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学竞赛计算机基础知识讲义-范奂垒

信息学竞赛计算机基础知识讲义-范奂垒

初试:初试全部为笔试,满分100分。试题由四部分组成:

1、选择题: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每题有5个备选方案;前10个题为单选题门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后10题为复选题(即每题有1至5个正确答案,只有全部选对才得分)。试题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组成与原理、计算机基本操作、信息科技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等等。

2、问题求解题:共2题,每题5分,共10分。试题给出一个叙述较为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一个合适的算法,并推算出问题的解。答案以字符串方式给出,考生给出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字符串相同,则得分;否则不得分。

3、程序阅读理解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题目给出一段程序(没有关于程序功能的说明),有时也会给出程序的输入,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理解该段程序给出程序的输出。输出以字符串的形式给出,如果与标准答案一致,则得分;否则不得分。

4、程序完善题:共2题,每题14分,共28分。题目给出一段关于程序功能的文字说明,然后给出一段程序代码,在代码中略去了若干个语句并在这些位置给出空格,要求考生根据程序的功能说明和代码的上下文,填出被略去的语句。填对的,则得分;否则不得分。

内容与要求:

1、计算机的基本常识

●计算机和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数字通信网络的主要特征、数字化)

●信息输入输出基本原理(信息交换环境、文字图形多媒体信息的输入输出方式)

●信息的表示与处理(信息编码、微处理部件MPU、内存储结构、指令,程序,和存储程序原理、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

●信息的存储、组织与管理(存储介质、存储器结构、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

●信息系统组成及互连网的基本知识(计算机构成原理、槽和端口的部件间可扩展互连方式、层次式的互连结构、互联网络、TCP/IP协议、HTTP协议、WEB应用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人机交互界面的基本概念(窗口系统、人和计算机交流信息的途径(文本及交互操作))

●信息技术的新发展、新特点、新应用等。

2、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WINDOWS和LINUX的基本操作知识

●联网的基本使用常识(网上浏览、搜索和查询等)

●常用的工具软件使用(文字编辑、电子邮件收发等)

3、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

数据结构:

●程序语言中基本数据类型(字符、整数、长整数、浮点)

●浮点运算中的精度和数值比较

●一维数组(串)与线性表

●记录类型(PASCAL)/结构类型(C)

程序设计: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阅读理解程序的基本能力

●具有将简单问题抽象成适合计算机解决的模型的基本能力

●具有针对模型设计简单算法的基本能力

●程序流程描述(自然语言/伪码/NS图/其他)

●程序设计语言(PASCAL/C/C++,)

基本算法处理:

●初等算法(计数、统计、数学运算等)

●排序算法(冒泡法、插入排序、合并排序、快速排序)

●查找(顺序查找、二分法)

●回溯算法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家约翰·莫克利和工程师普雷斯伯·埃克特领导研制的取名为ENIAC的计算机。由于这台计算机使用了电子器——电子管和电子线路,因此其功能在当时确实是出类拔萃,例如,它可以在一秒钟内进行5000次加减法运算,3毫秒便可以进行一次乘法运算,与手工计算相比速度大大加快。但是,它也明显地存在着缺点,它体积庞大,机器中约有18800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70000只电阻及其他各类电气元件,重30吨,占地170平方米,运行时耗电量很大;存储容量很小,只能存储20个字长为10位的十进制数;另外,它采用线路连接的方法来编排程序,因此每次解题都要靠人工改接连线,准备时间大大超过实际计算时间;它没有存储程序的能力,不具备自动计算功能。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与计算机相关的几个重要人物:

艾伦·图灵(Alan Turing)

英国科学家,他是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鼻祖。1937年他提出了能思考的计算机——图灵机的概念,推进了计算机理论的发展。图灵机模型是一种抽象计算模型,用来精确定义可计算函数,是实现机器人的最基本的一个理论模型。1950年,艾伦·图灵发表题为《计算机能思考吗》的论文,设计了著名的图灵测验,解决了如何判定机器人是否具有同人类相等的智力的问题。

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1945年,他写了一篇题为《关于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的草案》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在数字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存放程序的概念。这成为所有现代计算机的基础理论,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如今,各式各样的电脑无论看起来差别多大,实质上绝大多数是属于冯·诺依曼结构的。

1.计算机硬件设备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构成

2.存储程序、程序控制:把计算过程描述为由许多命令按一定顺序组成的程序,然后把程序和数据一起输入计算机中,计算机对已存入的程序和数据处理后输出结果

3.采用二进制

高登·摩尔(Gordon Moore)

“每过18个月,计算机芯片依赖的集成电路由于内部晶体管数量的几何级数的增长,而使性能几乎提高一倍,同时集成电路的价格也恰好减少为原来的一半。”这就是计算机界著名的摩尔定律,他的发明人就是高登·摩尔。1968年他与罗伯特·诺伊斯一起率领一群工程师创建了一家叫集成电子的公司,简称“Intel”,这就是当今名震世界的英特尔公司。

法国人帕斯卡于17世纪制造出的一种机械式加法机,是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式计算机。算盘是人类最早的手动计算工具,机械式计算机是在此之后出现的一种用机械技术来实现数学运算的计算工具。

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女儿Ada Lovelace(爱达).由于她在程序设计上的开创性工作,Ada Lovelace被称为世界

上”第一位程序员”。“世界上第一位软件工程师”。

董铁宝是“中国第一个程序员”。董铁宝1945年赴美国学习,在伊利诺伊大学学习、研究时,他参与了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伊利亚克机的设计、编程和使用。董铁宝于1956年回到中国并任教于北京大学,成为王选(计算数学专业院士)的老师。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二、计算机的应用

1、数值计算:主要应用于弹道轨迹、高能物理等

2、数据和信息处理:其特点是数据量大,但计算相对简单。其中数据泛指计算机能处理的各种数字、图形、文字,以及声音、图像等信息。数据处理指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加工、分析和传送的全过程。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物资管理等

3、过程控制:是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技术内容和手段,是由计算机对所采集到的数据按一定方法经过计算,然后输出到指定执行机构去控制生产的过程。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卫星飞行方向控制等。

4、计算机辅助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帮助人们完成各种任务,包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T:计算机辅助测试;CAE:计算机辅助工程; 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5、人工智能:是指用计算机模拟人脑的思维过程,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领域。

三、计算机分类和性能指标

1、按规模分: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计算机。我们学校和家庭使用的计算机都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又称个人计算机,或简称PC机。

2、按用途分:专业计算机、通用计算机。

3、按原理分: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

1、字长:指计算机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单位为位(BIT)。

2、主频:指计算机主时钟在一秒钟内发出的脉冲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3、内存容量:是标志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强弱的一向技术指标。单位为字节(BYTE)。

8BIT=1BYTE 1024B=1KB 1024KB=1MB

4、外存容量:一般指软盘、硬盘、光盘。

四、计算机系统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是软件赖以生存的驱壳,软件却是硬件的灵魂。光只有硬件的裸机是无法工作的,而软件则必须存放在硬件中。只有硬件没有安装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计算机硬件是指有形的物理设备,它是计算机系统中实际物理设备的总称,由各种元器件和电子线路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主要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分为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并且由总线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其中:

运算器是对数据进行运算和加工,完成算术和逻辑运算的部件;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控制各部分协调工作,完成对指令的解释和执行;运算器和控制器被集成在一起,统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计算机的“中枢神经”。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脏,CPU品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计算机系统的档次。能够处理数据的位数是CPU的一个最重要的品质标志。人们通常所说的8位机、16位机、32位机即指CPU可同时处理8位、16位、32位的二进制数据。如:计算机的配置:“Intel奔腾IV2.8GHz/512M/80GB/50X” 每秒运算次数是:2.8*210*210*210

CPU、主存储器构成了计算机的主机,输入/输出设备和辅助存储器则统称为外部设备,简称外设。

存储器是记忆部件,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

主存储器又称内存或主存,它直接与CPU交换信息,是计算机的工作存储器,即当前正在运行的数据和程序都必须存放在主存内,它的存取速度快但容量较小(容量太大,成本昂贵)。主存又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和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两类。随机存储器RAM中的内容可以进行读写操作,但断电时RAM中的信息会丢失。ROM的内容只能反复读取,而不能重新写入,因此在ROM中存放固定不变的程序和数据,断电后其内容仍然保留。

辅助存储器又称外存,它需要通过内存才能与CPU联系,辅助存储器存取速度慢而容量较大。硬磁盘(HDD):容量大、速度快、价格高。软磁盘(FDD):容量小,速度慢,便于携带、价廉。光盘(CD):容量较大、价格便宜、便于携带。

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要通过输入/输出设备来完成。

总线是连接计算机中各组成部件的一组物理信号线及相关的控制电路,总线一般都指系统总线。系统总线上有三类信号:数据信号、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负责在部件间传输数据的一组信号线称为数据总线(DB);负责指出数据存放的存储位置的一组信号线(也可标识是哪一个I/O设备)称为地址总线(AB);在传输与交换数据时起控制作用的一组控制信号线称为控制总线(CB)。

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工作流程如图:

多级存贮器体系

为提高CPU的处理速度,当今计算机中大都配有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也称缓存,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高速存储器。缓存的存取速度比内存要快,所以就提高了处理速度。

多数现代计算机都配有两级缓存。一级缓存也叫做主缓存,或内部缓存,直接设计在CPU芯片内部。一级缓存容量很小,通常在8KB ~ 64KB之间。二级缓存也叫外部缓存,不在CPU内部而是独立的SRAM芯片,其速度比一级缓存稍慢,但容量较大,多在64KB ~ 2MB之间。人们讨论缓存时,通常是指外部缓存。

存贮速度最快的而容量最小的要算CPU内部的寄存器。当CUP需要指令或数据时,实际检索存储器的顺序是:首先检索一级缓存,然后二级缓存,再往后是RAM。即寄存器-一级缓存-主存-二级缓存-辅存。

2.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又称计算机程序,是控制计算机实现用户需求的计算机操作以及管理计算机自身资源的指令集合,是指在硬件上运行的程序和相关的数据及文档,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成两大部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一、系统软件:是计算机最基本的软件,它负责实现操作者对计算最基本的操作,管理计算机的软件与硬件资源,具有通用性,主要由计算机厂家和软件公司开发提供。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服务程序。

①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合理安排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一组软件集合,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DOS、Windows、UNIX等是操作系统,Windows是最常用的操作系统。

②语言处理程序:将用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的程序。

③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对计算机中所存储的大量数据进行组织、管理、查询并提供一定处理功能的大型计算机软件。

④服务程序:为计算机系统提供各种服务性、辅助性的程序。

二、应用软件: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所编写的软件的总称,涉及到计算机应用的各个领域。绝大多数用户都需要使用应用软件,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服务。如字表处理软件WPSoffice、Word、Excel等。

根据上述软硬件资源的关系,人们通常把一台完整的计算机划分成四个结构层次,称为四个平台。它们从底层到高层分别为硬件平台、系统平台、应用支持平台和应用平台。与用户直接相关、打交道最多的是应用平台。

三、几个相关概念

1、指令:指令就是指挥机器工作的指示和命令,程序就是一系列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指令,执行程序的过程就是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一条指令包含操作码和地址码两个部分,操作码指示计算机怎么操作,地址码指定操作对象或操作数据在存贮器中的存放位置。

格式:

操作码操作数地址

指令:一组二进制代码,是规定计算机执行程序的一步操作。

程序: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设计的一系列指令。

指令系统:计算机能识别并能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

2、把一系列的计算机指令组织起来,用来控制计算机完成每一项任务的指令集合,被称为计算机程序。许多计算机程序,就构成了计算机软件系统。

3、机器语言

机器指令:能直接被计算机接受并执行的指令。

机器语言:由全部的机器指令构成的二进制代码语言。

机器语言程序:用机器语言编制的程序,机器语言程序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运行。

缺点:不便于记忆、阅读和书写。

4、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用助记符号表示二进制代码的语言,是机器语言的符号化。

汇编语言程序:用汇编语言编制的程序,汇编语言程序不能直接在计算机上运行。

汇编过程:执行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过程。

特点:容易记忆、便于阅读和书写,克服了机器语言的缺点。

5. 高级语言

高级语言:是同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比较接近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同样,用高级语言编制的程序也不能直接在计算机上运行,必须将其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才能为计算机所理解并执行。如:PASCAL、BASIC、C语言。

将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其翻译过程有编译和解释两种方式。

6、编译:是将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整个翻译成目标程序,然后将目标程序交给计算机运行,编译过程由计算机执行编译程序自动完成。

解释:是对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逐句进行分析,边解释、边执行并立即得到运行结果。解释过程由计算机执行解释程序自动完成,但不产生目标程序。

特点:高级语言容易被人们掌握,用来描述一个解题过程或某一问题的处理过程十分方便、灵活。由于它独立于机器,因此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例如,字长16位的双地址指令:01100000 10000100

第15~12位为操作码,0110 表示“加”操作;

第11~6 位为操作数之一地址码,000010 代表示存储器“B”;

第 5~0 位为目标操作数地址码,000100 代表示存储器“A”。

该指令在运行时,执行将存储器 A 中的内容与存储器 B 中的内容相加,结果存放在存储器 A 中。

机器语言形式:0110000010000100

汇编语言形式:ADD B,A

高级语言形式:A = A + B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第一节 计算机基础知识讲义

第一节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复习目的: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分类 2、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应用、病毒、操作系统 3、要求对知识能熟练掌握之处,对重点内容能达到理解应用 复习重点:1、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计算机的发展、分类、应用 3、计算机的病毒 4、操作系统 复习难点:计算机的性能指标的理解和应用 高考指南:这部分主要题型是用于单选题,多选主要在病毒和操作系统。 计算机专业词汇测试也在这一章节 复习过程及内容:一、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概念:计算机是一种能接收和存储信息,并按照存储在其内部的程序对输 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把处理结果输出的高度自动化电子设备。 2、计算机工作原理 也称冯.诺会依曼原理(称存储程序原理) [典型题型分析]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年,由美国科学家()发明的,其代号为ENIAC。 A、1945 B、1946 C、1947 D、1948 E、图灵 F、福雷斯特 G、莫奇里 H、冯.诺依曼 2.简述冯诺依曼原理的基本思想?(2004年高考题) 二、计算机的发展 按电子计算机所采用的元器件将其划分为四代(具体见P2页表1-1),从第四代的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进入微机时代(具体见P2页表1-2)[典型题型分析]1、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元件器件是()

A、电子管 B、晶体管 C、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集成电路 相对应的第一代、第三代、第四代的电子元件必须记下。 2、微型计算机的分代是根据()划分的。 A、体积 B、速度 C、微处理器 D、内存 三、计算机的特点 ○1处理速度快:用MIPS(每秒执行多少百万条指令)来衡量 ○2计算精度高:用二进制码数来决定 ○3记忆能力强○4可靠的逻辑判断能力 ○5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典型题型分析]1、下列数据都表示为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位数,()的精度最高 A、16位 B、32位 C、64位 D、128位 2、下列哪些是属于计算机的特点的是()(多选) A、处理速度快 B、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C、连续性 D、计算精度高F、信息管理 四、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主频:是指计算机CPU在单位时间内输出的脉冲数, 定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单位为MHZ。 ○2字长:指运算部件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决定运算精度。 ○3内存容量存储周期 ○4运算速度 缩写:MPU(微处理器)、MIPS(每秒执行多少百万条指令)、MIBF(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TR(平均修复时间)、CPU。 [典型题型分析]、1衡量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的是单位是() A、MPU B、MIPS C、MTBF D、MTTR 2、所谓64位计算机,是指() A、该计算机的CPU能同时处理64位的十六进制数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卷三

1 PowerPoint 2000是用于制作( )的工具软件。 文档文件演示文稿 模板动画 B 2 由PowerPoint 2000创建的文档称为( )。 演示文稿幻灯片 讲义多媒体课件 A 3 PowerPoint 2000演示文稿文件的扩展名是( )。 .ppt .pot .xls .htm A 4 演示文稿文件中的每一张演示单页称为( )。 旁白讲义 幻灯片备注 C 5 PowerPoint 2000中能对幻灯片进行移动、删除、复制和设置动画效果,但不能对幻灯片进行编辑的视图是( )。 幻灯片视图普通视图 幻灯片放映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 C 6 ( )是事先定义好格式的一批演示文稿方案。 模板母版 版式幻灯片 A 7 选择PowerPoint 2000中( )的“背景”命令可改变幻灯片的背景。 格式幻灯片放映 工具视图 A 8 PowerPoint 2000模板文件以( )扩展名进行保存。 .ppt .pot .dot .xlt B 9 PowerPoint 2000的大纲窗格中,不可以( )。 插入幻灯片删除幻灯片 移动幻灯片添加文本框 D 33 Windows 2000的“桌面”指的是( )。 某个窗口整个屏幕某一个应用程序一个活动窗口 B 34 在Windows 2000中在“键盘属性”对话框的“速度”选项卡中可以进行的设置为( )。 重复延迟、重复率、光标闪烁频率、 重复延迟、重复率、光标闪烁频率、击键频率、

重复的延迟时间、重复速度、光标闪烁速度、 延迟时间、重复率、光标闪烁频率 A 35 Windows 2000中,对于“任务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Windows 2000允许添加工具栏到任务栏 利用“任务栏属性”对话框的“任务栏选项”选项卡提供的“总在最前”可以选择是否允许其它窗口覆盖“任务栏” 当“任务栏”是“自动隐藏”的属性时,正在行动其它程序时,“任务栏”不能显示“任务栏”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 C 36 在Windows 2000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单击“开始”按钮,显示开始菜单,删除“收藏夹”选项 通过“开始”|“设置”|“任务栏和高级菜单”|“开始菜单程序”中的“清除”,可以清除“开始”|“文档”中的内容 只能通过“任务栏属性”对话框修改“开始菜单程序” “开始”|“文档”中的内容是最近使用的若干个文件,因此“文档”内的内容,计算机自动更新,不能被清空 C 37 在Windows 2000中关于“开始”菜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开始”菜单中的所有内容都是计算机自己自动设定的,用户不能修改其中的内容“开始”菜单中的所有选项都可以移动和重新组织 “开始”菜单绝大部分都是可以定制的,但出现在菜单第一级的大多数选项不能被移动和重新组织,例如:“关闭”,“注销”等 给“开始”|“程序”菜单添加以及组织菜单项都只能从“文件夹”窗口拖入文件。 C 38 在Windows 2000资源管理器中,按( )键可删除文件。 F7 F8 Esc Delete D 39 在Windows 2000资源管理器中,改变文件属性应选择【文件】菜单项中的( )命令。 运行搜索属性选定文件 C 40 在Windows 2000资源管理器中,单击第一个文件名后,按住( )键,再单击最后一个文件,可选定一组连续的文件。 Ctrl Alt Shift Tab C 41 在Windows 2000资源管理器中,【编辑】菜单项中的“剪切”命令( )。 只能剪切文件夹只能剪切文件 可以剪切文件或文件夹无论怎样都不能剪切系统文件 C 42 在Windows 2000资源管理器中,创建新的子目录,应选择( )菜单项中的“新建”下的“文件夹”命令。 文件编辑工具查看 A 43 在Windows 2000中,单击资源管理器中的( )菜单项,可显示提供给用户使用的各种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 1 一、单选题 1、较好的解决"硬件不断更新,而软件相对稳定"的方法是______。 A:用高级语言编程 B:序列机的推出 C:开发复杂的软件 D:完善操作系统 答案: B 2、按计算机的规模和处理能力,其最高级别计算机是______。 A:小型机 B:巨型机 C:大型机 D:工作站 答案: B 3、计算机工作过程中,存储的指令序列指挥和控制计算机进行自动、快速信息处理,灵活、方便、易于变更,这使计算机具有______。 A:高速运算能力 B:极大的通用性 C:逻辑判断能力 D:自动控制能力 答案: B 4、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辅助设计和______。 A:天气预报 B:飞机导航 C:图形设计 D:自动控制 答案: D 5、数据是信息的______。 A:翻版 B:延续 C:载体 D:副本 答案: C 6、外设不包括______。 A:输入设备 B:输出设备 C:外存储器 D:内存储器 答案: D 7、在计算机中表示存储容量时,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1KB=1024MB B:1KB=1000B C:1MB=1024KB D:1MB=1024GB 答案: C 8、应用软件分为______。 A:用户程序和字处理软件 B:应用软件和语言系统 C:用户程序和应用软件包 D: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包 答案: C 9、以下不属于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特点的是______。 A:程序和数据都用二进制表示 B: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构成 C:机器以CPU为中心 D:自动控制 答案: D 10、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但是它不能完成的功能是______。 A:算术运算 B:逻辑运算 C:自主安装运行的程序 D:指挥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转 答案: C 11、点阵打印机术语中,"24"针是指____。 A:打印头有24×24根针 B:信号线接头有24根针 C:打印头有24根针 D:信号线接头和打印头各有12根针 答案: C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五章重点知识总结

1、超链接是实现从一个演示文稿或文件快速跳转到其他演示文稿或文件的途径,通过它可以再自己的计算机上,甚至网 络上进行快速切换。超链接可以使幻灯片中的文字或图形,也可以是网页。 2、PowerPoint 2003的三种工作视图:普通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和幻灯片放映视图(常用:普通视图、幻灯片浏览视 图)。 3、三类母版:幻灯片母版、讲义母版和备注母版。 4、三种播放演示文稿的方式:演讲者放映、观众自行浏览、在展台浏览。 5、幻灯片的三种播放方式:播放全部幻灯片、播放指定范围的幻灯片和播放制作的自定义放映。 6、四种新建演示文稿的方法:空演示文稿、根据设计模板、根据内容提示向导、根据现有演示文稿。 7、PowerPoint的打包向导包括了四项:选择打包的文件、选择目标、链接、播放器。 8、换片方式:①若选取“手动”选项,则在幻灯片放映时,必须有人为的干预才能切换幻灯片。 ②若选取“如果存在排练时间,则使用它”选项,且设置了自动换页时间,幻灯片在播放时便能自动切 换。 优先级:手动方式>自动换页方式 9、升级:先按回车,再按Shift+Tab或单击“大纲”工具栏上的“升级”按钮。 降级:打完大标题,先按回车,再按Tab键或单击“大纲”工具栏上的“降级”按钮。 10、组织结构图悬挂方式:标准、两边悬挂、左悬挂、右悬挂、自动版式。 11、控制幻灯片外观的方法:应用设计模板、母版和配色方案。 12、修改母版中某一对象格式,就可以同时修改除标题幻灯片外的所有幻灯片对应对象的格式。 13、利用超链接技术和动作设置可以制作具有交互功能的演示文稿;利用“超链接”命令和“动作设置”命令都可 实现交互功能。 14、自动运行的演示文稿结束时,或者某张人工操作的幻灯片已经闲置5分钟以上时,演示文稿都将自动重新开始 播放。 15、母版的特性决定了它所显示的必须是整个PPT中所共有的东西,诸如:你的姓名,你的课题名,单位的logo, 评审活动的全称,日期,页码或是某些特殊的标记。同时,母版还决定着标题和文字的样式。 模板是一个专门的页面格式,进去它会告诉你什么地方填什么,可以拖动修改。 16、一对母版包括一个标题母版和一个幻灯片母版。 17、“设计”按钮可以改变幻灯片的设计模板、配色方案、动画方案,“新幻灯片”按钮可以改变当前幻灯片的版式。 18、配色方案、模板:可以应用于单张幻灯片, 19、配色方案:可以使用格式刷,可以通过母版更改。 20、可以为一种元素设置多种动画效果。 21、一张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只有一种。 22、插入一张幻灯片,会自动出现“幻灯片版式”任务窗格。 23、演示文稿的动态效果可以执行“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动画方案”和“自定义动画”命令。 24、调整幻灯片位置可以:①在大纲视图下拖动。②用“剪刀”和“黏贴”的方法。 25、调节幻灯片中对象的位置时,可以选中对象后用键盘方向键移动。 26、背景色可以选择:单色、双色、预设。 27、幻灯片版式:应用幻灯片版式、内容版式、文字和内容版式、其他版式共31种。 28、中文PowerPoint 2003不能在DOS操作系统中安装。 29、在“大纲”选项卡下,只能显示出标题和正文,文本的某些格式将不能显示出来,如图像、表格、字体颜色。 30、PPT可以选择的打印内容有:幻灯片、讲义、备注页、大纲视图。 31、演示文稿打包后,在目标盘上生成的可执行解包文件为:Pngsetup.exe. 32、“自定义动画”设置,主要通过设置对象的动画效果、声响效果和动画顺序来实现。 33、在Office 2000办公自动化套件中,Access 2000可以制作演示报告和电子幻灯片。 34、PPT文档转存为Web页以后将生成:一个文件扩展名为.htm的文件,并同时创建一个扩展名为.file的同名文件 夹。 35、利用“内容提示向导”创建演示文稿时,在任何一步都可以单击“完成”按钮,完成演示文稿的创建。 36、演示文稿是由幻灯片、备注页、讲义页和大纲页等组成的文件,其核心是幻灯片。 37、一张纸上默认打印6张幻灯片。 38、备注母版供演讲者备注使用的空间以及设置备注幻灯片的格式。 39、通过将幻灯片打印为黑白或彩色透明胶片,可以创建使用投影机幻灯片的演示文稿。 40、切换各视图方式可通过窗口左下角的视图按钮或视图菜单进行。 41、激活自定义动画的两种方法:①单击鼠标时。②在前一事件后自动播放。 42、幻灯片放映视图中,切换到下一张幻灯片演示方法:Page Up,Page Down,上下光标键,快捷菜单。 43、创建新演示文稿的方式有:A、根据现有演示文稿B、根据设计模板C、根据内容提示向导 44、普通视图下不包括任务窗格。 45、隐藏的幻灯片可在A、幻灯片浏览视图。B、普通视图“幻灯片”选项卡看到隐藏标记。 46、页眉和页脚设置包括:A、幻灯片编号B、日期C、页脚文字信息,不包括页眉文字信息。

4. 二级MSoffice培训讲义(计算机基础知识单选题考点与真题)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考点1】计算机发展简史 1946 年美国研制的ENIAC 是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用来帮助美国军方计算弹道轨迹,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后来提出了两个重要改进:采用二进制、存储程序控制。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四代):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按电子计算机传统的分代方法,第一代至第四代计算机依次是____C____。 A)机械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 B)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光器件计算机 C)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小、中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D)手摇机械计算机,电动机械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2.关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C____。 A)ENIAC是1946年在美国诞生的 B)它主要采用电子管和继电器 C)它是首次采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自动工作的电子计算机 D)研制它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计算弹道 3. 1946年首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问世后,冯·诺依曼(Von Neumann)在研制EDVAC计算机时,提出两个重要的改进,它们是____C____。 A)引入CPU和内存储器的概念 B)采用机器语言和十六进制 C)采用二进制和存储程序控制的概念 D)采用ASCII编码系统 4.计算机之所以能按人们的意图自动进行工作,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采用了____D____。 A)二进制B)高速电子元件 C)程序设计语言D)存储程序控制 【考点】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的用途:科学计算(数学方法的应用)、数据处理(如文字处理方面、数据库技术)、实时控制(用于现代工业生产)、计算机辅助、网络与通信、人工智能、数字娱乐和嵌

信息学奥赛基础知识讲义全

[信息学奥赛根底知识讲义] 根底局部 一、进制:2进制数与8进制、10进制、16进制数的换算 换算1:将N进制数换算成10进制数〔N可以为2,8,16或其它自然数〕 换算2:将10进制数换算成N进制数〔N可以为2,8,16或其它自然数〕 1.以下无符号数中,最小的数是〔〕 A.〔11011001〕2 B.〔75〕10 C.〔37〕8 D.〔2A〕16 7、小张用十六进制,八进制和十进制写下了如下一个等式: 52-19=33 式中三个数是各不相同进位制的数,试问52,19,33,分别为______。 〔A〕8,10, 16 〔B〕10, 16, 8 (c) 8, 16, 10 (D) 10, 8, 16 二、数据的存储和编码 所有的数据都是以二进制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的,数据的传送、存储、加工、处理或指令都是以二进制形式进行的。 对于数值:弄清原码、反码、补码以及定点数和浮点数。负数在计算机中以补码形式存放,小数在计算机中是以浮点数形式存放。 0的原码表示法有两种,+0和—0 8位定点整数的补码表示范围为-128_____+127 14、计算机中的数有浮点数与定点数两种,其中用浮点数表示的数,通常由〔〕这两局部组成。 A.指数与基数 B. 尾数与小数 C. 阶码与尾数 D.整数与小数 8、如果用一个字节表示一个整数,最高位用作符号位,其他位表示数值,例如 00000001表示+1,10000001表示-1 〔1〕试问这样表示法的整数a的范围应是———————— A、-127<=a<=127 B、-128<=a<=128 C、-128<=a<127 D、-128

信息学竞赛计算机基础知识讲义-范奂垒

初试:初试全部为笔试,满分100分。试题由四部分组成: 1、选择题: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每题有5个备选方案;前10个题为单选题门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后10题为复选题(即每题有1至5个正确答案,只有全部选对才得分)。试题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组成与原理、计算机基本操作、信息科技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等等。 2、问题求解题:共2题,每题5分,共10分。试题给出一个叙述较为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一个合适的算法,并推算出问题的解。答案以字符串方式给出,考生给出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字符串相同,则得分;否则不得分。 3、程序阅读理解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题目给出一段程序(没有关于程序功能的说明),有时也会给出程序的输入,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理解该段程序给出程序的输出。输出以字符串的形式给出,如果与标准答案一致,则得分;否则不得分。 4、程序完善题:共2题,每题14分,共28分。题目给出一段关于程序功能的文字说明,然后给出一段程序代码,在代码中略去了若干个语句并在这些位置给出空格,要求考生根据程序的功能说明和代码的上下文,填出被略去的语句。填对的,则得分;否则不得分。 内容与要求: 1、计算机的基本常识 ●计算机和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数字通信网络的主要特征、数字化) ●信息输入输出基本原理(信息交换环境、文字图形多媒体信息的输入输出方式) ●信息的表示与处理(信息编码、微处理部件MPU、内存储结构、指令,程序,和存储程序原理、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 ●信息的存储、组织与管理(存储介质、存储器结构、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 ●信息系统组成及互连网的基本知识(计算机构成原理、槽和端口的部件间可扩展互连方式、层次式的互连结构、互联网络、TCP/IP协议、HTTP协议、WEB应用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人机交互界面的基本概念(窗口系统、人和计算机交流信息的途径(文本及交互操作)) ●信息技术的新发展、新特点、新应用等。 2、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WINDOWS和LINUX的基本操作知识 ●联网的基本使用常识(网上浏览、搜索和查询等) ●常用的工具软件使用(文字编辑、电子邮件收发等) 3、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 数据结构: ●程序语言中基本数据类型(字符、整数、长整数、浮点) ●浮点运算中的精度和数值比较 ●一维数组(串)与线性表 ●记录类型(PASCAL)/结构类型(C) 程序设计: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阅读理解程序的基本能力 ●具有将简单问题抽象成适合计算机解决的模型的基本能力 ●具有针对模型设计简单算法的基本能力 ●程序流程描述(自然语言/伪码/NS图/其他) ●程序设计语言(PASCAL/C/C++,) 基本算法处理: ●初等算法(计数、统计、数学运算等) ●排序算法(冒泡法、插入排序、合并排序、快速排序) ●查找(顺序查找、二分法) ●回溯算法

计算机职称考试--计算机基础(操作)题讲义

计算机基础(操作)题讲义 第三章:用户界面 一、桌面 A、打开桌面“回收站”窗口。 B、将桌面上的图标按名称排列。 1、墙纸 A、将“Greenstone”作为桌面背景,并居中显示。 B、将桌面背景图案设置为“金色花瓣”,并居中显示。 2、屏幕保护 A、设置系统在9分钟后自动进入屏幕保护程序“飞越星空”,流星个数为50 B、设置屏幕保护程序“变幻线”形状为多边形2,使用红、黄两种颜色。 C、设置屏幕保护程序为:变幻线,等待时间为:三分钟。 D、取消屏幕保护设置。 E、设置系统在30分种后关闭监视器,在1小后关闭硬盘。 3、改变外观 A、设置屏幕外观方案为“沙漠”。 B、设置屏幕外观方案为“雨天”。 4、配置视频设置 A、设置桌面分辨率1024×768增强色16位。 B、设置屏幕分辨率为800×600 C、将屏幕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屏幕显示颜色为真彩色。 二、我的电脑和Wi nd o ws资源管理器 1、搜索 A、查找D盘上所有在2003年6月1日和2003年12月1日之间创建的DOC 文档。 B、查找C盘所有主名以S起始扩展名为sys的文件。 C、查找C:驱动器中所有扩展名为“.exe”的文件。 D、查找驱动器C:中在“前7日内所有创建或修改过的”文件。 2、网上邻居 A、浏览网上邻居中的“一号机房”工作组。 B、在“u63”计算机中进行设置DNS后缀为“https://www.doczj.com/doc/be19149573.html,” C、将网络上的计算机GATE中的共享目录WIN映射为网络F,并要求登陆时重新连接。 D、通过网上邻居查看计算机“gate”的共享文件夹“share”中的文件并将其中所有word文档复制到C:\考生文件夹下。 E、添加Net Ware网关和客户端服务(无需重启计算机)。 F、添加“Microsoft网络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组件。 G、浏览网上邻居中的工作组“MyGroup”中计算机“Kate”的资源,并复制其中所有以字K开头的bmp文件到“C:\考生”文件夹中。 H、设置不允许其它计算机用Microsoft网络访问您的计算机上的资源。 I、将本机IP地址设为192.168.0.1 J、添加“Net Beui Protocol”网络协议。 K、进入网络和拨号连窗口;打开“Interner协议(TCP/IP)”;设置IP地址“192.168.0.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并确认。

六年级人教版必备信息技术复习讲义

六年级人教版必备信息技术复习讲义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硬件组成 在计算机系统中,硬件是指由各种电子电路、机械设备和其他物 理元件组成的计算机实体部分。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显示器等。 2. 计算机软件分类 计算机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主要为计算机提供基本的管理和控制功能。 - 应用软件:办公软件、编程软件等,用于满足具体的应用需求。 3. 常用的操作系统 - Windows操作系统:功能强大,易于使用,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 - MacOS操作系统:苹果公司开发的操作系统,专用于苹果电脑。 - Linux操作系统:开源免费的操作系统,广泛用于服务器领域。 4. 计算机存储单位 计算机存储单位包括位(bit)、字节(byte)、千字节(KB)、 兆字节(MB)、千兆字节(GB)、太字节(TB)等。

其中,1字节=8位、1KB=1024字节、1MB=1024KB、 1GB=1024MB、1TB=1024GB。 二、计算机网络基础 1. 网络的定义 网络是指将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设备连接在一起,便于它们 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 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 -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覆盖较小范围,如家庭、学校 或办公室,一般使用以太网技术。 -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覆盖较大范围,如跨越城市或 国家,使用的传输介质多样,如光纤、电话线路等。 3. 互联网的构成 互联网是由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巨大网络系统。主要由通信子网、服务器和用户终端设备构成。 4. 常用的互联网协议 - IP协议:负责网际网路中的数据传输和路由选择。 - TCP协议: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地传输。 -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万维网上的数据通信,实现 网页的浏览和传输。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 计算机应用模拟题及答案(基础知识5)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 计算机应用模拟题及答案(基础知识5) 1. 在PowerPoint中,新建演示文稿已选定“古瓶荷花”应用设计模板,在文稿中插入一个新幻灯片时,新幻灯片的模板将___B____。 A、采用默认型设计模板 B、采用已选定设计模板 C、随机选择任意设计模板 D、用户指定另外设计模板 2. PowerPoint文件菜单中“新建”命令是建立__B_____。 A、一个新的模板文件 B、一个新的演示文稿 C、一张新的幻灯片 D、一个新的备注文件 3. 在演示文稿中,将某张幻灯片版式更改为“垂直排列文本”,应选择的菜单是___C____。 A、编辑 B、视图 C、格式 D、插入 4. 在演示文稿中,备注视图中的注释信息在文稿放映时___B____。 A、会显示 B、不会显示 C、显示一部分 D、显示标题 5. 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要选定多张幻灯片时,先按住___C____键,再逐个单击要选定的幻灯片。 A、Ctrl B、Enter C、Shift D、Alt 6. 插入的幻灯片总是插在当前幻灯片___D____。 A、备注中 B、之前 C、标题栏中 D、之后 7. 在PowerPoint提供的各种视图模式中,全屏幕显示幻灯片的是___D____。 A、大纲视图 B、幻灯片浏览视图 C、幻灯片视图 D、幻灯片放映视图 8. 为了使一份演示文稿的所有幻灯片中具有公共的对象,则应使用____B___。 A、自动版式 B、母版 C、备注幻灯片 D、大纲视图 9. 打上隐藏符号的幻灯片,____A___。 A、播放时肯定不显示 B、可以在任何视图方式下编辑 C、播放时可能会显示 D、不能编辑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讲义 1. 引言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指应用于信息处理、储存、传输、获取和利用的技术和设备的总和。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入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信息思维和信息素养能力。 本讲义将介绍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等。

2.1 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所使用的物理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等。学生需要了解各种硬件设备的功能和特点,以及如何选择和使用计算机硬件。 2.2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开发工具。此外,还需要了解软件的安装和升级等基本操作。 2.3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系统。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结构和常用的网络协议。

3.1 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方式。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和网状型等。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拓扑结构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3.2 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双方遵循的规则和约定。学生需要了解常用的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族、HTTP协议和FTP协议等,以及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和功能。 3.3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和网络资源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或篡改的能力。学生需要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安全威胁和防范措施,以及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2023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辅导讲义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辅导讲义 第一章数据构造与算法 1.1 算法 1 描述。 *: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于计算措施。程序旳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旳设计。 2、算法旳基本特性 (1)可行性。针对实际问题而设计旳算法,执行后可以得到满意旳成果。 (2)确定性。每一条指令旳含义明确,无二义性。并且在任何条件下,算法只有唯一旳一条执行途径,即相似旳输入只能得出相似旳输出。 (3)有穷性。算法必须在有限旳时间内完成。有两重含义,一是算法中旳操作步骤为有限个,二是每个步骤都能在有限时间内完成。 (4)拥有足够旳情报。算法中多种运算总是要施加到各个运算对象上,而这些运算对象又可能具有某种初始状态,这就是算法执行旳起点或根据。因此,一种算法执行旳成果总是与输入旳初始数据有关,不一样旳输入将会有不一样旳成果输出。当输入不够或输入错误时,算法将无法执行或执行有错。一般说来,当算法拥有足够旳情报时,此算法才是有效旳;而当提供旳情报不够时,算法可能无效。 *:综上所述,所谓算法,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次序旳规则,并且每一种规则都是有效旳,且是明确旳,此次序将在有限旳次数下终止。

3、算法复杂度重要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1)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旳计算工作量,可以用执行算法旳过程中所需基本运算旳执行次数来度量。 (2 1.2 数据构造旳基本概念 1 2、数据构造重要研究和讨论如下三个方面旳问题: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旳逻辑关系,即数据旳逻辑构造。 数据旳逻辑构造包括:1)表达数据元素旳信息;2)表达各数据元素之间旳前后件关系。(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旳存储关系,即数据旳存储构造。 数据旳存储构造有次序、链接、索引等。 1)次序存储。它是把逻辑上相邻旳结点存储在物理位置相邻旳存储单元里,结点间旳逻辑关系由存储单元旳邻接关系来体现。由此得到旳存储表达称为次序存储构造。 2)链接存储。它不规定逻辑上相邻旳结点在物理位置上亦相邻,结点间旳逻辑关系是由附加旳指针字段表达旳。由此得到旳存储表达称为链式存储构造。 3)索引存储:除建立存储结点信息外,还建立附加旳索引表来标识结点旳地址。 *:数据旳逻辑构造反应数据元素之间旳逻辑关系,数据旳存储构造(也称数据旳物理构造)是数据旳逻辑构造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旳寄存形式。同一种逻辑构造旳数据可以采用不一样旳存储构造,但影响数据处理效率。 (3)对多种数据构造进行旳运算。

一年级粤教版必备信息技术指南讲义

一年级粤教版必备信息技术指南讲义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必备的学习工具和生活技能。为了 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粤教版编写了一份必备的 信息技术指南讲义。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该讲义的内容和使用方法。 一、课程简介 信息技术指南讲义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基本的信息技术意识和 技能。通过学习本讲义,学生将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使用电 子设备进行简单操作、认识常见的电子设备和软件应用等内容。 二、讲义内容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本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简单介绍了它们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电子设备的使用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使用电子设备(例如手提电脑、平板电脑)进行基本操作。包括开机、登录、打开应用程序等。通过这部分 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地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日常学习和生活。 3. 常见软件应用 本部分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软件应用,例如文字处理软件、图片处 理软件等。学生将学会使用这些软件进行文字编写、图片编辑等操作,提高他们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综合能力。

4. 互联网安全意识 在互联网时代,学习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避免网络欺诈是非常重要的。这部分将为学生介绍如何创建强密码、保护个人隐私等知识,帮助他们在网络使用中更加安全。 三、使用方法 粤教版一年级必备信息技术指南讲义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期分步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学习: 1. 预习:在每一节课开始前,学生可以先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 2. 观看教学视频:学生可以观看配套的教学视频,由老师进行讲解和演示。 3. 跟随讲义操作:学生可以根据讲义的指导,跟随老师的演示进行实操操作。可以使用自己的电子设备或者学校提供的设备。 4. 练习与巩固: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后,可以通过完成讲义中的课后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5. 提问与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也可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进步。 总结: 一年级粤教版必备信息技术指南讲义为学生提供了一份系统而综合的信息技术学习材料。通过学习该讲义,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

最新资料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题 四、填空题: 1. 作为计算机容量和处理的基本单位是()。 2.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在四十年代,组成该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 3. 二进制数100110010.11转换成对应的十六进制数是()。 4. 与十六进制数(AB)等值的二进制数()。 5.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组成。 6. 在讨论微机时,经常提到的386,486,586指的是()。 7. 实现计算机和用户之间信息传递的设备是()。8. 描述信息存储容量的单位1MB=()KB。 9. CD-ROM光盘片的存储容量大约是()。10. 内存储器可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和()。 11. “N”的ASCII码为4EH,由此可推算出ASCII码为01001010B所对应的字符是()。 12. ()程序是将计算机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系统软件。 13. 计算机内进行算术与逻辑运算的功能部件是()。14. 计算机软件一般包括系统软件和()。 15. 在GB2312-80国标码矩阵中每一行称为(),每一列称为()。 16. 计算机中的地址即为存储单元的编号。要表示一个首地址为1000H,容量为16KB的存储区域,则其末地址应为()。 17. 使用鼠标必须先执行()程序。 18. 如果将一本273万字的《现代汉语词典》存入软盘,那么至少需要()片1.44MB的软盘。 19. 十进制数110.125转换为十六进制数是()。20. 十进制数183.8125对应的二进制数是()。 21. 内存空间地址段为2001H~7000H,则其存储空间为()KB。 22. 地址范围为1000H~4FFFH的存储空间为()KB,能存储()个汉字。 23. KB、MB和GB都是存储容量的单位。1GB=()KB。24. 一台计算机所能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称为()。 25. 每条指令都必须具有的、能与其他指令相区别的、规定该指令执行功能的部分称为()。 26. 计算机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称为()。27. 计算机内部各部件之间有两股信息流,即数据流和()流。 28. 一种设备或程序可用于多种系统的性能称为()。 29. 国标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中,使用频度最高的汉字一级汉字,是按()顺序排列的。

计算机维护基础知识

计算机维护基础知识讲义

一、电脑日常保养常识 1、理想的工作环境 •电脑工作的理想温度:5〜35℃。电脑应尽量远离热源。 •相对湿度:30%〜80%。 •远离电磁干扰(避免硬盘上数据的丢失)。 •配备稳压电源或UPS电源。 •工作环境应清洁(否则易引起电路短路和读写错误) 2、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正确开关机。 •不要频繁地开\关计算机。 •在更换或安装硬件时,应该断电操作。 •在接触电路板时,切忌用手直接触摸电路板上的铜线及集成电路的引脚,以免人体所带的静电击坏这些器件。 •电脑在加电之后,不应随意移动和震动,以免造成硬盘表面划伤。 3、保护硬盘及硬盘上的数据 •准备干净的系统引导盘。该盘上除了必要的系统启动文件外,还应包括以入常用程序文件:ATTRIB、CHKDSK、DEBUG、FDISK、FORMAT、XCOPY、SYS 文本编辑程序。 •经常进行重要数据资料的备份。 •不到万不得已,不用格式化、分区等破坏性命令。 •备份分区表和主引导区信息。 二、电脑故障综述 电脑常见故障一般分为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两大类,还有一种界于两者之间的故障,称为硬件软故障。 1、硬故障的起因 硬件故障(简称硬故障)大多是由于电脑硬件使用不当或硬件物理损坏所造成。比如,主机无电源、显示器不显示、主机喇叭鸣响、显示器提示出错信息但无法启动系统等。 •“真”故障 “真”故障是指各种板卡、外设等出现电气故障或机械故障,属于硬件物理损坏。“真”故障会导致发生故障的板卡或外设功能丧失,甚至整机瘫痪,如不及时排除,还可能导致相关部件的损坏。起因: (1)外界环境不良;(2)操作不当;(3)硬件自然老化;(4)产品质量问题。 •“假”故障 “假”故障是指电脑主机部件和外设均完好无损,但整机不能正常运行或部分功能丧失的故障。“假” 故障一般与硬件安装、设置不当或外界环境等因素有关。 起因: (1)天长日久自然形成的接触不良;(2) BIOS设置错误;(3)负荷太大;(4)电源的功率不足; (5) CPU超频使用。 CPU超频 就是让CPU在超过自身标注频率的情况下工作,以提高系统效率的方法。用户希望改善电脑系统性能时,有三种方案: 购置一台新电脑;升级;超频。 超频的几种方法:提高总线频率;增加CPU的倍频数(一般有1.5,2.0,2.5,3.0〜5等);提高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讲义--多媒体应用技术部分

第四章多媒体应用技术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多媒体技术的崛起和飞速发展,使之成为计算机领域里的一棵奇葩,引人注目。有人把它称之为继纸张印刷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之后,人类处理信息手段的一大飞跃,是计算机技术的又一次革命。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会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许多产业的发展,并将导致现有产业结构的调整,最终很可能计算机、通信、大众传播、娱乐业等会走向大同,形成统一的多媒体产业。 4.1 多媒体技术概述 4.1.1 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1、媒体的概念及分类 “多媒体”的核心词是媒体(medium),媒体包含媒质和媒介两个方面的含义。媒质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等;媒介是指表示和传递信息的载体,即信息的表现形式,在人类社会中,信息的表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人们把这些信息的表示形式(或者传播或存储形式)简称叫做“媒体”,人们见到文字、声音、图像、图形等都是信息表示的媒体。 通常,媒体的概念是相当广泛的,媒体的种类也是多样的,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现为ITU)将媒体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感觉媒体(perception medium):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能直接产生 感觉的一种媒体。如语言、音乐、声音、图形、图像,计算机系统中的文字、数据和文件等。 2)表示媒体(representation medium):它是为了加工、处理和传输感觉媒体 而人为研究、构造出来的一种媒体。其目的是更有效地将感觉媒体从一地向另外一

地传送,便于加工和处理。表示媒体有各种编码方式,如语言编码、文本编码、图像编码等。 3)表现媒体(presentation medium):是指感觉媒体和用于通信的电信号之间转换用的一类媒体,它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输入表现媒体,如键盘、摄像机、光笔、话筒等;另一种是输出表现媒体,如显示器、喇叭、打印机等。 4)存储媒体(storage medium):用于存放表示媒体(感觉媒体数字化后代码),以便于计算机随时处理、加工和调用信息编码。如硬盘、磁带、CD-ROM等。 5)传输媒体(transmission medium):是用来将媒体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的物理媒体,传输媒体是通信的信息载体,它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在多媒体技术中,我们所说的媒体一般指的是感觉媒体。 2、多媒体技术及其特性 多媒体技术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定义。比较确切的定义是: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简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具有多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 多媒体技术有三个显著的特征是:多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 1)多样性:是相对于传统计算机而言的,指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即计算机中信息表达方式的多样化,这一特性使计算机能处理的信息空间范围更加广阔,使人机交互界面更加人性化。 2)集成性:一方面是媒体信息即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的集成;另一方面是显示或表现媒体设备的集成,即多媒体系统一般不仅包括了计算机本身而且还包括了像电视、音响、录像机、激光唱机等设备。

高中计算机会考基础知识(一)

高中计算机会考基础知识(一) 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 1. 在计算机内部,数据是以()形式加工、处理和传送的。 [单选题] * A. 十六进制码 B. 二进制码(正确答案) C. 八进制码 D. 十进制码 2. 当一个文件夹被重命名后,文件夹内的文件或文件夹将()。 [单选题] * A. 无任何变化 B. 也被重命名 C. 全部丢失 D. 文件夹被重命名,文件不会被重命名(正确答案) 3. 在Windows默认环境中,下列4组键中,系统默认的中英文输入切换键是()。 [单选题] * A. Ctrl+Alt

B. Ctrl+空格 C. Ctrl+Shift(正确答案) D. Shift+空格 4. 在多媒体计算机中,()是用来播放、录制音乐的硬件设备。 [单选题] * A. 图形卡 B. 声卡(正确答案) C. 网卡 D. 多功卡 5. 在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如果想一次选定多个分散的文件或文件夹,正确的操作是()。 [单选题] * A. 按住Ctrl键,用鼠标右键逐个选取 B. 按住Shift键,用鼠标右键逐个选取 C. 按住Shift键,用鼠标左键逐个选取 D. 按住Ctrl键,用鼠标左键逐个选取(正确答案) 6.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要实现粘贴操作,可以按()。 [单选题] * A. Ctrl+P B. Ctrl+V(正确答案) C. Ctrl+C D. Ctrl+X

7. 下列哪项不属于电视类媒体() [单选题] * A.投影机 B.视频展示平台 C.幻灯机(正确答案) D.影碟机 8. 在启动程序或打开文档时,如果记不清某个文件或文件夹位于何处,则可以使用Windows7操作系统提供的()功能。 [单选题] * A. 帮助 B. 设置 C. 搜索(正确答案) D. 浏览 9. 在鸿合交互电子白板软件中能自动识别二维图形的是以下哪支笔?() [单选题] * A.纹理笔 B.手势笔 C.智能笔 D.激光笔(正确答案) 10. LED交互式一体机是通过什么实现触控的?() [单选题] * A.红外线(正确答案) B.电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