改善对策,从做大企业和产业集群,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晋江具体问题乡镇的追赶策略,创新立市以提高晋江的科技实力,加大闽南三角区经济合作力度等方面,运用区域政策理论和工具,结合晋江实际情况,将区域政策和财税政策,产业集群和城市建设等理论结合起来,系统的构建起用以改善晋江发展模式的理论框架。

二、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模式概述

郡县治、天下治。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有2861个(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除外,其中:市辖区845个,县级市374

个,县1470个,自治县117个。全国县域内人口达9.1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70.9%。县域经济GDP为6.45万亿,占全国GDP的55.15%。①在长期的发展中,我国形成县域经济四大发展模式,即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东莞模式和晋江模式。下面逐一展开介绍。

(一苏南模式

苏南模式是以江苏苏南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早期的苏南模式的一个最重要特点是政府主导,政府出面组织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出资办企业,并由政府指派所谓的能人来担任企业负责人。这种组织方式将能人(企业家和社会闲散资本结合起来,很快跨越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实现了苏南乡镇企业在全国的领先发展。不可否认,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政府直接干涉企业,动员和组织生产活动,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因而成为首选形式。其原因有四:一是可以依靠“政府信用”从银行取得贷款,还可以无偿或低成本占用社区内的土地资源,获取原始积累;二是政治考虑,可以

规避来自于财产转移和国家政策歧视方面的风险。三是政府组织资源,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大,可以生产一些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如规模大型在江阴体现的最为突出。四是企业发展初期,人们的产权意识、平均主义思想严重。此时兴办社区成员名义所有、地方政府实际控制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社会比较容易接受。但是这种模式带来的长期结果是,集体资源实质上成为政府的资源,个人所有的产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民营经济、基层企业家的力量得不到发展,市场活力长期受到压制。这种早期模式本质上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政府长期强势干预的结果,使乡镇企业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和政府职能。政企不分的集体产权制度安排的隐患最终由于外部宏观环境和竞争环境(如买方市场的出现的变化而使得苏南经济滑坡,人们对苏南模式开始提出了疑问。

1998年苏南模式进行第一次改制,做法大多是把乡镇企业改成集体控股的企业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但未达到建立起企业内部治理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

①《全国县域经济总量》,中国县域经济网,https://www.doczj.com/doc/bd12315699.html,/

于是第二次改制应运而生。二次改制的方向是政企分开,打破地方政府的地方产权制度,确立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市场中的自主地位,以及私人作为独立产权主体的地位。二次改制的实质是让市场内生的发展力量发挥作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之后,苏南人民进行第三次摸索,被概括为“新苏南模式”。“新苏南模式”在过去“苏南模式”

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一个目标、两手并举、三创精神、四大创新”是其主要内涵和鲜明特色。

坚持一个目标:追求共同富裕。坚持把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的第一导向,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注意防止两极分化,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加大了收入分配调节的力度,为人民群众构筑了低保、养老、医保、征地补偿、动迁补偿等多重保障,实现了社会保障城乡全覆盖;协调好两只手: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合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经过产权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已经退出直接生产经营领域。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企业走上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轨道,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许多改制后的企业通过上市实现了股权多元化,由过去的政府主导型变成现在的股权开放型。政府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致力于构建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在城乡全覆盖;面对工业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致力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致力于生态重建和环境保护,创造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其职能定位和工作重点逐步明晰;弘扬“三创精神”: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苏南人民以艰苦创业求发展,以勇于创新谋突破,以争先创优鼓士气,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坚持外资、民资双轮驱动,坚持“亲商、安商、富商”与“亲民、安民、富民”双管齐下,走在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前列;实现四大创新:产权结构、产业发展、社会结构、发展格局创新。推进产权结构创新,即放弃单一集体经济,实现三足鼎立竞相发展。推进产业发展创新,即抛弃粗放的增长方式,实现园区集中集聚发展。推进社会结构创新,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互动统筹发展。推进发展格局创新,即摒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实现四位一体全面发展。①苏南模式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典型,其麾下的昆山、江阴、常熟、张家港等市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占据6位,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江阴更是在第五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名列第一,其他还有多

①《新苏南模式的内涵与启示》,江苏省委党校课题组,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5月9日

个县市名列前十,显示其潜力巨大。苏南模式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以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昆山经济开发区、吴江开发区为代表的园区经济,比如苏州拥有 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 9个省级开发区。二是以“江阴板块”的崛起和张家港的规模企业为代表的规模经济,江阴规模以上企业占工业总产值的87.22%。三是以常熟的5个中国名牌、2个驰名商标、11个产品全国“单打冠军”和34个江苏省名牌的品牌发展经济。①

(二温州模式

与苏南政府大力发展集体工业、带动农民致富的经济发展道路不同,温州走的是一条农民自我发动、发展个体私营工商企业、实现自我雇用的发展之路。如果说苏南在发展中更多利用的是地方政府的“先知先觉”、抢抓“历史机遇”的话,温州则是“敢为人先”、在公有制体制下坚定不移地发展私营经济。温州制度变迁的驱动力是一种内生的自发秩序作用的结果,反映出古典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而不是像苏南那样,制度创新更加受到外在宏观体制和政策变化的影响,更多的是反映出集权经济旧体制的强大作用力。温州模式下的民营经济发展具有五个特点:一是与市场的培育和建设结合在一起;二是与劳动力的大进大出结合在一起;三是与“块状经济”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四是与温州小城镇发展结合在一起;五是与温州独有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在一起。②

80 年代初期,当农村普遍实施家庭承包经营制,温州人终于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选择权,他们依靠出卖家庭手工业劳动的微薄积累和从祖先那里继承的传统手工技术,以家庭场院为场所,生产技术工艺简单、市场短缺的民用小商品。并通过自己在当地建立小商品专业市场和遍布全国各地的个体供销员组织产品销售、原料购买并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及时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扩大温州产品的市场影响力。由于血缘、亲缘、地缘关系,温州很快自发形成一村一品、乃至一乡一品的生产格局,并逐步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发展出一个产业集群,形成一条龙的专业化生产。而农民自发在家庭工业集中地建设自产自销的各类商品专业市场又进一步推动了家庭工业的发展。到80 年代中后期,温州已形成了成交额平均上亿元的全国著名十大小商品专业市

①林耸,马宗国,济南大学管理学院,《新“苏南模式”研究》,《商业时代》杂志

②李凤伟,模式可以复制(2,《向温商学习》,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场,和传统轻工业的生产基地。80年代中期以来,市场竞争加剧,温州陷入恶性竞争之中,“挂户经营”出现全面危机,温州家庭企业进入了提升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的新阶段。在企业新的扩张发展中,一些经济实力相对雄厚的家庭企业依靠自身积累逐步走上了独资企业的发展道路;而大量的家庭企业则选择了以亲缘、血缘为纽带的合伙企业,此外,还自发产生了一批股东与职工相分离、股东承担有限责任的股份制企业(类似于有限责任公司。为保证这些新生企业在当时歧视私有制企业的制度环境下得到健康发展,温州市政府利用本地是中国乡镇企业制度改革试验区的优势,于1987年颁发了中国股份合作制企业第一个地方法规性文件,将出现的各类股份企业和合伙企业取名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并明确它们为公有制企业,有效保证了企业的合法经营地位。1988—1990年温州市政府又连续发了三个文件,引导、规范股份合作企业的健康发展,同行业内的大量中小企业最终自发联合到了一起,通过规范竞争行为、强化质量监督、实现行业自律等,重新树立温州产品的形象,努力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①

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全面启动和国民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新时期,温州原有发展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逐步丧失,温州发展进入制度创新、结构升级“二次创业”的新阶段。:符合公司法标准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转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较快的家族独资企业启用职业经理人,出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个别家族企业还采取了吸收高级管理、技术人员入股的方式,从最根本的产权关系上突破家族制的限制,提升企业素质。有的企业直接与国际一流企业合股共营。不仅如此,温州企业组织模式的变革还延伸到企业运作方式、营销方式的创新。最令人注目的是温州的服装行业。在最近短短的几年内培育出“森马”、“高邦”、“美特斯邦威”、“拜丽德”等国内著名的休闲服品牌,每个企业的资产都在 5 亿元以上,他们依靠创立著名服装品牌去发展虚拟生产经营体系,实现企业扩张:利用广东的服装生产基地为其加工服装;通过在国内各地吸收加盟连锁店,建立销售网络。到2001 年,全国民营企业500 强中,温州民营企业超过了40 家。进入21 世纪以来,凭借自身在

产业规模、市场份额、品牌、产业配套体系等方面的优势条件,温州人开始了发展国际轻工重要生产基地和集散地的新阶段。温州提出建造鞋业、服装、打火机、眼镜、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苑鹏等,《制度转型、投资环境改善与减少贫困: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发展经

验》,世界银行2004上海扶贫大会经验交流会。

剃须刀、锁具、塑料、包装印刷、合成革、制笔等十大国家级轻工产品特色产业基地。“温州模式”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据统计,温州十大轻工产业的国内市场占有份额依次是,鞋业20%、服装10%、金属外壳打火机90%、眼镜80%、剃须刀60%、锁具65%、塑料56%、包装印刷 20%、合成革70%,制笔(活动铅笔和圆珠笔30%。①

(三东莞模式

东莞模式是由东莞提供土地或者已建成的标准厂房,劳动力输出大省提供廉价劳动力,外资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和管理的要素组合模式。改革开放初在全国率先打响“外资牌”,引进了1万多家外资企业。靠承接港、台以及后来日本、韩国以至欧美的产业转移,建立起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和相应的架构体系,确立了外贸出口总额居全国城市三甲的地位。如今东莞的“加工贸易”已逐步从以劳动密集型、低技术档次的传统产品为主,逐步向资本、技术密集过渡。靠“三来一补”起家的东莞,几乎所有民营企业的成长、发展都与东莞“三资”企业众多形成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对“三资”企业经验的消化吸收中,东莞的民营企业依托独立自主的决策机制、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工资与效益挂钩的分配机制等,使民营企业逐渐在一些领域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如在服装、制鞋、毛织等行业逐步取代外资企业地位,塑胶、印刷、家具等行业与外资企业形成了并驾齐驱的态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也紧随外资步伐快速跟进。不少企业的产品设计、规格、质量等技术标准已达到国际水平,具备了开拓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满天星斗”的民营企业让东莞形成了“一业带一镇、一业兴一村”的经济格局。一些镇、村

从为外商加工起家,成长为极具竞争力的本地产业群——专业镇、专业村,如虎门服装、大朗毛纺、厚街家具、石碣电子等。②这点倒与晋江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一模式中,最大的特点有三:外科手术式植入的(即指整个制造体系是从外部直接加入到该地区的,而非该地区自己的肌体内自发生长的、与该地区经济有血肉联系的产业体、外资主导的、外向型的(指其主要的部件等从外部进口,产品也主要是打外销市场,产业的利润主要由外资收获,地方获得的是税收、租金、对服务业

①《温州,走向世界的轻工产品集散地》,温州新闻网,2002-10-25

②《东莞模式:依托“三资”风生水起》,南方网,2003年9月4

日,https://www.doczj.com/doc/bd12315699.html,/zhuanti/dushi

发展的拉动,《中国企业家》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将其总结为“三外模式”。①其中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地方政府以追求外资、大规模投资为目标的情况下,往往忽视本地民营经济的成长,即便不是心存忽视,当有限的行政资源大都用来为外资提供高效率的政府服务时,当然会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一种抑制作用,致使当地经济非内生性产业严重缺乏,外向型产业很容易转移,从而威胁经济的稳定发展。事实也证明如此:东莞中小企业多、规模偏小、档次偏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等问题普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大型知名企业不多,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等,制约了东莞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为此,东莞近年来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市的一个重要支柱,提出继“外资牌”、“城市牌”之后,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力促“民营牌”,提出了“力争用5到1 0年的时

间,民营资产达到1000亿元,形成公有制经济、外资经济、民营经济三足鼎立的格局”的目标。②引导一些有条件和优势的民营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机制组建企业集团,参加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参与国营、集体企业改组、改造、参股、联营、兼并,参与“打出去”进行国际竞争。政府对民营企业像对待外资一样实行“贴身”服务和国民待遇,并提供各种支持,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好。到2006年,东莞市的GDP达2624.63亿元,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04.12亿元,占26.8%;民营经济增加值824.68亿元,占31.4%;外资经济增加值1095.82亿元,占41.8%。③民营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初步实现了预定的三足鼎立局面。

(四晋江模式

“晋江模式”是时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的罗涵先在《乡镇经济比较模式》一文中第一次提出的。其最初内涵,被概括为“以联户集资的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以侨资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国产小洋货为特征,以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道路”。④其特征被概括为以“市场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简称“三为主,一共

①老枪,“东莞模式”走进死胡同?(1,《中国城市口水战》,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

②吴冰,《东莞锁定民营经济千亿新目标》,《人民日报 .华南新闻》,2001年12月06日第三版

③《东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④《1986年晋江关键词:晋江模式》,《世纪商业评论》,2004年12月3日

同”①“传统工业、品牌立市”,通过与国际市场接轨,晋江产品走俏海内外,成为福建发展乡镇企业的典范。“晋江模式”不是某个部门、某个人提出后实施的,而是海内外三百万晋江人实践的产物。一九七八年,晋江的GDP为1.45亿元人民币,人均1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元,仅为当时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财政收入1488万元,是一个严重入不敷出的穷地方。②贫穷的晋江人,利用众多侨亲汇来的资金,盖起房子,招集村里的闲散劳动力,开始办起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做“三来一

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业务,走上了一条乡村工业化的发展路子。就这样,依靠民营经济和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以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晋江历经了一次次的蜕变和提升。一九九二年晋江撤县建市,次年就开始坐上闽省经济“龙头老大”的座椅。晋江模式将“爱拼才会赢”的奋斗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拼杀,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历了不断总结、完善、创新、发展的过程。晋江人把竞争最激烈、附加值很小的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陶瓷建材、制鞋、食品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有多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集“中国鞋都”、“中国伞都”、“全国食品工业强市”、“中国纺织工业基地”、“中国陶瓷重镇”和玩具生产基地等称号于一身。“晋江模式”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国民经济的民营性,晋江农民收入的2/3、市镇财政收入的3/4、农村社会总产值的4/5是靠民营乡镇企业提供和创造的。③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晋江企业面临内销不振外销难的局面,晋江市政府于1998年提出“品牌立市”战略,并在全省率先为鼓励企业创新创牌设立了高额奖金。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100万元。品牌战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产生了中国驰名商标27枚、中国名牌产品18项、中国出口名牌产品2件,国家免检产品及生产企业45项,连续多次被评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七匹狼、劲霸、柒牌、361°、德尔惠、金莱克、九牧王等7个品牌入选2005年“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④2006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92.5亿元,增长14.8%;连续5年GDP增幅保持在15%左右,财政总收入48.59亿元,增长25.7%。⑤2004年全市社会商品出口总值达27.2亿美元,

①1994年12月在中国农村发展道路(晋江研讨会上作出的概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