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具寿命与失效2

模具寿命与失效2

12CrNi3A 模具失效分析

《模具材料及其失效分析》 结课大作业 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2013年月日

一12CrNi3A钢简介 (1)12CrNi3A钢是中淬透性合金渗碳钢。该钢淬火,低温回火或高温回火后都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钢的低温韧性好,切削加工性能良好,当硬度为260-320HBS时,相对切削加工性为60%-70%。另外,钢退火后硬度低,塑性好,因此,既可以采用切削加工方法,也可以采用冷挤压成型方法制造模具。模具成型后需要进行渗碳处理,然后再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从而保证模具表面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而心部具有很好的韧性。但该钢有回火脆性倾向和形成白点的倾向,在冶金生产和热处理工程过程中必须注意。 …. 二12CrNi3A钢热处理特点 (1) 锻造工艺:锻造加热温度为1200℃,始锻温度1150℃,终锻温度大于850℃,锻后缓冷,锻后必须软化退火。 (2) 退火工艺:670-680℃加热,保温4-6h后以5-10℃/h的速度缓冷至600℃,再炉冷至室温,退火后的硬度<160HBS,适于冷挤压成形。 (3) 正火工艺:880-940℃加热并保温3-4h后空冷,正火后硬度≤229HBS,切削加工性良好。 (4) 渗碳及淬火工艺:12CrNi3钢材采用气体渗碳工艺时,加热温度为900-920℃,保温6-7h,可获得0.9-1.0mm的渗碳层,渗碳后预冷至800-850℃后直接油淬或空冷,淬火后表层硬度可达56-62HRC,心部硬度为250-380HBS,变形微小。 采用渗碳钢制作的模具经表面渗碳后,使表面具备高耐磨性而心部保持高强韧性,不会发生早期磨损和脆断失效。其不足之处就是热处理工艺较复杂。 三12CrNi3A钢材料的热处理规范[3] (1)对热处理工艺的要求 渗碳层的厚度压制含有矿物填料的塑料(硬性塑料)时,模具的渗碳层厚度为 1.3—1.5mm.压制软性塑料时取0.8—1.2mm。有些模具有尖齿,薄边,则取0.2—0.6mm. (2) 渗层的化学成分若采用碳氮共渗,则其耐磨性,抗氧化性,耐腐蚀性,抗粘料性均优于前者。尤其对于压制胺基塑料的模具,碳氮共渗的效果更好。 ……. (10)渗碳后淬火工艺规程,直接空冷淬火,更好的是在氨气氛围下冷却淬火。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新旧版本对照表及说明

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新旧版本对照表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3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8月1日起施行。本办法自2015年8月1日起施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6年2月21日发布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国家认监委为国家质检总局下属的副部级事业机构,不能发布部门规章,故两个管理办法都以国家质检总局令的形式对外发布。新的评审准则《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将和该办法同时生效。原证书到期机构按新准则评审将按新准则发证,国家会给与一定的过渡期, 序号项目旧办法(第86号)新办法(第163号)备注 名称名称:实验室和检查机构 但:对检查机构一直未发布评审准则; 实际上,检查机构也有检验检测,实验室也有评 价,不宜分得太细 名称:检验检测机构 统一称为:检验检测机构 将不再区分检验 机构、检测机构, 去掉检查机构的 概念。 1 法律依据第一条为规范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管理工 作,提高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活动的科学 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 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工作, 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 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 规定,制定本办法。 减少《中华人民共 和国标准化法》、 《中华人民共和 国产品质量法》作 为法律依据

序号项目旧办法(第86号)新办法(第163号)备注 2资质认定的定义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 是指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应当具有的基本条件和能力。 本办法所称的认定,是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 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 术监督部门对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基本条件和 能力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相关技术 规范或者标准实施的评价和承认活动。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检验检测机构,是指依法成 立,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 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 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的 专业技术组织。 本办法所称资质认定,是指省级以上质量技术 监督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 的规定,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 力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实施的评价许可。 资质认定包括检验检测机构计量认证。 国家质检总局将 原有产品质量检 验机构计量认证、 资格认定、实验室 和检查机构认定 三项许可合并为 一项,即检验检测 机构资质认定。产 品质量检验机构 资格认定调整为 采取其他行政管 理方式。 4管理机构第四条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 称国家认监委)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实验 室和检查机构的资质认定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 门和各自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统称地方质 监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所辖区域内的实验室 和检查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全国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工作。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 认监委)负责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统一管 理、组织实施、综合协调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 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资质认定部门)负责所辖 区域内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所辖 区域内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新增一个管理机 构 4 第二章资质认定 删除

模具的失效分析

模具的失效分析№1 一, 目的 1, 模具设计人员必须熟知如何保证模具设计正确,合理,提高模具寿命,降低成本. 2, 生产中模具失效时,能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也是工艺员应掌握的技能. 二, 模具的工作条件 1, 工装模具组成 凹模- 冷镦, 正挤, 反挤, 冲孔, 锥形凸模, 切边凹模, 切边凸模, 孔类` 螺母用凹模等. 套- 推出销套, 衬套 垫- 带孔垫块 轴类冲头–正挤, 反挤, 六方冲头, (螺母冲头), 推出销, 凸模销, 光凸模(无孔) 销, 轴, 杆. 板,块类型- 垫块,切断刀,送料滚,刀体,钳片,夹子,弹簧板,弹簧片 螺旋弹簧–拉,压 弹簧碟簧 板簧 2, 易损件(服役期短,经常更换的件) 冲头, 凹模 重点分析易损件–冲头, 凹模. 3, 模具工作条件 ①挤压冲头工作条件–以活塞销为例 上冲头 上冲头–向下运动, 下冲头–固定不动. 挤压中,上冲头受力大于下冲头. 上冲头受力情况如下: A) 向下运动–反挤坯料,冲头受压应力. B)向上运动–脱离坯料,因摩擦力冲头受拉应力. C)可能因冲头偏心,产生弯曲应力. 结论: 上冲头受力复杂,易导致失效. 上冲头最大名义压力可达2500 MPa. 在尺寸过渡处,由于应力集中, 有时应力更大于此值.

② 冷挤压凹模的工作条件 № 2 冷挤压过程中,凹模型腔表面受很大的压力,该压力使凹模产生巨大的切向拉应力. (以下插图) p 0 材料力学厚壁筒受力分析理论公式 拉应力压应力 P 1R 21 - P 0 R 20 R 20 -R 2 1P 1 -P 0R 21 R 2 0σt σr = ()+ R 2R 20 -R 21()=R 20 -R 2 1 P 1 R 21 - P 0 R 20 -)(R 20 -R 2 1R 2)(R 21 R 20P 1 -P 0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当采用整体模时,如下图 P 0 =0 代入①,②式 )(R 20 -R 21R 2 + = σt R 21 R 20P 1R 20 -R 21P 1R 21= P 1R 2 1R 20 -R 21(1+ R 20R 2 ) P 1 R 21 R 2 0R 2 R 20 -R 21()-P 1R 21 R 20 -R 21 =σr =R 20 -R 21 P 1R 21 )R 2 R 2 01-(当R=R 1 时,分别代入公式③,④得 σtR1σrR1= )R 21 R 20 1+(R 20 -R 21P 1R 21)R 21 R 2 1- (R 20 -R 21 P 1R 21=P 1 R 20 -R 21R 20 +R 21= =-P 1

《模具失效研究》参考试卷

《模具失效分析》参考试卷制作人:陈杰200810111422 侯小毅200810111419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为方便模具材料的选用,按模具的工作条件可将模具分为冷作模具、热作模具和温作模具三大类。 2. 评价冷作模具材料塑性变形抗力的指标主要是常温下的屈服点或 屈服强度;评价热作模具材料塑性变形抗力的指标则应为高温屈服点或屈服强度。 3. 在模具中常遇到的磨损形式有磨粒磨损、粘着磨损、疲劳磨损、气蚀和冲蚀磨损和腐蚀磨损等。 4. 模具失效分为非正常失效<早期失效)和正常失效两类。 5.模具常见的失效形式是磨损失效、塑性变形失效和断裂失效等。 6. 塑料模具成型工艺分为模压成型、挤压成型、注射成型三个阶段组成。 7.表面强化处理按其目的和作用可分为表面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改变型 和 表面物质保护型两大类。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 常用来制作小型切边模、落料模以及小型的拉深模具,且性能较好、应用最广的碳素工具钢是< C )。 A、T7A B、T8A C、T10A D、T12A 2. 拉深模常见的失效形式是< B )。 A、断裂 B、粘附 C、磨损 D、过量变形 3. 3Cr2W8V钢是制造< C )的典型钢种。 A、冲裁模 B、冷挤压模 C、压铸模 D、塑料模 4. 适于制造要求高耐磨性的大型、复杂和精密的塑料模的材料是< D )。 A、T10A B、CrWMn C、9SiCr D、Cr12MoV 5. 以下各项表面强化技术中属于机械强化的是< D )。 A、高频加热淬火 B、渗碳 C、镀金属 D、喷丸 6. 低淬低回、高淬高回、微细化处理、等温和分级淬火等强韧化处理工艺主要用于< A )。

模具寿命与失效

模具寿命与失效作业 ⒈模具成型工艺有哪些? 答:(一)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⑴普通模锻 普通模锻是将加热后或不加热的金属坯料放在模具型腔内,在冲击力或压力作用下,使金属的几何形状发生变化而获得与型腔一致的锻件。 普通模锻包括镦锻和热锻。镦锻又分为冷镦、温镦和热镦。 ⑵挤压成型 挤压是将金属材料放在挤压型腔内,一端施加强大压力,材料在三向受力状态下变形,从而一端的模孔中流出,获得不同零件。 挤压按凸模与材料相对运动方向分类,可分为正挤压、反挤压、复合挤压和径向挤压。按坯料温度可分为冷挤压、温挤压和热挤压。 ⑶拉拔成型 在拉拔时,材料两向受力,一向受压,通过模具的模孔而成型,获得所需形状尺寸的型材、毛坯或零件。拉拔可分为拉丝、拔管。 拉拔所获得的产品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常用于对轧制的棒料、管料的再加工,以提高质量。 ⑷冲压成型 冲压是利用冲模使材料发生分离或变形,从而获得零件的加工方法。冲压可获得形状复杂、精度高和表面质量好的零件,同时生产率很高、成本低。 冲压主要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型工序。分离工序包括冲孔、落料、切边、修整等方法。成型工序包括拉深、弯曲、胀形、翻边和校平等。 ⑸压铸成型 压铸是以一定的压力将熔融金属高速压射充填到压铸模型腔内,在压力下凝固而成形铸件的工艺方法。 ⑹塑料成型 塑料成型是在压力的作用下,将粉末状或黏流状的塑料在模具中成型,获得所需形状尺寸的塑料制品。 塑料成型种类﹕模压成型、射出成型﹑注射成型、压铸成型﹑吸塑成型﹑吹塑成型﹑发泡成型﹑中空成型、挤压成型等工艺方法。 (7)其他特殊成型 ①玻璃钢船模具制作工艺 ②全新的模具成型方法(新型模具材料(陶瓷粉)取代石墨材料制造无压浸渍法制造金刚石钻头工艺)是针对无压浸渍法制造金刚石钻头存在模具费用高、模具加工周期长等缺点,研究了一种新型模具材料(陶瓷粉)取代石墨材料,并研究了一种全新的模具成型方法,简化了模具制造工序,降低了成本。 ③烧结式PDC钻头模具成型工艺是针对烧结式PDC钻头底模手工成型困难、生产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冷压成型法制作底模,并在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底模的原材料配比和成型压力,为底模加工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新工艺。 ④注吹塑料中空容器的模具成型工艺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注塑机的注塑过程及吹塑机的吹塑过程;所述注塑过程包括:a注塑机中的定模具和动模具闭合

模具材料失效分析

1.模具寿命定义:模具因为磨损或其他形式失效、终至不可修复而报废之前所加工合格产品的件数称为模具的使用寿命,简称模具寿命。 2.失效定义:模具受到损坏,不能通过修复而继续服役时叫模具失效。 3.模具寿命与成本的关系:产品成本随着模具寿命的增加而下降,提高模具寿命可降低成本。考虑两个因素:应根据批量选择不同的模具材料和制造工艺。 4.磨损失效:由于相对运动产生磨损,使模具尺寸或表面状态发生改变,使之不能继续服役的现象,叫磨损失效。 5.磨粒磨损:外来硬质颗粒存在工件与模具接触表面之间,刮擦模具表面,引起模具表面材料脱落的现象。工件表面的硬突出物刮擦模具引起的磨损也叫磨粒磨损。 6.粘着磨损:工件与模具表面相对运动时,由于表面凹凸不平,粘着的结点发生剪切断裂,使模具表面材料转移到工件上或脱落的现象。 7.脆性断裂:断裂时不发生或发生较小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分为一次性断裂和疲劳断裂。 8.多种失效形式的交互作用:(1)磨损对断裂及塑性变形的促进作用,。磨损沟痕可成为裂纹的发源地,当由磨损形成的裂纹在有利于其向纵深发展的应力作用下,就会造成断裂。模具局部磨损后,会带来承载能力的下降和偏载,造成另一部分承受过大应力而产生塑变。(2)塑性变形对磨损和断裂的促进作用。局部塑变会改变模具零件正常的配合关系,模具间隙变小引起不均匀磨损,会加快磨损速度进而促进磨损失效。另一方面,塑变后间隙不均匀,承载面变小,会带来附加偏心载荷,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并由此产生裂纹,促进断裂失效。 9.圆角半径的影响及措施:模具零件的两个面相交处常用圆角过渡,工作部位的圆角半径对成形件质量和模具寿命影响很大。(1)凸的圆角半径对成形工艺影响大。过小的凸圆角半径在板料拉深中增加成形力,在模锻中易造成锻件折叠缺陷。(2)凹的圆角半径对模具寿命影响大。小的凹圆角半径会使局部受力恶化,在圆角半径处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易萌生裂纹导致断裂。【措施】增大圆角半径,使模具受力均匀,不易产生裂纹。 10.成形件材质与模具寿命的关系:成形件的材质有金属和非金属、固体和液体之分。(1)非金属材料和液体材料由于强度低,所需成形力小,模具受力小,模具

刀具模具失效模式分析

PVD涂层刀具、模具失效分析 郭 硕 摘要:1、阐述了刀具、模具的基本失效模式;2、失效模式与原因分析的方法;3、刀具、模具经过PVD (物理气相沉积)处理后,失效模式的分析与改善方法。 关键字:PVD、ALTiN、TiCN、TiN、磨损、失效模式 1、概述 1.1失效:即产品丧失规定功能。(国标GB3187-82中定义)比如刀具刃口磨损变钝,不能继续切削 使用。 1.2失效模式:是指失效的外在宏观表现形式和过程规律,一般可理解为失效的性质和类型。 1.3失效分析:是指判断产品失效模式,查找失效机理和原因,提出改善和预防措施的活动。 2、失效模式 2.1 主要的失效模式(针对模具、刀具、机械零件等) 2.1.1 磨损 2.1.2 断裂 2.1.3 变形 2.1.4 腐蚀 2.2 磨损 2.2.1 磨损过程(如下图所示) (1)磨合阶段(Ⅰ区,O~A) (2)正常磨损阶段(Ⅱ区,A~B) (3)快速磨损阶段,也称严重磨损阶段(Ⅲ区,B~C) 图1 磨损过程示意图 z磨损是一定会发生的,我们的分析与研究只是为了尽可能延长“正常磨损阶段”(即Ⅱ区)的时间,并能对B点的到来作出准确的预测。 2.2.2 磨损的分类

(1)粘着磨损:相对运动的物体,接触表面发生了固相粘着,使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的现象。粘着磨损情况严重时会出现“咬死”“卡死”现象。 z产生原因: ①表面粗糙,表面凸起来的部分在摩擦过程中,受到很大压力发生塑性变形,进 而彼此粘着。 ②接触的两种材料之间物理、化学特性接近,有粘着在一起的可能,比如金属之 间可能发生粘着,而金属和木材之间就不可能发生粘着。 z对于刀具、模具而言,轻微的情况就是粘料、积屑,以及进而形成的擦伤、拉毛等。 比如五金拉伸模具,模具表面粘料后,产品将出现拉毛、擦伤等异常。 (2)磨粒磨损:又称磨料磨损或研磨磨损,是指两物体接触时,一方硬度比另一方大得多时,或接触面之间存在着硬质颗粒时,所产生的磨损。 z此类磨损,在我们涂层的模具或零件应用中极为常见。因为涂层本身硬度极高,一旦脱落,其碎片就是“硬质颗粒”,它夹杂在摩擦面之间,会造成模具本身的快速 磨损。 (3)表面疲劳磨损:是指两物体接触摩擦,在交变应力作用下,材料表面疲劳,产生小坑点和很浅的细小裂纹以及由裂纹造成的下片金属脱落。表面疲劳是介于疲劳与磨损之间的破坏 形式。 z比如,冲压螺丝的十字精冲,冲压到某一寿命次数之后,十字针上就会出现很细小的裂纹和小坑点。 (4)腐蚀磨损:是指在有腐蚀性的环境下,摩擦面受到化学、电化学腐蚀与摩擦的双重作用,从而引起的破坏形式。 z塑胶模具,对于存在腐蚀性的胶料,同时受压力较大的部位(比如进胶口),在腐蚀和磨损双重作用下,就会更容易被破坏。 2.2.3 “正常磨损阶段”时间没有达到预期值(即我们所说的“寿命异常”)的失效分析,就是找 出实际发生的属于那种磨损形式,以及为何没有达到正常标准时限,并找出改善其摩擦环境 的措施。 2.2.4 在实际的磨损过程中,往往是多种磨损同时发生或交替作用,而且各种机理在里面的作用大 小也不一定,故我们在做失效模式判断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全面的分析判断。 2.3 断裂 2.3.1 断裂:是指产品在外力作用下产生裂纹进而扩展分裂成两部分或多部分的过程。对于刀具、 模具的局部断裂,我通常称为“崩刃”、“崩口”。 2.3.2 断口:即断裂形成的断面。我们分析断裂原因时,就是根据断口的痕迹与特征来判断的。 2.3.3 断裂的分类: (1)脆性断裂:材料本身的韧性不够好,在承受过大的外力时,仅发生了很小的变形就断裂。 (2)塑性断裂:材料本身韧性较好,但由于承受的外力过大,发生严重塑性变形后断裂。 (3)疲劳断裂:材料在交变应力反复作用下(如冲压加工),萌生裂纹及裂纹扩展进而造成断裂。 2.3.4 对于刀具、模具而言,发生断裂的主要原因: (1)材料问题,材料本身的强度不足以承受这般大的外力,故而断裂。 (2)热处理问题,热处理的方式或工艺不当,造成刀具、模具内部应力没有完全消除,脆性过大进而断裂。 (3)使用不当,如装夹偏位、撞车、撞刀等。 (4)加工参数设定太严苛,使得刀具、模具负荷过大,或造成机台振动,从而造成刀具、模具崩裂。

失效案例分析

工程材料失效分析 姓名:丁静 学号:201421803012

案例一乙烯裂解炉炉管破裂原因分析某石化公司化工一厂裂解车间CBL一Ⅲ型乙烯裂解炉于1998年9月投入运行,1 999年4月检查发现一根裂解炉管发生泄漏。为查明炉管泄漏原因,对失效炉管进行了综合分析。 CBL一Ⅲ型乙烯裂解炉炉管工作温度为1050~llOO℃,材质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0.35~0.60%C;1.0%~2.0%Si;1.O%~1.50%Mn;33%~38%Ni;23%~28%Cr及微量Nb.Ti.Zr等。宏观观察失效炉管表面可以看出,泄漏部位炉管内、外壁均有两个孔坑,两个孔坑在内、外表面相互对应,孔坑边缘金属略有凸起,呈火山口状。仔细观察发现,在内壁两个孔坑附近表面有一约3 mm xl mm凸棱,凸棱略高于附近炉管表面(图11-1、图11-2)。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失效炉管化学成分符合厂家技术要求。金相检查结果表明,失效炉管显微组织基体为奥氏体,晶界分布有骨架状碳化物,晶内和晶界分布有一定数量的颗粒状碳化物(图11-3)。 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颗粒状碳化物为Nb.Zr.Ti或Cr的

碳化物。晶界分布的骨架状碳化物系以铬为主的碳化物。首先,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泄漏部位炉管内、外表面的放大形貌,观察发现,所有孔坑均存在白亮色块状物。通常,不导电的非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在电子束作用下因积累电荷而呈白亮色。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白亮色块状物含有很高的稀土铈。分析认为,白亮色块状物为稀土氧化物。在泄漏部位,分别在内壁凸棱和孔坑两处,垂直于内表面制备了炉管横截面金相试样。可以看出,不论是凸棱对应部位,还是炉管内、外表面两个孔坑之间,炉管横截面均分布有宏观深灰色金属夹杂物,夹杂物在内、外表面两个孔坑之间连续贯通(图11-4)。 在扫描电镜下进一步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横截面深灰色区域同样是稀土铈的氧化物(图11-5)。采用微型拉伸试样,对失效炉管进行了1100℃短时高温拉伸试验,其结果如表11-1所示。可以看出,失效炉管1100℃高温短时拉伸性能低于厂家相关技术要求。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重点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 法》(总局令第163号)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3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8月1日起施行。 局长 2015年4月9日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工作,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检验检测机构,是指依法成立,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组织。 本办法所称资质认定,是指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实施的评价许可。 资质认定包括检验检测机构计量认证。 第三条检验检测机构从事下列活动,应当取得资质认定: (一)为司法机关作出的裁决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 (二)为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 (三)为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决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

(四)为社会经济、公益活动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 (五)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资质认定的。 第四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检验检测活动以及对检验检测机构实施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五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全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工作。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负责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统一管理、组织实施、综合协调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资质认定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国家认监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制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基本规范、评审准则以及资质认定证书和标志的式样,并予以公布。 第七条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工作应当遵循统一规范、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公平公开的原则。 第二章资质认定条件和程序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依法成立的检验检测机构,其资质认定由国家认监委负责组织实施;其他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由其所在行政区域的省级资质认定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九条申请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具有与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要求;

模具失效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模具失效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锌合金的浇注温度很低,压铸模的失效形式主要是侵蚀和磨损;铝合金、铜合金压铸模的失效形式主要是热疲劳,微信公众号:hcsteel 但侵蚀,也不能忽视。铝合金压铸模,特别是大型压铸模有时出现开裂。 压铸模的型腔表面,除受到高压高速熔融合金的冲刷外,还吸,收熔融合金在凝固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使表面层的温度剧烈上升,与其内部产生很大的温差,表面层产生压应力。当开模后,型腔表面与空气接触,受到压缩空气和涂料的激冷而产生拉应力。于是,型腔表面层受到交变应力作用,超过模具材料的疲劳极限时,产生塑性变形,在晶界处产生裂纹,这种失效称为热疲劳失效。另外,熔融合金中含有氢、氧等活性气体,使模具表面被氢化、氧化。又由于摩擦和液压冲击产生的热冲蚀磨损,加剧了热应力状态,从而产生黏附。推出铸件时,模具受到机械载荷的作用,都会导致模具的失效。总之,模具失效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①热交变应力引起的热疲劳。 ②熔融合金对模具材料的化学—物理作用。 ③压铸件脱模时,模具产生的局部应力。 影响压铸模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有:模具的工作和设备条件,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和保养,压铸件的材质、壁厚、尺寸和形状的影响,以及模具的材质、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和质量等。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①采用先进合理的毛坯锻造工艺,使碳化物分布均匀,形成合理的金属流线,提高耐磨性和各向同性以及抗胶合能力。 ②严格控制机加工质量,特别是模具工作零件的磨削加工对模具使用寿命的影响最大,主要表现在磨削时工件表面出现的磨削应力和磨削裂纹、磨削热降低了零件的耐疲劳(热疲劳和冷疲劳)能力及耐蚀能力。 ③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保证成形零件具有较高的热强度和回火稳定性,以获得较高的热疲劳抗力和耐磨性。 ④采用表面强化工艺可以阻止热裂纹的扩展,提高模具成形零件表面的强度、耐磨性和耐蚀性。 ⑤模具的装配应严格按照装配工艺进行,以达到模具图样要求。

董斌—模具失效分析

模具失效分析 目录 1引言模具失效 2模具失效形式案例分析及其改进模具磨损失效 模具断裂失效 模具塑性变形失效 3总结 4参考文献

1引言模具失效 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生产中的冲压模具经过一定时间使用后,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再冲出合格的产品,同时又不能修复的现象称为冲压模具的失效。由于冲压模具类型、结构、模具材料、工作条件的不同,所以冲压模失效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一般为塑性变形、磨损、断裂或开裂、金属疲劳及腐蚀等等。 模具的失效也可分为: 正常失效和早期失效

模具模具在工作中,与成形坯料接触,并受到相互作用力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造成磨损。当磨损使模具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发生变化而不能冲出合格的产品时,称为磨损失效,磨损失效是模具的主要失效形式,为冲模的正常失效形式,不可避免。 按磨损机理,模具磨损可分为磨粒磨损、黏着磨损、疲劳磨损、腐蚀磨损。 ①磨粒磨损硬质颗粒存在于坯料与模具接触表面之间,或坯料表面的硬突出物,刮擦模具表面引起材料脱落的现象称为磨粒磨损。 ②黏着磨损坯料与模具表面相对运动,由于表面凹凸不平,黏着部分发生剪切断裂,使模具表面材料转移或脱落的现象称为黏着磨损。 ③疲劳磨损坯料与模具表面相对运动,在循环应力的作用下,使表面材料疲劳脱落的现象称为疲劳磨损。 ④腐蚀磨损在摩擦过程中,模具表面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引起表层材料脱落的现象称为腐蚀磨损。 在模具与坯料相对运动过程中,实际磨损情况非常复杂。工作中可能出现多种磨损形式,它们相互促进,最后以一种磨损形式失效。 冲裁模的工作条件 冲裁模具主要用于各种板料的冲切。从冲裁工艺分析中我们已经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解读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解读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新修订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15年4月2日以质检总局令第163号发布,决定自今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改革,完善资质认定管理法规,营造公平竞争、有序开放的检验检测市场环境,推动检验检测高技术现代服务业做强做大、健康发展,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部署,2015年4月9日质检总局发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质检总局法规司、国家认监委有关负责人就该办法的有关内容和改革亮点进行了解读。 一、科学设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项目,依法合规。 按照国务院减少和下放行政许可项目的部署,国家质检总局将原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资格认定、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定三项许可合并为一项,即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资格认定调整为采取其他行政管理方式。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实行一次受理、一次评审、一次许可决定,进一步完善统一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数据和结果的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准入制度。 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原则,办法中明确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实施范围,清晰界定了检验检测机构定义,强调了为司法机关作出的裁决、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决定、为社会经济、公益活动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取得资质认定。 二、放宽检验检测机构主体准入条件,公平竞争。 一是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法治原则,办法中明确凡是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均可申请资质认定,其中包括依法取得工商行政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分支机构和特殊普通合伙企业、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其他组织,目的是消除部门、行业和地域垄断、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活动,营造各类主体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提高市场化程度。二是突出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要求,从“人、机、料、法、环”等五个方面,科学制定资质认定条件,确定检验检测机构专业技术组织的属性。三是取消了在华设立外资检验检测机构的外方投资者应当具有三年以上检验检测从业经历的规定,体现国民待遇,鼓励公平竞争。 三、延长许可有效周期,优化许可评审程序,减轻机构负担。

《模具寿命与材料》试卷(A卷)

《模具寿命与材料》试卷(A卷) 咸宁职院模具专升本自考助学班0901 一、填空(30分,1分/空) 1.根据模具工作条件,将模具钢划分为、 和三大类。 2.模具失效的基本形式有:、、。 3.表征材料的弹性、塑性、形变强化率、强度和韧性等一系列不同物理量组合的一种综合性能指标的是。 4.影响冷作模具钢性能的决定性因素是。 5.对钢表面具有钝化作用,使钢具有抗氧化能力的合金元素是。6.碳素工具钢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 7.冷作模具钢的强韧化处理工艺包括、、 、和分级处理。 8.时效硬化钢塑料模的热处理工艺分两步基本工序。首先进行,第二步进行。 9.韧性不是单一的性能指标,而是和的综合表现。10.电镀工艺通常包括、和三个部分。11.碳氮共渗(软氮化)是向钢件表面同时渗入和并 以为主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12.评价冷作模具材料塑性变形抗力的指标主要是常温下的和. 。13.热处理工艺性主要包括:、、、过热敏感性,淬火变形与开裂倾向等。 二、不定项选择(20分) 1.模具表面硬化和强化的目的是() A.提高模具的耐磨性 B.提高模具的耐热性、耐蚀性 C.提高模具的抗咬合性和疲劳强度 D.提高模具的塑性 2.冷作模具材料必须具备适宜的工艺性能,主要包括() A. 可锻性 B . 可切削性 C. 可磨削性 D. 热处理工艺性等 3.影响模具寿命的主要因素有() A. 模具结构设计 B. 模具制造质量 C. 模具材料 D. 模具的使用 E. 模具热处理质量与表面强化 4.压铸模用钢3Cr2W8V采用等温退火后组织为() A. 索氏体与碳化物 B. 莱氏体与碳化物 C. 珠光体与碳化物 D. 托氏体与碳化物 5.其它热作模具材料有() A. 硬质合金 B. 高温合金 C. 难熔金属合金 D. 压铸模用铜合金 6.塑料模常见的失效形式有() A. 磨损 B. 塑性变形 C. 断裂 D. 腐蚀 7.对于T7A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钢中不含有硅元素 B. 属于碳素工具钢 C. 是低淬透性冷作模具钢 D. C的质量分数为0.7% 8.常用的压铸模用钢有() A. 钨系 B. 铬系 C. 铬钼系 D. 铬钨钼系 9.改变表面化学成分的模具表面强化方法有() A. 高频加热表面淬火 B. PVD C. 软氮化处理 D. TD法 10.目前常用的压铸金属材料主要有() A. 锌合金 B. 铝或美合金 C. 铜合金 D. 钢铁 三、判断(正确划“√”,错误划“×”,共10分) ( )1. 钢结硬质合金是以钢为粘结相,以碳化物(主要是碳化钛、碳化钨)做硬质相,用粉末冶金方法生产的复合材料。 ( )2. 冷作模具的选材原则是:首先要满足模具的使用性能要求,同时兼顾材料的工艺性和经济型。 ( )3. 热作模具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是强化铁素体和增加淬透性,为了防止回火脆性加入了Mn、V等元素。 ( )4. 压铸模用钢3Cr2W8V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钢的硬度降低,抗拉强度

模具的失效分析

模具的失效分析 一,目的 1,模具设计人员必须熟知如何保证模具设计正确,合理,提高模具寿命,降低成本. 2,生产中模具失效时,能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也是工艺员应掌握的技能?二,模具的工作条件 1,工装模具组成 「凹模- 冷镦,正挤,反挤,冲孔,锥形凸模,切边凹模,切边凸模,孔类' 螺母用凹模等? 套- 推出销套,衬套 -垫- 带孔垫块 轴类厂冲头-正挤,反挤,六方冲头,(螺母冲头),推出销,凸模销,光凸模(无孔)—销,轴,杆. 板,块类型- 垫块,切断刀,送料滚,刀体,钳片,夹子,弹簧板,弹簧片 哪旋弹簧-拉,压 弹簧碟簧 —板簧 2,易损件(服役期短,经常更换的件) 冲头,凹模 重点分析易损件-冲头,凹模? 3,模具工作条件 ①挤压冲头工作条件-以活塞销为例 上冲头-向下运动,下冲头-固定不动? 挤压中,上冲头受力大于下冲头?上冲头受力情况如下: A)向下运动-反挤坯料,冲头受压应力? B)向上运动-脱离坯料,因摩擦力冲头受拉应力? C)可能因冲头偏心,产生弯曲应力? 结论:上冲头受力复杂,易导致失效?上冲头最大名义压力可达2500 MPa. 在尺寸过渡处,由于应力集中,有时应力更大于此值?

(T r b tRi b rRi P 1R 2 R 2 -R 2 P i R[ R 2 -R 1 R 21 R R - 2 O R P i R 2 R 2 R 2 ( R 2 -R 2 ) 当R=R i 时,分别代入公式③ R 2 R i 2 ,④得 P i R ? R 2 -R 2 )=P i P i R i 2 R 2 -R 2 (i- R 2 R 2 ) =-P i = — i+4 ③ R o -R i R 2 +R 2 R 2 -R 2 R 2 ② 冷挤压凹模的工作条件 血2 冷挤压过程中,凹模型腔表面受很大的压力,该压力使凹模产生巨大的切向拉 应力? (以下插图) 拉应力 t = PiRi - Po R 0 + Ri R0 ( Pi -Po ) R O -R 2 R 2( R 2-R 2 ) 压应力 P i R i 2 - P o R 2 R 2 -R i 2 R 2 R 2( P i -P o ) R 2 ( R 2 -R i 2 ) 当采用整体模时,如下图 P 0 =0代入①,②式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

163号令,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发生了这些重要变化 当前,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正处于整合改革的关键时期。2015年8月1日起,新发布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163号令”)代替了运行9年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86号令”),重新构建了资质认定的新制度体系。如今,新的管理办法已实施3月有余,《质量与认证》杂志也在11月刊关注中,对新修订后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163号令)和《认证机构管理办法》(164号令)做了专题解读。质量与认证微信(ID:cncete)将选择部分文章进行发布,以飨读者。 015年8月1日起,新发布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163号令”)代替了运行9年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86号令”),重新构建了资质认定的新制度体系。 1制度体系更加简练 从86号令到163号令,资质认定制度体系的结构更加简单、清晰,变化见附图。 1、从“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到“检验检测机构” 163号令中出现了“检验检测机构”的概念,抛弃了86号令中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概念。 163号令指出,检验检测机构是指“依法成立,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组织”。这一解释是行政管理文件的解释方式,并非标准化的术语,但可最大限度地概括、体现资质认定对象的共性属性,从而明确资质认定制度实施的主体和边界。换言之,检验检测机构是泛指从事检测活动、检验活动(或者两种活动都涉及)的各类技术机构,这些机构如果需要对社会出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应当首先取得资质认定,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2、立法依据中删除《标准化法》和《产品质量法》 86号令的立法依据中包括了《计量法》《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和《认证认可条例》等4部法律法规,但在163号令中,只有《计量法》和《认证认可条例》两部。 由于法律法规依据删除,“审查认可”制度也消失在新的163号令中,不再作为资质认定的一种形式而规定。在163号令起草过程中,行业日益认识到,依据《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而派生的“审查认可”制度,实际上是检验检测机构承担特定政府任务而形成的一套“资格”管理制度,与资质认定制度作为“普通市场准入”制度的定位性质上存在不同。结合国家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制度、推动政府购买服务的改革方向,“审查认可”这一具有浓厚“计划体制”色彩的许可制度被取消,以进一步促进检验检测市场的公平竞争。 2释放改革红利 为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163号令释放了一系列改革红利,降低检验检测机构事前审批的复杂程序,激发检验检测市场的增长动力和发展活力。 1、延长证书有效期、简化许可程序 163号令对于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由3年延长到6年,中间不设置监督评审,大大减轻了检验检测机构评审的频次和负担。结合检验检测机构自我声明、资质认定部门分类监管和诚信档案,资质认定部门对于复评审、分支机构评审等情况,对具备条件的检验检测机构可以采取“文件评审”或者其他简化评审的方式,可进一步减轻检验检测机构评审负担。此外,163号令明确规定技术评审时限最长不超过45个工作日,评审用时大幅度下降。也基于此,163号令规定检验检测机构提交复评审申请的时间为“提前3个月”,较86号令规定的6个月缩短一半,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放宽准入,允许“其他组织”取得资质认定

模具的寿命与失效外文翻译、中英文翻译、外文文献翻译

翻译原文二: Die Life and Die Failure Proper selection of the de material and of the die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determines, to a large extent, the useful life of forming des. Dies may have to be replaced for a number of reasons, such as changes n dimensions due to wear or plastic deformation, deterioration of the surface finish, breakdown of lubrication, and cracking or breakage. In hot impression die forging, the principal modes of die failure are erosion, thermal fatigue, mechanical fatigue and permanent (plastic) deformation. In erosion, also commonly called die wear, material is actually removed from the die surface by pressure and sliding of the deforming material, wear resistance of the die material, die surface temperature, relative sliding speed at the die/material interface and the nature of the interface layer are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influencing abrasive die wear. Thermal fatigue occurs on the surface of the die impression in hot forming and results in “heat checking”. Thermal fatigue results from cyclic yelling of the de surface due to contact with the hot deforming material. This contact causes the surface layers to expend, and, because of the very steep temperature gradients, the surface layers are subject to compressive stresses. At sufficiently high temperatures, these compressive stresses may cause the surface layers to deform. When the de surface cools, a stress reversal may occur and the surface layers will then be n tension. After repeated cycling in this manner, fatigue will cause formation of a crack pattern that s recognized as heat checking. Die breakage or cracking is due to mechanical fatigue and occurs in cases where the dies are overloaded and local stresses are high. The dies are subject to alternating stresses due to loading and unloading during the deformation process and this causes crack initiation and eventual failure. Die life and de failure are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die materials under the conditions that exist in a given deformation proces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