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健康产业模式分析

美国健康产业模式分析

美国健康产业模式分析
美国健康产业模式分析

美国健康产业模式分析

对任何一个像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再没有比身心健康、受到良好教育的国民更重要的资源了。健康医疗产业是美国第一大产业,约占GDP的15%。在维护公众健康、抵抗传染病和生化武器攻击方面,美国模式是健全社会机体各细胞基础上的中枢快速反应机制。

人们对危机的认识总是逐渐展开而非一步到位的,尤其像中国这样有着乐观传统的民族。但面对今年“非典”、乙脑带来的一系列考验,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呼吁,应“重建公众健康”(Rebuild Public Health)。试想,一个疾病横行、公共设施落后、污染严重的城市,房地产怎么会值钱?财富的创造怎么会持久?

研究发现,解决社会问题的一切努力离不开市场经济,任何对市场机制的破坏都无法达到增强社会机体持久健康的目的,反而会造成系统的腐朽。所以,重建公众健康一定是伴随着重建一个市场化的医疗和健康产业。中国一度相对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在改革开放后反而逐渐衰落,证明了没有建立在市场原则下的体制,是没有持久生命力的。那么如何健全公众健康系统,并使之在逐利的市场和公共事业之间保持平衡?我们发现,美国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样板。

自下而上的紧急反应体系

美国在建立大规模传染病、生化武器袭击等紧急反应体系时,分为3个层次。由于美国

是一个自下而上组织起来的联邦制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它们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时仍立足于现有体制:

第一层次:城镇和州级公共卫生机构。美国政体大体按照市(City)-郡县(county)-州(state)来组织。联邦政府是全国性机构,而各地行政官员大都是该行政区内直选出来的,这就决定了美国公共卫生部门都是对下不对上负责的,结果是美国各城镇从最基层开始,就有负责本地公共卫生的各类官方、半官方乃至民间组织。由于关心本地公共卫生的人莫过于本社区居民,所以任何关心本街道、社区、城镇的公民都可以自发组织起来。美国较大的城镇都设有公共卫生部(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它们与联邦政府的卫生部没有所属关系,之所以也叫“卫生部”,是表示他们与联邦“卫生部”没有行政级别的高低之分。这些公共卫生部门专责于建立疾病监视系统、雇佣流行病专业人士以应对突现的可疑症状。

至于疾病监视系统,也因各地而异。比如某城镇的居民非常分散而贫穷,公共卫生官员便采取平时多走访的方式,而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如纽约,则配备了先进的电子防御网络。这种组织结构的好处是,各地公共卫生资源的配置切合本地实际,投资也是量力而行,缺点是系统间的横向沟通不一定有效和及时,因为不同地区的公共卫生部门不属于一个“主管机构”,如果他们不主动沟通,谁也勉强不了他们。而且,各地区由于贫富差别大,公共卫生服务水准可能相差悬殊,发达地区甚至建立了自己的传染病实验室,落后地区则只有“赤脚医生”。

第二层次:各种所有权的医院和医疗机构。各医院都是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且越来越多地成为某个连锁医院的成员。它们大多都有7天24小时随时开门的急诊室-急诊室不能拒

绝急诊病人,所以流行病爆发时,他们往往是最前线,也是信息的最初来源。美国医院的坐班医生一般都相当有责任心,如发现一种疾病传染性极强且自己束手无策,都会主动通知当地公共卫生部门。

第三层次:联邦级别的机构。它们拥有更多的资源。在防止“非典”的战斗中,美国人更加熟知了美国卫生部属下的疾病控制中心(CDC)。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它会及时发布信息,这对指导公众应对疫情、稳定人心至关重要。因此,成立于1946年的CDC,起着领导美国各级卫生机构和全国民众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信息中心和指挥中心作用。

该中心总部设在亚特兰大,拥有170多个专业的8500名雇员,他们与遍及全美的各级卫生机构一起,形成全国性的疾病监控系统。该系统严密监控世界各地和全美疫情,并及时收集、发布信息,迅速采取必要措施。他们建有危机处理中心和信息发布机制,并正努力与地方公共卫生部门和组织联合组建“主动式”健康警告网络(Health Alert Network),令公共卫生部门主动搜集实时信息,包括急诊室病人的病理特征、各地药物的销售情况等,并不断进行分析和判断,以更早地发现传染病苗头。

尽管以上思路似乎已相当全面,但美国人仍认为距理想还相当遥远。比如如何给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各有侧重的家庭医生、医院医生进行培训,以及配置更高效的报告系统,仍存有相当大的问题。尤其对于财务状况不好的城镇和州,由于各级公共卫生机构和组织的财务并不实行统一管理,谁来投资是个大问题。当然最要命的还是缺乏人手,流行病专业显然不是热门专业,虽然国家级实验室吸引了不少人才,但城镇和州的公共卫生部门就要靠人们的献身精神和荣誉感了。尤其近年来经济不好,地方政府赤字增多,公共卫生往往是牺牲品。

而无相应人才,任何反应体制都是纸上谈兵。

而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公共卫生处于一个悖论之中:搞得越成功,越难得到社会和政府的重视。显然,公共卫生成功意味着没有传染病发生,公众也就会麻痹大意,不仅不会呼吁给它投资,而且认为随着医学进步,各种新药不断出现,公共卫生似乎没必要单独存在了。同时,美国政客们都要参加竞选,民众们不关心的问题政治家当然也不用关心了。

由此可见,尽管社会制度有所不同,但美国公共卫生体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与中国有非常多的类似之处。但美国对付这些困难是建立在强大的健康和医疗产业基础上的,我们在学习美国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之前,先要了解一下美国这个最大的产业。

市场经济下的健康和医疗产业

美国健康医疗产业(Health Care Industry)分4个部分:医生和医院、药品行业、健康管理(Managed Care,帮助消费者与医生、医院、药店讨价还价的组织)及各种仪器暨相关产品生产的行业。

医生和医院。美国各种医院设施都已按市场需求形成不同层次的产业。例如治疗医院(Acute-care hospitals)是能够进行较全面诊断和治疗常见病的综合性医院,它们共有4915家,2000年总收入为3420亿美元。这些医院有的是盈利企业,有的是非营利组织,还有上市公司。

残疾人康复医院(Rehabilitation hospitals)有177家,心理疾病专门医院则有499家。在为老年人服务方面,2002年时护理中心(nursing home)有15239家,它们有点像养老院,提供饮食、护理、保健乃至日常娱乐服务,许多不愿给家人添麻烦的病人也经常住在里面。护理中心常采用连锁模式经营。

专门养老的机构叫“生活辅助设施”(Assisted-living facilities),它们就跟旅馆一样,提供老人日常起居的照顾和一些慢性老年疾病的医疗。它们在全美有3000家,共有80万老人居住在里面。“护理中心”和“生活辅助设施”之所以盛行,是因为美国人对健康医疗的成本非常看重,如果人们发现这些机构在护理和照顾老弱人生活方面能为社会和家庭节省成本,自然就有人投资和经营这些机构,且经营效率非常高,否则就会在竞争中落马。

美国健康医疗行业经营非常灵活,只要市场有变化,就会有新的商业模式诞生。比如家庭对上门服务需求增加时,首先是医院增加了上门服务,后来有人干脆成立了专门提供上门服务的公司,提供呼吸机服务、送营养品、上门注射、为进食困难的病人维护食物管等。总之只要有市场,就有人创业,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太多的进入壁垒。

药品行业。美国的制度明显偏向于大制药厂,鼓励新药的研制。美国药厂的研发费用多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而且其研发费用所占销售收入比重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实际上,药厂的生存环境非常艰巨,但社会仍对美国的药价尤其是专利药价非常不满,尽管药价在患者药费支出的比例在逐年下降。

医疗设备和器具。美国既是全球主要医疗设备和器具的最大市场,又是大出口国,因为

美国拥有促进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严格的质量监督体系。

健康管理产业。健康医疗产品和服务是非常有知识含量的消费品,普通消费者没有能力去辨别其好坏,而无论是连锁医院、医生还是药厂,都是精通专业、组织严密的团体,那么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如何与商家讨价还价?

美国的办法是市场和政府双管齐下。市场方面,让消费者自己组织Managed Care Organization(MCO,即控制日常健康护理成本的组织)。美国最早(1933年)的医疗消费形式是消费者每月付固定费用,然后免费享受各种医疗保健。随着医疗消费种类的增多、各种医疗服务覆盖面的不同、支付方式不同、雇佣医生的形式不同,MCO这个行业不断在演化。总的来说,规模越来越大。

美国8000多万中产阶级在各种MCO组织的覆盖之下,最大的组织代表了1700多万消费者。这种组织与供给方谈判自然可以得到更好的条件,消费者需要打官司时,也有MCO雇佣的优秀律师去出面,因而他们不会为怕耽误时间或出不起钱而忍气吞声。随着经济情况转差,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和政府都鼓励雇员参与MCO。许多MCO是上市公司,其股价表现越来越好。

政府方面,联邦政府举办的Medicare和州政府举办的Medicaid是主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它们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税收,但政府已逐渐缩小覆盖面,因为政府提供这些服务并非最有效率,且常常出现欺诈现象。随着商业机构的成熟,当然是要交给市场去管了。从图4中可以看出,1962-2002年间患者自己掏腰包的部分在减少,但患者与私立保险公司共用支出的医疗费总额不变,表明美国商业医疗保险在逐步走向成熟。1962年以来,美国开始搞福利

社会,因而由政府承担的部分在上个世纪60-80年代间不断上升,但随着商业保险的成熟,商业医疗保险和医疗管理组织逐渐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其经营情况也越来越好。

从薄弱环节入手

美国重视公共卫生的薄弱环节。毫无疑问,富裕群体会得到更好的医疗保健,富裕地区的卫生健康系统通常也较发达,即使没有刻意去建立公共卫生防御系统,也较容易发现和防治传染病。所以经济增长和健康医疗产业的建立,是公共卫生防御系统的根基。

就国家而言,领土小的国家即使一些地区较落后,出问题时也较容易与首都或富裕地区沟通,并迅速调集资源堵住漏洞。但在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状况差别大的国家,各地公共卫生防御就不能相差太远,因为信息的通报和从中枢调动资源的速度都是有限的。既然如此,政府就必须清楚哪些人没有被社会健康医疗系统所覆盖,并针对这些情况进行补救,否则任何补救措施都可能弄巧成拙。同时,各种设施的均衡发展很重要,比如中国香港有一段时间财政盈余多,政府大量投资于公立医院,覆盖面是大了,但由于公立医院消费物美价廉,所以许多有支付能力的人都不需要私立医院或医生的服务了,造成私立医疗行业萎缩。等到香港的财政状况恶化后,这种全局性的措手不及就非常明显了。

美国对没有被医疗保健体制覆盖的对象不断进行调查,并总结出趋势和原因。例如1999年美国审计署发现一种与流行看法相反的趋势:一般人认为无医疗保险的人都是无正式工作的,但审计署发现其中3/4者实际上有工作,只是许多人就职于小公司,没有很好的保险福利,这些人又不属于政府救济的范围。他们还发现,有些行业里无保险的人要多于平均水平,

这些人成为社会卫生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那么知道了社会薄弱环节在哪里后,谁来提供服务呢?说到底这是个资金分配问题。一种是把钱直接给医院,让其免费或低收费给穷人看病,这显然行不通,只会把医院变成管钱的地方,造成医院腐败。另一种方法是让更多的穷人享受医疗保险,让保险机构或MCO去监督医院,但问题是保险机构往往都是商业机构,甚至是上市公司,它们必须选择是为“人民”还是股民负责。如果是为后者,他们就要为营利而降低服务质量(即要求医生尽量少开好药并采取保守治疗,而这种质量的降低非常难以监督);如果是为“人民”,公司就会做出相反的举动而有损股东权益。

目前该问题在美国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总体的做法是利用税收优惠鼓励雇主为雇员提供医疗保险,如果是“个体户”为自己购买医疗保险,也有所得税上的抵免。雇主虽然希望降低成本,也更需要健康的雇员,所以他们会去自动掌握一个平衡。这样,社会的主要就业人口就能够在企业层面得到保障,国家的财力则可进一步覆盖更多的弱势群体。

紧急反应体系和健康护理业互动:

西尼罗河病毒案例

1999年夏,西尼罗河病毒(West Nile,一种从未在西半球出现的病毒)突然在纽约出现,感染了数十人,至少7人死亡,美国东部一度陷入恐慌,让我们看看美国医疗体系是如何面对这一事故的。

人类第一次发现西尼罗河病毒是在1937年的非洲乌干达。这种病毒曾经长时间困扰非洲、西亚和中东。它靠蚊虫叮咬来传播,染病的人最初只是头痛、喉咙肿痛、背痛伴有疲劳感,但如得不到很好的医治,患者会得脑炎甚至细菌性肺炎。迄今仍没有抗该病毒的特效药发明出来。

1999年6月底,纽约一名兽医发现纽约皇后区死了许多鸟,且这些鸟都出现了神经紊乱症状。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他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就将死鸟寄给了纽约州环保部门,那里的野生动物病理学家们就与纽约地区的动物园合作,于8月开始展开调查。

8月末,皇后区一家社区医院传染病科发现该院脑炎和脑膜炎患者明显增加。由于该院是位于贫民区的小医院,他们对这些患者同时出现的一些其他症状无法解释,也无力进行研究,于是向纽约市卫生部属下的传染病局求援。纽约市的卫生人员也无法解释,就向纽约州和全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寄送了病毒样本。9月3日,CDC宣布,该病毒是圣路易斯病毒,在美国其他地区出现过。CDC在宣布的同时,指出蚊子是主要的传染途径,于是纽约城各种媒体和官方都号召市民参与灭蚊。

但美国各州和市政当局的研究力量也很强,他们很快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圣路易斯病毒感染的症状虽然与此很类似,但从未听说圣路易斯病毒杀死过鸟类。CDC争辩说脑炎和脑膜炎患者明显增加与鸟类死亡两起事件没有关联。州和市政工作人员于是求助美国农业部下属的一些实验室-他们有更多的动物传染病经验,其结论是鸟类并非感染了圣路易斯病毒。

9月15日,纽约市邀请了一名在纽约做访问学者的加利福尼亚专家,并与康涅狄格州对蚊虫有专门研究的实验室合作,得出独立的结论:人和鸟类感染的病毒是同一种。

9月23日,学术界和CDC都重新做了实验,证实该种病毒在美国本土从未出现过。9月27日,CDC纠正错误:这是西尼罗河病毒,人和动物都有可能受到侵袭。在此基础上,各级公共卫生部门展开了广泛的调查,涉及数百人,最后证实62人感染了病毒,7人死亡。这些调查包括对纽约皇后区人口抽样调查,估计该区人口1.2-4.1%的血液里出现了对西尼罗河病毒的抗体,但在对蚊虫大规模清剿和环境卫生整治后,脑炎和脑膜炎的爆发却被制止住了。

及时诊断出病毒的种类对控制病毒的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传染圣路易斯病毒的蚊子大多活动在晚上,而传染西尼罗河病毒的蚊子大都在白天活动。另外,由于病毒已扩散到了鸟类,鸟类又是随着季节迁移的,所以抑制这种病毒就必须得到所有候鸟迁徙途径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配合。因而从2000年起,美国CDC和农业部等机构设置了在候鸟迁徙途径上的许多监视点,使可能带有病毒的候鸟群在从南美飞往美国的路上就被侦测到,以使美国东北部的纽约等大城市可以获得提前警告。此后,西尼罗河病毒的传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西尼罗河病毒中的经验教训

尽管美国在健康医疗和公共卫生方面的开支看起来骇人听闻,但我们也不能把公众健康完全看成一个投资问题。事实上,美国的人工要比中国贵得多,在中国完全可以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但如何组织是个关键。参照美国模板,我们至少可以借鉴以下几点。

各种智力和财务资源应适当向监控网络的边缘分布。各国家和地区都容易出现资源向首府地区集中的趋势。但在防治传染病的过程中,初始事件的控制非常关键,如果传染范围扩大,社会就要动用更多资源与之搏斗。2000年,美国卫生部和CDC从国会获得1000万美元,用于西尼罗河的防治,他们将其中的450万美元交给候鸟迁移路径上的19个州,建立各州对人、蚊及鸟类中西尼罗河病毒出现的监视系统。另将270万美元给了其他31个州,以完善其总的监测系统。这样他们就把大多数经费推到基层了,而在中国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与“按政级别分配资源”的传统观点做斗争了。

监测系统的最前线是各类医护人员和医院。即使是专业人员,也往往对传染病没什么警觉性,且传染病越是不常发生,越容易麻痹大意,所以无论哪个国家都要对普及教育长抓不懈。美国的办法是不断举办各种官方或非官方组织的各种知识讲座,同时要求相关人员对疫情或疫情苗头要报告什么、何时报告和向谁报告要做出详细规定,否则不容易落实。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美国医生对传染病及相关申报制度并不清楚,且美国城镇和州的公共卫生部门也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人力充足、经验丰富。就纽约这个美国最繁荣的都市(1300万人)来说,在西尼罗河病毒爆发时,该市卫生部负责监测和调查的不过8个人,同时需要调查的案件却超过50个。而且一旦某个案件可能被证实,工作人员就必须没有休假地连续工作,很多人都不愿意做这种工作。纽约官员指出,如果西尼罗河病毒爆发时还有另外一种疾病开始爆发,公共卫生部门就相当被动了。所以没有私人医生和医院的配合是不可想象的,其实美国私人医疗健康行业的资源非常强大,在与西尼罗河病毒爆发做斗争的时候,纽约当局就多次邀请独立的业界专家帮助。

危机一旦发生,如何处理就要跟上,不能以缺乏经验作为借口。以西尼罗河病毒为例,这种人和动物界都被侵袭的案例以前也不多见,但各类组织和管理机构在危机爆发后,几乎每天都召开电话会议,参会者为各界人士,常有上百人。很明显,任何专家和权威机构都可能出错,如果CDC以级别压人,纠正错误也不会那么快。一个强大的医疗健康产业使民间的研究和资源并不少于政府,由于产业的活力经常比政府投资更有成效,所以平时多支持民间产业,使整个社会资源迅速扩大,危急时刻政府可以借助的资源就多了。

不能对所谓的“监控系统”产生迷信。尽管美国的系统是相对有效的,但因其国土广大、社会成分复杂,所以问题也很多。例如在西尼罗河病毒爆发时,联邦级的CDC实验室系统并没有和纽约州实验室系统建立合作关系,它们的数据库都没有联网,一家实验室的实验结果须通过电话或传真分享给另一个实验室,另一个实验室还要手工输入自己的电脑才能与自己的实验结果做比较。至于动物护理行业,农业与公共卫生系统的信息分享也没有正常的渠道,只能依靠当事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关系网了。

可是这反过来也证明,没有太先进的系统也并不等于面对危机束手无策,一个社会对传染病爆发的反应最终还取决于专业人士和政府的责任感。在总结教训时,不能总是把责任推给没有基础建设。西尼罗河病毒爆发时,全美能够识别这种病毒的机构也不过两家,但在危机爆发时,得到样本的实验室发现自己无法识别病毒后,就迅速向全国医学界通报和求援。另外,CDC也没有因为自己已公布相关鉴定结果而压制其它反对意见。事实上,美国各实验室无论是各级政府机构所属的,还是大学、非营利组织或工业界所属的,其工作人员由于不断流动,非常容易合作,并有着科学家那种“惺惺相惜”的味道。因此,CDC的领导很难下

令禁止所属实验室拒绝做可能与自己的“官方”结论相左的实验。

6-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学生毕业论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学生姓名: 入学时间:2008.9 专业名称: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班级:08汽车营销一班 指导教师: 职称:讲师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二〇一一年五月 摘要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营企业多数是私营企业(私企),由于传统共产主义反对私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便将它们命名为“民营企业”。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是没有“民营企业”的概念,“民营企业”只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民营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如今中国的民营企业高度发达,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历程,截止2008年六月,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超过500万户,优秀民营企业家数不胜数。而企业的管理模式从单一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到如今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更是经过了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演变,家族式与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利弊,如何优化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等问题。 关键词: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家族式管理;现代化管理;制度改善与创新

目录 0 引言 (1) 1.企业管理模式的概念 (2) 2.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 (3) 2.1初创阶段 (3) 2.2成长阶段 (3) 2.3 快速发展阶段 (4) 2.4 思考 (4) 3.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现状 (6) 3.1 民营企业发展的优势 (6) 3.2 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缺陷 (6) 3.2.1企业股权单一,企业管理家族化 (6) 3.2.2经营管理集权化 (7) 3.2.3决策机制不健全,缺少科学的决策机制 (7) 3.2.4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倾向人治 (7) 3.2.5重视硬件建设,忽视企业文化的作用 (8) 3.2.6 组织制度缺失,造成效率低下 (8) 3.2.7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 (8) 3.2.8靠策划起家,缺乏核心竞争力 (9) 3.2.9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9) 4.我国民营企业家族式的管理模式 (10) 4.1 家族式经营 (10) 4.2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的负面影响 (10) 4.2.1 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 (10) 4.2.2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 (11) 4.2.3对“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影响 (11) 5.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优化模型 (13) 5.1 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因素分析 (13)

节能环保产业分析

节能环保产业分析 一、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是经济高增长之后的必然选择 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国家必然面对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诸多社会问题。经济转型势在必行,而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还可以作为经济转型期的重要产业,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包括了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等三大方面的内容;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等诸多领域。 从投资规模看,预计“十二五”末节能环保领域的总产值将达到 4.5万亿。根据《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的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 1.41万亿元,其中节能产业2700 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6600 亿元,环保产业4800 亿元。中信证券研究部预计到2015 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有望达到 4.5万亿,其中节能产业1.6万亿,环保产业 1.1 万亿,资源循环利用产业1.8 万亿。 1. 工业节能产业 针对我国不同行业、地区间的节能现状,结合我国现阶段以及中长期的节能目标,按照节能方式划分,工业节能又可主要分为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等三大类。 1.1电机系统节能空间依旧巨大 技术节能主要是采用技术革新的手段降低能耗,其主要包括余热余压利用、工业锅炉、电机系统、输配电系统,以及电力、钢铁、有色、

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传统产业的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等。而电机系统又可以细分为变频器、高效电机、电站空冷技术和无功补偿装置等。 根据《电动机调速技术产业化途径与对策的研究》报告,我国发电总量的 66%消耗在电动机上,各类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20 个百分点。截至2007 年底我国电动机总装机量容量约6.22 亿千瓦,以此计算,运行效率的低下相当于每年浪费电能约2200 亿千瓦时以上,相当于约3 个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因此提高电机运行效率6-7个百分点,年节电量即相当于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 近几年我国高压变频器市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2008 年中国高压变频器市场销售额达34 亿元,增长率达到47.8%,2009 年至2012 年每年的市场增长率将保持在40%以上,至2012年中国高压变频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50 亿。 达实智能主要业务是智能建筑和建筑节能服务,是入选工信部重点扶持节能服务公司中唯一一家中央空调节能领域的公司。 智光电气高压变频器生产企业,全资子公司智光节能入选工信部

健康管理的营利模式及体系构建

健康管理的营利模式及体系构建引言 在80年代,跟随西方工业发展的脚步,中国喊出了“管理出效益”的口号。从此,中国企业管理开始进入了精耕细作的时代。90年代,一些高科技公司提出了“管理出技术”的理念,一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由此身价百倍,技术创新走出了神秘的“黑匣子”首度和管理联姻。21世纪伊始,一个新的声音从美国破空而来,“管理出健康!”于是,健康管理的理念逐渐在中国生根发芽,开始了漫漫的探索之路。 美国的研究认为,健康是可以管理的,只要对诱发疾病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那么得病的概率将大大降低。根据我对健康管理的理解,它的内涵可以表达为10个字,那就是健康、个性、过程、科学、管理。 健康是对服务领域界定;个性化是指根据客户个人特殊的健康状况提供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它一般有量身定制的内涵;过程是指管理的重点在健康演变的过程,揭示生活中的健康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健康管理的重点是在疾病产生前进行有效的控制,期待的结果是健康而不是疾病。一旦患病,其结果就属于医疗的范畴了,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服务的连贯性,有些健康管理机构也提供医疗等延伸服务;科学是指健康管理利用疾病预防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IT网络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手段,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所谓管理,它提供的就不是某个单一的服务项目,而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由不同的管理服务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可分解可量化,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健康管理的理念传入中国后,众多有识之士纷纷看好这个新兴的市场,一时风起云涌,在短短数年间迅速使健康管理成为发展一个产业。仅以杭州为例,三年间就冒出十五家健康管理机构,这还不包括那些三甲医院、疗养院正在筹建很多健康管但奇怪的是经过五年的发展以后,的国际保健中心和衍生服务机构。. 理机构开始进入调整期,目前杭州的健康管理公司已经先后有三家倒闭,四家调整了业务方向,还有三家业务基本属于停顿状态。据了解,这一地方性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那么为什么一个朝阳产业在短短五年间,会出现这么惊心动魄的潮起潮落呢?这里面,应该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的经验教训。 本文试图对健康管理业的营利模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就健康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大家分享。 健康管理公司的主要营利模式 要了解健康管理业的现状,就有必要对健康管理公司的营利模式和业务构架进行分类。目前国内的健康管理公司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一、体检主导型 体检是目前健康服务领域最成熟的营利模式,也是客户接受度最高的健康服务品种。由于其客户基数大,利润率高、现金流稳定,各地体检中心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为了充分挖掘客户资源的消费潜力,部分体检中心开始介入健康管理服务。但是由于体检中心的初始团队架构设置和工作重心的调整没有及时跟上,目前还没有发现特别成功的案例。但是由于体检中心拥有大量客户资源,具有最合适的服务切入点,只要操作得当,在体检中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健康管理公司将将垄断健康管理行业的半壁江山。

健康管理运营

发展历程 1、发达国家 (1)美国 健康管理作为一个行业及学科,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1929年,由于健康管理能有效降低医疗赔付费用,美国蓝十字和蓝盾保险公司在对教师和工人提供基本的医疗诊费的同时,也提供进行健康管理的费用,由此产生了健康管理的商业行为。 1969年,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将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医疗保健计划的政策。尼克松政府更是将健康管理服务推向市场,从而迫使全美保险公司由原来单一的健康保险赔付担保,向较全面的健康保障体系转变。 1973年,美国政府正式通过了《健康维护法案》,特许健康管理组织设立关卡,限制医疗服务,以控制不断上升的医疗支出。如今,健康管理组织也统称为“管理医疗模式(managedcare)保险制度”,终于取代了美国部分的医疗保险。 1978 年,美国密执安大学成立了健康管理研究中心,旨在研究生活方式行为及其对人一生健康、生活质量、生命活力、和医疗卫生使用情况的影响。 美国健康管理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已成为美国医疗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实践证明健康管理能够有效地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并明显降低医疗保险的开支。 目前,有7700万的美国人在大约650个健康管理组织中享受医疗服务,超过9000万的美国人成为PPO计划的享用者。这意味着每10个美国人就有7个享有健康管理服务。 近乎完善的市场化医疗保健体制是美国健康管理市场化的必然。尽管美国各州不同程度上都有商业保险必须为健康管理买单的立法,但分工细致的健康保险和独立的医疗卫生商业服务实体,仍需要在立法之外,通过特别的保险项目来兑现健康管理资源。 (2)日本 日本早在1959年就开始针对卫生状况和潜在公共卫生问题实施健康管理。通过“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增长,提高了国民的健康水平,使国家人口平均寿命从1947年的50岁上升到1992年的男性76.09岁、女性82.22岁。而近年平均寿命已经接近90岁,居世界第一位。原因是日本人一生都在进行健康投资。日本家庭普遍享有健康管理机构及保健医生的长期跟踪服务,包括为家庭建立健康档案,负责家庭的健康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和保健所会共同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美国产业结构

美国产业结构 美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吴蔚 在新经济时代高技术是最重要的资源高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高科 技的发展及其产业化不仅推动了时代的变革而且前瞻性地显示了其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一国经济在取得持续增长的同时伴随着旧产业的逐步衰亡和新兴产业的产生产业 结构演变的内涵是经济资源不断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各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间的流动使资源配置优化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 1 产业结构的基本演变规律 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演变使经济得以实现持续增长的客观要求根据著名的配第 克拉克定理随着一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后劳动力将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库兹涅茨进一步指出随着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的转移农业部门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将不断下降而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份额将不断增加根据这一定理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的过程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在现实经济中经济增长是在非均衡的条件下取得的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能否顺 利地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流动是决定一国增长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重要的 2 技术进步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总产出的增长一方面取决于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取决于资源配置和使 用效率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是通过将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从效率相对较低的传统产业转移向高生产率的新兴产业而实现的经济总生产率的提高包含了结构转变的成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的变化提高了经济各部门的生产率水平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二是技术进步导致各部门的生产率水平出现差异促使资源从其他部门不断流入该部门从而推动总体生产率水平的提高 现代社会正处于从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的过程之中各国经济中更多的有形 投资流向高技术商品和服务在研究开发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无形投资越来越重要作为与劳动资本并列的一个生产要素知识对生产率水平提高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现 教育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知识能以更快的速度传播技术创新推动新产品层出不穷的出现使技术进步对世界变化越来越被人们感受到新增长理论认为从长期看技术进步 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政府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来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率服务业特别是其中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的知识型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技术对产业结构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由创新技术的发明和使用导致新产业的出现和迅速增长二是由于改良技术的使用导致现有产业改造更新和发展这两者的合力不仅会成为导致产业部门内部结构变化的因素同时也是导致宏观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 美国是世界上技术最发达的国家美国高技术产业尤其是信息通讯产业的发展对于 90 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美国的高技术产业就可以把握美国经济增长的走势 二高技术及高技术产业的界定 1 1 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 从技术范畴考察高技术是高层次的核心的前缘的先进的尖端的技术 回顾科技发展史一般认为高技术领域的形成是在 20 世纪中叶高技术不等于高技术产

家族企业管制模式的选择(1).doc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1)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绝大部分私营企业都是靠家族化管理发展起来的,它们的管理大多取得过高效率并且有的还在继续创造着高效率。但当企业发展初具规模时,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出现了危机,于是人们对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提出了质疑,在发展的战略选择上人们各持己见。笔者认为,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做出相应的战略选择。??关键词:家族企业;家族式管理;现代企业制度 ???家族企业是我国民营企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大多数中小型私营公司是在家族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调查,目前全国实行“家族化”管理的民营企业,约占总数的70%,在这种企业里,近40%的管理人员是家族或准家族成员,而且基本上都占据着企业的重要岗位,控制着决策、生产、财务、经销等活动。家族企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尤其在经营的早期规模较小的阶段大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一旦步入正轨,企业的规模扩大后,管理水平常常跟不上公司发展的步伐,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的甚至惨遭淘汰。现实的发展对原本效果很好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家们尽快做出回应,针对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一、家族式管理的优势 ?家族企业是与公众企业相对应的概念,目前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一般来讲,凡由有亲缘关系家庭“群”中的成员参与、并由这个成员群实际控制着企业的经营的企业都可以称之为家族企业。因此,家族企业并不仅限于同一姓氏,而是包括父子、兄弟、

姐妹、甥舅、翁婿以及表亲关系等在内共同经营的企业。家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是广泛存在的,在东亚地区的发展更是引人注目。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私营企业都是靠家族化管理这条道路发展来的,目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态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肯定是与其适应特定外部环境的自身优势密不可分的。其优势主要表现为:首先,交易成本低。家族化是创业的好模式,其最大优点是内部成本低。家庭内部是一种尊卑贵贱、长幼亲疏的天然伦理信用关系,这种关系又在企业当中得以延续和放大,以血缘为中心的同族人目标一致,彼此忠诚,以企业整体利益为重,凝聚力极强,为家庭这个命运共同体甚至可以牺牲个人。这样企业内部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与公众企业相比而言就可以大大简化,也就意味着成本的节约与效率的提高。在我国当前市场体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备以及信仰和信用等社会资本薄弱的客观条件下,家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这一优点更为突出。 其次,经营灵活,命令传达快。家族化的另一个长处在于灵活机变。“家长”往往历经风险,亲手创业,具备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决策是基于个人经验和直觉,因此决策迅捷。再者,家族企业高度集权,组织结构简单,一般没有庞大的金字塔式的结构,规范程序低,正式规章少,没有机构流程,有利于命令的迅速传达和决策的贯彻执行。这都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从而取得竞争优势。??再次,受“家文化”的影响,家族企业团队意识极强。“经济无法脱离文化的背景”,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无疑深受“家文化”的影响,并且东方文化中“家文化”观念要比西方文化中“家文化”观念浓厚得多。在我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体现了这一点,这种文化传统与社会

环保产业细分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环保子行业及细分行业(不含环境咨询业)

附件.….…环保子行业及细分行业资料整理 一、环保产业分类 二、环保子行业之大气污染治理 大气污染物来源及主要治理技术: 1、环保细分行业-大气污染治理之脱硫 1.1现状 我国电力行业脱硫发展的高峰期已过,2008年我国电力SO排放绩效已经超过美国。截止2010年底,火电脱硫装机容量占火电装机容量的比例已达81%未来电力脱硫市场主要在新建火电机组和现有火电机组的改造。脱硫行业已经进入平稳发展的时代,未来脱硫市场 拓展的领域主要在钢厂脱硫。 历年中美电力S02排放绩效情况(克/千瓦时)

1.2、火电脱硫 我国脱硫行业的发展起步较晚,2003-2004年才进入快速发展期,技术基本依靠从国外引进,现有十多种脱硫工艺,包括石灰石-石膏湿法、循环流化床干法烟气脱硫、海水法 烟气脱硫、湿式氨法烟气脱硫等等,其中石灰石-石膏湿法以运行成本优势,占据了火电脱 硫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全国已投运烟气脱硫机组脱硫方法分布情况 1.3、钢铁行业脱硫 1.3.1钢铁烧结机烟气脱硫难度高于火电行业脱硫 钢铁烧结项目的脱硫和火电行业的脱硫在处理的烟气成分及烟气量波动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烟气量大,一吨烧结矿产生烟气在4,000 —6,000m3;二是二氧化硫浓度变化大,范围在400—5,000mg/Nm之间;三是温度变化大,一般为80C到180C;四是流量变化大,变化幅度高达40%以上;五是水分含量大且不稳定,一般为10—13%六是含氧量高,一般为15-18%;七是含有多种污染成份,除含有二氧化硫、粉尘外,还含有重金属、二恶英类、氮氧化物等。这些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钢铁烧结烟气二氧化硫治理的难度,对脱硫技术和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烧结机得延期脱硫、净化工艺的设施,必须针对烧结机的上述运行特点来进行选择和设计,具体要求有:(1)必须有处理大烟气量得能力;(2)为降低脱硫成本而进行选择性脱硫时,其脱硫效率必须达90鸠上; (3)必须能适应烟气量、SO浓度的大幅度变化和波动;(4)脱硫设施必须具有高的可靠性以适应烧结机长期连续运行。 1.3.2、钢铁烧结机脱硫方法已投入运行的烧结烟气脱硫装置采用的工艺主要有石灰石一一石膏 湿法、循环流化床

中国健康管理模式研究

中国健康管理模式研究 1健康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健康管理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所谓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过程。健康管理立足于找出隐藏在人群中可能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加以预防或解决。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 健康管理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性化健康事务性管理服务,它的应用范畴现在主要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与管理。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以及肿瘤等。 健康管理可根据个体的健康信息对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价和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使人们能够有目的的主动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减少患病机率和降低医疗费用,最终提高生活品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期望寿命的延长以及慢性病机率的上升,人们对健康维护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建立健康管理模式对提高和改善国民身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2对我国居民健康程度分析与结果 2.1影响人们健康的危险因素 目前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现代人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也是目前影响人类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2005年全球有4100万余人因疾病死亡,其中59%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以慢性病为主的疾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70%,每天约有1.3万~1.5万人死于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病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癌症,脂肪肝而导致的肝脏疾病等,现在也把这些疾病称为“富贵”病,因为这些疾病都是在我们生活改善以后的近几年才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在以前的生活不好时,这些疾病的发病率是极其低的,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是一些传染性疾病。 笔者认为,最主要是因为人们还没有树立健康的管理观念,没有预防保健的意识。在生活物资极为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许多过去没有的东西现在可以随便消费,。同时由于缺少相关知识,因此得不到科学合理的指导,乱吃乱喝,毫无节制。例如,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油炸、烧烤等味美却含有强烈致癌物的食品,农药残留的食品,加上人为的掺入一些毒害物的加工食品等,这些都是对健康有极大负面影响的。 另外,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使得人们,尤其是所谓的白领的工作压力骤然增大。心理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却没有适合的调节放松方式,加上过度的饮酒吸烟,更进一步加重了身体的负担,为慢性疾病的到来埋下了伏笔。 2.2当前人们的健康程度 来自卫生部统计资料:根据全国36个城市的疾病监控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人口的健康程度不容乐观,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为第一位,恶性肿瘤为第二位,特别是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和死亡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糖尿病的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其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各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已成为易患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处于所谓的“亚健康”状态,特别在沿海和经济发达的城市,其中,北京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是76%,上海73.49%,广东74.41%。 2.2.1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水平和变动趋势 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据统计,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为1.7亿多。与2001

宝洁公司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基于Alexander Osterwalder商业模式设计模型的宝洁公司商业模式分析

目录 一.宝洁公司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价值主张..............................................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消费者目标群体........................................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分销渠道..............................................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客户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核心竞争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七.合作伙伴网络.......................................... 错误!未定义书签。八.成本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九.收入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结束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基于Alexander Osterwalder商业模式设计模型的宝洁公司商业模式分析 一.宝洁公司简介 宝洁公司始创于1837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宝洁公司通过其旗下品牌服务全球大约四十八亿人。公司拥有众多深受信赖的优质、领先品牌,包括帮宝适、汰渍、碧浪、护舒宝、潘婷、飘柔、海飞丝、威娜、佳洁士、舒肤佳、玉兰油、SK-II、欧乐B、金霸王、吉列、博朗等等。宝洁公司在全球大约七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2012财政年度,公司全年销售额进840亿美元。宝洁公司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或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美容美发、居家护理、家庭健康用品等。 二.价值主张 产品价值:宝洁注重产品研发、申请多项专利、产品注重满足顾客某方面的强烈需求、飘柔等低端产品价格便宜使客户容易获得。 服务价值:一般意义上的产品研发和相关基础技术、大量持续投资与市场研究、将市场需求和产品技术很好的结合起来,创新产品、升级产品,包括功能、包装、概念等,针对消费者的沉浸式研究,通过融入到消费者的生活中去,更加深入的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

中小型家族企业管理模式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开题+综述]

开题报告
工商管理 中小型家族企业管理模式转型中困境与对策的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对于家族企业的研究以美国最为成熟,其他发达国家的研究尚处于幼稚阶
段,从 1996 年开始,法国、意大利、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研究机构和学者家族 企业的研究文献开始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西方的家族企业研究在理论体系方面 已相当完善,实证研究方法在 1999 年后更成为家族企业研究的主导方法;并且 西方家族企业的研究热潮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延伸,如欠发达地区的学者对 印度、西亚与东南亚地区、华人家族企业以及转轨经济国家(俄罗斯)的研究开 始出现在西方权威的家族企业研究文献上,当前尤以印度家族企业的研究最为集 中。
无论从经济转轨国家角度、还是从华人家族企业的影响力角度看,中国的家 族企业研究应该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但是国内家族企业的研究十分散乱,缺 乏系统化的理论支撑,甚至许多学者陷入家族企业变个发展方向的争论。
国内家族企业的研究开始进入一个上升期,目前主要研究论文基本出现在 《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 《改革》等重要的核心期刊。而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职业经理人与家族企业发 展、信任与家族企业成长、家族企业继承问题、转轨经济模式下的中国家族企业 成长等四大块以及其他研究。
虽然国内研究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主要的问题和空白。 首先,在研究过程中简单的将港台地区和海外华人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套用 在中国大陆的家族企业上,这样使得对中国大陆家族企业发展特征的了解陷入了 空白状态,尤其是中小型家族企业。其次,研究过程中忽略了中国经济转轨对中 国大陆家族企业形成的影响,这是国内研究家族企业的一个通病,有的套用海外 华人,有的只是套用西方社会科学和经济学模型,这两种取向都是要不得的。再 者,就是混乱的创新。比如“家族理性”概念的提出。上述的研究缺陷主要受制 于中国家族企业刚刚起步的基本国情,导致国内学者一些研究的误差,也是可以
I

健康管理公司的盈利模式1

健康管理的盈利模式初探 所有从事健康管理的公司都看好健康服务巨大的市场,都知道在未来十年,这个市场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美国,健康管理服务业甚至占到GDP的10%以上,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然而在美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保险公司和大型企业是健康管理业的最大买单者。但是由于国情的不同,国内很多健康管理公司赢利,主要依靠私人或部分企业来买单,消费群体过小制约了健康管理服务和健康管理研发机构的积极性,也使得从事健康管理产业的企业和单位为了自己的赢利模式做出了各种尝试,从而中国目前市场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健康管理赢利模式。有的是以健康体检为主,有的以网络为主,有的以热线咨询为主,有的以健康评估为主,也有的把体检和网络以及就医服务融为一体的健康管理服务,当然这样的大公司是投资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投资,我们探讨的健康管理赢利模式更多是大众化健康管理赢利模式。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角度简单的分析一下目前在我国的健康管理赢利模式。 一、健康管理以健康体检市场为主的赢利模式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意识都普遍增强了,对自己的身体开始越来越关心,定期对自己的身体作健康体检,已被人们广泛视为有效的保健措施。因而专门针对不同层次体检人群的…健康体检中心?越来越受欢迎。目前的体检市场主要三分天下,为专业化的健康体检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和社区卫生中心占领。相对于各种层次的体检中心,兴起最快的是高端健康体检中心。不同于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的体检,专业的健康体检中心可谓是为体检市场量身定做的。这些健康体检中心有传统的,也有近几年新兴的。以沈阳地区为例,传统的体检中心有沈阳市医大医院、医大二院,陆军总院,省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的传统体检中心,专门负责体检,它主要承担国家规定的招生、征兵、机动车驾驶员等人群的体检,此外还接待一些社会的一些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健康体检。另一部分是近几年新兴的健康体检中心,如沈阳慈济健康体检中心和沈阳大健康体检中心等,这部分新兴的健康体检中心,定位于中高端消费人群,近年成长很快。它们围绕健康体检拓展服务项目,寻找新的盈利点。如,为亚健康者提供保健调理方案;除了常规检查之外,还有专科检查;有的地方还集查体与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除了专业的体检中心之外,另一部分的体检市场被社区卫生中心,依托社区的方便资源和诊疗服务优势自然最先占领了一些低端健康体检市场。 由于健康体检是健康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但是只是第一步,体检以后发现的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来解决,广泛的健康体检市场的兴起发展,带动了中国健康管理的发展。 由于体检市场发展迅猛,健康体检利润丰厚,但是竞争也比较激烈,所以很多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也开始出现了体检中心和健康管理捆绑在一起发展,这样很多健康体检中心为了完善服务,留住客户开始对客户追加健康管理服务,延伸赢利价值连,获取更高利润,如沈阳的大健康,北京的的慈铭,上海的国宾都属于这种赢利模式,但是从健康管理本义出发这些还不是健康管理,而是偏重于体检,但是已经触及到了健康管理,目前也被业内默认为健康管理产业的盈利模式之一。

如何快速分析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

如何快速分析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 我们在工作中时而会发现一些不错的企业,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市场的宠儿,我们会不免想去探究它的商业模式,看看是否有可借鉴和参考的地方。那么我们如何去分析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呢? 有一本书叫《商业模式新生代》,提出商业模式画布概念,透过相关构成要素交织来还原企业的商业模式。 现就应用商业模式画布为骨架、投资要素分析为辅助来拆解企业商业模式的方法进行分享。 商业画布由9个构造块组成,分别是CS客户细分,VP价值主张,CH渠道通路,CR客户关系,RS收入来源,KR核心资源,KA关键业务,KP重要合作,CS成本结构。 (1)CS客户细分

所有的产品/服务最终一定是落地到用户身上,那么就一定要分析清楚该项产品/服务所对应的精准用户群是谁。可采取反溯的方式,分析该项产品/服务具有哪些心动价值,它能满足哪类群体的刚性需求。回答的是我们正在为谁创造价值?谁是我们最重要的客户? 这里也可以参考营销中的STP理论,它包含了三个部分: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和定位(Positioning)。 客户细分通过从不同角度的分析形成客户画像。例如康养中心单人间的用户画像就是:65岁以上老人、收入高、知识分子、个人空间意识强、不想拖累子女。 (2)VP价值主张 要找出产品/服务能为用户提供什么特别的价值?帮助客户解决怎样的问题?要判断清楚你找出的这些用户价值是否能让用户心动,满足其刚性的需求。除了用户价值之外,也需分析其社会价值,是否解决行业痛点,是否符合政策走向。 可以从C端用户、B端合作机构、行业、政府四个角色和享乐属性问题/实用属性问题连个维度进行思考。享乐属性强调的是感官上带来的价值,它们让人感到精神上的愉悦。例如奢侈品传递社会身份地位。实用属性强调的是功能价值,能满足衣食住行的某个需求。如快捷上网、便捷出行。同时享乐属性和实用属

关于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分析

企业管理中,家族企业往往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任人唯亲,用人不公,容易形成“近亲繁殖”,从而导致一系列危害。许多家族企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引入职业经理人等措施,但由于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还不健全,存在能力或道德方面的缺陷,盲目引进,同样会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当前家族企业最重要的是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实行“贤亲并举”的模式,即选拔人才时,不管是家族成员还是非家族成员,只要具备企业所需要的相应能力,是贤人都可以在企业内任职。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实行灵活的用人机制,吸引住人才,留得住人才。 一、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三大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封闭性 家族式管理的企业,组织核心是企业主,中间层是与企业主有血缘或其他关系的管理层,外层是更底层次的管理人员和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家族企业外部职业管理资源的介入程度很低,企业内部管理岗位开放程度很低,特别是关键要害岗位仍然被牢牢控制在家族成员的手中。在家族成员掌握了各要害部门后,非家族成员就很难有发挥的空间。如若家族成员本身素质不高,领导协调能力差,则会加重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严重内耗。 (二)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片面性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对企业员工素质与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以及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在家族式管理的企业中,很难实现机会均等、标准统一,比如培训机会的稀缺性,绩效考核的人为因素。对于家族成员特别是子女,给予最好的教育及商业经验熏陶,但是对于家族外的成员则很少有实质性的培训投入。普通的员工一般被固定在一个岗位很长时间,导致“局部工人”的形成,难以留住人才。 (三)人力资源激励缺乏公平性 由于“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传统观念影响,家族企业普遍存在激励不够的问题,使得很多外部管理精英很难真正留下来。家族企业任人唯亲,内外有别,造成同岗不同酬的局面,不仅容易使员工心理产生不公平的消极情绪,挫伤员工积极性,从而导致怠工、敷衍、不负责的行为,而且极大地限制高级人才的进入,阻碍企业的用人规范,从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和不良的经济后果。 二、针对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几点对策 家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根据对象不同而采取不同措施,最终实现同一个目标,即针对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采取不同措施,让家族成员接纳非家族成员,非家族成员融入企业,对企业有归属感。 (一)针对家族成员的两大管理措施 1.采取股权机制激励家族成员。 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但其家族成员未必与时俱进,这个时候,血缘或者亲缘关系的存在,可能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企业就需要进一步明确家族成员的权利、责任与义务,做到“亲兄弟、明算账”,通过制定规范合理的考核激励制度,以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去管理、激励、约束家族成员。比如家族企业可以针对家族成员建立股权与绩效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并且落到实处,确保产权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不会随时间而流失。 2.建立退出机制来安置家族成员。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宽,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家族成员如果没有跟上步伐,就无法担当重任。对此,企业如果不妥善处理,则非但落伍的家族成员无法发挥作用,引进的外部优秀人才也无用武之地。因此,企业要以公平的视角及一切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首要考虑因素处理对待人力资源社会化遇到的问题。针对不适应家族企业发展的家族成员,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是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针对非家族成员的两大管理措施

环保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一、市场分析 2015年2月28日,著名媒体人柴静用过去一年时间拍摄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问世,引爆了互联网和微信圈,一天的播放量达到了5000万次,社会效应巨大。2014年的一片“APEC蓝”的背后,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六省(区)市环保监测部门联防联控,只河北一省,就有2000多家企业临时停产,1900多家企业限产,1700多处工地停工。北京的学校停课、各单位放假、居民离京。今年全国两会开幕前几天,北京遭遇着重度雾霾的“蹂躏”,能呼吸到一口新鲜空气似乎都成为一种奢望。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两会期间热议的话题。 如今的中国,各种污染已经是触目惊心,国民对环境污染深恶痛绝。越来越多的家庭投资汽车消费与住房装修,由此造成的室内(车内)空气污染种类也逐渐增多。科学证明,在室内空气污染物中容易对人体形成重大危害的有:甲醛、苯、氨、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放射性物质氡以及电磁波等。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甲醛列为十大健康“杀手”之一。这些物质来源广泛,危害严重,有的甚至影响到家庭几代人的身心健康。有研究表明,室内装修污染浓度一般要比室外空气污染高2-5倍,某些情况下甚至要高几十上百倍!近年来,关于室内装修污染引发的灾难事故及维权事件也屡见媒体报端,引起政府高度重视,也促使人们认识到健康与环境的重要性,对居住和工作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装修装饰后的环境检测治理成了人们的共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将室内检测治污费用纳入到装修预算中,室内空气净化处理行业迎来了最快的发展

美国健康管理综述

美国健康管理综述 张骞健康客BLOG ?美国健康管理起源和发展 ?美国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美国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美国健康管理现状 ?美国健康管理成果 ? 一、美国健康管理起源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保险业提出了健康管理的概念。保险公司将客户依据健康状况进行分类,那些可能成为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被分别交给不同专业的健康或疾病管理中心,他们采用健康评价的手段来指导病人自我保健,并对其进行日常后续管理,以增进健康,大大降低医疗费用和减少赔付,从而为保险公司控制了风险,为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9年,美国政府出台了将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医疗保健计划的政策。正是尼克松政府降低了医疗保健中的政府职能,将之推向市场,使原来单一的健康保险赔付担保转变为较全面的健康保障体系,并于1971年为健康维护组织(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简称HMO)提供了立法,特许健康管理组织设立关卡,限制医疗服务,以控制不断上升的医疗支出。 如今,健康管理组织也统称为“管理医疗模式(ManagedCare)保险制度”,终于取代了美国部分的医疗保险。上世纪90年代,企业决策层意识到员工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及发展,这种觉悟使健康管理第一次被当成一项真正的医疗保健消费战略,企业决策层开始为员工健康的投资,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美国企业非常重视健康投资,其中医疗保险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老板有500个员工。今年有10个员工中风,明年有6个员工心肌梗死,保险公司肯定会提高公司的医疗保险费。我们知道,保险公司是不可能光做赔本买卖的。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中风和心肌梗死是可以预防的。于是,就有人看到了商机。健康管理公司也就应运而生了。比如说,健康管理公司在分析了公司的医疗保险费用情况后,就会提醒企业负责人: 我们注意到:你的公司已经连续3年每年医疗保险都涨了10万美金。这样长期下去,有一天,贵公司的利润将会完全被医疗保险的费用所抵消。我想,你是不希望看到那一天到来的。我们健康管理专家,可以帮助你解决医疗保险费用不在继续上涨。当然我们不会提供免费午餐。我们要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还要您的配合。

经营模式分析报告

关于经营模式、指标设置的分析报告 集团领导: 为探求公司2011年发展的新思路,尽快走出困境,我公司领导班子经集体研究、集思广益,并在充分考虑公司历史发展及现状的基础上,拟采取承包经营模式进行经营。现分别就承包经营方式、当前经营模式的指标设臵及可行性简单分析如下: 一、承包经营模式: (一)实行承包经营的操作方式: (1)承包方式:缴纳风险抵押金,年上交包死,采取“包死基数、确保上交,多收自留,亏损自负,风险自担”的原则; (2)风险抵押金缴纳:拟以员工股份10%作为风险抵押金; (3)年度承包费:承包当年缴纳90万元,自第二年开始按10%递增,严格确保集团收益。 (二)实行承包经营的利润预测: 预拌砼公司现有180生产线一套,由于该设备存在不可修复质量缺陷和混凝土供应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年生产方量不超过10万方,按照预拌砼公司现有盈利水平计算,月度生产方量1万方左右,为盈亏临界点。在2011年新上生产线投产后,预拌砼公司生产能力大幅提高,预计全年生产方量可在18——20万方左右,单方生产成本摊薄后,可降低4元左右。现有生产线每年可产生利润40万元,租赁新上生产线每年生产10万方,每方产生利润6元,可为预拌砼公司带来利润60万元,两项合计预拌砼公司全年可实现产值2700万元,剔除来料加工等因素,全年可实现利润100万元,按照集团持有90%股份计算,投资回报为90万元,全部以现金形式上缴集团,确保大股东利益不受损害。 (三)从集团现有固定资产投资年化收益率角度分析: 预拌砼公司成立之初,集团以车辆设备等形式投资入股,注册资本金1200万元,其中集团持有股份90%,即1080万元,集团于2002年6月购入五十铃搅拌车8辆,按照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折旧期限8年计算,现已提

产业结构调整与美国工业化

产业结构调整与美国工业化 蒲玉梅(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自1790年美国开始工业化以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开始展开,工业的加快发展以致占据主要地位已成为必然趋势。美国通过其农业商业化、制造业的发展、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垄断组织的形成及扩张等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也为美国日后经济的强盛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关键词:美国;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学术界多有研究美国工业化的成果出现。其中有关于各国工业化发展模式的比较,有西部开发中的工业化发展情况,也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经济学分析。其中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但都很少具体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与美国工业化的关系。美国自1790年开始工业化以来,生产力突飞猛进地发展,旧的产业结构模式已经不足以支持经济的飞速发展,于是新的工业部门不断涌现,新的组织形式也随之产生,美国开始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本文通过对产业结构调整必要性、过程和影响的分析,进而揭示由工业化导致的产业结构调整怎样深刻地影响着美国工业化的进程,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首先,工业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以旧代新的过程,当旧的工业部门所生产的主要产品不能满足工业化时期人产的生活需求时,新的工业部门就随之产生了,工业部门的结构调整也就开始了。1790年塞缪尔·施莱特从英国引进新式纺织机,并在罗得岛建立了第一座棉纺厂,美国工业化就开始了。“当时美国几乎没有制造业。在面积超过6.8万平方英里的华盛顿准州,只有52家制造业企业,佛罗里达州也只有185家企业。全国大约只有2万家锯木厂,平均每年每家生产价值4750美元的木材。类似的,全国有14000家面粉厂、7500家铁匠铺、以及超过3000家四轮马车和二轮马车制造厂。”[1](P456)当时的工人们都在这些小工业化地区工作。从铁匠铺到面粉厂,许多行业都是为农业部门服务的。而在棉花、木材、面粉、皮革、和毛料衣服这些增加值最高的行业里,都只对基本产品进行一次加工。其他行业主要生产工业化以前的家庭作坊生产的产品,如靴子和鞋子、纺织品等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量的新兴行业不断涌现:钢铁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采矿业等等。 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俾斯麦钢铁厂的头20年经营中,美国铁路公司购买了它的大部分铁轨。1840年后,美国的报纸、期刊需求飞速增长,对纸张的需求也日渐急迫,而造纸业中的亚硫酸盐工艺就标志着化学工业的兴起。硫酸又逐渐成为一系列正在迅速发展的产品的重要成分,于是化学工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了。第二,工业化以前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已经不能适应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组织的变化、生产规模的扩大已经势在必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市场规模逐渐在扩大。它的扩大也诱发了组织变化。在经济组织的这一转变中,劳动工资变化了,投入和产出的检测手段急剧变化了,技术变化的激烈程度提高了。对此钱德勒作了如下述评:“因为新的大量生产工业成了资本密集型和管理密集型的工业。它引起了固定成本的增加和充分利用其机器、工厂和管理人员的迫切需要……资本—劳动比率以及经理—劳动比率的变化,也产生了一股压力,要求把大量生产和大量分配的作业结合于一家工业公司之内……公司都已成为多功能和多单位的企业了。他们介入了制成品的营销以及原料和半成品的采购(常常还涉及它们的生产)……他们所管理的是从原料供应者开始,经由所有的生产和分配过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