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概念及练习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概念及练习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概念及练习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概念及练习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概念及练习题

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的长和宽,或者说已知长和宽可以求出它的周长。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求长方形的周长,可直接用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的边长,或者说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求出它的周长。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求正方形的周长,可直接用公式:长方形的周长=边长×4

①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求长方形的周长

②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②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求长方形的宽

宽=(周长-长×2)÷2 宽=周长÷2-长

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方形的长

长=(周长-宽×2)÷2 长=周长÷2-宽

①已知边长,求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②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正方形的边长边长=周长÷4

1、填空题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是()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所以它们都是()形;长方形有()条边,对边(),有()个角都是()角;正方形有()条边,四边(),都( )有()个角都是()角;正方形是()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有()条边,对边(),有()个角对角()。

2.一个正方形的游泳池,围着这个游泳池走一圈要走120米,这个游泳池的边长是()米。

3.下图是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如图所示。在这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正方形,能剪出的最大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剩下的图形是一个()形。周长是

12cm

()

18cm

4、围成一个图形()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

5、一个长方形的宽是10厘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6、一个长为10厘米,宽是7厘米的长方形,把它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7、、把一个大长方形分成两个小长方形周长,两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方形的周长。(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8、、把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增加了、减少了或不变)

9、一个正方形剪成2个长方形后,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原来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大于小于)

10、一根长4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厘米。

2、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操场,长是100米,宽40米,围着这个操场跑两圈,要跑多少米?

2、.一段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长为12米,宽为8米,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米?

4.长方形的长16分米,长是宽的2倍,周长是多少分米?

5、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6、有一个长方形手帕,长加宽的和2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7、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8、足球场的长是100米,宽是50米。沿着足球场的边线跑6圈,一共跑了多少米?

9、画一个周长是14厘米的长方形。(记得用铅笔和直尺画)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概念和练习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概念及练习题 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的长和宽,或者说已知长和宽可以求出它的周长。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求长方形的周长,可直接用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的边长,或者说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求出它的周长。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求正方形的周长,可直接用公式:长方形的周长=边长×4 (1)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求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或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求长方形的宽宽=(周长-长×2)÷2 或宽=周长÷2-长 (3)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方形的长长=(周长-宽×2)÷2 或长=周长÷2-宽 (4)已知边长,求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或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5)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正方形的边长边长=周长÷4 1、填空题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是()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所以它们都是()形;长方形有()条边,对边(),有()个角都是()角;正方形有()条边,四边(),有()个角都是()角;正方形是()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有()条边,对边(),有()个角对角()。 2.一个正方形的游泳池,围着这个游泳池走一圈要走120米,这个游泳池的边长是()米。 3.下图是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如图所示。在这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正方形,能剪出的最大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剩下的图形是一个()形。周长是 12cm () 18cm 4、围成一个图形()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 5、一个长方形的宽是10厘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6、一个长为10厘米,宽是7厘米的长方形,把它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7、、把一个大长方形分成两个小长方形周长,两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方形的周长。(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8、、把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增加了、减少了或不变)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60分=1时1分=60秒60秒=1分半时=30分30分=半时 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经过时间= 后时间- 前时间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③被减数-差=减数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 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分米=100毫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1公里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 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6、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000千克= 1吨1千克=1000克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 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周长》教案

长方形周长。(教材第48~49页)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难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件。 师: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还知道了多边形的周长就是把围成多边形的各边长度加在一起。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看课本第48页图一,量一量,算出图中长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进行测量并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 ?把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5+3+5+3=16(厘米)。 ?因为长方形有2个长、2个宽,所以可以分别计算2个长的和,即5×2=10(厘米),2个宽的和,即3×2=6(厘米),再相加,即10+6=16(厘米),所以长方形的周长为5×2+3×2=16(厘米)。

?先算一个长与一个宽的和,再乘2,即(5+3)×2=16(厘米)。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即可,不强求算法的统一。 师:你能算出下面正方形的周长吗?说说你的想法。(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图二) 学生可能会说: ?把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相加,即3+3+3+3=12(厘米)。 ?也可以像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那样列式,即(3+3)×2=12(厘米)。 ?依据正方形的特征:4条边的长度都相等,正方形的周长也就是4个3厘米,所以可以写成3×4=12(厘米)。 对于以上方法都给予肯定,表扬解答正确的学生。 师: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跟小组的同学先讨论交流。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总结归纳。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根据周长的含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把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就是长方形的周长,把围成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就是正方形的周长。 (2)结合图形的特征: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长度相等,所以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特征是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师:你能运用所学知识,帮淘气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最下面例题)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长边靠墙,那么此时需要的围栏长度是两个宽边(4米)和一个长边(6米),即4+4+6=14(米),需要14米的围栏;另一种情况是宽边靠墙,那么此时需要的围栏长度是两个长边(6米)和一个宽边(4米),即4+6+6=16(米),需要16米的围栏。 对于能算出一种情况的学生,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不强求算法的统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根据周长的含义,把每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也可以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计算。 生2: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是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是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梳理一节课的知识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课题: 周长的认识课型: 新授课教学时间: 2019 年 9 月 29 日教学内容: 教课书第 41 页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建立周长的观念,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周长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法: 探究法、活动法、体验法、讨论法、讲授法学法: 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钟、笔筒、两根同样长的绳子、没有包边的镜子,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 1/ 8

小动物们准备举行一次运动会,这几天,小动物们都忙着锻炼呢!(课件演示: 小动物跑步画面)师: 瞧!它们已经站在各自的跑道上准备跑步呢!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他们的跑道有什么不同?生: 形状不同。 有的是五角星形、有的是圆形、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月牙形。 师: 接下来,请大家仔细观察,小动物们是怎样跑的?(动画演示: 小动物绕各自的跑道跑一周)生 1: 小动物是沿着图形的边跑的。 生 2: 它们是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 生 3: 绕图形的边跑了一圈。 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小动物们呀,就是绕着这些图形跑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2、揭题并板书: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周长。

2020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精品教育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你记住咱们本学期学习的东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学期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吧!最后,祝各位同学们在期末的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半时=30分一刻=15分 3时=(180 )分 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时 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分钟、1小时的 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 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 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 易错点:个位加个位满十时不向十位进一。 知识点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方法2: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够减时),再把两个差相加。 要点:方法2只适合用于个位够减时,个位不够减时不适用。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 9、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结束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 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 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③写得数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③写得数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中间的0既要向前一位借,又要借给下一位,所以借回来的“10”只剩下“9”了。如1000-234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公式: 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被减数-差=减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6、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加数=另一个加数验算。 7、减法的验算:可以是减数+差=被减数验算,也可以用被减数-差=减数验算。 8、估算:(1)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记忆:看保留位数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2)估算的应用:收银员收钱要准确,要精确计算。准备多少钱才够的可以估算,但因为是交钱买东西,要估大。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周长和面积问题小结

奥数思维练习题第十六讲 长方形周长和面积 【知识点总结】 一、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面积= 长×宽面积=边长×边长 引申:知道周长求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引申:知道周长求边长正方形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知道面积求长方形的长=面积÷宽 长方形的宽=面积÷长 二、单位换算: 1㎡=100d ㎡=10000c ㎡1d ㎡=100c ㎡1k ㎡=100公顷1公顷=10000 ㎡ 大单位换小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如5㎡换成d ㎡乘以100,得500d ㎡ 小单位换大单位 ÷它们之间的进率,如500d ㎡换成㎡除以100,的1 ㎡ 从一个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 面积扩大问题: 长方形面积扩大倍数=长的扩大倍数×宽的扩大倍数,如一个长方形长扩大3倍,宽扩大2倍,则这个长方形面积就扩大3×2=6倍 正方形面积扩大倍数=边长扩大的倍数相乘,如一个正方形边长扩大3倍,则这个正方形面积就扩大3×3=9倍 【典型题精讲】 1、用一根铁丝正好围成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解析:一根铁丝不管变成什么图形它的长度没有改变,所以本题中长方形的周长就等于正方形的周长,得到正方形的周长可以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得到边长就可以求出面积。 (6+4)×2=20(cm) 20÷4=5(cm) 5×5=25(c㎡) 2、小红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她绕着小区里的正方形荷花池跑步,跑一圈正好是240米,这个正方形荷花池的面积是 多少? 解析:这道题为知道正方形周长求面积,知道周长可以用公式:正方形边长=周长÷4,求出边长,进而用公式面积=边长×边长,求出荷花池面积 3、莉莉家的客厅宽4m,长比宽的2倍少1m.,瓷砖的边长是2dm,如果莉莉家用这种瓷砖铺客厅的话,至少需要多少块?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铺砖问题,所需砖的数量=地的面积÷每块砖的面积,注意单位之间的统一。类似问题还有栽树,道理一样,树的数量=地的面积÷每棵树所占面积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练习题

1.封闭图形的长度,是它的()。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2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都是()边形,都有()条边,()角。长方形对边(),正方形四条边(),它们的四个角都是()角。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容易()。三角形具有()性。 3长方形的长是8分米,宽是2分米,周长是()。 4一个长方形的宽是6米,长是宽的2倍,它的周长是()。 5一条绳子正好围成一个长事分米,宽是3分米的长方形,改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应该是()。 6两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7一个三角形,它们的三条边分别长3厘米,4厘米,5厘米,它们的周长是() 8一根铁丝刚好围成一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这个根铁丝长()。 9在一张长8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剩下纸板的周长是()。 10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使8米,他的边长是()。 11有两个长是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分别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长方形的周长是()。 12将边长是12米的正方形剪成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3一根铁丝可以围成边长是8分米的正方形,如果将它改围成一个长方形,长9分米,宽是()。 14有一个正方形相框,边长是10分米,用一根彩带围一个圈后还多出3分米,这根彩带长()。 1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厘米,它的周长增加()厘米。 16一条绳子长12米,正好沿桌面绕2周,这张桌子的桌面周长是()米。 17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8分米,它的长和宽的和是多少()分米。 18一个平行四边形,不相等的两条边分别长5厘米,3厘米,它们的周长是()厘米。 19沿着一个长10米,宽4米的水池走3圈,一共走了()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书概念

三年级数学上期知识点总结 姓名: 第一单元时、分、秒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一个钟面上有(60)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有(5)个小格。 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1分=60秒 有些钟表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是(秒针),它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 1小时大约可以走5千米;跑50米大约需要10秒。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注意:写算式时要用汉字表示)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口算37+49时,可以先算(37+40=77),再算(77+9=86)。还可以先算(30+40=70)和(7+9=16),再算(70+16=86)。 口算83-58时,可以先算(83-50=33),再算(33-8=25);也可以先算(83-8=75),再算(75-50=25)。 第三单元测量 尺子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作单位。 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课桌大约高7分米1步大约长5分米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我们学校的操场1圈是200米,(5)圈是1千米;标准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千米。1千米里面有10个100米。 1千米大约要走12分钟。 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1吨=1000千克 一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250千克,40名这样的同学大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一只东北虎重250千克,4只大约重1吨;一袋水泥重200千克,5袋重1吨。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要注意: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 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还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等不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可以用差加减数看等不等于被减数。还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等不等于减数。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举例: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观察,体验感知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四、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长 1.感知、理解“一周”。 (1)描一描。 ①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 ②汇报交流。 教师: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教师: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从一点出发,沿树叶的边线绕一圈,最后又回到这一点,这就是树叶的一周。(板书:一周) (2)找一找,摸一摸。 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像树叶一样有一周。 ①请同学们用一根手指摸一摸钟面的一周,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本封面的一周。 ②同桌互向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

2.感知周长的概念。 (1)感知树叶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绕一圈再回到这儿,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长度、周长) 教师:如果从这个点开始(另选一个点),你还能指指吗? (2)感知图形的周长。 ①出示: 它们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引导学生边指边说出月牙一周的长度是月牙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是三角形的周长。 ②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教师巡视时要注意寻找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边指边说。 ③即时练习(教材第83页例3)。 描一描,独立在书中描出它们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首尾相连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3)完善周长的概念。 ①出示: 教师:这个图形有周长吗?为什么? 预设:从一点开始,沿着边不能回到开始的这一点。 教师: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周长的概念?

2020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第1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五册第41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构建和理解周长的含义。 2、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平面图图形的周长,促进对周长 的理解。 3、初步发展学生的客观空间。 教学重难点:建立并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准备:一把米尺、一把软尺、卡纸剪的泳池、草地、操场、一本数学书、一个三角形、一张碟片。 学生准备:小组一张碟片,一个三角形,每人一张导学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师:(课件出示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照片,瞧,这是你们在运动会参加跑步的照片。太酷了!不光你们喜欢运动,有一只可爱的仓鼠,它也喜欢。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用一句话说一说它是怎样运动的。(课件动态演示)生:它围着草地跑了一圈。 师:那仓鼠是在草地的什么位置跑的呢? 生:外边,边线。(课件闪烁边线) 师:那一圈又是什么意思呢?(课件演示) 生:从一点出发,跑了一圈又回到这个点结束,就叫一圈。 师补充:从起点出发,把边线全部跑完又回到起点就是一圈。

师:在数学上,一圈就叫一周。其实,一圈的长度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就叫它的周长。(板书:一周的长度就叫它的周长。)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二:探究新知。 1、找周长,指周长,说周长。 (1)师:(出示卡纸教具椭圆形泳池)谁能指出它的周长?哪一部分的长度是它的周长?生来边指边说。 (2)师:篮球场的周长谁能指一下?生边指边说。(篮球场一周的长度就是篮球场的周长) (3)师:孩子们,找一找身边的物体,摸一摸再说一说它的周长。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孩子们说得可认真了,谁愿意站起来给全班的同学们介绍一下。抽生介绍。 师:对,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孩子们,举起数学书,咱们一起来一边说一边指出它的周长。 (4)小结:刚才咱们一起找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其实都是一些形状不同的图形,所以我们可以概括为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板书:周长。 2、描周长。 师:刚才孩子们已经找到了不同图形的周长,那你能一笔描出不同图形的周长吗?这是什么?(五角星、圆形、心形) 请两个孩子上台试一试。

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点 班级 姓名 (1)长度单位:千米(km )、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10 10 10 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2)重量单位:吨(t )、千克(kg )、克(g ) 1克(约1枚2分硬币的质量) 1千克(约2包盐的质量) 1吨(约3头牛的质量) 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3)换算方法:从大单位化小单位用乘法(个数×进率) 从小单位化大单位用除法(个数÷进率) (1)列加法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2)列减法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1”,当10,与本位上数要加后,继续减。 (1)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且平行。 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长方形的长 = 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 = 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1)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1)时间单位:时、分、秒 60 60 1时=60分 1分=60秒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一圈是60秒。 (3)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1)列乘法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在估算过程中把二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把三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而另一个因数不变;还就使用“≈”。 (1) 像21,41,42,…都是分数。 43 读作:四分之三。 (2)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个图形的41 。 (3)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就大。 (4)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运算规则: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性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确定的包含一定存在的现象和不可能存在的现象;不确定的只包含可能出现的现象。 搭配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要有序地思考问题,这样搭配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重复和遗漏。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周长的含义. 2.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钉子板、尺子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520+70=4302=16008= 430-60=8804=31003= 380+40=5006=420xx= 800-50=4005=20xx4= 2.计算:一个正方形,边长10米,周长是多少米?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长方形的周长【演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 (1)引导学生分组练习. ①在钉子板用线围成长方形.

②动手量一量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③围成这个长方形要多长的线. (2)启发学生讨论: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发现了什么?使学生明确:长方形一周要用的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两个长相等,两个宽相等,也就是对边相等. 2.教学例7【继续演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例7: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边出示例题,边出示图形. (2)小组交流应该怎样计算?并计算.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这样计算. ①6+4+6+4=20(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加宽加长加宽,所以6+4+6+4=20(厘米)启发学生讨论还可以怎样想? ②62+42=12+8=20(厘米)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有2个长,2个宽,先算2个长是多少,再算2个宽是多少,然后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或长方形对边相等,知道长方形的长,就可以求2个长是多少,知道宽,就可以求2个宽是多少,然后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启发学生还可以怎样想? ③(6+4)2=102=20(厘米)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检测题

周长 一、填空。 1、用一根长2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如果它的长的7厘米,宽是()厘米。 2、用一根长24米的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米,它的边长是()米。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周长是()厘米。 4、把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5、把两个边长都是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6、长方形的长增加5厘米,宽增加2厘米,周长增加()厘米。 7、正方形的周长增加了12厘米,则边长增加了()厘米。 8、正方形的边长增加了2厘米,则周长增加了()厘米。 9、长方形的长增加3厘米,宽增加1厘米,周长增加()厘米。 10、一个长方形长是16厘米,长是宽的2倍,则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11、三个边长都是4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分米。 12、正方形的边长增加了3倍,则周长增加了()倍。 1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6厘米,若把这个正方形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14、用6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厘米或()厘米。 二、选择 1、长方形的周长÷2=() A.边长×2 B.长×2 C.长+宽 2、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宽比长短8厘米,周长是()厘米。 A.(20+8) ×2 B.(20-8)×2 C.(20-8+20)×2 3、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围成的图形的周长相比,()。 A.长方形的长 B.正方形的长 C.一样长 4、一块正方形砖的周长是24厘米,求这块砖的边长是多少厘米的列式是() A.24÷2 B.24×4 C.24÷4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练习题汇总-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练习题 1、长方形的对边( ),四个角都是( )。 2、正方形的( )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 )。 3、封闭图形一周长度的总和就是它的( )。 4、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 ) ,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 ) 和( )。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5 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6、长是 30 米,宽是 20 米的长方形周长是 ( )米。 7、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是 3cm 、5cm 、6cm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8、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30 厘米,宽是 10 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9、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25dm ,它的周长是( ) 米。 10、学校操场跑道一周的长是 400 米,小明跑了 3 圈,他跑了( ) 11、用一根 48 厘米的铁丝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1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6 分米,宽是长的一半,它的周长是( ) 13、把两个边长是 3cm 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 14、求下面图形的周长。(要写算式) 6米 15、求下面图形的周长。(要写算式) 4米 6厘米 18厘米 厘米 8米

16、新华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宽5米,四周要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17、一个正方形花圃,边长是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18、一只蚂蚁沿着一个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的边爬行,它要爬多少厘米才能回到起点? 19、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的菜地(如图),长8米,宽4米,现在要给其它三面图上篱笆,至少要围多少米的篱笆? 20、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5米,四周围上篱笆,其中有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21.用3个边长2厘米的小正方形围成一个长方形(如下图)。围成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2、将两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定义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定义 1、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2、1分=(60)秒. 3、2时=(120)分.想:1时是60分,2时是(2)个60分.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5、1厘米=10毫米. 6、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7、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8、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作单位. 9、1分米=10厘米. 10、1米=10分米. 1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1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13、1千米=1000米. 14、*“千米”也叫“公里”. 15、我们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千米除外). 16、3千米=(3000)米.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5000米=(5)千米.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

1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18、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9、1吨=1000千克. 20、这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是1吨. 21、蓝鲸的体重用吨作单位. 22、我们学习过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3、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4、验算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25、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十. 26、验算减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加法验算,用差加上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27、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口算、笔算、估算). 28、6里面有3个2,我们说6是2的3倍. 29、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30、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 31、8的4倍就是4个8. 32、小组讨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什么是周长(优质教案)【新版】

1 什么是周长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什么是周长。(教材第45~4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探索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 3.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周长,初步探索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 难点:探索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 教具学具 课件、细线、直尺、树叶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来研究周长的相关问题。首先,拿出数学教材,谁能用手指给大家描出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指名让学生演示用手指描出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引导学生集体动手做一次。 师:你能用彩笔描出教材第45页图中的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 学生尝试用彩笔描出周长,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给予解答正确的学生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准备。】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仔细认一认,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情境图二) 生1:封闭图形沿着边绕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描出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周长时,可以从不同的起点开始,但是最后必须再到这一点终止,首尾连接。 生2:从图中我知道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师:你能跟同伴合作想办法得到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在小组里动手试一试吧。 学生在小组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 ? 树叶的周长是由曲线围成的,属于不规则图形,我们不能直接用直尺测量得到,需要“化曲为直”,用绳测法,通过转化的思想,才能得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2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都是()边形,都有()条边,()角。长方形对边(),正方形四条边(),它们的四个角都是()角。 3长方形的长是8分米,宽是2分米,周长是()。 4一个长方形的宽是6米,长是宽的2倍,它的周长是()。 5一条绳子正好围成一个长是4分米,宽是3分米的长方形,改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应该是()。 6两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7一个三角形,它们的三条边分别长3厘米,4厘米,5厘米,它们的周长是() 8一根铁丝刚好围成一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这个根铁丝长()。 9在一张长8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剩下纸板的周长是()。 10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使8米,他的边长是()。 11有两个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分别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长方形的周长是()。 12将边长是12米的正方形剪成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3一根铁丝可以围成边长是8分米的正方形,如果将它改围成一个长方形,长9分米,宽是()。 14有一个正方形相框,边长是10分米,用一根彩带围一个圈后还多出3分米,这根彩带长()。 1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厘米,它的周长增加()厘米。 16一条绳子长12米,正好沿桌面绕2周,这张桌子的桌面周长是()米。 17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8分米,它的长和宽的和是多少()分米。 18一个平行四边形,不相等的两条边分别长5厘米,3厘米,它们的周长是()厘米。 19沿着一个长10米,宽4米的长方形水池走3圈,一共走了()米。 20长方形有()条边,()相等,有()个角,都是()角。 21有两个长方形,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22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方形的( )和( ) 23正方形是( )的长方形。它具有长方形的所有( )。 二、判断题 (1)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10+5×2=30(厘米) () (2)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12(厘米)() (3)一个长方形,长加宽的和是10厘米,周长是10×2=20(厘米)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 (1)把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对折成两个长方形,其中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 A、12厘米 B、18厘米 C、24厘米 (2)一面红旗,长是1米,宽是65厘米,则这面红旗的周长是( ) 厘米。 A、165 B、330 C、23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